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电气自动化的定义范文

电气自动化的定义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电气自动化的定义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电气自动化的定义

第1篇:电气自动化的定义范文

【关键词】电气自动化 现状 发展前景

1 我国电气自动化的现状

随着我国的机械电子技术、微电子技术的发展,电气自动化已经在很多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逐渐成为现代工业的重要标志。

在电气自动化发展的过程中,信息技术对电气自动化的渗透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对管理层的纵向渗透。具体而言,就是企业在生产过程产生的数据会保存到企业的业务数据处理系统中,而企业的管理层通过利用标准的浏览器,就可以获取这些数据,进而大大提高了办公的效率,节省了人力的劳动,并且这样获得的数据也是比较准确的,不会存在人为的误差,这样就可以实现企业管理层对企业的有效的管理;其二,就是信息技术横向扩展到电气自动化的设备、机器和系统中。

随着微电子和微处理器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得许多设备的定义的界限变得模糊,如PLC、控制设备等的定义的界限就变得模糊了,相对应的软件结构、通讯能力及易于使用和统一的组态环境变得重要了,不仅包括传感器和执行器,而且包括控制器和仪表。

2 我国电气自动化的发展前景

2.1电气自动化产品创新

随着我国的科技与经济的不断的发展,我国的电气自动化也获得了广阔的发展前景,而且其发展已经逐渐趋于成熟。可以说,电气自动化的生产可以按照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提出的目标任务进行不断的创新与发展,进一步提高电气自动化的科技含量,并在此基础上,研究出更好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电气自动化产品与控制系统,不断地提高我国电气自动化的自主创新能力,为电气自动化产业的发展创造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提升电气自动化产业在我国的所有产业发展中的地位,使得电气自动化产业的内部的制度和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完善,提高了自身的竞争力,促进了我国的经济的不断发展。

2.2电气自动化产业市场化

企业在积极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坚持深化体制改革,加快形成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体制机制保障的时候,要特别注意产业市场化的形成问题。随着我国的市场经济时代的到来,所有产业的发展都将会朝着市场化的方向发展,电气自动化产业也不例外。企业在不断的对电气自动化的技术进行改革与创新的同时,还要积极的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与升级,对企业的内部进行相应的改革,加快形成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体制机制保障,使得企业朝着产业市场化的方向不断地靠拢。只有这样才会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

2.3电气自动化生产安全化

我国电气自动化企业应当认识到安防行业技术多系统集成一体化的大趋势。强调安全控制系统和非安全控制系统的集成。就目前的形式而言,我国的电气自动化产业的发展已经在不断的进行完善了,各方面的工作都已经具有比较健全的工作体系,但是,值得引起注意的是电气自动化的安全问题,也就是说,要强调安全控制系统和非安全控制系统的集成,把客户手中现有的非安全控制系统,以低成本的支出进行改善,进而保证用户的生命安全。

2.4电气自动化系统结构通用化

电气自动化系统结构通用化对于一个成功的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来说非常重要。整个企业的网络结构应保证现场控制设备#计算机监督系统#企业管理系统之间的数据通讯畅通无阻。企业管理层可通过 /X,34X3,.

2.5操作人员专业化

电气自动化系统设计与安装时,往往忽略对那些将直接接触控制设备人员培训工作。通过专业培训,操作人员能更好理解系统为何按某一特定方式安装。为应付突然出现故障及恶劣运行环境下维修,就要事前弄清楚原因,否则会影响对发生问题做出正确判断。新系统安装,操作人员必须掌握这些技术。培训期间,公司培养技术娴熟操作人员,系统可运行时,那些将接触新系统人员掌握硬件设备及其操作和维护保养知识。

3结语

总之,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电气自动化产业在我国的所有产业的发展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对我国的经济与社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与经济支撑,电气自动化系统的逐渐完善,使得企业的办公走向了自动化,提高了企业的工作效率,方便了企业管理层的干礼工作的进行,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了贡献。

参考文献:

[1]李爱民.电气自动化的发展趋势以及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J].科技资讯,2012,27:131.

第2篇:电气自动化的定义范文

关键词: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可靠性测试;方法选择

前言:

随着电气自动化的提高,控制设备的可靠性问题就变得非常突出。为此,国家电控配电设备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结合了我国目前实际情况,对电控及自动化设备可靠性的测定和可靠性试验提出了一些方法。这为评价电控及自动化设备的可靠性,从而找出影响可靠性指标的关键因素,进一步对设计和工艺的改进具有重要的意义[1]。

1电气设备可靠性的定义

在国际上,通用的可靠性定义为:在规定的时间内和规定环境条件下,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该定义不仅适用于一台设备或一个系统,也适用于一个单元。因为故障出现的具有随机的性质,因此常用数学的“概率”来表示[2]。

2 可靠性测试的主要方法

根据国家电控配电设备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提出的测试方法,目前常用的可靠性测试方法主要有试验室测试方法、保证试验方法、现场测试方法这三种[3]。

(1)试验室测试方法,是利用一种可现试验目的。控的、规定的工作环境和条件来真实地、全方位地进行现场模拟测验,它适用于大批量生产的产品。此方法的优点试验条件容易控制、试验结果可以再现、实验数据质量高,缺点试验花费很大,试验条件限制性高,试品很多。

(2)保证试验方法,是在产品出厂前,在规定条件下对产品进行无故障的工作试验,它适用于小规模生产、可靠性要求较高及设备构造复杂的设备。此方法的优点能测试出机器是随机的、多种多样的故障,缺点试验跨度时间长,且电路复杂。

(3)现场测试方法,是将设备置于真实的现场来进行可靠性测试,一般有脱机测试、在线测试和停机测试,它适用于稳定成熟的工艺条件、原件正规且高质量的生产产品。此方法的优点所需试品较少,试验成本低,数据真实度较高,缺点测试环境不可控制,受外界影响较大,试验再现困难。

2可靠性测试方法的选择

如何选择可靠性测试方法,可以从试验环境、场地、产品、测试程序、组织工作等几个方面进行考虑推断。

(1)试验环境的选择[4]

试验环境的选择对试验的效果具有是十分重要的影响。电控设备不论是在质量上、规格上,还是工艺上,他们都存在较大的差异。因此要根据被试产品的具体情况来选择,选择非恶劣的场地,设备工作在一般应力下,从而保证试验的客观性。

(2)试验场地的选择[5]

对试验场地的进行选择要遵守以下几点要求:①如果试验场地应当是最为典型的,可以测试正常条件下的可靠性水平;②如果试验场地应当是最严酷的,可以考核可靠性水平高于某一指标;③如果试验场地应当是相同或近似的,可以提供可靠的可比性资料。

(3)试验产品的选择[6]

试验产品要具有典型性。从性质上讲,产品属性有中小型设备和大型设备。从工作运行情况看,既有连续运行设备又有间断运行设备。从工作运行情况上讲,可分为连续运行设备和间断运行设备。

(4)试验的测试程序

为了保证测试的准确性和可信性,在实际试验中试验人员要严格按程序进行试验。具体来说,主要有:记录各种性能指标、排除保障、数据采集、记录保障情况、时间间隔的确定、试验起始结束时间等。

(5)试验的组织工作[7]

