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学前家庭教育问题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家庭教育 问题 对策
家庭教育是学前儿童接受的初始教育,其宗旨就是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这种发展对儿童来说是根本的、奠基性的。儿童出生时,面对的是一个全新的外部世界,与纷繁复杂的外部世界相比,此时儿童好比一张白纸。家庭教育正是要在这张白纸上涂抹最初的色彩,家庭教育对学前儿童发展的奠基性作用是非常关键的。
一、现今学前儿童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家长素质普遍偏低
家长文化、道德素质对整个家庭活动及家庭教育的影响是巨大的,是决定家庭教育优劣的一个重要因素。家长文化、道德素质的高低决定家长的知识水平、品德修养,家长对早期教育的重视程度以及家庭教育方式和方法的运用等。同时家长作为孩子的榜样,要切实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努力改正自身的不良品行,努力让自己成为孩子学习的正面的、积极的榜样。
(二)家长教育观念认识错误
有些家长则把儿童的发展完成看成是遗传因素决定的,是自然成熟的过程,认为家长在儿童发展的过程中起不到什么作用。这种家长在实际实施教育时,往往显得过于消极、冷漠,忽视自身在儿童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忽视对孩子的教育,经常采取放任自流的方式,或者是认为,我不是老师,不懂得教,所以我们只管生孩子、养孩子,至于教孩子,那是学校的事。这是一种“只养不教”的观点,是一种极为不负责任、推卸责任的做法。还有一些家长对孩子期望高,对孩子采用“专制型”的教育方式,这种家长对孩子要求过高,要求过于苛刻和严厉;有些对孩子期望低,对孩子采用“忽视型”的教育方式,这种家长对孩子所做的事情不闻不问,任其发展。
(三)家长教育方式缺乏正确引导
在如今的社会中最为普遍是溺爱型,溺爱型的家长,在进行家庭教育时总是以孩子为中心,他们视子女为掌上明珠,采用一种永爱过度的教育方式。日常生活中,他们处处袒护,事事包办,使孩子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其次放任型在现实生活中也比较常见,这类父母由于工作比较忙,没时间照顾孩子等原因,因而对孩子采取放任不管的态度。他们往往无视孩子的存在,采取不管不问,放任自流、任其发展的做法,无论对孩子的优点、取得的进步,还是缺点和遭受的失败,他们都不予关注,不予反应。另外专制型的家长往往认为自己的观点、想法是对的,对孩子过于严厉,教育孩子的语言和方法过于简单,对孩子所犯的错误,他们的解决方式往往是打骂。
二、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对策
(一)提升家长素质
首先父母要加强自身的政治思想和道德品质方面的修养,父母的品质,无时不在影响着孩子,家长有无强烈的事业心,有无积极的生活态度,有无正直的品格,有无宽阔的胸怀,都将成为子女道德行为和思想评价的标准及依据,也是教好孩子的基础和根本。其次家长必须努力学习和掌握一些文学、史学、语言、教育学、卫生学、营养学等方面的知识。既要主动辅导孩子学习,教给孩子科学的方法,又要对孩子提出的一些基本问题、常识作出较满意、正确的回答。若孩子一问家长三不知,或回答中出现知识性错误,这将对子女的学习和成才带来不利。最后家长言谈、举止、仪表是内在心灵的表现,是思想品质和文化素质的具体反映。家长要十分注意自己的言行及仪表的修养。
(二)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
1、树立科学的儿童观
正确、科学的儿童观具体内容包括:儿童是人,但不是小大人,不是成人的简单复制;每个儿童都是独立的个体,具有独特个性;儿童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是在不断发展着的,教育应该遵循儿童的发展规律;儿童时自身发展的主体,具有主观能动性;儿童的发展是生物遗传、环境、社会、教育以及儿童自身等因素多层次相互作用的结果;儿童通过活动,在活动中获得发展,游戏是学前儿童的主要活动,成人应当尊重和珍视;儿童应获得全面发展,其身心发展的各方面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等等
2、树立科学的教育观
引导家长树立科学的教育观,建立对孩子的合理期望,并进而制定合理的、适宜于自己孩子特点、发展水平和兴趣需求的培养目标,最终通过因势利导、循循善诱等方式,促进孩子在自身发展水平的基础上向前发展。具体而言,科学的教育观的内容包括:尊重儿童的本能、兴趣和需要;注重儿童发展的自然速率、规律和水平;对儿童实施全面发展教育;因人而异,因材施教;认识到儿童是学习的主体;寓教育于活动之中,以游戏为主导活动;等等。
(三)采用正确的家长教育方式
在当今社会中最适用的是民主型的家庭教育方式,这种方式是积极的,这种类型的父母总是采取们,民主、平等的态度对待孩子,表现出一种冷静的热情和有克制的疼爱。他们能够充分理解子女的兴趣和要求,经常向子女提供足够而有效地信息,并且言传身教,引导子女自己作出选择和决定。他们尊重孩子的想法,使孩子能够自由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愿望。他们对孩子的要求不会过于严厉,但也不是特别娇惯,该表扬就表扬,该批评就批评,既随心所欲地支配,也不放任自流,对孩子的爱总能够适度地把握。在家庭中,孩子和父母是朋友的关系,地位是平等的。他们之间能够相互交流,相互指正。父母把孩子当成是独立的人,赋予他们同等权利和义务。孩子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来选择自己所要学习的内容。父母对孩子取得的进步给予积极的肯定,而对孩子遭受的挫折又能进行合理的鼓励。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会对孩子的一生产生重要的影响,它是其他教育方式(幼儿园教育、学校教育)无法替代的教育形式。家庭教育对孩子、对社会所产生的实际效用也是其他教育方式无可比拟的。因此,家长必须高度重视对孩子的家庭教育,并与幼儿园教育相结合,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采用正确的教育方式,让孩子在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下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丁连信:《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年.
[2]李朝安:《浅谈学前儿童家庭教育》,学校体育卫生艺术国防教育网,2012年.
