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范文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第1篇: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范文

语文教学文学素养措施一、从语文基础知识的角度来培养学生文学素养

(一)加强基础知识,培养文字功底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负责对学生的语文进行启蒙教育,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由最初的懵懂无知到开始接触到文学,如何做好这个阶段的教学引导,对学生今后的文学素养和人生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从学生基础知识的角度入手,通过强化记忆和安排合理教学的方式来完成学生在基础知识层面的构建,学生如果在基础知识方面不扎实,必然会在今后的学习中产生厌烦心理,同时会对语文失去兴趣。教师在这个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要从拼音、汉字的角度来进行完善,在课堂充分讲解的同时,课后给学生留下作业,以完成学生对语文基础的硬性记忆。

(二)加强教学引导,引导正确方向

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小学语文的教育中,担负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必须要着重提高自身的文学水平,在保证自身文学素养的前提下,才可以完成对学生语文进行良好的引导。文学是一门高深的艺术,想要培养小学生的文学素养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教师课堂上的时间根本不够,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强化教学引导,引导学生去阅读大量的文学作品,让学生从内心深处产生对文学的浓厚兴趣。文学素养不是简简单单就能培养,学生如果没有大量的阅读量,必然很难出现对文学的兴趣,真正的文学素养是建立在大量的阅读量的基础上的,学生要在阅读的过程中不断思考人生,不断完善自身对文学作品的理解。

(三)加强道德培养,道德引导文学

小学生的文学素养跟个人自身道德素养息息相关,中国古代相关文学作品都包含着浓厚的道德方面修养,我们在进行文学教学的时候,不能够将文学独立来看,要将道德和文学两者结合在一起,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强化对学生道德素质的培养,培养小学生正确的道德观念,这样不仅可以实现小学生在语文方面的素养,还可以显著提高小学生的个人道德准则,为他们的人生奠定良好的道德基础。

二、从语文古诗教学的角度来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一)从古诗意境的角度来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古诗是中国古典文学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特别是在唐朝,古诗已经达到了历史的巅峰,中国历史上的诗人也有很多,譬如,李白、杜甫。他们的很多古诗都被选入小学语文教学中,李白的诗具有洒脱的意境,素有“诗仙”的美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抽出时间来完成对古诗的讲解,将学生的思维引入到古诗的意境中,使学生在情绪方面对艺术产生一种情感上的共鸣,古诗具有陶冶情操的目的,能够快速地培养学生的内心素养和情感高度。

(二)从诗人人生经历角度来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

诗人的人生大多是坎坷、传奇的,在当时的年代,诗人都是由于郁郁不得志,或者是忧国忧民而产生了高尚的情怀,这种情怀在积累之下通过诗词来进行表达,在读诗人做所诗的过程中可以全面提高这个学生的情怀,让学生结合诗人的人生经历,体会他们那种面对人生挫折不屈不挠的精神,体会这个过程中诗人的人生和情感。在对诗人人生经历进行深入了解之后,学生自然会提高对诗的理解高度,从而全面提升自身的文学素养。

(三)从古诗遣词造句的角度来培养学生文学素养

中国古诗的遣词造句是最高层的炼字艺术,诗人在作诗的过程经常会在某一个字的推敲上花费几天的时间。中国文字是世界上最优美的文字,中国文字的精髓在中国古诗里面体现得最为深刻,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古诗教学的时候,要将中国文字的精髓传授给学生,让学生在文字方面牢牢打下基础,加深理解,只有对文字的深入理解,才能使学生具备在文学方面发展的机会。同时,在古诗教学中,课堂上可以适当的拿出一个两个文字,让学生尝试用其他的汉字替换,通过这样的对比来体现古诗的文字精髓,提升学生对文字的理解。

三、结束语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必须要强化对学生文学素养的培养和提高,提升学生文学素养的方法有很多中,可以是通过课堂教学,也可以通过大量的阅读和写作实践,小学语文教师要充分结合实际情况,采用科学有效的方式,从语文基础和艺术角度来完成对小学生文学素养的提高,通过课堂和课下时间来充分完成小学语文教学任务,达到我国语文教学改革的目的。

