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神经病与精神病学范文

神经病与精神病学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神经病与精神病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神经病与精神病学

第1篇:神经病与精神病学范文

关键词:高等教育;科学精神;人文精神

对于现代社会的定义有很多种,如网络时代、知识时代,但无论哪一种概括都是以科技进步的日新月异为基础的,可人却是感性的、个体的,所以,以人为本、培养人文精神有助于我们发现灵魂、感受诗意。要织成一条美丽的锦缎需要经线和纬线的结合,要描绘我们多彩的人生需要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融合。

人类早期的教育以承传文化、成就道德理想为主,近代工业社会的教育则是重视知识的实用和应用,突显经济功能的教育。在中国几千年历史中,人本思想文化传统的偏实用性倾向,至今影响着一些人对科学的全面理解。从明朝宣宗后的闭关锁国、弃海而衰,清代的悖世界产业大潮而作茧自缚、鄙夷科技,导致丧权辱国、江河日下、民不聊生的悲辛结局和近代西方列强的崛起中,人们认识到科技的巨大力量。从近代到现代,多少爱国志士的奔走呼号,纵横推动,才有了今天“科教兴国”的国策。而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运行,高等教育中普遍的浮躁现象和商业化急功近利思想日益严重,导致传统的人文价值受到迄今为止最大的挑战。许多大学生对他们认为无实用价值或于赚钱无益的知识一概弃之。而科学从来就不是一种工具,而是一种精神文化。只把科学视为满足生存需要的方法、工具无异于买椟还珠。其弊端在于,它可能会不断加剧已经分裂的科学与人文两种文化的对立,最终导致破坏人类精神的健全。

人类文明就是使人受到良好的教育并最大限度地收敛人类的罪恶。教育的本质就是为了提高人的素质,即人的科学素质与人文素质。早在1948年,著名建筑大师梁思成教授在清华大学演讲时就曾提出“半人时代”的概念,探讨过因文、理分家导致人的发展的片面化和畸形化,从而使现代社会出现了许多只懂技术而灵魂苍白的“空心人”和不懂技术奢谈人文的“边缘人”。然而,多年来在我国的高等教育中不仅存在文、理分家,重理轻文的现象,而且无论对自然学科还是人文学科的教育偏重传授死的知识和空泛的理论,而缺乏科学价值、科学方法、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传承,更缺乏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相结合的教育。

科学的目的是求知求真,科学的精神体现在不尽的真理探索之中。哥白尼的日心说,牛顿的自然观,达尔文的进化论,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等,这些科学精神对时代价值观的冲击、对人类信念和理性的重建具有重大作用。科技之光的普照,科学观念的更新与普及,会在更深的层次上影响人们的道德和价值观。科学的神奇之处在于,它从不提出道德的目的,但却导致道德。当人们真正用科学的目光看待客观世界,理智地思考面临的严峻现实之时,强烈的科学精神和规律意识容易把人们引向高尚的境界。同样,科学的神奇力量会在潜移默化之中使人获得精神享受,感受科学之美,欣赏自然的奥秘,体验创造的快乐。而且,在科学实践过程中所形成的价值观、独立与创新的能力、自由与宽容的态度、团结与协作的精神,就是人文价值。

科学是求真求是,是解决对客观世界的认识问题,要回答的问题是:“是什么?为什么?”科学是一个知识体系、认识体系。然而科学并不能保证本身的发展与应用是否有利于人类进步、国家富强、民族繁荣、人民幸福。人文是求善,是解决精神世界的认识问题,要回答的是:“应该是什么?应该怎样做?”人文不但是一个知识体系,而且是一个价值体系、伦理体系。这个知识、认识、价值、伦理越符合人民的利益就越善。然而人文并不能保证所回答的问题是否建筑在客观规律的基础上,从而是否能实现,是否真的会造福于人类。

科学技术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基石。真为善奠基,善为真导向;只有真和善的结合,科学和人文的结合,才能造福于人类。什么是科学精神?什么是人文精神?现有辞典没有给出精确的定义,一般地说,科学精神,是关于“事实的知识”,是对“事实”的“真”的追求,要求知识符合事实,解决“是与非”、回答“是不是真”的问题。一般常说的实事求是,追求真理,坚持真理,重视实践,敢于怀疑,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等等,这是科学精神的范畴。

人文精神,是关于“价值的知识”,是对“价值”和“善”的追求,要求行为要符合道德,解决“善与恶、美与丑”、回答“应当怎样”的问题。一般常说的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我们做任何一件事要有明确的意义、正确的目标、符合社会理想和信念,要有高尚、善良、纯治和健康的情操与精神,真善美的生活态度,等等,这是人文精神的范畴。

科学与人文,是一个人实现完美高度的双翼,也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实现繁荣富强的双翼。科学,主要同左脑工作有关;人文,主要同右脑工作有关。但人脑毕竟是个整体,左右两半紧密联系,功能协调,共同工作。因此,从本质上讲,科学与人文是相融的、是一体的。如果用李政道先生的话讲,他们是一枚硬币的正反两面。用此来形容两者不可分割,但还不足以形容两者相互渗透与融合。

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是统一的,它们的关系不是机械决定论的,而是辩证法的相互作用论的。我们要放弃机械论的二分法,提倡有人文精神的科学精神,同时有科学精神的人文精神;或者有人文关怀的科学技术,有科学精神的人文科学,这两者相结合,发展充满人文关怀的科学技术,同时发展有科学精神的人类道德。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又是互补的:科学精神使人获得关于对象的客观知识,人文精神则帮助人从大千世界中选取对象,并确保知识服务于为人类造福的目的。人文精神是科学精神得以施展和发挥的前提,科学精神则是使人文精神落实到实处的基础和保证。离开科学精神,人文精神就会漂浮于半空;离开人文精神,科学精神就会失去目标和指向。二者缺一不可,他们共同构成完整、完善的人类活动。

高等学校作为高科技人才和高科技成果的重要发祥地,科学普及教育,是教育真正重要的组成部分。当越来越多的人享受着科技发展带给大千世界的五彩斑斓之时,科学教育的任务愈加任重道远。不仅要使学生去理解和掌握先进的科学理论与技术、科学的思维方法、科学的求实与探索精神;而且要使他们去了解并认识科学与社会的关系、科学的潜力和局限性。总之,科学教育应该融入浓厚的人文精神,避免人类在发展中堕落,在科学中愚昧,在叛逆自然中自掘坟墓。爱因斯坦说:科技只能告诉我们是什么,却不能解决应当怎样,这需要人文社会科学。尤其在当今,科技迅猛发展,世界瞬息万变,社会大环境使一些人片面追求物质生活,更加冲淡了高校的人文教育,从而造成青年一代精神家园的荒芜。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到如今,更多人意识到赚钱并不是生活中的唯一,而且许多有识之士已经认识到加强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开始身体力行呼唤大学人文教育的回归。

