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新生儿黄疸护理要点范文

新生儿黄疸护理要点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新生儿黄疸护理要点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新生儿黄疸护理要点

第1篇:新生儿黄疸护理要点范文

【关键词】新生儿黄疸;光照疗法;护理

【中国分类号】R473.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44-5511(2011)11-0428-01

新生儿黄疸为新生儿常见病症之一,其发病原因多是由体内血清未结合的胆红素升高而产生皮肤巩膜等黄染现象。若得不到及时正确的治疗及护理,严重者有可能继发新生儿胆红素脑病,危及患儿生命安全。光照疗法是通过荧光灯照射辅助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一种临床疗法,该法可使患儿血中未结合胆红素氧化分解成为水溶性异构体,并随尿、胆汁排出体外,从而有效减少患儿血清未结合胆红素含量[1]。我院对2008年2月-2010年10月间收治的52例新生儿黄疸按照其病情采取光照疗法及治疗的相应护理,提高了护理质量,减少了医患纠纷,具体报告总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2008年2月-2010年10月我院妇产科病房住院的52例新生儿黄疸患儿,其中男30例,女22例。在出生2-4d后面部、四肢及躯干出现黄疸,重度患儿出现精神萎靡,肌张力亢进或减退,凝视、吸吮反射弱等症状,光照前查总胆红素均超过新生儿生理性黄疸临床诊断标准[2]。

1.2 方法:所有入选患儿均予以双面照射光疗暖箱机光照治疗,同时针对患儿病情采取相应护理措施。(1) 光疗前护理:首先,患儿家长心理准备。因对新生儿黄疸缺乏正确、科学的认识,会使很多家长误以为新生儿皮肤黄染属正常现象,加之对光照疗法认识不足,个别家长会存在焦虑心理,甚至会拒绝接受光疗。鉴于此,护理人员应做好患儿家长常规新生儿黄疸知识宣教工作,使家长了解该病发病原因、光疗作用、可能存在的不良反应及解决措施,消除家长疑虑,取得配合,保证患儿尽早接受治疗。其次,患儿准备。光疗前对患儿进行常规体温监测,并检查患儿皮肤是否完好,有无硬肿、红臀,确保患儿皮肤清洁,剪短指甲以防患儿抓破皮肤,必要时对患儿手足进行包裹处理,并佩戴眼罩,应松紧适宜。为防止损伤患儿生殖器,以尿垫遮盖其会,及时更换尿垫。最后,环境准备。检查光疗箱灯管,并用酒精清洁,接通电源,观察灯管是否正常,若不正常应及时更换。预热蓝光箱,向箱内注水至箱容积的2/3,将箱温设在30~32℃间,相对湿度设在55%-65%间[3],严禁在箱上、箱内放置杂物,以防遮挡光线,影响疗效。(2) 光疗时护理:待患儿进入光疗箱,将其裸放于箱内最佳光照位置,每照射2 h进行1次体温测量,并做好记录。将患儿体温维持在36-37℃间,根据其体温来调整灯箱温度,若患儿体温低于35℃或高于37.8℃则应立即停止光疗,并及时给予适当处理。治疗过程中应尽量减少患儿哭闹,使其保持良好精神状态,以减少消耗。密切观察患儿有无哺乳需要、箱温是否正常、尿垫是否干爽、患儿是否存在呕吐、发热腹胀及惊厥等症状。若存在异常情况应立即报于医生,查明原因,及时解决。按医嘱进行静脉输液,确保患儿的水分与营养补给。光疗进行过程中患儿全身,失去了,此时护理人员应通过触觉及听觉给予患儿一定心理安慰,使其获得安全感,有所依靠。通过给予轻声安慰、温柔抚摸四肢等爱的提示可使患儿情绪稳定,保持安静,也有利于其生长发育。(3) 光疗后护理: 出箱前应先预热患儿的贴身衣物,穿好衣物,注意保暖,以防受凉。摘除患儿眼罩,观察患儿皮肤黄染症状的改善情况,检查皮肤有无破损、皮疹及炎症等,若存在异常应立即联系医生,作出处理。

2 结果

本组52例新生儿黄疸患儿在经光照疗法及治疗的相应护理1-2d后巩膜、皮肤黄染现象明显减退,第3、4 d的复查显示所有患儿血清胆红素浓度均低于170μmol/L,未继发新生儿胆红素脑病及其它并发症,均好转出院。

3 讨论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常见病,应尽早接受治疗,尤其是早产儿及伴严重酸中毒、缺氧、严重感染、颅内病变的患儿,若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可能会发生核黄疸[4]。对其的治疗有药物、换血、光照等手段,其中光疗最为简单易行,可有效降低血清未结合胆红素,经济方便,但在光疗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危险及问题,应给予足够的重视。

首先,环境的改变。新生儿在接受光疗时全身,会失去安全感,加之温度改变、灯光刺激,往往会出汗、剧烈哭闹、烦躁不安。

其次,皮肤损伤。新生儿皮肤娇嫩,若保护不当,皮肤易被损伤。足月儿其指甲会超过指端,易划破前胸及面部皮肤,若未及时修剪患儿指甲,光疗时患儿极有可能抓破皮肤,引发医患间矛盾。同时患儿双足会与床平面有机玻璃进行反复摩擦,有可能擦伤外踝皮肤。光疗时环境温度较高,若更换尿垫不及时,易形成红臀,再加上光疗时间相对较长,新生儿皮肤娇嫩,患儿眼罩处皮肤也易损伤。

