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财会内部监督计划范文

财会内部监督计划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财会内部监督计划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财会内部监督计划

第1篇:财会内部监督计划范文

(1)认真学习相关的水利基本建设法律、法规和规章。如《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预算法》、《政府采购法》、《工程招投标法》、《国有建设单位会计制度》、《水利基本建设资金管理办法》、《水利基本建设工程价款结算管理办法》、《基本建设财务管理规定》等。通过相关法规制度办法的学习,弄懂弄通制度办法,增强和提高对政策的理解和执行水平,提高依法、依规办事的能力。财务人员在加强自身学习的同时,还要广泛宣传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规章,要做到人人学习了解这些法律、法规和规章;在实际工作中,要明确职责,层层细化,自上而下贯彻落实这些法律、法规和规章。

(2)财会人员还要努力学习并掌握一定的水利工程建设方面的业务知识,如概预算知识、工程知识、合同知识等,弄清水利基建工程概预算定额的执行和费用开支的标准与范围,全面提高财务人员的综合业务素质,努力为水利基建工程建设服务。

(3)加强财会人员的思想作风建设,努力提高政治和业务素质,充分发挥财务部门综合管理和监督的职能作用。这就要求加大自学与培训相结合的学习力度。

2规范建设项目会计基础工作

根据建设项目实际情况,按照财政部颁布的《会计基础工作规范》要求,抓好会计基础工作;结合国家现行财政法规,健全各项财务规章制度,保证财务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提高建设项目会计核算质量和财务管理工作水平。尤其要注意建立健全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内部控制制度是一个单位为了实现某一经济活动目标,维护资产财产物资完整,保证财务收支合法、会计信息真实、贯彻国家财经法规和决策,保证经济活动效益而形成的一种内部自我协调、制约、检查的控制系统。建设项目的内部控制制度主要由以下几个要素构成:一是组织机构。建设单位内部机构的设置和分工,应合理解决领导层、各职能部门及各个环节之间相互牵制,互相制约;二是健全的规章制度和明确的职责分工。如人、财、物等管理制度,将各项经济活动划分到具体工作岗位,按照岗位确定任务、职责和权限,用制度来规范建设项目的各项经济活动和管理工作;三是完善内部监督和检查机制。按照制定的各项制度定期和不定期对建设项目的资金管理、工程进度、工程质量等进行检查,并对现存的内控制度进行评价,达到不断完善内部控制制度的目的。

3加强水利建设项目资金管理

建设资金管理好坏直接影响到资金安全、合理、有效使用,因此资金管理是基本建设项目财务管理和监督的重点。根据国家现行的法律法规,建设单位要合理安排和使用建设资金,建立有效的资金运行机制。

(1)要依法依规加强计划、预算管理,规范资金安排。项目法人必须按年度计划组织落实,不准搞计划外项目,不准将资金挪作他用,地方配套资金必须及时足额到位。

(2)要建立健全水利项目资金的申请与拨付制度。根据投资计划安排项目建设进度,制定用款计划,并对资金到位、投资完成、工程形象进度等情况及时了解,资金的拨付以用款计划为依据,按工作程序、工程进度、支出预算进行拨款。

(3)要规范水利工程项目资金的审核程序。水利工程项目资金的使用必须经过经办人审查,财务等有关部门审核,单位主管领导核准签字三个程序方可办理支付手续。

(4)规范银行账户管理,保证资金安全完整。要按规定开设、管理银行存款专户,并由财务部门集中统一管理和核算。严禁私设“小金库”和资金体外循环。

(5)建立水利工程项目资金使用管理报告制度和信息反馈制度,加强对水利工程项目资金使用管理的定期或不定期地监督检查,杜绝人为滞留、挤占、挪用水利资金、私设“小金库”、转移资金、逃避财务监督等严重违反财经法规行为的发生。

4严把建设项目竣工财务决算关

水利基本建设项目竣工财务决算是正确核定新增固定资产价值,反映竣工项目建设成果的文件,是办理固定资产交付使用手续的依据。财务部门要会同相关部门联合编制工程竣工财务决算,做到按规定期限及时编报,数字准确,内容完整,实事求是。

(1)竣工决算是办理财产交接的依据。首先,由于竣工决算是在搞好日常财务管理的基础上进行的,要求基建财务人员要参与工程建设全过程的财务管理,从概预算的审查、招投标、计划管理、施工合同、工程实施结算、直至竣工决算编报完成。其次,工程竣工后,财务人员要全面清理各项财产物资,核实结余物资,做到账实相符;清理债权债务,并落实最后余额数;要认真核实基本建设拨款额,并同银行核对各项收支,在此基础上,正确计算基本建设支出和各项交付使用资产的成本,对不应计入建设成本的项目要及时剔除,对应计入固定资产成本的待摊费用正确分摊,以保证竣工决算编制的正确性。再次,要加强竣工决算有关指标的分析。竣工决算编制完成后,必须要对报表中所列的各项文字及数据资料进行认真深入的研究,分析各主要指的完成程度,如对建设规模、建设工期、交付使用资产完成情况、工程质量、生产能力或效益等进行分析,从中找出差距、分析原因,为工程交付使用后加强管理提供依据,为提高基本建设财务管理水平打下基础。

(2)财务部门对工程决算应进行全面监管,不仅要求财会人员对工程量、工程定额比较了解,还要求了解有关的政策,熟悉决策工作;财会人员要走出办公室,亲临施工现场了解情况,参与工程量的检测与工程质量的验收;对工程的设计变更、追加概预算及动用工程预备费用等,财务人员要以有关文件批复为依据;对工程结算的材料费的计取,平时要注意了解市场行情,搜集有关资料,勤调查和咨询,并在各种手续齐备的情况下,经审核无误后,根据财务程序进行结算、拨付,不能不问清事实情况盲目进行财务结算资金拨付;对工程量的认定,必须与施工人员一道同乙方会签,根据工程进度、合同条款、监理说明和有关规定进行财务结算、监管;要委托审计机构审查工程预(结)算,作为办理工程拨付和结算依据,搞好水利工程项目的年度财务决算,搞好竣工验收和竣工财务决算审查。

第2篇:财会内部监督计划范文

内部审计是通过对医院财务经济管理活动的内部监督与检查,来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和使用效果,对经济实行科学化的内部监督机制,内部审计在经济管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1.1实行内部审计,有利于有效的补充其他监督手段。内部审计在经济管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内部审计的工作人员是要求能力和素质高的,需要达到一定标准的,这样才能更好地做好内部审计工作,内部审计需要对医院财务经济管理的每一个环节进行监督与检查。内部审计有利于防止一些医院对老百姓乱收费的现象,使医院能够依据物价部门规定的标准合理的收取费用,对医院收入细心核对,账簿详细登记,保证其准确性。对医院药物、医疗器材的订购或与其他医院有经济来往的,都要进行有力的监督检查,对医护人员的工资进行核对,所以,内部审计有利于防止“贿赂”的现象,提升医院的形象,还可以保证医护人员的合法收入。

1.2内部审计可以预防违法犯罪,维护法律树立权威。改革开放以来,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经济体制转换,医院更新了的经济管理体制和管理的方法,经济违法犯犯罪行为也不断增加,并且使用技术手段完成,增加了查案的难度,内部审计可以协调平衡发展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对内部审计监督,节省资金,可以促使医务人员遵纪守法,提高了工作效率,将节省下来的资金鼓励那些获得患者好评的工作人员,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树立医院的形象,形成和睦的医患关系。内部审计需要详细记录医院的医疗费用,以便于查询,还有做好医院的预决算工作,掌握医院财务经济的运营状况,及时调整经济管理,促进医院财务经济发展。内部审计也要遏止一些腐败的现象,比如,贿赂、浪费,私吞等,维持一个良好的医院环境。

二、加强内部审计,提高医院财务经济管理水平

要想全面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必须采取有力的措施来加以实现。

2.1对医院的财产严格监控。对医院资金内部审计,每一个月的运营情况都要及时、准确、完整的以书面形式向上级进行汇报总结,并且在医院开展财务报告会,组织相关人员讨论、并总结出接下来的经济管理工作计划,监督检查财务预决算部门,有利于内部遵纪守法,保证财务预决算结果的完整性与准确性。

