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网络及信息安全应急预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网络安全
由于计算机网络所具有的开放性的特征,人们在利用计算机和网络进行工作与学习时很可能受到外部攻击的影响,致使计算机系统瘫痪或者个人信息泄露,严重影响用户的信息安全和财产安全。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便是在此基础上所推出的新型信息管理手段,通过对计算机网络中各类信息的有效监管来提升计算机网络的运行安全,为用户创建安全的网络环境是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应用的主要目标。从某一层面来讲,它可有效降低网络安全风险的发生率。因此,下文将针对其在计算机网络安全中的应用进行系统分析。
1计算机网络安全中应用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的必要性
现阶段,人们的生活与工作均离不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支持,人们在访问网站和平台时输入的各类个人信息极易受到网络攻击,发生信息泄露的问题,致使用户的信息安全和财产安全遭受严重的威胁。而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的应用是将计算机设备作为主要的载体,通过对设备内部信息运行状态的监管,来保障网络运行安全和信息安全。除此之外,人们在借助网络平台进行互动交流时,也可能产生信息泄露的问题。尤其是部分不法分子会借助计算机系统的漏洞和网络安全漏洞,对计算机系统进行非法入侵,通过盗取信息和资料的形式来谋取不法收益,这也加大了计算机网络的安全风险。基于此,便突出了进行信息管理的重要性,借助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可实现对网络体系的全面检测,并且针对网络运行中的协议层,链路层以及应用层的数据传输状况进行严格筛查,从根源上控制网络安全问题发生率。因此,应用信息管理技术十分必要[1]。
2计算机网络安全中面临的主要安全问题
(1)黑客入侵问题黑客入侵指的是一些掌握高超计算机技术能力的人员采取非法手段获取信息或者篡改信息以谋取不法收益的行为。黑客入侵不仅会威胁计算机系统的运行质量,还会造成信息材料丢失的严重后果,对于一些企事业单位来说,内部信息丢失很可能影响企事业单位的整体发展。黑客入侵时,主要依靠网络这一渠道,通常是借助网络漏洞来达成入侵计算机系统的目标。此外,黑客也会通过散播木马病毒的形式对计算机网络安全构成威胁。
(2)电脑病毒问题电脑病毒普遍具有传播速度快和破坏性较强的特性。在计算机中毒的情况下,不仅会影响系统的稳定运行,还有可能导致系统崩溃,对人们的正常工作和生活带来一定程度的影响。在近些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计算机病毒类型也随之增多,这为网络安全带来了极大的威胁。为了降低病毒的传播率,则需注重对网络系统的维护。在计算机内部装设杀毒软件和木马查杀软件等,做到对计算机病毒的有效防护,保障计算机网络安全[2]。
(3)系统漏洞问题计算机系统漏洞问题不可避免,且此类问题会给不法分子提供可乘之机,是威胁网络安全的关键性因素。同时,也会对计算机系统的运行效果带来一定程度的影响,为用户带来极为不良的应用体验。因此,需要及时做好计算机系统的升级工作,及时了解其中存在的漏洞和问题,并做好升级补丁,从根本上降低系统漏洞问题的存在量,争取从根源上入手,控制网络安全问题的发生概率。
3常见的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
(1)防火墙技术在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中,防火墙技术属于一种常用的安全防护技术,主要作用为可防止黑客攻击,使计算机系统处于安全的运行环境中。防火墙技术类型主要包括三类,一种为防火墙技术,一种为过滤防火墙技术,一种为地址转换防火墙技术,具体可根据计算机系统的运行特点选择特定的防火墙技术并用于网络安全防护。该项技术的应用,在数据安全方面发挥了突出的作用,通过防火墙的设立,可在计算机中设置一个有效的保护屏障,对各类攻击行为进行有效屏蔽,使计算机系统处于稳定的运行状态[3]。
(2)身份认证技术与访问控制技术身份认证技术指的是通过在系统内部设置身份认证信息的方式来明确用户身份,只有通过身份认证的用户才具备系统的访问权限,这可在一定程度上控制黑客入侵行为的发生。而访问控制技术也是通过对访问权限的设置来约束用户的上网行为。一般情况下,会采取访问控制技术与身份认证技术结合应用的方式来控制计算机系统访问用户,以此来过滤掉部分不具备访问权限的访问行为,使计算机系统的运行安全和信息安全得到有效的保障[4]。
(3)网络安全评估技术该种技术是在未发生网络安全问题的情况下,预先对计算机系统的安全状态进行评估,通常是采取安装专业的杀毒软件以及查杀软件的方式来检测计算机系统中的安全运行状况,主动了解计算机系统的安全状况,以此来保障系统运行的安全。例如,360软件中的杀毒软件以及360安全卫士,可以主动进行系统修复和木马查杀,并且在运行时会自动检测计算机系统的运行状况,一旦检测出恶意攻击和出现病毒入侵的情况则会及时做出提醒,增强网络安全管理的主动性。
