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知识性创新的特点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1作品评价概述
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学习中,使用Word、Powerpoint、Frontpage、Photoshop、flash等工具进行信息的集成时,最能反映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成果的是学生使用相关工具完成的电子作品,因为在创作实践过程中,全面反映了创作者的规划设计、技能运用与审美情趣。因此,作品评价显得尤为重要,恰当良好的评价方式能更加有效地促进课程目标的实现,激励并培养学生主动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学习和生活中实际问题的意识。
所谓作品评价,简单地说是由学生根据自己所学知识创作一幅作品,再根据完成的作品对学生的认知、技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对于作品评价方式,一般包括: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评价、作品展评等。常说“教无定法”,笔者认为这其中也包括“评无定法”,所以,在教学实践中一直不断地探索适合不同内容的评价方式。
信息技术课堂有以下两个特殊性:①教学环境一般为多媒体网络环境;②课堂作品为电子作品。结合本人技术特长,以及“动画”、“图片”等类型作品可以直观显示于网页上的特点,笔者在教授《计算机动画初步》这一内容时,尝试了一个新的评价方式,即搭建了一个“动画之星”的评选平台,让学生将完成的动画作品提交至平台,直接显示于网页上,所有学生可以直观地浏览作品,便捷地参于评价,即时得到反馈。在实际的教学实验中,取得了非常理想的效果。
2教学设计思路及流程
2.1教学内容
《计算机动画初步》,选自教科版《信息技术基础》(必修)第5章第2节《音频、视频、动画信息的加工》。
2.2教学目标
了解动画的基本原理,掌握动画制作的一般步骤,感受创作的乐趣。
2.3教材分析
教材上选用了“七巧板的变形”作为范例,笔者认为该范例存在以下不足:
(1)造型设计复杂,对绝大部分首次接触Flash软件的同学来说,会在图形的绘制上花费过多的精力。
(2)新颖性不够,难以激发学生创作的热情。
(3)不具有开放性,限制了学生的创意发挥。
结合大纲要求,笔者舍弃了教材范例,对教材内容进行了二次开发,对动画制作过程中需要用到的动画形象及背景,提供了大量的图片素材供学生自由选择,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专注于体验“动画制作的一般步骤”,享受创作的快乐。
2.4教学流程
如图1所示。
(1)导入新课、了解原理:动画原理介绍。
(2)概念类比、模仿入门:简单动画示例。
设计思路:通过将动画制作的过程与学生熟悉的演出流程进行类比:工作区(舞台)元件制作(聘请演员)动作排练(演出排练),让学生能形象地理解动画制作的一般步骤,较容易上手操作,消除学生的畏难情绪。
(3)分层任务、自主探究:分层练习提高。
设计思路:在“基础模仿”的前提下,让力所能及的同学借助《在线帮助系统》进行“练习提高”与“挑战自我”,同时,由于同学们知晓了本节课最终将有“动画之星”的评选活动,更加激发了他们的创作热情,“素材仓库”中提供了可供自由选择的丰富素材,也更有助于他们的自由发挥,从而在课堂上呈现出创意无限、多姿多彩的作品。
(4)欣赏评价、情感激励:作品提交及“动画之星”评选。
设计思路:学生通过欣赏作品,借助“评价系统”客观地评价他人作品,能更深刻地理解作品评价标准,反观自己作品的不足。同时,丰富多彩、创意十足的学生作品,能给欣赏者带来愉悦的心灵感受,营造出欢乐的课堂氛围,使学习者能够在一种无限快乐与回味无穷的情境下结束一节课的学习,从而使评价效益最大化。
3 评选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平台使用Asp技术及Access数据库搭建,开发工具选择Dreamweaver。
3.1数据库设计
使用Access新建数据库文件zptj.mdb,并添加两个表:表zptj用来存放学生提交的作品相关信息,表格结构如图2所示;表zptj_tp用来存放投票及评论信息,表格结构如图3所示。
3.2主要功能的设计与实现
3.2.1作品提交
首先使用Dreamweaver设计提交界面zptj.asp,如图4所示,然后编写提交处理程序zptj_rsp.asp。当学生上传作品时,使用文件上传组件将学生提交的作品提交到服务器的指定文件夹中,与此同时,将“姓名”、“作品名称”、“作品在服务器的url”、以及“提交者IP地址”写入到数据库的zptj表中。
3.2.2“动画之星”评选
3.2.2.1作品显示
使用Dreamweaver设计作品展示页面zp_show.asp,并添加Asp代码,从数据库获取所有作品信息,并分页显示在页面上,同时,为每一幅作品增加“推荐理由”和“投上一票”功能,如图5所示。
3.2.2.2投票
编写“投上一票”的处理程序zptp.asp。该程序关键点在于,为防止个别同学的恶作剧,从而影响评价的有效实施,投票平台应对“为自己投票”、“反复投票”做出限制,处理方法和流程如图6所示。
3.2.2.3为自己投票
在程序中通过比较投票者IP地址与作品提交者IP地址是否一致,如果相同,则认定为自己投票,否则是为他人投票。
3.2.2.4反复投票
当某同学为他人的作品投票时,程序会在zptj_tp表中查询出该同学是否有过投票记录,如果没有,则认定为首次投票,程序会将“被投票的作品编号”、“投票人IP”、“推荐理由”写入数据库zptj_tp表中,同时将zptj表中该条编号的作品的投票数加1。否则,认定其为反复投票,将限制其投票权利。
4基于系统的互动评价
4.1贯穿于任务的参考评价标准
在开始分层任务之前,公布参考评分标准。这样不仅能让学生熟悉评价标准,为后面能够客观评价他人作品奠定基础,同时也为自己的创作指明了清晰的方向。
《计算机动画初步》分层任务及参考评分标准如下:
(1)总体要求:内容健康、美观大方、构图合理、动作流畅。
(2)加分因素:创意新颖、情节有趣等,加520分。
(3)分层任务:①基础模仿(必须完成):动画形象移动,加60分;②练习提高(选做):给动画加背景,加10分;③挑点自我(选做):多对象运动,加10分。
4.2互评投票并写推荐理由
完成创作并提交自己作品之后,即可自由浏览并欣赏他人的作品。浏览的过程,也是对照评分标准对所有作品进行衡量比较的过程。待教师宣布“动画之星”评选活动开始之后,所有学生将给自己衡量出的最高分作品投上一票。在投票的同时,还要求对该作品写出推荐理由和评分,这样能够让投票者对自己所选作品的优点进行更深入的发掘与思考,从而对自己创作作品的缺点与努力方向也会有比较清楚地认识,指导自己以后的创作。
在一些公开课上,经常看到一些教师是这样安排学生对他人作品进行评价的:教师使用“电子教室系统”选择一位学生的作品转播至所有学生桌面,然后请一位或几位学生进行点评。这种评价方式可能存在以下几个问题:①选择的作品不一定具有代表性,教师难以把握学生整体完成情况;②当一位学生评价时,其余学生聆听思考,耗费时间较长且评价的覆盖面很小;③学生被教师突然提问,当场作答,难免紧张,评价内容往往缺乏深度、比较肤浅。