参考文献:

第2篇: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范文

关键词:小学语文;人文素养;培养

一、提高小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性

只有将人文素养的培养从小学生抓起,才能逐渐提高整个民族的素质,用强大的、正能量的精神力量去推动整个国家的进步和不断发展,从精神文明建设方面增强我国在世界上的竞争力。

二、小学语文人文素养培养的目标

对于小学生来说,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加强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博大精深的语文知识,丰富语文知识储备,增强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字功底,同时还可以开阔眼界,从而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小学语文教育中学生人文素养培养的策略

1.重视教材中的人文元素分析,寓教于乐

语文学科的学习具有很强的趣味性,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深入挖掘课文中蕴含的人文知识,引导学生将学习和生活经历结合在一起,深入理解学习内容。例如,在学习《春》这篇文章时,可以启发学生回忆大自然在春天发生的变化。只有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才能让学生对课文中所讲的内容轻松理解和记忆。

2.强化学生的自我提升意识,加强人文指导

小学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注意开发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并认真思考的能力,培养学生自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善于在预习教材的过程中找到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并进行自我提问,进而找出答案,在这个过程中可以锻炼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培养学生的自我能力提升意识,也引导了他们对自己人文素养的培养。

3.提高教师的人文素养,发挥示范作用

教师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启蒙者和人文素养培养的引导者。要想加强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教师首先要提高自己的知识储备,使自己的人文素养可以提升到一个新高度,进而在教学中对学生言传身教,在老师潜移默化的影响下,为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起到示范带头作用。

4.找到有利于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教学途径

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可以着重培养学生阅读名著的习惯,让学生可以在阅读中加深自己的文学沉淀;教授学生知识的同时,加强语文教学实践,培养学生的独立表达能力。例如,可以定期举办讲故事比赛、朗诵比赛、学习交流等活动,激励学生主动表达自我,展现自我风采,营造人文气息更浓的学习氛围。

小学语文教育在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促进作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主动提升自身人文素养,发挥示范作用,同时还要找到有利于学生人文素养培养的教学方法并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对小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给予充分重视.

第3篇: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范文

一、语文知识

语文知识是关于语言和言语、文章和文学的知识,主体是听、说、读、写的事实、概念、原理、技能、策略、态度等。它构成了语文课程与教学的内容,包括宽泛的基础知识、复杂的阅读理解和体现综合水平的写作知识。如汉字音形义的知识、基本的语法和修辞知识、常用的段落和篇章结构知识、基本阅读和写作方法知识等。它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与它们紧密相连。学好语文知识,可以更好地理解、学习其他的学科。要靠我们在生活中总结经验,积累材料,丰富阅历,广泛阅读,观察生活,用心体会。

二、语言积累

积累是个含义非常广泛的词语,日常生活中无意识地聚集生活经验、学校教育中有意识地聚集文化知识,都是积累。心理语言学认为,人学习语言,只能在社会实践与人际交流中学习,脱离了社会生活,便不会有语言,就像印度的“狼孩”那样。“生活中处处有语文”,如:环保类,“爱护花草,人人有责”;广告类,“胃口好,吃嘛嘛香”;生活类,“虎振全球雄风在,兔贺神州瑞气来”……只要多留心,生活中有好多新鲜字,连珠妙语,这也是一种文化的体现,看电视、听广播、读书、阅报,都可以收集大量素材,积累很多生字、新词、哲理语言、优美语言。

三、语文能力

熟练的技能到了一定程度就成为一种能力。语文教学必须在大量的语言实践过程中,培养学生查字典、朗读、默读、说话、听话、作文、写字等基本技能;让学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和常见的语言表达方式,掌握常用的思维方式,善于把自己独特的思维结果用规范的语言进行加工和表述,初步具备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能根据不同语言材料和不同交际场合适当地使用语言技能,最终形成良好的语感。

第4篇: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范文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语文素养

