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精神分病的治疗方法范文

精神分病的治疗方法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精神分病的治疗方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精神分病的治疗方法

第1篇:精神分病的治疗方法范文

精神分裂症在传统意义上属于重性精神障碍中的一种,它对个人的功能水平有深远的影响,虽然药物能改善疾病的许多显性症状,并对复发预防有效,本文就试图对精神分裂症的心理社会治疗进展作一综述,着重了解精神分裂症常用的心理治疗方法及其心理治疗的特点等方面。

一 行为治疗

精神分裂症病人最被动的缺陷是由于长期住院或脱离社会生活,其社会交往功能差,就业竞争能力下降,尤其是慢性患者,而抗精神病药物对这些行为的改变收效甚微。除了 传统的对慢性精神分裂症的代币制管理、反复的生活行为训 练外,越来越多的行为治疗研究集中在社交技巧训练、职业 康复训练、自信社区治疗计划等方面。

二 家庭治疗

对精神分裂症病人进行家庭干预已被普遍接受。家庭治疗也是文献研究最多的一种治疗方法。其中对精神分裂症较有针对性的治疗技术有:

(一)心理教育性家庭治疗大量研究显示,按精神分裂 症复发预防和再住院率来衡量,采纳行为和心理教育技术的 家庭治疗优于传统的门诊照料或个别治疗,牵涉家庭治疗的 复发率接近,而接受常规处理的复发率为。心 理教育的最基本点是解释各种可能的病因和可能进行的各 种治疗,其后为更有效地处理人际之间的问题提供建议。

(二)危机取向家庭干预Goldstein根据危机干预理论 而设计的方法,主要是为解决精神疾病急性期的问题而发展 的,包括病人及家属定期与医生会见,治疗者帮助家庭成员 有效地识别当前存在的和/或将来可能发生的紧张因素或有 潜在破坏倾向的事情,并提供可行的应付手段。

(三)行为模式的家庭治疗

Falloon和Tarrier等人应用 行为或解决问题的方法,更注重于训练整个家庭成员解决内 部问题和相互交往的技能。如他们提出对精神分裂症病人 的有效治疗包括:1.关于精神分裂症的教育内容;2.相互交 流训练,如角色扮演练习、模仿、强化;3.问题解决训练:指导 家庭成员进行结构性解决问题方法的训练:①找出问题所 在;②列出针对这一问题可能的解决办法;③对各种可能的 办法可能会产生的不同结果进行评估;④家庭成员从可能的 解决办法中找出一种被认为是可行的最好的办法;⑤按此法 做出计划并付诸实施;⑥对实施结果进行回顾并表彰参与者 的努力。4.教会家庭成员行为管理的各种策略、方法,包括 代币制、行为塑造的方法等。

(四)心理动力模式的家庭治疗

有研究者报道对重性精神障碍病人也可采用心理动力模式的家庭治疗。如Jones指出这种治疗模式的主要原理是家庭生活的扰乱是由家庭成员之间的心理投射过程造成的,这是所有成员都无意识地参与了的过程,这种交互作用的过程是治疗的中心点。但仅有的研究尚不支持心理动力治疗技术对精神分裂症病人的应用。

三 认知或认知行为治疗

精神疾病存在不同程度的认知功能损害,如精神分裂症 病人最主要的认知功能损害表现在记忆、注意和执行功能。 这些认知功能的损害不仅影响病人的社交和职业能力,也与 精神症状的发生、发展有较密切的关系,如病人对自身疾病 的认识肯定与认知功能有关,研究也发现幻听可能与人的默 读机制有关等。因此,近年来有不少研究者有兴趣将认 知或认知行为取向的心理治疗在精神分裂症中进行应 用。最初主要将认知行为方法用于病人的症状处理, 如治疗幻觉、妄想等精神症状,尤其是针对那些对传统抗精 神病药物效果不佳的精神病人,也有用认知治疗针对慢性精 神病人的思维障碍等;近来也有研究者针对精神病人脑功能 障碍如注意、记忆等方面进行认知训练;还有人将其用于 急性期的精神病人中。对精神分裂症病人的认知行为干 预强调合理探索精神症状的主观性质、挑战这些证据、接受 对这些信念或体验的现实检验等。

四 特定诊断的心理治疗

它是一种专为重性精神障碍者而设计的治疗方法。 有研究者提出病因性心理治疗和 康复性心理治疗两种说法,认 为大多数常规心理治疗是病因性基础的,而对重性精神病恢 复期或慢性精神病人实施以支持、行为矫正为基本特征的治 疗则主要是康复性质的,即非病因性的。此疗 法属于后者。

第2篇:精神分病的治疗方法范文

摘 要 目的:观察乳果糖联合甲硝唑治疗肝硬化并发肝性脑病的疗效。方法:32例肝硬化并发肝性脑病患者随机分为乳果糖治疗组与乳果糖联合甲硝唑治疗组,治疗前后测定血氨含量。结果:肝性脑病患者血氨含量明显增加,且与肝性脑病程度相关。乳果糖联合甲硝唑治疗后血氨含量下降程度较为明显,治疗前后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乳果糖联合甲硝唑治疗患者清醒率87.12%,效果良好。结论:乳果糖联合甲硝唑对肝性脑病具有明显疗效。

关键词 肝性脑病 甲硝唑维生素B6 乳果糖

关键词 肝性脑病 甲硝唑维生素B6 乳果糖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5.123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5.123

肝性脑病是由各种急慢性肝病引起,以代谢紊乱为基础,以精神神经系统表现为主的一种肝脑综合征。本病主要由肝硬化引起。肝性脑病的发病机制迄今仍不十分明了,目前关于其发病机制有:氨中毒学说,γ氨基丁酸学说,假性神经递质/氨基酸失衡学说,其他毒性代谢产物的作用。应用乳果糖及甲硝唑维生素B6联合治疗肝性脑病患者32例,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

肝性脑病是由各种急慢性肝病引起,以代谢紊乱为基础,以精神神经系统表现为主的一种肝脑综合征。本病主要由肝硬化引起。肝性脑病的发病机制迄今仍不十分明了,目前关于其发病机制有:氨中毒学说,γ氨基丁酸学说,假性神经递质/氨基酸失衡学说,其他毒性代谢产物的作用。应用乳果糖及甲硝唑维生素B6联合治疗肝性脑病患者32例,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资料与方法

本组患者32例,男20例,女12例,平均年龄58.13±10.17岁,肝硬化病史5~15年,有肝炎病史22例,酒精性肝硬化10例,肝性脑病分期为Ⅰ期6例,Ⅱ期9例,Ⅲ期10例,Ⅳ期5例。

本组患者32例,男20例,女12例,平均年龄58.13±10.17岁,肝硬化病史5~15年,有肝炎病史22例,酒精性肝硬化10例,肝性脑病分期为Ⅰ期6例,Ⅱ期9例,Ⅲ期10例,Ⅳ期5例。

