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幼儿体育舞蹈教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3-0208-02
少儿舞蹈非常符合孩子们爱动、爱跳的特点,也很符合少儿通过感知和依靠表象来认识事物的心理特点。职业高中的幼儿舞蹈教学它不同于儿童的启蒙训练、又不同于高等院校的专业舞蹈教育,更不同于“学院派”舞蹈教育专业。它是具有自身文化特质的一种舞蹈教育。中职学校的学生文化基础知识薄弱,节奏、舞蹈审美能力等艺术方面的知识更是弱之又弱。因此,如何培养具有一定的舞蹈理论知识,舞蹈技能不错的学生,我根据自己的专业知识和近年来对幼儿舞蹈教学经验的积累,谈谈体会。
一、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
上课时精神饱满、态度积极、心情愉快。在舞蹈的教育中,应时时注意保护和滋润每个人的自尊心,要时常以激励的方式鼓励学生,这样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多年的舞蹈教学实践使我明白一个道理:把关爱与鼓励多多给予学生,是这门专业课教学的基本点。我们学校的幼教专业班学生多数来自山区农村,过去很多人从未上过舞台,更谈不上唱歌跳舞了。热情的关爱和鼓励,会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进步,从而进入到体会舞蹈美的心理平台。为进一步学好舞蹈技能打下坚实的基础。师生间的情感融洽在教学中尤为重要感情是舞蹈的基础。感情也是舞蹈的灵魂,感情是可以通过眼睛来表达的在上舞蹈训练课中。要启发学生的内心情感,特别是高一新生的内心情感,要注意训练学生的眼睛,让学生的眼睛随着老师所指的方向移动,随着老师的讲解与示范而移动,以达到寓情于舞蹈之中,在舞蹈动作的训练中体会情感的目的。
二、因材施教,制定可行的教学内容
进入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学习的对象都是16~19岁的女生,而且大都来自农村,自身素质及音乐素养都很不好,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根据各类学生的实际水平,制订出合理的因材施教方案,针对情况进行教学。
老师在进行教学时,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入手,按照各自的身体条件及表演特性,真正的做到因材施教,以特色的题材、个性化的编排方式,对学生进行培养,挖掘学生潜力,使之与老师形成互,老师要善于发现并及时抓住学生好的东西,并给予肯定及鼓励。学生得到鼓励,思维就会活跃起来,容易产生出好的东西,只有打破“我教你学式”的教学方式,双方互动互补的进行教学,才能收到好的效果。
三、精心设计导语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落实到学习和训练的实践中精当、新颖而富有启发性的导语,能体现教学难点与重点。是教师在新的教学内容或活动开始时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的行为方式。巧设一个引人人胜的艺术导语。来激发学生认知的兴趣和情感。启发引导学生思维、让学生在最短时间内进入课堂学习的最佳状态。是实现整体艺术效应的关键一步。
四、选用合适的教材
老师要选用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具有教育性、艺术性、兴趣性的教材。教材本身要能引起学生审美的兴趣,要克服成人化的倾向我在教幼儿舞蹈时。先将舞蹈内容编成故事讲给学生听。让学生时刻进行换位思考。理解幼儿舞蹈的内容。促使学生在学习训练过程中能创造性地表达各种舞蹈形象。比如舞蹈《摘苹果》,开始我就自编了一则故事情节来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知道自己在舞蹈中扮演的是果农阿姨,要以果农阿姨的身份来表现自己,要求学生在跳这则舞蹈时有身临其境、重返童年的感觉,感觉到苹果丰收了,又身临其境地在喜摘苹果,进而产生出成就感。
五、及时总结课堂效果
及时总结课堂效果对提高课堂的教学水平是非常有必要的,如这课堂的主要任务是增强学生肩的开度能力,那么课后就要看学生的肩开度能力是否增强,开肩的动作完成的质量如何,还可以问学生做动作时的切身体会从几个方面反馈训练目的是否达到,并根据效果再制定下一堂课的任务和目的。
六、改进复习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不仅要靠教师在课堂上的传授,还要靠学生课后天天复习。课堂上存在的许多问题还需要学生在课后的复习中逐步解决、巩固和提高。我主要选择以集体复习为主,分组复习为辅。集体复习的好处有:一是能调动集体的积极性,利用集体的记忆能力回忆和再现舞蹈。二是集体复习会给那些有舞蹈特长的学生展示才能的机会,使他们在复习中起到带头和示范的作用。在分组轮换训练的情况下,学生可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使自己的动作更加熟练优美。另外,集体复习是在音乐伴奏下进行的,在复习过程中音乐和节奏对舞蹈不但起到烘托作用,而且能起到进一步刻画形象的功能,使回忆更连贯、准确和完善。
综上所述,作为中职学前教育的舞蹈教师要有:恒心――在美学的海洋里畅游一番,尝尝它的咸涩味,探探它的深浅,摸摸它的“脾气”,当你以坚强的意志去了解它时,必能认识而最终运用它;耐心――以诲人不倦的精神,左右轮回讲授,加上丰富、美妙、幽默而又富于启示的语言;细心――周密计划、长远打算、短期目标、细致备课、适时地、循序渐进地提出切实可行的要求,学生终会领悟到舞蹈的魅力。
参考文献:
[1]熊娅莉,陈惠菊,齐静怡. 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教学改革的探索――以丽江师专为例[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1(17)
[2]李静. 浅谈学前教育专业幼儿舞蹈课程设计与改革[J]. 潍坊教育学院学报. 2010(04)
[3]廖萍. 高校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程教学改革初探[J]. 教育与教学研究. 2009(03)
摘 要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考察了解目前黄石市体育舞蹈运动各个方面的发展情况,在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发展对策,对黄石市未来体育舞蹈发展趋势的预测提供理论参考与实践依据。
关键词 体育舞蹈 制约因素 对策研究
一、引言
自从体育舞蹈列入奥运会比赛项目以后,湖北省黄石市的体育舞蹈迷越来越多。高校中的体育舞蹈课程开展状况非常不错;中小学、幼儿园的体育课都开始加入对体育舞蹈的学习。现对体育舞蹈的开展现状及各种影响因素加以认真分析研究,意图克服存在的各种困难,不断总结经验,促使该项运动科学合理的蓬勃发展,使黄石市体育舞蹈运动项目的发展更上一个台阶。
二、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黄石市及其下属的大冶市、阳新县体育舞蹈协会及主管部门;黄石市区5所中学、2所高校;参加各个级别的运动员、学校的体育舞蹈教师、体育舞蹈协会的教练员、具有执裁资格的裁判员等。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查阅了大量与本文有关的书籍、期刊杂志以及研究文献,资料主要来源湖北师范大学图书馆、湖北民族学院图书馆、湖北大学图书馆等。
2.访谈法。围绕黄石市体育舞蹈运动的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对黄石市相关专业的舞蹈教练员和练习者进行面对面的交流或是通过聊天工具进行网上访谈。
