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逻辑推理分析范文

逻辑推理分析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逻辑推理分析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逻辑推理分析

第1篇:逻辑推理分析范文

1、合情推理与逻辑推理之间的关系

合情推理是一项找到新结论的重要手段,有益于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思维,对学生的成长和学习成绩的提升有着重要的帮助意义[1]。在合情推理当中发现的新结论,可能是错误的,也可能是错误的,需要使用逻辑推理进行验证。因为合情推理为或然性推理,逻辑推理为必然性推理。

数学知识的慢慢累积,依靠的是逻辑推理,是学习数学的不二法则。在学习数学学科当中,应用到的全部知识结论都必须使用逻辑推理进行证明,就算是对角相等这种非常直观和简单的命题,也需要进行证明[2]。正是因为推理当中有着非常强的严谨性,得出的数学结论采更加有效,被重视。但是,在进行逻辑推理之前,经常会使用根据条件预测结果或者结合成果分析成因,这便是合情推理,可为逻辑推理提供证明的有效途径和方向。

因此,逻辑推理与合情推理是紧密联系的,当前在初中数学的授课中所应用的探究式教学,前半段便是合情推理,后面便是逻辑推理。此外,在教学中,还要考虑初中学生的心理、年龄和特征,起初会多应用一些合情推理,并逐步向逻辑推理迈进。

2、合情推理与逻辑推理的教学要点

(1)在初中数学的日常授课中,要注重推理在数学当中的地位,强调其对学生学习产生的作用,合理应用逻辑推理和合情推理,但要使学生理解,?笛У难?习,最后应用的为逻辑推理。

(2)在教学中,如果应用的是合情推理,教师需要为预留出一些时间,并给学生足够的空间进行探究。所谓的空间便是,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不能将知识全部灌输给学生,要留出一部分知识和问题让学生探究,引起其发现和分析等。此外,还要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进行探究,让学生感受探索、分析、领悟、总结的过程等。当学生将这些探索的过程进行转化,成为学生自己的知识时,学生才真正或得了数学活动经验。

(3)在因果关系的授课中,是引导学生提升逻辑推理能力的初级阶段,其中需要使学生明白因果关系为普遍存在的,并训练学生对因果关系之间的表述能力,之后在强调学生思维当中存在的完整性和条理性、规范性和严谨性等,最后学生会慢慢形成逻辑思维。

(4)逻辑推理教学。在教学中,要注重对学生推理思维的提升,不能只训练学生的书写形式。要在表述上要求学生有完整的步骤和充足的理由,并且使用非常简单的三段论形式。这些全部都是授课的过程,需要学生反复进行体会和感悟[3]。

(5)如果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产生了逻辑错误,教师要及时给予引导并进行纠正,强调推理当中的严谨性。这样,学生可以慢慢养成严谨的推理习惯和能力,为之后的数学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6)为了使学生能够经一步明确两项推理之间的关系,要使学生明确合情推理可对新的结论进行发现,还可以为逻辑推理提供重要的思考方向,但是逻辑推理可对合情推理的结论进行证明或者证否,要求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对于两项推理能力的掌握要同样重视。

3、实例分析

在初中数学《与三角形有关的角》学习中,需要学生学习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并学会其中的证明方法,延伸知识如:因为三角形内角和为180°,所以延伸出三角形中很多的角的特定关系如:①一个三角形中最多只有一个钝角或直角;②一个三角形中最少有一个角不小于60°;③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④等边三角形每个角都是60°等。在之前阶段的学习中,学生使用的方法为量角器度量等,之后概括总结出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为了防止学生产生这些合情推理已经足够证明命题的思想,在初中数学的日常授课中,在给出命题之前和给出命题之后,要先引导学生回忆之前学习的过程。因为这一定理对学生的学习非常重要,并且小学阶段到初中阶段,学生学习这一命题的时间比较长,在初中课程中出现的又比较早,教师可应用合情推理和逻辑推理相互结合的教学方式。如:在对命题进行证明之后,可提示学生,测量是会产生误差的,拼剪的过程也会产生误差,所以没有逻辑推理具有严谨性,并不能让所有人都信服;即使测量非常准确,但是三角形有无穷个,而在初中阶段研究的三角形只有几个,所以不能就此下结论。为了证明全部的三角形内角和都是180°,一定要利用逻辑推理证明,这是由于逻辑推理是包括所有的三角形来进行推理的;命题是不是正确的,并不是通过量就能得出结论的,更不能通过看得出结论,要利用完整的推理步骤,并且有充足的理由得出结论。