首先,更新教育观念,树立以人为本的先进的教育管理思想。目前我国的基础教育的观念已发生了重大转变。由只关注学科性知识传承的应试教育转变为重视“做人、做事”的素质教育。通过培养人对自然、对社会、对他人、对自己的正确态度,使学生懂得爱护自然、保护环境、遵守公德、尊重他人,培养学生诚实、尊重、负责、同情、自律、坚韧、奉献等美德。高等学校是产生先进生产力,创造先进文化的阵地,它不仅为知识创新提供了人才、信息、学科、学术环境、技术等优势条件,尤其以教育主体人的和谐发展与创新为重。所谓“以人为本”的教育就是立足于人的解放、人的完善,是一种既弘扬科学理念,又倡导人文精神的素质教育。人文社会科学不是给受教育者一个专长,不是简单地告诉你某件事情该怎么做,而是告诉你思考问题的方法。通俗地讲,人文教育可使学生懂得什么是正义、真理、高尚,什么是邪恶、卑鄙。因此,随着先进的素质教育观念的深入人心,必将深刻影响人们对教育的理解与思考,逐步转变重理轻文、重知识轻价值的教育思想,并促使我们对导致高校过窄的专业教育、过弱的文化陶冶和过重的功利导向的传统教育进行改造。

第二,改进教育模式,创立科学与人文精神相统一的教育体系。21世纪需要的是复合型人才,提倡通识教育,文理渗透,科学与人文并举,有效防止科技文化发展以降低人的素质为代价。譬如,在哈佛大学,要求任何专业的学生都要从历史、哲学、文学艺术、社会分析、道德伦理和外国文化这5大类课程中,选修其中8门课才能完成学业。为此,高校应把提高大学生文化素质作为教改的重要内容,改进课堂教育,适当增设人文素质教育选修课程,并辅之以精彩生动的人文讲座等。在专业课程的教授中,渗透人文精神的内容,可通过某一定理背后潜藏着的科学方法及科学家一路走来的足迹,使学生感受到蕴藏在科学知识背后能打动人心的科学精神,培养学生对待知识的态度、人生的态度和为人类发展服务的意识。例如,在电子专业的学生学习半导体微电子技术时,教师可以结合目前科学家的预测:即将到来的第二次电子革命可能在中国发生,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鼓励学生刻苦钻研,树立远大目标,准备迎接机遇的挑战。

建立科学的学分体系和课程体系,既给学生学习自然科学的机会,又给学生灌注人文知识的营养。将尊重事实、依从客观和理性的认知方式等科学文化的价值观与尊重生命、崇尚文化及精神力量的人文价值观互为融合,通过举办人文讲座和文化论坛形成一种氛围文化,引导我们的大学生,在认真学好专业的同时,多学些科学的心理知识、科学的思维方法和生活哲理;去了解一下祖国的长城、黄河,读一读柏拉图、孔子、老子……积累人文知识基础,积淀人生的哲理,拓宽生活思路,走出狭隘,苦中求乐。这里不妨建议大家:学一点文学,即学一种表达、表现自己的能力;学一点历史,即学一种能从他人和自己的过去中吸取经验教训的悟性;学一点辩证法,即学会不固执、不偏激、不死板,灵活机变的道理。

第2篇:神经病与精神病学范文

【关键词】 脑血管病; 其他脑部疾病; 精神障碍; 发病率

中图分类号 R74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5)36-0135-02

神经系统疾病并发精神障碍近年逐渐受到重视,特别是脑卒中后精神障碍发病率高得到广泛认可,但脑部其他疾病伴发精神障碍文献报道较少,与脑血管病的对比研究更少,笔者所在科近年来就这方面给予临床观察。选取诊断明确的186例脑血管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及103例其他脑部疾病(以下简称其他组)作为对照组,分别于发病后1周、1个月、3个月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MMSE)进行评分筛查,以观察两组并发精神障碍的发病率,进行对比观察,同时针对相关发病因素进行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8年6月-2013年年底笔者所在科收住院患者,其中脑血管病186例,男111例,女75例,年龄51~78岁,平均63.8岁;脑出血68例,脑梗死102例,蛛网膜下腔出血16例。其中文盲58例(31.2%),小学文化106例(60.0%),初中文化及以上22例(8.8%)。其他脑部疾病103例,男69例,女34例,年龄23~81岁,平均56.7岁;多发性硬化16例,颅内肿瘤21例,脑膜脑炎、颅内脓肿66例,其中文盲31例(30.1%),小学文化60例(58.3%),初中文化及以上12例(11.6),两类患者文化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1.2.1 脑血管病 (1)有神经系统功能缺损表现。(2)诊断符合中华医学会第四次全国脑血管病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1],均经脑CT或/和脑MRI证实。(3)合并有其他系统异常表现,且有可能引起精神障碍者不列入研究。(4)有精神疾病病史者、有意识障碍、语言功能障碍、继发癫痫者除外。(5)良好完成三次量表问卷调查者。

1.2.2 其他脑部疾病 (1)有神经系统功能缺损表现。(2)诊断符合相关疾病诊断标准且脑CT或/和脑MRI有相关影像学改变。(3)合并有其他系统异常表现,且有可能引起精神障碍者不列入研究。(4)有精神疾病病史者、有意识障碍、语言功能障碍、继发癫痫者除外。(5)良好完成三次量表问卷调查者。

1.3 方法

分别于发病后1周、1个月、3个月对每个入选患者用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及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MMSE)进行评分筛查。

1.4 观察指标

抑郁自评量表及焦虑自评量表评分大于41分入选发病;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评分:文盲≥17分,小学≥20分,初中及以上≥24分作为入选发病标准,根据评分情况及对照CCMD-3器质性精神障碍诊断标准进行诊断[2]。

1.5 统计学处理

本组数据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比较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脑血管病致精神障碍的发病率为43.0%,其中遗忘综合征8.0%,抑郁综合征29.0%,焦虑综合征5.9%,其他脑部疾病所致精神障碍发病率为19.4%,其中遗忘综合征7.7%,抑郁综合征9.7%,焦虑综合征1.9%,脑血管病精神障碍发病率与其他脑部疾病所致精神障碍发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近年来,脑卒中并发精神障碍,尤其是脑卒中并发抑郁症相关研究较多,1982年全国12个地区精神疾病流行病调查结果显示,脑血管病继发精神障碍的总发病率为50%[3],本研究脑血管病后精神障碍发病率43.0%,发病率相近;而其他脑部疾病组精神障碍发病率为19.4%,对比得出脑血管病并发精神障碍发病率高于其他脑部疾病(P

参考文献

[1]中华神经科学会.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1995)[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1997,17(5):315.