肝性脑病诊断符合[1]:①严重肝病伴广泛门体分流。②HE的临床表现。出现精神行为异常和意识障碍,扑击样震颤甚至昏睡、昏迷。③血氨升高或明显肝功能损害。④脑电图或诱发电位异常变化。⑤有引起HE的诱因。排除心、脑、肾疾病及严重电解质紊乱和药物中毒。

肝性脑病诊断符合[1]:①严重肝病伴广泛门体分流。②HE的临床表现。出现精神行为异常和意识障碍,扑击样震颤甚至昏睡、昏迷。③血氨升高或明显肝功能损害。④脑电图或诱发电位异常变化。⑤有引起HE的诱因。排除心、脑、肾疾病及严重电解质紊乱和药物中毒。

治疗方法:去除诱因并限制饮食中蛋白含量,静滴支链氨基酸(六合氨基酸)、保肝、白蛋白保持水电解质平衡等综合治疗。治疗组予甲硝唑0.2g,4次/日口服,另予乳果糖溶液30~60ml/日,3次/日口服,以保证2~3次/日成形黄软便为准调整用量。

治疗方法:去除诱因并限制饮食中蛋白含量,静滴支链氨基酸(六合氨基酸)、保肝、白蛋白保持水电解质平衡等综合治疗。治疗组予甲硝唑0.2g,4次/日口服,另予乳果糖溶液30~60ml/日,3次/日口服,以保证2~3次/日成形黄软便为准调整用量。

疗效判断标准:通过测定患者治疗前、后血清氨的含量,观察乳果糖联合甲硝唑维生素B6对肝性脑病疗效。①有效:指精神行为异常、昏迷、血氨3项中至少两项明显改善或恢复正常;②无效:指精神行为异常、昏迷、血氨3项中至少两项无改善或加重。

疗效判断标准:通过测定患者治疗前、后血清氨的含量,观察乳果糖联合甲硝唑维生素B6对肝性脑病疗效。①有效:指精神行为异常、昏迷、血氨3项中至少两项明显改善或恢复正常;②无效:指精神行为异常、昏迷、血氨3项中至少两项无改善或加重。

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检验。

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检验。

结 果

结 果

血氨:治疗前血氨128.36±262.5 2μmol/L,治疗后血氨67.81±9.80μmol/L,两者比较治疗后血氨比治疗前血氨明显下降。二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血氨:治疗前血氨128.36±262.5 2μmol/L,治疗后血氨67.81±9.80μmol/L,两者比较治疗后血氨比治疗前血氨明显下降。二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临床疗效:乳果糖联合甲硝唑维生素B6治疗后,有效28例,无效4例,有效率87.2%。

临床疗效:乳果糖联合甲硝唑维生素B6治疗后,有效28例,无效4例,有效率87.2%。

讨 论

讨 论

肝性脑病的治疗方法[2]:⑴病因治疗。⑵祛除诱因。⑶对症治疗:①营养支持;②减少氨的吸收;③促进氨的排泄;④改善神经传导;⑤人工肝支持治疗及原位肝移植。

肝性脑病的治疗方法[2]:⑴病因治疗。⑵祛除诱因。⑶对症治疗:①营养支持;②减少氨的吸收;③促进氨的排泄;④改善神经传导;⑤人工肝支持治疗及原位肝移植。

其中针对减少肠内毒物的生成和吸收的具体治疗方法:①制肠道细菌生长,如口服不吸收双糖,常用药为乳果糖;②口服抗生素,如口服甲硝唑0.2g,4次/日。

其中针对减少肠内毒物的生成和吸收的具体治疗方法:①制肠道细菌生长,如口服不吸收双糖,常用药为乳果糖;②口服抗生素,如口服甲硝唑0.2g,4次/日。

乳果糖是pH值3.8的人工合成的不吸收的双糖。在结肠内被分解为乳酸和醋酸,使结肠内pH值下降,使肠腔内已有的NH3变成NH4 以阻止氨的吸收。乳果糖分解产生酸能促进肠蠕动,引起排便。同时结肠内pH值<6时,肠道内的有害菌群受到生长抑制,使其产生氨和其他有毒物质含量下降,综上使氨的产生和吸收都减少来降低血氨。

乳果糖是pH值3.8的人工合成的不吸收的双糖。在结肠内被分解为乳酸和醋酸,使结肠内pH值下降,使肠腔内已有的NH3变成NH4 以阻止氨的吸收。乳果糖分解产生酸能促进肠蠕动,引起排便。同时结肠内pH值<6时,肠道内的有害菌群受到生长抑制,使其产生氨和其他有毒物质含量下降,综上使氨的产生和吸收都减少来降低血氨。

甲硝唑能抑制细菌生长,减低肠道氨的产生。

甲硝唑能抑制细菌生长,减低肠道氨的产生。

口服乳果糖和甲硝唑维生素B6经济简单易行,患者易于接受,且治疗肝性脑病安全可靠,效果好,对治疗和预防肝性脑病有重要的作用。

口服乳果糖和甲硝唑维生素B6经济简单易行,患者易于接受,且治疗肝性脑病安全可靠,效果好,对治疗和预防肝性脑病有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 王海燕.内科学.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5.

1 王海燕.内科学.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5.

2 白启轩,贾继东.肝性脑病的研究进展.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2009,14(1).

第3篇:精神分病的治疗方法范文

或许人们想像不到,古代的医生会在你的头骨上钻一个洞,这竟是缓解头痛的有效方法,并且手术期间不使用物,也许当时没有麻醉物。这种方法主要针对癫痫、精神病和头痛患者。

“蜂蜜尸体”治疗痨病和肺病

阿拉伯古代时期盛传一种特殊药方,食用保存上百年的蜂蜜。这种奇特药方是将一位健康的人完全包裹于蜂蜜中,或者直接跳入蜂蜜池中,最终被蜂蜜窒息而死。这人死亡之后,将“蜂蜜尸体”在石棺中保存,百年后将尸体取出当作治疗痨病和肺病的甜点秘方。

儿童服用海洛因咳嗽糖浆

海洛因是一种使人上瘾的物质,但曾经却被医生当作治疗儿童咳嗽的一种药物。当时科学家们认为海洛因并不上瘾,并且对于治疗咳嗽有着显著效果。20世纪初,欧洲国家一些医院还使用海洛因作为药物,但随后便被禁止使用。

冰锥敲击大脑治疗精神病

以前人们是如何治疗精神疾病的呢?当时的医师认为切除大脑不必要的部分,便可消除“精神错乱”。这种治疗方法有点儿像环锯术,但精神病专家沃特・弗里曼很快便对这种治疗方法进行了改良――使用冰锥敲击眼窝。

