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对精神病学的认识与感受范文

对精神病学的认识与感受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对精神病学的认识与感受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对精神病学的认识与感受

第1篇:对精神病学的认识与感受范文

关键词:案例式教学;儿童精神科;临床教学

按照我国精神科教学工作的发展情况,要想保障精神科教学的质量,需要给予医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案例引导生动教学,不但使医学生可以掌握儿童精神科知识,也可以有效提高医学生的职业素养。目前在临床上对进行儿童精神学科的课程教学的时间明显比较少,使得医学生无法提升自身对儿童精神心理知识学习的重视。因此可以针对这些问题,使用案例式教学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致,促进医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本研究做了相关探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在2015年10月~2016年5月的儿童精神科专业学生82人,均为医学本科学生,将其分为对比组和研究组。研究组39人,男生为10人,女生为29人,年龄分层于20~23岁,平均年龄为(21.0±0.8)岁。对比组43人,男为19人,女为24人,年龄分层于19~23岁,平均年龄为(21.3±0.9)岁。两组医学本科学生在各方面比较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比组使用常规的教学模式,即由老师按照传统方式讲述概念、学说、流行病学、病因、临床表现、鉴别诊断、治疗、预后等流程进行规范化理论教学。研究组是使用案例导入式教学的模式进行,具体内容如下。

1.2.1案例准备阶段 由于案例是现实生活中实际发展的事情,因此需要立足于现实进行案例的记录[1-2]。精神障碍患儿的特征多种多样,可以选择的案例比较多,可以先选择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抽动障碍、情绪障碍、精神发育迟滞等患儿的案例进行探究。同时在为了使真实案例可以被学生直观地解读,老师可以在课前做好以图片案例为主的PPT,吸引学生的注意焦点,做好通过PPT引导学生进行思考的准备,并且为学生设置一个相似的场景,使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案例发生和发展的情况。

1.2.2案例应用阶段 在课堂上,首先在刚一开始就演示一个案例,然后在课程过程中充分利用大量案例持续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且提高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因此在进行应用案例的时候,需要进行案例的引导,在必要时进行重建案例发生的场景,再根据场景当中运用的方法进行理论知识的讲解,使学生在不知不觉当中充分理解理论知识的内容[3]。比如可以使用PPT将所准备的精神发育迟滞患儿的病例进行展示,使学生可以了解患儿的发病的原因、发病的特征、干预的方法等。然后使学生进行评价案例当中所使用的干预方法的优势和不足,并且提出自己的看法,使学生可以融入到案例当中,并且将对应的理论知识记入脑中,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1.2.3案例教学评价阶段 只有进行总结,才能知道教学的不足,然后及时进行改正[4]。为了更好地评价案例教学的效果,可以再根据《精神病学》的内容,了解案例是否偏离了教学目标。并且通过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提问,了解其在经历案例教学之后,在学习上有怎样的改变。如果出现学生回答不准确、学习效率低、无法提升的情况,要及时找出原因,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学习。

1.3观察指标 本次研究通过了解两组的教学效果和成绩得分率进行判断。其中学习效果包含学习氛围、学习能力、学习内容、综合素质等影响因素。而成绩得分率则通过统计学生的得分情况而得。

1.4统计学方法 把研究是数据输入SPSS 22.2软件包,使用统计学原理进行分析,所需要进行计算的数据使用例数(n)表示,计算结果使用百分数(%)显示,如果出现P

2 结果

2.1两组的教学效果对比 经过对两组的教学效果进行统计分析,研究组的教学效果明显高于对比组,有统计学意义(P

2.2两组成绩得分率对比 经过对两组成绩得分率进行统计分析,研究组的成绩得分率明显优于对比组,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使用有效的教学方法,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也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5]。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使用案例教学法,可以有效提高教学的质量。而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不但需要大量的学时[6]。使用案例教学法适合《精神病学》教学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①《精神病学》当中存在大量的章节,使用案例教学法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疾病特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②在使用对应教材内容的真实案例,可以使学生在脑海当中形成儿科精神科的教学框架,降低学习的难度,从而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③由于儿科精神科病学具有较高的实用性,给学生讲解大量真实的案例,可以使学生在案例当中吸取经验,减少学生在工作和生活中出现误区,促进学生的个人发展。

案例教学法主要内容为:首先在学习过程中,老师需要进行介绍儿童精神病学的具体内容,然后老师以教学大纲的要求为主线进行教学,并且其中需要融合具体的病例,使学生可以在理解案例的情况下获得临床感受。另外学生也需要提出自身的见解,老师要及时进行评价和纠正,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其次需要选择具体的案例进行教学,比如可以选择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患儿案例进行探讨,将患儿的具体情绪和行为特征进行况提炼归纳,使学生可以准确地了解到患儿的异常表现。最后在讲解案例的过程中,需要使用PPT进行教学,使学生可以直观地了解到如何进行判断。同时为了使学生可以更好地掌握知识点,可以在课后将PPT拷贝给学生,使学生可以结合案例的信息进一步进行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从这些内容可以看出,使用案例教学法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可以有效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因此在实际教学当中应加以重视。

本研究结果说明,案例教学法的教学效果明显高于传统的教学方法,不仅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较强的实用性。而且使用案例教学法,不仅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也可以使丰富自身的理论知识,最终可以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综上所述,在儿童精神科教学中应用案例式教学可以有效提高教学的质量,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值得进行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夏文颖,顾兵,黄B,等.案例式教学在我国医学教育中的应用进展[J].西北医学教育,2015(05):75-76.

[2]曾亮,潘涛,袁永丰.案例式教学(CTM)在医学影像学教学中的应用与探索[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01):96-97.

[3]张磊,王少清,周鹏,等.案例式教学法在内科学教学中的的应用[J].成都医学院学报,2015(01):120-121.

[4]雷旭杰,刘晓玲,林昌松.案例式教学在中医教学中的探讨与实践[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6(01):52-53.

第2篇:对精神病学的认识与感受范文

[中图分类号] R749.4+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11-078-01

更年期综合征是指绝经期前后首次出现抑郁、焦虑、易激惹、疑病及伴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等。我国由于长期受生物医学模式影响,药物治疗更年期综合征为首选,而忽略了非药物治疗和心理方面的治疗。作者采用非药物疗法中推拿治疗联合心理治疗与单纯药物治疗进行疗效对比,以探讨推拿和心理疗法在更年期综合症中的作用,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收集 2000年6月至2011年6月以更年期综合征就诊于本诊所患者64例。均符合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第二版修订本中更年期综合征的诊断标准。64例均为女性。将其随机分为两组,A组(推拿疗法合并心理疗法)33例,年龄45-58岁,平均(49.5±4.7)岁;病程0.5-4.5年,平均(2.86±1.62)年;文化程度大学及高中各5例,初中7例,小学及以下16例。B组(单用多虑平治疗)31例,年龄45-56 岁,平均(50±6.0)岁;病程0.5-4.5年,平均(2.72±1.51) 年;文化程度大学及高中各4例,初中6例,小学及以下17例。两组间年龄、病程、文化程度等经统计分析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 方法

1.2.1 药物治疗方法 B组均服用多虑平治疗,始量25mg,2次/d,1周内加到50mg,2次/d,以后视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调整剂量,最大用量为250mg/d。

