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平台公司的融资方式范文

平台公司的融资方式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平台公司的融资方式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平台公司的融资方式

第1篇:平台公司的融资方式范文

关键词:股利分配 再融资行为 关系

2008年初上市公司再融资行为一度引起市场的恐慌,关于提高再融资准入门槛的呼声越来越高。2008年10月,证监会新规提高再融资门槛,规定再融资公司近3年现金分红比例不低于30%,政策制定者从股利人手调控公司再融资行为,那么股利分配方式、股利支付率等因素到底对上市公司融资结构、融资成本及融资方式产生怎样的影响。有怎么样的内在联系,本文以辽宁上市公司连续4年的(2005-2008年9月)财务数据为依据,共选取有效样本41家,通过对比其股利分配方案和融资方案,寻找特点并分析关系。本文将上市公司的股利分配方式分为三种:派现、送股(含转增股本和送股)和混合股利分配方式(同时含派现和送股)。再融资方案分为股权融资和债务融资两种,股权融资包括配股、公开增发和定向增发。在债务融资中包括短期借款、长期借款、公司债券、短期融资券、可转换债券(含可分离交易可转债)等融资方式。

一、辽宁上市公司股利分配与再融资行为关系分析

综合表1、表2、表3的数据,我们可以看到辽宁上市公司的股利分配与其再融资行为之间关系表现为:

(一)辽宁上市公司的融资方案并不符合股权融资偏好论,2005年-2008年9月辽宁上市公司很少运用股权融资,其配股和增发的比例很低,平均来看。只有0.5家公司进行配股,3家公司进行增发,除去2005年(2005年股权分置改革开始后再融资基本停止)。平均只有4家公司进行增发。与此同时,其债务融资比例相当高,不管净资产收益率处于哪个区间,企业短期融资的使用较多。由于辽宁上市公司普遍用的是派现分红,进行股利分配的企业比例相当高,使得企业的内源融资(留存收益)无法满足企业的资金需求,使企业的外源融资成为融资的主要渠道。这种情况会使公司面临以下困境:(1)上市公司没有充分发挥股权再融资功能。股本规模过小会影响企业竞争力。据统计,截至2008年9月,沪深股票总市值12.99万亿,总股本15410.39亿。而辽宁上市公司在2008年9月的总市值为1642.47亿元,约占全国上市公司总市值的1.24%,股本额254.14亿。约占全国上市公司总股本的1.69%。以上数据可知,辽宁上市公司没有很好的利用配股和增发两个主要的股权再融资渠道。(2)债务融资过多导致企业面临较大的偿债压力和财务风险,虽然2008年第3季度辽宁上市公司的资产负债率平均为61%,流动比率平均为61.8%,显示企业偿债能力不强。2005―2008年净利润增长率平均数为-77.94%,平均每股收益从2005年的0.16下降到2008年的0.08元,盈利能力逐年下降。由此可见,企业偿债能力不强:一方面是企业自身负债率较高所致另一方面也受盈利能力下降所限。

(二)为了达到上市公司再融资的门槛,上市公司通常会采用不同的股利分配方式来调整净资产收益率,从而使企业顺利地实现再融资。本文中统计,辽宁上市公司在股利分配方式上,主要采取派现方式,并且随着净资产收益率的提高。采取派现方式的公司比例也在上升。现金股利的发放会减少企业的净资产,从而提高净资产收益率,使上市公司可以轻易达到证监会规定的再融资资格,实现企业配股或增发的愿望。虽然辽宁上市公司2005_2008年净资产收益率达到再融资资格线的企业平均为18家。占44%。但文中数据表明企业并没有因为派现提高净资产收益率而广泛的运用股权融资方式。一方面说明辽宁上市公司并没有出现“配股热”或“增发热”,短期借款和长期借款的债券融资方式仍然是上市公司外部融资的主要方式:另一方面也可以反映出辽宁上市公司并不是为了取得再融资资格而分红,而是为了投资者带来实际的利益。

二、辽宁上市公司股利分配与再融资现状原因分析

(一)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

无论哪一种再融资方式,证券监管部门均对相关的资格条件作了严格的规定,尤其在盈利能力的要求方面。但从前文数据可以看出,辽宁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并不如意,2005―2008年净资产收益率在配股和增发资格线下的公司平均有21家,约占51%,说明有一半以上的上市公司因为净资产收益率无法达到再融资基本线,导致上市公司无法采用股权再融资方式。

从企业的盈亏情况与净利润的增长率来看,虽然每年有超过80%的上市公司实现盈利,且连续3年盈利的上市公司有35家,约占85.4%。但其4年的平均净利润增长率为一77.94%。可见,辽宁上市公司整体盈利能力不强,利润增长缓慢,无法为其直接再融资提供保证,从而使其再融资受阻。

(二)获取融资的难易程度

融资成本是影响融资方式选择的重要因素。债务融资成本与债权人所要求的收益率相关,股权融资成本与股东所期望的收益率相关。有学者认为我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的重要原因之一是股权融资成本低于债务融资成本。笔者认为2005年――2008年辽宁上市公司出现债务融资偏好,除了考虑融资成本及上市公司自身盈利能力以外,以下因素也对其融资方式的选择产生重要影响:

1 国家政策导向的影响。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加大了对东北地区特别是辽宁上市公司的金融信贷支持力度,拓宽了东北地区上市公司的融资渠道。就辽宁而言,国家大力支持重工业、交通、城市基础设施等领域的发展,在辽宁的41家上市公司中有近22涉及到这些产业,国家的金融信贷支持对辽宁上市公司的融资提供了很好的平台

2 上市公司对当地经济发展的影响。上市公司往往是本行业的龙头,为本地区的经济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在推动地方经济结构调整及产业升级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正因为这样上市公司往往受到当地金融机构的睛睐,成为金融机构争相贷款的对象。并享受很多的优惠政策,信贷资金向上市公司集中。

第2篇:平台公司的融资方式范文

2010年5月16日,深圳。

著名导演张纪中带着他的3DIMAX电影《美猴王》项目,在深圳文化产权交易所与资本市场面对面“亲密”接触。这是深圳文交所特为《美猴王》三部曲举办的专场项目融资推介会,邀请到超过40家基金、创投等金融投资机构参加。

国内传统的电影投资方式是制片厂拿国家下拨的经费拍片,风险由国家承担。但随着文化产业市场化日益成熟,以及“大片时代”和“制片人时代”的来临,融资成为一部电影成功与否不可或缺的要素。

我国电影产业平均每年增幅保持25%以上,成为亚洲最具活力的产业代表之一。但是,横向比较其他传媒产业,中国电影产业规模还显弱小。根据国家广电总局公布的信息,2008年全国广播电视总收入为1452亿元,其中,广播电视广告收入为695亿元;2008年,上海文广集团的广告收入为59亿元,仅仅一个集团的收入就超过了整个电影产业的票房总和。造成这种巨大落差的背后,除了电影产业基础薄弱的原因外,融资机制运行不畅也是一个关键的制约因素。

现在,事情正在改变。

电影业的金钱魅力

总投入为3000万美元的影片《英雄》开辟了一种全新的融资方式。影片的3000万美元投资方式主要如下:对剧本先作预算,再找一个国际著名的保险公司,将剧本、导演、演员和各种市场分析报告等呈给保险公司审核,然后在保险公司担保的情况下,向银行融资,最后到银行成功贷款。影片刚拍完,欧美版权就卖了2000万美元,国内音像版权又拍卖出了1780万元,还有贴片广告收入,使影片的前期收入全线飘红,资金的快速回笼令投资商信心倍增。《英雄》成功的融资方式得益于借鉴了先进国家投资电影的经验。

2006年,总投资1600多万美元的《夜宴》海外发行被华谊上了保险,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为《夜宴》提供1年的出口信用保险服务,保额在1500万至2000万美元,这是影视作品海外发行与政策性出口信用保险的首次合作。这份保额使《夜宴》以版权抵押的方式首次获得深圳发展银行5000万元的授信。由中间公司进行担保的版权抵押贷款是该片的主要融资方式。自此,影视产业以知识产权抵押融资的模式开始萌芽。

《集结号》在无第三方公司担保授信的情况下,以知识产权、即版权作抵押来吸收招商银行5000万元的贷款。项目结束时,华谊兄弟连本带利仅仅需要归还招商银行5500万元左右。这也就意味着,华谊兄弟仅仅用了500万元左右的利息和两年的时间,就撬动了5000万元的资金杠杆,并促成了一部贺岁大片的诞生。这是一个比较新颖的形式,为以后更多的影视公司获得银行融资起到了示范作用。

《赤壁》与上述影片的区别在于,它融资方式以社会资金为主。开拍前的《赤壁》常常资金匮乏,由于剧本变更的问题,原定的5000万元投资远远不够。雪上加霜的是,中影在此时要求电影必须在奥运前公映。因而《赤壁》被分成两集拍摄,重新进行融资。《赤壁》最终获得了高达8500万美元的投资,创下了中国电影史上的最高投资纪录。其实早在中影集团接手《赤壁》后,陆续召集了橙天娱乐、CCTV电影频道、北京紫禁城影业、北京春秋鸿文化投资有限公司等10多家或国有或民营企业加入。而《赤壁》最大一笔4000万美元资金来自橙天娱乐与其战略合作伙伴AVEX。在融资方式上,除了美国投资方狮子山公司给自己的所有投资上了保险,采用了“银行、保险联动”的西方融资模式外,《赤壁》国内市场的融资方式主要以社会资金为主。因此,相对于其他大片,《赤壁》的融资方式相对比较传统,以社会资金为主。

相对而言,银行贷款是一个较新、并且更具普遍意义的融资方式,但银行方面也会比较谨慎,他们对电影公司规模的要求也很高。就经济效益来说,贷款融资模式的收益大大优于电影产业现有的其他融资方式。采用原来的电影融资方式,成本会高很多。由于以前电影一般采用分账方式,电影的票房越高,分给各参与方的费用也会越高。电影的投资发行方永远只能分享利润总额的一部分。而采用贷款方式,支付了贷款利息,就可以独享影视全部利润的结果。

电影的钱从哪里来?