4、结束语

第2篇:逻辑推理分析范文

    、词性转换多、非谓语动词多、专业性强等特点,因此,科技英语的翻译也有别于其它英语文体的翻译。科技英语翻译必须遵循一定的翻译标准和翻译技巧。对译者而言,首先应该理清句子的层次,判明各层意思之间的语法及逻辑关系,再运用各种翻译表达技巧和专业知识,将各层意思准确地译出。本文将从语法分析、逻辑推理和专业知识的运用三个不同角度,举例介绍科技英语的句子翻译。

    一、 语法分析

    科技英语中存在大量由基本句型扩展而来的结构复杂的句子。扩展的方式包括:各种短语(包括介词短语、分词短语、不定式短语等)和词组充当句子的一定成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简单句合并成并列复合句或复合从句;修饰语和并列成分的扩大。

    翻译科技英语中结构复杂的句子,首先应对句子结构进行语法分析,理清各结构层次的隶属关系。译者分析句子结构可采取以下步骤:

    1.阅读整个句子,根据主语、谓语和连接词来判断句型。

    2.找出每个句型中的主要成分,并理解主要成分和次要成分(例如定语,状语,补语等)之间的关系。

    3.如果是复杂句的话,译者就需要判断每个从句中所有成分的相互关系。除此之外,还需要注意每个从句的时态、语气和语态。

    通过以上句法分析的三个步骤,译者将能够准确地理解句子结构和各成分之间的语法关系。

    二、逻辑推理分析

    科技英语的翻译不仅仅是语言自身的问题,它同时还与其他的语言学因素相关。在这些因素中,最重要的是逻辑推理。一位着名的苏联语言学家曾举例:John is in the pen. 毫无疑问,所有人的都会把pen翻译成“牲口圈”,而不是“笔”因为“人在钢笔里”的翻译明显不符合逻辑。翻译是一项逻辑活动,最终的译文是逻辑推理的产物。在进行逻辑推理的时

    候,译者要首先找出句子成分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按照逻辑关系组织起来的译文能够准确体现原文的精神实质。具体来说,逻辑推理包括以下四种方法:

    1、按照原句的逻辑关系来组织译文,而不能局限于句子的自身结构和语法关系。

    2、按照原句的逻辑关系来组织译文,而不能局限于句子的语序。

    3、在翻译的过程中,应该把复杂的句子成分准确翻译出来,同时注意正面表达和反面表达的转化。

    4、在翻译具有特殊结构和短语的句子时,应该从逻辑推理的角度去分析,并且确保把原句的意思准确清晰地表达出来。

    三、运用专业知识进行分析

    英语中的单词通常在不同的领域中具有不同的含义。为了保证句子翻译的准确性,译者就需要准确掌握相关领域的专业知识。某些从语法角度看有歧义的句子,译者可利用某一学科的专业知识帮助判明句子的结构层次关系,以弥补单纯语法分析的不足。

    随着国际学术交流的日益广泛,科技英语已经受到普遍的重视,掌握一些科技英语的翻译方法是非常必要的。本论文从语法分析、逻辑推理和专业知识的运用三个不同角度,介绍了科技英语中句子的翻译方法。掌握这些知识,对于提高译者的科技英语翻译水平将大有裨益。

    参考文献:

    [1] 阎庆甲,阎文培.科技英语翻译方法.冶金工业出版社,1981.

    [2] 范武邱.实用科技英语翻译讲评.外文出版社,2001

    [3] 王志奎. 大学英汉翻译教程.山东大学出版社,1999

第3篇:逻辑推理分析范文

一般来说,一个优秀的专家逻辑推理系统必须拥有以下特性[3]:

(1)启发性。系统不但可以使用逻辑知识,还可以使用启发性知识,进行判断和推理,解决实际问题。

(2)灵活性。系统的知识与推理部分相互独立,使得知识能够不断更新发展,从而满足用户变化的需求。

(3)透明性。用户在不清除系统内部结构的情况下,也可以与系统进行交互,并获悉知识的内容及推理的思路。

基于此,提出一个专家逻辑推理系统的设计方案,该系统整合企业内部各业务运营系统的数据,基于专家思维逻辑,设计推理规则,由此推导出专家建议,用以支撑员工个人提升和运营优化,系统框架如图1所示。

该系统的工作流程如下:

1.通过系统接口,对企业现有的各个业务运营系统的数据进行收集;

2.将原始数据进行初步处理(分类,筛选,提取相关属性等)后传到推理系统;

3.推理系统对数据进行二次处理,形成推理机可以使用的数据流,传送到推理机;

4.推理机对数据流进行分析,对知识库进行更新,或者从知识库里调用数据,对系统动作进行指导;

