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实验室建设的建议范文

实验室建设的建议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实验室建设的建议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实验室建设的建议

第1篇:实验室建设的建议范文

关键词:教学实践 人才培养 网络化建设 管理平台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6(c)-202-01

艺术类专业培养的是高素质的艺术创新型人才,实践教学是培养高素质艺术创新型人才的重要内容。随着教育的改革,教学过程与实践教学相辅相成,共同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与此同时,北京印刷学院的艺术类专业学生对实验室的依赖度不断提高,这对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科技的发展、招生人数的增加、教学资源的相对紧缺,实现实验室的网络化、信息化管理无疑在实现资源共享,提高实验室工作效率和降低运行成本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1 目前实验室建设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机构组织不健全。由于受到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艺术类实验室的建设受到很大的限制,并且没有专门的艺术类实验室组织机构,所以艺术类专业实验室的建设刚刚起步,并未能够真正的适应现代艺术类专业的教育。

(2)存在重复建设情形。由于缺少经验,并且对高校艺术类专业实验室的建设缺乏研究,从而导致高校以及艺术类专业之间的实验室建设是单枪匹马、缺少统一的规划和管理。因而在不同的高校,不同的实验室之间存在大量的重复性建设的情况。

(3)艺术类实验室形式单一。到目前,国内艺术类实验室的建设并为体现艺术类的独特性和专业性,多数实验室的建设接近于建设计算机机房的预期和使用进行建设。这种单一的建设模式根本不适应艺术类学科的建设和学生的培养,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

(4)资源建设不完整。艺术类实验室资源建设不完整,其一,指的是硬件资源的配备不到位,实验器材欠缺;其二,即使是硬件资源比较丰富,软件配套效果不佳。其中,包括实验室课程的内容空洞,效果欠佳,实验室人才配备不全。

(5)协作和协调及协同程度不高。协作、协调和协同是建设艺术类实验室的基本保障,只有把各个方面都协调好,才能满足艺术类实验室建设的需要,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是各学科教学资源的建设离不开各学科的专家、学者,需要各学科的专家、学者相互配合;二是数字资源的建设离不开数字图书馆建设的成果,充分发现代数字图书馆的功效;三是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需要现代教育技术中心的大力参与。

(6)缺少相应的检查和监督措施。目前,高校艺术类实验室处于摸索期,并未形成科学高校的管理体系,也未有相应的管理机构,因此高校艺术类实验室的建设不规范。因此,有关部门或者管理机构制定相关的强制性规章制度就显得有必要。

2 加强艺术类实验室建设的建议

艺术类实验室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化的,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的系统工程。因此,在建设时,应充分发挥领导、专家协同建设,统一规划、统一标准、联合建设,资源共享。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首先,进行宏观规划。艺术类实验室的建设必须按照学生的培养计划统一规划,分步实施。杜绝重复性建设现象,在适当的范围内对实验室资源进行科学宏观的规划和调整,以适应学科建设的要求。

其次,制订标准,规范艺术实验室建设。比如,摄影实验室包括影室和黑白暗房。影室由拍摄区、化妆间、图像处理工作室和道具仓库组成;暗房由小暗房、药水调配区、教学演示区和储物间组成。艺术类专业实验室建设要制订建设标准,以促进艺术实验室建设尽快实现规范化、科学化、现代化。

第三,加强实验人才培养。实验室的建设和发展必须依赖于一批实验室骨干力量。随着实验室建设的加强,对这些实验室工作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必须加强实验室人才储备,提高艺术类实验室人员队伍的思想素质和业务能力。

第四,加强评估和监控。通过各项评估工作,加强对艺术类实验室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从而进一步加快实验室建设步伐。通过专家的评估考核,对实验室的建设进行统一的评估和监控,借此加强艺术实验室的快速发展。

第五,加强资金投入。为了解决实验室建设经费不足的矛盾,应多渠道筹集经费,可向国内外银行贷款,可面向社会筹资,从社会中争取资金、设备和技术上的支持,形成良性循环机制。

3 实验室网络信息化管理系统

根据实验室规范管理的要求,结合实验室的实际情况以及实验教学的特点,利用学校完善的网络资源,运用计算机进行实验室信息的收集管理,通过网络及时将信息上传,便于学校及时检查各实验室情况,及时处理出现的相关问题。实验室网络信息化管理平台的运行主要应分为两个部分内容:网络平台、硬件平台和软件平台。

(1)网络平台。随着高校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日益完善,校园信息化、网络化逐步实现,实验室已成为数字化校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便于管理和维护,每个实验室分别组建局域网,通过校园网接入CERNET和Internet,从而使实验室在教学、科研、信息服务、资源共享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

(2)硬件平台。艺术类专业的硬件平台包括,动画创作平台、多媒体创作演示平台、以及影像媒体平台。要实现这些平台的硬件资源的共享,必须通过信息化管理平成,能够通过信息化管理平成实验室硬件基础资源的合理使用。例如,通过将摄影摄像器材通过校园网实现实时摄像数据上传到服务器中心,然后通过多媒体创作平台对其继续编辑。

(3)软件平台。网络平台和硬件平台是实现艺术类实验室网络化管理的基础平台,软件平台的监视更能体现艺术类实验室的建设重点,成熟的软件平台不仅能够满足现在实验室需要,也能随着实验室的发展进行升级和更新。软件平台包括系统软件、教学应用软件以及实验室门户网站、实验教学论坛、多媒体教学系统、实验设备管理信息系统、开放机房自动化管理系统等应用系统平台,其中,应用系统平台的建设是软件平台建设的关键。

在新媒体时代,通过网络化实验教学管理系统的建设和完善,提高实践教学水平,充分发挥优质教学资源效益,实现对学生实验/实践过程的严格管理和控制,可以有效提高使用效率和管理水平,为培养和选拔优秀创新人才提供综合实践平台。

4 结语

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的存储成本已大大降低,通过基于网络的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的研究,利用好现有的网络资源,随时随地进行实验室的管理,并且能够及时处理实验室管理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高管理效率。实验室的管理更加科学化,规范化,完成艺术类专业实验的开放问题。此项目的研究为高等学校科学规范艺术专业实验室管理探寻了一条可行之路。

参考文献

第2篇:实验室建设的建议范文

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以及社会服务是高等学校的三大职能。实验室是高等学校进行实践教学和从事科学研究的重要场所,在培养创新型人才和发展科学技术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实验室的建设水平体现了学校教学水平、科学水平和管理水平。正如教育部周济部长在第三届中外大学校长论坛的讲话中指出的:“高水平实验室是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阵地,是科技创新的主要场所,实验室的数量与水平是一所大学科技创新能力的基本标志之一”。

因此。可以说实验室是最能体现高等学校三大职能的平台。

一、实验室在高等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1 实验室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重要保障

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培养理论与实践并重,具有较高综合素质与创新能力,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是高等学校在新形势下面临的新任务。

实验室是开展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与综合素质的主要场所,也是实现高等学校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目标和学生完成学业的必备条件。在高等学校的教学资源配置体系中,实验室建设的资金投入量和固定资产额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可以说,实验室集中了学校主要的技术装备与教学资源,特别是许多具有较高技术水平和功能的高、精、尖仪器设备,对教学、科研、技术开发等形成了强大的支撑。学生通过对这些设备的使用了解,可以亲身并直观感受到现代科学技术的成果与发展趋势,感受到浓厚的学术、技术氛围。

