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创新的核心价值范文

创新的核心价值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创新的核心价值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创新的核心价值

第1篇:创新的核心价值范文

综合报告作为一种全新的报告模式,其蕴含的可持续发展和价值创造等理念与当前企业报告变革的要求相吻合。在综合报告的引导下,组织将不再披露过去、独立且静态的报告信息,而是主动履行“综合思维”的过程,以一种简洁的方式,描述组织的战略、管治、绩效和前景等是如何在外部环境中引导其在短期、中期和长期中创造价值。

一、组织价值创造的内涵及其过程

在国际综合报告委员会成立之初,各成员便达成一致共识,即综合报告的核心便是使组织提供有关其循序渐进的价值创造的信息,关于组织价值创造的披露必将成为未来企业报告变革的重要举措。

传统意义上来说,价值的含义一直与预期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相联系,与组织所拥有的财务资本相关,而价值创造则是:因组织的财务绩效而引起的价值计量变化。在国际综合报告框架中,衡量价值往往需要考虑由全部资本 创造的价值所形成的更广泛的情况,价值不仅仅取决于那些与财务资本相关的因素,还取决于更广泛的资本,如制造资本、智力资本、人力资本、社会与关系资本以及自然资本等。由此,价值创造在国际综合报告框架中被定义为是一个过程,体现组织的战略、管治、绩效和前景等是如何在外部环境中,引导组织利用各类资本,并通过一系列的商业活动而引发资本的增加、减少或转化。组织价值创造的详细过程,共包括7个部分:

1.外部环境、使命和愿景

外部环境包括经济条件、技术变革、社会问题和环境挑战等等,这些因素为组织的经营活动设定了特定的背景,同时也将对组织的价值创造能力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使命和愿景则是整个组织的中轴线,其将以清晰、简洁的方式定义组织的目标和意图,激励并引导组织循序渐进地在短期、中期和长期中创造价值。

2.管治

组织中的管理层有责任创建合适的监督结构以支持组织价值创造的能力,例如确立并监控组织文化的具体流程,包括管理层的基调和面对风险的态度。

3.商业模式

商业模式居于组织的核心地位,其反映了组织如何利用与各利益相关者的互动关系,将产出转化为组织自身所需要的价值。商业模式的运作可以看作是价值创造过程的最佳体现,它以某种形式投入各类资本,并通过组织的商业活动,将它们转化为产出,组织的活动和其产出又将导致有关资本影响的成果,该成果可能是创造价值的积极成果也可能是破坏价值的消极成果。

在商业模式的运作中最重要的便是通过商业活动将投入转化为产出,而商业活动的顺利进行则又需要一套高质量和高效率的商业模式予以保障。

4.机遇与风险

在使命和愿景的指引下,通过对组织外部环境的持续监测和分析可以确定组织的机遇和风险,而这些机遇和风险又与组织本身、组织的战略及其商业模式紧密关联,其可能来自组织内部、外部或内外兼有。面对机遇和风险,组织需要做的便是从重要机遇中创造价值,减轻或管理对组织持续的价值创造能力有着重要影响的风险。

5.战略和资源配置

组织制定战略的目的就在于其试图最大化组织的机遇,同时减轻或管理组织遇到的风险。战略整体包括战略目标和战略策略,为实现组织的战略就需制定一套合理的资源配置计划。

6.绩效

组织在价值创造过程中需要有关绩效的反馈信息,例如组织战略目标实现的程度以及组织在对资本的影响方面已取得了哪些成果。这些信息的提供将会为组织建立起计量和监控系统,有助于组织进行下一步的决策制定。

7.前景展望

组织进行价值创造的过程并不是静态的,组织会定期查看上述价值创造过程中的每个内容要素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然后对其进行合理的调整和适当的提炼,并最终着眼于组织的前景展望,以便组织能够循序渐进地创造价值。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综合报告运用“综合思维”考量对组织循序渐进地创造价值的能力有重大影响的各类因素及其相互关系,例如组织的管治结构能否响应其需求和利益;组织如何利用各类资本;组织如何调整其商业模式及战略,以应对自身面临的机遇与风险;组织如何利用反馈的绩效制定决策等。而以上构成价值创造过程的7个部分,恰是国际综合报告框架所要求在编制综合报告时应予以披露的7个内容要素,如何创造价值无疑将成为未来综合报告的核心内容。

二、组织价值创造的受益对象

组织所创造的价值有两个相互关联的受益对象,一个是组织本身,即资本提供者,由于各类资本是组织价值创造的起点,由此资本提供者往往可以对价值创造的过程施加直接的影响。另一个则是其他利益相关者,例如员工、客户、供应商、业务伙伴等,其他利益相关者在组织的价值创造过程中并不能直接控制组织的运行,但是其却可以通过与组织的关联活动或交互关系中获取利益,其中包括:组织商业活动的影响、客户的满意度、供应商的合作意愿、供应链的实施条件等。

组织本身主要聚焦经济回报形式的价值,其对组织所创造的价值总量十分关注。资本提供者的特殊地位决定了价值创造首先要满足其自身的需要,然而当组织与其他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会影响到组织本身的价值创造能力或组织实现特定目标的能力时,资本提供者也会兼顾那些为其他利益相关者所创造的价值。总之,组织不可能只关注组织本身而无视其他利益相关者的需求,这将使得组织无法更长期地实现价值最大化,价值一定是组织在不同的时间范围内,通过运用不同的资本策略为不同的利益相关者所创造,并试图在其中寻求平衡。

三、价值创造在国际综合报告框架中的重要地位

1. 价值创造突出了综合报告的独特性

综合报告顺应了企业报告变革的方向,与传统的财务报告、环境报告和可持续发展报告等其他形式的报告所蕴含的发展要求保持一致,但是综合报告作为一种创新的报告形式,仍然在许多方面与传统的报告或沟通文件有所区别,其中最为突出的便是综合报告聚焦组织在短期、中期和长期中的价值创造能力。综合报告的独特性尤其体现在组织将反映用于循序渐进的价值创造的各类资本和外部环境,以及与它们相互作用的组织要素,而这些要素恰好构成了综合报告对外披露的内容元素,包括组织的商业模式、机遇与风险、战略重点等等,除此之外,综合报告还十分强调“综合思维”在组织价值创造过程中的重要性。

2. 价值创造促进了综合报告的完整性

综合报告并不仅仅是将财务报告、环境报告和可持续发展报告或是一份网页上的内容加以简单的总结,综合报告更加强调信息之间的连通性和完整性以交流组织是如何循序渐进地在短期、中期和长期中创造价值。虽然投资者仍将是预期的主要报告使用者,但因综合报告所涵盖的信息量和附属的其他沟通文件,将使得所有与组织循序渐进的价值创造能力息息相关的利益相关者受益,因此随着时间的推移,投资者与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将趋于一致,二者都将着眼于综合报告所提供的有关组织价值创造的所有信息。