3.问卷调查法。黄石市区5所中学、2所高校的体育舞蹈参与者;参加各个级别的运动员、学校的体育舞蹈教师、体育舞蹈协会的教练员、具有执裁资格的裁判员等发放问卷。
三、结果与分析
(一)影响黄石市体育舞蹈开展现状的主要因素调查
体育舞蹈在黄石市的开展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开展过程中会遇到很多制约和影响因素,为了研究影响黄石市体育舞蹈开展的主要影响因素,笔者向黄石市体育部门相关体育舞蹈专家进行咨询,确定了影响该市体育舞蹈运动项目的主要因素,然后对影响因素进行重新组合。
1.体育舞蹈教师、教练的水平对黄石市体育舞蹈运动发展的影响
黄石市体育舞蹈的发展过程中教师、教练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他们的技术水平直接关系到体育舞蹈的教学水平和运动员的训练水平。在学校教学中,目前并没有统一的教材,也没有统一的教学内容,只是教师、教练根据实际情况自己选择教学内容,俱乐部或舞蹈协会的教练也大多数凭自己的经验或喜好进行教学。随着体育舞蹈的发展,黄石市的体育舞蹈教师必须加强业务能力的学习,关注信息和科学的训练方法,加强岗位的培训,以至于不在发展中落伍。
2.影响黄石市体育舞蹈开展现状的主要因素调查
笔者向黄石市体育部门相关体育舞蹈专家进行咨询,确定了影响该市体育舞蹈运动项目的主要因素,然后对影响因素进行重新组合,制定了一份调查问卷,并对该市的341名运动员(收回问卷312份),19名教师,634名社区体育舞蹈锻炼者(收回问卷627份)进行调查,结果如表1所示。
通过表1可以看出:影响黄石市体育舞蹈开展的主要因素有黄石市的政治、经济、文化水平,其次是黄石市高校体育老师的技术水平和体育舞蹈协会或俱乐部教练的水平,排在第三位的是黄石市社区体育舞蹈的发展状况,第四是体育舞蹈对外交流少,除此以外,其他的影响因素也存在,比如说:运动员本身的技术水平、科研人员的科研能力、比赛中裁判的执法水平、高校或社区场地等硬件设施制约等。
(二)促进黄石市体育舞蹈运动发展的对策
体育舞蹈自上世纪80年代传入我国后在短短二十多年的发展过程中,通过不断地努力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黄石市的体育舞蹈运动员、教师。教练员人数都在不断增加,运动员在比赛中的成绩也在提高,教学水平不断提高,社区体育舞蹈开展也呈现良好的状态。
体育舞蹈在黄石市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一些制约发展的因素,要通过调查,深刻认识存在的问题,在实践中找到符合体育舞蹈发展规律的措施和方法,解决存在的问题。
1.重视体育舞蹈在黄石市的宣传和普及
任何体育项目的发展都是在普及的基础上逐渐提高的,体育舞蹈这种大众体育项目更是如此,首先抓好少年运动员梯队基础建设的全面发展,其次是运动员、教练员、教师、社区锻炼者的综合素质的提高。在管理的同时加大宣传力度,做好体育舞蹈在全市的普及。
2.完善教师在岗培训体系,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首先,要让体育舞蹈教师争取更多的学习机会,举办学校体育舞蹈教师培训班,培训信息要畅通,直接和各个校的体育舞蹈教师相联系;其次,要组织学校之间体育舞蹈教师的友谊比赛,不仅提高教师的业务技术水平,而且增加了教师间的交流;最后,学校的领导应该重视体育舞蹈教师的培训,增加培训经费,使体育舞蹈教师有更多的在岗培训和系统学习的机会。
3.学校教学中制定统一的教学训练大纲、规范教材体系、优化教学内容
随着我市学校体育舞蹈运动项目的不断发展,基础训练教学越来越受到重视。在实践中就要求因地制宜,高校与中小学要区别对待,制定合适的体育舞蹈教学训练大纲、规范教材体系、优化教学内容。结合我市的实际情况制定一套既适合我市当地情况又符合我国乃至世界体育舞蹈发展趋势的体育舞蹈教材与教学大纲。在优化体育舞蹈教学内容方面,要与时俱进,在科学性的基础上注重教材内容的连贯性和系统性,使体育舞蹈教学更加科学、系统、合理。
四、结论
(一)加强体育舞蹈的宣传和普及,使体育舞蹈在黄石市尤其是周边县市的到宣传和普及,合理安排体育舞蹈运动员的训练时间和训练内容,对不同级别、年龄段的运动员要区别对待,训练内容上增加基本身体素质的训练,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黄石市社区体育的发展还要加大力度,结合当前的情况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优化改进:通过各种措施改善性别、年龄的不平衡现状,加大社区体育舞蹈的宣传和改进,营造社区体育舞蹈文化氛围,与体育院校互动,引进综合性社区体育指导老师,提高社区体育舞蹈场所的开发和利用。
参考文献:
[1] 许正勇.高校体育舞蹈开展现状及对策[J].湖北体育科技.2009.28(3):340-341.
[2] 周华.高校体育舞蹈教师素质结构初探[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1.6(4):145-146.
一、通过拉丁舞教学引起幼儿学习的兴趣
在幼儿园开展拉丁舞教学活动中,我们看到幼儿多表现出无聊、厌烦等消极被动的情绪。造成幼儿这样的原因,主要是:1.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按照自己所要的模式,让幼儿一味的模仿,让幼儿“应该这样做”“不应该那样做”一遍又一遍地跟着老师跳,时间长了,幼儿的兴趣全部丧失;2.教师过分注重结果,现在的教师重视幼儿做得好,跳得好,被表扬的都是做得好的幼儿,而忽视那些调皮、胆小、能力差的幼儿。
让幼儿激发学习拉丁舞的兴趣我觉得应该采取以下的方法:
1、采取富有情趣的教学方法。
(1)综合法:即运用说、唱、跳,把随意变为有意。如拉丁舞的节奏多为四拍,为了让孩子很好掌握,我运用“陀螺转―转―转―转”、“汽车―嘟―嘟转―嘟”等有趣的口令。孩子们就速地掌握了四拍的奏。
(2)夸张法:运用镜面示范法,教师伴随语言的讲解,热情、丰富地进行示范,使用夸张的肢体语言,便于孩子们快乐的接受,也让孩子感受舞蹈所带来的快乐。
(3)生动讲解法:教学中,教师的语言生动,同样是吸引孩子的有力手段,语言讲解就要生动形象、通俗易懂。如“斗牛舞”动作中需要双手有力地向上伸,如果老师请小朋友双手向上夹紧耳朵,手心相对,孩子一定觉得枯燥乏味。但是当我请小朋友做小树,双手是树枝,小树往上快快长的时候,小朋友就自然而然的把双手往上升了。
(4)游戏法:拉丁舞学习也可以让孩子感到是在做游戏。“伦巴舞”中有很多方位变化,我通过和孩子不断捉迷藏,让孩子很快接受了方位的变化。通过游戏,孩子们喜欢在音乐中展示自己,舒展自己的肢体。
2、让孩子自信的表演。
当孩子学会了一定的技巧时,我们鼓励孩子们在同伴、家长面前勇敢地进行表演,从第一次稚嫩的表现,到老练地进社区、电视台、到江苏省南京参加全国拉丁舞比赛,孩子的自信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孩子各方面得到了提高,同时赢得了家长的认同和支持。我们还利用幼儿园的这一特色组织孩子参加市、省、和全国的锦标赛。在比赛中,孩子们精彩的表现,灿烂的笑容,获得了评委和观众的掌声,功夫不负有心人,他们一次次地得到了奖状、金牌。这些成绩与孩子的自信相辅相成,让孩子们的生活离不开拉丁舞了。
二、选择适合在幼儿园进行拉丁舞教学的内容
拉丁舞具有一定的专业技巧性,虽然轻松且具有自由发挥的空间,但也不是随意进行,想怎样就怎样的。在选择幼儿拉丁舞教学内容时,我们慎重地根据教学理论内容来进行。
1、依据――幼儿舞蹈教学理论
幼儿舞蹈理论是舞蹈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幼儿舞蹈理论也可分两大类:一是幼儿舞蹈基础理论,二是幼儿舞蹈应用理论。而作为一个幼儿舞蹈工作者,在具备一定的专业素质的同时,还要了解幼儿思想、生活规律,掌握幼儿生理与心理特征,根据幼儿不同的年龄阶段,来开展适合幼儿需要的舞蹈教学。这也是陈鹤琴老先生的“活教育观――给孩子适当的训练”中所倡导的。
2、针对性――年龄特点。