就中国市场来说,影视产业的融资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第一种,引入私募基金。私募股权基金进入中国影视业,不仅可以为亟需扩张发展的影视企业引入资金,更重要的是帮助它们建立一整套制片预算方案、审计和财务管理制度。通过资金方对资金使用的有力监管,从而保证了严格的成本控制。

目前活跃在中国影视界的PE主要有:IDG新媒体基金、由中影集团等发起的中华电影基金、红杉资本、软银、A3国际亚洲电影基金、韦恩斯坦(TWC)亚洲电影基金、“铁池”私募电影基金,此外,汉能、易凯等PE以及海外的影业公司和大型投行也在密切关注其中的投资机会。

在中国市场状况下,中国本土基金刚刚起步,相关政策在2007年才制定出来,对于风险莫测的电影丛林,建立产业基金尚心有余力不足。建立专业电影基金是非常合适的方式。只有专业基金、商业银行和投资机构共同合作,才会有一个大发展。

第二种,上市融资。由于国内电影产业迅猛发展,各家影视企业的融资需求也逐步增强。各大影视公司意欲通过上市获得融资,扩大规模。中影集团、华谊兄弟、光线传媒、上海电影集团上市或者转板的消息不断。国内发行巨头保利博纳内部整改完成后将更名为博纳国际影业集团,并期望能在2010年赴美国纳斯达克上市。尽管由于下半年世界经济形势和政策体制制约,他们的上市计划一缓再缓,但这些影视龙头企业,产业基础和产业结构稳定,盈利状况也比较可观。上市融资是它们扩大规模的重要手段,也必将是迟早之事。

第三种,其他融资方式。除上述的主要融资模式外,其他多样化融资模式也推动了电影产业的繁荣发展。在国外,电影制作公司获得银行贷款是通过完整保险机制来贷款。例如渣打银行,有专门给影视贷款的部门,这些部门的工作人员对影视方面的了解非常专业。渣打银行为影视项目量身定做的商业融资方案,典型的融资方式主要如下:在香港,影视公司一般用基金和贷款作融资。香港影视业融资一般是银行和电影基金同时发放,银行贷款给电影制作公司时不需要抵押,但要求制作公司有一定的基础,比如制作1亿元的影片,影视公司需要有4000万元才可以获得银行的贷款。同时,如果有预售票房的合约,则也是拿到银行贷款的砝码。

版权成为融资关键

中国影视企业融资面临诸多困境。例如,影视企业融资与银行常规信贷存在不匹配;影视企业的品牌价值难以评估;影视企业无形资产的流动性差;著作权质押存在法律问题等。因而即使是拥有自主版权的影视公司,拿着版权等无形资产做抵押物去贷款时,也很难说服银行。银行即便放款,通常也会伴有实物资产的抵押。但是,影视投资现阶段最主要的特征就是非专业的社会投资与单一影视项目所带来的投资收益的不确定性。

版权是娱乐传媒业的核心价值,而优质版权能带来持续的利润。例如2004年索尼拿出将近50亿美元并购米高梅,从此拥有将近8000部电影的版权,不但在DVD租售和网络视频点播领域可能实现大规模盈利,而且《007》等系列电影的后期开发,也将带来可观的利润。

2007年交通银行北京分行与北京天星际影视文化传播公司的电视剧《宝莲灯前传》签订了一份以版权作为质押的贷款合同,成为中国影视产业版权质押贷款的第一例。

随之,银行版权质押贷款模式得到进一步推广。2008年北京银行进军影视业的行动成为影视融资圈内一大亮点。自北京市启动影视产业与金融资本对接工作以来,北京银行发放的文化创意企业贷款占金融机构发放总额的90%以上。

2008年5月,北京银行以版权质押方式为华谊兄弟提供1亿元的电视剧多个项目打包贷款,这是无专业担保公司担保的“版权质押”贷款第一单,也是迄今为止金融业为影视企业发放的最大金额贷款。2008年7月,北京银行与保利博纳、光线传媒分别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分别为两家影视民营公司提供1亿元的贷款支持。

然而,版权质押融资在现实中也遭遇了很多问题。首先,中国大多影视企业版权抵押资质不足。无实产抵押的银行贷款,如果没有第三方担保机构,版权质押贷款就相当于信用式贷款,并不适合国内所有影视公司融资。其次,我国在抵押、质押权的行使方面还缺乏完善的法律法规,没有转让和残资处理的二级市场,影视版权等非传统的抵押、质押物如果要“变现”,不确定性很大,程序复杂,周期也长。

在银行“规避风险”为第一的前提下,华谊兄弟的《夜宴》,是通过寻找担保机构获得的银行贷款,以及周润发主演的《黄石的孩子》,交通银行北京分行采用的是固定资产抵押加上担保的方式给它融资。目前,信用担保机构不能对影视著作权知识产权做出评估,最后只能用融资人的房产、甚至法人代表个人的无限连带责任作为抵押物。北京银行对保利博纳、华谊兄弟、光线贷款的贷款,也是在对公司的尽职调查,资产状况做了评估之后,不仅将版权、销售收入作为担保,还把法人代表个人的无限连带责任作为抵押才获得,《画皮》向北京银行贷款的1000万元也遭此尴尬。

2009年5月,北京国际版权交易中心旗下的版权产业融资平台正式开通,为信托公司介入解决文化企业融资提供了契机。北京版权产业融资平台由国家开发银行、北京银行、中信信托、北京东方文化资产经营公司共同建立,该平台一期准备12亿元授信额度,通过版权信托的金融创新模式,为文化创意企业、版权企业提供获取资金的渠道。版权人可通过该交易系统转让版权,也可以借助版权信托的方式通过融资平台寻找资金。

首批影视、音乐、动漫等30个文化创意项目挂牌“待嫁”,总价值近1亿元。首批挂牌交易的项目包括电影《赤壁》在新媒体领域开发的版权、北京交通台品牌栏目《欢乐正前方》改编为动画片的版权、电视剧《奋斗》的电影版版权、北京电影学院出品的动画电影《快乐奔跑》版权,以及部分网络畅销小说的出版权等。

作为版权融资领域的首创之举的版权信托模式,从之前的叙述可以看出,当影视公司拿着版权等无形资产作抵押物去贷款时,银行是很难放贷的,通常会要求实物资产的抵押作为硬性条件。

第3篇:平台公司的融资方式范文

企业的融资方式

1、股权融资

股权融资是指资金不通过金融中介机构,借助股票这一载体直接从资金盈余部门流向资金短缺部门,资金供给者作为所有者享有对企业控制权的融资方式。它具有以下特征:长期性、不可逆性、无负担性;

2、债务融资

债务融资是指企业通过举债筹措资金,资金供给者作为债权人享有到期收回本期的融资方式。相对于股权融资,它具有以下特征:短期性、可逆性、负担性。

企业的融资动因

一般而言,公司融资的动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为设立、创建公司任何公司的设立是以充分的资金准备为基本前提的。首先必须筹集资本金,进行公司的设立、登记,才能开展正常生产经营活动。我国的公司法对公司设立必须具备的资本金的最低限额作了严格规定。

(二)满足公司发展的需要公司必须不断发展壮大才能求得生存。公司的发展集中表现为扩大收入,扩大收入的根本途径是扩大销售的数量,提高产品的质量,增加新的品种。这就要求不断扩大生产经营规模,不断更新设备和进行技术改造,合理调整企业的生产经营结构,并不断提高各种人员的素质。而无论是扩大生产经营规模,还是进行技术改造,都需要进行资金筹集。

(三)偿还债务公司为了获得杠杆收益往往进行负债经营。当债务到期时,公司必须通过一定的方式筹集资金,满足偿还到期债务的需要。

(四)调整资本结构。资本结构是指公司各种资本的构成及其比例关系,它是由公司采用各种筹资方式及其不同的组合而形成的。当公司的资本结构不合理时,可以采用不同的筹资方式筹集资金,人为地调整资本结构使其趋于合理。如当企业发现其负债率偏高时.可发行股票筹集一部分资金偿还债务,或当权益资本比重过小时可以适当举债,加大分红,从而使资本结构达到公司所期望的目标。

(五)适应外部环境变化公司的生存和发展是以一定的外部环境为条件的;外部环境对公司筹集资金有着重要的影响。外部环境的每一变化都会影响到公司的生产和经营。比如,在通货膨胀的情况下,不仅会由于原材料价格上涨造成资金占用量的大量增加,还会引起公司利润虚增而造成公司资金流失等。这些都会增加公司的资金需求,公司必须筹集资金满足这些原因引起的资金需求。

企业的融资模式

在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中,企业的融资模式主要有两种类型:一是以美国为

代表的证券市场占主导地位的保持距离型融资模式,银企关系相对不密切;企业融资日益游离于银行体系,银行对企业的约束主要是依靠退出机制而不是对企业经营活动的直接监督;二是以日本为代表的关系型融资模式,在这种融资模式中,银企关系密切,企业通常与一家银行有着长期稳定的交易关系,从那里获得资金救助和业务指导,银行通过对企业产权的适度集中而对企业的经营活动实施有效的直接控制。

保持距离型

1.保持距离型融资模式——以美国为例。美国是典型的自由主义的市场经济国家,具有发达的资本市场和高度竞争的商业银行体系,这使企业可以同时利用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两条渠道。由于企业自有资金的比率较高、商业银行间的高度竞争、发达的直接融资体系、禁止商业银行持有企业的股票以及银行活动本身受到严格监督,所以企业与银行间保持一种松散的商业型融资关系,即“保持距离型的融资”。在保持距离型的融资模式下,证券市场是企业获得外部长期资金的主渠道。企业主要通过发行债券和股票的方式从资本市场上筹措资金。从股权控制的角度看,美国企业十分分散的股权结构对治理结构具有重大影响:对经营者的约束主要来自市场。这些市场包括股票市场、商品市场和经理市场等,其中股票市场具有很重要的作用:一是股东“用脚投票”的约束。由于股票市场具有充分的流动性和方便交易性,当股东普遍对企业的经营状况不满意或对现任管理者不信任时,就会在股票市场上大量抛售股票,这就是所谓的“用脚投票”。它会引起该企业股票价格下跌,导致企业面临一系列的困难和危机。二是股票市场“接管”的风险。股票市场运作方便灵活促进了企业并购,特别是杠杆收购和敌意收购的兴起与发展,一旦企业经营善,就存在被接管的可能,经营者就可能被撤换。市场对企业经营者形成强有力的外部监督制约机制。企业治理结构能够形成较为完整的权利制衡机制,外部治理结构与内部治理结构彼此独立存在且相互制衡,所有权、控制权、经营权的分布与配置有着较为稳固和规范的制度安排。

