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逻辑推理排除法范文

逻辑推理排除法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逻辑推理排除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第1篇:逻辑推理排除法范文

物理选择题问题的常用方法一般说来有:直接判断法、假设推理法、淘汰排除法、逆向思维法、计算求解法、极限推理法、特殊值法、单位判断法、作图分析法、类比分析法、整体分析法、等效转换法、构建模型法等。我们在考试时一定要学会灵活运用,各个问题要采用不同方法来解答。下面简要说明其中几种方法的应用。

一、假设推理法

所谓假设法,就是假设题目中具有某一条件,推得一个结论,用这个结论去判断选项是否正确。

例1 L型木板P(上表面光滑)放在固定斜面上,轻质弹簧一端固定在木板上,另一端与置于木板上表面的滑块Q相连,如图所示。若P、Q一起沿斜面匀速下滑,不计空气阻力.则木板P的受力个数为( )

A.3 B.4 C.5 D.6

解析 此题有个疑惑是弹簧的状态,是处于原长,还是伸长了,或是压缩了?我们可先假设弹簧压缩了。设木板P质量为M,滑块Q质量为m,则选P、Q及弹簧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受力分析,如图甲所示,由于P、Q一起沿斜面匀速下滑,可知整体受力平衡有(M+m)gsinθ=Ff

然后隔离P进行受力分析,如图乙所示,其中FN为斜面对P的支持力,F压为Q对P的压力,Mg为P的重力,Ff为斜面对P的摩擦力,假设弹簧对P有弹力存在,大小为F。

根据受力平衡得Ff=F+Mgsinθ,由于Ff=(M+m)gsin θ,则F=mgsinθ>0,故弹簧弹力存在,且确实压缩了。所以P受力个数为5个。

二、淘汰排除法

有一部分选择题,常常涉及到对某个概念或规律的各个侧面的掌握情况或对某类综合问题的各个环节的考查,对此类问题,除了用相关知识从正面分析、推理外,还可以采取从反面寻找反例,逐步淘汰的排除法得出正确结论。

例2图为节日里悬挂灯笼的一种方式,A、B点等高,O为结点,轻绳AO、BO长度相等,拉力分别为FA、FB,灯笼受到的重力为G。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FA一定小于G

B.FA与FB大小相等

C.FA与FB是一对平衡力

D.FA与FB大小之和等于G

解析 本题四个选项互不相关,若用基本方法求解,非常麻烦,若我们根据掌握的基本知识采用“淘汰排除法”便非常方便的可以得出正确答案。由于O点静止,FA、FB和G的合力为零,但FA与FB夹角不知,故FA与G大小关系不知,A错;平衡力等大反向,C错;FA与FB的矢量和与G等大反向,D错。正确答案为B。

三、逆向思维法

一般说来,我们是看到题目,再联想到选用解题方法,而此时,我们可以选择逆向思维,一道“面目狰狞”的题目也许会变得可爱可亲起来。

例3 、为探究理想变压器原、副线圈电压、电流的关系,将原线圈接到电压有效值不变的正弦交流电源两端,副线圈连接相同的灯泡L1、L2,电路中分别接了理想交流电压表V1、V2和理想交流电流表A1、A2,导线电阻不计,如图所示.当开关S闭合后( )

A.A1示数变大,A1与A2示数的比值不变

B.A1示数变大,A1与A2示数的比值变大

C.V2示数变小,V1与V2示数的比值变大

D.V2示数不变,V1与V2示数的比值不变

解析 我们采用逆向思维的方法,从后级电路往前推理。由于不变,线圈匝数比不变,与示数的比值不变,示数不变,D对;当S闭合后,副线圈回路总电阻减小,电流强度增大,示数增大,又U1I1=U2I2,示数增大,I1/I2=U2/U1不变,A对。

四、极限推理法

所谓推理即根据题给条件,利用有关的物理规律、物理公式或通过逻辑推理计算得出正确答案,然后再与备选答案对照作出选择。所谓极限推理是把某些物理量推向极端(如μ取无穷大或0,电源内阻取无穷大或0),并根据一些显而易见的结果或熟悉的物理现象进行计算,从而做出正确的选择。

例4 平行玻璃砖的厚度为d,折射率为n,一束光线以入射角a射到玻璃砖上,出射光线相对于入射光线的侧移距离为x,如图所示,则x决定于下列哪个表达式( )

第2篇:逻辑推理排除法范文

例1(2006年甘肃省白银市)某商场失窃,大量的商品在夜间被罪犯用汽车运走.三个嫌疑犯被警察局传讯,警察局已经掌握了以下事实:(1)罪犯不在甲、乙、丙三人之外;(2)丙作案时总得有甲做从犯;(3)乙不会开车.在此案中,能肯定的作案对象是().

A. 嫌疑犯乙B. 嫌疑犯丙

C. 嫌疑犯甲D. 嫌疑犯甲和丙

分析: 此例给出的条件不多,我们可以采用排除法来分析.

由题意,商品在夜间被罪犯用汽车运走,而由条件(3)乙不会开车,故作案对象可排除乙,只能是甲或丙或二人伙同作案;由条件(2)丙作案时总得有甲做从犯,也就是说,没有甲,丙是不能独自作案的,因此,作案对象不可能是丙一个人. 故而作案对象可能是甲,也可能是甲、丙二人伙同作案.所以,在此案中能肯定的作案对象是甲,答案选C.

