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体育课程方案范文

体育课程方案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体育课程方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体育课程方案

第1篇:体育课程方案范文

关键词:高职院校;体育课程;安全防控;措施研究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ki.16723198.2016.14.082

0引言

构建高职院校安全防控体系,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增强学生的自我防范意识和安全管理能力,有利于体育教学安全防范措施的落实与实施,有利于学生安全防范习惯与安全素养的养成。勉强很多高等职业院校增加了力量的职业体能训练课程,由于体育运动本身就存在一定的危险性,所以学生在课程过程中受伤的事件时有发生,尤其课外体育训练项目由于保障体系不完善,保护措施不足,各种意外伤害容易发生,这给学生本人和家庭带来忧虑,同事给学校教学带来难度,因此,构建安全防控体系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的首要任务。

1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现状及安全问题产生原因分析

体育教学中最重要的问题就是安全问题,安全教育是进行体育教育的前提,是高职院校和体育教师的责任和义务,高职院校如果频繁发生安全事故,就会给教师带来教学的压力,使体育教师不敢开展有创造性的职能训练,对职能训练存有畏惧心理。学生也会因为惧怕不安全因素,降低参与的积极性,甚至找理由逃课不参加训练,家长对学校产生不信任,这些都会影响高职院校职能训练的有效开展。职能院校的职能训练承载着为国家输送优秀的体育项目人才,因此,我们要分析产生安全事故的原因,制定相应的安全防控体系,从而避免伤害事故发生,使高职院校职能训练回归正常、回归安全。下面针对高职体育教学现状和安全事故原因进行分析。

1.1学生自身的问题是导致安全事故的一个因素

很多高职院校的学生身体素质和综合能力普遍较低,缺乏忍耐力和意志力,安全意识不强,对安全防护不重视,极容易引发安全事故。有的学生不适宜高危险系数的体能训练项目,安全意识淡薄,且不将实际情况告知老师和学校,硬性坚持训练,导致训练时肌体受伤。有的学生对老师交代的训练规则不够重视,训练过程中违规操作,甚至和其他同学打闹,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1.2部分教师安全意识不高,对学生的训练指导不准确

影响体育教学安全的因素中教师也是很重要的一环,部分老师安全意识不强,在引导学生的训练过程中疏忽大意,过于相信自己的实力与经验,对学生训练要领指导不够精准,造成学生训练时操作不当,规则不清,导致学生训练受伤事故的发生。在学生受伤事故发生后,个别教师缺乏对突发事故处理的经验和处理能力,延误了学生受伤的及时治疗和处理,致使学生伤情发展严重,是安全事故升级,这是体育教学的大忌。

1.3家长不合理的培养理念是造成伤害事故的间接因素

学生家庭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很多家长对孩子过于溺爱,想进任何办法满足孩子的一切要求,使孩子形成等待和索取的惯性思维,从小没有吃过苦,意识薄弱,缺乏毅力,做事没有持久性。在身体锻炼上强度不够,饮食不合理,使孩子身体健康状况不良,这会直接影响学生体育项目的训练效果。个别家长为了满足孩子要求,到医院开具虚假身体情况证明,让孩子逃脱体育训练项目,成为孩子不能很的“帮凶”,这不利于体育教学的开展,更不利于孩子的成长。

2构建高职院校体育安全防控体系的必要性

体育教学安全防控体系是教育管理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现在很多院校管理制度的重点内容,为国家和教育部门所关注,是高职院校保证体育教学安全的有效途径。

2.1有利于高职院校构建体育教学的安全环境

借鉴国内外职业安全管理体系的先进理念,构建高职院校体育安全防控体系和机制,首先要从环境安全入手,具体包括体育器械的维护与保养、训练场地的布置、安全牌提示、体育安全文化的渲染等四方面,构建高职体育安全防控体系。对于增强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有重要作用,学生在校期间能感受到安全管理的氛围与环境,按照体育训练规律组织各项活动,严格按照安全操作加强体育项目的训练。

2.2有利于建立安全风险防范机制

构建体育安全防控体系是一种有效的安全防范机制。首先,学校要对高职体育教学活动中存在的危险因素进行辨识与风险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制订安全防范管理方案,明确具体实施方法和时间安排;其次,对体育项目潜在的安全情况进行过程控制;最后,通过监测评价体系及时纠正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构筑防控安全风险的防线,形成了一个完整循环管理的体育安全防范模式。

2.3有利于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安全防控体系,顾名思义,其核心在于预防和控制。由于体育训练本身的危险性,发生安全问题在所难免,但建立有效的体育安全保障体系,能够有效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预防是防患于未然的前期措施,后期补救是被动的,代价也是昂贵的。安全防控体系对体育教学与训练的指导非常重要,在训练环节中的计划、组织、实施、监控等都建立相应的目标和计划。对学校相关部门、教师的职责明确界定,对教师在体育教学工作内容做了详细的规定,使学生能够按照标准进行操作,减少了工作中的随意性,避免部门之间、教师之间推卸责任,保证有效推进体育安全工作,减少和避免学生伤害事故的发生,有效防范安全风险。

2.4对于安全文化建设意义重大

安全防控体系为体育活动引入一种安全管理模式,是对教师多年安全管理经验的有效总结,将过去消极预防的被动行为转变为人人参与的主动行为,从根本上实现安全管理模式有效运行,为高职院校提供一条体育安全的有效途径,使安全工作有据可依、有章可循,克服了教师安全工作无从下手的迷茫情绪。通过体育安全防控体系的运行,不仅提高了教师的责任心和处理突发事故的能力,同时使学生积极参与预防,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和安全意识,形成人人关心安全、参与预防的良好局面。

3构建体育教学安全防控体系的要点分析

3.1构建科学的安全体系运行机制

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安全防控体系的实施依赖于科学的运行机制,没有一个合理、灵活的运行机制,体系就失去了它的价值和意义,建立运行机制要从三方面入手,一是目标设置,学校要根据教学情况,设置安全教育目标,定制定详细的计划;二是对于安全防控体系运行的过程进行有效控制,制定安全应急预案,针对突发事件做好处理;三是加强体系评估工作,及时消除教学活动中的安全隐患。

3.2落实教师岗位责任制

教师是实施教学的工作者,教师的责任意识是教学活动安全管理的基础,学校要对教师进行安全知识培训,并对教师的安全防范能力、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进行培训,提高教师的安全管理综合能力。其次,建立岗位责任制,教师要负责各环节的安全管理,明确安全责任,做到人人有专责、工作有标准,学校要定期对教师的安全责任进行考核,进而促进体育教学的顺利进行。

3.3发挥学生主体作用,鼓励学生参与安全管理

构建安全防控体系的核心在于增强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养成学生按照科学的操作规程进行体能训练的习惯,教师要鼓励学生发挥主体作用,积极参与安全管理工作,在教学活动时发现安全隐患及时告知教师,以便做好应急处理,对于训练场所、体育器械、学生身体状况与教师多多沟通,及时消除体育教学中的安全隐患,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3.4加强安全文化教育力度,培养学生安全预防素质

高职院校要规范学校的文化环境,在学生的安全文化教育方面下功夫,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文化知识,使学生主动参与安全管理。首先,学校要从制度上保障安全防控体系的运行,制度建设是规范体育教学活动的基础。其次,加强安全宣传和安全标识的运用,教会学生安全防范、安全保护技巧,教学中安全防护措施的佩戴及使用,以文化建设升华安全管理。

4结语

体育安全防控体系是高职院校顺利实施体育教学的保证,是避免发生安全事故的重要途径,是提高学生安全防范意识的重要内容,对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参考文献

第2篇:体育课程方案范文

关键词: 课件制作 office办公 几何画板6.0 flas

新课程的教学方式要求高中教师使用电脑制作课件,但由于传统高中教师精于学术研究而无暇顾及计算机知识的学习。因此,全面了解如何应用计算机软件制作功能,制作出所需要的课件是现在高中教师的首要任务。本文着重对三种传统制作软件:office办公、几何画板6.0和flas在制作课件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给予回答,从而帮助教师更好地利用三种软件制作精品课件。

一、Microsoft office微软办公软件与WPS office金山办公软件的相互转换

Microsoft office(MS office)是微软研发的办公软件,其总体大小一般在650M左右,因此其内容相当丰富。而WPS office(WPS)是中国金山软件公司自主开发的一种专业办公软件,其大小在21M左右,安装相当方便。

WPS Office 2005专业版的三个功能软件――WPS文字、WPS表格、WPS演示,与国外通用软件的Word、Excel、PowerPoint一一对应。并且这两款软件的最新版已经实现了兼容,可以相互打开各自文件。但2005年版以前的WPS软件存在MS Office打开时出现乱码的情况,所以建议下载最新版本的WPS办公软件使用,以免出现乱码。