问题一,以爱为名,过度保护
【案例】一次放学离园,我陪着孩子在幼儿园门口等着他们的家长。偶然间,我听到中班小朋友遥遥对另外两个小朋友说:“桐桐,阳阳,我妈妈刚帮我买的巧虎音乐,可好玩了!你们等下到我家玩吧?”两个小朋友都说:“好。”一会儿三个家长都来了。遥遥立马对妈妈说:“妈妈,等下阳阳和桐桐到我们家看巧虎。”遥遥妈妈笑着说:“好呀,欢迎。”阳阳和桐桐也同时告诉来接的爸爸和妈妈,阳阳爸爸刚开始不愿意,但阳阳很坚持,加上遥遥妈妈邀请也就同意了,但桐桐妈妈却坚决不同意。刚开始,桐桐妈妈笑着说等到周末再去。桐桐不愿意,她就“威胁”说:“妈妈还要回家做饭,如果你要去就一个人去,我不会接你!”桐桐说:“好!”然后就拉着阳阳的手向车走去。桐桐妈妈一看就有点急了,加大嗓门“恐吓”道:“你不听话,小朋友不喜欢你,妈妈也不喜欢,周末不带你出去玩,就让你呆在家里。”桐桐犹豫了一下,还是决定去。桐桐妈妈见威胁和恐吓都不行,就开始“利诱”了:“如果你听话,我就给你也买一套,并且还给你买你喜欢的芭比娃娃。”最终“利诱”成功,桐桐终于同意不去了。最后,桐桐妈妈就对遥遥妈妈说:“不好意思,今天有事,改天带遥遥到我们家玩。”说完,就拉着一步一回头的桐桐走了。解决策略:宽严有度,适时解放孩子的天性其实据我观察,桐桐在班里一直比较胆小,从不随便和小朋友在一起玩,害怕一些陌生的事物;平时参加游戏也是很拘谨,和小朋友一起玩滑梯,也是小朋友挤在前面,她就让在一边,特别害怕陌生人。结合桐桐妈这次的做法和桐桐平时的表现,我和班里的老师分析,这个孩子明显是被保护过度了。很多时候,家长的很多决定都自以为是为了孩子好,常常不去考虑孩子的感受,其表现在对孩子的教育过于严厉,甚至苛刻,素不知这实际上是在压抑孩子的天性。也许家长们的做法暂时看起来效果不错,但播下压抑的种子,收获的将会是苦涩。幼儿在大人面前是一个弱者,家长往往会利用自身的优势胁迫、恐吓、利诱孩子按自己的意愿行事。殊不知,这样压抑的后果会慢慢地让孩子与你的心灵距离越来越远,长此以往,孩子要么抵触你和你对立,要么屈从于你对你事事顺从。这样毫无主见、没有个性的孩子,难道是家长们想要的?因此,家长要做的,是宽严有度,给孩子适当的自主空间,让孩子多与同龄的孩子交往,在交往中学会与人打交道,学会与人和谐友善的相处之道。家长也要适当放开手,相信孩子,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以解放孩子天性,避免他们未老先衰,早早便失去孩子的童真。
问题二,行为误导,推卸责任
【案例】一天课外活动时间,小朋友都在外边玩。老师突然听见一个小朋友大哭起来了,过去一问,原来是希希在和其他小朋友跑着玩的时候撞到了在排队滑滑梯的一个小朋友身上。老师说希希是不小心撞上的,让他和小朋友道个谦。但希希没有听老师的劝告道歉,而是蛮横地不准那个小朋友站在那里。幼儿的各种问题行为,细细思量,认真剖析,每种行为背后都是有原因的。希希会有这样的行为反应是与很多家长不当的教育方法分不开的。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现象:孩子摔倒了,爷爷奶奶不是责备孩子不小心,而是怪地板“不好”,还煞有介事地“打”地板,哄孩子说是地板“坏”,让我们的宝宝摔倒了!撞到了凳子,则是凳子“不乖”,挡了宝宝的道,要“打”凳子……出了问题,家长没有从孩子自己身上找原因,却将过错都推到无辜的物件上。家长这样处理问题的方式带给了孩子的是一种错误的信号,那就是不管出什么问题,错的永远都是别人。这种教育方式造成的危害,一是让孩子认不清问题所在,下次仍然会犯同样的错误,无法做到“在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来”;二是养成推卸责任的毛病,就像希希的表现一样。她撞倒别人,不是自己不小心,而是小朋友不该站在那儿!解决策略:认清问题本源,鼓励孩子勇于承担责任当孩子遇到挫折、犯了错误的时候,我们要学会用结果分析的方法去说服孩子。行为主义心理学有一个方法:通过结果影响人的行为。孩子摔倒了,要和她一起分析:为什么摔倒?是跑的太快了,还是其他什么原因?要告诉她解决问题的方法,或提供建设性的建议,如让她慢点走,或者看清了前面的状况再走,这样是不是就不会摔倒了……我们要教孩子学会分析问题,这样才可避免孩子下次再犯同样的错误。让孩子认识到问题所在,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孩子就不会选择盲目逃避或推卸责任了。
问题三,夸奖敷衍,缺乏诚意
【关键词】农村留守学生;教育;问题;家庭对策
在我国快速的社会转型和城市化过程中,人口流动日益频繁,人口流动呈逐年增长的趋势,从目前的农村现状来看,农村生产力底,人均收入少,为了增加家庭收入,夫妻双方不得不进城务工来缓解家庭压力,但是由于特殊原因,大部分的子女都不能随父母进城,就只能留守在家乡,成为留守学生,从而导致农村留守学生的教育问题逐渐显露出来,而据有关资料显示,留守学生在农村学校都占据一定的比例,有的甚至超过40%。所以,妥善解决农村留守学生的教育问题迫在眉睫。以下就从农村留守学生存在的教育问题进行分析,并从家庭教育角度出发,来解决留守学生的教育问题,以便为广大的留守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
一、农村留守学生在教育上所存在的问题
1.父母缺乏对孩子的学习监督
大多数的农村留守学生,由于父母在外务工,导致留守学生农活、家务活增多,学习成绩下降,在学习上得不到父母的监督,导致他们没有心思学习或者产生厌学的现象,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没有人给他们灌输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受益终身的理念,这些留守学生父母一般都不能直接监督他们,而是由他们的祖辈等人监督,自身文化素质较低,思想观念和教育方法落后,存在着娇生惯养、放任自流的现象,导致留守学生学习观念淡薄学习意志薄弱,自律能力差更谈不上会自主学习,另外,由于初中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时期,由于缺乏父母的监督,很容易受环境的影响,产生不良的学习情绪,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时,而又不愿意与人沟通,就会使他们产生厌学、逃学、辍学的思想,由于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农村留守学生的学习成绩普遍都较差。
2.留守学生缺乏父母的身心关怀
父母外出务工后,都是交给60岁左右的老人来监护,由于他们的监护能力有限,精力不足或忙于生产、生活,很难将留守学生照顾周全,严重的还可能造成人身安全方面的伤害,如生大病得不到及时医治,父母又不在身边,造成丢失生命,再次由于大多数的留守学生年龄偏小,自我保护能力差,很容易受到他人的非法侵害或人身伤害,据全国妇联对12省市农村留守学生状况调查显示,部分留守学生因父母不在身边,经常受到同学、邻居的欺负。一些地方还出现了留守女童的恶性案件。另外,由于父母常年在外,与父母接触时间少,亲情淡薄,孩子缺少情感和心理上的关怀,缺少倾诉和寻求帮助的对象,与外界不愿意接触或接触太少,一些留守孩子表现出内心封闭、情感冷漠、行为孤僻等个性特征,不同程度地存在性格缺陷和心理障碍。
二、解决农村留守学生教育问题的家庭对策
家庭教育可以说是每个孩子一生中不可缺少的启蒙教育,健全的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健康成长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影响着孩子的学习习惯、学习观念、学习情绪和学习意志,而“留守学生”基本缺失了完整而有效的家庭教育,父母不能生而不养,这不利于留守学生的健康成长,作为父母应该懂得“生之养之育之”的责任。