例2(2007年江苏省泰州市)现有甲、乙、丙、丁、戊五个同学,他们分别来自一中、二中、三中.已知(1)每所学校至少有他们中的一名学生;(2)在二中联欢会上,甲、乙、戊作为被邀请的客人演奏了小提琴;(3)乙过去曾在三中学习,后来转学了,现在与丁在同一个班学习;(4)丁、戊是同一所学校的三好学生.根据以上叙述可以断定甲所在的学校为().

A. 一中 B. 二中

C. 三中 D. 不确定

分析:我们可以画出下面的表格帮助分析:

由条件(2)在二中联欢会上,甲、乙、戊作为被邀请的客人演奏了小提琴,由此可知他们一定不是二中的学生,在表格的相应位置画X;

由条件(3)乙过去曾在三中学习,后来转学了,现在同丁在同一个班学习,可知乙、丁现在一定不在三中,在相应位置画X;

由条件(1)每所学校至少有他们中的一名学生,因此乙一定是一中的,在相应位置画√;

由条件(3)、(4)知丁、戊也是一中的,在相应位置画√,因此丁不是二中的,戊也不是三中的,在相应位置画X;

分析到此,我们可以发现,甲、乙、丁、戊都不是二中的,而由条件(1)每所学校至少有他们中的一名学生,因此丙是二中的,故甲是三中的.

例3(2008年湖北省恩施自治州) 甲、乙、丙、丁四个小朋友在院里玩球,忽听“砰”的一声,球击中了李大爷家的窗户.李大爷跑出来查看,发现一块窗户玻璃被打裂了.李大爷问:“是谁闯的祸?”

甲说:“是乙不小心闯的祸.”

乙说:“是丙闯的祸.”

丙说:“乙说的不是实话.”

丁说:“反正不是我闯的祸.”

如果这四个小朋友中只有一个人说了实话,请你帮李大爷判断一下,究竟是谁闯的祸. 答案是().

A.甲 B. 乙 C.丙 D.丁

分析: 此题给出的条件较多,我们可以采用假设法来分析:

①假设是甲闯的祸,则根据他们各自的说法可知:甲、乙说的是假话,丙、丁说的是实话,这与题目中“这四个小朋友中只有一个人说了实话”相矛盾,因此假设错误,不是甲闯的祸;

②假设是乙闯的祸,则根据他们各自的说法可知:乙说的是假话,甲、丙、丁说的都是实话,同样与已知相矛盾,因此也不是乙闯的祸;

③同样道理,假设是丙闯的祸,则根据他们各自的说法可知:甲、丙说的是假话,乙、丁说的是实话,同样与已知相矛盾,故也不是丙闯的祸;

④假设是丁闯的祸,则根据他们各自的说法可知:丙说的是实话,甲、乙、丁说的都是假话与已知相符,因此是丁闯的祸.

第3篇:逻辑推理排除法范文

关键词: 高考英语阅读理解题 题型 解题技巧

高考英语阅读理解题的分值较高,在阅读理解上是否得高分,是能否取得高考英语好成绩的关键。鉴于此,本文讨论高考英语阅读理解的题型及解题技巧,希望能帮助考生熟悉常见题型,掌握解题策略和技巧。

一、主旨大意题

主旨大意是作者在文章中要表达的主要内容,是全文的核心,作者在文章中努力通过各种细节信息来阐明中心话题。因此,把握主旨大意对于正确理解全文具有重要意义。解答这类题可以运用如下方法。

1.把握文章逻辑结构

把握文章逻辑结构对于做主旨题很有帮助,因为文章主题出现的位置对应于文章逻辑结构中的一个部分。高考阅读理解文章的主要逻辑结构有:时间顺序,总分顺序,分总顺序,对比。

2.抓主题句

不是所有的文章都有主题句。对于大部分有主题句的文章来说,主题句表达了文章的中心思想,其它句子均围绕它进行说明或议论,找到了主题句,也就抓住了文章的主旨大意。它在文章中的通常位置为第一段首句、第一段末句和全文末句等地方。所以阅读时对这些地方要特别关注。

二、推理判断题

推理判断题要求在理解原文表面文字信息的基础上作出一定判断和推论,从而得到文章的隐含意义和深层意义。推理判断题所涉及的内容可能是文中某一句话,也可能是某几句话,要求考生考虑文中信息,并在通篇理解文章的基础上领会作者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作出合理的推理和判断。常出现的推理题有逻辑推理、知识推理等,这类考题中常出现的词有:infer,imply等。解答这类题可以运用如下方法。

1.通过辨认细节的技巧,找到相关的事实或证据,对这些事实或证据进行分析和评价,在此基础上再作决定。切记:推断是以文章提供的事实为依据,而不是凭空想象,更不是读者自己的意愿。

2.务必要用排除法。排除法在此类题型中发挥着不可磨灭的作用。根据在文章中找到的事实依据和常识排除错误信息,再排除和文章中一词不差的信息,最后排除无关或偏离信息,正确答案就出来了。

3.词句段篇,相互交融。词的理解要放在句子里,句子的理解要靠段,段的理解也离不开篇。单独说一个词可能很容易知道是什么意思,但放在不一样的语境里意思就会不一样,因此不能独立地看某个词或某句话。