再其次,体液不足。光疗时患儿不显性失水极高,比正常情况高出2~3倍,因此,若不及时补水会引发脱水。

最后,家长知识及护理人员自身知识的缺乏。若护理人员宣教力度不够,同患儿家长的交流不充分,会导致家长对新生儿黄疸认识不足,对该病发病原因、治疗方法及治疗过程、预后处理等存在疑惑,在多次问及患儿病情未得到满意解释时引发医患间矛盾。同时,有少数护理人员对光疗疗效影响因素认识不足,如机箱湿化器、灯管灰尘等的清洁处理,新生儿皮肤涂油剂、扑粉的使用,灯管使用寿命等,这些都将严重影响到光疗疗效[5]。

因此,在光疗过程中护理人员应精心护理,做好光疗时间记录工作,勤巡视,密切观察患儿神志、反应等。定时监测体温、箱温并做好记录,一旦存在异常情况,及时做出相应处理,及时更换患儿尿垫,做好母乳喂养指导工作,重视患儿家长的心理护理,增进医护患间的信任感,促进患儿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崔焱. 儿科护理学.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99-100.

[2]金汉珍, 黄德民. 实用新生儿学. 卫生出版社,2002:265-266.

[3]胡嫦. 儿科护理学.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4:71.

第2篇:新生儿黄疸护理要点范文

【摘要】目的 探讨对新生儿黄疸进行早期干预的效果。方法 我院产科出生的单胎足月适于胎龄儿100例,除外有宫内窘迫、窒息、头颅血肿、新生儿红细胞增多症、地中海贫血、新生儿ABO溶血病,G-6PD酶缺乏症等并发症患儿。母亲孕期无特殊用药史及家族遗传病史等因素。分为实验组(早期干预组)50例和对照组(非早期干预组)50例进行回顾性比较分析。结果 干预组黄疸发病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转入新生儿病房例数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极显著意义(P>0.01)。结论 对新生儿黄疸进行早期干预, 能有效地降低新生儿黄疸的发病率, 有利于预防新生儿胆红素脑病的发生, 有利于提高围产儿生命质量。

【关键词】新生儿黄疸 早期干预 胆红素浓度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时期常见症状之一,尤其是早期新生儿。如何早期干预,减少胆红素脑病发生?我们通过对100例早期新生儿黄疸进行干预,避免高胆红素血症发生,减少需要进一步转入新生儿监护病房治疗而导致母婴分离。

1 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2011年3月至2011年5月中旬在我院产科正常分娩的足月新生儿,随机抽取100例,其中男68例,女32例,孕37—40周,出生体重2500~4000g,Apgar评分8~10分。入选病例全部除外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头颅血肿、新生儿红细胞增多症、新生儿溶血病、新生儿感染性疾病。母亲孕期均无特殊用药史、家族遗传病史等因素。将入选病例随机分为两组,早期干预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性别、胎龄、出生体重、Apgar评分经统计学处理,具有可比性。

1.2研究方法 干预组在告知家属生后30 min开奶,按需喂养,注意保暖、常规护理后,生后12小时内开始给予“妈咪爱”口服,每次1g,每天1次,用温水冲服。此外,同时给予每个新生儿生后24小时内灌肠,材料:开塞露(含甘油)5ml+生理盐水5ml,每天1次,连续3天。对照组告知家属生后30 min开奶,按需喂养,注意保暖、常规护理等,不用其他干预措施。所有新生儿于生后24小时,48小时,72小时,96小时,120小时每天早上9点,予经皮测胆红素测定仪监测1次,部位为前额及胸骨柄1/2处。 两组新生儿终止观察条件,一旦血清血总胆红素测定达220.6umol/L,转新生儿科进一步蓝光治疗。

1.3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3.0软件包进行处理,计数资料用x检验,计量资料用t检验,P

1.4不良反应 口服“妈咪爱”新生儿中有个别新生儿排便次数增多,但无水样便,无一例呕吐。灌肠无任何不良反应。

2 结果

两组患儿生后1~5天血清胆红素值比较干预组和对照组在前2天,微量血胆红素测定结果和上升幅度相似,差别不显著。从第3天起,微量血胆红素测定结果显示,干预组每天上升的幅度远低于对照组,差别显著(P

表1 两组新生儿经皮胆红素上升幅度(X±S,mg/dL)

转贴于

表2 转入新生儿病房例数(个)

3 讨论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时期常见的症状之一。尤其是早期新生儿。新生儿发生黄疸需鉴定是生理性还是病理性的,病理性黄疸需要早期诊断和早期干预治疗,从而预防胆红素脑病的发生。新生儿毛细血管丰富,血胆红素>85umol/L,才能觉察皮肤黄染。正常情况下足月儿约有80%肉眼可观察到黄疸。目前血胆红素测定仍是重要的诊断依据。应密切关注血清胆红素浓度,正确区分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早期干预治疗是防止重症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和预防胆红素脑病的要点。本文采用妈咪爱和排便干预作为新生儿黄疸进行早期干预,收到明显的防治效果。