学生通过评选平台进行评价时,有效地解决了上面几个问题:①所有学生的作品均提交至平台,由学生自由选择浏览,同时教师也能够全面了解学生的完成质量;②所有学生可以在同一时间参与评价,而且评价内容可实时反馈至页面,耗时短,覆盖全体;③学生在比较放松的状态下思考,并整理为文字在平台上,认识较为深刻。
4.3“动画之星”自评与创作分享
在评选结束后,教师根据平台显示的投票结果,宣布得票数最高者为本课的“动画之星”,并发放小礼品予以鼓励。同时,请“动画之星”获得者给所有学生分享一下创作主题、创作思路、制作方法、操作技巧等,并接受其他学生的提问。通过榜样的“现身说法”,既是对榜样的激励,同时也能激发其他学生的学习动力。
最后,请“动画之星”谈一谈自己作品中存在的遗憾和继续改进的思路。主要目的是让所有学生意识到:即使是大家公认的好作品,也有需要进一步完善的地方,培养他们养成不断反思、精益求精的良好思维品质。
4.4教师综合点评
最后,教师根据所提交的作品所反映出的一些共性问题,做出点评与更正,避免学生只对评选活动乐在其中,而对存在的问题视而不见的现象。
5结束语
笔者按照设计的流程实施了课堂教学,从实践结果来看,完全达到了预设的课堂效果:学生作品丰富多彩,课堂气氛热烈,学生心情愉悦,参与度极高。这表明了针对本教学内容所设计开发的评价平台是成功的。因为图片也具有可直接在网页上显示的特征,该平台同样适合图片作品的评价。
齐车轨道交通装备有限责任公司是以生产铁路货车产品为主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公司不仅为国内提供铁路运输装备,还面向国际铁路货车市场出口整机产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公司参与市场竞争的深入,高新技术企业的知识管理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发挥的作用日益凸显,尤其是现代化管理理念更是在提高工作效率、降低产品成本、树立企业形象和提高市场竞争能力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关键词:
高新技术企业;特点;知识管理
高新技术企业的概念,是2008年在我国颁布的《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中被提出来的,其仅限于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中的知识密集、技术密集的经济实体企业,要求企业能够持续进行产品研发及技术成果转化工作,形成企业自身的核心知识产权并以此为基础进行生产经营活动。由上述概念可以知道,创新是高新技术企业的立身之本,创新活动的载体是是产品,而支持产品创新的则是对知识的利用和管理。知识本身具备可积累性、共享性和重用性,那么,如何是知识积累更及时、共享程度更高和重用效益更大就是高新技术企业管理是否有效的一个评判准绳。
1高新技术企业的业务模式
高新技术企业脱胎于于传统的企业,因此两者既有关联、又存在不同。传统的制造业致力于为客户打造一个标准化的产品,传统的服务业则致力于为客户提供专业化的服务。高新技术企业通过对两者的有机结合,开创一种全新的业务模式,致力于为客户提供从产品到服务的以整套全方位解决方案,其目的在于最终解决客户的问题。对于一个新产品,应以客户需求为导向,通过创新理念实现产品功能;而对于既有产品,则通过不断创新来满足不同用户的个性化需求。举例来说,国内某煤炭运营公司求购一批运煤车辆。如果仅仅是简单地为客户提供一批车辆,则是传统的制造业的业务模式;如果是与客户共同进行可行性调研,从车辆选型到具体参数选取,从单一车辆运营成本到综合运营效益,从客户的切身利益出发,为客户提供全套项目实施方案和细则,就是高新技术企业的业务模式,体现了从单纯制造业向制造与服务相结合的转变。
2高新技术企业的特点
高新技术企业的主要特点是以项目为核心。除此之外,还具有知识性、复制性、创新性和技术性的运营特点。
2.1知识性。
高新技术企业项目的方案设计和实施过程中往往需要企业员工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及实践经验。因此,在高新技术企业的认定中要求企业员工应具有大学专科以上学历的科技人员占企业当年职工总数的30%以上,其中研发人员占企业当年职工总数的10%以上。
2.2复制性。
高新技术企业的项目一般具备可复制性。通常做法是以先期的项目为标准,后续项目承袭其成功的因素进行复制性拓展和延续,由此在继承中不断完善,同时也降低了项目运营成本,提高了项目的运营效率。比如一个汽车制造企业,其产品线可以进行详细分类,如小型车、紧凑型车、商务车、SUV车等。每一类别中选取一种代表性产品,其他同类产品则在此基础上根据用户的不同需求,又可划分为高、中、低档,通过增删功能、变化结构,衍生出不同需求的产品。
2.3创新性。
创新是高新技术企业最基本的特点。研制和生产满足用户需求的产品,是企业赖以生存的法宝,而创新则赋予产品以灵魂。用户的个性化需求是创新工作的原动力。正是因为存在不同的需求,企业才会在千方百计满足用户需求的过程中积极思索、开动脑筋,并通过日益发展的高新科技的运用,使得产品在功能性、可靠性、人性化、安全性、易用性等方面日趋完善。激烈的市场竞争,业使得企业通过创新来打开市场销路,扩大市场占有率,真正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良性竞争态势。
2.4技术性。
技术性与知识性一脉相承,专业知识需要专业的技术来支撑,而专业的团队更需要专业的管理来约束。技术性较强的团队管理也同样要具备科学的管理方法,一般这样的团队更偏重于技术而忽略管理,因此,在从技术岗位择优选拔业务骨干不断充实管理团队的同时,要不断加强对管理人员的能力培养,避免种技术轻管理的一面倒现象。
3变科学管理为知识管理
科学管理由来已久,随着知识爆炸时代的洗礼以及信息化的普及,人们逐渐认识到了科学管理的历史局限性。科学管理体系中认为,只要管理人员具备知识即可,一切标准都有管理者制定,工人无需了解和掌握。当知识成为企业核心资源时,科学管理遇到了空前的挑战。知识资本的比例已大于资金资本,知识正日益代替权力与资本,成为世界向前发展的动力。由此,知识管理的概念应运而生。从德国发起的工业革命4.0也较好地印证了知识管理的重要作用。通过信息化的整合,让每个工作岗位、每个员工都掌握最新的专业知识,最大限度地发挥知识附加的作用。有效地管理知识,是企业形成竞争优势的保证,是适合高新技术企业的管理思想。
4高新技术企业面临的管理难题
由于业务模式的改变,高新技术企业显现了独特的运营特点,这些特点也为企业带来了不同于传统企业的一系列难题。
4.1工作管理难。
由于高新技术企业的所具备的知识性,项目运作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现了知识的决定作用。企业员工能动性较大,一批知识性、创造性强的个性化员工增多,项目的计划性、可控性将打折扣。传统按部就班的生产模式受到极大制约,按节点、按节拍的工作方式严重不适应,导致无法形成合力,使得企业的执行力低下。
4.2绩效量化难。
绩效量化的理念对于科学管理来说是一剂良方,但是对于有知识参与的高新技术企业来说,无疑是为骏马增加了一副缰绳。考核一名知识型员工,如果还是生搬硬套计件或计时方式那套做法的话,那么知识的贡献度、员工的参与度将无从考证,这将极大挫伤员工的积极性,他们会认为自己的聪明才智未被认可,自己的创造力被人忽视。因此,迫切需求建立一种能够体现知识价值的绩效量化指标,从而给知识型员工的价值作出合理中肯的奖励和评估。