每一项工作都需要有一个高效严密的组织工作机构,该机构应该由试验人员、行业管理人员、科研管理人员共同组织,他们负责对各分散试验场地的管理和组织工作,对试验人员的选定、试验工作的协调、对试验数据的进行收集、对试验报告的分析,最终对试验结果的进行判定,与此同时还要把制造工程师、可靠性设计工程师以及现场工程师他们联系在一起。只有对现场的测试进行全面管理,这样才能得到好的结果。

3现场可靠性测试方法

进行现场可靠性主要步骤:明确现场可靠性测试目的、确定现场可靠性试验的条件、最后对可靠性数据进行统计分析[8]。

(1)现场可靠性测试目的

现场可靠性测试目的主要有:①为制定合理的可靠性考核指标提供依据,通过收集现场可靠性数据,进行可靠性评估;②得到可靠性数据指标,通过对收集现场的数据经过数理统计分析;③为今后元器件的使用提出可靠性指标,通过收集设备上元器件的可靠性数据;④确定出厂时设备进行的烤机时间,通过对设备的寿命特性进行考查;⑤为维修提供评估依据,通过对现场的设备维修性数据进行收集。

(2)现场可靠性试验的条件

前提条件主要有:要求设备的工作条件符合产品的技术标准;要求产品有品质保证;要求有成熟工艺条件;要求有正规的元器件;要求有完善的设备生产管理制度。为了使统计数字可靠,用户使用的电控及自动化设备的数量最好多一些。

(3)可靠性数据统计分析

按照电控设备可靠性指标体系的要求,对可靠性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最后不仅得到可靠性特征,还可以从中寻找一些规律。通过对以收集的数据进行统计计算,结构表明,典型的或代表性的国产电控及自动化设备的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

4结论

综上所述,通过对实验室测试所获得的数据与现场测试所获得的数据进行比较分析,从而对设备的可靠性进行判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现场可靠性试验适合我国的国情,但是未来发展的方向将是试验室试验。

参考文献:

[1] 许卫国.关于电气自动化设备可靠性测试方法的探讨[J]. 科技传播, 2010,(13):100-101.

[2] 张志民.对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可靠性的认识[J].广东科技, 2011,(04):44-45.

[3] 卢秀浩.试论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可靠性的测试[J].才智, 2011,(13):46.

[4] 于士国.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可靠性测试的方法分析[J].硅谷, 2011,(11):137.

[5] 张宏喜.如何对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进行可靠性测试[J].价值工程, 2011,(06):70.

[6] 邢军伟,马逢伯.浅析电气自动化设备的可行性检测方法[J].China's Foreign Trade, 2011,(04):341.

第3篇:电气自动化的定义范文

【关键词】工业电气自动化 数字技术 应用

引言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其应用的领域和行业也十分广泛。数字技术加入了工业电气自动化,就是对其最好的诠释。数字技术在工业电气自动化中主要发挥着操控和计算的功能,让工业电气自动化能够更加趋向高效合理的管理。数字技术让工业从真正意义上实现了对电气自动化操控系统的有效控制,并大大提高了工业电气生产的工作效率和管理质量。本文将就数字技术在工业电气自动化的具体应用进行调查分析,并作进一步的探讨,扩大数字技术更为广泛的可应用空间。

1 数字技术的定义和特点

1.1 数字技术的定义

数字技术,英文为Digital Technology,是一项与电子计算机息息相关的科学技术。数字技术是由图像、声音、文字等要素的结合,然后通过电子设备等相关的计算机技术设备传达出来。在转化的过程中使用计算机通用的二进制进行运算。因为信息在进行运算和存储的过程中需要借助计算机的编码功能,基本单元的电路较为简单,因而数字技术也可以称之为计算机数字技术。

1.2 数字技术的特点

(1)抗干扰能力强。因为数字技术的加工及其处理过程中都是采用二值信息。这样一来就不容易受到来自外界环境的干扰和影响了。同时因为采用二进制数,数字的数位的精度也得到有效的提高。

(2)方便长期存贮。不同于其他的科学技术,数字技术稳定性较高,数字信号的稳定性普遍比较高,可以有效保留较长一个时间,而里面包含的大量数字信号可以进行智能的加密处理,这样一来就可以有效防止信息资源再存储过程中会遭到意外损害或者丢失等状况。

2 应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鉴于数字技术出现的时间较短,加入工业电气自动化行业的时间并不长,因此相关的技术操作人员未能具备十分熟练的操作技术,这使得数字技术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弊端,而给工业电气自动化的发展带来不少技术控制漏洞。为了更好的将数字技术应用到工业电气自动化中,相关人员或部门应该正视存在的问题,才能做到有的放矢。主要存在的问题为以下几个方面。

2.1 智能化技术不足

相比起传统的工业电气自动化的操控系统,数字技术的操作更加简单和方便。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可以大幅度减少不必要的人力和财力的投入。然而由于数字技术在工业电气自动化的应用时间并没有很长,相关的数字技术操作流程表现出智能化技术不足这一明显弊端。由于数字技术实则上是和计算机技术有很大关联的,因此在工业电气自动化的信息资源转化过程中,同样需要使用二进制数进行运算和转换。计算机数字技术不同的执行过程当中所要求输入的命令指示也是不同的。这在一定程度增加了计算机的工作强度。另外,由于数字技术的传播是通过电缆、光纤、网络等介质实现的。因而在操作过程当中很容易受到这些介质的影响,而进一步影响到信息的准确度。这样一来,也就很容易导致数字技术在操控工业电气自动化的过程中出现失误,而延长操控编程的所用周期,为工业电气自动化的系统管理和控制带来了不好的影响。

2.2 技术人员素质不高

计算机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给工业电气自动化带来了十分可观的生产和经济效益。由于数字技术拥有较高的通信能力,使得在工业电气自动化操控系统中,相关的技术人员可以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轻松实现对工业电气自动化的有效操控。然而,在长期的操作过程中也有一些技术人员由于自身能力的限制,而给数字技术的应用带来影响。举个例子,由于数字技术在工业电气自动化的操控过程中,需要根据不同操控流程而随时输入相应的执行指令,而有一些技术人员没能及时识别出计算机数字技术的具体操作过程,而影响了系统传达信息,分析信息及作出回应。使得应用的操作指令模糊化,从而影响了工业电气自动化数字技术的有效操作。另外,由于数字技术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和灵活性,如果技术人员在实际的技术操作过程中没有具备工业电气方面的知识了解及计算机数字技术的实际生活应用,那么是很难实现工业电气的数据共享的。这样一来就会影响到工业电气实现全面自动化的发展步伐。

2.3 操作标准不统一

系统安全可靠性强是计算机数字技术的一个明显的应用优势。在被应用于工业电气自动化的时候,数字技术是同时结合了智能化与网络化两种信息化系统的。因此在操作流程上是十分简单的。相比起传统的那些纷繁复杂的机电设备,数字技术的操控系统也是颠覆了传统的工业电气部门的经济投入。因此大大提高了工业电气自动化的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然而,在数字技术系统的应用过程中,并非所有的企业生产部门都会有着较为完善的操作标准。国内有不少小规模的工业电气生产部门在数字技术的操作标准上就缺乏统一的标准。为了盲目节省工业电气自动化的生产管理运营的成本,这些小型企业单位在计算机技术的应用过程中,没有按照统一的操作标准,私自降低必要资源的投入,而使得数字技术设备在进行信息资源的传输和转化时没能保证足够的准确度,从而影响了系统对模拟量和数字量的快速识别,间接增加了生产运营管理的投入。这种做法对于工业电气自动化的可持续发展是相当不明智的。

