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技术创新的重要性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只有科技创新,才能促进发展。经过几千年的发展,林业已经成为我国的支柱产业之一,但是当前已经遇到瓶颈。在国家的大力倡导下,各级政府部门都加大了对科技的重视程度,林业也是如此。经过十来年的发展,科技对我国林业的贡献率已经由2005年的35.4%扩大到了2015年的43.6%,虽然这一成就值得自豪,但不可否认的是,当前科技对我国林业的贡献率仍远低于发达国家[1]。使大家充分认识到林业技术创新在现代林业发展中的重要性,并积极投身其中,促进我国林业科技水平的提升,提高科技对我国林业的贡献率,是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下面笔者结合自身的实践,谈谈林业技术创新对现代林业发展的重要性。
1优化林业产业结构
林业的产业结构,主要体现在品种上。传统品种经过多年的繁殖,将会逐步出现退化、生命力减弱、抗逆性降低,因而必须及时培育新品种。当前我国的林业生产中仍然以传统品种为主,这也是影响科技对我国林业贡献率的重要因素之一,因而我国对林业新品种的需求极为迫切。而新品种的培育是一项技术含量较高的创新性工作,只有林业技术创新,才能及时培育新品种,提高产品质量,优化林业结构。
2提高产出投入比
传统的林业经营模式,具有投入较高而产出较低、经营时间长、风险大、收益不确定的特点,因而难以引起人们的兴趣[2]。通过一定的林业技术创新,可以改变这种状况。如通过一定的技术来缩短林木的生长时间;通过培育新品种提高抗逆性来减少损失;通过提高科技含量而减少人工、设备的使用来减少投入;通过深加工来提高林业产品的附加值来增加收益等等。通过这些技术创新,能够降低林业经营风险、提高收益,从而吸引更多的人从事林业经营,促进林业产业发展。
3打破林业发展瓶颈
当前,我国的林业产业发展已经遇到瓶颈,有以下几个主要原因:一是我国的林业经营模式仍以粗犷式为主,难以精确控制林业经营中的各种影响因素,从而导致林业生产效率较低、产出不高。二是受到科技水平的影响,当前我国林业产业经营中的科技含量不高,对于病虫害防治、幼苗成活率、授粉率等控制力度不强。只有进行技术创新,一方面实现林业的精细化经营,即在林业管理中要使用数字化、自动化、精准化管理设备,对林园的水分、温度、养料、日照进行直观的测量,准确把握并分析出此阶段作物所需的外部环境及肥料供给,并给出合理化意见,对所缺或过剩的元素进行调节,使林木管理员更有针对性地进行环境处理。另一方面,通过高科技的应用,提高对病虫害防治的水平,减小病虫害对林木带来的损害,通过合理控制各种影响因素,提高幼苗成活率及授粉率等,促进林业的发展。
4减少人力浪费
林业是规模化产业,林业企业所经营的面积一般都较大,因此,林业工人劳动强度大、工作重复性高。但是,通过技术创新,提高各种精密仪器的应用,可大大降低各种重复性的劳动,减少人工的浪费。另外,林业从业人员一般文化水平不高,凭借多年的经验积累来从事林业相关工作。但是要提高林业技术的创新性,势必要引进一些高层次的人才,他们在利用其专业的技术水平促进林业技术创新的同时,还可以带动其他人学习相关知识,提高林业从业人员的整体业务水平,改善林业从业人员的结构。
5实现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发展林业产业,一方面可以获取一定的经济利益,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可以改善自然环境和人们的生存条件,实现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林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3]。当前已经逐步出现了可持续经营技术、生态系统恢复、荒漠化防治技术、森林资源培育技术、重大森林灾害有效控制技术、湿地生态系统及森林生态系统等林业创新技术,其目的都是把自然环境与林业从相互影响变成相辅相成,从而达到生态系统、动植物多样性系统、林业系统、可循环系统与人类生存环境的和谐统一。
6引领市场走向
下游产业的发展,对于上游产业具有较强的依赖性。因此,通过技术创新,开发新品种,不断提供具有特殊性能特点或者高质量水平的产品,当这些具备特殊性能或者高质量水平的产品供应不足时,将会引起下游的蜂拥而至,从而设计出合适的产品来适应原料,达到引领市场发展的目的。如果这一过程持续进行,将会带动林业的下游产业跟随前行,一方面带动整个林业行业发展,同时也避免了林业市场受市场盲目性与滞后性带来的危害,在一定的情况下避免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赢得发展主动权,有助于林业物价的稳定和林业大环境的良性发展。
7小结
林业技术创新对于现代林业发展的影响涉及到各个方面,只有充分了解林业创新的重要性,才能重视林业技术创新,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加大林业技术创新投入,最终促进林业的健康、快速发展,为当地的经济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作者:杨连和 单位:本溪矿柱林总场爱阳林场
参考文献:
[1]邱雪芹.林业技术创新在现代林业发展中的重要性研究[J].北京农业,2014(27):244-245.