4.3知识共享难。
知识的积累需要时间和精力,时间的传递还需要合适的机制和平台。在书本中的知识可以通过鼓励的方式让员工学习,而蕴含在员工头脑中的经验,则要充分考虑人性的因素。如何打造一个平台,出台一个制度,让员工自觉自愿的将自己的经验贡献给企业,传授给其他员工,避免活随人走的尴尬局面,是值得每个管理者深思的问题。
5解决措施
针对上述的三难问题,如何解决?在实践中摸索出一些适应高新技术企业的管理方法和窍门。
5.1专门建立了以知识为索引的各类专家人才库,并通过筛选考核,逐年增加充实,比如以鼓励优秀技术工人为目的的“金蓝领工程”。
5.2建立以知识为主、产品为分类的产品知识平台,将产品研发工作转移到专用设计平台进行,从而解决了产品对人员的依赖性,避免了走一人停一个产品的不合理现象。
关键词:“创新与教育” 科技馆 发展方向
中图分类号:G2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7(a)-0219-01
利用科学技术馆普及市民以及学生的科学知识是当代教育的新模式,但是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如何在新时期发挥科技馆的重要职能是摆在科技馆工作人员面前的一个重大问题。随着人们消费水平的提高,普通的消费者也越来越多的关注科技馆带给自身的知识消费,所以科技馆的发展方向也是当前公众关心的热点问题之一。除此之外,科技馆的经费来源为政府拨款,是一项公益事业。因此,科技馆的发展方向还是一项社会问题,其发展必须要有科学的理念作为指导,本文将对此进行论述。
1 当前科技馆发展的定位以及服务理念
科技馆的发展应当从地区科技馆的资源分布等特定优势出发,结合当地可利用的周边资源进行科技馆展品的规划和设计,来迎合市民以及学生等受众的需求[1]。然而这些资源都是有限的,如何在有限的资源内不断的提升科技馆的价值需要立足于科普创新,这是科技馆发展的基本定位之一。
科技馆的服务理念应当根据科技馆的受众特点进行区分和判断。目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知识经济的来临,越来越多的人们认识加强自身科学知识是非常必要的。因此,人们的自我教育能力不断上升。科技馆如何在受众的质量和品味不断上升的情况下提升服务质量,这也需要科学的服务理念支撑。
2 “创新与教育”理念下科技馆的发展新方向
“创新与教育”是当前对教育机构提出的时代要求,这仍然可以同科技馆的职能相对应,下文将分别从创新和教育两个方面说明科技馆的发展方向。
2.1 创新理念的贯彻是当前科技馆发展的时代要求
从世界上各个科技馆发展的历程我们可以发现,他们大多是在创新理念下发展。这一创新首先反映在普通市民同科学家的沟通方式之上。现代科技馆来源于十九世纪的工业展览馆,并且根据在操作中学习的理念进行科普教育。通过科技馆的创新教育,提供了一种能够让人们进行互动以及启发式的学习。
这一种能够激励人们主动进行研究和学习的科技馆创新发展要点应当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1)能够反映当代科技发展的前沿问题,热点问题,永远能够最先出现在公众视野并且被广泛思考,科技馆未来发展尤其要注意这一点;(2)采用最新的科学技术进行公众科普教育,这一教育应当是多元化和开放式的;(3)根植于地方,但应当面向世界,所谓根植于地方指的是同地方社会具体情况相结合,面向世界则要求不断的深化发展方向跟上潮流;(4)发展交叉学科,将自然科学同人文科学知识结合在一起,例如谈论科学家科研成果时可以介绍科学家的生平以及思想理念;(5)在引导受众进行学习时应当本着启发式的理念,关注探索的过程,弱化对结果的追求,加大对科学思想理念以及研究方法的重视程度[2]。
2.2 教育理念的贯彻是当前科技馆发展的重心
科技馆的教育理念对于受众来说尤为重要,前文所述的创新理念的贯彻很大一部分同对公众的科普教育直接相关。从科技馆的发展来看,它从一出现就具有收藏、陈列以及研究三项智能,而陈列职能让科技馆不可避免的具有教育职能。因此,科技馆必须是当前社会对公众进行科学教育的阵地,这一教育应当从培养受众的创新能力以及创造性思维开发。而教育理念的落实应当从展品内容设计以及教育形式上进行创新。
2.2.1 展品设计
展品的设计应当能够体现众多的科学原理及其在民用领域或者其他领域的应用,科技馆所要做的并不是单纯是展示这一发展历史,应当是面向科学发展的未来,以此来对公众进行启发教育。展品的设计应当注意科学性、知识性以及趣味性。第一,科学性应当注意科学成果对于时展的意义,正确展示其社会发展的巨大作用,所以其设计形式需要仔细斟酌。第二,知识性要求展品在设计时能过完整的表达展品的原理或者应用模式,这一知识性的设计可以分层次分级别,根据受众的基本情况进行分类。第三,趣味性则要求在知识性满足的同时,为提升教育效果而注重对观众学习的诱导和激励,例如在讲授重力时可以带学生进行失重体验。
2.2.2 教育形式
在教育形式上仍需注意开放式以及启发式的原则,解说员有必要提倡观众亲自操作和实践,或者尽量减少解说员,让观众自主进行学习。对受众的教育应当注意学习的层次,这同展品的设计理念一致。例如,我们可以将展品的说明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应当是对展品的概括性介绍,适合浅尝则止的游客。第二部分需要对其进行全面的介绍,适合正在学习的学生。第三部分则应当深入介绍,对于一些科学术语以及数学公式进行全面深入的从其背景开始叙述,并引导受众思考其发展前景。
此外,在进行教育的同时,还需要对科普人员进行必要的科学培训,着重发挥科技馆的教育阵地作用。
3 结语
科普工作是进行全民教育的核心工作,关乎民族和国家的发展前途。如何在有限的资源之下不断提升教育的质量必须依靠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在新时期,“创新与教育”理念在科技馆发展的贯彻落实能够培育全面的人文素养和人文精神,极大的拉近科学和普通民众的距离,并且能够在这个日新月异的信息时代走向民族复兴。
参考文献
知识性员工是企业创新和技术创新的承担着,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要求,一个公司没有主要的承担大任的人,那么公司的未来也不会很长久。在面对快速发展的经济时代,知识型员工尤其显得重要,那么要有员工在也仅仅是第一步,还需要不同的激励机制来刺激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和前进的动力,为公司的发展殚精竭虑。本文是主要讨论激励机制在知识型员工中的深刻运用,为后者提供经验。
1.知识型员工概述
在知识的背景下,形成的一种新的工作群体,他们就是知识性员工,在美国著名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说过,知识性员工是掌握和运用符号概念,还有知识等信息工作的人群,他们是本认为最具有发展潜力的一批人,有着较强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不同于传统的劳动人群,工作的内容并不是很具体,都是很难直接评估出来,而且流动性也比较强,员工通过自我的努力想要获得组织或者社会上的尊重,从而实现自己的价值。
2.知识型员工激励管理的现状