3 若干建议及解决对策

近几年来,计算机数字技术的应用领域越来越广泛了。尤其是在工业电气自动化系统的控制操作当中,由于数字技术包含了当下先进的计算机技术,能够对工业电气自动化的操控系统实行一个高效科学的管理和控制。因为数字技术加入工业电气自动化的时间还不长,要想熟练将这一信息化数字技术应用到工业电气自动化行业中,就应该采取若干必要的措施,数字技术在应用过程中,能够充分发挥其自身的优势,对工业电气自动化做出更多的贡献。现在笔者给出如下几点建议,以供参考。

3.1 加强程序化的理念

为了更好实施既定工作,按照其内在逻辑关系而罗列出一系列相关性较强的活动或者是诸如此类的事物,然后按照一定的程序来进行处理直至完成,这就是程序化。通常情况下,采取程序化操作可以对该项活动进行有效的管理和完成,因为在固定的操作方法和操作流程的基础上,每一个活动内容都有着其固定的操作规则,对于管理者而言,就会免去很多不必要的麻烦。自然就能大幅度提高工作效率了。而对工业电气自动化的计算机技术应用过程中强化程序化的操作理念,一样可以受到明显的成效。程序化操作在工业电气中是一种不可缺少的管理方法。通过科学地制定操控系统的操作程序,不仅可以减少技术操作人员的工作强度,更是十分有利于提高工业电气自动化的工作效率。因此,相关的操作管理人员可以事先将经过审核确认的票据输入数字技术操控设备中,确定输入无误之后,然后向计算机技术设备下达调度命令,在设备执行之后,相关人员要及时对数字技术的设备的重要构件做到谨慎的确认和检查。必要的话,可以打开数字技术设备的设置界面,设置人工干预的界面,以求能够在发生意外情况的时候,可以人为进行预防和改进。

3.2 发挥数字技术的投资价值

工业电气自动化,是工业生产的一个重要门类。众所周知,电气技术往往要涉及到一些较为危险或者是特殊的操作,而这些操作和工业生产是分不开的。因此,在工业电气自动化的生产过程中,相关的企业和部门不仅要追求较高的工作效率,更重要的是要严格遵守生产标准,最大限度保证工业产品的精度和质量。那么在这个步骤中,数字技术的加入可以使工业电气自动化发展进入一个全新的阶段。通过结合信息时代的先进的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工业电气自动化系统得到高效而且科学的操作和管理。这对于工业电气自动化而言是一笔不可多得的投资财富。对比一下,传统的自动化操控系统不仅消耗的能量多,而且体型笨重,需要相应的技术操作人员数目也比较多,然而实行数字技术的操控技术之后,只需要若干台数字化设备就可以将整个工业电气自动化的系统完全覆盖,使所有的系统形成一个完整的信息资料库,最大限度发挥了设备的智能性能。计算机技术通过一定的科学方法和手段对工业电气自动化的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的控制和合理的衡量,使所有的企业生产设备能够形成统一的数据链,这样一来,数字技术就可以施行其强大的通讯能力和运算能力,将这些丰富的信息资料运输、转化,并汇总。切实保证工业企业生产部门的生产质量和部门的安全。还明显提高了企业操控系统设备的性价比,节约了企业的投资成本。

3.3 安装数字技术的智能终端

在数字技术应用于工业电气自动化中,每执行―个操控命令,相关的技术操作人员都需要向计算机技术设备下达相应的执行命令。这样的做法让数字技术设备能够有的放矢的对工业电气自动化进行操作和控制。然而对于一些较大规模的工业电气部门而言,就显得有点力不从心了。因此,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的最好方法就是实现智能终端的就地化安装。也就是指技术人员在进行工业电气自动化的信息数据的采集过程中,采用双重配置技术的间隔层及智能化终端来实现对信息数据的运输和转化。这个做法的好处是可以在及时向数字化设备上传工业电气自动化现场作业生产的信息资料和数据。另一个可以在发生突发状况时能够马上根据代码的改变而自动跳闸,有效提高工业电气自动化操控系统的安全系数,切实保障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目前,国内很多大规模的企业部门都纷纷实现了这种智能终端就地化的安装。通过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以进一步促进MES系统与ERP系统的有效连接,从而给数字化设备的信息处理提高更高的工作效率,增强其工作性能,帮助企业进一步实现工业电气自动化和智能化的目标。

结语

在现代计算机技术蓬勃发展的社会,数字化技术的广泛应用对于工业电气自动化的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和意义。工业电气自动化是一种新时代的复合型领域。结合目前发展迅猛的计算机技术,才能够真正符合信息化时展的步伐和需要。作为新时代一种高新技术产业,工业电气自动化的发展可以说是和国民的生活息息相关的。工业电气自动化的发展已经广泛渗透到了百姓的日常生活中。数字技术的加入,有效提高了工业电气自动化的操控系统和管理系统,让其在电子信息工程与电力系统等领域能够发挥更多的积极作用,并大大方便人类的饮食起居。

参考文献

[1]王志良.综合化、网络化、绿色化――对自动化科学技术发展的几点回顾与展望[J].自动化信息,2D01年04期.

[2]孙旭彬,李峥.解析数字技术在工业电气自动化中的应用与创新[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年36期.

[3]孔维成,李悦,袁赛,杨海明.智能化数字电源的应用与发展研究[J].电子世界,2012年03期.

第4篇:电气自动化的定义范文

【关键词】电气自动化;煤矿行业;现状;展望

在煤炭的生产加工过程中,影响整个煤矿生产能力的主要环节是采煤工艺的好坏。所以,为了使煤矿产量提高、效率提高就要尽可能选用先进的采煤技术。随着我国煤矿控制自动化技术的不断提高,煤矿自动化在采矿过程中的应用也渐渐增多。如何提高采煤设备自身的安全性和自动化程度,成为了实现采矿自动化的关键所在, 因此,只有大力发展采煤机械的自动化才能更好地推进企业安全增效的目标。下面本文将探讨一下电气自动化的发展状况及其在煤矿机械设备中的应用。

1 电气自动化的发展现状

1.1 平台开放式发展

随着OPC(OLE for Process Control)技术的出现、IEC61131的颁布、以及Microsoft的Windows平台的广泛应用,计算机在未来的电气技术的结合中发挥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

1.1.1 IEC61131标准促使编程接口标准化

目前,PLC厂商共有200多家,而市面上的PLC产品也有400种左右,如果每种产品都用各自的表达方式和编程语言,那么必定会造成很大的麻烦。而IEC61131则使可以使各种产品的编程接口标准化,从而促使各种产品可以更加广泛的被应用。IEC61131在定义编程语言的语义的同时也定义了语法,它提高了代码的使用效率,缩短了程序编程的周期,使得程序更加易于管理。它是独一无二的语言,已经成为国际化的标准,正被世界各地的厂商广泛才用。