1.2.2 推拿疗法 A组均采用:推拿疗法刺激穴位及经脉:①四肢十二经脉循行线 循行于四肢的除胸、腹部以后外经络循行线,叩击点重点在穴位。②头气街主要取百会、风池、风府;胸、腹气街主要取或中、神藏、灵墟、神封、步廊、上脘、中脘、下脘、天枢、关元、归来、带脉、足太阳膀胱第一、二侧线穴位;胫气街主要取气冲、太溪、照海、太冲、三阴交、委中、委阳。③四海:水谷之海取气冲、足三里;髓海取百会、风府;气海取颈段夹脊、人迎;十二经脉之海取大杼、巨虚上廉、巨虚下廉。B:操作步骤:分为患者坐位、俯卧位、仰卧位依次进行。①坐位:点按胸部肾经或中、神藏、灵墟、神封、步廊,腹部上脘、中脘、下脘、双天枢、关元、归来2次,按压人迎颈总动脉搏动处15秒,放开后按压百会穴15秒,依次点叩双臂部手阳明、手太阳、手少阳、手太阴、手少阴、手厥阴经5遍,以患者有较强胀重感为度。②俯卧位:按揉风池、风府及颈项部两侧肌肉5遍,点叩背部足太阳经第一、二侧线及下肢足太阳经、下肢足少阳经5遍,重点背俞穴,以局部充血发红有热感为度。③仰卧位:按揉睛明、听宫、耳门3次;指掐双上肢井穴1次;指按双侧极泉15秒,以上肢热感为度;四指按脐左腹主动脉处15秒,拇指按压双气冲(股动脉搏动处)15秒;依次点叩双下肢足阳明、足太阴经、足少阴经、足厥阴经5遍;重点足三里、太溪、照海、太冲、三阴交,以较强胀重感为度;指掐双足趾井穴1次;拿窝处委中、委阳穴1次,最后坐位拿肩井3次,掌拍背、腰部结束。

临床表现以实证为主的予以较重刺激;临床表现以虚证为主的手法宜柔和。全部操作时间一般在20-30分钟之间。

1.2.3 心理疗法 A组病人给予心理治疗,目的是帮助病人认识了解自己的疾病。每次30-40min,病人每周2次,一共8周。治疗的主要步骤:由本人对每位病人进行治疗:①首先与病人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认真倾听病人对病情倾诉,取得病人的信任。②了解熟悉病人的家庭背景,性格特点,人生经历及对生活有重大影响的事件。③了解临床症状的演变,结合相应的心理评定量表(SCL-90),进一步制定正确的心理治疗措施,对同一病人在不同时期可采用某一种心理治疗方法,主要使患者领悟并纠正其认知结构中错误的思维模式。行为治疗,主要采取放松训练,解除病人紧张情绪及不良行为,顺其自然,让病人带着症状去生活、工作和学习,干一些力所能及的日常劳动。④让病人之间互相交谈,谈自身的病症,让其与痊愈的病人谈体会,从而认识自身疾病。⑤配合用通俗易懂的医学知识和有关科学知识正确解释更年期的有关临床表现及预后,取得病人的配合。

1.3 疗效评定

1.3.1 患者主观评定 治疗结束后由患者根据下列标准评定自己的疗效级别。①无效:主观感觉没有一点好转;②好转:主观感觉有一定好转,但大部分主诉症状仍存在;③显著好转:主观感觉明显好转,大部分症状已经消失;④痊愈:主观感觉恢复正常,所有主诉症状全部消失。

1.3.2 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定 在治疗开始前及结束后(8周末)分别由患者填写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不明白的问题由医师给予解释,无文化者可由医师。

1.4 统计学处理 计数资料用相对数表示,用X2检验比较相关组间差异性,计量资料用t检验进行相关组间资料的比较。

2 结果

2.1 疗效评定 A组患者中1例未能进行最后一次(8周末)的SCL-90自评量表的测定,自行脱落,而未纳入分析,其余32例均完成8周末治疗。其中无效5例,进步18例,显著进步7例,痊愈2例:总有效率(进步及以上)为84.1%。B组全部完成治疗,其中无效18例,进步9例,显著进步4例,无痊愈者;总有效率为41.9%。A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B组(X2=12.23,P

2.2 两组治疗前后SCL-90总分及因子分比较 将两组治疗前与治疗后SCL-90总分及因子分比较,A组的躯体化、抑郁、焦虑、其它因子分和总分在治疗结束后均显著性降低。B组只有抑郁、焦虑因子分显著降低。两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3 讨论 中医学对围绝经期综合征的描述散见于“脏躁”、“年老血崩”、“年老经断复来”、“百合病”、“心悸”、“郁证”、“不寐”等病证的论述中。罗元恺等多数学者认为肾虚是造成围绝经期综合征的根本原因。综合既往研究,肾虚的特点有三:一是肾虚为主,阴虚型较阴阳两虚为多;二是阴虚、阳虚常同时并存,且有偏颇侧重;三是阴阳极易失衡,临床表现为烘热、畏寒相继出现,对药性寒热极为敏感。肾的盛衰盈亏直接或间接影响到各个脏腑,对肝的影响最大。肝肾阴虚,水不涵木,肝木失养,肝的疏泄功能失常,肝郁化火,相火内动,则导致失眠、情志抑郁、焦燥等。肝肾功能失常还影响心、脾功能,心脾功能失常导致津液运化气血运行障碍,出现痰湿瘀血等病理产物。综上所述,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病机以肾虚为病理基础,肝郁为发病的基本环节,以痰湿瘀血内生为结果的多器官的功能紊乱。因此治疗该病在于调节人体脏腑的功能及气血的运行,调节五脏六腑功能。

目前现代医学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方法主要采用激素补充疗法,但是长期应用存在潜在危险性。现代中医多根据四诊信息,以补肝肾、疏肝、清肝、理气活血等为法则,辨证分型论治,虽行之有效,但较难掌握,治疗效果因人而异。针灸和推拿治疗本病临床报道不多,但是疗效显著。推拿和针灸对比,推拿手法安全简单,取穴更可以兼顾本病涉及到的各个方面。在继承老一辈临床经验和长期临床观察的基础上,在中医学经络脏腑相关理论和气街四海理论为指导下,我们采用推拿联合心理疗法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取得良好效果。

围绝经期综合征是全身性的功能失调,具有多系统的临床症状,围绝经综合征是女性整体机能衰退的表现之一,与中医学的整体观高度一致。经络可以反映脏腑的疾病,刺激经络上的穴位可以治疗脏腑的疾病早有定论,经络脏腑间的联系不是简单对应,而是错综复杂的系统联系,围绝经期综合征也是一个复杂的症候群,涉及到多个脏腑,治疗穴位及经脉亦应涉及到相关经络。因此治疗应在着眼于局部症状的同时,重视整体治疗。治疗的关键在于调节人体脏腑的功能及气血的运行。调节五脏六腑功能,其取穴部位总要在脏腑精气汇聚之处;调节周身气血运行,离不开四肢经络分布之处。

四气街是经气汇集之处;四海主持全身的气血、营卫、津液的化生和运行,又是气血汇聚之处,并指出了运行的主要通路。胸气街、气海所在,心肺居之;腹气街、水谷之海所在,脾胃肝肾居之;头气街、髓海所在主要是大脑;下肢的胫气街是部分血海所在。《灵枢・卫气》篇“故气在头者,止之于脑;气在胸者,止之于膺与背腧;气在腹者,止之背腧与冲脉于脐左右之动脉者;气在胫者,止之气街与承山、踝上以下。”四气街的穴位主要是百会、风府、足太阳膀胱经背俞穴、胸部穴位、腹部腹主动脉搏动处、气冲、承山穴等;《灵枢・海论》“胃者水谷之海,其输上在气街,下至三里;冲脉者为十二经脉之海,其输上在于大杼,下出于巨虚之上下廉,膻中者为气之海,其输上在于柱骨之上下,前在于人迎;脑为髓之海,其输上在于其盖,下在风府”,四海的穴位主要在气冲、足三里、大杼、巨虚上、下廉、颈部穴位、人迎、百会、风府。四气街加强了经脉脏腑之间的联系,可调节经脉的气血循环,是解除经脉瘀滞的关键;四海聚集人体气血精髓等精微物质,濡养人体脏腑经络、四肢百骸点穴疗法采用叩击、切掐、按点等手法,比较全面地刺激了各个脏腑器官的相关穴位,有助于气血流通,恢复阴平阳秘、气血调和的状态。