4计算机网络安全中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的应用策略
(1)建立起动态科学的网络安全防护体系从上文分析中可知,网络安全管理的主要管理内容包括对计算机病毒、黑客攻击以及系统漏洞等问题的综合管理。为了进一步提升计算机网络的运行安全,应在计算机系统内部设置一个动态监督和管理系统,借助相应的信息管理技术来执行系统运行监管。同时,考虑到计算机系统具有开放性和动态性的特征,使得网络运行安全还会受到网络外部环境以及用户自身操作行为的直接影响,除去网络外部环境影响,在用户操作不当的情况下也可能增加病毒入侵的概率,产生严重的网络安全问题[5]。因此,需要结合用户的计算机应用现状,制定科学动态的网络安全防护系统,实现对计算机网络的动态化监督。此外,也需加大对计算机操作方法的宣传和教育工作,尽可能规范用户操作行为,从根源上控制病毒入侵对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影响。结合黑客攻击手段以及病毒入侵的现状,可以从技术层面入手对网络传输协议中的信息结构进行更改,通过设置系统权限的方式对于部分机密性较高的信息进行锁定,并且对系统数据库中的相应信息和操作进行全面核查,核查通过后才能正常进行信息传输,该方法可从根源上保障信息传输质量,提升网络安全[6]。考虑到系统漏洞问题以及网络漏洞问题是影响网络安全的关键性因素,可以倡导用户定期进行杀毒软件和系统更新,使杀毒软件中的病毒库得以及时同步,进一步强化杀毒软件的防控效果。此外,也可借助专用的杀毒软件以及系统安全软件对系统进行及时的修复,并就一些机密性的信息进行密钥保护,主动提升信息保存的安全性,以免为不法分子提供可乘之机。
关键词:网络信息;安全控制技术;应用
一、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问题的现状
(一)计算机系统问题。目前,很多计算机系统网络都普遍存在控制性差的特点,计算机本身就具有开放性的特点,再加之缺乏相应控制的系统,很容易给电脑黑客提供可乘之机,电脑黑客会利用计算机系统存在的漏洞,来攻击和破坏计算机用户的系统,导致计算机系统瘫痪。
(二)计算机病毒传播。互联网技术的普遍运用,计算机病毒的类型也呈现出多种形式,这些计算机病毒严重的威胁着计算机信息安全,容易造成计算机用户的信息数据流失或者被破坏,威胁着计算机用户的信息安全。
(三)计算机存储传播。计算机信息在存储和传播的过程中,缺乏相应的保护措施,可能导致计算机信息在传播的过程中被任意修改,导致信息的失真。此外,计算机信息的保密技术不高,存在信息被偷看或者被偷盗的可能性,会给计算机用户带来一些不必要的麻烦。
二、网络安全控制技术
(一)生物识别技术。生物识别技术主要根据计算机用户的人体特征来进行识别操作的。由于每个人都是不同的个体,具有明显的差异性。这种技术的运用为网络信息安全提供了安全保障,确保了网络信息的安全性。
(二)防火墙技术。防火墙技术是目前被应用最广泛的一个网络信息安全控制技术,为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提供了一定的保障,在计算机网络和外用网络之间设立一道屏障[1],确保计算机网络的内在信息不受外在网络信息和环境的影响和侵害,保障计算机网络信息内在的安全性。
(三)数据加密技术。数据加密技术就是将将计算机用户的一些明文数据进行加密,运用密码进行转化,一般不知道转化密码的人员就无法破解相关数据,这样来保证计算机用户数据信息的安全性,
(四)全审计技术。安全审计技术主要是定期对整个计算机系统进行扫描,一旦发现计算机系统存在漏洞,能及时对计算机漏洞进行处理,减少有害病毒对计算机系统的破坏,确保计算机系统的安全性。
三、网络信息安全控制技术的实际应用
(一)电子商务中的应用。淘宝、唯品会、当当等网络购物网站的成立,人们的购物活动变得更加方便,人们在购物的过程中多数都会选用信用卡作为付款的主要支付方式,这就会涉及到消费者的财产安全问题,也会存在消费者的信用卡账号被别人盗用的情况,造成消费者的经济损失。因此,为了保障消费者的财产安全,网络信息安全管理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加密技术[2]的出现,极大的解决了消费者的信用卡支付安全问题,确保消费者的网络购物交易的安全性。
(二)局域网中的应用。一个单位区域内会设置多台互联网计算机组,被称之为局域网。目前,很多国际化的公司,会在其他很多的国家内设置一个或者多个分公司,每个分公司都有属于自己的,可以方便分公司和总公司的办公,会利用专门的线路来连接各个分公司的,这时就会运用到虚拟的专用网,这样可以有效的保护公司信息的安全性,也能给用户提供真实、可靠的信息。
(三)其他方面的应用。电子邮件的传递过程中,为了防止他人伪造客户的身份信息,造成一些不必要的麻烦,可以采用数字签名技术来保护客户的网络信息安全。在人们进行淘宝的网络购物支付时,可以运用电子交易协议和安全套接层协议,来确保消费者的信用卡信息安全,此外,为了确保消费者信用卡密码的安全性,专门研发出密码专用芯片,来保障消费者的网络信息安全。
结语
在网络时代的今天,网络信息安全涉及到多个层面,网络信息安全的重要性已经得到人们的普遍认同,都开始将网络信息安全控制技术运用于网络信息安全的相关工作中,同时也要根据时代的发展需求,不断对网络信息安全控制技术进行创新和改进,为不断变化的网络安全环境提供更好的网络信息安全控制技术,促进网络信息安全、健康的发展和传递。
参考文献
[1]任晓英,尹志浩.谈网络信息安全控制技术及应用[J].广东科技,2013,18:55-56.