第2篇:创新的核心价值范文

1.民族民间舞的概念

关于民间舞蹈这一概念,各国学者有不同的解释。《辞海》的释义是:"民间舞蹈在人民群众中广泛流传,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的传统舞蹈形式。"《英国大百科全书》(15版)的解释是:"虽然民间舞蹈一般是指各个民族特有的欢快?娱乐的舞蹈,但它确切的含义在学者们中间仍然有很大的争议,直到现在还没有完全得以解决。" 罗雄岩教授在《中国民间舞蹈文化教程》中曾经提到:"中国是个多民族国家,在这个民族大家庭中,各民族聚居?杂居?交错居住的情况很多,在日常生活中,民族一词习惯上多指少数民族。"1?舞蹈源于人类的劳动生活,从浑浊状态的原始艺术萌芽发展而来,是人类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反映。2?舞蹈又带有娱乐和巫术的因素。3?民间舞蹈来源于原始舞蹈。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民间舞蹈就是一个民族或地区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发展过程中,由劳动群众直接创作,又在群众中进行传承,而且仍在流传的舞蹈形式。

2.民间舞蹈的特性

民间舞蹈是一切创作无道之母,既古老,又年轻,情贯古今,并在历史发展中形成它的六大特性,即:继承性?群众性?自娱性?即兴性?适应性?以及民族?地域性等。

2.1 继承性

保存着许多古代生活的形象特征,积淀着不同历史发展阶段的文化以因素,无论在古代还是在当代,多元的文化总是永恒地伴随人类的步伐而前进,并且真实的记录着人类创造的文明,其中包括民间舞蹈文化在内的民间文化也是这样,生生不息?代代相传。

2.2 群众性

是群众集体创作的成果,又在群众中直接传授和传播。风格鲜明,韵律优雅,朴实无华,饱含真情实感,反映了人民群众的精神面貌?劳动和生活。

2.3 自娱性

群众自我娱乐的活动。源于人们的"本能冲动"和"自我表现"意识,将精神上的自由看作是核心,在舞者愉悦?观者快慰的艺术交流中,增强了民族的凝聚力。

2.4 即兴性

有相对稳定的形式和固定的动作,又能即兴发挥,使表演具有新意。

2.5 适应性

是一个深邃的文化载体,始终和群众生活息息相关,反映人们的喜怒哀乐,基于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2.6 地域民族性

民族性,首先体现在民族的内容和民族的文化精神上,其中包括民族的文化审美心理?民族的思维方式?民族的性格?气质特征等等。不同的民族又因其自身的环境?存在?形态而各具特点。

近些年,无论是在大型舞蹈比赛还是全国舞蹈演出中,都涌现出许多题材多样?形式繁多的舞蹈作品,其中的民族民间舞,以新颖的视角?全新的编排?深厚的韵味?浓郁的民族舞风,创作出优秀的舞蹈作品。

那么,在创作型民间舞的时候应该考虑到哪些因素呢?或者说,它的核心价值的所在都有哪些呢?

3.我有以下几个观点

3.1 强调风格

每一个民族都拥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和对事物的审美。然而这些都受环境?地势?语言?风俗等诸多影响。所以在创作的时候,一些基本的动率和体态是不能改变的。应该突出这些特点。并加以强调。

3.2 保持民间舞的民族独有的特色

老百姓中流传一句古话:凡事讲究原汁原味的好。民间舞蹈是一种文化现象。它用人类自身的形体动作和思想感情来表现社会生活,不仅表现了当地的民族风向,也展示了各需人民的心理素质和审美情趣。所以要求在创作过程中,多保留原生态民间舞蹈的自然风格。例如,杨丽萍编排制作的《云南印象》中,就很好的展现了云南地区的那种原生态的贴近于大自然的民间舞。

当然,靠以上两点。我觉得远远满足不了创作型民间舞。

1舞蹈是综合性艺术,和音乐?美术等关系密切。舞蹈离不开美术,舞蹈的演出环境?场地设施?都要靠美术来完成。诸如,演出时所用的服饰?道具?灯光布景等都需要美术来衬托,来升华。2?借鉴体育训练的科学方法,有助于提高舞蹈演员的体制和掌握高难度技巧能力。3?民间舞蹈中运用了许多武术中的身法?记忆,从而增强了艺术表现力。4?舞蹈与戏曲的关系也极为密切。近半个世纪以来,无论是舞蹈教学,还是创作等方面曾不断从戏曲中汲取素材?借鉴经验,创作出诸多富有民族色彩的舞蹈?舞剧节目。5?民间舞从民间舞台艺术升华,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的艺术在创造的过程。

但是,我认为,这些都不是最关键的。

3.3 创新型民间舞

所有事物,都在于创新。民间舞也一样。如果一味的模仿,恐怕在这21世纪之中,早已被淘汰出局了。大胆的创作,走出固定思维的圈牢是至关重要的。与现金时代接轨?与先进的审美与现实要求相吻合。

3.4 传承民族文化

传承民族文化才是最关键的所在。为重中之重。

第3篇:创新的核心价值范文

关键词:物流企业;价值链管理;商业模式创新

中图分类号:F252.1 文献标识码:A

从事企业研究,投资企业或是直接经营管理企业,都要涉及对企业经营管理的理解,可以从经验角度,也可以从理论角度,要想理解深刻,必须借助有力的企业管理理念。

价值链管理和商业模式的理念是当下研究企业经营管理最有效的工具,在理论与实践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1 价值链管理和商业模式

1.1 价值链管理

由迈克尔·波特提出的价值链理论,一般把企业内外价值增加的活动分为基本活动和支持性活动,基本活动涉及企业生产、销售、进料后勤、发货后勤、售后服务,支持性活动涉及人事、财务、计划、研发、采购等,价值链以企业活动为中心,假如企业做专业化,把价值链上不同环节分出去,就变成通常说的“产业价值链”。

1.2 商业模式

简单来讲,商业模式就是公司通过什么途径或方式来赚钱?商业模式本质上就是利益相关者的交易结构。企业的利益相关者包括外部利益相关者和内部利益相关者两类,外部利益相关者指企业的顾客、供应商、其他各种合作伙伴等;内部利益相关者指企业的股东、企业家、员工等。完整的商业模式体系包括定位、业务系统、关键资源能力、盈利模式、自由现金流结构和企业价值六个方面。这六个方面相互影响,构成有机的商业模式体系。