结合拉丁舞的难易掌握程度,针对年龄特点,我们在小班时带领幼儿开展节奏活动、音乐感受活动和形体活动,而避免进行技巧性的动作练习;培养中班孩子拉丁舞的学习兴趣同时,适当进行简单动作的练习,为进一步学习拉丁舞做准备。如:自由风格舞、斗牛舞的学习;大班的孩子身体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协调性,对动作的感受力、理解力也增强了,可以在游戏中学习一些恰恰、伦巴等基本动作。活动时间安排在孩子体育游戏活动时间,因为拉丁舞是体育舞蹈,也是一种体能锻炼活动。教学本着“循序渐进”的原则,逐步开展。
3、改编――拉丁舞教学过于专业化的内容。
拉丁舞有开胯、重心移动等专业要求,我们结合幼儿园律动,利用小动物的形象来完成动作。我们只要求孩子在教学中尝试模仿一些动作就可以。由于学龄前的孩子对音乐和舞蹈理解力较浅,所以一般都是以启蒙为主,在游戏性和趣味性的前提下,让孩子慢慢对舞蹈有所感受和认识。在这一阶段,主要是让孩子模仿某一舞种的风格的基本动作,如牛仔风格或者恰恰风格,只要孩子能抓住节奏,跟上音乐动起来就行了。另外,我们将拉丁舞教学中的动作简单化,如牛仔中的横移步改为原地勾脚,孩子既掌握了节奏,表演起来又不失牛仔的俏皮、可爱,使孩子更容易模仿而保持风格不变。
我们鼓励幼儿说出自己喜欢的舞蹈方式,用他们自己的理解去诠释拉丁舞的元素。创编幼儿舞蹈的原则是新鲜而不猎奇,夸张而不失真,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不仅让幼儿说出自己的想法,而且鼓励幼儿按自己的想象去表达。
三、增强了孩子的体质、展现了儿的激情
1、拉丁舞属于体育舞蹈,体育舞蹈更多地是引导孩子身体的协调性和控制能力。通过腿的运动,带动腰部运动,加上跳跃、快速移动,使幼儿的全身都得到了锻炼。完善了孩子们挺拔的气质,使孩子体态健美,达到了体育教育的要求,提高了幼儿的健康水平。
2、孩子们通过学习,形成了大胆、大方、乐于表现的性格。他们在社区表演中,肢体灵活,表情丰富、热情;在小朋友活动中,互相学习,共同进步;在省表演中,自信、夺目,深受关注。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哪里有音乐,哪里就有他们的光彩,哪里有表演,哪里就有对他们的喝彩,他们俨然是我们幼儿园的“小明星”了,而且是谦虚、自信、勇敢的“小明星”。得当地引导孩子学习拉丁舞,培养对拉丁舞的兴趣,陶冶幼儿性情,锻炼幼儿体质,何乐而不为呢!
一、幼儿拉丁舞教学概述
拉丁舞起源于拉丁美洲,主要包括桑巴、伦巴、斗牛、恰恰以及牛仔等五大舞种。拉丁舞是一项集竞技性、健身性、娱乐性于一体的体育舞蹈类运动项目,对表演者的竞技能力、表演能力、心智能力、艺术能力等要求较高,长期训练,有助于提升个体的审美情趣、艺术修养以及增强个体的身体素质。近年来,拉丁舞在我国发展较快,深受幼儿及家长的喜爱,拉丁舞教学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是,从幼儿阶段拉丁舞教学的开展情况来看,仍然存在着教学方法单一、教学特色不强、教学载体匮乏、教学主体参与意识不强等诸多的问题,因此,虽然表面上来看幼儿拉丁舞教学相对比较繁荣,然而,由于教学计划安排、教学策略选择等未能够充分考虑到幼儿的身心发展情况,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如何提升幼儿拉丁舞教学质效,是目前幼儿阶段拉丁舞教学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二、提升幼儿拉丁舞教学效果的策略分析就幼儿的身心特点及接受能力来说,要提升幼儿阶段拉丁舞教学的质效,促进幼儿阶段拉丁舞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关键需要做好以下几点:
( 一) 科学选择教学方法,激发幼儿学习拉丁舞的兴趣拉丁舞教学是直观的、形象的,教师能否引导幼儿集中注意力、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这对幼儿拉丁舞的学习效果会造成决定性的影响。幼儿拉丁舞教学过程中,拉丁舞教师应该结合幼儿身体发育、学习的特点,灵活运用拉丁舞教学方法,内容上要力求生动、新颖,尽量选择简单、趣味性较强的教学方法,以激发幼儿模仿、学习拉丁舞的兴趣,比如,对于小班、中班幼儿拉丁舞教学,教师可以多选择、运用游戏教学法,在游戏中学、学习中游戏,将枯燥的、单一的拉丁舞基本技能训练与游戏结合在一起,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提高幼儿学习的热情; 而大班幼儿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启发式教学法,激发幼儿探索、模仿的兴趣,营造轻松、快乐的拉丁舞学习氛围,这远比教师严厉的说教与示范、幼儿反复的模仿效果要好的多。拉丁舞属于一项律动感十足的体育舞蹈类运动项目,只有激发学习者的热情,才能够引导他们将技术动作与内心情感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并且以舞蹈的形式展现出来形体美、艺术美,提升拉丁舞的感染力、穿透力。
( 二) 注重培养幼儿的主动参与意识,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幼儿是拉丁舞教学的受教育者、参与者,他们学习拉丁舞的主动参与意识强弱,对学习拉丁舞课程的效果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实践中,教师要改变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不能仅仅从教师的视角来制定教学计划、安排课堂教学,而应该引导孩子们参与到教学计划制定、教学实施过程中来,让孩子们开动大脑、大胆地进行想象,积极、主动地去认识、了解拉丁舞所要表达的情感、艺术风格,体验拉丁舞学习的艰辛与喜悦,比如,在学习桑巴舞前,可以让幼儿先观看一些比赛视频,让孩子们随着视频中的音乐节拍扭动起来,或许这些模仿不够标准,甚至于十分夸张,但却是幼儿创新思维的一种外在体现,这相对于传统的教师示范、幼儿反复模仿训练以教师为主体的拉丁舞教学模式来说,在激发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及创新精神方面具有显著的优势,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 三) 优化课堂教学内容,注重基本技能训练与提升与成年人的拉丁舞学习、表演的功利性较强的目的不同,幼儿学习、表演拉丁舞应该主要以娱乐为目的,比赛次之,这就要求我们广大的幼儿拉丁舞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通过优化课堂教学内容,多编排一些单人舞、有助于幼儿身体形态训练与身体素质训练方面的舞蹈,将拉丁舞基本功训练、技巧训练以及能力训练作为教学的重点,寓教于乐,达成提升幼儿拉丁舞基本技能的目标。教学实践中,课堂教学内容的优化,一方面,优化课程设置,合理分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课时比例,改变当前单纯的、反复的动作模仿实践教学现状,采取播放视频的方式向幼儿展示一些拉丁舞学习的小技巧、比赛视频等,使幼儿不仅能够知其然而且还能够自其所以然 另一方面, 化整为零、实施模块化训练,将幼儿拉丁舞学习与训练分为形体训练、音乐训练与基本步法训练等模块,明确每个模块的教学目的,并及时地给予幼儿鼓励性评价,否则,如果仅仅以最终的艺术表现结果来评价幼儿学习拉丁舞的成效,不仅难以对幼儿做出客观、公正地评价,而且还会由于评价滞后性的存在而影响课程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总之,幼儿拉丁舞教学是一门艺术,需要我们广大的教师针对幼儿的学习兴趣、特点,充分考虑幼儿的身心需求,选择科学的教学方法,优化教学内容,寓教于乐,以达到激发幼儿拉丁舞学习兴趣、学习质量的目的,促进幼儿拉丁舞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
