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广播电视廉政风险点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2013年是清远海事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发展加速期、结构转型期、攻坚爬坡期。全局上下以“三化”建设引领“四化”建设,以水上交通安全管理为中心,以建设“四型海事”为突破口,攻坚克难,务实创新,各项工作任务顺利完成,整体呈现出三化建设有成效、服务地方有作为、海事队伍素质有提升的特点:
扎实推进监管智能化建设,通过调整监管布局,优化监管资源,继续推进了“2+4”安全监管服务模式,构建了现代化电子监控平台。主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地方政府“桥头堡”战略的实施,推动市政府颁布《关于加快我市内河水运和内河船舶制造业发展实施意见》,主动服务地方十大民生工程涉水项目,积极扶持地方造船业转型升级,促成“清远市水上搜救中心”成立并正式运作。主动服务行政管理相对人,落实海事绿色快捷通道、EMS快递服务等多项便民利民举措,与清远广播电视台合作创办《水上安全信息》栏目,让船员实时了解辖区通航环境和天气预警。
积极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通过除、转作风,主动服务民生海事建设,助推港航经济发展,力促清远外贸运输重获新生,全力护航2013广东国际旅游文化节,树立了“为民务实清廉”的海事形象。扎实推进队伍正规化和人才培养,着力实施“4810”人才培养工程,推行机关基层双向交流锻炼,建立了“专才+青年骨干”的人才团队,推进“青年引航工程”,为海事青年搭建多元化发展平台。
大力加强双基建设,加大对海事处基础设施和监管装备的投入,改善了基层工作环境;大力推进海事廉政风险防控建设,打造了“三清园”廉政文化阵地,成为了清远市廉洁文化进机关示范单位。扎实推进品牌创优工程,建立“党员标兵岗”、“党员示范窗口”、“党员品牌工程”,全力打造飞霞景区“十公里峡江安全畅通文明航区”,涌现出“全国海事系统文明执法示范窗口”、“全国巾帼文明岗”、“省青年文明号”等一批先进集体和个人。
在新的一年,清远海事局将以党的十精神为指导,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坚持以水上安全监管为中心,以“三化”建设为抓手,全面推进“四型海事”建设,加强基层海事处建设,大力推进队伍正规化、监管智能化、管理精细化、执法规范化建设,全面提升海事软硬实力,努力开创清远海事发展的新局面!
以党的十、十八届三中全会和中央、省委政法委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按照市委、市政府建设法治整体部署和要求,深入宣传以国家《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和我市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保障改善民生、加强社会综合治理等相关法规。加大学法用法力度,继续开展法治创建活动,扎实有效地推进依法治理,为加快推进“新、新创业”积极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二、目标任务
扎实推进法制宣传教育,创新宣传形式,大力推进法治文化建设。深化“法治单位”创建,加大“守法家庭”创建力度,努力提高我委法治化水平,进一步提升领导干部、公职人员、执法人员的法治意识和执法用法水平,确保依法行政、高效透明、群众满意,无违法违纪案件、行政败诉案件,无党纪、政纪和刑事责任追究情况发生。
三、实施方案
(一)普法依法治理组织保障工作
1、制定普法依法治理实施方案。按照市委办、市政府办《2014年全市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要点》(以下简称《工作要点》)的通知要求,结合本委实际,制定年度普法依法治理活动实施方案,明确指导思想,提出目标任务和完成时限。
实施时间:2014年4月25日前
责任科室:法规科
配合科室:人事科
2、完善补充普法依法治理考核制度。根据市委、市政府《工作要点》提出的新要求、新任务,由人事科牵头进一步补充完善普法依法治理内部考核评估体系和规章制度。并将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纳入科室单位绩效考核。
实施时间:2014年4月25日前
责任科室:人事科
配合科室:法规科
3、普法依法治理工作专项经费保障。由办公室牵头对普法工作专项经费保障做出预算,并与机关经费同步落实,做到专款专用或实报实销。
实施时间:2014年度
责任科室:办公室
配合科室:法规科
(二)普法宣传教育工作
1、领导干部学法用法活动。①领导班子成员集中学法。人事科牵头组织、法规科配合全年安排两次法制讲座:5—6月份一次,9—10月一次。讲座内容以行政法律和新修订的法律法规为主。②公务人员法律知识学习。法规科牵头开展法律知识讲座活动。请本委常年法律顾问为全委公务人员举办两次以行政法为主要内容的法律知识讲座,继续开展“庭审旁听”学法活动,组织法律知识考试,并加强对考试结果的运用,将考试结果纳入个人和科室绩效考核。③继续开展无纸化普法学习与考试活动。法规科牵头,督促全委公务人员积极使用学法用法和普法考试无纸化系统,开展普法学习教育,落实普法考试的参考率、合格率均达到100%。
实施时间:2014年度
责任科室:法规科,人事科
配合科室:办公室
2、普法宣传活动。①五月农村法制宣传教育月活动。由办公室和农经科负责按市依法治市办要求组织宣传月活动;②特定活动日法制宣传活动。利用“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12·4”法制宣传日暨全省社区法制宣传日等时机,由法规科牵头,机关各科室配合,制作宣传牌、宣传标语等开展法制宣传活动。
实施时间:2014年度
责任科室:法规科,农经科
配合科室:全委各科室、各归口管理单位
3、“法律六进”活动。结合我委工作实际,重点开展送法进机关,进本委联系的社区、乡村、企业活动。法规科遴选普法宣传标语、口号、法律书籍和其他宣传内容。农经科组织法律进乡村,针对农村“两委”和村民开展《婚姻法》、《土地法》、《老年人权益保护法》等法律宣传;办公室组织法律进社区,对街道社区干部和居民开展《老年人权益保护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法律的宣传;工交科组织法律进企业,对企业管理人员开展《公司法》、《合同法》等法律宣传,助推“诚信守法企业”创建活动的开展;法规科、办公室组织法律进机关活动,继续利用本委网站“法治建设”专栏组织机关干部积极参加“法制夜话”等主题活动。
实施时间:2014年4月—10月
责任科室:法规科,办公室、农经科、工交科
配合科室:全委各科室、各归口管理单位
(三)法治创建工作
1、“法治单位”创建。法规科依据本委《2013-2017法治创建工作实施方案》,制定本年度“法治单位”创建的方案,提出目标要求,抓好贯彻落实;法规科牵头,人事科配合,根据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新要求,进一步对照“法治单位”创建考评办法和标准,抓好创建活动的检查督促,搞好考核验收自评工作,并将考核成绩记入科室目标管理考核内容,作为科室评先的重要依据。
2.“守法家庭”创建。人事科牵头,法规科负责在全委所有干部家庭中开展反“”、“全能神”等的法制宣传教育,加强对《婚姻法》、《妇女权益保护法》、《未成年人保护法》、《老年人权益保护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不断地提高家庭成员的法律素养,提高依法处置各种矛盾纠纷、优先使用法律手段维护自身权益的能力。
实施时间:2014年度
责任科室:法规科、人事科
配合科室:全委各科室、各归口管理单位
3、进一步加强执法责任制。①法规科牵头,人事科配合健全和完善本委执法工作制度和执法检查、监督机制,定期、不定期开展执法监督检查,开展公开评案、晒案活动,自觉接受外界监督。②人事科负责认真部署开展廉政风险防控,认真查找廉政风险点,制定出台本委廉政风险防控实施办法,防止违法违纪案件、行政败诉案件、党纪政纪和刑事责任追究等问题的发生。
实施时间:2014年度
责任科室:法规科、人事科
配合科室:全委各科室、各归口管理单位
四、工作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法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定期向领导小组汇报工作情况,特别是工作中的重大问题要及时报告。要发挥协调作用,搞好上下沟通协调,不断完善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运行、保障、考核和奖惩等工作机制。
一、总体目标
紧紧围绕全市经济社会发展重点工作,坚持“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以社会各界广泛参与为基础,以整治“吃喝风”、“慵懒散”、“卡拿要”问题为重点,以优化发展环境为核心,以企业满意、群众满意、社会满意为标准,通过开展“三查三评”活动,实现干部作风进一步好转、办事效率进一步提高、行政行为进一步规范、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群众满意度进一步提升,为圆满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提供有力保证。
二、活动内容
(一)“三查”:一是查作风,主要检查中央和省、市改进作风各项规定贯彻执行是否到位,重点检查有无公款同城吃请、公车私用私驾、公款进行高消费娱乐活动,以及在落实市委、市政府经济社会发展重点工作部署中有无疲沓拖拉、敷衍了事等问题。二是查效能,主要检查首问负责制、服务承诺制、一次性告知制、离岗告示制等效能建设各项制度贯彻执行是否到位,重点检查工作状态上有无精神萎靡不振、责任意识淡薄,上班纪律上有无擅自离岗、上网从事与工作学习无关活动,办事效率上有无推诿扯皮,服务态度上有无冷漠生硬,履行职责上有无不作为、乱作为等问题。三是查廉洁,主要检查《廉政准则》贯彻执行是否到位,重点检查在服务群众和企业中是否做到清正廉洁,有无利用手中职权刁难企业、向管理或服务对象“吃拿卡要报”,以及向企业乱检查、乱收费、乱摊派、乱罚款等问题。
