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常见的家庭教育问题范文

常见的家庭教育问题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常见的家庭教育问题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常见的家庭教育问题

第1篇:常见的家庭教育问题范文

>> 随迁子女定点学校:问题与对策 少数民族随迁子女学校融入的反思与对策 进城务工农民随迁子女学校适应问题的调查研究 流动文化与教育塑造:对城市随迁子女学校教育状况的人类学研究 随迁子女返乡就读的适应问题 农民工随迁子女入学问题分析 重视随迁子女教育问题 农民工随迁子女高考问题探究 随迁子女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的研究 浅谈随迁子女的家庭教育与策略 江苏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现状\问题及对策 农民工随迁子女常见心理问题及对策分析 浅析农民工随迁子女义务教育公平问题及对策 农民工随迁子女家庭教育问题及对策 农民工随迁子女学前教育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写作困境与解决对策 低年级进城务工随迁子女课堂学习的现状与对策初探 文化资本视域下农民工随迁子女教育融入困境及对策 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心理健康状况研究及对策 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义务教育“报名难”问题研究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1996-4-2.

〔2〕《关于进一步做好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义务教育工作的意见》(国发〔2003〕78号)〔EB/OL〕.http:///ztzl/nmg/content_412440.htm . 2006-10-13.

〔3〕《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2020)》

第2篇:常见的家庭教育问题范文

关键词: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品格教育

中图分类号:G521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25-000-01

根据2010年全国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推算,我国2015年留守儿童数据已达6102.55万人。留守儿童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转型期出现的呈现一定规模而且将长时间存在的独特现象。从我国目前研究留守儿童问题的理论研究成果来年,留守儿童的生存环境、家庭经济情况和家庭成员知识水平等因素直接决定了留守儿童人格的形成,留守儿童家庭品格教育起决定性影响。

一、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基本状况

品格教育主要指以道德为核心的行为习惯的培养。主要包括稳定的人格因素、良好的道德修养、积极的生活态度、良好的沟通交往能力等基本内容。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品格教育是儿童失去父母陪伴后接受的教育。这既有对儿童品格形成不利的影响,也同时造就了留守儿童在某些方面的特殊品格。目前我国留守儿童家庭品格教育主要呈现以下几个状态。

1.隔代监护人在家庭品格教育上的弱化

留守儿童往往与隔代监护人生活在一起,照顾留守儿童的往往是祖父辈的长者,他们对留守儿童有着天然的溺爱成份,隔代监护人的教育目标主要是保证留守儿童的身体健康和学习文化知识,很少关注到儿童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培养,认为只要孩子能平安的长大就可以,不少留守儿童在这种情况下错过了品格形成的关键期,使本就没有父母参与的家庭品格教育更加缺失。

2.家庭品格教育内容单一乏味

农村留守儿童的生活环境较为简单、接触社会事物相对较少、隔代监护人的文化素质也相对较低。在这种情况下,家庭品格教育主要被道德认知教育所替代,除了教给孩子基本的善恶观念外,其它重要的人格品质、行为习惯养成方面的教育很少能有效传递到孩子的思想世界。很多留守儿童只形成了基本的道德认知,还没有形成应当在这个年龄具备的人格体系,一些重要的主流思想、价值观念没有传递给孩子,造成留守儿童在人格上的缺憾。

3.家庭品格教育方式简单直接

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方式十分简单,既没有复杂的形式,也没有过多的教育手段。隔代人对留守儿童的教育有相当一部分选择了以溺爱的形式进行,不少隔代监护人对孩子的行为要么不闻不问,要么对孩子行为放任不管,要么就对孩子的行为采取包庇纵容的太度,还有的隔代监护人对儿童教育采用暴力的试,打骂恐吓留守儿童,对不遵守行为规范的儿童只采用棍棒下的管理等粗暴手段,这种方式严生践踏了留守儿童的自尊,使留守儿童在心理上留下了恐惧的烙印和叛逆的行为原因。

4.家庭品格教育有极大的实践色彩

留守儿童虽然在没有父母的监护下成长,但是他们要比同龄孩子更有机会处理社会问题,需要更坚强的面对生活中的挫折,往往在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就是孩子最好的老师,随着孩子社会实践机会的增多,留守儿童有更多的机会实践家庭品格教育中学到的常识,如果大从对孩子的教育引导得当,会使留守儿童可以获得更好的成长,从而使留守儿童形成较好的家庭教育效果。

二、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应对策略

1.引导隔代监护人树立正确的家庭品格教育观念

提高留守儿童家庭品格教育的质量,首先要提升隔代监护人的教育能力和素质,要对隔代监护人的家庭教育理念进行充分的转变,使家庭监护人在注重道德观念教育的同时,注重儿童人格的完善和行为能力的培养。要改变传统家庭教育中重养轻教的观念,要想办法让隔代监护人不能只注重孩子的身体健康,更要注重孩子的心理成长。具体来说,应当在农村举办必要的家庭教育培训活动,广泛的宣传家庭教育的基本方法,从而有效改变隔代监护人的家庭教育观念,起到促进家庭品格教育质量提升的目的。

2.有效弥补父母教育的缺失树立起榜样的力量

农村留守儿童家庭品格教育的缺失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父母的缺位造成的,任何隔代监护人的教育都比不上父母积极正确的引导。而且榜样的力量在留守儿童的教育中是十分关键的,必须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形象。经常让外出打工的父母多与子女沟通,多采用现代科技手段弥补父母教育的缺失,多让父母倾听孩子的心声,多让父母与孩子进行情感的互动,从而弥补父母不在身边对孩子的影响,要在尊重理解的基础上对孩子进行合理的人格教育,要在心理上帮助孩子健康的成长,从而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3.形成学校与家庭品格教育的有效衔接

家庭品格教育缺失对农村留守儿童来说是一种常见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就要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的替代作用,要使学校与家庭做好有效的衔接,利用学校教育尽量弥补家庭品格教育的缺失。例如,采用家庭作业的方式,布置尽可能丰富的家庭品格教育作业,使家庭品格教育始终处于学校教育的影响下,使家庭有针对性的履行好对孩子的教育义务。

4.创设实践环境培养行动能力

家庭品格教育不是说服教育,而是要有效改变孩子的行为。让留守儿童真正通过家庭品格教育来改变他们的行为才是教育的目的。为农村留守儿童创立更多的品格实践机会,允许他们依据自己的主观想法独立完成某些实践活动,例如购买简单的物品、帮助需要帮助的同学,参与家庭或社会公益活动等等。

三、结论

留守儿童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留守儿童的家庭品格教育需要监护人、父母、学校的共同努力来完成,针对留守儿童家庭品格教育存在的教育方法简单、教育内容缺失和教育行为的失当,可以采取提高监护人素质,加强父母与孩子的沟通,给留守儿童创设更多实践机会的做法,促进留守儿童家庭品格教育的实现。

参考文献:

[1]何建云.农村留守儿童道德教育现状调查与对策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2,01.

