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研究性学习存在的问题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问题;对策
传统的初中语文教学是封闭的,不但限制了教师的发挥,也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已经认识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才是现代教育的核心目标,只有开展综合性学习才能改变传统的初中语文教学现状,达到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基于此,本文在此浅谈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存在的问题,并结合教学实践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能够为相关人士提供有益参考。
一、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存在的问题
长期以来,我国的教育受到制约,导致初中语文教学的改革受到极大的负面影响,也为综合性学习的开展设下限制。首先,当前的初中语文教学缺乏开放性,多数教师以考试纲要作为教学目标,这就在教学设计时给教师提供了限制。同时,教师为了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不得不安排学生进行反复机械化的做题,这就缺乏了教学的开放性。
其次,教师受到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通常是以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开展教学。这就让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导致学生获得的认知不够深刻,同时也无法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二、解决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问题的对策
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教师首先要转变教学思想,要认识到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并合理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善于借助信息化技术开展更有效的课堂教学,同时达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
以《奇妙的克隆》这一课的教学为例,教师不再按照教案进行单纯的说教,而是将学生分为多个小组,引导学生在小组中分享与交流自己对克隆的理解和认识。此时,学生的思维变得活跃,引导学生联想到电影、小说中的情节,使学生在交流中加深对克隆的认识,并提高兴趣。在此基础上,教师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并提出相应的问题引导学生有深度地阅读理解。通过有效的问答,教师将初中语文课堂打造为师生交流的场所,符合综合性学习的特点。
总的来说,目前,受到应试教育的束缚,当前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存在较多问题。这就促使众多教师改革思想,并在实践教学中不断总结与交流,使综合性学习得到发展与建设。
【关键词】 研究性学习存在的问题;学习体验
【中图分类号】G6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33-0-01
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学生自身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获得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它首先出现在美国,并对我国中学教育产生了积极影响。我所在的学校近十年每学期都举办研究性学习成果展示,我也指导过很多学生,辅导的课题多次获奖。同时我是我校研究性学习展示的评委,对我校学生所做的课题有直观的接触。但我仍然对研究性学习认识不够,所以我以研究性学习作为课题进行研究,希望这种新的学习模式能与我的教学相结合。
毋庸置疑研究性学习与我们现行的教育体制和教法是有矛盾的。把研究性学习当做一种学习活动来推广,而又不改变现有课程、教材体例,必将给我们负荷很重的基础教育增加新的负担。所以在目前,以主动积极态度参与研究性学习的同学不多,大多数同学抱着混学分的目的参与,研究课题小组成员良莠不齐,课题完成质量有着明显的差异。研究性学习是一种课程形态,更是一种学习方法,应该承认我们的学生并没有一种天生的研究性学习的才能,而需要在学习的过程中去培养。在这一点上,教师的引导和指导非常重要。对于大多数教师而言,对学生研究性学习进行指导是责任心所致,和正常的教学工作没有关系。教师自身对研究性学习也缺乏必要的理解和运用,对指导研究性学习并没有足够的经验和专业储备。所以研究性学习进入中学,形式上师生都参与了,但研究性学习的理念并没有真正在我校教育中扎根,我想这种现象不是孤例而是有着普遍性。
