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会计电算化的实际应用范文

会计电算化的实际应用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会计电算化的实际应用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会计电算化的实际应用

第1篇:会计电算化的实际应用范文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中小企业;实施应用;问题;对策

在我国,因为国家发展的起步较晚,人口众多,企业发展速度在前期发展过慢等等的众多因素导致了会计电算化的起步较晚,因此到现在,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发展还有很多不尽人意的地方,如何更好的解决这些问题,满足中小企业对会计电算化系统的要求,是我们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就此观点对会计电算化系统在中小企业中的实施应用作了简要概述。

一、会计电算化系统的概述

(一)什么是会计电算化系统

会计电算化系统是指区别与传统的企业财务账务手工管理的方式,用计算机将所需要的数据进行加工并用电脑技术进行输入、处理、存储、输出等,它是计算机为主要载体,利用先进的电子技术和信息技术把实际工作中的会计工作与计算机网络相结合的一种会计信息系统。

(二)会计电算化的发展体现阶段

会计电算化在其发展的过程中,按照发展顺序和实际应用来说一共可以分为四个阶段,第一,会计电算化的思想理论出现期,这个阶段主要是对会计电算化这个理论进行研究,看是否能符合企业需要;第二,会计电算化的软件设计时期,这个时期主要是研究适合企业发展的一些能应用于企业财务的软件;第三,会计电算化的软件发展时期,这个时期主要是针对那些适合企业生产发展的需要的软件进行进一步的开发,使其不断的发展,更能贴合企业的需求;第四,会计电算化的应用的成熟期,这个时期主要是向企业推荐此系统的好处,使企业认识到应用会计电算化系统的优点所在。

(三)在中小企业中使用会计电算化的优点

使用会计电算化系统,可以使原先的手工记账、手工制作凭单、手工制作财务报表得以简化,解放了财务工作人员的双手,减轻财务人员的工作强度,使财务人员有时间对财务的信息进行检查核对,最重要的是,它能使财务的各种表格更加简单明了,让人一目了然,不容易出错,并在发现数据错误时能快速找到错误所在,节约时间、人力、物力的同时更能减少企业经济损失,使企业更好、更快、更加健康的发展。

二、中小企业中应用会计电算化系统中的现状及其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企业领导及其财务本身员工对会计电算化的认识和重视程度过低

会计电算化在我国起步较晚,发展速度较为缓慢,对企业的影响不是显山漏水,而是潜移默化,这就导致了企业中的部分领导及其财务的一些员工对会计电算化的认识不够,不能对其进行重视,认为这是一个可有可无的系统,并不按照系统本身规定的流程来使用,从而使会计电算化的财务功能没有发挥出来,造成资源浪费。

(二)企业对会计电算化的资金投入不够

企业为了节约资本,往往在购买一套可用的会计电算化系统以后就不再对其进行管理,也不对其进行更新和升级,只是一昧的使用,这就导致了在以后的发展中,过低的电脑硬件或者是以往的系统软件都不再能满足财务数据的需要。

(三)会计电算化在中小企业中的安全性存在漏洞

企业的财务数据往往都是企业的商业机密所在,这些数据一旦被泄漏,那么公司的生存将受到严重的威胁。但是就目前而言,我国的会计电算化系统在安全方面并不严密,而且因为本身使用的财务人员没有对安全性进行足够的重视,往往在设置密码时过于简单,使公司的秘密数据时刻处在危险的所在。

(四)财务应用时,往往只注意了会计电算化的账务功能,而忽略了其所带的管理功能

会计电算化在其应用时,因快速方便的账务功能而使人人常常赞不绝口,但是这种系统出了对账务进行记录以外,还可以根据已经记录的数据,运用高科技的电子技术对数据进行分析,在一定程度上对未知数据进行一定的估计,并对应有数据进行管理,而财务人员往往会忽视这一点,使会计电算化的其它功能得不到更好的应用。

(五)会计业务员素质低下,影响对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应用

中小企业在招聘财务人员时往往录用的都是单一的财务型人才,这种人才有一部分对计算机的操控能力比较差,而企业往往又要考虑成本不能聘请专门人员对其进行电脑培训,因此,虽然企业本身拥有一定数量的会计电算化系统,但是由于人才的缺失,不能对其系统进行更好的使用。

三、如何应对会计电算化系统在中小企业应用中的问题,并解决这些问题

(一)要努力的提高企业管理人员对会计电算化的认识,并对其进行重视

有关的财政部门或是软件生产公司要不定时的对企业进行宣传,向企业介绍推广会计电算化业务的优越性和重要性,改变企业管理人员的观念,并对其企业人员讲解怎样使用此系统,使企业管理人员能更直观的感受此项系统为企业带来的效益。

(二)加大对会计电算化的资金投入,满足会计电算化需要的硬件及其软件设施

企业在购买了会计电算化系统以后,应该对所购买的系统进行定期更新,在更新软件的同时要多多注意计算机本身的硬件能否满足软件的需求,如果不能满足软件的需求就必须在第一时间对计算机硬件进行更换,避免因更换不及时使系统软件不能更新,延滞企业业务需要,使企业蒙受损失。

(三)建立规章制度,加强会计电算化的系统安全并对其所在的网络进行防护,做到安全控制

在使用会计电算化技术的时候,要对其所在电脑进行定期清理并查毒、杀毒,消除漏洞,并应建立严格的保密制度,告诫员工安全管理的重要性,确保数据不外流,维护好企业的利益。

(四)要学会充分利用会计电算化的管理功能

企业中的会计电算化系统除了其有高校的录入数据的功能,还兼备着对数据进行分析、管理的功能,企业要根据自身的需求,结合所拥有的会计电算化系统对所存数据进行及时处理,满足企业对数据的需求,在节约计算成本的同时,为企业的经济发展带来更好的效益。

(五)定期对会计人员进行培训并考核,提高其对会计电算化系统应用的业务素质能力

要想提高企业财务人员对会计电算化系统的熟练应用就必须定期对财务会计人员进行培训并积极组织考核,使财务人员在掌握会计知识的同时还能对会计电算化系统进行熟悉的应用,成为企业需要的复合型人才。

四、结束语

会计电算化系统在中小企业中的应用是经济发展的必然需求,是中小企业的必经之路,社会的经济发展离不开中小企业的发展,中小企业的业务发展过快就必须要用到会计电算化系统,如此才能使企业发展更快速,使企业财务更明确。当然,会计电算化系统不仅仅是只要拥有系统的硬件和软件设施就足够了,而是应该根据企业自身的需要,以会计电算化为基础,利用会计电算化系统良好的解决企业财务中存在的问题,使企业健康的发展,提高企业的竞争力,进而提高社会经济发展能力,使国家综合实力更进一步。

参考文献:

[1]郭媛媛.会计电算化系统在中小企业中的实施应用[J].企业改革与管理, 2015(04).

[2]周楠.会计电算化在中小粮食企业中应用的问题及对策[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2012(21):76-77.

[3]林鑫.中小企业会计电算化系统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研究[J].知识经济, 2015 (07):101-101.

[4]刘锦秋.会计电算化在中小企业实施应用中存在问题及对策[J].现代经济信息, 2011(20).

[5]霍军.中小企业会计电算化的现状及对策[J].中国农垦, 2006( 08):36-37.