[2]郭红霞.农村留守儿童家庭品格教育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J].雅安职业技术学院报,2014,03.

[3]董伟伟.我国农村留守儿童人格教育问题初探[J].三农问题,2013,08.

第3篇:常见的家庭教育问题范文

关键词:独生子女;家庭教育;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5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7)01-0080-03

一、独生子女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的发展,家庭教育也在发生着变化。由原来的呵护孩子,转变为既要呵护孩子,重视孩子的质量,又要重视家庭教育,保证其教育的效果,许多家庭为此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财力和精力,并且甘之如饴。特别是独生子女家庭,家长们把所有的心血都倾注在孩子身上,对他们的教育更是尤为关心,围绕着他们的成长、成才问题倾其所有,心甘情愿。孩子的教育问题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着他们的整个人生,也影响着一个家庭是否和睦;对于国家来说,孩子是祖国的希望,是民族的未来,家庭教育出符合社会发展的人才,才是响应了我国少生优生政策的直接体现。因此,独生子女的家庭教育已然成为社会上一个热点话题。广大家长们为孩子付出了巨大艰辛,为我国的教育事业添砖加瓦,但与此同时,由于个体的差异性,在家庭教育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值得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

(一)家庭教育不够理性

独生子女家庭和多子家庭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在多子家庭中,家庭教育有重新调整的机会。如果第一个孩子的家庭教育不陈宫,那么还有机会在下一个孩子身上重新进行。可独生子女家庭就不存在这样的机会,他们的家庭教育机会有且只有一次。家长们殷切的盼望着孩子们能够成为国家栋梁之才,如果他们的家庭教育不成功,家长们就会觉得所有的希望都落空了,也直接影响了家庭的和睦。目前,这种家庭教育不理性的行为主要表现在父母对独生子女的期望过高。从古至今,孩子一直都是父母的心头肉,父母对孩子有无限大的包容性,同时也有很大的期望。尤其的独生子女家庭,他们在家庭中的地位更是无人能比,父母可以包容他们任何的缺点,同时,也对他们寄予厚望,甚至有些“厚望”已经超出了孩子自身的能力。这也从另一方面反映了父母对孩子的家庭教育过于盲目,不够理性,出现一些荒唐现象:即使家庭的经济条件一般,也会满足孩子各种各样的要求,孩子要什么,父母就买什么;和其他伙伴发生争执时,父母百般呵护自己的孩子,并不指出孩子的过错……这些行为都违背了孩子身心发展的规律。当前家长们对独生子女的考试成绩也尤为关心,大多数家长认为只要得高分,就一定能成才,分数几乎成了衡量孩子一切的标准。因此,一些家长为了督促孩子能够提高分数,就会实行奖惩制度,分数高时,就会多发放零花钱;相反,分数低时,就会少发放或者不发放,甚至还会出现父母打骂孩子的情况,这也促使了孩子为了能够提高成绩,不得不想尽各种办法:考试作弊、改分数等等,这无疑会对孩子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带来不良的影响。与此同时,随着改革开放,社会竞争日趋激烈,这种激烈的竞争不单单存在于成年人之间,也对独生子女的教育起到一定的作用。父母为了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不顾孩子喜欢什么,出生不久就给孩子报名各种兴趣班:书法、画画、写作、钢琴等等,他们希望孩子学得更多,会得更多,将来得到的更多。有的父母甚至把自己未完成的愿望强加到孩子身上,希望通过他们的努力替自己完成心愿。不可否认,父母的这些付出一方面可以积累孩子的知识储备,开发他们的智力;但另一方面,学习的内容过多也给孩子带来了精神压力,导致道德教育的相对不足。这些都不符合人类自身的发展需求,也不符合社会对现代人才的发展要求[1]。

(二)家庭教育内容不够全面

目前我国大多数家庭的教育观都是希望子女成才,而成才的必经之路便是通过努力学习,提高分数去获得。因此,不少家长都围绕着如何高效的学习来教育孩子,这也体现了家庭教育内容的单一性、片面性。具体表现为:

1.忽视对独生子女集体意识的培养

在独生子女家庭,孩子没有兄弟姐妹,每天陪伴他们的只有长辈们和不会与之交流的玩具,这也使得他们缺乏集体意识,不懂得互帮互助、团结友爱和共同分享。加之长辈们的过渡溺爱,长此以往,会让独生子女养成孤僻、自私和任性的品行。

2.忽视对独生子女的道德培养

目前,许多家庭不重视孩子的兴趣爱好、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他们给孩子灌输的是一种只有学习好才是硬道理的思想。放假对于孩子来说,也只不过是换个环境学习而已。父母不鼓励孩子参加学校组织的文体活动,不参加社会的实践活动,并以“浪费学习时间”、“耽误学业”为由,把孩子禁锢在家里,让孩子面对写不完的作业和习题。

3.忽视对独生子女独立生存能力的培养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独生子女家庭中父母更是把最好的都留给孩子,对他们的照顾无微不至。不少父母不让孩子走进厨房,帮忙做饭;孩子的脏衣服更是由父母全包。孩子遇到困难,无论是学习中还是生活中,首当其冲的往往是父母。这就造成独生子女缺少自主意识和劳动观念,进而具有较差的独立生存能力和适应社会的能力。

4.忽视对独生子女身体素质的锻炼

当代社会物质资源极其丰富,不少父母为了让孩子过得好一些,在物质上充分满足孩子的要求:玩具、电脑、营养品等。家长们只要听到某某品牌的营养品有助于孩子的发育,无论价格多贵,都会不遗余力的购买,这种盲目消费造成了孩子的营养不均衡,“肥胖儿”也屡见不鲜。加之父母很少让孩子参加活动,一味的学习、学习,缺少体育锻炼,因此这些孩子并不健康。