1.父母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
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人老师,言行举止影响着孩子的一举一动,首先外出务工的父母自身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因为这直接影响着孩子的学习态度和动机,父母要秉承让孩子尽量受到良好的教育的态度,经常监督孩子的学习情况,多与老师沟通,及时了解孩子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尽量满足孩子正确、合理的要求,肩负起教育好孩子的责任。
2.确保家庭教育的完整
一般情况下,父母外出务工都是双方一起,为了加强对孩子的家庭教育,外出务工父母应该改变外出方式,尽量留一方在家,以确保孩子能感受到家庭教育的存在,担负起抚养、教育孩子的责任,多关心孩子,多和孩子在一起,培养他们自立、自强、自主的学习精神。
3.改变传统的沟通方式,增强家庭教育的作用
外出父母在改变外出方式的同时,还需要改变与孩子的沟通方式,平时要定期和子女保持联系,现代交流工具多样化,打电话,发短信,QQ聊天,视频联系都可以。在关心孩子物质生活的同时,还要关系他们的精神生活,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关爱,让他们心灵上有慰藉,从而减少因父母不在身边的孤独感和无助感,并经常与孩子的老师联系,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做到挣钱、教育两不误。
三、结语
总之,当下农村留守学生问题日益凸显,留守学生的受教育问题,人身安全受到伤害等问题严重,应该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因为他们的健康成长关系着国家和民族的命运,通过社会各方的努力为留守学生创造一个安全、和谐的学习环境很重要。
参考文献:
[1]张慧玲.试析农村留守学生的教育问题及家庭对策[J].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01
关键词:农村学前教育:家庭式幼儿园:问题
“农村学前教育是我国学前教育的主体,只有提高占学前儿童大多数的农村学前儿童的素质,中华民族素质的奠基工程才有保证。”近些年,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人口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农村人口对幼儿教育的需求越来越高。尽管国家重视农村学前教育的发展,逐年加大对农村学前教育的投入,兴办农村学前教育机构,但是仍不能满足农村人口对幼儿教育的需求。在这种背景下,私营幼儿园数量急剧增加。这些私营幼儿园办学条件、教育质量参差不一,绝大多数农村私营幼儿园办学条件简陋,缺乏基本的学习、游戏、保育资源,师资水平偏低,严重缺乏教养幼儿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特别是以家庭为主要场所,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师资的家庭式私营幼儿园在办学方面更是存在严重的问题。然而,目前的状况是不具备办学资质的家庭式幼儿园却大量的存在着,甚至规模在不断的增加。家庭式幼儿园为什么会得以存在并不断发展,这种幼儿园存在背后反映着当前农村学前教育发展中的哪些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应如何解决呢?
一、“家庭式幼儿园”的现实考察
“小太阳幼儿园”是Z村的一所家庭式的幼儿园。这所幼儿园成立于2010年,最初的一个月招进了20多名幼儿,然而到现在,小太阳幼儿园的入园人数已经到达了103名幼儿,在z村也算是规模最大的一家幼儿园了。幼儿数量虽逐年增加,但幼儿园的环境并没有因此得到改善和提高,还是最初的院子和院子里那三问房子,在院子中间的空地上摆放着最初办园时购置的一个滑梯。房子外墙壁上画着的一些简单儿童画被时间冲刷得已看不出最初的颜色,屋里墙壁上散乱地张贴着一些孩子画的画。当我们走进这“家”幼儿园的时候,院子里还堆放着刚收获的玉米。院子里的三间房被分成了大、中、小三个班级。每间房大约有30平米,满满当当地放着6、7张桌子和一个移动黑板。每张桌子围坐着6个孩子,总体感觉就是“拥挤”。
农村妇女L姐,46岁,是这家的女主人,也是这家幼儿园的“园长”,初中文化程度,主要负责幼儿园招生、财务、教师管理、做饭、教学等事务。L姐的丈夫负责采购、保安和维修工作。L姐性格开朗,说话直爽,干净利落,在村子里人缘较好,也是在村子里公认的具有商业头脑的人。L姐办幼儿园的初衷很简单,就是为了能改善家里的经济状况,只单纯靠种地和给别人打零工既辛苦又挣不到钱。她自己和丈夫的年龄也比较大也不愿意到外地打工,做其他生意要么成本投入高、风险大,要么就需要技术。只有办幼儿园投入低、风险小,也不需要什么知识、技术,只要能看好孩子,不让孩子磕着、碰着,教几个数、认几个字就可以了。L姐认为自己已经是两个孩子的母亲,自己有带孩子的经验,并且自己是初中文化程度,所以教孩子识数,简单的计算和汉语拼音完全没有问题。这几年,村里的年轻人都到外地打工,孩子则留在家里由老人看管,而很多老人因为年老力衰根本无力承担,L姐看到了这里的商机,将自己的院子和三问房子简单粉刷了一下,买了小滑梯等简单玩具,就开起了自己的幼儿园。
幼儿园最初开始招生的时候L姐也担心村里人会觉得自己的幼儿园条件简陋,不愿意把孩子送来,但结果却出乎L姐的意料。幼儿园一开始就招到了20多个孩子,而且孩子越来越多。尽管z村所在的K镇期间新办了公办中心幼儿园,但是考虑到接送、收费等因素,Z村村民仍然选择将孩子送到L姐办的这所家庭式幼儿园。对此L姐说道:“现在的年轻人都外出打工,都把孩子丢给家里的老人看管。镇里的公办幼儿园虽然条件好,正规,但是对于老人来说接送很成问题,走太远,骑车又不方便,再一个安全很成问题。我们这就在村子里,走不了几步路就到了。再一个公办幼儿园尽管收费便宜,但是相比于我们收费还是贵,公办幼儿园每月收320元,我们每月收180元。农民挣钱都不容易,他们会觉得反正是看孩子,哪里看都一样,还是少花钱的好。我们农村人也没有多少文化,也没有多少教育孩子的知识,对幼儿园的要求也不高,就觉得只要孩子不磕着、碰着,能学点东西,收费还便宜就很好。我这里对孩子的安全也比较重视,我们一般都让孩子坐在教室里,我们给孩子教识数,教认字,然后在院里玩。家长都觉得挺好,慢慢的孩子就越来越多了。”由于入园幼儿人数的增加,L姐自己无法承担教学和保育任务,于是就招聘了三名女教师。新招聘的三名“教师”都是本村在家看孩子不能出去打工的妇女,同L姐一样,她们也都只是初中毕业。之前大城市打工的辛苦经历使得她们更愿意留在家乡打工,这样既能照顾自己的孩子,又能有一份收入改善家庭的经济状况。
由于自身文化素质偏低,L姐及三位“教师”对应该教什么、怎样教、如何做好保育工作、应该如何设计游戏活动等一无所知,没有清晰的教育计划和课程方案,没有音乐、美术、游戏等课程和活动,完全是凭借着自己带孩子的经验和记忆中存留的一点数学、语文知识在进行幼儿教育活动。教学方法非常传统,老师讲、孩子听,双手背后不能乱动乱说。本应该自由、快了成长的孩子,却在束缚中,在算数、写字中度过自己的童年。