放血治疗疾病

古代医学理论认为女性月经期间将“不好的情绪”通过血液排放,于是推断对于两性人群均可适当地放血治疗疾病,使病毒排出体外。古代放血适用于多种疾病,甚至对于消化不良和粉刺都推荐人们放血。放血治疗法或许仅能对高血压患者有效,但这种概率非常低。

用热烙铁治疗痔疮

痔疮手术是一个痛苦过程,现代医学手术中医生通过切口排干痔疮中的血液,然后将切口消毒处理。但在古代并没有昂贵的止痛药和先进的电子激光设备,医生通常使用一个炽热的扁平烙铁灼烧患者痔疮,最终破坏膨胀的血管组织。

疼痛的膀胱结石手术

当医生告诉你会使用一根刚硬的金属钩从你的尿道将结石导出,你一定会感到毛骨悚然。实际上这并不可怕,在古代传统治疗中,其方法会使患者承受更多的痛苦。当患者被要求身体摆出V字形后,医生在两个助手的帮助下,会从患者处伸入取出膀胱结石。

电击治疗阳痿

对于一些患有阳痿的男性患者,或许电击会让他们恢复健康。这种治疗观点是17世纪医生所认同的。当时“电击疗法”被认为是万灵药。一位医学历史学家记录的文献指出,对生殖器官进行电击是不可思议的,阳痿患者会恢复雄风,变得更加强壮,恢复年轻活力。

吞食绦虫进行减肥

之前由于人们缺乏正常的健康常识,经常将绦虫作为食物吞入腹中,从而起到减肥效果。人们认为绦虫会吸食肠道中的营养物质,能够让身体逐渐苗条下来。但实际上并非这样,它们的寄生常会导致严重的健康问题,同时会出现腹部肿胀。

用烟叶熏尸体和接近尸体的人们

在医学界一个短暂的时期,烟叶曾被认为是一种治百病的万灵药,当时对烟叶的上瘾及有毒作用并不清楚。烟叶燃烧释放的刺激性气味让人感觉对身体有益,当出现新近溺水或霍乱死者时,人们就燃烧烟叶作为“健康补品”熏尸体和接近尸体的人们。

疟疾可以杀死梅毒病菌

每年至少有300万人死于疟疾,致使很多贫穷的人们远离家乡。但在20世纪20年代,一个医生发现疟疾具有奇特副作用――杀死梅毒病菌。人们一旦患有梅毒,通常情况下都会死亡。而疟疾发烧症状可以使身体保持高温,杀死体内的梅毒病菌。

胰岛素昏迷疗法治疗精神分裂症

20世纪40年代科学家曾使用胰岛素昏迷疗法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但这种治疗方法是失败的。当时,德国精神病治疗中心取出精神分裂症患者大脑中的葡萄糖,然后再治疗进行恢复,该疗法对患者副作用反应“很小”,因为已严重损伤了大脑。

第4篇:精神分病的治疗方法范文

一、电休克治疗法

据路透社健康新闻纽约讯英国研究人员于2003年宣布,尽管对于电休克治疗一直存在争论,但是研究显示这种治疗方法能够有效治疗精神疾病,对抑郁症患者的治疗效果要优于抗抑郁药物治疗。所谓的电休克治疗(ect)是在麻醉状态下,用电使患者发生癫痫发作。癫痫发作的结果就是,大脑释放出的化学物质能够改善大脑细胞之间的联系,还能够产生一些其它的改变,因此能够使抑郁症得到缓解。尽管许多医生认为,ect不仅对抑郁症没有治疗作用,甚至还有可能导致脑损伤,但是来自oxford大学的john geddes等人指出,根据对一系列医学文献的回顾提示,实际上这种治疗方法的确能够发挥作用,而且起副作用也是可以控制的。 geddes告诉路透社记者说:“但是于任何其它治疗方法一样,对这类问题最有说服力的证据是,如果我或者是我的亲属处在相同的情况下,我是否会选择这种治疗方法。根据一系列的证据,我认为上述问题的答案是肯定的。”

研究人员在对哪一种ect作用最好进行研究时发现,对大脑双侧进行ect治疗比单纯做一侧更加有效。 geddes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双侧ect能够更好的穿透大脑,因为脑组织包埋较深,需要较为强烈的刺激才能够将其激活。至于为什么部分抑郁症患者对ect的反应要好于对药物的反应,geddes说,这两种技术有不同的作用机制,而ect的作用机制更加有效。而且,在这些研究中对比ect于药物的疗效时,常常停药的时间相对较短,因此很有可能药物治疗的效果与ect的治疗效果有所叠加。但是有时候对于那些严重抑郁症患者,需要尽快使之感觉有所改善。他说:“当然,如果患者病情十分严重,比如咀嚼进食和喝水时,这种治疗方法会产生效果。”geddes认为,对ect治疗之所以存在争论,是因为有人认为这种技术的历史有误解,过去人们曾经在不进行麻醉的情况下实施电休克治疗,而且存在滥用的倾向。

二、SX生物基因平衡治疗法

“SX生物基因平衡疗法”是陕西省中医药学会汉唐医院精神科经过多年临床经验,引进大型高新诊疗设备所研究出的一项治疗抑郁症的科学治疗方法。其打破了抑郁症治疗史上“治疗―复发―再治疗―再复发”的恶性循环。

1、生物疗法修复基因。科学研究证实,精神类疾病的发生大多与大脑神经递质在神经突触间的浓度和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等因素有关,SX生物基因平衡疗法能够迅速修复致病祸根染色体畸变基因,抑制神经介质多巴胺、儿茶酚胺的增高,综合调理脏腑功能,促进人体各个神经系统达到协调平衡的最佳状态。

2、激活细胞改善循环。SX生物基因平衡疗法,能够激活衰竭细胞的活性,促进脑细胞的新陈代谢,保障大脑供氧,全面补充大脑细胞的胶原蛋白营养,改善脑部血液循环,使机体神经组织细胞在短期内恢复正常状态,消除精神压力,多年痛苦一次性彻底清除。

3、调节活性增强记忆。调节中枢神经系统,从根本上消除神经功能紊乱,缓解脑部疲劳,让患者快速进入正常的睡眠状态,调节多种生物酶的活性,从而达到修复损伤的脑神经细胞,改善睡眠,提高大脑记忆力,从根本上保障大脑中枢神经的稳定。

4、清除毒素提高免疫。SX生物基因平衡疗法迅速清除大脑细胞和血管中淤积的毒素,改善神经细胞的异常状态,调理脏腑机能,天然生物免疫因子增强自身免疫,恢复大脑正常思维,从而有效防止病情迁延难愈和反复发作的问题。

5、绿色疗法标本兼治。疗法使用的药剂是采用现代生物基因技术,结合百余种名贵中药提取浓缩精制而成,具有滋肝和胃、宁心安神、平衡阴阳等功效,服用后易吸收、见效快,疗效是普通药物的30倍以上,不含任何激素,无依赖性,无毒副作用和不良反应,对心、肝、肾等重要器官均无损害,彻底解决了失眠、抑郁、精神障碍疾病带来的困扰与痛苦。