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老师要以学生作为整个教学的重心,这样能够全方位地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这是我们开展教学的根本目标。通过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让学生的语文水平有一定的提高,可以让学生释放出他们自己的潜能。我们要从小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文化品位,让学生有正确的情感态度和思想观念,成为一个富有内涵的人。

一、小学生素养的现状

老师在开展教学的时候总是过多地重视成绩,忽略了对学生进行人文教学,导致了他们的人文素养不是很高。在语文知识学习的时候,学生只是按照老师的教学来进行背诵,没有自己的想法,缺少对文学知识的理解。中华文化可以说是历史悠久、博大精深的,但是现在的很多小学生都缺乏对传统文化的理解,这是因为市场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生活环境和生活节奏都发生了变化,很多学生都会受到这些社会风气的影响,忽视了语文素养的重要性,这样就会导致一些问题的出现。因此,我们在对小学生进行培养的时候,要提高他们对文学潜在内涵的理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这样才能使学生成为具有审美情趣、个性品格、高尚的思维品质的优秀人才。

二、小学生语文素养培养策略

1.加强经典文化教育

经济的发展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物质财富和享受空间,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很多的问题,精彩的物质文明淹没了我们的精神文明。尤其是在经济发展大潮中的这一代人,他们喜欢的食物是肯德基,他们已经失去了对中国饮食文化的欣赏,他们喜欢的是搞笑的漫画和日本卡通片,失去了对中国水墨画的深入了解,我们在小学语文教学的时候最好加入一些经典的故事内容,这样可以让学生对中国的古典文化有一个深入的了解,古典的文化里面有很丰富的语文素养,我们可以给学生讲授孔融让梨的故事、孟母三迁的故事……通过这些简短的古典故事,让孩子了解到中国文化中的仁孝,让孩子从小就养成尊老爱幼的好习惯,明白父母要他们苦学的苦心,懂得父母对他们的爱。我们最好在课下多给学生传授一些相关的古典文学知识,可以组织进行弟子规的背诵,通过背诵来让学生记忆,并且给学生讲解其中的含义,整个讲解的过程中最好有故事的融入,这样能够吸引学生的兴趣,并且更利于学生理解和记忆。我们通过教育培养孩子良好的道德品质,同时,在今后的写作中可以对里面的故事进行运用,通过背诵来加强自己的语言运用能力。

2.开设人文类的选修课程

学生在一种比较宽松的环境里面学习,更容易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知识,所以,我们可以运用选修课的方式来进行教学。现在孩子主动阅读时会有很多发散性的思维,他们比较喜欢自己思考,所以我们可以让孩子在选修课上进行名著的阅读,而很多男孩子对《三国演义》非常感兴趣,我们可以通过组织学生以阅读讨论的方式来学习。在阅读草船借箭这部分内容的时候,学生被诸葛亮的聪明睿智深深地折服了,这个时候我们可以让学生把自己的理解用语言表达出对里面人物的看法,描绘出人物的特点,说一说为什么喜爱他们,为什么崇拜他们,这样不仅能够培养他们的文学理解能力,通过这样的学习方式也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并且,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获得知识和提高道德品质。

语文素质可以贯穿学生的一生,我们对学生进行语文素质培养就是为了让他们在今后的生活中不断地对自己进行完善。语文是一门文科类比较强的学科,我们在教学的时候通过语文中的文学著作来培养学生的文学修养和个人素质修养,让他们不仅仅学到知识,还要学习做人,这样可以让学生受用一生。

第5篇: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范文

关键词:语文素养 习惯养成 能力培养 健全人格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那么什么叫语文素养?语文素养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其要素包括语文知识、语言积累、语文能力、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以及思维能力、人文素养等。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该怎样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呢?