关键词:网络信息;安全控制;技术;应用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599 (2012) 18-0000-02
1 前言
通常人们所说信息安全即充分保护数据的可用性、完整性以及可靠性。随着高速发展的互联网技术,各种各样的信息都要依靠网络进行传递,人们的生活由于网络的共享性以及开放性得到了很大的方便,但是,网络很容易受到攻击,尤其是大量智能性网络攻击工具的不断涌现,导致现在的网络非常容易受到攻击,这种攻击会产生非常严重的后果,例如服务器无法正常提供服务、数据被人窃取等等,对社会稳定以及经济发展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2 网络信息安全控制技术
计算机网络问题与公民个人安全、社会公共安全以及国家安全等方方面面有着直接的关系。为了使我国现代化、信息化发展免受影响,那么必须克服计算机网络安全的众多问题,将日益严峻的网络安全风险化解掉。为了将风险降到最小,就必须做好网络安全方案设计。第一,防火墙技术。对于网络安全而言,防火墙技术属于重要的技术手段之一。有效的阻止网络黑客对某个机构网络访问的屏障,也被叫做控制进出两方向通信的门槛,在网络入口对网络通讯进行检查,充分考虑用户设定的安全规则,充分给予内部网络安全足够的保护基础之上进行内外网络通讯的提供,这就是其最主要的作用。通过对管理措施、硬件以及软件的综合运用,它能够在被保护网络周边提供给跨越网络边界的信息以控制、检测或者修改手段。通过对防火墙技术的充分利用,在网络边界上,进行仔细的配置,通过形成的网络通信监控系统可以有效的将外部以及内部网络进行隔离,从而对外部网络的侵入进行阻挡,使网络安全程度得到有效的提高。就像信息系统安全最主要的问题就是网络防病毒,使用盗版软件以及上下载软件都属于病毒主要来源。通过病毒防火墙进行病毒传播的阻止,并进行病毒的清除和检查等就是其防病毒技术。不过,通常情况下防火墙无法提供实时入侵检测能力,同时来自内部网络的攻击也不能得到有效的隔离,资料显示,80%的攻击来自内部,所以仅仅使用防火墙,远远不能满足网络安全的要求。第二,入侵检测技术。入侵检测技术属于新型的网络安全技术之一,能够实时进行入侵检测然后采取相应防护手段是其最根本的目的,就像记录证据进行断开、恢复或者跟踪网络连接等。之所以说实时入侵检测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首先由于它可以有效的补充防火墙技术,对防火墙技术的不足之处进行弥补,对于各种内部网络攻击能够有效的对付,其次是由于它可以将“黑客”能够利用的入侵时间大大缩短。第三,安全扫描技术。安全扫描技术来自“黑客”进行网络系统入侵时使用的工具,安全扫描技术可以和入侵检测系统以及防火墙进行良好的配合,使网络的安全性得到有效的提高。网络管理员通过扫描网络能够对网络的安全运行和配置的应用服务有一个更加深入的了解,对于一些安全漏洞能够更及时的发现,对网络风险等级进行客观的评估。根据扫描的结果,网络管理员能够对系统中的错误配置以及网络安全漏洞等进行有效的更正,从而能够对安全危险提前进行主动的控制,做好充分的准备以及防范措施应对黑客攻击。第四,信息加密技术。保护网内的控制、口令、文件以及数据信息,并保护网上传输数据就是信息加密的根本目的。尤其是随着迅速发展的电子商务技术,大量的重要信息需要在网上进行传输。必须在开放通讯安全体系的建立之上才能进行开放的电子商务系统。认证和通讯加密系统基于公钥体系,具有很强的开放性,所以在近年来不断流行起来,在电子商务安全解决方案中成为了重要基础。对于公钥密码,发信方与收信方所采用的密钥并不是相同的,同时通过加密密钥进行解密密钥的推导几乎是不可能的。世界著名的公钥密码算法包括:EIGamal算法、椭圆曲线、零知识证明的算法、Ong-Fiat-Shamir、Rabin、Hellman、McEliece密码、背包密码、RSA等等。其中,RSA是最具影响力的公钥密码,到目前为止,它可以抵抗多有已知的密码攻击。第五,信息确认技术。建立安全系统必须依靠存在于用户之间的各种信息关系,当前所有的安全解决方案中,二种确认方式是普遍适用的方案之一。一种是直接信任,另一种是第三方信任,从而有效的防止信息被非法伪造或者窃用,信息确认技术相对可靠的主要有:发生异常时,认证系统可以进行处理;信息发送者必须具备合法身份,不可以由其他人冒名顶替进行信息的伪造;用户具备合法的身份能够对接受信息的真实可靠性进行校验,同时对于发送方是谁必须非常清楚。当前,信息确认技术相对成熟,就像数字签名、密钥认证、用户认证以及信息认证等,提供了信息安全一种可靠的保障。第六,生物识别技术。依靠人体的身体特征验证身份就是所谓的生物识别技术。人体特征的一大特点是不可复制性,正是由于这一特点,与传统意义上的身份验证机制相比,这一技术具有更高的安全系数。人体生物特征主要有:骨架、掌纹、视网膜、面孔、声音以及指纹等,其中,指纹具有不可比拟的再生性、稳定性以及唯一性得到了诸多关注。不仅具有指纹识别技术,近年来,签名识别技术以及视网膜识别技术方面的研究同意取得了非常良好的成绩。第七,网络安全漏洞扫描技术。安全风险评估技术与漏洞检测技术,由于其可以进行主体受攻击可能性的预知,并能够具体指证可能产生的后果和发生的行为,所以,在网络安全业界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应用这一技术能够帮助对名气的系统资源进行检测,对这一资源可能受到攻击的可能性进行分析,对支撑系统自身脆弱性充分了解,对存在的安全风险进行准确的评估。
3 加密技术的应用
第一,加密技术应用于电子商务方面。为了对在网上进行各种商务活动的顾客进行保护,使其无需为自己信用卡被他人盗用的问题担心,人们现在开始使用RSA的加密技术,使信用卡交易安全性得到了很大的提高。NETSCAPE公司研发了一种基于保密密钥和RSA的适用于因特网的技术,叫做安全插座层,也被简称为“SSL”。这种技术可以同时使用“非对称”以及“对称”的加密方法,当电子商务的服务器与客户发生沟通时,客户便能产生一个Session Key,客户通过服务器端的公钥加密Session Key,并向服务器端传输,当双方都清楚Session Key后,数据的传统都是用Session Key进行解密并加密的,不过必须保证服务器端传输给用户的公钥已经得到相关发证机关的批准,得到公证之后才可以使用。
第二,加密技术应用于VPN中。当数据传出发送者自身的局域网时,首先,这些数据由用户端与互联网相连接的路由器开始硬件加密,在互联网上,数据传送过程中是以加密的形式进行的,数据传输到目的LAN路由器时,数据就会由该路由器进行解密,由此目的LAN的用户就能够得到真正的信息了。
4 总结
当今时代,信息战争才是未来的主要战争,其中信息战争的一个重要部分就是网络战争,目前,计算机网络已经成为国防、农业、工业等不同方面重要的信息交换方式,已经逐渐向社会生活各个领域中渗透。所以,对于网络潜在的威胁以及其具有的脆弱性必须要充分的认识,并采用各种不同的安全策略,并使各种网络政策法规不断健全,这对于网络安全性的保证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刘欣苗.网络信息安全控制技术及应用[J].商情,2010(16).
[2]郭道峰,关伟锋.论新形势下通讯网络信息安全的重要性及实践意义[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19).
[3]冯川.校园网络信息安全威胁及防护[J].无线互联科技,2011(10).
[4]文兴斌.网络财务安全控制对策分析[J].农业网络信息,2005(12).