(三)家庭教育方法不够科学

为了能让孩子金榜题名,学有所成,家长们用尽各种教育方法,其中也存在一些不适当的方式。比如:首先,现在的独生子女家庭中,父母承包了孩子几乎所有的劳动,穿衣、整理书包、洗袜子等等,他们为孩子提供的过多的关心和帮助,长此以往,致使孩子离不开父母的照顾,对父母有很强的依赖性,自理自立能力较弱。其次,较为常见的就是父母打骂孩子,他们平时不注重方式方法,出现问题只会用暴力解决,仍然信奉“棍棒之下出孝子”的古训,认为父母永远是对的,孩子的错的,孩子只能服从父母的命令,按照父母的安排做事,不能对父母说“不”。这种行为只会压抑孩子的想法,让孩子产生和父母对立的情绪。再次,也存在这样的父母、他们以工作为重心,对孩子的学习和生活不闻不问,认为满足孩子的物质生活就是对他们最好的表现。认为学校才是教育孩子的地方,当孩子出现问题时,首先想到的就是学校老师没有教育好,他们很少从自己身上找原因,这也导致了孩子对父母的不满。还有一种错误的教育方式是有些父母经常用“别人家的孩子”教育自己的孩子,不但不称赞自己孩子的优点,甚至拿别人家孩子的优点和自己孩子的缺点相比较,甚至在外人面前数落自己孩子,这不仅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更会让孩子产生逆反心理。

二、独生子女家庭教育的对策

(一)重视德育教育

目前,学校教育已经把过去的“应试教育”逐渐的加以改革和完善,引导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培养学生多方面、多途径的成才。父母是家庭教育的实施者,更应该注重其教育方式,要有h见卓识,从大局出发,积极配合学校的育人理念,让孩子不单单要学习书本上的知识,更要学习书本以外的知识,让他们认识到在学习的同时,更要提升自己的思想道德水平,讲文明、懂礼貌,团结友爱,乐观积极。帮助他们学会劳动,学会生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帮助孩子成为一个德才兼备的人。

(二)培养独生子女的多方面能力

父母对独生子女进行教育时,不能只局限于学习,更要培养他们的综合能力。首先是要培养独生子女的自立自理能力。把他们放在和父母同等的位置上,参加家庭劳动,鼓励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依赖父母。鼓励他们遇到问题首先要自己努力克服,自己解决不了时,再寻求他人的帮助。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不躲避劳动,提高他们的自主意识。其次是培养独生子女的集体意识。不少父母每天都把孩子禁锢在家里,不断的学习,很少让孩子有机会同其他小伙伴一起玩耍的机会,这也使得一些孩子不会与他人友好相处。因此,父母在鼓励孩子在完成学习任务时,与其他小伙伴多交流、多沟通,更要教育孩子在与小伙伴交往时,懂得谦让和分享,培养他们的集体意识,这种能力将会随着他们的成长迁移到他们未来学习和生活中[2]。同时还要鼓励孩子积极进行体育锻炼。身体是革命的本钱,父母要定期和孩子去锻炼身体,这不仅能让孩子有一个健康的体魄,为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带来好处,更能增进亲子关系,让家庭更和睦。

(三)提高家长素质,建立和睦家庭

家庭环境会影响家中每一位成员的身心健康。作为父母更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行为,为孩子创造一个轻松、舒适的家庭氛围。同时,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教育孩子的同时,更要严于律己[3],为孩子树立榜样。父母在教育孩子的同时也要与时俱进,不能采用老一辈人的教育方法,要随着科技的进步积极接受新事物、新思想。父母平时也要多读书,养成好读书,读好书的习惯,这不仅会让自己掌握更多的知识,丰富自己的知识水平,还能对孩子起到一个耳濡目染的效果。在为孩子选择兴趣班时,也要多尊重孩子的意愿,不能因为父母喜欢什么就要求孩子学什么,这样只会打消孩子学习的积极性,不利于他们的成长。同时,父母在要求孩子全方面发展的同时,也要培养自己多方面的兴趣和爱好,这样才能和孩子有更多的共同语言。父母对孩子的态度也十分重要。要做到爱孩子,但不宠孩子;要把孩子放在一个与其他家庭成员平等的位置上,而不是放在家庭成员之上。让孩子感觉到自己只是普通的一员,毫无特殊感,这样才有利于培养孩子的责任感。

(四)运用科学的教育方法

第一,因材施教,这不仅是教师在教学中的方法,更适用于家庭教育,尤其是独生子女家庭。父母要全面、正确的了解孩子的优势和劣势,根据其自身特点,选择适当的教育方式,不能因为他们的“唯一性”,对其寄予过高的期望。第二,没有赏识就没有教育,赏识会让孩子变得更好[4]。在日常生活中,父母要多多夸奖孩子,称赞孩子,让他们感觉到自己是父母的骄傲。同时,适当的惩罚也是必不可少的。父母不能一味的赞美孩子,在他们犯错时,父母有责任和义务帮助他们如何面对自己的过错,并以适当的方式给予惩罚,让孩子在未来可以更加积极正确的面对自己犯下的错。第三,家庭中要形成一种民主氛围。父母要尊重孩子,不能用“父母”的身份压制孩子的想法,使孩子惧怕表达。

(五)加强同学校老师的联系

孩子的主要教育活动场所主要是家庭和学校,因此,父母要和老师勤沟通,密切配合,互相交流教育信息[5]。让父母及时了解孩子在学校的动态,在了解他们学习情况的同时,还要帮助孩子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了解他们和同学之间的相处情况,这样更有利于和孩子的沟通。

总之,独生子女的家庭教育方式与多子家庭教育方式是存在差异性的,他们所处的环境不同,在这种环境下对毒症子女的影响既有积极的一面,又有消极的一面。为了更好的培养独生子女的身心健康,使其成才,家庭教育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父母要运用科学的教育方法,全方面、多方位的培养孩子的各种能力,与学校老师保持一致,齐心协力,只有这样,独生子女才会更积极、健康,家庭才会更和睦,社会才会更进步。

――――――――――

参考文献:

〔1〕刘畅.独生子女的家庭教育问题[D].华中师范大学,2008.

〔2〕徐运华.独生子女家庭教育研究初探[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0(02):82-83.

〔3〕龚晓洁.当前独生子女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工会论坛(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06):121-122.