具体到我校而言,目前的研究性学习的开展还存在不少问题。由于学生学业负担沉重,做研究性课题时间紧张,所以课题研究不充分,抄袭或生搬硬套资料或观点的低质量课题屡见不鲜,课题研究缺乏新意和深度。学生在选择研究性学习的课题时,不能从自己的兴趣和能力出发,所选课题很难驾驭,或与教材关联很少,课题研究的实效性受到影响。在研究性课题中,学生做课题功利色彩过重,能选拔到学校参评的课题很重视,对于普通课题则草草了事。学生在研究性课题展示结束后缺乏总结反思,这也不利于他们能力的提高。很多教师对研究性学习的认识不清,定位不准,所以对研究性学习的开展并不能起到引导作用。总之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课程形态,要在中学教育中发挥积极作用,不可能在短期内实现目标,这就需要我们做一些有益的探索。
【关键词】 研究性学习;自主学习;问卷调查
【中图分类号】73000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29-00-01
2001年我国教育部就把研究性学习纳入必修课,推动了研究性学习在中学的开展。研究性学习在我校开展已有十年了,但教师和学生的参与度似乎还不够。为了更好地适应新课程教学的需要,我和本校的其他几位历史教师以辅导高一学生开展历史研究性学习作为研究课题,以期尽快改变教育观念,优化教育教学结构,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我们在高一年级确定6个课题作为研究案例:《关于兰州历史遗存现状的调查》、《走进西固清真寺》、《时期的兰州》、《兰州小吃不“小”》、《丝绸之路》、《临夏花儿》。课题来源是学生自报与教师推荐相结合,在课题资料收集、调查访问、撰写论文以及课题展示等环节,教师都积极参与,并给予学生力所能及的帮助。最终这6个课题在学校参评中获得了很高的评价。之后我们对参加历史研究性学习的52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历史研究性学习的真实想法,通过对他们的调查,找到开展研究性学习存在的问题,以期在今后的教学和指导过程中有所提高。
“学生参加历史研究性学习的原因”中,自己感兴趣占63.8%,受同学邀请仅占36.3%。说明大部分学生对历史研究性课题有浓厚的兴趣。“研究性学习课题的来源”,大家讨论的结果仅占40.4%,老师提示占59.6%。说明学生在确定课题方面还不成熟,需要教师的指导和帮助。76.6%的学生认为研究性学习与平时在课堂上获得知识的方式完全不同,仅有23.4%的学生认为方式差不多。说明研究性学习是一种新型学习方式,大部分学生已感受到它与常规学习的差异。76.6%的学生在一个月内完成了研究性学习,23.4%的学生用时2个月。说明研究性学习的开展受到学生学习时间的制约,开展一个课题难度大、周期长。在参与研究性学习过程中,76.6%的学生家长不置可否,仅有23.4%的学生家长予以支持。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家长更多注重学生的成绩,对挤占学习时间的研究性学习很难认同。
74.5%的学生认为完成课题比自己想的要困难,而25.5%的学生认为比预想要容易。说明学生对研究性学习准备不足,在研究过程中凸显出很多问题,对学生是个很大的考验。85.1%的学生对这种自主学习的方式比较认同,而14.9%的学生并不认同。说明较多学生已经认可、接受了这种研究性学习的方式。85.1%的学生认可研究性学习在中学开展的必要性,而14.9%的学生认为没有必要让所有学生参与其中。说明较多同学认为这种学习模式可以培养学生的研究和协作能力,在研究过程中获得有益的实践经验,因而比较认同。“你认为目前开展历史研究性学习存在哪些困难?”困难主要有:缺乏兴趣、家长不支持、自身知识储备不够,研究内容肤浅、没有足够的时间、经验不足(不会写论文)、搞形式主义。“你认为高一年级学生对历史研究性学习参与不积极的原因是什么?”学生们认为是缺乏兴趣,缺乏经验与自主研究实践的能力,对研究性学习的了解不够,不重视,时间不足,担心影响学习,小组成员不团结和家长不支持。
高中生物教学中的研究性实际操作的主要教学方式分为两种.
第一种,实验探索型.在高中生物的植物特性等相关内容的教学学习中,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进入到植物园内对植物本身存在的各种特性进行具体认真的观察,之后提出一个具体的问题:植物生长过程中所具备各类特性究竟是因为什么原因而产生的?之后组织引导学生在家自主培养一些已萌发的植物种子,运用自己所学的方法对其生长素发现、作用以及向光性等相关原理进行分析研究.通过一系列的实验操作以及具体的观察,引导学生将心中的问题提出并进行妥善的解决.学生在假设问题、观察以及分析研究等方面的探究过程中,对相关的高中生物知识内容的理解掌握度得到了有效增强,其科学正确的探究精神也得以培养.
第二种,调查研究型.在生物有关糖尿病的教学研究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先进行相关资料的查阅,熟悉了解到其发病原理中胰岛素的产生原因,以及糖尿病先天与后天方面的病理原因;之后,在组织学生对周边存在的糖尿病患者的比例进行调查分析,并与其交流,深入了解到发病原因以及其带来的相应阻碍.运用相关资料查阅以及登门走访的方式,帮助学生熟悉了解到糖尿病的病理原因,以及其给予生活的阻碍.在整个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的资料查阅能力以及交往沟通能力得到了充分的提升加强.
2.研究性学习实施阶段的教学程序实践
(1)重视过程与体验,并总结形成结论在中学阶段的研究性学习中,取得科学性如何强、社会价值如何大的成果是次要的,其最主要的目的是让全体学生都参与到研究过程中,去感受、去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生物课程的研究实践中心是学生,其实践操作过程中的所有人的地位关系都是平等、合作型的.学生在进行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应自觉做好具体的工作记录,并且附加上自己的深刻体会.学生在对生物知识内容进行深入研究的同时,应将相关的资料进行科学的优化整合,将最终的研究成果进行完美的表达.注意,研究成果一定要做到科学、实事求是.