(二)“三评”:一是群众评议服务。由管理服务对象对市直机关单位具有行政审批和许可职能的对外窗口(科室)以及公共服务行业对外窗口的服务态度、办事效率、服务质量以及廉政等情况,进行民主评议。二是社会评选先进。由公众网上投票推荐、评选市直机关单位和公共服务行业作风效能建设先进个人。三是机关评定位次。将市直机关单位和公共服务行业按职能进行分类,由社会各界对其作风、效能、廉洁状况进行测评,并综合考虑明查暗访及群众评议服务和社会评选先进等情况,量化得分,排出位次。
三、方法步骤
“三查三评”活动从6月份开始,至年底前结束,分准备、查评和总结三个阶段进行。参加对象为市直机关单位、公共服务行业及其干部职工。
各县区和产业集中区、、开发区、站前区参照市里做法,结合本地实际制定方案,组织开展“三查三评”活动。
(一)准备阶段(6月上中旬)
1、各部门各单位结合实际制定活动的具体方案,进行动员部署;组织干部职工对照“三查”内容,认真查找自身在作风、效能及廉洁方面存在的问题,深刻剖析原因,自觉进行纠正。个人自查自纠情况形成书面材料报所在单位。单位对自查情况进行汇总分析,形成书面材料报市作风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市作风办)。
2、市作风办会同有关部门做好网上评议和评选的相关准备工作。
(二)查评阶段(6月下旬-12月中旬)
坚持查评结合,以查引评、以评促查,强化激励和约束,着力解决作风、效能及廉政方面存在的问题。
1、坚持开展“三查”
各部门各单位对干部职工遵守作风、效能及廉政相关规定情况,每月开展1-2次检查,同时,对群众评议服务中反映的问题和意见建议进行认真分析,开展针对性检查,完善和改进服务举措,严格内部管理,严明纪律约束。单位内部检查要明确专人负责,每月月底将检查情况及相关工作举措向市作风办书面报告。
市纪委、监察局根据《加强对贯彻落实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各项规定情况的监督检查办法》,加强明查暗访,发现问题,及时进行提醒纠正,并对违反作风、效能及廉政相关规定的责任人进行问责处理。
2、评议窗口服务
6月下旬至11月底,在市政府网站开设网上评议专栏,将参评窗口(科室)予以公示,群众进行满意度投票,提出意见建议。市作风办对群众提出的意见建议随时收集、定期汇总和反馈。对群众反映问题多、整改迟缓的服务窗口,由市纪委、监察局对窗口所在单位负责人进行约谈,责成查找原因、进行改正。
在开展网上评议的同时,市作风办组织人员深入企业、居民及其他管理服务对象,开展座谈、走访并发放问卷评议表,了解群众对参评窗口的满意度,听取意见和建议。
12月上中旬,对网上评议和问卷评议结果进行汇总统计和加权综合。对满意度位于前10位的服务窗口由市委、市政府进行通报表彰。
3、评选先进个人
6月下旬至8月底,在市政府网站开设网上评选专栏,将市直机关单位和公共服务行业对外服务窗口工作人员在网上公示,由公众进行网络投票。公众也可以通过网络或者联名推荐信等方式另外推荐参评人选,一并在网上公示,接受投票。
9月份,市作风建设领导小组根据网络投票结果,从中确定50人作为正式参评对象,并整理其主要事迹及其他相关材料。
10月至11月,将50名正式参评对象主要事迹及其他相关情况在网上公示,再次接受公众网络投票。
12月上中旬,汇总统计网络投票结果,对得票位于前10位的参评对象,由市委、市政府授予“市作风效能建设先进个人”称号,进行表彰。
4、评定机关位次
从9月份开始,结合年度作风评议,向市领导、作风建设监测员、机关单位、“两代表一委员”、企业和居民代表分别发放测评表,对市直机关单位、公共服务行业分类进行测评,通过加权方式计算测评分值。群众评议服务结果折合成分值,加权计入总分。社会评选先进结果以及平时明查暗访情况,作为加减分因素考虑。根据每个单位的最终得分情况,评定出位次,按作风评议方案进行奖惩。
(三)总结阶段(12月下旬)
干部职工个人对参与“三查三评”活动情况,重点就自身在作风、效能、廉政建设方面取得的成绩、不足及努力方向等,进行认真总结。各部门各单位对组织开展“三查三评”活动情况,重点对活动中转作风、提效能、优服务的有效做法,进行认真总结,建立健全问题发现和纠错长效工作机制,推进作风效能建设常态化。个人总结按管理权限上报,单位总结上报市作风办。
各县区和产业集中区、、开发区、站前区也要认真总结开展“三查三评”活动情况,形成书面报告,于年底前上报市作风办。
四、有关要求
(一)深化思想认识。各地各部门各单位和各级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抓作风建设就是抓党的建设、抓经济建设、抓社会和谐的观点,把开展“三查三评”活动作为改进作风的重要抓手,摆上重要位置,从具体抓起、从现在抓起、从自身抓起,加强协调指导,精心组织实施,真正做到认识到位、部署到位、措施到位、落实到位。
1、加快中心城区建设。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承载能力,确保东环路建成通车、发展大道路基工程完工,推进中岳路建设,启动车城西路改造和林荫大道建设工程;建成东部垃圾处理厂和西部污水处理厂,完成天然气支干线及城网配套工程;抓好城市综合改造和专项整治,加大城区综合配套设施建设力度,依法查处违法违章建筑;加快推进山地开发整理,力争整理开发土地1万亩以上。加快市县对接步伐,确保公路基本建成,城际公交开通营运,“”开工建设,城区与长岭新区供水、供电、天然气、通讯管网等设施对接到位。深入推进“三城联创”,力争全国文明城市和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创建能进入申报程序、国家卫生城市创建通过评估。
2、加快竹房城镇带城乡一体化实验区建设。按照3年取得明显变化、5年基本建成的目标,坚持规划先行,坚持区域统筹,坚持产业主导,坚持改善民生,坚持改革创新,坚持群众主体,尽快启动一批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和村庄整治项目,力争竹房城镇带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
3、加快汉江生态经济带建设。成立领导机构,组建工作专班,编制发展规划,谋划一批重大项目,力争上半年全面启动汉江生态经济带建设工作,并将其提升到更高的决策层面。
二、全力推进工业结构优化升级
大力优化工业结构,做强做大主导产业,发展战略性新兴和高新技术产业,力争工业产值突破1500亿元,增加值达到400亿元。
1、全面提升主导产业。围绕建设百万量级汽车城目标,全力支持东风公司实施“61行动计划”,坚持整车与总成同步、生产与研发并举,放大商用车比较优势,力争汽车工业产值突破1000亿元。大力发展整车和专用车,支持东风商用车联合工厂一期4万辆、三环专汽3万辆扩能项目建成投产,启动三期10万辆整车项目建设;力争东风征梦3万辆、安远2万辆、驰田2万辆、东风特汽1万辆、神河1万辆等专用车项目建成投产,实现整车产销60万辆以上、专用车产销10万辆以上。全面发展5大总成、做专做精零部件和装备产业,支持东风18万台发动机、18万套变速箱动力总成项目建设,确保东风特种车身15万辆、正和车身10万辆扩能项目开工,力争双星东风千万套级轮胎扩能项目建成投产,支持先锋模具、佳恒液压、华昌达等装备企业快速发展。增强中国()汽配城辐射能力。
2、立足汽车产业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着力推进企业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通过技术结构调整推动产品结构调整,通过产品结构调整推动企业结构调整,通过企业结构调整推动整个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延伸产业链条,千方百计开拓汽车产业以外的配套领域。
3、积极发展战略性新兴和高新技术产业。进一步壮大水电开发、绿色食品和生物医药等产业,继续抓好汉江、堵河流域水电开发,支持站等项目建设;推进山野菜、食用菌、茶叶、黄酒、薯类等农特产品精深加工业;深度开发中药材,支持开发科技含量高的原料药和中西药新品种。积极培育电子信息、节能环保、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形成新的竞争优势和经济增长点。
4、全力支持地方企业创新发展。深入推进中小企业成长工程和“双亿工程”,实施20个重点项目和100个重大项目,完善各类企业服务体系建设,力争新增规模企业100家以上。加快推进地方专用车生产企业与东风商用车公司合作发展,加速推进国家汽车质检中心零部件分中心建设,积极申报国家数字化装备重大专项应用示范工程。
5、加快工业园区建设。坚持集中、集约、集聚“三集中”原则,强力推进开发区和工业园区建设,着力建设千亿级工业园区,积极创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三、突破性发展旅游服务业
1、大力发展生态文化旅游业。以武当山为龙头,以太极湖为引擎,全力打造旅游核心区,确保太极湖新区重点项目全部开工,基本完成武当新区、水上游览区、休闲区三大板块的主体工程;加快建设玉虚宫、五龙宫、遇真宫修复等项目,建成武当山旅游码头。创意发展一批道教养生、道教音乐、古建筑鉴赏等体验式项目,对接发展一批乡村游、生态游、养生游联动项目,配套发展一批餐饮、住宿、娱乐、购物服务项目,提高旅游产业综合效益。不断壮大市场主体,培育引进一批有竞争实力的旅游骨干企业。全力破解融资难题,加快旅游投资公司建设,创造条件推进企业直接向资本市场融资。强化旅游行业管理,积极培育和引进旅游高端人才。加大宣传促销力度,让“问道武当山、养生太极湖”主题形象世人皆知。力争接待游客1800万人次以上,旅游总收入突破110亿元。
2、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研究制定推进服务业发展的相关政策措施,制定完善物流产业发展规划和城区商业网点布局规划,大力发展商贸物流、汽车服务、社区服务、电子商务等生产性和生活业,加快白浪汽配城等物流园区建设,继续实施“万村千乡”、“家电下乡”、“家电以旧换新”等工程,进一步健全城乡市场体系,完善服务功能,提升服务业态。
四、强力助推县域经济跨越式发展
坚持用工业化理念谋划农业,用城镇化理念建设农村,全面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扎实抓好“三农”工作,力争各县市在全省县域经济综合排名中的位次都有新的提升。
1、加速推进农业产业化。进一步壮大特色产业基地,新建基地10万亩,改造升级15万亩,新建畜牧养殖小区120个。大力推进农产品规模化生产、标准化加工、商品化包装、品牌化推介、市场化营销,重点支持一批龙头企业做强做大,力争新增市级以上龙头企业20家,实现农产品加工产值65亿元以上。加强“武当道茶”、鲌鱼等品牌建设,确保新认证“三品”品牌、地理标志产品和知名商标20个,力争“武当道茶”成为中国驰名商标。大力推进“菜篮子”工程建设,新建、改造蔬菜基地各1.5万亩,地产菜供给率达到60%以上。大力推进现代烟草农业建设,种植烟叶30万担,建设基本烟田3.9万亩,积极探索乡镇烟叶合作社模式,在30个乡镇整体推进现代烟草农业建设。
