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绘画的理论基础知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高职油画教学;创新思维;培养
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艺术教育成为国民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油画审美已经不能满足人们对新时代审美需求,油画作为审美教育的一部分,必须紧跟时代创新步伐。高职作为油画的后启之“星”如何培养高职学生的油画创新、创造能力,在油画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文章就如何培养高职油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出以下几个观点。
一、高职的油画教学环境
中国油画学习,模仿于西方油画,特别是美院油画的教学和本科油画教学深受其西方油画教学的条条框框的束缚。而高职油画虽然起步晚,也会受我国油画教学大环境的影响,教学形式、内容单一、学生专业基础薄弱,学习动力不足,但也具有自己独特的发展模式。从客观上讲,应该具有更多的,更灵活的表现方式和领会油画精神。
(一)高职院校的学生,绘画基础薄弱,知识基础能力和基本的素养也和本科院校有距离,所以我们不能要求高职的学生和美院,本科院校的学生进行比较,增强高职学生油画学习的自信和兴趣是非常有必要的。高职的学生在进高校前,一部分进行过专业绘画培训,但大部分是没有绘画基础,针对学生实际情况,美术教师如何能在短短的三年时间里把学生培养成为社会需要的油画高技能型人才呢,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二)按照高职的人才培养方案,高职美术学生一般会具备三种能力,通用职业能力、美术基础能力,专业创造能力,通用能力是学生必修的公共基础课、理论基础、文化基础和计算机网络运用等必修的基础课程。美术基础能力是培养学生的美术的造型能力,色彩塑造和感知能力,以及色彩的组合能力。美术基础能力是高校美术学生的基本素质的组成部分,学生的美术基础能力的好坏决定了学生创新、创造能力的发展。美术学生怎样熟练运用美术技法,准确运用绘画和设计的创新创意语言,结合专业知识和自身的基础素养进行更好创作呢?
(三)油画基础课和创作课是高职学生三年学习的重要课程之一,各种油画技法的学习是油画基础课的重要内容,油画创作课是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具体表现,学生在校学习各种油画技法,都是为了未来更好的创作油画。而新生进校的时候,学校课程设置一般是安排素描和色彩两门基础课程,而色彩的教学多以水粉材料为主,因其材料的制约,为其后面的油画学习,造成了以水粉画法就是油画的技法根本,这样就造成了技法的单一化理解,在色彩教学中,过分强调学生的色彩写生,和写实性色彩,把教师的油画理解和认识错误的传递给学生,并且只偏重技巧,而忽视了学生创造性色彩的那一面。
(四)油画教学的“固定思维模式”。从思维的角度讲,油画创新思维应该从起点上否定纯模仿的被动模式,油画的基础练习要改变有关基本功、想象力、创造力以及审美能力、艺术态度等问题。 教师应该明确这一点,如果教师对学生的教导只表现在模仿上,那么教学根本无法具备艺术教育的属性。油画不是在二维平面上复制一个图像,作为高职教师应改变学生的单一思维模式,使油画学生思维模式多元化发展。
二、高职的油画教学全面改变
(一)提高教师自身素养,转变教学观念
教师的职业是传道,授业,解惑,教师通过知识的潜移默化去改变学生的思想,思维方式,促进学生油画技法的多元化发展,改变学生对艺术的审美认识,帮助学生去理解追求更高层次的艺术理想。作为新时期的高职油画教师,怎样培养出社会需要的高素质的油画技能型人才,首先,教师本身应该明白“打铁还需自身硬”的道理,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文化修行,丰富自己,完善自己,努力提高油画教学的水平。其次,高职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油画价值观,不追求名利,随波逐流。最后,在传授知识手段和教育方法上,要随社会的发展而提高,转变教学观念,因材施教,推动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油画知识,开拓创新思维。
(二)培养学生油画中多角度思维
培养学生多角度思维是油画发展的必然,是新时代社会发展的需要,多角度思维是创新油画,创造个性和审美的途径,多角度思维是发散思维、抽象思维、逆向思维的表达。高职油画教学应该积极启发学生的多角度、创造性思维发展。在绘画教学中具体表现为,夸张变形事物的造型,改变正常的思维逻辑;鼓励学生大胆改变物体的色彩,结合色彩构成、变色等油画色彩自身的优势,也可以强调色彩装饰性,从而达到多角度的思考油画色彩,要求学生在掌握色彩的基础知识,基本规律,观察方法和适合的表现形式,对画面色彩主观的,大胆的探索,创新;鼓励学生在创作中,把具象事物抽象表现,抽象事物具体的视觉化表达,从而达到形式改变;鼓励学生学习,借鉴设计中的思维方式,如同构,拼接,联想,想象等方式进行油画的创造;鼓励学生多学科交叉学习,除了掌握油画的知识,也可以学习国画、设计的知识。当然无论是那种方式那种思维都离不开色彩的基础知识的表达,比如;色彩的对比、色彩的均衡、色彩的调和等。培养创新思维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高职教师要认真研究,一切从高职培养人才目标出发,以社会需要的高级油画人才为整体目标。
(三)鼓励学生个性化发展
高职油画创造力的表现,应该具体体现在学生独特个性的培养和表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鼓励学生大胆表现自己的画面,要寻找表达自己性格特点的风格样式,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和绘画的兴趣。如性格开朗活泼的学生,他们在造型和色彩上往往注重事物的客观性、具象性;性格内向的学生注重事物的内涵和本质,造型一般比较夸张,不具备稳定性;对于材料和技法上,鼓励学生学师的油画作品,寻找、探索新材料,综合运用材料等。总之,就是多角度寻找和挖掘学生的油画创作个性。
(四)借鉴民间美术的样式,提高审美认识
民间美术是广大人民群众在民俗活动中衍生出来民俗文化;是人民情感和希望的寄托;是人们依据生活和审美需要自行创造的艺术作品,审美与实用并存;民间美术具有民间审美特性的,其本身文化价值已经超越了物质价值;如风筝、年画、戏曲脸谱、剪纸等。中国油画只有深深扎根与传统民族文化的营养中,吸取精华,去其糟粕,提高艺术文化品味,才能提高自己的审美认识!