(2)交流研究,分享成果高中生物研究性学习的最终成果,其表现形式通常为报告、设计等.学生在研究学习完并取得一定的成果之后,教师应组织进行一个年级研讨会,通过交流沟通的方式使每一个人都能享受到研究后的成果,使其对生物知识的认识掌握度提升到一个新阶段.在生物研究性学习的开展实施过程中,教师应实时掌握活动的相关进展,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适当的引导、点拨,以此帮助学生将问题尽快解决,更好地进行学习.在高中生物研究性学习的实施阶段,教师应对其相关的活动进程进行熟悉掌握,并给予相关的科学正确指导意见,对学生研究性学习实践中出现的问题阻碍,教师也要帮助其进行妥善解决,与此同时,还应得到校方及家长等多方面的理解支持.
3.研究性学习评估阶段的教学程序实践
研究性学习的评估要以形成性评价为主.评价时重过程、重应用、重体验、重全员参与,研究性学习的最终评价结果的体现方式较为多变,有如分数一样的定量,也有如评论话语一样的定性,或是将两者进行融合.研究性学习的最终评价内容包括:研究性学习的计划方案、研究性学习的实践活动记录、研究性学习后的真实感受及体会以及最终取得的研究成果等.在评价时应注意对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考量,对其某一方面的优势特长,给予必要的鼓励支持.
【关键词】高中数学;研究性学习
在2004年教育部颁发的文件《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数学教学大纲(试验修订版)》中,第一次出现了要求在高中的必修课中使用“研究性课题学习”,如今,我国高中学校对数学的研究性学习进行了一定方式方法的实施,通过数学的研究性学习取得了一定程度的教学上的进步,为高中学校的健康快速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但是,在高中数学实施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因为没有成熟的经验,需要学校、教师等各个方面多加观察和改变。本文就高中数学在实施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方面及相关策略进行了简单的介绍。
1.什么是高中数学研究性学习
高中数学的研究性学习就是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从社会生活中、课本中选取具有促进高中生思考能力的课题进行研究的过程。让学生能够在与科研相似的学习方式中实践自身学到的数学知识,从而达到牢固掌握的效果以及研究性思维的发展。研究性学习具有开放性、探究性以及实践性等特点。开放性就是高中数学研究性课题的内容、研究方法、研究过程没有任何限制。探究性就是指让学生主动的进行研究问题,需要学生对问题的深刻了解。实践性就是在研究性学习中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高中教学实施研究性学习的策略
2.1在进行高中数学研究性学习的实践中要做到因学校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学校和学校之间是存在很大的差别的,在地域、教师能力、学校的氛围、学校的硬件设施等方面都存在着巨大的差别。在高中数学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这些差异,做到因学校的不同而不同,做到适合本学校的发展。比如在经济发达的、教育资源丰富的地区通常高中学校能够通过与周边的高等学校、科研单位以及学术性团队之间数学专业的创新性人才进行交流,选择合适的高中数学研究性课题,比如,银行存贷款汇率的研究等。但是,在经济不发达的地区、教育资源不丰富的地区就无法做到以上的程度,这些偏远地区的高中数学研究性学习教育更加需要得到实施,在这些地区就需要充分运用自身的教育资源,充分了解自身存在的优势,以及所在地区能够支持的资源,然后通过整合运用到高中数学研究性学习中。例如:怎样打车能够做到最省钱?通过对出租车的计费方式和变量进行分析,建立一个里程数与出租车费相联系的方程,通过方程计算最优的打车方案。另一方面,各个高中学校的教师专业素质并不相同,按照拿来主义的标准进行自身学校的实施,不仅不会产生促进作用甚至会产生相反的作用。所以在高中数学研究性学习的实施过程中要着重注意因学校制宜。
2.2在高中数学研究性学习实施中要注意教师因素,转变教师的观念
2.2.1教师在教育过程中是一个主要因素,承担着进行高中数学研究性学习实施的角色。高中数学研究性学习就是要学生能够自主地进行知识的探索,所以就需要教师从传统的课堂主导者转变成为研究性学习课堂的引导者。学习最终起于对问题的疑惑。在高中数学实施研究性学习中教师要做到时刻引领学生思考和对问题的质疑,帮助学生在质疑的过程中建立知识的重新组合,比如,通过情景化的问题设计能够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引导学生对问题的质疑解疑。
2.2.2教师在进行研究性学习的课题选择中要做到有针对性,结合区域因素、学校的教学条件、教学资源的状况进行高中数学研究性学习课题的设计。此外,还需要教师在学生进行课题研究的过程中,要及时对必要问题做好解释,在实施过程中视情况的变化而变化。
2.2.3教师在研究性学习教学过程中还需要做到及时对学生作出评价和对此次教学作出反思。在实施高中数学研究性学习一个阶段完成之后,需要教师主动对学生完成的情况进行评价,对学生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及需要改变的方式都要做出合理的评价。比如,把在研究性学习中表现较优的学生的研究方法、思考问题的方式、解决问题的过程作为评价的典型例子进行全班评价,同时,总结出符合学生思维方式的教学理论。教师还需要进行本次研究性学习教学的评价和反思,在反思的过程中总结出本次教学优秀的方面以及不足的方面,然后,再进行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要规避不足,逐渐完善和发展高中数学研究性学习。