三、心理治疗法

认知行为治疗是抑郁症治疗中应用和研究最多的心理疗法,人际关系治疗是近年来较受关注的抑郁症心理疗法。这两种疗法已分别被证实能够有效缓解抑郁症急性期的症状,综合这两种疗法(认知行为分析系统,CBASP)可治疗慢性抑郁症状,合并药物治疗可使有效率从48%提高到73% 。Frank等的研究指出,人际关系治疗和认知行为治疗联合小剂量抗抑郁药都能降低抑郁症的复燃和复发率。而Hollon等的研究表明,在急性期药物治疗合并认知行为治疗,停药后认知行为治疗疗效仍能持续。Hensley等对97项设立对照并进行长期随访的抑郁症认知治疗研究进行系统回顾,结论是认知治疗的长期疗效明显超过TCA。

第5篇:精神分病的治疗方法范文

[关键词] 综合治疗;门诊;精神分裂症

[中图分类号] R749.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5)11(b)-0098-02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effects of comprehensive therapy for outpatient with schizophrenia. Methods 114 patients with schizophrenia admitted to the outpatient department from May 2013 and December 2014 were divided into group A (n=57, receiving simple drug therapy) and group B (n=57, undergoing comprehensive therapy) by drawing lots. Recurrence rate of the two groups was compared. Results The recurrence rate was 7.01% in group B and 31.57% in group A, and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m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Conclusion The clinical effect of comprehensive therapy for outpatient with schizophrenia is evident, which can effectively control recurrence and improve patients' quality of life. Therefore it is worthy of positive application and promotion in clinical practice.

[Key words] Comprehensive therapy; Outpatient; Schizophrenia

精神分裂症是临床比较常见的慢性疾病,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和复发率。近年来,临床方面加大了有效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研究力度,其本质目的在于降低精神分裂症复发率,帮助患者快速恢复正常的社会功能[1]。虽然研究结果比较理想,但临床侧重点多在精神分裂症采用不同治疗方法的效果上,忽略了其他方面同时治疗的重要性。整群选取该院2013年5月―2014年12月门诊收治的114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目标,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114例精神分裂症患者按照抽签法分为A组(n=57)和B组(n=57)。入选标准:①PANSS评分≤60分;②病程≤5年;③患者及其家属自愿参与,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躯体疾病严重,无法积极配合完成相关技能训练者;②需要长期应用抗精神药物或者长期需要联合应用抗精神药物维持临床症状者;③妊娠、哺乳期女性;④存在严重认知功能障碍或精神发育迟缓、明显痴呆者。A组男30例,女27例,患者年龄15~60岁,平均年龄(40.5±3.7)岁;B组男25例,女32例,患者年龄17~61岁,平均年龄(41.2±2.6)岁。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A组采用单纯药物治疗方法,给予患者口服利培酮(国药准字H20050160,江苏恩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初始剂量为1 mg/次,2 次/d,然后逐渐增加剂量,第3d时调整剂量为3 mg,后期每周进行1次剂量调整,但最大剂量应控制在4~6 mg/d,老年精神分裂患者初始剂量为0.5 mg/次,2 次/d。B组采用综合治疗方法,具体如下:①指导患者就精神病的相关知识进行学习,将所有患者集中到医院的指定地点进行健康宣教,针对7个专题进行循环讲解,邀请患者及其家属共同参与学习,对其提出的相关问题要耐心予以解释,以此使患者及其家属明确维持治疗的重要作用,同时这样的做法还可以加强患者对自我症状的识别能力和对药物进行自我管理的有关技能。②对患者独立生活的能力进行训练,具体包括规范患者日常行为以及休闲娱乐行为、生活自理能力以及日常购物等。在医护人员指导下,患者及其家属要独立完成健康日志的记录工作,同医生进行仔细商讨,维持患者的主动性能力,不打乱正常的家庭活动计划。③对患者社交能力及职业康复功能进行训练,组织患者进行轮流造句或者做游戏等,对其人际交往能力进行训练,也可通过问答等方法帮助患者训练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其表达和交流技能,使其可以快速适应社会环境改变情况,更好的融入社会之中。④对患者集体或个别心理指导,及时给予患者认知心理等相关治疗,医护人员要对患者情绪、行为改变是否受到假象或者个人信念支配等情况进行准确判断,以此引导患者更好地进行自我分析,及时领悟到出现在自己身上的问题,并慎重考虑如何对这些问题进正确处理。

1.3 统计方法

实验得到的所有数据全部应用统计学软件包SPSS19.0进行处理,计数资料百分率(%)表示计数资料,其组间对比则需要给予χ2检验,若统计结果显示P〈0.05,则表示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B组复发率为7.01%,与A组复发率相比31.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比较见表1。

3 讨论

绝大多数精神分裂症患者在接受急性期的针对性治疗之后的维持治疗期间,病情很容易复发,这样一来,患者的社会功能就会随之不断衰退,治疗精神分裂症的重点和难点在于帮助患者恢复正常社会功能,阻止精神持续衰退,降低复发率和致残率[2]。曾有相关研究报道显示,对慢性疾病疾病患者采用“社会与独立生活技能”方法进行康复训练治疗,所有精神分裂症患者接受训练之后都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社会功能也得到了有效恢复[3]。国内相关研究报道显示,对维持用药治疗期间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社会技能训练或者认知行为治疗,可显著提高含着的治疗依从性,改善其社交技能和功能,有效控制复发率[4]。这与蔡红霞等人[4]在综合护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病人工娱治疗依从性的影响中得到的结论基本一致。该组实验结果显示,B组复发率为7.01%,与A组复发率相比31.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充分证明,综合治疗方法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这与马振玉等人[5]的研究报道结果一致。对其原因进行分析,总结如下:①精神分裂患者在门诊接受综合治疗期间,医患之间关系较为亲近,可以及时获得医生帮助或指导;②通过心理康复训练,增强了患者及其家属对精神疾病相关知识和注意事项的了解程度,也使其明确了维持药物治疗的重要性,掌握药物毒副作用之后可及时采取针对性处理措施,从而显著提高了患者主动配合治疗的意识和积极性;③在家属主动配合之下,对患者进行反复训练,增强了患者对社会的适应能力,使其社会功能得以快速恢复;④该组实验中选择的患者多数都是急性期症状得到良好控制之后接受治疗的,病期比较短,与疾病慢性化接受心理治疗的效果相比,整体治疗效果较好[7-8]。

综上所述,门诊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综合治疗方法疗效确切,可有效控制复发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具有积极的临床使用和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 周建初,邱继红,汪渡,等.精神分裂症综合治疗效果的临床对照研究[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9,24(3):261-262.

[2] 沈群芳.综合性护理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基层医药,2012,19(13):2068-2069.