三、词义推测题

该题型主要考查考生根据上下文推测词义和语义的能力,突出考查对语境的分析和把握能力。近几年的高考阅读理解题越来越重视对猜词应用能力的考查,试题中有一到两个小题是直接考查词义猜测的。从考查内容看主要有猜测某个生词、熟词、短语或句子的意思,以及猜测代词的指代,等等。

要做好这类题,首先必须熟练掌握中学英语教学大纲列出的词汇与一定数量的短文;其次,掌握必要的做题技巧也很重要。这种技巧可以通过下列几种方法加强。

1.破解词汇本身的意义

如何破解词本身的意义呢?方法之一是掌握构词法的基本知识。不仅平时可以用这个方法记忆大纲中的词汇,考试时也可以用这个方法推测词汇意义。假如对英语词汇中包含的前缀、后缀和词根的含义或功能比较了解,就能较准确地推测出它们相互组合形成的整体词义。

2.利用上下文线索

除了以构词法破解词汇的意义以外,做词义题用得更多的方法是根据上下文所提供的线索。这里的上下文指该词所在的句子本身,也包括这个句子的上下句或更远的上下文。一般而言,上下文线索所提示的意义与所考词汇的关系要么为同义关系,要么为反义关系。

3.利用语法和逻辑

有时根据上下文提代的线索或者其他方法,仍然不能得到唯一答案,就可以利用语法和逻辑方面的规则来判断,符合语法和逻辑规则的可能为正确答案,反之则不是正确答案。

有些词实在猜不出意思也不必太在意,因为一两个词不认识根本不会对文章理解带来障碍,一定不能因之而恐慌,否则会影响发挥。对于词义猜测试题中的超纲词,文中肯定会对其进行或解释、或同义、或暗示,只要细心,思路开阔,就一定能发现线索,确定其含义。

四、细节理解题

所谓细节题,是指原文提到了某事物、现象或理论,问题针对原文具体叙述本身发问。这类题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主要包括:是非题、例证题、年代与数字题、比较题、原因题。

首先,文章绝不是互不相干的句子杂乱无章的堆砌。作者为文,有脉可循。这就要求做题时要进行回想、返查,锁定与问题相关信息的所在区域,为正确解题打基础。要做到“不见根据不做题”。

其次,“防陷阱”。英语阅读中的陷阱设置最常见的有两种,判断对错真假型和词形相近型。对于判断对错真假型,考生做题前一定要认真审题,看准是“true”还是“not true”,然后才着手解题。对于词形相近型要做到“细心”,三思而后选。归根结底,“防”的主要对象是自己,防止慌张,防止粗心大意,防止那些“想当然”的想法,防止骄傲情绪,只要沉着应对,处处留心,任何陷阱都是会被识破的。

在做完阅读理解题后,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一定要再次通读全文,对文章的中心、主旨及事实细节、写作方法等进行综合分析。同时,我们要根据文章的内容、作者的观点、态度、写作目的及文章中的举例、细节对问题和答案进行细心的核对,检查选项是否过于笼统、以偏概全或部分真实,从而消除理解上的失误,确保答案的正确。

参考文献:

第4篇:逻辑推理排除法范文

一、反向排除法

在选择题中,数学的选择题答案是唯一的,只要能排除其中的3个选项,就能够得出正确的答案,这种方法称为排除法。

例:设0

A. B. C. - D. -

思路分析:先根据已知条件,缩小a的取值范围,当00,故|sina|>|cosa|,所以在tana= 此分式中,分子的绝对值应该大于分母的绝对值,从而选D。

二、反向特殊值法

根据选择题答案唯一的原则,举个符合题目条件的特殊例子,从而得出题目的答案叫做特殊值法。

例:若动点P、Q在椭圆9x2+16y2=144上,且满足OPOQ,则中心O到弦PQ的距离OH必等于( )。

A. B. C. D.

解析:选一个特殊位置(如图),令OP、OQ分别在长、短正半轴上,由a2=16,b2=9得,OP=4,OQ=3,则OH= 。根据“在一般情况下成立,则在特殊情况下也成立”可知,答案C正确。

三、反向筛选法

从题设条件出发,运用定理、性质、公式推演,根据“四选一”的指令,逐步剔除干扰项,从而得出正确判断的方法叫反向筛选法。

例:已知y=log (2-ax)在[0,1]上是x的减函数,则a的取值范围是( )。

A.[0,1] B.(1,2] C.(0,2) D.[2,+∞)

解:2-ax是在[0,1]上是减函数,所以a>1,排除答案A、C;若a=2,由2-ax>0得x

四、反向代入法:

将各个选择项逐一代入题设进行检验,从而获得正确判断的方法叫反向代入法,又称为验证法,即将各选择支分别作为条件,去验证命题,能使命题成立的选择支就是应选的答案。

五、反向连接法

也称取补集法,即把难以求解的问题看作一个集合,我们先从它的补集入手,然后再取它的补集,从而得到问题所要求的答案。

例:若函数y=f(x)的定义域为(0,5),y=g(x)的定义域为[1,6],且f(x)≥g(x)的解集为(2,3),求不等式f(x)

思路分析:因为y=f(x)和y=g(x)的定义域的交集为(0,5)∩[1,6]=[1,5),而f(x)≥g(x)的否定为f(x)