二、Word文件加密和宏的制作与启动方法

宏实际上是一系列命令的组合,例如一个文件中加入了一个新的宏命令,而使用的电脑上没有这种命令的话,在电脑上就无法打开该文件。出于安全的考虑,为了防止其他病毒代码的写入,还设置了宏的安全警告,在菜单栏中通过“工具―选项―安全性―宏安全性”可找到。系统默认设置为高,即只允许可靠来源签署的宏,其他的宏被自动取消。制作课件的时候往往会遇到打开Word或PPT文件的时候提示:“是否启用未被授权的宏。”建议读者可把宏的安全性改为低,或在出现提示的时候选择启用宏,这样就可以顺利地打开想要的文件。

三、如何在PPT的页面中加入flas、PPT背景文字的更换和幻灯播放编辑的方法

1.在制作好的PPT课件中加入flas可能是部分教师最头疼的问题,因为flash的代码无法在office办公软件中直接解读,因此部分教师利用超级链接的方法来重新打开flash文件。这种方式虽然解决了文件播放问题,但影响了课堂教学的连续性。

解决方案一:(1)首先保存你所制作的PPT文件,将你要播放的flash文件和该演示文稿放到同一文件夹中,假设flash文件名为yaozhengyuan.swf;(2)在菜单栏中选择“视图-工具栏-控件工具箱”,打开控件工具箱后,选择最后一个,其他控件,然后选择shockwave flash object控件;(3)选择Shockwave Flash Object控件后,鼠标变成十字光标,在幻灯片中拖出一个矩形框;(4)在矩形框上,鼠标右键单击,选择属性,选择自定义,在影片URL(M)中输入:.yaozhengyuan.swf;(5)演示该幻灯片,看动画是否显示,如果没有,就检查一下,是不是哪步没做好,重新来过。需要注意的问题:要运行控件,必须将宏的安全性设为“中”或“低”。具体设置为,打开工具菜单,选择宏,选择安全性,不要设为“高”即可。

解决方案二:还可以下载一个flash播放插件(大小越1M)安装后即可直接在PPT中播放flas,该插件可以在安康中学网站进行下载。

2.对于部分在网络上下载的PPT文件,背景中可能存在作者名或学校名无法修改的情况。这主要是由于模板在PPT页面中不能直接进行编辑。但可以点击“格式”―“背景”―选中“忽略母版的背景图案”,从而删除背景中的文字,再重新设计背景即可。

3.设计为直接播放的幻灯片一般打开后直接播放,点ESC直接推出文件,打开源文件是不能进行编辑的。但我们可以利用先打开Office PowerPoint软件,然后通过菜单栏的打开选项,选择所要打开的直接播放的幻灯片文稿,再通过PowerPoint编辑该文件。

四、利用屏幕捕捉保存任意想要的画面

对于屏幕中画面的保存是初学者最感兴趣的问题,以下介绍几种简单保存图片的方法。例如在TT浏览器中加入QQ插件后,工具栏出现捕捉屏幕的功能。使用方法也相当简单。先打开腾讯TT浏览器,在菜单栏中选择“查看―工具栏―插件栏”,在插件栏前面打对号,即可出现捕捉屏幕按钮。

如果电脑上没安装该浏览器,则还可以利用QQ自带的截面功能完成以上操作。做法是:先登录你的QQ,打开后按Ctrl+Alt+A就会出现以上捕捉屏幕的功能。

五、几何画板的使用与问题

几何画板强大的作图功能是该软件的优势所在,其他软件虽也可作图但相对几何画板更复杂,图片也不可导出。几何画板的坐标系自动生成命令方便了由函数画图像的过程,以下是部分常用功能的介绍。

1.点的生成和一些问题:初学几何画板常见的问题是一点鼠标就可以选择画面内容,但有时又出现选择不了、甚至点鼠标一直在画点或画圆的情况。这主要是因为鼠标滑轮的滚动会影响工具的选择,必须调直选择箭头才可以进行鼠标的框定。

利用几何画板画多边形的方法是:利用点工具先画多个点,再利用“作图”菜单中的“线段”命令画出多边形。

2.画圆的方法:用几何画板的画圆工具画圆的方法:通过两点作圆和用圆心与半径画圆(这种方法所画的圆定长不变,除非改变定长,否则半径也不变)。

3.制表的方法:在度量菜单中找到“制表”,制出所需表格。要改变图形或增加表格项的方法主要有三种:表格菜单中“加项”命令;选中表格利用CtrL+E快捷键;双击表格。

第3篇:体育课程方案范文

[关键词]美术学 培养方案 课程体系 课程设置

[中图分类号] J20-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4)16-0016-03

课程是人才培养方案的内容,也是实现人才培养方案目标的前提条件。作为实现培养方案目标的课程体系和基本课程内容的设置,不仅有赖于培养方案本身的目标要求和培养能力程度,而且也依据外部的社会需求、地方经济与文化发展的因素。除此,还要注意地方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美术教育的现状与发展,学生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以及对艺术文化发展前瞻性的思考等诸多因素,因而课程体系和课程的设置就成为实现培养目标的核心内容和环节。

一、人才培养方案的课程体系

人才培养方案的结构应包含课程体系、课程模块和具体课程等。课程体系是人才培养方案课程内容的系统性结构,它决定和指导着人才培养目标的方向和性质,也体现着培养人才的知识结构和知识水平。课程模块是培养方案课程设置的框架结构,是通过一些系列课程来培养学生某一方面的能力,使其达到一定的水平和高度,掌握一定的技巧,这一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完成的。具体课程是在课程模块的前提和范围中,依据模块培养能力的要求,依据循序渐进的原则所设置的一系列相关课程,是知识和能力累积和发展的具体过程内容。

课程体系的设置应紧紧围绕美术学人才培养方案的培养目标和培养要求来确定。美术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具备坚实的科学文化和艺术理论知识,具有美术史研究、美术评论、美术教育、当代视觉文化策划和管理,文化遗产研究与管理等方面的能力,能从事美术教育、美术研究、文博艺术管理、视觉文化活动策划、新闻出版、画廊、博物馆、美术馆、网络媒体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人才。依据以上培养目标,美术学课程体系的确定应凸显出两方面内容:一是素质结构方面。在思想道德素质上要求具有良好的政治、思想、道德品质,以及法律、诚信、团体合作意识;在文化素质上具有较好的中国传统文化素养、文学艺术修养,并具有现代意识、人际交往意识。二是在知识结构方面。要具备学科基础知识和专业能力,具有一定的工具性知识和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因而,美术学课程体系应既体现思想素质、文化素养的培养,又要注重基础知识、专业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工具性知识和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的总体体系和目标。

课程模块的设立是依据培养目标、要求,将课程体系进行分类而形成的,是针对某一方面的能力和素质进行系统教育和培养的课程群或课程组。在旧目录中美术学专业人才培养的课程模块可分为通识课程、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教师教育类课程、实践类课程等课程模块,该课程模块要求在掌握正常的基本知识和素质培养的基础上,突出专业能力和教学能力,这与旧目录美术学人才培养目标要求相一致,旨在培养有一定技能的中小学美术教师。新目录提出了新的培养目标和要求,依据培养要求和培养目标,新目录下美术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课程模块应包含通识课程、专业必修课程、专业选修课程、专业拓展课程、教师教育类课程、素质平台课程、实践课程七大模块。

建立课程模块的目的是通过系列课程对学生进行知识和能力的有重点、系统的教育。新目录课程模块的培养以突出各课程重点为主要教学目的进行系统教学。通识课程因国家政策和教育方针以及社会发展的需要,重在进行学生思想教育和综合文化能力的教育,树立学生良好的国家观、价值观、人生观,并具备健康的心理和善于开拓的精神,同时还需具备一定的工具性知识和基本的实践能力,课程的课时总量控制在总课时量的四分之一左右。专业必修课程是美术学人才培养的主干课程,是掌握美术专业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本课程。在旧目录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下,美术学专业所分的国画、油画、设计三个方向的课程在此体现。必修课程分为各方向课程,同时采用二二分段的教学形式。专业必修课程中有两年的基础课程和两年的专业方向课程,基本课程占到了总课时的三分之一。这样庞大的课程量和课程类型是依据人才培养目标和要求来制定的,旨在培养既专又能且有多方向的人才。

二、人才培养方案的课程设置

新目录下,专业必修课程不再有方向课程。课程以培养美术专业性知识为主,专业性技能课程为辅,旨在提高学生的美术综合能力,为实现培养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其课程总量应占到总课时量的三分之一。

专业选修课程是培养专业知识和能力的辅助课程,不仅包含专业知识和能力的拓展,还包含美术综合文化知识和地方文化,旨在拓展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地方文化知识,同时对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形成起到补充的作用,其课时量应占到总课时量的十四分之一。

专业拓展课程是依据新培养目标而建立的课程模块。由于新培养目标的多元化,课程的设置应以主干课程为主导进行课程拓展,依据目标开设与之相关的综合能力课程,旨在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和拓展学生的就业面。该课程的课时安排依据学校具体情况而确定,基本保持在总课时量的十分之一左右。