2.2经济管理工作相关法律法规加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是保证医院的经济管理工作有效运行的重要手段,医院的经济管理工作需要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的法律法规,完善规章制度,建立完整的法律体系,才能更好地发挥内部审计在经济管理活动中的作用。

2.3对医院财务人员整体素质的提高。医院财务经济管理工作的核心人员是财会人员,医院财务经济管理工作的好坏最主要的因素就是会计人员素质的高低。所以,加强对医院财会人员思想道德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的培养,增强医院会计人员的专业知识,提升他们的职业道德素养。保证医院内部审计工作能够充分发挥作用。

第3篇:财会内部监督计划范文

关键词:企业财务 会计信息质量 内部监督

河南羚锐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的会计基础工作相当好,近年来在上市公司综合评比中的成绩也是有目共睹的。随着国内资本市场及投资者的逐步成熟,对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质量及与此相关的内部控制制度有效性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及加强内部监督,我公司着重在财务管理方面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建立ERP信息管理系统为企业财务管理的现代化提供有力技术支持

随着我公司业务迅速增长,会计信息量大增,给会计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为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和及时性,我们聘请了专业机构为公司量身定做了一套ERP信息管理系统。这系统功能强大,具多项功能和优势。具体如下:

(一)实现物流、资金流、信息流高度共享和集成

使企业物流、资金流、信息流高度统一和共享,充分利用企业内、外部资源,有效地管理和控制各关键业务环节,实现效益最大化。

(二)提供完整的业务流管理

从需求计划、采购计划,到下达采购订单;从货物到达、待检,到质检合格入库;从生产计划、材料领用、车间管理、质量控制,到完工入库;从销售计划、销售订单、提货、结算,到客户跟踪等等,提供了一套完整的业务管理方案。

(三)提供多视角物料管理

可以从仓库、货位、批次、单件、状态、辅助项、包装等多个角度对物料进行综合分析,充分利用物料价值;从采购入库、车间生产、产成品入库到产品销售,进行记录和反映,使得物料流转过程的任何一个环节出现质量问题,都可以迅速查明,并确定责任人。

(四)提供安全库存管理和仓储货物质量管理

提供失效期管理、ABC管理、货物预警管理及安全库存管理机制,从而对货物进行有效管理和控制,提高仓库货物的保管质量,降低仓储成本。

(五)严谨的生产过程控制

可对生产指令的下达、车间任务执行、工艺参数控制以及各种经济技术指标的完成情况进行跟踪和控制,使管理者能够实时掌握车间进度的详细情况,及时做出决策。

该系统的运行极大地减少了会计工作人员的劳动量,提高了工作效率、会计信息的质量和及时性,使得财务工作由会计核算层面上升至财务管理层面。

二、实行全面预算管理保障公司经营目标的实现

公司树立现代企业的先进管理理念,推行全面预算管理。构建预算管理的基本框架,逐步建立了全面预算管理工作流程、预算考核和报告制度;把责任考核与全面预算结合起来;组织参与对生产定额的修订,完善定额制度;按工作流程操作,落实考核指标,及时提供可靠的财务信息,有力地保证了公司经营目标的实现。主要体现在以下4个方面:

(一)加强领导,内部协调一致

全面预算的编制、执行、考核都涉及大量的市场信息和企业内部生产经营过程的信息,涉及到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方面,在此过程中,企业管理层都高度地重视和参与,上下统一思想和认识,公司其他各部门密切配合。

(二)健全预算管理控制系统

从预算编制、跟踪执行过程、差异分析到预算调整都应建立规范的流程在编制时综合考虑企业全面的资源与经济活动,在执行过程中每一个部门、每一项业务的发生都受到预算的严格约束,执行中不符合预算规定的部分应经过制度规定的程序、由具有相应权力的个人或机构审批才能准许发生,并进行相应的预算调整,由此形成的预算执行信息才能真正成为考评、奖惩和激励的依据。

(三)加强基础管理工作,建立健全相关制度

把企业管理的策略方法全部融会贯通于预算执行过程中。预算管理的基础工作包括岗位责任制的建立、统计信息及时和准确、内部核算体系的完善、构造适宜的业绩评价体系等。

(四)建立有效的以计算机网络为基础的信息系统

总之,全面预算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企业要想成功实施,必须不拘一格,充分调动和分配有效资源,建立起一整套行之有效的预算管理流程。

三、实行资金计划管理,提高资金运行效率,控制资金成本,降低财务风险

我们公司资金流巨大,如何合理调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也是一项至关重要的工作。通过不断的实践和完善,我们成功地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资金计划管理体系。与全面预算管理相结合,我们对资金收支实行计划管理,掌握资金市场形势,合理筹措、调配资金。每月初根据各部门资金使用计划及预测的收入编制月资金使用计划表,作为调剂资金使用的依据;月中跟踪调查资金使用情况,进行过程控制;月未再根据各种反馈信息进行月度分析,调整资金使用计划。通过资金计划管理,我们节约了公司的财务费用,降低了财务风险,也提升了公司在金融机构的声誉。

四、建立公司财务稽核网络,充分发挥财务监督的作用

建立完善财务控制制度对企业既能防错纠弊,又有促进经营管理效果的作用;能做到事前预防、事中、事后及时发现工作漏洞。公司的财务稽核网络是通过一系列的特定分工要求,使财会人员既分工负责,又相互牵制、制约。在企业内部,凡是一切货币、财物的收付,在手续上和会计处理中,必须使其经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部门和个人,使一方的工作或记录,受另一方工作或记录的监督和牵制。

通过牵制、稽核可以及时发现和纠正工作中的失误,也能及时发现和制止财会人员中的违法企图,督促财会人员端正自己的思想行为,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观念。建立财务稽核网络,是为了防止不测事件的发生,提高工作效率,确保核算资料的真实性,使工作得以顺利进行。建立财务稽核网络必须坚持以下原则:

第4篇:财会内部监督计划范文

【关键词】中小企业 内部控制体系 财会

一、企业内部控制概述

基本含义。企业内部控制体系指的是企业为了有效地防范风险与自我监督而建立起的一套风险管理系统,其内容包括对企业资金流动、资产管理、财务报告、业务信息等的控制与评价。企业内部控制体系贯穿于企业经营管理的全过程,与其他管理系统相互补充,彼此促进,同时也与企业的经营范围、业务种类、市场状况等相适应,是企业管理的有机组成部分。

构成内容。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构成内容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整体控制环境,包括内控部门、岗位设置、制度政策、企业氛围、权责分配等;风险预估识别,即是企业对其经营管理中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提前地估计、分析并制定对策;风险控制行为,即是企业采取相应的措施对评估而得的风险进行控制与消减;信息传播分享,即是企业将搜集所得与内部控制有关的信息在企业内部进行合理流通与有效沟通;常规监督活动,即是企业的日常监察与特定检查行为,以确保内部控制的有效性。

二、中小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现状

(1)意识薄弱。内部控制重视程度较低。中小企业由于其规模不是很大,各方面不是很健全,因此不论在经营管理理念或者企业规章制度上也多有漏洞与不足之处,其原因之一就是管理者的重视程度不足。以内部控制体系为例,大多数中小企业管理者的时间与精力都聚焦于如何在市场上占据更多的份额,谋取更多的利润,也即是专注于外部层面,而对于企业内部的管理,则多显随意性与无序性,特别是家族式企业,其企业财会部门的工作人员多是家族内部的成员,他们的日常工作分工或岗位职责也多呈模糊不清或者混乱杂无的状态。因此就内部控制体系而言,管理者或是对其系统建设持有漠视或轻视态度,或是对其执行落实持有消极应付态度,总之就是对内部控制重视程度低,支持力度小。