设计驱动创新的研究对象是发达国家成功的设计密集型企业,在我国民营消费品制造企业的应用还需要重新审视,这就需要首先回答如下两个问题:一是民营消费品制造企业的设计创新实践是如何组织的。二是当设计要素地位提升时,设计、技术和市场的角色会发生哪些变化?技术变革理论认为技术变革往往也会引起组织变革,不同的技术创新模式需要有与之适应的不同组织形态,因此,设计实践的组织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在解释以上两个问题时就需要首先确定设计的角色演化以及与之相关的创新组织模式,然后才能分析不同创新组织形态下的“设计-技术-市场”的关系。Perks和Cooper[9]对设计在新产品开发的角色按照时间顺序分为六个阶段,而设计差异化、设计作为新产品开发子过程和设计主导三个阶段在我国民营消费品制造企业较为典型,而且这三个阶段更能解释“设计-技术-市场”的关系。
2研究方法
2.1研究方法与研究对象本文采取混合案例研究方法,案例研究特别适合理解新出现的、主题不明确和规律不明显的现象,混合案例研究方法能够在案例对比过程中全面发现现象的规律性,提高研究结果的可信度并有助于避免环境差异带来的分析误差。
由于设计在消费品制造企业的新产品开发中表现更为突出,本研究把研究对象定位在民营消费品制造企业,厨电企业是典型的消费品制造企业,因此选择设计密集型的厨电企业解释消费品制造企业实施设计创新的规律不失一般性。案例研究对象的选择遵循如下原则:一是企业重视设计,新产品开发中设计起到关键作用,已经把设计提升到战略地位;二是企业具有创新精神,他们会努力探讨产品创新转型升级之路,也将加强在新产品研发方面的投入;三是选择同地区同类企业,集群效应影响的同地区企业更具规律性和整体性。
宁波作为我国民营经济的发源地之一,块状经济或企业集群十分显著,以宁波方太、帅康和欧琳为代表的设计密集型厨电企业的发展引起工业设计界的关注,其设计创新规律更能科学、准确地解释本文提出的两大问题。结合案例分析原则,本研究选择宁波方太、帅康和欧琳作为案例分析对象。
2.2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数据收集主要有两种途径:一是问卷调研,经过专家咨询、头脑风暴确定要研究的主要内容,然后把问题集中在非结构化的调查问卷中,深入三家企业进行调研,调研形式采用现场访谈、email发送问卷和电话访谈等,总共发送问卷100份,回收问卷后进行整理,得到有效问卷82份。二是其他形式的调研,包括网站、中国期刊网、企业内部刊物和企业颁布的战略性文件等。数据整理工作分为三步:首先,整理问卷调研的内容,这部分内容是第一手资料,在对问卷编码后,把问卷的每个问题,都填写在事先制定的表格中,就形成了针对每个问题82种不同见解,这些不同的内容整理在一起有利于从大量定性内容中提炼主题,发现规律。其次,其他形式调查资料属于第二手资料,采用关键字检索的形式确定主题,从中发现主要规律。
3研究发现
3.1基本设计行为
分析方太、帅康和欧琳三家企业在新产品开发中重视设计,利用设计引领消费,进行市场开发,成功完成设计创新战略的实施。这主要表现在:重视设计文化建设,方太和欧琳制订发展产品设计的纲领性文件,并资助和举办多届大学生工业设计大赛,设计中心向企业员工不定期征集产品设计方案,颁发奖励基金;关注设计师培养与交流,企业邀请和聘用有经验的设计师,帅康2010年与德国优秀设计师合作,为帅康的产品设计注入经典时尚理念,方太和欧琳也聘用了国外著名设计师,并以他们为核心组建新产品研发团队,本土设计师学习了先进的设计经验,企业近几年也连续获得IF奖和红点奖(工业设计界的“奥斯卡奖”);重视产品设计投入,为了能让产品设计顺利进行,帅康把设计中心设置在上海,便于与国外设计团队的交流,而方太则每年投入营业额的3%进行产品设计研发,不仅创建了相应的设计中心,而且每年设置百万元的设计奖励。
3.2研究结果
虽然方太、帅康和欧琳的产品创新战略发展轨迹不同,但设计在产品创新中的角色先后经历了设计差异化、新产品开发子过程、设计主导三个阶段。三个阶段没有严格的时间界限和特征表现,只不过在某一特定阶段,某种角色特征更加显著。
(1)设计差异化阶段。方太、帅康和欧琳是传统的代工生产企业,当企业意识到需要进行自主产品研发时,产品设计逐渐被引进来,并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最初受到企业资源限制,产品设计仅实现产品差异化的功能,企业创新行为完全由市场拉动,消费者对产品样式、功能的偏好以及市场需求信息成为决定新产品开发的核心因素。设计处于新产品开发的边缘地位,设计师地位低下,很多设计工作由工程师完成。设计差异化阶段技术创新组织模式如图2所示,总结其特点如下:首先,该阶段的创新行为是市场拉动的,市场专家(或企业高层管理者)在新产品研发中占据重要地位,企业高层重视市场信息,也参与到市场信息的获取和交流中,因此市场需求知识由市场人员和企业高层负责获取和理解,技术工程师起到知识中介的作用,他们从与市场专家和企业高层的交流中获取市场需求知识,自身很少参与到市场中,技术工程师的作用是负责把市场知识转化为产品功能,而此过程大多采用模仿创新的形式,很少进行自主的技术研发。其次,技术工程师的责任范围较广,除了产品技术应用外,还负责产品设计、产品加工制造、对内(加工制造部门、市场部门和管理层)和对外(供应商)进行产品信息交流等,甚至还参与到产品销售中。最后,设计的目的是产品差异化,企业雇佣少数设计师,隶属技术研发部门,缺乏培训、交流的机会,设计任务偶尔由技术工程师兼任。该阶段显著的特征是技术研发和产品设计以市场现有产品为基础,设计师与工程师进行模仿设计和功能改进。
(2)设计是新产品开发子过程。设计成为企业品牌建设的工具,方太、帅康和欧琳作为典型的代工生产企业,在培养核心能力向原始品牌制造商转型过程中重视产品设计,标志着民营消费品制造企业“设计时代”的到来。该阶段是技术推动的,技术研发能力和技术条件对于理解市场需求信息起到重要的作用,同时产品设计已经从“埋没”的角色发展成为技术研发的重要的阶段首先,该阶段是技术推动的创新行为,新产品开发崇尚新技术,甚至新技术在产品中的应用完全可以开辟新的市场,创造新的市场机会,技术工程师和设计师在新产品开发中有了明确分工,他们是企业与外界交流的中介。其次,设计在技术创新的地位等同研究和开发,它作为独立的功能出现在新产品开发过程中,设计师能力进一步提高并且具有特殊的技能,设计师的工作形式发生变化,他寻求与技术工程师、市场专家和其他创新主体的合作。最后,市场信息从整体主导新产品开发转向局部影响产品开发,消费者爱好、市场需求渗透到新技术研发和产品设计的各环节中,市场专家在分析市场趋势时也会考虑企业的产品设计和技术研发能力,但他们的作用更多体现在新产品投放市场的过程中,此时技术工程师和设计师与市场专家合作,创造一种技术和文化氛围对新产品理念进行宣传。
【关键词】信息技术;创新思维
创新,是民族发展的动力,是民族进步的灵魂,创新,关系一个民族的发展和进步。当前国际间的竞争,是综合国力的竞争,是生产力的竞争。而生产力的竞争,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竞争,是人的素质的竞争,是人的智能水平的竞争,是人的创造能力的竞争。因此,国际间的竞争归根结蒂是人的创造能力的竞争。但是,创新不是科学家的专利,每个人都有创造的潜能。如果将这种潜能发挥出来,那将是不可估量的财富。德国经济学家熊彼特在《经济发展理论》中指出:“资本主义的发展的根本原因不是资本和劳动力,而是创新”。一个人的创新能力将决定他的一生,将一个民族的创造水平将决定一个国家的竞争力。
培养创新思维是我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就是培养适应时展所需的劳动者的基本素质。素质教育是针对应试教育存在的种种弊病而提出来的,是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等多方面全面协调发展的教育,并以创新实践为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是当前教育的当务之急。
纵观我国的教育特别是家庭教育,长期以来受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观、道德观和伦理观的影响,是一种非常规范的循规蹈矩的知识技能的教育,而对孩子个性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却显得比较薄弱。这样就导致孩子的综合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较差,特别是学生的创造力受到较大抑制,创新能力差。学生离开了家长、老师这根拐棍就不知道如何走自己的路,无法适应将来社会对人才选择的要求。
教师是学生创新的主要培养者。要培养创新型人才,教师首先要成为创新型的教育者,学校首先要成为创新型的学校。学校不仅要把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放到一个重要的位置,而且自身更要改变教育观念,进行创造性的教育教学。要教会学生进行创造性的学习和思维的方法,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积极主动地去探讨求知的兴趣,培养他们在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的本领。