关系型

2.关系型融资模式——以日本为例。日本富有政府干预色彩的经济体制内在地要求建立一种不同于保持距离型融资模式的企业融资模式——关系型融资模式,以满足不平衡发展战略对资金的非均衡配置和对大企业给予特殊扶植的目的。长期以来日本处于一种金融压抑的体制之下:主要商业银行直接或间接地受到政府的严格控制;长期人为执行低利率政策;政府影响贷款规模和方向,重点支持优先发展部门和企业;资本市场不发达,银行贷款是企业融资的主要方式。在这种金融压抑的体制下形成了富有日本特色的主银行制度。主银行制度包括互相补充的三个部分:银行和企业订立关系型契约、银行之间形成特殊关系以及金融监管当局采取一套特别的管制措施,如市场准入管制、金融约束、存款提保及对民间融资的限制等。与此相对的是,日本企业在证券融资中,形成了独特的法人相互持股的股权结构。企业通过这种持股方式集结起来,容易形成“企业集团”,有助于建立长期稳定的交易关系,也有利于加强经营者对企业的自主控制。因此,在日本的主银行体制和法人之间的相互持股基础上形成的日本企业治理结构:一方面,日本企业经营者拥有作出经营决策的极大自主权,由于法人之间具有持股关系,很少干预对方的经营活动;另一方面,企业经营者又会受到银行特别是主银行的监督。主银行既是企业的主要贷款者或贷款银团的组织者,又是企业的主要持股者。主银行与企业具有两方面的关系:(1)作为企业的股东,在盈利情况良好的条件下,银行并不对这些企业的经营实施直接控制;(2)如果企业利润开始下降,主银行由于所处的特殊地位,能够较早地察觉出问题。如果情况继续恶化,主银行就可以通过召开股东大会或董事会来更换企业的最高领导层。

企业直投

对申请融资的企业进行资质审核、实地考察,筛选出具有投资价值的优质项目在网站上向投资者公开;并提供在线投资的交易平台,实时为投资者生成具有法律效力的借贷合同;监督企业的项目经营,管理风险保障金,确保投资者资金安全。爱投资创造的融资方式是让专业的机构做专业的事。一方面利用互联网公开的优势、开放性的优势,同时结合传统的金融机构在风险控制、信贷审核等等方面的专业度。爱投资作为一个投融资的平台,处在中间的结合的地位,两边是投资者和有融资需求的需求方,但是又和第三方的担保机构进行密切合作。具有多年的专业的风控能力,并且都是亿级以上的资金,对用户的投资进行专业性的担保。同时还和像信用评级机构、资产管理机构合作,为用户的投资信息提供全方面的解读,以及对资产处置后续提供保障

看了“企业的融资方式”的人还看了:

1.民营企业融资方式有哪些

2.企业融资方式有哪些

3.企业常用的融资方式

第4篇:平台公司的融资方式范文

【关键词】 绿水集团公司; 融资战略; 体系优化; 内部资金; 资本成本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937(2015)15-0066-03

引 言

资金就像企业的血液,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在企业的成立、运营直至清算整个生命周期中,都离不开资金的有效管理。融资即资金融通,是一个企业筹集资金的行为与过程。融资战略是指企业在对内外部环境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对未来发展趋势的预测,进而对企业的筹资规模、筹资渠道、筹资方式和筹资结构等进行长期而系统的谋划,旨在为企业总体战略实施和提高长期竞争力提供可靠的资金保障。

企业集团是指以资本为主要联结纽带的母子公司为主体,以集团章程为共同行为规范的母公司、子公司、参股公司及其他成员企业或机构共同组成的具有一定规模的企业法人联合体,企业集团一般具备总部主导性和管理协同性的特征。从我国企业集团融资现状来看,社会上普遍反映“融资难、融资成本高”,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国家政策方面的,也有金融机构的原因,但是作为融资主体的企业,也有很多需要总结和反思的地方。本文以绿水集团的融资管理为案例,研究企业集团如何建立和完善融资战略管理体系,为其他企业集团的融资行为提供借鉴,以高效做好融资管理工作。

一、绿水集团公司基本情况

绿水集团公司成立于1990年,从成立之初的注册资本1 400万元,发展到现在的注册资本2.6亿元,拥有员工3 000余人,截至2014年底,公司总资产达到33亿元,销售收入20亿元。从单一产业发展到四大主业,包括磁性材料、汽车内饰、电子信息和生物医药四大支柱产业,有控股子公司和孙公司22家,参股公司13家。公司是国家级“八五”重点项目承担单位及山东省重点企业集团。可以看出公司在经营和投资方面有独到之处,融资战略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绿水集团实行母子公司制,以资本为纽带,集团总部和各子公司均具有独立法人地位,依法独立享有法人财产权。绿水集团实行“战略控制,经营放开”的管理模式与战略控制,就是集团公司依据战略规划和整个集团的实际情况,有选择、有重点地培育和扶持优质子公司做强做大,关、停、并、转运转不良或给集团带来重大风险的子公司,把握集团的发展方向、发展模式和发展节奏,确保集团资产的保值增值。经营放开,各子公司充分发挥各自的能动性,自主经营,用好被赋予的资源,带好自己的队伍,锻炼出善打能拼的团队,在回报股东的同时,也能够满足各经营班子和全体职工的正常需要。

二、绿水集团公司融资战略管理体系现状

绿水集团公司成立之初,中国正处于经济转轨时期,没有正式提出市场经济,更没有规范的资本市场,资金严重短缺是普遍存在的问题,企业的资金主要来自财政拨款和银行信贷。财政拨款带有强烈的行政色彩,经常出现多个地方向国家争取项目的情况,而银行当时并不完全按照商业规则运作,贷款的发放更多地体现国家的政策导向,甚至是政府官员的意志。随着十四大的召开,我国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逐步建立起资本市场,为企业融资提供了更多选择,在这种重大转变下,企业构建自己的融资战略管理体系,以满足长期战略发展的需要显得尤为重要。

(一)集团内部资金集中管理

企业集团在融资决策方面与单一企业不同,为了提高融资效率,避免集团内部竞争,企业集团必须要集中融资权,对融资规模、融资结构和融资渠道进行统一管理。绿水集团融资管理实行“集中决策、分散实施”的策略,集团董事会拥有融资业务的最终决策权,各子公司按照集团公司的决策实施融资行为,未经集团公司审批,各子公司不得私自开展融资业务。融资决策权集中到总部之后,绿水集团总部对金融机构尤其是银行进行资源整合,本着“集团整体”、“货比三家”的原则,降低融资成本和融资风险,优化融资结构,保持集团在各家银行的良好信誉。从单一企业发展成集团企业后,势必带来资金内部调度的问题,在集团内部资金的管理方面,集团总部制定了《绿水集团内部资金调度管理制度》,对内部资金的调度、优化配置以及提高资金使用效率进行规范。该制度的实施,使得资金可以在集团范围内流动,部分子公司的资金需求可以通过内部解决,减少了外部融资,大大提高了集团的资金使用效率,节省了资金成本。

(二)资本结构决策和融资方式选择

融资规模是决定公司资产总额和资本结构的重要因素,融资规模的大小直接影响资本成本和融资风险,超额融资和融资不足都会对公司带来不利的影响。在融资规模的管理上,绿水集团把融资战略和投资战略、资金营运战略有机结合起来,通过战略规划和全面预算,合理预测资金需求,同时在考虑集团内部资金的优化配置和公司内源融资的基础上,最终确定融资规模。资本结构决策是融资战略管理的重要内容,一方面资本结构决策是选择融资方式的先决条件,另一方面资本结构也是选择融资方式的结果。因此,资本结构的决策既要考虑公司融资战略的要求,同时又不能脱离现有的融资方式,尤其是在中国目前的资金市场,融资方式比较有限,企业的资本结构决策更多地体现为融资组合策略。在资本结构决策和融资方式的选择上,绿水集团以降低资本成本和控制财务风险为总体目标,在不同的发展时期采取了不同的融资结构。对于融资方式的选择,首先应该考虑内源融资、政府投资和商业信用。公司经营产生的净利润首先用于扩大生产经营规模,在没有新的投资项目的情况下才会考虑利润分配问题。公司加强政府投资的研究,每次申报投资项目时都向政府部门申请投资补助。在商业信用的运用上,公司对供应商和客户进行分类管理,采取不同的收付款政策,最大限度地利用应付票据、应付账款和预收账款产生的稳定余额筹集资金。在内源融资和商业信用不能满足资金需求的情况下,公司才考虑外部融资,绿水集团使用的外部融资方式主要有:银行借款、信托借款、企业债券、吸收直接投资和发行股票融资。

(三)资本成本和融资风险管理

资本成本是企业筹集和使用资金所付出的代价,无论是债务融资还是权益融资都是有成本的,债务融资的成本由利息和手续费构成,权益融资的成本可以理解为股东要求的必要报酬率,考虑到现实问题,本文重点介绍绿水集团债务资本成本的管理。长期以来,我国实行利率管制,中国人民银行制定基准利率,各商业银行在此基础上按照规定的比例上浮或者下浮,因此,通过降低利率控制融资成本空间有限。在债务资本成本的管理上,绿水集团重点从控制融资规模入手,通过建立完善的财务预算管理体系,合理确定资金需求量和融资规模,最大限度地减少资金的闲置;对具体的债务融资方式进行详细的策划,根据风险―收益匹配的原则,结合资金投向,合理确定借款期限,从而控制资本成本;加强对银行等金融机构的研究,根据不同类型银行的经营特点,合理分配融资业务,利用银行间的竞争关系,最大限度地降低资金成本。