2.3实施高中数学研究性学习需要做到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在实施高中数学研究性学习教学中要改变传统的教师讲授学生听的模式,需要做到让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和知识的主体,让高中学生能够充分参与到数学研究性问题的讨论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思维思考能力。通过模式的改变能够充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激发学生主动思考和主动探索的能力。通过在课堂上设置单独的时间让学生进行问题的思考以及学生之间的讨论,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规定好学生需要思考的问题,这些问题需要能够让学生“跳一跳”才能够到。
总之,在高中数学实施研究性学习中,需要做到学校、教师、学生等各方面的参与,改变传统的高中教学模式,实施素质化教育、研究性学习教育,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激发学生对问题的研究兴趣,从而使学生切身参与到数学问题的研究中去。
【参考文献】
[1]何昱.高中数学研究性学习的探索[J].都市家教(下半月),2013.10
[2]张欣.基于高中数学研究性学习模式的探究[J].中国校外教育(美术),2012.7
【关键词】高中政治;研究性学习;教学活动;现状
【中图分类号】G537【文章标识码】B【文章编号】1326-3587(2012)06-0122-01
研究性学习是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究性学习为基础,在教师指导下,从生活和社会实践中选择和确定研究课题,以个人或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通过自己收集、分析和处理信息来实际感受和体验知识的产生过程,进而了解社会,学会学习,养成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研究性学习的核心,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法,强调一种主动探究式的学习模式,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推行素质教育的一种新的尝试和实践。在高中政治课中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是课程改革和发展的新内容、新形式、新探索,它有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实现知识,能力和素质的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相互提高,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因此近年来研究性学习备受政治教师的关注,纷纷在高中政治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活动,但实际教学中存在着许多困难和问题。下面,笔者就高中政治课开展“研究性学习”教学活动所存在的种种障碍及对策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高中政治开展研究性学习的障碍的具体表现
1、传统的教学观念,扼杀了学生个性,阻碍着高中政治研究性学习的开展。
2、传统的不平等的师生关系阻碍着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影响着高中政治研究性学习的开展。
3、老师的知识结构、知识能力,直接影响着对学生的指导,影响着高中政治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开展。
4、如何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直接影响着研究性学习课题的确定,影响着高中政治研究性学习的开展。
5、如何正确处理政治学科课程与研究性学习的关系,影响着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地位,影响着高中政治研究性学习的开展。
6、如何处理学习过程和学习评价的关系,将影响学生研究探索的积极性,制约着高中政治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开展。
二、高中政治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对策
1、必须转变观念,激发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的积极性。
高中学生在身心发展状况、知识能力基础、社会生活经验等方面都达到了一定的水平,在政治学习过程中已经能用书本理论作指导去发现、分析、解决问题。广大政治教师必须打破单一的传统教学模式,大胆引入和渗透研究性学习,增强教学针对性,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摆正师生关系,创设民主学习气氛。