[2]中华神经科学会.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M].第3版.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34-35.

[3] 12地区精神病流行学调查协作组.各类精神病药物依赖、酒精依赖及人格障碍的调查资料分析[J].中华神经精神科杂志,1986,19(2):70.

[4] House A,Dennis M,Moridge L,et al.Mood disorder in the year after first stroke[J].Br J Psyehiatry,1991,158(1):83-92.

第3篇:神经病与精神病学范文

【关键词】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活血化瘀;滋养肝肾;中医药疗法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也是糖尿病的主要致残因素之一,其发病率达 40%~91%,该病的发病机制尚未清楚,中医药治疗有一定的优势,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可导致肢体的疼痛、麻木、感觉异常,甚至肌肉萎缩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和生命质量。我们于2004年1月~2006年12月,使用自拟中药汤药治疗该病 23例,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所有病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3例,男13例,女 10例,年 龄 45~72岁,平均58.2岁,病程8~15年;对照21例,男13例,女8例,年龄49~73岁,平均年龄 60岁,病程 7~14年。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有明确的糖尿病(DM),其诊断标准符合世界卫生组织(WHO)制定的糖尿病诊断标准,并具有多发神经病变症状,有手脚发麻、疼痛和感觉异常,烧灼感或冷痛,双足踩棉花感等症状,查体可有腱反射减退。除外其他原因所致的周围神经病变。

1.3 治疗方法基础 治疗:两组患者均控制饮食,口服降糖药或胰岛素治疗,血糖控制在5.0~7.5 mmol/L之间。对照组在维持基础治疗同时加服弥可保 500 mg/次,3次/日。治疗组在维持基础治疗基础上加服中药,中药基本方:黄芪30 g,丹参15 g,当归15 g,赤芍12 g,天花粉15 g,水蛭6 g,地龙15 g,木瓜15 g,桑枝30 g,牛膝15 g,鸡血藤 30 g,狗脊10 g,柴胡10 g,白芍10 g,生地10 g,甘草6 g。上方加水煎服,头煎取汁150 ml,二煎取汁150 ml,两煎混合,分两次服,早晚各1次。15天为一疗程,共治疗4个疗程,观察其症状改善情况及膝跟腱反射检查等,以判断疗效。

1.4 疗效观察 疗效标准为显效:自觉症状明显好转或消失,膝跟腱反射明显改善或恢复正常,深浅感觉明显增强或恢复正常;有效:自觉症状好转,膝跟腱反射有所改善,深浅感觉有所增强;无效:自觉症状无好转,膝跟腱反射较前无改善,深浅感觉无改善。

