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制药工程专业认识范文

制药工程专业认识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制药工程专业认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制药工程专业认识

第1篇:制药工程专业认识范文

我校自2007 年开设中药专业以来,积极探索高职高专中药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通过人才市场对职业岗位知识技能需求的调研与分析,逐步修订完善中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改革教学方法,探索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1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教育部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指出:“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1];在《2006 年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工作要点》中指出“创建示范性高职院校,要把实现‘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作为一项主要任务,研究制订从根本上有利于‘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职业教育政策举措”;《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也指出“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工学结合就是要求学生把学校学习与企业实践结合起来,理论联系实际,从而促使学生工学相长,成为高素质技能型的人才。这种模式既具有国际职业教育的普遍规律,又具有中国职教特色。我校自2007 年开设中药专业以来,就实行了2+1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对这种人才培养模式的成效及问题进行分析,将对以后人才培养具有指导意义,有助于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2 中药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取得的成效

2.1 构建了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

确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后,为了做到在整个人才培养过程中突出校内理论知识学习与实际工作所需知识的一致性,校内培养的素质能力与实际工作岗位所需的职业能力的一致性,学校成立了由学校骨干教师和行业企业专家共同组成的专业建设委员会,共同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构建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为了使课程内容的选取更为科学、合理,更符合工作过程的要求,对理论知识和实践内容进行整合,教学内容以理论适中、够用为度,以强化技能为核心,以学生从事的具体工作任务为依据,确定学生在完成具体工作任务的过程中必须具备的知识、能力和职业素质,整合、序化教学内容,构建“工学结合”的模块化课程体系。

2.2 建设了“双师型”师资队伍

我校中药专业虽然开设时间较短,但通过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从企业聘请一批具有中高级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为兼职教师,同时把理论课教师送到企业进行定岗实践,提高实践操作技能,建立了一支由专业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共同组成的稳定的“双师型”教师队伍,解决了中药专业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的问题。目前中药专业专业课教师中“双师型”比例达80%以上,专兼职教师比例基本上达到1∶1。

2.3 改革了人才评价方式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彻底改变了传统的以理论考试成绩作为学生唯一评价依据的评价方式。对学生的评价由学校自主评价方式转向学校、社会、企业相结合的综合考评,既有学校的理论、实践考核考试,又包含企业对学生职业素质和能力考核评价。这样的评价考核能够真实地反映学生的知识、素质和职业能力,能使学生得到比较科学、合理的评价结果。

2.4 提高了学生的就业率

通过顶岗实习,学生了解了企业的实际情况和对人才的需求,既锻炼了专业能力,又增强了自信心。通过“工”与“学”的交替,使“学”的知识在“工”时得到实践验证,“工”的体验在“学”时得到升华。通过工学结合,学生的知识、素质和能力得到了全面提升,深受用人单位欢迎,毕业生供不应求,就业率连续多年达到 100%,并且就业质量明显提高。

3 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校中药专业实施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以来,成效显著,但是在工学结合方面还存在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

3.1 实习内容单一

由于学生是带薪顶岗实习,部分合作单位由于受到利益的影响,学生适应某个岗位后,一般不会安排轮岗实习,因此实习内容相对单一。同样道理不同实习单位之间的轮换也有一定困难。而我们中药专业确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面对中药的生产、经营、使用和炮制加工等一线技术岗位,顶岗实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实习的针对性和实习效果。

3.2 学生分布广泛,难以做到工与学的有机结合

在顶岗实习期间,学生分布在各地中药的生产、经营、使用和炮制加工的一线技术岗位,我们会安排专业教师和企业骨干为学生提供集中辅导和授课。由于学生比较分散,难以集中辅导和授课,难以做到工与学的有机结合。

3.3 部分学生对顶岗实习认识不到位

高职高专院校要培养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素质技能型应用性专门人才。然而在顶岗实习过程中,一些学生不能为自己准确定位,不愿意到生产一线,怕苦怕累,不愿意做基层一线工作,不愿意去艰苦的岗位,过多考虑薪酬的高低,甚至不服从企业的安排,这为基于工学结合模式下的高职高专思想政治教育和就业教育带来了挑战。

3.4 缺乏专业教师与企业骨干的协同合作机制

学校专业课教师教学工作十分繁忙,学校教师很难有时间到企业与企业的专家、骨干相互交流,基本上无法参与顶岗实践,导致讲授的理论知识和具体的工作联系不是十分紧密。同时由于行业企业的专家是企业的技术骨干,人员数量少,节假日较少,聘请的兼职教师无法按时到学校完成系统的教学任务。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是遵循职业教育发展规律,体现职业教育特色的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能够实现企业、学生、学校和社会的多赢。我们要进一步完善高职高专中药专业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积极探索科学的工学结合机制,培养出符合企业和社会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第2篇:制药工程专业认识范文

[关键词]制药工程 实践技能 人才培养

制药工程专业是药学、化学工程与技术、生物工程为主并相互交叉,且实践性很强的专业,主要目标是培养既熟悉制药工艺又熟悉工程设计的应用型技术人才[1]。实践技能培养是制药工程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构建制药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对培养学生实践技能具有非常重要意义,也是进行制药工程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2]。本文就高等中医药院校制药工程专业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进行了探讨。

一、中医药院校制药工程本科专业实践技能培养现状

目前国内开设有制药工程本科专业的高等院校较多,培养的侧重点各不相同,课程体系也各有特点,药学专门院校多侧重化学药物原料药及制剂生产相关的工艺、工程等,综合性院校多侧重化学工艺、化学工程等在制药生产中的应用,中医药院校多具有中医药特点。大部分中医药院校均开设有制药工程专业,一般设置在药学院或中药学院[3],多数以中药学专业、中药制药或中药制剂专业为基础建立起来的,如我院的制药工程专业是以中药学专业为基础建产起来的,原名为中药制药专业,按照教育部的相关要求,2000年起更名为制药工程专业。经过10余年的发展,中医药院校的制药工程专业在实践技能上取得了长足进步,改进了课程体系,加大了实践技能训练比重,部分院校建立了校企业合作平台或校内的模拟训练中心,尽管如此,各校在实践技能培养上还是存在以下一些主要问题:

(1)各校虽然培养方案、课程设置等各不相同,但有一点则基本一致,把本应属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制药工程当作科研型人才培养,制订培养方案与教学计划时,大多只重视理论知识培养,而忽视实践技能培养,如缺乏阶段实习或时间过短,针对性不强,毕业实习对实践技能没有明确考核指标,部分学生缺乏制药大生产实习机会等。

(2)实践技能的培养缺乏系统性,没有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教育规律。中医药院校在工程设计能力的培养上明显不足。

(3)办学经费不足,实验场地有限,加上连年扩招,学生人数增加,消耗大、耗时长的专业实验被压缩;部分实验以“教、看”为主,学生缺乏动手机会,制约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4)由于高校人事制度等方面的原因,各校“双师型”(既具有理论根底又具有实践经验)教师明显不足,导致部分课程的理论教学与实践脱节,甚至部分实践教学无法开展。

(5)一些学校缺乏实训场地、设备、设施、药品GMP文件等,导致学生对制药大生产缺乏感性认识,对药品生产质量管理没有GMP意识,对生产各岗位及设备的操作相当陌生,进而导致相关课程的理论教学时过于抽象。