2、大力培育市场主体。坚持做大主导产业、做强骨干企业、引进实力企业、提升本土企业,突出“一县一品”,壮大水电能源、机械制造、生物医药等产业,力争各县市新增规模企业10家以上。
3、着力构建发展平台。按照“特色鲜明、优势互补、错位竞争、差异发展”的原则,坚持政策向园区倾斜、企业向园区集中、产业向园区集聚,集约节约利用土地,高质高效发展园区。加快县市融资平台建设,将融资平台建设纳入各县市目标考核,并通过以奖代补方式予以支持。
4、加强以水利为重点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积极争取南水北调库区移土培肥工程列入国家项目,实施南水北调汉江沿线土地开发整理重大项目5.7万亩,解决农村饮水安全10万人,新建农村“一建三改”户用沼气3万户、大型沼气工程3处,完成小Ⅰ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11座,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235平方公里,进一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5、引导农民就业创业。加大劳务经济开发力度,积极开展农业生产技术和外出务工技能培训,加强农产品经纪人职业技能培训和农村流通从业人员培训,新增培训转移农村劳动力3万人以上。大力实施“回归创业”工程。积极开展法律援助,切实维护务工农民的合法权益。
6、深入推进扶贫开发。继续加快7个省级、1个市级新农村示范乡镇建设和市整市推进脱贫奔小康试点工作。全面完成已启动的350个重点村整村推进任务,启动新一轮重点村建设。完成扶贫培训2.7万人,实施扶贫搬迁2750户11000人,基本解决6万贫困人口脱贫。高标准建设农村示范新社区20个。扎实做好城区农村扶贫开发工作。五、加速推进固定资产投资
1、千方百计扩大固定资产投资。确保全年投资净增100亿元,突破500亿元,增长25%,力争增长30%以上,使全市投资再上新台阶。2011年安排重点项目120个,总投资922亿元,年度计划投资180亿元。
2、强力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全力推进武当山机场、宜铁路、三铁路、热电联产等项目前期工作,力争武当山机场上半年完成立项工作、下半年开工建设。加快谷竹、白、房和郧高速公路建设。积极争取国省干线公路调整项目,续建316国道西部复线、至土关垭一级公路。
六、切实做好财税金融工作
1、进一步提高科学理财水平。贯彻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有效运用财政杠杆,落实各项产业发展优惠政策,积极引导各类要素向重点行业、企业、项目集中,大力培植财源。强化收入征管,提高组织收入能力。健全公共财政体系,大力推进以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收支两条线为主要内容的财政支出管理制度改革。注重优化支出结构,切实保障民生和重点工作支出。严肃财经纪律,加强预算管理,从严控制和压缩一般性支出,努力降低行政运行成本。
2、推动金融产品创新。加大对“三农”、重点企业、民生工程的金融服务力度。支持骨干企业开展直接融资,拓宽融资渠道。健全中小企业贷款担保体系,推动小额贷款公司等非金融机构发展。做大信托融资、创业(风险)投资等投融资规模,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发行短期、中期票据和集合债券。
七、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
1、继续深化各项改革。稳步推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完善农村公益“以钱养事”机制。建立完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积极稳妥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全面推行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制度。培育扶持和依法管理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支持、引导其参与社会管理和服务。
2、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制定加快发展开放型经济的实施意见,精心组织参与重大招商活动,加大重点项目宣传推介力度,大力开展全民招商、专业招商、大员招商,着力提高招商引资实效。
3、进一步扩大外贸出口。加强通关建设,建成公(铁)路二类口岸和检验检疫局。积极实施农产品“1515”工程和机电、高新技术产品“2112”工程,进一步扩大优势产品和特色农副产品出口,加快建设10大农产品出口基地建设,争创省级商用车出口基地和国家级汽车及零部件出口基地。
八、扎实抓好生态环境建设
1、加强生态保护。认真落实《库区及上游水污染防治和水土保持规划》,加快河流、湿地生态修复和石漠化治理,继续推进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生态公益林、自然保护区、低产林改造等生态绿化工程建设,完成造林30万亩,新封山育林60万亩。以国家启动实施天然林二期保护工程、各县市区全部纳入保护范围为契机,积极向国家争取生态建设保护项目。研究相关措施和办法,启动向国家争取在我市设立“生态文明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工作。
2、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加强农业面源和工业点源污染治理,加快城镇污水处理厂建设,强化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和危险废物集中处理,推进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确保完成省定节能减排任务。
九、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1、优先发展科教实业。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大力实施创新型企业建设和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路线图计划,着力建设西北商用车零部件产业创新示范区和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积极发展学前教育,均衡发展义务教育,特色发展高中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落实免费义务教育各项政策,加快推进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建设,支持职业技术学院创办国家骨干职业院校,支持郧阳师专创建省学前教育示范学校,支持武当山国际武术学院秋季建成招生。
2、大力发展卫生事业。巩固基本药物制度改革试点成果,抓好扩大试点工作,力争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部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积极稳妥推进公立医院改革,确保红字医院改革试点取得实质性进展;全面推行就医“一卡通”,确保参合农民医疗费用即时结算;支持26个乡镇建设医疗急救站,实现所有建制乡镇全覆盖;稳定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
3、加快发展文体事业。深入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农家书屋”、“村村通”广播电视、农村电影放映数字化等文化惠民工程,丰富群众文体生活;进一步完善城乡文体设施,大力推进日报传媒大厦、广电传媒大厦、山地体育公园、西北图书文化城等建设。
4、加强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把促进充分就业作为优先目标,扎实推进创业就业,积极开展全省创业型城市试点工作,确保新增城镇就业3.6万人、再就业1.7万人。进一步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确保扩面新增6万人;积极推进城乡低保一体化试点;做好新型农村养老保险改革试点工作;加强福利院、光荣院和老年公寓建设。
5、认真做好移民安置工作。基本完成南水北调10万移民内安迁建任务,全面完成潘口水电站移民安置任务,稳妥推进龙背湾移民安置工作,妥善解决移民内安及搬迁复建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继续做好大中型水库移民的后期扶持工作。
6、切实做好物价和房价稳控工作。坚持自我生产和外部调运两手抓,保障市场供给,强化市场监管,保持市场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认真贯彻国家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实行保障性住房与商品性住房双管齐下、双线运行,加快以公租房为重点的保障性住房建设,满足中低收入家庭住房需求。
7、维护社会安全稳定。强化社区维稳功能,明确社区事权,进一步加大经费保障力度,完善社区服务功能,提升社区管理水平。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三项重点工作,创建全省平安市、优秀平安县(市、区)。进一步完善工作责任制,深化领导干部“四访促和谐”活动,加大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力度,注重从源头上预防、化解矛盾。完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健全社会舆情汇集和分析机制,提高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健全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依法严厉打击和严密防范各种违法犯罪活动。强化安全生产和食品药品监管,坚决防止和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