教师教育类课程包括教育教学类课程、美术教学法以及培养一些基本的教学能力为主的课程,重点让学生掌握教学原理、教育技术的基本知识,教与学的基本规律,美术教学的基本能力和基本知识。该模块课程的课时量占到总课时量的十五分之一,以满足学生以后教学的需求。

素质平台课程以学校开设的公选课程为主,学生依据自己的兴趣自主进行学习,这旨在培养学生广泛的兴趣爱好和学习的主动性,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和开阔的视野,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课时的安排依据学校和学生的具体情况而定。

实践性课程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课程模块。一方面,学生只有将所学知识和能力付诸实践,才能检验所学知识,用实践来衡量自己的专业水平;另一方面,学生通过实践可以获得课堂以外的许多知识,了解与本专业相关的实践知识和美术文化运行模式、管理模式,学习更多的社会知识。鉴于实践课程在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和作用,课时量应保持在课时总量的七分之一,这样方能有效完成实践课程的任务,发挥其作用。

美术学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以围绕训练学生美术基本技能和培养学生的基本专业理论素养为中心,开设以培养学生造型能力的素描、速写、色彩、透视、解剖、设计基础等课程,课程安排要注重课程相互间的逻辑性和连贯性。每一门课程包含有许多的知识点和不同层次的内容,学生基本技能的训练要循序渐进,逐步提高造型能力和造型水平。培养学生专业理论素养的课程为中外美术史、艺术概论。

专业选修课程以拓展学生的专业基本技能和基本知识为主,开设版画、雕塑、水彩、国画、油画、电脑美术设计与制作等实践性课程和美术概论、美术鉴赏、艺术美学等理论性课程。因培养目标的综合性,专业选修课作为学生专业能力的拓展,目的是让学生掌握更多的绘画技能和了解更多的美术知识和艺术知识,使学生的知识能力更为全面,因而专业选修课的课时量不宜过大,实践性课程课时量应控制在72课时左右,理论性课程课时应控制在36课时左右,重点进行该课程知识点的了解,实践性基本技能的初步掌握和运用。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地方经济对人才的需求,课程的开设也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以拓展学生的专业能力。

专业拓展课程是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和就业趋势开设的专业性课程,包括文博艺术管理、视觉文化活动策划、新闻出版、画廊、博物馆、美术馆、网络媒体等方面应用型人才所必须了解和掌握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相关课程。课程的特点是综合性、应用性,同时还应具有较强的实践性。这些课程的课时量每门基本控制在36课时左右,开设时间应适当的放置在大二、大三以后。在开设这些课程的同时还应相应开设一些与此相关的见习课程,以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

教师教育类课程是以教育教学类课程和美术教学法以及培养一些基本的教学能力为主的课程,主要有教育学、心理学、教育技术、美术教学论、中小学美术课程标准、美术教师技能技法等相关教育类课程,每门课程的课时量保持在36-54课时之间。在开设此课程的同时,还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增加部分的模拟课堂教学和微格教学培训,但课时量不能增加。通过该模块课程的学习,以满足学生以后教学的需要和要求。

素质平台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广泛的兴趣爱好和学习的主动性,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和开阔的视野。课程包括时政、文学、电子计算机等提高文化素养和现代化知识的课程以及其他一些与社会紧密相连的社会性课程。该类课程中每门课程的上课形式可以以讲座或课堂讲授与自学相结合的形式进行,每门课课时量控制在18-36课时,也可根据学校和学生的具体情况而定,旨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第4篇:体育课程方案范文

摘 要 郑州大学体育系研究生院越发壮大,而陈旧的课程似乎拖了院系发展的后腿,本文主要通过研究体育系研究生课程改革的具体方案,试图提高教学质量,全面提升研究生自身素质,从而带动体育系的发展。

关键词 体育系 研究生 课程改革 发展

郑州大学体育系从2005年一次招3个研究生到2013年招生69人,可谓是火箭般的增长速度,可是招生这么多人我们的课程更新却不能同日而语,陈旧的课程设置严重影响了郑州大学体育系研究生的培养,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我们面对的压力与日俱增,但是我们学到的东西却越来越少,我们在这个社会立足的能力也越来越缺失。课程改革刻不容缓,优化课程改革是推动体育系研究生自身发展的基石,同时也是推动院系发展的根基。

一、体育系研究生开设课程现状

郑州大学体育系研究生12级共开设了体育教育训练、运动训练、体育人文、民族传统体育四个大的专业,这四个专业中又包括各种各样小的方向,同时还包括专业硕士和学位硕士,但是我们所开的课程却大同小异,不同的仅仅是一些对我们大的方向无关痛痒的选修课。最令人不解的是没有实践课,运动技能的提高就全靠自觉,但是郑州大学稀缺的运动场地在某些方面极大的限制了研究生从事体育运动的积极性。研究生接收这样的课程就像工厂生产线上的商品一样,被注入了同样的东西。可想而知这样的课程设置是不合理的、存在弊端的,正确的课程设置应该是因人而异、具体谨慎、对研究生的培养是全面的。

二、影响研究生课程开设不合理的因素

郑州大学体育系研究生课程的开设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不合理的因素诸多,下面就一些主要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一)体育系研究生招生人数逐年增加

体育系研究生13年的招生已经完成,除去12年4个大的专业之外又增加了人体科学专业,收取了两个学生还是通过调剂录取的,本科并不是人体科学专业的,众所周知北京体育大学人体科学本科的招生可是按照一本的成绩招生的,要求相当严格,若这样的招生是为了扩大体育系的规模,应该是完全没有必要的。逐年增加的生源进入,面对的却是几乎一成不变的课程设置,这样的培养方式我想并不是研究生培养的初衷。

(二)课程陈旧,缺少变化

郑州大学体育系已经毕业了很多届研究生了,但是我们的课程相比几年前几乎是一成不变的,课程选择单一,各个专业、各个方向的研究生几乎是上同样的课,几乎和本科的课程是一样的,多的几乎只有在课程的前面“高级”两个字,不可否认的是大班授课的效果远远逊于小班授课,但是我们几乎是不存在这样的小班授课,有的是有体育哲学和生理生化这两个大多研究生敬而远之的选修课。

(三)研究生培养定性不明确

四个大专业、几十个纷杂的方向,除了专业名字不一样之外几乎看不出我们课程的区别,这种一锅端的培养的方式显然已经跟不上时代的需要。

(四)研究生导师资源缺口较大

研究生导师的不足同样是影响课程开设的主要因素,郑州大学体育系的研究生导师资源相当匮乏,许多导师一个人一届需要带八九名研究生,三个年级下来几乎赶上一个小班的人数了,同时还在体育系担任着许多重要的职务,工作相当繁重,这样对研究生的培养肯定是大打折扣的,一个导师的精力是有限的,带两三名研究生是比较合理的。

三、体育系研究生课程改革的措施

郑州大学体育系研究生的课程改革应该是刻不容缓的,下面就列举了一些具体的措施。

(一)控制招生、提高生源质量

我们的招生应该根据体育系自身所能培养学生的能力、研究生导师的数量而制定,而不是一味的扩招,一定要注重研究生培养的质量,同时严格的把好研究生质量关,增加复试所占的分值,重点观察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合理优化研究生培养方案

改进我们现有的研究生培养方案,针对我们各个方向的研究生,增加适合自己的课程教学,减少不必要的课程教学,增开实践课,加强我们的技术水平,同时也保证我们参加体育锻炼的时间,同时给予充裕的课外时间,从事自己感兴趣的体育活动,保证参加体育活动的积极性。

(三)教材、教学内容选用一定要符合时展

教材和教学内容是我们获取知识的最直接的途径,所以教材、教学内容的选取一定要符合时代的发展,符合研究生自身的需要,对研究生开阔眼界、打开思路有所帮助。

四、小结

郑州大学体育系属于一个朝阳院系,正在朝着目标飞速发展,研究生可以说是中坚力量,为体育系的长足发展提供源源不竭的动力,但是研究生的培养同时存在一些问题,其中课程设置陈旧是一个硬伤,课程设置的改革不可避免,而且越快越好,作为体育系12级的成员之一,可以说是感同身受,因此我就此问题提出一些自己的看法,想出一些具体解决方法,当然作为一名学生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但是总有可以参考的地方。

参考文献:

[1] 体育学院通用教材.运动心理学[M].人民出版社.2006.

[2] 李正荣.武汉体育学院社会体育专业课程体系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6.

