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实验室标准化管理范文

实验室标准化管理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实验室标准化管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实验室标准化管理

第1篇:实验室标准化管理范文

检测实验室标准化管理的特点及意义

为了保证出具的数据科学、准确、有效,检测实验室必须依照标准对检验过程进行规范。GB/T 27025―2008/ISO/IEC 17025:2005《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是ISO(国际标准化组织)和IEC(国际电工技术委员会)在2005年新推荐使用的实验室质量管理的准则,综合吸取了如ISO 9000等质量管理体系的科学思想,对原标准进行了调整、补充和修订,我国的实验室认可机构――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于2008年5月8日新了GB/T 27025―2008标准,它代替原GB/T 15481―2000,是我国实验室能力通用要求的现行有效版本。

实验室认可对实验室的标准化管理意义重大,它将有利于实验室的公正性。实验室认可是确定实验室从事特定类型检测和校准技术与能力的一种方式,认可实验室带有认可机构标识和认可编号的检验报告表明其认可地位。缘于ISO/IEC 17025:2005标准这一统一、互认的认可标准,各国认可机构也对彼此的认可予以承认,如我国的CNAS可以使实验室结果在50多个国家和地区互认,从而可以在国际贸易中实现“一次检测、全球互认”的设想,为企业走出国门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撑。因此,基于标准化管理的实验室认可在国际上被视为检测实验室技术能力的可靠表征,在很多行业,检验报告须有通过认可的实验室来出具。

检测实验室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我国检测实验室处于一个蓬勃发展的时期,特别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程的快速发展和完善,对检测实验室的工作提出更新和更高的要求,粗略说来有以下五个方面:a)检测室要适应当地经济特别是特色工业的发展需要和要求(即“检得了”);b)实验室要保证工作质量和服务质量,确保提供检测数据科学有效(即“检得出”);c)检测室出具的检验报告要规范、准确,且应保证客观性和公正性(即“检得准”);d)检测室要进一步提高检测的速度和工作效率(即“检得快”);e) 检测实验室规范和完善管理工作,借助国家实验室认可可以提高管理水平,检验能力被社会认可。现阶段检测实验室建设的总体发展水平远远跟不上经济发展的需要,还存在比较多的问题和差距。

1.专业检验人员数量少、素质不高,缺乏必要、及时的培训。近年来,随着检测实验室的快速发展,工作量和任务量成倍增加,但人员增加不多,且检验人员相当一部分是非本专业人员,加之检验人员知识层次和实践能力不一,并缺乏必要、及时的培训,对新标准、新的检验规程和新检验方法理解和熟悉程度相差较大,从而造成检验数据的不准确、不一致、不可靠的情况,直接影响到检测报告的质量。

2.检验设备装备差,更新慢,技术含量高的检验项目少。由于政府投入有限,自身资金紧张,大部分检测实验室在仪器设备的配备上达不到标准规定的要求,新标准出来了,还是用老的设备,特别是对新工艺、新材料生产出的新产品基本无技术手段。

3.量值溯源的有效性整体效果不理想。作为实验室资质认定工作的一项,仪器设备必须按照要求送至当地计量部门进行检定或校准,而一般的计量部门只能对常用设备进行检定或校准,一些专业性强、技术含量高的设备,无法作出检定或校准,因此,量值设备的量值溯源的有效性差,整体效果不理想。

4.管理水平差距较大。虽然各个检测实验室都经过了实验室资质认定,还有相当部分通过了国家实验室认可,并在内部建立了质量体系,提高了工作质量和服务质量,但各行业之间、各地区之间的实验室管理水平不一,尤其是在标准化和程序化管理方面差距较大,这种差距将直接影响实验室的整体水平。

5.标准时效性差。标准随着科学技术发展,会不断地补充、修订和更新,尤其是当前,标准的变更全面提速。但实验室内部往往因标准信息不畅造成对标准的现状不够了解,导致使用的标准因信息滞后而执行过期的、作废的标准,给检测工作带来负面影响。

6.不确定度的评定运用较少。多数检测实验室对不确定度的评定和建立还停留在面上,具体运用少,未能对检验数据进行比较科学完善的表达。

检测实验室标准化管理的建议

针对社会经济发展对检测实验室新的要求,结合日常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笔者对实验室标准化管理提出如下建议:

1. 强化标准管理。实验室开展的检验项目应有齐全、有效的标准,产品质量标准、抽样标准和检验方法标准必须是现行有效版本。在管理中要动态跟踪相应标准的更新,强化标准的控制,有专人定期对在用标准进行有效性检查,确保使用标准现行、有效。

2.注重新项目新标准的确认。无论是新上个新项目,还是原标准更新了,都要进行适用性评价。评价要看设施、设备、试剂和环境能否满足要求,人员培训和资格、标准物质、量值溯源、模拟检测结果、比对试验结果如何,由技术负责人给出一个汇总的评价结论,证明能够正确使用新标准实施检测。

3.提高实验室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的有效性。内部评审要依据标准进行全要素的检查,及时发现体系运行中的问题。管理评审要注重实效,着重解决体系运行中的问题,特别是需要最高管理者解决的问题,以期达到改进优化体系,提高体系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的目的。

4.做好方法之间、实验室之间比对和能力验证。GB/T 27025―2008标准中对实验室间的比对和能力验证有具体要求,能力验证的满意结果是对实验室检验能力的有力支持。方法之间、实验室之间比对和能力验证是最基本、最有效的消除检验数据偏差的手段,对检验结果起到校准和复核作用,有利于纠正或证明本试验的检验结果。实验室应积极主动地参加CNAS和各行业组织的能力验证活动,以提高检测水平。

5.有效的质量监督。实验室应根据专业范围配备足够的(检验人员的10%左右)、具有一定技术经历、工作资历和素质的监督人员,对本实验室检验的全过程进行监督,以保证检验结果的科学、公正。

6.推进不确定度的运用。如客户提出要求时,实验室应当对检验结果给出不确定度,这是对检验结果科学完善表达,同时也在某种程度上是对检验实验室的一种责任保护。一些领域(如生化方面)影响结果不确定度的因素较为复杂,评定难度较大,但在经过试验、推导和分析工作的基础上,可以参考、借鉴专家研究的方法和实例进行分析并给出评定。

7.搞好培训。通过全员培训让实验室全体人员了解、熟悉实验室的质量方针和实现质量目标从而在工作中能认真贯彻。在此基础上对检测人员着重在新标准、新项目、新技术等方面进行培训,以丰富他们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

8.以信息化带动标准化。随着科研和生产技术的不断发展,检验技术也从手工分析发展到仪器分析,检验项目大量增加,对数据的准确性和报出时间的要求越来越严格,数据处理量急速增加,使用计算机可以把信息技术与实验室现有的质量管理体系相结合,优化实验室的业务流程,通过信息网络将实验室的分析仪器连起来,实现检验数据网络化共享、自动化计算、无纸化记录与办公。实验室的信息化建设可以填补标准化管理上的“漏洞”,可以探索把信息技术、仪器技术、分析技术与实验室管理体系结合的新型管理模式,以提高实验室的标准化管理水平。