2 实验室是科技创新的基地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发展现代科学、知识创新有两个必要条件:一是人才,二是装备。高等学校创新人才聚集。有良好的基础设施、自由的学术氛围和多学科交叉的影响,这些特点使高等学校成为产生新知识、新思想的沃土,是科技知识生产和传播的重要摹地。

“十五”期间,高等学校研究与开发人员总数保持在25万左右。承担了2/3左右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大量的“863计划”等项目,依托高等学校建立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占全国总数近2/3。实践已经表明,高等学校是我国实施自主创新战略的一支十分重要的力量。

大多数的科研成果是在实验室产生的,而新的成果也需要仪器的检测作为支撑。据统计,“十五”期间。“863计划”、“973计划”和国家科技攻关计划等科技计划经费的20%左右用于购置科学仪器,“985工程”、“211工程”以及知识创新工程更将大量的经费用于科学仪器购置。

3 实验室是社会服务的基础

高等学校利用自身的知识(智力)和技术优势,直接为社会解决迫切的生产实际问题和社会发展服务问题,以满足社会各方面对高等学校的需求。相关统计表明,高等学校是我国科技活动的重要力量,尤其在基础研究活动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2005年,高等学校参加R&D活动的人员达到22.7万人年,用于R&D活动的经费为242.3亿元,其中133.1亿元来自政府,88.9亿元来自企业,16.3亿元来自国内其他机构,4.0亿元来自国外。高等学校在技术市场签订的技术转让合同为4.2万项,其中68%被转让到各类企业,合同成交金额达122.6亿元(2005年高等学校的科学技术活动)。2006年高等院校输出技术项目18 401项,输出技术交易额65.0亿元(2006年全国技术市场统计分析报告),而这都离不开实验的支持。

二、目前国内各高等学校实验室建设急需解决的问题

1 高等学校实验室队伍存在的主要问题

长期以来,我国一直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导致实验室工作得不到应有重视。实验室队伍也普遍存在着年龄老化;职称、学历结构不尽合理;高水平人员流失严重;实验室工作人员积极性不高等诸多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直接影响到学校实践教学活动的开展,同时也对科技创新和大型仪器设备的使用管理等工作造成了很大的冲击。

根据教育部2004年统计报表数据显示,目前全国在实验室工作的人员总数为157598人,队伍构成情况见表1。

其中实验教师的数量占全国高等学校实验室队伍的56.4%,实验室技术人员为35%,技术工人和其他人员为8.6%。由此可见,实验教师在实验室工作中占有极重的分量。在全国高等学校实验室队伍中,具有高级职称的人员数量为37207名,占总人数的23.6%;其中实验教师为24799名,占总人数的15.7%:实验室技术人员为12408名,仅占总人数的7.9%。

教育部实验室建设指导委员会于2006年10月组织委员进行了全国实验室队伍建设情况调研,返回有效调研报告15份,涉及国内如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山大学、武汉大学、电子科技大学等近百余所高等学校,调研结果如表2所示。

由表2中可以看出,目前在所调研的各高等学校的实验室队伍中,中级以下职称的人员为3072人,占人员总数的66.5%;学历在本科及以下的人员为3796人,占人员总数的82.1%:年龄在45岁以上的人员为2171人,占人员总数的48.5%。

从以上统计数字中可以得出如下结论:目前,实验室队伍建设的严重滞后已经成为各高等学校发展的瓶颈,而实验室人员职称、学历层次偏低、年龄老化表现得尤为突出。上述现象存在的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实验室工作长期得不到应有重视,实验室队伍积极性不高

受我国历史条件和传统观念的影响,实验人员被看作是附属于理论教学的“教辅”,在职称评定、工资待遇标准等方面与一般教辅人员等同。这种做法的弊端是显而易见的,首先,这样定位降低了实验室队伍的重要性,与理论教学师资队伍建设相比,实验室队伍建设摆在了次要的地位,不利于实验队伍的建设、培养和提高;其次,忽视了实验室队伍在教学及科研中的作用,实验室工作人员中不乏兵强将,这种以偏概全的做法,打击了高水平实验室工作人员的热情和积极性,容易造成人员流失和队伍不稳定。目前,实验系列没有正高职称,无论实验室技术人员具有多高的技术水平和优秀的业务水平,都与正高职称无缘,在实验室工作的人员没有“奔头”。也严重地挫伤了实验室工作人员的积极性。

(2)实验室队伍力量相对薄弱,缺乏培养

各高等学校实验室队伍中,本科以下的技术人员占绝大多数,且所学专业十分繁杂,专业对口的少,整体力量相对薄弱;学校为了引进各方面的人才,将大量的家属收入实验室队伍,使得实验室队伍整体状况更为复杂,在专业结构上比例严重失调;而实验室人员学习、进修的机会很少,很多高等学校愿意花

钱引进先进的教学、科研设备,却舍不得在实验室人员的培训上加大投入,造成了实验室队伍整体水平偏低。

(3)实验室岗位缺少竞争,没有合理的人员流动

由于我国长期以来重理论、轻实践观念的影响以及职称、待遇、职务等种种方面的原因,高素质、有能力专长的人员不愿意到实验系列队伍中来,而在岗的年轻高学历实验人员往往思想不稳定,积极性不高,想转岗或调动。

2 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211工程”、“985工程”的实施,高等学校中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建设在全面推进,教学科研设备增长速度很快,据统计,2006年高等学校的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有大约1100多万台件,总金额超过4000亿,与“十五”相比,增加的幅度是184%和160%。高等学校教学、科研条件明显改善,大型精密贵重仪器设备不仅在数量上有了提高,在结构和性能上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

在我国目前财力、物力和人力尚不充裕的情况下,在充分发挥大型精密贵重仪器设备的资源优势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

(1)设备重复购置

高等学校所拥有的大型仪器设备大部分是由国家投入购置的,设备购置经费来自建设项目、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211工程”和“985工程”建设投资。使用权归申请单位和基层使用单位,这样就易产生“不要白不要”的错误思想,造成设备的重复购置;大型仪器设备的使用情况与设备所在单位及个人的利益没有联系,用好用不好一个样,缺乏竞争、激励机制。

(2)封闭式管理,没有资源共享观念

大型仪器设备只用于本校甚至基层单位的教学科研工作,对校内外的开放使用不够甚至不开放,缺乏明显的经济约束机制,造成使用效益低下,同时引发改造和正常运行的费用不足等问题。

(3)管理技术队伍明显不足

大型仪器设备在结构和性能上发生了变化,对操作人员的整体素质、专业水平要求也越来越高,但由于部分高等学校对实验室管理技术队伍的认识程度不足,缺乏必要的激励措施,人才流失严重,造成了先进设备没人会用或者只能使用部分功能,不仅影响了大型仪器设备的正常运行,而且无法进行深层次的功能开发,设备利用率不高。

(4)缺少外检测资质

大型、精密、贵重仪器设备大部分都集中在高校各级科研实验室中,其测试数据具有相当高的精确度和可信度,能够为使用者提供真实可靠的数据。但目前高校实验室中很少有取得认证资质的(如CMA认证,据了解目前在北京取得强度检测CMA认证的高等学校只有北京工业大学强度检测所一家),没有取得法定检测的授权,从而导致数据的可信度不高,影响了利用大型设备对外服务的能力。

三、对当前实验工作的建议

1 充分认识实验室队伍在高等学校发展中的地位,切实解决在实验室队伍发展中所遇到的问题

实验室队伍目前所存在的诸多问题,其根本原因是对实验室的地位和作用认识不足。随着我国科教兴国、创新型国家战略方针的实施,实验室的地位更加重要,而创新性高素质人才的培养、科研项目的研究和成果转化以及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都离不开实验室人员的参与。没有高素质的实验室队伍,就不可能有高水平的实验室。因此,必须采取各种办法加强实验室队伍的建设。