六、反向证明法

称为反证法,就是从否定命题的结论入手,并把对命题结论的否定作为推理的已知条件,进行正确的逻辑推理,使之得到与已知条件、已知公理、定理、法则或者已经证明为正确的命题等相矛盾的原因是假设不成立,所以肯定了命题的结论,从而使命题获得了证明。

例:若下列方程:x2+4ax-4a+3=0,x2+(a-1)x+a2=0,x2+2ax-2a=0至少有一个方程有实根。试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

分析: 三个方程至少有一个方程有实根的反面情况仅有一种:三个方程均没有实根。先求出反面情况时a的范围,再所得范围的补集就是正面情况的答案。

解:设三个方程均无实根,则有:

即-

所以当a≥-1或a≤- 时,三个方程至少有一个方程有实根。

七、反向参数法

参数法是指在解题过程中,通过适当引入一些与题目研究的数学对象发生联系的新变量(参数),以此作为媒介,再进行分析和综合,从而解决问题。

例:实数a、b、c满足a+b+c=1,求a2+b2+c2的最小值。

分析:由a+b+c=1想到“均值换元法”,于是引入了新的参数,即设a= +t1,b= +t2,c= +t3,代入a2+b2+c2可求。

解:由a+b+c=1,设a= +t1,b= +t2,c= +t3,其中t1+t2+t3=0,a2+b2+c2=( +t1)2+( +t2)2+( +t3)2= + (t1+t2+t3)+t12+t22+t32= +t12+t22+t32≥ 。

所以a2+b2+c2的最小值是 。

八、反向图解法:

一些计算过程复杂的代数、三角、解析几何问题,可以作出有关函数的图像或者构造适当的几何图形,利用图示辅助进行直观分析,从而得出结论。这也就是数形结合的解题方法。

例不等式 2x+5>x+1的解集是( )。

第5篇:逻辑推理排除法范文

一、筛选排除法

解析 选项B的单位是(m2/s3)1/3,选项D的单位是(m/s3)1/3,都不是速度的单位,可以排除;选项A是第一宇宙速度的表达式,也可以排除;该题的正确选项是C.

八、发散思维法

有些多项选择题具有开放性,提供了数据、图线、图表等信息,在问题设计上留给考生发挥个性的广泛空间,考生需要发散思维,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分析,多方位联想,才能全面完整得出结果.

例8 如图5所示,―个带负电的滑环套在水平且足够长的粗糙的绝缘杆上,整个装置处于方向如图所示的匀强磁场B中,现给滑环施以一个水平向右的瞬时冲量,使其由静止开始运动. 则滑环在杆上的运动情况可能是()

A. 始终作匀速运动

B. 开始作减速运动,最后静止于杆上

C. 先作加速运动,最后作匀速运动

D. 先作减速运动,最后作匀速运动

解析 带电滑环向右运动所受洛伦兹力方向向上,其大小与滑环初速度大小有关,由于滑环初速度大小未具体给定,因而洛伦兹力与滑环重力可出现三种不同的关系: (1)当洛伦兹力等于重力,则滑环作匀速运动; (2)当洛伦兹力开始小于重力,滑环将作减速运动,最后停在杆上;(3)当洛伦兹力开始时大于重力,由于摩擦力作用,滑环所受洛伦兹力随速度减小而减小,滑环与杆之间挤压力将逐渐减小,当挤压力为零时,摩擦力为零,滑环作匀速运动. 答案为A、B、D.

第6篇:逻辑推理排除法范文

例1 (2012年山东卷第14题 多选)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

B.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速度大的物体惯性一定大

C.牛顿最早通过理想斜面实验得出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D.感应电流遵从楞次定律所描述的方向,这是能量守恒定律的必然结果

解题方法1 直接判断法

本题从不同角度考查物理学史和物理思想方法,属于概念规律考查的简单题,可用此法直接作出判断.

解答时通过阅读和观察,利用题干所描述的物理现象、设置的条件界定试题考查的范围和意图,选准看问题的视角,抓住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根据所学的知识和规律直接判断,得出正确的答案.这种方法一般适用于基本不需要“转变”或“推理”的简单题目.这些题目主要考查考生对物理识记内容的记忆和理解程度,属常识性题目.

解析 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A正确;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质量是决定物体惯性大小的唯一因素,选项B错误;伽利略最早通过理想斜面实验得出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必然结果,选项C错误;楞次定律是能量守恒定律的表现,D正确;答案选AD.

图1例2 (2012年江苏苏北四市5月第三次质量检测第6题 多选)图1所示为一质点从静止开始运动的加速度-时间图象,关于该质点的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质点在起点附近做往复运动

B.质点始终在起点一侧往复运动

C.质点在第6 s末的速度大小是4 m/s

D.质点在前4 s内的位移为0

解题方法2 比较排除法

本题的特点是有几个不同的运动过程,以图象的方式来描述两个物理量间的关系.对于此类特点的题目可以逐个过程分析,采用“比较排除法”来分析.

这种方法要在读懂题意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先将明显的错误或不合理的备选答案一个一个地排除掉,最后只剩下正确的答案.如果选项是完全肯定或否定的判断,可通过举反例的方式排除;如果选项中有相互矛盾或者是相互排斥的选项,则两个选项中可能有一种说法是正确的,当然,也可能两者都错,但绝不可能两者都正确.

注意有的题目要求选出错误的选项,那就要排除正确的选项.