在市委正确领导下,牢记宗旨,以人为本,依法行政、以德施政、科学理政、廉洁从政,全力打造法治政府、效能政府和阳光政府。
1、推进依法行政。严格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全面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严格实施依法治市。广泛开展“法律进机关”活动,狠抓普法教育和岗位培训,切实提高依法办事的操作能力和依法行政的服务水平。加强行政决策制度建设,逐步建成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和集体讨论决定相结合的决策机制。改进执法方式,积极接受监督,依法规范政府行为。
一、沉着应对考验,过去一年各项工作在攻坚破难中奋力推进
(一)城市定位科学确立。坚持把城市定位作为引领区域发展的核心导向,注重挖掘特色、彰显个性,结合区位条件、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发展环境等特点,经过深入调研和广泛论证,科学确立“工业新城、旅游胜地、山水家园”的城市定位。工业新城,即以转型提升为主线、平台建设为载体、项目投入为支撑、科技创新为动力、培育“4+X”产业为目标,促进工业转型提升,加快推进*特色的新型工业化进程,着力建设浙闽赣三省边际新兴工业城市。旅游胜地,即以“千年古道·锦绣*”为主题、山水自然生态资源为依托、独特的人文资源为重点,完善配套,提升功能,打响品牌,着力打造浙闽赣三省边际休闲旅游度假胜地。山水家园,即坚持以人为本,创造优越的人居环境、生态环境和创业环境,增进人们对*的认同感、自豪感与归属感,着力构筑浙闽赣三省边际的最佳创业城市、居住家园。这一城市定位为我市指明了发展方向,有利于凝万众之心、聚全市之力推进率先发展,对提升城市品位、增强区域综合竞争力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促进作用。
(二)工业提升强力推进。坚持工业经济第一经济不动摇,注重转变理念、提升发展,集中优势扶持,实施以产业、平台、科技为重点的工业提升“六大工程”,着力促进企业集聚、产业集群、发展集约,工业经济扩量提质。产业培育上,对原有12个特色产业进行科学梳理筛选,明确把机电、电光源、木业加工、消防器材和高新技术等“4+X”产业作为重点培育产业,着手编制“4+X”产业发展规划,积极鼓励企业通过联合、兼并或开展“二次创业”,加速做大做强,力争通过3至5年的努力,从中再筛选1-2个优势产业作为主导产业加以重点培育提升。平台建设上,针对低、小、散的“二区四基地”14个工业布点,全面着手整合、规范、优化,确立中部特色经济发展区和城北工业新城为工业主战场的战略地位,形成以省级开发区*经济开发区为主体,四都、峡口乡镇功能区为两翼的二级工业平台开发体系;编制完善了相关规划,明确了近中期以经济开发区山海协作园、十里牌和莲华山工业园为主,远期以城北工业新城为重点的开发时序;理顺经济开发区管理体制机制,强化管理职能,实行“明确范围、划分税种、核定基数、超收分成”的激励政策;加快推进工业园区基础设施配套建设,着手开展莲华山工业园、高新技术园开发前期工作。政策导向上,从“普惠制”转向“门槛制”,集中政策资源大力扶持“4+X”重点培育产业和企业,先后制定出台“工业提升36条”、“保稳促调12条”,整合安排1亿元财政专项扶工惠企资金,是去年的3倍。科技创新上,围绕重点产业培育强化科技支撑,申报并列入省级、国家级科技项目45项,其中木材加工产业集群提升项目被列为省“厅市会商”项目,超低水分DMF生产技术开发项目首次荣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新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8家,成功举办中国(*)机电产业提升科技论坛和木门行业高峰论坛,我市荣获“中国木门之都”称号。同时,深入推进节能减排,启动实施“811”环保新三年行动方案,全面完成上级下达的节能减排目标任务。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267亿元,增长27%,其中“4+X”产业产值130亿元,增长39.7%;新增规模企业56家、亿元企业13家;新增中国驰名商标3个、浙江名牌产品6个、浙江省著名商标3个;专利授权120件,被认定为省知识产权示范创建市,成功创建全国科普示范县。
(三)项目、招商实效提高。坚持项目投入第一抓手、招商引资第一工程不动摇,注重完善机制、保障要素,全力破难攻坚,着力增强区域发展后劲。注重项目推进。完善市领导挂联重点项目、前期项目工作考核、督查通报等制度,加强现场办公协调,全力破解土地、资金等要素制约,10项为民办实事项目如期完成,74项市级以上重点项目开建70项、建成36项,完成投资28.2亿元,其中,京台高速衢南段建成通车结束了我市没有高速公路的历史,老48省道*段完成改建,城防工程贺村段等重点基础设施项目启动建设,虎山集团日产5000吨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等项目建成投产;全市共有82个部门、乡镇谋划提出前期项目1099个,其中有65个列入市级项目库;黄衢南高速*互通至*北连接线、浙西农业综合物流中心、*至广丰公路等3个项目新增为省重点项目,主动向上对接争取到各类补助资金4.5亿元、带帽用地指标1154.2亩,特别是针对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扩大内需”、“保稳促调”政策措施,见事早、行动快、措施实,短短1个月谋划申报46项争列国家、省重点支持项目,争取到1.1亿元补助资金。注重招商选资。完善招商引资考核办法,制定出台产业招商意见、中介招商奖励办法,推行捆绑组合招商,强化定点、专业招商,全年引进项目583个,实际到位市外资金18.02亿元,增长9.2%,其中,总投资5000万元以上项目23个、亿元以上项目7个,“4+X”产业关联项目253个。我市目前最大招商项目——投资10亿元的新型电光源项目成功签约,总投资2亿元的英博国光啤酒生产线项目一期竣工投产,总投资各2.4亿元的丽人纤维板、双氧水项目主体完工,总投资3亿元的中鑫毛纺项目开工建设。注重外向型经济培育。安排1000万元财政专项资金,加大外向型经济扶持力度,外贸进出口总额达1.68亿美元,增长80.05%,增幅名列*市各县(市、区)第一、浙江省第三;新批外资企业6家,实际利用外资781万美元,超额完成年度任务,经济外向度从前年的6.1%提高到去年的9.1%。
(四)城乡面貌明显改观。坚持城乡统筹协调发展,注重深化举措、富民利民,加大投入力度,着力提升城乡发展水平。城市功能品位加快提升。结合城市定位,积极开展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研究,认真修编土地利用总规,编制完成市域总规、中部特色经济发展区概念规划、市域村庄布点规划、入城口控制性详规等重点规划。城市“三化提升”工程深入实施,完成江滨东路等8个绿化提升项目,新增绿地面积20万平方米;建成*健身公园、三塔修缮亮化、西塘古民居保护等10多个文化融入项目;双塔大桥竣工通车,文化艺术中心一期、须江游览桥主体完工,江贺公路收费站撤销并实现收费项目与高速公路收费叠加;全面推广CIS城市品牌形象标识;深入整治市容市貌,成功创建省示范文明城市、森林城市和园林城市。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高度重视粮食生产,推广农机作业面积43万亩、统防统治面积6.2万亩,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粮食高产创建示范县;大力发展食用菌、蜜蜂、果蔬、畜禽等高效农业产业,推广温氏“公司+农户”养鸡模式和生猪“零排放”养殖技术,其中,食用菌种植3.1亿袋、增长24%;生猪饲养量181.1万头,被评为全国生猪调出大县,争取到国家补助1259万元。注重提升农产品质量,新增国家无公害农产品8个、绿色有机食品8个、省级无公害农产品产地5个。加快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新增省级农业龙头企业2家、示范性农民专业合作社3家。全面启动低收入农户奔小康工程,198个部门企业与114个重点村、4038名干部职工与6325户低收入农户结对帮扶;新设立凤林凤鸣、上余余家2个市级下山脱贫小区,新搬迁山区农民3534人。深入开展“两线整治”和农村洁化运动,扎实推进“910”绿化精品工程,完成71个村整治,农村垃圾集中收集处理率81%,新增省、*市绿化示范村35个。认真抓好第八期土地整理、凤林三岗低丘缓坡等土地开发整理复垦,新增有效耕地6822.6亩。启动千里富民林道建设,建成林道210公里。大力实施农村沼气项目,建成户用、规模养殖场沼气池4.65万立方米。建立完善农村公路养管机制,农村客运班车通达率95.83%。新农村电气化工程通过省预验收,220千伏清漾变、110千伏凤林变等竣工投运。千库保安、农民饮用水等工作扎实开展。
(五)现代服务业亮点纷呈。坚持把现代服务业作为区域经济新增长点来培育,注重整合规范、重点带动,做大做强特色,着力繁荣提升现代服务业。强化规划引领。深入开展现代服务业发展专题调研,着手修编旅游业、现代物流业、商贸商务业发展专项规划,完成江滨路特色餐饮街景观整治等设计方案,进一步明确培育目标方向,引导现代服务业合理布局、提升档次、特色发展。加大政策扶持。制定实施“*风景名胜区保护管理办法”,着手完善现代服务业发展扶持政策,出台重点商贸流通企业认定和特色商业街(区)命名办法,突出培育重点,倾力加以扶持;及时根据市场变化制定出台“房地产17条”,合理引导房地产开发建设与住房消费,商品房销售面积29.86万平方米、销售额10.1亿元。突出重点带动。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重点培育发展休闲旅游、商贸物流、金融保险、中介服务业。*丹霞地貌“申遗”稳步推进,旅游“十百千”工程全面启动,清漾、和睦特色文化村项目一期建成开放,廿八都古镇保护与旅游开发项目加快建设,全年接待游客202万人,实现旅游经济收入11.8亿元,分别增长17%、18%;浙西地区首家民营商业企业集团万商集团成立,浙江驰骋物流基地一期、城北大型超市项目主体完工;农村合作银行顺利开业,邮政储蓄银行挂牌成立,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稳妥开展,率先在*地区设立农业贷款担保资金,专设农业自然灾害风险救助资金,稳妥推进政策性农业保险,全市金融机构新增存款17.23亿元、贷款14.14亿元,均居*市各县(市)之首;积极培育信息咨询、社区服务、职业介绍等中介服务,新增各类中介机构87家。