[3] 汪波,刘智,付以蓉,等.精神分裂症综合治疗的临床及认知功能评估[J].重庆医学,2009,38(7):761-763.

[4] 蔡红霞,郑新红,程俊,等.综合护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病人工娱治疗依从性的影响[J].护理研究,2014,15(36):4558-4559.

[5] 马振玉,毕崇波,孙红立,等.奥氮平配合行为矫正治疗及综合康复模式治疗救助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对照研究[J].医药前沿,2014,3(32):62-63.

[6] 杨梅.综合治疗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J].医药前沿,2012(28):119-120.

第6篇:精神分病的治疗方法范文

信阳市精神病医院六病区,河南信阳 464000

[摘要] 目的 探讨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癔症临床效果。方法 随机抽取该院在2012年2月—2013年2月期间收治的88例癔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该组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4例,对照组采用药物治疗,观察组采用无抽搐电休克治疗,针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并对患者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癔症临床价值进行综合评价。结果 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65.9%,观察组治疗有效率达97.7%,其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12例出现不同程度的口干、上腹不适、食欲缺乏、乏力及嗜睡,注射时出现局部红肿、疼痛、硬结;观察组患者无1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其不良反应控制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癔症,临床效果良好,且无并发症,起效快,有效、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

关键词 ] 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癔症;临床

[中图分类号] R749.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4)06(c)-0012-03

No tic electroconvulsive therapy hysteria clinical analysis

Zhang Sheng

Xinyang psychiatric hospital 464000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clinical effect without seizure electroconvulsive therapy hysteria. Methods: randomly selected our hospital in February 2012 to February 2013, admitted during the period of the clinical data of 88 patients with hysteria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according to different treatment methods of this group of patients can b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 each group of 44 cases, control group with drug treatment, observation group adopted tic electroconvulsive therapy, to analyze the curative effect of two groups of patients, and patients with convulsions electroconvulsive therapy hysteria is used to evaluate the clinical value. Results: the control group, the treatment effective rate was 65.9%, 97.7% efficient observation treatment group, the treatment effect i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significant differenc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Control group patients, 12 cases with different degree of dry mouth, epigastric discomfort, lack of appetite, fatigue, sleepiness, there was a local redness and swelling, pain, induration injection; Observation group of patients without adverse reactions observed in 1 patients, the adverse reaction control effect was better than control group, significant differenc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Conclusion: adopting tic electroconvulsive therapy hysteria, clinical effect is good, and no complications, work fast, effective, safe, reliable, worthy of clinical popularization and application.

[作者简介] 张生(1973.11-) 男,河南信阳人,大学本科,主治医师,研究方向: 精神科的临床治疗药物、行为治疗、物理治疗,心理咨询包括精神分裂症,心境障碍(躁狂症,抑郁症),强迫症,焦虑症,恐怖症,顽固性失眠,老年及儿童精神障碍的治疗和儿童青少年心理咨询。

随着现代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精神疾病患者发病率也在不断上升,传统医学中主要采用药物治疗,不仅达不预期治疗效果,而且在治疗中会产生各种不良反应,对患者康复和预后造成严重影响,到20世纪90年代,无抽搐电休克得以开展,但是由于地区差异性,其主要集中于沿海地区,而伴随着医学技术水平的提高,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方法(MECT)在临床上得以广泛推广与应用,也是目前应用最为普遍的一咱治疗手段,这种治疗手段不仅疗效确切,而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受到广大医学工作者和患者的接受,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为了进一步明确无抽搐电休克治疗临床价值,随机抽取该院在2012年2月—2013年2月期间收治的88例癔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组所有研究资料均源于该院在收治的癔症患者的临床资料,88例癔症患者,年龄26~68岁,平均年龄45岁,男54例,女34例,对照组44例患者年龄26~68岁,平均年龄45岁,男27例,女17例,观察组44例患者年龄26~68岁,平均年龄45岁,男27例,女17例,临床表现:32例情感爆发、行为紊乱、激越、兴奋,其中,同时伴有抽搐6例,癔症性痴呆26例,癔症性精神病20例。

1.2 入选标准

①所有患者病例资料完善;②所有患者临床症状均符合精神癔症临床表现症状;③临床表现:45例患者表现情感爆发、行为紊乱失常、激越、兴奋、同时,22例患者伴有抽搐、癔症痴呆、失音,另有11例患者肢体瘫痪等症状;④所有患者入院均接受过巫医治疗,治疗无效。

1.3 研究方法

随机抽取该院在收治的88例癔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该组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4例,对照组采用药物治疗,观察组采用无抽搐电休克治疗,针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并对患者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癔症临床价值进行综合评价。

1.4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药物治疗,具体治疗方法如下:盐酸氯丙嗪(批号:H31021061 ;规格: 2 mL/50 mg)肌内注射:25~50 mg/次,2次/d,待患者合作后改为口服。静脉滴注:从小剂量开始,25~50 mg稀释于500 mL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中缓慢静脉滴注,1次/d,每隔1~2 d缓慢增加25~50 mg,治疗剂量100~200 mg/d。不宜静脉推注;观察组采用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具体治疗方法如下:静脉推注阿托品(批号:H41023676;片剂:0.3 mg/片)0.5 mg,然后以适当速度推注肌松剂(氯化珀酰胆硷,浓度0.2%,16~60 mg),接着固定牙垫与下颌,通电治疗,完成后将牙垫取出,进行人工呼吸,确保患者仰卧、静睡30 min,治疗过程中根据患者体重、年龄按照能量百分比进行脉冲电刺激治疗,以症状消失为止,治疗期间禁止使用任何精神药物。

1.5 评价方法

以PANSS、HAMD及BRMS减分率为疗效评定标准,减分率≥75%为痊愈,50%~74%为显著进步,25%~49%为进步,<25%为无效。

1.6 统计方法

采取spss13.0软件实施统计分析,计数资料是χ2检验,计量资料用(x±s)来表示,采用t检验。

2 结果

2.1 治疗效果

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65.9%,观察组治疗有效率达97.7%,其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335,P<0.05(有效率=有效例数/总例数)。见表1。

2.2 不良反应

对照组患者12例出现不同程度的口干、上腹不适、食欲缺乏、乏力及嗜睡,注射时出现局部红肿、疼痛、硬结;观察组患者无一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其不良反应控制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25,P<0.05)。