财会人员风险意识较差。风险意识即是对风险的认知与感受,包括对风险因子的认识与把握,理解与态度等。中小企业的财会人员由于受企业管理者对内部控制体系态度的影响,因此多数对自己的本职工作理解,也即是对“会计”这一工作的认识仅停留在表面的数据填写与报表制作上,而未能深入地从中透视与挖掘企业可能存有的经营风险与管理危机。譬如公司的资金走向、流动速度、进销账目、票据资料等,这些数字都可以反映出企业的项目进度、收入支出、工程大小、成本收益等,从中折射出企业可能存有或将会出现的各类风险,但中小企业的财会人员由于缺乏风险意识,因此难以正确认知与识别风险,科学梳理与分类风险。

(2)制度欠缺。缺乏健全合理的内部控制制度。内部控制体系虽多着眼与落实于企业的财会部门,但其建设完善与贯彻执行却涉及到企业方方面面,需要多个部门的共同参与,协调配合。但目前大多数中小企业都未有建立起一套科学合理的内部控制制度,工作的随意性与随机性较强。多见于缺乏内部控制体系的文字性制度化文件、工作流程与详细说明、相关固有表单凭证等,致使企业的内部控制工作或是流于形式,或是过于主观,或是滞后于风险等。部分已建立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中小企业,其制度也多出现不符实际、职责混乱等现象,也即是缺乏健全性、科学性与合理性。

缺乏科学有效的内部监督制度。内部监督制度指的是企业的财务监督与内部审计。中小企业的财务监督机制由于缺乏整体性,容易出现无效治理与滞后反馈的问题,也即是企业的财务监督各行其是,各走其道,无法相互配合或者彼此制约,同时对于企业经营管理运行过程或者具体某一活动事件的事前、事中、事后监督存有不足与缺陷。部分中小企业甚至没有设立内部审计这一组织结构,而将其工作指派给相关的财务人员或某一管理者顺带负责,其不专一性与非独立性也大大弱化了审计对于企业内部的监督作用。即使设立了内审部门的中小企业,其内审人员多数只有查账权而无弹劾权,纵然发现了问题也无法有效地对始作俑者进行惩处。因此总体来讲,不论是财务监督或者内部审计,均无法对企业起到实质性的监控与风险防范。

三、完善中小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对策

(1)树立正确的意识。提高管理者的内控自觉性与重视度。正确的思想意识与经营理念能够对日常的行为习惯与工作开展带来积极的指导意义与良好的督促作用。对于中小企业的管理者来讲,首先必需树立正确的内部控制意识,提高对内部控制工作的自觉性与重视度,一方面,应当积极主动的理顺财会部门相关权责,保证财会部门的各个岗位与各种职能都可以被正确地设置、合理地认知、彻底地贯彻、有效地执行。另一方面,应当加大对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投入,不论是部门完善、岗位规范、人员培训、流程拟定、奖励处罚等,都应当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与制度保障,从而真正地从意识层面提高对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重视程度。

营造自控性自觉性的企业文化氛围。诚如上文所述,企业内部控制体系涉及到企业方方面面,需要多个部门的共同参与,协调配合,因此,对于企业管理者,特别是创始者来讲,必须在全公司宣导与营造这种自控性自觉性的企业文化氛围,上至高层,下至基层,企业里面的每一名员工都应当树立这种自控意识以及对企业风险防范的岗位责任,特别是要鼓励员工对于在企业内控工作开展与落实过程中所发现的问题要勇于提出,敢于指正,乐于献策,愿于分享,促使整个企业对于内控信息都能够及时传播,有效沟通,从而更好地实现内控目标,提高风险防控能力。

重视内控体系执行者的选拔与培养。人才是构成企业的基础,是企业得以延续与发展的基本劳动力,对于企业的整体营运与发展趋势来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特别是中小企业,受限于企业规模与经营范围等硬条件,其在市场上的竞争力相对较弱,因此更需要加强自身的软实力,也即是做好人才的建设与培养。对于内控体系而言,其最终的执行者就是财会人员,企业必须保证能够选拔并培养出具有强烈责任心与高效执行力的财会人员,一方面,既要有风险预估与识别能力,能够从简单直白的数字账目上挖掘与透视出企业可能存有的风险,另一方面,也要有弱化与消减经营风险与财务风险的控制能力。

(2)健全完善的制度。建立风险防控制度。由于内部控制是一个过程,因此其体系的建设也必然需要一套完善周密的制度保障。就风险防控制度而言,必须从上文所述的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五大内容上入手,也即是做好控制环境的营造、评估机制的建立、控制活动的执行、信息资源的流通、监督机制的落实等,从而保障企业内部控制工作有章可循,有理可依。

明确内部审计内容。对于中小企业来讲,完整的内部审计内容应包括有对企业预算的执行与决算审核、对年度财务计划、资金收支与经济往来的流动记录、对长短期投资与日常经营状况的效益性审查、对国家财经法律与地方财政政策的执行力度与完成情况检查、对公司经营管理所涉及到的重要性与关键性活动的专项审计调查、对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机制执行情况的跟进与督促等。

规范内外监督机制。就内部监督机制而言,中小企业可尝试设立一个独立的监督部门,譬如从各个部门中选出核心员工在公司内部成立一个不归属于财会部门的第三方监督机构。由于人员构成涉及到各个部门,因此有利于提高业务职能的熟悉程度,从而使得监督能够更加深入与贴近实际。避免出现数字解读与实际业务不相符合的误解现象。就外部监督机制而言,可包括社会监督、司法机关监督、资本市场、商品或服务市场等对企业的考察与监管等。对于中小企业来讲,只要遵纪守法,循规蹈矩,适度公开相关信息,让外界对企业的整体运行与经营管理有一个良性的认识与评估即可。

四、小结

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可以控制与防范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存在的各类风险,对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效率具有重要的意义与作用。特别是对于中小企业来讲,更需要借助内部控制体系来提高风险防控能力,提高盈利水平。因此,建设科学合理、高效有序的内部控制体系,将有助于进一步激发中小企业的发展潜力,提高中小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常丹丹.我国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硕士论文,2012.

[2]罗健.中小企业内部控制问题探讨[D].天津大学大学硕士论文,2012.

第5篇:财会内部监督计划范文

关键词:施工企业;财务集中管理;资金管理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03-000-02

一、施工企业财务集中管理的意义

施工企业由于成员众多,地域分布较为广泛,受管理幅度、交通通讯以及领导能力、时间、经验等的限制,财务管理往往授权给个项目进行管理,使得财务信息透明度降低、资金管理松散、资产负债率过高、应收账款过大、利息负担沉重等财务问题出现,为有效解决这些问题施工企业必须要建立一套合适的财务集中控制体系,才能使企业更好更快的发展。财务集中管理是基于财务核算信息化条件下实现企业集团公司财务统一核算和统一管理的管理模式和理念。对于施工企业而言,实施财务集中管理有利于规范企业财务的基础工作,保证会计信息质量;有助于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效率,充分利用各种资源优势,提高资源利用率;有利于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减少企业资金沉淀;有利于构建企业内部的信息共享平台,实现企业内部财务信息的及时汇总;有利于集中财务监管,提高内部监控水平;有利于内部之间的交易,增强企业避税能力。

二、施工企业财务管理存在问题

(一)资金沉淀严重,使用效率低下

施工企业具有点多、线长、分散经营的特点,各级项目部占有资金和企业资金集中管理矛盾突出。各个项目部单独开设银行基本账户,独立处理各自业务,使得施工企业总部不能及时掌控项目部的资金使用状况,造成了各项目部在资金利用的时间和空间上的不平衡。就某一时点来说,在部分项目部资金短缺的同时,其他项目部寻在这资金的盈余;在某一工程阶段来说,在某一阶段资金出现短缺而在另外一阶段则会出现盈余。因此在施工企业内部经常会出现资金存贷“两头大”的现象,使得施工企业内部资金占用严重,资金的使用效率较低。此外,施工企业内部项目部之间通过外部银行结算使得大量资金体外循环,成本增加,资金使用效率低下。