【关键词】中职;学前教育;体育课;策略
中职学前教育专业是为培养专门的幼儿教育专业人才服务的,其体育教学不仅与传统的中学体育不同,而且与高校体育教学更存在诸多不同。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体育教学不仅要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与运动素养,更要顺应当前学前教育专业的需要,突出培养社会需要的、能够适应未来幼儿体育健康教育的专业幼教人才。纵观目前的体育课教学情况,与这个培养目标之间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调整学前教育体育课程的教学策略,已经成为中职师范教育改革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中职学前教育专业体育教学的特点
(一)教学对象具有特殊性
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具有这样几个特点:绝大多数学生是女生,处于身心发展的青春期;由于生源质量的下降,学生的学习基础与行为习惯较差,学习的积极性普遍不强。这样的生源特点决定了其体育教学不仅与其他类型学校的体育教学不同,而且与中职其他专业的体育教学区别也很大。中职学前教育的体育教学必须针对学生的这种实际情况,思考体育教学的改进策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够取得较好效果。
(二)培养目标具有特殊性
学前教育的培养目标是社会需要的合格幼儿教师,而体育活动是幼儿教育中极其重要的部分。所以中职学前教育专业体育课不仅要提高学生身体与运动素质,更要关注这些职前教师的职业知识与技能发展,实现体育教学与职业教育的结合。所以,学前教育专业体育教学应该关注当前幼儿教育发展的动向,以幼儿身体健康以及幼儿园体育教学活动的开展为标准,向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传授各种体育教学理念与技能,形成正确的体育教学观,树立德智体美劳的素质教育理念。
二、中职学前教育专业体育教学的现状
(一)学生对体育课缺乏兴趣
学前教育学生都是女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普遍不如男生积极,整体上身体素质也较弱,每次体育课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都有不能够参加体育活动的学生,这给开展体育教学造成了一定阻碍;其次,由于这部分学生处于发展的青春期,身体容易疲劳,加上青春期的女生性格上含蓄、敏感、缺乏自信,体育课成为她们害怕的课。再次,随着中职生源质量的下降,学生的行为习惯与认知能力不强,学习主动性不够,意志上畏难,具有较强的惰性,也是造成学习兴趣不浓的原因。值得注意的是:当前中职体育课教学自身存在的很多不足之处,也在影响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
(二)体育课堂教学效益不高
一方面,中职学校对体育教学重视不够,认为体育课是公共课程,而非专业课。所以,对体育教师的业务不重视,对体育课的软硬件投入不够,设备简陋、管理松散,而且因为学前教育专业女生多,导致很多课外活动中体育活动偏少,体育教学逐步被淡化。另一方面,当前的体育课程设置也不合理,田径类知识过多,游戏类与武术类等专项很少,有的教学内容对抗性与难度较大,不适合女生特点。同时,由于体育课教学缺乏管理与评价,教师不重视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学生积极性的调动,应试教育痕迹明显存在,教育质量无疑是不高的。
(三)与中职学前专业特点脱节
目前一些中职体育教师一方面担任学前教育专业教学,同时还兼任一些其他专业班级的体育教学,教师不论什么班级都用同样的内容、教案、教法进课堂,学校评价考核的时候也仅仅是评价学生的身体与运动成绩,这与中职学前教育专业体育教学任务相去甚远。中职学前教育都是女生,女生有自己身心特点与兴趣优势,学前教育要培养未来的幼儿教师,她们不仅要提升运动成绩,更要掌握运动教学理念与技能,学生科学的幼儿体育教学方法。这些靠专门的教学法教师教学是远远不够的,更要通过体育课堂实践来体验、学习、提升。而这些,目前的中职学前教育体育课都没有提供给她们。
三、改善中职学前教育专业体育教学的建议
(一)重视体育教学思想与方法的渗透
首先,教师要充分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的积极性。针对中职学生对运动不积极的态度,教师通过理论宣讲与典型事例,让学生认识到体育在促进人的身心健康与智力发展方面的作用。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课程观,激发其参与体育课的积极性,从而不仅主动进行体育锻炼,而且善于从教师组织的体育活动中汲取和感悟如何实施幼儿体育教学方面的知识,积累如何引导儿童动起来的活动素材。
其次,体育教师一定要充分认识到学前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在制定教学计划与课堂目标中,要在注重身体健康、提高运动技能的基础上,加强对学生体育教学能力的训练,并把这种能力的培养贯彻到各种体育活动当中去。其中,关键是要充分利用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在中职学前教育体育课堂中,教师要出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教师要用自己的教学行为告诉学生:作为一个教师要示范正确、讲解精炼、过程清楚、纠错得力,通过观察提升学生的教学能力。在课堂中,教师要充分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让他们通过兵教兵的形式进行合作学习,体会教与学的关系以及蕴藏在其中的具体方法。
(二)科学地选择体育课堂的教学内容
首先,体育教学的内容直接影响到学生的积极性与学习效果。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都是女生,而且未来的就业趋向是幼儿教师,同时青春期女生对低幼化的运动游戏有着天生的亲密感。在教学内容选择上,不要去选择过多的长跑、铅球、标枪、足球等运动内容,而要去选择一些刺激性小、难度适中、运动量不大、易于训练的运动项目如羽毛球、乒乓球、软式排球、跳绳、健美操等。教学中可以多采用一些既具较高锻炼价值又受女生欢迎的体育运动项目,如可根据女生爱美及追求体型健美的心理需要,选择对塑造健美体型有较高锻炼价值的体育舞蹈、形体练习、瑜伽、健身健美操等。
其次,要多安排一些游戏性质的体育活动。一方面,可以为提高学生对这些基本运动项目的兴趣,教师可以在其准备活动时段安排一些趣味性较强,具有美感而又易于练习的运动项目,如游戏、体育舞蹈等。另一方面,可以把体育动作与游戏、韵律舞蹈等结合起来,针对一些专项运动进行难度分解与游戏化改造,既能够达到教学目的,而且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把原地掷标枪的技术分解为预备姿势、翻肩倒肘、鞭打三个动作,分别把预备姿势安排在体育舞蹈的亮相中,把“翻肩倒肘”安排在律动中,把“鞭打”动作安排在游戏中,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掌握基本要领后,既分解了难度又增加了乐趣。
(三)改革教师的教学理念与方法
首先,教师要根据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建立民主平等而又融洽的师生关系,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情境,这对于处于青春期性格内敛而又敏感的中职女生来讲非常重要。一方面,教师要多接触、多了解、多关心学生,真诚相待、尊重学生,学生才会“亲其师而信其道”。体育运动不是一件一帆风顺的学习,其中间必然有一些挫折与失败等,这时候教师要充分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循循善诱地鼓励与引导学生,给予激励和帮助。在教学中,教师要与学生一起“做”,一起游戏,一起比赛,缩短师生距离,加深师生感情。