1.1.2 Windows正成为事实上的工控标准平台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普遍应用,网络技术和PC在商业、企业管理中得到普遍的应用的同时,在电气自动化领域,也由于其灵活性的特点,正在被越来越多的用户采纳。Windows NT、Windows CE和Internet Explore等微软的技术凭借其便于使用和维护以及易于与办公平台集成的优点,正逐步成为工业控制的标准语言、平台和规范。

1.2 现场总线和分布式控制系统的应用

现场总线(Profibus、FF、Interbus等)是一种串行的连接自动化系统和智能设备的双向传输的数字式分支结构的通讯总线。分布式控制意味着现场设备、I/O模块和PLC通过总线连接起来,从而将输入/输出模块转换成现场检测器和执行器。现场总线就是将中央控制室内的监视/控制软件、PLC的CPU和工业计算机用一根串行电缆与现场的低压断路器、远程I/O站、马达启动器、智能仪表、变频器等连接起来,通过这种连接方式,将现场设备的大量信息集中到中央控制器上来。

1.3 IT 技术与电气自动化

需求决定市场,客户的需求推动了电气自动化的革命,促进了自动化和IT平台的融合,电子商务的普及更是进一步的加速了这一过程。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从两个方面影响了电气自动化:一是从管理层纵向渗透到工业领域,工业企业管理层利用计算机技术储存、提取各项数据,并对生产过程的画面进行实时的监控,从而在第一时间了解最准确全面的生产信息;二是横向的扩展到自动化的机器、设备和系统中。信息技术已渗透到传感器、执行器、控制器和仪表等产品中,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在电气自动化领域有着广泛的前景。

微电子和微处理器的发展也促进了信息技术的革命。随着微电子和微处理器技术的普及,原本定义明确的设备界线变的模糊了,相对应的通讯能力、软件结构及易于统一和使用的组态环境变得重要了,软件的重要性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

2 电气自动化在煤矿行业的应用现状

2.1 在电气自动化的过程中,采煤机也不断的被改良

采煤机从中厚煤层采煤机发展到薄煤层、大功率、大采高强力滚筒采煤机,从有链牵引、无链液压牵引方式发展到电磁滑差无链电牵引和变频调速无链电牵引。液压支架高度则从薄煤层、中厚煤层到厚煤层,支架型式由占主导的掩护式,逐渐发展到有四柱支撑式低位放顶煤、两柱式的高位放顶煤(单输送机)、两柱掩护式低位放顶煤液压支架等多种架型。这些发展都是电气自动化带来的成果。液压支架电液控制系统在澳大利亚、美国、德国等煤炭生产发达国家得到了普遍的应用,液压支架电液控制系统是实现综采工作面高产高效的关键技术设备,该系统在今后煤矿开采中必将发挥重要的作用。目前从国内煤矿的技术、效益和经济条件出发,电液控制液压支架主要应用与年产400万t以上的一次采全高长壁工作面和600万t以上放顶煤工作面及薄煤层高效开采工作面。

2.2 电气自动化的应用使采煤的过程更加人性化

国产采煤机研究的主要内容就是综采工作面装备远程监控及专家诊断系统的可靠性。该系统能够实现采煤机的远程监控和综采装备液压支架,使采煤机根据煤层的变化实现自动割煤,同时根据煤层的软硬自动调节采煤速度,检验并完善动态监测综采支架液压系统压力和各受力点的状态,自动调节支架推移输送机的拉移等。近期进行项目的调研、选型工作的重点在于解决采煤机的工矿在线检测、故障诊断及预报、显示与传输系统、采煤机自动运行控制系统等问题,使综合机械化水平上一个新的台阶。

3 我国电气自动化的未来发展展望

3.1 兼容性的电气自动化系统平台

好的电气自动化系统平台可以支持兼容一个自动化项目周期中的各个阶段和环节,其中包括:程序设计和开发、软件测试、软件调试、运行及维护等各个方面。这样既可以降低从设计时间和费用还可以满足用户另一个重要需求___开发平立于最终的运行平台。软件可以根据项目特点和最终用户需求将统一的运行代码下载到各个系统中。

3.2 应用国际标准

为了实现不同厂家IED 设备的信息共享和互操作性,使自动化系统成为开发系统,国际电工委员会制定了IEC61850 国际标准。为了与国际接轨,近年来,我国在IED 电力自动化方面有了广泛应用。目前,国内已经开始了基于IEC61850 标准的电气综合自动化系统的产品研发,这必将是未来自动化系统的一个发展方向。

3.3 标准化的系统程序接口

在与企业的管理系统、监控系统连接时至关重要的是基于硬件平台的自动化解决方案。为了使硬件可以在自动控制和管理平台之间建立一种最好的接口可以使用Windows NT 作为操作系统。在网络方面可以使用TCP/IP 作为统一的通讯标准。标准化的程序接口可以保证不同厂家之间的软硬件产品的数据正常交换,还解决了它们之间的通讯障碍。基于Windows 系统的标准和技术,不但方便了电气自动化系统和办公系统的数据交换与共享,还大大减少了工程时间和费用。

3.4 Ethernet 技术的兴起

随着井下电力系统的发展,对通讯的实时性要求越来越高,综合自动化系统的数据传输量也越来越多,以太网的特点就是速度快、传输数据量大,正好满足了这一要求。以太网最基本的应用模式是Ethernet 加TCP/IP 协议。未来的发展应该是结合工业生产过程,在继承以太网技术的基础上,产生新一代的Ethernet现场总线技术。目前,智能化电气设备有了较快的发展,对于以太网(Ethernet)、现场总线等计算机网络技术也已经普遍应用于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中。

参考文献:

[1]王树才.试论综合机械化在煤矿开采上的应用[J].科技风,2009(23).

[2]郭玉峰.全套国产大采高设备实现综采工作面高产高效技术研究[J].中国科技信息,2010(19).

第5篇:电气自动化的定义范文

【关键词】电力系统;电气自动化;技术;应用

中图分类号:F407.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从发展历程上看,电气自动化引入我国的时间并不短,但是一直没有得到良好的发展,虽然电气自动化的相关专业在我国已经有了五十余年的发展历史,但是我国的电气自动化的综合水平较发达国家还是有一定的差距的。近些年,随着经济的发展,技术的进步,电力系

统的电气自动化的发展也走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在不断的创新和完善的过程中,以及逐渐的显现出更大的应用优势,表现为其适用性更广、专业面更宽等特点,在电力系统的总体发展趋势的影响下开始焕发生机。下文中笔者将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和专业知识,对电力系

统的电气自动化的应用进行简要分析。

1.我国电气自动化的现状

我国电气自动化的历史要从建国之初开始追溯,当时由于我国的技水平和经济实力都比较有限,使得电气自动化的发展没有取得较好的成果。但是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技术的不断更新,我国电气自动化也取得了越来越多的成绩,尤其是IEC61131、OPC技术的出现,以及的推动了我国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发展。

1.1电气自动化系统维护简易

就目前电气自动化的支撑技术来看,仍然是以现Windows NT、Internet Explore以及Windows为主,这些技术的操作规范和执行语言已经在电气自动化的发展过程中建立了标准平台。而后随着PC、网络技术对系统操作界面的完善,使其能够更加广泛的被企事业单位所接受和应用。