研究性学习中,学生是主体,师生关系应该是互帮互学的“学习共同体”。我们必须改变传统教学中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的不平等关系,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不断引导学生在实践学习中提出问题、探究问题,引导学生用所学的政治理论分析热点问题,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足够的想象空间。
3、政治教师要改善知识结构,提高指导能力。
研究性学习具有开放性、探究性、实践性等特点。实施过程要依赖许多信息资源,并要在一种动态开放、多元的学习环境中支关心现实,了解社会以积累一定的感性知识和实践经验。高中政治教师作为政治课研究性学习活动的指导者,必须在教学中不断学习,改善知识结构,开阔自己的视野,尤其是注意涉猎一些科学、艺术、法律等诸多领域的知识,了解社会动态,使自己站得高看得远,从而真正成为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参与者和指导者。
4、指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确立恰当的课题。
针对课题难以确定问题,高中政治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政治学科学习热点。社会实践中去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从而确定恰当的课题。指导学生遵循“三个原则”,坚持“三个联系”。三个原则是:(1)兴趣原则,(2)课题难度要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与能力水平;(3)可行性原则,因地制宜,就地取材。“三个联系”,即:(1)要与现实生活相联系,增强政治课研究性学习的鲜活性;(2)要与学生的思想实际相联系,增强政治研究性学习的针对性;(3)要与社会实践相联系,增强政治研究性学习的实效性。例如:我指导高一学生结合经济效益,环境保护的知识确定了“尤溪九阜山的开发与保护”(尤溪九阜山是省级自然保护区)这一开放性课题,与现实联系使学生产生了极大的兴趣,激发了他们探索研究的积极性。
5、摆正课内学习和课外实践的位置,正确处理政治课程与研究性学习课程关系。
政治学科课程与研究性学习课程是相互依托的课程关系,教学中必须摆正课内知识学习和课外实践探索的位置,正确处理研究性学习和政治学科课程的关系,使学生做到对政治科知识在学中用,在用中学,真正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6、重视学习过程评价,不断完善评价体系。
【关键词】新课改背景;高中数学研究性学习;应用
研究性学习是在高中数学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产生的新型学习模式,该种学习模式对于提升学生的创造能力、学习能力与实践能力有着良好的优势.但是,在高中数学研究性学习中还存在的一些问题,本文旨在对高中数学研究性学习模式的应用进行分析,并探究如何利用探究性学习来提升我们的综合能力.
一、研究性学习的概念与特点
(一)研究性学习的概念
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进行探究,在已经知识基础上进行同化、探究和组合,从而获取到新的能力与态度,提升自己的创新性素质.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核心即素质教育,关键就是改变自己传统的学习模式,推广研究性学习可以改变以往单纯的知识获取方式,让我们可以在开放的环境中涉猎知识,并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践活动中,从而培养自己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
(二)研究性学习的特征
1.开放性
在研究性学习中,我们可以通过网络、媒体与书刊来收集相关的知识,进行筛选,实施社会调研,利用针对性的研究方法来得出结论,从而提升自己的科学精神、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研究性学习的内容是非常开放的,上至天文、下至地理都可以作为学习内容,这无疑让我们的学习更加具有趣味性.研究性学习要求学生在确定课题后,通过媒体、网络、书刊、日常生活等多个渠道,收集信息,加以筛选,开展社会调研,选用合理的研究方法,得出自己的结论,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科学精神和实践能力.
2.探究性
在探究性学习模式中,我们需要探究的主题多为自己确定,学习方式是主动的,积极的,一般不需要教师进行全程指导,只要进行归纳和总结即可.在提出探究性主题之后,可以在相应的情境与背景下进行学习,由我们自主来发现其中的问题,归纳出问题的解决方案.
3.实践性
研究性学习这种模式强调理论与生活、科学和社会之间的联系,更加强调关注现实问题,在学习过程中,我们要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这既能够让自己对数学知识产生兴趣,还可以培养自己的实践能力.
二、新课改背景下开展高中数学探究性学习的策略
(一)在日常课堂中开展研究性学习
在目前的高中数学教学中,课堂依然是我们学习的主要阵地,研究性学习的开展也要立足于数学课堂,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内容.对于我们而言,求知欲望是我们分析问题的主要动力,如果我们对一项事物产生求知欲,这种欲望就会支持我们孜孜不倦的去探索问题,找寻到问题的答案.在日常学习中,我们可以主动的进行讨论,与其他的同学一起来分析问题,让数学课堂气氛变得更加活跃,帮助自己走出思维上的分水岭.实际上,在高中数学教材中,大量的公式和定理本身就是实施探究性学习的重要材料,如对数的性质、椭圆方程、双曲线方程、抛物线方程等等,这都可以让我们利用其进行探究.