(二)资金监控不及时,风险防范能力弱

缺少统一集中的资金管理系统使得施工企业不能对各个项目资金账户的存量、流量以及流向实施有效监控。尽管多数施工企业实行预算管理,但是没有建立健全预算管理制度,使得预算成为一个摆设,不能完全的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使得成本费用约束欠缺,计量标准和考核依据不严谨,在日常的管理中会出现事前计划不周、事中控制不力、事后审计不严的现象,使得企业风险加大。

(三)财务信息披露透明度低

由于分支机构相对分散,会计核算缺乏统一的方法,项目部会计核算不及时,编制虚假财务报告调节利润的状况时有发生导致企业整体财务信息透明度不高,对财务的控制力不足,最终使得企业难以全面、及时、有效、准确的掌握整个企业财务状况和资金变动情况,制约了企业的发展。

(四)内部控制制度难以落实,监管力度削弱

项目部通常以在项目施工现场为由,强调其财务管理控制权的独立性,缺乏全局观念,各自为政,使得施工企业的管理流于形式。项目部又以降低成本为由缩减岗位人员数量,使得岗位的职责不明、责任不清,同时也不能严格按照不相容职位分离的原则确定岗位设置,使得监管制度形同虚设,最终造成内部控制难以实施,给企业的发展埋下隐患。此外,项目部的授权审批权集中于项目经理一人,大额的资金收支不能受到有效约束,项目经理权力过大,给企业带来了潜在的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

三、施工企业财务集中管理措施

(一)施工企业领导重视

施工企业财务集中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面广,内容复杂,需要企业内部各个部门,全体员工共同参与,这需要领导的足够重视,积极参与财务集中管理工作。出现内部矛盾时,需要总会计师以及企业法人出面协调,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合理安排各种资源,克服实行财务集中管理过程中的困难。

(二)加强财会队伍建设,提高财会人员的综合素质

加快财会队伍建设是集团公司做好财务工作的根本保障。要想更好的实现财务集中管理,必须要全面提升财务管理工作者的综合素质。施工企业要通过各种途径招收优秀的财会人员,定期对财会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其综合素质。在提升财会人员专业技能的同时要对其灌输正确的财会人员素养观,培养其对公司的热爱,提升其主动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三)资金管理集中控制

首先,实行统收统支方式,将现金的收支的批准权高度集中在企业的财务部门,各分支机构不在单独设立银行账户;其次,企业按照一定的期限统一拨付给分支机构一定数额的现金,供分支机构使用;第三设立结算中心方式,由企业内部设立办理各成员现金收付和往来结算业务的专门机构,降低企业内部资金周转成本;第四设立内部银行,将社会银行的基本职能与管理方式引入到企业内部管理机制中,进行企业内部日常的往来结算、资金调拨以及运筹等。

(四)建立各部门责权利相结合的机制

由于集中机制如果缺少配套的措施相辅助,必然会挫伤下属积极性,因此需要建立权责利相结合机制,在授予分支机构责任的同时也要给予相应的权利,在分支机构完成既定目标的情况下要给予相应的奖励。施工企业要实现权责利相结合就要划分不同的经济职能部门,针对不同的职能部门规定不同的积极责任和权利,从而优化企业财务管理行为,降低企业成本。

(五)实行会计核算的集中化

总部要制定使用的所有一级科目和特定明细科目,下属单位指建账是根据总部的基础科目信息及自身特点增改明细科目。通过统一的报表体系自动生成、汇总各个下属企业的会计报表,实现企业内部信息可比性。总部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统一的财务核算软件,运用网络技术建立集中的数据库,将总部与各分支机构进行联网。所有分支机构在网上进行数据的录入,并及时将其财务部门收集到的信息反馈到总部的财务信息系统平台中,以便于总部可以随时查阅分支机构的财务信息。这种方式能够有效的解决分支机构核算不及时以及信息失真和处理不当的问题,使总部及时掌握下属单位的经营管理与财务状况,加强财务的监控力度。

(六)加强内部监督控制

内部监督控制是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是对企业内部的经济活动、管理制度是否合理、合规、有效进行独立的评价,以此来确定既定的政策是否得到落实、建立的标准是否得到遵循、资源的利用是否合理等。企业集团不仅可以对现有的内部控制制度的合理性和有效性进行评价也可以对会计核算的真实性、完整性以及可比性等方面进行检查,促进会计信息质量的提高,为管理决策提供真实可靠的信息。施工企业在实施财务集中核算后最主要的问题是降低人为因素的内部财务风险,因此企业必须要加强内部监督控制工作,赋予内部监督者应有的权力,以便其从生产建设的全过程对各项经济活动进行监督,充分发挥财务集中管理的优势。

(七)实施全面预算管理

1.构建预算组织体系。企业预算编制要以其战略目标为基础,每年的预算启动前,管理层要明确提出企业的发展战略和战略目标,根据战略目标分别确定下属单位的经营目标,编制各下属单位的运作计划,并据此制定详细的预算。

2.选择合适的预算编制方法。由预算委员会提出关键指标,如目标利润总额、工程数量、净利润等;召集下属单位及总部的职能部门对指标进行讨论,确定需要的指标,预算委员会对讨论过程进行监督和指导;预算委员会确定总指标后,将指标总量分解至下属单位;下属单位按照分解的预算指标制定本单位的预算报告,并上交预算委员会进行审核。

3.对预算管理的全过程进行审计,落实预算的执行情况。预算全过程审计要把握预算的编制程序、预算管理目标及范围、预算的组织体系、预算监控体系、预算项目指标体系以及预算评价体系。

参考文献:

[1]吴良宝.浅析建筑施工企业财务集中管理[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2,4.

第6篇:财会内部监督计划范文

【关键词】 高校; 收支业务; 内部控制

中图分类号:F23;G4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937(2015)22-0114-03

随着中国高等教育的迅猛发展、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我国高校办学和师资的规模不断扩大,对资金的需求量也日益增加,由此出现了各种形式的融资和投资活动,收支业务也越来越频繁和复杂。从2014年1月1日起开始实施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指出,收支管理是一个单位经济活动业务层面的风险控制,需要重点关注。加强收支业务的内部管理属于事业单位内控的主要内容之一。笔者经过多年的工作、学习以及与同行交流的经验累积,发现目前高校在收支业务内部控制上仍存在一系列问题亟待解决。本文试图在总结目前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并提出加强收支业务内部控制的措施,为高校提高财务管理效率建言献策。

一、高校收支业务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一)乱收费现象时有发生

高校主管单位财政、教育、物价等部门虽然对高校的各项收费进行了较为有效的监管,但乱收费行为仍然屡禁不止,表现在相关职能部门新设收费项目时未经物价部门审批擅自立项收费,比如场地出租费、图书馆的图书罚款收入等。如果未被上级有关部门检查发现或者未收到上级有关部门转来的投诉,不少高校都对内部的乱收费行为选择隐瞒,有些高校甚至采取了被投诉、被发现才退钱的办法,这其实是对相关职能部门乱收费行为的默认和纵容。

(二)自收自支,坐收坐支

高校的一些学院、部门把收到的款项直接用于本学院、部门的各项开支,不按照制度规定将收到的款项全额上缴学校,这主要体现在一些办班的费用上。高校下属二级单位将合作单位的经费分成直接从收到的培训费中扣除,把余下的差额上缴学校财务,使该部分款项脱离学校资金管理,出现腐化问题。此外,还有下属单位利用学校现有资源创收,并未将所得收入上缴学校财务,直接将该收入用于部门支出,造成资金坐收坐支。高校财务部门发现上述问题时大多已是事后,在已是既成事实的情况下,财务部门如果没有对相关下属单位采取严厉的处罚措施,容易使下属单位产生侥幸心理,进而一犯再犯。

(三)收入不纳入学校财务统一管理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试行)》明确指出,单位的各项收入必须由财务部门依法管理并进行会计的核算,禁止设立小金库或账外账。目前,有的高校二级单位未经学校授权批准,擅自与外单位签订合作办班协议,协议中对学校分成部分提及很少或根本未涉及,造成学校学费收入流失,损害了学校的经济利益;有的高校二级单位利用本部门管理学校资源的便利,偷偷使用小收据把服务收入截留在本部门用于部门的福利,形成账外账;还有的二级单位甚至虚开酬金发放名单去领取劳务酬金,存放本部门再进行分配。