第2篇:实验室标准化管理范文

关键词:甜樱桃;标准化示范园;概况;经验

中图分类号:S66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910(2008)03-0043-02

大连市金州区农业良种示范场位于大连市金州区大魏家镇连丰村,占地面积100hm2。该场对甜樱桃进行标准化管理,效果良好,并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当地甜樱桃的标准化生产。园区于2004年6月通过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2006年定为国家级甜樱桃标准化示范园区,同年该园生产的甜樱桃被评为中国名牌农产品。

1 园区概况

1995年,露地定植甜樱桃20hm2,目前,666.7m2产值达万元左右。1997年建13.3hm2甜樱桃温室群,共50个温室,每个占地1333m2,产果1000kg。1999年,建13.3hm2育苗基地。露地栽培有以“红灯”为主栽品种的早熟园,以“美早”为主栽品种的中熟园和以“砂蜜豆”为主栽品种的晚熟园;并设有新品种新技术展示区和科普观光区。它是一个生产标准化、管理现代化、灌溉微喷节水化、喷药管网化的高新产业园区。园区远离厂矿,无三废污染,空气清新,用于灌溉的地下水储量丰富,并配有50多盏杀虫灯,实现了无公害化生产。园区生产的产品被认定为绿色食品“A”级,注册的“金洲红”甜樱桃被评为辽宁省名牌产品和中国名牌农产品。园区内设有先进的果树种苗繁育实验室和植物生理生化研究室,另建有360m3的水果气调库。气调库和温室的使用保证了3~10月甜樱桃鲜果的市场供应。

2 主要经验

2.1 品种多样化,生产规模化

为了收集世界各地优质大樱桃品种,示范场先后从日本、加拿大、美国引进佐滕锦、南阳、红手球、砂蜜豆、美早、美灯等名优品种近40个,并从中选育出20多个抗逆性强、适应性广的品种,划分为红系和黄系两大系列,作为本地区的主栽品种。园区内仅栽培甜樱桃,是大连市规模最大、品种最全、专业化生产甜樱桃的龙头企业。示范区生产的甜樱桃精品率高达90%左右。园区利用组培技术培育无毒砧木及嫁接繁育优质脱毒甜樱桃桃苗,每年为本地区及外地提供甜樱桃苗10多万株。目前,由示范区提供苗木和栽培技术指导的金州区甜樱桃种植区已初具规模,栽培总面积达6666.7hm2。

2.2 管理科学化

园区创建伊始,本着高起点、高科技含量、高效益的原则,先后聘请荷兰和日本的甜樱桃栽培专家传授经验,并分别派出24人到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和俄罗斯等多个盛产甜樱桃的国家学习,结合园区条件总结出了适合本地区甜樱桃早丰优质、高产高效的栽培技术。

2.2.1 土肥水管理 4月初,浇1次透水,降低地温,延迟花期,避过晚霜期。4月下旬(花期),采用放射沟追施配方肥,生产100 ks果实施纯氮2kg、纯磷1kg和纯钾2kg。5月中旬浇硬核水,可增产30%,且对保证翌年的产量也有重要作用。8月末秋施基肥,以腐熟的鸡粪、豆粕为主,每株40~50kg,占全年施肥量的70%~80%。

2.2.2 整形修剪 冬剪在3月中下旬进行。2~3年生幼树注意促发枝条,尽早形成树冠。4年生以上的树,采用多轴延伸的树体结构,促使早结果早丰产。全年修剪以夏剪为主,冬剪为辅。夏剪常用方法有摘心、拉枝和疏枝。摘心分为短摘心和长摘心。短摘心是枝条拉平,落花后15天左右,对背上新梢留8~10cm反复摘心,当年可形成花芽,翌年结果。长摘心主要运用在幼树及初结果枝上。当新梢长达50cm以上时,留35~40cm重摘心,当年可发出2~3个枝条,加快了整形的速度。摘心严格控制在6月末以前结束,防止摘心过晚,二次枝木质化程度低导致越冬抽条。中心干延长枝不摘心。

拉枝在8月中旬进行。拉枝时先拿后拉,效果较好。生长直立旺盛的品种拉至90°以上,生长中庸、枝条角度较大的品种,拉至70~80°。

第3篇:实验室标准化管理范文

关键词:6S管理;试验室;职业院校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12-0279-02

一、6S管理的内涵

6S的本质是一种强调纪律性与执行力的企业文化,作为基础性的6S试验落实,能为其他管理活动提供优质的管理平台。将6S管理理念融入到土建类试验室管理中,不仅有利于改善试验室环境,提高相关工作人员的职业素质,更重要的是,提升了试验室管理的水平和试验设备利用率,使之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简化6S内涵为:

整理(SEIRI):要与不要,一留一弃,

整顿(SEITON):取用快捷,科学布局,

清扫(SEISO):清除垃圾,美化环境,

清洁(SEIKETSU):清洁环境,贯彻到底,

素养(SHITSUKI):养成习惯,自主管理,

安全(SAFETY):防患未然,安全第一。

二、试验室6S管理的内容和方法

试验室缺乏清理,仪器标识、流程图、 场地受限制,过期的资源和原材料无处堆放。对于过期仪器和新仪器一起混用,质量参差不齐。列举试验室需要补充的设备,并做好空间布局的规划。清除与试验室功能无关的物品,最大限度地腾出试验室的空间,提高试验室使用效率。

通过坚持实施“6S”标准化管理,让试验室在人员素养、试验效率、安全保障、设备保养情况及环境卫生等方各面成为公司试验室的表率,并逐步将其推行到各车间试验室管理中,最终实现学校试验管理的标准化,从而达到提高试验检测、技术管理水平的目的。

三、当前土建类试验室管理存在的问题

首先,土建类试验室管理工作主要包括对仪器设备主要是试验设备和耗材的管理、对管理人员的管理、对教学质量的管理。这三个方面都涉及试验室管理的各个主体:试验教师、工作人员、试验学生。管理主体的作用是否有效发挥,直接影响着试验室管理的水平。而在目前各层次的试验室管理工作中,无论是教师、管理人员,还是学生,都存在不少制约管理效能发挥的因素。特别是最近几年高职学院国家骨干建设中试验室的规模和质量提升很快,为了能满足试验室管理需要,必须采用6S管理方法,提高试验室管理内涵建设。

其次,教师在进行试验教学时,缺乏熟练的操作技能。大多数老师都是从学院理论教学中来,受传统教育观念及方法的影响,未能真正融入试验室管理中,缺乏节约意识,忽视对试验室环境的保护,导致试验室环境不够整洁,影响了试验室整体功能的有效发挥。

最后,土建类试验室面向的是所有土建类专业的学生和社会委托试验,试验室不仅要满足试验教学的需要,还要满足校企合作等开放试验的需要。但是在学生使用和管理试验室过程中,存在不少问题,如不按提前要求的座位就座,早餐、零食带进试验室;在试验室上课的时候,不严格按照操作规范使用设备,甚至损坏试验室设备;课程结束后,不按规定整理打扫试验室,不按要求填写试验室使用日志和使用记录,未用完的耗材乱堆、乱放等问题比较突出。