2 物流企业价值链管理的表现就是供应链管理

物流企业的重要性是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分工细化而凸显出来的。企业的竞争,经历过产品产量、品质的竞争,营销的竞争,战略的竞争,目前阶段,基于反应速度,成本方面的考虑,供应链也就是产业链的竞争成为趋势,物流在链接产业链各环节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对企业价值链的管理就是对产业供应链的管理,而物流是引导供应链有序、快速运营最重要的一方面。

3 物流企业价值链管理的实质和局限

物流企业价值链管理从本质上说,就是对始于客户服务、推广、分销,到运营、物流后勤、采购等作业流各环节的管理,根据市场的需求,迅速组织物料加工生产或提供服务,通过合适的渠道,满足用户要求,这之中要求建立有效的机制,节点企业间共享信息,协同作业,整个供应链的节奏需要有物流来决定,供应链是否有效,其实是看物流与用户需求的匹配,不难看出这是对价值链各环节纵向线性的安排,适应于相对稳定的环境,如果供应链各节点企业交易关系、对象多元化和多变,那么线性的供应链管理局限性就很大了,就需要引入其他的管理方式,做好其他方面的制度安排了。

4 物流企业价值链管理必须以商业模式创新为基础

物流企业价值链以产业价值链上各环节活动为中心,重点在如何组织好各节点上的活动,使整个链条协调快速的运营。但是,比如一个企业价值链前后都是机器和产品的制作与销售,机器是购买还是授权生产,产品通过顾客俱乐部订购还是和机器打包销售,整个价值链前后没有不同,但对同一活动,选择不同的利益相关者,采取不同的交易方式,其运营结果就会差别很大,这就是商业模式的不同造成了运营效率的巨大差异。

商业模式的本质就是对企业相关利益者的交易结构安排,以企业价值大小为衡量目标,物流企业价值链管理,必须在价值链上有一个良好而合理的交易结构安排之上,才能谈得上有效管理,价值链上各节点的效率不仅与纯粹的作业运营有关,要运营好,首先得有各节点的合约设计、风险控制、监督激励,以及相应的利益分配和成本核算机制的确定,因此商业模式的确定是物流企业价值链管理的基础。

5 物流企业商业模式的构建与创新

结合物流行业的特点和物流企业分类,参照管理大师亚德里安·斯莱沃斯基总结提炼的30种盈利模式,归纳出以下可供各类物流企业选择的典型商业模式。企业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和市场动态,在不同发展阶段选取适宜的商业模式。

(1)运输型企业。运输型企业的盈利模式有速度模型、专业化模型、低成本模型等。

(2)仓储型企业。仓储型企业的盈利模式有配电盘模型、价值链定位模型、行业标准模型等。

(3)综合服务型企业。综合服务型企业的盈利模式有金字塔模型、行业标准模型、品牌模型、客户解决方案等。

商业模式描述了企业为客户提供的价值,以及实现这一价值的内外部资源组合和特定的商业逻辑。构建商业模式的关键是要寻找价值创造的机会,实现市场需求和自身资源能力的匹配,明确企业的定位,提出鲜明的价值主张,设计和组合各种盈利要素,充分发挥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效应,形成独特的、难以复制的商业模式。

(1)分析内外部环境,明确企业价值主张。2008年我国社会物流总额达到89.9万亿元,市场需求呈现出明显的行业、地域和多样化特征。物流企业的价值创造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①通过有效组织和控制物流资源产生低成本优势,降低客户物流费用支出而产生收益;②以供应链整合协作为基础,提供增值服务,为客户创造新的价值。企业可以构建物流量、行业、环节、时间、空间、价值等需求维度来细分市场,并根据自身资源和能力,与市场需求进行价值匹配,明确目标客户,进行SWOT分析,制定企业发展战略,提出明确的客户价值主张和企业使命,兼顾物流需求新的发展趋势,做好进入新市场的准备。

(2)确定业务结构,明确价值获取方式。现代物流企业不仅局限于为客户提供运输、仓储、包装、配送等基本服务,还包括提供融资策略、价值分享、供应链管理、资产增值等多种创新方式来获取收益。企业按照目标客户需求的优先级别组合内部资源,确定公司核心业务,并补齐短板,提供基础和附加,构建完善的物流服务体系,建立对应的物流网络、信息系统、组织结构和操作规范,实施企业价值主张。

(3)建立商务结构,获取企业利润。商务结构是企业与外部进行的交易内容、交易方式及其时空结构,直接反映企业资源配置的效益。现代物流业集中体现了技术密集、知识密集、人才密集的产业特性,单靠一个企业很难实现供应链的整体优化,这就要求物流企业在更加宽广的供应链体系里进行定位和整合资源,通过合资、合作、联合、兼并、外包、参股、控股等形式扩大服务规模和范围,构建分销渠道、合作伙伴网络,确定企业的成本结构和收入模型,奠定自身的市场地位并获取利润回报。

(4)建立战略控制手段,实现持久盈利。为了实现利润的稳定与增长,物流企业在设计盈利模式时,必须建立保护盈利的战略控制手段,使其免受对手和用户的侵蚀。可利用的控制手段有专有资产、品牌、专利、渠道、信息、企业文化等,归纳起来分为两类:基于市场的优势和基于内部知识的优势。两者可以结合实际选用,建立和巩固企业在市场上的差异性。

第4篇:创新的核心价值范文

全球化大潮风起云涌的今天,面对西方国家的文化输出策略,作为东亚文化圈首席代表的中国,亟需关注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以便在世界文化同质化的格局中保持文化自觉,以中国经验与中国智慧为维系健康和谐的世界文化生态贡献力量。

传统文化的教育价值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虚怀有容,其中包含的仁义忠恕、刚毅有为、博文明允、明道济世的人格理想,天人合一的自然观,和而不同的矛盾观,贵和尚中的处世观、智识通变的发展观无不体现着宽厚仁和的气度,济世明理的责任,厚德载物的胸怀,奋发向上的担当,自强不息的毅力。中国儒释道经典作品是承载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通过对经典的阐释和学习无疑可以帮助国人维系文化认同、坚守文化自觉,提高道德境界,完善人格修养。

形成坚韧意志。刚毅有为、百折不挠的执着毅力中华民族生而有之,《周易》有言: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孔子也曾说:“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我国古代的神话传说如《女娲补天》、《后羿射日》、《精卫填海》、《夸父逐日》、《大禹治水》、《愚公移山》不体现抱定宗旨、坚韧不拔、锲而不舍、百折不系募嵋闳瘸溃磺原“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李白“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呈现了挫败面前不屈不挠、义无反顾的豪迈情怀。学习中国文化经典,时时处处可见志存高远、矢志不渝的形象和训诫,势必对读者坚韧意志的形成起到濡化和引领的作用。