总之,高职油画教学的创新思维是培养现代新型高技能人才的必备条件,只有在不断的学习和探索,提高高职油画人才培养、创新思维模式。才是符合现在高职油画人才培养目标,才是符合中国油画教育发展的需求,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关键词:工笔花鸟画教学本土文化价值及精神
工笔花鸟画作为中国画的一个分支,其发展和衍变经历了一段漫长的历史过程。直面中国工笔花鸟画的现状,我们必须把目光回归到中国画教学的本体上来。在众多架下艺术公然来袭的今天,给工笔花鸟画教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困顿。我们在对待传统艺术的方式上,显得尤为暧昧。如何对待传统、研究传统、怎样批判地继承和发展传统,成了工笔花鸟画领域中最具实质性的课题。用一种什么方式来建立具有中国画特色的教学体系、重塑中国画的传统根基,是我们最应当思考的问题。
笔者前段时间有幸进行了工笔花鸟画的教学实习工作。在与本科学生的教学对话中,笔者深深体会到当下工笔花鸟画教学工作所面临的实际困难,如:市场运作手段向艺术创作研究领域的渗透等等。我们的工笔花鸟画教学是否还要一味躺在中国画教育的这张温床上呢?从“山重水复疑无路”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景象,已不单纯是一个艺术视角转换的问题,只有深刻意识到工笔花鸟画的现实问题——机遇与挑战,做好一系列的转型期的工作,也才有可能达到“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大好形势。单从工笔花鸟画教学的角度上看,笔者有以下几点体会和想法。
工笔花鸟画教学,首先,应要求学生有良好的专业基础。建立一个良好的基础体系是工笔花鸟画教学的前提。我们应当看到,当下的美术专业高考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一些不足,素描、色彩、速写的考试固然有助于学生的基本功训练,如提高造型能力等。但作为进入美术类专业高校后选择国画专业的学生却不无遗憾,中国画的专业基本功以及专业的表现技法在这类学生面前几乎是一张白纸,这相应给我们的工笔花鸟画教学带来了难度。对中国画传统的认识相对薄弱,如何“借古以开今”?作为中国画教学的主要途径——“中西合璧”更是无从谈起。在进入中国画专业之前,有意识地进行相关内容的训练和建立必要的国画专业性质的考核制度,是非常有必要的。
其次,工笔花鸟画教学的关键是加强传统文化研究,注重学生的理论基础知识方面的修养。这不仅仅是工笔花鸟画所在系科,各个艺术系科都应引起重视。当代一些学生对传统的理解和学习上存在着严重的断代。一方面是对国学和传统知识的缺乏,一方面是外来因素的干扰:苏氏写实主义的创作思想、契氏素描、普及性的宣传要求等等,将中国画的传统体系冲击得七零八落。对传统文化的研究是工笔花鸟画教学的一大利器。正如传统画论是中国画教育的重要一环,教师的传授分两部分:一教画理,二教画法。中国画的最高旨意应当是“道技合一”,工笔花鸟画教学更是如此。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做到理论联系实践,必须把传统文化、时代精神、当下生活三者有效地结合起来,“笔墨当随时代”,要具有现实观照的艺术涵养。中国哲学、中国美学、中国古代画论是中国画理论建设之本。
再次,我们当下的教学模式一般是临摹——写生——创作三步曲。其中花鸟画写生是工笔花鸟画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是临摹与创作的逻辑纽带。重视写生甚至崇拜写生,是20世纪中国绘画和绘画思想的一大特色。李可染先生就曾说:“用最大功力打进去,再用最大功力打出来。”应该说,写生是对客观世界的再认识的过程,也是画家深入生活、认识生活、表现生活的创造性艺术实践的过程。重视写生,直面自然,与自然对话,要勇于打破以往以经验传授、临摹为主的学习手段。要把写生作为本土文化生命的载体,当面对物象时,中国画的造型、笔墨均来自人生的经历和对文化的体验,它的表现形式是以生命形象的结构蕴藏着一个民族、一个群体的文化、生命和智慧,力求构筑起融传统艺术精神与时代性于一体的民族美术形态。
不可否认,长期的专业训练、造型知识的培养以及理论的日益积淀,是学生日后创作水平提高的一个良好显现。在教学过程中,工笔花鸟画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应更多结合当下的现实生活和审美特点。正如鲁迅先生当年提倡的“拿来主义”,笔者认为在花鸟画教学中这一点是尤应引起重视的。不但要“拿”当代与传统的精华,更要“拿”国外的优秀作品加以借鉴和学习。我们的关键在于接纳哪一块并“为我所用”的问题。客观冷静地面对西方,研究和吸纳西方文化艺术中的先进因素,将其融化在中华文化艺术的血脉中,生成中华文化艺术蓬勃的动力,是我们每一位老师及学子的职责。同时,创作不是单纯的创意和构思,我们的每一次临摹、每一次写生都可以看作是创作的积淀。其实工笔花鸟画教学的意义和价值就在于: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大胆创作,以创作带动新技法和新画材为原则进行学习。这就要求学生要最大限度地离开艺术的功利性,进入精神的高度自由状态,带着诚意地表现自己,才更有可能出现好的艺术作品和艺术思潮;这是从理性走出的状态,是无法而法之后人与自然的迹化。
与此同时,工笔花鸟画教学中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是如何使学生认识到中国画精神,认识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性。蒋采苹老师在其《中国画系教学建议》一文中提出了四点建议:一、恢复画论课。二、恢复古典诗词和古文课。三、开设中国画构图学课程。四、开设画材学课程。这种合理而又及时的建议无疑给我们的工笔花鸟画教学注入了一支强心剂。
总之,从本科层面上来看,工笔花鸟画教学要把握好这四个基础:造型基础、专业基础、创作基础、理论基础。只有切实抓好这四大基础,才是工笔花鸟画教学迈向成功的第一步。传承与发展是中国画的生命线,思变与恪守之争所引发的新艺术形式及语境的表现,是赋予每一个花鸟画教学者的时代使命。站在本土化的精神立场上,我们有理由相信工笔花鸟画的前景会一片大好。
参考文献:
一、服装美术设计基础教学方法应用的现状