第2篇:会计电算化的实际应用范文

一、当前会计电算化在高校会计工作中的应用

(一)会计电算化在高校会计工作中的特点

⒈会计数据处理准确、及时,会计账务处理集中自动化

高校会计工作的基础是会计核算, 它主要通过填制凭证、算账、汇账、报账为高校会计工作提供准确的数据。会计电算化越来越受到各大高校的重视,运用会计电算化对会计资料进行预测、分析,为高校会计工作提供准确的数据信息,提高了工作效率。会计电算化的应用与发展改变了手工记账方式下会计数据的处理方法。会计电算化应用后,规范了高校会计工作,提高了会计工作的质量,会计数据处理更准确、及时。

会计电算化是高校会计工作现代化的必备条件,运用会计电算化进行会计核算和会计工作,充分发挥了会计电算化对高校会计工作的作用,提高了高校会计工作水平。

⒉实现了对会计资源的共享

会计电算化在高校会计工作中的应用体现了对会计资源的共享。现在高校大多为综合性大学,实行的是多校区管理,会计电算化的发展为高校财务处各管理科室和各校区财务室之间会计信息的交流提供了方便。

⒊高校建立了新的会计内部控制制度

实行会计电算化后,会计事项处理的无纸化和无形化加大了高校会计工作的风险性,所以必须加强会计电算化系统下的内部控制制度。会计电算化实现后,建立了新的会计内部控制制度。

(二)会计电算化在高校会计工作中的作用

⒈会计电算化应用后,选择好的会计软件,能及时、准确、快速查询各种会计数据

高校是一个庞大的综合系统,会计核算工作是很繁重的, 但又是必不可少的。以前在手工记账条件下,高校会计人员的工作压力是很大的。应用会计电算化后就不一样了, 选择如:复旦天翼、用友等优秀的会计软件,只要有满足会计查询条件就能很快查到会计数据、会计科目余额、发生额,查询会计记账凭证等等,满足了高校会计人员查询各种会计数据的要求。高校会计人员在需要时,可随时从计算机中查询到明细账,了解各部门的费用支出情况,使会计核算得以顺利实现。

⒉充分发挥了会计信息系统的管理功能

随着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 高校会计工作也趋向多元化, 高校经费已从国家统一拨款, 改为除了人员经费还是国家拨款外,其他大多要自筹的形式。在保证高校教学质量的前提下,为保证高校各项工作正常运转, 高校会计人员必须密切配合高校会计工作,对会计数据进行分析、预测, 将会计数据变为有用的会计信息,完成多渠道筹集资金和有效使用资金、解决高校办学经费缺口大的问题,使教学科研及行政管理工作顺利开展。高校会计人员要发挥会计电算化的优势,密切配合高校会计工作,将会计数据变为财务信息,充分利用好会计信息系统的管理功能, 使高校会计电算化的重心从会计核算逐步转向会计分析、财务规划及预测决策、资金运用与效益的评估等方面。

⒊进一步加强高校会计工作的一系列管理功能

会计电算化加强了高校会计工作的管理功能,实现了对会计数据的备份、恢复以及重建,保证了会计资料的完整。应用会计电算化后,高校会计工作实现了对会计岗位的合理分工,提高了会计工作的质量,并且其安全性、可靠性及保密性也得到了进一步加强。会计电算化为高校会计工作提供了快捷方便的前提条件,实现了新的飞跃。

(三)实行会计电算化在高校会计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⒈大多数会计人员对会计电算化知识的掌握比较肤浅

在高校会计工作中,高校会计人员大多数只知道简单的会计软件操作,会计电算化知识掌握肤浅,一旦遇到问题就束手无策、无从解决,既降低了工作效率又浪费了工作时间。虽然会计电算化的应用和发展把高校会计人员从繁重的算账、报账工作中解脱出来, 可以把主要精力放在财务管理方面,但目前高校存在重视账务处理功能、 忽视管理功能的情况,很多高校的会计电算化工作仍停留在账务处理阶段,会计软件的功能还没有全面开发、利用,会计信息没有得到充分合理的使用,没有充分发挥会计电算化对高校会计工作的作用。

⒉没有实现从“小财务”到“大财务”的转变

当前,大多数高校实行了会计电算化,但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却不尽如人意,局限在会计核算、工资核算、学生收费系统、报表的自动生成等方面,实质上只实现了计算机代替原来的手工操作,没有发挥会计电算化的真正作用。只重视形式上的会计电算化操作工作而不抓实质的会计电算化管理工作,不能有效发挥会计电算化在高校会计工作中的积极作用。高校会计人员应在会计工作中对会计信息进行加工和分析,由重视监督转变为重视效益,并要加大高校会计工作的管理力度,实施学校的发展目标,为学校教学科研建设事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经济环境,为广大师生科学研究提供有力的经济保障。

⒊缺少会计电算化复合型人才

会计电算化应用后,高校会计人员专业知识的薄弱日益表现出来。会计电算化的应用发展对高校会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要掌握会计专业知识、国家政策法规、相关的行业会计制度,还要掌握相关的计算机知识、财务软件的使用技术以及维护保养知识。但目前单一型的会计人才较多, 复合型会计人才较少, 这已成为高校快速发展会计电算化的障碍。

⒋原来手工记账条件下会计内部控制制度的不完善逐渐体现

随着会计电算化的发展,迫切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行之有效的内部管理制度来规范会计电算化工作。目前高校虽然已建立了会计电算化制度,但还不够完善,会计电算化基础管理薄弱、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同时,受高校会计人员结构、职业道德、素质等问题的影响,高校会计电算化管理制度存在一定的隐患。如何加强高校会计内部管理,建立完善的会计内部控制制度是目前高校会计电算化面临的重要任务。

(四)对高校会计工作中会计电算化存在的问题应采取的对策

⒈必须更新知识,转变观念

高校会计人员应适应形势需要,努力掌握新的会计工作方法,切实提高自身的素质,积极参与会计电算化工作,制定会计电算化发展规划,提高会计电算化工作的水平。只有全面实现会计电算化,才能适应我国会计制度的改革和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

⒉必须加强会计基础工作,改善会计电算化的运行环境

(1)要充分发挥会计电算化运算速度快、存储量大的特点,使会计电算化在高校会计工作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制定高校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 制定各岗位的工作职责,明确会计数据备份制度, 制定病毒防治制度,确保会计电算化的安全高效。(2)要充分发挥会计电算化的优势, 提高会计软件管理型的功能,完善会计管理信息系统。

⒊必须加强培养会计电算化复合型人才

随着会计电算化在高校会计工作中的应用,对高校会计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高校会计人员既要熟练掌握会计专业知识,又要掌握相关的会计电算化知识,能够将会计电算化知识全面应用到高校会计工作中去,充分利用好财务软件,使会计电算化发挥最大优势。因此,要积极引进高水平的会计电算化人才,充实高校会计人员队伍。目前,高校需要一批既懂会计业务操作又熟悉会计电算化知识,能解决高校会计工作中存在问题的复合型会计人才。只有这样, 会计电算化工作才能进一步健康、快速地发展,高校会计工作才能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⒋高校会计内部控制制度更加完善

会计电算化内部管理制度是指高校建立起的一整套健全高校会计电算化的内部管理制度,可为杜绝舞弊或欺诈发挥应有的作用。高校应该建立起一整套符合不相容会计职务相分离原则的内部控制制度,同时还应建立起会计岗位轮换制度,以加强和完善会计、计算机系统的各部门和人员的管理和控制。

二、高校会计电算化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加强会计电算化基础工作的管理,为高校的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目前,会计电算化正朝着科学、系统、全面的方向发展。我们必须加强高校会计电算化的基础工作,改进高校会计工作传统的管理方式,强化会计电算化在高校会计工作中的应用。