(6)一些专业课程的教材与生产实际联系不紧密,缺乏实用性,针对性较强的实训教材很少。

二、加强中医药院校制药工程本科专业实践技能培养的对策

(一)优化课程设置,构建实践技能培养体系[4]。参照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相关要求进行课程设置,遵循“厚基础、宽口径、重能力、求创新”的教学与产业相结合的教学理念,确立“夯实基础、拓宽知识、增强能力、提高素质”的人才培养目标,坚持树立以学生为本、知识传承和能力培养并重、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并重的人才培养思路,建立“基础教育、专业基础教育、专业教育、综合教育”层层递进的课程体系和注重个性发展的培养模式。构建以实验、实习、实训、创新(简称“三实一创”)四个模块为核心的实践教学新体系,使实践技能的培养具有系统性。中医药院校的制药工程专业药学(中药学)理论基础相对较好,工程设计能力相对不足,应加强制药工程设计教学,压缩部分理论教学,在大二学年或利用寒暑假增加阶段实习,并使阶段实习与制药大生产、制药工程设计紧密结合,增加学生对生产工艺,生产过程管理与控制、岗位与设备操作、药品研发等的感性认识。

(二)改革实践教学模式。探索将一些课程的实验课从单一分散的完成转变为系统进行等一系列实验的改革,形成有机结合的几大实验教学模块:第一模块为基础实践模块,主要包括基础课程实验课、社会调查、认知实习等;第二模块为专业实践模块,包括专业课程实验教学、科研训练等;第三模块为科研创新模块,包括学生参加教师科研项目,本科生创新基金项目等,第四模块为毕业设计与工作体验,包括学生进入企业参与课题设计与生产实践等。

(三)增大实验比例和实验成绩的份量。课程设置时,应提高实验课时比例,将部分理论课内容直接放在实验课上讲解。实验课尽量单独设课,成绩单独计分,使学生重视实验教学环节,促进了学生实验学习的积极性,增加学生的实践机会,提高其动手能力。这样可以缩短学生从理性认识到感性认识的过程,利于有效地克服学生死记硬背的习惯,使实验课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理论、培养能力的课堂。

第3篇:制药工程专业认识范文

关键词 制药工程;校外实习基地;实践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4)14-0130-02

Study on Construction of Off-campus Practice Base for Student

of Pharmaceutical Engineering//LIU Wenmin, CHEN Chang-zhong, MA Qinge, XIE Haiquan

Abstract The importance of off-campus practice for the pharmaceutical engineering specialty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s discussed in this paper, and some useful experiences of off-campus practice base construction in Nanyang Normal University are also introduced. Moreover, some suggestions were supplied to dissolve the existing problems during the off-campus practice. In order to meet the teaching requirements of the practice and innovation ability of students majoring in pharmaceutical engineering, a full range of practice bases must be constructed by “managing practice base strictly, effectively solving the relationship of responsibilities, rights and benefit in the internship, and establishing stable long-term mechanism”.

Key words pharmaceutical engineering; off-campus practice base; practice and innovation ability

制药工程专业是以药物生产的工艺过程和生产设备为主要研究对象,探索药物制备的基本原理及实现工业化生产的一门工程技术科学[1]。因此,要培养优秀的制药工程专业人才,必须注重对学生工程实践的实际训练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校外生产实践作为专业实践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将理论知识与生产实践相结合,通过设备仪器的操作、制药工艺的改进等技能训练,使学生接触和认识生产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独立动手的工作能力,同时为后续专业课程学习和进入社会做准备[2-3]。本文以南阳师范学院为例,介绍该校在制药工程专业校外实习基地建设方面的一些有益探索与实践,为相关院校和专业提供借鉴意见。

1 制药工程专业校外实习的重要性

制药产业是当今世界上最具活力和成长性的朝阳产业之一,也是我国重点扶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随着大量新兴制药企业的建立,制药工程专业的人才需求越来越旺盛。因此,高等院校制药工程专业的发展也进入了快车道。从1998年教育部批准设置制药工程专业,到2013年6月,全国已有244所高等院校开设制药工程本科专业。各高校制药工程专业的设置均基于原有的相关专业课程设置,因此,理论教学在整个专业中占主导地位,出现了多数高校在实践教学环节面临校内实验仪器不足、校外实习流于形式等问题。因此,校外生产实践已成为制药工程专业教学工作中最为薄弱的环节。据一些用人单位反映,许多毕业生的专业理论与实践联系不够,动手能力弱。因此,加强制药工程专业的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变得尤为重要,它可以帮助学生提升工程素养和岗位转换的能力。

2 南阳师范学院制药工程专业校外实习基地建设的探索

南阳师范学院于2007年开始招收制药工程专业本科生,目前已为社会培养毕业生120余人,在校学生200余人。通过近几年的发展,学校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专门建立了制药工程专业实验教学中心。同时,2012年制药工程专业被确定为“雏鹰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之一。在人才培养模式上,加强实践教学的环节,将理论课压缩到大学前三年学完,大四进行生产实习,避免了学生重理轻工的现象,从而使培养的学生不仅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而且具有较强的动手实践能力。

校外实习基地建设 学校以南阳市政府推行“百名人才进百企”的政策为契机,先后与河南省宛西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河南福森药业有限公司、南阳普康药业有限公司、南阳利欣药业有限公司、南阳市天华制药有限公司、河南宛东药业有限公司、南阳博瑞康科技有限公司、河南宛北药业有限公司等八家单位建立长期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并加强了校企合作和联合办学等项目。同时,学校积极与实习基地单位共同开展校外实习基地的指导教师队伍建设工作,聘请有丰富工作经验的教授级高级工程师、高级实验师担任导师,对学生进行理论和实践教学。

校外实习基地分类 根据校外实习基地的基本情况和制药工程专业的具体实习要求的不同,将校外实习基地分为两种类型:短期校外实习基地和顶岗校外实习基地。短期的校外实习基地主要安排学生在第六学期进行参观实习和专业认识实习(一周时间),这类基地一般机械自动化程度较高,企业效益、企业文化和环境都很好。顶岗校外实习基地一般是一些小型企业,主要安排学生在大四时的毕业实习及毕业设计,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就业动向、研究方向、兴趣爱好等选择实习单位,从而达到较好的实习效果。

校外实习基地管理办法

1)基地管理。①与校外实习基地签订合作协议,在保证学校教学任务完成的条件下,根据基地建设的目标和要求,制定合理、规范的实践教学管理办法。②根据实际情况,学校有计划、有目的地安排指导教师到实习教学基地进行锻炼,以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同时,实习基地也可以安排相关人员到学校进修理论知识,从而更好地为基地建设提供有力的人力资源保障。③学校和实习基地应对参与实习的指导教师进行岗前培训,特别是在实习过程中,要对实习指导教师进行全面的工作质量监控。

2)教学管理。由学校派出制药工程专业的教研室主任和教学秘书,根据校外实习教学计划,明确每一次校外实习的具体任务与目的,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出相应的措施和方法。要求实习指导教师做到“三同”――与学生同吃、同住、同实习,随时关注和处理学生在实践过程中遇见的问题和困惑,根据实习日志、企业意见等对实习结果做出客观评价;并根据学生实习情况,及时调整实习内容;每次实习后,对实习教学情况进行总结,并根据学生实习情况,及时调整实习内容;每次实习后对实习教学情况进行总结。