解析 质点先沿正方向匀加速运动,1 s末减速运动,2 s末速度减为零;然后反向加速运动,3 s末再做减速运动,4 s末速度为零.从4 s末开始将一直沿负方向做先加速后减速的直线运动,A、B错,D对;4 s末速度为0,6 s末的速度v=at=2×2 m/s=4 m/s,C对,故选C、D.

图2例3 (2012年浙江第14题单选)如图2所示,与水平面夹角为30°的固定斜面上有一质量m=1kg的物体.细绳的一端与物体相连,另一端经摩擦不计的定滑轮与固定的弹簧秤相连.物体静止在斜面上,弹簧秤的示数为4.9N.关于物体受力的判断(取g=9.8m/s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斜面对物体的摩擦力大小为零

B.斜面对物体的摩擦力大小为4.9 N,方向沿斜面向上

C.斜面对物体的支持力大小为4.93 N,方向竖直向上

D.斜面对物体的支持力大小为4.9 N,方向垂直斜面向上

解题方法3 计算推理法

本题的要点是要结合平衡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进行分析和推理,即“计算推理法”.根据题给条件,利用有关的物理规律、物理公式或物理原理通过逻辑推理或计算得出正确答案,然后再与备选答案对照做出选择.

解析 选斜面上的物体为研究对象,物体受重力mg,支持力FN和细绳拉力F,因为F=4.9N,且mgsin30°=4.9N,则F=mgsin30°.所以斜面对物体的摩擦力为零,选项A正确,选项B错误;斜面对物体的支持力FN=mgcos30°=4.93N,方向垂直斜面向上,选项C、D错误.

图3例4 (2012年浙江第18题多选)由光滑细管组成的轨道如图3所示,其中AB段和BC段是半径为R的四分之一圆弧,轨道固定在竖直平面内.一质量为m的小球,从距离水平地面高为H的管口D处由静止释放,最后能够从A端水平抛出落到地面上.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小球落到地面时相对于A点的水平位移值为2RH-2R2

B.小球落到地面时相对于A点的水平位移值为22RH-4R2

C.小球能从细管A端水平抛出的条件是H>2R

D.小球能从细管A端水平抛出的最小高度Hmin=52R

解题方法4 建立模型法

物理模型是一种理想化的物理形态,是物理知识的一种直观表现,模型法是利用类比、抽象、简化、理想化等手段,突出物理过程的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把研究对象的物理本质特征抽象出来,从而进行分析和推理的一种思维方法.在遇到新颖的背景、陌生的材料和前沿知识为命题素材,联系工农业生产、高科技或相关物理理论的题目时,如何根据题意从题干中抽象出所熟悉的物理模型是解题的关键. 解析 要使小球从A点水平抛出,则小球到达A点时的速度v>0,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有mgH-mg・2R=12mv2,所以H>2R,故选项C正确,选项D错误;小球从A点水平抛出时的速度v=2gH-4gR,小球离开A点后做平抛运动,有2R=12gt2,水平位移x=vt,联立以上各式可得水平位移x=22RH-4R2.选项A错误,选项B正确.

图4例5多选 如图4,电源电动势为E、内阻为r,R1是滑动变阻器,R2是定值电阻,C是平行板电容器,MN是电路中导线上的两个点.将单刀双掷开关S掷到a且电路稳定后,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A.将R1的滑动触头向右移动,电容器上的电荷量将变大

B.将R1的滑动触头向右移动,电容器上的电荷量将变小

C.若将S由a掷到b的瞬间,导线MN中有从M向N的电流通过

D.若将S由a掷到b的瞬间,导线MN中没有电流通过

解题方法5 极限分析法

当题干中所涉及的物理量随条件做单调变化时,或者解为集合的题目,可以将某些起决定性作用的物理量的数值推向极值如设定动摩擦因数趋近于零、一个量与另一个量的关系是“远大于”或“远小于”、斜面的倾角趋近于零或90°、物体的质量趋近于零或无穷大等,通过简单计算、推理及合理性判断,并与一些显而易见的结果、结论和熟悉的物理现象进行对比可得出结论.

本题中,可以把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左移动的过程,采用极限分析法,即移到最左端;当研究滑片向右移动时,也可以认为直接移到最右端,即短路;这样分析问题就会简单和直接.

第7篇:逻辑推理排除法范文

一、高考阅读理解考查的主要内容

1.文章的主旨

即文章的中心思想或主题,常见的题型是选出最佳的标题或中心思想。

2.猜测词义

考查内容可以是文中生词或熟词,要求考生根据上下文线索、语境做出正确的猜测。

3.文章隐含寓意

作者希望读者能透过文章字面意思,真正领悟其言外之意、弦外之音或作者把某种情况的发展留给读者去推断。

二、高中英语阅读技巧

针对高考阅读理解考查的主要内容,把阅读题型细分为5种:主旨大意、词汇、事实细节、推理判断、作者的态度。下面分别探讨以上技巧:

1.主旨大意

主要测试对短文整体理解概括的能力,这类题的解题技巧:一是观察有无主题句。有主题句的看主题句,无主题句的看首段以及各段第一句话,将其含义连成一个整体,不要一看开头就选择答案,小心“首段陷阱”。二是作者有意识重复的观点通常是主旨。三是段落中出现转折时该句可能是主题句。四是首段或文中出现疑问时,对该问题的解答就是文章主旨。