第5篇:体育课程方案范文

关键词: 网络工程; 网络安全与管理; 知识结构; 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8228(2013)10-62-02

0 引言

网络工程专业从1998年教育部批准开设以来,发展十分迅速。截止2012年,全国已有329所高等学校设置了网络工程专业,其中重点院校超过50所。经过十多年的发展,网络工程从原来计算机专业的一个专业方向发展成为全国性的大专业。2011年教育部将网络工程专业列入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基本目录,标志着网络工程专业已经成为一个稳定发展的基本本科专业[1]。

网络工程专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一些普遍性的困难与问题。比如:网络工程专业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信息安全等其他信息类专业的差异区分不够明显,办学特色不够鲜明。因此,有必要从专业方向和课程体系建设入手,结合自身办学优势,制定特色鲜明的网络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这样,才能培养出合格的网络工程专业人才。

笔者所在学院2012年获批了中央支持地方高校发展专项资金,重点建设“网络与信息安全”实验室,改善网络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条件。网络工程系以此为契机,结合已有的信息安全师资优势,凝练出网络安全与管理方向,并开展相应的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本文以此为背景,探讨网络工程专业网络安全与管理方向的人才培养方案。

1 网络安全与管理方向人才培养要求

与其他信息类专业类似,网络工程专业网络安全与管理方向的人才培养要求从素质和能力两方面入手。

1.1 基本素质

网络工程专业人才要求具备的基本素质包括思想政治素质、人文素质、职业道德素质、专业素质、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等[2]。

思想政治素质要求政治立场坚定,热爱祖国,增强社会责任感,树立崇高理想,培养高尚情操,养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人文素质要求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高雅的文化气质,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职业道德素质要求遵纪守法,遵守社会公德,坚持职业道德的底线,具备实事求是,坚持真理的品格,具有爱岗敬业的精神,一丝不苟的作风,以及服务社会的意识。专业素质要求掌握科学的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工作风格,具备较好的创新思维和踏实严谨的实干精神。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要求具有健康的体魄,乐观向上的心态,坚忍不拔的毅力和身体力行的风格。

1.2 基本能力

网络工程专业人才要求具备的基本能力包括学习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阅读写作能力、协同工作能力、专业适应能力、创新能力[2]。

学习能力是指自学能力,即知识和技术的获取能力、理解能力与应用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指通过专业调研、理论分析、设计开发、仿真实验等方法解决网络工程领域实际问题的能力。阅读写作能力是指专业技术文档的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协同工作能力包括专业表达能力、问题沟通能力、协作能力、组织管理能力。专业适应能力是指在学习网络工程专业知识和技术的基础上,能够从事并适应相关领域的研究、开发与管理工作,并能适应网络工程专业技术和市场不断发展变化的能力。创新能力包括创新思维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

1.3 专业能力

网络安全与管理专业方向的人才培养除了满足网络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基本要求外,还需要注重培养两方面的专业能力:网络系统安全保障能力和网络管理维护能力[3]。网络系统安全保障能力是指熟悉信息安全基本理论和常见网络安全技术的工作原理,掌握主流网络安全产品的安装、配置和使用方法,能初步设计开发网络安全产品。网络管理维护能力是指熟悉常见网络设备与系统的工作原理,掌握网络管理的主流模型、系统功能、以及各类管理技术与方法,能初步管理和维护网络与信息系统。

2 网络安全与管理方向专业课程体系

2.1 知识结构

网络工程专业网络安全与管理专业方向人才要求具备的知识可分为三大类:公共基础知识、专业基础知识、专业知识。

公共基础知识相对固定,具体知识包括政治理论知识、人文社科知识、自然科学知识。其中,政治理论知识包括基本原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人文社科知识包括大学英语、大学生心理健康、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社会和职业素养、军事理论、体育。自然科学知识包括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大学物理、大学物理实验。

专业基础知识根据网络工程专业人才的专业能力要求制定,具体包括电子技术基础、计算技术基础、计算机系统基础。其中,电子技术基础包括数字电路、模拟电路和电路基础,技术技术基础包括数据结构、离散数学、程序设计、算法分析与设计,计算机系统基础包括计算机组成原理、操作系统、数据库原理、软件工程。

专业知识相对灵活,通常根据所在院校的专业特色和办学条件制定,具体包括专业核心知识、专业方向知识、专业实践环节[1]。下面重点讨论这部分内容。

2.2 课程体系

依据上述知识结构,结合笔者所在学院的师资力量、办学条件和专业特色,制定了网络工程专业网络安全与管理方向的专业课程体系,如图1所示。由于公共基础课程基本固定不变,在此不再列出。

2.3 专业方向课程知识点

网络工程专业网络安全与管理方向可分为网络安全和网络管理两个分支。其中,网络安全分支课程包括信息安全基础[4]、网络安全技术[5]、网络攻防技术,每门课程的主要知识点如表1所示。网络管理分支课程包括网络管理[6]、网络性能测试与分析、网络故障诊断与排除,每门课程的主要知识点如表1所示。

3 结束语

本文以笔者所在学院的网络工程专业建设为背景,分析了网络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在此基础上,说明了网络安全与管理专业方向人才培养的专业能力要求,进而得出与之相适应的知识体系结构和课程体系内容。最后重点介绍了网络安全与管理专业方向主要课程的知识单元与相应的知识点。接下来的工作是将该课程体系落实到网络工程专业培养方案中,并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分段调整,逐步完善。希望本文所作的研究与探讨能给兄弟院校的网络工程专业建设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学指导委员会.高等学校网络工程专业规范[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2] 姜腊林,王静,徐蔚鸿.网络工程专业物联网方向课程改革研究[J].计算机教育,2011.19:48-50

[3] 曹介南,蔡志平,朱培栋等.网络工程专业与计算机专业差异化教学研究[J].计算机教育,2010.23:139-142

[4] 教育部信息安全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信息安全类专业指导性专业规范[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第6篇:体育课程方案范文

1 工程概况

惠州市会展中心项目位于惠州市江北中心区,东临城市主干道“惠州大道”,南临“文昌一路”。 周边有已建成的体育馆及在建中的博物馆、科技馆、文化艺术中心等重要公建。

本工程结构类型为框剪+钢结构,屋面为网壳结构,施工网壳必须在屋面上拼装,因此为支撑网壳需搭设专用结构支撑架。本工程屋面网壳约2.4万,最低标高为29.75米,最高标高为34.4米,高差4.65米,整个网壳搭设高度为18m~34m。室内标高15.95以上部分至网壳搭设高度18m;其它局部部分则在最上一层楼板上搭设。本工程网壳是曲面结构,网壳结构支撑系统的搭设要根据曲面进行布置,因此搭设顶端时要先打好标高,再根据标高进行搭设。

2 结构支撑体系设计方案

2.1 结构支撑架搭设方法

针对结构支撑架搭设最大高度34m,最大跨度48m的超大钢结构支撑体系,设计立杆的纵距 b=1.20米,立杆的横距 l=1.00米,立杆的步距 h=1.50米,扫地杆离地面200。钢管规格为Ø48×3.25。

2.2 构造要求

2.2.1 地基处理

1、根据会展中心地质报告情况,原会展中心大部分地方是鱼塘和洼地,地质为淤泥层深则需作搅拌桩进行处理。对于原老土部分必须压实平整,并作100mm厚C15垫层。

2、对于搅拌桩处的基础作法见下图:

2.2.2 立杆

1、 立杆的接头除顶层可采用搭接接头外,其余必须采用对接扣件实行对接头。搭接时的搭接长度不应小于1m,用不小于两个旋转扣件来扣牢,扣件的外边缘到杆端距离不小于150mm。

2、 立杆接头与相近大横杆的距离不宜大于步高的三分之一。相邻接头的高度应大于500mm。

2.2.3 水平杆的设置要求

1、大横杆:大横杆的长度不宜小于三跨,且不小于6m。

(1) 立杆和大横杆必须用直角扣件扣紧,不得遗漏。

(2) 同一排大横杆的水平偏差不大于该片网壳结构支撑系统总长度的1/300,且不大于500mm。

(3) 大横杆最好采用对接扣件连接。如采用搭接连接时,搭接长度不应小于1M,并用三个旋转扣件扣牢。

(4) 大横杆接头与相邻立杆的距离不大于纵跨的五分之一。

(5) 同一水平内的内外两根大横杆的接头和上下相邻的两根大横杆的接头均应相互错开,不得出现在同一跨间内。相邻接的水平距离应大于500mm。

2、小横杆

(1)小横杆紧贴立杆布置。

(2)小横杆搭于大横杆上,用直角扣件扣紧,对贴近立杆的小横杆亦可紧固于立杆上。

2.2.4 剪刀撑设置

1、 纵向支撑

(1)每道剪刀撑跨越立杆最多根数(45°时7根,50°时6根,60°时5根)。每道剪刀撑宽度不应小于4跨,且不应小于6米,斜杆与地面的夹角宜在45°~60°之间。

(2)沿支架四周外立面应满足立面满设剪刀撑。

(3)中部可根据需要并依构架框格的大小,每隔10--15m设置。

2、横向支撑

横向支撑是指在横向承力结构内从顶沿全高呈之字形设置连续的斜撑。在下列位置必须设置横向支撑:

A、 网壳结构支撑系统的纵向传力结构架构件限制不能形成封闭形。如“一”字型,“L”字型,或“凹”字型的网壳结构支撑系统,其两端必须设置横向支撑。并于中间每隔六个间距加设一道横向支撑;