3)学生管理。①严格纪律。药厂是一个比较复杂的生产环境,有多种多样的制药机械设备,若操作不当,容易发生事故,有一定的危险性,因此要求操作者具备强烈的责任心。所以,既要教育学生严格遵守企业的规章制度,又要教育学生严格遵守岗位职责,杜绝私自换岗、顶岗和缺岗。②共同考核。在实习过程中,由实习基地指导教师对学生进行认真指导和考察。在实习结束时,由校企双方根据学生的在校表现和基地的实习情况进行认真的、客观考核。

明确生产实习过程中的“责”“权”“利”关系 南阳师范学院根据几年来的人才培养经验以及从学校和生产实习基地的实际情况出发,探索出一套符合双方实际情况和利益的校外实习模式。在“责”方面,学校负责管理学生实习期间的日常生活,包括住宿、交通以及人际关系处理等;生产实习基地负责学生的工作环境安全。在“权”方面,学生在生产实习期间必须服从指导教师的工作安排;参与科研形成的成果其产权属双方共有;研究成果是否公开发表,基地指导教师有决定权。在“利”方面,学校根据协议向生产实习基地指导教师支付“指导教师津贴”和“课时费”;根据工作量和效果,学生享受实习基地支付的劳动报酬,以解决学生的部分生活费。校方与基地“责”“权”“利”问题的解决,为制药工程专业专业生产实习的顺利实施奠定坚实的基础。

建立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长效机制 制药工程专业校外实习基地建立以后,必须有良好的运行机制,才能保证校外实习基地健康、良性的可持续发展。

1)本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原则,学校将经常聘请经验丰富的企业技术人员到学校进行讲学。与此同时,学校和实习基地的指导教师将定期举办学术交流活动,进而制订出更好的培养方案,服务于实践和教学工作。

2)强化学校与企业之间产学研的关系,借助学校人才优势和企业发展方向,寻找合适的研究项目,实现科研成果转化;同时要建立可操作性的激励机制,实现校企双赢。

3)加强校企交流,以保障巩固与发展校企双方的合作。

4)在每年年终举办的校企研讨会,重点研究和讨论上一年度实习基地建设取得的成功和存在的不足,为实习基地的长期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3 校外实习基地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保质保量完成制药工程专业的生产实习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南阳师范学院通过四年的探索和实践,已取得一定成效,但仍有一些不足。例如,部分学生在校外的实习新鲜期过后,会有偷懒和退缩的现象,还有少数学生觉得实习基地支付劳动报酬较少,不愿参加学校安排的校外实习等,这需要校方教师和基地指导教师加强管理,严格考勤。同时,针对有些学生想到几个基地实习情况,学校会根据学生的实习情况,制定相应的对策来满足他们的不同需求。

总之,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制药人才是高等院校制药工程专业的办学目标,也承载着地方企业对高质量的制药人才的期望。校外实习基地是实现实践教学的重要保障,只有充分认识到校外实习基地建设的必要性及其存在的问题,才能从根本上保证校外实习基地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颜雪明,肖新荣,谭倪.基于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制药工程专业教学[J].药学教育2013,29(4):50-52.

第4篇:制药工程专业认识范文

 

关键词实训课程建设中医药院校制药工程专业

 

制药工程是一个化学、药学(中药学)和工程学交叉的工科类专业,以培养从事药品制造以及新工艺、新设备、新品种的开发和设计的人才为目的[1]。近年来,随着社会发展,人们对于健康的需求不断增加,推动了与中药相关的生产加工、中成药、中药制剂等产业的迅猛发展。社会对于具备中医药知识背景的制药生产高级工程技术人才的数量和质量需求不断提高。因此,中医药院校制药工程专业对学生的培养任务尤为重要,如何培养学生成为能够满足制药企业需要的高级工程技术人员,并使其在今后成长为能够带动行业发展的领军人物,需要高校教育工作者不断细化研究,对专业的培养工作、课程建设工作和具体教学模式做出改革[2]。

 

1中医药院校制药工程专业的特色与不足

 

从学科角度看,制药工程专业为工科专业,属化工与制药类,在符合国家大方向要求的基础上,全国各高校的制药工程专业对学生的培养目标和要求各具特色。中医药院的制药工程专业更加强调中医药特色,以我校为例,我校制药工程专业开设于1989年,为全国第一批开设制药工程专业的高校,初期定名为“中药制药”专业,后于1998年国家颁布本科新专业目录时改为“制药工程”专业。我校制药工程专业培养方案的课程设置中具有“制药工程”模块和“中药经典”模块,其中“制药工程”模块开设了“机械基础与工程制图”“制药设备与制药车间工艺设计”“化工原理”“化工仪表与自动化”“制药工艺学”课程,“中药经典”模块开设了“中药炮制学”“中药化学”“中药制剂分析”“中药药剂学”课程,要求学生能够系统掌握中医药学基本理论知识、中药提取分离、加工炮制和中成药生产的设备原理、生产工艺,具有开发中药新设备、新制剂、新工艺、新辅料的初步能力。在培养方案的设置上,虽然同时具备工程类和中药类的相关课程,但仍存在比较严重的问题。受师资和整体实验条件的限制,在课程知识的掌握方面,学生往往“药”有余而“工”不足,尤其是工科专业最重要的工程意识和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此劣势相较于我国其他综合型或以工科专业为主的高校尤为明显。国外一些优秀高校的制药工程专业,在课程设置方面细化到制药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工程类课程在所有课程中也占据很大比例[3]。工程实训课程在前置课程学习完毕的基础上对所学知识进行综合应用,是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工程意识的最有效手段。因此,如何整合和优化现有资源,通过工程实训课程建设的改革来提高制药工程专业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是中医药院校教学改革研究的关键。

 

2工程课程实训建设

 

2.1课程建设的目标与原则

 

课程建设需要遵循一定的目标和原则[4]。中医药院校制药工程专业实训课程的目标是:既突出“中医药”特色,又保证学生具备较好的工程实践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工程实际问题。工程实训课程的建设必须遵循以下两点原则:一是重视基础知识学习。实训课程的开展依赖于前期理论课程和实验课程,学生对于知识的获得必须循序渐进、不断积累,要求学生按照培养大纲和具体的课程要求完成理论和实验部分的知识学习。二是强调学习的系统性,将不同课程知识融合,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中医药院校想要突出“中医药”特色,就必须能够熟练地将中医药方面的知识和工程知识相结合,构建完整的专业知识体系,从不同角度增强对行业的认识和了解,最终运用综合技能解决实际问题。

 

2.2教学环节的具体实施

 

我校工程实训以“制药设备与制药车间工艺设计”课程为例开展,课程开设于第六学期,课程设计要求完成工程基本知识学习,实训部分分为学习阶段、设计阶段、答辩阶段三个环节。

 

工程基本知识学习为先修课程知识的学习,包括“机械基础与工程制图(理论+实验)”“化工原理”“化工仪表与自动化”“制药工艺学”。先修课程的开设安排在实训课程之前各学期,课程按照各自课程大纲要求对学生进行考核。通过先修课程的学习,学生熟练掌握了绘图技能以及制药各剂型工艺流程、单元操作、制药设备、仪表方面的内容,为后续实训课程的开展奠定了扎实的知识基础。