四、6S管理与试验室管理优化

土建类试验室管理的根本出发点是激励试验教师、管理人员、试验学生的创造性与潜能,发挥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得到最好的学习和试验研究环境。只有通过进一步优化试验室管理方法,提升试验室管理能力,增强管理者水平,进而增强学生试验室工作能力,满足日后对试验工作的岗位要求。

从管理过程的角度来分析,试验室管理的三个方面根本上都是以“试验” 过程来展开实施的。对设备耗材、管理工作人员、教学质量的管理水平优劣都能在试验过程中集中体现。所以,优化试验室管理,实际上就是优化对试验过程的管理。只有不断地对试验环节进行完善,才能提升试验整体管理水平。

五、实施6S管理在土建类试验室的实践

试验实训中心是面向全校土建类专业的试验室,下设土木工程材料试验室、沥青材料试验室、化学分析试验室等6个试验室,承担了全校土木工程材料试验与检测课程的试验教学工作,同时承担材料工程技术专业课程的试验教学任务,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创业能力为宗旨,在我校土建类专业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规划现场,目视化管理

通过规划试验室布局,对试验室设备工具等进行画线、定位、标识等工作,将所有的设备工具展示在大家面前,让我们在工作时一看就明白试验室设备工具摆放位置,减少了寻找工具环节,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还可避免一些不应该出现在试验室的物品出现在试验室,明确试验室检测环境要求,避免因外部因素影响检验数据不准确。

(二)整理设备信息,明确标识

对部门检测设备的状态、资料进行重新整理,将可用设备分别放置在不同的功能试验室,建立设备详细档案,包含设备的相关信息,并做到每台设备标识明确,粘贴必要的设备标签,保障账、卡、物对应。保证各个试验室现有的设备都是可用的。做出正确统一色调和标牌标识,便于取放及数目核对;每种物品分别用一种颜色表示,每台设备要求用统一的色调划分严格的区域,建立台账,做到对试验室设施设备的数量、存放、借出、报修、损耗报废等情况有详细记录,做到及时清理,提高工作效率。

第4篇:实验室标准化管理范文

关键词:建筑;安全;标准;管理;模式

中图分类号:TU198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传统的建筑安全监督管理模式已显得越来越不适应现代大规模生产要求,需要人们应用新的科学管理理论和管理模式,才能使安全生产水平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达到以人为本,建设和谐社会。

一、企业标准化管理基本要素

所谓标准化,就是将企业里各种各样的规范,如:规程、规定、规则、标准、指导性文件等等,这些规范形成文字化的东西统称为标准(或称标准书)。制定标准,而后依标准付诸行动,称之为标准化。那些认为编制或制定了标准即认为已完成标准化的观点是错误的,只有经过指导、训练并执行了,才能算是实施了标准化。

创新改善与标准化是企业提升管理水平的两大轮子。改善创新是使企业管理水平不断提升的驱动力,而标准化则是防止企业管理水平下滑的制动力。没有标准化,企业不可能维持在较高的管理水平。

标准化的作用主要是把企业各成员所积累的技术、经验,通过文件的方式来加以保存,使之不因人员的流动,而导致技术、经验跟着流失。达到个人知道多少,组织就知道多少,也就是将个人的 经验(财富)转化为企业的财富;更因为有了标准化,每一项工作即使换了不同的人来操作,也不会因为不同的人,在效率与品质上出现太大的差异。

二、建筑施工安全标准化建设

(一)安全生产管理标准化通过制定科学的管理标准来规范人的思想行为,约束参与建设施工全过程的人员的行为,要求建设、施工、监理等各个环节的单位,都必须按一定的方法和标准来运行,实现管理的规范化。

(二)施工现场标准化安全标准化建设的重点在现场。任何一项标准,不经过实施都不会自动发挥任何作用,要将标准全面有效的执行,使其中规定的各项要求真正得到落实,才能使制定标准的目的得以实现。在标准制定后实施是整个标准化活动中最主要的一环。

(三)人员操作标准化,一是指人的安全操作规程,保证人在生产操作中不受伤害;二是作业姿势和作业方法,要符合人的身体健康;三是在作业环境中存在各种有毒有害因素时,作业者必须穿戴的防护用具用品以及了解处置办法。从事特种作业的人员应满足特种作业的安全要求。

(四)监督检查标准化对建筑施工安全标准化的检查主要是对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进行控制管理,这就需要发挥建设系统管理资源进行控制管理。

监督管理主要从几个方面进行:一是针对企业实施安全标准化管理的程序(如设计程序、项目审批程序、检查程序、监护程序、隐患查处程序、救护应急程序等)实施监督检查,确认程序是否符合标准化;二是针对企业生产的过程进行监督检查,确认过程中有没有危险或有害因素,一般应包括:作业准备的确认、作业方法的确认、设备运行的确认、关闭设备的确认、多人作业的确认等。确认的方法,一般采用检查表、危险等级评价的形式;三是针对作业人员的监督检查,确认人员的教育培训内容是否达到作业环境和使用机械的标准。

三、建筑安全事故发生的原因

(一)工程各方没有履行相应责任

有的建筑单位不执行有关法律、法规,如不按建设程序办事、将工程肢解发包、签订霸王合同、要求垫资施工、拖欠工程款等,造成安全生产费用投入不足,严重削弱了施工现场安全生产防护能力,致使安全防护很难及时到位,再加上强行压缩合同工期导致的交叉施工和疲劳作业,最终酿成事故。一些监理单位没有严格按照《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的规定,认真履行安全监理职责,只重视质量,不重视安全。一些施工企业安全生产基础工作薄弱,安全生产责任制不健全或未能完全落实,目标管理不到位,没有相应的施工安全技术保障措施,缺乏安全技术,有的企业甚至把施工任务通过转包、违法分包或以挂靠的形式承包给一些根本不具备施工条件或缺乏相应资质的队伍和作业人员,给安全生产带来极大隐患。

(二)相关制度、法律不健全

由于建筑市场竞争十分激烈,建设单位往往拒付施工企业安全措施费用。在工程造价中不考虑安全施工设施费用,施工单位为了揽到工程而委曲求全,一旦中标,用于安全生产的必要设备、器材、工具等无力购置,于是能省则省,导致施工现场十分混乱,这也大大增加了安全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三)施工人员素质较低

目前我国建筑行业从业人员多是农民工,这些农民工从农村进入城市,从农民转为工人,他们的知识结构、工作方式、习惯意识等,还不能适应建筑业的特殊工作条件和环境,他们普遍没有经过基本培训和教育,缺乏应有的安全知识和安全防范意识,从而容易导致自己或他人发生安全事故。

(四)安全资料管理有待规范

安全资料收集整理中假资料很多,很多资料只是简单复印,或资料收集人代签字。检查资料时会发现,上面的“检查情况”栏中多是“符合要求,满足要求”等字样,而到底怎么样才“满足要求”,填报人不得而知。安全资料还容易出现有头无尾、前后不对应等现象。