B、 网壳结构支撑系统高度超过25m 时,每隔六个间距要设置横向支撑一道。

3、 水平支撑

(1) 没有铺板的水平板空腹桁架在二榀横向承力结构之间必须设置小横杆,其间距对结构网壳结构支撑系统不宜大于1m,对装修网壳结构支撑系统不宜大于1.2m,这些小横杆和大横杆均应紧密相扣。

(2) 对承力较大的结构网壳结构支撑系统,为了使其有更大的水平横向刚度,需在设置连墙拉结杆件的网壳结构支撑系统水平面同内连续添设水平斜杆,呈之字型布置,形成一个刚度较大的水平桁架。

2.2.5 连墙杆设置

1、连墙点的位置在与立杆和大横杆相交的接点处,离节点的间距不宜大于300mm。

2、连墙杆在核心筒处每隔4m上下布置一排,横向方向按两步两跨进行布置。

3、墙杆的间距大小还与网壳结构支撑系统的总高、立杆承受的内力和地区基本风压大小等有关。

4、连墙杆必须从底部第一根大横杆处开始设置,沿整片网壳结构支撑系统均匀布置。

5、在网壳结构支撑系统周边的端头(包括顶端)以及转角处,要加密连墙杆。

6、刚性连墙杆采用如下做法:

2.3 荷载计算

结构支架搭设高度为34.0米,搭设尺寸为:立杆的纵距 b=1.20米,立杆的横距 l=1.00米,立杆的步距 h=1.50米。

图落地平台支撑架立面简图

图落地平台支撑架立杆稳定性荷载计算单元

采用的钢管类型为 48×3.25。

一、基本计算参数[同上]

二、纵向支撑钢管的计算

纵向钢管按照均布荷载下连续梁计算,截面力学参数为

截面抵抗矩 W = 5.08cm3;

截面惯性矩 I = 12.19cm4;

纵向钢管计算简图

1.荷载的计算:

(1)脚手板与栏杆自重(kN/m):

q1 =0.000+0.300×0.300=0.090kN/m

(2)堆放材料的自重线荷载(kN/m):

q21 = 2.000×0.300=0.600kN/m

(3)施工荷载标准值(kN/m):

q22 = 1.000×0.300=0.300kN/m

经计算得到,活荷载标准值 q2 = 0.300+0.600=0.900kN/m

2.抗弯强度计算

最大弯矩考虑为三跨连续梁均布荷载作用下的弯矩。

最大弯矩考虑为静荷载与活荷载的计算值最不利分配的弯矩和,计算公式如下:

最大弯矩计算公式如下:

最大支座力计算公式如下:

静荷载 q1 = 1.2×0.090=0.108kN/m

活荷载 q2 = 1.4×0.300+1.4×0.600=1.260kN/m

最大弯矩 Mmax=(0.10×0.108+0.117×1.260)×1.2002=0.228kN.m

最大支座力 N = (1.1×0.108+1.2×1.26)×1.20=1.957kN

抗弯计算强度 f=0.228×106/5080.0=44.85N/mm2

纵向钢管的抗弯计算强度小于205.0N/mm2,满足要求!

3.挠度计算

最大挠度考虑为三跨连续梁均布荷载作用下的挠度

计算公式如下:

静荷载 q1 = 0.090kN/m

活荷载 q2 = 0.300+0.600=0.900kN/m

三跨连续梁均布荷载作用下的最大挠度

V=(0.677×0.090+0.990×0.900)×1200.04/(100×2.06×105×121900.0)=0.296mm

纵向钢管的最大挠度小于1200.0/150与10mm,满足要求!

三、横向支撑钢管计算

横向支撑钢管按照集中荷载作用下的连续梁计算

集中荷载P取纵向板底支撑传递力,P=1.96kN

支撑钢管计算简图

支撑钢管弯矩图(kN.m)

支撑钢管变形图(mm)

支撑钢管剪力图(kN)

经过连续梁的计算得到

最大弯矩 Mmax=0.659kN.m

最大变形 vmax=1.682mm

最大支座力 Qmax=7.117kN

抗弯计算强度 f=0.659×106/5080.0=129.67N/mm2

支撑钢管的抗弯计算强度小于205.0N/mm2,满足要求!

支撑钢管的最大挠度小于1000.0/150与10mm,满足要求!

四、扣件抗滑移的计算

纵向或横向水平杆与立杆连接时,扣件的抗滑承载力按照下式计算(规范5.2.5):

R ≤ Rc

其中 Rc ―― 扣件抗滑承载力设计值,取8.0kN;

R ―― 纵向或横向水平杆传给立杆的竖向作用力设计值;

计算中R取最大支座反力,R=7.12kN

单扣件抗滑承载力的设计计算满足要求!

当直角扣件的拧紧力矩达40--65N.m时,试验表明:单扣件在12kN的荷载下会滑动,其抗滑承载力可取8.0kN;

双扣件在20kN的荷载下会滑动,其抗滑承载力可取12.0kN。

五、立杆的稳定性计算荷载标准值

作用于结构支架的荷载包括静荷载、活荷载和风荷载。

1.静荷载标准值包括以下内容:

(1)网壳结构支撑系统钢管的自重(kN):

NG1 = 0.129×34.000=4.389kN

钢管的自重计算参照《扣件式规范》附录A 双排架自重标准值,设计人员可根据情况修改。

(2)栏杆的自重(kN):

NG2 = 0.150×1.000=0.150kN

(3)脚手板自重(kN):

NG3 = 0.300×1.200×1.000=0.360kN

(4)堆放荷载(kN):

NG4 = 2.000×1.200×1.000=2.400kN

经计算得到,静荷载标准值 NG = NG1+NG2+NG3+NG4 = 7.299kN。

2.活荷载为施工荷载标准值产生的荷载。

经计算得到,活荷载标准值 NQ = 1.000×1.200×1.000=1.200kN

3.不考虑风荷载时,立杆的轴向压力设计值计算公式

N = 1.2NG + 1.4NQ

六、立杆的稳定性计算

立杆的稳定性计算公式

其中 N ―― 立杆的轴心压力设计值,N = 10.44kN;

―― 轴心受压立杆的稳定系数,由长细比 l0/i 查表得到;

i ―― 计算立杆的截面回转半径 (cm);i = 1.58

A ―― 立杆净截面面积 (cm2); A = 4.89

W ―― 立杆净截面抵抗矩(cm3);W = 5.08

―― 钢管立杆抗压强度计算值 (N/mm2);

[f] ―― 钢管立杆抗压强度设计值,[f] = 205.00N/mm2;

l0 ―― 计算长度 (m);

如果完全参照《扣件式规范》不考虑高支撑架,由公式(1)或(2)计算

l0 = k1uh(1)

l0 = (h+2a) (2)

k1 ―― 计算长度附加系数,按照表1取值为1.185;

u ―― 计算长度系数,参照《扣件式规范》表5.3.3;u = 1.70

a ―― 立杆上端伸出顶层横杆中心线至结构支撑点的长度;a = 0.50m;

公式(1)的计算结果:= 108.31N/mm2,立杆的稳定性计算 < [f],满足要求!

公式(2)的计算结果:= 76.12N/mm2,立杆的稳定性计算 < [f],满足要求!

如果考虑到高支撑架的安全因素,适宜由公式(3)计算

l0 = k1k2(h+2a)(3)

k2 ―― 计算长度附加系数,按照表2取值为1.078;

公式(3)的计算结果:= 120.69N/mm2,立杆的稳定性计算 < [f],满足要求!

结构承重架应尽量利用剪力墙或柱作为连接连墙件,否则存在安全隐患。

七、基础承载力计算

立杆基础底面的平均压力应满足下式的要求

p ≤ fg

其中p ―― 立杆基础底面的平均压力 (kN/m2),p = N/A;p = 41.76

N ―― 上部结构传至基础顶面的轴向力设计值 (kN);N = 10.44

A ―― 基础底面面积 (m2);A = 0.25

fg ―― 地基承载力设计值 (kN/m2);fg = 68.00

地基承载力设计值应按下式计算

fg = kc × fgk

其中kc ―― 网壳结构支撑系统地基承载力调整系数;kc = 0.40

fgk ―― 地基承载力标准值;fgk = 170.00

地基承载力的计算满足要求!