(1)完善职称晋升与岗位聘任,调动实验室人员的积极性

实验室系列职称没有正高级职称,而实验室人员大量的时间都在从事实验教学、进行仪器设备的管理与维护以及相应的技术改革工作,很少能够在科研、论文等方面有所提高。因此,从稳定实验室工作队伍的角度出发,在岗位聘任、职称评定时应对实践能力较强和工作业绩较好的实验室技术人员在政策上予以倾斜。

目前,国内部分高等学校已经开始在这方面进行积极的探索,使那些理论基础扎实、技术水平高、成果多、确实在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实验人员享受到相应的待遇。如上海大学在校内设立实验技术总监岗位,清华大学实验室技术队伍可以晋升正高“研究员级高工”。中南大学评正高级实验技术人员,职称评定按照实验系列进行评审。武汉大学实验室队伍采取特殊政策设立了教授级实验师。

(2)建立资格认证体系和培训机制

建立实验室技术人员资格认证制度(可仿照公务员资格考试、教师资格认证制度),对实验室技术人员上岗的要求和人员素质采取资格认证。

对现有实验室工作人员的技术培训,通过学历教育,提高实验室人员的专业知识层次;通过短期培训、进修学习、会议交流等方式。开展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业务知识、先进技术和专业技能等方面的培训活动。强化实验技术队伍的服务意识、创新意识;提高实验技术水平,也能够为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和做出高水平科研成果提供技术支撑。

(3)引入激励与竞争机制,鼓励教师到实验室工作

①制定科学、完善的实验技术队伍考核办法。实验技术人员的考核要以业绩与成果为主,并与技术水平、理论水平、职业道德相结合。考核结果作为实验技术人员的奖惩、专业技术职务评聘、选拔重点培养对象等方面的重要依据。

②建市“人员能进能出、岗位能上能下、待遇能高能低”的用人机制和考核不称职人员的退出机制。对于不符合实验技术队伍发展需要且接近退休年龄的人员,可安排提前离岗;对考核不称职的人员要逐步退出实验技术队伍,鼓励并帮助他们应聘适合自己的岗位;确实无法安排的,应将人事关系转至校人才交流中心。同时,应鼓励青年教师到实验室工作,熟悉实验室的管理、实验仪器设备和实验教学的要求。

③设立实验技术成果奖,鼓励实验技术人员致力于实验技术的研究与探索、实验设备的功能开发与利用、大型仪器设备的开放与共享、特色设备的研制、积极参与实践教学的创新与改革、实验教材编写和科研活动等,奖项与校级教学、科研成果奖同等对待。

2 搭建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平台,加强大型仪器设备的管理,充分发挥大型仪器设备在教学、科研中的作用

(1)进一步完善大型仪器设备优质资源信息平台

在高等学校仪器设备和优质资源共享系统的基础上,进一步整合目前各高等学校的大型仪器设备资源,利用现代信息与网络技术对设备的购置论证、信息共享、使用考核等实现信息网络化传递,建立跨校、跨地区的大型设备共享平台,促进联合、共建、共享、共用,血向社会开放,努力提高其投资效益,更好地为新世纪的高层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以及社会经济发展服务。

(2)建立大型仪器设备专用基金

大型仪器设备维修及运行维持费用不足是各高等学校面临的主要问题。因此,应抓好设备购置的前期论证工作,建议各校建立设各维修专用账号,对6%的设各维护费用由学校统一管理,做到专款专用,同时采取多种渠道筹集资金,建立维修基金、分析测试基金等辅助基金。保障大型仪器设备的正常运行,提高设备完好率,以此保证提高使用效益。

(3)加强实验室技术人员队伍的建设

高、新、尖的大型仪器设备,需要既懂技术又懂管理的高级专业人才进行管理。建立激励机制,提高实验室技术人员的业务素质、工作待遇,鼓励实验室人员进修,不仅可以带动大型仪器设各使用效率的提高,使设备的原有功能得到充分利用,而且可以带动大型仪器设备深层次功能的开发。

第3篇:实验室建设的建议范文

【关键词】艺术学科 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实验教学中心建设

实验教学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进一步推动高等学校实验教学改革,促进优质教学资源整合与共享,加强学生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提高高等教育质量,2005年,教育部下达了《教育部关于展开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和评审工作的通知》(教高[2005]8号)。文件中正式启动了高校的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建设工作。①伴随着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数量的不断增加以及建设工作的不断推进,如何加强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使其发挥示范辐射作用,真正引领全国高校实验室的建设和发展,实验室的管理者必须更加努力的思索,同时进行更深层次的探索。

2008年,哈尔滨师范大学艺术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被评为黑龙江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009 年被教育部评为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在中心的申报和建设过程中,按照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建设情况要求,在围绕构建适合高校实际又有自身特色的实践教学体系、资源优势共享的实践教学平台、改进实践教学方法与模式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具有创新性的研究与实践。②

一、实验教学体系与内容

实验是科技之母,要先行于理论。实验教学,指学生利用仪器设备在人为控制条件下,引起实验对象的变化,通过观察测定和分析实验结果,使学生获得知识与发展能力的教学方法,是“实践性教学”的一种组织形式。为系统促进高等院校的素质教育基础,更好地增强学生的实践中的能力以及勇于创新的精神,其中的一个前提就是要求提升学生对相关的实验教学中的知识的认知,革除在实验教学里残留的各种腐朽观念。

教学内容中的安排,低年级应该着重基础训练,主要在大学一、二年级进行,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技能,以期运用理论知识开展基本实验。在实验课上进行小规模的重奏、重唱实验,以及讲课与小型戏剧表演等。而高年级则着重专业技能训练和提高,主要在大学三、四年级进行,这时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专业技能技巧与协同合作能力,适宜开展综合性较强的实验,如排练歌剧片段,与其他演员、合唱队、钢琴伴奏和交响乐团进行合作。在综合性、以及设计性的实验当中,最终目的是让学生获得多种多样且形式各异的艺术表现方式和内涵,通过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来促进学生创新精神的发展。

二、实验教学方法与手段

网络多媒体技术及电子音乐的不断发展和完善,给音乐实验带来了全新的理念和机遇。多媒体教学已经成为创新音乐实验教学最常用的形式,它改变了传统教学单一陈旧的教学方式,进一步加强了专业理论和实际操作的结合。③

完善的网站建设、丰富的网络资源、规范的网络管理此三者的有机组合,使学生在通过网络学习的过程中了解了实验教学中的内容,从而进行课前预习,以及课后的复习。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进行自主学习,这样既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求,又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通过运用数字化校园网络体系、数字图书馆的数字文献资源和文献信息服务系统,形成一个交换性能优越、结构稳定、运行可靠的实验网络硬件平台,建成实验信息应用管理与服务体系,丰富网络资源,规范网络管理,完善网站建设。让学生利用校园网,通过网络学习系统对实验教学内容进行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④

三、实验教学保障

1.政策保障

学校积极争取上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政策支持,在生源质量、经费投入、就业保障等方面加大对中心建设发展的支持力度。⑤

在学校方面,专门设立了相对应的实验教学经费,每年按照学生的人数进行下发,专款专用,对于大型的实验教学活动(如学生交响乐团在国家大剧院演出、男生合唱团参加青年歌手大奖赛、“哈尔滨之夏音乐会”等),学校还专门特批经费,确保整个实验中心的各种活动正常运行。