出生新生儿肠道内无细菌,不能将结合胆红素还原成尿胆素原类化合物随粪便或肾脏排出,增加了胆红素回吸收。妈咪爱散剂系微生态调节剂,主要由粪链球菌和枯草杆菌组成,其活菌数量达1.5亿个/g,冲服后能在回盲部以上定居、增殖,促进肠道在短时间内有益菌群维持在最佳状态。且粪链球菌可恢复小肠消化吸收功能,从而促使结合胆红素还原成尿胆原随粪便排出。妈咪爱还可抑制肠道中β—葡萄糖醛酸苷酶活性,减少了肠道中胆红素的肠肝循环,从而降低了血清总胆红素值。

新生儿肠腔内的胎粪约含胆红素80~100mg/dl,如胎粪排除延迟,也可加重胆红素的重吸收,使肝肠循环的负荷增加。新生儿摄人不足、喂养次数少、肠蠕动减少、肠道正常菌群建立迟等原因均可使经肠道结合胆红素排泄减少,而新生儿肠黏膜内口葡萄糖醛酸苷酶活性和含量是成人的10倍,它可分解结合胆红素为未结合胆红素,使血胆红素增高。新生儿灌肠能使新生儿首次排便时间和大便变黄时间提前,干预组新生儿均在灌肠操作过程中或操作刚结束就排胎粪,使含有胆红素的胎便或粪便及时从体内排出,干扰胆红素的肝肠循环,减少胆红素在肠道的重吸收,从而降低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

口服妈咪爱及灌肠均为简便、易操作、无创伤性的干预手段,无副作用。对新生儿黄疸的预防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3篇:新生儿黄疸护理要点范文

但是最后的护理治疗方式却不相同,医生说这是因为小儿黄疸也分为很多种,而且如果程度不同护理治疗方式也不同。

在自然光线下观察宝宝,如果仅仅是脸庞泛黄,则是轻度黄疸:如果用手指按压躯干后抬起,皮肤呈黄色,巩膜发黄,则是中度黄疸;用同样的方法观察宝宝四肢和手足心,如果也出现黄疸,就是重度黄疸了,应该及时到医院检查和治疗。

黄疸不仅有程度上的不同,还分生理性和病理性两种。

朱朱就是因为得了病理性的黄疸而需要光疗和输液治疗,而丫丫因为只是生理性的黄疸,会自行消退。

那么,爸爸妈妈们如何区分生理性与病理性黄疸呢?

一般来讲,生理性黄疸发生时间上比较短,一般是在宝宝出生后2~3天起出现,并逐渐加深,在4~6天为高峰,7~10天消退。

从黄疸现象来看,主要分布在面部及躯干部,而小腿、前臂、手及足心常无明显的黄疸,也就是不属于重度黄疸。如果宝宝是足月生产,那么生理性黄疸在第二周末基本上会消退干净;如果是早产的话,就会晚些消退。这也可以通过抽血测定胆红素来判定,足月儿在黄疸高峰期不超过12毫克/分升,早产儿不超过15毫克/分升。患有生理性黄疸的宝宝没有其他不适的感觉,体温正常,食欲好,体重也在逐渐增加。

有的爸爸妈妈看到宝宝黄疸,即便是生理性的,也十分心疼。想要减轻宝宝的生理性黄疸症状,也要留意一些小的护理要点:可以让宝宝胎便尽早排出,因为胎便里含有很多胆红素,胎便不排干净,胆红素就会经过宝宝的肝肠循环,重新吸收到血液里使黄疸增多。宝宝胎便从黑色胎便转变为黄色胎便就是排干净了。另外,要给宝宝补充充足的水分,小便过少不利于胆红素的排泄。

病理性黄疸是一些严重疾病的临床表现,如新生儿溶血症、新生儿败血症、新生儿肝炎、新生儿胆道畸形、克汀病、头颅血肿等,都会导致黄疸现象。因此,及早发现病理性黄疸,对防治宝宝的疾病有很好的帮助。

病理性黄疸,可以根据以下情况辨别:

黄疸出现过早:足月儿在生后24小时以内,早产儿在48小时以内出现。

如果爸爸妈妈们发现宝宝的黄疸发展速度很快,在一天内加深很多:或黄疸持续时间长(足月儿超过2周以上,早产儿超过3周),也不是一个好的征兆。

注意观察宝宝大便的颜色。如果是肝脏胆道发生问题,大便会变白,但不是突然变白,而是愈来愈淡,如果宝宝的身体突然又黄起来,就必须带宝宝看医生。

如果宝宝的精神及胃口都不好,或者出现体温不稳、嗜睡,容易尖声哭闹等状况,都要去医院检查。

如果宝宝的黄疸延迟消退,爸爸妈妈们也不要过度着急,妄下结论,认为是宝宝得了病理性黄疸,而是要先找找原因,看看是不是有以下情况,因为这些情况会导致宝宝黄疸延迟消退。

早产的宝宝。早产的宝宝黄疸期会比普通宝宝稍微长些,会多延迟一周左右。

妈妈在产前服用过大量催产素或维生素K。

第4篇:新生儿黄疸护理要点范文

关键词:新生儿 生理特点 护理要点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2.359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2-0248-02