高校会计人员应具备扎实的会计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这样就能更好地应用会计电算化对会计日常事务进行处理,为进一步编制财务报告提供可靠的依据。随着会计电算化的发展,高校会计人员必须结合会计岗位的工作特点,熟练掌握会计电算化软件的使用方法和会计软件的维护知识,保证会计信息和财务管理的安全可靠,为高校的发展提供财务管理保障。

(二)拥有大批会计电算化复合型人才,使其发挥出最大的效能

高校要加强复合型会计人才的培养,使会计人员既掌握扎实的会计理论和会计知识技能,还对计算机知识有深刻的了解, 快速、周到、全面地掌握会计电算化的系统知识,培养出对会计电算化接受能力强的、既懂会计业务知识又有一定计算机水平的复合型会计电算化人才。时刻关注会计电算化的发展,这样才能加快会计电算化进程,提高会计电算化水平。

(三)高校会计电算化向网络化方向发展

在21世纪,互联网已渗透到高校的每个领域,会计电算化向网络化方向的发展将给高校会计工作带来一次质的飞跃。高校通过互联网和校园内部局域网建立一个相对快捷开放、实时方便的信息交流系统,为财务处和校内各部门之间,高校与外界之间保证畅通的信息交流提供了便利。例如,南通大学财务处开通了校内局域网络“南通大学财务处高级财务管理平台”,各部门单位可以通过这个财务网络系统查询本部门的经费使用情况, 各位老师也可利用这个查询系统查询自己科研经费的使用情况。另外,这个系统还有工资查询的功能,方便了教职员工。

高校信息网络的建设使会计作为控制系统的本质日益显现出来,极大地提高了会计信息的利用效率。会计信息收集、加工和利用的手段发生了变化,从广度和深度上极大地扩展了会计报告的信息内容。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为高校会计电算化向网络化方向的发展提供了保证。

第3篇:会计电算化的实际应用范文

关键词:事业单位;会计电算化;信息化

党的“十七大”会议提出:“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促进工业由大变强”。要适应社会的发展,必须加快信息化建设,这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发展经济的必然选择。我国从90年代开始,会计电算化在事业单位应用已经得到了一定的发展,特别是行政事业单位在会计核算上也有的新手段,现代单位已经脱离了靠人力和手工核算的时代,会计电算化的发展给事业单位从会计核算到管理上都带来了很大的不同。实现会计电算化之后,在整个计算机系统中,电脑存储的数据可以实现共享,单位的每一项账目登记都有计算机控制,只需要实现正确的输入和处理手段,每一项账目都会准确显示,不需要再像以前一样,一一核对。

一、会计电算化在事业单位应用的问题解析

(一)管理思想落后

现代事业单位管理思想落后,复杂不清。主要表现有:有的事业单位的会计信息无法完整的展现出目前单位的实际情况,没有强化会计电算化在单位财务管理中的重要作用。事业的会计核算只是为了明确收支情况,可以缺乏一个完善的绩效考核制度,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以及会计信息管理并没有在整个管理工作中起到重要作用。

(二)管理制度存在缺陷

从整体上看,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电算化制度缺乏系统科学性。由于每个行政事业单位所体现的具体情况都不一样,所以在理论实践和规章制定方面都有差异,尤其是内部管理,差异性十分明显。一些实行会计电算化较早的事业单位,有较完善的制度规范,相对的会计管理体制也相对健全;而那些使用会计电算化较晚的事业单位,在内部控制上就相对落后。总之,我国事业单位的会计电算化管理还存在制度上的缺陷。

(三)从业人员素质较低

我国会计人员的素质普遍较低,有相关会计电算化工作经验的工作人员也存在职业道德上的问题,普遍科学意识不强。行政事业单位是非营利企业,并不被强大的经济效益所驱使,因此事业单位相关管理人员在追求效率和运用科学管理思想改进工作方面的意识均不强。

(四)缺乏系统性的规划与指导

实践中,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电算化外部管理是一个单位协调进行的过程,单位里的每一个部门都要负责相应的工作,各具体的事业单位信息化建设在很大程度上带有一定的自发性和鲜明的个性。

(五)信息不对称

信息不对称会直接引发主管部门监控不力,信息质量落后的问题。上级部门能对下下级部门进行准确有效的管理,需要根据正确的信息来制定管理政策,所以的决策制定也是如此。但是正确充足的信息来自于精确的技术处理平台,如果没有信息平台的支持,管理部门也无法识别该信息是否有效,是否正确,要制定合理的管理政策更是无从谈起,如果是这些基层部门有意设计那就更是如此,因此对基层单位和部门的监控信息是不对称的。

二、解决行政事业单位应用会计电算化问题的对策

(一)从内部角度

1、事业单位进行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时,首先应注意管理控制的理念。事业单位会计电算化建设的根本思想就是科学的思想和理念,同时根据事业单位会计管理的实际情况,分清各级管理关系,将整个事业单位的管理方式重组,形成一个科学,高效的管理系统。

2、制定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体现现代会计电算化的管理要求,做到与时俱进。制度建设就是要建立健全事业单位与会计电算化相适应的相关管理制度。由于会计信息管理的环境会随时出现不同的变化,所以,相关的管理制度也需要随着环境的改变而改变。如果将会计电算化管理分成软件管理和硬件管理两方面,制度建设管理就属于软件管理部分。只有完善的制度才能真正保证事业单位会计电算化建设的顺利进行。

3、事业单位应随时对会计系统软件实施更新,同时完善本单位的会计管理,健全会计电算化的内外部控制机制,对财务活动进行控制和监督,以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保证会计信息的有效使用,防止违法行为的发生,提高系统的效率和效益。

(二)从外部角度

l、会计电算化建设是一个整体系统,需要一个整个的系统来规范指导,以协助事业单位的上下级部门进行管理和协调。由于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电算化建设所涉及到是事业单位很多,并且出现在不同的行业,所以,一定要从全局出发,从总体上对事业单位会计电算化进行建设和管理。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自上而下的系统信息采集处理的问题,也即是自下而上的会计信息共享的问题。

2、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电算化系统的设计要认真考虑其数据的收集和系统化的建设。做好从头到尾的规划,全面指导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电算化的建设。做好系统设计主要是为了解决系统性会计信息的采集与统计;其次,我们需要系统化设计对对行政事业单位在大经济活动中的合法性和合理性进行监督。

3、要建立健全与会计电算化相适应的管理制度,高级的技术力量是不可缺少的。会计电算化系统就是一套高科技的计算机系统,不管是多优秀的硬件,都需要有相应的软件与之想适应,即科学的管理制度推动信息化的建设和管理,因此,作为行政事业单位的主管部门,从全局的角度来系统地进行管理制度的设计,保证所需采集信息的有效性是会计管理工作的重点。

三、结语

会计信息化是事业单位信息化的先行者、拓荒者,它促进着信息化事业向深度和广度发展。会计电算化在事业单位中的良好运行,必然带来会计核算对象、内容、方法等会计理论和会计技术的发展,同时它对会计和会计工作的影响是多方面的,这种影响必将推动事业单位会计工作和会计实践更加健康地发展,从而加快实现事业单位信息化的进程。

参考文献:

[1] 郜保萍.对当前会计信息化发展的几点思考[J].山西财税 2007,(12).

[2] 廖文龙.论我国会计信息化发展趋势[J].商场现代化,2008(01).

[3] 张继德.我国会计信息化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会计师,2007,(04).

[4] 王海洪.会计信息化下财务软件的特点分析[J]。 中国管理信息化(会计版),2007(O3).