更年期一般为女性45-55岁,男性50-60岁,此期是此时承受的步入老年,机体趋向衰竭的阶段,此时承受的各种压力又最大,因而此阶段级的女性易出现心理、生理上的变化,表现出程度不同的焦虑、抑郁、躯体不适及植物神经紊乱等临床症状。因此,更年期综合征的治疗应采用推拿治疗和心理治疗相结合的综合疗法。单纯抗抑郁剂仅缓解患者的部分症状,如焦虑、抑郁等,大部分临床症状不能恢复,且远期疗效不好,易复发。临床上惯用雌激素治疗更年期综合征可导致各种副反应。

本研究证明,推拿联合心理治疗能取得最佳疗效。心理治疗已应用于各科,尤其是精神科广泛应用,疗效较好。我们在治疗更年期综合征病人时,在与病人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的基础上,通过交谈分析,挖掘病人的心理因素,以及了解病人的自身病症的感性认识,针对病人不同症状及病情的心理特点,应用通俗易懂的医学知识与病人讲解在步入更年期后机体的变化,所出现的某些躯体上的不适以及可能出现的症状等。再通过病人之间的交流,进一步认识进入更年期后的临床表现有个体差异,通过治疗效果好的实例解除病人对自身疾病的不正确认识,让病人认识到更年期综合征是一种心身疾病。

参考文献

[1] 汪向东,王希林,马弘.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M].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31-35.

[2] 沈渔.精神病学[M].第二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8:378-379.

[3] 夏镇夷.精神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4:70-71.

[4] 冯永林,王政科,刘兰花等.更年期女性抑郁主观感受的流行病学调查[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01,27(2):131.

第3篇:对精神病学的认识与感受范文

  护士进修工作心得1

  通过三个月的进修时间,我在各位带教老师的悉心引导下学习了许多东西,使自己无论是在业务上水平上还是在与人沟通的技能上都有了一个质的提高。

  在进修过程中,我在重新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虚心向带教老师请教,对于顺产接生中各个关键时期的处理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比如在第一产程中对宫口开大的时效在产程图的反映上有了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理解;在第二产程中,我会更明确胎头拨露直至胎头着冠后对会阴保护的手法和时机,胎头娩出前后的处理手法,能有条不紊的结扎脐带及清理新生儿呼吸道,并及时做好接产心得笔录;第三产程,能够在胎盘剥离后,轻巧、快速、准确地进行会阴缝合。

  在进修期间,我认识到做好分娩过程中孕产妇心理保健的重要性。在孕妇待产和分娩过程中,我能以冷静客观的态度观察产妇,并以科学有效的方式去指导帮助她们,用热情及和善的言行鼓励她们,使得分娩顺利完成。与产妇之间建立相互信任感,满足产妇在分娩过程中独立与依赖的需求,使她们感到自在与轻松,从中产生自信心。这样,便可保证和促进母婴的安全和健康。

  总的来说,在这次难得的进修学习中,我在自己的努力及带教老师们的无私帮助下受益匪浅。我将在以后的工作中,把自己娴熟的业务水平及以人为本的交流技巧服务于更多孕产妇,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护士进修工作心得2

  我是消化科的一名护士,带着对心理学的热爱与美好的憧憬走进了首届精神科专科护理培训班。转瞬之际培训已接近尾声,这次培训让我结识很多新的朋友并且加深了彼此之间的友谊,进一步了解了心理医学科这个大家庭,感受到她们的工作和学习氛围、她们的辛苦。

  我在学习中对精神疾病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意识到精神科护理的重要性,让每一个在本我、自我、超我中不断完善自己,学好这门知识将助人也自助。有句话说的好:搬开别人脚下的绊脚石,就是为自己铺路。

  首先是对精神病学有了正确的认识对精神病护理学发展史有了一定了解,然后是学习了一些团体活动的知识,并且在参加实践课的过程中体会到了很多人生的知识,在团体活动中大家彼此敞开了自己的心扉,积极的参与到了集体的活动中,在此中再一次体现了集体的力量。

  在此次授课中,老师们不辞辛苦在百忙之中精心准备了课件,为我们讲授了精神病学、常见精神疾病的症状,临床表现、专科护理及观察要点、正常心理健康及异常心理的区别、发生危机事件的心理干预,对自我的正确认识,让我受益匪浅,老师们讲的案例贴近临床,尤其是精神科病人安全的护理及日常工作中与患者的沟通技巧及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有很大的启发,最让我感动与值得学习的是,她们每一个患者和护士之间的护患关系处理的非常好,即使出院了在大马路上也能叫出护士的全名,这点非常难得。

  在日常生活里,我们会发生很多在人际之间、家庭之间、甚至是自我之间的矛盾与冲突,冲突发生时,我们常常陷入悔恨,自责或是指责他人及环境的痛苦深渊中不能自拔。比如:与同事之间在工作上发生一些摩擦有时候各自都认为无道理或是没必要,但就是因为谁也放不下面子,谁也不搭理谁,搞得大家在工作中气氛很是紧张。现在我不断在学习中成长,能以平和的心态去处理与同事之间的关系。每一个人在生活中或多或少都会带有一些不良情绪,这种情绪都被认为是负性的情绪,这些情绪在不经意间,就毁坏了我们之间辛苦建立的一段关系,这些事情都源于我们对事件缺乏正确的认识,大家之间缺乏沟通。

  实践课既有趣又生动,印象也比较深刻,能让大家全身心的投入和放松,调动激情、活跃气氛,理论联系实际,体现了团队的重要性。比如:公娱治疗里面的放松疗法,能让人真正的融入其中,感觉大自然的美好与舒适,还有团体活动,激发我们的沟通能力及团队精神。

  虽然这次的培训课程已经结束,但我对心理知识的学习却还没有结束,它能带给我们的也很有限,但是更多的东西得靠我们自己去领悟,去体会。感谢老师提供展现自己行为的机会和场所。将此次所学知识正确的运用于临床实践中去。今后我将会继续关注心理学、继续学习心理学,真正达到学有所用,不断完善自己,充实自己。心理学知识对于我的帮助却是长远的,甚至是一生的。

  护士进修工作心得3

  4月,我有幸来到了邯郸市第一医院神经外二重症监护进修学习,由于这次学习机会非常难得,所以在来之前,我想我一定要认真的学习他们的先进护理理念和技术,才不枉此一行,可是来到神经外二以后我才发现除了学习之外,最重要的是体验到一院的文化和人文理念。在短短的一个月时间里,我深切地感受到一院先进的医院管理模式、周到的职业安全防护等诸多值得我们学习。

  一、良好的医患关系

  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大多在于服务态度。在神经外二重症监护室学习过程中,对我影响最大的便是他们的服务态度。

  护士的形象是医院给公众留下的印象,代表了医院的整体形象。护士们的微笑服务不仅是礼貌,也是护士以真诚态度取信于病人的重要方式,微笑是无价的,胜过千言万语,它不花费钱财,却可以给病人带来万缕春风。从医生到护士甚至到卫生员,每个人的身上都可以体会到这种良好的态度。医生在查房时会深切的呼唤:“老李!老李!睁开眼睛!”“张阿姨!攥住我的手!”或许,一个简单的称呼便可以拉近医患的关系!而护士,查房和更换液体的闲暇时便和家属像亲朋好友的沟通和指导。叮嘱他们一定要两小时就要翻身拍背、多活动患者的肢体和按摩、清洁等工作。