增强理性思辨。中国传统文化中彰显出的智慧具有强烈的理性思辨色彩。以先秦为例,譬如儒家崇尚理性,道家崇尚思辨,墨家注重探究,名家注重逻辑。

道家思想中蕴含的深刻哲理、辩证思辨、逆向批判赋予我国古典哲学以理性思辨色彩。老子“道法自然”、“虚静无为”等思想以清醒的理性态度参悟自然、了悟人生,思想中充满了自然而为的气度和朴素而不失智慧的思辨理性。

墨家学派注重对自然领域和社会领域的观察与探究,不仅观照自然万物,而且对生活中的技艺和现象也卓有研究,在数学、力学、光学、经济学、心理学方面都有建树。

名家思想有鲜明的逻辑学倾向,注重界定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划分概念类别,分析概念之间的关系,内容涉及概念、判断、推理等逻辑研究,具有思辨哲学特征。

培养博雅精神。在中国古代,通常八岁入小学,学习“洒扫应对进退、礼乐射御书数”等文化基础知识和礼节;十五岁入大学,学习伦理、政治、哲学等“穷理正心,修己治人”的学问。自古以来,我国教育的目标就在于培养德才兼备、具有广博学识、通融识见和高度社会责任感的通达之人。《易经》有“君子多识前言往行”,《淮南子》有“通智德而不劳”,《中庸》指出学人应“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论衡》有“通人胸中怀百家之言”,“博览古今为通人”,“读书千篇以上,万卷以下,弘扬雅言,审定文牍,以教授为师者,通人也”的训诫。

中国古代人文精神中,“博”“雅”并举是较为完善的人生境界。“博”指向外,是不断拓展,通自然人为,晓古今之事,博学多识,通情达理,兼备多种才能;“雅”指向内,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养身心,塑造高雅品格。

阐释尺度

曾经指出“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作为其核心的思想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大体经历了中国先秦诸子百家争鸣、两汉经学兴盛、魏晋南北朝玄学流行、隋唐儒释道并立、宋明理学发展等几个历史时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阐释应把握好历史、现代和辩证尺度。

历史尺度。对我国传统文化经典的研究和阐释不应道听途说、人云亦云,以免引起以讹传讹的误读误解,正确的态度是以史为据,认真研读原典,从历史和思想渊源着手,运用中、西阐释学方法,视通万里、思接千载,对文化原点做深入细致地思考和研讨。譬如,通过深入研读四书五经,把握儒家的思想智慧,并遵循历史脉络考察儒学的兴起、两汉儒学独尊、宋明儒学复兴、现代新儒家,以纵横交错的时空维度衡量和解读原典。

现代尺度。中国传统思想和学说都是与时迁移、应物变化的,顺应中国社会发展和时代前进的要求而不断发展更新的,因而具有长久的生命力。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蕴藏着解决当代人类面临的难题的重要启示,譬如“道法自然”、“天人合一”、“天下为公”、“大同世界”、“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哲学思想、人文精神、道德理念等充满哲理,饱含智慧,能够为个人和群体解决当下问题提供有益的启发和借鉴。当前,解读传统文化经典应引入全球化视角,做现代性解析,做到以古鉴今,推陈出新。

辩证尺度。由于时代的差距和历史的局限性,传统文化经典中难免出现一些陈旧过时、不合当代时宜的思想和观念,这就要求我们保有正确态度,结合新的实践和时代要求进行正确取舍,而不能一股脑儿都拿到今天来照套照用,应革除流弊,有鉴别的对待、有扬弃的继承,去粗取精,结合当前语境,结合时代特征,努力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之与现实文化相融相通,共同服务以文化人的时代任务。

解读方法

解读传统经典可以采用中西合璧的方式进行,运用中国传统的“语境论”和“时空论”对经典作品的思想内涵和启发意义做整体性把握,由对作品的认知而领悟而致用,进一步从审美陶冶与思想启迪两个维度深度研讨。譬如《诗经・秦风・蒹葭》篇的解读,首先了解《诗经》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和秦地诗歌的特征,进而探讨《蒹葭》一诗的意象与意境,最后从审美韵味与思想意义两方面探讨《蒹葭》诗的现代性和当代价值。

第5篇:创新的核心价值范文

关键词 好奇 创造 品德 教育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Cultivate the Sense of Innovation and Creativity of Young Children under the Framework of Fostering Children's Comprehensive Ability Development

ZHANG Hua

(Gongzhuling Kindergarten, Gongzhuling, Jilin 136100)

Abstrac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hildren of different age stages, outstanding performance is a strong curiosity for new things, and fresh, even if the language development of children is not perfect, does not affect their cognitive ability of the world development, in different ages, children's expression also has the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 children's art education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subjects of all-round development is an art and character, language, and other comprehensive ability. Is to make the children's physical and mental development, cultivate children's creative ability, good moral character, to promote the good behavior habit formation education activities!

Key words curious; creation; brand; education

1 在培养幼儿综合素质能力全面发展框架下注意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

“创新能力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已见端倪,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教育在知识经济的发展过程中,肩负着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人才培养和知识创新的新的历史使命。”

2 在培养幼儿综合素质能力全面发展框架下,注意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可以说是教育的主旋律。创新教育思想是人类当代教育实践的重要指导思想,也是我国教育改革的重要指导思想。新课提出培养创新能力是我国素质教育的重点,探索创新教育模式是我们教育改革的重要目标。围绕新的课程标准,笔者在教学中进行了认真的探讨:

2.1 创设宽松情境,培养幼儿想象能力,培养幼儿勇于创作的能力

生活就是多彩的,对于孩子来说,世界是好奇的,他们的生活是多姿多彩的,因此他们的心扉是开放的,他们想到什么,就画什么,不拘泥于现有的,只要能充分体现自我,他们就觉得开心。有些学生往往喜欢异想天开,有的想法甚至有些离奇。

例如:幼儿园美术课中《盖房子》活动课中,我结合动物形象及串联的小故事引导学生想像,说出如何才能为体型大的大象、身材小的小老鼠、脖子长长的长颈鹿,建出适合它们住的房子?孩子们有的画出了大大的房子,有的画出了小小的房子、有的画出了高高的房子,并很高兴、很快乐地一边用语言描述介绍出自己的房子的特点,还一边展示自己画的房子给小伙伴看。

这不仅发挥出了孩子的想象力、创造力,还锻炼了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享受到了与小伙伴分享的快乐,而且孩子们学习的兴趣高涨、对画画的信心也增强了。

2.2 激发艺术创作的兴趣,鼓励幼儿大胆创造

美术创新意识,与综合素质教育是不可分割的整体。孩子若对美术课程内容产生了兴趣,学习就不会是负担,而是一种研究学习表达的自主活动。他们会在快乐、轻松的气氛中,用画笔自由自在地表达自己的心中的感受。

例如:幼儿美术《画太阳》的这一主题,我问他们,太阳是什么形状的呢?