1.2分布式控制应用

在电气自动化系统中,不仅要实现对各个运行组成部分的有效调控和管理,还要组织和设计好各个设备之间、设备与线路之间的关系。一般情况下,为了更好的实现电气自动化系统的连接和管理,应该设置一定的总线,并将每一个设备与总线相连,以达到集中管理的目的,再次基础上在辅以其他分支结构,就能够实现模块之间的灵活转变。1.3IEC 61131标准使编程接口标准化以往的电气自动化系统由于生产厂家的不同,导致了其使用功能、型号以及定义方式都存在着很大的区别,不利于设备的组合应用与统一管理。而IEC61131标准的出现就恰好解决了这一问题,使得结构化的编程方式趋于简化,同时还有效的提升了代码的使用效率。

2.电气自动化技术新发展

2.1变换器电路从低频向高频方向发展

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电子元件的更新,电路形式也因此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以往使用的普通晶闸管,由于其具有交流变频的特点,使得电力系统的运行过程中直流电路的运行一直是处于交—直—交的替换状态的;然而随着电子元件的革新,当PWM变化器渠道了原有的晶闸管后,电力系统的运行极功率因数有了显著的提高,虽然改善了原有的电流交替变换状态,但是却产生了较大的震动噪音。由此,目前研发的新型电子元件,以克服二者的使用缺陷为主。美国有关学者在潜心研究后,研发出一种直流环逆变器,不仅能够实现使电子器件功能的灵活转换,还有幸的降低了系统的运行成本,使零电流或者是零电压下的作业成为可能,有效的提升了逆变器的集成化程度。

2.2全控型电力电子开关逐步取代半控型晶闸管

在50年代末出现的第一代电子电力器件,即晶闸管,标志着运动控制的新纪元。但是随着交变频技术的发展,一系列的全控式器件开始出现,例如GTO、GTR以及P—MOSTEFT等,即第二代电力电子器件。由于这些器件在开关时间以及生产的电流/电压定额不同,从而使其各自有着自身的适用范围。GTO作为一种用门极可关断的高压器件,在应用中的主要缺陷是关断的增益较低,从而就需要一个强大的关断驱动电路。GTR由于安全工作区以及二次击穿现象受到很多参数的影响,并且过流能力低、热容量小,从而需要根据不同的特性设计相应的驱动电路以及保护电路,只是电路复杂。P—MOSTEFT作为一种电压驱动器件,在使用中不要求稳定的驱动电流,相应的关闭时也只需要提供放电电流即可,从而极大的简化了电路。只是其通态电压会随着额定电压的增加而急剧的增加,为制造高压P—MOSTEFT提出了挑战。GBT和MGT作为第三代器件的代表,是一类复合型的电力电子器件,通过将变换器的半桥、双臂甚至全桥组合于一起进行大规模的生产,并在实际得到广泛的应用。然后在复合化以及模块化的基础上研发了功率集成电路,不仅将主回路的器件集成于一起,同时也实现了电流检测、过压保护、驱动电路以及温度自动控制等集成,也可以看作是第四代的电力电子器件。

2.3交流调速控制理论日渐成熟

矢量控制类似于直流电动机原理,通过将定子电流的转矩分量以及磁场分量分别加以控制,省略了复杂的矢量变化、简化了电动模型,加大的简化了控制结构,具有手段直接、转矩响应速度快等特点。

3.我国电气自动化的发展前景

电气自动化作为最具活力的高科技技术,其广阔的前景主要体现在:首先是电气自动化可以和新兴的科技成果结合,并投入到技术创新的实践中;其次是不断的优化电气自动化的系统结构,建立自动化系统的通用结构、统一平台以及标准的系统程序接口等;最受是将电气自动化运用于工业生产,注重自动化的产业化以及工作人员的专业化。

4.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微电子技术以及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原有的电力传动控制的概念已经不再适用于当今的全部控制设备。并且电力拖动控制也逐渐的在交通、办公等方面获得了新的发展,研究对象进一步的扩大,相信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我们会迎来科技含量更高的电力系统。

参考文献

[1]黄相农.热工测量及调节仪表[J].能源技术.1990.2

[2]李洪文.我国厂用工业电气自动化的法杖现状与趋势[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0(24 )

第6篇:电气自动化的定义范文

【关键词】电气自动化;发展现状;发展趋势

0.前言

电气自动化技术所涉及的领域和行业是非常广泛的,其专业人员必须要具备多种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电气自动化技术的有效应用提高了我国工业生产的效率和质量,降低了劳动者的劳动负荷,提高了管理监督和信息传输的便捷性和快速性,不仅是维护工业安全生产的技术保证,同时也是实现工业自动化和智能化的技术支撑。

1.电气自动化的发展现状

1.1 IT技术的介入与融合

在信息化社会当中,IT技术的作用和价值是不容忽视的,从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历程来看,IT技术在电气自动化技术的每一次革命当中均担当了举足轻重的角色。尤其是在市场经济体制背景下,巨大的市场需求使得IT技术和电气自动化技术走得越来越近,从以往的单纯介入走到现在的趋于融合。今天的IT技术已经深深深入到了仪表、控制器、执行器以及传感器当中,对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对于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影响非常深刻,今天的企业管理系统,通过网络技术不仅仅能够实现对传统的人事管理数据、财务管理数据的查阅和管理,还可以实现对整个生产过程乃至每一个生产环节的动态监控,能够让企业管理者实时解并掌握企业的生产状况;视频处理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等多媒体技术对于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设备维护系统设计和人机界面设计方面。随着微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控制设备、控制系统以及PLC等设备界限变得越来越模糊,而统一组态环境、通讯能力、软件结构等的重要地位更加突出出来,实质上是提高了软件系统的重要性。

1.2总线技术的有效应用

目前,现场总线技术和分布式控制系统在电气自动化技术中得到了深入地应用。所谓的现场总线技术主要是指串行的用于对自动化系统与智能装置进行连接的通讯总线,其信号传输模式采用双向传输和数字信号传输。不论是现场的低压断路器、马达启动器、智能仪表、变频装置、远程I/O站,还是中央控制室的PLC、控制和监视软件程序、工业计算机,现场总线技术能够借助于一根串行电缆将这些设备和程序连接成为一个整体,并交由中央控制器来统一处理现场设备所采集的大量的信息和数据。而分布式控制系统则是利用总线把现场设备与I/O模块、PLC连接起来,同时将输入功能模块与输出功能模块转变成为现场的检测装置与现场的执行装置,实现对现场监测和控制的目标。

1.3平台的开放程度很高

第一,Windows操作系统。不论是工业领域还是在日常生活中,Windows操作系统均是一个应用规模巨大的平台,而工业领域当中,Windows操作系统俨然已经成为了工业领域的工控标准平台。对于电气自动化技术而言,以PC为基础的人机交互界面已经成为了目前市场的主流趋势,主要原因是PC的高度普及尤其是优秀的集成能力和高度的灵活性,将Windows操作系统作为企业工控平台的控制层,不仅在维护管理方面具有很强的便利性和经济性,还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