5.推理机通过人机交互界面与用户进行交互。

该系统的设计具有以下特点:

1.根据数据流/事件流进行设计

根据各业务运营系统和这些系统之间的数据流/事件流,演绎出相关的逻辑。

2.系统实行差异化,针对性管理

(1)对不同工龄、不同岗位,不同级别的员工区别对待;

(2)对员工不同的表现,不同的质检,不同的成绩区别对待。

3.系统适应业务变化

(1)系统的逻辑推理规则是可以维护的,即管理员可以添加、删除、修改推理规则;

(2)系统通过周期性的自我更新和数据统计,结合用户对系统的使用评价,不断调整。

该系统针对不同的用户对象,有不同的输入输出。

1.客服代表

(1)从考勤、考试结果、质检结果、运营指标推导出对客服代表的辅导建议;

(2)从考试结果、质检结果、知识沉淀系统推导出推荐给客服代表学习的资料。

2.支撑人员

(1)从业务交流平台、知识库、质检结果、推导出考试系统出题建议;

(2)从业务交流平台推导出知识库更新建议。

3.管理人员

从考试结果、质检结果、运营指标推导出运营提升建议。

该专家逻辑推理系统的应用举例:

1.排班管理:

管理员按照一定的排班规则,如哪几天需要多少员工,工作时长等进行排班设置;接着系统会结合输入好的排班设置,员工档案资料及最近的考勤数据进行综合分析,生成排班表;最后会通过短信或邮件的方式把表内的排班信息发送给各个员工。

2.培训考核:

首先由管理员根据当前一段时间的需要对试题进行设置,接着系统会结合设置,在试题库中选择合适的试题生成试卷,同时分析出考核重点放入知识库。此时员工通过知识库的内容先进行考核培训,然后登录系统进行考核。系统会将考核结果进行统计并存入员工档案中,同时成绩,向员工提出学习建议及对部分员工发出补考通知。

专家逻辑推理系统能够运用已知的知识和智能的推理,像专家一样来解决一些复杂的问题,是企业信息化管理的好帮手。本文提出的专家逻辑推理系统是整合企业内部现有各业务运营系统的数据,基于专家思维逻辑,设计推理规则,由此推导出信息化管理相关工作的专家建议,用以支撑员工个人提升和运营优化,提高企业信息化管理的效率。

参 考 文 献

[1] 李隽波,高骞然. 信息化建设下的企业管理[J]. 企业改革与管理,2015(15):13-14.

第4篇:逻辑推理分析范文

关键词:重视;讲授;训练;揭示

《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告诉我们:“数学在提高人的推理能力和创造力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数学课堂是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的主要阵地.那教学中应如何培养学生数学逻辑推理能力呢?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重视概念,洞知原理

数学知识中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是数学教学中的核心内容.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一旦为学生所掌握,就成为进一步认识新对象,解决新问题的逻辑思维工具.

二、巧用逻辑,游刃有余

在数学教学中,结合具体数学内容讲授一些必要的逻辑知识,使学生能运用它们来进行推理和证明.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必须掌握逻辑的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和充足理由律等基本规律.教师应该结合数学的具体教学帮助学生掌握这些基本规律.要使学生懂得论断不能自相矛盾,在同一关系下对同一对象的互相矛盾的判断至少有一个是错误的;论断不得含糊其词,模棱两可,在同一关系下,对同一对象的判断或者肯定或者否定,不能有第三种情况成立.在数学证明过程中,必须步步有根据,每得到一个结论必须有充足的理由,这样,学生在解答思辨性很强的题目时,就会游刃有余.

三、循序渐进 合理训练

数学推理既具有推理的一般性,又具有其特殊性.其特殊性主要表现在两方面.其一,数学推理的对象是数学表达式、图形中的元素符号、逻辑符号等抽象事物,而不是日常生活经验;其二,数学推理过程是连贯的,前一个推理的结论可能是下一个推理的前提,并且推理的依据必须从众多的公理、定理、条件、已证结论中提取出来.数学推理的这些特性会给学生在推理论证的学习带来困难.初一学生已初步掌握了普通逻辑的基本规律和某些推理形式,但必须依赖于生活经验的支撑.例如,他们从“爸爸比妈妈高,妈妈比我高”的前提很容易推出“我比爸爸矮”的结论,但有些刚学习不等式的学生从“∠A>∠B, ∠B>∠C”的前提推得“∠C

1.说理练习,不可或缺.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把运算步骤和理论依据结合起来.同时可以进行适当的说理性训练,这样做可以使学生在说理的过程中养成寻找理由、言必有据的习惯.