关键词 应急响应;保障措施;网络安全;安全事件
中图分类号:TP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14)15-0196-01
迄今为止,网络信息安全问题不断变更,给社会的发展带来了严重的影响,在经历了通讯安全、计算机安全、网络安全和内容安全四个过程后,重要网络基础设施及信息的保护已经受到国家的高度关注,并成为国家安全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网络信息安全问题备受人们关注,面对网络和系统日趋复杂,解决网络安全事件成为应急响应体系建设的重点工作。
1 应急响应的基本内容
当前,应急响应主要包括应急响应、信息安全事件和应急响应体系的总体架构三个方面的内容。
1)应急响应是指一个组织在各种安全事件发生前后所采取的准备工作及相应的紧急措施,应急响应主要是为了保护网络基础设施的安全性,降低网络的脆弱性和缩短网络攻击事件发生后对相关信息的破坏时间和恢复时间。
2)信息安全事件,即信息系统、服务或网络的某种不安全状态。而信息安全事件就是导致信息资产丢失或损坏的一种信息安全事故,且其损坏的发生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当然,信息安全事件的发生也具有因果性、必然性、偶然性、规律性等特点,因此也就是说信息安全事件的发生是可以通过相应的措施进行相关事件的预防,而应急响应则是事件发生后减少损失的一个重要手段。
3)应急响应体系的总体架构,而应急响应体系由两个中心和两个组组合而成。而两个中心只要是指信息共享与分析中心和应急响应中心,其两个组则由应急管理组和专业应急组组成。其中,作为处于系统最高层的应急响应指挥协调中心,主要负责协调体系、维护信息共享与分析中心平台、管理协调各个应急响应组,并且也是系统联动的控制中心。而信息共享主要负责与组织进行信息共享和交换,它是整个架构的核心。应急响应中心包含了整个体系的核心任务,即信息安全事件的分类、预案管理及应急响应等。作为整个体系和联动运作的总协调机构应急管理组,其主要包括:技术研发与策略制定组和专家咨询组等。专业应急组直接对安全事件实施响应的联动措施。
2 应急响应体系的层次结构
对与应急响应体系的层次结构,主要是针对在具体的应急响应工作中,相关应急响应体系的层次结构对安全事件的处理,以此体现层次结构在应急响应体系中的作用,对此,基于动态对等网层次结构中的网络预警模型展开相应的研究。这里主要以DPOH模型为例,这种DPOH模型广泛分布于受保护网络中,由自治节点构建而成的层次化对等覆盖网体系。DPOH模型主要是提供底层的分布式协作和数据共享框架,从而使得各类异构防护设施能够接入到一个自适应的全局安全防护体系中,因此具有跨安全域的数据共享和相应的对等协作能力,为此,可以有效地执行协同检测和防护任务。
DPOH模型主要是为了保护规模较大的网络环境的安全而构建的,其重点是对恶意代码实施协同检测和防护而构建的。其包括层次化对等结构、数据分布式共享和动态自适应协作等
特点。
其层次化对等结构具有鲁棒性、可拓展性和可管理性优点。在DPOH模型中具有控制中心、任务协调中心和安全三类核心节点角色,然而三种角色又有各自不同的权限,自上而下形成控制中心群体和任务组两层对等覆盖网体系,使得层次化和对等有机结合在一起。
而对于数据分布式共享,DPOH模型将NIDS、防火墙安全网关等设施通过协议注册到相关的安全节点,将异构报警源生成的报警数据通过XML技术进行一致化处理,然后再由DHT分布式消息共享机制发到整个网络安全防护体系中。对此,DPOH模型还可以整合各类异构网络安全防护设施的数据资源,从而实现了安全报警消息的分析式存储和查询机制,并对分布式网络入侵和攻击行为进行关联分析和协调检测,从而明确入侵意图,为深层次信息提供了基本的支撑。
针对动态适应协作,DPOH模型提供了其机制的底层支持,主要体现在以下两点。
1)预警模型可以完全摆脱节点物理拓扑的约束对网络安全资源进行调整分配。
2)当安全节点处于模型底层,并由控制中心根据所需资源,然后动态地组织任务组覆盖网,在任务组只占必要的资源的同时实现多任务并行处理。
3 应急响应体系的联动
应急响应体系的联动包含技术防御层的联动、组织保障层的联动、响应实施层的联动和以事件为中心的层间联动。对此,应急响应体系的联动主要体现于各层内实体和层间实体的联动,若没有实体间的联动,其功能就无法进行发挥。所以,实体间的联动是十分重要的。而层级结构图越园,表明其实体间的联系就越紧密,其活跃度就更高。由外而内,区域逐渐变小,而其功能越来越复杂,各层间的联动活跃度也就越高。
对于无大规模的网络攻击或者网络战争的发生,其联动是最少的。在技术防御层中的六个实体间的联动是通过彼此间的因果关系传递的,而组织保障层中的四个实体间的联动在同种形式下是十分紧密的,其信息的传递可通过双向传递或者点与点直接传递,对于响应实施层内的六个功能在通常情况下实体联动可表现为一体。
4 结束语
在目前网络飞速的发展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所造成的网络漏洞较多,网络信息安全事件的发生给人们,尤其是事业单位造成了很大的困扰,而应急响应防御体系中的一道重要的防线,是网络信息安全的可靠保障。急响应体系的建立其工程十分复杂,应该为此加强安全措施的联动,并全面了解层次结构,才能解决主要的问题,才能进一步完善应急响应体系。保证各类信息的安全。
参考文献
[1]王瑞刚.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应急响应体系层次结构与联动研究[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2011,28(10):117-119.
[2]王茹.安全信息管理(SIM)风险管理的研究与实现[D].北京邮电大学,2010.
[3]胡文龙.蜜网的数据融合与关联分析的研究与实现[D].北京邮电大学,2009.