第4篇:常见的家庭教育问题范文

关键词:留守儿童;教育误区;心理问题;教育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7-0195-01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打工经济”普遍盛行,在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农民工大量涌入城市,由于受到户籍制度和自身各种条件的限制,他们的子女无法进城生活,只能留在原籍所在地的农村由父母交予其他人抚养或者独自生活,于是便产生了一个庞大的弱势群体,即农村留守儿童群体。农村留守儿童生活成长环境的不健全、教育主体的弱化和家庭教育存在的缺失,对他们的学习、人身安全、心理健康及道德品质的发展等诸多方面都将产生极其不利的影响。由此便引发了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由于农民工规模的不断扩大,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也在日趋突出,甚至直接影响到我国农村甚至整个国家人口素质的提高和社会的稳定。为此,农村教师,在面对大量留守儿童时,不仅要传道解惑,更要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随时随地与孩子沟通,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积极研究行之有效的解决策略。下面,笔者就将针对农村留守儿童中长期存在的一些常见的问题探究其成因并谈谈相应的解决对策。

1.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着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在农村学校,留守儿童所占的比例相当大,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也成了备受学校关注的问题。由于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打工,导致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环境和条件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他们缺少了父母在衣食住行方面的关怀,缺少了与父母之间的情感沟通。留守儿童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其一是留守儿童监护人的教育理念存在误区。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主体一般为祖辈或代养亲戚,他们的教育理念存在很多误区。

其二是留守儿童监护人的教育方法不当。多数留守家庭由于父母外出打工,经济能力及生活水平有了大幅提高。

其三在于留守儿童的心理存在种种问题。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留守儿童会觉得自己没有依靠和坚强的保护。

其四还有留守儿童的行为问题。儿童正处于认识人生的关键时期,是行为习惯的养成和性格塑造时期,由于不能得到父母在思想认识及价值观念上的帮助,容易产生心理缺陷。他们缺乏安全感,对周围的一切事物都充满了怀疑,对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充满了不信任。他们对家人和老师的管教置之不理,甚至在公共场合顶撞老师,经常做出让老师和家长意想不到的行为。

2.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留守儿童作为一个普遍存在的社会问题,早应当受到高度重视。解决留守儿童题,不应视为只是农民工自身和农村的问题,也不应只视之为农村中小学的事情,而应动员全社会共同努力,为留守儿童创造平等地享受教育和健康成长的环境和空间。针对以上问题,笔者将结合自己长期从教于农村、长期教育留守儿童的经验体会,谈谈留守儿童问题的解决策略。

首先,创设良好的环境是教育留守儿童的前提。良好的环境能使儿童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留守儿童缺少这样的环境。学校是情感教育良好环境的基础,而教育工作者恰好是情感教育良好环境的主持人。教师爱学生,关心学生,学生之间团结友爱,互相帮助,使孩子们在这样的环境中感受到温暖、信任、愉快从而激发起孩子们的学习热情,获得丰富的知识,爱心也会自然流露,自卑感自然也会消失。

其次,建立专项档案是有效教育留守儿童的关键。每个孩子都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所以建立专项档案尤为重要。档案中应对留守儿童的家庭结构、学习情况及心理发展变化状况进行详细的记录。

其三,理解与沟通是教育留守儿童的核心。心理学家说:"现代教育的主要任务就是要了解孩子,而了解孩子的核心就是理解。"只有和学生建立一种平等的、信任的师生关系,才能互相理解。

其四,组建特别照顾小分队是教育留守儿童行之有效的途径。用真正的师慰留守儿童受伤的心灵,补偿留守儿童的亲情和父母的爱,以消除他们心中的苦闷与孤僻,使他们感到自己的心灵得到了关怀。教师定期向留守儿童学生家长通报学校、班级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让家长了解孩子的在校表现,在外务工的家长也可以针对教师反映的情况及时与孩子进行友好沟通,这样既加强了学生、家长、教师、监护人之间的联系,形成教育合力,又消除了孩子被父母遗忘的心理错觉。

第5篇:常见的家庭教育问题范文

>> 从关注大学生社会化问题的角度探究家庭教育之失 从学生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谈“以人为本”思想对学生工作的意义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法律问题探析 浅谈班主任工作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 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浅谈班务工作中“留守学生”的教育问题 浅谈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中的信仰教育问题 学前教育学生实习工作中的问题及对策 学生素质教育管理工作中的问题思考 漫谈教育问题学生的得与失 当代大学生道德底线教育新论 加强大学生的道德底线教育 让人文教育守住学生的人生“底线” 从“失联”到“失信” 班主任工作中教育公平问题探析 高校学生工作中的诚信教育探析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情感教育探析 微博在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的功能探析 大学生村官工作中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探析 高校大学生就业工作中的思想教育探析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3] 郑邦山.学以报国、学以为民――坚持以人为本,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河南教育:高校版,2005(2):31.

[4] 司马光编撰.资治通鉴全鉴[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11:4.

[5] 张觉撰.荀子译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73.

[6] 杨霄.全面发展:高校学生工作的新理念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4):104.

[7] 刘泓泉.新媒体时代高校学生工作突发事件处理之对策[J].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9):111.

[8] 王一宁.学生工作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多种实践形式[J].职教通讯,2014(23):78.

第6篇:常见的家庭教育问题范文

【关键词】中职学生 心理健康 教育

中图分类号:G44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2)1-248-01

现在人们把健康定义为;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就青少年学生而言,心理健康应为全面健康的主要内涵。但是,长期以来,关心学生成长的热点大多集中在饮食、身体、学业成绩以及升学就业等问题上,却忽略了与每个学生发展息息相关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很多教育工作者倡议,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应从学校抓起。

对于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心理障碍问题,我们应该做的是要思考出现问题的根本原因,从而更加关注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这些学生中有一些文化基础较差、行为习惯不良,他们缺乏自律,不好教、不好管。且大多是独生子女,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客观上他们需要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引导和帮助,但我们恰恰在这方面的教育明显滞后。如果他们成长的关键时期得不到及时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偏差的纠正,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心理不健康问题就会形成,为以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埋下隐患。影响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有很多。一是学习带来的心理压力大;二是人际关系不协调;三是自信心不足;四是逆反心理。

众所周知,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一个人优良思想品质形成的基础,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必要条件。素质教育应包括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的心理健康。基于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目前心理问题的多样化,教师应从学生心理问题出现的源头着手,从而创造一个宽松和谐的育人环境。