2.3 治疗依从性

对照组患者治疗依从率为50%,而观察组治疗依存率达97.7%,其在改善患者不合作、控制患者兴奋症状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精神因素是引发癔症的一个重要因素,无抽搐电休克治疗(MECT)是精神病患者在急性发病期间的一种治疗方法,伴随着医学技术水平的提高, 治疗方法在临床上得以广泛推广与应用,也是目前应用最为普遍的一咱治疗手段,这种治疗手段不仅疗效确切,而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受到广大医学工作者和患者的接受,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与传统的治疗方法相比,MECT通过肌肉松弛剂和麻醉剂的应用,能够减轻患者的恐惧心理,缓解患者紧张情绪,减少骨折、关节脱臼、心脏血管意外等并发症的发生,且能够有效地控制患者全身肌肉酸痛等不良反应。如该组研究结果显示:对照组患者12例出现不同程度的口干、上腹不适、食欲缺乏、乏力及嗜睡,注射时出现局部红肿、疼痛、硬结;观察组患者无1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这也与范俭雄等[5]在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精神病的疗效的研究结果保持一致,这充分说明了MECT治疗的有效性,而且安全性相对较高。

另外, MECT的应用在改善患者治疗不合作、兴奋控制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比如该组研究结果显示: 对照组患者治疗依从率为50%,而观察组治疗依存率达97.7%,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65.9%,观察组治疗有效率达97.7%,其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这不仅充分说明了MECT的临床效果,而且突出 MECT临床治疗的人性化,提升患者治疗依从性,促进患者病情的改善,该结果与张之丹[6]在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精神病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的研究结果保持基本相似。

综上,引发癔症的主要原因就是精神因素,传统治疗方法无法达到预期效果,而且采用MECT治疗,安全性高,起效较快,且无并发症,可靠,疗效显著,大大提高了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全面提升了患者癔症治疗水平和质量,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

参考文献]

[1] 张会堂,刘桂英,于宏春. 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癔症30例临床分析[J]. 基层医学论坛,2011(14):424.

[2] 李晓芳,徐保锋. 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女性癔症性精神病的临床对照研究[J]. 中国伤残医学,2011(9):48.

[3] 张会堂,刘桂英. 现代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癔症45例临床分析[J].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36):138-139.

[4] 张菊英,施忠英. 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病人家属焦虑原因分析与护理对策[J]. 护理研究,2005(20中旬版):1807-1808.

[5] 范俭雄,高小宁,徐敏. 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精神病的疗效总结[J]. 中国民政医学杂志,2000(6):329-331.

第7篇:精神分病的治疗方法范文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5)03(a)-0068-02

Poychoanalysis Anxiety Disorder and Drug Treatment

ZHANG Wenxiong TU Xingsheng

Department of Psychiatric, Third Hospital of Quanzhou,Quanzhou,Fujian Province,3620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effect of psychological status and drug treatment in patients with anxiety, get a good treatment are discussed. Methods the hospital make a diagnosis and give treatment of 48 patients with anxiety disorders were col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give psychological guidance and basic knowledge about)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given anti-anxiety medication, compare the treatment effect of two groups of patients. Results the evaluation of curative effect of two groups of patients after eight weeks, according to observation group of patients with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87.5%,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total effective rate 58.4%,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 0.05). Conclusions patients should be combined with the illness severity combination, short-term and long-term drug can relieve the patient's symptoms as soon as possible, at the same time also can maintain the long-term curative effect, but also focus on patients psychosocial problems, so that the rehabilitation of the patients only have good results.

[Key words] Anxiety disorders; Psychological analysis;Efficacy

焦虑症在临床上的表现主要是以焦虑情绪为的神经症。焦虑症在神经症专科门诊中,发病率达到神经症总数的16%[1]。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然而,人们精神的病症也愈加增多。目前,焦虑症患者也逐渐增多。国外流行病学统计的焦虑症发病率是5%,而1982年我国流行病学的调查统计结果是焦虑症的患病率为1.48%,两者差异较大,究其病因主要是我国的焦虑症有一部分被诊断为神经衰弱[2]。该研究对该院2012年6月―2013年6月期间收治的48例焦虑症患者进行了临床跟踪调查,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研究收集48例焦虑症患者,其中女患者29例,男患者19例,年龄24~55岁,平均42.3岁,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15例,高中文化程度26例,高中以下文化程度7例。所有患者均符合 《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CCMD-3)》关于焦虑症的诊断标准。 排除严重心、肝、肾功能障碍患者;排除严重精神障碍及精神疾病患者。将所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者间年龄、性别等一般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将所选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单纯药物治疗丁螺环酮和氯硝西泮治疗,逐渐增加到有效剂量,再根据疗效和不良反应对药物剂量进行调整,在治疗过程中,口服丁螺环酮的平均剂量为(24.5±5.5) mg/d,氯硝西伴平均剂量为(5.5±3.5)mg/d。

观察组在上述药物治疗基础上加以心理辅导。首先,医护与患者之间多交流,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充分掌握患者的不良心理情绪,找出影响发病的心理、社会因素及不恰当的行为方式;其次,向患者介绍焦虑症的病因及相关治疗方法,让患者了解病情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便于主动配合;采用认知治疗及放松训练的方法,鼓励患者表达抑郁焦虑情绪 ,帮助患者发现其不合理的信念,对自己的错误认知有所认识,并指出错误认知和焦虑症之间的相关性,从而促使患者建立一种正确的认知观念;此外根据病人具体情况制定每周放松训练计划。采用启发、诱导、角色扮演等方式协助患者认识错误观点,安慰患者,对患者不良心理进行疏导,为患者提供心理支持。教会患者识别一些不恰当的行为及想法,并学会如何控制并矫正,适当减轻患者的主观感受,缓解其不良情绪;最后,在每次治疗后,归纳总结患者的症状及转归情况,并做好记录为下一次治疗提供参考[3]。

1.3 评价指标

所选患者均根据其工作、生活及社会功能康复情况,及SCL-90心理学指标评定其疗效,其中痊愈是指患者焦虑症状消失,能参加正常的工作学习及日常活动中,恢复了正常的家庭及社会功能;显效是指患者焦虑症状基本消失,能参加一般的工作学习及生活,但是特殊时候仍有困难;有效是指患者焦虑症状有所好转,能参加少量的日常工作、学习及生活,恢复了部分家庭及社会功能;无效则是指上述相关指标均未见明显改善[4]。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组间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8周疗程结束后,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显示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87.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注:与对照组对比,P

3 讨论

焦虑症是神经科疾病中较为常见的一种,临床上以慢性焦虑常见,表现出共性,在不良心理因素刺激下,引起患者精神的焦虑。焦虑症还易于复发,给患者带来生理及心理严重的影响。既往一般采用单纯药物治疗焦虑,但是效果往往不甚理想,且部分药物的嗜睡、成瘾性等不良反应严重,患者不能耐受而未能持续治疗[5]。该研究以该院诊治的焦虑患者为研究对象,强调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对患者进行适当的心理治疗如认知疗法、放松训练等,改变或消除患者的错误的认知评价,经过8周疗程治疗后,结果显示实时心理治疗与药物治疗相结合的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单纯药物治疗的对照组,表明焦虑症患者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辅以心理治疗效果较佳[6]。