第二,编程接口标准化。当前全世界上进行PLC生产的厂商有几百家,并且不同的PLC生产厂商有着各自不同的编程语言和表达方式,这严重降低了PLC的兼容性,从长远来看不利于PLC的发展尤其是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发展。IEC6113l标准则为统一世界各个控制系统生产厂家的产品的编程接口做出了重要努力,实现了不同PLC产品编程接口的标准化。同时,IEC6113l标准对PLC编程的语义与语法进行了明确地定义;另外,IEC6113l标准对于非标准语言也有着比较好的兼容性。因此,IEC6113l标准已经逐渐被绝大多数的控制系统厂商所采纳,成为了目前世界公认的国际标准。IEC6113l标准以及结构化编程模式被推广应用的积极意义在于,简化了程序管理、提高了代码使用效率、缩短了编程周期、方便依据客户与市场的反馈对程序进行及时调整和修改。

2.电气自动化的发展方向

第一,现场总线监控方式。现场总线监控方式使系统设计更加有针对性。对于不同的间隔可以有不同的功能,这样可以根据间隔的情况进行设计。采用这种监控方式除了具有远程监控方式的全部优点外,还可以减少大量的隔离设备、端子柜、I/O卡件、模拟量变送器等,而且智能设备就地安装,与监控系统通过通信线连接,可以节省大量控制电缆,节约很多投资和安装维护工作量,从而降低成本。另外,各装置的功能相对独立,装置之问仅通过网络连接,网络组态灵活,使整个系统的可靠性大大提高,任一装置故障仅影响相应的元件,不会导致系统瘫痪。因此现场总线监控方式是今后发电厂计算机监控系统的发展方向。

第二,集中监控和远程监控。集中监控监控方式优点是运行维护方便,控制站的防护要求不高,系统设计容易。但由于集中式的主要特点是将系统的各个功能集中到一个处理器进行处理,处理器的任务相当繁重,处理速度受到影响。远程监控方式具有节约大量电缆、节省安装费用,节约材料、可靠性高、组态灵活等优点。但是这种方式适合于小系统监控,而不适应于全厂的电气自动化系统的构建。

3.结束语

当前世界上衡量工业现代化水平高低的公认标准之一便是电气自动化水平。电气自动化不仅是实现工业现代化的核心技术,更是我国在实现工业化的过程中必选途径。本文归纳并总结了电气自动化及电气自动化的发展方向,希望能够发挥借鉴作用。

【参考文献】

[1]卢秀浩.试论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可靠性的测试[J].才智,2011,(13):125-126.

[2]陈万法,崔宁,刘岚.关于我国电气自动化的现状与发展趋势[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14):223-224.

[3]岩淑霞.几种现场总线分析与应用比较[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1,(36):154-155.

第7篇:电气自动化的定义范文

关键词:工业电气自动化;发展现状;发展趋势;发展策略

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技术成为第一生产力,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和数字化的方式将会在社会的各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工业电气自动化作为现 代先进工业科学的核心技术,是工业现代化的物质基石和重要标志,必将迎来新的机遇和挑战。我们可以利用电气自动化来改变现代工业的发展,节约有效的资源,降低成本费用,以此来获得更好的社会、经济效益。认真分析我国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发展现状,预测我国电气自动化的发展趋势,探索我国工业电气自动化的发展策略,实现自主研发,规范我国工业电气自动化技术标准,实现规模化、规范化生产,可以将我国工业电气自动化系统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缩短与世界发达国家的发展距离,对国民经济的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为此,了解我国工业电气自动化的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在此基础上提出目前及今后一段时间内我国工业电气自动化的发展策略,对于我国工业电气自动化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我国工业电气自动化的发展现状

我国工业电气自动化随着工业发展的需要而不断发展,从无到有,从弱到强,逐步达到了比较系统化的程度和水平。

(一)平台开放式发展

计算机技术日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OPC(0LE for Process Contro1) 技术的出现,IEC61131的颁布,以及 Microsoft的 Windows平台的广泛应用,促进了电气技术的结合。

1、IEC61131 标准促成编程接口标准化。目前,世界上有200多家 PLC厂商,近 400种PLC产品,不同产品的编程语言和表达方式各不相同。IEC61131促进了各控制系统厂商的产品的编程接口标准化。IEC61131同时定义了它们的语法和语义。这就意味着不会有其他的非标准的方言。IEC61131成为一个国际化的标准,正被各大控制系统厂商广泛采纳。结构化的编程方式使得程序更易管理,也提高了代码的使用效率,缩短了程序编程的周期。

2、Windows正成为事实上的工控标准平台。微软的技术WindowsNT、

Windows CE和 InternetExplore已经正在成为工业控制的标准平台、语言和规范。PC和网络技术已经在商业和企业管理中得到普及。在工业自动化领域, 基于PC的人机界面已经成为主流,基于PC的控制系统以其灵活性和易于集成的特点正在被更多的用户所采纳。在控制层采用 Windows作为操作系统平台的好处就是其易于使用和维护以及与办公平台简单的集成。

(二)现场总线和分布式控制系统的应用

现场总线(Profibus、FF、Interbus等)是一种串行的连接智能设备和自动化系统的数字式、双向传输的分支结构的通讯总线,它通过一根串行电缆将位于中央控制室内的工业计算机、监视(控制)软件和 PLC的CPU与位于现场的远程I(O)站、变频器、智能仪表、马达启动器、低压断路器等连接起来,并将这些现场设备的大量信息采集到中央控制器上来。分布式控制意味着PLC、I(O)模块和现场设备通过总线连接起来,将输入(输出)模块转换成现场检测器和执行器。

(三)1T技术与电气工业自动化

PC、客户机(服务器)体系结构、以太网和Internet技术引发了电气自动化的一次又一次革命。正是市场的需求驱动着自动化和IT平台的融合,电子商务的普及又加速了这一过程。信息技术对工业世界的渗透来自于两个独立的方向:一是从管理层纵向的渗透。企业的业务数据处理系统要对当前生产过程的数据进行实时的存取;另一方面,信息技术横向扩展到自动化的设备、机器和系统中。信息技术已渗透到产品所有的层面,不仅包括传感器和执行器,而且包括控制器和仪表。Internet(Intranet )技术和多媒体技术在自动化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企业的管理层利用标准的浏览器可以存取企业的财务、人事等管理

数据,也可以对当前生产过程的动态画面进行监控,在第一时间了解最全面和准确的生产信息。虚拟现实技术和视频处理技术的应用,将对未来的自动化产品, 如人机界面和设备维护系统的设计产生直接的影响。信息技术革命的原动力是微电子和微处理器的发展。随着微电子和微处理器技术应用的增加,原本定义明确的设备界线,如PLC、控制设备和控制系统变的模糊了。相对应的软件结构、通讯能力及易于使用和统一的组态环境变得重要了。软件的重要性在不断提高。

二、我国工业电气自动化的发展趋势

工业的发展对电气自动化要求越来越高,如今,我们已经到了开创电气自动化的新时代了。现代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为了从价格上赢得优势,我们的电气自动化要吸取先进的经验和技术,为实现自主研发提供条件。同时,以科学发展观作为指导,根据每个地区和部门的实际情况,坚持以人为本,把“科学发展观” 的基本要求和精神实质贯彻到我国工业电气自动化进一步实现现代化、国际化和全球化的发展过程上来,实现我国工业电气自动化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从发展趋势看,我国工业自动化应该朝着分布式、开放化、信息化的方向发展。