1 在学习方面,将心理教育课程化,帮助学生认识自我。中考失败往往会给中职学生带来无形的压力,让他们产生自卑心理,认为自己是“失败者”,感觉在其他人面前低人一等。因此,改变这些学生的心态尤为重要。按照多元智能理论,没有差学生,只有差异性。文化成绩差,绝大多数不是智力问题,而是学习习惯问题。他们文化成绩差,或许在其他方面很有天赋。由于这些学生长期处在教师的视线之外,没有得到应有的关注和重视,因此缺少成功的感受,这就需要教师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为他们搭建展示才华的舞台,带给他们精神的愉悦和成功的体验。对于学生的每一次进步,都要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授人鱼不如授人以渔,同时,还要告诉他们存在的差距及缩小差距的方法,让他们找到人生的坐标和努力的方向。

爱的基础是尊重和信任,是以全面发展的眼光去分析和对待学生,对于中职学生更应如此。这些学生在初中甚至小学就己经被学校和教师所忽视,在家里又严重“营养不良”,可以说他们的童年和少年并不快乐,教师没有理由歧视他们,而要格外尊重他们。长期得不到关注的人,真诚的关心和爱护会让他们感到弥足珍贵,只有用爱心才能帮助他们重新拾起自信和自尊。在教育教学中教师要做到引导、引导、再引导,耐心、耐心、再耐心。对他们不能求全责备,要多一些尊重,少一些歧视;多一些关爱,少一些冷漠;多一些理解,少一些抱怨。要为他们想得多一点,讲得多一点,做得多一点,真正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

针对学生不良心理反应等问题,以故事、表演或有趣的心理测试等方式提出,激发学生的表现欲,让学生在轻松、欢快的心境下,打开心扉,注重自我心理修养能力的培养;把教育要求及时转化为行为训练要求,并注重从行为角度评价心理素质的变化,真正做到言出必行、言行一致,可指导学生制订自我心理修养计划,分步实施,并定期进行自我对照检查,以解决心理问题。

2 在环境方面,将心理教育环境化,帮助学生养成自我。学校是学生的第二个家,学生从学校中不知不觉地接受教育和影响。因此,优雅、洁净、文明、舒适的校园环境能给学生良好的心理影响。

3 在教育方式方面,面对心理教育多样化的局面,帮助学生了解自我。多角度进行心理健康知识宣传,普及心理健康教育。无视学生差异性的教育和不尊重学生个性的教育是失败的教育,适合的才是最好的。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扬长避短、因材施教,努力为中职学生寻找最近、最佳的发展空间。在施教过程中,教师要根椐教学的不同阶段、不同内容和学生的特点规律等具体情况,做到有的放矢。为了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思维、大胆反复地进行练习,掌握知识技能,教师必须选择适合学生特点和学生乐于接受的教学方法,这不仅有利于教学任务的完成,而且能有效促进师生和谐相处。

根据中职学生的发展需要,召开主题班会。组织学生参加小案例的互动讨论,撰写心理小论文,通过学生自撰心理小论文的过程,进行自我心理调试,提高心理素质。加强学校与家庭的联系,营造适合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班级、家庭及学校环境。开展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坚持小型多样、生动活泼为主体的各种活动。

4 在家庭教育方面,将心理教育家庭化,帮助学生创造自我。作为教师;应充分发挥家长的作用,争取与家庭教育的配合。在教师的指导下,家长如果能够从子女和自身双重角度上考虑教育问题,合理调整教育行为,这将对改善家庭教育质量、提高家庭教育效果、纠正子女的不良心理包括逆反心理产生良好的作用。作为家长,对子女应给予适度的爱。同时,家长对子女的期望水平也应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这样才有利于子女的成长。

综上所述,作为一名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师,我认为,我们一定要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进行教育,即要做到教育与学生的心理相匹配。这就要求我们在了解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心理特点的情况下,对症下药,采取多种方法,转变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不良心理;使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不良心理得到控制,转化为前进的动力。实践证明,青春期常见的心理问题经过合理的教育和疏导,会得到有效的控制和转化,这样才能营造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健康成长的有利环境。

参考文献

第7篇:常见的家庭教育问题范文

一、留守儿童常见的心理问题

(一)性格孤僻。留守儿童由于父母长期在外,跟随年迈的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生活在一起,缺少思想和情感上的交流。

(二)心理自卑。他们中绝大部分存在比较严重的自卑感。他们认为父母不在身边,没有依靠和保护,因此容易产生自卑的心理障碍。

(三)逆反心理严重。根据我们下发的调查问卷,我们感受到绝大部分留守儿童逆反心理极强,同长辈、老师、家长、同学的对抗情绪很严重。

(四)电视、网络成瘾。一些留守儿童愿意借助电视、网络等媒体消磨时间,渐渐成了“小电视迷”、“网上游民”。

(五)行为道德缺失。有些留守儿童在行为习惯上容易发生消极变化,但是很难及时得到纠正。

二、留守儿童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

(一)家庭教育的缺失。留守儿童父母常年在外,每年沟通交流的形式多以电话和网上视频为主。沟通交流时间、次数有限,导致家庭教育严重缺失。

(二)学校教育的弊端。农村小学,经济条件差,师资薄弱,缺少,甚至没有专业的心理健康老师。对于学生的一些心理问题不能及时有效的疏导和教育。

(三)社会不良环境的熏陶。留守儿童是处于学龄期的孩子,效仿心理、好奇心较强,很容易受到社会上不良风气的影响。

三、改善留守儿童现状的教育对策

(一)加强家庭教育,给予留守儿童更多关爱。首先,出外打工的父母要与孩子定期交流和沟通,交流内容除了孩子的生活、学习外,更要注重与孩子的情感交流和心理沟通。其次,父母还要主动跟老师联系,了解孩子在学校的学习、生活状况。最后,临时监护人或者其他亲属要真正担负起教养孩子的责任和义务,不能过分溺爱和放任,让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

(二)以学校教育为主导,发挥学校的教育功能。学校作为教育的主阵地,要尽可能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开展各种形式的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一是组织学校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培训,学习、了解儿童心理规律,使学校逐渐有专业性较强的心理辅导老师。二是建立留守儿童档案资料。班主任要建好班级留守儿童档案,包括学生姓名、性别、出生日期、家庭住址、父母姓名、外出务工地址、联系电话、家庭状况等。三是进行家访活动。教师只有走进学生家庭,才能更加了解他们,才能取得家庭的支持,有效地对学生进行教育。四是办好农村家长学校。发挥家长代表的榜样示范作用,定期组织家长座谈会,交流家庭教育的优秀经验、方法,引导家长改变陈旧的教育方式。五是要定期组织丰富多彩的关爱活动。学校可以利用儿童节、国庆节等重大节日举行校园文艺表演、演讲赛、才艺展示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多为留守儿童创造展示机会,让他们感受到来自老师、同学的关爱和集体的温暖。六是重视感恩教育。很多留守儿童认为父母外出务工,不关心自己,他们在外赚钱就应该满足子女的所有愿望,这是父母对他们的一种感情偿还。这种偏激的思想必须及时纠正并加以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父母外出打工的目的,理解父母的辛酸,尊重父母。