例如,某汽车公司的汽车票价为单程票票价4元,周票票价为36元,李老师每星期一三五要乘汽车上班,搭朋友的车回家.问李老师应该买周票吗?请说明理由.

评析:该题目的是希望学生能说明一个清晰的推理过程中的依据.按照常规算法,李老师一个星期乘8次,买单程票需32元,而周票需36元,因此她不应买周票.但从另一个角度考虑,她也可以买周票.其理由是如果她周末外出乘车至少8元以上,那么买单程票总花费就多于36元,所以买周票能省钱.这种类型的训练,可以从代数的运算过渡到几何推理打下良好的基础.

2.加强培养,推理技能.对于推理论证技能的培养,一般可分几个阶段有层次地进行.

(1)通过直线、线段、角等基本概念的教学,使学生能根据直观图形,言必有据地作出判断.

(2)通过相交线与平行线以及三角形有关概念的数学,使学生能根据条件推出结论,能用数学符号写出一个命题的条件和结论,初步掌握证明的步骤和书写格式.

(3)在“全等三角形”学习之后,学生已积累了较多的概念、性质、定理,此时可以进行完整的推理论证的训练.通过命题证明,逐渐掌握推理技能.

(4)在学生已初步掌握技能技巧的基础上,通过较复杂问题的求证,帮助学生掌握寻找证明途径的各种方法,以发展逻辑推理能力.

四、点拨到位 相时揭示

第5篇:逻辑推理分析范文

一、分类讨论思想

分类讨论是根据教学对象的本质属性将其划分为不同种类,即根据教学对象的共同性与差异性,把具有相同属性的归入一类,把具有不同属性的归入另一类。在教学中,如果对学过的知识进行恰当的分类,就可以使大量纷繁的知识具有条理性。分类讨论思想可使同学们运用已知信息进行开放性的联想,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培养同学们思维的灵活性,严密性和创造性。

二、数形结合思想

一般地,人们把代数称为“数”,而把几何称为“形”,数与形表面看是相互独立的,其实在一定条件下它们可以相互转化,数量问题可以转化为图形问题,图形问题也可以转化为数量问题。

数形结合在各年级中都得到充分的利用。例如,点与圆的位置关系,可以通过比较点到圆心的距离与圆半径两者的大小来确定;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可以通过比较圆心到直线的距离与圆半径两者的大小来确定;圆与圆的位置关系,可以通过比较两圆圆心的距离与两圆半径之和或之差的大小来确定。

在数学教学中,由数想形,以形助数的数形结合思想,具有可以使问题直观呈现的优点,有利于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识记和理解;在解答数学题时,数形结合,有利于学生分析题中数量之间的关系,启迪思维,拓宽思路,迅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类比思想

所谓类比是指通过两个对象类似之处的比较而由已经获得的知识去引出新的猜测,把陌生的对象和熟悉的对象相类比,也即把未知的东西和已知的东西相对比,从而引出新的猜测。它可以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通过新旧知识的类比,可以大大提高数学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如全等三角形是相似三角形在相似比为1时的特例,两个三角形相似和全等有它特定的内在联系,因此,全等三角形的识别方法可以类比相似三角形的识别方法。

四、整体思想

整体思想在初中教材中有很突出的体现,如在实数运算中,常把数字与前面的“+,-”符号看成一个整体进行处理;又如用字母表示数就充分体现了整体思想,即一个字母不仅代表一个数,而且能代表一系列的数或由许多字母构成的式子等。

五、归纳思想

归纳法是通过特例的分析引出普遍的结论。归纳法在数学发现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归纳法有不完全归纳法和完全归纳法(即数学归纳法)。在中学数学中,有些数学问题是直接建立在类比之上的归纳,这是比较容易联想到的;有些数学问题是建立在抽象分析之上的归纳。如在加法的基础上,利用相反数的概念,化归出减法法则,使加、减法统一起来,得到了代数和的概念;在乘法的基础上,利用倒数的概念,化归出除法法则,使互逆的两种运算得到统一。

六、变换思想

变换思想是由一种形式转变为另一种形式的思想。解方程中的同解变换,定律、公式中的命题等价变换,几何图形中的等积变换等等都包含了变换思想。具有优秀思维品质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善于变换,从正反、互逆等进行变换考虑问题。但很多学生又恰恰常忽略从这方面考虑问题。因此变换思想是学生学好数学的一个重要武器。