2 结果

两组疗效比较见表1。表1 治疗组与对照组疗效比较

3 讨论

第4篇:神经病与精神病学范文

关键词:长白山;冰雪国画;地域特色;中国画

中图分类号:J232.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52-0167-02

绘画内容的选取一直以地域性为题材,这已经成为当代国画家们一贯的表现风格。由古至今任何一个国画家所表达的山水画都是以自己亲身成长的具体环境为创作蓝图,因为这伴随自己一生的地域环境早已融入画家精神本身。因此作为东北地区的绘画工作者表现家乡美好风光将成为画家们毕生的追求。近一段时间,代表着冰雪国画系列画展的展出,观者展现出长白山冰雪的独特美感和气势磅礴的东北地域气质特征。引起社会文化界、美术界的热切关注,受到了观众的好评,为地域文化的传播争取了更美好的前途。冰雪国画是指以东北(吉林长白山地区)的风光特色和地域风格为主题创作题材,用不同绘画形式以东北地域冰雪为主题的创作而形成的国画作品。冰雪国画的产生将以独特的冰雪艺术语言再现东北民族风情以及冰雪的自然景观,体现了民族文化信仰、文化传承、审美取向、生活的环境、多元文化的丰富内涵,并形成独特的冰雪绘画风格。雄伟的长白山、浩瀚的林海、美丽的松花江,居住生息着汉、蒙、朝、满等七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本民族的语言文化与生活习惯,在长时间共处中互相接纳了不同民族的优秀文化、良好习惯,特有的文化环境,故此形成了中国北方特有的人文与审美理念。这里的画家大多数从出生就一直生活在这白山松水间,对于冰雪的特殊表达技法和在绘画语言的选取上一直潜心钻研,不断在冰雪国画风格技法上寻求突破。以吉林长白山地域冰雪国画的形成与发展,始终贯穿其地域特征的“泥土气”,其表现风格和技法手段是质朴而直接的,呈现的是自然性。通过表现简洁和平凡来揭示情感中的内涵。这种“土气”是朴素的,面对生活是写实的,情节是民间的,表现生活是现实的,再现主题是多元的,表现出共性的审美标准和文化特点是以个体的艺术符号传递出群体艺术思想。这种思想决定着东北画家进行绘画创作的主导,通过冰雪绘画的语言表达向世人传达自己家乡的美好风景,对传播地域文化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那么冰雪国画如何从地域文化背景中汲取营养呢?在不同的社会大环境下,人们对自身所处的环境和这种环境所涵盖的文化特性都有所不同。我们把这种特殊的文化情感所产生的文化产物称之为地域文化产物。其通常包含两个部分:一个是受前人的历史接受的文化影响,另一个是受当前社会环境和时代特征融入的具有当代文化精神的文化影响。画家从这种文化环境和时代精神相融合的特定环境下产生创作艺术作品的行为,在其作品中反映出从地域文化汲取的绘画素材和绘画语言。这种地域文化的美术作品无疑会使美术作品更加人性化,更加贴近人们生活的客观现实,而不再成为虚无飘渺的意向作品。显然,这种地域特征浓厚的国画作品会更受人们欢迎并且被大众所接受。纵观长白山冰雪国画,他们的创作语汇和语言有着鲜明的北方特征。长白山冰雪国画的艺术语言都是写实主义的。写实性和生活化是长白山冰雪国画语言的最大特点。关注现实、关注生活是长白山冰雪国画的艺术创作价值所在。长白山冰雪国画的画家们重视于社会生活细节的表现和重大历史题材的表现,倾心于生活气息的营造,能真正得到民众情感的共鸣,这使得长白山冰雪国画艺术逐渐贴近生活、贴近社会现实。表现技法以写实主义的造型观念来呈现现实生活的本质,而很少延续粗糙模仿的笔墨表现程式。他们的作品具有比较鲜明的特点:场面大、画幅大、构图大、气象大,轻松多变。对于长白山冰雪国画艺术特点而言,第一,符合中国当代社会性、人民性、大众性、公众性;第二,具有民族性、地域性的鲜明特点。尊重艺术家的个性,他们的冰雪国画作品内容丰富,在表现思想内容、绘画语言方面有所突破。选题上把握住了主流社会本质,体现了社会本质的普遍性,紧密关注现实生活的人物和事件,还有独特的风土人情、自然风光等,突出表现了地域文化精神和艺术特色。值得注意的是,长白山冰雪国画语言,体现着四种因素:第一,继承中国传统绘画中的“骨法用笔”和“传神写照”的方法,笔墨功力深厚,意境清雅,浑厚华滋、雄浑苍劲等审美意趣;第二,西洋绘画中光影结合和形色结合的表现方法;第三,绘画中的生活化、大众化的表现方法,执着、坚韧、敦厚的艺术品性;第四,对东北人特有的厚重阳刚大气的强调和彰显。因此,中国画,特别是长白山国画中的山水、花鸟、人物画表现不浅薄,不单一,有热情,有神采,有深度,有深厚的人文内涵,让人感到真实可信。在深入学习的传统基础上,重视人与自然天人合一精神的理解,铸就冰雪国画内在的灵魂。随着视野的拓展、实践日益扎实稳健,艺术表现即重视技法的运用,又注重整体气韵的营造。长白山冰雪国画作品,在创作技法和语言上有着鲜明的东北特征。长白山国画的艺术实践是写实的,写实和生活化是长白山国画语言的最大特点。关注社会生活和体味人生是冰雪国画的艺术价值所在。长白山国画多年来着眼于社会生活细节的表现和时代性的表现,倾心于生活气息的营造。表现手法常以写实的造型来呈现生活的本来面目,而很少延续旧式绘画中浮华的笔墨表现程式。对于长白山绘画艺术语言而言,第一,符合中国当代艺术价值的转型,第二,具有民族文化、地域文化的鲜明特点。尊重艺术家们的个性,他们的绘画作品内容丰富,体现了担当意识。在开拓思想内容、艺术语境方面有所突破。选题上抓住了与东北历史文化发展紧密相关的人物和事件,还有独特的风土人情、自然风景等,突出表现了地域文化特色和艺术语言。长白山绘画体系的形成,以地域文化的人文精神内涵和艺术语言概貌,全面系统、准确生动地反映了冰雪绘画艺术创作的审美理想、价值取向、风格特征与艺术成就,提升了地域文化形象、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彰显了长白山冰雪国画的艺术品牌,增进了对长白山地域文化的认知和认同,扩大了冰雪国画的影响力。长白山冰雪国画,就是在不断地吸收本地文化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时代赋予地域文化丰富的内涵,地域文化的这种新陈代谢,使新的血液生成,长白山冰雪画可以通过汲取新的营养并得以不断发展,长白山冰雪国画的地域特色也会紧随时代的脚步,并与之形成一种良性传承关系。任何艺术的产生和发展都脱离不开时代、社会、民族和地域的条件制约。在一个共同的地域里生存的一个民族,所创造出来的艺术无论是受到怎样的异域文化的冲撞,都必然要反映出具有民族魂、民族特色和地域痕迹的作品,并由此表现出本地域的艺术风貌和文化人格。这是由于生活在共同区域的艺术家,特定的历史经济因素和风俗人情所决定的艺术家生活体验和审美心理相同所至。吉林市有着得天独厚的雾凇自然景观,是画家大有作为的广阔天地。因此取材雾凇作为载体表现画家的心境,得到了众多艺术家的呼应。

第5篇:神经病与精神病学范文

【中图分类号】R473.1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8-0068-01

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高血压发病率呈直线上升趋势,目前我国有1亿多高血压患者。高血压病不仅发病率高,且常引起心、脑、肾并发症,是脑卒中、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已成为影响人类健康和生命的“无形杀手”,但在我国高血压的知晓率、治疗率及控制率很低。因此我们要高度重视高血压的健康教育。健康教育是一种有计划、有目标、有评价的、系统的社会教育活动,促使人们自觉采纳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方式的活动过程,是预防和控制高血压病的基础和前提。精神病合并高血压的患者,由于精神症状的影响及自我控制能力的缺陷,对高血压病认知水平低下,导致对高血压治疗的依从性差,如果采取传统的护理方法进行健康教育,病人难以获得满意的效果。随着循证医学的发展而产生了循证护理,其核心是运用最新最好的科学依据为病人提供最优质的服务,以获得最满意的效果。

1临床资料与方法?1?

1.1临床资料

2003年1月至2013年12月我院精神科共收治精神病合并高血压病人共91例,符合WHO指定的高血压病诊断标准和分类标准?2?,其中病程最长30年,最短2年(10.03年±8.53年)。

1.2方法

1.2.1应用循证护理对观察组病人进行健康教育中:步骤是(1)先提出问题: 如何进行精神病合并高血压病患者的健康教育。(2)分解问题:将“精神病合并高血压病患者的健康教育”作为文献检索。(3) 以批判性评价精神病合并高血压病患者的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 (4)根据专家和试验意见决定是否将最好的证据用于健康教育(5)通过自我反应、同行和患者的评估来评价其效果。

1.2.2运用传统的护理方法对对照组46例病人进行健康教育.