四、加强安全管理的对策和措施

(一)加强安全教育,大力弘扬建筑企业安全文化。

让每一个员工懂得安全知识,掌握安全技能,实现自己的安全行为责任,做到:其一,凡是进入施工现场的所有人员都必须进行安全法律、法规、安全生产知识、安全操作技能的学习,并进行严格考核,考核合格方可进场;其二,对特种岗位作业人员一律凭劳动管理部门颁发的操作岗位证书上岗;其三,对进入施工现场持证的特殊工种必须定期进行体检;其四,对施工生产中违章指挥的管理人员进行严厉的处罚;其五,对施工生产中违章操作员工一律停工,并进行学习教育,经处罚和教育后方可再上岗工作。施工企业应建立施工现场安全培训教育制度和档案,明确教育岗位、教育人员、教育内容,安全教育内容必须具体,而且具有针对性。

(二)通过科学技术投入,减少人为错误

①不断提高施工技术水平,改变传统落后的施工工艺,努力使建筑业实现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②解放生产力,变手工操作为机械作业,变高空作业为地面作业,减少不安全因素。 ③运用人机工程学和安全心理学的科研成果,调整工人的心理和生理状态,避免工人在情绪低落时出现失常行为。

(三)建立健全安全管理机构,保证安全监察

企业安全生产形势的稳定,既要有健全的法律法规和安全管理制度作保障,又要有可靠的安全机构和高素质的安全管理人员作保障。随着建筑企业安全资质和安全许可证工作的规范,许多企业开始设置专一的安全管理部门,按一定的比例配备专职安全管理人员,并为安全管理人员提供了必须的资金保障。有了健全的机构人员和资金,才能使企业的安全管理做到上传下达,互不脱节,监管要求及时准确下达,现场的安全管理信息及时沟通,有效地促进了安全生产。

目前在施工生产中,从事安全管理监督工作的安全管理人员由两部分员工组成:一是有较多现场施工经验的技术工人,他们施工经验丰富,善于发现问题,也敢于大胆解决问题,并能吃苦耐劳;另一部分是工程技术人员,工程技术人员不仅能做好技术和质量管理,在施工生产实际中为安全生产做了大量的工作,为安全生产负起了很大的责任,在图纸会审,施工方案制定、施工措施审批、作业指导书的编制等工作中,都有从安全的源头把关,由这两部分人员组成的安全管理人员,要有机地结合,同时加强安全管理理论知识的学习,不断提高对安全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结语

建筑施工安全生产工作事关生产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实施标准化建设必须加强对建筑施工安全标准化重要性的认识,进一步强化责任意识。同时,要注意研究市场经济条件下,建筑施工安全生产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用创新的理念,探索新途径。

参考文献:

第5篇:实验室标准化管理范文

关键词:施工企业;标准化;管理;运行机制

一、引言

目前,标准化管理模式已经逐步深入社会各行业领域,促进企业进步、提高企业生产质量提高,节约成本与增加经济效益等,让企业的各项活动有秩序进行。施工企业实施标准化管理,能将施工过程中的各个要素与环节有序化、规范化地组织在一起,让整个施工企业处于最佳的运营状态,但是高效的管理方法的实行需要借助完善的管理模式才能发挥其有效的作用。从这点可以看出,完善的标准化管理模式能促进企业进行有效组织。现阶段我国的施工企业标准化管理模式观念较为落后,缺乏健全体系,管理机制也不完善,基于此,本文旨在研究施工企业标准化管理作用及其运行机制,以期提高施工企业的管理水平。

二、施工企业标准化管理模式的应用探析

(1)施工企业要实现现代化管理和科学管理就需要实行标准化工作,这也是施工企业创造经济效益的基本方法与基本工作。现代施工企业的施工工作是建立在先进技术运用、严格分工与各部门之间广泛合作的基础上的,任何一个施工环节的工作都需标准化,不论是在建工程还是施工设计,任何一个阶段都要严格把关,只有施工工作符合标准,才能让施工企业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2)标准化工作是施工企业联系各个施工环节的纽带。施工企业各部门、各个环节之间的合作错综复杂,但是他们之间又存在内在联系,只有利用一定的标准对其进行约束,才让整个施工过程按照科学的规律运行,避免不依章行事的情况出现,同时也能有效防止人浮于事、权责不清的现象出现。

(3)施工企业标准化是确保企业稳定运行和提高施工质量的重要保证。施工产品的质量离不开标准,没有科学先进的标准就没有高质量的工程。工程的品质是否合格,将影响到整个施工企业的发展。对施工企业进行标准化施工质量管理,就是要强调在各个部门、每个施工人员及施工全过程中的管理,让管理工作以标准化为基础。施工企业对标准化管理模式的应用,能揭示出施工质量的差距,让施工企业及时采取补救措施,消除影响施工质量的潜在因素,使得施工质量得到有效提高。

(4)施工企业应用标准化管理对施工工作进行合理配置,控制施工工序的繁杂化。能让企业高效率的利用施工设备和专业化设备为企业提高效益,降低成本消耗,最终实现企业效益最大化。

三、阐述施工企业标准化管理运行机制

(1)运用动力机制,进行激励与约束。现代市场经济背景下的消费者需要正随着经济与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地变化。为了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让他们能在市场经济中获取利益,施工企业开始进行改革,确定适应市场的管理制度和模式。由此可以看出,市场已经成为一种推动企业进行变革的推动力。而施工企业进入国际贸易中遇到的贸易壁垒和市场准入的标准,则是施工企业进行标准化管理的外部动力。为了在市场经济竞争中取得竞争优势,施工企业之间进行联盟,而维护联盟内部企业的共同利益则是施工企业工作标准化的驱动力,为了获得经济效益,求得长期发展是企业实施标准化管理的内部动力。

(2)运用协调机制,进行全面协调。施工企业在实际工作中受到主观原因与客观因素的影响,使得企业内的各项工作有所进展但是展现出不平衡状态,部门之间相互牵制,出现一些不必要的资源浪费。为了让施工工作正常开展,协调机制的运行显得颇为重要。协调机制主要职能在于协调企业与外部环境中及企业内部错综复杂的关系。让各种关系条理清晰化,分工越加明确,各方面的活动也愈加平衡。协调过程中务必让各个利益关系方共同参与,营造良好的交流氛围,形成良好的协调文化,发挥协调机制的最大作用。

(3)运用评价机制,科学提升管理水平。评价机制是施工企业在组织机构上的一种制度安排,其主要作用在于运用科学的评价手段增强施工企业的人员、事物、物力之间的运行能力并调节各方面之间的制约关系。确保管理工作进行科学决策,确保运行和管理目标得以实现。根据评价工作,可以科学合理地划分企业标准化管理的工作等级,找出重点难点问题,及时解决,暂时解决不了的也可以进行商讨,以便拿出最合理的解决方案。评价机制的运用,有效地提升企业的标准化管理水平和质量。

(4)运用环保标准化管理机制,实现环保施工。施工企业进行环保标准化是企业进行标准化管理的重要组成之一,也是施工企业实现标准化管理的基础和重要方法。企业环保标准是对施工过程中重复出现的环保事物而制定的标准。环保技术标准要以“物”为主,是企业环保管理的基础。制定环保标准的目的旨在使施工企业环保管理工作标准化、合理化、科学化,以高效的工作减少施工污染问题的产生,改善施工区域的质量、维护施工区域的生态平衡。

四、结束语

施工企业在实行标准化管理的过程中,务必让企业标准化管理在各部门中全面而稳步推行,一旦出现问题,要及时地调整工作方法。从大事上着手,从小处执行,让所有施工企业的工作人员看到成效,加深各部门及工作人员对标准化工作的认识,进而自觉遵守和执行,最终让企业收获最佳的管理效果。

参考文献:

[1]王侠.加强标准化管理,提高实物质量,迎接市场挑战[J].冶金标准化与质量,1996(10).