多年来,我校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无法适应现代教学的要求,而师生互动性强、课堂气氛活跃的主题教学模式越来越受到学生的欢迎。我们在调查中发现,大部分教师没有深入了解学生,没有与学生进行良好的沟通。作为服装美术设计的教师必须认识到,教学的核心是要致力于提高学生的服装绘画能力、审美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让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实践,学会合作。但是,我校的学生由于专业基础薄弱等原因,对于服装设计,难以融入自己独特的设计理念,设计的作品流于平庸。对学生来说,只有通过自己思索、比较、实践,真正领悟、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知识,从而设计出好的作品。
二、对服装美术设计基础教学的思考与实践
1.让学生充分了解服装美术设计基础的地位与作用
服装美术设计主要研究服装的外观形式美感问题,它不仅要研究服装的款式、色彩、材质、图案等形式要素的构成规律,还要研究服装的外观形式与人、社会、时代、生产和市场的关系。对于某个具体的产品,服装美术设计是这个产品生产的第一步。因此,服装美术设计是服装设计的基础。
2.让学生充分了解服装美术设计基础的培养目标
(1)知识教学目标。服装美术设计基础的培养目标是掌握服装绘画的基本知识,如服装人体画法;服装设计的基础知识等。只有掌握了这些基本知识,学生才能进行简单的日常服装设计。
(2)技能培养目标。使学生能掌握服装画的技法和一定的服装设计知识,能设计一定的服装款式,为今后参加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3)职业素质目标。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使其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创新意识和团结协作精神。
3.重新整合服装美术设计基础的内容与结构
经过多年的教学,我认为在教学时,没有必要一定按照教材的顺序去教,我与工艺教师协商合作,主要采用主题教学法的方式,重新把教材的内容与结构进行如下组合:
(1)模块一:理论基础模块。①服装设计基础模块:服装人体的画法;服装的表现;服装形式美的基本法则等。(服装材料不要教;增补:服装设计的思维、程序)②服装分类设计:女装设计;男装设计;童装设计;时装设计。
(2)模块二:专业实践模块。大师作品赏析;服装设计思维;程序实训;女装设计实训;男装设计实训;童装设计实训;时装设计实训。每一个模块内容都事先与工艺教师商量好,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好实训内容。这也是我们编写《服装美术设计基础》校本教材的依据。
4.教学方法与手段
(1)教法:主题教学法是“师生互动”的教学方法,最终目的是努力把学生培养成为一个“有思想、会思考、有方法、有能力”的设计者,体现在师生共同探讨、相互激发等课堂活动中。主题教学法贯穿在整个教学及探究的不同层面,教师不仅仅是单向地对学生进行“传授”,而是与学生平等讨论和交流,使学生对主题的理解更加深刻。
(2)学法:①集体讨论法——积极参与、总结规律。由于服装美术设计基础内容与社会现实生活的关系比较密切,学生已经具有了直观的感受,可以让学生尝试模仿设计并思考;从网上下载一些大师的或高校学生的留校作品,给学生欣赏,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讨论,然后进行模仿设计。②练习法——把新知识转换为能力,这是服装美术设计教学活动中最主要的学法。2011年下学期,我组织学生收集学校报纸、宣传纸、广告纸进行“绿色环保”服装设计手工制作比赛,学生的兴趣很浓,设计和制作了许多出乎我意料的作品。教师对学生练习中存在的问题及优缺点应及时总结,肯定成绩,纠正错误,可以个别问题单独讲,普遍问题集中讲。
(3)教学手段。服装美术设计基础教学中合理有效地应用了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技术,运用了服装CAD、Photoshop、Flashmax等应用软件进行有效的教学。我在教学过程别重视技能训练的指导,要求学生建立课程网页,定期在校园网上公布。让学生从“机械的学”向“主动学”转变,从“学会”向“会学”转变,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参考文献:
一、巧用教材,让学生均衡发展
在我们农村学校,没有美术教具,怎么办呢?我们有其他各科教材,那么我们就充分利用这些教材来教学。在我们的语文、数学等教材里都有很多与美术有关的内容,精美的教材设计和每一课都有一幅幅美丽的画面,每一课都有与课文内容相匹配的精美的插图。这些插图,是为了通过直观感受来提高学生学习文化知识的兴趣的,我们正好利用这些插图学习美术知识,这无疑也是一个提高美术学习兴趣的好机会。当然在美术教学中,更需要人文学科的理论基础、语言修养和广泛的社会知识。美术课主要以基础知识、基础技能和作品赏析培养学生的审美创造能力,两者存在着互补性。这正好体现了美术新课标中学科之间的整合,而且在上课时,利用课文插图结合课文文字内容进行讲解,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语文课本中的《桃花源记》这一课,配备的插图非常美。书中有一整张纸画了一幅桃花图,几棵正在盛开桃花的桃树,背景云雾缭绕……我首先引导学生感受语言文字的美,然后又引导他们感受了图画的美。这样我就增加了美术的内容,在这幅画面中为什么把桃花画得这么美呢?画面中树和云是怎么画的?运用了哪些色彩?这样用有什么好处?如果要你画桃花树你会怎么画?等等。这样拓展学生想象的空间,灵活地运用学科知识进行探究性的美术活动,形成综合学习的能力,培养创新精神。掌握运用语言、文字和图形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认识的基本方法,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发展审美能力。
二、农村教育,就地取材
在教学工具缺乏的情况下,通常因为没有美术器材而很难开展美术教学,觉得这样上美术课根本没办法上。但是我还是从实际出发,在绘画教学中主要以铅笔、圆珠笔为工具,适当增加线描画的内容。例如,在上手工课时要用到的一些材料,有些学生买不起,我就倡导学生收集一些香烟壳或一次性水杯等废弃物,有的时候学生没有,我就拿报纸、矿泉水瓶、果奶瓶等充当,通过引导教学,简单地示范,拓展学生思维,学生就有的卷、有的折……作出了很多不同形状的手工作品,而且效果非常好。这样既让孩子爱上美术课,也为环保做了贡献。谁说农村的孩子不聪明,只是我们没有正确引导而已。
三、改变学生的角色,变被动为主动
每一位老师都会这样说,在新课标理念下要改变学生的角色,变被动为主动,但是真正要做到是不容易的。以前在我们的教学中,我就发现学生的学习非常被动,他们认为学习只要每天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就行了,不管懂不懂。美术课就更不用说了。如何改变这样的习惯,让学生爱上美术课、主动学习呢?