 

课程实训的三个环节中,学习阶段为实训内容具体知识的学习,该环节学习的内容更加具体化、更加贴近工程实际,包括制药车间的平面设计、质量衡算、能量衡算、工艺流程图的绘制、防火防爆、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内容。设计阶段是实训课程的最主要环节,该环节的教学采用项目驱动式教学,学生在完成第二阶段课程设计的基础知识后,根据教师布置的项目完成设计。项目的具体内容由教师设置,选题以制药车间设计、设备选型布置、工艺设计和优化为主。学生确定项目后进行分组,不同小组采用不同项目,每个小组内部则采用同一项目,但小组每个成员的参数要求存在差异,这既能促使学生在完成过程中的讨论和合作,又因为每个成员参数不同而保证所有学生必须独立完成项目,避免相互抄袭,保证了所有学生对实训过程有较高的参与度。最后的答辩阶段是对学生实训过程的评价,该阶段采用单独答辩形式,由教师和学生一对一完成,在固定时间内由学生介绍课程实训的完成情况,并回答教师提出的相应问题,教师根据学生实训结果(设计说明)和回答问题情况给予评价。

 

2.3教学反馈

 

(1)教学反馈出的优点。学生对于实训课程建设的教学过程认同度较高,认为通过实训课程能更深层次地理解理论知识,最重要的是真正将理论知识进行了应用,增强了实践能力。整个实训过程中,学生能够对之前所学的工程和药学知识技能进行组合应用,摆脱了对知识点的单调记忆,能够构建出完整的专业知识体系,在项目中碰到具体问题时,能够通过资料的收集整理、合作讨论等方式自主解决。实训课程的顺利完成伴随着较大的成就感,学生对未来由学生角色向制药工程技术人员角色转变充满信心。

 

(2)教学反馈出的不足。实训课程的建设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首先是教师对学生应用不同课程知识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太满意,认为学生碰到项目中的问题时不能迅速作出应对。其次,课程设计的项目不够丰富,虽然项目围绕中医药相关内容展开,能够突出中医药的特色,但在选题的深度、广度和设计要求方面仍有待进一步提高。最后,在教材方面,实训课程没有适合的、能够突出中医药特色的、实训手册类型的教材,学生可能在完成实训项目的过程中花费过多时间收集整理资料。

 

3改进措施

 

3.1加强课程知识点串联

 

制药工程专业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药学相关的知识,还要具备足够的工程相关知识,但最重要的是将药学和工程学知识进行串联,通过知识的“一体化”来解决实际问题。“一体化”的过程不能依赖于最后的实训课程,应该在前置课程中就有目的地对不同课程知识进行串联,教师应根据中医药院校的特点,突出中医药特色,对教学和实验内容进行调整。

 

3.2丰富项目渠道,加强教材建设

 

教材建设是实训课程建设的重要环节[5]。实训课程项目应该符合实际的工程情况,项目来源可以是教师自身的科研课题,也可是学校实习基地药厂的实际问题。经过初步选择后,教师需对项目内容和要求进行合理的设计和调整,以满足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的检验和应用需求。教师还应对课程所选项目进行系统化整理,按照课程要求设计条目,最终形成实训设计手册作为实训课程教材,保证学生对于实训课程系统的学习和完成。

 

3.3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教师是学生知识的主要来源,是整个实训课程的建设者和教学环节的设计者,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是学生掌握知识、串联知识的前提,因此师资队伍的建设是保证实训课程建设不断完善和提高的必要条件。制药工程专业的教师队伍由工程类课程教师和药学类课程教师组成,教师应该定期开展集体备课,有主题、有目的地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交流关于课程建设的想法,讨论教学环节中的问题,对各自负责课程的知识点进行整理和串联,帮助学生搭建具有中医药特色的专业知识体系框架。

 

3.4积极参加学科竞赛,促进实训课程建设

 

应多参与学科竞赛,形成保障机制,以达到“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改”的目的,全面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6]。应鼓励学生多参与竞赛,教师在课堂环节和实训项目选择方面可借鉴“国药工程杯”竞赛项目和各高校往届的优秀作品。竞赛中提出的新工艺和设计的新设备,在课堂教学中完全可以作为课本知识的拓展,也能够保证实训手册内容的不断更新。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口录和专业介绍[J].2012.

 

[2]张振凌,韩燕.中药制药工程专业的专业课程设置与建设的研究[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1(8):744-745.

 

[3]李霞,许明丽,赵广荣,等.国内外制药工程本科教育课程建设的比较[J].药学教育,2003,19(3):7-9.

 

[4]朱五福,徐珊,王平,等.地方性师范院校制药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与实践[J].化工高等教育,2016,33(3):40-43.

 

[5]张宇燕.中医药院校《制药工程》教材浅析与选用[J].亚太教育,2015(35):72.

第5篇:制药工程专业认识范文

【关键词】发酵工程实验;教学改革;教学效率

生物技术制药是新药研发的重要组成,其产品的实现一般需要发酵工程的参与,因而发酵工程是生物药物工业化生产的核心。现酵过程中不断涌现新技术和新方法,因此实践性和应用性强[1]。在工业发酵生产进行的数十年中所积累的丰富经验,结合生物科技的发展,已经上升为理论性的知识,并不断继续扩展。这些知识在发酵工程教学中非常关键,也是发酵理论知识的重要补充[2,3]。通过发酵工程实验教学,学生可以直观的面对理论教学中出现的各种现象和过程,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发酵工程的原理和方法,认识发酵相关设备与学习基本操作技能。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结合理论知识分析实验现象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基本的实验操作技能的目的。在实验学习中,综合提高学生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尝试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发酵中出现的问题为出发点,引导学生主动从理论知识出发,结合实验现象,寻找和解决问题,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

1与制药相关发酵工程实验课开设现状

发酵工程作为武汉大学药学院生物制药的主干课程已有14年,成立生物技术制药专业后发酵工程实验课程作为必修课程开设了3年。按照我校生物技术制药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相关课程如生物技术制药实验和生物化学实验,其教学内容与发酵工程实验课又很大的关联与分工。在武汉大学药学院的具体教学工作中,通过各授课教师的协调,做到在这三门课程的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中均不存在内容重复,并且具有一定的连贯性。虽然发酵工程实验课程由相对独立的实验构成,但是存在多是相对比较基础的微生物实验内容,不能兼顾发酵各环节和不同发酵类型的不同情况,因此有必要对其实验内容进行重新设计与整合优化。

2发酵工程实验课的教学改革实施方式

2.1提高教学效率

重新设计之前由于实验内容偏向基础的微生物实验,采用比较松散的每周一次课。在新的设计中,每周上两次课,因此过去全学期的实验课程现在半学期就可以完成。但是每次上课都需要至少8个小时,在各次上课之间的时间,也根据实验内容穿插安排取样、观察、制样等过程,保证教学内容可以完成。而且开课时间也相应稍晚于理论课进程,基本在发酵工艺讲解后开始实验课。目的是使学生在对整个发酵工程的内容开始有一定认识后再进入实验课,避免过于陌生而出现盲目的按照实验步骤操作而不理解的情况出现。与部分院校开设“一条龙”式实验教学不同,武汉大学药学院开设发酵工程实验课是分段式的。其原因:第一是学生的教学安排还有其它课程,很难实现连续数天的时间单独进行实验教学;第二“一条龙”式实验教学要求前后连贯衔接,如果中间某步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那么下一步实验就不能按计划进行,会严重干扰教学进程[4]。而采用的分段式实验安排,虽然不是前后相连的实验,但是在内容上比较全面的涉及了发酵工程的主要操作内容,可以使学生系统的学习和了解该课程的学习要点。而各实验分别在上课前进行准备工作,可以保证课程的顺利进行。另外,在实验进程中,由于微生物生长需要时间,因此将不同实验内容穿行。这样可以避免“一条龙”式实验模式中必须等待上步实验结果出来才能进行下部操作的问题,节约了时间,提高了实验室的利用率。降低了与其它课程的时间冲突,同时也方便了课程以及教室安排和学生选课。