中学阶段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黄金时期。生物学研究表明,人从出生至一周岁脑部发育已经相当于成年人的70%,3周岁左右大脑发育完全,而从那时(或许更早)开始到成年时期,人的思维是非常独特的,是最易接受新思维方式的黄金时期。有关专家对近100年来的所有发明人所作的统计结果发现,发明人的文化水平在总发明人数中的分布是:具有初中文化水平的人占总发明人数的34%,高中的 占33%,技校占13%,中专占7%,大学占13%。可以看出:初中、高中和技校文化水平的人数占总发明人数的80%。由此可见,在中学阶段对学生进行创新思维和创造性人格的培养是非常必要的。我们中学的教育教学中应充分抓住这一黄金时期对学生进行创新教育。
随着中学信息技术教育的普及和深入,原有教学模式下的以技术操作为主的思维方式,已不能满足社会发展对这门新兴学科的要求。越来越多的教育者清醒地认识到: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必须全方位实施素质教育,多方面的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让学生在学习信息技术中学会思考学会创新。
信息技术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它是学生获取信息时最便捷的学科,它的教学有别于传统学科,它的思维方式有别于传统思维方式,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信息技术的操作性强,易于打破了常规思维产生创意。信息技术的操作是建立在各种软件的基础上的。学生对软件的操作不同于生活中对实物的操作。这就要求学生打破固定思维模式,把生活中的事或物映射到虚拟空间上去,这一思维过程就是创新思维的过程。同时,各种各样软件涵盖了社会生活中的各个领域,软件的更新也以惊人速度层出不穷。因此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就不可能使学生掌握每一种软件的使用,这就使我们必须把信息技术课教学进行延伸,让学生在课外活动中学会举一反三、不断探索、具备创新思维,具备创新的能力。
“信息技术教育是单纯的技术教育”,这种思想在信息技术教育初期曾经主导着许多教师的教学工作。特别是信息技术刚进入中国的时期,多数教育者对信息技术的理解更是侧重于技术能力方面,而忽视了教育本身应该给受教育者提供全面发展的机会。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呈现出多元化,多样化的动态发展趋势,不断地深入到人们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单纯的技术培养已经不能适应社会的需求,能力培养显得更加重要。教育者必须认识到信息技术教育首先是“教育”,它必须具有教育的全面性和引导性。1996年,“国际二十一世纪教育委员会”在《教育—财富蕴藏其中》这个报告中指出:“教育的任务是毫无例外的使所有人的创造才能和创造潜力能结出丰硕的果实,这一目标比其他所有目标都重要”。信息技术教育不是单纯的技术教育,它必须使受教育者得到全面的发展空间,尤其是创新能力的发展。
具有创新能力的人不会拘泥于书本,也不会固步自封。他们社会适应能力强,面对飞速发展的社会和不断进步的科学勇于探索不断学习,与时俱进永不落伍。如果说掌握娴熟的技术是“授之以鱼”,那么培养创新思维能力就是“授之以渔”。信息技术是一门综合学科它涉及到最新的技术、设备、信息和科学知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以很方便的收集材料,交流信息,了解最新科学动态。这些都为科学创新提供了优越的条件,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恐怕就需要一颗具有创新精神的头脑了。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融入创新思维就是要培养既有娴熟的技术又具有创新精神的创新人才。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教育的重要目的,创新教育为信息技术教学指明了新的方向。
总之,教育大环境和政策,为信息技术教学创新思维培养提供了契机的前提之下,学生减了负,学生有了自由的时间和足够的精力来学习自己喜欢的东西,我们就应该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进行一些有科学意义的创新思维方面的活动。其次,信息技术学科教学内容复杂,头绪较多,容量相当大,按现行部颁标准,信息技术课的周课时只有1-2节。在这样有限时间内是不可能让学生把太多的知识牢牢掌握的。所以,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不得不授之以渔------------让学生学会创新思维。
参考文献:
关键词 企业科研经费 企业经济效益 方法
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在某种程度上,技术创新已经成为各个企业提高自身竞争力、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关键,因此作为企业的科研部门,尤其是生产加工企业的科研部门的发展成为企业发展的关键,为此,笔者对提高科研经费在此方面的作用和意义进行了分析。
一、加大科研经费投入的必要性
在当前各种高新技术突起,市场对于技术人才各种求贤若渴的现状上看,技术创新已经成为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保证。因此,企业的科研部门已经成为企业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关键部门。在此基础上,要确保企业技术创新的步伐持续有力,就必须要求企业的科研部门对市场进行深度的调查分析,聘请具备高素质的科研人才,同时引进先进的技术设备,如此才能保证企业有不断的科研成果诞生。所以说,科研成果是企业技术创新的基础,而要实现技术创新就必须加大科研单位的投资力度。
根据对某市30多家工业企业的调查了解发现,这些企业2011年的科研技术研发经费投入占其销售额的4.8%,仅为6502万元。值得一提的是,这30几家企业中13.8%的企业在科研专项资金的设立上尚属空白。而相对的,在相对投入较少的科研经费上,该年度这些企业实现新产品项目70余个,新产品产值同比增长60.3%。通过技术创新,这些企业中八成以上增加了新产品,六成以上针对新产品开拓了新的市场,企业产品质量明显提升、成本显著降低、效率得到了明显提高,实现了企业效益的高增长。
二、企业科研经费投入上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增强企业科研经费投入的重要性已经显而易见,创新技术及科研成果取得的巨大价值也更加突出。但是,当前我国各企业在科研经费的投入上仍显“吝啬”,其收入和支出明显不对等,投入明显不足,造成这种情况主要是受以下几方面的因素影响。
1.政府及企业认识不够
就目前来看,导致企业在科研经费投入严重不足的情况,根据销售比例与科研经费投入数额上的对比,除了源于企业自身的经济因素外,主要是企业及政府对科研成果、技术创新的巨大价值认识程度不够,这就导致了企业对科研部门的任务重,奖励轻,而政府虽然制定了一些对研发投入的优惠的政策,但是在具体执行过程中,扶植措施上显得生硬、死板,与企业无法达成一定的默契。
因此,企业应提高技术创新对企业重要性的认识,研究开发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但是也是企业获得核心竞争力的主要途径,而政府的相关部门也应极力宣传科技创新的重要性,进一步放宽享受研发投入优惠的条件,并从各方面给予技术创新成果显著的企业一定的优惠政策。
2.创新技术人才缺乏
创新技术人才的缺失是导致企业科研部门经费得不到补充或者扩充的又一重要因素。有些企业虽然认识到了科研部门的重要性,认识到其关乎企业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的重要使命,因此不惜投入了大量资金。但是,科研技术人才的缺失,导致收效甚微。这种状况往往叫企业对科研部门心灰意冷,不愿意或是不敢再将巨额资金进行投入,而对于充分认识到技术创新及科研部门重要性的企业则是万分焦急,采取各种手段网络人才,力图打开这种尴尬的局面,但是对于一些特殊的制造企业这种情况显然一时间难以改变。
所以,各企业应抓住这个关键点,在招聘专业的技术科研人才上下足功夫。比如通过制定成功引进科技人才的奖励制度、对科研人员形成的科技成果以股份或现金等多种形式予以激励。
3.企业技术创新模式单一