  那亲切、温柔的语言就像自家的亲戚。而患者也在这种感知下对待医护的态度也非常热情和感激。护士每次更换液体或空气进入输液管离开病床前家属每次都会说一声:谢谢或麻烦你了!我注意过这些病人,他们并不是市里的。也是从各个县的农村转过来的。而在我们医院很少能听到这种言语,承认在领导的要求下我科室的态度已大转变;然而在神经外二的进修的过程中,我才意识到服务态度不是因为领导的要求才要提高。而是一个作为医护人员对工作的热爱和细腻的情感,从内心出发的一种态度。我个人认为,在我医院医护人员若提高了素质及即使换不过来家属的一句“谢谢或麻烦你了!”,也同样可以取得患者的好感和信任以及口碑!这样良好的氛围必定可以促进沟通、减少医患矛盾。赢得良好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都具有重要作用。

  二、先进的医疗设备

  在神经外二的设备中有注射微量泵。微量注射泵(简称微量泵)是一种新型泵力仪器,将少量药液精确、微量、均匀、持续地泵入体内,操作便捷、定时、定量,根据病情需要可随时调整药物浓度、速度,使药物在体内能保持有效血药浓度,运用微量泵抢救危重患者,能减轻护士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准确、安全、有效地配合医生抢救。

  微量注射泵临床上用于术前、术后的高血压。例如:硝普钠、硝酸甘油遵医嘱通过微量泵有效的泵入体内。据我观察这种仪器的的治疗效果非常显著。同时,可以应用在补钾等疾病。同样也应用与手术室的麻醉和抗癌剂、以及新生儿的营养补给和输血。所以我也建议我院可以引进这种设备,既可以有效的治疗疾病也可以为科室增加收入。

  三、休克病人的抢救

  在我科室的抢救中,心三联指的是:阿托品、利多卡因、肾上腺素。而在神经外二的心三联指的是: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异丙肾上腺素。我问那里的护士到底哪种能够有效和快速的抢救患者生命时她们也无从考证。当患者一旦出现休克前兆是医护人员便准备抢救病人,从而有效的争取抢救时机。一旦患者病情或生命体征变化,医护人员时常表现出比家属还要关心和担心的态度。为了使液体快速输入、抗休克、输血,该科室几乎都会采用经颈静脉穿刺PICC和经股静脉穿刺。

  四、医护的协作关系

  无论患者对包床医生的任何疑问和顾虑,作为护士她们都能够完善的沟通和安抚。例如患者家属担心患者的病情或恢复程度慢时,护士会说:脑外伤本身就恢复慢,是个花钱的病。但是你放心,您的包床医生很优秀、非常负责任。是个心细的人,真是,您能是他的患者挺幸运的。简单的一句话便消除了家属的疑虑。那唠家常的语句像是熟人的嘱托而不是“王婆卖瓜,自卖自夸”的炫耀。假若我们能够为医生在患者面前把话说到位,可以消除患者对县级医院的不信任、减少转院率。

  五、严谨的医疗作风

  护士输完液体后便推治疗车给每个患者主动更换液体。护士也没有聚众聊天、大声喧哗的现象。对待每个人都谦卑和礼让,那种修养是我值得学习的地方。护士每天八点开晨会交接班,然后进行业务学习。由一名护士念教科书,每天早晨学习15分钟。夜班护士会在每个患者床头交接班。即使到了九点不交接清也绝对不会离开。每个患者撤离心电监护、吸痰、气垫床等设备时,当班护士主动清洗和整理。没有人监督和罚款来做条件,尤其是心电监护,一旦撤除护士便会自觉用抹布把仪器和电线擦洗干净。用测血压的袖带把所有电线捆绑一起,既干净利索又方便下次使用。每个工作细节处处体现了自觉、责任、积极向上、不偷懒、不抱怨的态度。假如我们都拥有这种素质我相信无论从工作效率或工作氛围都有很大的提高!

  六、护理安全工作管理到位。

第4篇:对精神病学的认识与感受范文

2004年某大型综合性医院对300名住院患者进行了需求分析的问卷调查,主要集中了解住院患者对医院服务的需求。不但说明患者的期望和需求,也从另一方面反映出目前我国医院人文的欠缺之处,即与患者的沟通、全程的健康维护和心理照护尚缺乏深入细致的工作。2005年开展的“中国首个大型医院品牌营销研究”,从医疗技术、医院服务、就医环境、医院位置和价格五个方面,对医院患者进行了问卷调查[1]。在患者印象最深的以上五个方面中,医疗技术占51%;医院服务占23%;就医环境占13%;医院位置和价格则分别占11%和2%。说明患者仍然最关注医疗技术。同时,对服务的关注度也在逐渐提升,即从单纯的治愈疾病、寻求技术性医疗服务为主,逐渐注重就医感受、环境和流程等人文内容。

二、患者心理需求及其特点

多年的研究证实,在综合性医院门诊患者中,略高于1/3比例的是躯体疾病;近1/3的患者是属于心理疾病范围;其余1/3的患者则是与心理因素密切相关的躯体疾病[2]。而在综合性医院的住院患者中,有近1/3的患者出现焦虑或抑郁负性情绪。因此综合性医院中患者所伴发的焦虑、抑郁症状是值得重视的现象,其严重程度及普遍性会涉及临床各科室及各类疾病,尤其是慢性疾病、老年患者更应引起人们的注意[3]。当前的医学模式、医疗工作方式仍基本上属于“生物医学模式”范畴,对社会心理方面的问题未予注意。在这种建立在“有形医学”基础上的医学模式的思维指导下,一方面非精神科医务人员只注重躯体状况和有形的病理证据,而忽视精神状况[4],另一方面,忽视了社会心理因素与躯体疾病之间的相互作用,影响了躯体疾病的治疗效果和患者的康复,绝大多数患者得到的诊治仍然是生物医学方法,缺乏对心理、社会因素的处置方案。事实上每一位患者都具有非常鲜明的心理需求特点,需要医务人员予以高度重视[5]:

(1)求医心切:患者希望医生能以最快的速度、最好的医术治愈疾病。

(2)高度的自我中心:患者希望家人、同事、朋友和医务人员能关心和照顾自己,希望自己的每一个症状、每一句话都能引起旁人的注意和重视。甚至还会出现对医务人员的过分要求和过分依赖的倾向。

(3)情感和心理反应:许多患者出现身心反应,即患者在罹患躯体疾病的同时所出现的心理的负性反应,其中抑郁症状、焦虑症状占大多数。此外,在医院的诊治环境和过程也会给患者带来心理反应,如由于对疾病的担忧和环境的变化以及对诊治设备、方法等的恐惧所产生的焦虑、不安、烦躁等。因此,充分了解患者的心理需求及其心理反应特点,对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加强医患交流和沟通和避免医患矛盾具有重要意义。

三、我国医学人文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医疗技术的发展并不能阻抑人性中对关怀和尊重的需求成份。目前,由于人文服务不足所引发的医患矛盾和医疗服务投诉占有相当大的比例,而且有愈加严重的发展趋势。由此对我国医学生培养过程中的人文知识和人文精神教育话题正引起重视[6,7]。从临床上患者需求的角度进行分析,我国医学人文教育存在着以下主要问题:

1.缺乏人文知识到人文精神的转变[8]。大学人文教育一般是通过开设社会医学、医学伦理学、医学心理学、医学美学、医学社会学等课程,以人文知识的学习为基本手段;有的院校安排学生参加形势教育、红色革命基地、人文讲座等活动。但是,人文教育的核心应该是培育医学生的人文精神。人文精神教育的重点应该是让医学生在实践中逐渐体恤疾病给患者及其家庭所带来的身心痛苦、切身了解病患除了医疗技术之外的人文需求、体验和感悟医学人文服务的内涵。我国医学生教育体系中,正是由于缺乏这种注重对病患情感体验的人文实践活动,造知识和人文精神教育的脱节,使毕业后的医务人员缺乏人文服务的真正意识和实际行为。