随着幼儿园的发展,L姐也感觉到了一些压力。特别是在师资方面,人手不够,更重要的是现有的这几个人文化程度不高,也从没有学过有关幼儿教育的相关知识,目前充其量也只能是看孩子,根本谈不上教育孩子。从幼儿园的长远发展来看,她越来越认识到知识与技能的发展必将成为最大的障碍,但是对此她也找不到很好的办法来解决。一方面在于招不进幼师毕业的学生,因为这几年幼师毕业的学生很吃香,一般幼师毕业生在城市都能找到比较满意的工作,根本不会到农村,另一方面自己也招不起条件好的教师。因为收费低,对成本的控制是严格的,在现有的收费标准下,连基本的玩具、书籍、教具等都没有添置,更谈不上去聘请好的教师。
近些年,为了弥补公办幼儿园不能满足幼儿教育实际需求的不足,国家鼓励公民个人办学,但对开办幼儿园有着严格的资质规定和审核程序。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对审批民办幼儿园办学资格、申报资料和申报程序进行了明确规定。如设置幼儿园,必须具备高水平的师资,应有近、远期的发展规划,幼儿园占地面积不低于2亩,建筑面积不低于200平方米,按国家教育部规定配齐教具、玩具等。提交申办报告经由当地教育主管部门审查评估合格办理相关证书后,才能正式对外招生。L姐最初办幼儿园时根本不知道国家对开办幼儿园有严格的规定,也没有办幼儿园还需要向教育部门提供申办材料进行审查的意识。她认为幼儿园就是一个给村民看孩子的地方,看一个和看几个、去人家里看孩子和把孩子送到幼儿园里看孩子的性质都是一样的,看孩子怎么还要向政府申报?直到幼儿园开办两年后,教育局派人来查L姐才知道办幼儿园并不是谁想办就能办的,也不是只要有人、有院子、有房子就能办的,必须要具备多种条件。在检查后,教育局的人明确告诉她,她的幼儿园是非法办园,不具备任何的资质,也没有任何的手续和证书,让她限期整改,准备材料申报审核,否则不能再招生办园。但此后,L姐也没有认真学习国家的规定,按照国家法律规定重新完善幼儿园并进行申报审批,只是粉刷了一下房子,购置了简单的几样玩具和几十本书。她认为报教育部门审批是很麻烦的事情,以自己目前的实力肯定不能达标,教育局也肯定不批,所以拖一天是一天,到真拖不下去的时候再想办法。但让L姐感到幸运的是,县里教育局从那以后再也没有人来检查。
二、从家庭式幼儿园反思我国农村学前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在广大农村地区像L姐这样的农村家庭妇女利用自家庭院,以家庭成员或同村家庭妇女为主要师资来源的民办私立幼儿园不在少数,其数量远远超过了公办幼儿园。这些幼儿园大多没有经过教育主管部门的审批,属于无证非法办学。但是从对L姐幼儿园的现实考察来看,这样的幼儿园不仅生存了下来,规模还在不断扩大。这其中有当地教育主管部门的原因,更重要的是农村家庭式幼儿园迎合了广大农民的实际需求。
(一)农村幼儿教育供需矛盾失衡
进入新世纪以来,国家把大力发展农村学前教育放在了教育发展的战略性地位。2010年国务院印发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明确了要重点发展农村学前教育的改革思路,提出要逐年加大对农村学前教育的投入,新建、扩建幼儿园。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的指引下,从中央到地方加大了对农村学前教育的财政投入,农村学前教育进入到了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但由于农村学前教育发展基础薄弱,仍然无法满足广大农民对幼儿教育的需求。与农村适龄儿童人口总数相比,目前农村幼儿教育机构,特别是符合国家学前教育办学资质的合格园所数量有限,仍属于稀缺资源。如据教育部统计资料显示,截止2010年我国在园幼儿为2976万,其中农村幼儿约占1214万,学前教育毛入园率为56.6%,供需失衡矛盾非常突出。以案例中家庭式幼儿园所在的K镇为例,K镇所辖57个村大约有1600多名3-6岁的幼儿,而K镇只有新办起来的镇中心幼儿园和原有的Y小学、Z小学附属幼儿园三所公办幼儿园,另外有五所获得当地教育局审核批准的私立幼儿园。如果按照2012年颁布实施的《山东省公办幼儿园编制标准》对班级规模及师生比的规定,这八所幼儿园的招生总量应为800人。但实际上这八所幼儿园的招生规模到达了1200人,已经远远超出了标准的规定,镇中心幼儿园的实际师生比达到了1:40。就在这种状况下K镇仍有400多名幼儿的教育缺口。正如中央教科所基础教育研究中心副研究员易凌云所指出的,目前在我国各级教育中,学前教育是普及率最低的阶段。尤其是近年来农村学前教育发展举步维艰,幼儿园所的数量少,无法满足适龄幼儿的入园需要。正是这种需求与供给的严重失衡,给不具备办学资质的家庭式幼儿园提供了市场。
(二)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管理缺失
学前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中具有基础性地位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府部门,特别是教育主管部门在学前教育的科学有效发展中承担着重要的管理职责。然而,从L姐的小太阳幼儿园的办学历程来看,折射出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当地教育行政部门管理上的不作为。一些地方政府部门,特别是教育行政部门并没有切实地履行宣传国家、地方关于幼儿教育发展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职责和义务,致使许多像L姐一样的农村妇女或无业青年在办园之初对国家有关学前教育办学政策、法规、程序、标准等一无所知,甚至认为无需报批教育主管部门,办幼儿园就是自己想办就办。政府部门管理松懈,没有严格规范农村民办学前教育的资质评估和审批过程,没有切实履行监控农村民办幼儿教育质量,评估、监督、引领、专业帮助等管理职责。在L姐开办幼儿园两年后,当地教育行政部门的人员对其进行检查,在已经发现存在严重的问题,属于非法无证办学的情况下,只是进行了口头警告之后便没再采取任何措施,致使L姐抱着一种侥幸心理仍然违规办学。
(三)幼儿园布局调整与农村实际脱节
针对农村公办幼儿园数量少、规模小、条件差、布局不合理,无证非法民办幼儿园数量较多、质量差,城乡学前教育发展差距大等弊端,近些年,许多地方政府都纷纷提出了统筹城乡学前教育发展,缩小城乡学前教育发展差距,关停并转、资源集中的学前教育布局与发展思路。如L姐幼儿园所在K镇人民政府2011出台的关于幼儿园布局调整的规划就明确提出了资源整合、相对集中的思路。在这一规划思路的指引下,高标准新建了镇中心幼儿园,将原有五所幼儿园的幼儿及教师转入新建的中心幼儿园。
整合资源、集中办园,尽管在某种程度上改变了农村学前教育中规模小、条件差的状况,便于管理。但这种办学思路却与农村生活的某些实际相脱节,给农村家庭式幼儿园的存在创造了条件。如镇中心幼儿园条件好,收费也较为低廉,但镇中心幼儿园离Z村有3公里远,而且还需要横穿一条国道。因为当地有很多煤矿,大型运煤车往来非常频繁。当地为了促进经济发展,斥巨资将国道修整为8车道,车辆多、车速快,时常会发生恶通事故。出于安全考虑,很多村民宁肯将孩子送到L姐的幼儿园,也不会送到条件好的镇中心幼儿园。特别是近些年,随着农村留守家庭的增多,隔代教育现象越来越普遍,加之村落相对分散,村村之间距离相对较远,交通设施不尽完善。因此,许多农村家长首先会考虑接送的便利和安全问题,而忽视幼儿园办学条件。
(四)农村人口幼儿教育观念转变的滞后