要想把应急预案从书本上走到实践中去,就一定要通过应急预案的演练来实现,这样可以对于检验应急预案编制的可操作性和科学性进行有效检验,也能不断地完善电力系统中的网络信息化预案,能更为有效提高预案减灾功能。通过有效编写演练方案,能够把应急预案的指导性进行实践化,体现出来演练的实战性和可操作性。1)在应急预案中,指导性的描述往往应用在事件的相关的处置方式、性质、发生规模方面,更为丰富的信息则需要提供给演练,这样才能提高救援恢复行动的针对性。为了更为有效的开展针对性的工作,编制演练方案过程中,则需要考虑哪些设备需要进行配置,哪些地方的业务则会受到影响,哪些人员和部门会受到网络中断的影响,哪些需要进行调试程序等方面。2)为了更好落实各种应急救援恢复任务,以及保证其实施质量,具体化一定要体现在执行演练的过程中,明确应急响应程序的可操作化。进行量化相关的反应程序,比如,包括工具箱、水晶头是否到位,多模淡抹光模块型号是否正确、笔记本及调试线是否够用、备件备品是否齐全、备份数据是否完整,这些相关的细节问题都应该在事前进行相应的缜密设计。3)步骤流程化。通过对于演练各个程序的衔接机型优化,合理有序地组合演练各个环节的响应程序,通过演练程序流程表的编制来实现。这样能够有效提高应急反应反应效率,并且提高演练的流畅性。同时,应急演练的进展也可以被参与人员所更加了解。
2预防为主的基础上进行监控的进一步加强
预防为主的思想肆意一定要在单位的各个环节中进行强调,在准备应急预案和实战演练的基础上,还应该充分做好相关的信息网络系统突发事件的机制准备、思想准备和工作准备,使得防范意识不断提高,同时,也应提高信息安全综合保障水平。通过对于信息安全隐患进行一定的日常监测,能够对于重大信息安全突发事件进行有效防范和及时发现,为了尽量使得损失最小化,则应该通过及时的可控措施来有效控制事件影响范围。公司的日常工作已经建立起有效长效机制,主要包括信息系统安全保障重点措施、信息安全隐患排查和治理、信息安全风险评估以及信息安全等级保护方面。在相关的检查结果基础上,对于应用系统安全管理、信息设备安全使用、信息机房值班等问题进行进一步加强管理,严格要求并执行国家电网公司信息规定,对于内外网计算机和外设管理需要进一步加强,只有这样,才能有效使得监测防控能力不断增强,使得信息系统安全得以保障。
3保障措施分析与思考
在信息安全管理中,除了要保障一定的技术先进性,更为重要的则体现在管理方面。在实际工作中,我们一定要充分考虑到这一点,不断加强“人防、制防、技防、物防”工作,对于信息安全统一管理进一步加强。
3.1应急队伍建设问题思考在信息安全管理方面,有安全工作小组和网络信息安全领导小组,前者主要是由信息技术人员骨干、各部门信息员组成,后者则是各部门的主要负责人组成。通过这样的分工,就可以从决策、监督和具体执行三个层面,立体化对于网络信息安全提供有力保障。另外,还应该对于信息安全专业人才培养进行重视,相关的信息安全技术培训可以定期或者不定期展开,相应的信息安全应急处理知识就能够让不同岗位的人员进行掌握。
3.2需要有一定的制度保障只有通过严格的管理制度才能有效保障良好的网络信息安全,本公司在此方面制定了相应的21管理标准、10个制度,以及一系列的规范。这样能够保障网络信息安全工作能够有章可循,有案可稽。对于不同工作职责的小组来说,应该划分具体的安全工作的执行情况,为了更好能够保障网络基础、系统运行维护以及开发建设等方面的安全,应该做好相关的分工合作、整体统一、分级处理等问题。
3.3做好技术保障工作为了保障网络信息安全,这里采用相关的较为先进的技术工具和手段,包括:1)更新专业的防病毒软件,有效防治计算机病毒影响;2)旁路监听技术的设备进行过滤处理,能有效限制访问不良网络信息;3)使用双层FWSM防火墙防护托管服务器群;4)定期对于系统进行漏洞扫描;5)建立异地数据的容灾方案以及数据备份方案,还有相关的NTP服务器、LogServer日志记录等。
4结束语
(1)适应电力企业发展的需要,遵循现行电力企业管理体制;
(2)管控平台涉及技术和管理,须对技术手段和管理手段的实现方式进行决择;
(3)须考虑不同级别单位以及不同使用对象需求的侧重点;
(4)管控平台自身须具有一定安全性;
(5)基于管控平台的工具特性,须配套推出数据初始化等服务及制度来实现平台的正常运转。
2管控平台角色需求分析
管控平台设置的用户角色必须与电力企业现有信息安全相关组织架构相匹配。一般来讲,电力行业自身信息安全相关组织架构包括上级信息安全主管单位、本地信息安全主管单位以及本地信息安全实施单位此外,电力行业在实际信息安全工作中,需要外部信息安全产品厂商、安全服务厂商、安全咨询机构、相关公共信息安全机构以及科研机构支持。管控平台将外部信息安全产品厂商、安全服务厂商、安全咨询机构统一定义为外部信息安全支持单位,将相关公共信息安全机构以及科研机构定义为应急联动及专家机构。管控平台各角色职能需求分析如下:
(1)上级信息安全主管单位上级信息安全主管单位负责企业整体信息安全保障,掌握整体信息安全态势,评估网络和信息系统安全机制的有效性情况。在信息安全突发事件发生时,负责事件决策、监控、协调。
(2)本地信息安全主管单位本地信息安全主管单位负责本单位信息安全保障,掌握所辖网络及其业务信息系统的安全态势,协调安全事件的处理。
(3)本地信息安全实施单位本地信息安全实施单位负责本单位信息安全保障具体实施工作。在管控平台中本地信息安全实施单位设置的角色包括负责人、安全主管、安全运维人员等,如表1所示。负责风险评估、实时监控、应急演练、安全预警以及信息安全突发事件处置各项工作的具体实施。
(4)外部信息安全支持单位外部信息安全支持单位承担信息安全支撑服务职能,其职责包括外部信息安全事件预警监控,风险评估、应急演练及应急处置的外协支持等。
(5)应急联动及专家机构应急联动及专家机构由各相关公共信息安全机构、科研机构信息安全相关领域专家组成,为电力企业信息安全保障提供技术支持和资源保障。应急联动专家机构人员在管控平台中通过设置呼叫树和专家角色,参与应急等各项事务的处置。
3系统功能设计
通过管控平台的定位以及上述角色需求分析,可明确管控平台的功能模块设置及关系如图1所示,下面依次对关键模块内容进行阐述。