1.创设教学情境当然老师是创设情境的主导者和调节控制者,通过设置一定的情境,让学生对美术内容尽快了解,产生学习欲望。例如,在教学《鸟语花香》一课时,为了使学生了解学习中国画的重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活跃思维,我先让他们参观整个校园。再设置一个活跃的游戏,上课前让他们绕着校园走一圈,边走边观察校园,让他们在游戏中学习,使学生明白生活与环境的关系,动静结合,丰富学生的感官,增强兴趣,为画出丰富的画面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热爱学校、热爱自然的情感。
关键词:水彩画;创意性学习;水彩教学
水彩有着丰富的表现力和创造力,在高校美术教育专业教学中,水彩画教学是对色彩基础教学的进一步提高与深入。随着水彩应用范围的不断拓宽,传统造型写生方法下的水彩画教学已经不能满足时代的需要。从教学过程以及教学观念上进行创新尝试,而不仅囿于传统水彩技法的沿袭,这是高校美术教育专业创意性水彩画教学的新途径与方法。
一、在基础色彩训练中培养创意观念
在入校之前,学生们就有了色彩初级理论基础。科学而严谨的研究光色,进行光的分析,感受空间带来的冷暖对比,寻找形体结构与色彩的关系,追求画面色彩的整体统一等等,这些成为评价学生进行色彩练习质量高低的标准。学生们依靠艺考培训以来的作画惯性画下来,进入到专业美术训练中,也仅仅是把作品尺幅增大,将表现对象复杂化,色调要求更整体而已,却忽略了在学习阶段应亟待建立的色彩创作观念以及表现方法。色彩理论不仅包括色彩基础知识,也应包括色彩的创作规律及好的色彩创意,即专业的色彩理论教学应将学生从写实色彩转到观念色彩上来,并贯穿于学生色彩学习的始终,一直延续到毕业创作的进行。创意观念建立重要在于传统写生模式的转变。在过去的教学中,教师常常强调写生必须准确观察记录色彩、研究形体结构变化、营造立体空间气氛及提高画面意境美等视觉形式,追求画面与实体色彩高度统一,这样标准模式出来的学生因逐渐失去想象的经验而导致想象能力与创意的匮乏。在观念色彩中实体色仅仅是参照和感受的对象,教学应给予学生充分的空间想象,如感觉上强化对比,可以鼓励学生拉大暗部色与固有色的对比关系,以增强不调和感;或者围绕学生所臆想的情境而有意弱化对比,大胆用灰色,减弱甚至抛弃实体的固有色;抑或强调瞬间的感知而跳跃性排列纯色或不调和色,采用点彩法或色彩构成等等。在观念色彩创意性练习中,固有的模式被打破了,但这不意味着丢掉色彩造型的基本理论和能力,而是教师在基本技能训练过程中阶段性地安排观念色彩课程,让学生逐渐锻炼思考和创意的能力,培养他们的色彩创意观念。
二、水彩基础技法的创意性学习
具备一定的色彩基本技能后,学生选择性进入到水彩画技法的学习,并开始利用西画语言独立表达艺术观念。水彩画的技法表现多种多样,如水彩画干湿画法所形成的喷洒法(撒盐、洒水、撒色)、拓印法、吸色法、刮画法等等。这些本易于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的课程,却常常因为枯燥的讲授和单调的训练而失去了其应有的活力。教学中创作作品与技法练习割裂开来,甚至在毕业创作时,学生们常有因大画难以控制而不敢在画面上进行技法表现的畏惧心理。在技法学习阶段就培养创意观念是非常必要的。学生对水彩技法的探索与教师对水彩基本技能的传授是并行的两条主线,只有经历对水彩技法进行反复琢磨、不断研究、倾注精力和感情的学习过程,才能形成好的技法创意,才能够产生创作的设想,并在实践中不断修正设想,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最终产生成熟的创作作品来。对水彩基础技法的创意性学习主要包括材料的创意、水色的创意和光色的创意。
1.对水彩材料的创意性学习
水彩画对于材料的要求非常特殊,比如水彩纸的厚度、承水性能以及着色程度高低,水彩笔的吸水性与弹性、深入笔触的能力,水彩颜料在干湿状态的变化大小、色彩的鲜明度与颜料溶于水后的颗粒沉淀多少等等,这些都是决定水彩画作品好坏的重要因素。在水彩画教学中,应该重视材料的探索与尝试,发挥水彩语言的优势,在追求效果的过程中熟悉一切可能的材料,比如比较水彩纸表面肌理变化带来的画面效果,或者尝试玻璃卡纸、油画布、夹板等多种不同于画纸的材料,体会在不同画面环境下底板的粗与细、光与滑、吸水多与少等情况产生的水分与笔触变化。
2.对水色变化的创意性学习
水彩画中水色的变化是其体现的特殊效果之一,运用水之无形产生色的渲染与层次,在透明的水中追求一气呵成畅快淋漓的效果,这都需要娴熟的水色技艺。掌握水与色的变化,即是深入研究水彩画的基本技法,形成水彩语言独立艺术个性的重要渠道。创意性的水色学习,应该先研究自然物象中色彩的虚实、远近、空间关系,将水中潮湿、变化、透明的效果融入到气氛的感受当中去,比如说研究雨景带来的趣味:小雨的朦胧、中雨的清净与大雨的弥漫……;或是观察水面的浮波、水中的倒影;或是分析柔软的边界、天际的云霞。在有了自然真实的感受之后,将这种感受转化为水彩意境,并反复训练技法语言以追求画面意境的实现,这才能形成具有个性语言的水彩画创作来。
3.对光色变化的创意性学习
水彩作为西画的一种,在教学中注重对光的分析与研究是非常重要的。如在不同光源作用下产生的不同色彩倾向、不同时间中景物色彩的相应变化、婆娑树影下形成的大小光斑、透光大小影响到的画面氛围等等。在水彩画教学中,应鼓励学生在真实记录光色变化的同时,扑捉寻找最能打动内心的光色瞬间,并利用技法语言尝试绘画表现,如光影中对光斑虚实、大小、疏密的安排,对色彩以及色调的把握,对干湿技法的控制等等。在完成技法训练后增加创意练习,如改变实景色调、抽象或夸大色彩关系、添加光色趣味等等。这些创意性学习能够增强学生对水彩中光色的理解力,提高他们的造型能力和对水彩技法语言的驾驭能力。
三、写生的创意性
面对水彩画的多种技法,传统水彩课程的开设相似于色彩基础粉画课程的训练,从静物写生、人物写生到风景写生,教学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写生中度过了。虽然写生在水彩画学习中的重要性不可替代,无论从光的科学分析还是对于色的研究感受,写生都是认知自然和技法训练的直接途径。然而过于依赖写生或者机械的照搬自然,其结果只能导致水彩作品失去生命力和创造力。在写生中应培养学生的创意思维,每个学生对画面的处理与感受都有差别,重点表现也不尽相同,如画质感、画光线、画体块,或者画抽象、画水色等等,这些对形象的处理变化、构图的裁剪取舍、色调的设计与意境的传达,都是学生们独特的创意所在,写生的过程其实是实现创意并提高水彩表现能力的过程,水彩画写生教学应尊重这种差异和感受,鼓励学生画出创意性的写生作品。而并非像在传统的水彩写生教学中出现的那样,教师摆放静物或者模特,提出课程目标组织课堂讨论,学生在这一过程中仅仅是被动思考者和传达者。学生画教师的兴趣,追求教师的感受,甚至有的连表现形式和方法都雷同,教师教学仅致力独立的艺术研究,而使学生成为教师追求艺术道路上的翻版。在另一方面,美术教育专业的水彩写生课程开设,直接影响着未来美术教育中学生色彩意象思维的培养。美术教育专业的水彩教学应立足于大中专院校以及基础中高级美术教育课程的特点展开,注重色彩教学中色彩以及造型的创意,而不拘泥与描绘对象的外形及真实颜色,这为基础美术教学的创意性培养建立了良好的前提。