(四)支出业务未真实发生,发票虚开情况较为普遍

目前高校采用项目预算管理。学校预算一经下拨,有些院系、部门就把下拨的预算额度当作本单位可支配的“存折”,想方设法用报销的方式支出。报销时如果会计人员提出某项支出不合适,经办人就将票据拿走,再换其他符合“财务报销要求”的票据,直到把项目核定的可使用额度全部报销完为止,而符合“财务报销要求”的票据则并不一定是真实发生的相关业务。此外,在对横向科研经费的认识上,很多科研老师存在认识误区,觉得横向科研收入都是自己辛辛苦苦赚来的钱,想怎么用就怎么用,把用于家庭和个人的支出在自己的横向科研经费列支,而这些费用与科研都是不相关的,不属于科研收入对应的支出业务。

(五)大额支出缺乏科学计划,资金浪费严重

各高校为了快速发展,不断扩大基本建设的规模,不少高校在前期没有客观地进行科学论证和决策,最后造成建设过程中资金浪费的现象。比如南京某高校由于前期没有做好调研取证工作,遮挡附近居民阳光,耗资千万打好地基的科技楼被迫停工,距今过去两年依然没有动工的迹象,这给学校资金造成了极大的浪费。

二、高校收支业务内部控制存在问题原因分析

(一)内部控制意识薄弱,制度不完善,执行难

内部控制制度是为了维护财产物资的安全完整,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保证经济管理活动符合其自身规律和法律法规,调整、检查和制约所有经济管理活动所形成的制度体系。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很多人认为,高校作为一个独立利益主体,利益至上是一个最大的追求原则,高校内部控制职能可以稍微弱化。在这种思想的熏陶下,很多高校的上层领导对建立健全内控制度不重视;或者有制度,制度不完整;或者有完整的制度却执行不到位。一旦遇到具体问题,领导强调更多的是灵活性和人情,于是迫于各方面的压力放宽标准,使现行的内控制度如同摆设,失去了原则性。在部分高校,由于内控制度不完善,时常发生贪污挪用公款、公款私存或者为了谋求小团伙或个人利益铤而走险、增加名目、偷改账目或建账外账、搞小金库的不良现象。

(二)财务监督体制比较薄弱,没有完善的监督制度

由于《会计法》的实施细则还没有出台,会计监督没有明确的会计法律体系可遵循。在目前市场经济条件下,高校经济活动复杂多变,各项经济活动风险不一,经费来源和经费使用的不同使得财务监督没有统一标准。“内部监督、社会监督和政府监督”三位一体,才是一个高校完整的财务监督体系。但在内部监督方面,高校财会人员的权利有限,不能及时地全过程地参与学校各项与财务有关的活动,有违纪违法情况难以及时发现,就算发现了也在事后,没有办法做到及时有效地阻止;应该发挥内部监督的审计部门审计力度不大,威信也不高,基本发挥不了审计职责。在社会监督方面,虽然外部审计有效,但基本全是事后的审计,难以及时有效地发现问题,作用有限;也因为会计信息不对称,外部审计很难获取真正的财务信息,或者获取成本太高,社会监督因此失去其应有的作用。在政府监督方面,高校的核心业务是教学科研,其特点是需要开放、自由、独立、宽松的环境,这就要求政府减少行政干预,给予高校更多的办学自,政府监督的难度也由此加大。

(三)财务管理人员素质偏低

财务人员的整体素质低也是目前存在的客观问题。近年来,高校整体规模增加,财务团队人数也随之增长,然而会计人员的专业技能和思想教育却没有同时提高。虽然上级财政部门规定财会人员必须每年进行一次会计继续教育,然而很多地区的培训只有三至四天的时间,就为了应付了事,完全起不到提升财会人员素养的效果,财会人员的专业素质不高直接影响财务工作的效率。从高校自身角度来看,学校对财务人员重视不够,仅把其当作教辅人员,而事业单位本身的稳定性容易让人失去危机意识,不再注重学习和提高。同时,由于财务人员女性偏多,大部分在有了家庭后,学习意识淡薄,多侧重于家庭生活,对于提高业务水平动力不足。这些问题直接影响到财务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提高,进而影响到财务制度的实施。

(四)财务的管理分析职能没能有效发挥

财务分析是运用事业计划、会计报表和预算执行情况表等对大学一定时期内的财务收支状况进行系统分析、比较和总结,以求得对大学这一时期内经济活动和事业发展状况的规律性认识,然后运用管理会计的职能对财务的工作加以反映、监督、预测和控制。目前,大部分大学基本只重视会计预算和会计核算等,会计的管理职能完全得不到发挥。但是大学和企业同样面临着扩大规模和提升层次方面的双重压力,存在推行管理机制的创新和防范风险等诸多待解决问题。

三、加强高校收支业务内部控制的对策

(一)完善高校的内部控制制度,加强收支管理

高校内部应该实行统一的财经政策和财务制度,各项财务制度由财务部门统一制定和颁布,要符合国家各项法律法规政策,同时要保持与时俱进,及时对各项财务制度进行完善和补充。高校应根据《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试行)》完善本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内控制度一经制定,必须从上至下达成一致认识,严格遵照执行。主管领导不能遇问题就讲人情、打招呼,会计人员不能看人下菜、阳奉阴违。财务部门必须做好学校所有经费的收支管理工作,杜绝高校收入流失、支出失控问题的发生,充分发挥资金的使用效率。首先,高校应当执行收费标准审批公示制度,财务部门经学校行政办公会批准后执行,同时就收费项目和收费标准向主管物价部门申请办理收费许可证,推行按证收费,将所有的收费项目、标准向公众公示,自觉地接受来自社会各界的监督。其次,财务处应制定出学校教学、科研、学生管理、行政管理、后勤管理等各个方面和各个教学院系、机关处室开展各项工作的费用报销标准,对各项费用开支范围和开支标准进行明确规定,以此作为各项费用控制最基本的依据,如高校差旅费管理办法、院学生实习经费管理办法、科研经费管理办法、办公经费管理办法等。

(二)健全高校财务监督制度,加强监督管理

首先,以往传统的事后检查、会计监督的形式必须改革,要创建出科学规范的事前预测、会计控制、检查分析、绩效评价的方法系统,从而进一步加快财务监督制度的推行。其次,提高大学审计部门的权限,对学校及其下属单位的内部收支情况和经济效益进行监督,使其独立行使内部审计的职权,为学校加强财务监督多把一道关。再次,建立事后惩罚机制,加大财务违法成本。事后惩罚制度的目的在于使那些想违反会计制度的潜在行为者会因为预期的成本高出收益而自动放弃。最后,在政府监督方面,可以考虑建立以巡视制度为主要形式的政府监督体系。当前,巡视制度已成为国家反腐的一把“利器”。政府对高校的财务巡视团队应该包括财政、教育、物价、税收和审计等相关部门。要促使会计尽快立法,使事业单位会计监督在全部监督系统中的作用进一步明确,加紧《会计法》实施细则的研究,提高其操作性,《会计法》和一些相关配套法规如《高校内控制度》的实施要同时强化,真正做到会计监督有法可依。

(三)加强大学财会队伍业务能力的培训

所有的内部控制制度和各种规范都是要人来控制并实现的,因而每一个人都被内部控制所影响,自身的工作也在同时影响着他人的工作和整个内部控制系统。财务工作者要清楚地认识自己在内部控制中的位置和作用,最后才能步伐一致,促使高校内部控制的有效运转。所以高校要重视财会队伍的建设,财务部门领导要带头学习,带动财会人员的继续教育,不能敷衍了事,要真正发挥培训的作用,有所学,有所悟。高校要使财会人员的素养全方位提高,就需要从提高财会人员的职业道德、法律观念和忧患意识入手,创建一个思维开放、有超前意识、业务熟练、勤奋和诚实的财务团队。同时,高校要创建一套责权清晰、赏罚明确的绩效考核体系,健全并认真落实激励机制,对于表现突出的会计人员要给予精神和物质奖励,对违规操作的行为不论是否造成损失都应该严肃处理,决不能姑息容忍,促使会计人员自发地去提高自身素质。