分布式的结构是一种能确保网络中每个智能的模块能够独立的工作的网络,可以保证网络中建立起独立的网络,以实现危险分散,促进系统的正常运行;开放化就是要将系统与外界联系,实现系统与外界网络的连接,提高信息的处理能力;信息化是使系统信息能够进行综合处理能力,实现设备与网络技术结合,达到网络自动化和管控一体化。

三、我国工业自动化系统的发展策略

(一)采用统一的系统开发平台

统一的系统开发平台应当可以支持一个自动化项目周期中的设计、实施和测试、调试和开机、 运行及维护等各个阶段和环节。这样可以大大降低从设计到完成的时间和费用。统一的系统开发平台还应满足用户另一个重要需求即开发平立于最终的运行平台。根据项目的特点和最终用户的需求决定将统一的运行代码下载到硬件PLC、基Windows NT的软件PLC、嵌入式NT系统还是基于Wind owsCE 的控制系统中。在这方面,基于PC的自动化产品满足了以上要求。

(二)通用的网络结构

通用的网络结构对于一个成功的自动化系统来说非常重要。整个企业的网络结构应保证现场控制设备、计算机监督系统、企业管理系统之间的数据通讯畅通无阻。企业管理层可通过Internet/Intranet 对现场设备进行实时监督。在进行系统网络规划时,无论选择与现场设备通讯的现场总线还是与上级计算机或办公系统通讯的以太网,所选择的网络产品必须能够保证从办公自动化环境到控制级直至元件级的整个系统范围内的通讯。而且,在整个网络中贯穿着集成的网络配置和编程、集成的数据管理以及集成的通讯等功能,即所谓的全集成自动化技术

第8篇:电气自动化的定义范文

[关键词]新常态;电气工程;自动化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5.20.082

[中图分类号]TM7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5)20-0103-02

1 相关概念解析

1.1 电气工程的定义

传统的电气工程定义为用于创造产生电气与电子系统的有关学科的总和。此定义本已十分宽泛,但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21世纪的电气工程概念已经远远超出上述定义的范畴,今天的电气工程涵盖了几乎所有与电子、光子有关的工程行为。本领域知识宽度的巨大增长,要求我们重新检查甚至重新构造电气工程的学科方向、专业设置及其内容,以便使电气工程学科能有效回应职业的需求、社会的需求、科技的进步和动态的科研环境。

1.2 自动化的定义

自动化是指工具或生产过程不依赖或少量依赖人的干预而主要依靠预设指令和程序自动完成工作的过程。自动化一词最早来源于美国福特公司的机械工程师D.S.哈德,1946年他用这个词来描述汽车发动的工作生产过程。但事实上,自动化科学的基础早在19世纪末期就已经奠定。自动化科学出现的原因是为了控制那些自工业革命以来越来越复杂的机械设备,诸如汽车、飞机等。此外,现代工业生产上的流水线和精密设备,也越来越难以单纯地依靠人手来控制。这些新产品和技术导致自动化科学的诞生。同时,应用数学和近现代电子学的发展也为自动化科学提供了理论基础。自动化科学以数学和电子学为基础,根据应用对象,还包含力学、热学、电磁学、化学等很多学科,有些极端的研究方向甚至还包括社会科学。20世纪70年代后,计算机技术和适应计算机技术的新数学方法逐渐取代了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数学方法和电子学在自动化科学中的地位。而在当今,由于自动控制理论中大量新问题的出现,使得其中涉及的数学和计算机科学问题极端困难。因此,在西方自动化科学已经基本不再作为一个独立学科,而是被分化到数学、计算机科学的研究内容中去。采用具有自动控制,能自动调节、检测、加工的机器设备、仪表,按规定的程序或指令自动进行作业的技术措施。其目的在于增加产量、提高质量、降低成本和劳动强度、保障生产安全等。自动化程度已成为衡量现代国家科学技术和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

2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发展中的问题

2.1 电气工程存在的环境保护问题

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给我们带来了经济的繁荣、有序、和谐发展,同时也带来了发展过程中每个国家必要经历的环境、能源发展的短板问题。过去的十年是我国建筑业高速发展的区间。电气工程作为其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其技术、管理、质量的水平的对业主的生命安全、建筑主体自我节能和周边环境的环境融入、环境保护有着决定性作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有着广泛的应用市场,从一颗看起来“名不见经传”但作用却十分巨大的电子元件,到我国的高铁列车的研发,都与其紧密相连,密不可分,并且还运用到人们生活的各个产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在新常态下被应用到更多的释放脑力的新产业革命的产品之中,也就意味着要应用更多的新技术和新设备,虽然这带来了经济的发展,人民文化方面的大繁荣,对社会建设也有这样或那样的有利作用,但这同时也带来了能源的消耗和环境破坏。这也正是急需要解决的问题。

2.2 电气工程的质量管理问题及分析

近年来,随着人们的综合素质不断提高,人们对自我安全的意识不断加强,对电气工程质量的高低也越来被人们所关注,电气工程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电气工程的使用寿命,更加影响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但在当前许多电气工程施工过程中,由于施工主体人因为对质量管理工作缺乏必要的重视,自身安全意识也较差,往往把检测结构作为第一关注点。这就导致在质量管理工作中不能具体落实到实处,工程质量得到不保障,不仅施工管理较为混乱,而且施工过程中不能严格控制质量,导致电气工程质量达不到预期的标准,给工程质量带来较大的影响。

2.3 电气自动化系统在网络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历史的车轮已经进入网络化时代,随着网络化、移动互联网化的普遍应用。网络化的实质就是解放生产力在新时期的一次伟大创新,而电气自动化在新时期下必须跟上网络化的发展和构建。但目前我国的的电气自动化的自身的自动化水平比较低,且在各个企业的网络构建的历史时期存在差异,也就对电气自动化的进步产生了反作用。

网络建设、信息互换的交流过程中由于软件节点存在差异,使得个人、商家、企业、政府等部门信息交换、共享不那么顺利,阻碍了其在现实生活中的应有发展。

3 新常态视阈下正确理解和把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对策

新常态视阈下正确理解和把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对策就是运用党的十以来新的论点、论调、论据解决现阶段对应的一些问题,并找出答案。

3.1 思想上高举“五位一体”发展战略,行动上破除电气工程存在的环境问题

在电气工程设计主体和施工主体要高举“五位一体”发展战略,从思想意识形态高屋建瓴地提高理论修养水平,要注重处理好“五大关系”在电气工程中的作用,做好各种元素与环境的适应关系。落到实地就是要注重在电气工程节能设计上的功用。要以降低能耗为重点。不断优化节能设计,最大程度的减少能源损耗,降低运行成本,坚持走新常态下“五位一体”的发展道路。建筑照明应当充分利用自然光,减少照明设施的使用,走廊等场所应使用智能照明设备。