企业的资本结构决定了财务风险,债务融资的财务风险大于权益融资的财务风险,提高权益融资的比重是降低财务风险的重要手段,但是并不是唯一的方法,扩大资金来源渠道,增加企业的财务弹性才是控制融资风险最有效的手段。在财务上评价融资风险主要用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财务杠杆系数等指标。一般认为,资产负债率在50%、流动比率为2、速动比率为1,是安全的。从绿水集团的实际情况来看,资产负债率长期维持在70%左右,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更是相差很远。如果按照传统的观点,绿水集团面临非常大的财务风险,是“不健康”的。但事实上,我们应该看到,我国的融资渠道与国外发达国家有很大的不同,比如在美国直接融资的比例占到1/3,而我国的直接融资比例非常低,企业的资金来源渠道更多的是银行等间接融资,这也在客观上造成我国的企业必然面对资产负债率较高的情况。在控制融资风险方面,除了通过优化资本结构,增加权益融资的比重,降低资产负债率,降低财务风险之外,为了提高财务弹性,绿水集团主要采取了增加授信额度的措施,按照实际资金需求量的两倍左右申请授信额度,降低资金短缺的风险。总体来看,尽管绿水集团的偿债能力指标本身距离合理的水平有较大的差距,但通过扩大授信额度实现了对融资风险的有效控制。

三、绿水集团公司融资战略体系存在的问题

绿水集团公司的融资战略是与公司的发展战略相伴而生的,公司的战略指导思想是“非相关有限多元化”。经过二十余年的发展,集团基本完成了产业布局,产业范围包括电子信息、磁性材料、汽车内饰和生物制药,这四个行业都有足够的发展空间。集团的发展战略就是在这四个行业范畴内,每个细分领域力争做到行业前三,然后在该细分领域的基础上进行产业链上下游的延伸,逐步做强做大。2010年是公司成立二十周年,集团公司提出要在2020年实现资产总额和销售收入均达到50亿元,2030年集团掌控资产总额100亿元,成为具备较强经济实力和风险抵抗能力的大型企业集团。由此,在融资战略方面带来的问题也随之出现,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融资规模较小,融资渠道和融资方式不够丰富,难以满足集团总体战略发展的要求

集团目前的总资产33亿元,债务融资总额4亿元,自有资金总额18亿元,距离公司2020年的阶段性目标尚有很大差距。

(二)公司的总体资产负债率偏低,财务杠杆系数较低,没有充分发挥财务杠杆作用

绿水集团在初期充分利用银行借款一步一步把公司做强做大,但是最近几年,随着自有资金比较充足,债务融资规模逐年下降,公司的资产负债率也从原来的70%左右下降到不足50%,最近三年的财务杠杆系数也基本维持在1.1~1.2之间。资产负债率和财务杠杆系数的降低尽管减少了财务风险,但是企业也失去了财务杠杆效应。

(三)集团内部资金集中管理运作不够规范

绿水集团内部资金的集中管理制度,虽然能够最大限度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但是存在不规范之处,最突出的表现是子公司将闲散资金集中到集团总部或者子公司向集团总部申请融通资金采取无偿划拨的方式,在反映财务状况、业绩评价和股东关系管理方面存在一些不利的影响。

四、绿水集团公司融资战略体系优化措施

作为一家有着远大理想的企业,绿水集团制定了长远的发展规划目标,战略目标的实现需要恰当的融资战略来支撑。通过对绿水集团融资战略的研究,结合存在的不足,提出以下优化措施。

(一)保持扩张型财务战略,以投资为目的,以融资为手段,增强融资战略与投资战略的互动,最终实现企业战略目标

二十多年的发展历程表明,企业过去选择的扩张型财务战略是正确的,绿水集团目前面临的外部财务机会还是比较好的。宏观经济逐渐好转,国家通过调整产业政策鼓励实体经济的发展,政府简政放权改革也给经济增长尤其是民营企业的发展带来了活力。国家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通过资本市场的改革和银行信贷监管体系的改革,为企业创造了相对宽松的融资环境。从企业的内部条件看,公司目前大部分业务板块是盈利的,能够获得相对稳定的现金流,而且各个产业之间的关联度不高,可以分散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公司有效的银企关系管理在银行界树立了良好的口碑,具备较强的银行融资能力,也积累了一定的资本市场融资经验。因此,建议公司继续保持扩张型财务战略,在融资战略方面,维持剩余股利政策,充分利用内源融资,加强集团资源优化配置,总结并巩固优势资源,以实现公司总体战略目标为方向,以降低资本成本和控制融资风险为指导,拓宽融资渠道,丰富融资方式,不断优化融资结构,提高融资效率。

(二)以上市公司为平台,积极扩大直接融资

2011年旗下子公司的上市标志着绿水集团正式踏入资本市场,尽管是一名新兵,但是拥有两次IPO的经历,积累了一定的经验。绿水集团应该加强资本市场的研究,把握资本市场发展动态,尤其是新的变化,例如增发、优先股、新三板等,充分利用资本市场这个平台,一方面把上市公司做强做大,另一方面进一步挖掘内部的优势产业,进行资本运作,推向资本市场,扩大权益融资规模,提高集团整体的抗风险能力。

(三)巩固债务融资优势,进一步拓宽债务融资,尤其扩大企业债券融资

在绿水集团的发展历程中,以银行借款为代表的债务融资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可以说绿水集团的发展壮大是在银行的支持下完成的。随着公司上市,债务融资的比重明显下降,但从长远来看,债务融资仍然是企业重要的融资方式,完全依赖资本市场和自身积累显然不能实现公司的长远战略目标。绿水集团要进一步加强银企合作,巩固银行融资资源,同时关注新的债务融资工具,例如企业债券。相关数据显示,我国的债券市场有巨大的发展空间,绿水集团应该加大企业债券的研究力度,把企业债券作为一项战略性的融资方式,丰富债务融资渠道。从具体的资本结构目标来看,建议绿水集团把资产负债率控制在50%~70%之间,并根据宏观经济环境进行适度调整,最大限度地获取财务杠杆利益,控制财务风险。

(四)调整内部资金集中管理制度,做到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和规范运作并举

绿水集团要在现行的法律法规框架内,本着规范管理的要求,对内部资金集中管理制度进行调整修订。可以采取以下做法:(1)在保持集团整体资金高效运作的前提下,充分考虑各公司的法人地位,加强财务预测和融资方案的策划,尽可能保持融资主体和资金使用主体一致;(2)研究财务公司相关政策规定,具备条件后,考虑设立财务公司,进一步加强内部资金的管理;(3)集团总部和各公司之间的资金调拨按照市场原则计算并支付利息,充分运用统借统还的政策,降低税收成本。

五、结束语

融资战略是企业总体战略和财务战略的组成部分,融资战略目标首先要服从总体目标,具体到融资战略自身的目标,要以降低资本成本和控制融资风险为指导。企业集团在融资战略的选择上,要考虑管理权限的划分和内部资源的配置。集团范围内融资方案的最终决策由总部来完成,成员企业按照总部的决策开展融资工作。企业集团通过内部资金的集中管理,实现内部资源优化配置,提高资金运作效率,减少集团整体外部融资。集团总部要对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资本市场等融资资源进行统一协调管理,提高融资效率,降低资本成本。

资本成本的控制不是一项孤立的工作,在融资规模的确定、融资方式的选择上要考虑成本因素。融资风险是资金的来源无法满足资金的需求给企业带来的损失,可能导致企业出现债务逾期、支付危机或者丧失良好的投资机会。企业的资本结构决定了财务风险,提高权益融资的比重是降低财务风险的重要手段,但并不是唯一的方法,扩大资金来源渠道,增加企业的财务弹性才是控制融资风险最有效的手段。

资金是企业生产经营的必要资源,对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非常重要,正确的融资战略和高效的融资管理会对企业的发展起到强力的推进作用。绿水集团从单一产业发展到四大主业,从成立之初的注册资本1 400万元,发展到现在资产总额33亿元、年销售收入20亿元,固然公司在经营和投资方面有独到之处,但融资战略也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胡圣沂.论企业集团资金管理模式[J].贵州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23-28.

[2] 邵军,刘志远.企业集团内部资本市场与融资约束[J].经济与管理研究,2006(9):45-50.

[3] 王昱人.长春L集团融资的模式创新研究[D].吉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4] 童梦柯.E企业集团融资问题及对策研究[D].安徽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

[5] 田芬.基于多因素的企业集团融资效率比较[J].统计与决策,2011(8):56-62.

第5篇:平台公司的融资方式范文

关键词:城市基础设施;融资;转型;建议

中图分类号:F832.5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3309(x).2013.03.32 文章编号:1672-3309(2013)03-75-03

基础设施是城市经济发展的物质载体与重要引擎,在城市化飞速发展进程中,基础设施的需求不断增加,而建设资金仅依靠财政资金投入,供给严重不足,这一矛盾制约着城市发展速度。为了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天津市从2002年开始进行了一系列投融资体制改革与探索,积极组建基础设施投融资平台,挖掘利用城市资源,拓宽多元化融资渠道,使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逐渐步入良性循环。从2010年开始,受银根紧缩和土地调控等宏观经济政策挤压,依靠传统政府投入和土地财政进行建设融资、推动城市发展的模式难以持续,投融资平台自身缺乏造血机能,融资方式迫切需要转型。

一、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融资方式演变分析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融资方式伴随着我国经济改革与城市发展不断变化。根据各地区的实践,总结起来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一是主要以国家预算内投资、地方财政预算和城建专项税费等资金进行建设方式。这种方式是典型的计划经济融资方式,由于资金有限,无法满足城市基础设施投资需求,基础设施瓶颈制约现象严重,滞后于城市经济发展需要。

二是依靠财政资金“开发性金融”的银行贷款融资方式。这种方式的采用是基于缓解政府财税收取规模有限与城市建设需求加大的矛盾而做出的改革尝试。较之前的融资方式,其优势是在一定程度上拓宽了融资渠道与资金规模,但仍属于非市场化运作方式,无法满足城建资金快速增长的需求。

三是各地政府采取将城市基础设施存量资产划转、专项资金与规费拨付注入以及资产重组等多种融资方式。这些方式的具体操作是:在基础设施专业领域成立代行政府职能的国有独资公司,以其作为基础设施融资平台,利用企业融资代替原来由政府直接举债为主的融资方式。这种方式的优点是: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原有基础设施投融资制度安排的弊端,其缺陷表现在:抑制了企业在市场化环境下的自主经营能力,形成资产结构不合理、资金持续滚动能力缺失等新问题,无法形成企业盈利模式,难以走出“借旧还新”的融资困境。