其次,在教学中要善于采取各种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一方面,要精心设计情境,让学生尽快尽快进入角色,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让学生分组开展合作学习与运动,如在排球教学中,让学生两人一组进行一个抛一个躲的游戏,学生在不知不觉中练习了脚步移动,训练了技能,提高了兴趣多。另一方面,要注意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在教学中,必须遵循由浅到深、由低到高、由易到难的要求。例如:在武术教学中,通过音乐等营造韵律情境,从拳法、步法、手法等基础入手,狠抓武术操的练习,最后转入套路教学。
(四)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课外体育活动
体育教师的任务不仅仅在课堂,课外是学生开展各种体育活动的重要形式与场所。体育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外活动开展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体育运动与体育教学实践活动。不断将掌握的体育知识、技术和技能运用于锻炼身体的实践活动中,这样不仅可以增强体质,提高技术水准,还能培养体育兴趣,培养终身体育意识,为提高体育教学能力打下良好基础。
首先,可以组织一些群体性课外活动。如拔河运动、韵律操比赛等比赛活动,以及各种体育游戏活动、走出校园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等,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而且能够让学生体验各种业余活动,未来能够用到幼儿园的教育活动中去;开展学生体育活动兴趣小组,如武术队、健美操队、跳绳队、踢毽子队等,这些社团与兴趣小组的存在能够充分激发女生们的运动积极性,逐步让她们爱上运动。
其次,可以逐步渗透各种体育教学技能与知识。一方面,学生再自我组织活动的过程中,能够学习到兵教兵、或者体验到作为体育活动组织者的角色,能够为未来从事体育教学工作打下基础;另一方面,通过让学生走进幼儿园与小学等,与一些幼儿园的小朋友进行集体游戏的方式,能够在活动中逐步培养学生运动教育的知识与技能,也能够培养学生热爱幼教事业的职业情感。
(五)加强与专业知识技能之间的联系
首先,要加强体育知识与其他专业知识的联系,一方面,对学生体育教学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幼儿生理学、幼儿心理学等理论学科的支撑。这样做对于学生来讲,便于学生对幼儿生理、心理发展规律和特点的掌握,能够把体育运动与专业教学理论与方法结合起来,进一步提升专业素养。对于中职学校的体育老师来讲,能够逐步认识到学前教育专业体育课堂的特殊性,使得教学更加有针对性。
其次,要把体育教学与专业教育结合起来。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教育实习活动,让学生通过模拟课堂、观摩、实习等手段培养学生的体育教学能力。例如:模拟幼儿体育活动课,让学生参与设计、组织,教师加以点评,也可采取学生互评等方式。逐步培养学生的角色意识,有意识地锻炼学生的体育教学能力。
再次,要把体育教学与幼儿园情境结合起来。当前,幼儿体育教学逐步走向生态化的教育,要求充分激发儿童的主动性,实现儿童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我们要逐步向学前教育学生灌输这些思想。同时,还可以让学生走进幼儿园中,与幼儿园小朋友一起开展各种游戏以及体育活动,逐步提升教学技能。
总之,在学前教育专业体育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专业特点,从体育课的内容,组织教法等方面入手。逐步让学生喜欢体育,从而达到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培养学生组织教学能力和体育素养之目的。
参考文献:
[1]李晓梅.提高高职女生体育兴趣的探索.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12)
关键词:业余;青少年;桑巴舞;教学技巧
中图分类号:G807.0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6-1487.2012.06.006
桑巴舞是体育舞蹈的一种,从巴西摇摆桑巴舞演变而来,是巴西的民族舞蹈。桑巴舞的风格特点是动作粗犷,起伏强烈,舞步奔放、敏捷,富有强烈的感染力。它在移动时沿舞程线进行,是拉丁舞中行进性的舞蹈。桑巴舞曲节奏是2/4拍,每分钟48~56小节。
目前,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喜欢激情四射的桑巴舞,桑巴舞的开展也越来越广泛,但在快速开展的背后,也存在一种教学和学习的盲目。目前的业余青少年桑巴舞教学模式,沿袭了传统书本教育的模式,在课堂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则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1]。老师的主观教授是课堂学习的主体,老师要求学生一味的学习和模仿自己,借助于频繁练习,以达到记住动作的目的。这样的传统教育模式使得许多学生在舞蹈时,只是知道动作怎么完成,却不知道舞蹈的内在规律、内涵和风格。青少年这一群特殊的群体,善于表现、模仿能力强,对具体和形象的事物较感兴趣,但是情绪不稳定、波动较大,没有形成比较稳定的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并且自信心不足,耐心和恒心不够。如果教师没有创造性的启发式引导,那么青少年只是被动地接受老师所教的动作,这种非启发式教学方法实际上严重限制了青少年艺术想象能力的培养。本文从青少年的生理、心理特点出发分析了青少年桑巴舞教学的注意事项,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有关提高青少年桑巴舞教学质量的技巧与方法,为桑巴舞的教学、训练提供理论基础。
1.青少年身体发育特点及桑巴舞教学中的注意事项
青少年舞者正处于青春发育期,身体的各项功能系统发育不成熟不完全,在教学中需要老师充分考虑青少年的身体发育状况,遵循身体发育规律。
1.1 在训练中青少年中枢神经容易疲劳,且处在青春期的他们叛逆心理较强,因此每次训练时间不宜过久,强度不宜过大。强度过大会影响到身体内部的机能平衡,造成神经中枢恢复缓慢和影响青少年心肺功能的发育,在学习中应以鼓励为主,保持他们对舞蹈的兴趣和热爱。
1.2青少年肌肉纤维是细长型、纵向生长的,其中蛋白质、维生素含量都比成年人要少,骨骼较软,因此在此阶段应该进行一定强度的柔韧性训练,以保持身体的柔软度,少做一些大负荷、大重量的练习,防止对骨骺刺激过度,造成骨骼提前停止纵向生长,而肌肉则加速横向生长。
2青少年桑巴舞教学中的注意要素
2. 1教师的素养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
教师自身的业务水平、知识结构和教学技巧,是决定教学水平高低的关键。教师要对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内容了如指掌,还要不断地进行知识技能更新,不断地探索和追求,使自己已有的知识向纵深发展,向广度开拓,不断扩大自己的知识面,改变陈旧的课堂教学模式,丰富自己的教学方式。同时,必须了解桑巴舞教学的新动向和国内外发展趋势,使教学跟上时代潮流。