1.2.3根据自己制定的精神病合并高血压病患者的健康教育效果评定量表来评估两组病员对高血压病的健康知识及技能(高血压病的相关知识、平衡膳食、运动指导、休息及睡眠、情绪调节、用药护理、健康的行为及生活方式、自测血压、自我保健及定期复查等)掌握和运用情况?3?,评估表包括20个问题,每个问题按掌握及运用良好、一般、差共三级评分,分别记3分、2分、1分,满分为60分,得分越高,说明对高血压病的健康知识及技能掌握和运用就越好。

1.2.2 统计方法 所有资料用SPSS1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2结果(表2)

3 讨论

循证护理又称实证护理或求证护理[4],其核心是以经验为基础的传统护理向以科学为依据的有据可循的现代护理发展。护士慎重、正确、明确地应用当前所获得的最佳研究证据,结合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和临床经验,考虑病人的实际情况、价值和意愿,护理人员在临床工作中应将上述3个要素有机地结合起来,用现有最佳的研究证据去发现易被忽视、易危及病人生命的潜在的信息、同时根据病人的文化程度、理解及接受能力,制订出适合病人实际情况的护理诊断和计划,实施最佳护理措施的护理行为。循证护理已渗透至护理学科的各个领域和临床护理工作的各个环节中。在精神科,临床护士通过与病人交流,查阅病历来了解病人主要症状、家族史、既往史、个人史、心里社会情况、体检结果、有关辅助检查情况、病人用药疗效及用药后出现的不适症状等作为研究依据,根据个体差异展开循证护理。由于我们的服务对象是精神病合并高血压的病员,精神病患者由于精神症状的影响及自我控制能力的缺陷,导致对治疗和护理的依从性差,病人难以获得满意的效果,我们应用循证护理方法,通过对病人和家属沟通,来了解患者在疾病,药物、饮食、心理,行为与生活方式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根据问题进行系统文献检索,寻找实证并付诸实践,提出相应的健康教育对策如下?5?:

3.1精神病合并高血压健康教育干预内容与方法

3.1.1 干预方法:通过专题讲座、科普宣传手册、电视、录像、图片、专栏等多种方式进行宣教。

3.1.2 健康教育对象:精神病合并高血压病的患者及家属

3.1.3干预内容[6]:饮食指导、合理的休息及睡眠、运动指导、用药护理、戒烟限酒教育、自我血压监测和记录、松弛与应激处理训练、自我保护的指导等。

3.2松弛与应激处理训练:了解患者的性格特征和有无引起精神紧张的心理社会因素,根据患者不同的性格特征给予指导;训练患者面对应激时,通过散步、走跑运动、气功、太极拳、听音乐、练书法、绘画等活动,降低交感神经系统活性,提高副交感神经系统的应激水平,达到提高对情绪的自我控制的能力。告知患者的亲属要尽量避免各种可能导致患者精神紧张的因素,尽可能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和矛盾冲突。帮助病人认识到不良心理状态会导致精神病复发,也会对血压造成的不良影响,保持乐观的情绪,有助于血压的控制及并发症的预防。

3.3 饮食指导[7]:饮食治疗是控制体重在理想范围之内的关键的一步,指导病人严格遵照医嘱的要求进食,并保证营养成分适当的比例。(1)每日食盐摄入量

3.4休息、睡眠和运动指导[8] :告知病人保持合理的休息及睡眠,避免劳累,教会患者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运动时间、强度和频率,运动强度应依心率而定(最大心率=170-年龄),用最大心率的70%以下作为 安全运动指标,还要结合患者自己血压变化和自觉症状来调节运动量、运动时间、开始运动量宜小,运动时间不宜过长,以后逐渐增加,并且要长期坚持,选择行有氧代谢运动效果较好,但需注意劳逸结合,避免时间过长的剧烈活动,严重的高血压病人应卧床休息,高血压危象者则应绝对卧床,并需在医院内进行观察。

3.5 血压监测技术训练[9]:为病人和家属示教血压监测部位及方法,讲解测血压的相关注意事项,帮助病人和家属掌握血压监测技术和记录方法。

3.6药物应用指导:给病人及家属讲解严格遵医嘱使用抗精神病药和降压药的重要性,了解药物副作用的表现及应急处理知识,服用降压药应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加量。同时,密切观察疗效,如血压下降过快,应调整药物剂量。在血压长期控制稳定后,可按医嘱逐渐减量,不得随意停药。某些降压药物可引起性低血压,在服药后应卧床2~3小时,待其坐起片刻,无异常后,方可下床活动。

3.7 自我保护的指导:告知患者,当出现头痛、头晕、面色潮红、耳鸣、恶心,此时应立即休息及测量血压,按医师指示服药,若未能缓解应立即就医。采淋浴方式,水温为4l~43℃,避免使用过热之洗澡水,以免影响血压。服药时需坐着或躺着,且服药前半小时尽量少运动,以免发生姿势性低血压。

第6篇:神经病与精神病学范文

1 深静脉血栓的病因及高危因素探讨

形成静脉血栓的因素主要有三方面,即静脉壁损伤、血液高凝状态及血流缓慢。首先,妊娠期凝血因子与纤维蛋白原均明显升高,血液呈高凝状态,一旦有血管损伤,就很容易形成凝固血栓。其次,妊娠期子宫对下腔静脉、髂静脉等处的压迫,致使静脉回流不畅,血管内皮细胞受损,在分娩中,盆腔静脉血管壁受损,这些都加大了血栓发生的危险性,同时我们注意到,孕产妇左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高于右下肢,这可能是由于解剖结构不同造成的,左髂总静脉受到右髂总静脉与腰骶部生理学前凸的压迫,致使左髂总静脉管腔相对狭窄,血流在此处流动缓慢,易于形成血栓。流行病研究也表明,产妇左下肢较右下肢在血栓发生率明显偏高。还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剖宫产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的危险比顺产分娩高[1]。造成此现象可能有如下几个原因:剖宫产需要输血的可能性更大,而库存血中颗粒细胞碎片较多,会使血液黏稠度上升,从而促进血栓形成;产妇在剖宫产过程中,可能需要多次反复穿刺或输入具有刺激性的药液,从而造成了血管壁的损伤,暴露出胶原蛋白,增加了血小板的凝聚能力,促进了血液凝固过程;麻醉剂及术后长时间卧床,也增加了深静脉血栓发生的可能性。同时,根据国外的研究显示,孕产妇吸烟、酗酒及一些不良的生活习惯,也会增加其产后发生深静脉血栓的危险性。

2 产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及护理措施

2.1 针对病因的预测策略:血栓的病理机制主要是血液高凝状态、血管壁损伤及血流缓慢。针对血液的高凝状态,在一定条件下,我们可以用药物进行干预,在以妊娠妇女为对象的研究中,肝素被证明是较安全的抗凝药物。对于肝素的用量,应严格按照APTT的结果来进行调整,以APTT延长2倍为宜,连续使用致分娩前24h,可以取得较好的抗凝效果,但肝素会增加出血机会[2],导致患者产后出血发生率上升。低分子肝素弥补了这一缺点,其半衰期长,不会造成骨质疏松,但价格贵,且在一定程度上会增加剖宫产产妇分娩中发生硬膜外血肿的几率,先多与肝素结合应用。最新研究表明,利伐沙班作为已经在国外上市的一种Xa因子抑制剂,具有较好的抗凝效果,且副作用小,生物利用度高,已在多领域中有所应用,但其在孕产妇深静脉血栓的治疗与预防方面尚有待进一步研究。