孩子们纷纷抢着回答他们自己的发现:圆形的、盘子形状的……我问孩子,你感觉太阳是暖的还是冷的呢?孩子们纷纷抢着表达自己的看法,最后,我鼓励孩子用画笔画出来,让小朋友看看你心中的太阳好不好呀?孩子们很高兴地拿出笔来画了, 最后我请孩子们介绍一下自己的作品,及为什么这么画?

孩子展示作品时,耐心的倾听、恰当的鼓励和评价,小朋友们也纷纷作出评价,于是,画画的小朋友们都对自己的绘画能力很有信心!最后,我跟孩子们玩了“太阳发光啦”的游戏(培养孩子爱心和奉献的意识):太阳公公很慈悲:

老牛冷了,太阳的光照到老牛身上,老牛身上暖暖的;

小鸟冷了直发抖,太阳的光照到小鸟身上,小鸟身上暖暖的,小鸟蹦蹦跳跳;

太阳的光照到小树身上,小树身上暖暖的……他都在为人们在做贡献呐!小朋友能为大家做什么贡献呢?孩子:“老师老师,我帮助xx把椅子扶起来了”、“老师老师我借给xx铅笔了”,我都高兴地给予肯定和鼓励。

有的小孩则默不作声,听着看着,表情有些羡慕和赞叹和暗暗较劲,后来我发现帮小朋友捡碗、拿饭勺、做好事的孩子多了。

3 在培养幼儿综合素质能力全面发展框架下,注意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价值体现

边问边画,便于拓展孩子思路,激发了孩子学习的兴趣,给孩子宽松的思考想象空间,既增强了学生用基础绘画技巧能力,又可以及时纠正孩子本身错误的问题及观念 ,培养其德育。这些增强了幼儿强大的创作能力。然而教师的教学形式应该是灵活的,不是一成不变的默写,或教条、填鸭式的,有时也可以画上背景,也可以以连环画的形式进行,并为图片配上对话,培养学生用线条绘画的能力。

在我们学习的新课程理念中也指出,我们教学的主要目标是在培养孩子综合素质能力全面发展,注意培养孩子的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因为一个社会的进步,需要的并不是墨守成规、一成不变的书呆子,而是需要标新立异、敢于创新的栋梁之才。

参考文献

[1] .1995年全国科学技术大会的讲话.

[2] 邵丽珍,毛亚云.我园实施素质教育的做法.幼儿教育,1998(5).

[3] 石向东.幼儿素质教育的动作机制探析.教育导刊(幼儿教育),2003(7).

第6篇:创新的核心价值范文

1利用核心价值观引导就业取向

1.1培养大学生形成个人理想和社会实际相结合的目标

每一个大学生都有自己的理想和目标以及对未来的憧憬。但是,理想需要建立在现实的理性基础上,还需要结合社会发展的需求,个人的理想和社会需求这两项都是需要考虑的因素[1]。大学生是一个国家持续发展的后备力量,大学生的就业目标关乎个人的前途,也对社会发展方向产生一定的影响。核心价值观主要旨在规范大学生的目标和理想,在个人理想和发展方向的基础上,使其形成以社会建设、国家发展的思想为基础,对自身的目标进行优化调整,确保能够顺利进入社会就业。

1.2调整大学生的价值取向

近年来,受社会风气、娱乐环境的影响,报考艺术类的大学生越来越多。大多数艺术类大学生都是为了能够成名、受关注,而忽视艺术本身。由于艺术类人才的增加,就业创业也面临着很大的困难。艺术类大学生与非艺术类的大学生相比较,其价值观存在一定的差异,对于物质、名誉的追求都比较高。虽然一定程度上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表现欲,但是过度注重外表,而不去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运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教导大学生,使其树立正确的择业、就业观,发挥特长,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

1.3规范大学生的思想道德

现阶段的大学生大多都是独生子女,长期处于被关心、被呵护的环境当中,更加注重个人享受。一旦进入社会,稍有不顺心和不如意就会撂挑子走人,所以这也是现代应届生离职率比较高的一大原因。大学生还处于思想未完全成熟的时期,学校进行价值观的教育对其有一定的塑造作用,通过对其进行思想道德方面的引导教育,使其形成诚信、敬业、奉献等一些优良品质。对于后期大学生走向社会创业、就业,会有很大的帮助。

2高校教育存在的问题

2.1课程过于形式化

各大高校都有设立的就业、创业课程,一般都会在毕业前一学期组织学习,很大一部分学生在毕业前忙于论文或者找工作,没有精力去学习课程知识。虽然教育部门明确规定必须将创业就业教育作为必修课程,但是各大高校对于课程的重视程度仍然不足[2]。安排的课时比较少,教师没有创业就业的经验,讲授的内容都是照搬教材,考试的内容为了应付上级部门的监督,不具备就业创业指导的意义。

2.2大学生的个人素养不够

我国很多大学生的工作目标是能够进入体制内,找一份铁饭碗的工作,工作轻松稳定是大学生择业的追求。有些学生甚至认为大学生创业是没有找到工作才会去想创业,认为只要自己只要有了文凭和成绩单就能够收到企业的录用通知。这些传统观念使得大学生对于社会需求的理解以及个人发展规划的理解比较肤浅,认识不足。在学习过程当中,只注重学习成绩和各项奖学金、荣誉的评定,对于社会实践的参与不强,创新能力非常缺乏。

2.3教育步骤不完善

我国就业创业教育也是近年来新引进的教育课程,大部分的教材都是照搬国外的教材,教材内容不能结合我国的国情和形势。另外,我国创业就业教育在教材的选择上更注重理论化,不能充分结合社会实际和现状,对于新时代的就业创业环境认识不足。其次,我国的就业创业教育基本都会集中在一个学期完成,这样学生对于其全面理解不够。

2.4大学生就业创业环境欠缺

我国对于大学生创业有一定的政策扶持,但是缺乏一定的力度。而且很多实际创业的大学生对于国家政策的了解不足,不能真正受益。扶持政策的可操作性有一定的难度,需要经过的流程和环节比较多,很多创业的大学生为了能够节省办理流程也会放弃政策的扶持。国家政策的保障是鼓励大学生创业的一个方面,另外还需要为大学生提供创业的咨询、指导方面的帮助,而我国没有专门机构在做此项工作。