七、逻辑推理思想

数学方法的实质是正确思维活动的过程,它体现了逻辑学中的一些基本思维形式和思维方法。逻辑推理的思想方法在中学里主要是形式逻辑。在数学中的每个部分都离不开逻辑推理,在几何证明中尤为突出。逻辑推理可使我们了解概念与概念之间、命题与命题之间以及命题与结论之间的本质联系。逻辑推理方法可以保证数学中结论的充分确定性,在公理的基础上由逻辑推理而得出的结论必然是正确的。逻辑推理方法也是判断数学命题真假的有效方法。

第6篇:逻辑推理分析范文

 

非全日制研究生和全日制考研的考试内容是一样的,现在大家可以依照大纲重点复习了。

 

  考试性质

 

管理类综合能力考试是为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招收管理类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而设置的具有选拔性质的全国联考科目,其目的是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考生是否具备攻读专业学位所必须的基本素质、一般能力和培养潜能,评价的标准是高等学校本科毕业生所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的水平,以利于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在专业上择优选拔,确保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招生质量。

 

  考查目标

 

1.具有运用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具有较强的分析、推理、论证等逻辑思维能力。

3.具有较强的文字材料理解能力、分析能力以及书面表达能力。

 

 

  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 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试卷满分为200 分,考试时间为180 分钟。

 

▐ 二、答题方式

闭卷,笔试。不允许使用计算器。

 

▐  三、试卷内容与题型结构

1.数学基础75 分,有以下两种题型:

(1)问题求解15 小题,每小题3 分,共45 分

(2)条件充分性判断10 小题,每小题3 分,共30 分

 

2.逻辑推理30 小题,每小题2 分,共60 分

 

3.写作2 小题,其中论证有效性分析30 分,论说文35 分,共65 分

 

  考试范围

 

▐ 一、数学基础

综合能力考试中的数学基础部分主要考查考生的运算能力、逻辑推理能力、

 

空间想象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通过问题求解和条件充分性判断两种形式来测试。

 

 试题涉及的数学知识范围有:  

(一)算术

1.整数

(1) 整数及其运算

(2) 整除、公倍数、公约数

(3) 奇数、偶数

(4) 质数、合数

2.分数、小数、百分数

3.比与比例

4.数轴与绝对值

 

(二)代数

1.整式

(1)整式及其运算

(2)整式的因式与因式分解

2.分式及其运算

3.函数

(1)集合

(2)一元二次函数及其图像

(3)指数函数、对数函数

4.代数方程

(1)一元一次方程

(2)一元二次方程

(3)二元一次方程组

 

5.不等式

(1)不等式的性质

(2)均值不等式

(3)不等式求解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一元二次不等式,简单绝对值不等式,简单分式不等式。

 

6.数列、等差数列、等比数列

 

(三)几何

1.平面图形

(1)三角形

(2)四边形、矩形、平行四边形、梯形

(3)圆与扇形

2.空间几何体

(1)长方形

(2)柱体

(3)球体

 

3.平面解析几何

(1)平面直角坐标系

(2)直线方程与圆的方程

(3)两点间距离公式与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

(四)数据分析

1.计数原理

(1)加法原理、乘法原理

(2)排列与排列数

(3)组合与组合数

2.数据描述

(1)平均值

(2)方差与标准差

(3)数据的图表表示直方图,饼图,数表。

3.概率

(1)事件及其简单运算

(2)加法公式

(3)乘法公式

(4)古典概型

(5)伯努利概型

 

▐ 二、逻辑推理

综合能力考试中的逻辑推理部分主要考查考生对各种信息的理解、分析和综合,以及相应的判断、推理、论证等逻辑思维能力,不考查逻辑学的专业知识。

 

试题题材涉及自然、社会和人文等各个领域,但不考查相关领域的专业知识。

 

试题涉及的内容主要包括:

(一)概念

1.概念的种类

2.概念之间的关系

3.定义

4.划分

(二)判断

1.判断的种类

2.判断之间的关系

(三)推理

1.演绎推理

2.归纳推理

3.类比推理

4.综合推理

(四)论证

1.论证方式分析

2.论证评价

(1) 加强

(2) 削弱

(3) 解释

(4) 其他

3.谬误识别

(1) 混淆概念

(2) 转移论题

(3) 自相矛盾

(4) 模棱两可

(5) 不当类比

(6) 以偏概全

(7) 其他谬误

 

▐ 三、写作

综合能力考试中的写作部分主要考查考生的分析论证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通过论证有效性分析和论说文两种形式来测试。

 

1.论证有效性分析

论证有效性分析试题的题干为一段有缺陷的论证,要求考生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选择若干要点,评论该论证的有效性。

本类试题的分析要点是:论证中的概念是否明确,判断是否准确,推理是否严密,论证是否充分等。

文章要求分析得当,理由充分,结构严谨,语言得体。

 