3 技术安全管理措施

为保证结构支撑体系能够满足施工设计值的要求和符合架体验收规范,以下三个方面要严格控制搭设质量,从而确保结构支撑体系的安全稳定,满足施工要求。

3.1 施工前控制

确保加快施工进度,提高施工工艺水平,满足设计要求,杜绝质量安全事故发生。

1)由公司技术负责人带领项目技术负责人及相关专业工程技术人员,主要依据国家规范针对项目特点编写出科学、针对性强的施工专项方案;施工技术人员现场跟班作业,及时解决施工作业人员碰到的施工难点。

2)选用熟悉的满足资质要求、信誉度好和有很强履约能力的劳务作业队施工,进场后严格审批搭设作业人员资质关,选出专业技术过硬、素质较高的人员施工。

3)严把材料关,在选材中,技术人员和材料员严格按照方案中的要求进行材料的控制,并及时对进场材料进行检测,检测合格后方可使用,对不满足施工要求的材料做到坚决不允许使用。

3.2 施工中控制

为了确保施工中的质量与安全,严格责任制度的落实,做到谁施工谁负责、谁签字谁负责、谁管理谁负责的责任制,安排技术人员和专职安全管理人员每天跟班作业,做到及时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

3.3 施工后验收

严格按照相关规范和施工专项方案进行验收工作。每次验收均由项目经理、项目技术负责人和监理、甲方共同验收,严格执行签字确认制,验收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整改到位,合格后方可使用。

4 结语

在业主和监理单位的支持配合下,对网壳结构支撑体系施工进行全程、全方位监控,合理科学地指导施工是加快施工进度确保施工质量安全的有力保障。网壳结构于2008年12月25日顺利封顶,整个网壳施工过程中未出现任何异常情况,卸载后也未出现明显的质量缺陷。

第7篇:体育课程方案范文

【关键词】双语教学 国际贸易实务 问题 解决方案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02-0043-02

2001年教育部颁布的文件中指出要着力加大全国高校本科非英语专业实行外语教学的比例之后,双语教学在全国高校迅速发展起来。为了满足高等教育国际化需要,培养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外向型人才,中国各高校均大力推行双语教学,提升大学生在经济全球化时代的竞争力。

一 双语教学的内涵

国际教育局于1928年在卢森堡召开的第一次双语教育会议上提出双语教学(Bilingual Education)这一概念,指的是用非母语进行部分或全部非语言学科的教学。就高校而言,双语教学指在高校里运用英语和汉语作为课堂用语进行专业性学科的教学。在双语教学中采用两种语言交叉讲授,这样可以达到掌握专业知识和提升外语水平的双重目标,双语教学的根本目的并非学习语言而在于传授知识,可以说是一种以讲授专业知识为主线的教学方式。

二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双语教学的必要性

鉴于“实务”和“外语”已成为中国高校国际贸易相关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现阶段高校开展双语教学,尤其对国际贸易实务这种涉外性较强的课程进行双语教学,其意义是不言而喻的。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不断加强,各用人单位对外贸人才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由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传统的单一汉语教学模式培养出来的人才缺乏竞争力,社会需要的是既具有良好的外贸专业知识结构,又具有良好的语言基础和跨文化沟通能力的双语外向型人才,而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实施双语教学,可以满足全球化经济的发展对外贸人才的需求;不仅如此,实施双语教学也是课程本身的要求。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主要内容是以进出口贸易合同为中心,着重研究进出口业务各环节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其中所涉及的国际惯例、合同、单据及函电等都是用英文来表达的,因此为了把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知识点讲透,需在课堂上将汉语和英语有效地融合在一起进行双语教学。

三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双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

目前,国内大多数高校所开设的国际贸易实务双语课程尚处于起步阶段,并且实施双语教学的效果参差不齐,如何开展该课程的双语教学已成为中国高校国际贸易相关专业急需解决的一大难题。双语教学对学生、师资、教材都有着相当高的要求,有些高校在教学实施过程中遇到了一些问题,使该门课程的教学效果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就目前来看,面临的问题主要有:

1.学生外语水平有限且参差不齐

在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双语教学中,授课班级学生的英语水平直接影响到该课程的教学效果。现今高校国际贸易相关专业学生的英语四、六级通过率和之前相比已有很大提高,可以说已经具备了接受国际贸易实务双语教学最基础的条件,但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尽管学生英语阅读能力较强,但由于听说能力不足,导致教师与学生在用英语进行专业知识交流时存在障碍;另外,学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使得双语教学的效果呈现两极分化,英语水平高的学生对双语教学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学习积极主动,而英语水平相对较低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十分被动,这就给实行双语教学带来了困难。如果学生语言能力达不到一定程度的话,那么双语教学肯定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可以说学生的英语能力制约了国际贸易实务双语教学的开展。

2.教师师资力量较弱

双语教学能否成功实施与教师的教学水平直接相关。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双语教学不仅要求教师具备良好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教学经验,还必须具备较高的英语水平。教师只有将自身的专业知识和英语技能有效地结合起来,才能确保双语课程的教学质量。但现实情况是,大部分专业教师的英语水平离双语教学的要求还有一定距离,在高校中能够担当双语教学的师资力量相对较弱,因此师资的欠缺是在中国推广双语教学的一个不可回避的现实障碍。

3.双语教材资源有限

教材是知识的物质载体,教材的选择对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双语教学效果的影响毋庸置疑。目前,中国对于该课程的教材选用上还处于探索阶段,并未形成系统的教材体系。而当今可利用的双语教学资源非常有限:(1)适合高校学生的原版教材很少且费用昂贵,不仅如此,国外教材自身也存在许多与国内现行教材的冲突之处,教材内容不完全符合中国国情;(2)缺乏配套的教辅材料,可参考的课外相关资料不多,影响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深入理解和消化吸收;(3)目前有关国际贸易实务双语课程的网络资源十分有限,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双语教学的效果。

4.教学策略不当且教学方法单一

目前,国内高校在国际贸易实务双语教学中所采取的教学策略有待调整。一方面,某些高校为了追求形式,在该课程双语教学中盲目加大英文授课比例,甚至采取全英授课模式,导致学生难以完全理解授课内容,并产生厌学情绪;另一方面,很多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以译代讲,将精力放在对原版教材的翻译,而不是对专业知识的讲解上,最终使双语教学变成英语翻译课程。由于学生外语水平的局限以及师资、教材资源的匮乏,导致教师的教学方法相对单一,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缺乏互动交流,课堂教学枯燥无味,直接影响教学效果。

5.评价考核标准不完整

教学必须有相应的评价考核机制,但是双语教学不同于一般的教学,衡量双语教学效果时不能用以往一般的教学评价考核机制。目前中国尚未建立一套完整的双语教学考核和评价体系,不仅缺乏考核双语教学效果的评价标准,也没有教师的双语教学上岗资格认定标准。考核和评价体系的滞后给国际贸易实务双语教学带来了困难,影响双语教学的实施。我们急需建立符合双语教学规律和特点的评价考核标准。

四 解决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双语教学问题的方案

1.提高学生英语水平

教师在国际贸易实务双语教学中,应引导学生意识到英语作为一种工具的重要性与必要性。虽然学习的重点在专业知识的理解和应用上,但是英语水平却直接制约着学习的效率和质量。教师需加强学生对于专业术语和专业词组的记忆与表达,培养学生的专业阅读与交流能力,督促学生通过多种方式,努力提高自身英语水平,尤其要提高听力和口语能力,同时为学生构建良好的双语教学平台和外语交流氛围也是必不可少的,例如:建立英语角、组织英语演讲比赛,增加外籍教师的讲课课时、播放英语原版影视等方式,总之必须通过多种手段和途径营造英语学习环境,帮助学生提高英语水平。

2.培养和引进双语教学师资

在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双语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水平是影响双语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担任国际贸易实务双语教学的教师,首先应拥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功底,其次需要熟练掌握国贸业务的实际操作,最后需具有较强的英语表达能力,这就对教师的整体素质提出了较高要求,相应地就给教师的配备增加了难度。对于高校而言,有两种途径扩充双语教学师资:(1)内部培养,即多给本校任课教师提供外出培训和交流的机会,进行双语教学课程的学习,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保证双语教学的质量与效果;(2)高校可以制定相关政策,引进有经验的双语教师或者外教进行教学,实现教育资源的有效整合。

3.选择并扩充教材资源

针对原版教材费用昂贵这一现实,建议采用国外原版教材的影印本,以减轻学生购买教材的费用负担,或编制一套适合中国国情的双语教材,解决国外教材和国内教材在文化、意识形态和编排体系方面的差异。在选择合适的教材之后就应尽最大可能去扩充学生的教材资源,首先教师在授课时,可通过网络等途径收集整理一些符合学生实际的英文资料,循序渐进地渗入到专业知识中,使学生既理解课程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流程,又能掌握专业知识的英语表达方式。其次可以向学生提供各种教学资源获得路径,如专业书籍和杂志的名称、外贸网站的网址、其他院校双语教师的教学资料等。最后可在本校建立国际贸易实务双语教学网站,通过校园网的形式共享教学资源进行教学互动。

4.改进教学策略并注重教学方法的多样化

教师应根据学生外语水平和接受程度采用适当的教学策略,并循序渐进地进行调整。如果简单地规定双语教学中英文所占比例,硬性地让学生听教师用英文讲解国际贸易实务的专业知识,如果教学输入内容过难,学生在课堂上会一直处于困惑状态,还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教师应根据学生反应逐步增加英语教学的比例,使双语教学达到最佳效果。