2. 2适当改变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积极学习的主动性
教学中要多口头表扬和课堂鼓励,让学生体会到每次课自己都有很大的进步,以充分利用外部因素激发青少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两次课尽量不安排相同教学内容,教学中把基础动作和难度动作相结合,为学生以后完成难度动作套路打下基础。
2.3在练习过程中使用青少年容易接受的、节奏感强的音乐,以调动学生的情绪
比如选用国外的纯舞曲,也可以选用一些国人熟知的老歌或流行歌曲,这也会帮助习舞者加强对音乐节奏的认知[2]。
2.4 动作的教授要遵循由简至繁、有易到难的规律
桑巴舞的动作需要身体各部位协调用力,手脚协调配合,内在力量的运行连绵不断,以充分展示桑巴舞的舞蹈特点。需要将动作分解成青少年容易接受的方式,分步骤逐级反复教学——由身体姿态、脚步脚法到转度、动作重心、上肢姿态等。
3青少年桑巴舞教学中应遵循的规律和方法
3.1青少年桑巴舞教学中不能急于求成,要遵循循序渐进的规律
初学桑巴舞的青少年容易为了学习到更多的花样和动作数量,而忽略动作质量。桑巴舞的基本动作较难,若在短时间内学习很多动作而没有扎实的基本功,动作极易不规范和变形,习惯后要想改正,十分困难。因此在学习动作时,应精雕细琢,循序渐进。
3.2青少年桑巴舞教学中要十分注重学生的姿态
跳舞时力量的使用和分配需要身体肌肉的感知,但具体到舞蹈的某一个动作,身体的力量来自于哪一块肌肉,身体的哪些部位的肌肉需要协调配合,身体肌肉应该如何收缩和延伸,如何做到收紧而不僵硬、灵活而不松懈,是一个比较缓慢的身体肌肉感知过程。桑巴舞不仅要求在站立时保持良好的身体姿态,还要在加入不同桑巴舞蹈基本元素时继续保持身体的形状。因此在舞蹈学习开始时要训练基础的垂直站立姿态,以塑造青少年舞者良好的身体形态,为以后的舞蹈提升打下坚实的基础。教师要指导学生掌握不同的身体动作造型,及身体各部分肌肉的收缩和舒张能力,增强重心的控制能力,训练学生在重心转移的过程中身体的姿态控制。反复的练习,动作达到自动化后,学生对肌肉的控制能力得心应手,在跳舞过程中身体的内在控制能力和外在的表现力会极大的提高。青少年在跳舞时始终要保持抬头、挺胸、收腹、立腰、平肩、直膝、夹紧、臀部上提的姿态。
3.3青少年在舞蹈学习中,要保持稳定的舞伴关系
桑巴舞要求两人节奏同步和谐,共舞默契配合。倘能在年龄、身高、形体、容貌、气质、风度、乐感、舞感、表现力以及相互配合能力等方面协调一致,当是最佳搭档[3]。但刚开始学习双人舞蹈时,因为对双人之间的舞蹈内在关系不清晰,两人之间会出现矛盾,这时有的学生就会频繁换舞伴,使自己始终处于适应不同舞伴的状态中,造成舞蹈技术停滞不前,双人舞蹈学习进度缓慢。因此从一开始就要全面客观,谨慎准确地选择适合自己的舞伴,一旦确立舞伴的关系,就要在以后的学习和实践过程中互相适应彼此,以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
3.4青少年桑巴舞教学中要注重动作与音乐的配合
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适当加入音乐节奏训练的内容。在教学初期,要先讲解什么是重拍和弱拍,以及两者在音乐中的位置及作用,使青少年能够很容易的理解音乐的节奏,进而再讲解节奏和舞步之间的关系,最后伴随音乐,把动作与音乐完美的结合在一起。青少年学舞蹈之初,教师往往只教授学生舞蹈的舞步和技术动作,由于缺乏对舞蹈音乐的学习和理解认识,学习中常常出现舞蹈动作与音乐节奏脱节的现象。因此在学习桑巴舞的一开始,就要加强青少年对音乐的学习和理解,进而达到舞蹈动作和音乐节奏相配合,能充分展现桑巴舞的风格特点。
3.5在桑巴舞的教学中,教师要加强青少年心理素质锻炼
青少年在学习桑巴舞初期,由于对舞蹈动作不熟悉,对音乐不敏感,会产生不敢单独展示的情况,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多鼓励青少年进行单人的舞蹈动作展示,多采取一些对展示学生的表扬措施,以达到培养青少年自信心和提高青少年胆量的目的。其次在平时的学习和训练中,定期地举行班内的小竞赛,加强与外界其他青少年桑巴舞学习者的互动交流,举行外部联谊小比赛,让青少年逐步克服害羞、紧张的心理。最终达到能够跟随音乐充分展现自己舞蹈表现力的目标。
3.6在桑巴舞的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
青少年桑巴舞中创新精神的培养,是桑巴舞教师应注重的关键。在传统的舞蹈教学模式中,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者,学生是安静被动的接受者,学习舞蹈只是学习和模仿老师动作,通过反复的练习以达到熟练掌握技术动作的过程。而现代的教学则要求教师成为学生学习舞蹈的引导者,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借助于舞蹈开动大脑、大胆想象,主动地去接近和认识将要表现的事物,体验探索的艰辛与成功的喜悦,并由此产生对舞蹈表现事物的“兴趣”[4]。在舞蹈学习过程中,在学生掌握了一定数量的舞蹈动作和音乐知识以后,教师要鼓励学生开动自己的大脑和想象,创造出同样的动作不同的节奏处理,同样的动作不同的艺术表现,之后继续引导学生提出自己的舞蹈理解和理论,最终形成自己的舞蹈系统。传统的教学观将学生看成一个简单的受体,只能接受而不能加工。学生本身就是一个“加工厂”,他们在接受到信息的同时,也在对其进行加工处理[5]。青少年对每一个问题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教师应该给予学生充分的想象和创新空间。因此,教师在桑巴舞蹈教学中应该注重加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3.7在桑巴舞的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团体之间的合作精神
桑巴舞是一门整体艺术,青少年往往是以群舞形式进行排练或演出的,整齐的队形,统一的动作,常常是衡量整体美感的重要标准之一[6]。在团体表演中,有一个学生动作不标准、不整齐、不协调,就会影响整个团队舞蹈动作的美感。教师要重点培养青少年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在平时的练习中要为学生提供团体指导,同时对他们的动作、造型、队形进行训练,达到整齐划一。在团体训练中,最初让三五个学生集体配合,自由组队,充分发挥学生想象力来设计造型和简单的动作组合,经过一段时期的磨合,学生会掌握简单的合作技巧,会形成一种相对稳定的合作习惯,之后把集体配合的人数慢慢增加到十几人、几十人,最终形成一个合作共同体。
4.结论及建议
4.1对业余青少年桑巴舞练习者进行教学要从其生理和心理特点出发,并要了解其注意事项,以增强青少年学习桑巴舞的效果。
4.2对业余青少年桑巴舞练习者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地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适当改变常规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不断探讨适合青少年的桑巴舞教学方法,只有这样教学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3为了更好的培养学生对桑巴舞的学习兴趣,可以在课堂上采取自由分组组队的形式,并且可以在期中或是期末采用舞会的形式,让学生更好地展示自己一学期的学习成果。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还需巧妙地利用语言技巧鼓励学生,在学生学习起来较为困难的情况下采取鼓励的形式,对他们进行语言上或行为上的鼓励和赞赏,这样可以大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里用心、用美、用肢体语言去体会体育舞蹈学习中的快乐。