(二)利用数学开放题开展探究性学习
开放性题目是高中数学中的新题型,与传统封闭性题型不同,开放性题目更加注重数学问题的研究性,强调我们从多个角度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开放性题目中,我们可以发现新的问题.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常常会给我们布置大量的开放性问题,如这个问题:“在一块正方形草地上,想要开辟中一个花坛,花坛面积为正方形草地的一半,那么应该怎样设计呢?”这道问题是典型的几何图形问题,在老师提出这个问题后,我们就可以采用研究性学习的模式进行探究,大家一起进行讨论,得出问题的答案.
(三)利用生活实践来实施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注重数学理论与生活实际、科学知识和社会知识之间的联系,数学源自于生活,在我们周围的世界中,有大量的数学知识,因此,我们要积极主动的参与到社会实践活动中.在数学研究性学习中,社会实践是重要的获取信息和研究素材的渠道,学生通过对事物的观察、了解并亲身参与取得了第一手资料,可以用所学的数学知识予以解决.以下的问题均可作为数学研究性问题来进行讨论,如购房贷款决策问题、商品营销策略问题、气象学中的数学问题和拍照取景角最大问题等.
三、结语
研究性学习作为课程的新事物,还处于初创探索阶段,还存在许多方面的问题.但是笔者认为,传统的数学教学应注入研究性学习的时代活水是不容置疑的.笔者认为,学生必须深刻理研究性学习的内涵,真正确立以自己发展为本的理念,改变过去陈旧的传统学习观念,逐步培养我们的问题意识和创新意识. 本文由wWw.DyLw.NeT提供,第一论 文 网专业教育教学论文和以及服务,欢迎光临dYlw.nET
【参考文献】
[1]高桂清.善于发现,勤于思考,勇于实践——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案例[J].新课程(中学版).2008(04).
作为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在教育实践中开展的状况如何?本研究选取北京市某示范性高中作为案例,以案例观察、记录、反思的方法,对中学研究性学习的开展情况进行研究。在进行案例研究时,并不在抽象层次上评论研究性学习应该如何开展,而是根据已有的文件和已经形成共识的研究性学习有别于其他课程学习的视角、功能、方式,作为衡量研究性学习教育实践的“尺”,来评判案例学校的实践。
一、研究性学习应有的独特功能
早在20世纪90年代末我国学界开始讨论研究性学习问题时,不断强调的一点是:研究性学习需要防范陷入科学主义、精英主义,研究性学习必须从儿童自身的身心发展特点出发,贴近儿童的情趣与现实生活[2],以学生的经验为基础,让学生了解研究这种特殊的社会实践形式[3],并通过回归真实的生活,发展学生的完满个性[4]。
基于这些观点,本文认为研究性学习是儿童对周围现象和世界的研究;作为儿童观察周边世界的重要手段,研究性学习的目的应当是让学生通过科学的研究方法与思维方式,学会探究自己周边的世界。
二、研究性学习的特征
受到研究者广泛关注的另一点是研究性学习的特征。学者石中英根据《纲要》对研究性学习的课程组织形式进行了论述,他认为研究性学习的课程组织形式应当具有多样性、参与性与自主性三个特征[5]。学者张华、仲建维也同样认为研究性学习应当是学生自主进行的探究式学习,并且并不局限于某个课程领域内,而是一种突破单科限制,强调知识多样性、综合运用的学习[6]。
基于这些研究,本研究认同研究性学习应当是由学生自主进行的、多学科综合的一种探究性学习,其特征也集中表现为自主性与综合性。
三、某中学研究性学习研究者观察记录
2013年10月中下旬,笔者作为研究性学习的评论专家参与北京市某中学初二、高一年级研究性学习文科班级开题报告会,对学生的开题报告予以具体的指导与评价,同时观察并记录如下内容。
1.研究性学习的选题
在这两次开题报告会中,每个年级各呈现6个研究性学习的开题报告,这些开题报告的研究问题如表1所示。
2.开题中学生的表现
案例中,研究性学习通常以学生组成6~12人的研究团队形式进行,并由研究小组的部分成员上台以PPT形式予以开题报告展现。在展现过程中,学生表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1)明显的“教师选题”倾向
笔者观察到学生在陈述开题报告的过程中,大部分都带有较为明显的“被选题”倾向——即学生在陈述研究的目的、选题意义时,讲述通常是照着念一遍开题报告,并且其讲述内容明显不是站在自己的角度,会出现诸如“帮助学生拓宽视野”这样明显的教师口吻。还有些学生在评审委员对某个选题的意义提出询问时,根本无法回答,旁边的教师赶紧予以解释说,“这个题目是老师定的,学生不太了解”。
(2)学习内容影响兴趣