2.论说文

论说文的考试形式有两种:命题作文、基于文字材料的自由命题作文。每次考试为其中一种形式。

第7篇:逻辑推理分析范文

关键词:二力平衡 抽象性思维 逻辑推理

“二力平衡”是八年级的教学内容,虽然教参中要求一节课学习,但是我以为它在八年级乃至整个初中物理中是非常重要的一节。

我们知道之所以在八年级以前没有开设物理课程,是和学生的身体成长以及学习的接受能力相关,也就是只有学生的学习能力达到一定程度,思维发展到一定阶段,足以承受这门抽象性、逻辑推理强的学科时,才可以学习它。

并且,若学生没有能很好地培养自己的抽象性思维,形成一定的逻辑推理能力。那么在九年级的电学,乃至高中的物理学习中就会遇到较大的困难。

因此,笔者以为八年级整个学年是以后学习物理这门学科的基础学年,而可以解决以上问题的重中之重就是力学中的“二力平衡”。

北师大版的八年级教材中,第七章第六节讲述了该节内容,教材中首先定义了平衡状态: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叫做平衡状态。一个物体保持平衡状态可能受几个力的作用,但鉴于八年级物理是新开设的课程,因此研究了最简单的力的平衡问题――“二力平衡”。其条件是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即合力为零。

二力平衡在解决物理相关问题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比如判断物体是否处于平衡状态,若是处于平衡状态,可利用二力平衡条件求出某个未知力。

例1:教材中第七章第三节,测空气中物体所受重力时,测量仪器是弹簧测力计,重力方向竖直向下,没有办法进行直接测量。笔者进行教学时一再强调,要测量物体重力,一定要求物体保持静止状态,当物体静止时,即处于平衡状态,物体所受两个力一拉力和重力,是一对平衡力,在数值上大小相等,这时重力在数值上等于弹簧测力计所示的拉力。因此重力得以测量。

例2:教材中第七章第四节: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有关时,研究了滑动摩擦力的影响因素。将木块分别放在粗糙程度不同的表面上,测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我们知道滑动摩擦力是发生在相互接触的两表面之间,用弹簧测力计是没有办法直接测量的,因此我们利用了二力平衡,让木块在弹簧测力计的拉动下必须做匀速直线运动(且注意实验桌面要水平,拉力必须沿水平方向),即木块已处于平衡状态,且在水平方向上木块所受的二力一滑动摩擦力和拉力是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同一物体上),滑动摩擦力等于拉力。拉力的具体数值可以直接由弹簧测力计示出。因此,滑动摩擦力就可以用弹簧测力计间接测量。从而实验才可以进行,得出正确的结论,这是利用二力平衡解决实际问题的又一个事例。

例1、例2是教材中实验部分对二力平衡的应用,遵循了以下的逻辑推理顺序:物体保持平衡状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一作用在物体上的二力满足二力平衡条件 二力在数值上大小相等,用此方法可以间接测量出难于直接测量的力。

再者,第八章压强与浮力部分是初中物理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学生很是头疼,原因是该章要求学生要有教强的抽象性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对学生自身要求较高。但是若能很好地理解二力平衡的概念,掌握其应用,对解决该章某些问题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用。笔者近期出了一套测试题,其中涉及到了该问题。

例3:一艘轮船从河水中驶入到海水中,船受到的浮力将

( )

A.变大 B.变小 C.不变 D.无法判断

同样,学生首先考虑利用阿基米德原理解决此问题,经过分析可知轮船从河水行驶到海水中,液体密度必然变大,但此过程中船所排开的水的体积如何变化仍然无法得知,很明显,此思路是行不通的。可利用二力平衡解决此问题,无论轮船是在河水中还是在海水中,它都处于漂浮、是静止的,处于平衡状态,在竖直方向上所受二力一重力和浮力满足二力平衡条件,是一对平衡力,浮力在数值上大小等于重力,因为是同一艘轮船,质量不变,所受重力也是定值,浮力因此也没有发生变化,所以应是C选项。

例3题目尽管是压强与浮力章节中的典型习题,但却利用了二力平衡知识。因此,该章中若能很好地利用二力平衡,许多题目都大大地简化。若在教学过程中逐步向学生灌输此方法,学生定会逐渐形成自己的抽象性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为以后的物理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小结:二力平衡在初中物理中主要有两方面的应用