参考文献:
[1] 冯蓓蓓.浅谈幼儿拉丁舞教学 [J].大众文艺(理论),2009.01
[2] [3]李亦珠. 体育舞蹈教学常见问题解析及对策研究[J]. 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9.12
[4] [6] 张雯菲. 二十世纪创造型教师对新世纪少儿舞蹈教育的思考 [J].大众文艺,2010.06
1 当前师范院校学前教育专业体育健身课程存在的问题
1.1学前教育专业体育课程指导理念出现偏差。课程指导理念是指导课程内容、方法、方向的系统思想。体育课程的设计与建设要考虑是否遵循了课程的指导理念。调查问卷中体育课程与学前教育的结合情况,结合不紧密的学生占到了72%,情况不容乐观。我国大部分学前教育专业体育课程是以学科为中心进行教学活动的,只注重体育技能与满足学生自身的锻炼需要,缺乏和学生专业方向的联系,没有把学生体育学习与将来从事幼儿教育工作联系起来,没有设置专业特色的体育健身课。1)课程设置内容缺乏科学性与专业针对性课程内容是否合理,是完成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当前学前教育专业体育课只是为了完成学生的体育锻炼与体育发展的需要,内容设置上缺乏科学针对性与广泛适应性,主要存在以下问题:2)缺乏幼儿体育、健身教法的学习。师范教育的学生不仅要掌握所学专业知识,还要会用,会把所学的知识与技能用到教育中。幼儿的生理特征决定了其身体活动能力,学习的过程与大学生学习的过程是截然不同的。当前学前教育的体育课程缺乏幼儿体育、健身教法的学习,不能适应将来的幼教工作[5]。
1.2课程设置体系不全面。当前师范院校学前教育专业体育课程基本上是以学科为中心进行教学活动的,把体育课程定位为“公体课”,课程设置面比较狭窄。
1.3教学评价不完善。教学评价是保持教学平衡的条件之一,是对学生课程学习后的一种学习评价。目前师范院校学前教育专业体育课程教学评价设计不完善,不能全面反映学生的体育活动能力。考试方法主要以技术评定、能力评定、理论成绩和平时成绩为主,对学生的学习态度、进步空间等没有涉及。
2 学前教育师范院校体育健身课程的设计与建设
2.1课程设计理念和思想。对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特性,除了在依照《健身纲要》的理念下指导体育教学,完成学生体育锻炼的需求与建立“终身体育”的观念,还要按照学前教育专业特性指导体育课程。课程目标既要能达到坚持“健康第一”,满足学生身体、心理的需要,也要能达到职业能力培养的要求,围绕学生将来从事的幼教职业开设体育健身课程,体现学前教育专业体育课程指导理念的多元化。让学生“快乐健身”的同时,也要适应高校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
2.2人才培养和教学目标的设定。人才培养目标:学前教育师范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积极适应教育发展趋势,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突出实践性和专业性,培养具有学前体育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和教师职业素养、具备从事学前体育专业教学的能力和管理的能力‘一专多能’的应用型人才”。教学目标:学前教育师范院校体育健身课程教学目标不光要满足素质教育对学生在“身体发展、认知发展、技能发展、感情发展、社会发展”等方面获得综合提升的五个领域的要求,同时还要培养学生具有自我的健身能力、幼儿教学能力、幼儿常规管理能力、幼儿体育活动指导能力等。
2.3课程体系设计。本研究的课程体系主要由必修课和选修课组成。必修课主要有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实践课程类构成。公共基础课设置安排:体育理论、幼儿体育保健、形体训练、健身专业技能等项目。专业基础课设置安排: 形体操、幼儿操、幼儿体育游戏、幼儿体操、体育舞蹈等。实践课程类设置安排:幼儿体育教法、幼儿健身操教学法、幼儿操的创编、游戏的组织、幼儿户外活动开展、亲子运动会的组织编排;体育活动方案设计实施等。选修课主要围绕体育健身活动和学前教育这两方面领域,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发挥个人所长来开设,将有一定难度和层次的健身项目放在选修课中,让学生自由选择,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关键词:专科层次 课程目标 体育教学组织形式
专科层次学前教育专业是学生应用性人才培养的摇篮,肩负着今后幼儿园健康活动开展师资培养的社会使命,对缓解当前幼儿健康活动因为师资导致开展薄弱的现状具有重要的作用。体育教学组织形式的优化,是指根椐改革后的学前体育课程目标体系,设定并营造产生一定情感反应的教学氛围,根据所选择的教材内容的特点,结合学生的身心特点而采用的实践教学方式上的改变。体育教学组织形式的优化,有助于专科层次学前教育专业体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有助于校内更好地开展体育教学活动,对于学生体育实践能力和责任感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一、专科层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具体情况
对专科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与本科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在人才培养需求是完全不同的两种概念,专科层次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年龄小,大部分很喜欢在同伴或异性面前自我表现,通过表现自己来获得自我满足感。专科层次学生参与比一般高校的积极性要高。只要教师在内容和组织形式上合理安排,才能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利于教学的共同点是:女生心理素质差,怕吃苦,缺少坚持性,难以主动去体会成功与失败,欢乐与痛苦的体育情感;甚至有的女生在课堂中没有表现出来的懦弱,在课后的技能训练中却能表达出来。
二、特色体育课程目标体系的构建
《全国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指出:“根据学校教育的总体要求和体育课程的自身规律,应面向全体学生开设多种类型的体育课程,可以打破原有的系别,班级建制,重新组合上课,以满足不同层次,不同水平,不同兴趣学生的需要”①。根据这一精神,专科层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课程上进行了选项,整合相关教材内容,课程目标体系由以下三个方面构成。
(一)体育技能的学习
根据国家对大学生运动参与的《本纲》要求,技能学习主要以学生主体性为原则,从提高兴趣和发展个人潜能为目标来设计,培养一专项多能力。教学内容多元化,增加硬件设施,如体操房的建设为学生形体训练创造的条件。注重身心的和谐发展,增加如体育舞蹈,形体训练等项目。培养学生灵敏性,结合幼儿队列、幼儿基本活动技能,发展学生身体活动能力。
(二)体育实践能力的提高
重视学生体育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师立足实践创造条件,言传身教,引导学生运用专业思想考虑问题。实践能力的培养以操节教学、游戏的组织、队列口令等为主要方式。跟班教学,师生角色转换,教师主要从教态、语言、组织形式、效果、自我评价五个方面进行评价:
(三)课后体育能力培养的延伸
课内和课外相结合,学生对技能的运用能力会得到很大的提高,课内组织活动中,学生可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自觉地进行学习,使学生从“教论“向”学论“转变,属于是学习型的体育教学组织形式。