第4篇:会计电算化的实际应用范文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银行应用;存在的问题;解决措施

1. 会计电算化在银行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1会计电算化的管理制度

1.1.1岗位管理制度不够明确

会计电算化管理制度中岗位责任制度的管理为主要部分。该行在岗位设置方面,多数仍然采用传统的手工方式下的岗位设置方法,而会计电算化岗位由基本会计岗位兼任,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实施增加了财会部门系统管理维护的工作量和购置电算化系统的资金投入,没有达到显著提高会计工作质量的效果;另一方面,在电算化会计岗位中,为了方便记忆或者操作方便,每个操作人员的密码都是一样的,或者各个会计人员的操作密码完全公开,达不到基本的内部控制要求,数据的保密性、安全性极差。

1.1.2账务处理程序不够规范

由于财务软件本身对会计数据的来源提供了一系列规范化要求,因而在实际工作中要求会计人员在数据输入、业务处理及有关制度制订方面都必须规范化、标准化,才能使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顺利进行。但目前由于受观念、技术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工作流程大都仍在旧的体制、机制和管理模式基础上进行,因而出现了工作流程与实际业务需要相冲突的矛盾,使会计电算化系统不能很好地发挥作用。

1.1.3信息化管理的不够健全

会计信息系统是企业信息化建设中极为重要的影响因素,企业在应用电算化系统的过程中未能考虑其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是否与电算化系统相适应,而这正是决定企业应用电算化的决定因素。电算化系统的实施应该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应该随企业的发展而随时调整。如果企业的会计信息系统不能与其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相匹配,就会影响企业管理水平和技术基础的提高,而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对成功开展会计电算化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2会计电算化从业人员素质

部分员工素质不高,不能适应会计电算化相关业务发展的需要。造成这种人员素质不高的原因主要有三个:(1)上岗前的培训仅仅注重形式。(2)在岗中培训考核力度不够。(3)银行基层会计人员不稳定。

1.3会计电算化所存在的客观问题

1.3.1电算化软件系统不完善

因为不同银行的财务软件有自己开发和商业购买两类,其中又以商业购买的财务软件为主,但是目前财务软件之间的不统一,不兼容性,导致了报表汇总、数据查询、数据转输的不方便。还有在同一部门内部中,由于财务软件的购买时,往往只考虑财务部门工作的需要,没有从整个单位信息管理的高度出发,结果导致财务部门和其他部门信息的中断,其他部门也不能通过网络有效地共享财务部门的信息,这样不能真正满足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对信息传输和处理的要求。

1.3.2电算化硬件系统布局不合理

在考察中发现,很多银行在开展会计电算化工作中,只是在盲目地追求会计电算化的实施程度,而“重硬轻软”盲目的从追求硬件的超前性着手,导致企业的硬件购置,布局严重的不符合企业规模,没有从成本效益原则出发,以及没有从业务性质及管理目标出发,形成了资金的严重浪费。

2.改善会计电算化在银行核算应用情况的对策建议

2.1建立健全电算化管理制度

2.1.1 合理设置会计电算化岗位

银行在制订了实施计划、配置了计算机硬件、系统软件和会计软件之后,下一步工作应该建立责任岗位制,以保证会计信息系统工作的顺利实施。

要明确电算化主管的责任。具体地有:(1)负责电算化系统的日常管理工作,监督并保证电算化系统的正常运行,达到合法、安全、可靠、可审计的要求。(2)协调电算化系统各类人员之间的工作关系,制订岗位责任与经济责任的考核制度,以及提出任免意见。(3)负责计算机输出账表、凭证的数据正确性和及时性检查工作。(4)建立电算化系统各种资源的调用、修改和更新的审批制度,并监督执行。

明确软件操作员的责任制。具体地有:(1)负责所分管业务的数据输入、数据处理、数据备份和输出会计数据的工作。(2)严格按照操作程序操作计算机和会计软件。(3)每天操作结束后,应及时做好数据备份并妥善保管。(4)出纳人员应做到“日清月结”,银行出纳人员每月都必须将银行账户的余额与银行对账单进行核对一致等等。

2.1.2建立适当的工作体系

会计电算化的实现,对人们的传统观念、原有的会计业务处理流程、内部控制的方式及组织结构产生一定的影响,企业必须要进行原有工作体系的调整。同时企业的相关管理人员应该具备一定的现代化管理意识,在整个企业管理现代化总体规划的指导下做好会计电算化的长期、近期发展规划和计划并认真组织实施,重新调整会计及整个企业的机构设置,建立一系列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企业的财务人员必须调整原已习惯的传统核算方法,规范账务处理流程,以适应会计电算化工作的要求。

2.1.3提高领导的重视程度

对于很多银行而言,是否使用电算化系统主要由领导决定。所以,只有该行领导认识到电算化的重要性和企业发展的趋势,电算化工作才能开展。这就需要加大宣传力度,对财务软件进行扩大宣传,使其优越性深入人心,这样电算化工作才能够得到较快的普及。

2.1.4建立统一的会计电算化协议

会计主管部门提供一个适应大多数单位情况的会计电算化协议,各单位遵照执行,使各单位有共同的工作方式。同时,还需要生产技术人员、企业管理人员以及企业高层领导参与和配合,特别注意企业管理电算化各子系统之间的有机衔接,以保证数据的共享。建立统一通用的财务软件协议,使得会计电算化系统有一个标准的对内对外接口。即使不同系统下的数据也可以直接使用,这样可降低对操作员的要求,也可最大限度地实现系统与系统之间的数据共享。

2.2提高银行工作人员的素质

员工素质对于任何单位的发展和工作效率的提升是至关重要的。要加强会计人员思想教育,使其充分树立思想道德防线,增强自控能力。利用各种形式对会计人员进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尽量消除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腐蚀,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幸福观,学法、知法、执法,增强法制观念,以国家法律,金融法规规范自己的职业行为。加强业务培训,牢固树立业务风险防线。

2.3 加强对会计电算一体化系统的研发

同行业内的不同企业以及不同部门所存在的专业化系统软件不兼容的问题是一个普遍的问题。其中,关键的问题在于行业内没有一个统一的软件设计标准体系及软件直接相互对接的标准接口标准。针对这种问题,首先需要银行主观部门对各银行企业制定出统一的行业软件设计标准体系,其次各下属部门在研发软件系统的同时要按照规定标准进行标准化设计,最后在软件的使用工程中要针对不同的应用环境以及在应用过程中所发现的软件上的设计缺陷,要及时向上级技术部门反映,避免软件系统的问题而影响了工作的效率。

第5篇:会计电算化的实际应用范文

因为企业规模小,中小企业的经营决策权往往高度集中,资本追求利润的动力完全体现在经营者的积极性上。在我国,中小企业数量多,比重大,是推动国民经济发展基础力量,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会计电算化应用是以电子计算机为主的当代电子技术和信息技术应用到会计实务中的简称,是一个应用电子计算机实现的会计信息系统。具体地说是用计算机代替手工记账、算账、报账、用账以及代替部分人脑辅助管理的过程。它实现了数据处理的自动化,使传统的手工会计信息系统发展演变为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应用,要求操作人员不但要熟悉财务知识,还要具备计算机应用的基本能力,不但要懂得如何将企业的经济业务录入系统,生成账簿和报表,还要懂得如何管理这些电子档案并根据这些电子档案对企业的财务信息进行整理和分析。

管理者不重视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管理功能。中小企业一般资本总量不够大,生产规模的扩大以及生产设备和技术的更新都比较困难,企业无法形成一套规范的、系统化的、高效的管理。大部分企业是以利润最大化作为自己的财务目标,重视利润,忽略企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这主要表现在许多中小企业的管理人员和会计人员一般使用电算化系统中的总账、应收应付、固定资产、薪资管理和报表模块进行经济业务的核算以及账簿、报表的生产,而不涉及到成本核算、财务报表分析以及资金预测等具有财务管理功能的模块,电算化管理系统的作用没有被充分利用。这就相当于只是将传统的手工记账转换为电算化记账,并未因此提高财务管理能力和效率,忽略了电算化信息系统的真正意义。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使得中小企业的管理者产生错觉,认为电算化管理信息系统对企业是没有多大意义的。