四、教学方式和内容的创意性选择
随着现代社会信息量的迅猛增长,水彩画教学方式也发展变化着。除了手绘示范以外,搜索网络图片和名家视频、制作PPT课件,或者查找水彩画印刷品、作品拍照、摄影等等各种先进的手段都可以辅助教学,学生们也可以更加直观的在博物馆展览馆中鉴赏原作,甚至能够轻松查阅到国外水彩名家的作品。高校美术教育专业的水彩课程在方式方法上应突出师范教学的特点,注重水彩在师范教学中的应用性研究,在学时和内容中对水彩课程的安排不与美院水彩专业教学相雷同,这在具体教学中体现为水彩画写生和创作课程开设的同时,也可以为学生们提供一些设计类水彩课程,比如服装设计、室内及环艺设计、工业造型设计等效果图的绘制,或者插图、装帧设计等应用型水彩画法训练等等。这些课程的开设能够丰富学生们的表现语言,拓宽他们的思维和视野,为培养优质的师范教师和适应社会需求的复合型人才奠定基础。
五、中西画法的创意性融合
西画语言体系下的水彩画不追求用笔变化,在水彩表现过程中,即使有精彩的用笔也会随着逐渐深入的画面而被掩盖;除此之外,水彩画中水渍的晕染、色与水冲撞形成的巧妙效果以及画面东方审美下的传神意境等,这些水彩画命题在过去的西画正统教学中曾被忽视。“水彩的用笔和水色变化与中国绘画的笔墨有许多相通之处”1,作为本民族绘画语言的重要传承者,美术教育专业的水彩画教学中应该融入中国画的表现元素,比如借用中国画中的用笔用墨以及用色的变化,在水彩画中结合国画的色墨互撞创造性研究色与水变化;或者在意境以及用笔中追求中国画的神韵,创造疏朗隽逸的画面效果;或者在画面评价中借用中国画的评价标准,注重画面的品格及精神境界的传达等等。在水彩画教学中对中西画法的创意性融合,这并非改变或者削弱了水彩画教学的西画特点,反而,这种东西结合的教学方式会更加彰显水彩画种在西画体系中的表现优势。无论对于艺术传承还是艺术创新来说,只有秉持中国独有的民族绘画语言,才能够破除艺术间的隔阂,增强绘画作品中的民族认同感,并将独有的东方绘画推向世界的艺术之林。
作者:王亚杰 单位:长沙师范学院美术动画系
我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觉得发展学生美术审美能力的教学策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激发学生的美术活动兴趣,带领学生走进艺术生活
培养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爱好,是引导学生走向美术审美、发展美术审美能力的第一步。实际上,学生大多是喜欢绘画的,然而他们对美术课却没有太多的兴趣。分析起来,主要原因:(1)教材中的美术知识困扰学生,使他们对美术课失去了兴趣。(2)教材的选材与学生的生活现实反差大,教学内容不能贴近校园生活,不能点燃学生的情感。(3)教师的教学观守旧、教学方法陈旧,课堂教学没有新意,缺少活力。因此,教学内容应重视与学生生活经验相结合,加强美术课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压缩现行教材中专业性强、难度大的基础知识,多选择贴切学生现实生活的教学内容;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以学生美术审美能力、审美素质的发展为本,在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爱好的过程中,使学生学会鉴赏作品、体验美术并创造健康的美术生活,要创造有益于学生美术兴趣、志趣形成的文化艺术环境。
二、积极创设美术实践教学情境,培养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
“美术课的教学过程应是实践的过程。”学生审美能力的形成和发展,主要来自于美术实践活动。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各项美术活动。要激起他们参与美术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敢于对美术生活发表自己的见解;要创设多种教学情境,让学生通过赏、画、说、想、实践创作等美术活动,增强美术表现的自信心,培养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要发挥电教手段的辅助作用,用幻灯、音像等多媒体创设精品美术欣赏教学情境,唤起学生的视听觉相通的立体纬度的审美体验,进而提升美术审美能力和创造美术美的能力。要广泛开展校园美术艺术活动,指导学生创造性地表现美术、感悟美术和制造美术,丰富学校的美术生活,发展学生的美术审美能力。
三、创新美术学科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美术审美创造能力
美术审美能力的核心是美术审美创造能力。因此,培养学生美术审美创造能力是美术教学的最高目标要求。要培养美术审美创造能力,首要的是改革以往临摹的僵化的教学程序,探索适合美术审美创造能力形成和发展的新型美术教学模式。
作为一名美术教师,首先,应转变美术教学观念,尊重学生的人格,真正建立起平等的师生关系。只有学生不再惧怕教师,才能逐步形成有利于美术审美创造能力养成的教学心理环境。其次,要充分利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加深美术情感体验,完成理解美术、表现美术、创造美术等诸多教学任务。在教学法的选择上,要面向全体,力求使每个学生的审美心理和情感都能得到诱导和陶冶。
四、提升美术教师自身美术审美素质,加强学生美术审美能力的培养
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美术审美能力的培养,自己首先对美术应有深刻的理解,要有较高的文化艺术修养和专业素质,具有较扎实的教学理论基础和较强的美术教学科研能力,并能很好地掌握现代美术教育教学技术手段。具体来讲,应具备下列素质:
1.要具有一定的美术文化素养。美术教师要善于从文学、美术、曲艺、说唱音乐、戏曲音乐、舞蹈等艺术形式中汲取营养,还应开阔视野,学习、理解和尊重世界其他国家和民族的美术艺术文化,使自己的美术文化修养得到充实。
2.要具有一定的绘画技能。美术打动学生心怀,激发学生共鸣,可以是来自画展、竞赛等媒体的烘托、感染,但最具激发力和持久性的还是来自美术教师的教学绘画。因此,美术技能较强的教师,一般能较好地完成美术审美能力培养的教学任务。
3.有一定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应用能力。随着教育的现代化,美术教师要用新知识、新科技手段武装自己,如,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多媒体课件的制作等,能根据教学内容并结合美术审美能力的培养目标和已有的美术资源,创造性地为学生设计适宜的学习程序,指导学生形成较强的美术审美能力。