2.制度保障

实验中心要想充分发挥其应有作用,就离不开实验中心的管理。实验管理的好与坏,直接影响实验设备的使用效率,影响实验教学的质量。⑥为了提高艺术实验中心管理水平,保障实验中心工作的有效进行,中心制定了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建立了包括钢琴等乐器设备的综合管理和实验人员业务综合拓展、实验室的卫生和安全管控、内部检查内容和维护保养等规章制度。

3.师资队伍保障

实验教育是现代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要想增强高师院校中的音乐实验教学的内涵,一定要更好地着眼于实验教师梯队水平,更有的放矢地调动实验课教师的主观热情。可以通过让教师们互相听课来提高教学水平,安排教授对青年教师传、帮、带的系统工作机制,提高青年教师的水平,最终打造出一支结构合理并且高效精干的实验教师队伍。

同时,要更好地提升实验以及实训的相关管理人员、教学人员的积极能动性,让实验教师更加热爱自身工作,努力提高实验教学水平,为其提供更为广阔的职业生涯发展空间,更加重视实验队伍的建设中涉及的职称晋升和待遇以及进修等问题。

经过几年的规划和建设,艺术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已经具备了较为先进的实验条件,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和教学设备的利用率,并且建成一套配置优良的教学与管理体系,提升了学生的艺术科技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

(注:本文为2014年度黑龙江省艺术科学规划课题,课题编号:2014B040)

注释:

①马庆水.突出创新强化管理,全面推进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6(8):1-4.

②张文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的思考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8(1):1-4.

③隆强. 赵波..多媒体在视唱练耳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J].四川戏剧,2011(6):136-137.

④石丹,朱佳隽,刘洋等.高师院校音乐实验室建设及实验教学改革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4(6):236-238.

⑤甘娅丽.深化实践教学体制改革,提高实践教学质量[J].实验科学与技术,2003(2):6-10.

第4篇:实验室建设的建议范文

【关键词】实验室;仪器设备;期间核查

仪器设备的准确性,是检测实验室对外出具准确检测结果的一项重要因素,CNAS-CL01-2005《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不但要求实验室对仪器设备进行检定或校准,还在第5.5.10条提出:如果需要实验室应按照规定程序利用期间核查以维持设备校准状态的可信度,这就提出了对检测仪器设备进行期间核查。本文结合自己的实际工作,就仪器设备期间核查的目的、对象、方法等方面进行浅谈。

一、期间核查目的

期间核查是对在用的测量仪器设备在两次检定、校准周期之间进行运行检查,保持其检测、校准状态具有良好的可信度及有效性,防止仪器设备在使用过程和储存中由于发生偏离,而影响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二、期间核查的对象

(1)新购置的仪器设备;(2)不够稳定、易漂移、易老化且使用频繁的检测设备;(3)经常拆卸、搬运、携带到现场检测的仪器设备;(4)在运行中有可疑现象发生的仪器设备;(5)校准检定周期较长的设备;(6)申请延长校准周期的仪器设备;(7)其

他认为对检测结果有重要影响的检测设备。

三、期间核查的方法

(1)采用高一精度等级的计量标准作为核查标准进行一次核查;(2)使用标准物质核查。核查不是再校准,但校准的某些方法可用于核查。标准物质包括各种标准样品、标准仪器。如折射仪使用折射率标准块、白度仪使用标准白板进行核查、酸度计、电导率仪等采用标准溶液进行核查,气相色谱、液相色谱等一些大型进口设备使用标准物质进行核查,气体采样器采用标准流量计核查,透湿仪、透氧仪等包装产品检测设备使用标准模进行核查。使用标准物质核查时应注意所用的标准物质的量值能够溯源,并且有效。(3)使用仪器附带设备核查。有些仪器自带校准设备,有的还带有自动校准系统,可以用来核查。如电子天平往往自带一个标准工作砝码,某些新型大型分析仪器往往自带核查系统和自动核查程序。(4)仪器设备之间的比对。检验机构有多台相同或类似的仪器,可以同另一台相同或更高精度的仪器进行比对。如果只有一台仪器,可以参加法定计量检定机构组织的仪器比对或实验室之间的仪器比对。(5)采用留样作为核查标准进行核查。只要保留的样品性能(测试的量值)稳定,也可以用来作为期间核查的核查标准。

四、期间核查的方法来源

(1)检测标准方法、技术规定中有关要求和方法。许多标准方法已经详细规定了校准等方法和要求,可以直接作为期间核查的方法。(2)仪器设备检定规程。仪器设备检定规程往往规定详细的整个检定过程,期间核查可以采用其中的需要核查的部分。如果没有该类仪器设备的检定规程,还可以参照类似仪器检定规程。(3)仪器设备使用说明书及产品标准或供应商提供的方法。

五、编制期间核查作业指导书

为了使期间核查工作规范化并便于实施,对要进行核查的仪器设备编制期间核查作业指导书,指导书中应包括如下内容:(1)核查所用标准器具或标准物质;(2)核查的项目及其评价标准;(3)核查的具体步骤;(4)核查结论。核查评价标准主要来源于检测标准、设备技术参数以及设备使用说明书等技术文件。核查的结论主要是根据核查的评价结果确定仪器设备是否可以继续使用,若核查结果超出规定的允许误差范围,就要找出原因,提出整改意见,然后重新进行核查,直至符合要求。

六、期间核查的实施

期间核查的实施包括:(1)编制期间核查的程序性文件,明确期间核查的职责分工、工作流程及要求。(2)编制年度的期间核查计划。期间核查计划应该包括仪器设备名称、编号、型号规格、日期、检查方法、实施人等。(3)实施人应按计划实施,编制期间核查作业指导书,按照作业指导书来核查,并做好期间核查记录。(4)实验室要对期间核查计划的执行情况进行分析,对期间核查的所有记录以及相关文件进行整理归档。

通过以上分析,检测实验室应正确认识和理解期间核查的目的和对象,并对要核查的设备采用适当的核查方法。实验室要制定期间核查的程序文件和核查计划,并编制好作业指导书,使设备的期间核查能够按计划有序的进行,这样能有效地完成设备的期间核查,保证设备在检定校准期间的可信度,从而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参 考 文 献

[1]CNAS—CL01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S].北京: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2006

第5篇:实验室建设的建议范文

关键词县级兽医实验室;建设;措施;江苏吴江

兽医实验室承担着动物疫病监测、诊断、流行病学调查研究等主要任务,是兽医行政管理和执法监督的重要技术保障和依托,而县级兽医实验室在动物疫病监控方面起着举足轻重轻重的作用[1-4]。近年来,国家对动物防疫工作高度重视,农业部和地方各级政府相继投入大量资金,加强动物防疫体系基础设施建设,建设兽医实验室。2008年以来年吴江市按照江苏省动物防疫基础设施建设总体规划以及相关动物防疫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下达要求,共投资350多万元改建了吴江市(县级市)兽医实验室和全市基层动物防疫站(原乡镇畜牧兽医站)动物疫病采样诊断室,实验室硬件设施、仪器设备以及人员素质均有较大提高,在动物疫病防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1科学规划,明确设计标准