[2]王辉.创建适应市场经济的企业标准化管理与运行机制研究[J].世界有色金属,2007(01).

[3]杨峰,傅俊.高新技术企业标准化管理的关键要素分析[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信息与管理工程版),2007(05).

[4]杨辉.浅谈标准化良好行为在企业增效中的运用[J].印刷质量与标准化,2011(04).

第6篇:实验室标准化管理范文

关键词:烟草企业;质量;管理;标准化

中图分类号:F279.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5-00-01

目前我们国家的烟草企业已经进入了标准化管理阶段,如何在企业当中有效的实施标准化管理、烟草企业实现标准化将会给未来的企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是我们应该思考的问题,随着现代企业技术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建立企业的标准化势在必行。

一、标准化的相关理论

1.标准:对科学技术、实践结果的总结。

2.标准化:标准化按照ISO—9001(ISO 9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要求》)和国家推荐性标准的20000.1—2002给出的标准化定义:在一定的范围内,为了获得更好的秩序,对现实和潜在的问题进行有效的合理的可重复使用的条款的编辑活动。简单来说,“标准化”是制定一项“条款”来帮助人们在某个领域解决一些产品的质量问题,标准化能够很好的防止贸易壁垒,并促进技术合作。

3.实施标准化的目的及意义:“通过制定、和实施标准来使事物达到统一”是企业实标准化的意义。目的:为了获得最佳的社会秩序和经济效益。

4.标准的分类。标准的制定和类型按使用范围划分有国际标准、区域标准、国家标准、专业标准、地方标准、企业标准。一般我们执行的都是国家推荐性标准,但有许多的特殊行业特殊技术就要求按照国家强制性标准来执行。

二、企业标准化与质量管理的关系

产品质量是企业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在海尔张瑞敏砸毁质量不合格的冰箱之后,中国企业渐渐意识到产品质量是一个企业生存下去的资本,特别是在现在市场情况下,供大于需形成的买方市场,使得消费者对产品质量的选择越来越苛刻,很多企业也把质量视为生命。那标准化与产品质量究竟有什么关系呢?

1.标准是产品质量的基础

产品质量是指在商品经济范畴,企业依据特定的标准,对产品进行规划、设计、制造、检测、运输、存储、销售、售后服务、生态回收等全程的必要信息披露。狭义的来讲,它是反映产品使用功能的各种自然属性,其中包括产品的性能、效率、可靠性等综合指标;产品标准就是对产品上述质量特性作出的明确和具体的定量的技术规定。所以说质量与标准是密不可分的。产品标准是规范企业经营行为和指导生产的技术文件,而产品质量是由标准和执行标准的状况决定的。标准与质量如同源与流,标准是质量的依据,质量是执行标准的结果。标准化实际上是确保质量的过程,而质量管理则可理解为贯彻标准的实践。

2.标准是质量的保障

前面一点已提到,标准是产品质量的基础,所以标准化水平也就决定了产品质量的高低。我国大多数企业是按产品合格率的高低来评价质量的好坏,这是一种低标准的表现,不仅应该追求合格,更应该看重高品质高质量,并且从标准水平的角度上讲,产品合格率的高低并不能反映产品质量的优劣程度。

综上所述,提高产品质量,首先应该提高标准等级,以及标准化生产的实施。标准与质量是弥补可分的,是根与叶的关系,两者相互补充相互提高,质量管理还得加大对标准实施情况的监督,做好后续工作,质量管理说到底就是标准贯彻实施的活动,是一种标准化管理。质量管理始于标准,终于标准,抓住了它,就等于抓住了质量管理的牛鼻子。要提高产品质量,就要提高标准水平。

三、烟草商业企业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

1.烟草企业基础管理薄弱

烟草企业的基础管理比较薄弱,就使标准化的实施受到了一定的限制,近几年利用质量管理体系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对员工的岗位规范做了研究,但是在具体的方面还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这些概念的模糊就可能导致:标准化在企业当中实施起来相对比较困难、执行标准化文件的效果相对不是很明显、标准化体系的运行存在偏差,标准化。规范化的管理水平就会显得比较低。

2.缺乏相对有效的激励机制

人力资源是企业在实施管理过程当中必不可少的部门,其中对绩效的管理更是重中之重,如果这个环节比较薄弱,那么要想在企业建立一定的机制也是比较困难的。有很大一部分企业对于企业绩效管理的目标不是很明确,很多都是敷衍的考核,一点也不符合实际,在这样的情况下,要想建立起系统的标准化流程也是比较困难的。

四、实施烟草企业标准化有效途径

1.加强烟草商业基础管理工作

从烟草行业的基本内容来看。标准化的定额、计量和教育程度都是烟草行业的基础内容,把整个基础化的工作联合在一起,利用信息作为基础平台,解决问题,是烟草行业首先应该做到的。要想实现这些,就要求我们做到“五化”。第一是加强组织的系统化,组织的系统化是建立企业标准化的构架,是建立标准化,规范化管理制度的先决条件。第二是决策的程序化。在做某件事情的研究时,我们都要经过深思熟虑,要经过认真的调研取证,在调研的过程中探索有效的方法,最后才能够决定一件事情,当然,要想开展企业的标准化,就必须建立系统的调研制度。第三目标计划化。企业目标代表着未来的愿景,能够使企业得到长期的很好的发展。第四工作流程化。规范化的流程是组织为了到既定目标的标尺。同时也是建立企业标准化、规范化制度的核心。

2.逐步实现企业现代化

所谓企业的现代化,就是在管理和经营方面与时俱进,与世界先进水平接轨,其实实现管理现代化并不难,难就难在如何在做好系统规划的基础上全面的实施。从以往的经验来看,我们往往靠一套简单的组织结构来要求员工,这样是远远不够的,在人性化的管理理论下,光有一套硬邦邦的系统,无人去执行,也是一套报废的系统,没有一点价值。

五、结论

总之,烟草企业的发展离不开标准化,标准化经营能够很好促进企业的运行,转变经营的理念和经营的方式,使企业的经济效益有所提高。实施烟草企业的标准化不仅可以规范企业的管理水平,还能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增加企业的市场占有率,但是实现烟草企业的标准化还需要一定的时间,很多事情和问题需要我们去一一解决。

参考文献:

[1]万希宁.会计信息化[M].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9.

[2]陈军.浅谈企业财务信息化问题[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1).