四是各地政府采取“土地+银行贷款+捆绑融资”的融资方式。这种方式的优点是:借助融资平台在一定时期规避了体制与政策的障碍,主要通过注入土地出让收益的方式对融资平台进行扶持,通过地方财政担保,使融资平台取得国家开发银行或者商业银行贷款,保证城市建设资金。其缺陷是在目前信贷紧缩、土地调控等国家宏观经济改革下,主要依靠土地开发收益进行城市建设资金供给和还款保障的融资基础已经动摇,深化改革势在必行。

二、天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融资方式探索及存在问题

(一)融资方式探索

上世纪末,天津市每年可用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财政性资金十分有限,且大多用于城市维护,建设资金严重短缺。2002年,天津市在“经营城市”理念指导下,充分利用潜在的城市资源,以未来土地整理政府收益做抵押将500亿元国家开发银行长期信贷资金引入城建领域,通过城市环境的改善带动周边土地升值,用土地的增值收益弥补基础设施资金投入,在无需政府投入财政资金的情况下,实现城市建设的良性发展。同时,组建投融资平台天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形成“以市场为导向、责权利统一、借用还一体,能够实现公司化、资本化运作”的资产经营和资本运作格局。

2008年,天津市开始进行城市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改革,投融资体制由“政府主导、间接融资为主”向“市场运作、直接融资为主”转变。天津城投集团在项目融资中进行了多方面探索,一是通过公益项目以政府采购方式支持融资;二是项目土地平衡模式实现土地收益与项目建设资金需求的良性互动;三是财政资金“拨改投”不断改善财务报表结构,维持优质资信等级,进行再融资;四是扩大直接融资比例,尝试、利用多种新型直接融资产品。近五年来合计成功发行债券322亿元,通过融资租赁、保险资金债权计划等方式筹集资金约247亿元。

(二)存在问题

1、投融资体制改革急需制度创新。近几年,政府信用、地方财政收入、城建专项税费、城市土地资源等过度透支使用,在很大程度上对未来城市建设资金的筹措设置了障碍,难以持续保证城建资金的有效供给,造成借新债还旧债的恶性循环,使政府财政背上了巨大的债务负担,在制度设计上需要进行创新与改革。

2、城建资金筹措过度依赖土地出让。土地出让金是城市建设资金的重要来源,属于预算外收入,被称为地方政府的“第二财政”。近几年,天津在大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中普遍利用土地平衡方式筹措建设资金,利用将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纳入土地出让成本或是直接使用土地出让金政府收益作为融资条件,通过银行贷款或是其他直接融资手段弥补当期建设资金缺口,对土地出让存在过度的依赖。目前,国家进一步加强土地调控,这种土地存量透支模式存在较大的融资风险,土地收益大幅减少,出让金不能按时回收回笼,融资平台存在巨大的偿债压力。

3、对融资平台的发展定位尚不明确。天津城投集团是由政府出资组建的国有独资公司,具有政府与企业的双重职能,定位兼顾经营城市的社会效益和企业发展的经济效益。融资平台定位二元性,一方面要依托政府提供的公共事业和产业政策,代行政府职能为城市提供基础设施产品与服务,另一方面要通过市场化进行资本运作与企业经营,形成企业经营收入与经济效益。目前,政府对融资平台定位还很模糊,在给予其政策支持与市场化运作空间上摇摆不定,要求融资平台内生盈利能力且具备持续融资条件,但不愿赋予其相匹配的外部资源,融资平台无法突破发展束缚,难以在城市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

4、融资平台缺乏自身造血机能。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天津城投集团是国内资产规模最大的融资平台,其资产绝大部分都属于非经营性资产,无法实现经营收入,难以形成未来可预期稳定的现金流量。可持续发展和融资必须要有主导产业的构成、现金流和利润的支撑,债务融资有赖于资产规模、信誉担保和盈利能力,而项目融资、股权融资、信托融资等几乎都是建立在项目或公司的未来盈利能力上。目前公司尚未形成盈利能力,需要进一步培育再融资能力,形成企业“自身造血、自我发展” 的持续发展能力。

5、融资平台资产负债率居高不下。目前,天津城投集团资产负债率处于高位,可以支持融资的各种资源也已经接近上限,持续融资能力不足,这种资产负债结构,一方面使企业承担了较高的财务费用,另一方面也使企业在多元化融资创新方面难以发挥作用。需要在政府支持下进一步做实企业资本金,控制资产负债率,重点防范资金流转风险、偿债风险和有效资产不断缩水风险。

三、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融资转型建议

(一)积极引导民间资本参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目前,民间投资不断发展壮大,已经渗透到全社会各个经济发展领域,但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投资领域,民营资本与社会资本受“门槛效应”影响难以进入。城市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周期较长、资金需求量较大、资金回笼时间较长,在当期财政资金短缺的情况下,大力吸引民间资本进入城市建设领域,对推动经济协同发展,激发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都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政府需要加强落实和完善民间资本投资基础设施建设的各项收益激励政策,进而引导和促进国有资本与社会资本、金融资本与产业资本的高效组合和有序流动。国有资本应逐渐退出经营性基础设施项目,应进一步允许社会资本进入准公益性基础设施项目,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机制,建立起城市基础设施定价机制与投资补偿机制,利用投资补助、贴息、价格、利率、税收等各种手段,积极引导与带动民间资本。

(二)对融资平台进行转型改造

一是政府要结合国家宏观调控和地方经济发展需要,做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布局,明确融资平台的目标定位与发展战略,积极推进投融资体制市场化改革和融资平台的资本化运作。二是按照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完善融资平台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保证“决策、执行、监督”相分离,对融资平台进行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创新,真正赋予融资平台整合城市资源、市场化经营运作的职能。三是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充实融资平台的资本金,进一步优化资产结构,增强融资能力和偿债能力。四是按照公益性与市场化项目分类运作原则,完善公益性项目政府回购、特许经营等市场化运作机制,打造经营性项目优势主业,加速资本扩张,提高自身盈利。五是通过并购重组、资产、股权出让等多种形式,扩宽融资渠道,创新融资手段。

(三)培育融资平台造血机能与融资能力

城市基础设施投融资平台应具备两个职能,一是完成政府授予的基础设施投融资建设任务;二是经营管理城市,通过项目运作取得经济效益,寻求利润增长点,形成自身的造血机制。增强与投融资任务相匹配的资本运作能力是构建融资平台造血机能的本质属性,这要求企业的资产结构、资产质量和收益水平达到较高标准。

增强融资平台的造血机能,一是要建立基础设施投入产出回报机制,真正给予其投融资主体地位,在市场化运作机制上减少障碍。二是要通过各种渠道保证融资平台具有一定规模、产权清晰的优良资产,同时配以权责明晰的企业经营权,使其充分发挥乘数效应并形成资产运作能力。三是通过政策倾斜配套经营性城市资源开发,以稳定的现金流量形成固定的盈利模式,增强造血能力和偿债能力,创造融资条件。四是对项目结构进行调整,努力将非经营性项目转化为准经营性项目,通过政策支持形成经营性现金流。

(四)统筹规划城市资源

目前,城市存量资产和潜在资源缺乏有效开发与利用,运作与管理主体众多,无法统筹发挥城建资产与城市资源的综合效益。城市基础设施持续融资建设需要依托城建资产与城市资源,政府应该明确城投集团作为城市资源的运作主体,对城市资源、资产情况进行统一研究、统一规划、统一管理和统一运作,最大限度发挥城建资产和城市资源的效益。

(五)建立市政项目偿债机制

公益性项目主要依靠财政性资金偿还债务,政府应遵循市场化原则,为融资平台配置必要政策条件,应设立市政偿债基金、建立偿债机制,以保证公益性项目持续融资需要。可以考虑将财政投入、土地出让收益、国有存量资产变现收入和经营利润、新增城市建设税费及其他政策性收费资金作为偿债基金的主要来源。

(六)创新融资渠道

融资平台应改变过分依赖银行贷款、融资渠道单一的现状,从内部资源利用入手,在盘活存量、引进增量,创新方法、灵活手段方面下功夫。同时,把实现投融资格局多元化、方式多样化、融资定量化,作为融资平台建议发展的目标。结合具体项目特点,灵活采用项目融资方式,积极运用公司融资,出售资产和股权、重组上市融资、发行企业债券、发行信托产品、城建资产证券化融资等创新融资方式。

参考文献:

[1] 王冬梅.我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问题的探讨[J].金融经济,2011,(14).

[2] 崔健、刘东.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模式创新的基本思路[J].开放导报,2012,(03).

[3] 廖金海.政府融资平台的投融资模式探讨[J].现代营销,2012,(08).

第6篇:平台公司的融资方式范文

H公司是以小火电为主、参股银行、房地产等综合性企业,是央企集团控股的三级单位。近几年H公司融资日渐困难,财务费用一直居高不下,资金成本较高且数量明显不足。又由于近几年煤炭价格涨幅较大,小火电煤耗较高,国家电价长期维持在较低的水平,故企业经营状况一直不好。2009年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逐步减缓,企业又加大增收减支力度,严格控制各项成本费用的开支,企业经营形式略有好转。但是融资问题始终是困扰企业的一个问题。

一、H公司融资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融资渠道狭窄,融资数量不足由于公司经营的是小火电,属于国家宏观调控行业,许多金融机构等都开始纷纷退出与小火电企业的合作,原长期合作的银行在逐年缩减贷款规模,从而给公司的融资工作带来了困难。当公司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出现资金不足,需要筹集时,主要依靠向银行借款的方式缓解。如果这一时期银行不愿意向公司贷款或者贷款额度很小,就会扩大公司的资金需求缺口,资金短缺问题在这一时期也会更为突出。

(二)融资成本高,企业负担重H公司在面对融资数量不足问题的同时,还得面对融资成本高、偿还负担重的现实。

(1)贷款利率较高。公司不间断地向银行申请贷款,但每次得到的贷款额都很有限,而且银行对公司的贷款单位交易成本和监督费用大大提高,贷款风险增大。如此一来,为了弥补经营成本上升和经营风险增大的损失,银行对公司的贷款利率一般在基准利率的基础上上浮10%~20%,这大大增加了公司贷款的利息成本。

(2)贷款费用较高。虽然H公司长期和银行打交道,但到目前为止公司没有从银行获得过一笔信用贷款。银行向公司提供的贷款都是抵押贷款,抵押贷款率约为60%。抵押贷款涉及的贷款环节多,涉及银行、工商、税务、审计等多个职能部门,程序复杂,收费高。