出生至28天的婴儿称为新生儿,在此段时间内,对产妇和婴儿的护理是十分重要的,这段时间的细心护理对新生儿健康的成长是必不可少的步骤,针对这点要求,我们对新生儿护理需要重点注意的几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和总结。

1 新生儿的生理特点

1.1 新生儿定义。从医学的严格意义来讲,从出生那天开始算起,到满28日的婴儿指新生儿,这28天是在延续胎儿的状态,也是人们发育和成长的最基本阶段。在新生儿时期内,婴儿的各种调节中枢和脏器功能不健全,致使其机体抵抗能力极差,适应生活能力极低,比较容易发生一系列幼儿病症,所以为了更加稳妥的护理新生儿,我们必须详细了解并分析新生儿的生理特点[1]。

1.2 生理特点。①新生儿正常的皮肤颜色呈粉红色,在出生后3-4天后,新生儿的皮肤会呈现出稍带黄色的情况,这种情况是因为新生儿出现生理性黄疸引起的;②因为新生儿的呼吸中枢生长不够健全,所以呼吸次数每分钟大概为40次以上80次以下,比成人和稍大婴儿的呼吸快;心率大概每分钟120-140次。③要把新生儿的体温基本保持在36℃-37℃之间,减少因为新生儿较弱的体温调节功能和皮下脂肪较少带来的体温波动性;④新生儿的体重平均在3Kg左右,低于2.5Kg为低体重儿;⑤在出生10小时以内,新生儿排出的粪便颜色是黑色或者深绿色,出生第二天或第三天以后,粪便的颜色会出现黑黄两种颜色混杂的情况,婴儿出生第四天以后才会排出较为正常的黄色粪便。新生儿每天排尿的次数保持在4-5次,在出生一周之后排尿次数每天可达到10次;⑥新生儿的胃呈现出水平位、胃容量较小、贲门括约肌松弛等情况,刚开始只能喂流食,胃容量也只能达到30ml,并且在喂食期间婴儿很容易出现溢奶的情况[2]。

2 新生儿护理的要点

2.1 新生儿室的消毒隔离工作。在儿科病房内,应该专门设立空气流通、阳光充足、干净整齐的新生儿病室,并安排专业护理人员时常对室内进行消毒。进入新生儿室的任何人都要进行全身消毒、并穿戴隔离帽子、隔离口罩和隔离衣,在接触新生儿前必须洗手消毒。隔离患有传染疾病的新生患儿直至康复后才可返回新生儿室,尤其是对发生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或者流行性腹泻时,要迅速的对室内新生儿进行隔离,避免在室内蔓延流行疾病;医护工作人员在治疗护理患一般感冒症状的婴儿时,要注意戴双层口罩;新生儿室内必须进行基本的日常清洁,比较适宜的清洁方法是湿揩法,并在新生儿室内建立定期消毒以及大扫除制度。

2.2 适宜地环境温度、湿度。新生儿在出生后就应该注意保暖,正确的做法就是使用温暖的消毒毛巾擦干净新生儿身上的羊水,并将其放入暖包。正常出生的新生儿室内的温度最好保持在20℃-22℃,最适宜的相对湿度是55%-65%;对于早产新生儿,室内最适宜的温度是24℃-26℃,最适宜的相对湿度是60%-70%。将体温低于正常值的新生儿置于暖箱中,无条件者可使用热水袋对其进行保暖工作[3]。

新生儿使用暖箱时也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①暖箱内的温度要依据新生儿的出生体重和日龄进行调节,出生体重越轻、日龄越小的新生儿使用的暖箱温度就应该越高。②作用温度是暖箱真正的环境温度,暖箱壁内表面温度和暖箱内空气温度两者按照60∶40作用后得出的平均值即为作用温度,其中暖箱壁内的表面温度是取室内温度和暖箱内空气温度的中间值。例如,室内温度为20摄氏度、暖箱内温度为32摄氏度时,箱壁温度约为26摄氏度,此时计算作用温度得出:26℃*60%+32℃*40%=28.4℃。③暖箱应该在新生儿放入前预热到所需温度,并逐渐调节温度,在短时间内不能对暖箱温度进行急剧升降操作,暖箱内的温度应该根据室内温度适当调节;暖箱内相对湿度应该保持在50~55%之间。④在新生儿出暖箱前,应该逐渐调低暖箱的温度,并对婴儿进行过渡穿衣,在婴儿旁边适当加暖瓶,如果能够把新生儿的体温保持在36.5摄氏度,则可出暖箱[4]。

2.3 保持新生儿的体温恒定。新生儿在寒冷、低温的环境下抵抗能力较弱,易患呼吸道感染、新生儿肺炎等婴儿疾病。所以在母体分娩后,应该立即对母婴采取保温措施,室内温度应保持在24℃以上,新生儿皮肤的温度应该保持在36℃-37℃之间。

2.4 合理的喂养。正常出生的新生儿宜在出生后半个小时内开始喂食母乳。对于婴儿来说,母乳是最理想的天然食品,母乳不仅营养丰富,还含有大量的免疫成份,易于消化吸收。任何乳制产品或食物都不能取代母乳的作用,及早喂养母乳还可以防止低体温和低血糖,所以坚持母乳喂养是对新生儿健康的保证。在喂养过程中,如果方式不当会引起婴儿呕吐现象,从而引起吸入性肺炎,此时将婴儿抱起呈头高位片刻或者侧卧的方法可减少此现象。但如果母乳不足,可通过新生儿时常吸吮的方式刺激乳汁的分泌,如果分泌出的乳汁还是达不到新生儿的吸食量,可用母乳和牛乳相结合喂养。在给新生儿喂哺后,应保持婴儿向右侧卧的姿势,并逐一观察有无呕吐或者溢奶的现象,防治新生儿吸入窒息。