第7篇:实验室标准化管理范文

化学 实验 管理

实验教学是化学新课程改革的重点,是新课程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化学实验室是进行化学实验教学、培养学生技能、开展课外活动,提高学生科学素质的场所。加强化学实验的建设和管理、充分发挥实验室在化学教学工作中的作用,才能贯彻执行新课程理念,发挥化学实验教学在整个初中化学教学中的作用。那么,如何加强新课程标准下初中化学实验室的管理呢?

一、加强对新课程标准的认识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化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化学实验是学生学习化学、实现科学探究的重要途径,也是全面实现化学课程目标的基本保证”。此次课程改革的重点是实验教学的改革,强调通过以实验为主的各种探究活动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使学生获得进一步学习和发展所需要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化学实验室是进行科学探究、培养探究能力、开展课外科技活动、提高学生科学素质的前沿阵地。实验室工作是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因此,加强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充分发挥实验室在化学教学工作中的作用,对于贯彻执行新课程理念, 推进新课程改革,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二、做好新课程标准下初中化学实验管理工作的策略

1、健全实验室各项规章制度。

完备的实验制度是实验室管理工作正常开展的必要条件,要使实验室成为开展实验教学,提高学生科学素质的场所。首先要建立一套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保证实验仪器完好,药品能用、够用,实验材料充足,以使实验室处于随时可用。实验室的规章制度主要有:①实验教师工作职责;②实验用品请购制度;③仪器出借制度;④议器损坏赔偿制度;⑤报损制度;⑥实验教学管理制度;⑦实验准备,记录和仪器维修制度;⑧安全防护制度和学生实验守则等九项。为了实施好实验教学管理制度、仪器出借制度和赔偿制度,应在日常工作中注意以下的一些问题:与课任老师相互沟通,取得任课教师的理解和支持;及时制订分组实验计划,做好学生损坏仪器的登记;实验后仪器的清理及药品的复位工作;以学生为根本,以为课堂教学服务为原则,适当增加部分制度的灵活性;充分发挥实验室的功能与作用。

2、加强实验室的日常管理

良好的实验室管理和实验室环境是保证实验能顺利进行的基础。有机化学实验室的特点是:玻璃仪器多,易破损,化学药品多,大多是腐蚀,剧,零碎东西多而杂。如何合理安排才能做到摆设分明,有条不紊,使用方便。在保管和使用中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仪器设备的管理

建立固定资产和低值耐用品的工作明细账,对仪器设备的使用情况及时登,实验前后对使用的仪器要进行检查清洁维护、并集中放置。对于出现故障的仪器要写明原因,以便及时维修。定期盘点,确保仪器设备完好,整洁,并做到账、物、卡相符。

(2)玻璃仪器的管理

实验中玻璃仪器大多使用频繁,种类多、数量大、易碰碎,如果管理不善,就会给实验教学造成很大的浪费。因此科学合理的管理势在必行。玻璃仪器应按分类存放,在仪器柜的贴上标签,写明品名、型号,以便取放。每次按实验要求成套分发给学生保管使用,明确责任,实验中如有丢失、损坏玻璃仪器及时填写记录单,既方便学生,又减少仪器的损耗。以便实验技术人员将丢失、破损的仪器补齐。

(3)化学试剂的管理

化学试剂品种多,性质复杂,大多试剂易挥发、易燃,有毒,作为实验技术人员,必须根据试剂的毒性、易燃性、腐蚀性、氧化性、挥发性等特征,采取相应的保管方式,在放置时,可按要实验开出顺序摆放,将常用的危险试剂单独管理,定期检查,以防万一。配制的化学试剂瓶要贴上标签,注明名称、浓度及配制时间,方便取用。同时在购置试剂时不宜太多,否则会给保存带来困难或在长期贮存中失效,对实验室安全也构成的一定危险。

(4)实验室安全卫生的管理。

化学实验室中容易引发燃烧、爆炸、毒害等事故,为了保证师生的人身安全,教学工作的正常进行,实验室要加强安全防范措施,配备灭火器材、防爆器材、急救药箱等。实验技术人员在实验之前、之中、之后,都应本着安全意识至上的原则,配合老师认真检查和监督学生实验,规范实验操作,及时处理突发事件。实验结束后及时切断电源总开关,检查门、窗、水、电是否关闭。同时保持实验室的整洁,注意通风换气,妥善处理废气、废液,为师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实验环境。

第8篇:实验室标准化管理范文

1.1实践教学为主的教学模式

我校环境检测专业2009年建立以来,对初中生起点层次而言,教学方法由传统教育模式逐渐确立为现在的基本模式。学生在三年中参与实训和实践的过程充沛,实践学时与理论课学时达到了3:2的比例,具体教学方式还可更加细化。

1.1.1对环境专业新生进行职业道德规范化教育

对环境监测专业入校新生除完成应有的课程外,将班级学生每三至四人为一组,每组每周两天在一个实验室中帮助实验教师进行洗涤、整理容器具,每个学生一学期基本可以将环境监测15个实验室轮流完毕,这样安排既可以锻炼学生的基础能力,同时还可以帮助学生获得更接近于环境监测职业素养的规范化教育。

1.1.2高年级学生进行岗位零距离实训培养

在高年级学生实践过程中,更加注重的是实验的每一步骤都用环境监测实验室质量认证标准作指导,以实验室管理质量认证中的受控文件为核心,确保实验过程的重现性来强调学生实训过程的规范化控制。该框架方式也是与市场运作的检测单位无缝接轨形式,使学生适应这种标准化的实验室管理环境。进一步成长为知安全、懂原理、会维护、精操作的人才,提高其动手能力的熟练度和精准检测能力,并达到与用人企业的入职要求相匹配,特别是在企业中进行岗位适应性实训,基本满足了用人单位岗位零距离需求。

1.1.3提高环境监测能力,获得职业技能证书

通过两至三年的在校学习,学生检测动手能力提高而获得化学检验工证书。对于初中起点的学生在毕业时可获得中等职业学校毕业证书同时还获得化学检验中级工职业技能证书;对于中级工起点层次的学生通过两年获得化学检验高级工证书,并且获得大专毕业证书。这两种学生在毕业时实验与实训能力方面主要差别在于样品采集、污染物治理和日常设备维护。并且中、高级工用标准化的受控文件指导下进行分析教学细则、指导中、高级工的实训和实验。

1.2校企合作

我校环境检测专业目前拥有15个校企合作单位,每学期学生实训均可以分布在上述单位,同时在学校实验室或实训室可以开展的实训项目不比上述单位少,但是为了学生的能力培养,通常优先安排学生参与企业的实训,为学生的就业和职业选择提供了保证。

2环境监测实验室标准化管理提高师生专业能力

2.1学生参与环境监测实验室标准化管理过程,提高职业能力

学生通常是尽快地完成实验或实训任务后离开实训地,因此一般只是按基本要求进行方法训练,教师要求其按规范化操作通常不能完全被执行,所以实验教学或实训效果通常事倍功半。为了让学生了解实验室管理质量评价——可能间接影响学生今后就业可能性与方向性,我校让部分学生参与实验室质量标准化管理过程,在评价过程中学生认识到了实验过程的规范与否的重要性,了解到它可以决定实验室的生存与发展,甚至可以间接影响到学生自身的就业或就业方向,由此提高了学生对实验或实训的重视程度,进而提高了整个实训效果。