2.词汇

主要测试考生根据上、下文正确推测、判断词义的能力。平时在大量的阅读中常会遇到一些生词,查字典当然是排除词义障碍的一种方法,但如果一遇到生词就停下来查字典,那么不仅会影响阅读速度,还会破坏学生的阅读思路和兴趣。此外,一词多义是英语词汇的主要特点,字典通常只能给学生提供单词的一般含义,也就是说,字典不一定能为学生提供单词在特定的上下文中的具体或确切的意义。因此,教师应帮助和引导学生通过上下文联系、逻辑推理和构词法以及一些非语言知识来推断其词义。常见的技巧有:

(1)使用上下文中的反义词和同义词猜测生词。许多文章中,作者常用一对反义词(组)使上下文形成鲜明对比,以增强表达效果。一对反义词(组)中如果有一个是生词,可以借助语境线索,将生词的词义推出来。这类生词前后有but,however,while,onthecontrary等过渡词引出的对立。在英语文章中,为了避免重复,作者常用同义词或近义词进行替换。

(2)使用上下文中所举例子为线索猜测词义。作者常用连接词for example等来说明或阐述前面原先不理解的名词。有时作者使用破折号引出同位语;括号、冒号引出具体说明或例子。

(3)运用构词法(合成、派生、转化)识别生词。英语中有不少单词是由两个自由词素构成的合成词。如mass-produce,homemade,warm-hearted等。只要知道两个自由词素的意思就可推断出合成词的意思。掌握词根、前后缀对猜测生词是很有帮助的。词根是派生词的基础,同一词根加不同的派生词缀可以表示不同的意义,还可表示不同的词性。

3.事实细节

一般地,分回答who,which,what,when,where,how,why型、except型和accordingto型以及大多数可以在文章中直接或间接找到答案,这类题的技巧是:一是文章的事实细节内容不会孤立出现,它与前后的内容密切相关,要善于利用因果、类比、时间、空间的关系,将零散的细节组成一个有机整体。二是在原文中找依据时遵循“远亲不如近邻”的原则。三是遵循本位主义,文章里有什么就用什么,不可凭感觉,不可想当然发挥。四是某个选项拿不准时,先用“排除法”去掉不可能的选项,再利用原文的根据“确定”正确选项。

4.推理判断

主要考查考生要理清上下逻辑关系,可以算是各类题型中最难的一种。一般包括数字推理,知识推题和逻辑推理。解这类题的技巧是根据原文的意思进行“三错一对”的判断,运用略读、扫读、跳读等技巧快速阅读,将相关信息进行整合,快速定位。注意推理时不要想得太多,推理题的答案很大程度上是原文的重现,不一定非要经过逻辑推理得出;不是文中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表达的内容,就不是正确答案;没有引申,就不是正确选项;正确选项大多含义深刻,不是常识选项;最不可能的选项:照抄原文不是正确选项(全句或片言只语),同义替换是正确选项;含义肯定不是正确选项,含义不肯定是正确选项;绝对意义不是正确选项,部分意义是正确选项;具体的不是正确选项,概括的是正确选项(有时相反,超级概括不是正确选项,具体是正确选项)、消极的不是正确选项,积极的是正确选项。常识项不是正确选项,含义深刻是正确选项。

5.作者的态度

主要考查考生理解作者的意图、观点或态度的能力。标志词有:attitude,purpose等,这类题的技巧是:理解四个选项中词的含义,常见的态度词有opposition反对,subjective主观的,objective客观的,sensitive敏感的suspicion怀疑,approval支持;不要掺和自己的观点,要区分是作者的态度还是作者引用别人的态度;可以寻找文中一些具有感彩的词,如argue,against,negative,interested,admiring,for,agree,disagree,in favor of,support,enthusiastic等,作者对某一事物的看法,要么支持,要么反对,带中性色彩的词最不可能是正确答案;当作者态度没有明确提出时,使用词语的褒贬性去判断作者的态度。一般带有绝对化感情,过于强烈的选项必错。

第8篇:逻辑推理排除法范文

一、命题特点

1. 语篇选材多为时文,题材多样化,信息丰富。

选材包括日常生活、传说、人物传记、社会、文化、新闻、史地、科普、政治、经济等,语言地道纯正,原汁原味,具有鲜明的英语语言文化特点,有较丰富的文化蕴涵,重视社会的热点问题,追踪科技前沿,具有浓厚的时代气息,使阅读考查更贴近实际生活。体裁包括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应用文等,并且各占一定的比例。

2. 坚持把阅读技能作为考查目标。

命题既考查考生对文章字面的理解能力,又考查考生对文章寓意的理解能力,对文章中叙述的具体事实的理解能力(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以及根据上下文对某些词义、句义的推断理解能力和对文章的主旨大意、作者观点、态度的理解及逻辑推断和判断能力。

3. 增加了生词量,加大了推断词义能力的考查。

要求考生根据上下文或整篇文章才能做出推断,并利用构词法等知识猜测词义,进而在较高级的措辞中探查作者的隐含意思。

4. 考点分布格局恰当,试题设计合理,干扰项设置水平高。

试题设计符合考生的认知水平,有效地避免违背生活常识和语段本意的偏题、怪题;题干简洁明晰,既避免长句、难句,又避免生硬的套语;选项表意清楚,关系合理,答案唯一,避免了模棱两可的选项设计。干扰项只有涉及到语篇的内容才有可能发挥干扰功能。命题人员能把握住这一点,预测到领悟能力差的考生可能发生的失误点,在不少理解题的干扰项的设置上表现出较高的水平。