吸吮能力较弱的新生儿,可以吸出母乳用奶瓶进行喂养,不能够吸吮的新生儿,应使用滴管或鼻饲的方法。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对维生素A、C、D及钙、铁等矿物质的需要量较多,应该注意对其及时补充营养,以帮助新生儿的发育。

2.5 保证呼吸顺畅。新生儿出生24小时内,应该注意观察其呼吸节奏的变化,为了保证其呼吸顺畅,避免出现溢奶和和分泌物阻塞新生儿气道,应给婴儿保持右侧卧位或仰卧位,头歪向一边的姿势。

2.6 保护新生儿的皮肤、粘膜。新生儿皮肤、头、颈、腋窝、会阴及其他皮肤皱褶处容易出现糜烂,应该保持这些部位的清洁和干燥。为了防治出现尿布疹,每次换尿布后、尤其是大便后应使用温水洗臀部,并用软毛巾蘸干。脐带未脱落前应保持干燥,勿受污染;脐带脱落后,新生儿脐部容易潮湿,应使用75%酒精对其进行消毒。使用刺激性小的婴儿沐浴露给新生儿洗澡,洗完第一次澡后,一般会出现新生儿红斑,红斑出现时不能捂的太严,这种红斑一般会在1周左右后消退。奶间喂水可保持新生儿口腔清洁,避免擦洗出现损伤,如果出现鹅口疮,可每日涂1-2次1%的龙胆紫。一般不清洗新生儿的眼睛,但如果出现分泌物,可以使用温开水或者消毒棉花蘸生理盐水轻轻消除,如果有结膜炎,可以每日滴3-4次0.5%新霉素溶液或者0.25%氯霉素眼药水。

2.7 新生儿的衣服和被褥。新生儿的皮肤比较娇嫩,因此其使用的衣物、被褥等的制作材料要以纯棉料为主,衣服要简单易穿、柔软舒适、干净清洁、衣带松紧度适宜,如果是旧衣物,还要注意清洗和消毒。在给新生儿更换衣服时要注意检查新生儿足跟、腋下等部位的皮肤。新生儿使用的被褥制作材料要十分柔软,并要进行清洗和消毒工作[3]。

2.8 新生儿的预防接种、感染。宝宝出生第二天即可接种卡介苗,以预防结核疾病;宝宝出生后24小时内、1个月、6个月时需要接种乙肝疫苗,防止感染乙型肝炎。新生儿的适应能力和免疫力都比较差,因此要对新生儿的用具、食具、空气等进行定期与不定期的消毒,贴身照顾新生儿的护理人员更要严格对自己进行消毒[4]。

3 结束语

在新生儿期间,家长、护理人员每天要对新生儿的心率、呼吸、体温、心音、体重等身体情况进行观察,并比对其吃奶、大小便、睡眠等日常生活的变化,观察其面容、面色、手足温度和颜色、有无溢奶和呕吐、皮肤有无脓灶或出血点、肌张力有无异常等,以方便第一时间了解到新生儿的异常情况,避免新生儿感染疾病等情况发生。

参考文献

[1] 二梅.新生儿护理安全的防范于对策[J].中国误诊杂志,2009(14):97-98

[2] 刘小娟.浅议新生儿护理的几个要点[J].医疗科技,2012(12):254-255

第5篇:新生儿黄疸护理要点范文

1入院介绍

新入院的孕妇,从原来的环境来到陌生的病房,多数都会产生孤独无助的心理,因此,责任护士要热情地接待孕妇及其家属,安排合适的床位,详细介绍住院环境、探视制度、主管医生、责任护士、安全制度等;向孕妇介绍医院的膳食,各项检查的注意事项,以减轻或消除孕妇的各种顾虑:解决住院过程中出现的负性情绪及心理要求,减少护理纠纷,建立起良好的护患关系,使孕妇感受到医务人员的关心和尊重。这样一来,孕妇对医务人员就有了亲切感、信任感,有利于各项护理工作的实施。

2产前健康教育

责任护士要帮助孕产妇消除焦虑、恐惧心理,适时进行宣教,介绍分娩前的注意事项,如分娩先兆、产程进展、无痛分娩等,指导孕妇保持平静愉快的心情,做好心理护理。正确指导孕妇自测胎动,告知孕妇如出现下腹坠痛、阴道流血、流水、胎动异常等情况应立即报告医务人员,使护士和孕产妇都做到心中有数,以保证孕产妇顺利度过分娩期。