2.缺乏对患者躯体疾病与心理障碍共病的识别。目前综合性医院中非精神科临床医师缺乏应有的精神卫生知识以及对精神病理现象的判断和处理能力不足现象已经引起关注。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有关现代精神卫生问题的识别和处理的课程设置不够。即使在精神医学和医学心理学的课程中也主要涉及重型精神疾病(如精神分裂症、严重的心境障碍)内容,而对在综合性医院中更加多见的由于躯体疾病原因所出现的心理负性情绪(如焦虑、抑郁等)、躯体形式障碍等情况的识别和处理,缺乏应有的比重。

3.缺乏医患沟通技巧。从目前患者投诉的问题分析,多数患者所表达的不满是出于医务人员的服务细节,尤其是冷漠和沟通不良所带来的对患者心理上的伤害。部分医务人员缺乏良好的人际沟通和医学会谈的基本技能,使医患交往过程变得简短、肤浅和笼统,丧失了许多有用的信息。在医学人文教育中,不容忽视的是教师和学生都并未对如何进行有效的医患沟通引起重视,对医学会谈的技巧培训更是寥寥无几。

四、以满足患者需求为出发点,构建医学人文教育体系

医学兼有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双重属性。患者的需求包括技术性医疗服务和人文,患者的满意度则是对上述两种服务的综合体验的反映。因此,在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技术服务的基础上做到人文关怀,将大大提高患者的满意度。重视医学人文服务是医疗服务的必然要求。

1.增加医学人文教育实践,实现从人文知识到人文精神的转变。医学人文教育实践的主要目的是使医学生在实践中感悟到患者及其家属的痛苦和人文需求,以反复的体验强化医学生的人文情感,并将这种情感渗透到其临床医疗行为中。医学人文实践活动的时间安排以进入临床实习阶段较为妥当。实践内容有多种,其中参加医学义工活动是值得推荐的方式,其他如参加医患俱乐部和专项疾病健康教育活动、参加残疾人和老年人的医疗照料活动、参加针对患者需求的调查等。在实践活动中注重引导学生对患者需求的体验,要引导学生认识到医疗服务态度并非只是医务人员呈现出微笑,认识到人文服务首先是医务人员应该设身处地地理解患者,同情患者,由此才能在言语上、行为上表达出对患者的真正的尊重和关注。

第5篇:对精神病学的认识与感受范文

【关键词】 心境恶劣;抑郁症;人格特征

1 资料背景

1.1 心境恶劣:心境恶劣也称为心境恶劣障碍,是情感的一个类型,类似于不严重的重性抑郁症的慢性形式,但是心境恶劣患者常有重性抑郁症的发作。许多心境恶劣状态始于儿童时期,而且被普遍认为是一种带有郁闷素质的人格障碍。另有一些人认为心境恶劣其实是焦虑障碍。心境恶劣患者的心理发育常常是受阻抑的,他们很难相信自己的能力,认为自己前途黯淡。心境恶劣的自杀危险与最严重的情感障碍的自杀危险相当。至于是抑郁、焦虑,还是合并人格障碍,这三者中,哪一个更易导致心境恶劣患者自杀尚未能确定下来。通常,自杀患者可能同时患有两种抑郁,心境恶劣发展到高峰,形成重性抑郁症。

1.2抑郁症: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疾病,主要表现为情绪低落,兴趣减低,悲观,思维迟缓,缺乏主动性,自责自罪,饮食、睡眠差,担心自己患有各种疾病,感到全身多处不适,严重者可出现自杀念头和行为。抑郁症是精神科自杀率最高的疾病。抑郁症发病率很高,几乎每10个成年人中就有2个抑郁症患者,因此它被称为精神病学中的感冒。抑郁症目前已成为全球疾病中给人类造成严重负担的第二位重要疾病,对患者及其家属造成的痛苦,对社会造成的损失是其他疾病所无法比拟的。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是社会对抑郁症缺乏正确的认识,偏见使患者不愿到精神科就诊。在中国,仅有5%的抑郁症患者接受过治疗,大量的病人得不到及时的诊治,病情恶化,甚至出现自杀的严重后果。另一方面,由于民众缺乏有关抑郁症的知识,对出现抑郁症状者误认为是闹情绪,不能给予应有的理解和情感支持,对患者造成更大的心理压力,使病情进一步恶化。

2 人格特征

2.1心境恶劣:心境恶劣最常见的人格特征包括:持久的忧愁、焦虑或心境空虚;对以前感兴趣的活动丧失兴趣;过度的哭泣;不安和焦躁;注意力和作决定的能力下降;精力下降;有想死或自杀的想法或尝试;有罪感、元助感或无望感增加;睡眠变化;社交退缩。不同的患者可以有不同的表现。

2.2抑郁症:抑郁症综合起来有三大人格特征,即情绪低落、思维迟缓和运动抑制。情绪低落、悲观厌世,严重时很容易产生自杀念头;丧失既往生活、工作的热忱和乐趣,对任何事都兴趣索然;精力丧失,疲乏无力,洗漱、着衣等生活小事困难费劲,力不从心;自我评价过低,病人往往过分贬低自己的能力,以批判、消极和否定的态度看待自己的现在、过去和将来;病人呈显著、持续、普遍抑郁状态,注意力困难、记忆力减退、脑子迟钝、思路闭塞、行动迟缓,但有些病人则表现为不安、焦虑、紧张和激越;内心十分痛苦、悲观、绝望,感到生活是负担,不值得留恋,以死求解脱,可产生强烈的自杀念头和行为。

3 心境恶劣与抑郁症的人格特征差异

心境恶劣与重性抑郁症相比,病程周期性变化不明显。心境恶劣患者与重性抑郁症患者相比,抑郁状态相对恒定,但程度较轻。恶劣心境是一种慢性的、不太严重的抑郁综合征,一般至少要持续2年。虽然没有精确的统计数据来说明受恶劣心境困扰的人数,但受恶劣心境困扰的人要比受抑郁症困扰的人要多得多。恶劣心境通常有与抑郁症状相似的感受,并且许多症状都是相像的,但其严重程度要逊于重度抑郁。

恶劣心境障碍只要没有达到_定程度,就不能称作抑郁症。同时发生的急性和慢性的抑郁,会使恶劣心境突然演变成抑郁症。重度抑郁通常由于突然事件,如迷失或失望引起,而恶劣心境往往没有确切的引发因素。事实上,由于长期情绪低落,这些患者的恶劣心境已经被视作其性格的一部分而被接受。

第6篇:对精神病学的认识与感受范文

PBL教学法(基于问题教学法)是1969年由美国神经病学教授Barrows首创,包括提出问题、建立假设、收集资料、论证假设、总结的五段式教学模式。这种模式通常以小组进行,以问题为中心,要求学生主动思考,培养学生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具有激发学生创新性、主动性等优点,目前在各学科教育中已广泛应用。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根据变态心理学教学章节的特点,选取部分较难掌握的疾病或重点内容,如精神分裂症、癔症、广泛性焦虑等,在授课之前布置相应的病例并提出相关问题,如该病的典型临床表现、发病原因、与相似疾病的鉴别诊断、相关干预方案等,要求学生查阅相关资料,分组讨论,以书面作业或在课堂中回答这些问题,以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同时,以团队合作的方式完成相关资料的查阅,问题讨论也可以帮助学生增强其良好的团队合作与交流能力。根据学生回答情况,授课教师针对病例予以适当讲解,以加深学生对各类精神心理疾病的理解。PBL教学法不仅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变态心理学的相关知识,提高学习效率,还可以将之前部分科目的相关知识进行很好的链接。如掌握情感性精神障碍内容需复习普通心理学课程中关于心境的含义,完成儿童少年期精神障碍相关问题需了解发展心理学的部分内容,理解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的社会康复需结合健康心理学的相关知识。

二、加强课堂案例讨论,强化学生对各类精神心理疾病的理解

变态心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而部分精神心理疾病过于抽象使学生难以理解,如人格障碍与普通人相似使学生很难区分,精神分裂症等精神疾病因学生缺乏临床实践难以掌握其妄想、幻觉、情感淡漠等临床特点。只有将各类精神心理疾病的临床表现、发病原因、典型症状与具体案例相结合,避免单纯的理论讲述,才能使学生充分了解该病特点。因此,应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选择有代表性的学习内容;在临床案例教学时,增加案例讨论学时数;根据案例分析其临床症状并完成课后相关作业,以增强学生对精神心理疾病的感性认识和学习兴趣。