第8篇:常见的家庭教育问题范文

由于世界全球化进程的进一步加快,中西家庭教育的差异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反映中西家庭教育差异的影视作品也越来越多。其中,《洋妞到我家》就是一部典型的代表作。这部电影折射出当下中国中产家庭正面临着的种种现实困境,尤其是家庭教育问题。在这部影片中,妈妈代表了中式教育,而互惠生娜塔莉则代表了西式教育。在影片中,中西家庭教育差异表现得淋漓尽致。

关键词:

《洋妞到我家》;中西文化;家庭教育;教育方法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1]。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从古至今都受到全世界人们的关注。家庭教育一般是指家庭中的父母及其成年人对未成年孩子进行教育的过程,涉及面较广。一般来说,家庭教育以品德教育为主,旨在培养孩子良好的道德品质,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如生活习惯、劳动习惯、学习习惯等。近年来,由于世界全球化进程的进一步加快,中西家庭教育的差异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反映中西家庭教育差异的影视作品也越来越多。其中,《洋妞到我家》就是一部典型的代表作。这部电影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位大龄妈妈(皮皮妈妈)在生活和工作的双重压力下,产生种种不满,天天生活在抱怨之中。为了能摆脱困境,早日带女儿出国,她不惜血本,每月花费6000请来了哥伦比亚藉互惠生娜塔莉吃住在家,教5岁女儿学习英语。但是,中西文化差异给这个家庭带来了种种碰撞、误会甚至是危机。这一切让孩子成长,也让皮皮妈妈开始思考,如何教育孩子。最后,她终于认识到:在她和身边朋友们纷纷想“走出去”的时候,大量国外年轻人期待的却是“走进来”。中国给予了世界太多的机会,学中文正成为国外年轻人改变命运、改变生活、走向梦想的基石,而自己“走出去”也许会得到,但失去的则是更多。影片结尾,在互惠生中国区聚会中,有一位互惠生告诉自己的朋友,自己的护照无限期延长,因为自己的家人都来到中国并在此定居。虽然结局很完美,一个中国家庭变得越来越和谐,中西方的交流越来越流畅。但是,这部电影也折射出当下中国中产家庭的正面临着的种种现实困境,尤其是家庭教育问题。在这部影片中,妈妈代表了中式教育,而互惠生娜塔莉则代表了西式教育。在影片中,中西家庭教育差异表现得淋漓尽致。

一、中西家庭教育差异在影片中的表现

(一)家庭教育目标自古以来,中国家庭教育都是以家庭为本位,认为家庭成员,尤其是孩子是家庭的一份子,应以家庭或家族利益为重。在中国家庭教育中,孩子要以学业为重,避免任何一切与学习无关的活动。教育的最终目标就是要孩子取得好成绩,找到好工作,从而达到光宗耀祖“成才”的目的。而西方的家庭教育则是以个人为本位,认为孩子是独立的个体。因此,在西方家庭教育中,家长更加注重尊重孩子,鼓励孩子进行自主选择,重在锻炼孩子的独立自主能力。在孩子的学习过程中,更加注重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的能力,从而达到让孩子“成人”的目的。在这部电影中,中西家庭教育的目标有明显区别。娜塔莉和皮皮玩捉迷藏的游戏,为了赢得游戏,皮皮竟然藏在垃圾桶中。娜塔莉认输后,皮皮开心地大喊“我赢了,我赢了”!但是,妈妈看到后却非常生气,并且怒斥娜塔莉,“你要做垃圾行,我女儿是公主”!简单的一句话,却道明了中西家庭教育的根本区别。作为西式教育的代表,娜塔莉热情独立,即使皮皮妈说她是“乞丐”,她也很开心的说自己是个“好乞丐”,可以身无分文在荷兰呆上两天,有较强的独立生活能力。相反,皮皮妈妈对孩子的教育就只在于学业,以“移民”为终极目标,旨在让孩子有个美好的未来,最终实现她的“公主梦”。

(二)家庭教育方法据研究,家庭可以根据父母与子女的关系分为“权威型家庭”和“平等型家庭”。显而易见,中国家庭属于前者,重视服从和权威。在中国家庭中,家长拥有绝对的权威,经常在家庭教育中使用诸如此类的语言,如“不行”“不可以”等等,严重忽视了孩子独立意识的培养。孩子要守规矩,爱学习,很少有自主选择的机会和权力,父母是家庭的主导,会代替孩子做出选择和决定。因此,中国家庭教育环境相对比较刻板,受父母教育观念影响极大。西方家庭则属于后者,重视尊重和平等。在孩子的教育过程中,家长多会采用民主和开放的方式,追求家长和孩子之间的对等关系,尊重孩子,把孩子看作是独立的个体,鼓励孩子勇敢尝试,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和独立意识,家庭环境较为宽松,以孩子的意愿为家庭教育导向。在这部电影中,皮皮的妈妈不仅严格要求皮皮,而且也给娜塔莉立下了规矩,同时以中国的谚语“不立规矩,不成方圆”来要求娜塔莉遵循以下规定:第一,洗澡不能超过15分钟;第二,衣服穿得整齐一些;第三,用完卫生间要打扫干净;第四,内衣外衣不能混着洗,内衣自己手洗;第五,房间不能乱,要把衣服放在衣柜里;第六,皮皮有自己的专用工具和食物:筷子用完后要用开水烫,过滤网用来过滤骨头和鱼汤,使用一次性手套去掉食物里的骨头和刺,硬的食物要磨碎。皮皮吃的是无公害的有机水果和蔬菜。吃水果要削皮,必要的时候还要用开水烫烫;第七,皮皮的作息时间也有明确的规定:每天下午5点钟弹钢琴40分钟,练完琴后学英语。每天晚上9点钟睡觉,不可以看电视;第八,不能带皮皮出去,因为外面有很多的陌生人。可以说,中国的家庭教育方式在电影中表现的惟妙惟肖。皮皮妈妈总是告诉皮皮和娜塔莉,什么事情可以做,什么事情不允许做,要求他们“我怎么说,你怎么做”。每当孩子或娜塔莉提出质疑时,皮皮妈妈总强调一个词“规矩”,或者就是一个更简单的回复,“不可以”!由此可见,中国家庭教育中父母的权威不容质疑,孩子严重缺乏独立自主意识。然而,在娜塔莉和皮皮单独相处时,却有着完全不同的教育方法。她没有把皮皮看做是一个孩子,而是把她看做是一个独立的个体,追求与她之间的平等交往。在皮皮哭闹要妈妈的时候,娜塔莉没有像中国家长一样哄孩子,而是跟她玩游戏,教会她生活和交往的基本原则。带皮皮出去玩,娜塔莉也不像中国家长一样,帮孩子做好所有的事情。她要求皮皮自己携带水壶,带她去乘坐地铁,即使学习英语,也是用非常轻松愉悦的方式,在情景教学中教会皮皮说英语。甚至,皮皮走丢的时候,正是娜塔莉曾经教过皮皮如何辨别警察,才让皮皮找到了家。在西方国家,家庭的大部分将通过引导的方式教育孩子。父母不会把自己的想法强加到孩子身上,反而是告诉孩子事实,让他们了解并作出判断。正如娜塔利一样,虽然她的家庭生活条件很不好,妈妈在她年幼时就去世,还经常受到后妈的欺负,但是她有较强的独立生活能力,乐观向上。