一、使学生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俗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句话强调了方法远比学到的知识本身重要,有了正确的方法,才能不断的获取知识,而好的学习习惯是最好的学习方法。

从学生入学开始逐渐向学生明确在语文学习中必须做到的:预习习惯、朗读课文习惯、认真倾听习惯、大胆发言习惯、按时完成作业习惯、积累习惯、与人合作习惯等等。让学生明白每天上课认真听讲才能学会知识;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会得到大家的肯定;与同伴合作收获会更多;多读书才会成为知识渊博的人等。

陈鹤琴先生说:“习惯养得好,终生受其益,习惯养不好,终生受其累。”习惯是一种惯性,也是一种能量的储蓄,只有养成了良好的习惯,才能发挥出巨大的潜能。

二、培养学生必须的语文能力

语文能力主要包括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

1.识字写字能力的培养。学生入学第一天,教师要抓住契机,带领学生到校园里走一走、看一看,通过门牌、宣传画、教育名言等来认识学校,让学生初步了解文字的作用,感受语文学习是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课堂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多种方法识字,激发起学生识字的兴趣。写字的指导更是重中之重,养成一个好的书写习惯会让学生受益匪浅。低年段是识字写字教学的重要阶段,需要老师的责任心、耐心,一个学生的进步和成长,是老师默默的付出和坚持。

2.阅读能力的培养。新课改对于小学语文阅读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指出要激发小学生阅读兴趣,强调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使小学生在提高阅读能力的同时心灵得到陶冶、精神受到鼓舞,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孩子的个体差异。阅读自主性的培养是提高阅读水平的关键。在课文学习过程中,学生拥有自主意识,才能充分调动学生阅读的主动性、积极性,开动学生脑筋,从而培养学生自辩、自治、自学的能力,激发其丰富的想象力和创新精神。建立学生独立阅读的自信心,增强自主意识,注重教授阅读的方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

3.写作能力的培养。很多学生会说话不会写话,怎么能不让学生“茶壶煮饺子”呢?那就从生活中来再到生活中去吧,平时可以让学生多写习作片段。比如,春天到了写一写你眼中的春景;夏天里的大西瓜什么样,吃上一口什么感觉;下雪了,写一写你见到的雪,用手摸一摸、用脚踩一踩又如何。亲身经历之后才会有话可写,由句子到段落再到篇章练习。同时,鼓励学生多读书,借鉴别人习作中的好词佳句,为我所用。教师要多鼓励学生,多给学生展示的机会,为学生提供习作的平台。

4.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语文学习中一定要重视学生的口语训练,除了课堂中鼓励学生大胆发言训练口语,语文教师还要组织一些有趣、活泼的小活动激发学生口语表达的欲望。例如,根据学生不同的年龄开展课前活动。低年级可以背诵一下古诗、名人名言、讲笑话等;中年级可以讲故事、古诗词分享;高年级演课本剧、人物评析等等。活动要面向全体学生,要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其中,更重要的是老师要把学生的展示过程利用现代化的手段录制出来,再通过教学设备回放给学生看,让学生去互评、去思考,老师适时的点拨,整个学习过程都在培养学生的搜集信息能力、口语表达能力。学生在相互的学习中,共同提高,不断成长。

三、感受优秀文化魅力,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如果作为一名语文老师能把学生领入书的海洋翱翔,真是一件让学生受益终生的快事。古今中外,多少文人墨客、多少经典佳作,能成为学生的精神食粮,学生的精神生活将无比丰富。

第6篇: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范文

一、挖掘教材中的人文精神,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语文教材中有着丰富的人文资源,有浪漫的爱情故事,有动人的传说,有精妙的哲理,有振奋人心的壮举,有气壮山河的壮美诗篇,这些都提供了在课堂上实施人文教育的可能。如果教师能有意识地把人文精神挖掘出来,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熏陶,无疑会逐步使学生形意识。为此:

一要使教学贴近学生的生活。生活是语文教学的源泉,把生活引入课堂,课堂才会有生机。因此,要让学生从课文中得到领悟和启迪,再把感悟融入于生活,使之与文达到水融的境界,从而让学习从生活中来又到生活中去,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学。自主意识、合作意识、探究意识是人文素养教育的重要目标。学生只有在日常学习中采取这种“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才能在实践中不知不觉地把这三方面的人文素养内化为自己的意识。因此,必须确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地位,激发每个学生的参与热情,使他们善于与人合作,在合作中提升自我,在合作中体验到团队成功的。