3.1基础安全数据管理
基础安全数据管理模块对企业信息系统相关的网络设备、服务器、通用软件等基本信息和策略配置信息,漏洞库、事件特征库、补丁库、安全配置知识库和应急响应知识库,以及风险评估、应急演练等工作中产生的过程数据进行汇总存储并详细分类,支持多种查询和修改。
3.2预案管理
预案管理模块实现对各级单位信息安全应急预案的编制、审批、、更新,以及预案的执行(及演练)和事件处置等功能。其中应急预案编制、审批在管控平台上进行统一规范,各单位人员在管控平台上只需要参考应急预案模板并调用本单位的实际数据内容即可完成编制任务。预案管理模块功能设计如图2所示。在预案管理模块中,应急预案执行是一种复杂的业务流程,通常基于工作流引擎来实现。这种实现方式可确保相应的演练和事件处置活动能够全程可监控、可记录。图3是基于工作流引擎实现应急预案某一操作规程的实例。
3.3风险评估
风险评估模块为各单位信息安全风险评估工作提供全过程支撑,并能够根据评估过程和结果数据(例如将资产调研结果,威胁、漏洞分析等评估结果)通过内定的矩阵型风险计算方式自动计算得出各单位总体风险和高危风险状况,为各单位编制应急预案的方向提供依据。风险评估模块功能设计如图4所示。
3.4业务影响分析
业务影响分析模块同样是为编制应急预案提供依据,与风险评估模块类似。但考虑到信息系统业务的差异性,管控平台不对业务影响分析进行全过程管理和支撑。图险评估模块功能设计示意图
3.5公告管理
公告管理模块向管控平台各级角色提供通知信息、浏览、查阅、管理功能。公告从编制、审批、到反馈的整个流程均通过管控平台来实现。公告的类别包括:
(1)企业发文:企业带正式文号的信息安全类文档的、管理、显示;
(2)通知通报:企业不带正式文号但须告知各级单位的信息安全相关文档的、管理、显示;
(3)企业动态:企业各级单位参与的信息安全相关活动、新闻的、管理、显示;
(4)业界安全动态:国内外安全事件,尤其是电力行业安全相关动态的、管理、显示。
3.6预警管理
预警管理模块包含漏洞预警和威胁预警两类功能,级别分为高、中、低三级。预警信息来源分为两类,一类是国内外安全评测机构、厂商的安全预警及漏洞,另一类是源自风险评估模块和业务影响分析模块的计算结果。与公告类似,预警管理的整个流程通过管控平台来实现。各单位接收到管控平台自动发送的提示短信,登录平台,即可处理预警信息。
3.7安全事件管理
安全事件管理模块对信息安全事件的分级分类以及事件响应处理进行管理。信息安全事件的分级分类基于国家有关标准与行业实际情况。安全事件响应方式分为自动响应和事件工单管理两类。自动响应包括屏幕、邮件、声音、工单、对话框、设备控制、短信、脚本操作、SNMPTrap等响应方式,并通过其设置实现自定义用户响应策略。事件工单管理则通过与第三方统/平台的接口与例如IT服务管理平台进行联动来实现。
3.8信息安全状况监视(应急值班室)
信息安全状况监视模块可向各级人员提供不同的管理界面,分为宏观态势监视与应急监视两类。宏观态势监视能够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安全预警信息以及当前安全状况(是否有安全事件发生以及处理情况),对企业整体安全态势进行研判,为安全决策提供支持。应急监视能够通过安全模型分析及人工比对分析,将安全事件、威胁、漏洞等数据与管控平台中业务数据进行关联,得出研判信息,并结合国家有关标准,为应急人员提供应急相应实施依据。信息安全状况监视模块功能设计如图5所示。
4结语
1.1建设标准化的信息安全管理体系
通过标准化管理实现信息安全标准化作业管理,定期对信息安全管理制度进行评价审定,对存在问题或需要改善的管理制度进行修订改善。
1.2建立完善信息安全管理组织机构
设立信息安全管理工程师、网络工程师、系统工程师等岗位,并明确各岗位相关职责,关键岗位实行备岗制度。应加强各岗位人员之间、信息安全管理负责部门和业务部门、后勤保障部门之间的沟通,共同负责协调处理信息安全问题。
1.3建立严格的审核流程
严格审查信息安全管理人员的聘用录取流程,审查其工作经历和任职过程,关键岗位应签署保密协议,明确相关人员信息安全责任;及时终止离退休人员的系统访问权限;对外来人员、第三方技术支持人员进行严格控制和监督,实行专人陪同或监督,并将访问时间、访问过程全过程登记备案。
1.4开展测试评估工作
新开发的业务系统、新建设的网络系统应加强安全防护措施建设,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建设针对性的安全防护方案;从长期安全和国际安全来看,最好使用安全性较高、质量较好的国产化产品;系统正式投入使用之前,应委托有资质的第三方专业测试单位对系统进行安全性、稳定性测试,根据测试报告对系统进行可用性、稳定性、安全性评估,不符合评估要求的,需要进行相关整改,整改之后重新进行测试评估,满足要求之后应该试运行一段时间。
1.5加强系统软硬件环境的全过程管理
(1)加强系统相关硬件环境的规范管理,特别是重要信息机房、通信机房的规范管理,确保机房温湿度、防水、防火、防盗、安全监控等运行环境符合要求,制定机房出入管理规定,严格机房出入管理,包括设备巡视维护人员、业务人员、第三方人员等等在内的所有人员都应严格实行出入管理规定,做好出入记录和工作过程的记录。(2)加强软件系统授权管理,根据各个系统角色的单位部门、工作职责、安全责任及工作范围等方面进行访问权限划分,按照最小授权原则,明确各个系统角色的权限、责任和风险;日常维护操作过程都应详细记录,严格操作授权管理机流程管理,任何未经授权的操作和错误的操作流程都要严格禁止和限制;定期进行漏洞扫描和补丁更新工作。(3)加强病毒防护管理,通过多种方式开展培训教育,增强企业员工防病毒意识,不打开、阅读来历不明的邮件,不随意发送涉及公司企业秘密的邮件;要指定专人做好病毒分析、记录和查杀工作。(4)严格系统变更、系统重要操作、物理访问和系统接入申报和审批程序,建立健全变更管理制度。保证所有访问均得到授权和批准,进行必要的安全隔离,配置严格的访问控制策略。
1.6加强员工信息安全培训