4.有创造力和创新精神。艺术的生命在于创造。只有能启迪智慧、培养创新精神和乐观向上生活态度的教师,才是学生喜欢的美术教师。
[关键词]多元智能理论 Flash教学
《Flas设计》是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学生学习的专业课程。强调实践教学,注重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始终是教学中关注的问题。职业学校的学生虽然理论基础知识比较差,但是并不代表他们的智力水平低于普通高中学生。相反,他们的思维表现出更加活跃,灵活的一面。他们容易对新事物好奇,从而产生兴趣
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的智能是由多种要素构成的,这些智能要素是多维度、相对独立地表现出来的,不同的智能要素之间没有主次之分,应同等对待这些要素。
一、多元智能理论概述
多元智能理论,最初是由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及其助手,经过多年研究和观察而提出来的。他认为智能是人在特定情景中解决问题并有所创造的能力。他认为我们每个人都拥有八种8种互相联系却又各自独立、以多元方式存在着的智能:这8种智能分别是语言智能、逻辑一数理智能、空间智能、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交往智能、内省智能、自然观察智能。加德纳认为,多元智能理论所包含的多种智能模式是暂时性的,除上述智能之外仍可能有其他智能存在。他提出了“智能本位评价”的理念,扩展了学生学习评估的基础;他主张“情景化”评估,改正了以前教育评估的功能和方法。
多元智能理论反驳了传统智能观,认为每个正常的人都在一定程度上拥有多项智能,并且都有他的智能强项和弱项。智能之间的不同组合表现出个体间的智能差异。
二、多元智能理论在FLASH动画设计课堂教学中的实践
为了能调动学生积极性和建立他们的自信心,依据每个个体不同的智力发展水平,鼓励他们参加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活动,促使每个个体有机会发挥自己特有的智力,并在适当的时候引导学生将其优势智能迁移到弱势智能领域,促进各项智能的全面发展。学期初,我主页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进行分组,分组的时候要考虑学生的智能组合,因为有时也许需要将相似智能倾向的学生组成一组;有时可能恰恰相反,要让不同智能倾向的人在一起活动。
(一)发展学生的言语智能和人际关系智能
在教学中,我们往往偏重对学生具体的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从而导致学生很难用语言来描述一个事物或者自己具体操作的过程。在学习Flash的过程中,我给出任务要求,根据事先划分的小组,让学生分组去搜集整理素材,探讨动画制作流程和步骤,然后在课堂上找一位代表发言,他们结合自己的体会和查阅的资料,来讲解分析任务的操作流程,并共同合作完成任务。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充分发展了他们的人际关系智能,同时给了他们发言的权利,既改变了课堂以老师为主的填鸭式“灌”的现象,又调动了学生的自主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发展了学生的言语智能。
(二)发展学生的音乐智能
flas设计和音乐总能牵扯出千丝万缕的联系,为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学习过程中,我在很多教学环节搭配音乐,比如让学生用Flash制作音乐MTV,配合音乐做成美妙的音乐贺卡,引导学生感受音乐的风格,要所做的Flash与音乐的风格一致。学完Flash之后,布置任务要学生完成一个综合作品,就是根据给出的故事情节设计制作的动画作品《兄弟议雁》。学生自己录、配音并根据自己设计的的风格和主题插入合适的音乐,使作品增色不少。这些都不仅发展了学生的音乐智能,还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兴趣,获得了良好的学习效果。
(三)发展学生的数学逻辑智能
发展数学逻辑智能是指学生提高数学思维、逻辑推理和科学分析的能力。其实是用来分析问题和考虑解决问题的可能性的多方面。Flas设计相对来说逻辑性不强,如何在能在Flas设计课程学习中锻炼学生的数学逻辑能力,重要是课程中教学实例的选择。一方面要选择跟数学相关的实例。比如制作时钟,引导学生思考时间与时、分、秒指针转过角度的关系。另一方面在制作每个实例的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去寻求不同的解决方式。教师从具体问题入手,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待问题,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问题。通过这些学习,都能促进学生整体数学逻辑智能的发展。
发展学生的空间智能
空间智能是指在大脑中形成一个外部空间世界的模式并能够运用和操作这些模式的能力。空间智能从狭义上讲指的是人对空间方位的感知能力,而从广义看不再单纯的是人对空间方位的感知,还包括视觉辨别能力、形象思维能力两个方面。 空间智能是倾向于形象思维的智能,具有准确感觉视觉空间,并且能把所知觉到的形象表现出来的能力。对空间智能的锻炼,最好和有效的方法是绘画,而在Flas制作的过程中,用Flash绘画是制作动画的基础。在动画制作的过程中,先引导学生观察老师提供的动画样板,分析动画里各图画的构图比例、色彩搭配,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五)发展学生的自然观察智能
利用课堂师生互动,以作品展示的形式,促进自然观察智能的发展。在教学中,为学生搭建一个成果展示平台。同时培养学生交流情感、开拓视野、自我反思和增强自身思维过程的能力。让学生自己或者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一个综合漂亮的作品,在全班面前展示,是很有益处的。
(六)发展学生的内省智能
关键词影视动画专业;信息化教学;屏幕录制软件
1前言