2.2实验教学体系整合优化

以前开展的发酵工程实验中,内容以发酵工程基本操作及菌种筛选等为主,比较简单枯燥。改革后结合武汉大学药学院生物制药专业的特点,与发酵工程设计的相关课程相互协调,避免开设雷同的实验内容,但是又与微生物、微生物制药、制药工程等相互关联或前后衔接,形成连续而有机体系,彻底从验证性实验向综合性实验转变[5]。这种综合性的实验教学设计将促进学生从发酵的整体目标出发进行思考,全面分析某一发酵过程出现的现象,确定关键的操作点,从全局的角度出发来思考和学习发酵工程知识[6]。

2.3实验教学内容的重新设计与调整

根据我院生物技术制药专业的培养目标,我们选择实验课程兼顾系统性、科学性和实用性,安排学生从基本到相对复杂的操作上手,以典型的发酵过程和产品生产为主干知识,将实验教学内容安排为7个实验项目,分别是:优化液态发酵条件、机械罐操作及动力学研究、菌种诱变、培养基优化、固态发酵制作米酒、淀粉原料处理、固定化发酵。按照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的方式安排。重新设计的实验教学内容更加丰富,有利于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3结语

进行课程改革的目的是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发酵工程实验技术,如果一味追求漂亮的实验流程和实验结果,可能给学生的学习过程带来一定的不便。我们的改革从强化学习要点出发,通过快速和鲜明的实验过程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在未来的实验教学中,我们将继续本着这个目标不断改进,进一步探索和完善适合生物制药专业的发酵工程的实验教学方式,达到培养全面合格的创新型生物制药人才的目标。

参考文献

[1]赵辉.高校发酵工程类课程实验教学探索[J].安徽农业科学,2017,3:245-246.

[2]胡仙妹,邵化,马科,等.生物技术专业《发酵工艺学》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轻工科技,2016,12:188-189.

[3]贺气志,唐亮,夏俊,等.医学院校生物技术专业发酵工程实验体系的构建[J].长沙医学院学报,2016,3:1-6.

[4]崔艳,付荣霞,樊秀花.生物工程专业创新性实验项目的探索[J].大学教育,2016,9:162-163.

[5]生书晶,佘婷婷,孙婷琪,等.发酵工程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高教学刊,2016,13:69-70.

第6篇:制药工程专业认识范文

 

关键词:制药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思考;探索

 

制药工程是药学、医学、化学、生物学、工程学、管理学等学科交叉融合的,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应用性工科类专业[1]。大连民族大学的制药工程专业设立在生命科学学院,生物工程系,于2011年开始招生,目前仅有3届毕业生,是一个年轻的专业。为了更好地体现制药工程专业综合性和实践性的特点,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本文对制药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进行了研究和探索。

 

1制药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设计和构建

 

制药工程专业培养方案经过多次讨论和修订,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如图1所示。

图1制药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1)课内实践教学模块。课内实践教学模块包括实验教学模块和集中性实践教学模块。其中,实验教学模块又包括学科基础课实验(如无机与分析化学实验、有机化学实验、生物化学实验、物理化学实验、化工原理实验等),和专业教育课实验(如药剂学实验、药物化学实验、药物分析实验、制药分离工程实验、制药工艺学实验等)。集中性实践教学模块分为实习类(认识实习1学分、金工实习1学分、生产实习2学分);设计类(化工原理课程设计2学分、毕业实习与车间设计8学分、制药工程综合实训与制药工程课程设计8学分)和毕业设计16学分。需要说明的是,为了制药工程专业将来进行工程认证的需要,增加了金工实习内容。毕业实习与车间设计、制药工程综合实训与制药工程课程设计,为二选一。(2)课外实践教学模块。课外实践教学模块主要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创新实践教学模块。比如,每年学生可以参加国家、省、市级的科技竞赛,近年来,学生在“国药工程杯”全国大学生制药工程设计竞赛、全国大学生化工设计竞赛、“挑战杯”辽宁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本科大学生化工设计创业竞赛、辽宁省普通高校大学生动植物标本大赛等各类竞赛中都有斩获,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再如,学校每年都设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太阳鸟”项目,学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设计并完成一项科研课题,撰写科研论文并发表,这对提高学生的科研素质具有很大的帮助。另外,学校设立了教师“创新工作室”,学生可以在创新工作室协助教师完成科研课题。

 

2制药工程专业实践教学基地的设计和构建

 

实践教育基地是是完成和实现实践教学体系的必要载体,也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场所。实践教育基地需要将校内实践教学基地、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和网络实践教学平台有机结合,发挥最大的作用。(1)校内实践教学基地。校内实践基地是高校根据专业特点,依照实践教学要求而投资建立的为学生承担实践教学任务的实践场所。具有专业对口、距离较近、实践成本较低等明显优势[2]。我校制药工程专业的校内实践教学基地主要依托于生物技术与资源利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教师的创新工作室,基本保证了场地与硬件资源、实验室设备、科研项目等的要求[2]。(2)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制药工程专业成立之初就非常重视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平台的搭建。目前,本专业已与大连富生天然药物开发有限公司、大连大冢制药、大连汉信制药有限公司、大连天宇滨海制药有限公司、内蒙古蒙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丹东药业集团、阜新蒙药研究所等多家企业签订了本科实践教学基地协议。另外,近期还将与大连医诺生物有限公司、贵州苗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签订协议。这些校外实践教学基地为学生的实习、实训提供了必要的场所,使学生开阔了眼界、提高了实践能力。通过这种协作,一方面为学生成才提供了良好的实践机会和实践条件;另一方面为企业成长储备了人才,创新了技术,真正实现学校与企业的双赢。通过近几年的实践,我们初步摸索出了一些经验,现在我们正在探讨校企联合“学分替代”的培养模式,希望企业逐步实现承担学生的生产实习、课程设计、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等实践性教学任务的可行性。(3)网络实践教学平台。目前,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深入发展,网络实践教学平台应用愈加广泛,可以通过开发或者购买相关的实践教学软件,对学生实践教学活动过程进行仿真、模拟,包括计划安排、任务落实、课表统筹、网络预约、成绩管理等。此外,还可以在平台中加入实践案例、实践技巧、实践项目、优秀论文等创新元素,使学生的网络实践教学平台多元化[2]。

 

3制药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存在的问题与展望

 

经过几年的努力和建设,我校制药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仍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第一,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作用并没有完全发挥出来,目前主要的功能是接待学生的生产实习和见习实习,应该在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毕业设计等环节发挥更大的作用。第二,校内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目前还不够完善,校内、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应紧密结合,充分发挥在创新人才培养方面的作用。第三,需要大力加强网络实践教学平台的建设,使之成为实践教学基地的重要补充。总之,希望假以时日,通过一系列的改革措施,使制药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更加完善,培养方案更加科学合理,实践教学基地更加先进实用,为制药工程专业培养出一大批具有创新型素质的高水平人才。

 

参考文献:

 

[1]韩正军,崔淑芹.浅谈制药工程专业学生应用能力培养体系的优化———基于专业认证理念.新西部,2017,3:53-54.