每年开展信息安全知识普及工作,提高企业全体员工信息安全意识;每年开展信息安全专项知识培训,并将信息安全培训纳入到企业培训考核工作当中,确保信息安全培训达到应有效果;加强企业领导和管理人员的信息安全培训,增强领导层、管理层的信息安全意识。
1.7加强应急预案管理工作
不断完善应急预案,做好应急预案的分类管理工作,既要有企业整体应急预案,也要有各个专项应急预案;做好应急物资储备调用工作,确保人员、物资等应急保障资源能及时可调可用。
1.8严格制定实施细则
确保信息安全风险评估工作做到常态化和制度化,及时落实整改,消除信息安全隐患。
2安全技术措施
2.1加强信息机房管理
通信机房安全建设管理工作,机房建设要符合国家相关规定,机房位置选择时,应选择远离强噪声源、粉尘、油烟、有害气体等场地,并且要避开强电磁场干扰,不要将机房选在地下室或者顶层等场地,选择中间二、三层较安全。
2.2加强信息网络安全管理
(1)信息网络核心交换机、汇聚交换机、核心路由器等核心网络设备要配置冗余设备,其上下行链路也要做好双链路备份,并根据业务需要合理分配网络资源;做好设备的授权访问控制,配置访问列表、IP/MAC绑定、vlan访问限制等安全措施,防止未经授权的访问操作发生。(2)采用网络行为管理设备、安全隔离装置、入侵防御设备(IPS)等安全设备对网络边界实施网络隔离、流量控制、访问行为审查和防御。(3)严格数据库访问管理,实现操作系统和数据库系统特权用户访问权限分离,对访问权限一致的用户进行分组,访问控制粒度应达到主体为用户级,客体为文件、数据库表级;控制单个用户的多重并发会话和最大并发连接数,限制单个用户对系统资源、磁盘空间的最大或最小使用限度,当系统服务水平降低到预先规定的最小值时,应能检测并报警。
2.3加强保密存储管理
对重要和敏感信息实行加密传输和存储,特别是移动存储管理,应严格限制移动设备的访问权限,包括办公笔记本和存储U盘,防止信息泄密;对重要信息实行自动、定期备份,防止数据丢失。
3结语
关键词:信息安全防护体系;风险评估;信息安全隐患;应急预案
中图分类号:F47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信息安全管理是信息安全防护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完善各项信息安全技术措施的基础,而信息安全管理标准又是信息安全管理的基础和准则,因此要做好信息安全防护体系建设,必须从强化管理着手,首先制定信息安全管理标准。电力系统借鉴 ISO27000国际信息安全管理理念,并结合公司信息安全实际情况,制订了信息安全管理标准,明确了各单位、各部门的职责划分,固化了信息系统安全检测与风险评估管理、信息安全专项检查与治理、信息安全预案管理、安全事件统计调查及组织整改等工作流程,促进了各单位信息安全规范性管理,为各项信息安全技术措施奠定了基础,显著提升了公司信息安全防护体系建设水平。
1电力系统信息安全防护目标
规范、加强公司网络和信息系统安全的管理,确保信息系统持续、稳定、可靠运行和确保信息内容的机密性、完整性、可用性,防止因信息系统本身故障导致信息系统不能正常使用和系统崩溃, 抵御黑客、病毒、恶意代码等对信息系统发起的各类攻击和破坏,防止信息内容及数据丢失和失密,防止有害信息在网上传播,防止公司对外服务中断和由此造成的电力系统运行事故,并以此提升公司信息安全的整体管理水平。
2信息安全防护体系建设重点工作
电力系统信息安全防护体系建设应遵循“强化管理、标准先行”的理念。下面,结合本公司信息安全防护体系建设经验,对信息安全防护体系建设四项重点工作进行阐述。
2.1 信息系统安全检测与风险评估管理
信息管理部门信息安全管理专职根据年度信息化项目综合计划,每年在综合计划正式下达后,制定全年新建应用系统安全检测与风险评估计划,确保系统上线前符合国网公司信息安全等级保护要求。 应用系统在建设完成后 10个工作日内,按照《国家电网公司信息系统上下线管理办法》要求进行上线申请。 由信息管理部门信息安全管理专职在接到上线申请 10个工作日内, 组织应用系统专职及业务主管部门按照《国家电网公司信息安全风险评估实施指南》对系统的安全性进行风险评估测试,并形成评估报告交付业务部门。 对应用系统不满足安全要求的部分, 业务部门应在收到评估报告后 10个工作日内按照《国家电网公司信息安全加固实施指南(试行)》进行安全加固,加固后 5个工作日内,经信息管理部门复查,符合安全要求后方可上线试运行。应用系统进入试运行后,应严格做好数据的备份、保证系统及用户数据的安全,对在上线后影响网络信息安全的,信息管理部门有权停止系统的运行。
2.2 信息安全专项检查与治理
信息管理部门信息安全管理专职每年年初制定公司全年信息安全专项检查工作计划。检查内容包括公司本部及各基层单位的终端设备、网络设备、应用系统、机房安全等。 信息安全专职按照计划组织公司信息安全督查员开展信息安全专项检查工作,对在检查中发现的问题,检查后 5 个工作日内录入信息安全隐患库并反馈给各相关单位,隐患分为重大隐患和一般隐患,对于重大隐患,信息安全专职负责在录入隐患库 10 个工作日内组织制定重大隐患治理方案。 各单位必须在收到反馈 5 个工作日内对发现的问题制定治理方案, 并限期整技信息部信息安全专职。信息管理部门安全专职对隐患库中所有隐患的治理情况进行跟踪,并组织复查,对未能按期完成整改的单位,信息安全专职 10 个工作日内汇报信息管理部门负责人, 信息管理部门有权向人资部建议对其进行绩效考核。
2.3 信息安全应急预案管理
信息管理部门信息安全管理专职每年 年初制定公司全年信息安全应急预案编制、演练及修订计划,并下发给各单位。各单位信息安全专职按照计划组织本单位开展相关预案的制定,各种预案制定后 5 个工作日内交本部门主要负责人审批,审批通过后 5 个工作日内报信息管理部门信息安全专职。各单位信息安全专职负责组织对系统相关人员进行应急预案培训,并按年度计划开展预案演练。 根据演练结果,10 个工作日内组织对预案进行修订。各单位信息安全预案应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审查修订, 对更新后的内容, 需在 10 个工作日内经本部门领导审批,并在审批通过后 5 个工作日内报信息管理部门备案。