会计人员素质无法驾驭电算化软件。中小企业受到规模和资金的限制,一方面,会计机构设置比较简单,职责分工不明确,会计人员身兼数职,有些企业甚至没有设置会计部门。另一方面,中小企业往往很难吸引高素质人才,会计人员往往是由亲戚担任,即使不是亲戚,招聘到得会计人员业务水平也比较低,对新知识的运用能力较差,财务管理能力更是无从谈起。所以,会计人员在电算化软件使用过程中,一方面,一般只是使用一些简单的核算模块,复杂的模块不会涉及到,软件的功能运用不完全;另一方面,电算化系统随着会计要求的提高需要不断升级和更新改造,在这个过程中涉及到大量数据的输出、储存和衔接,一不小心就可能造成会计档案的流失,而这些工作是一般会计人员无法完成的。此外,在电算化操作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错误,使得会计人员无所适从,应为电算化软件的与传统手工账务处理的是不一样的。

会计资料存在风险。财务数据属于企业的机密,在很大程度上关系着企业的生存与发展。由于受到计算机应用能力的约束,中小企业会计人员在会计软件的运用过程中对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性重视不够,操作过程中也缺乏加密防范的技术,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出现了许多安全隐患,会计数据容易丧失。此外,为了节约开支,一些单位财务部门电脑也用作其他办公,极其容易受到病毒的侵蚀感染,导致系统瘫痪造成会计数据丢失。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知道,造成我国中小型企业会计电算化应用存在的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要促进并完善中小型企业会计电算化的应用,必须针对影响因素,多方入手,多种措施配合,才能达到预期效果。

第6篇:会计电算化的实际应用范文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 实践教学 校企合作

财政部在《关于大力发展我国会计电算化事业的意见》中制订了我国会计电算化事业发展的总体规划,即到2010年,力争80%以上的单位基本实现会计电算化。会计电算化事业的蓬勃发展需要大量的人才,而实践技能是电算化工作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技能,这一技能的重要源泉就是会计电算化的实践教学。

一、合理设置实训课程, 加大实训力度

1.加强会计电算化模拟实训室的建设

在会计电算化实训室的建设上,应突出仿真性。即建设要尽可能贴近生产、技术、管理和服务第一线,模拟真实的执业环境,配备会计软件、技能考核软件以及其他辅助教学软件。在实践活动中,各实习活动小组之间可以采用按会计岗位情境实训,也可以按各子系统进行流动作业实训。对学生按照未来就业时专业岗位的基本执业要求进行实际操作训练,从而使其综合职业素质得到合理的培养。

2. 合理安排会计电算化的实训课程、课时和内容

1) 调整课程设置,加大电算化课时比例

目前在会计电算化教学中普遍存在重理论、轻实务,重手工操作、轻电算化实务, 手工实务教学与电算实务教学相脱离的状况。据不完全统计,在专业课程中,专业会计课一般占到50% ,计算机课程占到30% ,而会计电算化课程最多不超过15% ,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学生只能学到一些基本原理和简单操作,根本谈不上系统掌握和熟练操作。

针对这种现状,我认为应该适当增加电算化课程比例。会计电算化是一门新兴的应用性学科,它涉及到会计电算化原理、常用商品化软件应用、会计电算化系统管理和开发等内容。因此,电算化课程至少应达到3门,比例在30%以上。

2)调整教学内容,注重实用性

在教学内容安排上, 一方面,要让学生多进行上机实务操作,多接触一些不同的会计软件的使用,便于学生适应企业的需要;另一方面,要求学生在熟练掌握财务会计软件操作的同时,还要学习更多的计算机知识(包括编程方面和计算机维护方面的知识), 以拓宽学生的会计电算化知识面,解决会计电算化过程中的一般性问题。同时利用顶岗实习的机会,让学生真正接触到企业的经济业务,了解会计电算化软件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从而将课堂练习和实际工作紧密结合起来。

3) 扩充实训内容,自编电算化教材

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和软件的不断更新,教材滞后现象普遍存在。由于缺乏配套的实训模拟教材,往往造成理论与实践的脱节,给学生上机和教师指导带来不便,影响教学效果。

为此,我们可以扩充会计电算化实训内容, 将以前手工模拟实训的内容实行电算化模拟实训,把手工会计实训与电算化会计实训有机联系起来。另外,调整教学内容,自编电算化教材。为了使学生对会计工作的全过程有一个直观清晰地了解, 教材应按实践教学计划和实践系统化内容设计, 在各阶段实验目的、实验的侧重点及内容深度上有所区别。

二、提高专业教师的实践技能

目前来看,从事会计电算化教学的教师,绝大多数是理论教学的教师和直接分配到学校缺少实践工作经验的青年教师。实践经验的短缺,直接造成教学师资不足,影响实践教学效果。

1. 要定期搞好专业进修

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等的不断发展, 会计软件的发展也可以说是日新月异。为了使电算化的教学跟上时代的发展,应有计划地组织专业教师深入软件生产或营销公司, 接受前沿专业知识的培训学习。

2.专业教师深入企事业单位,考察了解会计电算化软件的实际应用情况

为提高教师实务操作能力和实践课的教学能力,教师应通过校外会计兼职或其他途经到企事业单位亲身体验一些会计实务操作, 及时了解会计电算化的应用情况,更好地进行教材的选择和编写、教案的组织和准备以及实践课

程的操作和指导。

三、发挥学生主体作用,鼓励社会调查

在会计电算化教学中,应该将社会调查作为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调查内容由任课教师根据课程所学内容进行宏观上的安排, 学生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做具体选择。课程考察方式可以撰写调查报告。不管是会计电算化的系统管理方面,还是具体操作方面, 只要做了深入细致的调查工作,就能收到非常好的效果。既有利于学生的实践能力的提高,又可以提供一些好的教学案例,充实教学资源。

四、校企合作, 拓宽实训教学思路

1.和软件生产或经销公司合作

一方面,利用学校的教育资源和实习基地,进行会计电算化初、中、高级培训。生源除本校学生外, 还可以面向社会招生。另一方面,合作组织各种软件操作技能竞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成绩优异者合作企业可以优先录用。

2. 和企业合作

学校可以派专业教师深入企业第一线, 进行学科调研。及时了解电算化软件在实际应用中情况,以便更好地组织教学;同时,教师可以将收集到的资料编写成案例,进行案例教学,或者以一个企业的电算化业务为实例,编写系统的实验教材。

3.聘请经验丰富的财会人员兼职授课

学校可以定期聘请一些在企业工作的会计电算化专业人员给学生进行案例讲座和实践指导,或者提供一些来自用人单位的需求信息,以利于教学和学生日后的就业。

参考文献:

[1] 严俊梅.论高职院校财会专业的校内实践教学[J].职教论坛.2005,(1)

第7篇:会计电算化的实际应用范文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 企业 内部控制 加强

前言:会计电算化就是将计算机信息技术应用到会计实务中,从而实现对会计信息的管理。随着IT技术的发展,会计电算化从借助计算机单纯记账,发展到了与企业业务密切结合,能够为企业提供财务计划、分析和预测,与此同时,还可以协助管理者解决企业的实际问题,这就为企业带来了巨大的效益。然而,由于我国的会计电算化起步较晚,加上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等制约因素的存在,使会计电算化还无法在短时间内从根本上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一、会计电算化企业内部控制的现状及问题