三是要引导学生多读书、多积累。作者的思想感情不是贴在文章上的标签,需要学生遵循一定的路径才能内化为个人的感受。因此,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朗读的作用。在朗读的过程中,无声的语言变成了有声的语言,学生入于眼、出于口、闻于声、记于心,可以使文中的人、情、景、物跃出纸面,让学生从多方面感知文章的内涵,感受文章所写事物的美。教师还要引导学生重视积累和背诵,在背诵的过程中让学生经历审美体验,受到情感文化的熏陶。

二、开发语文学习资源,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第7篇: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范文

关键词:语文教学;人文素养;知识;品行

所谓的“人文素养”,即“人文科学的研究能力、知识水平,和人文科学体现出来的以人为对象、以人为中心的精神人的内在品质”。人文素养越高,就越能够辨别社会和自我、他人和自我、物质和自我的关系从而做到自我精神和认识的独立,而不是迷失在五彩缤纷的物质世界中。有了较高的人文素养,才能够以主人翁的姿态去认识世界,看待社会,驾驭物质,就可以站在高处将所有的关系一览无余。一个国家国民的人文素养是一个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根基。作为中学生,作为国家未来软实力提升的希望,应该如何提高人文素养呢?

一、关注人文课堂

中国教育协会会长顾明远在一次演讲中呼吁:教育要强调人文精神,使每一个人了解人类发展的历史,了解世界的文化,了解他人,了解自身的能力和责任。因而,加强人文科学教育,培养学生高尚的思想品德,已经是刻不容缓的事情。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国家对文化软实力的进一步重视,以及文化的进一步繁荣,文化产业的进一步发展,个人的人文素养的重要性也会日益凸显。在人文学科课堂上,老师们不仅介绍各国历史文化、社会制度、价值观念等,更鼓励同学们努力思考,形成自己的价值判断和思维观念,而这一过程正是同学们人文素养提高的过程。

二、注重传输人文知识

人文知识是人文素质中最基本的内容和层次。中学语文教材既是各种语文知识的载体,也是各种文化知识的载体,其中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知识,涉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因此,语文教材既是学生学习汉语言文学的范本,又是了解和吸取中外社会、政治、历史、地理、文化等方面知识的教材。语文教师要善于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的实际,结合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介绍和讲解相关的人文知识和信息,指导学生去了解、认识、思考、联想,从中学习和借鉴。比如教材中的诗、词、文、赋、小说、戏曲等中国古典文学中蕴含着传统的审美文化,道德、风俗、礼仪文化、建筑、音乐、工艺文化等,内容十分广泛。教学中,教师对这些内容稍加点化,让学生从中接触到传统文化,了解其丰富和悠久,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认识其价值,从而自觉地接受优秀的文化传统。特别是教材中那些包含着传统的人生观、价值观,展现中华民族传统的性格、精神品质的优秀篇章,更值得启发学生去思考,引导他们从中感悟人的内心世界,思想情感,人性的真、善、美与假丑恶等;思考社会的变迁和发展及其规律;体会大自然和客观物质世界的奥妙,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建立起初步的与人、社会和世界发展相一致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尤其要发掘和利用教材中弘扬的科学而正确的思想观念和人文理想,纠正学生思想言行上存在的不良倾向和模糊认识,从而使科学的知识,科学的理念和正确的价值观念、道德情愫、行为规范等转化为学生的内在素质。

三、大力培养人文精神

人文精神是人文素质的高级层次。只注重了人文知识的输导是不够的,要真正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还要下力抓好人文精神的培养。语文作为民族文化的载体,不仅容纳了传统民族文化和当代民族文化的精华,而且张扬着华夏民族五千年之所以生生不息、日益兴旺发达的民族传统和人文精神。此外,教材中还为我们树立了大量的人格榜样,教材中随处可见,不胜枚举。他们惊天动地的事迹,光照人间,为我们后人树立了做人的楷模。我们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用心发掘这些人物形象中蕴含的精神内涵,精心地选择、组合、疏导,在人物形象与学生心灵中间架起一座情感桥梁,使学生的灵魂超越时空,与那些古今中外的杰出人物进行交流沟通,沐浴他们的人格光辉,感受他们的精神道德力量,从内心深处得到震撼和陶冶,从而与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民族传统、人文精神自然融合。自觉地成为中华民旅人文精神的承载者和实践者。