3产后护理宣教

宣教的形式应多样化,可以采取座谈、宣传画、示范和定时集中播放音像资料等,护士应向产妇说明过度疲劳会影响乳汁的分泌,尽早向产妇说明母乳喂养的优越性、喂养技巧、有效吸吮动作、喂奶姿势、婴儿按摩手法、挤奶手法、婴儿沐浴方法等,必要时可带领产妇和家属进行实地参观操作,手把手地指导,以利于尽快掌握早吸吮、早接触、按需哺乳和有效吸吮,掌握有效吸吮的特点和重要性,以便顺利成功地进行母乳喂养。同时,准备一些书面资料,如:新生儿常见症状的处理及婴儿护理要点,新生儿的哭声观察、尿布的更换、大小便的观察、脐部的护理、新生儿预防接种时间、新生儿黄疸的观察等,以增加产妇的相关知识。护士要告诉产妇产后腹痛是宫缩痛,以消除产妇的疑虑和恐惧心理,并向产妇说明多饮水、早解小便的重要性,以防止产后尿潴留的发生。要让产妇知道产后1周内会出现多汗是产褥汗,不属于病态。对于剖宫产者应正确指导,从禁食、流质、半流质至普食,饮食应多样化,以保证充足的蛋白质、维生素,适度的脂肪和纤维素等营养,对于平产的产妇要安排及早进食,注重营养丰富、易消化、清淡饮食,适当补充维生素和铁剂,以满足乳母自身的营养需要和泌乳消耗的需要。

护士要让产妇了解产后恶露的情况,产后最初2~3 d为红色血性恶露,量也较多,以后颜色逐渐变淡,成为浆液性恶露。产后2周左右恶露呈白色黏稠状。鼓励帮助产妇早期下床活动,加快恶露的排出。

4出院指导

第6篇:新生儿黄疸护理要点范文

【关键词】 早期母乳喂养 心理护理

一、在分娩后的前几天,因有些乳母在分娩时体力过度消耗未得到恢复、乳母不经常哺喂、哺喂的技巧掌握不熟练等原因造成泌乳晚或奶量少,导致新生儿体重下降。母亲往往会出现烦闷、焦燥的心情,怀疑自己没有产生足够奶水的能力,去承担哺育婴儿的任务,从而丧失母乳喂养的信心,医护人员应该富有高度的责任心和爱心,多给母亲鼓励和支持。尽早耐心的向母亲讲解母乳喂养的好处、以及早期母乳喂养的问题如何解决、正常泌乳需要几天时间、所谓的“空乳房”并不是一点乳汁也没有。详细了解母乳喂养中的不合理现象,帮组母亲寻找母乳喂养不足的原因,消除乳母的疑虑,紧张的心理,帮助他们建立母乳喂养的信心。告诉母亲随着有效吸吮次数的增加及自己体力的恢复,乳量会逐渐增加,且足够喂哺婴儿。让母亲知道,促进乳汁分泌最有效的方法不仅增加对的刺激,而且乳量的多少与其情绪的变化密切相关。因此乳母必须保持良好的心态坚定喂养的信心,同时得到家人的帮助支持也非常重要。医护人员及乳母家人应该多给母亲一些良性刺激,帮助她们建立一个来自社会、家庭、亲朋邻里和医护人员的支持系统,鼓励支持乳母树立信心,坚持按需哺乳及夜间哺乳,正确的掌握哺喂技巧并做好乳房护理,合理的营养及休息,不要给婴儿过早的添加辅食,对个别确定泌乳晚的母亲,可建议采用一次性的哺乳补充装置,这样既可满足婴儿的需要,又不减少对的吸吮次数,帮助母亲度过短暂乳量过少危机,解除乳母的紧张心理,一旦乳量稍增多即可拆除装置。因此,只要按上述要点坚持哺乳,乳汁一定会随着婴儿月份的增加而逐渐增多。

二、在对待某些特殊婴儿的母乳喂养问题,医护人员应更加关心体贴母亲,因特殊婴儿的母亲心理本来就很紧张,再加上母乳喂养过程中会遇到比正常婴儿更多的困难,医护人员及家庭应给母亲更多的支持和帮助,消除她们的紧张心理,鼓励母亲充满信心,让母亲与婴儿频繁地接触,及时解决母乳喂养所遇到的问题,使母亲认识到唯有她自己的乳汁最适合孩子的需要,才足以使她的孩子健康成长,并征得家庭和社会对她们的充分支持。医护人员应该经常与母亲交谈,不断的鼓励,耐心的指导,不断的鼓励使母亲主动积极地进行母乳喂养。

三、在生后的前几天,婴儿吃的少,所以少量的初乳完全能够满足婴儿的需要,医护人员应该让母亲了解这些情况,乳母不必因初乳少儿担心婴儿饥饿。告诉母亲在出生后的前几天,新生儿体重下降是正常现象,不必紧张,但是必须坚持频繁有效地吸吮,吸吮的次数越多,奶量会逐渐增加,这样,新生的体重会很快恢复。恢复的时间差异很大,根据临床观察,足月儿平均需10天,体重下降超过出生体重的10%,早产儿需14-21天,体重下降不超过15%。此外,让母亲了解如何鉴别新生儿黄疸以免引起不必要的紧张。

四、让母亲了解早期频繁吸吮,既有助于下奶,又能促进子宫收缩,减少产后出血。让婴儿吃到营养及免疫价值极高的初乳,婴儿免疫力增强,并能促进胎粪排出,减轻黄疸。

五、让母亲知道烦躁、焦虑的心情会阻碍泌乳反射,影响乳汁的分泌,泌乳晚。愉快的心情,舒适的环境,全身肌肉松弛有益于乳汁的分泌。让母亲知道保持愉快舒畅的心情,拥抱和抚摸婴儿,通过目光和皮肤的接触,有利于增进母子感情,促进早下奶,并能使婴儿的情绪安定,母亲也能得到很好的休息。