以不同开题报告学生组的陈述表现来看,学生的陈述热情并非很高。仅有几组与学生兴趣密切相关的研究性学习开题报告的陈述中,学生十分富有激情。按照热情程度排序,大致是:高一年级英语学科《英文电影配音》、高一年级英语学科《英语校园剧、课本剧创作及表演》以及初二年级语文与英语学科合作的《戏剧表演的生活化》。这些学生更为感兴趣的研究性学习题目所具有的共同特征是:都需要学生观看他们喜爱的电影节目;都需要学生通过表演形式进行成果展现;都需要学生参与到社会实践之中去,如观察不同群体的行为等。
四、研究性学习的研究者观察反思
根据笔者对某中学初二、高一年级文科研究性学习开题报告会的观察记录,笔者对本案例中研究性学习的开展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总结与分析,并提出了自己的反思意见。
1.研究性学习过程中的主体缺失
从笔者对该中学研究性学习开题报告会的观察记录来看,这些研究性学习明显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虽然表现形式不一,但都集中反映了一个事实,即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缺乏由学生自主探究进行研究性学习。
(1)选题弱化了与生活的联系
从两个年级不同学科的研究性学习题目选择中能够看出,这些问题的选择都存在一个十分明显的倾向是与学科内容紧密联系,而与学生实际的生活经验、兴趣脱离很大。初二年级语文组的三个题目都是与课本课文紧密相关,是课本中学生非常难以理解的“鲁迅式散文”的再研究,希望通过研究性学习这个途径,深化学生对鲁迅文章和精神的理解;高一年级对《诗经》的相关研究也是基于课文内容的进一步拓展。英语学科中,英文电影配音、英文电影欣赏或话剧表演等贴近学生兴趣爱好的研究性学习,在开题过程中学生表现出更多的参与热情。政治、历史中的主题是大众阅读的首选,但奇怪的是研究性学习并没有对这类选题更加地热衷,初二年级提出的《社会热点问题分析》更像一个系列,而不是研究性学习这种主题学习应该具有的题目。
(2)教师指导缺乏学生视角
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新型的主题学习方式,学生难免不适应,需要教师的指导。但是,作为指导者的教师是一个什么角色?这是一个教师学职前教育的基本问题,不管是柏拉图的“助产士”,还是“爱弥儿”式的自然教育理念,或者现代的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都在说明教师的角色在于去“帮助”学生去思考,而不是“告诉”他应该是什么。
研究性学习中的教师角色仍然是传统课堂的延伸,这是特别值得关注的一点。从开题报告会的情况来看,教师仍然在“告诉”而不是“帮助”。这种指导方式的不足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选题都显得“一本正经”,没有试图理解学生认知世界的方式;二是开题报告的撰写与陈述过程中,教师干脆,学生表现出的被动状态令人吃惊,学生可能直接陈述“本研究希望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等话语。
此外,在教师对学生开题的评论上,教师毫不隐讳自己希望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能够与实际的本学科课堂教学紧密结合的想法,希望利用这些时间对学习成绩或学生德育带来积极影响。例如高一年级语文学科的《中的情感与表达》研究,教师在评价时建议学生更多体会“忠、孝、礼、义”等感情,而不是学生最初所提出的亲情、友情、爱情。
事实上,上述这些教师对选题、开题报告撰写及选题方向的指导,都集中体现了在研究性学习中,教师仍然与传统课程一样占据了主导地位,这与研究性学习所强调的学生自主探究相违背。从某种程度上而言,这些教师指导都削弱了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中的自主性。
2.反思:研究性学习,应以儿童视角为主
设立研究性学习的主旨,应当体现主题学习的方式,认同研究性学习应当由学生从自己的兴趣与视角出发,自主地探索自己身边的、感兴趣的世界。然而,大部分研究性学习在选题上还是课堂教学或学校教育的延伸,而在组织形式上教师由学生研究性学习的指导者变成了计划制订者,削弱了学生研究性学习的自主性。
事实上,北京市某中学研究性学习开展的这种情况并非独此一家。笔者在山东省与云南省进行调研的过程中,也同样对两个不同地区、不同层次学校的研究性学习开展情况进行了了解。从研究性学习题目的选择以及开展的具体情况来看,这些地区的研究性学习开展的具体情况虽然有所不同,但从题目选择来看也同样存在着儿童视角缺失问题。尽管研究性学习并不是脱离学科教学,但它的主题学习性质更应该体现跨学科和问题意识。如何在研究性学习中更多地减少教师干预,还原研究性学习是以儿童视角展开的、儿童自主对身边世界探索的本质,应该是未来一段时间教育工作者应当思考的话题。当然,首先应该做的是对这种大家都不熟悉的学习方式进行更加细致的研究和分析。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S].2001.