影视动画专业是一门新兴的专业,在我国已有很大发展,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但是,目前的发展情况与国际水平相比,还存在不小的差距。由于该专业涉及的范围比较广泛,内容比较多,如美术绘画、动画设计、动画制作以及由此衍生的游戏、电影等,因而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非常多。如果采用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再课后实践的教学方式,学生不仅难以深刻理解和全面掌握知识,而且不利于发挥学习的自主性,导致教学效果事倍功半,无法满足学生的发展和社会的要求。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已经成为教学中的常态化辅助工具。在影视动画专业教学中,借助信息技术的优势来辅助教学,不但能把抽象的教学内容具体形象化,让学生在情境中感知和理解,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而且可以让学生通过网络自主学习和探究,从而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提高教学效率。
2影视动画专业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教育教学理论缺乏系统性
目前,虽然我国的影视动画专业教学取得很大发展,但教育教学理论还不够系统,教学经验储备也不够丰富,使得影视动画专业的教学受到一定程度的制约。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为我国的影视动画专业构建时间较短,因而理论体系不够完善;另一方面是因为教学条件比较落后。以3D动画教学为例,需要有符合要求的硬件设施来保证,如专业化的线拍动检设备、录音设备以及非编系统等。如果硬件设施不能满足教学要求,那么,课堂教学就只能停留在枯燥的理论讲解上,这对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发展必然会带来极大的制约。
2.2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的脱节
虽然我国动画产业市场对专业人才需求量很大,但很多影视动画专业毕业的学生不好找到对口的工作。在调研中发现有三个主要原因。一是不少学生对这个专业并没有多少兴趣。不少学生学习这个专业,尤其是职业院校的学生,只是为了拿个大学文凭,毕业后便放弃该专业的工作,而在其他行业就业。二是学生缺乏这方面的特长。影视动画专业是一个综合性专业,包括一系列环节,各环节有明确分工,既有独立性,又相互联系。因为没有兴趣,所以不少学生学得不精,往往出现“样样通,样样松”现象,使就业前景面临严峻考验。三是落后的教育教学方式导致。由于教育教学理论知识比较单薄,再加上学生兴趣和特长的缺失,致使综合专业素质不够全面,毕业后不能胜任工作,用人单位避而远之。
3传统影视动画专业教学的特点
传统的影视动画教学方式,一般是教师在讲台上,利用黑板和粉笔进行知识的讲授,然后通过师生交流,或者通过师生之间的讨论等方式进行。这种教学方式,虽然含有交流和讨论的成分存在,但基本上还是“填鸭式”的知识灌输,容易导致课堂教学氛围沉闷枯燥乏味,使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渐减弱。虽然学生能够通过记笔记的形式,对知识进行理解和记忆,但也是被动接受,缺乏学习的自主性,很少有机会去进行实践和论证,使学生产生依赖症。在课程改革大背景下,这种教学方式既不符合时代潮流,也不符合学生实际,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4信息化教学的优势
4.1利用信息技术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影视动画是一门演示性很强的专业课程,而信息技术的演示性特点,可以把每一个知识点进行声色并茂、动静结合的演示,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特别是在课堂导入时,利用信息技术可以把教学目标的预习案例以动画的形式演示给学生,使课堂教学的第一步就有一个良好的开端。
4.2利用信息技术进行生动演示,帮助学生理解
信息技术具有集声音、画面和文字等于一体的特点,既生动形象,又动静结合。教学时可以通过创设情境,给学生以视觉和听觉的刺激,从而为学生营造一种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促进学生在情境中理解。如在讲授“影视鉴赏”时,如果采用传统的讲述方式,向学生讲解影视作品中导演的构思、画面的色彩处理以及镜头的运用等,就比较枯燥乏味。而运用信息技术,可将有关教学内容的图片和视频直接展示出来,再配上适宜的音乐,就能让学生直观地了解该影视作品的特点,帮助学生加深理解。
4.3利用信息技术进行交互式学习,促进自主实践信息
技术具有交互式功能,为教学互动提供了支持。教师可以先在教师机上主讲,然后让学生在学生机上观看演示,并记录演示步骤。在学生进行自主练习时,教师可以通过教师机对学生进行监控。遇到问题可以采用一对一的远程控制方式,对学生进行单独辅导;或进行分组讨论,使其他学生了解问题的解决方法。对于一些学习难点,学生不可能一次掌握,这就需要反复查看教师的演示资料。对于教师的教学实录,可采用多媒体教学系统中的屏幕录制软件,实现对文件进行保存和支持学生下载。学生需要时,使用多媒体播放器,就可以直接播放教师录制的多媒体文件进行观看。
5信息化教学的建议
加强理论学习理论知识是教学工作的基础,只有在掌握丰富的理论基础上,才能在教学中游刃有余。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网络中丰富的教学资源,吸收先进的专业知识,丰富教学内容,通过加强理论学习,构建自己完整的动画教学理论体系。如通过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的删减,并根据实际情况添加一些相关的内容,可以提高教学内容的丰富性和饱满度。强化实践能力影视动画专业需要大量专业软件的运用,因此,教师应加强实践训练,在实践中提高应用能力。如将动画运动原理、动画合成理论、动画场景与布置以及动画特效技能等串联起来,优化课程内容,降低学习难度。针对不同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学习兴趣,实施分层教学,因材施教利用信息技术的交互性特点,及时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以期达到全面提高的教学效果。保存学生的成长资料,构建教学资料库学生的成长数据可以为以后的教学提供有益的参考,因此可以把学生的档案打包保存,作为教学资源和校友与母校沟通的桥梁。
6结语
总之,信息技术是一种教学辅助手段,只能起到辅助教学的作用。因此,不能过分夸大它的作用,不能替代教师的创造性工作。只有以学生为中心,完善教学设计,才能使其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王莹.浅谈多媒体技术在高校教学中的运用[J].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2):66-68.