(1)判断物体是否处于平衡状态,若是处于平衡状态,可利用二力平衡条件(主要是二力在数值上大小相等)求出某个未知力。如前面所述的重力、滑动摩擦力、浮力等。

(2)若物体受到的二力满足二力平衡条件,则该物体定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因为该方面的应用,在初中物理中不常见,就不在此赘述)。

纵观初中物理力学部分,在运动受力分析中讲述了最简单的问题: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所以,笔者以为二力平衡方面的知识涵盖了初中物理力学的主要内容,是学好力学部分知识、学好物理这门课程的法宝。且该部分知识是八年级教材的内容,是起始学年,对于培养学生的抽象性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有着很好的切合点。

总之,若在学力平衡以及力学的相关知识时,教师能强调其重要性,旁征博引,前后引证。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地利用该知识解决相关问题。同时,回忆联想前面的相关实验及习题,能加深学生对二力平衡知识的理解,更能培养学生的抽象性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促进其更好地学习。

参考文献:

第8篇:逻辑推理分析范文

一、在“数与代数”中培养合情推理能力

在“数与代数”的教学中.计算要依据一定的“规则”— — 公式、法则、推理律等.因而计算中有推理,现实世界中的数量关系往往有其自身的规律。对于代数运算不仅要求会运算,而且要求明白算理,能说出运算中每一步依据所涉及的概念运算律和法则,代数不能只重视会熟练地正确地运算和解题,而应充分挖掘其推理的素材,以促进思维的发展和提高。如:有理数加法法则是以学生有实际经验的向东向西问题用不完全归纳推理得到的,教学时不能只重视法则记忆和运用,而对产生法则的思维一带而过,又如,对于加乘法各运算律也都是采用不完全归纳推理形式提出的,重视这样的推理过程(尽管不充分)既能解释算律的合理性,又能加强对算律的感性认识和理解。

在教学中,教材的每一个知识点在提出之前都进行该知识的合理性或产生必然性的思维准备,要充分展现推理和推理过程,逐步培养学生合情推理能力。

二、在“空间与图形”中培养合情推理能力

在“空间与图形”的教学中.既要重视演绎推理.又要重视合情推理。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关于《空间与图形》的教学中指出:“降低空间与图形的知识内在要求,力求遵循学生的心理发展和学习规律,着眼于直观感知与操作确认,多从学生熟悉的实际出发,让学生动手做一做,试一试,想一想,认别图形的主要特征与图形变换的基本性质,学会识别不同图形;同时又辅以适当的教学说明,培养学生一定的合情的推理能力。”并为学生“利用直观进行思考”提供了较多的机会。学生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要不断地观察、比较、分析、推理,才能得到正确的答案。如:在圆的教学中,结合圆的轴对称性,发现垂径定理及其推论;利用圆的旋转对称性,发现圆中弧、弦、圆心角之间的关系;通过观察、度量,发现圆心角与圆周角之间的数量关系;利用直观操作,发现点与圆、直线与圆、圆与圆之间的位置关系;等等。在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变换探究出图形的性质后,还要求学生对发现的性质进行证明,使直观操作和逻辑推理有机地整合在一起,使推理论证成为学生观察、实验、探究得出结论的自然延续,这个过程中就发展了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注意突出图形性质的探索过程,重视直观操作和逻辑推理的有机结合,通过多种手段,如观察度量、实验操作、图形变换、逻辑推理等来探索图形的性质。同时也有助于学生空间观念的形成,合情推理的方法为学生的探索提供努力的方向。

三、在“统计与概率”中培养合情推理能力

统计中的推理是合情推理,是一种可能性的推理,与其它推理不同的是,由统计推理得到的结论无法用逻辑推理的方法去检验,只有靠实践来证实。因此,“统计与概率”的教学要重视学生经历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作出推断和决策的全过程。如:为筹备新年联欢晚会,准备什么样的水果才能最受欢迎?首先应由学生对全班同学喜欢什么样的水果进行调查,然后把调查所得到的结果整理成数据,并进行比较,再根据处理后的数据作出决策,确定应该准备什么水果。这个过程是合情推理,其结果只能使绝大多数同学满意。

概率是研究随机现象规律的学科,在教学中学生将结合具体实例,通过掷硬币、转动转盘、摸球、计算器(机)模拟等大量的实验学习概率的某些基本性质和简单的概率模型,加深对其合理性的理解。