由于在目前,公司是多为国有或者私企,对与此类企业中,出现一些知识型员工不受到重用,种种的情况也是很常见,在越来越激烈的竞争中,需要的是不断地去改变原有拖沓的机制,来刺激新的活力的需求。其中就有几点,薪酬单一,采用旧有的薪酬方式,很难刺激现在追求发展的知识型员工的工作效率和积极性,在面对了如此多的不公后,没有差别的薪酬很容易使人失去前进的动力,在缺乏个性化的激励措施下,守旧都还勉强,何况开拓市场的疆土,企业很难走远,很难满足其更高层次的需求,同时也缺乏激励效用。在面对绩效问题上,公平公正是很重要的,在有的企业中,并没有很重视,也没有体现出来,仅仅依靠工作的量来衡量优秀员工的,却忽略了知识型员工参与的工作的复杂性是其他的工作难以比拟的,在监控的过程中,缺乏有效的监督系统,存在不确定性的考核系统,也难以起到工作评价的绩效。规章制度的僵化遏制了员工的进一步发展,员工的创造性和主动性都是很难得到有效的发挥,沉闷的规章制度都在一定程度上扼杀了他们的主动性,阻碍企业的发展。
3.激励机制在知识型员工管理中的意义
3.1提高组织和员工的满意度
知识型员工是具有高度的自主愿望的新型劳动者,由于知识型生产的特殊性,他们工作过程的表现出了高度的自主化的特征,工作的成果也是很有创新性,在面对管理的新方式上,也会有很大的智能化的表现,工作的效果会受到个人的情绪影响,实践证明了如果员工对于企业中的满意度很高,那么自然工作的效率也会很高,工作的积极性也会极大的提高,也在某种程度上影响着组织价值的实现,激励机制本就是实现组织和个人的满意预期。
3.2激励机制可以促进组织和员工的共同发展
对于共同的发展,组织也是很愿意看见这种良好的管理效果,对于未来的规划和设想,也是实现个人预期的一种价值追求,知识型员工更加看中企业组织和员工自我双向契合的过程,重视知识员工个体的发展,要将知识员工个性发展和自我价值实现全面纳入到激励工作中去,考虑到员工的个人的职业发展愿景,发展愿景可以充分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精神,以此来实现企业组织的目标。
3.3激励机制实质是要求全面激励
传统型的激励是建立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上,每一个人的需求都会有七个小的层面,每一层的需求满足人都会追求下一层的需求,不断的追求才能有进步,最低层次的生存和安全需要是依靠物质而来的,没有基本的生存需求,那就很难继续追求下一层的心理或者生理上的需求,对于知识员工来说,只有不断的去证明自己才能实现自我的价值,才能实现预期的新型劳动者的梦想。因此针对知识员工的激励显然不能停留在低层次上,要注意全面的发展,需要重视的是结合个人和自我实现需要。
4.激励机制在知识性员工管理中的应用
如何最大限度的发挥知识型员工的创造性和主动性,就需要结合他们的特点来进行正面的激励,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4.1建立以人为本的管理体制
要想建立以人为本的人力资源的管理体制,需要的是对员工的自我价值进行实现,企业组织中需要建立的就是以人为本的人力资源的管理制度,包括内容有录用、任免、考核、奖惩等一系列的规章制度,在体现着人文关怀的情况下,是服务和激发员工毫无违和感的灵感的碰撞,热情的激发还有为企业组织努力的奋斗,要关心知识型员工的思想和生活,也要改善员工的工作环境和精神生活环境,塑造企业和谐的人际关系和舆论环境,如果有了很好的工作环境,那么知识型员工的目标和动力将会协调统一起来,创造力和主动性也更加刺激和激发。
4.2关注员工个体的发展
要给与员工充分的自由,也需要不断的对知识型员工进行培训,要建立有效的培训体系,奖励员工,给予其稳定的自我发展和培养,也可以根据企业的战略发展制定详细的计划,给受教育的员工有着明确的前景目标,理论提高和技能培训结合起来,能力培训和情商培养结合起来,人员培训与任职、晋升、奖惩、工资福利等结合起来,使知识型员工随企业的发展不断成长。
4.3完善绩效考核的激励机制
对于激励机制的设定,很多人对它是又爱又恨,绩效机制运用的好,会激发知识型员工的积极性,如果运用的不好,则会产生负面的效果。绩效考核的评价指标应全面、具体、可量度,单纯依据工作时间和工作过程的评价体系不适合知识型员工,要让知识型员工能够感到自己的付出得到了回报和重视,与之还有公正的评价。
5.结语
关键字:中学;计算机;途径
【中图分类号】G633.67
计算机教育教学方法有着与其他学科不同的鲜明特点,它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广泛性、新生性、应用性。在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实用的方法和技术,还必须提高学生的计算机知识水平和实际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科技意识,这样才能让学生适应学科交叉发展和知识飞速更新的需要。
一、 中学计算机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1、注意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在教学中,不能仅仅只重视理论知识的培养,更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给学生发表意见的机会,欢迎学生争论、交流,使学生逐步具有创新的意识;要注意计算机发展的最新动态并及时反映在教学中,将计算机知识巧妙地用于各个学科的教学中,加强与其他学科的交叉渗透,加强学科创新能力之间的有效迁移,提高学生综合应用知识、创新性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注意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做任何事情兴趣都是自己最好的老师,做一件自己有兴趣的事情会让人心情十分愉快的。因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动力,也是激发创造力的必要条件。
3、注意教学方式的多样性
中学阶段,学生还都处于好奇心很重的年龄阶段,如果教育方式方法太过单一或者单调,会让他们感到十分的无聊,达不到好的效果。因此,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是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有效途径,例如:结合多媒体课件的生动课件、分组小游戏等。使得学生,达到巩固、熟练和提高的目的。
4、注意“讲练”结合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千万不能一味的说,计算机课程和其他课程不一样,它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有些情况下只有自己亲手去操作才能真正的懂得,因而计算机教学活动尽可能在微机房进行,一般安排10-15分钟进行讲解、示范,按照需要,内容可以一次讲完,也可以分几次进行;讲完一个问题就让学生实践一下,等他们掌握以后再讲下一个知识点,这样每堂课讲授的知识学生们都能应用于实践并得到巩固,最后达到熟练掌握的目的。
5.注意教师自身素质和能力的培养
计算机是现代科技发展的产物,在如今科技日异月新的年代,作为一名中学老师要不断的培养和扩充自己的知识和能力,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不断自我加压,才能将计算机知识及时、流畅、完整地讲授给学生,使学生了解计算机知识和技术的前端,跟上不断发展的时代步伐。