二、H公司融资难成因分析

(一)公司很难获得银行长期贷款国有商业银行受经营体制、行业观念的影响,偏爱大型火电企业,不愿意给公司提供更多的长期资金支持。由于银行不愿意对公司发放长期贷款,致使公司的长远发展缺乏长期资金支持,公司为扩大生产经营规模而进行的固定资产更新和技术改造受到严重制约。

(二)金融资源分布与小火电企业布局不匹配,政策力度不强为防范金融风险,国有商业银行一律实施“大城市、大企业、大项目”战略,大规模撤并基层网点,上收贷款权限,使那些与小火电企业资金供应相匹配的中小金融机构有责无权、有心无力。同时,政府对银行开展中小企业贷款的激励机制有待创新,银行自身在机构设置、产品设计、信用评级、贷款管理等方面都难以适应小火电企业对金融服务的特殊需求。

(三)公司信用水平不高,公司难以和银行谈判H公司因为要和银行长期合作,基本上能够保证按时归还当期所欠银行的债务。但是公司在经营过程中,国家煤电联动措施未到位,公司这几年经营效益严重下滑,长期亏损。导致公司的信用等级下降,这不但影响了公司的信誉,而且大大增加了融资的难度。又由于集团公司对资金的控制,各账户多于五十万的资金要求划走,公司留存在各金融机构的资金极少,公司难于满足各贷款银行存量资金的基本要求,严重挫伤了各金融机构的合作积极性。

三、H公司融资难问题解决对策与建议

(一)努力提升公司自身素质,增强公司融资能力具体包括:

(1)加强公司信用建设。现代经济活动中,信用是第一位的,良好的信用能起到增加资金供求双方的信息透明度,减少交易风险,减少融资成本等重要作用。目前H公司的信用状况欠佳,在许多方面还存在信用缺失的问题,因此,提高H公司的信用水平是至关重要的。

(2)健全公司财务管理制度。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生产和经营的各个环节都是面向市场的,企业的财务工作也处处体现了市场对于企业资金的筹集和运用的深远影响。企业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是提高企业融资能力的重要前提。建立完善的法人经营理念,界定产权,理顺内部关系,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面向市场,提高企业自身技术含量,获得较好的盈利能力和长期发展潜力。

(3)加强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H公司由于对人力资源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存在不少问题,从而限制了公司的经营效率和赢利水平,削弱了公司的融资能力。任何一个企业,在缺少足够的可用之人时,肯定无法正常运转和发展。财务人员较强的业务能力,良好的对外沟通能力,对企业筹资有着极其重要作用。为了尽快提高H公司的市场竞争能力,增强公司的融资能力,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公司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是必不可少的:

一是做好人才招聘与选拔工作。公司的管理者要时刻牢记“以人为本”的宗旨,从公司外部聘用不同岗位上急需的人才。而为了保证公司运营的长期稳定,更多的人才应该积极采用公开竞选的方式,从公司内部选拔。

二是加强对员工的培训。公司应该从实际工作的需要出发,加强对员工职业素养和业务能力的培训。公司应该针对不同类型员工的具体特点和要求,分别组织和实施培训。

三是鼓励员工参与公司的经营管理。要想稳定员工队伍,就必须增强员工的主人翁意识。公司除了要尊重员工基本的合法权益以外,还要给予员工充分的发言权,鼓励员工参与公司的经营管理活动。

四是改善公司内部激励机制。公司在对员工的管理上要把惩罚和奖励相结合,把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相结合,建立合情合理的利益驱动机制,最大限度地调动方方面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二)充分获取中小金融机构资金支持,实行融资多元化实践证明,国有商业银行由于受传统观念和经营体制的影响,在贷款方面偏爱大型企业。据调查,国有商业银行对大客户、大企业的贷款要占到同期贷款余额的45%左右,而对中小企业的贷款仅占到10%左右,与国有大型的金融机构相比,城市商业银行、信用合作社等专门化的中小金融机构的金融实力与中小企业相当,或有政府的大力支持,可以专门从事对中小企业的融资活动。城市商业银行和城市信用合作社、农村信用合作社以及刚刚批准成立的小额贷款公司等中小金融机构由于资金实力有限,无法为大型企业提供更好的资金服务,它们天生就是中小企业的合作伙伴。因此,H公司要增加资金来源,更好地满足公司生产发展的资金需求,在积极争取大型商业银行贷款的同时,也应该把眼光投向城市商业银行、信用合作社等中小金融机构,获取中小金融机构的资金支持。

(三)创新公司融资方式,拓宽公司融资渠道要想获得更多的发展资金,H公司就必须解决目前公司融资渠道狭窄,资金来源少的问题,这就需要公司不断进行融资改革,创新融资方式,拓宽融资渠道,尽量利用多种方式、从多种渠道筹集资金。

(1)融资租赁。融资租赁也称金融租赁,是企业根据自身设备投资的需要向租赁公司提出设备租赁的需求,租赁公司负责融资采购相应设备,然后交付承租企业使用。承租企业按期交付租金,租赁期满承租企业享有续租、退租或留购设备的选择权。其实,对H公司而言采用这种方式融通资金的优势较为明显,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体现出来:一是限制条件少,能迅速形成现实的生产力。在办理融资时对H公司的要求不高,公司受到体制、企业规模、信用等级、负债比率、担保条件等方面的限制较少;二是融资风险小。由于租赁期内租赁设备的所有权属于租赁公司,租赁期届满时H公司作为承租人有购买或归还租赁设备的选择权,设备过时的风险就由租赁公司承担了,对H公司而言,通过融资租赁方式可以有效规避设备价格上涨的风险;假如公司出现经营不善无力交付租金时,租赁公司只能收回租赁设备;三是有利于保持公司财务的合理性与安全性。通过分次支付租金的方法,无需拿出大笔资金购买,H公司即获得了设备的使用权。一方面,避免了流动资金的一次性过多占用,增强了公司资金的流动性;另一方面,与股权融资相比,通过融资租赁进行融资可避免对公司股权的稀释;四是能够产生节税效应。按照我国税法的规定,租赁设备的折旧由承租人提取,承租人支付的租金中所包含的利息和手续费均可从税前扣除。因此,利用这种方式融资,能够使H公司得到减税的好处。因此,H公司要想拓宽融资渠道,可有针对性地选择一家或若干家实力和资信良好的租赁公司办理此项业务,让融资租赁成为公司筹集资金的一条有效途径。

(2)应收账款融资。应收账款是指权利人因提供一定的货物、服务或设施而获得的要求义务人付款的权利,包括现有的和未来的金钱债权及其产生的收益,但不包括因票据或其他有价证券而产生的付款请求权。H公司以前的银行贷款均是房产、设备等不动产抵押贷款,大量的应收账款没有进入抵押范围发挥应有的融资功能,这就使得H公司手中虽然掌握了大量的应收账款,却一直融资困难,资金紧张。H公司的许多客户是各地的电力公司,电费款结算都有固定的结算时间,不存在赖账的问题,H公司应收账款的质量较高,其收回只是时间问题。所以,H公司应该以自身拥有的应收账款做质押向商业银行申请贷款,盘活资金,能够很大程度上缓解公司资金紧张的状况。应收电费变现(保理)业务,不仅解决了融资问题,而且降低了资产负债率。

(3)典当融资。典当融资就是当户将当物的使用权转移给典当机构,以换取资金、达到融通资金目的的特殊融资方式。当物包括动产、不动产和财产权利。这种融资方式具有具有较高的灵活性且对客户的信用要求很低,在典当期限内可以提前赎当;典当的息率和费率在法定最高范围内灵活制定;典当融资难度远低于向银行贷款。现代典当是一种能够有效解决小企业流动资金需求的融资方式,是对主流融资渠道的有益补充。H公司应该积极解放思想、及时更新观念,充分运用公司可当资产种类比较多的有利条件,把典当作为公司拓展资金来源的新渠道,促进公司更快地发展壮大。

(4)担保公司融资。所谓担保公司融资,是指专业担保公司为小企业向商业银行提供贷款进行担保,这是一种把信誉证明和资产责任保证结合在一起的间接融资方式。专业担保公司介于商业银行和小企业之间,对商业银行做出承诺,为小企业贷款提供担保。对银行来说,降低了风险,对企业来说,获得了资金。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环境的变化,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和发展,我国的信用担保业得到了快速发展,担保公司的市场越来越广泛。

(5)信用卡透支。信用卡最大的好处就是减少现金的携带量,安全便捷。H公司常常由于许多职员借款而不及时报账,个人往来款数额较大,流动资金占用量较多,有不便管理。现可充分利用信用卡高额度透支功能,个人可先发生业务,后到财务报账,这样大大减少个人占用企业的资金,同时又缩短各项费用报销的期限。

(6)保证金融资。为获得贷款,H公司在银行开一个保证金账户,将指定金额存进自己的账户。然后跟银行签订一个协议。承诺该笔钱在规定的时间内不挪用,或保证一定的累计存款期限,同时必须外加一些列贷款担保条件,此项操作满足了银行日常存量资金的要求,较为受其欢迎,但加大了企业融资成本,降低了企业资金使用效率。

(7)开具银行承兑汇票。通过有关交易的合同、发票等凭据,支付给银行按开票面额0.05%的手续费后,开具相应的银行承兑汇票,将票据贴现息转嫁给后手。近几年贴现率远低于同期流动资金贷款利率,可降低财务成本。且比申请贷款手续简便,一般在几个营业日内就能办妥,这种中小企业融资方式值得中小企业广泛、积极地利用。

(8)上级单位和信用担保或委托贷款对于金融机构最为关心的是企业贷款担保方式,注重程度甚至超过企业本身的效益状况,H公司的贷款主办行也多次承诺,若H公司上级单位提供信用保证,将提供最优惠的利率贷款。因考虑到上级单位为上市公司,对外担保有一定的繁琐性,故一直未实施。同时对于H公司这样的集团的三级单位,当流动资金极为短缺时,可要求上级单位委托贷款,获得较低成本的资金,充分发挥集体企业的优势。

四、H公司融资应注意问题

(一)融资规模要适度H公司在进行融资决策时,要根据公司对资金的需要、自身的实际条件以及融资的难易程度和融资成本情况,确定适度的融资规模,既不能盲目求大,也不能过于保守。对于H公司来说,筹资过多,一方面可能造成资金使用效果降低,资金闲置浪费,增加融资成本;另一方面可能导致公司负债过多,超出了公司能够承受的限度,增加了偿还困难,增大了公司的财务风险。而筹资不足,又会影响公司的投资计划及其它业务的正常开展。为了有效控制资金的融入规模,H公司应该及时掌握现有的资金情况和近期对资金的需求情况,通过对比分析确定适度的融资规模。