近年来,在上级主管部门的支持下,吴江市积极探索发展以区域特色为重点的生态畜牧业、以龙头企业为带动的畜禽产品加工业和以优良品种为先导的种源畜牧业,2009年全市出栏生猪20.6万头、家禽206.2羽、湖羊3.5万头,生产鲜蛋6 985 t,加工蛋品3.5亿枚,出孵苗禽2.4亿羽,畜牧业总收入达到10.924亿元。畜牧业是吴江市农业的一大优势特色产业,也是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传统产业。但是,随着畜牧业的发展,原来的兽医实验室因面积小、设施少,已难以适应新形势下的动物防疫工作需要,需要进行改建。为此,根据吴江市动物疫病防控工作需要和各级项目资金落实情况,利用原有的一幢400 m2的小楼来改建兽医实验室。为确保实验室布局的科学合理,请江苏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兽医实验室的专家帮助规划设计,由专业公司进行施工设计,要求实验室配备好准备室、解剖室、血清室、细菌室、病毒室、PCR室、精密仪器室、病料留样室、技术档案室等功能用房,并按照生物安全二级的要求进行装修,病毒室采用负压装置,洁净度10万级,细菌室配备了洁净度万级的无菌室,并在细菌培养操作区域安装百级层流罩,做到建设高标准、高起点,确保各功能室的配置能满足检测工作需要[5]。同时,为进一步提升兽医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水平,进一步强化领导,完善设施,加强管理,并专门建立了以分管局长为组长的动物疫病基础设施建设领导小组,负责组织指挥和协调管理,吴江市畜牧兽医站按照领导部署和省实施方案要求,全力以赴组织实施,坚持建设高标准、管理高要求、使用高效率,确保建设标准符合设计要求。

2筹措资金,完善基础设施

为了推进实验室建设的顺利进行,吴江市积极争取项目配套资金,按照“高起点、高标准”的要求,又自筹资金增加投入,促进兽医实验室的提档升级。一是增加基建投入。按照江苏省要求,县级兽医实验室面积不小于200 m2,但考虑到建设的长远利益,吴江市尽量提高建设起点,投资71.7万元,用于兽医实验室400 m2的土建改造和净化装修工程,保证实验室分区科学、功能配套、结构合理,能够适应畜牧业和疫病防控形势发展的需要。二是增加设施投入。在配足省规定的县级兽医实验室应配备的仪器设备的基础上,为提升吴江市兽医实验室的档次,还自筹资金15万元,添置了1台PCR仪、1套凝胶成像系统、2台生物安全柜,增强了兽医实验室的检测能力,扩大了检测项目,并在保护实验人员、保障生物安全方面起了积极作用。目前,吴江市的兽医实验室可以进行细菌、病毒的分离鉴定,血清学与病原学监测,寄生虫检测与形态学观察等,开展抗体监测、疫情监测和疫病诊断,为促进重大动物疫病的防控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

3规范管理,严格操作规程

为了提高兽医实验室的操作水平,在完善仪器设备配套的同时,抓好制度建设和人员培训,做到规范管理,严格操作。一是完善管理制度。根据实验室要求,先后制定了《吴江市兽医实验室工作制度》《生物安全管理制度》《实验室操作程序与规范》《吴江市兽医实验室工作流程图》等一系列制度,做到制度上墙、记录归档,并做好制度落实工作,定期组织试验室人员开展实验室管理制度的培训和研讨,使每个实验室人员熟悉实验室的各项管理制度,规范实验操作,规范实验室报告审核、流程,强化实验室档案管理,完善实验室试剂和耗材管理,促进实验室有序运转。二是完善仪器设备的使用管理。为了确保实验室仪器设备的正常使用,认真落实实验室人员岗位责任制,切实加强仪器设备的管理,建立仪器设备使用登记册,定期开展保养维护和校验,并及时做好维护和使用记录,确保仪器设备性能。三是强化生物安全管理。严格执行国家有关生物安全管理的规定,充分发挥生物安全柜的作用,做好实验室人员个人防护知识的学习和防护措施的落实,严格实验室废弃物的处理,做到安全运行,不留隐患[6]。

4积极运转,及时发挥作用

为了确保实验室工作的正常开展,主管部门非常重视,大力支持。一是配足技术力量。吴江市兽医实验室在已拥有4名硕士的基础上,2009年又引进了1名博士,并加强实验室人员的技术培训,提高检测技术。二是配足检测资金。近年来,吴江市财政每年安排实验室检测经费不少于10万元,其中2009年安排了15万元,保障了检测试剂和其他易耗品购买,促进了实验室检测工作的正常运转。每年根据上级有关要求,结合吴江市实际情况,认真制定实验室监测计划,加强疫情和免疫监测,在做好春防、夏季补免和秋防三大突击行动免疫监测的同时,加大平时的抽样监测力度,搞好奶牛“两病”监测,对每次监测结果及时反馈,并形成分析报告,分析原因,找出不足,及时改进。2009年,实验室在抗体监测方面共完成禽血样635份,猪血样327份,牛羊血样54份,监测结果及时反馈给各镇站,对不合格的场(户)及时排查原因,督促补免,跟踪监测,确保抗体保护率达到80%以上。同时,平时注重采样人员和实验室人员的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确保采样工作和检验操作的规范,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无误,为重大动物疫病的防控发挥更大的作用。

5参考文献

[1] 张险朋,朱燕秋,王健青,等.浅谈兽医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的建设[J].黑龙江畜牧兽医,2006(10):117-118.

[2] 农业部不断强化兽医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工作[J].中国畜牧兽医文摘,2009(2):50.

[3] 项玉燕,王世清,胡晓青.浅议加强县(市)级兽医实验室建设的重要性[J].浙江畜牧兽医,2001(3):26.

[4] 张海燕.基层对兽医实验室建设的思考[J].养殖技术顾问,2009(1):139.

第6篇:实验室建设的建议范文

关键词:医学院校 生物技术 实验室建设

21世纪是生命科学的世纪,将生命科学与医学有机融合是生命科学当前发展的趋势和主流。医学生物技术专业是医学院校为适应我国中长期发展战略及整个生命科学领域的发展要求而设立的新兴专业[1]。随着现代生物技术的迅猛发展,医学生物技术已经成为生物技术中发展最快、成果最多的领域[2]。生命科学的迅速发展对医学院校生物技术实验室的建设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加强实验室师资队伍建设,加强实验室科学化、人性化管理,建设具有良好实验环境的实验室成为教学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许多高校就如何加强生物技术实验室建设进行了探索,陶士强[3]等通过优化生物技术实验室开放运行模式,在开放实验室建设中就如何提高实验设备的利用率、培养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方面进行了探索;喻林华[4]、黄志君[5]、曲戎梅[6]分别从实验室规范化管理、高效化管理、开放式管理对生物技术实验室建设进行了探索和实践。

从近年来我校对生物技术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改革实践出发,结合多年教学经验,现将具体做法、经验及取得的成效简介如下:

1 医学生物技术实验室建设的背景和必要性

实验室是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场所。生物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使学生成为具有生物科学基础知识和实践技能的生物技术人才,因此加强实验教学环节的学习对培养目标的实现非常重要。然而由于种种原因, 我国的生物实验教学起步较晚,以致重知识、轻实验, 重理论、轻实践,学生“高分低能”现象至今仍相当普遍[7]。生物技术专业仅有十年左右的历史,属于一个全新的专业,而医学生物技术实验室建设更是缺乏相关经验,如果完全照搬综合性大学生物技术专业实验室建设体系,既不能满足医学院校生物技术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又不能体现医学院校生物技术实验室建设特色。因此,探索一种能体现医学院校生物技术专业实验室的建设模式,对提高医学生物技术实验室建设水平,加强医学生物技术专业学生实践操作能力,无疑将起到一个积极的推动作用。