除了药物预防与治疗,我们应当鼓励产妇在分娩后主动运动,但此运动应该是分阶段的,首先在术后24小时内,多做翻身运动,将产妇下肢抬高30°左右,以改善下肢静脉回流。鼓励患者自己进行背屈、旋转足踝运动,每次大概10遍左右,每两小时左右进行一次,应注意的是,此时需护士或家属陪同监护,防止产妇发生意外。在术后1~2天时,鼓励产妇在床上进行更大幅度的抬蹬运动,可以模拟骑自行车的动作,每次10次左右,共进行3~4次即可。之后鼓励产妇下床自行活动,这不仅可以改善产妇的血液循环状况,还能帮助产妇改善心理状态,增强自信心,提高产后恢复速度。在产妇不能或不愿自主活动时,可以由护士或家属按摩比目鱼肌和腓肠肌达到促进下肢血液循环的目的。同时,一些物理机械性预防措施也可以应用于孕产妇的深静脉血栓预防中,主要有循序减压弹力袜、周围性充气加压及足底泵等方法。其中弹力袜应用较广泛,在其他系统大手术中使用弹力袜可以限制静脉的过度扩张,改善血液淤积情况。周围性充气加压能加速下肢静脉血流速度,促进下肢血液循环,可有效预防血栓的形成,在多种术后血栓高危人群已普遍应用。这些方法已广泛应用于大型手术后预防患者的深静脉血栓形成,已取得很好的效果,也可移植到剖宫产产妇术后预防深静脉血栓的护理措施中。

2.2 以患者为中心的个性化护理方案:随着医疗卫生改革的深入,我们应该建立以患者为中心的以人为本的整体护理方案策略,以满足不同患者各自的需求,提高患者的满意度与舒适度。具体到产科,应考虑到产科的实际情况,其服务对象并不是病人,而是正处于某一特定生理时期的孕产妇,我们更应关注到其心理的变化及出院后的恢复情况,也更应重视健康教育在孕产妇改变生活方式,提高育儿水平方面的作用,将孕产妇作为我们服务的中心点而展开护理实践。

在孕产妇入院伊始,我们就应了解其心理状态,舒缓其紧张、焦虑的心理,让其对分娩有一个清晰正确的认识,并对术后可能产生的并发症做好充分的准备。此时我们应该注意到,虽然关于并发症的健康教育有可能会引起产妇更大的恐慌,但在现阶段医疗环境下这无疑是必要的,我们要在日常护理中多关注这些“准妈妈”的心态变化,使其能以最佳的心理状态迎接孩子的降生。在产后,心理护理的重点应当放在如何帮助产妇度过产后抑郁阶段及使产妇能够对产后恢复树立信心。良好的心情可调解自主神经与内分泌系统功能,使机体反应性增高,在一定程度上促进血液循环,从而减小深静脉血栓的发生危险。同时,愉悦的心情也能让产妇积极配合产后恢复及并发症的治疗,愿意参与上述主动运动中,早日下床活动。这对避免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有重要作用。

由于妊娠的特殊性,我们应该重视在产妇住院期间对其进行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产前适当控制体重,产后合理补充营养。针对深静脉血栓,我们应该建议产妇食用高蛋白、低脂、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多喝水,这可在一定程度上稀释血液,降低血液黏稠度,加快血液循环。而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可以保持产妇通气,避免便秘,防止腹压增加导致的静脉回流受阻。

3 讨论与小结

对于孕产妇产后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我们应该掌握及时与适度的原则,在入院之始,对产妇进行全面的风险评级,针对不同产妇发生产后深静脉血栓的危险性高低,采用不同的预防措施区别对待。对于低危人群,鼓励用主动活动、分级加压弹力袜等无副作用的预防措施预防产后深静脉血栓,对中度危险产妇,可以使用小剂量药物预防。对于存在高度深静脉血栓危险的产妇,推荐使用药物及辅助机械预防手段,从入院伊始就着手预防产后并发症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James AH. Venous thromboembolism in pregnancy. Arterioscler Thromb Vasc Biol,2009,29(3):326-331.

第7篇:神经病与精神病学范文

1简要病史

男性患者,51岁,诊断精神分裂症、高血压,于2010年11月27日入院。患者总病程34年,主要表现为凭空闻语、感被害、生活懒散,社会功能严重受损。因服药依从性差导致病情反复发作,多次住我院治疗。此次入院前2天,患者出现拒绝服药和进食、不语、少动,即被家人送至我病区。入室后表现接触差,问话不答,偶尔有眼神交流,拒绝进食,喂食不张口或将食物含在嘴里不吞也不吐出来,偶尔在搀扶下能下床在病房内稍作缓慢走动。入院时测T 36.5℃,P 120次/分,R 20次/分,BP 142/92mmHg,体重85kg。入院后继续延用既往治疗药物:维思通1mg早 3mg晚,氯氮平50mg qn,硝苯地平缓释片 10mg q12h,美托洛尔62.5mg q12h ,同时配合鼻饲、输液、多参数监护电抽搐治疗、监测血压bid等治疗后,患者于入院后5天病情明显好转,喂食时能张口和吞咽,于入院后7天自行进食。

2护理

2.1护理诊断:P1营养障碍-低于机体需要:P2生活自理缺陷:P3思维感知的改变:P4有感染的可能(皮肤、口腔、肺部):P5有受伤的危险:P6潜在并发症:高血压急症。

2.2护理措施:

2.2.1 遵医嘱予输液和鼻饲饮食,病情好转时予喂食,以保证足够的蛋白质、热量和维生素,维持水、电解质和能量代谢的平衡。

2.2.2 协助完成个人卫生,及时清除口腔分泌物,用生理盐水或清水一日3次清洗口腔,保持呼吸道通畅;保持皮肤清洁,定时翻身,防止形成褥疮;注意其排便情况,必要时导尿和灌肠。

2.2.3 严格遵医嘱用药,密切观察病情变化,保证治疗的顺利进行,口服药可随鼻饲饮食后灌入,每次行多参数监护电抽搐治疗前先将其降压药服下,在为病人做任何治疗护理时都应向病人解释,注意态度和蔼,语言亲切,随时体现对病人的关心和支持,避免在病人面前谈论病情及其它不利于病人的事情,并保持环境的安静。