企业技术创新模式的单一,也在一定程度上对企业科研部门企业经费的投入产生了一定的冲击。一方面,企业过分地倾向于国际上同行业的创新技术,尤其是对于中外合资企业,更多的依赖或者相信于外国的创新技术,进而忽视了对自身相关部门的技术研发,这直接导致企业的科研部门名存实亡。以盛大网络公司为例,作为以网游为主要营业模式高新技术产业公司,其最初是以国外网游公司的产品而出名,结果却遭遇了技术的桎梏,蒙受了巨大损失,一段时期处于非常被动的地位。事实证明了拥有自己的研发团队和技术部门的重要性,因此他们在极其艰难的环境下成了了自我研发团队,结果收获颇丰。这正是技术改变命运的真实案例。由此可见,技术创新就是枪,只有枪杆子才可以出政权。
体现企业技术创新模式单一的另一方面即固步自封。企业没有引进先进的技术设备,尤其是对社会上的可利用资源不屑一顾。比如,企业对于自身相关的科研问题没有和当地的高校和社会组织,或是同行业的大公司建立良好的关系,让本就薄弱的科研队伍更加孱弱,这种技术交流的缺失注定了企业技术创新的局限性,这就造成企业科研部门在短时间很难得到瞩目的成绩。
所以,各企业应建立科研经费的专项资金,有计划有目标的将技术创新作为头等大事来抓,将科研部门的经费列入企业的头等拨款项目,如此才能让企业科研部门厚积薄发,不断创新,进而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
总结:加大科研经费的投入是促进企业的技术创新步伐,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是关乎企业在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下利于不败之地的重要保证,也是现代企业体现自身价值,获得一定的社会地位及基业长青的必要投入,因此各企业应给予足够的认识,积极地投入。
参考文献:
[1]张晓红,陈昌意.高校科研经费的内部控制探讨.工业审计与会计.2010(2).
一、进行石油工程技术创新的必要性分析
技术创新与拥有核心技术是作为技术与资金密集型的石油工业的一个源源发展的生存之本。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加快,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在不断的督促着石油行业要取得绝对的技术优势,进行技术创新。这样才能在残酷的市场中有了一席之地,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取得长远的可持续发展。所以技术创新符合石油工程的特征。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不断加深,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参与全球的经济循环以及竞争,中国石油行业在面对着全球的市场发展的机遇的同时也要应对严峻的挑战。残酷的市场竞争在不断的冲击着中国的石油工程项目的进步,着就决定着要从服务以及技术两个层面进行创新,根据市场发展重新确定石油工程的长远发展战略。但是我国的石油工程呈现着很大部分的技术层面的缺陷,没有创新的方法以及创新的意识。所以必须要运用创新技术才能改变我国石油工程落后于世界先进国家技术水平的现状。
二、石油工程技术的现状与问题分析
2.1缺乏整合技术资源的能力。众所周知,石油工程一直是关乎我国经济命脉的支柱产业,也是我国国有企业的代表,像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等等。这也决定着中国石油工程受着原有的经济制度的惯性制约,存在着结构性矛盾是石油工程技术资源系统的一个弊端。这造成了石油工程的效率极大的降低、资源很大程度上分散了、技术资源的封闭使用以及重复利用。技术服务对于石油工程的积极正面作用难以发挥出来。除此之外,石油工程的高级素质人才短缺也是一个瓶颈,对于石油行业来说。在素质层面,我国技术创新型人才短缺严重阻碍了创新能力的提高。我国石油工程的创新型人才大多是初级或者中级人才,而用于世界尖端技术的处于科技前沿的高端人才缺失严重缺乏,人才的特点是确是没有综合性、创新型以及继承性。
2.2没有科学的创新制度。因为我国石油产业工程还没有形成完整的服务体系,存在着相对落后的运行机制,阻碍了科学技术的发展与创新。石油工程的技术创新研发部门仅仅是石油机构的一个内部部门,没有高效科学的研发体系以及缺乏这个研究体系背后的资金技术人才政策激励。再加上整个石油研发机构背后没有生机活力的根本原因是没有培育制度创新的土壤与温床,有的只是适当性的调整层面的技术性改革。
三、石油工程技术创新策略
3.1培养一批以市场为导向的高素质人才队伍。作为关系到我国国计民生以及经济发展命脉的关键产业,石油工程要想实现技术创新的一个重要因素是技术人员的努力与智慧。为了打造石油工程的技术创新,就要培养一支以市场为导向的高素质的技术人才队伍。重视国内外市场的需求变化导向作用,在进行资源能源优化配置的同时,要面向国内外的市场。
3.2建立健全技术创新体制。健全完善的技术创新体制是进行技术创新的一个重要因素。可以从企业的实际情况出发,明确投资领域,构建以技术为首要目标的技术创新体制。加强对于知识产权以及技术质量管理,实现岗位技术的程序化以及有形化。
3.3加强研究开发人员的薪酬激励机制。合理地薪酬激励机制能极大地激发石油企业研究开发人员的潜力和忠诚度,提高吸引人才的力度,提高石油企业的竞争力。应依据石油企业研究开发人员的特点,遵循重要性原则、稀少性原则、复杂性原则,重点解决研究开发人员的薪金水平、薪金结构和加薪标准等内容,设计合理的薪酬激励机制,解决好石油企业研究开发人员公平与激励问题。
四、总结
关键词:科技管理;技术创新绩效;企业
2006年,我国创建并改变了原有的发展道路,改为了科技创新型的新时代路径。但是科技创新型的发展道路是需要耗时耗力的一项体系性的建设,而且需要一种适合科技创新的建设环境。经济的发展便是能快速加快科技创新的有利因素之一,拥有一个完善运行的经济体系不但可以创新发展,还能有效减少风险。最近几年,我国很多企业已经建立了有关科技管理、科技创新的行业支持,科技创新和技术的协调发展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是,国内的科技管理行业的融资较难、创新的成效不高等方面的缺陷依然存在。
1科技管理对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的选题背景及意义
1.1选题的背景
近年来,我国的经济发展有了飞跃的进步,但是这种进步是依靠于廉价的劳动力资源和存在潜力的市场等来提高的,并不是质的提升,所以这种状况是难以维持长久的。培育和发展创新型的企业,是加强科技以及经济紧密结合的作用点,也是技术创新体系建设需要突破的点,不仅是中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必经之路,也是提升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的有效途径之一。目前的发展也证明了科技管理的发展对企业经济的影响非常大,我国政府在2006的时候便推出了新型的发展计划,在之后我国又将其上升为我国发展的核心目标计划和提高国力的重要方向。加快提高科技科技管理与创新技术是我们建设创新的制度,科技的支持可有效推动企业的发展。
1.2研究的意义
为了使促进我国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的提升,很多企业已经创建了许多对企业技术创新绩效有利的举措,比如,增大对科技领域的投资、加强科技创新,等等,这些举措不仅能促进科技的发展,还能推动与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的结合成效。当前,国内很多的科技公司都面临着各种情况,由于技术创新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性,在科技系统向企业提供科技的过程中,科技机构与企业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问题,表现在过程中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这些行为会降低科技系统向企业投资的意愿。所以,企业创新融资难、创新效率低下等问题却始终存在。加强对科技管理对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不仅可以解决科技创新与金融缺少的问题,还能促进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的提升。
2我国科技管理的内涵及现状
2.1科技管理的概念
科技管理也就是通过采用最佳的途径与方法,根据科技发展的规律,将其与社会、经济融合在一起,发挥其最大的作用,从而有效满足群众对物质、精神、文化的需求,是企业技术开发、产品开发、技术改造、技术合作及技术转让的总称。科技的种类有很多,其分类也没有统一的标准。狭义的科技管理又被称之为科研管理,是一种微观层次的科技管理。科技管理通过运用科学性的方法来调节和控制社会的科学技术活动,是对资源、研究和成果进行相关的管理,职员对企业的工作内容与所创造的效益进行考核,为所制定的目标提供事实依据,并制定新的目标。科技管理可以促进职员进一步确定发展目标,同时保证资源、研究及成果的顺利完成。
2.2我国科技管理的现状