2 加强医学生物技术实验室师资队伍建设

2.1 严格执行人才引进制度,争取引进最适合实验室工作的人才

医学生物技术实验课具有医学和生物技术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特点,实践性很强,实验室技术人员需要具备扎实的实践操作水平。我们在实验室人才引进过程中严格把关,重点引进具有生物技术相关学科背景的本科以上学历人员,优先录用具有医学和生物技术交叉学科背景的人才。在人才引进过程中,不是一个人说了算,而是成立人才引进工作领导小组,由院长担任组长,各教研室、实验室主任和科研骨干教师为组员,整个引进过程在一个公开、公正、公平的环境中进行。

2.2 改革实验室人员工作方式和方法,尽量做到事半功倍

2.2.1 实验室工作人员参与专业教师集体备课活动

长期以来,实验室工作人员只负责实验课的准备工作,不参与实验带教;而课程授课教师只负责实验课带教工作,不参与实验课的准备,这种方式无疑加大了带教教师和实验室人员之间相互沟通的难度,遇到问题也不能及时解决。通过几年的努力,我们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即让实验室工作人员参与专业教师集体备课活动。通过这种形式的集体学习和交流,增强了实验人员与专业教师的沟通,使教学在理论和实践两个环节更好地衔接。

2.2.2 带教教师参与实验室准备工作

针对医学生物技术专业以实验技术和实际操作为基本专业技能的特点,我们规定专业教师轮流到实验室工作,时间由半年到一年不等。专业教师要参加实验室的常规工作,包括各课程的实验预示、实验准备、实验课带教、开放实验室项目的确立、综合性实验方案的拟订等。通过参加实验室的工作,各位教师都能熟练地掌握实验过程,对实验过程出现的异常现象也能从中找出原因并加以解决,使实验能够顺利进行。

2.2.3 建立实验教学队伍考核机制

为了提高实验室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学院定期对实验技术人员业务能力进行考核,考核内容是生物技术实验室承担课程的基本理论知识及实验操作,所有实验室工作人员均须参加考核。考核以闭卷考试及现场操作的形式进行,各位教师积极准备,认真对待,把此次考核作为一次自我提升的机会。考核成绩将存入个人业务档案,作为职称晋升和年度考核评优的重要依据。

3 大力加强实验室基础设施建设

我校医学生物技术实验室成立于2006年1月,是一个承担生物技术专业相关课程实验教学的综合实验室,经过几年的建设和发展,实验室已经基本具备了较好的场地条件和实验仪器。但随着医学生物技术的迅猛发展及学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实验室现有实验场所和实验设备已经不能满足需求。从2010年开始,实验室积极向学校争取实验场所,新增加了1个发酵室、1个细胞培养室、1个微生物培养室和1个实验准备室,现有实验面积近1 500平方米;2011年,实验室在原有超速冷冻离心机、全自动机械搅拌玻璃发酵罐、生物发酵与提取系统、高速逆流色谱等高档仪器设备的基础上,与山东省财政厅共同投资近300万元购买了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系统、凝胶成像分析系统和荧光分光光度计等一大批大型实验仪器,教学和科研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为培养高素质的创新性人才奠定了坚实基础。

4 进一步完善实验室各项规章制度,重点做好制度的落实工作

4.1 建立健全实验室各项规章制度,尽量做到各项工作都能有章可循

自2006年实验室组建开始就建立了一套比较全面的实验室规章制度,内容包括实验室人员日常管理规定、实验物品管理规定、实验仪器使用管理规定等。另外,根据日常工作需要,我们又建立了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分册,比如实验室涉及有毒微生物的保存、实验废弃物的处理以及水、电、气等危险因素的应急预案;对于实验室所涉及的实验物品管理,包括平时实验药品的损耗情况、大型实验仪器的使用情况,我们引入了相关软件管理系统进行科学管理。

4.2 做好实验室规章制度的更新和完善工作,更要抓好各项制度的落实

4.2.1 对实验室各项制度定期进行更新和完善

随着医学生物技术的迅猛发展,实验室各项工作也将日新月异。由于实验室的特殊性,如果疏于管理极易出现人身伤害、财产损失及环境污染等重大安全事故,为了科学、有效地服务教学和科研工作,实验室定期对规章制度进行增补、修订和完善,如重新修订《危险化学品及有毒化学品管理办法》和《实验中心仪器设备损坏、丢失、赔偿制度》,新增《实验室开放管理办法》《大型贵重仪器设备管理办法》《低值耐用品管理办法》等多项内容。这些制度为顺利完成实验、实践教学任务,充分发挥实验室作用提供了保障。

4.2.2 千方百计做好实验室各项制度的落实工作

实验室各项规章制度由实验室主任监督其全面落实情况,对于出现的违章情况报生物科学学院办公室处理;严格按照“谁主管、谁负责”原则,由实验室工作人员具体实施各项规章制度;另外,对于安全管理制度和设备安全操作规程等重要规定,应张贴在实验室明显易见的地方,严格执行,相互监督,不得违章。

5 成效

经过几年的探索与实践,生物技术实验室改善了实验教学条件,明确了相关人员的岗位职责,实验技术人员工作积极性和工作效率明显提高。同时还完善了实验室各项规章制度,实验室的教学、管理工作趋于规范化、制度化和科学化,实验室建设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曹新.关于医学院校生物技术建设和人才培养的思考[J].医学教育,2005(2):21-26.

[2] 向仁德.现代生物技术在药物研究中的应用概况[J].中国医学生物技术应用,2003(2):1-5.

[3] 陶士强,闻燕,江明珠.生物技术实验室开放运行的探索与实践[J].实验室科学,2010,13(1):127-128.

[4] 喻林华,项文化,王义强,韩文军,邢伟一,孙吉康,李爱英.生物技术实验室的规范化管理浅谈[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4(4):140-143.

[5] 黄志君,杨婉莹,叶可可.生物技术实验室高效管理的探讨[J].广东蚕业,2010,44(3):18-20.

第7篇:实验室建设的建议范文

【关键词】管道施工;实验室改革

一、改革管道施工实验室的必要性

在中等职业教育的教学改革中,专业建设是重点,教学模式改革是关键,只有在不断优化教学资源的前提下,才有可靠的专业建设,学科领域才能真正得到发展。开成职校房屋设备安装专业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开设、中间被中断,近几年重新开设的“老”专业,在市场经济时代,其专业建设和课程教学改革显得更为重要,尤其是人才市场的需求变化,给专业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势在必行。

管道施工课程是房屋设备安装专业为学生将来从事房屋设备安装和相关的工程施工工作,奠定专业基本理论和技术实践基础而开设的一门必修课。其作用是培养学生在管道现场施工、监理、预算等相关房屋设备安装专业工作的实际动手能力。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管道安装新材料、新技术、新方法的推广应用,UPVC、PPR管道的兴起、复合管道的发展和新仪器、新设备给管道施工行业带来了新的革命,使管道施工从理论到实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因此,管道施工课程的教学改革,必须以传统的施工为指导,以现代的材料、仪器、设备为主导,以满足现代管道施工的需要为目的开展各项工作,而实施这一教学的关键是建设优良的管道施工实验室。

二、管道施工实验室服务对象分析

这里的管道施工实验室服务对象主要是指:教学和学习者。

实验室是学校办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鉴于改革管道施工实验室的必要性,笔者认为中专学校的管道施工实验室的建设,必须从教学工作的整体出发,确立“服务于教学,发展于需要,一切为了育人”的指导思想,处理好各个方面的关系,最大限度地发挥实验室为教学、为学生服务的功能。