2.2.4 将病人安置于单独的房间,安置气垫床,防止其他病人的干扰和伤害,严防坠床的发生。

2.2.5 遵医嘱监测血压,保证降压药的定时定量服下,观察病人一旦出现血压急剧升高、剧烈头痛、呕吐、大汗、视力模糊、面色及神志改变等症状,立即通知医生处理。

3讨论

第8篇:神经病与精神病学范文

[关键词] 血府逐瘀汤;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甲钴胺;应用价值

[中图分类号] R587.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2)09(c)—0117—02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在糖尿病患者中较为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可表现出肢体感觉及肌肉等方面的异常,对糖尿病患者的生存质量进一步造成不良影响,西医主要采用控制血糖及营养、改善神经等药物进行治疗干预,但效果需要进一步改善[1]。本文中笔者就血府逐瘀汤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的应用价值进行研究,具体情况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09年12月~2012年1月于本院进行治疗的82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甲钴胺组)和观察组(血府逐瘀汤组),每组各41例。对照组中,男性23例,女性18例;年龄43~75岁,平均(58.9±6.5)岁;糖尿病病程2.5~30.5年,平均(9.7±1.2)年;周围神经病变病程0.8~12.5年,平均(4.8±0.6)年。观察组中,男性24例,女性17例;年龄42~75岁,平均(59.1±6.4)岁;糖尿病病程2.5~31.0年,平均(9.8±1.1)年;周围神经病变病程0.8~13.0年,平均(4.9±0.5)年。两组患者的性别比、年龄、糖尿病病程及周围神经病变病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在控制血糖用药方面无明显差异。在此基础上对照组加用甲钴胺进行治疗,给予患者甲钴胺500 μg/d,1次/d,肌内注射。观察组则采用血府逐瘀汤进行治疗,组方为赤芍、当归、柴胡及生地各9 g,桃仁、红花、牛膝、川芎及枳壳各10 g,桔梗6 g,1剂/d,水煎服。两组均治疗4周为1个疗程。然后将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治疗前及治疗后4周的运动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进行比较。

1.3 疗效评价标准

患者的症状体征消失,同时腱反射及其他检查均示正常,且神经传导速度在5 m/s及以上为显效;患者的症状体征改善,同时腱反射及其他检查也接近正常,且神经传导速度在3 m/s及以上为有效;患者上述指标均未达到上述标准为无效[2]。显效与有效之和为总有效。

1.4 统计学方法

两组患者的年龄、糖尿病及周围神经病变病程、运动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均为计量资料,进行t检验;另外两组患者的性别、治疗总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为计数资料,进行卡方检验,软件包采用SPSS 17.0,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评估结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4周的运动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胫、腓神经运动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后4周观察组的胫、腓神经运动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均大于对照组(P < 0.05)。

3 讨论

糖尿病患者如不能有效控制血糖,则可发生较多并发症,其中,周围神经病变即是此类患者较为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不仅影响到患者的肢体神经功能,患者的肌肉等也受到明显的影响。因此,对其治疗不仅包括对血糖的有效控制,同时对神经功能的改善也是重点[3]。临床中对甲钴胺在周围神经病变中的疗效较受肯定,本药易于进入神经元细胞器,参与脑细胞和脊髓神经元胸腺嘧啶核苷的合成,促进叶酸的利用和核酸代谢,且可有效促进核酸和蛋白质合成,从而实现促进轴突再生的功效,达到治疗周围神经病变的功效,但仍需进一步提高及改善其综合疗效。血府逐瘀汤具有活血祛瘀及行气止痛的疗效,并且具有舒筋通络及温通血脉的功效;其中,赤芍具有凉血活血,祛瘀止痛的效果;当归具有补气活血及抗氧化、调节机体免疫功能的疗效;而柴胡及生地具有养阴生津的功效;桃仁、红花及川芎可有效祛瘀通络及活血行气;牛膝则可以通利血脉,引血下行;上述诸药联合使用可有效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瘀血阻络,因此对于本病具有较佳的效果[4—5]。本文就血府逐瘀汤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的应用价值进行全面观察,发现其较甲钴胺具有更佳的效果,可进一步提高总有效率和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另外治疗后的胫、腓神经运动和感觉传导速度改善幅度也更大[6],因此肯定了其临床效果。

综上所述,血府逐瘀汤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的应用价值较高,疗效好且显效快。

[参考文献]

[1] 周铁中,刘金顶. 血府逐瘀汤联合中药泡浴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观察[J].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1,14(11):28—29.

[2] 郭孟祥,王光辉,王彦奎. 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50例[J]. 河北中医,2008,30(9):940—941.

[3] 王啸,郑欣,喇万英,等. 血府逐瘀汤合五味消毒饮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炎临床观察[J]. 河北中医,2006,28(12):893—894.

[4] 王权. 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30例临床观察[J].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21(2):102—105.

[5] 邢庆红. 血府逐瘀汤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及护理[J].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0,24(3):78—79.

第9篇:神经病与精神病学范文

【关键词】中药浴足; 糖尿病多发性神经病;益气活血Study of Curative Efects on Diabetic Polyneuropathy by ped-bath of Yiqi Huoxue in Chinese Herbal Solution

【中图分类号】R587.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2)09-0001-03

糖尿病多发性神经病(Diabetic Polyneumpathy,DPN)是指除外其它原因引起的以下肢神经病变为主的周围神经病变。其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最常见,其临床的发病率较高,占糖尿病患者的47%-91%,是糖尿病患者致残的主要原因,目前临床治疗十分棘手。[1]我院作为全国中医糖尿病研究基地,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中医浴足,体现了中医特色,同时缩短患者的住院天数,减轻病人负担,提高病人的满意度。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研究对象为我科的收治的糖尿病多发性神经病患者共5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25例。对照组男性l0例,女性l5例,平均年龄(56±7.45) 岁;浴足组男性12例,女性13例,平均年龄(58.40±6.33)岁。诊断标准:诊断标准符合糖尿病多发性神经病的诊断标准,有糖尿病病史,并除外由其它原因引起的神经病变,肢体远端有神经病变的症状和体征:有麻木、发凉及针刺样或烧灼样疼痛,肌肉萎缩无力,深浅感觉减退,腱反射、膝反射退或消失。肌电图显示外周神经有传导障碍。纳入病例标准:符合以上述诊断标准,年龄在18-75岁之间;无心、脑、肾、肝胆疾患及其他不适合中药浴足的患者;未服用或外用激素、免疫抑制剂治疗的患者;中医辩证为气虚血瘀型。排除病例标准(包括不适应症和剔除标准):年龄在18岁以下或75岁以上;妊娠或哺乳期妇女;对研究药物过敏者;合并有心、脑、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精神病患者。经统计学处理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采取随机、对照设计分组:对我科收治的多发性神经病患者按照随机原则,采用随机数字表对符合纳入标准的糖尿病多发性神经病患者进行分为两组各2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降糖治疗及维生素B1,B12肌内注射营养神经治疗,心理指导等),浴足组采用上述治疗同时使用中药浴足进行护理干预,中药以黄芪,川芎,当归,桂枝,红花等为主。随机设计保证了试验的可比性,避免了偏倚和人为因素对试验的影响。