[2]钟启泉.研究性学习:“课程文化”的革命[J].教育研究,2003(5).
[3][5]石中英.试论研究性学习的性质[J].课程·教材·教法,2002(8).
【关键词】初中地理教学研究性学习的探讨
初中地理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必要性,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体验性和探究性。
一、学生的全面发展需要研究性学习
在地理教学中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选择研究问题,只要学生有兴趣,同地理学科有关、有助于学生发展又可以研究就可以。要让学生感受到地理就在身边,学习地理对自己的发展有实际意义,目的是既使课程标准得到落实,又使学生得到发展。
长期以来,受评价机制及一些其它因素的影响,大部分中学地理教师的教育理论水平和专业素质停滞不前,没有很好的发展机会。研究性学习教学策略指导下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扮演的角色是学生学习的帮助者、指导者,是学生合作学习的参加者,在这样的角色环境下,要求教师用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于对教学策略的思考和改进上,用于对教育理论的学习上。这对教师的发展必定会大有帮助。
二、地理学科的特点适合开展研究性学习。
地理学科是一门多学科、跨领域、门类复杂的综合性学科,地理教材中有很多的课程内容适合学生进行研究,是非常适合开展研究性学习的一门课程。而且在地理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开拓和创新思维、有利于学生关心社会经济发展、有利于学生关注不断变化的国际形势,可以为学生将来走向社会、参与社会活动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地理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实施途径和策略
在不破坏学科知识逻辑性和系统性的同时,在教学中适当穿插一些与地理学科教学内容有关的专题研究活动,是目前初中地理教学中尝试开展研究性学习较多的一种形式。具体选题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去考虑。
在研究教材过程中酌定研究课题,教材中的某些基本原理、概念和规律等知识,虽然对人类是已知的,但是有些结论对学生来说却是未知的,可以把这类内容设计成让学生再创造和再发现的研究课题。这种课题选择时必须考虑哪些内容适合学生自主搞研究,而且还要考虑每个学生都能参加。
从现实生活中选择与学科内容有关的问题研究性学习强调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解决身边与学科内容有关的实际问题。学生可通过查找资料、动手实验、社会调查等亲身实践获得对社会的直接感受,同时还可以了解科研的一般流程和方法,尝试着与他人交往和合作,懂得还有很多获取信息的渠道,并试图综合已有的知识来解决正在研究的课题。在学科教学中穿插专题研究单元的这种形式,能够在开放的环境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四、课堂教学中渗透研究性学习的思想
课堂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开展,关键是教师要把研究性学习的思想渗透到学科教学之中,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结合学科教学内容,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地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而不是把现成结论告诉学生。具体可采取如下策略: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 首先,教师要为学生的探究、发现做好充分的准备,如教具、学生分组学习的材料等。然后向学生说明发现的过程的目的和要求,提出探讨的问题,指出探讨的价值和步骤,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趣味性,引发学生的探究心理。其二,学生根据教师提出的目标和途径,通过阅读、演示、观察、思考等学习活动,主动去概括原理、法则,去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途径,以期找到问题的答案。这是探究学习过程中的主要环节,也是学生发现知识的基础,这时教师要巡回视导,积极做好引导工作。其三,学生交流初探所得到的成果或结论,并对一些似是而非的问题或不甚理解的问题展开深入的讨论并作进一步的探究。
在教学内容中增加一些科学探索史,启发学生思辨的内容。以往的学习,偏重于对概念或理论的死背硬记,缺乏深一层次的疑问,如用以解释各种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的众多知识是如何形成的?定律、法则或理论存在的依据和前提是什么?这些知识存在的价值是什么?这正是研究性学习的主要内容。在21世纪这个信息化的社会中,学会这种思维方法是必不可少的。否则在浩瀚的知识信息海洋中,学生就会迷失方向,以假当真,是非难辨。适当增加一些科学探索史,不仅有利于学生了解科学研究的方法,而且有利于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启发学生的思路,寻找问题创新的切入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