科技管理是对企业人力、物力、财力的优化管理,对于企业的长期发展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长期的科技管理包括了整个企业的整体性、策略性的科技预测与规划,还有促进企业技术、管理的有效方法。尤其是在科学技术成为了第一生产力的时候,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认识到科技管理的重要性,科技管理是企业取得效益与长期发展的重要途径与方法,企业需要把科技管理放在重要的位置,一般来说,科技的投入和产出对企业技术创新的绩效来说都有着一定的影响,且科技投入的积极影响会更大,主要是对人才和经费的投入,通过对企业技术的管理让企业快速地发展。当下,很多企业在科技的管理这一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并没有在真正意义上对科技进行有效管理,这也直接影响了企业技术创新的绩效。如何能有效进行科技的管理,最大程度上利用企业技术是广大研究学者们研究的重点内容。很多企业在科技的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管理体制不健全、管理水平低下、管理不合理等,这些情况都会对企业技术的创新绩效产生不利的影响。
3科技管理对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的影响
3.1促进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的提升
科技管理能很好地促进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的提升,有效解决企业技术创新低效的问题。企业对技术有着严格的管理及要求,说明是其创新型企业,创新型企业一般都属于高新技术产业,对科技创新的管理对于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其次,创新型企业的技术能力及水平比较高,还能有效减少风险、发展激励等目的的实现。通过加强对科技的管理可以直接提升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的增长。因此,为了能更好地提升企业技术创新绩效,还需不断鼓励和加强员工对科技、和相关技术的了解,同时企业也需要根据自身的优势来合理选择且有效利用对科技的管理。
3.2合理配置技术资源,利于企业发展战略科技
一般情况下,创新型企业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其技术水平会比较高,创新的能力自然很强。科技作为企业重要的战略资源,需要进行相关的管理。经研究发现,在对企业的科技管理中,科技的经费和人员非常重要,这两种因素会对于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的影响较大。企业管理人员可以让投资人群利用企业技术来促使技术创新的提高,降低一定的风险,间接提升企业的技术创新绩效。为了能有效地维持科技管理对企业技术创新绩效所带来的优势,需要对科技的管理采用利于企业发展的战略科技,合理配置相关技术资源,这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对提升企业技术创新绩效起着非常积极的作用。
3.3促进企业健康、持久的发展
企业绩效是企业活动对企业目标贡献程度的评价,是人们对活动的过程和成果的一种主观评价。企业需要通过一定的学习途径将企业现有的资源和技术进行整合,从而对企业的技术长期绩效产生一定的影响,进一步促进企业持久的发展。科技创新与市场经济是相辅相成的,只有提高市场经济的发展才能促进科技创新领域的发展,它对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的作用是巨大的,通过对科技进行管理的方式可以有效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绩效,但是很多人员对科技合作组织的方式并不了解,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管理人员没有时刻对科技进行管理,并没有使其发挥出太大的作用。所以,还需加强对企业内部科技的管理,以促进企业长久、健康、有序的发展。
4科技管理对企业技术创新绩效影响的研究结论与相关建议
4.1研究结论
本文主要通过对科技管理来具体介绍和分析企业技术创新绩效,从理论中得到的结论是不仅要重视科技管理在科技创新中的作用,国家也需进行适当的鼓励并重视科技管理的存在。要解决企业科技创新与技术缺少的情况,就要对此领域上的内容进行整理研究,以严谨的态度看待我国科技管理与技术创新绩效的现实情况,并且进行细致的分析,总结以往的规律,发现以往的问题,以促进我国科技创新与金融支持的相互结合发展。
4.2相关建议
对此,对科技创新的研究有了相关建议。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在科技管理方面还存在很多不足,科技管理对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的影响也有所不同。所以,目前我国还需从更深层次的层面来探讨科技管理对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由于我国政府的科技管理理论和实践还不够完善及成熟,所以还需在理论体系上不断填充新知识。科技创新要依赖经济、企业技术等之间的协调,运用各种方法和手段进行研究与配合,这样才能树立一个更系统、全面的科技管理体系。
5结语
本文主要系统全面地分析科技管理对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表明,科技管理对企业技术创新绩效有重要的正向影响,尤其是创新投入、科技经费投入和科技活动人员。可以得出的结论是,技术创新及高素质的创新人才的重要性,还有需要投入更多的研发专利和新产品,这样才有利于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的提升。本文具体介绍了科技管理的含义、我国科技管理的现状及对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的影响等。以上就是笔者对科技管理对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的影响的具体介绍,由于笔者对其研究的不是太全面,所以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这也是笔者以后继续要学习和探索的方向。
作者:邬亲丹 王媛媛 廖芬 单位:四川大西洋焊接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徐玲.知识学习对企业技术创新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11(4).
Summary: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have occupied sizable proportion in national economy, having created a large number of employment opportunities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chievement. It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sources of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playing an important role in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This composition introduces the main type of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of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And it introduces th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activity , function of government and influence of government on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of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of Chinese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and green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s.