第7篇:新生儿黄疸护理要点范文

【关键词】妊娠肝病;并发症;护理

健全的肝脏在妇女妊娠期间维护良好的功能是十分重要的。肝脏疾病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孕妇的负担,有时甚至可影响妊娠的正常发展过程。正常妊娠也可加重肝脏负担,使原来的病毒携带者出现肝功能损害或加重病情。孕妇患肝炎的发生率为非孕妇的6倍[1]。妊娠肝病并发症多,重症肝炎发生率是否高于正常产妇?产后出血率是否高于正常产妇?为加强围产期产妇的监护保健工作,针对各种并发症于产前、产时、产后给予护理,是否降低了母婴死亡率?笔者对以上问题探讨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1999年12月~2000年10月上海市孕肝监护中心共收治孕妇211例,年龄最大40岁,最小22岁,平均27岁,高龄产妇(≥35岁)15例。其中放弃妊娠15例,顺产87例,占44.3%;产钳助产3例;剖宫产106例,占54.08%(106/196)。产褥期5例,妊娠剧吐10例。共分娩新生儿202例,双胎6例,死胎4例,孕妇死亡2例,其中伴有肝肿大31例,脾肿大37例,肝脾肿大51例。

1.2病因分型见表1。表1妊娠肝病病因分型(略)

1.3主要并发症见表2。表2妊娠肝病主要并发症(略)

1.4几种严重并发症的病因分析见表3。表3几种严重并发症的病因分析(略)

1.5肝病孕妇与正常孕妇的产后出血率比较见表4。表4肝病孕妇与正常孕妇产后出血率比较(略)注:P<0.05,差异有显著性

2产妇护理

2.1产前监护正常妇女妊娠时,肝脏负担加重,尤其晚期,这是生理性的。当妊娠出现病理性肝损时,容易发展成重症肝炎或暴发性肝衰竭。1993年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医院资料指出,晚期妊娠合并病毒性肝炎者,其中10.6%为重症肝炎[2]。本资料显示重症肝炎占6.63%(13/196),与护理、治疗水平增高有关。乙肝孕妇的流产、早产、死胎、死产、新生儿窒息率及新生儿死亡率明显高于正常产妇[2],见表3。本资料显示乙肝孕妇的早产、死胎、新生儿窒息率分别为69.3%、75.0%、57.0%。因此,产前监护尤为重要。

2.1.1肝功能轻度受损的患者应卧床休息,补充足够的营养,做好心理。据资料报道[3],正常孕妇有45%伴有不同的心理症状或神经系统症状,如焦虑性状态、抑郁性状态、强迫性症状等。通过对本组患者调查发现有64.5%(136/211)的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心理症状,尤其是乙肝患者或合并乙肝的患者94.8%有不同程度的心理症状,见表3。主要为担心胎儿发育、疾病的传染性及自身疾病的预后。我们在积极治疗肝脏疾病的基础上,根据患者存在具体情况,采用解释、疏导的方法,告诉患者目前对小儿免疫预防有很好的方法,有效率达95%以上。运用心理学知识,解除患者的思想顾虑,保证胎儿的正常发育及母体肝病的恢复。

2.1.2病情危重、黄疸较深以及伴有胆汁淤积的患者除重视心理护理外,应重点观察病情变化,监督低蛋白饮食,给予低脂、高糖类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少量多餐,以补充所需营养。绝对卧床休息,以减少消耗。准确测量、记录血压、呼吸及出入量和大便情况,发现病情变化,及时性报告医生。

2.1.3晚期妊娠预产期前1~2周,常规应用VitK1以预防产后出血,对病情严重和并贫血者及时补充凝血药物,纠正贫血。晚期妊娠伴有宫内窘迫征的孕妇,应每2h监测胎心率,如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处理,伴有其他合并症者应对症监护。

2.2产后护理孕肝患者应严格做好消毒隔离护理,分娩时,使用一次性备皮包和一次性塑料膜垫,使用后打包焚烧,产床用0.5%过氧乙酸溶液擦洗,有布类污染,用1∶40金星消毒液浸泡5~10min后,送清洗房处理。产后加强营养,进清淡、易消化、丰富维生素、高蛋白质的食物,少量多餐,以补充消耗。

2.2.1产后出血的护理见表4。本组孕妇伴有肝病的产后出血发生率为34.18%,明显高于正常产妇12.7%[4]。经χ2检验P<0.05,有显著性差异。所以对本组患者临产前应积极纠正并发症,改善凝血功能,纠正贫血,常规备血。产后严密观察阴道出血的量及恶露情况,及时给予止血及缩宫剂。对大出血者,应严密监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并配合医生做好抢救工作。

2.2.2剖宫产术后护理伴发肝病的孕妇提倡实行剖宫产术。本组孕妇剖宫产者106例,占54.08%,所以应做好剖宫护理。孕妇病室每日紫外线消毒,病床用1∶40的金星消毒液擦拭。严格饮食卫生,手术刀口每日消毒2次,常规应用抗生素控制感染。