(一)对会计电算化的认识不足

随着会计电算化的深入发展,其功能也在不断的增加与完善,但是,目前我国很多企业在实行会计电算化的过程中,对会计电算化的认识过于片面,仅是单纯的使用在常规事务性工作方面,而忽视了对其它功能的开发与利用[1]。对会计电算化认识不足的具体表现为:一些企业认为会计电算化的应用只是改变了会计核算工作的工具,对其他方面没有太大影响;还有些企业认为实行会计电算化只是一种形式,是企业为了树立自身形象的一种手段,无关乎企业的经营管理。正是由于对会计电算化认识的不足,致使企业忽视了培养相关方面人才的重要性,同时企业的财务制度也不够完善,致使会计电算化无法正常的运转,与其相关的基础工作相对较薄弱。

(二)组织结构不够严密,岗位分配不够合理

会计电算化所实现的是半自动化办公,这就需要会计人员的配合操作才能完成任务。在整个工作的过程中,由于很多企业缺乏对电算化过程所具备特点的了解,致使其组织结构不够严密而出现控制漏洞。这是由于企业对电算化的认识不足,缺乏相关人才的储备,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就会出现人手短缺的现象,企业为了控制成本的投入,会减少岗位的设置,对现有员工进行重叠分配。这种不合理的人力资源配置,会使其操作人员在了解整个系统的基础上,掌握到如何控制系统,从而利用控制漏洞进行违规甚至违法的操作。

(三)会计电算化系统下会计信息存在安全隐患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安全问题成为了当下社会最为广泛关注的问题。计算机病毒和网络黑客严重威胁着会计信息的安全性,与此同时,计算机自身的软件系统以及控制系统存在缺陷时,也会对会计信息数据造成破坏。具体表现如:企业内部员工利用控制漏洞篡改会计信息、存储的信息遭到毁坏以及因系统瘫痪对电算化系统的破坏等。这些都是会计电算化下企业要解决的问题。

(四)对会计电算化软件的操作不当,管理权限不够严格

目前,我国市场开发出售的会计软件都具备完整的保护功能系统,比如用户身份识别、操作权限控制等功能的设置就很好的保护了电算化系统,并使会计电算化系统充分的发挥出自身的功能。但是,在实际应用中,很多企业对这些保护功能系统视而不见,为了工作上的方便,系统身份识别的密码经常处于公开的状态,这就使企业的会计信息处于危险之中。

二、会计电算化背景下加强企业内部控制的策略

(一)强化企业对会计电算化的认识,明确岗位职责

首先,企业要对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功能与知识做出全面的分析与了解,根据会计电算化系统下的要求,制定完善的应用措施。其次,要对会计部门的人力资源做出调整,明确会计人员的岗位职责,并建立相应的责任制度,在对人员进行分工的过程中,需要做到职权分离,并能使其之间相互制约,这样才能有效的避免违规、违法等行为的出现。最后,要建立完善的岗位轮换制度,对每个岗位建立相应的权限控制,以身份识别、密码识别等方式控制其权限,由企业高层负责对密码的统一管理,并建立相应的惩罚制度,避免密码等保护措施外泄,从源头上制止违规操作等行为的出现,保证会计信息的安全性[2]。

(二)完善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保证会计电算化信息的可靠性

只有完善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才能保障会计电算化系统下会计信息的可靠性,这就要求企业要明确内部控制的目标,落实相应的规定内容,发挥出内部控制的实质性作用。企业还需要根据会计电算化的具体实施要求,结合自身的实际发展状况,不断的完善相关的管理制度,并加大企业的监督力度,从而使电算化的会计工作有章可循,并能严格的按照企业的相关规定按部就班的开展工作,从而规范工作人员的自身行为。与此同时,企业要及时根据内外部条件的变化,不断完善与更新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

(三)提高会计从事人员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质

企业要想加强内部的控制,就需要完善内部的控制制度,但是,单纯依靠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是无法全面提升企业整体控制能力的。这是由于会计电算化系统是人与机器紧密结合、共同完成操作的,所以,保证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安全的重要任务之一便是提升会计从事人员的专业技能和个人素质。这就要求企业要不断的加大对相关人员的培训力度,使其充分认识到系统安全的重要性,进而提升自身的专业技能知识。同时,要建立完善的考核机制和薪酬制度,从而激发相关工作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吸收更多的专业性人才并留住人才,为己所用[3]。

(四)完善计算机的防护系统,确保会计信息的安全性

这就要求企业要对会计电算化系统下的计算机安装防护系统,并针对不同类型的危险源安装不同类型的防火墙,保证企业内部信息的安全性;要及时安装并更新杀毒软件,防止计算机病毒和黑客的入侵。对计算机相关软件进行升级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升级后是否会对所存储的会计信息产生影响,同时,企业高层要对相关的资料做好备份管理工作,以避免资料损坏对企业造成的不必要的损失。

结论:结合本文分析的内容,我国企业在实现会计电算化时,必须要建立与其相应且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加强企业的内部控制力度,才能使会计电算化系统真正的发挥出自身的优势作用,从而为提高企业经济效益而服务。

参考文献:

第8篇:会计电算化的实际应用范文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实践技能;实践性教学

[作者简介]张惠英,新疆供销学校讲师,新疆 乌鲁木齐830013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728(2010)02-0177-03

中等职业教育旨在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这在目前中职教育中已成为共识。那么,如何实现这一教育宗旨?具体到会计电算化教学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加强会计电算化的实践性教学。

会计电算化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上机模拟实训、案例分析、深入企业进行社会调查、学生岗前实习、操作技能考核等。目前,在中职会计电算化教学中,实践性教学环节总体所占比例不到50%,大部分学校几乎没有案例分析课和社会调查。在课程学习中,学生从事的主要是理论学习和简单的上机实验,课程考察也主要以理论知识为主。结果是学生虽然通过专业课程的学习拿到了毕业证书、计算机二级证书、电算化初级证书等证书,但缺乏实际操作技能,到工作单位后适应不了工作需求。究其原因,就是在会计电算化教学中忽视了实践技能的培养。

一、加强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师的实际操作技能和电算化系统管理技能

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自身一定要有实践能力,这样才能更好地组织、指导学生实践。会计电算化是一门应用型学科,实践性极强。这就要求专业教师不仅要具备系统丰富的理论知识,而且要具有扎实熟练的实际操作技能和会计电算化的系统管理技能。具体包括三个方面:第一,熟练掌握常用电算化软件系统各个模块的操作,并能够解答使用过程中出现的操作问题;第二,熟悉会计电算化系统安装、调试和维护;第三,具有管理信息系统(MIS)的管理技能,如区域网的管理、数据库的管理。

以上这些实践技能是作为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师必须具备的。那么,如何获得这些技能呢?笔者认为,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教师要认真备好实验、实训课。长期以来,教师普遍重视理论课的备课,但对于实验课,几乎普遍缺乏充分认真的备课过程。造成自己对软件操作不够熟练,对操作过程中学生存在的一些问题不能作出确切的答复,最终造成实验、实训课程效率不高。教师要备好实践课,首先自身不能脱离实践,要针对实践内容反复上机操作,在操作过程中随时记录有关问题。然后,在备课本上安排上机内容、流程、目标等内容。第二,会计电算化的专业教师要定期接受软件公司的培训或专业进修。我们知道,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会计核算技术等的不断发展,会计电算化商品软件的发展可以说日新月异。以用友公司为例,从UCDOS下的账务处理系统、报表处理系统到WINDOWS下的相应系统,从单机版到网络版,从单一核算系统到集核算、管理于一体的软件系统,到系统化的ERP系统,到独立性极强的小型管理系统,如CRM客户关系管理系统、WFW员工管理系统、网络电话系统等,都是在不断发展和创新。与会计软件开发业的迅速发展相比,电算化教学却存在明显滞后的现象,除课程设置和教材选择不当等原因外,专业教师的知识结构老化、知识更新太慢、实践技能不强也是一个重要原因。专业教师只有深入软件生产或营销公司,接受前沿专业知识的培训学习,才能更好地进行教材的选择和编写、教案的组织和准备以及实践课程的操作和指导。第三,专业教师应该深入企业实际,考察了解会计电算化软件在企业中的实际应用情况。例如操作人员在实际应用中容易出现哪些问题?企业在实施会计电算化过程中存在哪些障碍?只有这样,才能有的放矢地组织实践教学,更好地指导学生。