2.4 安全事件统计、调查及组织整改
信息管理部门信息安全专职负责每月初对公司本部及各基层单位上个月信息安全事件进行统计。 各系统负责人、各单位信息安全管理专职负责统计本系统、单位的信息安全事件,并在每月 30 日以书面形式报告信息管理部门信息安全专职, 对于逾期未报的按无事件处理。 出现信息安全事件后 5 个工作日内,信息管理部门信息安全专职负责组织对事件的调查,调查过程严格按照《国家电网公司信息系统事故调查及统计规定(试行)》执行,并组织开展信息系统事故原因分析,坚持“四不放过”原则,调查后 5 个工作日内组织编写事件调查报告。调查、分析完成后 10 个工作日内组织落实各项整改措施。信息安全事件调查严格执行《国家电网公司网络与信息系统安全运行情况通报制度》制度。
3评估与改进
通过执行“强化管理、标准先行”的信息安全防护体系建设理念和实施电力公司信息安全管理标准, 明确了各项工作的“5W1H”。 使信息管理部门和各部门及下属各单位的接口与职责划分进一步清晰,有效协调了相互之间的分工协作。 并通过 ITMIS 系统进行对上述流程进行固化,在严格执行国网公司、省公司各项安全要求的基础上简化了工作流程, 搭建了信息安全防护建设工作的基础架构,实现了信息安全防护建设工作的体系化。同时在标准的 PDCA 四阶段循环周期通过管理目标、职责分工,管理方法,管理流程、考核要求,文档记录 6 种管理要素对信息系统安全检测与风险评估管理、信息安全专项检查与治理、信息安全预案管理、安全事件统计调查及组织整改4 项管理内容进行持续改进,使信息安全防护体系建设工作的质量有了质变提升。 在信息安全防护建设工作的基础架构搭建完成后,江苏省电力公司常州供电公司下一步将重点完善信息安全防护体系中技术体系建设,管理与技术措施并举,构建坚强信息安全防护体系。
【关键词】金融机构;供电;网络;应急演练
一、引言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全社会对金融服务质量、效率以及资金安全的要求不断提高,与此同时,针对金融业务的违法犯罪活动呈快速发展趋势,金融机构面临的信息安全形势越来越复杂,金融信息安全工作越来越艰巨,并日益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金融机构面临的信息安全风险主要有网络通信中断、电力供应中断、网络攻击、网络犯罪等,这些风险的处置将涉及到公安部门、通信管理部门、电力监管部门等多个不同领域的机构。因此,金融行业主管部门适时组织金融机构与公安部门、通信管理部门共同开展网络攻击事件协同处置应急演练,对增强各行业主管部门和金融机构共同处置网络攻击事件的能力,建立各行业主管部门和金融机构之间的长效沟通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二、演练目的
通过组织开展金融机构网络攻击事件协同处置应急演练,达到以下目的:
?增强金融机构和通信行业、公安部门等行业主管部门共同处置金融业信息安全风险的能力;
?建立金融行业主管部门、各行业主管部门、各金融机构之间的长效沟通机制;
?掌握相关应急资源的实际操作数据,为今后应急预案的制定提供真实、可靠的依据。
三、演练组织
应急演练可由金融行业主管部门负责组织,选择一家金融机构为应急演练主体单位,公安部门、通信管理局为演练协同处置单位,负责配合金融行业主管部门和金融机构开展应急处置;基础通信公司(电信公司、联通公司等)负责配合上述机构开展网络攻击事件应急演练。具体职责分工如下:
单位 职责分工
金融行业主管部门 组织、指挥、协调各参加单位开展应急演练,制定网络攻击事件协同处置应急演练方案。
公安部门 配合金融机构共同开展网络攻击事件演练。
通信管理局 1、对网络攻击事件进行监控和预警,配合金融机构共同开展网络攻击事件演练;
2、协调基础通信公司配合金融机构共同开展网络攻击事件演练;
金融机构 应急演练主体单位,制定供电故障和网络攻击应急演练方案,负责演练具体实施。
基础通信公司(电信公司、
联通公司等) 配合行业主管部门及金融机构开展网络攻击应急演练。
四、演练场景
网络攻击应急演练场景
金融机构网上银行系统受到syn flood网络恶意攻击,对网上银行服务造成影响,监控人员监测发现网络攻击情况(于此同时,通信管理局监控人员发现网络攻击情况)后,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同时向金融行业主管部门(电话报告和传真事件报告单),请求协调通信管理局技术人员帮助查找攻击源;金融行业主管部门将情况告之通信管理局和公安部门,并派员赶赴事件现场协同处置网络攻击事件;通信管理局协调基础通信公司查找攻击源IP,定位攻击者物理位置;公安厅网警总队执法人员及时赶赴网络攻击现场,对网络攻击犯罪人员实施抓捕。
五、应急演练流程图(见图1)
六、演练风险评估及风险防范措施
为确保演练不影响业务系统的恢复运行,演练实施中采取以下风险防范措施:
?将演练时间安排在非关键性日期和非业务时段进行,并预留足够时间防止演练失败时有进行生产系统恢复;
?演练期间,要求相关基础通信公司提供现场技术保障,确保演练期间线路的正常;
?详细记录演练操作步骤及操作指令,以便追溯;
?密切监控演练每一步骤的执行结果,若某一步骤失败则停止演练,恢复生产系统,确保系统的正常运行。
图1
七、总结
金融业信息安全事关经济金融的稳定大局,责任重大,切实做好应急准备工作,定期开展应急演练是保障金融业信息安全的重要手段,本文所设计的应急演练方案为实际工作中总结出来的经验,期望能对金融机构应急演练工作起到抛砖引玉之用,共同维护金融业信息安全。
作者简介:
邢诒俊(1983-),男,海南海口人,硕士研究生,主任科员,现供职于中国人民银行海口中心支行科技处,研究方向:计算机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