第7篇:制药工程专业认识范文

关键词:中药学;综合性大学;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08-0128-02

中药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认识和应用的药物,对保障我国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和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改革开放以来,在党和政府的政策扶持与引导下,我国中药制药企业得到了迅速发展。中药饮片、中药提取物及中成药等中药制药企业发展迅速,已同化学制药、生物制药一起成为了我国制药行业三足鼎立态势。在制药行业新格局的形势下,我国高校制药工程专业大多开设了中药制药方向。《中药学》是专门研究中药基础理论和各种中药的品种来源、采制、性能、功效、临床应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等知识的一门学科,是制药工程专业开设中药制药方向的基本课程。目前,我国大多数高等院校的制药工程专业都已经开设了《中药学》课程。综合性大学开设《中药学》课程有其先天不足,如中医药知识氛围薄弱,中医药基础教学薄弱,没有开设《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等中医中药基础课程,在此学术与教学背景下,如何提高学生学习《中药学》的兴趣和效果一直是横亘在《中药学》教学者面前的一项艰巨挑战。笔者在综合性大学制药工程专业从事《中药学》课程教学十余年,不断探索与实践具有综合性大学特色的《中药学》课程教学方法理念和方法,取得了一定效果。

一、总论内容讲深讲透

总论部分系统介绍了中药的采集炮制、性能、配伍、禁忌、剂量和用法等知识,是指导学生正确运用中药的理论基础。对于第一次开始学习中药学但又无任何中医药知识背景的大学生来说,如果老师能讲授好总论,将能使学生对《中药学》全书内容有初步的概括性了解,为余下部分的学习起到良好的铺垫作用,使学生在以后的各章节学习中能更加事半功倍。该部分教学需要深入、全面的传达课本相关知识,既要多应用中医药的专业术语,又要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诠释这些术语,还要结合现代科学研究的最新成果,让学生正确认识中药在古今防治疾病中的作用,基本理解中医药的理论体系结构,了解和尊重中医药发展规律,树立科学发展中医药的理念。例如,针对四气五味,不仅要讲授清楚四气五味是所有中药的基础特性,同时还可以将传统的四气五味理论与中药现代研究发现的物质基础表征形式相结合,阐明中药的功效是多种活性成分作用于机体的综合效应。同时也要向学生说明,虽然现代中药化学成分和药理研究对中药功效的物质基础的阐明有重要意义,但在目前还不能全面指导临床用药,仍然必须遵循中医药理论体系来认识中药的治疗法则。

二、教学内容有取有舍、有轻有重

由于综合性大学制药工程专业的《中药学》课时往往较少,因此精选教学内容对《中药学》教学十分必要。综合性大学制药工程专业课程设置往往偏重于化学和生物学,医药学课程不多,尤其是中医药课程就更少,课时数也很少。如果固执的要求在规定的课时内全面讲授课本内容,只能是粗略而浅显的介绍,学生将会感到内容繁多,容易混淆。所以,用课堂上有限的时间里对重点药味要重点讲解,而且力求讲深讲透。不是重点的药味则主要通过与重点药味进行对比学习,引出两者功效、应用的异同。通过上述教学既能突出重点药味,又做到了主次分明。同时,部分章节可适当略过,如当前临床应用价值较小的驱虫药章节,就以学生自学为主。总之,通过精讲中药药味与对比教学非重点药味,学生能够掌握学习内容的主干,显著提高学习效果。

三、引导归纳、对比学习中药的功效和应用

中药最终是用于治病救人,所以《中药学》教学的根本任务就是讲授中药的功效和临床应用。不同中药的功效、应用的共性和个性,功效类似中药的各自特点,是学习《中药学》的重点所在。药味比较应在课堂教学中重点讲解。如麻黄与桂枝均能发散风寒,用治风寒外感表证;但麻黄为“发汗解表第一要药”,发汗力强,尤适用于外感风寒、恶寒无汗的表实证;桂枝则尤擅温阳通气,发汗之力弱于麻黄,表虚、表实证均可使用。再比如黄芩、黄连、黄柏皆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之功效,治疗湿热或火毒之证。然黄芩偏于清上清湿热及肺火;黄连善清中焦湿热及心胃之火,为治湿热泻痢之要药;黄柏善清下焦湿热,且还可清退虚热,如此比较后三个药物的共性与个性就一目了然。另外,辨证论治是中医药的精髓所在,同一病症,证候不同则选药不同。如麻黄、葶苈子、射干、沉香、虫草均可治疗咳喘证,如何区别其功效特征将对掌握其临床应用帮助巨大。

四、紧密结合中药现代化研究成果

综合性大学现代科学学科门类多,学生接受到大量的现代科学信息,思想上难免会对传统的中医药知识体系产生疑惑,失去学习《中药学》的兴趣和动力。为此笔者尤注意在教W中引入中药现代化发展的最新成果,对已经研究清楚的中药化学成分和药理机制可在课堂上介绍,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屠呦呦从东晋葛洪所著《肘后方》“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里得到启发,成功地从青蒿中提取出了抗疟的有效成分-青蒿素,被认为是抗疟史上的一次突破。这一成果使她获得了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天津天士力制药的复方丹参滴丸,在美国已经完成Ⅲ三期临床试验,有望成为第一个成功被美国FDA批准上市的复方中成药。这些成果均体现了中药的有效性和巨大价值。通过中药现代化研究成果的介绍,架起中医药学与现代科学的桥梁,显著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信心。

随着《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和《中医药发展“十三五”规划》的颁布,表明国家大力扶持中医药发展的强大决心。在制药工程专业中药药剂方向人才的培养方面,中医药大学已具备比较完整的基础课程体系。但对综合性大学而言,由于学术氛围、课程体系及师资专业等差异,使其无法全盘照搬中医药大学的培养模式。如何在综合性大学建立科学的制药工程专业中药药剂方向的教学指导思想和模式,培养化学、中医药学科交叉背景的制药工程专业人才,是每个《中药学》专业教师的职责。积极探索与综合性大学学术与教学环境相适应的《中药学》课程教学方法和理念,培养出名副其实的制药工程专业中药药剂方向人才,仍需全体《中药学》教育工作者不懈的努力和实践探索。

参考文献:

[1]叶波,唐建民.国内制药行业发展现状与应对策略[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2012,10(11):133-134.

[2]姜楠,张文顺.《中药学》教学中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应用[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13(7):249-250.

[3]张振.制药工程专业课程设置的改进[J].药学教育,2006,22(4):11-13.

[4]任艳玲,李杨.比较记忆法在《中药学》教学中的应用[J].辽宁中医学院学报,2006,8(3):141-142.

[5]袁颖,何世民,金素安,等.导入与 启发相结合在中药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索[J].中医教育,2011,30(5):43-44.