(六)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坚持民生为重,注重统筹推进、协调发展,着力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各项事业取得了新发展。就业服务有效增强。加强对零就业家庭、被征地人员、就业困难人员、下岗失业人员和农村低保户劳动力的就业服务、就业援助,新增城镇就业人数4836人,1898名城镇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零就业家庭实现动态消除。对接特色产业,深入推进农民素质工程,开展技能培训8490人、转移就业6525人。社保救助扩面提标。稳妥推行“五费”合征;提高城镇居民医疗保障、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均筹资和报销补偿标准,为城镇居民报销412万元、参保农民报销4000万元。城乡困难群众实现应保尽保,低保标准分别从每人每月248元、150元提高到280元、168元,发放优抚对象及精减老职工补助金、低保金及物价补贴、救灾救济款等2293.91万元;千名残疾人康复工程全面完成。390户农村困难群众得到住房救助,第五批106套廉租房建成配租;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工作以“*经验”向全省推广,发放移民直补资金1035.6万元,实施移民后期扶持项目29个。慈善、红十字事业进一步发展;积极组织支援四川抗震救灾,募集赈灾款物合计1300多万元。教育工作扎实提升。新一轮学校布局调整深入推进,市域幼儿园空间布局专项规划编制实施,坛石、贺村片完成布局调整;文溪实验学校、峡口初中新教学楼等建成启用,城北中学主体完工,*八中顺利迁建;职教中心晋升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全面免收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课本作业本费,小学、初中生均公用经费分别从230元、330元提高到300元、450元,省教育强市通过复查验收。公共卫生加强保障。卫生布局调整加快推进,20家建制乡镇卫生院转型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成社区卫生服务站65家,市公共卫生中心疾控楼结顶,第四专科医院门诊综合楼投用,“120”急救资源实现公办民办医院共享;实行免费婚检;有螺面积减少15万平方米,手足口病、艾滋病、狂犬病等重大传染病防控进一步加强;药品“两网一规范”示范县达标通过省验收。文体等事业加快发展。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和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综合试点扎实开展,*婺剧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廿八都镇被评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成功举办庆祝改革开放30周年系列活动,征集并推广市歌《多娇*》。举办全国企业羽毛球赛、首届工人运动会和工人文化节,荣获全国全民健身与奥运同行活动先进集体。《今日*》顺利扩版,广电中心建成投用。第二次农业普查获得国务院表彰,第二次经济普查全面铺开。“平安*”深入创建。“五五”普法工作扎实开展,公民法律意识明显提高。安全生产工作进一步加强,11个市级以上安全隐患得到整改,安全生产实现事故起数、死亡人数、直接经济损失“三个零增长”。工作各项制度全面落实,实现奥运期间上访“零进京”。规范整治“十小”行业,认真抓好“问题奶粉”重大食品安全应急处置,省食品安全示范县、农村公共安全协管队伍建设试点通过验收。
(七)政府建设切实加强。坚持按照“创新、为民、务实、有为、廉洁”的要求,注重深化改革、优化服务,提升行政执行力,着力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改革不断深化。机构编制工作有效加强,分设规划局、外经贸局,设立中部工业区开发办,撤销白水坑水库工程建设指挥部,组建新的峡口水库管理局。开展事业单位整合规范工作,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改革基本完成。基层基础建设全面加强,乡镇机关“六小”工程启动建设;村规模调整平稳实施,行政村总数从557个减为312个,第八届村委换届选举工作圆满完成;和谐社区建设扎实推进,7个社区办公用房基本建成,55个农村星光老年之家完成建设;县前、菜农撤村并居顺利完成。服务不断强化。积极开展服务园区、企业、项目“三服务”活动,推行工业项目审批“一站式”服务和工业项目代办员制度。出台政府信息公开和政务网管理办法,加强网上办事大厅和电子监察系统建设。强化行政服务和招投标两大平台建设,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全面实行涉企收费公示制,停征或减免81项行政事业性收费,企业负担明显减轻。形象不断优化。开展机关部门和涉企基层站所、中层干部公开评议活动,切实转变机关工作作风。建立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机制,完善政府性投资项目决策体系,不断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绩效。充分发挥执法机关作用,强化行政监察、审计监督,依法依规查处65件违法违纪案件,为国家和集体挽回经济损失200余万元。自觉接受市人大、市政协和社会各界的监督,532件人大、政协议提案全部办结,满意率、解决率分别达100%、89%。
过去的一年,尽管遇到的困难比想像得多,但取得的成绩比预料得好。这些来之不易的成绩,主要得益于上级党委、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得益于全市各级各部门和广大干部群众的团结协作、扎实工作,得益于市人大、市政协的有力监督支持,得益于各派和社会各界的鼎力相助,在此,我谨代表市政府对大家一年来的辛勤付出表示衷心的感谢!
去年取得的进步有目共睹,但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当前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存在不少问题,特别是经济增速放慢,一些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加剧,经济和金融潜在风险加大,就业压力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增速不快,部分低收入群众生活困难;安全生产和食品安全形势仍较严峻;政府工作与上级要求、人民群众期待尚有不少差距,依法行政能力有待提高,一些工作人员服务意识不强、工作作风不实、办事效率不高,少数部门单位还存在着腐败现象等。我们一定要高度重视,切实采取措施,着力加以克服和解决。
二、清醒认识形势,进一步增强率先发展的信心和决心
2009年是建国60周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的重要一年,是深入实施“十一五”规划和“两创”总战略的关键之年,也是我市向“一高两进”三步走战略目标迈进的开局之年。做好今年的工作,责任重大,意义非凡。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和市委十二届八次全会、市“两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一高两进”三步走战略目标,深化“三大战略”,突出做强“4+X”产业,着力推进转型升级;突出壮大现代服务业,着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突出强化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着力转变发展方式;突出改善民生,着力统筹城乡建设;突出维护稳定,着力促进社会和谐,坚定信心,破难攻坚,奋发有为,努力保持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加快建设浙闽赣三省边际工业新城、旅游胜地、山水家园。
全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为:生产总值增长12%;财政总收入增长4%,地方财政收入增长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3.5%;进出口总额增长18%;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均增长7%;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5‰以内,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节能减排工作确保完成省、*市下达的目标任务。
这些主要预期目标的确定,既考虑了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又兼顾了现实需要和可能,充分体现了市委、市政府积极有为的精神状态和推进率先发展的信心决心。但必须清醒地看到,今年既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难挑战,也存在着十分难得的发展机遇,前进的道路上有喜有忧,主要表现在:
(一)全球金融危机冲击明显扩散,但国内经济基本面保持良好。今年国内外经济发展环境复杂多变,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不断加深,对实体经济的冲击越来越大,世界经济增长明显放慢甚至出现衰退,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今年世界经济增速将比去年下降约1.6个百分点;危机致使国际贸易增长趋缓,贸易保护主义倾向加重,外需市场急剧萎缩,估计世界进出口将下降约2个百分点,一些出口企业转而开拓国内市场,势必导致竞争更趋激烈,企业特别是外向型企业面临“寒冬”,部分企业已经出现生产经营困难。受金融危机冲击,国内经济增速有所回落,但基本面没有改变,尤其是金融保持平稳,去年我国、我省经济增长分别为9%、10%左右,今年预期增速仍将分别达8%、9%左右;加上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特别是我省积聚了雄厚的经济基础,民间财富实力显著增强。良好的发展态势、发展环境将形成一种比较优势,有利于稳定人心、增强信心,也有利于招商引资、利用外资。我们要倍加珍惜这一良好局面,借势借力快发展。
(二)发展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多,但宏观调控紧中放活。从现实情况分析,影响今年经济发展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较多:要素制约依然严峻,特别是连片优质土地紧缺,环境容量有限;房地产市场进入调整期,销售形势不容乐观;由于效益滑坡和市场需求萎缩,企业投资能力和信心明显不足,民间消费投资欲望也有所降低;部分企业发展不景气,因企业裁员、农民工返乡等导致就业形势严峻,加上征地拆迁、环境污染等引发的社会矛盾时有发生,维稳压力加大。但十七届三中全会以来,国家审时度势采取灵活审慎的宏观调控,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多次提高出口退税率、下调银行存贷款基准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实行增值税转型改革、降低房地产交易税、暂免利息税等政策,并采取措施深化农村改革,推动农村生产要素的流转;适时推出“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重民生”的政策举措,两年内新增4万亿元投资,重点投向“三农”、保障性安居、基础设施、社会事业、生态环保、自主创新等领域,并相继出台一系列帮扶企业和刺激消费的政策;我省也迅速顺应形势变化,相应调整完善政策、强化配套投资,同时还进一步加大财政转移支付、项目援助等扶持欠发达地区的力度,不断深化山海协作,并将全面推行“扩权强县”,政策效应有望在今年下半年显现。我们要用足用好这些政策,化危为机抢发展。
(三)经济结构调整压力明显增大,但面临加快转型升级的良机。我市地处钱江源头,经济总量较小、结构偏重,发展方式较粗放,面临既要加快发展又要加大节能减排的双重压力,如去年建材、化工行业规上企业能耗占全市规上企业总能耗的91%,产值却仅占29.3%;三产服务业、外向型经济比重偏小,企业龙头实力不强、抗风险能力偏弱,产品技术含量偏低、层次不高,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仅占GDP的11.21%。但压力倍增的同时,我市也面临难得的发展良机:金融危机形成巨大“倒逼机制”,区域经济格局重新“洗牌”,一些发达地区制造业在遭受重创后有向内地欠发达地区转移的趋势,是我们承接梯度转移、提升产业层次的良机;一些知名企业纷纷裁员,管理人员、熟练技工流动性增强,是我们引进急需人才、先进技术的良机;一些资源产品价格因危机而暴跌,资源瓶颈制约有所缓解,是我市企业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竞争力的良机。我们要抓住这些机遇,优化结构促发展。
(四)区域竞争明显加剧,但自身比较优势不断显现。近几年,周边县市发展势头迅猛,有的县市主要经济指标已经逼近甚至超过我市,有的县市工业平台、交通设施等布局建设上优于我市,有的县市招商引资和项目推进工作走在我市前列,如不引起重视,我们在区域竞争中将处于不利地位。当然,我市也不乏特色优势:城市定位和“一高两进”三步走战略目标体系的科学确立,为今后发展指明了方向,有利于凝聚人心、激发潜力;山海协作园、莲华山工业园、高新技术园等加快规划建设,有利于吸引大项目好项目落户;“4+X”重点培育产业加快发展,龙头骨干企业加速壮大,丽人木业、中鑫毛纺、雷士电光源等一批优质项目开工建设,有利于提升区域经济实力;我市政策环境领先周边,扶工惠企力度空前,年内将为企业减负让利1.8亿元,加上我市经济内生性强,民间资本实力雄厚,尤其是拥有一支优秀的企业家队伍,有利于增强企业抗风险能力;各金融机构善于创新举措,去年我市新增贷款接近常山、开化、龙游三县之和,金融生态环境优势明显,有利于吸引市外信贷资金;京台高速衢南段建成通车,即将开建的杭(州)长(沙)客运专线经*并设站,丽(水)江(山)上(饶)高速公路等项目前期加快推进,有利于构建三省边际交通枢纽;行政服务不断优化,办事效率不断提高,特别是全市干部精神状态好、干劲足、作风实,有利于打造三省边际发展高地。我们要发挥这些比较优势,顺势而为争发展。
综观发展形势,实现上述目标,必须始终保持清醒头脑:无论形势多么复杂,都要牢牢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排除一切干扰,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无论外部环境如何变化,都要做到科学分析、积极应对,争分夺秒、立说立行,只要见事早、行动快、措施实,就能抢占先机、赢得主动;无论在什么时候,都要坚持以人为本、民生至上,真心实意地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唯此才能赢得民心、凝成合力、共克时艰。我们相信,只要上下一心,顽强拼搏,就没有闯不过的关、迈不过的坎。新的一年,要把坚定信心作为支撑发展的核心要素,把防止经济下滑、确保平稳较快增长作为首要任务,把项目推进、招商引资作为保稳促调、转型升级的主要抓手,把创新务实作为克难攻坚、加快发展的根本动力,把改善民生、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作为推动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前提,具体工作中必须强化“五个意识”:
一是要在应对危机中强化机遇意识。机遇往往蕴含在危机中,超越往往就在拐弯时。要善于转危为机。沉着应对,趋利避害,善于从变化的形势中捕捉和把握难得的发展机遇,在逆境中发现和培育有利因素,切实增强干部的发展信心、企业家的投资信心、老百姓的消费信心,以百倍的信心推进各项工作。要善于因势利导。充分利用市场重新“洗牌”的机会,以“凤凰涅槃”的勇气加快转型、乘势升级,全力推进产业和企业发展跃上新台阶、实现新飞跃。要善于借机发展。借国家政策转向和发达地区产业转移之机引进科技型、环保型、配套型产业,借大企业裁员之机引进紧缺人才,借环境宽松之机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以更好地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
二是要在全力保稳中强化促调意识。实现率先发展,“保稳”是前提、“促调”是关键。要保障平稳发展。不折不扣贯彻执行各级“保稳促调”政策,采取得当的应对措施,积极化解矛盾、破解难题,避免经济大起大落,努力保持平稳较快增长。要着力调优结构。加快做优一产、做强二产、做大三产,引导支持企业通过收购、兼并、合作、上市做大做强,不断调整优化产业、企业结构,致力建立协调融合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要加强科技创新。加大科技投入,加快建立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的创新体系,鼓励引进新技术开发新产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速提升产业层次和核心竞争力。
三是要在区域合作中强化争先意识。争先创优是实现“一高两进”三步走战略目标的必然选择。要在政策支持上领先,完善细化激励、优惠、便民政策,善于运用经济、行政、法律、市场等手段办法,整合优化资源配置,切实降低商务成本,努力营造三省边际政策“洼地”。要在综合实力上领先,始终坚持“四个第一”理念不动摇,突出主攻工业,强力推进项目建设、招商选资、节能减排,量质并举、内外并重地推进率先发展,着力提高三省边际的首位度。要在服务发展上领先,一切要围绕发展、为了发展,坚持抓环境就是抓发展,以超常规、超常态的工作精神、工作机制、工作方法,提高服务质量和办事效率,致力打造三省边际发展高地。
四是要在创新创业中强化节俭意识。自古成由勤俭败由奢,勤俭是推进“两创”、成就事业的重要法宝。要勤奋创业。把工作当作事业一样追求,立足岗位,敬业奉献,做到脚踏实地、兢兢业业、精益求精,努力争创一流业绩。要艰苦奋斗。始终牢记“两个务必”,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大力倡导艰苦创业、节俭办事,坚决反对铺张浪费,坚决抵制奢靡之风。要干净干事。注重品行修养,始终严于律己、秉公处事、廉洁干事,做到慎独慎微、警钟长鸣,争做勤政廉政表率。
五是要在加快发展中强化民生意识。改善民生是政府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千方百计发展经济、提升区域综合实力的同时,要更加注重改善民生,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着手,多办利民惠民的实事好事,让百姓分享更多改革发展成果;要更加注重人民群众的精神追求,着力提高其思想道德、科学文化和健康素质,切实保障合法权益,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要更加注重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不断增强城乡居民的安全感、幸福感。
三、突破重点难点,努力保持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
围绕上述目标要求,要采取强有力的举措,全力突破重点难点,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促进社会和谐稳定,进一步提高区域综合实力和竞争力。着重要抓好以下六个方面工作:
(一)在建设工业新城上下功夫求突破。强化工业首位意识,全面落实“工业提升36条”和“保稳促调12条”政策,推动工业经济加快发展,着力建设三省边际新兴工业城市。力争工业总产值达320亿元、增长25%以上。一要优化提升工业平台。按照“企业集聚、产业集群、发展集约”要求,着力优化提升“一体两翼”工业平台。细化完善山海协作园、莲华山和十里牌工业园控制性详规,深入实施江贺经济走廊分阶段整治规划,完善乡镇功能区规划;积极探索“城园互动”开发模式,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着力抓好山海协作园“三纵三横”主干道和十里牌工业园路网建设,启动莲华山工业园首期开发,做好江东工业园四期等基础设施配套;加快推进征地拆迁,全年保持2000亩以上工业用地滚动开发,年内力争新出让土地2000亩、引进企业50家以上。二要做大做强“4+X”产业。制定实施“4+X”重点培育产业发展战略规划,完善产业发展支撑体系,集聚资源要素重点扶持“4+X”产业,精心培育主导产品,不断壮大产业链,增强产业竞争力,努力推动传统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变,力争“4+X”产业实现产值175亿元、增长30%以上。同时,要巩固提升建材、化工传统产业,培育壮大纺织服装、绿色食品、羽毛球等优势特色产业。三要切实增强科技支撑。深入推进省科技强市创建,制定促进产学研合作的政策意见,支持企业加强研发机构建设,组织开展“百名专家教授对接百家企业”活动,不断增强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鼓励企业借助增值税转型改革良机引进国内外先进设备,提高技术装备水平和产品市场竞争力,力争实施省级以上科技项目30个、专利授权量达150件,新培育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家。开展企业质量管理年活动,引导企业开展品牌申报认证,力争新增中国驰名商标1个,浙江名牌产品、浙江省著名商标各2个。深入实施“811”环保新三年行动方案,完成江东区印花浆行业污染等专项整治工作,推行新建工业项目能评制度,实施重点企业节能行动计划,推广清洁生产试点和绿色企业审核,努力完成上级下达的节能减排目标任务。四要全力帮扶企业渡难关。高度重视企业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建立经济运行分析联席会议制度,密切关注企业生产、融资、投资等方面变化,加强苗头性、趋势性问题的研判,做到早发现早防范。引导企业创新生产经营模式,抓质量拓市场,强管理练内功,努力降成本增效益。继续搭建劳务交流平台,大力引进各类人才,着力缓解企业用工难;依托“*大讲堂”等平台,积极组织学习培训,着力提升企业经营团队素质,挖掘发展潜力,激发创业活力。狠抓产业领军企业培育,鼓励企业通过合作联合、收购兼并等途径提升竞争实力;继续推进江变、恒亮、红火等企业上市工作。力争全市新增规模企业35家、亿元企业3家以上。
(二)在打造旅游胜地上下功夫求突破。把发展现代服务业作为调优产业结构的重要举措,制定落实专项扶持政策,实施服务业重大项目计划,加速做大做优特色,着力打造三省边际休闲旅游度假胜地。一要做特做强休闲旅游业。全面推进旅游“十百千”工程,完成廿八都古镇保护与旅游开发项目一期并对外开放,加快推进中国良种马(浙江)繁育基地、清漾一期后续工程等建设,争创省旅游经济强市。扎实抓好*“申遗”拆迁安置及景区环境整治,力争*丹霞地貌获得世界遗产大会提名。探索完善乡村旅游开发机制,重点发展清漾、和睦、碗窑等“农家乐”休闲旅游,开发一批有地方特色的旅游工艺品、纪念品。整合现有节会,精心筹办毛氏文化节系列活动,通过央视等新闻媒体扩大宣传,打响“千年古道·锦绣*”旅游主题品牌。力争全年接待游客232万人次、旅游经济收入13.6亿元,均增长15%以上。二要培育壮大现代物流业。积极培育综合物流基地,规划建设*综合物流中心、浙西农业综合物流中心,启动实施浙江驰骋物流基地二期工程。谋划建设特色专业市场,整顿规范二手车交易市场,改造提升农贸城等现有市场,加快装饰材料综合市场建设进度,推出汽车综合市场等项目招商。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整合现有货运企业和营运车辆等资源,引导企业服务外包,积极支持有实力、有意向的公司组建第三方物流企业,加大市外物流企业的引进力度,推动物流业向专业化、标准化、市场化、规模化发展。三要稳步提升商贸商务业。认真实施商贸商务业发展规划,大力培育城区中心商圈和特色商业街区,争取建成时代广场、城北大型超市、西市街菜市场,规范提升江滨路特色餐饮一条街、解放南路五金一条街、鹿溪路商业街。推进城乡现代流通网建设,加快千镇连锁超市工程扩面提质,年内新增行政村连锁便利店50家以上,覆盖率超80%。大力发展商务新型业态,积极培育生产业,尤其要依托中山路金融、劳务、科技信息一条街服务职能集中的优势,推进中介机构发展,提升综合服务水平。落实外向型经济扶持政策,鼓励企业实施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加强对外合作,积极开展加工贸易,力争进出口额突破2亿美元。
(三)在构筑山水家园上下功夫求突破。以城乡一体化为导向,按照“以城带乡、以乡促城、城乡互动、共同繁荣”的思路,做透山水文章,抓好中心城市建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提高基础设施共享度,加快城乡统筹发展,着力构筑三省边际最佳创业城市、居住家园。一要加快完善城市宜居功能。着手编制城南片控制性详规、市域给排水和城市综合交通专项规划,开展城市建筑风格和色彩专题研究,完成市心街传统风貌区等修建性详规编制,做好城北入城口迎宾文化、双塔大桥节点船帮文化等方案。启动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加快建设达岭溪二期、住宅小区等绿化项目,新增城区绿地面积20万平方米;扎实推进城北入城口精品景观带、须江公园、周家青广场等文化融入项目,启动人防应急指挥中心建设,做好黄陈、天余拆迁安置小区设施配套;完善城市拆迁和市区土地统分经营机制,成立城市建设拆迁指挥部,充分发挥其组织、协调功能,规范拆迁程序和拆迁行为,加快推进老城区成片拆迁改造;加强房地产市场调控,全面落实“房地产17条”,稳健发展房地产业。加大城市营销策划力度,深入推广CIS城市品牌形象标识,探索施行亮化设施维护市场化运作模式,着力抓好城区路灯节能改造和楼道亮化工程,继续开展摊点占道经营专项整治活动,加强小区物业管理,不断提升城市管理水平。二要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在确保粮食安全的前提下,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壮大提升食用菌、蜜蜂、茶叶、果蔬、畜禽等高效农业产业,扎实推进科技服务林改试点和“万亩千元”油茶示范工程,力争栽培食用菌3.5亿袋,发展山地蔬菜3.5万亩、茶叶2500亩、优质果园4000亩,改造竹林、油茶基地1万亩;大力培育农业龙头企业,重点推广温氏“公司+农户”养鸡、蜂业“合作社(公司)+蜂农”生产经营等模式;健全责任农技推广制度,大力推广农业机械化,建设一批农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提升现代农业发展水平。继续抓好劳动力转移培训,力争全年培训农村劳动力1.8万人,其中技能培训5000人、转移就业3000人;积极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争创示范性农民专业合作社10家以上;扎实推进低收入农户奔小康工程和下山脱贫工程,力争全市低收入农户数量减少20%,完成异地搬迁2000人以上。深化农村改革,完善加快“三农”发展的扶持政策,落实贺村、峡口省级中心镇的部分县级管理权限,改革水管体制,探索土地流转平台建设和宅基地整理推进模式,完善农户小额贷款和林权抵押贷款机制,争取村镇银行试点。做好行政村规模调整后重点镇、村建设规划的编制或修编工作;加快推进农村“五项工程”,广泛开展农村洁化、绿化运动,大力推广生猪“零排放”养殖技术,继续实施农村沼气工程,抓好72个省级整治村和17个省级污水处理村建设,完成400个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整治,新增垃圾集中收集处理村50个以上,争创*市级以上绿化示范村14个;加强“空心村”治理,探索引导自然村撤并,促进人口向中心镇、村集聚;推进殡葬改革,规范墓葬秩序。三要加快提高城乡设施共享水平。完善城乡交通网络,动工兴建205国道*段贺村立交,争取46省道江贺段外移工程建成通车,加快农村联网公路建设,深入开展农村道路整治和文明公路创建。加快城乡电网建设,启动110千伏虎山变、淤头变工程建设,完成35千伏石门、蔡家等变电所主变增容改造。加快实施长台、大桥等11个乡镇农民饮用水工程,全面完成312个行政村的广播并网。继续抓好灌区节水改造、千库保安、农业综合开发、防汛防旱、森林消防、地质灾害防御、动植物防疫等工作。
(四)在推进项目和招商上下功夫求突破。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创新举措,强力推进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工作,不断做大经济总量,进一步增强我市发展后劲。一要狠抓项目建设。抓发展必须抓项目,抓项目必须抓重点,抓重点必须抓前期。要高度重视项目前期工作,建立项目工作联络员制度,加大考核激励力度,组建重大项目专门班子,做好项目包装,积极向上对接争取,力求有更多项目进入省、国家项目盘子,重点抓好杭长客运专线等项目前期工作。加快重点项目建设,年内安排“四大百亿”工程62项,总投资65.69亿元,当年计划投资28.04亿元,其中,百亿工业产业化项目30项,百亿基础网络项目9个,百亿产业提升项目14个,百亿惠民安康项目9个;同时年内继续安排10项为民办实事项目。要坚持市领导联系重点项目、督查通报等制度,进一步完善项目推进机制,增强要素支撑,抓好项目管理,着力提高项目开建率、投资到位率,突出抓好中鑫毛纺、欧派门业、迪奥汽配等22个亿元以上项目建设,确保年内固定资产投资超82亿元。二要狠抓招商选资。牢固树立招商引资第一工程理念,创新招商方式和机制,整合招商力量和资源,以更专业化的手段抓招商,力争全年引进亿元以上项目10个,实到资金22亿元,实际利用外资1000万美元。产业招商上,要深入实施产业招商意见,发挥产业招商组、组合招商组和产业龙头企业的作用,重点围绕“4+X”产业,突出抓好产业配套及生产业项目招商。中介招商上,要大力宣传中介招商办法,广泛聘请社会中介招商员,积极调动社会中介机构、自然人的招商积极性,扩大招商信息源,广开招商门路。区域招商上,要突出杭州、宁波、温州、昆山、东莞等重点区域,派驻专职招商组,强化定点招商,推进合适产业向我市转移。外资招商上,要坚持以外引外、以商引商、以企引企,支持企业境外合作伙伴来江投资兴业;鼓励优势企业推出优质项目,实行外资嫁接招商。三要狠抓要素保障。资金方面,要充分发挥金融机构主渠道作用,利用市金融服务中心、担保中心做大融资平台,通过举办银企对接会等途径,进一步扩大贷款规模;积极支持商业银行在江设立分支机构,大力引进异地金融机构信贷资金;创建联城小额贷款公司,规范发展民间担保机构,开展股权出质登记,切实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土地方面,要深入开展土地整理开发复垦,力争完成土地整理7000亩、建设用地复垦1500亩,切实增加有效耕地;鼓励争列省以上重点项目,努力争取带帽用地指标;在规模企业中开展单位用地产值、财政贡献度评比,严格土地管理责任追究制度,开展土地利用专项整治,依法依规盘活废弃、闲置土地,加大对违法违规用地的查处和闲置土地的处置力度,推进土地规范有序、节约集约利用。