二、强化案例教学和社会调查活动,将教学活动的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起来

案例教学和社会调查活动是实践教学的重要方面。长期以来,在会计教学过程中,人们对于案例教学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这对于激发学生思维,增强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习的主动性都有一定的束缚。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具有启发、诱导、决策等功能的新型教学法。所谓会计电算化案例教学法,即在学生学习和掌握一定的会计电算化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剖析案例,让学生把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会计电算化中去的“实践活动”。它可以分为三个步骤:首先由教师根据会计电算化的教学内容、重点、难点、目的编写案例;其次是在课堂上由学生讨论案例,教师只是引导和提示;最后由学生撰写报告,对案例的认识和所学到的知识等进行总结。案例教学也可以采用小组学习、模拟实验、辩论、公开演示课等形式,以此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和积极的学习态度,扩大和提高学生口头表达、知识运用、人际交往以及信息技术运用等综合能力。

会计电算化案例可以大量应用在会计模拟实验中。首先,将教师所提供的会计案例在手工会计模拟实验室中利用凭证、账簿、报表等实验工具进行实验,从而使理论与实际有机结合在一起,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并且提出最优解决方案。其次,把手工会计中所用到的会计案例在电算化模拟实验室中利用财务软件再次重演,使学生进一步了解会计实行电算化的必要性以及电算化给会计领域带来的变革。会计案例应依据会计电算化专业的培养目标、课程内容和教学目的以及会计案例教学法的特点进行选定。在选择会计案例时应遵循实用性、典型性、综合性原则。案例的来源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渠道:第一,教师深入企事业单位和会计师事务所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在实际工作中收集整理有关资料,编成会计电算化教学案例。第二,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参考有关资料结合社会经济的实际状况,设计教学案例。第三,从有关资料中收集教学案例,如从网上下载。第四,建立校际之间的合作,相互交流教学案例。

在会计电算化教学中,社会调查不是可有可无的,而是应该将其作为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调查报告可作为学生课程考察的一个方面。调查内容由任课教师根据课程内容进行宏观上的安排,学生根据自身实际情况作具体选择。不管是会计电算化的系统管理方面,还是具体操作方面,只要做了深入细致的调查工作,都能收到非常好的效果。一方面有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另一方面可以提供一些好的教学案例,充实教学资源。在时间安排上,社会调查可放在节假日进行。由于目前会计电算化软件或相关软件在企事业单位和行政管理中使用得比较普遍,学生进行这样的社会调查是完全可行的。

三、合理设置实验、实训课程,加大实

验、实训力度

会计电算化作为一门实用性、针对性很强的应用学科,必须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中心来设计课程内容。特别是中职电算化专业的教学,要加强会计电算化实践设施的建设,强化实验性的模拟教学;适当增加实训课时;选择或自编实用的电算化模拟教材;重视岗前培训,真正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一)合理安排会计电算化的实训课程、课时和内容

在中职会计电算化专业的课程安排上,目前存在的问题是:第一,电算化课程所占比例太低。在专业课程中,手工会计占到50%,计算机课程占到35%~40%,会计电算化课程所占比例不到15%。大多数学校仅设一门会计电算化课程,课时70~80学时。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学生只能学到一些基本原理和简单操作,根本谈不上系统掌握和熟练操作。第二,缺乏系统、实用的电算化模拟教材。

针对存在的问题,应做到以下三点:第一,增加电算化课程比例。会计电算化是一门新兴的应用性学科,它涉及到会计电算化原理、常用商品化软件的应用、会计电算化系统管理和开发,这些内容绝非一门课程所能包含。电算化课程至少应达到3门,比例在30%以上。第二,扩充会计电算化实训科目。例如基础会计、成本管理、财务管理、财务报表分析等以前都是手工模拟实训,作为会计电算化专业,必须实行电算化模拟实训。第三,完善电算化实践教学内容。系统合理的电算化实践教学内容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会计软件的使用,电算化专业学生应掌握至少两种软件的使用。(2)数据库语言的基础应用,学生应具备用Foxpm数据库语言编写简单程序的能力。(3)EXCEL操作和使用,学生应掌握使用EXCEL动态图表的操作。(4)会计电算化系统的管理。(5)会计电算化模拟实践。

(二)选择或自编合适的会计电算化实践教材

实践课教材是决定实践教学质量的关关键因素之一,当前市场上电算化会计实践教学教材很少,高质量的更少,而适用中职学生使用的则是少之又少。为了保证教学质量,应立足于“自编为主,购买为辅”。教材建设可分为两个阶段进行。首先选择一种较好的手工会计模拟资料,在此基础上进行手工向电算化的转换,使之应用于电算化实践教学;其次是在积累了一定经验后,组织一线教师编写实训教材,最好是系列化教材。

(三)加强会计电算化模拟实验室的建设,保证学生具有良好的实践基地

大部分经济类中职学校都有会计电算化专业,而且几乎都具有电算化实验室,但实验能力、实验效果却差异很大。应该说,真正能够完全满足教学需求的并不多。软硬件滞后、没有完整的会计电算化模拟数据系统、实践过程缺乏系统性等问题并不少见,从教学设施上就无法保证实训需求。

在会计电算化实训室的建设上,应突出仿真性。对学生进行课程实训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其操作技能,提高职业能力。如果实训室能够做到全方位模拟日后的工作流程、工作环境、职业岗位,会非常有利于实践教学。因此,会计电算化实训室要从软硬件系统、数据系统、运作过程全真模拟企业。同时,还要考虑实训设备功能的全面性和前瞻性、运行的稳定性、结构的开放性、性价比等因素。

四、加强校企合作,拓宽中职教育的办学思路

学校与企业合作,能够全方位地拓宽中等职业教育办学之路,同时有利于企业的发展。具体到会计电算化的实践教学中,体现为:第一,校企结合有利于学校了解企业对电算化人才的需求状况,进一步有目的地培养人才。从教育产业的角度来看,学生就是学校的“产品”,而企业是这些“产品”最终的消费市场。学校必须时时明确来自“市场”的需求。在建设会计电算化模拟实训室的过程中,学校要走访企业,了解目前企业对于会计电算化人才的需求状况;企业目前会计电算化的发展状况;企业对学校建设会计电算化实训室的宝贵意见。第二,与企业开展合作,有利于开辟多种办学途径,使中职学校的学历教育和职业社会培训相辅相成地同时蓬勃发展。通过社会培训可以及时反馈社会需求,以便及时调整学历教育的教学内容和方法,促进特色课程和教材的完善,并推进专业结构的优化和新专业的设置。学历教育的系统性和规范性,可以不断提高社会培训的职业教育层次,使学生不仅掌握熟练的职业技能,而且具备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