三、借助多种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在具体的变态心理学教学过程中,对于部分不易掌握的章节可以通过运用学生感兴趣、容易接受的教学方式,如电影教学、角色扮演等教学方法,达到教学目的,避免填鸭式或纯理论教学影响学习效果。如精神分裂症是临床中较为常见的精神疾病,在本门课程中的地位十分重要,但学生缺乏临床实践,较难理解该病幻觉、妄想、智力等方面的临床表现及特点。在具体教学实践中,可以选择观看电影《美丽的心灵》的部分内容,通过分析影视作品中纳什的特点,结合教师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该病的幻觉、妄想的临床表现。同时,影片中纳什在服用药物过程中出现的思维活动缓慢、情感表达异常、下降等特点,也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抗精神病类药物的不良反应,了解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康复的意义。在孤独症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缺乏孤独症临床经验的实际,可以通过选取观看电影《雨人》的部分内容,结合雷蒙的特点,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kanner三联征(社会交往障碍、语言交流障碍、兴趣范围狭窄及动作行为刻板)”的临床表现。对于部分较为空洞的教学内容,如人格障碍,可以结合某些历史、文学著作中的人物;讲授偏执型人格障碍可以结合《三国演义》中的曹操;讲授冲动型人格障碍可以结合《水浒传》中的李逵;讲授强迫型人格障碍可以结合历史中的诸葛亮。通过介绍这些人物的相关事迹帮助学生掌握人格障碍的临床表现和诊断标准,以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对于部分心理疾病,如神经症,可以采用角色扮演的方式,要求学生分组模拟精神心理疾病的临床诊断过程,通过亲身参与感受,了解相关心理疾病的特点及问诊注意事项,加深学生对各类精神心理问题的理解。

四、改革考核模式,提高知识理解和实际应用能力

传统教学模式注重考核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题目主要由选择题、名词解释、简答题和论述题组成,这种考核方式存在死记硬背、内容偏多、不重视实践操作技能掌握及学生易作弊等诸多弊端。变态心理学是一门实践性质的学科,其考核应注重理论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赣南医学院自开办应用心理学专业以来,变态心理学考试试题全部由案例组成,要求学生针对案例进行分析,解决相关问题,以考核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实际应用能力。同时,将变态心理学科目成绩分多次考核,将在PBL教学过程中的发言情况、平时案例分析及讨论情况、课程论文、病例情景模拟等内容作为成绩的一部分,考核学生平时对各类知识的掌握程度及实际应用能力,鼓励学生认真思考、总结,达到教学目的。

五、合理安排实践教学,强化理论联系实际能力

传统的变态心理学教学以理论教学为主,缺乏课间见习,使学生难以将理论知识应用于临床实践。因此,对于某些常见的精神心理疾病,如精神分裂症、神经症、抑郁症,或综合医院常见的心理问题,如躯体形式障碍、肿瘤科患者身心问题等,应尽可能安排精神科或综合医院心理卫生门诊的课间见习教学。学生通过查阅病历、观摩问诊、案例讨论、询问病史等临床活动,结合心理测验及相关心理治疗等工作,了解各类精神心理疾病的分类、诊断标准,提高问诊、询问病史、精神检查、辅助诊断、常用心理测验量表使用等操作技能和实践能力,以达到培养学生临床思维和解决实践问题能力的目的。

六、合理安排教学内容,重视人文精神培养

第7篇:对精神病学的认识与感受范文

【关键词】高职;特殊心理;问题;应对措施

[ 中图分类号 ]G 444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 ] 1673-5838-(2009)12-0043-02

近年来,随着高职院校迅速发展,高职学生日益增多。据调查显示,高职学生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特殊心理问题。如何有针对性有区别地进行教育疏导,实现对高职院校特殊心理学生的正确引导,已经成为高职院校的一个重点问题。

一、高职学生特殊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

1.由于成绩差产生的特殊心理问题

高职特殊心理学生一部分是由学习成绩差所引起的。他们在来高职学校之前已经提不起对学习的兴趣,也没有在学业上获得过成就感。他们都有一定程度的自卑心理,认为自己早就被老师、同学、家长和社会看不起,得不到应有的尊重。他们对同学和老师存有戒心,更不愿意与成绩好的同学交往。导致遇到问题不与人交流,容易走极端的个性。

2.由于高考失利产生的应激特殊心理问题

高职学生中有一部分的学生认为自己是高考发挥失常才读高职的,他们往往沮丧、焦虑,一方面对自己的能力产生了怀疑,一方面又想再次证明自己。往往在入学的相当一段时间内处于一种矛盾的心理状态。如果不注意引导,很容易引发特殊心理问题。

3.由于家庭问题产生的特殊心理问题

高职学生中有相当比例的学生是贫困生,这些学生存在基本生活困难。进入高职学校后要缴纳一定的学费、住宿费、生活费,这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他们的心理负担。容易产生特殊心理问题。另外,高职学生中有部分是家庭不和、父母离异、单亲家庭或孤儿,这些学生往往心灵上存在某些缺陷。这些学生没有得到来自家庭的良好教育,容易产生强烈的逆反心理、言行偏激等特殊心理问题。

4.由于不适应集体生活产生的特殊心理问题

现在高职学生一般都已经是90后的一代人,他们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家庭条件较优越,没有与同龄人生活的经历。进入高职学校以后,一般都是几个人共住一间宿舍,朝夕相处。在这种情况下较容易产生矛盾和摩擦。久而久之容易造成学生的特殊心理问题,影响个人的成长。

5.由于青春期产生的特殊心理问题

高职学生大多已经成年,但心理上还很不成熟。他们想承担责任,但由于人生经历有限,对社会的认识还不够,极易因为恋爱、人际交往、社会交往产生特殊心理问题。

6.由于健康原因产生的特殊心理问题

还有极少数生理残缺的学生、患有心理疾患和精神病的学生。生理残缺的学生有着强烈的自卑感和自尊心。患有心理疾患的学生,如果在校期间遭受了一些刺激,容易做出有异于常人的举动。这是需要我们时刻保持警惕的特殊群体。

二、高职学生特殊心理的应对措施

1.由于成绩差产生特殊心理问题的应对措施

教师要加强与这些学生的交流,用更多的耐心和信心对待他们。让他们明白大学是一个崭新的起点,一切都有可能被改变。同时,让他们感受到自己肩负的责任,了解自己的潜力,发挥自身的特长。要适时找出典型事例激励他们,让他们体会到他们也同样可以在某一方面做得出色,鼓励他们自信、自强、自尊,走向社会,走向成功。

同时,更要注意发现这些身上的“闪光点”。一旦他们思想上有了转变,工作中有了成绩,要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

2.由于高考失利产生的应激特殊心理问题的应对措施

对于这部分同学,要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要注意呵护他们的自尊心,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可以利用班会的机会告诉他们:高职学校也有优秀的学生,他们毕业之后获得了很高的成就。对于专业学习,要鼓励他们,大学进来大家都处于同一个起跑线上,要有学习的信心,相信自己有能力学好。其次,引导学生正确地、全面地认识自己,通过开展一些有意义的活动让他们有机会展示自我,从中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

3.由于家庭问题产生的特殊心理问题的应对措施

对于家庭贫困的学生,要及时对他们进行心理疏导,帮助他们正确看待自己的家庭情况,正视困难,并相信自己可以凭借自己的努力在毕业之后改变自己家庭的现状。贫困并不是自己犯的错,而是上天给与的催人更加奋进的礼物。