2.2实验室质量认证制度贯穿学生实训全过程,提升职业技能

在实验室质量管理标准化认证过程中,当学生集中在实验室实验或集中实训时,有意识地开展监测数据精准度、精密度等指标的评价,由此学生无形中自觉地提高了每一步骤的规范性,从而学生的监测能力不仅提高,而且养成了监测与检测全过程的规范性操作。为此参与实验室质量管理标准化认证过程的学生在参加中级工或高级工的实操考试一次性通过率达100%,改变了每一届学生均有考不及格的历史现象。

2.3培养具有强理论能力和实践指导能力的师资队伍

我校环境专业所有教师在近年陆续参加了各种实践锻炼与培训,并成为实践性专家,如挂职锻炼、参加技师培训、参加高级技师培训、参加环境监理工程师等培训,不仅提高了教师的实践能力,而且获得大量证书或资历。特别是在实验室管理质量标准化认证过程中,全体教师参与其中,使得所有教师在原有的实践锻炼之后,又强调了规范性或标准化要求,在实验和实训工作中再按规范化考核指标要求衡量与考核,使得技能和管理水平得以提升。

3硬件投入为监测和检测实验与实训服务

过去我校实验设备以分析化学设备为主,为满足环境监测专业或环境检测更宽泛的需求,学校在满足原有环境监测与检测设备(同室二十人共享十套设备)外,进行了设备的添加与更新,保证同室二十人可每人享一套设备,并更换了气相色谱、原子吸收设备,同时设备数量翻倍增加(2台气相色谱仪、2台原子吸收仪),还新增液相色谱仪大型高精密度设备,所有设备均向学生全面开放,保证学生实训和实验。另外,将淘汰气相色谱和原子吸收设备,作为学生对设备检测、参数精确度调整、设备维护保养、检测参数的影响和控制的训练设备。由此又可以为环境监测或检测的相关专业进行训练学生,为将来学生更宽泛的就业方向作了铺垫。

4教学成效

4.1学生获得双证书率提高

过去初中起点的学生在三年毕业前学生流失率不小于20%,但自开展用环境监测实验室质量认证过程方式教学至今无学生流失,并且获得化学检验工中级工证书学生达99%,并获得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毕业证书;而化学检验工中级工起点学生获得化学检验工高级工证书和大专毕业证书,近三年毕业生获得证书率在95%以上,但今年该系列学生获得证书率99%,由此看到用环境监测实验室质量认证过程方式教学促进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至今该系列学生在企业顶岗实训者均已与企业签订合约,企业对学生的订单增加完全证明我校学生完全胜任环境检测单位的职业需求,该状况从侧面也反映了今年在用环境监测实验室质量认证过程方式教学提高了学生的职业素质和技能。

4.2学生就业范围广泛增加

近两年学生就业范围由原来的首钢环保单位的环境检测单位为主,变成为现在的大、中、小型企业基本均布;专业也由原来的环境检测或监测人员为主,变成为现在的环境监测、检测、食品检测、地质矿物检测、冶金材料检验、环保设备销售等职业类型。这现象完全证明了用环境监测实验室质量认证过程方式进行实践性教学,提高了学生的职业素质和监测或检测技术能力。

5结语

第9篇:实验室标准化管理范文

【关键词】进厂煤;化验;燃料管理

文章编号:ISSN1006―656X(2014)01-0037-02

电力体制改革以后,煤炭市场的市场化特征越来越明显,对发电公司最突出的影响就是煤价持续上涨、燃料成本大幅上升、普遍出现了经营深度亏损的不利局面,发电公司经营受燃料因素制约的趋势越来越强烈,面对发电公司严峻的生产经营形势,通过强化内部精细管理,提高工作效率,向企业经营管理要效益成为改革的突破口。

通过对电力燃料管理过程的科学分析和认真梳理,我们得出:实现电力燃料的数字化管理是影响企业经营成败的关键,通过深层次研究电力燃料生产过程,应用先进的信息化技术为手段,以标准作业流程,挖掘、整合历史积淀和成熟员工的生产管理、生产技术经验及智慧,并以精益化思想为引导,以系统工程相关理论为指导,在燃料管理中最关键的一个环节――进厂煤化验环节实施集团进厂煤化验标准化实验室系统项目建设工程,是实现“向管理要效益”这一创新企业管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一、目前进厂煤化验环节存在的问题

(一)煤炭不均匀性造成“掺杂施假”行为发生

电煤成本目前占发电成本的比例已经上升至75%左右,而当前的电煤结算方式为以“质”论价,由于煤炭是一种很不均匀的固体混合物,而且颗粒越大越不均匀,因此从几千吨甚至上万吨煤炭中选取一定质量(分析煤样仅要求不少于60克)的煤样进行相应的工业分析,准确测定其各种物理、化学特性,合理维护煤炭供需双方的利益,意义非常重大。

正是由于煤炭的这种不均匀性,在近年来煤价连续大幅上涨的过程中,火电厂经常遇到这种“掺杂施假”的情况,使火电厂经济利益蒙受巨大损失,并对发电机组的安全运行造成了较大的威胁。

(二)人工操作对化验过程的影响

第一,容易造成数据失真,人工操作使用天平时,需要将干燥或加热前后的器皿进行称量并手工抄写在原始记录规定表格内,容易出现数据记录错误,由于称量操作均为人工,一但人为修改部分原始数据将可能发生腐败行为,给企业造成不可挽回的巨大损失;第二,数据共享程度差,在大多数火电厂除全硫和弹筒热数据保存在相应工控机数据库中,但也没有在局域网内共享数据,而其他化验项目的原始数据则需要在纸质原始记录本中进行登记,造成数据传递不及时,信息集成度低,共享度差,无法及时为各级燃料管理部门的决策分析提供支持;第三,工作效率低,在本项目实施前,各化验项目的所有原始数据均需人工手工计算,不仅效率低,而且容易发生计算错误;第四,化验过程无法实现有效的监控,相关国家标准中对煤质化验操作过程时间均有要求,在实施本项目前,已有的纸质记录只能看到结果,不能对过程进行追溯。

二、项目整体解决方案

为确保进厂煤化验数据的及时性、真实性和准确性,并根据火电厂对入厂质量检测工作的基本要求,通过实施新一代的“进厂煤化验数据实时采集系统”,将现有的火电厂燃料管理信息系统直接与其量热仪、定硫仪、电子天平、工业分析仪等化验、计量设备联网,通过数据接口直接采集数据,可有效确保数据的及时传递、避免人为因素误差的发生,并实现对化验过程的全程监控。

(一)系统架构模式

采用B/S(全称:Browser/server,“客户端/服务器端”)与C/S(全称:Client/Server,“浏览器/服务器”)混合模式,可以充分发挥各自最大优势。采用Oracle大型数据库,实现信息实时传输和完全共享;采用.Net技术,构建三层架构的应用业务系统,从而火电厂进厂煤化验实验室标准化管理,详见图1。