(四)提高管理会计在高校收支业务内部控制中的作用,建立完善的评价体系

管理会计贯穿高校收支业务活动的整个过程:开始是预测工作,为编制财务预算书提供根据;接着是控制,在执行整个过程中进行复核收支并全程跟踪管理;然后是决策,通过比对分析结果提出最优方案;最后是评价,对所有活动进行绩效考核,并对下一个会计期间的决策提供资料依据。可采用管理会计中的部分分析方法,如本量利分析法等为高校未来规划、控制、决策与考核提供及时有效的信息,为高校决策层在紧要时候提供决策根据。对高校近年来财务收支情况的数据进行比对,据此掌握高校的收入构成、支出构成及每一项收支每一年增加减少的变动情况;对财务报表的分析,有利于作出正确的决策,统筹安排,更合理利用资金等。

总之,收支业务是高校财务工作的重中之重,是高校财务工作中最基础的环节。只有通过加强内部控制管理,做好高校的收支业务管理,才能为学校的资金运作提供保障,促进高校的长远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 莫天奇.高校财务管理内控效能研究[J].会计之友,2013(31):113-115.

[2] 蒋星宏,杨莉.高校内部控制制度研究[J].财会通讯,2013(10):70-72.

[3] 乔春华.基于高校管理会计的研究[J].教育财会研究,2015(2):68-73.

[4] 唐际艳.我看高校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完善[J].财务与会计,2014(2):64-65.

[5] 刘力宏.资金三条线事业单位收支科目结转及分配之精髓――基于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研究[J].会计之友,2015(3):79-83.

第7篇:财会内部监督计划范文

【关键词】公务卡结算 财政改革

一、公务卡结算对财政财务规范化管理管理的规范作用

使用公务卡结算有着诸多优势,极大的提高了资金利用的规范化程度,同时规范和标准的操作也提高了财务管理的效率,其对于财政财务规范化管理的作用主要提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财政资金的支付效率

全面实行公务卡结算改变了传统结算方式中手动或者半手动的操作方式,尤其是收入收缴、非税收入票号认定、信息核对等均可以借助现代化信息管理平台实现,所以极大的提高了资金流转的速度,也提高了财政资金的收缴管理效率。以往非税收入款项打到财政专户需要将近1月的时间,而应用公务卡结算后极大的提高了资金入库的速度,也改变了专用资金滞留问题,资金的申请、支付、审查和收缴均可以在网上完成,最终全面的提升了财政资金的支付效率。

(二)加大了财政预算的透明度

信息技术能够及时、真实、完整的反馈资金的流动过程,因此财政预算也能够在相对透明的环境中得到运用。通过财政信息系统能够实现各个款项的交款人、项目金额、项目资金使用等详细情况,而且各项预算资金涉及到的付款时间、方式、地点以及涉及责任人等均可以在财务信息管理系统中得到显示。

(三)加强对财政资金的运行监督

公务卡结算的使用还有一项重要的好处那就是能够改变传统的多重资金账户和分散预算等落后的方式,这也极大的简化了对资金利用的监管难度,因此能够有效的提高对财政资金收付过程的监控,并及时的发现违规操作的问题。主要的实现过程是,公务卡结算通过信息管理系统能够动态的监督财政收支的运行状态,所以对资金的收付的事前、事中、事后实现了全面的监管,并结合配套的管理模式和制度下,显著减少了财政违法违纪的问题,也提高了资金利用的自觉性和自律性。

(四)综合提高财务管理的水平

公务卡结算的使用能够全面的提升财务管理的规范化意识和财务管理水平,并提高财务计划对整个资金使用过程的监督效果,而且监督制约的方式也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从原有的单一的内部管理控制逐渐的向复杂的多维立体交叉的全范围制约转变。尤其是在新型结算方式的影响下,传统财务管理中重分配轻管理的思想也将得到纠正,财务管理意识上的转变是视野单位财政财务规范化管理的重要动力,从而开始逐渐的重视财政资金的计划使用,并将业务工作和财务管理进行融合,加强对账户用款的使用计划、申请以及审核等多个环节的监督效果。同时重视内部和外部管理的结合,在内部不断的加大预算管理、计划管理、财务管理和人事管理等多个工作环节的协调和合作,从内部主动的预防和控制违法违纪问题的发生。对外要严格的按照财政预算中对资金利用的安排和计划,重视资金利用的规范化,强化财政管理的智能,提高更高质量的社会公共服务,促进单位的发展。

(五)为去那面开展财政管理提供基础

公务卡结算是一种创新的财政管理模式,所以全新的结算方式也为基础财政管理工作的创新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基础,同时也为账户管理、财务核算、预算执行等工作提供给了重要的基础保障,使这些新兴的管理模式和方法能够获得较强的执行效果。与此同时公务卡结算的引入也为其他财务管理的工作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而且公务卡结算也要求预算单位能够对资金管理记性精细化的分析,从而改变现有的管理体制和模式,而这些全新的要求也反向影响了公务卡结算在财政财务管理中的应用方式。

二、公务卡结算应用于财政财务管理的难点

(一)加快系统建设

系统建设是财政管理创新的技术基础,系统建设包含连个方面的工作:首先是进一步的完善系统功能,全面的升级预算审查、用款规划、合同订单等多个工作;其次是借助财务管理信息平台的信息传递提高信息资源的共享,全面的实现各个财政资金运用信息在各个环节以及部门之间的传递效果,实现信息在对应部门的采集、反馈和共享效果;最后要全面的建设适应信息建设系统,进一步的简化和规范系统操作的过程,满足业务发展的需求。

(二)加强财政监督过程

要想全面的提高公务卡结算的应用效果,就必须强化财政监督和财务管理的作用,做好资金收支管理、记账和归档等,要在信息化和数字化管理的基础上做好财务基础管理工作,确保监督的实际效果。同时要建立内部监督审计机制,对涉及单位经济活动和财会工作的人员进行约束,做好职能和权利的制约和分离,从而强化内部监督。

(三)强化银行管理

公务卡结算的应用离不开银行的辅佐作用,建立专门的约束和激励措施,进一步的加大对银行操作和运行中的监督作用,并对业务能力以及服务系统严格的银行给予鼓励和支持,并通过约束和激励的共同作用提高其服务的水平,从而全面的促进公务卡结算应用效果。

公务卡制度的建立使财政资金管理规范化,同时让国库统一支付制度更加完善,推行公务卡结算方式使预算单位用款更便捷,提高了工作效率和财务管理水平,加强了财政动态的监控,有效地解决了传统结算方式中支付信息不公开的弊端。我国的公务卡制度改革刚刚起步,以后还有漫长的路要走,进一步提出完善优化制度改革的措施与办法,对于深化财政预算体制改革有着重要的作用与意义。

参考文献

[1]毕莹,王春婷.关于推进公务卡改革的探讨[J].现代商业.2011(24).

[2]齐敏.完善公务卡结算改革的建议[J].经济研究导刊.2011(23).

[3]马胜武.推行公务卡结算方法的思考[J].绿色财会.2011(08).

[4]谢爱香.公务卡结算制度的实践与思考[J].财会通讯.2010(35).