关键词:中小企业 技术创新 政府 产品创新 服务创新 工艺创新 研究与开发
现状
绿色技术创新
Keyword :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Government Products innovation
Serve innovation
The craft innovating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Current situation
Green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企业是现代社会的细胞,是市场经济的主体,而占企业绝大多数的中小企业则是这一主体中最活跃、最富有活力的组成部分。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据了相当大的比重,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和技术创新成果,而且,中小企业文化及其培育出来的企业家精神和风险意识,已经成为现代文明和市场经济的精髓,成为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创新和发展的基础。从某种意义上说,没有中小企业,就没有市场经济。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在世纪之交的关键时刻,作为国家技术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对于一个国家维持其在全球市场上的竞争力和保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在这一大背景下。各国政府纷纷采取措施鼓励和扶持中小企业的发展及其技术创新活动。
一、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概述
中小企业是技术创新的重要源泉之一,在技术创新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这种作用还可能远远超出一般人的预料。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不仅在数量上占有相当的份额,而且其创新的水平和影响也并不亚于大企业,中小企业创造了许多被认为是当代最重要的工业创新成果。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与大企业既有相似之处,也有独特之处,特别是中小企业在其技术创新过程中面临着许多不利因素。
(1)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主要类型
由于中小企业所处行业、技术水平、规模、发展环境以及企业体制等呈现无限的多样性, 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技术也必然表现出不同的类型,而且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新的类型也将更加丰富多彩。
u
产品创新
产品创新是指中小企业在产品的生产和经营过程中,对其自身生产或经营的产品所从事的改进、提高或发明的创新活动。它可分为重要创新和渐进创新两类。一般说来,重要创新对企业的发展影响较大,渐进创新对企业的影响有小有大,但前者往往比较难以实现,投入也大;后者较易做到。
u
服务创新
服务创新是近些年服务业,尤其是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兴起的结果,它既包括新构思、新设想转变成新的或者改进的服务,又包括改变现有的组织机构推出新的服务,目前兴起的网络服务是服务创新的成功例证。由于服务创新投入较小,而且市场需求变化快,因而是最适合中小企业特点的技术创新类型之一。
u
工艺创新
工艺创新是指研究和采用新的或有重大改进的生产方法,从而改进现有产品的生产或提高产品的生产效率。由于工艺创新对开发新产品、改进原有产品以及提高原有产品的质量和产量都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其重要性并不亚于产品创新,一般情况下大多数工艺创新是渐进的,投入大小和难度都比较适合中小企业的特点,因而也是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重要途径之一。
产品(服务)创新和工艺创新之间常常互相影响、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并与中小企业的直接经营活动密切相关,因而具有较大的普遍性,在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中占有重要位置。
(2)研究与开发
中小企业研究与开发活动可以分为自身的研究开发和合作研究开发两种类型。其中自身的研究开发受到很多因素的限制,对企业的要求比较高,只局限于一些基础(包括人力资源和资金支持等)较好的企业,但提高自身的研究与开发能力应该是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主要努力方向;合作研究开发包括中小企业与大学、研究开发机构以及大企业等的合作,对于缺乏信息、人才、技术等的中小企业来说,合作研究开发活动更加合适和普遍。统计资料显示,在依靠大学和研究机构的帮忙,以及利用各种公共资源方面,中小企业表现出更大的效率和热情。另外,积极参与政府的研究与开发活动也是一种越来越普遍的形式。比如近些年欧盟中小企业政策的核心就是引导更多的中小企业参与到欧盟的研究与开发计划的框架之中。今后随着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中小企业将越来越多地参与高新技术的研究与开发活动。
二、政府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作用和影响
尽管政府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影响的程度与方式还有很多争论,但几乎所有的人都认为,考虑到中小企业在经济增长和技术创新等方面的巨大作用,以及中小企业在技术创新过程中面对的种种不利的因素,政府在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活动中的作用至关重要。
(1)政府扶植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必要性
中小企业在现代社会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但处于不平等的市场竞争条件下,而且市场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调节存在着明显的缺陷,种种都迫切需要政府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扶植。现在很多国家政府都已经把促进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作为维持本国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优势的重要举措。
府扶植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基本原则
由于国情不同,各国政府所采取的扶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政策措施也各不相同。但无论如何,各国政府采取的扶植措施都应遵循下述一些基本原则。
u
政策性扶持为主的原则
u
公平与公证的原则
u
公开原则
u
分类指导的原则
u
直接支持方式和间接支持方式相结合的原则
(2)
政府扶植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方式
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是多种多样的,范围也是相当广泛,加之国情不同,因而,各国政府扶植中小企业的方式也各不相同。但各国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扶植方式大致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u
法律规范
u
组织管理
u
政策指导
u
财税经融支持
u
提供信息、技术、人才培训等服务
u
实施具体的科技计划
三、中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现状
中国是一个中小企业众多的国家,中小企业占全部企业数的99%以上,且大多数是在改革开放之后诞生和发展起来的,其中乡镇企业和民营科技企业的迅猛发展,更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和科技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成果,同时,他们对于推动中国的改革开放进程,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统计研究表明,技术创新对中国中小企业的作用是非常显著的,清华大学经济管理研究所对中国企业技术创新的一项调查分析显示,在所调查的1051家企业中(其中大企业229个,中小企业797个),通过技术创新,有93.2%的企业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和增加了产品品种,有96.7%的企业提高了经济效益,96%的企业扩大了市场,91.5%的企业提高了产品的质量,88%的企业提高了产量,77%的企业降低了材料消耗,69.4%的企业降低了能耗。不久前,由农业部、国家科委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共同进行的乡镇企业技术创新调研结果显示,在被调查的4530家企业中,70.7%的企业有技术创新活动,34.4%的企业从事了研究与开发活动,22%的企业有研究活动与开发机构。乡镇企业技术创新经费住处主要用于购买机器设备,占技术创新总支出的73.4%,用于购买技术的费用仅占9.3%。调研结果还表明,乡镇企业技术创新的主要动力是市场需求,创新的主要目标是开拓新市场;在影响创新活动的主要因素中,列前三位的是资金缺乏、技术人才短缺的市场信息不足。