第8篇: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范文

文学素养的培养主要承载于当今的语文教学上,语文课程的人文性是一种客观存在,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是语文课程义不容辞的责任,正因如此,《标准》明确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那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呢?《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把它们当作外在的附加任务。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然而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极具生活情趣,充满人生哲理和人性善恶的语文教学,成了一种机械枯燥的应试训练。这种教学模式彻底地毁灭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这是充满中国特色的人文价值和文化底蕴的丢失,也是语文教育的悲哀。所以我们要彻底摒弃这种忽略情感介入的语文教学,重新让语文教学的内涵丰富起来,充满人性之美和情感之绊。如何培养中学生文学素养?根据笔者多年的教育经验,总结出如下三点给教师的教学建议。

一、培养中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永远胜过责任感”。所以作为一名普通的人民教师,我认为培养中学生的文化素养,首先要培养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两千多年前孔子就提出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语文课堂本不应该是一潭死水般毫无波澜,而应该是一条浪花跳跃的清澈小河。但是在当今应试教育影响下,不少学生逐渐地失去了语文学习的兴趣,读书也比以前少了很多。而要想改变这一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非常必要和迫在眉睫的,它不只是简单地讲笑话、造笑料,而是要求语文教师充分利用好教材、学生这两个因素,让浓厚的求知兴趣贯穿于语文课堂教学的全过程。教师要不断变换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语文教学的本身就涵盖了大千世界的真理,脍炙人口的诗词名言中那些人性世界的善恶美丑,教人学会用感性的思维去思量事物,这些都是学生们值得去追求与探索的。让学生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是新课程标准的理论支撑,也是激发、培养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首要的前提条件。如何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呢?以下是我提出的意见:

(一)教师在讲授语文的时候要切忌“为法所缚”、“照本宣科”,应在充分备课的同时精心设计,巧妙导入。导入课文犹如戏剧、电影的序幕,教师要精心设计课文的导入,可以用故事导入、问题导入、类比导入、图画导入、格言导入等方式,造成悬念,唤起学生易生成的好奇心,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文学作品是社会生活的反映,也是作者心声的流露,让学生亲自去感悟作者的生活体验和作品中的人性流露、情感羁绊以及人生哲理。

(二)古人曾经说过:“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所以作为一名语文教学的老师,一定要提高自己的教学艺术修养,无论是教学的老师还是听课的学生,只要把授课过程升华为一种感情的交流过程,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老师的热情洋溢和教授知识的迫切情感,学生们也会受到鼓舞,在情感的介入中陶冶自己的情操,对于提高文学素养是大有好处的。

二、激发中学生的创新意识

中国现代著名中国画艺术家李可染曾说过“创新就是在生活中发现了古人没有发现的东西”。创新是每个时代以及每个领域注入新鲜血液和象征科技文化进步的重要手段,现在的中学生心理和生理发育趋于成熟,具有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与判断能力,思想活跃,接纳信息量大,求知欲强,可塑性较大,为培养创新能力提供了心理和生理基础。在这一阶段,中学生还未形成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模式,知识迁移能力形成速度快,阻滞因素少,是培养创新能力的最佳时机。作为一名文化知识的传播者,在教学的同时更要注重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习获语文知识的同时也要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想象能力,充分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创造中发觉中国文化的魅力,为中国的文化锦上添花的同时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以下是我提出的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方法:

(一)一个人的语文素质有多高,关键在于一个人对于语文知识的积淀程度,当语文知识达到了一定的积淀程度,就会形成个性的文化底蕴,就是新的文化知识的诞生。所以,作为一名中学语文老师一定要注重增加学生们的语文文化知识的积淀,在与学生讲解与审评课本上的文化作品的同时,要学会由浅入深,尽可能地挖掘知识,了解作品的时代背景以及作品中复杂的感情羁绊。比如我们所熟悉的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它不仅仅是一部叙写着美丽梦幻的桃花源仙境的故事小说,也能体现陶渊明对和平,没有阶级斗争的生活的向往,也象征着一个时代人民的梦想,从而可以引出当时的同类作品,进一步地去思考和体悟……语文课堂的目的是要把学生融入那浩瀚无边的历史长河中,去体会中国的历史文化背景,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和知识积淀,所以老师要在教课的同时充分地拓展知识,增加知识积淀是形成个性文化底蕴创新的重要前提。

(二)“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理解能力存在着差异,所以老师在课后留作业时要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去布置一些尽可能灵活的课题,让学生自主选择,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激发自己的创新意识,愉快地完成老师所布置的作业。

(三)中国古代文化的精髓便是诗歌,它是艺术中的艺术,以最凝练的语言去表达最丰富的情感,诗歌是感情激动的产物,借助意象去抒发感情,所以让学生尝试写诗歌未尝不是一个有效提高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们体会当“诗人”的感觉,不但能激发出他们的学习热情,也能有效地提高他们的鉴赏能力,让他们在不断的尝试中逐渐了解诗歌的特点,同时也能培养学生们的气质。

三、发挥老师的师范作用

教师在人才培养中占主导地位,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好坏取决于教师的素质。大学生的文化素质是其成才成人的基础,而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工作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文化素养的高低。现在的教师要具有与时代精神相通的教育理念,多层次复合的专业知识结构,特殊能力的要求(与人沟通能力,管理能力,教学研究能力)。以下是笔者提出的教师在上课和与学生沟通时的意见:

(一)教师在教学中首先要注重组织和美化自己的教学语言,使自己的语言散发出文学的香味来,所以如何提高教师自己的语言能力和心理素质就成为我们的首要任务。文化涵养是一种感觉,是一种对生活的热爱,所以当我们面对台下的众多学子时,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让自己更加从容和豁达。微笑是一个强有力的“武器”,因为这能让我们向学生表达出最真诚的善意,所以微笑面对授课不仅能减少自己的心理压力,而且可以活络课堂的气氛,让学生们更好地融入其中。“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多读书不仅仅能提高自己的“笔杆儿”,也能让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更具有书香气息,这也是一个语文老师必备的能力与素质。

(二)21世纪是一个电子产品进步飞快的时代,然而我们在授课时未尝不可多利用现在的科技力量,多媒体电子教室,很容易吸引学生们的目光,当我们讲朱自清的《春》时,我们可以用唯美亮丽的画面把同学们引入万物复苏春意盎然的春景当中,使他们陶醉的同时更深刻的体悟作者对春天的热爱;当我们讲《木兰诗》时,我们可以用塞北边疆的荒凉让学生们了解征战环境的艰苦,用烽火狼烟、马革裹尸的画面让学生们体会战场之上的悲壮。所以科技也是我们强大的教学力量。

第9篇: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范文

关键词:职高学生;语文素养;工具性;实用性

职业高中语文教学不同于普高,因为学情、教材、教学目标、高考侧重点等多方面的不同,决定了在职高培养学生语文素养也应有所不同。

语文学科涉及文字、文学和文化三大方面:“文字”是基础,是词语、段落、篇章的基本构成要素。因此,教师应鼓励学生多认字、多写字;“文学”是思想的载体,学生通过学习文学作品习得文学常识,提高品味和鉴赏文学的能力;“文化”则较为复杂和深奥,包含了文字和文学中渗透和承载的传统民族文化。语文素养包含语文基础知识的积累、语感的培养、学法的指导、汉字书写、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等能力。还涉及知识视野、语文思维、审美情趣、文化品位、情感态度等因素。

而具体到职高语文教学,对学生语文素养方面的培养最起码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引导学生坚持积累语文基础知识