在双语课堂中,教师应该注重教学方法的多样化,大胆尝试多种教学方法,尤其是启发式、参与式和合作式教学法,并且这些教学方法应呈现出新的特点,尽量符合双语教学的特点,如通过外文案例短片进行讨论,或在实训室进行业务实际操作,这样做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外文专业词汇的熟悉度,也可以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给学生营造良好的外语氛围。

5.完善考核评价标准

要使双语教学制度化,就必须完善双语教学的考核评价标准及相应的规章制度。只有改革传统的教学评价标准,尽快制定出可行的双语教学的教师评价体系,才能推动双语教学的顺利开展。高校需建立科学规范的双语课程教学管理制度和相应的激励措施,并形成长效机制。在政策上不仅要鼓励教师大胆实践深入研究,积极申报双语教学课程,而且还应建立双语教学专项经费,对双语教学研究项目经费数量给予政策上的支持,为了肯定教师在双语教学上的超额付出,可以制定双语教师薪酬制度,上调双语课程的教学工作量比例。

正如麦凯和西格恩教授所言:“双语教育是一种昂贵的教育形式,但双语教育的代价无论多么昂贵,都比不能进行双语教育所要付出的社会代价要低”,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双语教学的必要性毋庸置疑。在实施这门课程双语教学的过程中必然会遭遇一些困难和问题,高校和相关教师应对出现的问题加以重视并努力克服解决,为双语教学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这样学生在学习这门课程时,不仅可以牢固掌握外贸进出口专业知识,也可提高英文应用能力,真正成为社会需要的外向型的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张颖.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实践教学应用研究[J].对外经贸,2013(6)

[2]刘铁霖、张锦宏.提高《国际贸易实务》双语教学质量的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上,2013(2)

第8篇:体育课程方案范文

关键词:环保设备工程;培养方案;教材;新专业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0-0176-03

《21世纪议程》明确指出“教育是促进可持续发展和提高民众在可持续发展方面的素质的关键”,环境高等教育则是各层次环境教育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将为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做出重大贡献。环境学科是一门交叉性特别强的学科,随着环境问题的不断涌现而不断扩展和加强。环保产业近三十年来在世界范围内蓬勃兴起,成为部分国家新的经济增长点。目前,发达国家占据着全球环保产业市场的90%以上[1],环境污染控制技术正向深度化、尖端化方面发展,产品不断向普及化、标准化、成套化、系列化方向发展,环保设备在整个产业链条中的地位和作用也越来越凸显。我国环保设备起步于上世纪60年代,随着世界范围内环保产业的发展和国内环境管理制度的完善,近几十年我国环保设备行业以市场为导向,逐步发展壮大,为我国的环境污染治理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目前我国已经有了比较完备的环保设备设计制造体系,能够生产制造水污染治理设备、大气污染治理设备、固体废弃物处理和综合利用设备、噪声振动控制装置及环境监测仪等6大类2500多种产品;拥有20000多家制造企业,年产值6000亿元[2],我国环保产业年均增长率则在15%以上,远高于全球环保产业以每年7.5%的增长速度[1]。但我国环保设备产业也存在着产品结构不合理、创新能力不足、制造水平低下等等问题,基于我国环境保护事业以及对环保设备产业迅速发展的需要,环保设备工程本科专业就在国家决定大力发展环保技术等一系列关系到未来环境和人类生活的重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背景下应运而生。

为了建设好环保设备工程新专业,中国环境出版社组织的“2013年首届环保设备工程专业(方向)课程建设及人才培养研讨会”于2013年9月1日在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召开,目前获批了该新专业的9所院校均有代表参加。湘潭大学作为教育部首批核准新增环保设备工程本科专业的二所高校之一,2011年即在全国率先招收了本科生。作为一个新设专业,构建科学合理、可执行性强的培养方案,并进行相应的教材体系建设是环保设备工程人才培养的重要依据,现以湘潭大学为例,探讨下环保设备工程专业培养计划构建的思路与想法,供兄弟院校参考。

一、专业定位

环保设备工程专业应以我国环保产业的科技创新与技术进步为立足点,以满足市场的需求为目标。教学内容上则应以化工设备与机械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优化与开发为教学和研究对象,它建立在环境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机械工程、控制工程等学科的基础之上,如图1所示,既是对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延伸,也体现出因为科技、社会的发展而展现出来的新型应用关系,环境工程专业教学的侧重于环境保护工艺与污染治理原理,而环保设备工程专业的教学应侧重于“设备”,该专业培养的学生的核心竞争力在于既了解环保工艺、原理,又懂设备设计、制造、优化等,填补人才需求结构的空白。

该专业培养的人才也应该是具有跨学科知识与技能的复合型人才[3]。环保设备工程专业与相关的专业有着深层的互补性和不可替代性。因而,我们确定该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良好人文精神和科学素质,掌握系统的环境科学与工程及机械原理、设计、制造交叉学科相关方面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具有环境保护和机械装备原理、设计、制造的基本知识,在环境保护领域既能够胜任环保设备及工程的设计、组织施工、调试和技术改进等方面工作,又能够从事环保技术与设备的开发、应用等方面的研究工作。环保设备工程专业人才功能结构如图2所示。

二、培养方案构建的指导思想

1.以人才培养为核心,坚持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培养的原则。把握“教书育人”的教育工作主线,坚持“育人”的核心地位,在制定专业培养方案的过程中,把人文教育和科学教育精神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有机结合起来,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坚持把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环保设备专业人才培养水平的根本标准;并树立多样化人才观念,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开拓学生的国际化视野,着力增强学生服务国家、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和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与发展后劲。总之,就是培养“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并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创业能力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

2.借鉴国内外通用标准与学校优势学科相结合,凸显特色。培养方案制定过程中,坚持传承、学习与创新相结合的指导思想,既借鉴和吸收国内外类似专业人才培养工作的先进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研究国际公认的高等教育专业认证基本要求,学习借鉴其先进合理的课程标准,主动适应国际互认要求,并将行业专业标准作为方案制定的依据,又传承我校的优良办学传统和办学特色,与学校的优势学科相结合,提升培养质量。环保设备覆盖面广,涉及专业门类多,一个学校的资源配置不可能面面俱到。为奠定环保设备工程人才的专业基础,湘潭大学确定以环境工程、机械工程与化学工程优势学科(均为湖南省的重点学科)为依托,培养知识与能力结构有效汲取该三个专业精髓的环保设备人才。人才培养方案还考虑了为各类精英人才提供充足的发展空间,根据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通用标准,将大众教育与精英教育相结合,为各类拔尖人才的个性化培养预留接口。

3.夯实理论基础,突出实践。环保设备工程专业是应用性很强的专业,培养方案构建也必须符合社会与用人单位的需求,重视加强实验、实习、社会实践和毕业论文(设计)等实践教学环节。人才培养方案各实践教学环节的学分达到了总学分的30%。同时,积极推进实验内容和实验模式改革和创新,注重实验项目的优化和整合,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加强产学研合作,拓宽学生校外实践渠道,与社会、行业以及企事业单位共同建设实习、实践教学基地,还设置了企业课程,增强就业学生对用人单位的适应性;采取各种有力措施,确保学生毕业论文(设计)的时间和质量。

4.坚持把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培养模式构建中把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积极搭建学生自主研学平台,加强课堂教学与课外科技活动结合,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与发展后劲。结合专业特色,引入了创新创业训练共4个学分,制订了详细的创新创业训练学分实施细则。

5.兼顾应用型人才培养与学术深造的需求。环保设备工程专业应用性很强,在学术和技术创新方面的发展空间也很广阔,学生仍然可以攻读研究生实现学术深造,鉴于该专业交叉性强、学科跨度大,兼顾学生兴趣可能偏向环境或者机械,课程结构与课时设置都做了相应的安排。

三、培养方案架构

我们希望卓越的环保设备工程专业毕业生应该具有科学的世界观、系统的思维方法,有坚实的专业基础,开阔的专业视野,具备良好的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具备团队协作精神,有创新意识和良好的工程美感。基于此,我们在对口用人单位大量调研的基础上,初步制订了培养方案。

1.课程设置模块。专业培养方案的课程类别分为公共基础课、学科基础课、专业主干课、专业方向课、集中实践环节等5个部分,其具体构成及建议学分具体如表1所示。

2.公共基础课程。公共基础课程由公共基础A类课程、公共基础B类课程和文化素质教育课程三部分组成,课程设置旨在加强学生基础知识教育,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公共基础A类课程包括思想政治理论课、大学英语、大学体育、就业教育、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军事理论等面向全校学生统一开设、统一要求的课程。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形势与政策”课程采取集中授课与各学期时事报告讲座形式进行,讲授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和时事政策。公共基础B类课程包括高等数学(Ⅰ)、大学物理(Ⅱ)、大学物理实验,虽然高等数学(Ⅱ)已能满足环保设备工程专业的就业和环境工程学科考研需求,鉴于会有学生报考机械学科攻读研究生,故本专业学习高等数学(Ⅰ)。文化素质教育课程旨在建设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导的大学文化,推进大学文化整体育人。课程分为公民教育、人文社科、科学技术、艺术审美和湖湘文化等5个模块,由学校设置指导性课程。学生至少需要修读6个学分方可毕业,所选课程需涵盖3个以上(含3个)模块,其中艺术审美类课程至少要修读2个学分。