尽管随着农村人口接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农村人口的幼儿教育意识与观念正在发生着变化,认为孩子到了一定的年龄应该到幼儿园接受教育。但由于严重缺乏有关幼儿身心发展的科学知识,许多农村家长对幼儿教育,对幼儿身心发展重要性的认识,对幼儿阶段应该接受什么教育,怎样接受教育以及获得哪些方面的发展等还存在有极大的局限性。许多农村家长要么简单认为幼儿园就是看孩子的地方,幼儿教师就是保姆,只要收费低廉,不要让孩子磕着、碰着就行了,不指望要学什么。还有的农村家长认为,幼儿园就是给孩子教识数、学认字,而不能由着孩子玩,或光学唱歌、跳舞。L姐所在K镇中心幼儿园作为新建的示范性幼儿园,强调按照国家提倡的幼儿教育理念办园。然而一些家长对此并不认同,认为镇中心幼儿园的老师对工作不负责,没有用心去教孩子,水平差,不教孩子识几个字、算几个题,教不好孩子。以至于出现了幼儿在镇中心幼儿园上了一段时间后又转到村里家庭式幼儿园的情况。而像L姐这样的农村妇女开办的家庭幼儿园其办学理念、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恰恰迎合了农村家长的教育观念。因此,农村家长对幼儿教育知识的匮乏和幼儿教育观念的落后无形中为许多缺乏资质的农村家庭幼儿园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五)幼儿教师整体素质低,专业发展环境差
幼儿教师是保障学前教育质量的关键所在,然而在农村无论是公办还是民办幼儿园普遍存在的突出问题就是现有教师数量少,整体素质低。许多像L姐的家庭式幼儿园的开办者和雇佣教师都是没有接受过专门幼儿教师教育,甚至没有接受过高中、初中教育的家庭妇女或农村闲散待业青年。为了节省办园成本,这些家庭式幼儿园往往也会严格限制教师招聘数量,一人一班、一人一园——一个人兼有园长、教师、厨师、保育员等多重角色的现象非常普遍。公办幼儿园的师资状况同样堪为人忧。据一项关于山东省农村学前教育发展现状的调查研究发现,山东农村幼儿园教师的专业素质整体上较低,在接受调查的山东省17地市的2500名农村教师中,师范类幼儿教育或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的仅占3.8%,大多数是高中毕业甚至初中毕业后,没有接受过任何学前教育方面的专业训练就直接进入幼儿园做了教师。
现有农村幼儿教师整体素质的严重偏低,使得幼儿园在教育教学、教育管理、师幼关系、家园沟通等方面存在单一化、机械化、小学化、成人化等问题,严重阻碍了农村学前教育质量的提高和农村幼儿身心健康的发展。然而,更为严峻的问题在于,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环境差,使得农村幼儿教师专业素质偏低的状况很难获得切实的转变。一方面,农村生活、工作条件差,教师待遇低、无编制、工作强度大,尽管农村幼儿教师需求的缺口极大,但招聘合格或优秀幼儿教师困难;另一方面,没有形成完善的、着眼于现有公办、民办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职后教育体系。幼儿教师继续教育和培训机会少,教师学习资源匮乏,缺少相互交流学习的平台,自我学习、自主发展的意识淡薄,幼儿教师专业素质提高缓慢。据调查山东省17地市的2500名农村教师中,参加工作后从没有接受过培训的达62.7%,接受培训的时间累计达10天以上的仅占0.5%。
三、促进农村学前教育发展的建议
(一)立足农村生活现实加大幼儿园的建设
政府的重视和资金投入是农村学前教育能否获得持续稳定发展的关键所在。针对农村学前教育机构数量不能满足农村学前教育需求的矛盾,政府应加大对学前教育发展的专项资金投入,同时可以利用多样化的筹资渠道,保障农村学前教育发展的充足资金,以满足农村学前教育机构的建设需要。然而,在保障资金供给,强化农村幼教机构建设力度的前提下,要认真反思近些年农村学前教育建设中的诸如资源整合、集中办学思路与农村生活实际之间的矛盾,充分考虑村落分布分散的特点、农村家庭结构变化留守家庭增加、隔代教育现象普遍等现实因素,对新建幼儿园进行合理布局,使得新建幼儿园真正能辐射到每个农村家庭。
(二)落实教育部门监管职责
《关于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地方各级政府要提高对发展幼儿教育的认识,加强对幼儿教育工作的领导,把幼儿教育工作纳入本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政府部门,特别是教育主管部门是农村学前教育发展的主导力量,在农村学前教育发展中发挥着关键性作用。因此,政府部门,特别是教育主管部门要认识到学前教育的重要性,认真学习国家有关学前教育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建立完善有效的学前教育管理体系,明确自身在学前教育发展中的职责。一方面,教育主管部门应加大对学前教育法律、法规、政策的宣传力度,提高农民依法办学和科学办学的意识。另一方面,要加强对农村幼儿教育机构的审批、质量监管和评估机制建设,严格监控和规范农村个人的办学行为。定期对民办、公办幼儿园进行质量监控与评估,及时发现办学过程中的质量问题,监督并帮助幼儿园解决遇到的实际问题,以提高幼儿园的办学效益。
(三)完善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发展体系
强化农村幼儿教师队伍是农村学前教育发展中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一方面,依靠国家、地方政府近些年增加财政投入、改善幼儿教师待遇、协调高校定向培养等改革有利条件,加强合格幼儿教师的引进力度;另一方面,更为重要的是要建立和完善针对现有农村幼儿教师专业水平提升的教育培训体系,以改善农村现有幼儿教师专业素质整体偏低的状况。大力开发农村幼儿教师继续教育资源,探索切合农村实际的多样化的教师培训方式。如定期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幼儿教师培训讲座,加强与优质幼儿园之间的合作,观摩学习优质幼儿园教师的教育教学技能、艺体技能,分享优质幼儿园教师专业成长经验等。特别是要充分利用互联网优势,建立网络专业发展资源库,丰富教师研修资源,建立公办、民办幼儿教师全员参与、幼教专家和优秀幼儿教师引领的教师继续教育的学习网络。
(四)加强幼儿教育知识的普及改变农村家长的幼儿教育观念
1家庭对留守儿童学前教育的影响
家庭对于儿童的幼儿教育是起基础性的。在学前期,孩子的生活、学习等方方面面都和其父母或其监护人息息相关。他们的对幼儿教育的看法会直接影响儿童接受学前教育的行为。下面通过分析父母或监护人对“你认为孩子读书重要吗?”、“教育孩子只是幼儿园的责任?”、“你觉得孩子的真正教育应当从什么阶段开始?”这三个问题简要分析其对留守儿童造成的影响。绝大部分的监护人都认同孩子读书很重要,仅8%左右的监护人认为孩子读书是一般重要的。这说明尽管当地经济落后,监护人对留守儿童接受教育的重要性的认识是明确的的,这也正面说明了该地处于客家地区崇文重教的良好教育氛围。
同时,对于“教育孩子只是幼儿园学校的责任”这一问题,监护人的回答也出乎意料。77.9%的监护人同时认为对于孩子的教育,家庭也同样负有很大的责任。这一观点自然对于留守儿童的幼儿教育有着积极作用。但是也有22.1%的监护人认同“教育孩子只是幼儿园和学校的责任”这一观点。孩子的基础教育是由家庭教育、幼儿园教育等方面组成的。这种“教育孩子只是幼儿园的责任”的观念必然会造成其孩子家庭教育的缺失,对留守儿童产生不良的影响。78.8%的监护人认为孩子的真正教育应当是从幼儿园开始的。18.3%的留守儿童监护人认为孩子真正的教育应是从学前班开始的,仅有2.9%监护人认为孩子的真正教育是从一年级开始的。由此可以看出,绝大多数家长赞成其子女的教育从幼儿园开始。这对于留守儿童的入园率起着重要作用。数据显示,36.7%监护人基于保障孩子的安全而让小孩读书,29.4%监护人则处于九年义务教育是政府的要求,55.0%监护人则是希望孩子考上大学以找到好工作而读书,同时98.2%监护人认为小孩读书还有其他的一些因素。受监护人主观因素和当地经济社会的客观因素影响,监护人基于何种原因而送小孩读书是因人而异的。但是,我们并不把监护人认为影响小孩读书的原因与送小孩上幼儿园的原因等同起来。然而,监护人所考虑的原因,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留守儿童接受学前教育或义务教育的时间、质量等,监护人,尤其是父母,应当明确小孩读书的原因。