大多数的职高学生是经过中考选拔之后,无奈之下才进入职高的,他们文化课基础都比较差,语文科也不例外。许多语文基础知识本该是初中,甚至小学就要求掌握的,他们却没学好。所以,从高一开始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坚持积累语文基础知识,努力补上这一课。

结合我多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引导学生坚持积累语文基础知识应落实到以下几点:

1.要求学生人均一本《现代汉语词典》,两人一本《成语字典》、五人一本《古代汉语常用字字典》等。培养学生勤查字典或利用电脑查阅资料的习惯。

2.增强学生“不会就查、不懂就问”的意识,认真对待语文学科中的每一个小问题,哪怕是一个生字、生词。从思想和态度上逐渐改变他们消极懒散的学习状态和不求上进的学习心理。

3.在汉字、词语教学中,除了让学生关注文下注释、勤查自己不理解的字词,我还给他们整理印发了“汉字听写大会”的有关资料,并要求每天积累十条左右,两天检查听写一次。学生在认字的过程中,也学到了很多文化常识,一举两得。

4.在现代文教学中,除了引导学生概括文意、提炼要点信息、分析人物、事件、情感、主题之外,还要教会学生品味语言,帮助学生分析重点句子的语法、所运用的修辞、文段的逻辑层次等。

5.在古诗文教学中,除了教材中的篇目外,我还给学生拓展了一些名家小故事、名篇名段赏析等,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夯实学生的文化基础。

二、强化学生“语文工具性”的意识

不少职高学生对语文学科有误解,认为专业课是主科,语数外是副科,尤其是语文,学不学差不了多少,更没有意识到“语文是百科之母”的重要性。

我经常强调语文学习的重要性。有一件事全班学生的印象都很深刻。一次月考完,一位学生拿着专业试卷来找我,他让我帮他分析一道题的题干是什么意思。我问他为什么不去问专业老师,他说:“就是专业课老师让我来找你的。”原来学生看不懂题目要求,审不清题,不知怎么做答。通过这件事,很多学生明白了语文阅读理解能力的重要性。

为强化学生语文工具性的意识,我经常从其他学科的教材中抽取一些文段来训练学生筛选文中重点信息、提炼关键词、划分段落层次、概括文段中心等方面的能力。

三、突出语文的实用性教学

职高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实用型人才,所以语文要为学生今后实际的生活和工作服务。职高语文的实用性主要体现在口语交际和实用类文体的写作上。学生今后在工作岗位上用得着语文的地方非常多。比如要总结个人工作,要参加单位岗位竞聘,作为员工代表要反映群众意见,作为中层领导要传达上级会议精神等。口头和书面语言表达的能力、语文的综合素养都显得十分重要。历届许多职高学生就业后,在与我谈到自己的工作情况时,总是很遗憾地感慨地说,高中时没好好学语文,真是“书到用时方很少”啊!

在对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中,教师应严格按照教材的体系认真贯彻执行,比如“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一个也不能少,比如在表达与交流板块中,我精心备课、精心组织。利用课前三分钟,坚持组织“课前演讲”活动,学生自选话题、自由写作、自由表达。根据教学计划,创设情境,让学生即席发言、即兴演讲或模拟应聘等等。

在实用类文体的写作训练中,如各类便条、通知、计划、总结、广告语、说明书、合同、书信、调查报告、会议记录、通讯、新闻、简报等,都要进行一一练习。每次训练任务明确,学生写完互相评改,教师收回后再进行全批全改。优秀作业张贴传阅,问题作业重点讲评,个性问题课间或自习时间辅导。

语文实用能力的训练,口头表达与书面表达有时很难分开。因此,可结合学生的专业组织一些综合性的活动,如导游专业的可组织学生扮演导游,给“游客”讲解风土人情;食品加工专业的可扮演美食节目的主持人,介绍某一款蛋糕的制作过程等。

当然,语文学科的人文性特点中也有很多能够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因素。这一点与普通高中的语文教学大体相同,恕不赘述。

总之,提高职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职高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只有让学生意识到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作用,他们才会有意识地去夯实语文基础知识,才能积极参与语文实践活动,也才能真正提升语文综合素养。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