(二)尽可能降低融资成本H公司无论采用哪种融资方式进行融资都要付出一定的代价,H公司融资时要尽可能地降低融资成本。选择公司融资方式时应该根据具体情况而定。比如在选择银行融资时,要充分注意各银行间不同的信贷政策,选择对H公司来讲最为有利、最为优惠的银行。通常情况下,公司应该优先考虑成本最低的融资方式,当这个方式不能满足公司需要时,再考虑其它融资方式。

(三)寻求最佳资本结构资本结构是指企业全部资本的构成及其比例关系,不仅包括企业的全部长期资本,还包括各种短期资本,即包括全部负债与所有者权益之间的构成及比例关系。H公司在筹措资金时,会面临财务上的提高收益与降低风险之间的两难选择。公司应当在控制融资风险与谋求最大收益之间寻求一种均衡,即寻求公司的最佳资本结构。H公司必须根据自身的经营风险、获利能力及市场竞争状况等主客观因素,调整资金来源,选择适当的负债比例,尽可能的优化公司的资本结构。H公司可以采取各种融资手段和融资方式的合理组合,即制定一个相对更能规避风险的融资组合策略,找到平衡点,寻求最佳的资本结构。

(四)确定合适的融资期限企业融资按照期限来划分,可分为短期融资和长期融资。H公司进行融资期限决策时,就要在短期融资与长期融资两种方式之间进行权衡,至于做出何种选择,主要还是取决于融资的用途和公司的风险性偏好。从资金用途的角度来看,如果融资的目的是用于补充公司的流动资产,则根据流动资产具有周期快、易于变现、经营中所需补充数额较小及占用时间短等特点,适宜选择各种短期融资方式,如商业信用、短期贷款等。

(五)追求资金使用上的效益性无论以何种方式融入资金,公司都要追求资金使用上的经济效益。H公司无论是从银行借入的信贷,资金还是从其他途径融入的资金,一定要把资金的来源和投向结合起来,将融入的资金合理地运用于公司的生产运营,充分做好资金预算,与业务部门协调好,尽量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避免资金沉淀而给银行或其他投资者造成损失。银行贷款的期限往往都在半年以上,利率时常发生变动,因此在不影响资金使用的情况下,当利率下调时可以提前置换贷款;对于合同到期时间适逢节假日,可提前还贷,以免不必要的财务费用。这就要求我们财务人员有强烈的责任心,及时了解资金使用的动态情况,提高资金使用率,力求最终做到“大中小”,融资渠道做大,贷款规模控制适中,财务费用节约变小。

(六)挖掘自身优势,争取多方面支持企业融资,金融机构极其重视企业的担保方式和企业发展前景。H公司为央企集团三级单位,同时又准备发展风电新能源项目,也正是这一些有发展潜力的因素,银行才维持着H公司这样的亏损的小火电企业。必要时可请求上级公司支持,充分发挥集团公司资金统管的优势,同时对于像H公司由集团公司和地方政府合资的企业,要充分发挥地方政府股东的能动性,借助于地方政府平台,协调各方关系,为企业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取得宽松的融资渠道。

第7篇:平台公司的融资方式范文

关键词:首次公开发行(IPO) IPO融资成本 冷思考

一、引言

目前,沪深证券市场已成为我国企业最重要的直接融资平台。中国证监会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9月,我国境内的上市公司已达2 490家。虽然自2012年10月起我国A股经历了历史上第八次IPO暂停期,但拟上市公司的IPO申请却源源不断。候审企业曾一度增至900余家,此举被称为A股历史上最庞大的“IPO堰塞湖”。可见,IPO无疑已成为我国企业在证券市场中直接融资的重要方式。

从本质上讲,企业融资是投资者以现期的货币资源换取其对企业未来经营成果的收益权,是企业与投资者之间等价交换的过程。然而现实中的资本市场并非完美,作为交易成本的IPO融资成本普遍存在于企业的IPO融资过程中,并且呈现逐年攀升的态势。居高不下的IPO融资成本不仅会直接增加企业的资本成本,而且还会在很大程度上损害投资者的利益,增加证券市场的运行成本。面对持续的IPO热度以及随之走高的IPO融资成本,我们不禁思考:IPO是否为任何企业融资方式的最优选择?

二、我国企业的IPO融资现状

近年来,在我国GDP持续增长和企业不断发展壮大等有利条件的支撑下,IPO在资本市场中日趋活跃,见下页表1。2007年至2012年六年间,我国新增的IPO企业共计1 077家,其中2010年至2012年三年的新增IPO企业数量占这六年新增企业总量的70%以上;年均IPO筹资总额达到2 708.30亿元;IPO筹资总额占A股筹资总额的比重,除2008年和2012年因受到经济形势走低、IPO发行暂缓等因素的影响未达到30%外,其余各年均接近50%或在50%以上。另外,2007年、2008年和2010年三年的A股首发筹资规模进入了全球IPO筹资总额排名的前三名,特别是2010年更是以4 882.58亿元的绝对优势荣登榜首,被各国媒体誉为“中国的IPO年”。

显然,IPO已经成为我国A股筹资的重要支撑,同时也越来越受到更多企业的追捧。清科数据统计结果显示:截至2013年4月3日,IPO在审企业共计765家;其中,准备在上交所主板、深交所主板和创业板上市的企业分别有173家、353家、239家。如果按照2007年至2012年新增IPO企业数量年均180家估算,那么发审委至少需要4.25年的时间才能将这些企业全部审核完成。

三、IPO是否为任何企业融资方式的最优选择

IPO融资成本是指企业在以首次公开发行股票(IPO)并上市的方式达到融资目的过程中付出的全部代价。事实上这一成本作为一项交易成本普遍存在于企业的IPO融资过程中。按照Ritter(1987)的观点,IPO融资成本有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之分。其中直接成本主要是指IPO发行费用,而间接成本则主要是指IPO抑价损失。

IPO直接成本的高低可以用IPO发行费率来衡量。表2统计结果显示:我国新增IPO企业的发行费率呈现显著的逐年递增趋势,尤其创业板市场最高。经粗略统计,这三年间发行费率高于10%的企业有八菱科技15.06%、龙生股份17.38%、万润科技16.97%、中电环保14.37%、上海钢联14.99%、银信科技14.45%、瑞丰高材14.88%等,共计超过70家,约占这三年新增IPO企业总数的10%。由此看来,IPO直接成本畸高的现象并非特例。

此外,近几年关于我国企业承受巨额IPO间接成本的状况也引发了各界的广泛关注。表3是2010年至2012年间我国上市公司IPO抑价率的描述性统计结果。其中2012年在中小板上市的浙江世宝(002703)更是创下了626.74%的抑价记录。IPO抑价本质上是交易者期望的回报,即资本成本(惠晓峰等,2006),由此可见投资者的高投资回报预期也是促成我国企业IPO融资成本畸高的因素之一。

由上述分析可知,若企业选择IPO融资方式,高额的IPO融资成本将不可避免。若无规范的经营、持续的成长性以及高质量的盈利性等条件作为保障,承担这项高额的交易成本将会显著影响企业的融资效率,并不可避免地为企业融资后的经营带来高资本成本负担。因此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IPO并非任何企业融资方式的最优选择。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毋庸置疑IPO已成为一种深受我国企业追捧的融资方式,同时也是我国A股筹资的重要支撑。但IPO融资成本节节攀升、承担畸高IPO融资成本的企业数量连年增加等问题也应引起各界的高度关注。企业选择IPO融资方式时应充分估计自身对于IPO融资成本的承受能力,从而做出理性的融资决策。Z

参考文献:

1.Ritter.The Costs of Going Public[J].Journal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1987,(19).

2.惠晓峰,李明毅.信息披露、IPO折价与资本成本[J].系统工程理论方法应用,2006,(2).

第8篇:平台公司的融资方式范文

【关键词】新三板 融资风险 风险成因 风险控制

一、引言

企业进入新三板市场,其首要目的是为了融入资金,公司要发展扩张就必然产生巨大的资金需求,但是大多数企业在融通资金的过程中盲目的融资,导致融资风险,影响公司的整体竞争力,降低其可持续发展能力。因此,挂牌企业对融资所带来的风险进行一定的识别评估和控制是公司在可持续战略发展中急需解决的问题。

二、新三板市场融资现状

2006年到2010年是新三板的探索发展阶段,从2011年开始,新三板市场的融资状况开始有所改善,当年有超过10笔的定向增资记录,募集资金总额约达到6500万元。2012年新三板市场经历了第一次扩容之后获得了蓬勃发展的机会,当时市场的定向增资25笔,平均融资规模超过3500万元,2013年以后,市场的定向增资次数与募集金额呈现高速的上升趋势,尤其是2015年定向增发次数较2014年增加近6倍,市盈率更是高达30倍左右,如下表所示:

随着新三板市场挂牌企业数量与融资次数、金额的增多,新三板的发展势头仍呈现不断攀升的趋势,发展前景一片利好。但是在我国“新三板”市场挂牌的企业中,大多为中小型企业,且由于多数企业受到自身财务政策、经营经验以及资金短缺等方面的不确定因素影响,融资金额与次数的增多导致其面临着融资风险的困境。因此,本文在根据目前融资现状,了解新三板挂牌企业的融资风险成因并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融资风险控制的措施。

三、新三板挂牌企业融资风险成因

(一)公司治理能力不足

由于新三板定位于服务创新创业型中小企业,而许多中小企业由于仍处于成长期,公司治理结构、人员调配、财务制度都都存在诸多问题,大多数新三板企业挂牌前为有限责任公司,董监高等高级管理人员是为满足股份制改造拼凑而出,不具备管理能力和条件,实质是依然是大股东一言堂。由于缺乏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和合理的公司治理结构容易造成公司决策失误,给公司发展带来困难。