2.讨论与建议
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解决,需要社会、政府、学校、家庭、等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和通力合作。应重视社会、政府、学校和家庭的四个相互关联对于孩子的教育的作用、并认识在相互协作的环节,这四个环节必须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共同给予农村留守学前儿童关心和帮助。
(1)经济方面:和平县应坚定不移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工业园区建设,大力发展工业经济,以工业化带动城镇化、农业产业化和旅游产业化,促进经济增长,进而减少因外出务工而导致严重留守儿童问题。
(2)政府方面:为了促进河源市和平县贫困农村留守儿童学前教育的发展,政府需要切实增加对学前教育投入的力度,特别是再贫困农村留守儿童学前教育服务机构。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出台相关的政策,切实履行政府职能。农村留守学前儿童问题实质上是这些孩子在家庭教育、保护和亲情上缺失的问题,要从源头上解决这个问题,发挥政府职能部门的作用,通过法律、政策和制度的不断完善保障农民工和留守学前儿童的合法权益。
(3)家庭方面:以家庭教育为基础,多种方式促进留守学前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留守学前儿童的心理发展、教育问题的解决首先需要从孩子的家庭教育做起。一是向留守学前儿童父母宣传父母关爱对留守学前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作用。二是建立父母与孩子、幼儿园的联系纽带。帮助留守学前儿童父母建立孩子成长档案,随时了解孩子的具体情况。三是改变留守学前儿童监护人的教育观念。转变老年人只重视身体健康,不重视心理沟通交流和兴趣培养的观念。
3.结语
摘 要 留守儿童成为一个社会群体,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不仅关系到留守儿童自身的健康成长,也关系到广大农村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稳定,更直接关乎到未来农村的发展与城市的发展。这些儿童的今天关乎未来农村人口的素质与城市人口的素质,关系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是我国的未来,是我们的接班人。因此,充分协调和发动政府、家庭、学校和社会力量,如何使这些在缺失教育环境中成长的儿童接受完整的教育是亟需我们研究的。
关键词 留守儿童 心理问题 家庭教育 政策 建议 成效
一、已有的研究视角
已有的关于留守学前儿童的研究成果主要体现在既重视留守学前儿童的理论研究,更注意进行实际情况调查,寻找解决的具体对策,为推进留守学前儿童教育问题的解决起重要作用。虽然目前的研究成果较少,但有关留守学前儿童教育问题的研究已经从家庭,学校,社会等视角涉及到该问题的许多方面。本文就如下几个主要方面对研究成果加以综述,以便进一步推动该问题的深入研究。
我国对留守儿童的研究从97年开始的,当时的研究比较少,主要涉及留守儿童的犯罪问题和留守幼儿的心理问题,这时尚未有专题研究和详细调查,媒体对此关注极少,公众尚未形成问题意识。2002年以后,留守儿童问题日渐受到媒体和社会的关注,其中李庆丰(2002)提出了留守子女的三种监护类型,即隔代监护、上代监护和自我监护,并认为这三种类型对儿童都有不利影响。2004年,国家开始介入留守儿童问题,标志是5月31日由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在京召开的“中国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研究”研讨会。此会集中了妇联、公安部、共青团、国家统计局、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北京大学、北京社会科学院、北京师范大学等专家,以多学科、多视角、多层面的形式展开了对留守儿童问题的讨论,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留守儿童的面临的问题,二是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形成的原因方面,三是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方法与措施方面,2005年以后关于留守儿童的专题论文数量大增,研究进一步深化,开始形成理论,并有专著出版,关注留守几童 ――《中国中西部农村地区劳动力外出务工对留守儿童的影响》,叶敬忠,王伊欢,张克云对留守儿童问题的研究综述;叶敬忠.王伊欢,张克云《父母外出务工对留守儿童生活的影响》[期刊论文]-中国农村经济。尤其2006年全国留守儿童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建立“中国留守儿童教育网”和2007 年两会热议之后,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终于成为教育界和各级政府热烈讨论的重大问题。2007~2009年间的期刊论文研究的问题相对比较集中,大都关于留守儿童问题的现状及对策,其中关于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方面的论文相对占优大量的比例,但是其研究可大致分为两类呈现式和分析式,整体上对留守儿童的评统中,尽管对问题形成的原因和解决对策进行了多角度的分析,但对留守儿童本身的研究过于单一,简单;大部分研究都是现象的描述,对原因和现象背后的深层次的挖掘很少,而且在提出解决办法中也存在着不足之处,我个人认为解决留守儿童的问题需要实际出发,提出真正可行的策略,切实的关注他们,帮他们改善乃至解决目前的问题。
二、目前研究的优点和缺点
(一)研究的优点
1.研究视角非常广泛。以个体为着眼点的研究,着重探讨了留守幼儿身心发展的特殊境遇,并涉及到家庭环境和家庭教养方式的问题;从宏观大的社会入手,重点讨论了有关留守幼儿教育的制度保障问题。在这两种大的视角的情况下,有关教育公平、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等方面的问题都有所涉及。由于近年来相关研究的逐渐增多,做出了很多的反思,因此一些研究综述、反思、回顾之类的元研究也应运而生。
2.研究方法的广泛。由于纸上谈兵被很多人所唾弃,科学的研究、有说服力的文章是建立在有效的时间调查的基础之上的。走访调查法,问卷调查法等追安德被大家所采用,所讨论的问题也越来越具有实际价值,越来越有意义。