3.2 加强电气工程质量管理以及巡视力度

电气工程质量管理长期被人们忽视,这十分不利于电气工程的发展,因此相关部门和企业应从思想意识形态到电气工程质量管理的重要性,从工程专业性、材料和管理方法等方面入手,努力提高质量管理水平。相关单位和企业要建设拥有专业技能和高素质的团队,对人员进行严格筛选,并定期进行系统培训,健全考核制度,实行奖惩制度和淘汰制度,提高员工的工作热情,新时期更应该运用新的巡视制度,更好地服务于对电气工程质量的管理。同时,相关单位和企业要鼓励技术人员进行自主创新,不断提升专业技能和自身素养,并为技术人员提供外出学习和工作交流的机会,逐渐塑造一支专业技能强,操作能力高,综合素养高的专业工程建设队伍。建材始终是工程的基础,因此在电气工程实施过程中,相关单位和企业要进行严格的建材管理,把好材料关。电气工程使用的材料必须是正规厂家生产的、有质量检验合格证书的正品材料,工程使用的材料要储藏要注意防水、防火、防潮,进行严格的日常管理,并要定期对材料进行质量检查并做好记录,材料进入施工现场之前要进行严格的检查,坚决不使用不合格的材料,从根源上保证电气工程的质量。

3.3 运用“互联网+”的思想,构建统一、科学的电气自动化系统

“互联网+”是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即充分发挥互联网在生产要素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将互联网的创新成果深度融合于各领域之中,提升实体经济的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实现工具的经济发展新形态。“互联网+电气工程自动化”就是要通过各个节点的跨界融合、重塑结构打破原阻碍。建立一个开放统一的新型平台,实现互联网的数据安全高效互联互通、成本更加低廉的“互联网+电气工程自动化”新模式。

主要参考文献

第9篇:电气自动化的定义范文

【关键词】建筑电气自动化控制技术;优势;应用;优化

一、建筑电气自动化控制技术的优势

1、对系统和设备进行有效监控。现代建筑的主要特点就是规模庞大、结构复杂,其内部电气系统组件多而复杂。传统的电气设备管理方式,很容易遗漏某些设备的管理工作,带来安全隐患。而电气自动化管理模式,则可以对系统中的各项设备进行实时监控,并将控制中心下达的各项指令在短时间内传达到各个系统中,并及时的将系统的反馈信息送到控制中心,从而达到高效、实时的系统管理。

2、提升系统间的联动性。利用电气自动化控制技术可以将建筑物当中的各个系统结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并进行统一管理。其中包括:空调、消防、照明以及配电等系统。当建筑物中出现管道爆裂等紧急状况时,系统能够自动判断出问题所在,并形成紧急的应急处理方案,适时的将灭火、紧急照明等系统打开,并自动控制各个子系统进行联动。

3、建筑物安全性大大提升。建筑物的电气系统本身就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受到环境、人工操作以及设备故障等因素的影响,很容易出现系统的安全事故。传统的电气管理模式很难对这些问题进行及时有效的应对,而电气自动化管理模式下,系统中的任何异常情况都会被实时监控到,并利用遥控模式及时处理,这样能够大大降低维修管理工作人员在故障维修时出现的意外危险情况。

4、计算准确,数据齐全。电气自动化管理模式能够对以往处理故障的全过程进行记录,并且,保存到相应的数据库当中,这样能够很清晰的了解到以往建筑物中电气设备的运行管理情况,为将来的电气管理工作提供客观的参考数据。

二、建筑电气自动化控制技术的运用

1、楼宇自动化。楼宇自动化控制一般采用的是计算机集散控制。直接数字控制器往往被大部分用作分散控制器,然后运用上位计算机来管理和监控主机屏幕;曲线、动画、数据库、各种专用的控件以及文本和脚本等等都可以作为手段来进行使用;楼宇自动化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包括很多的方面,比如通风与空调监控系统、照明监控系统、电力供应监控系统、消防监控系统、供水与排水监控系统以及电梯运行监控系统以及综合保安系统和结构化布线系统等等。设计楼宇自动化系统主要是分析、分类和处理判断建筑内各项机电设备的信息,从而有效的集中管理和监控各项系统设备的运行,保证各个子系统设备运行状态是有序和高效的,让工作的环境变得更加的舒适和安全;从而有效的保证各系统造价是最少的,并且在能源和日常管理费方面也可以大大的节省,保证系统能够将其作用充分的发挥出来,这样就可以将现代化智能楼宇的管理和服务层次有效的提升。

2、电气接地自动化控制技术。现代建筑物的接地系统中核心的组成部分就是电气接地自动化控制技术,而这其中最主要的两个系统则为TN-S系统以及TN-C-S系统,这两种接地技术的应用大大的提高了建筑物中供电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1)TN-S系统此系统对于其名称中的各个字母都是有着明确的定义的,T就是指一点接地,而N则是指接地的点与电气直接连接,S是指中性线和保护线是分开的,这类电气接地系统更加的适用于设置有独立的变配电场所的建筑。此系统最大的特点就是其接地线与中心线只在一个位置处相互连接,而这个位置就是变压器的中性点。在我国的现代建筑中,用电设备通常都是单相的,所以中性线中就会有一定的电流的,而线与线之间的连接就有可能导致火灾事故的发生,所有采用此系统的建筑还应采取直流接地、防雷保护以及安全保护等措施,从而避免火灾事故的发生。(2)TN-C-S系统此系统是由两部分组成的,即TN-S系统和TN-C系统,居民进户之前采用TN-S系统,进户之后则采用TN-C系统,这样就能够保证PE线在连接其它设备和构件时都不带电,建筑中的设备以及使用用户的安全性就都得到了充分的保证。另外,使用方便以及连接便捷也是此系统的主要优点,是现代建筑中接地系统的最重要组成部分,充分的提高了现代建筑的可靠性和智能性。

3、电气自动化控制技术在安全方面的运用。目前电力设备和电力设施在人类生活中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电气绝缘:要想保证人身的安全和电气设备的正常运行,首先就应该保证配电线路和电气设备的绝缘;要想测试电气的绝缘性能,可以采用衡量绝缘电阻、抗压强度、漏电流等参数的方法。安全距离:电气安全距离指的是人体和电力设备之间的安全可靠距离;地面与带电体之间、身体与带电体之间、带电体与带电体之间等等都需要保持一定的距离。安全载流量:导体的安全载流量指的是通过导体内部的电流量是符合相关的要求和标准的。通过导体的电流量如果超过了安全的范围,就会出现一些事情,比如损坏绝缘,甚至是出现一些火灾等等。

三、建筑电气自动化控制技术的优化

1、合理选用自动化设备: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技术的基础就是自动化设备,因此自动化设备选用的合理与否将会直接影响到整个自动化控制技术的科学性和效率等等。

2、建立自动化的系统架构:在建筑中设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时候,就应该建立自动化的系统架构,包括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控制技术需要具备的功能、需要处理的问题等等。

3、环境监控:环境监控主要是对电气工程设备的运行环境进行检测,还应该实时监控温度、湿度、电压和功率等等,并且建立相应的警戒线值,从而对外部环境做出正确的判断,及时的发出相关的指令。

四、结束语

由于建筑电气化自动系统建设涉及的内容十分广泛,现代建筑采用了电气自动化系统,对电梯系统、通风系统、给水排水系统、中央空调系统、照明系统、配变电系统等进行集散控制,提高了建筑管理水平与使用效率。

参考文献

[1]黄明阳.建筑中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究[J].城市建设理论究,2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