二、提高计算机教教学的有效途径
1、驱动式教学
教师可以创设相关的情境,要求学生运用已学知识提出相关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它要求教师在理论教学过程中,采用发现学习模式,应用启发教学方法,提出与所学理论相关问题,要求学生思考解答,并逐步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着重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充分调动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进入积极思考的主动状态,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取知识,提高能力。
2、加强计算机素质教育
计算机素质教育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它的显著特点是能够提供新颖独创而又有价值的思维成果。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要场所。教师要注意提供学生创新的机会,帮助学生培养创新能力,要对他们的创新活动和创新精神进行激励。在教学中,可以合理安排项目,让学生展开想象,勤动手动脑,勤创新求异。
3、增加学生的动手操作机会
“教学活动应遵循从感性到理性,再从理性到实践,从直观到抽象,再从抽象到具体实践的规律。”在理论课教学中渗透实践内容,要使得学生在动手过程中真正的掌握知识,学会操作,计算机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强的学科,不能一味的刻板讲解理论,必须增加学生上级操作的机会。
三、中学计算机教师在实践教学的注意事项
计算机教学在我国不同的地区有着不同的情况,条件好的学校已开设了计算机课,而在一些小城市,偏僻的学校连一台计算机都没有,有的同学甚至从来没碰过计算机,这样就造成了学生的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的现象,给中学的计算机教学,特别是实践教学带来很大的困难。
1、基础教育过程
在这个层次里要从学生感兴趣的应用软件入手,重点培养学生掌握基本实验环境、基本实验方法和基本实验技能,为以后进行更复杂的学习打下基础。
1、引导和激发过程
这个阶段教师的主要任务是精心设计一连串富含知识性的实际问题,激励学生在相互探讨中完成任务。对完成任务的学生要及时评价,并予以表扬,以保持学生运用计算机完成任务的兴趣。对于软件中比较繁琐,或确有一定难度的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正确对待,逐步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独立学习的能力。
3、提高和应用阶段
在这个层面,教师要善于给学生们设计合适的台阶,使每个台阶的升高都体现出知识的延伸与发展;台阶之间的衔接要科学、自然、合理,知识内容的联系要紧密,对于学生能力的培养要由引而启,由启而发,以兴趣为主线,使学生最终能独立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和创新能力,为以后进行更复杂的实验打下坚实的基础。
小结
为了顺应时代的要求,学校管理者和教师应当转变观念,加强对信息技术的认识,使中学计算机课程应跟上时代的步伐,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关键词] 体育教学 体育主题式情境教学法 教师素质现代体育教学改革正是在继承和发展传统体育教学精华的
基础上,向着突出重视教学活动中学生的参与面、参与度、参与效果以及身心健康和谐发展的方向迈进。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逐渐由强调以教师为主导的封闭式、注入式的传统模式向师生共同参与的开放式、启发式的教学模式转变;教学的评价逐渐由一般的生理性指标(如心率或脉搏)和练习密度等评价向较粗线条(如出汗、笑、会、能以及学生自我身心感受等方面)的评价方向转变。体育主题式情境教学法就是在近几年体育教学改革实践中借鉴语文情境教学法,在原有体育情境教学实践的基础上,结合体育教学育心、育智、育体过程所产生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它顺应了体育教学改革的发展方向,注重对人的全面发展过程。通过创设具有鲜明主题的情境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求知欲望,使学生的学习动机与教师的主导作用产生共鸣、形成共振,从而有效地实现教学目标的过程。
一、体育主题式情境教学法的特点
1.主题性。主题式情境教学以确定主题为先决条件,以往的体育情境教学,虽然也有标题设计,但在教学内容编排中并不注重内容与主题的关联。而体育主题式情境教学突出的特点就是主题鲜明,一切教学内容的编排设计和操作都是围绕着中心主题展开。内容设计一般采用树形结构框架,使各枝杈部分标题设计都与主干紧紧相连,节节递进,教学结构中的各部分不偏离主题。
2.创意性。体育教学主题式情境教学最主要的特色之一就是创意设境。情境教学法正是教师通过创设情“景”、“意”、“境”,用背景音乐、生动语言激发学生想象思维、求知心向、学习动机和情感,使这种学习的欲望与教师的导向产生“碰撞”、“共鸣”。 它要求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性思维,根据情境教学法的特点,对传统教学框架进行一定的突破、创新,融综合性知识与体育教材内容有机结合,创编成紧扣主题的情境教学内容,赋予体育教材内容更深、更新的教育寓意和练习情趣。
3.激“情”性。前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赞科夫说过:“教学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便能发挥其高度有效的作用。”情境教学正是触及了长期以来被传统教学所忽视的学生的情绪领域。情境教学法正是教师通过创设情“景”、“意”、“境”,使学生学习的欲望与教师的导向产生“碰撞”、“共鸣”,通过教学过程中师生、生生等的多边互动形成“共振”,和谐地去实现教学目标,满足学生的需要。
4.主动性。体育主题式情境教学在设计和教学操作过程中充分要求教师和学生这对教学主体在教学中的互动性。其主要表现在教师对教学中情境发展方向的引导、启发、把握和调控以及积极参与,激发学生的情感产生,学生在情感的驱动下充分拓展思维,积极主动地去探究学习和积极练习,努力获得成功。因此,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不仅在教学设计中要考虑周全,而且在操作中要审时度势、灵活把握。激发学生活跃思维,在思中练,在练中思。
5.实效性。体育主题式情境教学设计,是以学生为中心,从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出发,将情境教学心理情感特性、日常生活知识和体育教学技术技能个性教学特点相结合进行综合设计。在设计中,有两方面的问题应引起注意,一是注意对使用的场地、器材布置的高效利用和生动简练的语言组织,及背景音乐来创设情境氛围,激发学生情感的产生。