三、体育实践教学内容及实践教学环境
(一)实践教学内容
学前教育专业体育课程体系的内容分为公共基础课和幼儿游戏与指导,其中包括幼儿体育健康活动环境的创设,学生毕业后服务于幼教领域,从完成课程目标出发,技能学习联系到游戏的开展。如:排球教学中让学生组织以球类为器械的游戏;体操教学中让学生组织以爬、钻为主的游戏。教学内容可能选择一些符合女生心理特点,如形体练习、排舞等内容,提高学生协调性的同时,增强体质,培养学生内外气质,技能与能力并进。
(二)实践教学环境
环境营造是学前体育教学的特色,教学是互动的过程,如果仅仅是一种教学形式,对于学生是不科学的,体育教学组织形式要向多样化方向发展和创造。
1 教师组织学生学习技能
2 学生设计并组织游戏教学
3 分成若干组互动互学技能
4 小组效果展示
5 实践与应用
四、体育教学实践中组织形式的优化示例
(一)优化一 课堂教学技能学习创设情境
1. 唤起学生兴趣,有意识地把选择内容和方法,引入感知情境,同时保持教师在某一阶段的主导作用与情境创设相结合。
教师创设激发学生兴趣的场景,使学生开始就被一种愉快和谐的气氛所感染。如交叉步的教学中,教师引入课题:“今天,我们来做一个有趣的动作,比比看谁最协调”!教师引入今天课题接着说:“想不想跟老师一起随音乐做呢”?学生们整齐的回答:“想”!随后教师在音乐的伴奏下,向同学们展示交叉步完整动作,通过教师形象生动的感性认识后,学生已经更加迫不及待在边上模仿动作了,教师这时应考虑采取什么样的教法或练习形式,能够迎合学生对学习动作的渴望,使学生在极高的兴趣中投入到下一阶段的学习中去。
2. 提高练习兴趣,设计练习情境
教师在组织学生练习时,根据动作特点选择情境式的练习方法,提高练习过程中学生的情趣,例如:在练习交叉步动作时,教师可以按照以下步骤组织全体学生练习:
(1)教师把学生以排为单位,分成几个组进行巩固练习,并在练习过程中纠正错误的动作,师生言语交流练习中存在的问题。
(2)以小组为群体单位,采用情景游戏法,加深学生对动作的记忆,熟练正确的掌握交叉步的方法。各小组分别进行动作展示,教师适时评价完成情况,其他小组进行相互交流,提出不足之处,有利于大家进步。
3. 教师形象生动讲解交叉步时,让学生模仿脚步动作,再尝试完成手臂摆动,体会手脚协调练习。配上动感十足的音乐,学生舒展双臂,踏着节拍,神采飞扬地扭动腰身,教师:“同学们你们感觉会如何?加油吧,你就是班上最协调的”!适当的语言激励,进一步调动学生的练习积极性。
教育部关于推进学校艺术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2015年开始对中小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进行艺术素质测评。艺术课程成绩作为学生小升初、初升高,高考加分的依据,舞蹈培训市场的"春天"随之而来。然而,舞蹈培训市场的规范性和系统性却没有达到应有的发展水平,笔者通过对云南省第二大城市--曲靖市部分培训机构的市场调查,特针对这些培训机构的规模、质量、教师情况进行系统研究。通过实地走访、问卷调查等方式对其发展的现状进行调查,了解其情况,为今后曲靖市少儿舞蹈培训机构经营的健康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并以此为契机,推动促进该市场的良性发展。
1.培训机构硬件调查
近年来,曲靖市舞蹈培训机构的数量逐渐增多,曲靖市有近100多家形式各异的舞蹈培训机构,主要以儿童培训和成人培训为基础,以少儿考级为教材,成人健身为目的,市场需求度高。而相应的配套设施却没有得到完全保证。
1.1 办学形式状态。
上表调查得出,曲靖市少儿舞蹈培训机构政府办学比例为0%,私人办学比例为60%,协会和合作办学比例分别占20%。
通过表1得知,培训机构办学形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培训机构的教学水平,是家长选择报名参加的首要条件。而且办学形式的权威性,使得少儿舞蹈培训开展中规范性、系统系以及严肃性能够得到保证。而曲靖市培训机构大多是以私人办学为平台,无法进行协会式管理,监察机制无法开展,监督力度无法加大,限制了曲靖市的少儿舞蹈教育规范发展。
1.2 教学场地状态。标准舞蹈教室非常重要,它是教学训练必要的场所。笔者在调查的过程中发现曲靖市少儿舞蹈培训机构的场地设施较前几年有较大改善,71.4%的培训机构有标准的舞蹈教室,但是仅有28.5%的有多媒体教室、标准场地、摄像机,也仅有个别几家培训机构有空调、瑜伽垫、更衣室等其他辅助设施,这也反映出曲靖市的少儿舞蹈培训机构在场地设施建设上投资相对不足,这也会阻碍舞蹈培训的进一步发展。
2.培训机构软件调查
2.1 师资水平及构成。在《舞蹈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一书中说到:"我国幼儿园乃至中小学的艺术教育不够完善,一所幼儿园及中小学几乎不配备专门的舞蹈老师,导致大部分舞蹈专业毕业生进学校任教的较少,到各类舞蹈培训机构从教的较多。"[2]曲靖市少儿舞蹈培训机构的任课老师多数为舞蹈院校毕业的和在校的舞蹈专业学生,面对少儿舞蹈教育,有的是完全没有经验的,有的是在摸爬滚打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有的一味将少儿舞蹈教育向专业化方向培养,而完全不考虑孩子现阶段成长与发育的需要,按成人设计的模式进行教学,影响孩子的正常发育。鉴于此我对曲靖市少儿舞蹈培训机构的师资做了如下调查:
通过对曲靖市7所舞蹈培训机构的20名教师学历调查得到表3,A培训机构教师学历有在校大学生、本科和硕士,B、D培训机构教师学历为专科和本科,C、F、G培训机构教师学历是在校大学生和本专科,E培训机构教师学历则全部为本科。
并且舞蹈教师的从业年限参差不齐,10年以上教学经验的有6人占30%,这部分教师则有较丰富的教学经验;5年左右教学经验的有5人占25%;3年左右教学经验的有7人站35%;占调查人数中的大多数工作1年左右的没经验的2个占10%;这也看出曲靖市少儿舞蹈培训机构的师资队伍是有一定梯度的。
2.2 课程状态。据笔者了解,曲靖的上述培训机构虽然舞种课程设置繁多,但受欢迎的课程主要有芭蕾、拉丁舞、中国舞、爵士舞几项,有些培训机构虽然在课程介绍涉及很多舞种,但是最后真正开设的只有几项。就街舞来说,只有爱舞舞蹈工作室真正的开设,并进行系统教学,而杨睿子璇舞蹈学校、青草艺术学校仅仅是安排非常少的教学课时和教学资源进行培训,其他4家培训机构在宣传单上有街舞课程,但是没有街舞老师也没开课,但是街舞课程的市场需求因其形式丰富多样,受到很活泼开朗的少儿喜欢,但街舞课程仅仅是极少数教学资源丰富的培训机构在开设。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就是师资配备不合理,课程设置不规范。
2.3 教材状态。各个培训机构,少儿舞蹈教育教材主要以考级内容为主,其中又以北京舞蹈学院考级教材、华彩中国考级教材、体育舞蹈协会金、银、铜牌套路为重点,诸多培训机构基本是换场地不换教材,家长也以考级为少儿学习舞蹈的标尺。个别培训机构开设基本功训练,但也没有规范、统一的教学标准,没有划分年龄层次教学,只能生搬硬套成人教学模式,挫伤少儿学习积极性。
目前看来,曲靖市区的培训市场,存在教学内容单一性,同时又缺乏多元教材开发的自主性;家长及少儿自身对学习舞蹈的目的性过强,舞蹈的阶段性学习特点不够显著,长期性期待感不强,存在诸多认识上的不全面性等缺点。
西部地区相对较为落后,在长期的经济文化发展中处于较为滞后的地区。而少儿艺术教育的发展不仅关系到升学和素质教育的提高,更是关系到少儿的美育教育的长远发展。笔者通过此次调查,以小见大,为探讨曲靖市少儿舞蹈培训机构经营的健康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推动促进该市场的良性发展寻找出路。
注释:
A杭艺舞蹈教育 B旭阳艺术舞蹈文化机构
C爱舞舞蹈工作室 D舞韵艺术学校
E杨睿子璇舞蹈学校 F青草艺术学校
G麒元艺术学校
参考文献:
[1] 杜辉.浅论少儿舞蹈教学[J].基础教育,2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