5. 语篇逻辑上经得起推敲,而且在“深度”上也达到了较高层次。

阅读语段体现出当代英语的特点:用词浅显简练,生动活泼,语句富于变化,避免冗长沉重。常用词的深层或引申意义处理得当。

总之,各地在命题中始终坚持“稳中求变,变中求新,稳定中求发展”的命题指导思想,难度稳中求升,信度好,效度高,区分度强。所选文章语言地道,注重内容的时代气息和文化背景,测试点的语言层次及问题的设置继续向语篇深层转移,适当平衡了语言能力的难度、深度和广度,反映教学改革的基本精神,充分体现中考的最新命题趋向。

二、解题技巧

在了解近年中考阅读理解命题特点的基础上,同学们还要掌握阅读理解题的一些解题技巧。阅读短文应遵循由整体到细节的原则,按“全文、段落、句子、词语”的步骤阅读文章。可采用速读、细读和复读的三步法找到最佳答案。其科学的解题策略为:

1. 先看题干,带着问题读文章。

首先,迅速阅读题干(即问题),弄清提问指向。了解问题是针对一句话设计的,还是针对一段话陈述的事实设计的,还是要求理解整篇文章的中心思想,给文章确定标题,判断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地理位置和相互关系。根据不同的提问指向,确定不同的阅读范围,提取信息或线索进行逻辑推理。

其次,要分清问题的类型。客观信息可以从文章中直接找到答案。主观判断题考查的是对文章的感情基调,作者未加陈述的观点以及贯穿全文的中心主旨的理解等,必须经过对作者的态度、意图以及对整篇文章进行深一层的推理才能解答。

再次,猜读理解题干及选项包含的信息。注意题干的主语、疑问词及重要的谓语,留意问句中的五个Wh-和How等问题。然后有针对性地对文章进行扫读,对有关信息进行快速定位,整合、甄别、分析、对比,筛选、提炼,形成概念,得出结论。有根据地排除干扰项,选出正确答案。此法加强了阅读的针对性,提高了做题的准确率,节省了宝贵的时间。这种方法适于归纳文章中心思想、段落大意、选择恰当标题及事件发生的顺序等问题,特别适用于对图形表格类题材的理解。

2. 速读全文,了解大意和主题。

考生必须在十分有限的时间内运用略读、扫读、跳读等技巧快速阅读,搜寻关键词(key words)、主题句(topic sentence),捕捉时空、顺序、情节、人物、观点,并且理清文章脉络,把握语篇实质,掌握文章大意。阅读时没有必要研读全文,速读的诀窍在于浏览文章的内容提要、前言、标题、副标题、插图、表格、开头和结尾等部分,这样就可以把握文章大意了。带着问题快速阅读全文,碰到生词难句时不要停顿,边读边通过上下文猜词悟义,从整体上去领会文章大意,把握文中主要信息,注意首尾段意及各段主题句,不要过多留意人名、地名等专有名词。抓主题句是快速掌握文章大意的主要方法,用归纳法撰写的文章,主题句往往是文章的最后一句。用演绎法撰写的文章则可能在第一句。中心思想题往往直接可从主题句中找到答案。但也有些文章没有主题句,需要读者自己去归纳。

3. 详读细节,理顺思路与脉络。

记叙文多以人物为中心,以时间或空间为线索,按事件的发生、发展、结局展开故事;议论文则包含论点、论据、结论三大要素,通过解释、举例来阐述观点。阅读中以动作、时间、地点、事件、因果等为线索,勾画出一幅完整清晰的文章主题和细节的认知图,把细节问题落实到文中的词句和段落。特别要注意题中的一些关键词,如:that is to say, above all, especially, mainly 等。尽可能在头脑中记住问题,遇到相关的材料时用笔划出来,在空白处写上问题题号,并与问题相对照,选出问题的答案。然后继续往下读,并重复上述步骤。

4. 逻辑推理,做好深层理解题。

有时作者并未在文中说出意图,考生要根据已知信息及生活常识,开拓、挖掘文中作者没有直接表达出来的意思。可根据字面意思,通过语篇逻辑关系,研究细节的暗示,推敲作者的态度,理解文章的寓意,这就是通常所说的深层理解。深层理解主要包括归纳概括题(中心思想,加标题等)和推理判断题;推理判断题主要针对一些推论题及寓意题,包括作者的意图、态度等,这是阅读理解中的难点。推理题在提问中常用的词有:infer, suggest, indicate 等,读问题时最好判断出哪些问题能在文章中能直接找到答案,哪些问题需要推理,要做到心中有数。

5. 猜词语义,扫除阅读拦路虎。

猜词是应用英语的重要能力之一。它不但需要准确无误地理解上下文,而且要有较大的泛读量,掌握或认识较多的课外词汇。同时,我们要学会“顺藤摸瓜”,通过构词、语法、定义、同位、对比、因果、常识、上下文等线索推断词义。

6. 巧用排除法答题,注意检验答案。

要排除以下选项:

(1)与文中陈述的事实相反的选项;

(2)文中完全没有提到的内容的选项;

(3)与全文内容或句子意义不沾边的选项;