对于家庭不和、父母离异、单亲家庭等家庭的学生,要用亲情以及积极的教育方式感化学生。对性情孤僻的学生,要给予更多的关心和爱心,帮助他们从失落的阴影中解脱出来。只有把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使学生拥有健康的心理,健康地成长。

4.由于不适应集体生活产生的特殊心理问题的应对措施

应多开展主题班会、心理讲座、班级活动和宿舍活动等,争取利用几次活动的机会让同学们加强沟通、互相了解。在活动中设置一些小游戏、小心理测试和小故事,让同学们学会互相关心、互相谦让、互相包容,在活动中消除隔阂、破除矛盾。若是矛盾特别激化,可以在他们同意的情况下开诚布公的聊天,用一种平和的方式解决。通过这样的活动,可以更多关注这些不适应集体生活的同学的反应,关注他们特殊的心理问题,让他们回到正常人际交往的轨道上来。

5.由于青春期产生的特殊心理问题的应对措施

在与他们交流的过程中,要做到尊重他们的看法,理解他们的做法,引导他们的想法。对于他们不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感情观要明确指出,利用看励志电影、书籍的机会引导他们,指导他们做好自己的人生规划。对于感情问题,不能太加以干涉,又不能放手不管,而是做好异往这方面知识的学习工作,树立榜样,尽量将他们的思想引导到促进学习和个人发展的轨道上来。

6.由于健康原因产生的特殊心理问题的应对措施

由于健康原因产生的特殊心理问题的学生是需要我们时刻保持警惕的特殊群体。首先,对于生理残缺的学生,应做到一视同仁,让他们树立信心。并号召同学热情给予关心、帮助,并掌握好尺度。另外,若是患有心理疾患和精神病学生,一旦发现症状,需要立即通知其家长,安排其进行治疗,如果可以,应尽量办理休学手续。

高职学生存在的特殊心理问题还有很多,有的是单一原因产生的,有的是几种原因交织产生的较复杂的特殊心理问题。只有掌握相应的应对措施,才能在发现问题时较好地解决。

【参考文献】

[1]贾存廷.“问题学生"形成的原因及对策[J].教育革新,2008(8).

[2]肖晓哲.高校特殊学生教育管理模式初探[J]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8(5) .

第8篇:对精神病学的认识与感受范文

关键词:叙事技巧;心理活动;直接;间接

中图分类号:I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2013)08-0000-01

一、引言

《黄墙纸》(The Yellow Wallpaper)被认为是美国著名女作家夏洛蒂・吉尔曼的最著名的短篇小说,也被视为美国早期女性主义文学的一部力作。小说以第一人称的叙事手法讲述了一位美国女性因产后精神抑郁症在一所老房子里接受她的丈夫――一位内科医生所谓的“休息治疗”的经历。本文通过对小说的叙事方法和技巧的分析,结合作者创作小说的历史背景和经历探讨文中叙事手法的作用和意义,从而诠释出在作品中由“我”进行叙述的重要性以及作品的时代意义。

二、小说中的“我”――无助的他者

小说里面的女主人公“我”既是故事的讲述者,同时也是参与者。故事也是根据“我”的视角下的世界展开的。

作为故事的讲述者,“我”对房子的环境和结构进行了客观描述,“这是个极美的地方,我们的房子孤独地远离公路,远离3公里外的村庄。……城堡周围环绕着高墙,铁门紧锁,园艺工和农民住在分散的小木屋中。”(Gilman,2)“我”对居住大宅的进行了写实风景画般的描述,“3公里”更体现了文中叙述者的客观性。“高墙”和“铁门”连同“我”居住房间的“木栅”又给人一种囚禁的感觉。

从“我”对周围环境的描述来看,“我”是个可靠的叙事者。但是作为小说的参与者,“我”是病人,没有话语权,丈夫和哥哥对“我”有绝对权威,因为丈夫和哥哥都是“内科医生”,并且都“自视颇高”。(Gilman,2)“我”的生活受到各种限制:想写作但被严厉禁止,想与人交流,却不得不独自静养,不想住有黄墙纸的房间,但丈夫坚持认为这里对“我”有益。丈夫的妹妹同为女性,但也不理解“我”的悲哀。她只是每日监督不让“我”写作。这位尽职的“间谍”,是男权社会的标准女性。如西蒙波夫瓦所言:“她被教导,她必须取悦别人,她必须将自己变成物,人们才会喜欢,因此,她们必须放弃自发性。人们对待她就象对待一具活娃娃。她得不到自由。”

“我”由此臆想出:墙纸后禁锢着一个女人,白天蛰伏着,晚上就挣扎着要钻出来。“我”把对自由生活的渴望以及想冲破如坟墓般的家庭和婚姻的想法由墙纸里的女人来言说。“我”即是她,她就是“我”。她摇晃的栅栏就是“我”身边上锁的大门,钉死的窗子,墙壁,丈夫的冷漠忽视。最后,她爬出了墙纸,挣脱了束缚,“我”也进入自己的幻觉,完全自由了。

三、“我”的隐含意义

“我”不仅只是作品中的女主人公,从某种程度上就是吉尔曼本人,更是当时的大部分女性,“我”的经历不仅是作者经历的文学表现,更隐射了当时女性在社会中的地位。由“我”的第一人称叙事可以更直接告诉读者女性的想法和声音。

3.1“我”作为作者

吉尔曼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妇女运动的领导者。她的一生主要从事关于女性角色和地位方面的研究。《黄墙纸》中的“我”事实上是吉尔曼个人生活的写照。

1886 年吉尔曼患上了严重的产后抑郁症。威尔・米歇尔医生的治疗方案是“休息疗法”,也就是完全卧床休息,不能从事任何工作。这种束缚性治疗一度将吉尔曼推向精神崩溃的边缘。之后,她放弃了 “休息疗法”,出去度假,进行写作、演讲,才重新回到正常的生活中。《黄墙纸》的创作来源就是当时吉尔曼的这段经历。

吉尔曼借助《黄墙纸》中“我”的形象反抗了当时(19世纪)的父权主义意识形态:

占统治地位的父权主义意识形态把艺术创造力当成男性的一种根本优势,由于创造力被界定为男性,其结果必然是,占统治地位的女性文学形象也必然是男人幻想的产物,女作家们被剥夺了创造自我形象的权利,而必须努力遵照父权制强加在她们身上的标准。(罗婷,51)

根据沃霍尔关于叙述视角的研究,“女性眼光构成一种恰当而有效的交流手段,于此相对照,男性人物或仅看外表(并将观察对象客观化)或对其他人物的身体视而不见。”(申丹等,302)

在《黄色墙纸》中,“我”作为叙述者更是读者了解故事的窗口,“我”的眼光与故事外读者的凝视往往合而为一,吉尔曼由此进行对19世纪男权叙事传统的一种反抗和颠覆。并告诉女性同胞要进行自我思考,不要一直受压于男性统治的世界。

3.2“我”作为19世纪女性

当时女性所受到的精神压迫来自于婚姻家庭、传统习规和社会机制,来自于那个特殊的时代。“我”的生存困境和煎熬正是当时社会中众多女性的困境和煎熬。用历史的眼光看,妇女的却受到男性的压抑,丧失了话语权。(杨金才,2007(1))

在19世纪美国时代大背景下,中产阶级知识女性看似拥有温馨的家庭和关爱她们的丈夫。然而,传统和社会的偏见仍使妇女受到来自社会和男性的双重压迫,大多数妇女的地位还是局限于家中,做家务照看孩子。家庭越来越成为一个牢笼,妇女的社会角色越来越微不足道。但由于大多数中产阶级妇女受过良好的教育,对自己的社会地位表现出深切的关注。她们要求独立,向往自由:她们既实际又浪漫,既唤醒了自我的力量又无力控制,最终难逃悲剧的结局。《黄墙纸》的女主人公就是这些妇女的写照。