四、新事物-----绿色技术创新
绿色技术创新起步于社会经济发展的进程中,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兴趣,得到人们的认同和推行。绿色技术创新是既要社会经济发展又要保护环境不受污染的产物。对绿色技术的研究经历了末端工艺、无废工艺、废物最少化、清洁技术、污染预防五个阶段。E.Brawn和D.Wield于1994年提出了绿色技术的概念,概括地说,绿色技术是指能减少环境污染、降低和节约原材料与能源使用的技术、工艺或者产品的总称。它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绿色产品创新,指产品在使用过程中及使用之后不危害或少危害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以及可回收利用和再生的产品。另一类是绿色工艺创新,指能减少废气污染物的生产和排放,降低工业活动对环境的污染以及降低成本、物耗的工艺技术。我国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社会生产力迅猛发展,但随之而来的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只有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才能化解这个危机。作为可持续发展主体的企业在充分认识到减少环境污染、节约原材料和能源使用的重要性后,应及时把绿色技术创新提到日程上来,作为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
尽管中小企业在现代社会经济生活中占据重要地位,但目前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研究还远远不够。更深入的研究有待更多的研究者的努力,从而使技术创新理论不断深化,是之成为中小企业更好地发展的武器。最后,我引用萨缪尔森(Samuelson,P.A.)的一句话来结束本文:“创新与市场力量之间的关系是复杂的。许多大厂商对研究与创新做出了重大贡献,这使得那些相册地摧毁大厂商的人或宣称大就是绝对的坏的人举棋不定。同时,小企业或个人也做出了某些最有革命性的突破。为了促进迅速的创新,一个国家应该允许各种不同的方法与组织并存。”
参考文献刘东 杜占元 :《中小企业与技术创新》,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8年6月
万兴亚:《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与政府政策》,人民出版社,2001年12月
冯 懃 :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机制的建立研究,《中小企业与技术创新-----
关键词:民营企业;国有企业;管理结构;创新精神
民营企业是指在我国境内除国有企业、国有资产控股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以外的所有企业,包括个人独资企业、合伙制企业、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类型的企业顺应时代要求蓬勃发展,为国家的繁荣强大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现行的经济体制中,央企和国企扮演着经济骨骼的作用,支撑起了整个经济体系,而中小型民营企业则充当了肌肉和血管的作用,使我国的市场经济更加灵活。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各行各业的竞争异常激烈,以往粗狂的发展模式越来越难以适应市场的要求。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民营企业的很多弊端暴露了出来,能否妥善解决民营企业存在的问题关,系着整个社会的稳定和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本文从多个方面分析了我国民营企业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具体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
1我国民营企业技术创新存在的问题
1.1管理者对技术创新重要性的认识不足
目前,部分民营企业的管理结构不合理,导致技术创新缺少生存的土壤,且企业的管理方式相比于外企比较落后,管理者的素质较差,缺乏人文关怀和企业文化,技术创新缺少安定的条件。此外,民营企业在研发投入不足,技术创新带来的效益不是立竿见影的,且前期投入巨大,在考虑到创新成本和收益之后,民营企业普遍不会将主动技术创新作为第一选择。
1.2民营企业缺乏技术创新人员
由于我国民营企业的发展相对较慢、稳定性不高,所以,我国高校高质量的毕业生及社会中高素质的创新人才均不青睐于民营企业,这是民营企业技术创新遭遇阻碍的最直接的原因。技术人员素质的高低是一个企业强大与否的重要指标之一。在当今市场经济的背景下,各企业所面临的挑战越来越大,因此,民营企业要想获得良好的发展,就必须加强对技术人才的培养。目前,我国民营企业并不缺乏员工,但缺乏具有创新精神、能独当一面的高素质技术人员。由于民营企业技术人员的整体水平较低,导致我国的民营企业始终难以突破瓶颈,取得更进一步的发展。虽然我国已经存在与技术创新相关的培训机构,但是这些机构培养出来的人员都是速成型的,缺少技术行业底蕴,在实际生产制造过程中并不能很好地完成自己的工作。由此可见,缺乏高素质的技术创新人员已经成为了民营企业发展的瓶颈。
1.3技术创新融资困难
民营企业均有较强的融资意愿,但真正了解融资的企业很少,其通常会将融资简单化,不愿意聘请专业的融资顾问。此外,还有部分民营企业认为,融资只需要编写商业计划书。而企业融资是非常专业的,融资顾问需要具备丰富的融资经验和广泛的融资渠道,对资本市场和投资人也要有充分的认识和了解,具备很强的专业策划能力,考虑企业融资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此外,民营企业的融资困难还有其他很多原因,比如民营企业自身的经营问题、诚信问题以及经营风险相对较高,一般主流的融资渠道,比如银行、大型担保机构都会因投入的成本过大、风险过高而拒绝融资。但目前政府鼓励中小企业的发展,所以,主流金融机构需要主动贷款给民营企业,但在利率和一些限制性条件上会与国有企业所有不同。
1.4技术创新的体系不完善
民营企业在技术创新方面已经取得了较高的发展,但技术创新在民营企业内部和社会中未得到足够的重视,且技术创新体系不完善,缺乏公正性和一个强有力的行业统一标准。此外,政府部门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力度不足,监管乏力。
2民营企业技术创新的提升方法
2.1提升技术创新的法制环境
政府部门应为民营企业的技术创新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完善知识产权方面的法律法规,加强监管力度。对于已经处于技术创新的民营企业,应给予多方面的奖励和支持,从而促进其技术创新的积极性。同时,要加强大对技术盗窃行为的打击力度,并根据形势发展的需要,出台《民营企业技术创新促进条例》《民营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条例》等,从而为民营企业的技术创新提供比较完备的法制保障。
2.2制订完善的人才培养计划
目前,教育与市场已经脱节,高校培养出来的人才已经不能完全满足企业的需求,部分专业可能因教育跟不上时代的发展而产生了与市场的隔阂,进而出现了排斥市场的情况。因此,民营企业应加强与我国高校的合作,共同制订人才培养计划,通过高校与民营企业的联合,在保证民营企业人才供应的同时,也有利于解决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此外,民营企业还要提高技术人员的福利待遇,满足技术人员的物质要求,塑造企业文化,加强对技术人员的人文关怀。
2.3加强金融政策支持
政府应调整信贷政策,对民营企业的技术创新融资给予更宽松的政策。具体而言,可鼓励民营企业通过技术专利向银行申请贷款,支持保险公司推出“高新技术成果转让保险”,以满足民营企业在高新技术成果转让过程中的保险需求,消除投资者的后顾之忧。此外,民营企业应扩大融资视野,不能只关注银行和民间机构。目前,市场上的融资渠道和方式越来越多,包括互联网上的融资平台,且各地出现的区域性股权交易中心,也为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提供了多层次的资本市场,其一般都能提供短期信用融资、私募债、股权融资、融资租赁等,民营企业可通过一站式的咨询确定适合自身的融资方案。
2.4健全技术创新的公共服务体系
政府部门应健全技术创新公共服务体系,搭建适当的技术中心平台,为民营企业的技术研发提供便利的实验条件,从而实现技术研发的便捷化。支持民营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建立技术联盟、产业联盟和标准联盟,积极搭建“产学研”的合作平台。
3结束语
民营企业技术发展的困境主要表现在管理者对技术创新重要性的认识不足、企业缺乏技术创新人员、技术创新融资困难、技术创新体系不完善等。要想完善民营企业的技术创新,就需要企业自身和政府部门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傅家骥.技术创新学[M].北京:创业管理出版社,1992.