3正确引导大学生就业创业的策略

3.1高校转变教育方式

创业就业教育不同于专业课程和文化课程,需要更加注重结合社会实际,以新时代下社会核心价值观作为指导,培养出综合能力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3]。首先,在教育课程上,要选择与大学生理解能力和社会实际相匹配的教材,组织一支强有力的就业创业教育教师力量,改变传统对于创业就业教育的认识,高度重视创业就业教育。其次,教师要能够加强对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转变教育观念,不能一味注重学生的成绩,多组织让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同时也要对其加强思想教育,提高综合能力以及人格品质的培养,

3.2建立培养就业创业人才的长效机制

就业创业教育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做好的事情,为了保障长期有效的实施,就需要建立长效的机制[4]。学校的领导、教师方面要加强对创业就业教育的重视,建立完善的创业就业的监督管理机制。学校的就业创业课程不是只靠一学期的学习就能够让学生吸收和掌握的,需要渗透到高校学习的各个阶段和环节,在进入学校初期让学生自主规划职业生涯,然后再将学生的职业发展方向进行一定的引导,最后再实行就业创业教育,这样的教育流程才能够比较完整合理。

3.3加强校企合作

就业创业教育的目的是帮助学生毕业后能够找到理想的工作,更好地投身于社会建设当中。但是传统的传授已经不能够满足对于人才培养的需要,要想让学生真正接触到社会,需要学校联系相关的企业积极合作。对此可以将行业精英引入到校园内开展讲座,或者是带学生深入企业当中去参观,建立有企业的专业人才或者高管参与到课堂教育当中的选修课程。现在企业对于学生的综合能力和专业能力要求越来越高,只有了解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才能够为输出社会需要的人才做准备和努力。

第7篇:创新的核心价值范文

【关键词】冠心病;心肌缺血;心电图;心电向量;临床价值;研究

冠心病心肌缺血作为当前心脑血管疾病中的重要临床症状,在临床检查的过程中其心电图在T波与ST段有着明显的变化,这对于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具有良好的指导作用。但单纯地心电图不能完全表现出冠心病心肌缺血症状的临床变化。利用心电图与心电向量联合检查诊断的方式对冠心病心肌缺血疾病进行研究,有助于提升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的临床诊断率,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所研究的50例冠心病患者是从医院收治的病例中随机选取出来的,其中男性有26例,女性有24例,他们的年龄在28-70岁之间。随机将这些患者划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每一组有25例患者。这些患者中,不稳定型心绞痛有19例,稳定型心绞痛有31例。

1.2方法利用HR-4A型号的心电工作站对两组患者进行同步的十二导电心电图与心电向量的检查,其中观察组患者接受心电图与心电向量的联合检查,而对照组患者接受心电图的单纯性检查,并对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阳性诊断率进行对比性分析,其中心电图与心电向量表现异常即为阳性。在临床中心电图ST-T向量出现异常的表现为:T环的转速与转向出现异常;T波变圆;T环相对短小;QRS-T的夹角增大。心电图或者心电向量出现两项阳性提升则表明患者的心肌供血不足,当心电图或者心电向量出现超过三项的阳性提升时则可诊断为患者的心肌供血不足。

1.3统计学处理本组研究主要采取使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一般资料用均数±标准差(χ±s)表示,计数资料采取x2进行检查,P

2结果

3探讨

心电图与心电向量作为当前检查并记录患者心脏电活动的重要手段或方法,其中心电图中的T波是由心电向量中的T环在患者心电图导联中的平面投影所形成,因此在临床中只能观察T波的大小、性状以及运转方向。当心电图检查受到外界因素影响的时候,其诊断冠心病心肌缺血症状的特异性可能会降低。但心电向量中的T环不仅可以旋转T环的方向与改变T环运转的角度,而且可以有效观察T环的方向、角度、大小、QRS的最大向量和QRS-T夹角之间的比例、性状以及长度比例。

T环在一般情况下小于QRS环,在临床研究中呈现出梭形或者长形的形状。在正常情况下,T环的运转方向和QRS的最大向量是一致的,进而形成QRS-T夹角,而T环的向心支与离心支在终点交汇处的夹角小于三十度,宽度与长度的比值大于2.5。但因为患者心室复极的长度大于除极,进行检查时需要260-410ms,电压低于复极波,进而使得T环的运转速度呈现出密集现象。当T环的运转方向与QRS环的运转方向一致的时候,在横截面中T环呈现出逆钟向旋转的态势并和QRS环旋转的方向是一致的。当T环的运转速度与方向出现异常的时候对患者进行诊断具有极强的临床研究价值,再有机结合T环在心电向量与心电图中其他的异常变化,可对患者心肌缺血的临床症状进行有效性诊断。

经权威机构研究表明:T波出现异常主要表现为平坦、低平、倒置等三种类型,但T环在出现异常的时候不仅表现为T环方向、角度、形态、转为以及R-T夹角之间的异常,而且也体现出R/T的比值不断增大。其中导致这种现象发生的主要原因为由于患者的局部心肌组织受损缺血而造成心肌的复极延迟、马蹄形状或者T环出现反方向运行的症状以及T环变形呈现出圆阔的变化。因此,在新式加强对心电图与心电向量联合检查诊断冠心病心肌缺血的临床价值的研究,具有极强的临床应用与研究价值。

参考文献

[1]贾微,张静,景丽.心电图与心电向量联合检查诊断冠心病心肌缺血的临床价值[J].医学信息,2010,(11):4346-4347.

[2]何秉贤.心电向量图诊断心肌缺血的方法及优势[J].临床心电学杂志,2009,(02):90-91.

[3]崔超英,杨鹏,范书英,杜英,王勇.立体心电向量图对心肌梗死病变血管定位的价值[J].中国心血管杂志,2011,(02):309-311.

[4]焦方惠.心电图与心向量联合检查对心肌缺血诊断的价值[J].中国实用医药,2011,(35):519-521.