(二)公司管理层融资决策不当

挂牌企业在进行融资决策时,其大多数在融资前并没有进行有效的评估程序。融资立项阶段缺乏科学全面的项目可行性和必要性分析,只是单纯需要资金进行生产研发而进行融资。对融入的资金,缺乏合理的评估标准,无论是银行贷款或者定向增发的资金,只要有资金即可的想法,导致公司盲目融资,融资成本过高,资本结构与负债期限结构不合理,使得公司的融资决策无法正常发挥,从而带来融资风险,影响企业的发展。

(三)融资方式运用不充分

新三板多样化的融资方式改变了传统非上市公司融资渠道单一的问题,解决了融资难这一局面,给企业注入新的活力促其高速发展。新三板市场中,企业的融资方式有定向增发、中小企业私募债、优先股、资产证券化、银行信贷5种形式,但挂牌企业通常运用的只有定向增发,其他方式并未被充分利用。定向增发即股权融资,公司融资后股本增加,对资金运用投资的项目收益在短期内难以保持相应的增长速度,并且股权融资对公司控制权的分散和盈利能力的影响给融资公司带来最大的威胁,权益的变化导致股价和相关财务指标发生变化,使得潜在投资者对公司的发展前景失去信心,致使公司在需要资金运营的时候难以融到资金,引发融资风险。

四、新三板挂牌企业融资风险控制对策

新三板的存在使中小企I融资难的问题得以缓解,但风险也随之而来。挂牌企业应从以下几方面及时控制融资所带来的风险:

(一)加强风险管理能力,完善公司治理能力

企业挂牌新三板过程中在建立公司治理结构时不能为应付监管而虚设管理职位,应切实发挥高管职能,建立完善的公司管理制度,使企业按照合理的公司制度运行保证公司的健康发展。公司各级管理部门要明确不同级别人员的职责和权限,建立起总经理总体把关、各级别人员层层负责的网状管理,从而覆盖企业风险管理工作的每一个方面和环节,杜绝管理上的漏洞和死角,做到资金管理中出现的任何问题,都能找到相应的人员来负责,从而有利于公司在总体上控制和调配资金,实现单位资金价值的最大化。

(二)提高管理者的融资决策力,合理优化融资结构

企业在作出融资决策前应该对当前的国家政策、市场的汇利率水平、企业资产结构等进行详细的调查评估,确保企业在适当的时机和条件下融资。在进行融资决策时,需要详细分析项目的整体风险情况,评估项目投资失败的可能性,进而考虑融资过程中的风险对策和措施,因此挂牌企业要考虑融资机会与风险,还要考虑企业发展目标和现在所处阶段、现有融资规模的结构以及现阶段经营状况。目前大多数企业在做出融资决策时并没有考虑其当下的发展状况,导致其融资规模不合理。管理者要站在决策的高度,以整体利益为重,对企业全局的的发展深入的了解,对企业资金流的来源去向都得熟知,这样才能保证融资决策的合理性。

(三)拓宽融资渠道,融资方式多元化

王小鲁等学者在《中国分省企业环境指数2013年报告》中指出,影响企业经营业绩的几个因素包括政府行政管理、法制环境、税收负担等。其中,政府行政管理是影响企业经营的主要因素,因此政府应鼓励发展多种融资渠道,充分利用发展迅速的资本市场,积极完善新三板市场,充分利用市场中的每种融资方式,除了提到的5种方式外,随着新三板市场规模的扩大,应拓宽融资渠道,并积极发展新三板市场,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更好、更便利的平台,实现进一步发展。

四、结语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中小型企业在新三板市场挂牌后融资,面临着巨大的生存风险与压力。生存的压力会给企业带来经营生产等各方面的困难,只有及时防范与控制,才能促进企业持续高速的发展。相信随着政府的不断重视与一系列监管措施的不断出台,行业协会的不断自律与企业之间的合作、互信的不断加强,我国新三板市场一定会不断发展,为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解决融资与发展瓶颈,促进我国资本化市场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马旭驰.新三板市场发展的风险因素及防范措施[J].中国经贸导刊,2014,21:58+64.

[2]何蔷.熊猫乳业挂牌“新三板”融资风险防控问题浅析[J].当代农机,2016,08:58-60.

第9篇:平台公司的融资方式范文

关键词:BT模式 项目融资 风险 策略

近几年,国家一方面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的管理,一方面大力推进城镇化建设,基础设施建设面临建设资金不足困局。BOT或BT作为一种新的投融资方式,为我国地方政府解决资金不足而又需要建设大型项目提供了途径,也使财政资金以外的各类资本面临更多的投资渠道,为施工企业转变经营方式和发掘增长点提供了舞台。笔者结合BT项目融资管理的实践,就其风险及对应策略作一阐述,以期。

一、BT项目的涵义

BT模式是由“BOT”模式演变而来的,是Build-Transfer(建设-转让)项目的简称,集政府特许、政府采购、投资、融资、项目建设与移交等行政或民商事行为于一体,通常投资人(承包人)通过政府BT项目招投标,负责项目建设资金的筹措和项目建设,并承担项目的建设风险,项目竣工验收合格后移交给建设单位(通常为政府),建设单位按照签署的回购协议接管项目,并向投资人(承包人)支付工程建设费用及回报,是承包模式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种工程总承包加融资的建设方式,是吸引民间资金参与基础建设的一种融资方式,对于缓解政府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不足有十分显著的作用。

二、BT模式融资风险分析

项目融资风险是指在项目融资过程中,出现的不确定因素,以及这些不确定性因素对项目目标产生有利或不利影响的机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及损失发生的不确定性。

BT模式项目融资风险的分类主要有以下三种类型:(1)按项目的建设进展阶段可分为,项目建设开发风险、试生产阶段风险、运营阶段风险;(2)按风险的表现形式分:法律风险、政策风险、信用建设风险等种类;(3)按项目风险的可控制性可分为,项目的核心风险、项目的环境风险。笔者结合BT项目融资管理的实践,BT项目融资应着重关注以下风险:

1.法律风险

BT融资模式是一种新型的、特殊的项目融资方式,法律性质、合同主体、投资客体及法律关系存在诸多特殊性,但目前我国没有针对BT模式的法律法规,实际操作中只能参考相关的法律法规,有相当多的内容需要在实践中不断的摸索和逐步完善。

2.政策风险

主要是指国内外经济条件发生重大变化或者政府政策做出重大调整,项目既定目标难以实现甚至无法实现。近些年来,地方债务规模不断扩大,国家为限制地方债务规模,先后出台《关于制止地方政府违法违规融资行为的通知财政部》(财预[2012]463号文)、《中国银监会关于加强2013年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风险监管的指导意见》(银监发〔2013〕10号文)等政策文件,并于2013年全面审计地方债务。目前BT项目大部分是政府投资的项目,其回购资金均纳入地方政府债务,增加了BT项目融资的不确定性。

3.项目前期审批风险

BT项目的审批涉及面广,参与部门多,程序繁琐。顺利实施项目的运营,各主管部门需要有统一的规定可以遵循,否则,项目审批进展迟缓。但从实际情况看, 政府为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不少建设项目未取得完整审批手续就招商,投资人不能提供项目完整的合法合规性手续,银行无法评估项目融资的可行性,人为地加大了融资项目的风险。

4.项目融资担保风险

目前较为普遍规范的BT项目融资方式是通过项目的投资方设立项目公司,通过项目公司的信誉和经济实力来筹集所需资金。但是,因为项目公司成立期初并不具备很强的认可度和信用度,且政府主导的基础设施建设是以公益性为目的,在实际操作模式中,项目投资人为保障自身权益,往往会要求业主提供回购担保,并将回购担保权益为融资贷款设立新的担保,此种情形下,业主提供的担保物直接影响项目融资的成败,故在合同谈判方案的设计和前期对业主方的尽职调查方面显得尤为重要。

5.回购主体综合实力风险

目前较为普遍规范的BT项目融资与投资人签订BT投资建设合同,项目移交后按合同约定支付回购款。项目融资过程中,项目公司预计将来现金流均来源于业主支付回购款,银行进行的项目评估均将回购方列为第一还款源,融资担保物仅列为第二还款源。银行考核体系中,贷款无法按时回后,只有将到期贷款列为坏账后,且需要通过诉讼等复杂程序,才能获取第二还款源资金。因此银行在项目融资方案的审核重点仍是回购方的还款能力。作为回购主体的平台公司,其公司规模、盈利能力、银行信誉等综合实力,增加BT项目风险因素。

三、BT项目融资风险的管控措施

针对BT项目融资风险应高度重视,做好防范措施,降低风险隐患。

1.全方位调研项目,降低风险隐患

企业参与BT项目融资,首先必须选择熟悉的领域;遴选信誉良好、具备充足资金和较强的融资能力;要有较强的施工组织能力。企业通过自身积累,建设一支丰富经验、人才、设备和技术优势的建设组织团队。

2.做好事前调研和项目评估

企业介入项目融资之前,一定要做好调查研究和项目评估工作,探索风险事件的来源所在,分析发生的可能性,判断后果的严重程度。情况允许的企业成立专门的调研组,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以提供决策依据。

3.加强项目回购资金的回收

投资人的投资回报是通过订约当局在项目移交以后的回购款支付实现的,所以项目回购款的支付是BT模式的关键环节。项目回购款计算已经在项目特许合同中明确规定。投资人应加内审计,完善项目审批、工程建设、工程变更、质量监督及工程结算等审批手续及档案资料,积极协调回购方办理工程竣工验收,确保项目完工后及时移交。

4.创新融资模式,拓展融资渠道

项目融资作为一种高风险的融资方式,我们应从金融机构已有项目贷款、信托、理财资金、企业债等的业务范围内,充分发掘新的融资模式,实现项目融资。例如,有特殊收费经营性的项目,可采用共同借款人模式,即投资方与回购方组成融资联合体,以项目未来收益抵押,向银行申请融资,投资人按约定在条件下退出融资联合体。

四、结语

目前,我国基础设施的投融资方式正在发生重大变化,采用项目融资是建筑市场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只有具备风险意识,才能适应建设市场的需要。因此,进一步总结项目融资实施过程中的管控风险的经验教训,把风险隐患将至最低程度,对于缩短与国际的差距,推动我国建设市场的规范发展是非常有益的。

参考文献

[1]邬朝阳.BT模式工程项目融资风险及其防范对策.

[2]胡军 .BT工程项目融资管理,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3(1)

[3]王守清,可永建.特许经营项目融资(BOT、PFI和PPP)[M],北京:清华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