6.虚拟性。也就是把课堂教学内容融入要虚构的某个事件中(包括时间、地点、人物、情节)通过这种虚构的情景使学生宛如置身于真实的事件中、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另外课上所运用的许多道具也往往是虚拟的。
二、体育主题式情境教学设计步骤
1.确立主题。创设符合知识性、趣味性、思想性要求和不同学生心理特点的主题。
2.筛选教材内容。在多个教材内容中选出符合教学主题、体育教学规律、大纲要求以及学生年龄认知、能力发展水平的教学素材,分析其与主题的关系进行有目的地选择,并用树型设计图排列。
3.教学顺序:教学顺序分成三段式:情境导入、情境展开和情境结束。
4.教案格式:
三、体育主题式情境教学设计类型
1.游戏竞赛型。游戏是使学生增强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有效手段。在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练习的课堂教学中,加入适宜竞赛内容的游戏教学方式,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在比赛的激烈性与趣味性中体验到乐趣,又发展锻炼了能力与身体素质。
2.模仿型。这类主题是根据学生年龄特点,选择学生的喜闻乐见事物、情景来创编故事、进行情景模仿来组织教学。如在篮球行进间投篮的教学中,在掌握基本的动作方法后我采取让学生模范他们所喜爱的篮球明星的动作进行自我展示习,评出最佳模仿者,这样的虚拟情景使教学生动、活泼、有趣,学生的情绪被激活、积极性被调动,从而使课堂气氛变得更活跃。
3.知识型。这种主题一般选自科技或文学知识性课文、课外读物,选用一些引人入胜的科学故事、历史典故及与教学相关的民间传说、笑话等作为情景材料,突出知识性和对知识的创造发展性运用,通过创造性运用知识创设教学情景来有效调动学生求知欲、激发学生能动性与积极性。
4.时事型和教育型。这类主题一般选择一些时事新闻、思想教育故事作情景材料。如在高一年级的《实心球,耐久跑》一课中,可运用了《》为主题。实心球的动作技术和耐久跑的练习围绕“”这一主题创编排成“整装待发”、“攻敌堡垒”、“”、及“欢庆胜利”等上下贯通、环环紧扣、层层递进、步步展开的五个教学组成部分来再现主题。这种情境教学法设计既可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又可促使学生去探究、发现、解决问题,渲染课堂气氛、激发兴趣,同时寓教于乐,给学生以深刻的思想教育。
5.音乐伴奏型。无论是节奏明快、鼓舞斗志的音乐,还是悠扬宛转的乐曲,都会增添体育教学的丰富内容与娱乐性。创设出一种特别的情境,既可消除运动的疲劳,又增加了师生的感情交流。
四、体育主题式情境教学应注意的事项
1.确立主题时应符合知识性、趣味性、思想性的要求和不同的学生心理特点、年龄特点。筛选教材内容时要选择符合教学主题、体育教学规律、大纲要求以及学生年龄认知、能力发展水平的教学素材。分析其与主题的紧扣程度进行有目的地选择。在课堂设计时要确定每个练习的目标。
2.情境教学要时刻渗透德育教育。严格要求课堂常规和课堂组织纪律性是教学顺利进行的保证,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各方面的思想品德教育,让学生在体育课这一特殊的教学形式中获得深刻的教育。
3.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激发学生创新思维。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是主体,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才能促进其能力的发展。学习目的、好奇心理、兴趣爱好、欲望要求、思想感情、意志行为等都是调动学生主体性的重要因素。
五、体育主题式情境教学法的设计运用对教师素质的要求
1.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和厚实的文化知识底蕴。体育主题式情境教学法的运用不仅要求教师要有扎实的专业教学基本功,而且还要具备厚实的文化知识、艺术素养和丰富的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如将其他学科知识、日常生活技能有机地结合在体育教学中起到触类旁通的作用,通过教师教学艺术的积极引导,培养学生学会综合运用知识自主学习的科学学习能力。2.真情实感去创设氛围、激发学生情感的产生,驾驭教学情境发展走向、调控教学进程的能力。教师在创设情境教学内容时,首先,要把握好主题与学生情感产生的贴近点,找出重要的情境适合于相应年龄学生情感的最近点,这样就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激发起学生的情感。其次,教师应具备较强的教学组织调控能力。一方面要求教师在组织教学中要有敏锐的观察判断和处理问题的能力。这是由于体育教学空间范围大、学生的兴奋程度较高,因此准确地预见和判断教学走向,对于控制好主题式情境教学有着极其关键性的作用。另一方面要求教师要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教师的语言表达艺术既能激发学生情感的产生,又能在公正、公平、赋有激励性的评价下,鼓动学生积极锻炼。3.具备改革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体育主题式情境教学设计具有很强的创意性,它要求教师要能突破传统教学模式框框的束博,不断地运用创造性思维进行探索。善于吸收其他学科的新思想、新方法,通过自己的认识――创造实践――再认识――再创造实践,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现代体育教学特色。因此,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备创新能力,这种能力按照心理学家吉尔福特的观点应该包括以下六个方面:(1)敏感性。即容易接受新事物,发现新问题;(2)流畅性。即思维敏捷,反应迅速,对于特定的问题情境能顺利产生多种反应或提出多种答案;(3)灵活性。即具有较强的应变能力和适应性,具有灵活改变方向的能力;(4)独创性。即产生新的非凡思想的能力;(5)再定义性。即善于发现特定事物的多种使用方法;(6)洞察力。即能够通过事物的表面现象把握其内在含义和本质特性。
总之,21世纪的教育必须是变封闭式教育为开放式教育,在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对中学体育课教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积极结合教材,开辟第二课堂活动,实施情境教学,大大拓宽了体育课教改思路,它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巧妙地渲染课堂气氛、扩大师生间情感交流的空间,激发学生对体育课的热爱之情,达到知识能力、思想觉悟综合提高的目的,从而大大提高了中学体育课的教学教育效果。主题式情境教学无疑是一种寓教于乐,以“景”激“情”的教学好形式。
参考文献:
[1]田慧生,李如密.教学论.河北教育出版社,1997.