第8篇:创新的核心价值范文

什么是问题探究式语文阅读教学?首先是要弄明白“探究”的意思。顾名思义,在汉语中,探究是指“探索,研究”,而“探索”是指“多方寻求答案,解决疑问”,“研究”的解释是“探求事物的性质,发展规律等;考虑或商讨”。因此,从其本源意义上讲,“探究”是指探寻所需的信息,探寻目标物体,探寻对某种现象或对某一疑问的解释,寻找解决问题的答案,寻找符合要求的设计。追本溯源后,对问题探究式语文阅读教学谨慎地作出如下定义:问题探究式语文阅读教学是指在语文课堂阅读教学中,鼓励引导学生在阅读文本后自主发现问题,围绕问题,在教师的帮助和支持下,在群体情境中,共同讨论交流并自主建构意义、理解或信息的过程。

一、宏观教育视野层面的现代意义

问题探究式阅读教学作为一种全新的现代教学方式,在“培养什么样的人”这一终极教育目标上,与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式相比,无疑具有适应时代潮流发展所需人才特质的现代意义。最根本一点就在于学习观念发生了改变:过去的学习是老师指路带你走,而现在的学习则是要学会自己去找路。也就是说,两者之间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学生建构知识过程中的自主性;相对来说,问题探究式学习更注重和强调个体知识的“自主建构”。就宏观教育视野层面而言,问题探究式阅读教学具有以下三个方面的现代意义。

1.在独立思考中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

在问题探究式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不再轻易地简单化地给出答案,而是告诉学生可以依据文本,调动自我的情感经历和体验,独立地对问题作出自主的思考和解释,并且在共同研讨交流的过程中,需要对旁人所提供的知识信息、意义阐述进行质疑与批判,辨别与选择,进而在日益纷繁的信息化社会中,学会自主选择获取信息的方式路径,从而得到所需要的信息。面对文本,积极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手脚、眼睛、头脑去行动、观察、思考,去主动地提出问题,去自主思考,去主动表达,而不是做一个坐享其成的旁观者。久而久之,学生会变得敢于质疑,乐于质疑,不迷信权威和定势,并在寻求答案和意义的过程中培养自己独立的思维能力,自主寻找到解决问题的路径,表达自我个性化的理解。

2.在个性化解读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长期以来,由于种种原因,对文学作品的分析理解被特定的社会观念,特别是被阶级论、社会性质论等束缚,使得教材、教参和专家等对文学作品的解读堕入了单一化、概念化的框框,课堂教学中强行引领学生朝着所谓的“正确的预定目标”行进,从而泯灭了学生的个性和创新思维的火花。在问题探究式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努力创设宽松民主的课堂教学氛围,给学生留出联想想象和探究讨论的时空,倡导学生对文学作品进行个性化的多元解读,有自己的独道之见,欣赏鼓励发散性创造思维,让学生获得直接的个性体验和成功感,同时在对比阅读和不同见解的碰撞交流以及对不同见解原因的探究中,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真正焕发独特的生命活力,从而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思维。因此,在这样一种新的探究和自主建构状态下生存和发展的学生能够超越书本的字面意思、维持现状的意识结构,以及它通过对现实的解释和产生某种意义而制造的不平等的权利关系。他们不仅能成为“好学生”,而且能成为“勇敢而充满智慧的现代公民”――有着健康和富有建设性和创造性的质疑精神,敢于对世界做出自己的探索,并获得令人兴奋的发现。

3.在讨论质疑中培养学生的民主意识

在灌输式的传统教学中,教师一直代表着正确的、至高无上的角色,教参书上的答案也永远是不可改变和动摇的唯一标准。过去在知识观的理解上,学校课程中的知识是绝对正确、绝对客观和绝对稳定不变的。这些知识是独立于人类的头脑之外的一套信息体系,教师的责任和作用就是正确、准确、全面地领会和理解这些知识,认同、顺从、掌握并巩固这些知识,而不是成为自己个人知识的创造者和自主建构者。因此,学生在课堂上已经习惯于聆听教师的讲解和动笔记下答案,不敢也丝毫没有挑战权威的勇气,直至于奴性意识的不断强化,以至于陷入民主意识和能力完全丧失却不自知。而在问题探究式语文阅读教学中,鼓励学生自由地对主流的、优势的、特权和专制的文化结构和支配他们生活的文本提出质疑和挑战,鼓励学生根据文本自由地发表自己独到的见解,促进和激励学生不苟同的态度和反知识霸权的实践行为。同时也在相互的倾听和探讨中,学会了互相欣赏和尊重,认识到每一个个体都有其独特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可以预见,这种方式下所培养出来的现代公民,在未来的社会生活中,必能不卑不亢地捍卫个体的权利并尊重他人的权利。

二、中观学科教学视野层面的创新价值

在传统语文阅读教学模式中,教学环节缺少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碰撞,教师常以自己固定的思维和教学方式影响学生, “引导”学生最终得出所谓的标准答案,学生习惯于被动接受学习,兴趣普遍不高,更别提自主思维能力的培养和提升。问题探究式语文阅读教学正是针对传统教学中存在的局限性,强调以问题探究为中心,强调外部情景的支持与引导在学习探究中的作用,强调独立思考基础上自主能力的培养。简而言之,传统语文阅读教学侧重于学生的“聆听”能力,注重的是学习结果;而问题探究式语文阅读教学侧重于学生的“思考”能力,注重的是学习过程。那么,围绕新课标对语文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结合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在遵循学生认知规律的基础上,探索和构建科学有效的以问题探究为核心抓手的初中语文课堂阅读教学新模式,有着极高的创新价值和现代意义。

总体而言,这种“教”与“学”方式的转变,为目前多元化的课堂教学增添了一种新方式,在目前主流盛行的“灌输式”“授受式”的课堂之外重新开辟一条道路。就中观学科教学视野层面而言,对比传统语文阅读教学,具有以下三方面的创新价值。

1.改变了教学知识目标的确定方式,由一元走向多元

问题探究式语文阅读教学倡导以生为本,以学定教,不再是简单化地选择教参作为教学知识的唯一来源和依据。首先是要在学生原生态自主阅读的基础上提出问题,然后教师依据教参和自我对文本的个性解读,有机整合学生所提出的问题最终形成课堂教学的知识目标,这样一来,课堂教学就成为作者文本、编者文本、教者文本、学者文本之间的多级碰撞和交流的空间和舞台,教学知识目标的确定方式就发生了较大的改变,从单一化的教参定位走向多级建构。

2.改变了教师和学生的行为重心,探究过程强调知识的自主建构

在问题探究式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的教学行为重心不再是局限于课堂45分钟的表演和讲授,而变成课前的文本解读、学情推演、教学预设、问题整合,课堂教学中的平等讨论小结及课后的教学反思、引领拓展等。学生的课堂行为重心也不再是简单地回答问题和笔记教师的观点和知识定论,而是自主原生态阅读后进行圈点勾画,批注下自己的理解感悟,并在此基础上积极主动地开展对文本的质疑追问,同伴、师生之间的思维碰撞、交流辩驳,在群体情境脉络之中实现知识的自主建构。