校企合作有以下几种途径:第一,学校与软件生产或经销公司合作,利用学校的教育资源和实习基地,进行会计电算化初、中、高级培训。生源除本校学生外,还可以面向社会招生。第二,企业合作。学校可以派专业教师深入企业实际,进行学科调研,及时了解电算化软件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热点问题,以便更好地组织教学;同时,教师可以将收集到的资料编写成案例,进行案例教学;或者以一个企业的电算化业务为实例,编写系统的实验教材。第三,学校可以定期聘请一些在企业工作的会计电算化专业人员给学生进行案例讲座和实践指导,或者提供一些来自用人单位的需求信息,以利于教学和学生日后的就业。

据有关专家预计,到2010年,80%以上的基层单位要实现会计电算化。会计电算化事业的蓬勃发展需要大量的人才,而实践技能是电算化工作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技能,这一技能的重要源泉就是会计电算化的实践教学。所以,对会计电算化实践教学的探索是一项长期的任务。

[参考文献]

第9篇:会计电算化的实际应用范文

一、会计电算化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会计电算化发展不平衡。我国幅员辽阔,各地的经济发展情况也各不相同,所以会计电算化的发展也出现了严重不平衡的情况。通常来讲,对于发达地区会计电算化的普及程度较高,而对于欠发达地区的会计电算化的普及程度明显偏低。

2、会计软件发展模式的局限性。为了使自己设计的软件更加具有特色,所以就造成了大部分的软件相互之间无法兼容,在使用方式上面也千差万别,这样一来会计软件发展没有统一的标准,从而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3、重视会计电算化自身因素而忽视环境因素。在普及会计电算化的过程中,我们通常情况下非常重视会计电算化软件的开发和系统的维护,所以会计电算化的发展呈现出上升趋势,但是却忽略了会计电算化是要进行具体应用的,而会计电算化的应用最主要的条件在于外部环境的稳定安全,才能够保证会计电算化的平稳运行。会计电算化的外部环境包括了会计电算化外部管理的各项制度、领导对于会计电算化的态度。只有外部环境的各个方面都满足于会计电算化的正常运行的前提条件,或者对于会计电算化运行进行大力支持,会计电算化才能够在实际应用中发挥出实际的功能。

4、对会计电算化认识有偏差。据相关的数据显示,在一些发达国家之中,会计电算化的使用情况能够达到90%的覆盖。但是我国在大中型企业中会计电算化的普及率也仅仅能够达到60%-80%,小型企业的普及率更是不足30%。而且,会计电算化分布呈现极端化趋势,不只表现在行业领域,还表现在地域领域。很多人对于会计电算化的印象还是停留在通过电子计算机技术对于会计核算的一种方式。会计电算化无非是减轻会计的工作量,提高会计核算的准确度而已。正是由于这种传统的思想观念导致很多推行会计电算化系统的企业没有建立完整的会计信息系统,也无法利用会计电算化系统提供的信息进行及时的分析和利用,也就无法为企业决策和管理过程中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5、企业缺少会计电算化复合型人才。从目前我国会计电算化人才水平来看,大部分的人员只是简单的通过短期培训的手工会计和出纳,由于他们只是大致的对于财务软件进行机械化操作,而没有从根本上对会计电算化进行完整的学习,而且自身并不具备关于计算机操作、构成、使用等方面的知识,对于计算机的维护更是一片空白。一旦电子计算机软硬件出现问题以后,自身没有办法对问题进行及时的解决或操作,只能够求助计算机维护人员。而计算机维护人员又缺乏财会相关知识,在维护过程中还要财会人员的配合,造成维护质量下降。为此,企业在实施会计电算化过程中急需解决的问题在于培养精通财会知识和计算机技术的复合型人才。

6、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性、保密性差。对于企业来说,最为重要的商业机密就是财务数据,而且财务数据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决定着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一旦企业财务数据遭到泄露,后果不堪设想。所以,企业在推行会计电算化之后,一定要严格保证企业的财务数据保密性和安全性,防止在运行会计电算化系统之后造成财务数据泄露的安全问题。其中,一少部分企业的会计电算软件是由自主研发或者委托开发的过程中就没有进行安全方面的问题进行考虑,导致开发出来的软件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出现种种不兼容的现象。一些会计电算化系统由于没有按照规定进行操作,导致安全防范意识不强,从而造成电子病毒和“黑客”进行入侵,导致公司重要的财务资料的泄露,使得公司发展存在很大的安全问题。会计电算化的数据保存不够完善、档案的保存没有达到要求也会导致企业的财务数据丢失严重。

7、企业会计基础工作无法满足会计电算化的要求。按照一般的情况看,企业的会计功能包括很多种类,例如企业会计制度、企业管理制度、企业数据核算制度等方面。由于企业在自身制度设计中可能存在不合理的现象,这样就导致了企业会计电算系统对于数据处理的不准确,给会计电算化的实行客观的制造了困难。由此可见,如果会计电算化对于基础的数据录入、业务处理等基础工作无法顺利的进行,那么会计电算化系统也就无法正常的进行工作。

二、加强会计电算化工作的对策

1、改变认识,转变观念,努力培养复合型会计人才。要想加强会计电算化工作的长远发展,必须要转变对于会计电算化的认识和观念。只有对会计电算化进行了正确的认识和充分的进行了解,才能够保证会计电算化充分的发挥出自身的优势,才能够更好的为企业会计工作提供充分完整的服务功能。只有领导层充分的认识到会计电算化的优点和效益,才能够真正的推行会计电算化,使得会计电算化从根本上普及到企业的会计工作之中。在会计电算化普及之后,一定要进行复合型人才的储备培养,保证会计电算化专业的人才充足。

2、做好各项基础工作,为会计电算化的实施提供良好的基础和环境。想要会计电算化正常的进行工作和运行,企业就必须保证提供基础工作的有序进行,包括款机基础工作、计算机和网络工作等方面的正常工作。加大对于会计电算化硬件方面的投入力度,包括必需的计算机软硬件设备、网络设备等。除了这些基础之外,还要加强对于基础的维护和后续更新的工作,确保会计电算化系统能够安全稳定的运行,切实提高企业财务数据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3、统一规范会计电算化软件市场,依一定的原则选择财务软件。根据国外先进的经验,我们可以总结,想要会计电算化发展的更加长远和完备,必须要保证会计电算化的财务软件形成统一的标准,甚至直接由国家通过行政手段进行硬性规定,这样一旦财务软件形成了统一的标准,那么国家相关的经济部门、管理部门就可以快速方便的利用网络进行财务检查,单位也可以根据相关的财务软件进行科统一的进行财务报告的传送。

4、完善制度,规范管理。想要加强会计电算化工作的顺利开展,一定要制定相关的各项制度来保证会计电算化的顺利普及。保证会计电算化外部条件合适的同时,还要保证会计电算化内部操作制度的规范,对于会计电算化内部人员的职业资质一定要进行严格的检查,不符合要求的人员要重新组织培训。

5、加强会计电算化安全机制,建立必要的防护措施。要想加快会计电算化的顺利推行,必须对会计电算化的安全性与保密性进行解决。首先要建立完善的会计电算化保密措施,通过现代信息保密技术手段来对于会计电算化的保密系统进行加密,确保形成多层防护机制,保证相关操作人员通过密码进行验证,无关人员无法验证。还要对会计电算系统建立起必要的防护措施,避面由于操作人员的失误或疏忽造成会计电算系统数据发生破坏,造成损失。

6、加强审计监督。要想加快会计电算系统的普及程度,对于会计电算系统的各个环节一定要加强审计监督。不仅要确保审计监督人员认真负责、还要保证审计监督人员整体的素质,防止发生舞弊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