第8篇:制药工程专业认识范文

药学

(Pharmacy)

药学(包括药物化学、药剂学、药理学、药物分析等学科)是生物医药行业的主体专业。药学科学与化学,生物学,医学紧密结合不断发展,为人类不断提供防病治病的新药,同时也为生命科学的发展提供了许多新的概念、理论、方法和技术。由于近些年医药产业的迅猛发展,就业渠道广,药学毕业生一直处于供需两旺的状态,就业单位主要有政府卫生药监部门、药检系统、科研机构和高校、医院、制药企业、医药销售公司、连锁药店等。此外,医药卫生媒体、日化和精细化工行业也对本专业毕业生有较大需求。

美国是世界生物医药产业的龙头,拥有辉瑞、罗氏、强生、礼来等制药巨头。德国是欧洲制药业的传统强国,拥有拜耳、默克集团、勃林格殷格翰等知名药企。国外药学及相关专业大多是在医学院中开设,比较知名的院校有哈佛大学医学院,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伦敦大学药学院,慕尼黑大学、海德堡大学、东京大学等。此外美国NIH(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下属的27个研究所与研究中心也有开展药学研究,招收本领域的博士和博士后。

中药学

(Chinese Material Medica)

中药学专业主要研究中药基本理论和各种药材饮片、中成药的来源、采制、性能、功效、临床应用等知识的学科。目标是培养掌握中药学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专业技能,具有较强的科研实践操作能力,能从事中药品种质量评价控制、有效成份分析、中药炮制制剂、药物有效性与安全性的评价及经营管理等工作的专门人才。

由于中医药在中国历史长河中已发展成为独立的学科体系,形成了与辩证哲学和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中药文化,因此,即使在以“西药”(化学药)和生物技术药物为主导的今天,中药在中国仍然举足轻重,在世界范围具有广泛影响力。涌现出了一大批以“同仁堂”、“东阿阿胶”、“白云山”为代表的现代中药企业。现实表明,“大力发展现代中药”已不再是一句口号,现代中药是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中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世界范围尤其是东亚地区有广泛影响力,开展本领域研究的高校和研究机构比较多的集中在东亚国家和地区。韩国的延世大学,首尔大学以及日本的岐阜药科大学、九州大学、近畿大学均开设了相关专业。此外,我国港澳台地区的香港大学、浸会大学、澳门大学也设有中医药学院。

制药工程

(Pharmacy Engineering)

制药工程是一个化学、药学(中药学)和工程学交叉的工科类专业,以培养从事药品制造,新工艺、新设备、新品种的开发、放大和设计人才为目标。尽管制药工程专业在名称上是新的,但是从学科沿革来看她的产生并不是全新的,是相近专业的延续,也是我国科学技术发展到一定时期的产物。本专业的毕业生在医药、农药、精细化工和生物化工等部门从事医药产品的生产、科技开发、应用研究的工程技术和经营管理工作。

1995年,第一个全美范围内的制药工程研究生教学计划在制药工业最集中的州——新泽西州立大学Rutgers分校诞生,标志着制药工程教学的开端。全美排名前三的院校分别为约翰·霍普金斯大学,佐治亚理工学院和加利福尼亚大学圣地亚哥分校。为了培养优秀的学生,各校的制药工程专业聘请了很多从事跨许多领域的前沿研究者作为学生的老师,通过全方位多角度的学习,让学生更好更精的学习专业知识。为了让学生拥有更广阔的视野,学校还会经常召开交流会、座谈会等,并经常请一些大牛莅临,与医药领域的最前沿的机构共同培养出制药工程的专业人才。

生物技术

(Biotechnology)

生物技术也称生物工程,以生物学和化学为主干学科。生物技术药物以基因工程、抗体工程或细胞工程技术生产,源自生物体内,用于体内诊断、治疗或预防,主要包括基因工程蛋白质药物、疫苗、多肽和核酸类药物。近些年,基因科学、蛋白质学、生物信息学、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DNA生物芯片和药物基因学等领域中的突破,使对疾病的攻克进入“靶向治疗”分子水平。靶向药物较传统药物在特异性和安全性上具有优势。以单克隆抗体药物为例,2011年,单克隆抗体药物以480亿美元的销售额继续领跑全球市场,同比增长20%。在未来的5年中,专攻新药的生物技术公司和其合作的制药公司,有望推出数百种一类新药。

生物技术为应用型的宽口径专业,主要培养医药、食品、生物检测领域科技人才。由于生物技术属于新兴产业,具有高投入、高风险、高收益的产业特性,技术依赖、知识密集的特点突出。因此,对劳动者知识和技能要求很高,本科生就业较为困难,属于教育部公布的10大本科“红牌专业”。本科生往往需要进一步深造,最好攻读博士,并且有海外学习工作经历。该专业知名院校有,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和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等。

生物技术在世界范围内发展迅猛,各国政府投入了大量财力促进生物技术的基础研究和产业发展。哈佛大学、杜克大学、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加州大学、东京大学、剑桥大学、牛津大学在不同的研究方向均获得了显赫成果。除此之外,业内公认的知名研究机构还有冷泉港实验室和巴斯德研究所。

生物制药

(Biopharmaceutical Science)

生物制药是指运用微生物学、生物学、医学、生物化学等的研究成果,从生物体、生物组织、细胞、体液等,综合利用微生物学、化学、生物化学、生物技术、药学等科学的原理和方法制造的一类用于预防、治疗和诊断的制品。

生物制药专业(BPS)的专业名称非常细化,所以开展BPS教育的海外学校并不是很多。比较有名的是University of Illinois at Chicago,具有专门的生物制药专业,提供硕士和博士课程。研究的范围涵盖了这个领域的方方面面,包括分子生物学、毒理学、癌症研究等等。其他提供BPS课程的大学还有University of Ottawa(渥太华大学),King's College London(伦敦国王学院),Okayama University(冈山大学)等。

中国药科大学的生物制药专业属于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学生能够受到生物技术方面的良好培训。专业侧重点在于生物化工及现代工业药剂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专业技能以及现代生物工程技术原理和生物技术制药的基本专业技能。

武汉大学生物制药专业属于药学院。专业侧重点掌握生物学和药学及相关学科(数学、物理、化学)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

第9篇:制药工程专业认识范文

关键词 药物分析;教学改革;理论教学;实验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3)33-0107-02

制药工程专业属于药学、化学、化工、生物技术等专业的新兴交叉学科和朝阳产业,也是近年来人才需求最热门的专业之一。东南大学成贤学院紧密依托东南大学的学科优势,自2007年起开设制药工程专业,培养学生掌握新药研发技术,强调制药工艺和工程技术的结合,强化工程应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本专业还设有“药品质量控制技术”方向,侧重于培养学生掌握药物分析、药品检验、药品生产质量管理与过程质量控制的基本知识,具备进行药品生产、全程质量管理及各类药品检验分析的基本能力。

作为成贤学院制药工程专业的重要分析类专业基础课程,药物分析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树立强烈的药品全面质量控制观念,使学生能胜任药品研究、生产、供应和临床使用过程中的分析检验工作,具备解决药品质量问题的基本思路和基本能力[1]。课程涵盖了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药剂学和中药学等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具有知识、技术密集和多学科交叉、实践性强、应用面广、内容更新快的特点。成贤学院的药物分析理论课程为32学时,实验课程为16学时,这就形成了计划学时少和教学信息量多的矛盾,在有限的时间内不可能将所有的常用药物逐一讲解,也不可能逐一回顾所有涉及的基本知识。