第8篇:财会内部监督计划范文

【关键词】会计工作;法律;责任;监督

一、会计工作法律责任概述

(1)会计法律责任的概念。会计法律责任是指会计法律关系中的主体因为没有履行会计法律的义务由此承担的强制性的会计法律后果。会计法律义务是会计法律责任的基础,当且仅当会计法律关系的主体不履行会计法律义务时才会产生相应的法律责任。(2)法律与会计工作的关系。市场经济体制良性发展,已经取代了计划经济体制,从经济参与主体规范的角度来说,就是用公平、公开、透明的市场规则替代传统的计划命令,所以法律法规构成了这种规范的基础,也构成了“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的基本意义。在市场经济下,经济主体的行政手段己不再适用,法律成为了调节市场的主要手段。现在我国的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转变为市场经济,由于市场环境的变化,将对会计的认识产生深远影响。会计目标的改变,也使会计信息处理变得更加复杂。而权责双方关系的改变,会计信息的广泛使用,使得会计信息经济后果性日益凸显,当对会计信息的使用与理解发生得冲突日渐增多时,法律就成了唯一的调控手段。因此,当市场经济日趋成熟,会计立法日趋完善时,也是法律问题日趋增加时。(3)会计法律责任的分类。一是行政法律责任。行政法律责任是指行政法律主体,因为违反行政法律规定而依法必须承担的法律责任。具体分为行政处分和行政处罚。是对违反行政法律的强制性义务和扰乱行政管理秩序的人所实施的一种制裁措施。二是刑事法律责任。刑事法律责任是指犯罪主体由于实施刑事法律所禁止的行为必须承担的法律后果。刑事法律责任只由实施犯罪行为的人承担。刑事责任主要适用于单位负责人、会计人员毁损或者伪造会计资料用以进行偷逃税,贪污等给公司财产造成重大损失的情况。三是民事法律责任。民事法律责任是指民事主体因为不履行义务,按照民法规定应承担的责任。随着会计法律关系性质日益多元化,民事责任也逐步成为会计法律责任的重要形式。

二、会计工作法律责任存在的问题

(1)认识误区。这几年经济领域为了尽快与国际接轨,相关的财会政策法规和制度安排也不断朝着“自主”的方向变化和调整,导致一部分会计人员认为,在过渡时期不必严格要求,等到步入正轨后再认真对待。同时,随着多种所有制经济的发展,民营企业进程不断加快,尤其是中小企业产权制度变革的逐步深化,财会人员与企业之间的关系已由过去的半独立型转变为依附关系,以至于财会人员不得不为老板服务,导致偷漏税、造假账、提供虚假会计信息等已成为公开的秘密。(2)部分会计人员缺乏相应的法律观念。在社会环境的影响下,部分会计人员被金钱所诱惑,走入歧途。其原因主要是由于会计人员缺乏基本的职业道德和法制观念。这不仅在一定程度上促成了虚假会计信息的产生,也严重阻碍了会计队伍的发展,影响会计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虽然目前对会计从业人员的上岗资格取得和继续教育方面都包括财经法律法规的内容,但许多会计人员对法律本身并不了解,对法律责任方面的意识也非常淡薄,有些会计人员更是认为这些问题无关紧要。(3)体系不健全,监督机制不完。一是企业内部监督机制存在管理漏洞。许多企业的内部监督制度看似十分完善,但是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并不严格,相应的工作人员没有完全履行其职责,导致内部监督作用弱化和缺失。二是国家和社会监管不到位。由于企业,社会,国家之间的目标,职责等均存在差异,各部门的监督也没有形成一个统一、有效、健全的制度,影响了各监督职能之间的相互配合,造成了会计监督目标的模糊定义。(4)相应的法律法规不完善。一是有关的会计法律对许多违法行为的定义并不十分明确,甚至还有些模糊。以至于一些违法行为无法可依。二是在《会计法》与《刑法》间没有紧密衔接。因为《刑法》中有关于会计违法行为的相关规定,所以在《会计法》中对违法行为的处罚一般是原则性的。又因为在《会计法》中也有相应规定,所以《刑法》中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较轻。三是关于会计责任承担问题不明确。现在对违反会计法律的行为大都只追究会计人员的责任,可是会计人员的违法行为很大程度上都是其单位负责人授意或指使的。

三、解决会计工作法律责任问题的建议

(1)继续加强关于会计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加强会计法律法规的教育有利于提高会计人员的法律意识。尤其应当重视基层会计人员和单位的主要负责人的教育。通过专门培训举办讲座,公司在休息时间播放宣传片等方式进行法律知识普及。提高会计工作人员的法律素养,促使其认识到会计工作的重要性。避免违反会计行为的现象发生。(2)实行单位主要负责人问责制。一般来说,会计违法行为都是在单位负责人的授意或默许下发生的,因此要求单位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会计工作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有利于从源头上解决会计违法行为,促进会计工作健康,良性的发展,更好的发挥会计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积极作用。(3)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从现实情况上来看,由于相关法律法规在很多方面的模糊定义,致使相当多的一部分人钻法律漏洞,并且已经形成套路。因此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细化各种违反行为以及相应的处罚措施,让违法行为有法可依已是重中之重。同时应加大对会计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依法惩治违法行为。这是确保会计法律运行的前提。(4)健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防范违法行为的发生。会计信息失真不能只归咎于会计法律本身的不完善以及会计自身的职业素养,更深层的原因是由于单位内部监督管理机制存在漏洞。现今在我国许多公司中普遍存在着经营者与所有者的权力失衡现象,导致经营者往往夸大经营业绩或者向投资者隐瞒实际经营情况。同时,由于一些老板金钱至上的观念,偷逃税现象严重。不惜授意、指使、强令会计人员从事违法行为,提供和报送虚假会计资料。针对此种情况,各单位应当首先健全自身的内部管理制度,达到各部门,各领域间的相互制约。了解经营的真实状况。其次在追究法律责任时,应当按责任大小由上至下分别予以处罚,而不是只追究会计人员的责任。并且对坚持原则,尽职尽责的会计人员和相关工作人员给予奖励,提高工作人员的积极性。最后应实行内部岗位定期轮换制,避免某一部分人长期接触,防止串通作弊行为。而在会计交接的过程中,也可以发现许多新问题,这就迫使会计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小心谨慎,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5)相关政府部门加大监管力度。财政部门应专门设立机构并配备专业人员对会计工作进行监管。把我国的监管机构主要以对会计违法行为进行处罚为主的方式转变为事先的监管控制职能为主的方式。如对于各单位会计工作不规范的治理和完善,对于会计信息真实性的鉴定等。此外,监管部门在解决会计工作所涉及的法律冲突时应客观公正,独立严格,对会计信息做出相应的结论,为有关司法部门提供依据。

财会工作涉及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在市场经济下尤其重要。随着社会环境的日益复杂,各方对会计信息理解的冲突也不断增加。法律成为协调各方矛盾的准则。因此关于会计工作法律责任的探讨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所以在各个方面进行研究并积极借鉴国外经验,不断进行深化和完善。营造良好的会计环境。

参考文献

[1]蒋梦婕.会计法律责任探析[J].现代商业.2011(8)

[2]万基洋.浅析关于会计工作的法律责任[J].中国外资.2012(18)

第9篇:财会内部监督计划范文

[关键词]宾馆酒店;货币资金;管控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6.18.002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6)18-000-02

1 货币资金管控的现状――以SXH公司为例

SXH公司是扬州市一家国有控股的小型集团公司,下属4个独立的全资子公司,其中有2个是新成立的公司,主要从事餐饮和宾馆服务业务。公司总资产19.23亿元,现有职工1 000多人,年销售收入1.07亿元。财务方面,集团共有财务人员24人,集团总部设出纳(收支两条线)、资产成本、总账等岗位,每个下属子公司设审核、收入应收、资产成本、票务等岗位。财务人员中有本科及以上学历有6人,中级职称及以上会计人员仅有1人。

1.1 货币资金管控的岗位设置

货币资金管控方面,公司在集团总部按收支两条线原则设置了总出纳岗位,在每个子公司设置了负责货币资金收支业务的票务和审核岗位。每个子公司货币资金的收入、支出均直接经过集团总部的出纳岗位进行,各子公司主要负责审核货币资金收支业务,并登记相关的明细账,定期进行对账工作。

1.2 货币资金管控的制度建设

集团制定了相关的货币资金内部控制制度,包括全面预算管理制度、财务主管委派实施办法、资产租赁管理制度和银行账户管理规定等,主要从事前控制的角度,加强货币资金的管控,制定规范要求,对强化货币资金的管控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1.3 货币资金管控的授权控制