[2]李建刚.现代教学理论与实践.山东教育出版社,1993,(12).
[3]马启伟,张力为.体育运动心理学.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5).
[4]裴娣娜.情境教学与现代教学论研究.课程教材教法.1999.
[5]张崇善.素质教育与课堂教学改革.教育理论与实践.1998.
【关键词】生活;特性;细节
浙江省至今共进行了5次信息技术高考,笔者以这五份试卷为依据,从中筛选有代表性的题目进行归类分析,寻找一些共性和个性特征,有利于我们把握命题的特点和方向,有利于指导今后的教学和高考复习。
一、贴近生活,学以致用
精析五次高考试题,不难发现关于“小孙用手机、小钱填报高考志愿、小雨在IE浏览器”等人的生活情景频繁出现,知识考查点融入到生活情景、社会热点之中,改变了过去的纯知识性考查。例如,2010年9月卷必修模块第13题:
因学习需要,小张带着U盘向小李要电子学习资料,下列做法中缺乏信息安全意识的是()
A.小李直接将学习资料复制到小张的U盘中
B.小张在使用U盘前进行杀毒处理
C.小李将杀毒后的学习资料复制到一个未使用过的U盘中交给小张
D.小李对学习资料杀毒处理后通过QQ传送给小张
该题是以学生有可能会碰到的生活事例为题材背景,通过对特定生活案例的分析,用来考查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碰到问题时的鉴别能力和处理方法,内容充实而具体,不是纯知识性的枯燥问答,题干描述生活化、亲切化。
二、与时俱进,凸显特性
随着时代的发展,新的概念、术语、软件、硬件、电子产品不断涌现,而高考试题也能与时俱进,新生事物在高考试题中屡次出现。例如2010年9月卷必修模块第3题:
下列设备中支持数字化阅读的有()
①3G手机②电子墨水显示屏电子书③扫描仪④ 笔记本电脑
该题是考查的“3G“这一新术语名词,是新生事物,“电子墨水显示屏电子书”也是新科技产品,而且课本上是都没有的。学生如果只是“一心只读圣贤书”,不关注学科新发展,如虚拟现实、蓝牙技术、电子商务等,想答对此类题就难了。
“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教学模式并不适合信息技术高考复习。在教学中应尽可能创设条件,带领学生多去接触时代的新气息,将探究体验与实际操作教学有机地融为一体,引导学生养成善于发现、探究问题的习惯,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注重细节,夯实基础
每一次信息技术高考结束后,总有一些学生满脸笑容。但校对参考答案时,却总能听到惋惜声和后悔话,诸如“啊呀,我怎么没看仔细呀”、“啊呀呀,我被骗了闹”。 每份信息技术高考试题总有几道非常出彩试题,表面看似简单或似曾相识,背后却暗藏陷阱。以2009年9月卷“多媒体技术应用”选修模块第10题为例:
为减少存活储容量,小强想把音频文件“二泉映月.wav”转换为MP3格式文件,他将“二泉映月.wav”文件重命名为“二泉映月.mp3”,该操作使得
1.培养多角度营销思维
思维是对事物内在联系和属性的概括和间接性反应,是认识事物的最高阶段。销售人员培养营销思维要在头脑中建立工作状态和营销意识。首先客户经理要区分推销工作和营销工作、销售概念和营销概念的区别,掌握大量营销的实际经验和理论知识。其次要从制度上规范经理智能,以客户为核心的客户经理代替以销售为核心的销售员,以客户需要、爱好以及满意度为销售工作的起点和终点。最后是在销售中要细心,善于观察周边事物、观察产品走势。挖掘出深层次销售创新的侧重点。
2.建立全新的创新营销观念
创新观念的在变化的市场环境中,为了适应形势和满足消费者需要建立的创新意识。观念改革是创新营销的先导和基础。对于大型企业而言,树立创新观念,要粉碎“小富即安”的旧有观念,抛弃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僵化和落后的思想,在学习先进经验的前提下,提升、吸收营销经验,提高企业整体实力、企业战略高度和长远发展,制定出营销方案以适应市场发展的需要。
二、企业创新性营销的方式
1.正确树立起知识性营销的新观念
知识营销是商业企业在营销时,将文化内涵和知识含量注入进企业的产品、公关、宣传、广告之中,增加消费者了解相关商品的知识和信息,推动其生活和消费质量,进而提高商品竞争力、树立企业形象、推广商品。知识经济发展中要重视知识营销的观念,主张在市场竞争中不是凭借经验而是凭借知识获得胜利。商业企业要提升营销知识含量,和消费者以及零售客户构建起长期和谐的关系,让营销能够更加具有知识性。所以企业要以战略的决策,通过自主创新、改革体制,适应市场竞争,参与到国际化竞争中。分析知识营销的价值和潜力,让企业发展得到有效的经济保障。
2.构建完善营销机制和营销组织
随着不断深入改革,企业了解到创新的必要性。企业要根据自身需要,以稳定发展、实现创新为目的,从总体上对营销进行规划,为创新营销提供保障。商业企业要实现营销创新首先要在把握营销创新的前提下,采取“金字塔”型结构进行组织,要建立综合决策的管理机构,构建各种委员会,吸收专家作为常务委员,根据企业持续发展的要求和适应经济建设的需要,成立不同的课题小组和分中心。在构建组织机构的前提下,要完善管理和营销机制,保证新建组织能够正常有效运行。首先要对创新营销效益建立起控制机制。企业创新项目需要资金为基础,这要根据企业经济实力并参照同行业投资水平,制定创新投入。通过建立健全控制机制,对资金加强管理,保证其成本、资源利用以及营销组织的合理性。其次建立完善科学的管理机制。建立制度、落实职能并进行同步的用工和人事分配制度,让创新营销规范、有序的进行。最后构建完善创新营销配套的控制风险机制,严格控制和管理制度,化解和防范潜在风险。
3.制定有效的营销人员管理制度
制度创新就用更有效的新制度代替旧制度,这是企业发展的基础和前提,特别是商业企业在“经营管理型”代替“生产管理型”后,需要高素质管理和营销人员,才能保证营销的成功。要对现有的薪酬和人事管理机制进行改革,同时增加淘汰机制,树立起培养和使用相结合的用人机制。要引进经营型、管理型人才,优秀人才享受考察、深造、培训和再教育的机会,鼓励相关人才总结营销创新方式,对业绩突出和学术带头人要在干部选拔、职称晋升以及工资方面予以奖励。
4.对经营目标进行明确
明确经营方向和目标要在分析、调研市场的基础上,要保证能够有效开展营销活动,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获得长期优势。首先要强化创新制度和基础管理的构建,提高效率。其次提升品牌效用,增加名牌数量和集中度。最后加强创新力度,提升客户依赖度、忠诚度以及满意度。
5.建立完善的创新营销评估体系
评估体系对创新营销有导向性的功能。企业要对营销者创新能力和素质进行评估,建立完善、统一的体系,这对企业有效创新和开展营销活动进行准确、全面的评价。评估包含两个角度,首先对创新营销体系的适宜性和有效性进行评价,对创新制度、创新组织、创新目标进行定性和定量评估。其次评价创新目标,根据具体项目制定不同评估指标,并进行有效的定量评估。
三、结束语
关键词:创新意识;教学方法;师资结构;创新性教学
计算机基础课是培养学生信息素养、提高计算机应用能力的一个重要的渠道。长期以来,由于各种原因多数教师仍沿用传统的“教师讲解+板书”的教学模式,缺乏创新意识,教学方式不适合学科特点等问题,使学生对计算机基础课缺乏足够的兴趣和重视,达不到应有的教育目的。如何培养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知识解决学习、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当前,教师的工作重点应转向深化教学改革、完善教学体系,提高创新意识,从而进一步提高计算机课程的教学质量上。针对这一问题,现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加强课程开发,构建比较合理的课程体系