第9篇:逻辑推理排除法范文

关键词:化学解题技巧

学好中学化学,除必须掌握有关化学内容的基本知识外,还必须具备一定的解题思路和技巧、方法。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经验就“高中化学的解题方法”浅谈如下的方法:

一、化学选择题的特殊解法

选择题的解法一般可分为直接法和间接法两种。直接法是从题设条件出发,通过运算或推理,得出结论后与所给出的各个选项进行对照,从而选择出正确的答案。而间接法则是利用一元选择题有且仅有一个选项正确的特点,通过排除那些比较容易判定为错误的选项,最后确定正确的选项。一般来说,解选择题需综合应用这两种方法。

由于解答选择题时,不需要写出解题的过程,而且题目本身给出了若干个选项,相当于给出了解题的提示,且一元选择题仅有一个选项正确。因此,针对这些特点掌握一些解答选择题的技巧就很重要。如淘汰法、反例分析法、排除法、极端假设法、十字交叉法、简算法、守恒法、差量法等。运用这些特殊的技巧和解法,可收到事半功倍的功效,反之,一律采用常规的方法,既增大解题难度,又浪费时间,也不利于提高思维能力。

二、元素推断题解题技巧

元素推断题集基本概念、基础理论及元素化合物知识于一身,具有综合性强、思维容量大的特点,是化学高考的重要题型之一。近年来,随着高考命题“稳中有变”及“知识与能力考查并重”改革的逐步深入,高考试题中元素推断题的灵活性和综合性也逐年增强。主要表现在:抽象程度提高,条件渗透交叉。题眼隐藏较深等。学生已很难寻找、利用、推导出题中的“题眼”。解答这些元素推断题,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必要的知识,还要求学生具有相当的熟练程度;不仅要求学生有由此及彼的逻辑思维,还要求学生有亦此亦彼的辩证思维能力。因此应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笔者总结了如下三种解题方法:

1、直觉法

所谓直觉,就是一种对问题直接的、下意识的、不经严密逻辑推理的思维。它可以跨越复杂的推理过程,直接得出最终的结论。但由于目前的教学过份强调严密的逻辑推理过程,学生的思维存在某种定势,即只有当条理很清晰,因果关系很分明时,才敢确认结果,而缺乏自觉地去评价、去完善、去创造的欲望和能力。因此对于直觉这种非理性的、离散的思维形式常常感到无从下手难以驾驭。其实直觉是以对经验的共鸣和理解为依据的,来自于厚实而清晰的知识积累和丰富而熟练的思维经验。因此扭转学生思维形式上的某种定势,打破固有因果链,通过适当的方法训练引发学生的直觉思维,是实现思维突破的重要途径。

2、论证法

无论是在科学发现中,还是在解题过程中,逻辑论证是人们从不同的假设中获取最合理答案的重要手段和环节,也是培养完善思维品质,提高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而学生由于缺乏解答推断题的操作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在元素推断题的分析和解答过程中,总有千头万绪,无从下手的感觉,于是答案往往具有盲目性、随意性,缺乏严密性和完整性。实际上,在一些背景复杂的元素推断题求解过程中,我们通过对题目背景的初步分析,得到的可能猜测不止一种,这时我们就可以运用论证法,将可能的假设一一代入原题,与题中的逻辑关系对照,若结论与原题条件相符,则为正确答案,反之,则结论有误。而不应随意筛选,盲目对答。

3、位置图示法

当前元素推断题要求学生具有较高的抽象思维能力,这与学生现有的实际思维水平存在相当的差距,缩短这一差距的方法除了在平时教学中遵循知识和思维的发展规律,理清教材和教学过程中的思维抽象层次和每一层次中学生可能出现的思维障碍,给予适当、正确的引导外,还必须注意引导学生学会“以退求进”,即引导学生以形象思维为基础,实现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图示法就是实现这一过渡的一种基本方法。所谓图示,就是采用图形或图表对题目条件进行形象化的展示,直观地揭示题目条件间的内在联系和变化规律,使学生形象简洁、系统完整地把握题目的关键,降低思维难度,培养学生掌握规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掌握解题的步骤

⑴ 审题

审题一般有如下步骤:

①读:默读题干和问题,一定要读完整题,有时思路就来自题目的下一问。

②找:找“题眼”,画记号,尤其是框图题要把题干的信息用铅笔写在框图上便于思考,

对信息较多的题可以用图示的方法表示出来,整理思路,找到解题突破口。

③联:联系题目主干信息之间,题干与问题之间,题目与所学知识之间的联系、已知条件和问题之间还缺什么桥梁。

④挖:挖掘题目占的隐含信息、要回答的问题。信息题中有用的信息、异题中可以借用的信息。

⑤悟:有了丰富知识经验积累和沉淀,在遇到新问题的时候才使产生灵感,才能悟出方法,悟出技巧。

⑵谋求解法,归纳技巧

在审题过程,已经有了解题的眉目,用什么样的解法更合理?更快捷?常用的方法有:平均值法(含平均摩尔质量、平均分子式、平均碳数、平均氢数等)、十字交叉法、假设法(极端假设、等效假设、举证法)、关系式法、差量法(质量差、体积差、压强差、物质的量差)、守恒法(原子守恒、电荷守恒、电子得失守恒)、讨论法(不定方程式、不等式、过量讨论)、图像法,淘汰法、放缩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