3.学科基础课程。学科基础课程旨在使学生掌握本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课程设置时充分考虑了学科要求和专业人才培养的特殊性,该模块的主要课程为:线性代数、现代工程图学(上)、现代工程图学(下)、工程材料与热处理、计算机制图(双语)、大学化学、工程力学Ⅲ、机械制造基础、电工电子学、机械设计基础、控制理论基础、化工原理Ⅲ1-2、化工原理实验。

4.专业主干课程。专业主干课程是专业知识的载体和主渠道,是本专业必须修读的专业基础课程和核心课程,旨在对学生进行全面的专业知识、能力和技术的培养。充分发挥本专业的优势和特色,结合自身的科研优势,精心设置了专业主干课程,包括流体力学与流体机械、环境工程学Ⅰ(固废、噪声)、环境工程学Ⅱ(水部分)、环境工程学Ⅲ(气部分)、过程装备力学基础、环保设备原理与设计(含反应工程与生物反应器基础)。

5.专业方向课程。专业方向课程是进一步深化、拓宽专业相关知识与技能的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个性、兴趣,拓宽学生专业知识面,增加学生就业适应性。该类课程按照专业定位与人才培养服务面向构建课程体系,课程设置着眼于社会需要,体现模块化、小型化、多样化,课程设置如表2所示,其中创新创业训练是学生参加课外科研能力训练、专业技能训练、社会实践、文化体育等活动,并取得创新成果的反映。

6.集中实践环节。集中实践环节指各专业集中安排的实践环节,不含课程实验,主要包括军训、实习、社会调查、学年论文、课程设计、毕业论文(设计)等环节,如表3所示。

7.学时学分。本专业学生修满177学分即可毕业,总体上学生学业负担不重,其中必修课123学分,选修课26学分(包括文化素质教育课程6学分),实践教学环节28学分。

四、教材体系构想

教材是教学的重要媒介,是实现培养计划的重要手段,鉴于该专业与现有的环境工程、机械工程人才功能培养存在较大差异,为提高教学效率、确保人才培养质量,建立该战略新专业特有的教材体系十分必要,围绕图1与图2的关系,我们提出了表4所示的教材体系架构。基于既定的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该专业的课程体系中涉及的“环境工程学”与“环保设备设计”等课程,目前虽能借助相关的教材开课,但适用性和针对性均不够好,需要围绕环保设备新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量身定制教材。

五、结语

科学的人才培养方案和完善的课程体系对学生的培养至关重要,而对社会需求与教育教学大环境的了解与掌握又对培养方案的建立起着决定性作用,社会在发展,需求也在变化,培养方案的建设与完善也需要在相对稳定的基础上与时俱进,不断完善。在兄弟院校的广大师生的共同努力下,一定可以制定出科学合理、适应性强的培养方案,共同把环保设备工程这一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本科专业建设好,培养出更多的符合社会和企业需求的复合型高科技人才。

参考文献:

[1]马燕合.大力开发先进环保仪器设备推动我国环保产业发展[J].中国设备工程,2007,(12).

[2]刘晶.我国环保产业的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J].海南师范大学学报,2011,24(5).

[3]解清杰,赵如金,刘宏,储金宇.环保设备工程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方案构建――以江苏大学为例[J],中国电力教育,2012,(32).

第9篇:体育课程方案范文

【关键词】 中学体育 课外活动 有效管理

【中图分类号】 G633.9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72(2013)03-023-01

体育课外活动的主要作用是将学生们体育课中所学到的体育技巧理论和身体潜能开发知识加以补充和进一步延伸。如果只进行理论的体育教学,那么,是很难培养出身体素质高的学生。体育课的理论教育和体育课外活动两者间是紧密相连、无法割舍的。本文首先指出了当前中学体育课外活动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其次制定了加强中学体育课外活动的有效管理策略,以供参考。

1. 中学体育课外活动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1 体育课外活动的时间缺乏科学性的统筹安排

当前,中学教学中,依旧将文化知识课作为重点,所以,在课时安排方面,体育课在总课程中所占的比重仍较低。并且,体育教学过程中,教育者们通常会花大量的时间进行理论教育,致使课外活动时间极其短暂。根本无法对学生们的身体素质加以良好的培养。另外,学校未科学合理的进行课外活动的安排,对运动的科学性完全忽视。总是将课外活动时间安排在饭前或者饭后的课程中,和运动的科学性背道而驰。

1.2没有一套完善的计划与方案

现阶段,中学体育课外活动开展过程中,没有一套完善的计划与方案。未充分把握体育教学整体性,这主要是因为现代教育的供求关系对体育课教学发展造成了严重的阻碍。现代教育体制下,文化课程仍然是教育过程中的重点部分,并且在教育制度中,教育评价依旧将试卷考核的教育评价机制作为核心手段;由于旧的教育思想观念依然存在,致使教育机制改革进程无法顺利的开展。这些因素直接的对体育活动的计划与方案造成了影响。

2. 加强中学体育课外活动的有效管理策略

2.1 制定科学合理的体育课外活动计划或者实施方案

主要操作流程是:在体育课程安排、体育项目分类基础上来细分体育课外活动,再按照细分的内容来明确活动的具体时间或者是科学的安排活动的进程。最后,编制详细的计划书或者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有了一套科学合理的计划或者实施方案后,对于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或者体育技能的进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2 构建相应的管理团队

中学体育教学过程中,无论是体育课程的制定,还是体育课程教学内容的安排并不是所有人都可以决定的。实际制定过程中,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所需和体育运动的基本原理来完成。所以,要想保证体育课外活动的有效管理,就必须构建相应的管理团队,团队成员应由学校领导者、体育教育者、学生代表组合而成。这样能够对体育课程和体育课外活动的各环节予以有效管理。

2.3 科学合理的评价体育课外活动

具体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首先,评价是否实现了最初体育课外活动开展的目的,也就是学生们的身体素质与体育技能是否有所提高;其次,学生、教育者以及领导者对体育课外活动过程的满意度如何;另外,体育教育者的自我评价,具体看其是否实现了自己事先制定的计划目标。

2.4 精选体育课外活动,保证活动质量

首先,和体育教学内容与体育竞赛项目进行有机的结合。选择和体育课、学校体育竞争项目相关的活动内容,以确保体育教学和课外活动间能够彼此促进,同时,还要确保课外活动和运动训练、竞赛间的有机结合,诸如田径、篮球、排球、足球等各项运动,这不仅是现代体育教育的核心内容,同时还是经常开展的体育竞赛项目,所以,可将这些体育项目纳入到体育课外活动内容中。其次,科学的选择以身体活动为主,并能使所有人参加活动的项目,让学生在紧张的学习后,通过参加活动来放松。另外,选择和学生兴趣相投、对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有利的项目,增强学生的参与积极性。第四,选择和季节及气候较为吻合的体育项目,有助于活动顺利开展。比如在冬天,可以选择拔河、跑步等体育项目。第五,将部分未纳入到体育教学计划,但便于组织竞赛或者对身心锻炼有利的项目作为活动内容,比如保健气功、健美操等。

2.5 建立活动质量评价体系

首先,明确课外活动管理目标,结合课外活动的主要目的以及管理评价的实际需要,构建一系列完善的课外活动管理体制,比如课外活动辅导制度、运动竞赛制度等,实施这些制度,可以激发学生参加课外锻炼的积极性。其次,根据课外活动的管理目标,认真检查和详细考评活动的过程及结果,以此对活动进行有效的调控,促进课外活动顺利的开展。考勤和检查评比组主要由学生科、体育组、学生会体育部、体育教育者组成,对各班级学生参加课外活动的人数以及活动情况予以全面的检查;评价运动竞赛中获得名次的学生运动技能状况;根据学生的健康卡片,全面评价各班级学生的身体机能。可采用板报、通讯等方式公布评价结果,同时,在期末对各班级的体育课外活动情况予以综合性的评价。另外,根据综合性评价的结果,选出体育锻炼的先进班级,同时,予以相应的表彰或者奖励;凡是在体育比赛中有较好成绩的个人要予以奖励,将学生体育课成绩与评比三好学生、优秀干部等有机结合起来,以提高学生们学习体育知识的兴趣。

综上所述可知,体育课外活动是实现体育目的任务的有效渠道,如何顺利有效的开展体育课外活动已经成为了当前深入探讨的问题,因此,笔者根据自己的经验,对中学体育课外活动的有效管理与开展进行了一番探讨。旨在为学校体育事业献计献策。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