本文结合笔者自身的教学实践,针对成贤学院制药工程专业药物分析课程提出教学改革和创新方案,通过调整教学结构和内容,扩充课程知识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培养符合时代和市场要求的制药专业人才。

1 与分析化学、仪器分析教学结合

药物分析、分析化学和仪器分析这三门课程在内容、教学和实验上互为基础,相互交叉,其中分析化学在药物分析中占比重最大,其教学质量将直接影响药物分析的学习和学生从事药物分析工作的能力。然而,分析化学只重点介绍各种分析方法的原理,使学生在学习时对各种方法在制药工程领域中的作用认识不深,因而主动应用分析化学的原理和方法进行药物分析的能力常显不足。因此,在药物分析的教学中,应加强与分析化学的联系。例如,化学分析法中的剩余量滴定法在2010版《中国药典》中应用较多,如水解后剩余滴定法测定阿司匹林,剩余碱量法测定氯贝丁酯,剩余碘量法测定异烟肼,溴量法测定5位取代基含不饱和键的巴比妥类药物等。因此,应加强化学分析法的理论及实验教学。

从课程的发展前景看,仪器分析法是药物分析的发展趋势。原有的药物分析课程多集中在容量分析法、紫外分光光度法、红外分光光度法以及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的讨论上,而对其他现代仪器分析方法的介绍较少。然而,随着生物制剂、中药材成分分析、中药制剂和药代动力学等新型药物分析任务的不断涌现,旧有的分析方法往往不能满足药品分析任务的需求[2]。2010版《中国药典》中,色谱法已成为目前药物含量分析的主流方法。所以,在药物分析的教学中,加强色谱法的理论和实验教学,有利于学生对药物分析的掌握。为了扩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应加强新型仪器分析方法和技术的介绍,如LC-MS、GC-MS等,并针对各类药物的适用方法做相应的深入讲解。

2 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和网络资源

由于药物结构式多、课程信息量大,应改变过去以课堂讲授为主的传统教学方法,充分利用网络环境下多媒体教学的优势[3],把原本枯燥的药物化学结构和分析过程用生动形象的动画方式和动态模型讲解,同时利用色彩、字体、格式、标注、强调等多种方式突出课程重点,帮助学生理解。此外,开展启发式、讨论式、案例式、提问式教学,给学生布置一些药物分析方面的小课题,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鼓励学生自制多媒体课件,走上讲台讲解。这样不仅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增强个人创新能力,锻炼语言表达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此外,还可建立药物分析课程网站,方便教师与学生互动。成贤学院正在建立化工与制药工程系网上教务平台,提供药物分析的网络课件和学习资料,并设置讨论版,增进教师与学生的沟通,及时解决学生课后遇到的难题,提高教学质量与效率。网站以小木虫等学术网站为根基,提供制药工程相关领域的新动态和新进展,使学生明确自身发展的方向,增强就业竞争力。

3 加强实验教学

药物分析除了要求学生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还应具备熟练的实验操作技能和独力设计实验的能力[4]。成贤学院制药工程专业根据药物分析方法的发展趋势和学生就业的需求,在验证性实验中选择了典型的鉴别、检查和含量测定等实验内容,并加强了仪器分析,如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差示分光光度法等实验内容,共开设了4个实验:葡萄糖注射液的快速分析法、阿司匹林片的鉴别和含量测定(两步滴定法)、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查阿司匹林中杂质、维生素B1原料药及片剂的含量测定。旨在培养学生如何根据药物的结构特征和理化性质,选择合适的分析方法;同时,使学生在查阅资料和书籍的过程中达到综合复习已学知识和理论联系实际的目的,并对药物质量研究有全面直观的了解。

在实验教学中,严格规范学生的基本操作、数据测定、记录及分析实验结果。对于一些常规仪器,如紫外分光光度计的操作,安排1~2人一台仪器,让学生能独立操作;而对于一些大型精密分析仪器,如红外光谱仪、高效液相色谱仪、气相色谱仪等,先通过仪器仿真实验软件来播放仪器的相关信息,如仪器的内部结构、操作流程等,给学生以感性认识,再通过教师的讲解、演练及学生的实际独立操作加深印象,达到教学的目的。可考虑将实验课程安排从验证性实验过渡到设计性实验。安排学生选做1~2次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教师指导学生查阅文献,提出设计方案,并组织学生讨论方案的可行性。在实验中遇到问题,教师不直接告诉学生解决方法,而是要求学生自己分析,寻找答案,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要求学生最后写出实验小结。

每周可安排固定的时间开放实验室,学生预约任课教师,鼓励学生将自己生活中遇到的药物分析实际问题带进实验室,进行自主实验,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也可根据教师的一些药物分析类科研课题设置开放性实验,学生自主报名,利用课余时间参与实验研究。本专业在数年毕业设计和创新实验中发现,学生对产品结构表征及纯度分析的需求日益增加。原先采取学生送样实验教师打谱的方法,为培养学生自主操作能力,现多由学生自己完成样品的扫描分析过程。

另外,经过本专业数年的发展,及新仪器、新分析方法的产生和教材的更新,教学大纲和内容也应与时俱进。可通过网络或实地考察兄弟院校制药工程专业的药物分析课程大纲对现有大纲进行调整,做到优化课程内容,突出教学重点。为了增强教学效果,还可引进或外聘博士及以上学历、高职人员、海内外优秀人才承担药物分析的教学工作,加大本校与外校教师之间的交流合作,开展产学研合作和职业培训。

4 与企业建立合作关系

在过去的3年里,本专业已与东大苏州研究院、南京化工园区、南京生物医药谷、金陵药业、先声药业、泰州医药城等20余家骨干企业建立合作关系,每年有50%以上的学生进入相关企业院所进行药物分析类毕业设计;并从去年开始与南京药石药物研发有限公司、江苏柯菲平医药有限公司、江苏威凯尔医药科技有限公司开展“3+1”合作办学。

5 成效与展望

通过学科交叉、利用网络资源以及加强实验教学等手段,使本专业学生产生了学习药物分析的浓厚兴趣。学生无论是和他人的交流、合作能力,还是观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有很大的提高。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开设,也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独立开展科研工作的能力和创新意识。加强校企合作,一方面能使学生提前进入本专业生产开发第一线,了解药物分析的新技术和新进展,弥补书本知识的不足,增强职业使命感和责任感;另一方面能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提升就业层次,校企双赢。改革的同时,也促使教师加强业务学习,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提高了教师的教学研究能力和实验操作技能,拓宽了教师的知识面,进而提高了师资队伍的业务水平。

纵观当前的药物分析教学改革,在以后的教学中还需要进一步实现教学手段的多样性,促进教学手段现代化。同时,要进一步加大实践与理论的结合程度,为学生提供大量的参与实践活动的机会。这样才能为我国的经济发展提供合格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实现高等教育的发展目标。

参考文献

[1]杭太俊.药物分析[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5.

[2]徐溢,郝敦玲,卢倩,等.药物分析教学改革的思考[J].药学教育,2007,23(5):40-41.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