3.意义的重大。由于留守儿童相关文章的研究,是的政府、社会对留守儿童的关注度有了很大的改变。一些有利准确的数据也给政府采取有效的措施提供了很大的方便。由于大量的研究,理论的和实践的调查是的留守儿童的问题得到了正确的对待,问题也正在解决中慢慢进行。
(二)研究的缺点
对近年来有关留守学前儿童教育问题的研究文献进行整理,可以发现学界在该领域的研究中还存在以下不足:
1.对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主要集中在中小学,而学前儿童的启蒙教育的重视程度比较低,但是启蒙教育往往比较重要。
2.很多的学术论文还是比较空洞,有些很现实的问题都被边缘化甚至忽略,都提出对我国的二元户口制等做出改革,缺少实际的解决方法,有些策略是实施不通的。
3.制度性分析多,对文化分隔和歧视的现实关注较少。制度变革是应该的,但是我们还应该关注留守子女这个群体如何接受更好的教育才是最重要的。随父母融入到与流出地完全不同的文化环境中才是很重要的,对他们不利的社会弱势地位不要再被延续,这是目前的城市幼儿园所做不到的,也是研究不够深入的地方。
4.现象的调查和描述性分析多,学理性研究不是很强,跨学科分析视角不够。留守儿童的学前教育问题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不仅涉及农民工的家庭和城市社会管理,而且涉及到国民的教育权利,更涉及到教育机会的平等和中国未来的发展。从这个意义层面上来说,留守子女的学前教育问题绝不在只是一个单纯的教育问题,也是一个社会性问题。因此,需要多学科协同研究,提出比较有深度的研究成果。但是现在,多数研究停留在表面,都比较带有地域特色,理论不够深入,剖析的不够深刻。
参考文献:
[1]王青.农村“留守幼儿”生存与发展问题初探――以湖北省浠水县兰溪镇为例.学前教育研究.2007(6).
[2]殷世东,朱明山.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社会支持体系的构建――基于皖北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调查与思考.中国教育学刊.2006(2).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见证。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和孩子共同的生活环境和血缘关系决定了家庭教育的不可替代性。孩子的语言、态度、为人处世方式和价值观都受到了父母的影响。家庭教育的影响对孩子的成长非常重要,因此
在幼儿园阶段要重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管仲曾经说过“知子莫若父”,真正理解孩子的不是别人,而是养育我们的父母。这体现了家庭教育的态度和个性,明确体现了因势利导的原则。也反映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但是,凡事都有两个方面,家庭教育也不例外,它在一定范围内是有效的,超如果过这个水平,家庭教育就会对孩子产生负面影响。例如,部分家长对孩子的溺爱和放纵会对孩子的成长产生深远的影响。不良后果是,孩子养成不负责任的态度,不被他人接受,霸道专横等等。包括父母的错误教育“逼子成龙”等阻碍孩子成长的教育观念是一种拔苗助长的教育方式。这些确实是家庭教育的弊端。因此,如何正确的家庭教育的推行势在必行。
一、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有机结合的必要性
学前教育是最复杂的教育项目。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教育和没有学校教育的家庭教育是不能完成抚养一个人的。”因此,为了幼儿的良好发展,两者应该有机地结合起来。虽然家庭教育不像学前教育那样系统、规范,但它占据了教育对象的起点,决定了学生价值观的初始取向。因此,家庭教育的作用应该被重视。家庭教育的优势可以弥补学前教育的不足,而不是取而代之。另一方面,学前教育的重要性在于能够用专业的教育来指导家庭教育,而不是用家庭教育来取代学前教育。家庭教育支持学前教育、学前教育和家庭教育应该相结合。此外,在一起教育孩子的时候,双方应该努力达到同样的原则。另一方面,在幼儿园获得的知识、技能和态度可以在家庭中有效地融合和发展。儿童在家里玩的把戏的影响是在使用过程中可以被使用和扩展。为了孩子最大限度的发展,我们应该在幼儿园学习,在家里实现稳定的合作教育。
二、幼儿园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以沈阳市三色花幼儿园为例
沈阳市三色花幼儿园在实施家园合作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成绩,但调查发现,尽管合作形式多样,但在实施过程中仍存在许多不足和问题。
(一)部分家长对家庭教育重视度较低
通过调查发展,部分家长对家园合作的概念不确定,对参与家园合作没有兴趣。有些家长在家里不关心幼儿的教育问题,在幼儿的教育过程中花费的时间和精力都是很有限的。良好的家庭教育是一项有益于孩子身心发展的过程。然而,在具体实践中,一些现象却被家长和教师所忽视。
(二)家长缺少儿童发展心理学知识
发展心理学家皮亚杰的研究心理学理论:儿童的发展包括阶段和连续性。阶段是儿童年龄特征的重要表现形式。连续性原则决定了学生也处于早期阶段特性。由于对孩子的身心特点缺乏了解,许多家庭在教育过程的早期就采取错误的教育方法。家长根据小学的内容教育孩子,特别是孩子的写作需求不规范。教师的写作需求会让孩子的写作难度加大。有些孩子在父母的指导下学习写汉字。当他们进入小学,他们厌倦了写作,这导致缓慢和耗时的写作。在采访中我们了解到,家长对孩子上小学的期望很高,会按照小学生的要求孩子,严格要求孩子在身心上施加更大的压力。有些孩子会产生不想上学的想法。对家庭作业也很反感。
关键词:学前教育;儿童;心理健康
一、前言
目前,由于计划生育的实施以及人们对生活水平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现如今的儿童绝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她们从在妈妈肚子里到出生都备受关注,家长的溺爱加上不正确的教育方式,非常容易出现不健康的心理,包括自私、不关心别人、缺乏克服困难的勇气及依赖性非常强等。由于这些不健康心理的存在,对学前教育工作者来说,研究学前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就成为一个重要的课堂。
二、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因素
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因素主要是家庭、学校和社会。家庭因素主要是父母的素质和生活态度对孩子的影响;学校因素主要包括师生关系、同伴关系以及教师的评价等,这些对幼儿的心理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社会因素中,电视对孩子的影响非常大。
三、学前儿童的常见心理健康问题
学前儿童的常见心理健康问题主要包括攻击、自卑及过度依赖。这些问题直接影响着孩子的健康成长,在教育过程中,必须通过各种方式来改变这些问题。比如,可以通过角色扮演法、榜样示范法、移情训练法以及强化法等来解决这些问题。
四、培养学前儿童健康心理的重要措施
1.培养家长良好的教育方式