(五)在发展社会事业上下功夫求突破。坚持量力而行、尽力而为的原则,创新体制机制,加大社会事业市场化、多元化投入,加快推进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进一步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一要更加均衡发展教育。启动实施教育“新四项工程”,切实加大教育投入,将小学、初中生均公用经费最低标准提高到350元、550元,中小学爱心营养午餐标准提高到每生每年350元。动工建设城南中学,完成城北中学、滨江高中、淤头小学等项目建设,新建校舍8.5万平方米;撤并丰足初中和赵家初中,完成双塔片区学校布局调整。实施幼儿教育提升工程,推动民办幼儿园规模化、品牌化发展;做强职业教育,支持*中专创建国家高水平示范性学校;高度重视特殊教育,迁建培智学校;鼓励社会力量办学,推进民办学校平稳运行。扎实抓好教师队伍建设,强化师德教育和素质培训,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二要更加保障公共卫生。启动创建省卫生强市,构建覆盖城乡的公共卫生服务、医疗服务和医疗保障体系,做强市级医院,做优民营医院,做精专科医院,争取公共卫生中心投用,新建标准化社区卫生服务站5家。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镇居民医疗保障制度,认真开展参保农民、参保城镇居民和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健康体检,深化妇女健康促进工程和母婴健康工程。加快公共卫生防控体系建设,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能力。强化药品和医疗器械监管,保障药械质量安全。继续加强血吸虫病、艾滋病、狂犬病等重大传染病防控工作。三要更加丰富文体生活。深入开展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保护和传承工作,开展第五届政府文艺奖评选;举办欢乐元宵、建国60周年、机关干部运动会等系列文体活动;做好城市规划展览馆和博物馆布展,建设3个乡镇标准文化站,创建4个省级文化示范村和*市特色文化村(社区)。继续开展送电影、送戏、送图书、送文体器材下乡活动。同时,要完善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争创全国老龄工作先进市;做好优抚安置工作,继续争创全国双拥模范城;切实抓好第二次经济普查,加强城乡社区和民间组织建设,推进人口计生工作,关心支持妇女、儿童、青少年事业,认真做好外事、侨务、台湾事务、民族宗教、气象、通信、邮政、档案、机关事务、工会等工作。
(六)在改善民生民利上下功夫求突破。高度关注社情民意,切实改善民生、维护民利、保障民安,致力构建和谐新*。一要着力扩大就业再就业。认真落实就业再就业优惠政策,积极实施再就业援助,完善就业服务和培训网络,加强职业技能培训,鼓励企业创造更多就业岗位,大力开发社区就业和公益性就业岗位,力争全年新增城镇就业3450人,实现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400人,帮助困难人员实现再就业300人。二要努力健全保障体系。加大“五费合征”征缴清欠力度,严格执行被征地人员的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全面落实城乡低保政策,对困难群体实施分类救助,加快发展慈善、红十字事业,深入实施残疾人共享小康工程,广泛开展扶贫帮困活动,着力构筑多方联动的社会救助体系。强化住房保障,完成农村困难群众住房救助350户,新建廉租房50套。启动农村广播电视低保工程,免费为覆盖区低保户安装有线电视。继续做好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工作,实施移民后期扶持项目35个。三要全力维护社会稳定。深入开展“五五”普法活动,深化“平安*”建设,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扎实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抓好重点行业、重点部位的安全监管,做好地质灾害监测防治,强化安全事故责任追究,确保不发生重特大事故。完善落实“多员合一”协管机制,推进农村公共安全网络建设,深入开展食品安全示范创建,全面整顿规范“十小”行业。高度关注燃油税费改革对运输行业的影响。深化“信用*”建设,优化金融生态环境,加强民间融资监控,严厉打击金融违法案件。完善救灾应急预案,提高减灾救灾能力。切实加强基层基础建设,认真做好工作,深入开展“打黑除恶”专项行动,提高社会治安防控能力,努力创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四、坚持真抓实干,确保圆满完成全年各项目标任务
今年政府工作的目标任务已经明确,各级各部门要以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为契机,按照“四最”要求,转变作风,集中精力,真抓实干,做到“信心不动摇、决策不折腾、工作不懈怠”,确保全年各项目标任务圆满完成。
切实强化责任。要落实责任。会议结束后,各级各部门要根据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和市“两会”精神,迅速分解、细化、量化已确定的工作目标任务,抓紧制订具体实施的计划方案,把工作落实到岗到人,确保人人有责任、个个挑担子,力求形成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要快速行动。切实增强“等不得”、“慢不得”的紧迫感和责任感,按照“出手要快、措施要准、工作要实”的要求,快速反应,立即行动,狠抓落实,全力推动各项工作顺利开展,确保如期保质完成各项任务。要加强督查。自觉接受市人大、市政协及社会各界的监督,切实加强政务督查,强化绩效管理,对重点工作、重要事项,市政府将加大交办、督办力度,在规定时间内无法完成任务的单位必须作书面说明,对无正当理由未及时完成的要进行通报批评,确保政令畅通,促进工作落到实处。
全面优化服务。要转变作风。继续深化招商引资年、项目攻坚年活动,坚持机关干部蹲点调研、结对帮扶等制度,帮助基层和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扎实开展“千名干部进千企”服务活动,深入企业听难题、问计策、谋项目、帮协调,切实帮助企业排忧解难。要创新举措。坚持精简、统一、效能原则,大力推进体制、机制、制度、管理创新,善于沟通、疏通、变通,敢于直面矛盾,勇于破解难题,做到遇到矛盾不上交、碰到问题不迁就、遭遇困难不回避、面对责任不推诿,能解决的当场解决,不能解决的做好解释或创造条件解决。要高效服务。深化政务公开,设立企业服务110和金融服务110,推广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工作,精简行政审批项目、减少办事环节,优化工作流程,最大限度提高机关办事效率和服务质量,着重抓好“扩权强县”规定的落实和推进以“两集中、两到位”为主要内容的行政服务中心“扩容提速”工作。
努力增收节支。要广辟财源。今年将是财政十分困难的一年,收入与支出的矛盾十分突出。认真落实税收征管措施,依法规范税收征管,加大重点行业、重点税种及动态税源的监管力度,努力做到应收尽收;认真研究上级政策导向,完善外联业绩激励机制,鼓励千方百计包装项目,积极“跑部进厅”,努力向上争取更大更多的支持。要优化支出。强化预算控制,实行部门综合预算,加强预算外资金监管;完善支出结构,建立健全预算定额和支出标准体系;加强财政资金绩效评价,切实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规范公务员收入分配,严格经费管理,压缩一般性支出,确保把有限经费用在谋发展、促发展和改善民生上。要厉行节约。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强监察、审计监督,着力构建惩治预防腐败体系;深入推进“节约型机关”建设,进一步改进会风文风,最大限度减少浪费,切实降低行政成本,努力实现机关公用经费、专项经费、会议费、接待费、车辆使用费、出国费等“零增长”。
合力加快推进。要凝心聚力。坚持以科学的目标定位凝聚人心,深入宣传城市定位和“一高两进”三步走战略目标体系,把干部群众的思想统一到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坚持以科学民主的决策凝聚人心,注重调查研究,善于学习借鉴,推行重大事项论证咨询、集体决策、协商听证、社会公示等制度,把决策过程作为统一思想、凝心聚力的过程,齐心协力加快发展。要强化协作。妥善处理好上下级、乡镇部门单位之间的关系,加强横向联系,处理好部门利益与全局利益关系,坚持个人服从集体、局部服从大局,真正做到全市上下一盘棋,步调一致,合力推进。尤其是涉及多家单位的工作,牵头单位要主动承担责任,配合部门要甘当配角,加强沟通与协作,提高整体效能,争分夺秒合力攻坚。要务求实效。分清轻重缓急,突出工作重点,以重点突破带动面上推进,做到主次有别、统筹兼顾;积极探索建立确保工作落实的长效机制,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善于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矛盾,严防敷衍塞责、应付了事,克服以会议落实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的不良风气,力求标本兼治、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