由于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传统的计算机教学方式面临新的挑战。目前,计算机基础教育的课程设置,存在着一些不合理的现象,例如:开设课程比较单一,课程与实际生活联系太少,课程学习时间较短、课程学习比较孤立,与其他课程联系较少等特点。目前,计算机课程的设置,使学生不易系统和完整的接受计算机理论知识,不能及时掌握计算机新知识、新技术,缺乏计算机能力培养的连续性,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课程建设是学校提高教学质量的一项重要举措。授课教师要根据实际需要选用合适的教材,教材的选用应以学用结合为原则,使课程内容既体现了先进性、实效性和应用性,又照顾了不同专业、不同层次的学生。
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目前,在教师中以自我为中心、以课堂为主、采用“满堂灌”进行教学的仍然大有人在,这种教学方式导致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抹杀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创新性。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多媒体教学已经比较普及,如何充分利用校园网络、Internet优势使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学习从课堂内拓展到网络环境,不仅仅是一个教学方式、方法的改革,更重要的是通过网络的交互性,培养学生自主性学习、研究性学习的能力。计算机基础教学应该提倡“精讲多练”,即:“精讲”要求教师讲出内容的精髓;“多练”就是使学生多动手。动手是学好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关键。计算机基础课程是一门知识性与技能性相结合的基础工具课程,知识性与技能性相结合是计算机课程的性质,而其中技能性,也就是操作性占据主要地位。只有通过动手实践才能灵活运用课本中的理论知识,动手是学好计算机基础课程的中心环节。“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只有亲自动手、亲自实践,才能真正体会到其中的奥妙。这样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而且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新理念。
计算机基础教学应努力做到理论与实践、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相结合,将能力培养贯穿于教学全过程,以保证学生具有较强的实践活动能力。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教学对象和教学条件等具体因素,选择比较合适的教学方法。
三、改进教学方法,进行创新性教学
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改进教学方法。计算机与其他学科相比,具有知识更新速度快的特点,因此,计算机教学不仅要注重知识的传授,更要注重学生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增强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因而教学的着重点应从“教师的教”转向“学生的学”,逐步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有步骤、有计划地过渡到“教师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上来。计算机课程的工具性,为以学生为主体的学科教育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教师应让学生在巩固性练习中,多进行知识的整合创造。例如:运用“画图”进行美术创作,用Word设计贺卡,用Excel帮助老师处理班级成绩,用“几何画板”研究数学与物理问题,用Internet查询资料等。这些学以致用的教学方法,既有利于完成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任务,又打破了学科界限,使学生在轻松愉快地学习、巩固相关学科的知识与技能的同时,还开发了学生的智力,促进了学生主动发展,使素质教育落到实处。将所学的计算机知识和技能用于解决现实中的具体问题,为我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提供方便,才是学习计算机基础课程的真正目的。
四、注重教师队伍建设,优化师资结构
教师是学校教学质量提高的重要资源,是学校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专业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的成功与否,对中学教育任务的完成和目标的实现都有着直接的联系。因此,计算机基础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就成为一个关键性问题。所以,需要通过多种途径来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教师可以通过在职学习、参加进修和培训等方式来提高自身素质。只有在提高整个计算机基础教育师资队伍的基础上,才能不断提高计算机基础教学水平。
计算机教学是一个不断变化发展的过程,以能力素质为核心、以知识素质为主体,是中学生综合素质结构的主体。要提高中学计算机课程的教学效果,教师必须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吸取新的教学理念,大力改进教学方法,激发并培养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所以,计算机基础课的教学主要是建立既能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是认知主体的新型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计算机相关课程的基本概念、基本技能和应用能力,成为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综合性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张本成,何清林,李柳柏.“计算机文化基础”重点课程建设的改革与实践[J].计算机教育,2006(6).
[2]刘宁,赵建华.地方高校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探索[J].价值工程,201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