第8篇:精神分病的治疗方法范文

[摘要]目的:观察针刺治疗原发性帕金森病疗效及其与患者脑脊液中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关系。方法:用毫针针刺内关等穴位治疗原发性帕金森病。以《改良Webster症状评分表》评定疗效,用高效液相色谱―――电化学检测法检测脑脊液中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1%,治疗对中枢单胺类神经递质有影响,疗效变化与递质变化未见有显著意义的相关。结论:针刺有一定的疗效,能引起中枢单胺类神经递质DA,NA的变化,疗效与递质变化的确切关系尚待进一步研究。

[主题词]帕金森病/针灸疗法;血清素/脑脊髓液;去甲肾上腺素/脑脊髓液;多巴胺/脑脊髓液

ClinicalObservationonRegulativeActionofAcupunctureonMonoamineNeurotransmitters

inCerebrospinalFluidinthePatientofParkinsonDiseaseXuBin1,MaCheng1,ChenGuozhi2

JiangsuProvincialKeyLaboratoryofAcupunctureandMoxibustion,Nanjing210029,

China;2.NanjingBrainHospital)[Abstract]PurposeToobservetherelationofthe

TherapeuticeffectofacupuncturefortreatmentofprimaryParkinsondiseasewithmono

amineneurotransmittersofcerebrospinalfluid(CSF)inthepatientofParkinsondi

sease.MethodsAcupunctureatNeiguan(PC6)andotheracupointswasusedtotreatprima

ryparkinsondisease,andImprovedWebsterRatingTableofSymptomswasadoptedforas

sessmentoftherapeuticeffects,andhighperformanceliquidchromatographyelectroc

hemicaldetector(HPLCEC)methodwasusedfordeterminationofmonoamineneurotransmit

tersinCSF.ResultsThetotaleffectiveratewas71%,andacupuncturehadaneffectonmonoam

ineneurotransmitters,butthetherapeuticeffectwasnotcorrelatedwiththechangeof

theneurotransmitters.ConclusionAcupuncturehasacertaintherapeuticeffectandin

duceschangesofDAandNA,butthepreciserelationofthetherapeuticeffectwithchangeso

fmonoamineneurotransmittersremainstobestudiedfurther.

[Keywords]ParkinsonDisease/acupther;Serotonin/csf;Norepinephrine/esf;Dopamine/csf

原发性帕金森病是一种以大脑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进行性变性为主要病理基础,病因尚未明确的锥体外系疾病,临床上以对症治疗为主。目前针灸在本病的临床治疗方面已取得一定的效果,但在针灸临床治疗与中枢神经递质关系的研究方面尚未见相关报道。1997年9月~1998年12月,笔者对针刺的临床疗效及其与患者脑脊液中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关系作了初步研究。

1临床资料

本研究临床病例来自南京脑科医院神经科住院病人,参照1984年10月全国锥体外系疾病讨论会《帕金森病及帕金森综合征的诊断及鉴别诊断》[1]选择原发性帕金森病作为研究对象,两组病例均为发病时诊为原发性帕金森病,经长期服药后,药效不显,甚至无效而副作用明显,进入神经外科等待手术治疗的病人,所以本研究的观察对象是已停止药物治疗的原发性帕金森病。共收集观察31例,按就诊顺序2∶1比例随机分为针刺组21例,对照组10例,两组一般情况(年龄、性别、病程)的差别见表1。

2治疗方法

2.1针刺组取穴:阳陵泉、足三里、内关、太冲、百会。针具:30号1~2寸不锈钢针灸针(苏州华佗针灸器械厂GB2024-87)。针法:依穴位及患者体型情况,针入0.5~1.0寸,行提插捻转手法,得气后,留针半小时,其间每10分钟行提插捻转手法1分钟。疗程:每日1次,15天结束治疗。

2.2对照组停服一切帕金森病的治疗药物(病人入院前3周已停服治疗性药物),不作针灸治疗。

3疗效观察

3.1观察指标临床上以《改良Webster症状评分表》作为病情及临床治疗效果的评定指标,1~10分为轻度,11~20分为中度,21~30分为重度。以进步率(%)作为疗效标准:大于75%为特别显效,51%~75%为显效,26%~50%为有效,小于25%为无效。同时治疗前后抽取患者脑脊液(CSF),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电化学检测法[2]观察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变化情况。统计方法:t检验。

3.2结果针刺的疗效为:有效15例(71%),无效6例(29%),总有效率为71%。针刺组治疗前后积分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

针刺使CSF中多巴胺(DA)有一定程度的升高,升高有极显著意义(P

针刺疗效(进步率)与DA,NA(治疗后与治疗前的值的比率)的相关分析表明(见表4),疗效与NA,DA变化的相关性没有显著性意义。

4讨论

近年来,随着神经科学的发展及帕金森病发病率的升高,中医对帕金森病的研究渐趋深入,1991年在第3届全国中医学会老年脑病学术研讨会上通过了《中医老年颤证诊断和疗效评定标准》的试行草案[3]。随着临床资料的积累,中医对本病的病因病机的认识也有了一定的进展,张氏认为本病“总属本虚标实,发病之初,病变轻浅,以内风、痰瘀、火热标实为主,而病变迁延,则可致虚实夹杂,终则病久及肾,以致肝肾不足,津血亏虚”[4];马氏认为“风气内动是病机关键,老年发病是潜在病因,肾虚是本病的基础,而发病部位在脑”[5]。在治疗方法上中药治疗、 针灸治疗均受到一定的重视,还派生出中西药物结合、针加中药或西药等治疗方法[4]。在治疗原则上,根据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法则,在不同的阶段用不同的治疗,如益气养血平肝熄风法、育阴熄风填精补髓法、活血化瘀祛风通络法等等[4]。由于对帕金森病的以上认识,中医在临床上已经取得了一定的疗效,其中针灸治疗的有效率在78.8%~95%之间[5]。本研究以阳陵泉、足三里、内关、太冲、百会为主穴,足三里为多血多气的胃经合穴,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选用足三里可以起到补益气血、固本培元的作用;阳陵泉是胆经的合穴又为筋会,具有舒筋活络、解痉除颤的作用;太冲为肝之原穴与内关相配,为熄内风之要穴;百会为诸阳之会,具有宁神定志、熄风止痉的作用。诸穴相合起到标本兼治、补益气血、解痉除颤之效。

自20世纪60年现中枢多巴胺能神经元的缺失是原发性帕金森病的重要病理基础以来,大多数研究者已接收了脑内多巴胺缺乏是引起原发性帕金森病的主要原因的观点。因此,补充脑内的多巴胺被认为是治疗本病的主要手段。笔者的研究提示,针刺确能显著地提高患者中枢多巴胺的水平,所以针刺治疗本病的有效性是有客观基础的。目前还不能肯定,多巴胺的缺陷是否是本病仅有的缺陷,它是 否是帕金森病所有表现的基础,实际上,其它神经递质,如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γ-氨基丁酸,也可能原发性或继发性地改变。本研究提示,针刺不仅仅只对DA有影响,而且对NA亦有影响,表明针刺对本病的中枢神经递质的影响是多方面的,针刺是一种以机体自身状态为基础的治疗方法,它治疗疾病过程中的针对性可能不及相关药物,但其特有的整体调节作用,使其治疗效应具有了与药物不同的效果,它对NA的调节作用正体现了针刺的这一特性。本研究中,疗效与递质变化的相关性未见有显著性意义可能是由于以下的两个原因:一是评定疗效的量表不是基于病理基础的;二是本研究由于条件所限,观察的样本数及治疗的疗程都还不够充分。