1.教学分析

《管道施工》是房屋设备安装学科中的一门核心课程,是在中专二年级上学期开始开设的一门专业必修课。它是在学习了《房屋设备安装概论》、《安装工程识图与制图》、《管道材料》等课程的基础之上进行讲授的,总课程为160学时,要完成管道施工的图纸会审、管道连接、管道展开图绘制、给水管道安装、排水管道安装、卫生器具安装、水泵安装及维修等教学内容,其中管道连接、卫生器具安装、水泵安装及维修是教学重点,难点是卫生器具安装、水泵安装及维修。

《管道施工》教学内容的顺利完成需要借助一定的教学手段,而管道施工实验室所提供的实习操作环境能完全满足教学任务需要,能够化抽象为具体,较为直观地反映理论,其效果是用语言难以表达的。利用管道施工实验室的多种教学手段还可以整合教学资源,最大限度地缩小教学和生产的差距。

2.学习者分析

学习者为中专二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已经进行了房屋设备安装概论、安装工程识图与制图的学习,对房屋设备安装专业的知识已有初步的了解,所面临的问题是即将寻找工作,迫切地需要掌握一些实际技能,以便能在工作中具有一定的解决实际问题能力。这样,管道施工实验室为学生自主学习掌握实际技能提供了较为理想的环境。利用管道施工实验室的多种教学手段可以尽快使学生掌握管道施工的知识,提高学生的素质,激发学生学习的情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完成教学任务,并且培养健全的人。

三、管道施工实验室的建设

管道施工教学是以管道安装为基础,以给排水施工验收规范为工具,采用按图纸施工、以规范为验收标准的方法,实现教学与学习双边互动,紧密与施工现场情况相结合的实验教学目的。它将通过实验室的实训场地为载体,来实现本门课程的教学目的。笔者认为,建设一个完整的管道施工实验室,应主要进行两方面的建设,即施工场地规划建设和教学模式建设。两者是紧密衔接的,是相辅相成的。

1.施工场地规划建设

根据具体情况,在管道施工实验室的施工场地规划实施中应遵循以下原则:

(1)充分考虑生源不断增加的情况,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规划较多的实训单元。

(2)实训单元应能满足大部分的管道安装要求。并有两个相关的管道安装实例展示。

(3)多样的课程训练能力,开设的管道安装课程,都必须在实验室中完成,强调动手能力与理论知识的结合统一。

2.教学模式建设

2.1修改教学大纲,规范教学内容

课程教学内容是由教学大纲所决定的,而教学大纲应随着学科的变化发展及时修改。修订后的教学大纲紧紧围绕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给排水、暖通管道施工检验验收规范》(GB50242-2002)的要求,从根本上改变了过去重理论、轻实践的模式,适当降低对理论的要求,转而强调现代管道安装技术在工程中的应用,及时删除过时的管道安装方法和手段。在保证基础管道安装教学的前提下,重点增加管道施工和水泵维修的教学内容,将管道安装的新仪器、新技术、新方法及时补充到教学内容之中,进一步增强其针对性和适用性。

2.2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①采取启发式教学。充分利用挂图、模型、实物等教学手段,使复杂内容简单化,抽象内容形象化,难点内容通俗化,使教学直观易懂。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②采用多媒体教学。充分利用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手段。如多媒体课件等,将实践性强、技能训练要求高、仪器构造复杂、操作难以掌握的内容,通过媒体教学,形象、直观地表达出来。

③合理安排管道施工实验和实习。首先,建立相对稳定的校内实习基地。其次,合理安排管道施工实验和实习,其内容从常用仪器工具的使用、不同管道的连接,到给排水管道安装和卫生设备安装等,环环相扣,循序渐进。实行仪器操作考核制度,开展实习成果展评。

④提高仪器设备的先进性。在加强实验室建设,改善实践性教学条件的同时与材料经销商、水电施工单位合作办学,或借助有关新仪器、新技术、新方法的宣传资料(如图片、光盘等),丰富教师和学生的现代管道安装知识,缩小教学和施工的差距。

第8篇:实验室建设的建议范文

一、抓好基础建设。推动监管与服务的统一

从现有状况来看,工商所干部平均年龄45岁,队伍相对老化,且65%的干部是地方党校函授毕业,专业人员比例少,对推进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新型城市化、公共服务均衡化和市场化、国际化的政策水平、业务流程、市场前景分析等知识相对缺乏。因此,一要加强学习教育。按照“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不断充实科技、文化知识,邀请辖区政法部门的专职人员、优秀企业家就前沿理论进行授课。不断提高在“试验区建设框架内”的业务能力、职业道德水准和综合素质。二要加强队伍建设。选准配强工商所班子。建立健全竞争上岗、岗位目标责任制、责任追究制、考核和奖惩等制度,营造好用制度管人管事的氛围。提高行政效率。三要加强规范化建设。全面落实ISO9001质量管理标准,扎实抓好工商所规范化自身建设工作,促进工作流程标准化、规范化、精细化,努力建设一支“政治上过硬、业务上过硬、作风上过硬”适应形势任务需要、担当市场监管重任的高素质队伍。

二、加强行政指导。促进监管与服务的统一

在探索试验区建设的进程中,难免会遇到各种新问题,这就需要我们深刻理解试验区的内涵,既要严格监管,又要加强行政指导。

(一)加强市场准入指导。试验区建设中涌现出一些新型市场主体,工商所作为市场主体登记注册机关的前哨,应予以及时的相关政策指导,把工商部门掌握的市场主体登记、注销、年检等方面的信息予以公开,使申请人知悉新、旧行业对比情况,避免盲目进入,缩短市场准入时限,降低准入成本。针对辖区内行业的分布情况,设置“注册、信用等级分布图”,为投资者提供最实际、最现实的投资参考:加强企业信用指导。通过“金信工程”网络,公示市场主体在准入资格、经营行为、服务状况、竞争状况、消费者评价等方面的信息,从正面影响市场主体的信用环境和生存环境,进而促进主体重视和加强信用建设。

(二)加强法规知识指导。借助媒体。宣传工商行政管理法律、法规、规章制度以及对市场有普遍约束力的规范性文件,让行政相对人了解工商法律法规,引导市场主体增强自律感,自觉依法经营。

(三)突出服务抓好指导。工商所通过“联系人”,加强事前引导、事中规范、事后巩固,对营业期限、许可期限、办理专项审批和登记变更等相关事项,采用信息、提醒、辅导、跟踪等方式,帮助其有序进入或退出市场。

三、实施整体联动。确保监管与服务的统一

第9篇:实验室建设的建议范文

一、实验室建设

从狭义上讲,实验室建设包括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所谓硬件,泛指服务于实验及实验实施过程中的一切人或物。它涉及实验室管理者、实验实施者―教师和学生、实验室及其内部的各种配套设施、设备、仪器、陈设、装修、装饰、色彩应用、文化氛围营造、环境舒适度等多种综合性元素。所谓软件,则指实验室有关管理部门、实验室直接管理者及实验教学实施者的管理及应用素质,它主要包括:管理理念、管理措施、管理方式、管理方法、管理责任心和各种执行管理过程中的规章制度以及实验技能、技巧等综合要素。从广义上讲,实验室建设的内涵较为宽泛,但从紧紧围绕实验室功能、实验教学目标、学校发展以及学校文化建设等方面来看,实验室建设应主要包含以下几方面。