二、原因分析

(一)中西传统思想差异中西家庭教育的差异可以追溯到传统观念的差异。中国文化源远流长,长期以来受到儒教、道教和佛家思想的影响,所以中国人重视学业,忽视了其他方面的全面发展[2]。在学校,我们应该尊重教师,强调学生应该遵守所有的规则。在家里,家长的权威是一种普遍现象。西方国家大多以人本主义教育思想为出发点,注重理性,重在培养一个健康的人,一个有主动性和创造性的人。在学校里,教师就像是顾问,无论在课堂或课下,老师和学生都是平等的。同样,在家庭里,父母把孩子作为一个独立的实体,相互尊重,寻求平等。在这部电影中,中西传统思想的差异在一开始就有所表现。当皮皮爸爸第一次见到娜塔莉时,他被一个热情的拥抱和无数个亲吻给吓到了。皮皮妈妈对此的回应就是“:我们这儿不兴这个。”在中国传统思想观念中,亲吻只适合情侣或夫妻。中国人信奉男女授受不亲,直到现在,很多人也会避免单独和异性相处,避免肢体接触。但是在西方很多国家,亲吻只是一种问候的方式,没有其他含义。由此可见,中西传统思想截然不同,这自然而然就导致了中西文化差异,进而形成中西家庭教育差异。

(二)中西价值观差异价值观是文化中最深层的一部分,它支配着人们的信念、态度和行动。中西文化是两种不同的文化体系,在个人和群体的关系方面,中国思想家偏重于群体秩序中的个人,讲“人伦”;西方思想家偏重于个人组成的群体,尊“个性”。前者从群体的尊卑秩序讲个人,后者从个人利益讲群体[3]。也就是说,西方人相信个人主义,强调的是自我和个人的成就,与集体、社会的关系松散,相互依赖程度弱;而中国人更强调集体主义,强调社区或集体的和谐,与集体、社会联系紧密,相互依赖度强。正是由于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价值观的差异,中西家庭教育才有着截然不同的目的和方法。在这部电影中“,孔融让梨”的故事就是一个典型代表。当皮皮一家人吃饭时,皮皮爸爸给皮皮出了一道题,“从前有一个小孩,他面前摆了一大堆梨,有大有小,你猜他会拿哪个吃?”皮皮毫不犹豫的回答“,孔融把大的让给别人吃啦!”为此皮皮爸爸还表扬了皮皮,但是娜塔莉却说“自己喜欢给别人,为什么?”虽然皮皮妈妈告诉娜塔莉这个在中国人尽皆知的道理“孔融让梨是中国人的美德”,但是娜塔莉却对此不大理解,认为“最好的要留给自己。吃好的,脸漂亮,聪明,得到机会”,看到这里,我们不难理解中西价值观的差异对家庭教育带来的影响。

三、对中国家庭教育的启示

(一)避免过度保护,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在中国,最常见的就是皮皮妈妈一类的家长。她们对孩子无微不至,全方位地爱护孩子,无论是生活上还是学习上,都无一例外。但是,这种过度保护式教育的结果就是孩子自理能力较差。影片中的皮皮由于缺乏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5岁还不会自己吐鱼刺,结果喉咙被卡,紧急送往医院。因此,在今后的家庭教育中,中国的父母应该把孩子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平等对待,尊重孩子的想法和选择,给予更多的鼓励和肯定,在加强监管的同时注重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同时,家长要加强与孩子的情感交流,经常倾听孩子的想法和意见,培养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他们明辨是非。

(二)改变教育方法中国的素质教育应该从家庭教育开始。学校和家庭一起为孩子们提供一些实践的机会。同时,鼓励孩子们培养兴趣和爱好,关注和提高孩子的综合素质能力。父母也应该考虑孩子自身情况,提出合理的目标和方向,使他们的家庭教育能适应孩子的年龄和智力水平。同时,父母也应该改变对孩子的评价标准。不要强迫孩子没日没夜地学习,而要注重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中国,很多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成为一个伟人。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强迫孩子学习,参加各种各样的培训班,但是他们却忽视了孩子能力的培养和孩子的意愿。这就是现今中国家庭教育方式的不合理之处。在这部电影中,皮皮妈为皮皮安排好一切,包括她的生活和未来。父母的希望没有错,但是所有这些都需要以正确的方式进行。

总之,中国的家庭教育方式亟待改变。父母应该把孩子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不是老一代人的希望。只有这样,中国的家庭教育才能有很大的进步和提高。由于中西方的传统思想和文化价值观存在很大的差异,中西家庭教育的目标和方法也大为不同。本文以电影《洋妞到我家》为题材,从家庭教育观的角度,对比分析中西家庭教育差异,旨在找出原因,取其精华,弃其糟粕,进一步改善中国的家庭教育,促进社会进步。

参考文献:

〔1〕.2015春节团拜会上讲话,2015-2-17.

〔2〕崔秀云.从WaysofLearning看中西家庭教育的文化差异[J].读与写,2014,(8):34-35.