(二)数据安全模式

(1)数据传递采用XML,发挥其开放性、互操作性强、规范统一、支持多种编码、可扩展性等优点,为实现跨平台、透明安全合法地穿越合作用户的防火墙提供了保障,XML用于进厂煤化验实验室标准化管理方面。

(2)数据存储使用RAID解决方案,数据库服务器采用由四个硬盘组成的RAID 5,当RAID 5的一个磁盘数据发生损坏后,利用剩下的数据和相应的奇偶校验信息去恢复被损坏的数据。

三、进厂煤化验实验室标准化管理实现的过程

进厂煤化验标准化实验室管理项目体现了技术先进、成熟可靠、性能优良、扩展灵活、标准开放的特点,能够实现“横向集成、纵向贯通”的功能,并且能够综合考虑到该系统的中长期发展计划,在系统功能、结构、性能等各个方面能适应未来燃料管理业务发展的需要;体现了标准化、专业化、集约化的特点,可以满足燃料管理体制规范和高效运行需要。

整体项目由四个部分有机组成(见图2),分别为人员角色管理、标准化实验过程管理、设备管理、管理员设置。

以下将重点介绍标准化实验过程管理中的接样管理、化验过程控制和化验报告管理三个关键实现过程:

(一)接样管理

本过程包括接样登记和化验转码两个步骤。

按照进厂煤样质量检测流程,经过采样和制样环节之后的煤样试样将被送到化验室进行化验;化验室人员(通常为化验组长)应按照进厂煤化验相关国家标准和火电厂化验作业指导书的规范规定,对必检项目进行检查并登记至系统:样品送样编码、送检煤样粒度(全水分煤样分为13mm、6mm两种粒度,工业分析送检煤样为3mm)、样品及其容器质量(化验室接样后应立即对其称量,检查样品质量是否满足化验需求)、送检样品煤种、送检样品时间等项目。

接样登记后,应立即进行化验转码操作,转码操作应与试样化验前管理送样编码的人员绝对分开,以避免人为因素对进厂煤质量检测过程的干预;通过化验转码操作后,煤样化验信息将与此前与此煤样相关的供应商等其他相关信息完全隔离,保证化验环节独立、公正、科学进行,确保化验结果的可信度。

(二)化验过程控制

(1)化验分配管理

化验分配管理是由化验组长将化验项目分配给具体的化验员,化验任务分配后此化验员将与特定试样及其化验项目相关联。具体的化验过程以全水分化验介绍控制过程。

(2)全水分化验管理

包括全水分在内的所有六个化验项目的操作均在化验操作过程主界面(见图3)进行。

以一步空气干燥法化验全水说明控制过程:

(1)被分配全水分化验工作任务的化验员登陆后,进入化验操作主界面(见图3),只有被分配权限的化验项目为可操作,其他化验部分为不可操作(底色为灰色),即使本煤样试样其他化验项目已由其他化验员操作完成,也不显示数据,以确保化验过程的独立性。

(2)化验员首先选择打开天平,并按国标规范要求盛取试样样品,放入器皿中用天平进行称量,6mm的全水分样品要求盛取10~12g,精确至0.001g,如超出此范围,系统将报错误提示。当天平稳定后,操作员按天平确定键,系统将自动读取天平显示的合规数据(M:试样的总质量),并记录第一次称量时间。

(3)将盛有试样样品的器皿放入鼓风干燥箱中进行干燥,鼓风干燥箱将按照设定的程序开始工作,干燥、灼烧后冷却至室温后进行第二次称量,当天平稳定后,操作员按天平确定键,系统将自动读取天平显示的合规数据(M1:干燥后试样减少的质量=器皿和试样的总质量-检查性试验后的总质量),并记录第二次称量时间。两次操作时间差超出系统规定,则系统将报错误提示,并要求化验员重新进行操作。

(4)系统按照上述合规操作的结果并根据国标规范自动计算试样全水:Mt(试样的全水分值)=M1/M×100。

系统通过对化验员操作时间的控制(表1为全水分验控制项目表)和对重复性限的验证,不仅可以使化验过程完全满足国家标准的要求,确保化验结果的准确性,而且可以提高化验员的操作技能,使其操作规范性得到不断的提高。

(5)试验重复测定合规性要求

按照国家标准要求每项分析试验应对同一煤样进行两次测定(通常称为重复测定)。两次测值的差如不超过规定限度(同一化验室允许差T),则取其算术平均值作为测定结果,否则需进行第三次测定。如三次测值的极差小于1.2T,则取三次测值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测定结果,否则需进行第四次测定。如四次测值的极差小于1.3T,则取四次测值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测定结果;如极差大于1.3T而其中三个测值的极差小于1.2T,则可取此三个测值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测定结果。如上述条件均未达到,则应舍弃全部测定结果,并检查仪器和操作,然后重新进行测定。

四、化验报告管理

本项目化验报告分为原始报告、化验报告和合规报告三个层次,从化验结果到化验报告环环相扣,紧密相连,保证数据实时上传和真实性。

(一)原始报告

在六个化验项目均结束后,所有的化验结果都处于未审核状态,化验组长在原始报告生成界面当中,可以选择化验编号或者日期及化验状态(未审核/已审核)为条件,查询到所需要的化验记录并且生成原始报告。

但此时的原始报告出于保密性考虑仅能看到空干基氢值(空干基氢值采用电厂定期送省级煤检中心检测的方法)。

因为在接样登记中执行了化验转码操作,使得后续所有化验结果与试样化验前其他信息(如供应商、承运人、采样、制样信息等)完全隔离,确保了化验环节的独立、公平、公正开展。

当控股公司有拥有解码权限的用户进入系统后进行解码才可以生成完整的原始报告。

在化验原始报告当中,如果所有的化验项目结果均通过了系统按国家标准的验证,那么该报告便可通过审核;反之,如果某项化验的某个数值超出了国家标准规定的范围,那么该项数值则会显示成红色字体以提示审核人此处未达到国家标准要求,那么该报告便会作废,对于未达标化验项目,化验人员需要用留存的煤样重新进行化验,达标的化验项数据会保留下来后与重新化验过的项目组成一份新的原始报告再次由审核人审核。

(二)化验报告

在每个化验样品完成整个化验流程之后,由化验组长依次生成原始报告、化验报告和合规报告并且存档备份,以便相关领导审阅、查询。

当原始报告通过审核之后便会将化验码上传至系统,系统对化验码进行解码以及内容提取,然后将各项信息返还至标准化实验室系统,便可生成化验报告,报告中所得的各项化验值只能基于该化验样品。

化验报告需要通过化验组长或者负责人进行审核,通过审核的化验报告可以上传到系统供相关领导查阅。

(三)合规报告

在原始报告生成后,系统会对整个化验过程中所有需要进行国标验证的环节记录并生成合规报告,报告中包括接样环节、化验环节和数据采集环节的验证。包括对接样环节、化验环节和数据传输环节的验证,确保整个化验过程可控、在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