1.2.2 干预方法

浴足组: 采用营养神经治疗,心理指导的同时使用益气活血方浴足进行辩证施治。益气活血方的药物组成为:黄芪、川芎、当归、桂枝、红花、冰片、石菖蒲等各100g,将药物粉碎分为10份,以一次性中药熬制过滤袋装药封口备用。用时取药袋1个,放入脚盆内,以沸水2000ml浸泡该药,待药效浸泡出,由护士用温度计测水温,当水温降至38℃时。告知患者将双足或双手浸于药液中泡洗,每次30分钟,每日1次,15天为一疗程。每天更换药袋 ,连续使用2个疗程。对照组:仅采用营养神经治疗及心理指导。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除了主观判定外,均采用肌电图做客观观测指标来统计护理干预效果。

1.2.3临床观察指标: 观察神经系统临床症状及体征(包括能麻木、疼痛、无力、痉挛、震动觉、触觉、腱反射等)情况,中医临床症状分为无、轻、中、重等四级,并分别记分为0,1,2,3分;肌电图检测治疗前后神经传导速度(NCV),包括主侧肢体的正中神经、腓神经的感觉传导度(SNCV)和运动传导速度(MNCV)。

1.2.4 疗效标准: 根据《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2]将疗效分为显效:自觉症状消失,肌电图测定NCV较治疗前提高>5m/s或恢复正常,中医证候积分减少≥70%;有效:自觉症状明显改善,麻木或疼痛范围减少,程度减低,肌电图测定NCV较治疗前提高3-5m/s,中医证候积分减少≥30%;无效:症状无改善,麻木或疼痛范围及程度无改善,各指标未达到以上标准。

1.4统计分析:本试验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指标采用t检验,计数指标用X2检验;等级计数指标用Ridit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临床证候积分交化比较见表1。

2.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护理干预组中,显效10例,有效13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2% ;对照组相应为8、10、7例,72% 。经Ridit分析,U=1.95,P

2.5 安全性分析

2.5.1安全性指标检测分析:临床试验过程中,50例患者治疗前后均进行血、尿、大便常规检查,以及肝肾功能等安全指标检测,治疗前后均无异常变化,说明试验药物对其无明显不良影响。

2.5.2不良反应:治疗过程中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

3 讨论

糖尿病多发性神经病(polyneuropathy)又称糖尿病末梢神经病,发病机制尚不清楚,目前研究认为它与血管、代谢、神经生长因子、自身免疫及炎症等诸多因素有关,且这些因素共同作用相互影响[3]。表现为受累肢体远端感觉异常,甚至出现肌肉萎缩、肢体挛缩或畸形。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中药浴足疗法是指在适当温度的热水中,放入适量的中药药液进行足部熏洗从而达到治疗全身疾病目的的一种特殊的外治方法[4]。

中医认为,足部是三条足阴经和三条足阳经循行的地方,有第二心脏之称,按照全息论的观点,足部是全身的缩影,它分布着全身相应组织、器官的穴位,为经气产生的根本,膝关节以下分布着大量的特定穴,易于激发经气,是治疗疾病的重要部位[5]。而中药熏洗是中药经皮给药系统(TTS)方法的一种。经皮给药系统可以不经过肝脏的"首过效应"和胃肠道的破坏,不受胃肠道酶、消化液、PH值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提高生物利用度,提供可预定的和较长的作用时间,降低药物毒性和副作用,维持稳定而持久的血药深度,提高疗效,减少给药次数等,具有超越一般给药方法的独特优势[6]。因此从表2可看出,两组疗效比较,25例患者的总有效率,浴足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

本研究的糖尿病多发性神经病患者中医辩证均为气虚血瘀证,气虚血瘀是气虚无力推动运行,以致血行不畅,形成瘀滞。症见气虚证和血瘀证血之的的共同表现,治疗宜补气行气、活血化瘀 [7]。

中药药理研究显示,许多辛香走窜的中药能"开腠理",开放皮肤的药物渗透通道,具有显著的透皮促渗作用,再加上其本身的功效,使有效成分直达病所,发挥疗效[8]。红花、桂枝、川芎等活血化瘀药物可不同程度地改善反映髓鞘功能的NCV和反映轴索功能的波幅,改善周围循环,纠正神经组织缺血缺氧,从而改善末梢神经营养状况[9]。

本益气活血方中的川乌、桂枝、艾叶可温经散寒、通阳达四肢;红花、川芎可活血化瘀;白芷、白芥子可祛风通络、直达病所。通过治疗,患者各项NCV均较治疗前明显加快,可能是在改善神经营养血管的微循环基础上,改善神经电生理,促进神经传导功能恢复。因此,从表3可看出,经治疗后两组患者正中神经、腓总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提高,差异有显著性(P

浴足既是一种治疗手段又是一种护理手段,其给药方法完全不同于西药和中药内服方,直接作用于局部皮肤,既增强了疗效,又避免了对胃肠道刺激,使用安全方便,提高了患者依从性。由结果4可看出,浴足组的住院天数明显低于对照组,大大减轻了病人的负担,提高病人的满意度。

中药浴足依从性好、治疗简便,是本治疗的一大优势,在崇尚无创伤和天然疗法治病的今天,它有别于西医治疗将经络学说贯穿于该疾病的中医护理工作中,体现了中医药文化特色。

参考文献

[1]Shakher J and Stevens MJ. Update on the management of diabetic polyneuropathies. Diabetes Metab Syndr Obes. 2011; 4: 289-305.

[2].中药新药I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233-237.

[3]梁晓春.糖尿病神经病变发病机制及其中西医干预的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4,(24)6:570-573.

[4]谢利,中药浴足疗法在内科的临床应用及机理研究进展[J].甘肃中医,2007,20(2):60-62

[5]张小平,秦云峰,中医外治疗法集萃[M].内蒙古:内蒙古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3-9

[6]袁久荣,中医经皮给药与中药透皮吸收研究进展[J]中国医药学报,2003,18(4):243

[7] 王启才,针灸治疗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9:27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