第9篇:创新的核心价值范文

关键词:科学文化素质;创新;思考

一、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与科学素质教育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1.文化素质与科学素质的概念。广义上的文化是指人类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及其创造的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的总和。狭义上的文化专指文学艺术和科学知识,或指人们受教育的程度。

文化素质教育中的“文化”作为一种新的教育思想和观念,属于一种更广义的文化范畴并且被赋予了新的意义。它关注受教育者的全面发展,即心智、品德等方面的发展,尤其是要使大学生经过学校教育与社会实践,掌握能丰富的处理事务的能力以及提高自身的修养与品德。

而对于科学素质教育,美国芝加哥科学院副院长米勒(Miller)提出:科学素质是对科学知识的基本理解、对科学的研究过程和方法的基本理解、对科学技术如何影响社会的基本理解;美国“2061计划”报告把“科学文化素质”解释为: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信息技术三者结合在一起的思想与能力;中国的《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把科学素质定义为“了解必要的科学技术知识,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树立科学思想,崇尚科学精神,并具有一定的应用它们处理实际问题、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

科学素质是大学生素质的核心,是大学生的科学认知水平、认知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综合体现。“‘素质’表示一个人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固有的潜在质量状态概念” 。影响一个人素质的因素有内部和外部因素。高校是大学生的第二个外部文化环境,大学教育对大学生的科学素质培养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大学教育就是要承担起对大学生科学技术知识掌握、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培养、处理实际问题能力提高的重任。这一切都要靠我们大家共同努力去探索与实践。

2.目前的国内外形势与社会发展对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与科学素质的要求。当前国际国内形势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高校文化素质教育工作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目前,大学生就业问题上升到一个普遍的关注焦点之一,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而社会的企业和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普遍评价是:专业水平有所提高,但综合素质不高;分数很高,但自学能力、创新能力不强;学历虽高,但思想道德水平、文化素质不高等等。这些“高与低”不合谐地集中在大学生身上,严重制约了大学生的个性发展,阻碍了他们尽快成才。当今社会的人才观已发生改变。为了改变和适应目前出现的问题,在培养和教育高等人才的时候,高校在注重提高专业技能和知识水平的时候,开始加强文化素质和科学素质的培养,通过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的结合,实践活动的磨炼,使学生既具有改变世界的知识储备,又具有修养身心,提高培养自身品格的能力与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可见加强大学生文化科学素质十分必要。

而近年来,高等教育界在高校的文化素质教育的理论和研究方面也推出了一批有价值、有分量的研究成果,出版了近百部学术专著,发表了数千篇学术论文,召开了近百次学术研讨会,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不同领域对文化素质教育进行了全面的研究。又表明了大家的重视程度和提高文化科学素质的重要。

二、常见的提高大学生科学文化素质的途径和方法

1.渗透到课堂,以开展多种公共课、选修课的形式为主。自然科学领域,以本校为例,主要有科学家素养,生物技术与现代生活,食品营养与保健,信息与信息能力,绿色化学等。人文科学领域,有:中国文学鉴赏,中国文化概论、西方文化概论、社会心理学、摄影技术、中外美术欣赏、文学艺术赏析等。

通过在专业课与公共基础课的课时外,给学生自由的空间,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与实际需要选择相关的课程,有人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样,在完成相关学习任务的过程中,学生有意识的充实自己,提高相关知识,从而提高相关素养。

2.落实到丰富的课外活动中,以教授专家讲座,学生辩论赛,演讲,知识竞赛等的形式开展。学校定期会有专业教授,老师进行不同话题的讲座,覆盖的知识面很广,从英语演讲的艺术,中国当前的经济形势,到电器自动化领域的研究与突破,针对不同专业、不同的领域有相关的最新的知识信息提供与扩展提高。校级科研项目给学生提供了提高自身素质的很好的平台,系与系之间,校之间的辩论赛,知识竞赛与演讲,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又从多方面提高和培养了学生的素质。

3.学生实践活动与相关社团。鼓励学生在实践中检验自己的创新能力、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寒暑假社会实践与报告,各种竞赛等,学校也对教师和学生制定出相应的鼓励政策。学校还成立基于不同兴趣爱好的许多社团如晨曦文学社、摄影家协会、口才协会、未来企业家协会等,可以让学生在课余的丰富生活中充实自己,提高自身的科学素质和文化素质。

以本校为主的以上落实,实践提高大学生科学文化素质的途径和方法,是有本校特色同时也包含高校实践提高大学生素质的普遍方法。但是基于目前的有效活动,学习相关的方针与实践,提高大学生科学文化素质的过程,还可以有更多创新、有效的方法。

三、提高大学生科学文化素质创新方法的思考

潘洵教授在地方“历史文化资源与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一文中提出,“与学生生活环境密切相关的地方历史文化,既是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重要资源,也是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切实可行的途径”。并且给出了一系列的建议与方法。如陕西理工学院位于汉中,而汉中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在学生课余的学习生活中,可以组织学生了解身边的文化、历史以及人文的相关景点,参加相关的活动。以切身的经历体会,提高文化素质。可以开展各种主题活动,开设地方历史文化课程,参观历史景点,了解自己生活周边的环境,组成文化小组,定期学习讨论,读相关的书籍等。

在科学素质方面,应该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实践,增加客观的实际经验,把学校所学的知识应用到日常处理事务的点滴中去,例如组织学生进行考察,撰写实验报告,参加与自己提高专业技能有关的工作实践,或实习等。

在创新、开展提高大学生文化素质和科学素质的过程中,还应该把二者结合起来,在培养学生的文化素质的同时,增强其科学素质、实践能力,那么,能有利于培养全面发展的综合性社会型人才。

通过对大学生科学素质与文化素质的了解,对其重要性的深刻体会以及以本校为例,对目前高等学校常用的提高大学生科学文化素质方法的诠释和列举,希望在落实与实践提高学生素质的活动中,吸取经验,总结不足,完善与探索一条更有效、更有利于学生发展的道路。同时,提出了对于提高大学生科学文化素质的创新方法的思考。在实际实践的过程中,各高校应该更加注重结合自己学校特点,结合地方特色,结合学生自身特点,创新出更多符合自己实际状况的、有特色的、有意义的活动与方针,这样,在深化教育改革,提高学生素质,教育质量的道路上,我们可以更稳定、更灵活地前进。

参考文献 转贴于

[1]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2010—2020)[Z].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3.

[2]谈新敏.公民科学文化素质研究[M].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2005.

[3]潘洵.地方历史文化资源与大学生素质教育[EB/OL].西南大学素质教育雨僧网,2007-0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