虽然未曾明确使用过技术创新概念,但马克思却精辟论述过技术创新的过程以及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技术创新的重要作用,并从哲学高度阐述了技术创新的基本思想。马克思指出:资产阶级对于新机器使用的唯一目的是榨取更多的剩余价值,而这个过程的实质是“变革劳动过程中的技术条件和社会条件,从而变革生产方式本身”[1]这也正是熊彼特称之为“创造性破坏”的过程[2]。马克思进一步指出,出于对超额剩余价值的追求,从个别资本家开始的技术创新会从某个部门逐渐扩散延伸至整个社会范围。熊彼特将这个过程称之为技术创新的不断扩散和持续[3]。我们由此可以将马克思关于技术创新的实质做出界定,即过采用新的生产方式,提高其个别生产力并在某个生产部门内实现超额利润,这一过程可以看做是对劳动资料和劳动条件的革命。除了产品创新和工艺创新,技术创新还包括技术外溢、既定生产过程的技术优化以及劳动节约型技术进步、资本节约型技术进步和中性技术进步等等。
二、马克思技术创新主体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从事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人是技术创新活动的主体。在技术创新体系中,居于主导地位的正是从事技术创新活动的主体。马克思坚持认为每个社会成员都是技术创新的主体,无论是企业家、工人、专业技术人员还是国家。跟熊比特把企业家作为技术创新主体的观点相比较,马克思大大拓展了技术创新主体的范围,也更具有理论和实践的指导意义。马克思认为技术创新的主体是人,客体是自然[4]。马克思根据当时的历史将技术创新主体分为资本家或企业家、工人和职业创新者这三大类[5]。根据马克思关于创新主体的论断,结合当今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技术创新主体应该由以下几类构成:一是工人尤其是技能型工人。技能型工人是指那些经过专门的培养和锻炼,具备必要的理论知识,同时掌握了较高水平的应用技术和必要的技能,并具有创造性能力和独立解决关键性问题的能力的工人。技能型工人在技术创新体系中起着独特而重要的作用,这主要体现在:一是在工作过程中不断的经验积累,以及在技术扩散和应用过程中做出的细小或渐进的改进,也就是“干中学”过程中的技术创新,这是从创新者个体角度来讨论的。二是工人在社会学习机制中和社会学习过程中产生的创新,体现的是技术创新的社会属性。二是企业家。在马克思所处的时代,大多数的资本家通常既是企业家也是技术创新的主体,他们往往是“身兼两职”的。三是国家。将国家作为创新的主体是马克思的一大特色。约瑟夫•熊彼特、保罗•斯威齐高度赞赏把国家作为主体的马克思技术创新思想。结合当前的经济社会实际,只有国家或政府才能把政府、企业以及教育和科研等各种机构之间的力量和积极性协调调动起来,实现技术创新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协调统一,而技术创新活动的所必须的各种法律、法规以及政策等的出台和良好的技术创新环境氛围的创造也必须依靠国家或政府的鼓励和支持,只有国家具备为技术创新配置各种社会资源的各种政治和经济手段。国家在维系整个创新体系正常运转方面的重要作用没有任何其他力量可以取代。四是科研人员。技术创新工作演化成为一种专门的职业是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当自然科学被资本用作创造和增加财富的手段,随着资本主义生产的扩展,科学因素也从而被有意识地和广泛的加以发展和应用[6]。这使得那些掌握科学知识和研究方法,具有科研能力的人才在技术创新活动中的重要性日益突出并成为一支不可替代的力量。综上所述,当国家作为技术创新主体的地位得以确立,技术创新主体的概念也得以泛化,马克思关于技术创新普遍主体的观点已经得到普遍实践验证。
三、马克思技术创新的演进途径
马克思技术创新思想建立在唯物史观与辩证唯物主义的基础之上。他把技术创新看作是一个曲线上升的社会进步过程,这一过程具有明显的演进路径而非随意发生的。技术创新互动的开展要以技术、知识和人才的积累为前提,而环境因素则制约着技术创新的方向选择。在马克思看来,机器技术的发展改变了对人的技能和选择状况的严重依赖,专业化分工对于工场手工业的发展具有相当历史重要性,而生产步骤与机器生产的融合则对于现代大工业至关重要,“机器生产的原则是把生产过程分解为各个组成阶段,并且应用力学、化学等等,总之,应用自然科学来解决由此产生的问题,这个原则到处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7]。马克思将技术创新看作是一个自然的历史过程。人力的积累、资本的积累和生产规模的扩大是这个自然历史过程的诱因。技术创新是一个不断进步的过程,它首先是科学和技术的积累过程,然后是制度创新的积累和相互作用的过程,这比熊彼特创造性破坏的过程更全面,更符合技术创新过程的实质。
四、马克思技术创新思想的启示意义
当前,我国已进入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全面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完善利于创新的制度环境,走创新驱动的发展道路是党和政府审时度势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为此,我们必须清晰把握马克思技术创新思想内涵,以马克思技术创新思想为指导推进创新发展战略的顺利实施:一是要坚持马克思技术创新思想关于技术创新主体的论断。技术创新能否实现的关键的因素是人,这包括各级各类专业技术人才、经营管理人才、技能人才等等,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坚持人才为本,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选人、用人、育人机制,建设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创新人才队伍,做好人才储备,依托人才推动创新发展。二是要坚持市场主导,政府引导。要高度重视马克思技术创新思想关于国家创新主体地位的重要意义,积极作为,既要激发企业、科研院所、社会机构等技术创新主体的活力和创造力,又要积极转变政府职能,加强引导,完善相关支持政策,为创新发展创造良好环境。三是要坚持马克思关于技术创新思想的系统论观点,建立健全创新体系。创新体系要以社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政产学研用相结合,采取政府与社会合作、政产学研用战略联盟等新机制新模式,充分利用现有科技资源,围绕重大共性需求,提高核心系统集成能力。四是要重视技术积累,不断提高创新设计能力。紧密把握技术发展趋势,树立前瞻思维,通过开展创新设计示范等多种途径不断提高整体技术创新能力。五是要注重推进科技成果产业化。创新的最终出路是要转化为成果,应用于产业。要进一步理顺和完善科技成果转化运行机制,按照市场规律和创新规律积极推动、引导政产学研用加强合作,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激励机制,完善科技成果转化协同推进机制。六是要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制定合理的知识产权制度,积极构建以产业化为导向的专利组合和战略布局,积极推动知识产权协同合作。
作者:张彦文 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参考文献:
[1]马克思.资本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3:394.
[2]熊彼特.经济发展理论[M].北京:中国画报出版社,2012.
[3]熊彼特.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与民主[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
[4]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46)[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22.
[5]任力.马克思对技术创新理论的贡献[J].当代经济研究,2007,(7):17.
[6]马克思.机器、自然力和科学的应用[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8: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