5结论

针刺对原发性帕金森病有一定的疗效,并能引起中枢单胺类神经递质DA,NA的变化,但疗效与递质变化的确切关系尚待进一步研究。

6参考文献

1王新德.帕金森病及帕金森综合征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中华神经与精神病杂志,1985;18(4):256

2张均田.现代药理实验方法.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8:611

3隆呈祥整理.中老年颤证诊断和疗效评定标准.北京中医学院学报,1991;15(4):39

4张云岭,吕家坤.中医治疗震颤进展.中医杂志,1995;36(2):113

第9篇:精神分病的治疗方法范文

【关键词】 功能性胃肠病;临床表现;诊断标准;治疗方法

功能性胃肠病(functional gastrointestinal diseases, FGIDs)是指存在消化道症状,但无法用器质性病变或生化异常来解释的消化道功能性疾病。随着医学模式由简单的生物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特别是神经胃肠病学概念的提出,FGIDs在消化领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1 临床表现

功能性胃肠病包括食管、胃、小肠、结肠、胆管运动功能,部分还有分泌的异常。临床常见者以胃食管反流病、功能性消化不良和肠易激综合征为最多,现分述如下。

1.1 胃食管反流病 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disease, GERD)是指由于下食管括约肌功能障碍引起胃或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导致的一系列慢性症状或食管薪膜损伤。临床表现多样,除典型的烧灼感、反酸和反食外,还有非典型症状,如胸骨后疼痛、上腹不适、恶心等消化道症状;以及鼻窦炎、牙齿腐蚀、慢性咽炎、哮喘、慢性咳嗽、肺纤维化、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等消化道外症状。

1.2 功能性消化不良 功能性消化不良(FD)是指排除了器质性疾病的上消化道功能紊乱引起的上腹疼痛或不适等临床症候群。1999年罗马II标准提出过去 1年内至少12周持续或反复的消化不良、无器质性疾病,亦非肠易激综合征所能解释者。可表现为上腹疼痛、饱胀、阻塞、压抑、窘迫、早饱等。

1.3 肠易激综合征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指慢性、反复发作的腹部疼痛或不适伴排便异常的一组肠功能紊乱性症候群。

1.4 功能性胃肠病与幽门螺旋杆菌(HP)的关系

1.4.1 HP与胃食管反流病(GERD) HP与GERD的关系,文献报道不一,一般有两种可能:① HP感染加重GERD;②HP可预防GERD。

HP感染加重GERD主要机制为:HP感染增加基础胃酸分泌,HP所致的责门炎可导致一过性下食管括约肌松弛增加,HP分泌毒素(VacA和CagA)对食管勃膜的损害以及胃窦炎时胃排空延迟,以上因素均加重GERD的病情。

HP对GERD的“保护”作用机制为:HP并非是改善GERD的抗反流机制,而是根除HP后,胃体炎症减轻,胃酸分泌增加,胃内氨减少,对酸的中和作用也减少,使胃酸相对增加。

1.4.2 HP与功能性消化不良(FD) FD的病因至今尚未完全阐明,HP感染是否为FD发病因素一直存在争议,目前我国对HP感染与FD的诊治意见为:O HP感染与FD的关系不明确;②对消化不良患者,在诊断程序上先考虑胃镜和B超,胃戮膜活检病理检查及 HP检查是否列为常规检查视各地情况而定;③对HP阳性的FD患者,根除HP对大部分 FD症状改善帮助不大,但可改善胃戮膜的活动性炎症;. HP阳性的慢性胃炎有明显异常者,可行根除HP治疗。

2 诊断

2.1 诊断标准 诊断 FGIDs前必须排除由器质性病变导致的功能紊乱,而且FGID,每种病的诊断均有严格的时间限制标准,即诊断之前1年中至少有 12周出现症状,这 12周不必是连续的,并且在每1周只要 1d有症状即可。

2.2 检查方法 ①内镜检查:内镜检查在 FGIDs确诊方面是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手段和方法。目前对于内镜检查时间的选择有两种看法:一种是所有患者都应尽早内镜检查,以免贻误病情;另一种是先经验性对症治疗2周左右,若症状未缓解,则行内镜检查。对高危人群应尽早行内镜检查。②超声检查:可排除肝胆、胰腺等器质性疾病,可确立FGID。的最后诊断。③食管测压检查:常用的方法静态食管测压术、动态食管测压术及食管精确测压术。④胃肠电图:用来检测胃肠电活动变化的一种方法。⑤动态Y计数检测:常用核素标记餐,利用动态了计数仪,成功地检测胃排空情况。

3 治疗

3.1 一般治疗 详细询问病史以发现诱发因素并设法予以去除,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建立和恢复患者对治疗疾病的信心,确立一种治疗性的医患关系,这是至关重要的一步。

3.2 药物治疗

3.2.1 促动力药 FGIDs与胃肠动力异常密切相关,该类药物常用于治疗由于胃肠运动减弱或其协调障碍所致的FGIDs,如腹胀、早饱、暖气为主要症状的患者。常用的药物为多潘立酮、西沙必利等。

3.2.2 内脏感觉过敏的药物治疗

3.2.2.1 5-HT类制剂 ①5-HT,受体拮抗剂:5-HT,受体拮抗剂可以阻滞5-HT受体,抑制胃肠道血小板、肥大细胞,ECL细胞释放5-HT,同时还可以抑制脊髓和I级感觉神经元的兴奋性。常用的药物有恩丹西酮(ondansetron)、格尼西酮( granis-etron)。② 5-HT,受体部分激动剂:如替加色罗(tegaserod)可选择性地与5-HT,受体结合,通过一系列的神经递质激发整个胃肠道的蠕动反射和动力活动,恢复正常内脏敏感。

3.2.2.2 外周Kappa受体激动剂 抑制躯体以及内脏疼痛是阿片类物质的普遍特性,可以通过外周或中枢的不同阿片受体而发挥抗伤害性感觉的作用,如非多托泰(fedotozine)。

3.2.3 心理治疗 对于那些有心理问题,可考虑给予心理治疗,包括认知行为疗法、放松训练、催眠术、心理(精神)疗法、生物反馈疗法等。

总之,随着对FGIDs认识的日益增多,可能会研究出更多的治疗方法,为患者解除疾病的烦扰。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