[2]王力.多媒体教学在高等教育中的利与弊[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05(s3):7-8.
一、目前小学美术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学形式单一“,一刀切”化小学美术教学一直以单一的课本教程为主要模式,老师与学生之间只有教与一味死板的模仿,“依葫芦画瓢”的模式过于死板,学生的个性和创造力难以发挥出来。显而易见,很多课堂上老师在看到学生不会“模仿”时,就迫不及待地跑过去手把手教学。这样的模式虽然能直接教孩子学会一些,但有时反而会磨灭他们绘画的信心,使得学生觉得自己不管怎么画都不对,所以就频繁地用橡皮擦,导致时间不够用,而且作品显得很脏乱。
2.课堂模式呆板,“悄无声息”化现在小学美术课堂上大多由老师口述和简单板书,难以得到学生真正的共鸣。这种形式大大抑制孩子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不利于美术课程长远推进和孩子的发展。例如课堂上教授的是一个规矩的方形,可学生却画出了圆形或其他之类的形状,这样的学生往往不能受到老师的表扬和赏识。可往往这样的学生才真正地在动脑筋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此时教师必须要有一双慧眼,应启发学生“:同学们,你们知道方形是如何变成圆形的吗?看老师来变个魔术吧……”相信这样的美术课堂就会有非常活跃的气氛。过分规规矩矩只会显得我们的美术课堂死气沉沉。
3.素材偏离生活,不够贴近学生大家都知道,艺术来源于生活,更离不开生活。雕塑家罗丹说:“对于我们来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贴近学生生活,接受学生情感是“生活化”美术教学的指导思想,你让孩子画一个指南针,不如让他们画一个手上戴着的手表。孩子的生活经验虽然不是很丰富,但他们热爱生活,喜欢观察模仿,喜欢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自己周围的事物。因此,在平时的美术课堂教学中,我们应善于发掘学生有限的生活经验,通过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把学生带进一个自己熟悉的、亲切的生活情境中去感受和创作,这样他们才能更好地展现生活中最真实、最美丽的精彩。
二、提高小学美术有效性教学策略美术课堂改革的重心是让师生互动,让他们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发挥自身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达到美术课堂教学的互应生辉。而“导入—教授—实践(辅导)—评价—总结(延伸)”是我自己总结的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由学生间接的理论感知到切身实践,再到最后将一系列的知识运用到自己的作品中去,这样既保证老师与学生的互动,还要求学生与学生之间的通力合作,在学习美术的同时,培养了孩子的创造性思维,培养了他们关注生活的热情,更符合素质教育的一点是,这种模式不仅教给了孩子专业技能知识,还无形中培养了孩子的团队精神以及同学之间的沟通交流能力。
1.导入
导入主要有两个目的:一是引起学生的注意。就是要求教师通过导入将学生的思绪从其他地方迅速转移到教学任务上来。我们一般可以利用学生的无意注意为主进行教学。如:通过美丽的画面、动听的音乐、强烈的色彩、可爱的玩具、奇妙的魔术等因素,引起学生的无意注意,并使之产生思考,从而将注意力集中到教学内容上来。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动机是课堂导入的重要任务,只有激起了学生的求知欲,教学任务才能在学生自觉主动的学习过程中完成。
2.教授
美术是一门专业的技能,教授直接关系到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美术知识的掌握,以及创造能力、审美情操、思想品德的培养。
(1)在上课之前老师必须充分备课,例如,在每节课之前就准备好必备的教具,像一些生动的模型、样板、多媒体等。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订科学精确的教学目标,要有效灵动地设计教学过程,让学生真正在课堂上学到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
(2)在课堂教授中,教师要始终注意启迪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在整个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是引导者,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因此,教师在讲课的时候应该注意去引导学生思考问题,留给学生想象的空间,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张扬自己的个性,形成自己独有的审美观念。
(3)教师大胆的范画会使整堂课得到一个“教”的升华,在教师和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教师通过自己的语言和范画,将原本枯燥乏味的知识变得生动有趣。教师在语言讲解的同时,配上一张自己当场而作的范画,这对小学美术课堂来说显得尤为重要和珍贵,学生可以在教师的讲解和示范中掌握美术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的绘画技能、技巧。
3.实践
美术知识技能的掌握不同于语文、数学知识的掌握,老师一定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练习,只有在练习的过程中,学生才能真切地体会、感悟到这些美术知识,同时自己的个性才能得到张扬,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创造能力才能得到提高。要想让学生真正地沉浸在实践这一环节中,以下两点是最为重要的:
(1)教师必须为学生设计好实践环节的环境。例如教《画汗衫》这一课,学生都喜欢穿个性的衣服,特别是自己设计绘画的衣服,让他们给自己或最好的朋友设计一件汗衫应该是一件高兴的事儿。设计制作要做到有变化、有创意,敢于创新。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运用身边能找到的工具、材料进行创作。如收集家里的碎花布剪贴设计服装,用废旧材料,如毛线等贴或缝在汗衫的图案中。学生对汗衫了解,自然也就对本课很感兴趣了。教师要做到多让学生在适合的空间里进行实践,这样更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2)教师的辅导是学生实践成功与否的关键。在学生绘画或者制作的过程中,一些老师常常是巡而不视,视而不导,美其名曰“让学生自由发挥”,久而久之必将导致学生对美术技能操作的“低幼化现象”。因此,我们必须重视辅导。素质教育要求美术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学生个体之间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别,教师必须走近学生,进行个别辅导或引导,让每一位学生的美术水平有所提高,同时使学生的自信心得到提高。#p#分页标题#e#
4.评价
评价其实是一种更好的激励。无论是自评、互评还是师评,都要充分肯定学生的进步和发展,同时要让学生明确需要克服的弱点或者是发展的方向。所以教师在教学评价中不仅要十分重视评价对教学的作用,尤其要重视从多方位进行评价,教师要用自己的一双慧眼去发现学生的作品个性,从而使得教师的评价发挥多方面的作用。
5.总结(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