在授权控制方面,公司还没有建立相应的货币资金授权和审批制度,没有明确规定货币资金收支的审批方式、审批权限和审批程序。无论是对日常经营业务的一般授权或是公司在特殊情况、特定条件下的特别授权都未能作出明确的规定。

1.4 货币资金管控中的信息传递与反馈

货币资金的管控关键要依据各方面的信息,包括合同签订、经营业务的办理、固定资产购置与维修等业务流信息,但目前SXH公司的网络还局限在财务核算和办公管理方面,信息传递与反馈主要还是财务方面的信息,对于公司的经营业务、资产管理、合同签订等方面的信息还未能及时对财务部门进行反馈,影响了货币资金的管控。

2 货币资金管控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2.1 岗位设置不够科学

由于宾馆酒店企业货币资金收付的特殊性,企业在货币资金管控方面应严格遵行不相容职务相分离的原则设置相应的岗位。从SXH公司的组织架构分析,在货币资金管控方面岗位设置不够科学:每个独立的子公司未能设置出纳岗位,负责库存现金和银行账款的存取和管理;未明确专人负责单位财务专用章和相关个人名章的保管工作;集团财务部门与子公司财务稽核岗位也未能专门设置,弱化了内部的审核工作。

2.2 管理制度不够健全

虽然集团制定了相关的内部控制制度,但在货币资金管控方面仍显得不够完善和健全。如票据管理制度缺失,这样容易导致票据使用的随意性和不可控制;没有制定关于合同、协议管理的规章制度,容易导致货币资金管控的混乱;未能制定公司资金使用、审批方面的制度,未明确资金审批流程,容易产生资金支出、费用审批的随意性,给货币资金管控带来了困难。

2.3 信息传递与反馈不够通畅

由于目前公司的网络主要还是局限在财务核算和行政办公方面,未能建立信息化管理系统,从而导致集团总部与子公司之间、集团内部职能部门之间、子公司与子公司之间以及子公司的职能部门之间沟通衔接不到位,使与货币资金管控相关的信息不能及时、顺畅地进行传递与反馈,给货币资金的结算带来困难,从而影响了经营业务的办理。

2.4 内部监督比较薄弱

由于集团组建不久,公司还未能建立规范的货币资金内部监督体系。公司的内部监督包括日常监督和内部审计,这里主要是指的日常监督。由于货币资金管控制度的不健全,从而导致日常内部监督的弱化;稽核人员的独立性还不够;对货币资金活动的不相容职务是否分离监督不到位;对公司授权和审批制度、现金和银行存款控制制度、印章票据管理制度、资金预算管理制度的执行是否到位等也未能进行检查和督促。

3 强化宾馆酒店企业货币资金管控的思考

根据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的要求,企业货币资金内部控制的目标有4个,即货币资金的安全性、完整性、合法性和效益性。安全性是货币资金管控的首要目标。因此,企业应通过科学设置岗位、提高会计人员素质、不断创新管控机制等措施,管好用活企业的货币资金,确保在安全的基础上发挥最大的效益。

3.1 科学设置货币资金管控的岗位

为确保货币资金的安全,在宾馆酒店企业应科学实施岗位分离控制,即将不相容岗位分别由不同的人负责,以达到相互牵制、相互监督作用的一种控制方法。要求做到货币资金收支与记账分离、货币资金收支与编制记账凭证分离、空白支票与印章保管分离、银行对账单取回、余额调节表编制与复核分离等。在具体运用中,应结合宾馆酒店企业的实际情况,根据成本与效益原则在各子公司设置出纳、审核、印章保管和日记账岗位,负责货币资金收支业务办理、日常审核和现金及银行存款日记登记工作,集团总部财务部门设置稽核岗位和总账、明细账岗位,负责内部监督、对账、定期盘点、记账凭证编制和账簿登记工作。

3.2 注重货币资金管控人员素质的提升

结合宾馆酒店企业的实际不难看出,宾馆酒店企业在货币资金管控方面表现出管理人员不足和素质不高的现状。因此,宾馆酒店企业应从两个方面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一是注重决策人员和管理人员素质的提升,使管理层树立起正确的货币资金内部管控意识,重视货币资金内部控制体系的建立,树立良好的法纪观念,做到依法管理、依法办事,为企业的会计财务管理创建一个良好的内部环境;二是不断提升财务会计人员的能力和素质,定期对相关员工进行职业能力和道德素质的培训和教育,切实提高财务人员的道德水平和业务能力,建立起完善的货币资金内部监督机制,及时发现货币资金管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降低货币资金管控的风险,确保货币资金的安全、完整。同时,在货币资金管控过程中实行定期轮岗制度,防止企业内部小利益集团的形成。

3.3 创新货币资金管控机制

集团性的宾馆酒店企业应创新货币资金的管控机制,在集团总部财务部门组建3个中心,即结算中心、核算中心和资本运营中心。结算中心是集团内部结算系统,对集团所属的子公司及职能部门进行统一的资金结算和核查。子公司经营过程中收到货币资金,统一转存进结算中心在银行开设的账户中,严格控制货币资金的流动方向,统一调度,统一管理和统一使用,统一对外筹资。同时,对各子公司货币资金的净流入或净流出,统一进行利息费用结算,不断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核算中心统一办理集团及所属子公司的会计核算工作,制定统一的会计制度,统一设置账簿,统一管理会计人员,定期或不定期开展对账、盘点工作,加强对会计人员的培训。资本运营中心应根据董事会的授权,创建公司金融平台,负责通过金融衍生产品进行理财活动,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从事证券交易,同时根据集团发展的需要进行融资,确保发展必需的资金供应。当然3个中心不是各自独立的,应利用好现代网络技术,及时进行信息的传递和反馈,做到相互配合、相互协作,实现企业货币资金效益最大化的目标。

3.4 完善货币资金管控制度

宾馆酒店企业应根据自身业务的特点,遵循不相容职务相分离的原则,完善货币资金内部控制制度,包括岗位设置和轮岗制度,会计人员聘用、职称晋升和培训制度,现金预算制度,票据购买、使用和保管制度,财务收支管理制度,开支审批制度,银行开户管理制度,银行存款管理制度,印鉴保管和使用制度及内部监督及评价制度等。公司应通过会议或培训的方式要求公司所有业务部门及财务会计人员加强对这些制度的学习和领会,严格遵循这些制度的规定并按制度进行货币资金的管控。

会计人员应对账务进行分类管理、登记,并对原始的账单数据进行有效的核算,对票据进行分类管理,做好原始凭证签发日期的登记。出纳人员主要负责自己的收入和支出,收支原始凭据的保存,银行对账单的盘点、审计,现金的清点、盘查等。财务和会计管理人员应定期对企业的收支账目进行复查,并保管企业财务印章。单位负责人员负责审批部门的收支账单和资金申报,制订企业预算支出计划和方案,进行重大项目的集体审核。计算机操控人员负责将相关的财务信息录入网络平台中,修改和完善信息数据。内部监督人员要根据日常稽核控制要求进行日审和夜审,在进行日审和夜审时要注意对各种原始凭证进行交叉比对,关注一些非正常项目的审批程序是否完整;关注电子门禁开卡、开门的时间与房态是否一致;关注客房部作业记录、旅客登记表是否与房态一致;关注餐饮部留存的菜单联与财务部采购的物品是否具有相关性等。

总之,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产业结构将不断调整,作为服务业重要组成部分的宾馆酒店行业地位也将上升。由于其经营业务的特殊性,导致了货币资金管控的难度比其他行业更大,这就要求人们能够根据企业内、外部环境的变化,不断创新货币资金的管控机制,力争以较低的管理成本实现宾馆酒店行业货币资金的安全、完整和合法,实现效益最大化。

主要参考文献

[1]宋贵祥.如何建立酒店业的全面内部控制制度[J].国际商务财会,2011(6).

[2]张文红.浅析企业集团货币资金的内部控制[J].现代商业,2012(23).

[3]蔡h.我国酒店业内部控制管理研究[J].生产力研究,2013(12).

[4]封严.宾馆酒店行业加强内部控制建设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5(18).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