文中“我”发现有个影子“像是个女人弯着腰到处爬”。事实上,爬行的妇女就是“我”――不能自由站立,没有话语权,在父权制的束缚下无声息地爬行却逃不出那森严的围墙。“我”想象自己就是那个影子,通过撕掉墙纸而得到解放。小说的最后 “我”成了真正的疯子,反锁在室内沿着四壁不停地爬行。但是,“在疯狂中,女性完成了对父权社会的有利还击,拒绝了父权文化给她规定的生活。疯狂成为文本对妇女处境的一个隐喻,疯狂是女性对自由的向往,疯狂代表着觉醒。”(王军,114)

疯狂是反抗,也是无奈。“我”为19世纪的女性代言,由于当时社会的局限,只能通过激烈的手段引起社会的重视。通过这个疯女人,故事揭示了在男权文化统治下女性的角色和社会地位以及女性要求改变妇女地位的强烈愿望。

四、结束语

吉尔曼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借助一个疯女人之口向我们展现了19世纪女性在家庭和社会的地位。《黄色墙纸》通过“我”的第一人称叙事,与作家、作品以及同时代的女融在一起却又不完全等同。小说中的疯女人不只是一种精神病学现象,而是隐藏在19世纪女性中的普遍心理现象。

小说中“我”的叙述更像以谈话的形式告诉读者,让读者以“我”的方式思考和感受“我”的处境,更加细腻,更具有说服性。而由“我”来讲述,并作为故事的主体,亦是对父权控制下的话语的一种颠覆。“我”作为叙述者,读者就是“当事人”,更易被打动,进而对叙述者的遭遇感受更加深刻,在心灵上产生共鸣。这也正是作者吉尔曼想要达到的目的,“不是使读者癫狂,而是把他们从癫狂的路上拯救回来。”(Gilman,1989)

参考文献

[1] Gilman,Charlotte Perkins.1989.The Yellow Wallpaper and Other Writings.New York:Bantam Books.

[2] 罗婷,《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在西方与中国》[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12.

[3] 申丹,韩加明,王亚丽,《英美小说叙事理论研究》[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10.

[4] 王军,《英美女性作家与作品赏析》[M]新华出版社,2007.9.

第9篇:对精神病学的认识与感受范文

一、建筑企业员工的工作压力

1、工作压力的概念。通常情况下,我们习惯将压力理解为个体与所处环境的不相适应由此产生的各类不良生理及心理反应。自压力一词进入社科类领域,就被医学、心理学、管理学、社会学等各门类学科的学者从不同角度加以广泛研究,因此对压力的定义也各有侧重,主要有压力刺激论,压力反应论,压力主体特征论以及压力交互作用论等几种理论。

2、建筑企业员工工作压力源。工作压力源是工作压力的起因,也是进行工作压力研究的基础。工作压力源可以集中在工作的物理环境,也可以延伸到物理环境以外的其他因素。最近的研究表明,工作压力源会与具体行业特征相联系,具体到建筑行业来讲,建筑企业员工的工作压力源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社会环境压力。社会公众的认知度提高,对建筑工程项目等的质量监督日趋严格,建设规范、施工工艺标准等文件陆续出台,这些因素无一不对建筑企业的发展提出更严格的要求,同时也加剧了建筑企业员工为适应社会变革所承受的工作压力。

(2) 建筑行业压力。建筑行业不同于其他工作环境相对舒适的其他行业,往往员工的工作地点都在建筑项目上,劳动强度较大,户外作业任务较多。并且建筑行业从业人员男性占绝大多数,员工性别比例不协调,难以形成互补和谐的工作氛围,员工压力难以在内部纾解。

(3) 建筑企业压力。建筑企业性质多样,近几年也常有公司改制、企业兼并、企业变革等等各类战略调整方案出现,造成的最直接影响就是企业人动,造成建筑企业人员流动,岗位稳定性差,加剧了建筑企业员工的工作压力。

(4) 人际关系压力。建筑企业员工背景复杂多样,具有不同生活方式和文化背景的员工组成一个建筑项目的团队,若员工个性特征与领导风格相冲突,不可避免地会造成上下级矛盾。另外,团队内部也存在竞争压力,加之建筑企业员工不善于有效沟通的方式方法,很难避免来自人际关系里的压力。

(5) 家庭生活压力。房贷车贷、子女入学、父母养老、夫妻关系,牵扯到员工衣食住行的生活问题都会造成员工的家庭生活压力。家庭生活压力往往持续时间较长,并会转移到员工的工作中去,因此这也是建筑企业员工工作压力的主要来源。

二、员工帮助计划理论综述

1、员工帮助计划的内涵。员工帮助计划(Employee Assistance Program Association,EAP)起源于美国,最初用于解决员工酗酒、吸毒和不良药物影响带来的心理障碍[1]。目前对EAP最权威的定义是“企业为帮助员工及其家属解决职业心理健康问题,由组织出资为员工设置的一套系统的服务项目”。EAP所提供的服务项目包括免费提供的短期心理治疗,帮助其处理影响工作的心理问题,比如焦虑、抑郁、家庭关系问题等,还包括企业咨询诊断、员工培训和健康知识讲座等。EAP通过对员工的辅导、对组织环境的分析,帮助员工解决那些可能会影响他们健康、幸福、绩效和成功的问题,缓解工作压力,提高工作效率。

2、员工帮助计划的起源与发展。20世纪初,美国的一些企业注意到员工的酗酒、吸毒和其他药物滥用问题已经严重影响员工绩效和企业发展,那个时期的企业管理者已经意识到酒精依赖不是疾病问题而是精神或道德问题,于是企业聘请心理学或者精神病学的专家帮助解决这类问题,并成立了职业酒精依赖项目(Occupational Alcoholism Program,OAP),这也是EAP的起源和雏形。

到了20世纪60、70年代,二战后的美国出现了很多的社会变动,员工的酗酒、吸毒、药物滥用等问题依然严重,当时的美国正处在快速发展时期,精神抑郁、家庭冲突、工作压力、法律纠纷、意外疾病等各类问题也越来越多地影响员工的工作状态和工作表现,OAP的服务内容也随之扩大,更加丰富多面。

EAP发展经历了半个多世纪,逐步扩大帮助解决员工个人问题的范围,逐渐发展成为一种综合性的服务,内容涉及职业心理健康、职业生涯规划、压力管理、工作生活平衡、裁员心理危机处理、灾害性心理问题干预、人际关系处理、婚恋关系、亲子教育等各个方面,帮助员工从复杂纷繁的个人问题中解脱出来,提高个体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减轻员工压力,维持心理健康水平。

3、建筑企业实施EAP的要点。结合建筑企业的实际情况和自身特点,为达到最优的成本控制和效果保障,企业可以选择外部EAP专业机构根据企业需求制定服务计划。在具体服务内容上,可以结合本文的研究结论,着力从以下几个方面改善:

(1) 优化工作软环境。工作硬环境是指员工可以感受到的客观存在的物理环境,如办公场地。与之对应的工作软环境指企业的人文氛围,如管理理念、员工关系等。建筑企业员工的工作时间基本都耗费在工程项目中,鲜有时间坐办公室,可见更多影响员工绩效和投入的是工作软环境。EAP咨询师可以通过前期调查了解建筑企业员工对工作氛围和上下级关系中的问题和需求,做好与企业管理者信息对称的纽带,协助员工寻求个人最满意的工作软环境。良好的工作软环境可以使员工身心得以舒展放松,从而减轻压力负担。

(2) 实行差异化服务。建筑企业员工个体特征差异明显,不同个性特点的员工承受压力的能力以及舒缓压力的方式是不同的,这就要求EAP服务要针对具体对象提供针对。例如,针对不同学历层次的建筑企业员工,在心理辅导上要给予不同的引导方向。对学历偏低的员工,可以引导其需求向高层次发展;对高学历的员工,可以帮助其寻求更高的发展机会以便在工作中展现自己的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