1.物化建设

这里所说的物化建设,是指实验室内一切独立地拥有一定空间的实验设施、设备、仪器、消耗品等诸多个体的集合。在实验室的各种建设中,物化建设是实验室建设的重中之重,这是实验教学目标指向所赋予的建设使命和高效益实验教学的基础。因为建设实验室的宗旨,就是要为最大化地改善和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培养和提升学生实际操作等各种能力,顺利、高效地达成实验教学目的服务的。物化建设必须“与时俱进”,即要紧跟课程改革与教材更新的步伐,不能滞后,不该滞后,也不允许滞后!否则势必影响实验教学工作和实验教学质量及效益的提高。

2.素质建设

素质建设,主要是指有关直接或间接管理者的素质(更侧重于前者)。“造就优秀产品的前提是造就优秀的、高素质的管理者!”在一次有关管理专题讲座中,姜汝祥博士如是说。在物化建设跟上的前提下,实验室建设的另一个重要环节是对实验室的直接管理者的素质建设。若管理者的素质没能跟上,再好的物化建设,也可能仅成为学校的一道摆设或陪衬,使服务于实验教学的功能大打折扣,这有悖抑或失去实验室建设的初衷。实验室的直接管理者,除应不断加强自身知识、业务技能的进修和提升,参加日常实验教学研究、实验研究外,学校有关领导有责任和义务制定必要的促进其业务技能提升的措施,诸如定期外出参观、学习、考察,参加有关机构组织的管理及实验技能、技巧的培训等。“管理出效益”,只有管理者的素质得以提升并跟上教育改革的步伐,才能造就优秀的“产品”―一流的实验室,才能真正地使“管理出效益”在实验教学上彰显成效,才能为谋求最大化的实验教学效益提供坚强后盾和技术支撑。

3.环境建设

在实验室建设中,还应注重环境建设的最终呈现必须有利于使师生教与学的心理、情绪等能尽快地接受并与之融合,以实现高效率的教学和学习。因为环境对人的工作、学习、身心的巨大影响乃至制约是毋庸置疑的!实验室的环境建设,应注重从人与环境科学的关系、教与学同环境的关系、室内文化建设与学生学习心理、年龄特征的关系等方面来综合考虑。因为环境建设的状况,从某种意义上讲,折射出学校的育人理念和学校对环境与教学效益关系的解析层面。

4.提升管理者地位

实验室管理者是实验室建设的核心和关键,有关管理部门除要认真考核其履行工作职责,完成各项管理任务的业绩外,还必须进一步转变观念,提高对实验室管理者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可以这样讲,实验室是学校的“名片”,是学校对外宣传和展示形象的窗口之一。所以建设好实验室不仅能为实验教学提供优越的实验条件,获得丰厚的实验教学收益,也能对外展示和提升学校形象。一所学校的声誉和形象绝不是仅靠简单的升学率来提高和树立,必须通过对办学指标全面的综合考量来权衡。因此,学校有关领导有责任和义务来提升实验室管理者的地位。管理者的提升涉及各个层面,除要求其具备优秀的管理素质、高度的责任心、与时俱进的管理理念外,非常重要且不容忽视的一点是,在涉及各种待遇和职称评聘时,能按有关政策和原则予以落实解决。客观地讲,课程改革对实验室直接管理者的素质要求与日俱增,但对涉及其切身利益的职称问题,关注的程度确实不够,这难免对充分调动和发挥其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产生负面效应。所以,有关职能部门应加强对此方面的重视程度。

二、实验室管理

科学规范的实验室管理,不仅是管理的基本要求,是提高综合利用实验服务系统的有力保证,也是广大师生主动自觉地规范实验行为,构建和谐师生关系与建设节约型实验室的有力保证。它对促使师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提高实验教学的成效,都将起到积极乃至立竿见影的作用。同时,由于实验教学是实验性学科课堂教学的基本特征和重要环节,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实现高效率课堂教学的重要保障,所以,做好实验室管理是非常重要的。然而,要做好实验室管理工作也不是想象的那么简单容易,它涉及多方、多层面的工作。在实验室管理中,可主要从以下方面开展工作。

1.传统与创新管理相结合

在实验室管理中,一方面应按实验室管理规则和制度承袭传统的管理模式―严格做好“八表一册”和维护好一切服务于实验教学的硬件设施设备的日常工作,更重要的是要实施创新性的管理。在实验室管理中,根据学校实际情况,我们创立了针对师生实验教学和实验操作状况行之有效的监管机制,并通过对师生实验教学档案和班级《实验日志》《实验器材损坏登记》《实验器材借还登记》《学生分组实验坐标》等一系列实验教与学的管理规则来保证监管机制的有效执行。实践证明,这种管理增强了对师生实验开展状况以及实验器材使用状况的监管力度,对规范师生的实验行为,促进和提高实验器材的完好率和利用率,从而大大提高实验教与学的课堂效益及实验室建设效益都起到了积极有力的监督与促进作用。

2.创立行之有效的制度管理体系

为帮助建设和管理好实验室,几年来,经我们起草并实施的实验室管理条例就有20余个,如《学生实验细则》《实验仪器赔偿办法》《非实验用实验室管理办法》《实验室开放及使用制度》《教学实验仪器保养维护维修制度》《教学仪器验收制度》《器材借还及赔偿制度》《实验器材管理制度》《实验研究制度》《实验准备制度》等。这些条例对实验室建设、管理和促进实验教学质量、效益的提高都起到了非常好的作用,并得到“九年义务教育普及县验收检查团”负责人的赞赏。事实证明,这些制度的实施,不仅有效遏制了各种实验设施、设备及仪器的无谓损坏,确保了各类实验全部顺利开出,为实验教学的正常开展及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起到了应有的作用,也大大加强了对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力度,规范了师生的实验教学与实验行为,并使实验室管理工作具有了较强的可操作性。同时,这些制度使得实验教师、授课教师和参与分组实验的学生在进行实验过程中的职责、权利和义务不再笼统和含糊,从而避免了因职责不明可能出现的管理真空,有力地促进了实验室建设、实验室管理与实验教学效益的同步推进。

3.建立教师实验管理档案

成都市棕北中学是四川省第一个初中“实验示范学校”,为巩固这一来之不易的成果,在实验室管理中我们特别注重经实践验证是行之有效的过程管理。我们为每位从事物理教学的教师建立了《教师个人实验教学档案》,并通过各班科代表处的《实验日志》来记录、反馈和评价其教学过程中实施实验教学的状况。这不仅体现了我们“实验示范校”的实验教学特色,更重要的是起到了敦促每位教师自觉运用实验来增强教学效果、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益的作用,也是我校实施稳健的“高效低负”教学策略的又一重要体现,并为非实验性学科教学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注入新的教学理念起到了积极有力的推动作用。

4.设立学生分组实验坐标

对来实验室进行分组实验或参与课外活动的每名学生,则通过《学生分组实验坐标》和《实验室课外开放学生分布坐标》将其位置长期固定于实验室内确定的“坐标点”上。每当“坐标点”上的任何设施、设备、器材等损坏或丢失时,只要通过检索当时实验班级的《学生分组实验坐标》或课外活动班级《实验室课外开放学生分布坐标》,即可找到确定的学生对象,从而使查找原因和处理问题变得非常快捷和简单。这一措施不仅大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更重要的是任何学生都不敢有意损坏或随意将器材带离实验室,也避免了对学生损坏实验设施、设备及实验器材的误判。这样不仅保证了实验设施、设备及器材的完好率和延长了使用寿命,也大大地节省了实验经费支出,从某种意义上讲,在获得实验教学效益增长的同时,也获得了经济效益的同步增长。

三、实验室建设、实验室管理与实验教学效益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