学前教育对于儿童的心理健康非常重要,这是众所周知的。同时,良好的家庭教育对于孩子的健康成长也是至关重要的。培养儿童良好的健康心理,也要做好家庭教育。良好的家庭环境和正确的家庭教育是儿童健康成长的基础环境。创设良好的家庭环境,进行正确的家庭教育至关重要。为此,学前教育的组织者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定期召开家长座谈会,向家长讲解正确的教育孩子的方式和相关知识;第二,幼儿教师要定期进行家访,将孩子的情况和家长进行沟通,这样通过双方的交流来帮助孩子;第三,对于教师发现的个别孩子存在的严重心理问题,要及时和家长进行沟通,让家长引起重视,多对孩子进行引导。
2.注重儿童生活习惯的养成
良好的生活规律和规范的生活习惯是促进儿童健康成长的有效方式。比如,早上到学校,教师可以先和孩子说:“小朋友早!”并让小朋友养成和教师打招呼的习惯;要教育孩子吃完水果后,不要乱扔果皮;吃饭前要洗手……这些看起来很简单的行为,对于小朋友来说,长期坚持下去,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因此,幼儿教师要记得经常提醒,同时给他们讲解这些好习惯的好处,这样形成了良好的习惯,对健康心理的培养也是非常有效的。
3.通过游戏等活动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各种有趣的、具有实际意义和价值的游戏类活动对儿童健康心理的培养是非常有效的。在各种有趣的游戏中,儿童可以体验到自由、愉悦等。同时,通过愉快的游戏可以缓解儿童遇到的心理紧张问题,避免抑郁心理。另外,游戏类活动还可以帮助儿童建立互动,参与性也会逐渐增强。因此,健康、积极的游戏不仅能发展儿童语言、动作、表达及人际交往等各方面的能力,还能培养幼儿积极、乐观、进取等优良品质,潜移默化中使儿童形成积极健康的心理。
4.给单亲儿童更多的关注
从目前我国对离婚率的统计来看,离婚率逐年增多,这样单亲家庭的儿童也变得越来越多。父母离异和不幸福的家庭势必会给儿童带来心理上的创伤。因此,相比较家庭美满的儿童来说,单亲儿童的心理更容易出现问题。单亲家庭中的孩子,很多都表现出性格孤僻、情绪不稳定等。对于学前教育教师来说,对这些儿童必须要特别关注,必要时采取特殊的教育方式,给他们更多的爱,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上的一些困难,培养他们乐观向上的精神,使身心得到和谐发展。
总之,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问题是影响他们发展的非常重要的问题,作为学前教育教师,必须高度重视,不仅要有过硬的业务本领,心理素质也要特别好,要做儿童的榜样,使他们在社会、家庭和幼儿园的共同关心下健康、快乐地成长。只有这样,学前儿童才能保持健康的心理,促进他们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蔡志华.家园互动,促进幼儿全面发展[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04).
关键词:学前儿童;情感;主题活动
随着越来越多的流动学前儿童进入托幼机构,他们所在园所的教育质量状况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幼儿社会性情感的发展、社会能力的培养和社会技能的获得不同于其他学科知识,不能单凭上几节课或组织几次社会性活动,就能真正有效地提高幼儿社会性情感的发展。在园级主题活动中,我们应以整合为理念使社会性与四大领域在目标、内容、方法上交叉渗透,在师幼共建的课程中开发幼儿的一切能力,促进幼儿社会性情感和谐地发展。
本研究主要从实践层面上探讨流动学前儿童所在园班活动的情感支持质量的现状,走进课堂活动,展示流动学前儿童所在园班课堂活动的真实场景,着重分析师幼双方的互动,以期能帮助教育工作者了解此类儿童所接受的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流动儿童所在园班课堂情感支持上存在的问题
1.流动儿童所在园班的积极氛围不足
从本次研究中可发现,流动儿童所在园班的积极氛围处于中等水平,仍有许多不足,仍需得到较大幅度的提高。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流动儿童所在园班中积极情感一般。这具体表现在: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出现微笑、笑声的次数不多,且活动过程中师幼双方身体接触较少。
(2)流动儿童所在园班中教师与学前儿童的积极交流不多。当幼儿能力不足无法成功解决问题时,教师总是选择忽视或者让能力较强幼儿来代替能力较弱幼儿解决问题。
2.流动儿童所在园班中教师的敏感性不强
在研究中我们发现,流动儿童所在园班教师的敏感性普遍不强。具体表现在以下两方面。
(1)教师不能总意识到儿童的需要。教师有时能意识到绝大多数儿童的需要,但是容易忽略其他一小部分儿童。
(2)学前儿童的自如表现较差。只有小部分儿童能积极分享自己的观点与想法,面临问题时会主动寻求教师帮助,但是其他儿童则在课堂上表现得非常茫然。
3.流动儿童所在园班中教师没有关注到儿童的观点
研究发现,流动儿童所在园班教师在关注学前儿童的观点上存在明显不足。具体表现在以下两方面。
(1)教师不能灵活地执行已有的教学计划,在绝大多数时间,教师处于控制地位,很少追随学生的主导。
(2)学生很少有机会交流和分享自己的想法。很少有教师允许幼儿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教师对幼儿的想法也不感兴趣,很少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想法和观点。
二、流动学前儿童所在园班课堂情感支持低质量产生原因
1.教师状况因素对流动学前儿童所在园班课堂情感支持质量的影响
作为施教者,教师的素质直接影响着课堂的情感支持质量(韩琴等,2008)。流动学前儿童所在园班教师的学历程度相对不高,教学经验相对不足,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对师幼间的课堂互动质量产生不利影响。
2.家庭因素对流动学前儿童所在园班课堂情感支持质量的影响
在流动儿童的家庭教育中,家长往往忙于生计而无暇顾及孩子的教育,甚至淡出了家庭教育者的角色,也缺乏与幼儿园、教师的积极交流,认为孩子的教育问题理所应当的应该依靠幼儿园、教师(王涛等,2011)。与此同时,为了追求高质量的文化教育,流动儿童家长往往着重于孩子文化知识的学习,而容易忽略孩子在同伴合作、与人交往等方面的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徐微等,2010)。
三、提高流动学前儿童所在园班课堂情感支持质量的建议
以上分析显示,流动儿童所在园班早期教育绝对有改进的必要性,那流动儿童所在园班早期教育到底该如何改进呢?以下是本文研究者从幼儿园、家庭两个方面提出的一点建议。
1.改善幼儿园教育环境,以提高流动学前儿童早期教育质量
教师需要尽量避免社会标签的影响,多与流动学前儿童进行积极交流,关心他们,多给这些学前儿童以积极的反馈,少一些忽视与批评,多一些宽容与爱护,使他们逐渐摆脱不适应。
2.家庭应重视家园互动,以提高流动学前儿童早期教育质量
幼儿园应该积极做好家园合作工作,将家园合作的效果纳入幼儿园日常工作中,幼儿园也可以为流动儿童的家长提供一个专门的交流的平台,从而拓宽流动学前儿童家长们的教育思路,同时也拉近幼儿园、教师、流动学前儿童家长及其他家长的距离。
参考文献:
[1]韩琴,周宗奎,胡卫平.课堂互动的影响因素及教学启示[J].上海教育科研,20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