四、在学生熟悉的生活环境中培养合情推理能力

第9篇:逻辑推理分析范文

关键词: 七年级几何教学 平面几何 逻辑推理能力

平面几何是运用逻辑推理的方法研究平面图形性质的一门学科。因此,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是平面几何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是学生学几何的关键,也是学生学几何的难点。虽然学生在小学里接触过一些几何图形,对于一些简单的如角度的计算、线段长度的计算等问题,能够通过摸索计算出正确的答案,但他们对于逻辑推理的思维方法和过程是完全陌生的。尽管七年级上册还没有要求进行逻辑推理形式的书写,但是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发现,如果学生在几何的初学阶段不打好基础,那么在以后做几何证明题时必然会出现书写不规范、逻辑性不严密、步骤跳跃等问题,对以后的几何学习造成负面影响。因此,必须在七年级做好几何的推理论证的教学,为今后的几何学习打好扎实的基础。通过对七年级几何教学的摸索实践,我发现了一些提高学生学习几何兴趣、逻辑推理能力及规范学生书写的方法。

一、创造几何学习环境,引领学生进入几何乐园

几何教学是在七年级下学期开设的,七年级学生在经历了摸索的第一个学期之后,学习已经步入正轨,基本适应初中老师的教学方式和方法,也对初中学习有了认识。“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因此,在初始教学阶段,教师让学生感受到几何是一门非常古老而又有趣的学科,让学生对几何产生浓厚的兴趣,引领他们进入几何乐园。在教学中,利用书中的知识云图、导图等信息传达丰富的几何背景,如数学小故事、数学家的成长等。

趣味题1:18世纪时,欧洲有一个风景秀丽的小城哥尼斯堡,那里有七座桥。如左图所示:河中的小岛A与河的左岸B、右岸C各有两座桥相连接,河中两支流间的陆地D与A、B、C各有一座桥相连接。当时哥尼斯堡的居民中流传着一道难题:

一个人怎样才能一次走遍七座桥,每座桥只走过一次,最后回到出发点?大家都试图找出问题的答案,但是谁也解决不了这个问题。七桥问题引起了著名数学家欧拉(1707—1783)的关注。他把具体七桥布局化归为右图所示的简单图形,于是,七桥问题就变成一个一笔画问题:怎样才能从A、B、C、D中的某一点出发,一笔画出这个简单图形(即笔不离开纸,而且a、b、c、d、e、f、g各条线只画一次不准重复),并且最后回到起点?欧拉经过研究得出的结论是:图2是不能一笔画出的图形。这就是说,七桥问题是无解的。

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自己体会几何和数学充满无穷的乐趣,让他们对几何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抓好知识节点,重视概念和性质的教学

在几何初始学习阶段,学生会接触到许多全新的几何概念,那么如何让学生快速地接受和消化这些知识节点,并且把节点相互连起来,形成一张无形的知识网络呢?这是教师应该思考的细节问题。在概念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尽量让学生自己探索图形特征和关系,寻找特殊性,师生共同得出结论,再由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陈述,不要求学生死记硬背概念。在学习了相关的几条概念之后,教师要指导学生进行整理归类,并会进行比较,这样学生的知识节点就不会孤立,有助于学生对整个几何系统知识形成完整认识。

案例1:三角形的内角和与多边形的内角和知识点的教学。在掌握了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这个知识点后,学生通过添加多边形的对角线把多边形拆分成三角形,n边形从一条对角线出发可以连接(n-3)条对角线,分成(n-2)个三角形,那么这(n-2)个三角形的内角和就是多边形的内角和,即多边形内角和计算公式可以写成:(n-2)×180°。当n=3时,就是三角形,则内角和为(3-2)×180°=180°,通过这个特殊情况,让学生把三角形内角和与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有机结合起来,方便学生快速记忆。在三角形的中线、角平分线、高的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自己动手画出不同类型的三角形的相应线段,在作图过程中掌握这三种线段的性质及它们的区别。

通过对相似知识点的对比总结,学生可以比较清楚地区分不同的几何概念和几何性质,再通过一定量的练习,形成更加完整的认识。

三、丰富学生的几何语言,加强符号语言运用的训练

任何一门学科都有自己特有的语言,几何通过一些符号和字母来表达,它们抽象、精确、简便,这是几何语言的优点和特点。要跨入几何的大门,首先就要过好“语言关”,为此,我安排了如下训练。

1.要求学生理解和熟记几何常用语,教材开始就明确地给出一些常用语,如直线AB与CD相交于点A,直线AB经过点C,经过即通过。对这些语句进行“咬文嚼字”,可加强学生的理解。为了让学生熟记“几何常用语”,我经常组织学生在课堂上学说和朗读,旨在提高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

2.给出基本语句,学生画出图形。如延长线段AB到点C,是BC=AB。在线段AB的反向延长线上取一点C,使CA=AB。在线段AB上取一点C,过点C作CD垂直于AB。

四、强化常规模块化证明过程,形成证明的层次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