第9篇:常见的家庭教育问题范文

关键词方式不科学知识缺乏专项资金培训

中图分类号:G626文献标识码:A

自古以来,我国就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人口占到总人口的60%左右。我国有将近3亿的儿童和青少年生活在农村,如何提高农村地区的教育质量问题,已经成为提高国民整体素质中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其中,家庭教育质量的提高也是重要的一个方面,家庭教育对一个孩子的一生都会产生重要的影响,而且对孩子在学校的教育情况也有密不可分的关系。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渐渐都意识到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然而,对于物质、文化生活都相对落后的广大农村地区来说,孩子的家庭教育还存在相当多的问题,家庭教育观念还相当的薄弱。因此,如何提高农村地区儿童家庭教育的质量和水平就显得非常的重要了。

1 我国农村地区儿童家庭教育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1)对家庭教育重要性的观念淡薄,认识不足。不少农民家长不能正确认识家庭教育的作用。他们要么期望不高,孩子自己能发展到哪个层次就到哪个层次,或者因为经济原因,觉得即使孩子将来考上了大学家里也是供不起,又见现在大学生就业不太容易,所以就对孩子放任自流,不管不问。甚至希望子女快点长大,初中毕业了就可以外出打工挣钱,养家糊口了。

(2)家庭教育的知识匮乏,方式不科学。有些家长的教育方式简单粗暴,这些简单粗暴的教育方法导致孩子的逆反心理严重。与此同时,另一些家长则溺爱孩子严重。祖辈溺爱孙辈是常见之事,关键是有部分家长也太娇惯孩子了,这样的结果是现在的孩子越来越任性、懒惰、自私、脾气暴躁。另外,农村家长们在对子女教育观念、方式方面意见有时不统一,尤其是祖辈和父辈之间。如果双方没有达成共识的话,往往会出现这样一种情况,就是孩子在父母面前时,父母就以他们认为对的方式教育孩子,而当孩子在祖辈面前时,祖辈就以他们认为对的方式教育孩子。这样无视孩子心理发展特点的教育会给孩子带来很多不必要的困惑。①

(3)不注重家庭环境对孩子的影响。有些夫妻会当着孩子的面吵架甚至大打出手,有的父亲常常喝酒、打麻将等,孩子从小耳濡目染,想让他不会这些不良行为都难。还有就是言行不一,造成孩子对父母的信任缺失。父母答应孩子的事情没有做到,这样孩子难免就会失望,次数一多,孩子就对父母失去了信任。

2 对我国农村地区儿童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的原因分析

(1)农村地区孩子的家长文化程度普遍不高。现在农村小学生的父母大多属于初中毕业甚至没有毕业就去沿海打工的一代,结婚较早,由于文化底蕴差,素质不高,面对养儿育女重任,他们也是一片茫然,不知所措。他们家庭教育知识缺乏,又限于经济条件和信息的不流通等因素,也没有及时的补充家教知识。

(2)近年来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使得一些家长认为读书无用,对孩子的学习放任自流。在农村,很多家长由于文化水平低,不能辅导孩子家庭作业就算了,更要命的是一些家长直接对孩子说:“读书多有什么用,学习好又怎么样啊?读了大学还是找不到工作,读个初中毕业就去打工好了。”

(3)现在每家的孩子都较少,长辈大都比较溺爱骄纵。以前农村家家户户都是兄弟姐妹好几个,父母农活又忙,跟不都顾不上孩子,大多任其自由发展了。现在孩子少了,一家就一个,最多两个,几个大人就只有那么一个小孩,对其溺爱娇惯就在所难免。往往父母省吃俭用也要千方百计满足孩子的需要,造成孩子任性、自私、虚荣心强,殊不知这样照样会害了孩子的一生。

3 提高我国农村地区儿童家庭教育的一些对策

鲁迅先生曾说过:“童年的情形,便是将来的命运”,古谚中也有“融四岁,能让梨,香九龄,能温席”都说明家庭教育更应从娃娃抓起。家庭教育的成败决定孩子的一生。那么如何提高农村父母的家庭教育水平呢?

(1)作为家长,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所以父母对孩子的家庭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必须要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作为农民家长,在物质方面,我们提供给孩子的没法也没有必要去跟城市相比。然而在家教方面,我们不能让孩子落后太多,输在起跑线上。作为父母,一定要提高自身的素质,在农闲时多学一些教育类,尤其是家庭教育方面的知识,看电视时也多关注一些教育类的节目。

其次,父母要注意家庭环境对孩子的影响,应该努力为孩子创造一个民主、和谐的家庭氛围。父母关系一定要融洽,尊重子女的意见,对于孩子的学习,要多加鼓励,也不能把靠高分当作唯一目标。另外,对待孩子的成绩或其他方面有好的表现时要有适当的奖励,而对待孩子的错事或表现不好也应有相应的惩罚。

再次,家长要为孩子做好榜样,注意言传身教的影响。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曾说过:“不要以为只有你们在同儿童谈话,或教育儿童、吩咐儿童的时候,才是进行教育。你们生活的每时每刻,甚至你们不在家的时候也在教育儿童。你们怎样穿戴,怎样同别人谈话,怎样议论别人,怎样欢乐和发愁,怎样对待敌人和朋友,怎样笑,怎样读报―――这一切对儿童都有着重要的意义。”父母是孩子仿效的模板,一举一动都在孩子眼里。②

最后,家长一定不能溺爱孩子,要激发子女去奋斗。家长应该让孩子知道我们是农家子弟,要保持农家子弟的本色,要有农民吃苦耐劳的精神。适当地让孩子去田间劳作,让他们体会到生活的艰辛,感受农民的勤劳和丰硕果实的来之不易,从而体恤父母的艰辛与不易,体验亲情的可贵,学会感恩,他们就会努力学习,为了自己美好的明天去奋斗,而且也增加了他们对农村的感情。

(2)作为学校,一定要起到传播知识的作用,不仅向学生,也要向学生家长。

首先,加强家校合作,学校应该定期开展家长会,通过家长会向广大家长宣传新的教育理念,提供一些科学的教育方法,提升家长的家庭教育水平。其次,学校还应开设家庭教育热线,方便家长随时咨询。③

另外,可以利用大学生寒暑假时间向乡亲们传授教育学和儿童心理学方面的知识也是值得参考的。这些大学也可以考虑给这些做了社会实践的学生增加学分,给以倡导和鼓励。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