2.2.3合并肝性脑病及肝肾综合征患者应按肝昏迷及肾衰护理。

3乙肝的免疫阻断

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的母亲所生婴儿的40%~70%将成为慢性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5]。而HBsAg及e抗原均为阳性的母亲在分娩过程中造成婴儿感染率更高,几达90%~100%。婴儿感染后除成为携带者外,部分可发展成肝炎,甚至导致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等严重后果[5]。HBsAg阳性母亲在分娩过程中使婴儿感染是母婴传播的主要途径[6]。这是由于母血中的HBV在分娩时可经胎盘创面进入胎儿血循环或由于母血及阴道分泌物使婴儿破损的皮肤与黏膜受染,也可能因婴儿吞咽母血及阴道分泌物而经胃肠道受染。此外胎内传播为另一途径,但仍以前者为主。产后母婴的直接密切接触也是使婴儿受染的原因之一。有资料报告高危儿童的免疫失败,未经产前阻断者高达20%左右。所以现在提倡产前孕期28周起给携带HBV孕妇肌肉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200~400u(HBsAg、HBeAg及HBV-DNA阳性者注射400u)每4周1次,直至临产,至少3次,这样使宫内感染率可以下降8%~10%,新生儿出生16h内肌肉注射HBIG100u或200u,2周时再肌内注射1次。满月接种酵母重组乙肝基因疫苗5μg,此后2个月龄及7个月龄重复接种共3次(即1、2、7程序)。这样的产前、产时、产后阻断措施,可使HBV母婴传播阻断率达到95%左右的免疫阻断效果,是目前最高的免疫保护措施。只要很好贯彻母婴免疫阻断措施,则在1~2代之后,我国就可以基本控制乙型肝炎的流行。

4结论

妊娠合并肝病的病因复杂,以乙型肝炎为居多,占55.45%。并发症多,精神心理障碍占64.45%。在乙肝病因中占94.8%,乙肝孕妇的早产,死胎,新生儿窒息率分别为69.3%、75.0%、57.0%。产后出血在孕肝患者中占34.18%差异有显著性(P<0.05)。重症肝炎占6.31%。临床通过合理的饮食护理,良好的心理状态,以及细致的护理工作,正确的乙肝免疫母婴阻断,可以明显减少妊娠肝病的并发症,控制乙肝病毒在新一代继续感染。

【参考文献】

1郑修霞.妇产科护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11.

2郑怀美.现代妇产科学.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8,211-212.

3临床产科学编委员.临床产科学.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66.

4马丽霞.早产儿围手术期的保暖及营养护理.中华护理杂志,1999,34(7):405.

第8篇:新生儿黄疸护理要点范文

关键词:临床路径; 计划性剖宫产; 健康教育; 陪护家属

中图分类号:r1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098(2012)02-0070-05

收稿日期:2012-05-27

作者简介:苏琳(1963-) 女, 安徽蚌埠人,讲师, 学士,研究方向: 护理教育。

application of clinical-pathway-based health education in family members of planned cesarean section women

su lin1, tian ling2

(1. department of nursing, bengbu medical college, bengbu anhui 233030, china; 2. department of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 no. 3 the people's hospital, bengbu anhui 233000, 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 evaluate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health education path in planned cesarean section. methods:165 cases of planned cesarean section women and family members were divided into experiment group (n=85) and control group (n=80) according to hospital admission date and self-prepared clinical health education path and conventional methods were carried out in experiment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respectivley. the items including grasp degree of disease-related knowledge, nursing skills, satisfaction degree for hospital nursing service, days of hospitalization and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were used to to evaluate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health education in the planned cesarean section through the comparison with control group. results:the project compliance rate including puerperium health knowledge, newborn health knowledge, newborn nursing skills and the satisfaction degree for hospital nursing service in experiment group were 91.76%、94.12%、89.41% and 96.47% respectively, which were bett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 (80.00%、72.50%、61.25% and 75.00%)(p<0.05). compared with control group, days of hospitalization and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in experiment group (9.41±1.21 days and 0 accident rate ) were less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 (9.41±1.21 days and 5% of accident rate) (p<0.05). conclusion:the application of clinical-pathway-based health education in planned cesarean section promotes rehabilitation and nursing of parturients and newborns.

key words:clinical pathway; planned cesarean section; health education; member of patient family 临床路径(clinical pathway)是指医院里一组成员共同针对某一病种的监测、治疗、康复和护理所制定的一个有严格工作顺序、准确时间要求的照护计划,使服务对象获得最佳的医疗护理服务质量[1]。临床路径极大促进患者及家属积极配合治疗,防止各种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2]。在很多疾病的治疗中都显示出明显的优势[3],因此,临床路径在现代医疗中的推广有其现实意义。而在此过程如何实施健康教育,可谓是一项有针对性、具体性、目的性的辅助治疗方法和手段。随着现代产科技术的

展和完善,加上我国特定的社会因素,剖宫产逐年增加,特别是孕妇要求剖宫产的增加,不但使分娩费用大幅度增加,也增加母儿近远期并发症[4]。由于社会因素剖宫产和“珍贵儿”的出现,孕产妇及陪护家属对相关需求增长,因此,推行相应健康教育势在必行。而我国目前实施的健康教育模式固定,对计划性剖宫产的健康教育多采用常规健康宣教模式,实施过程中存在着诸多问题,如与医生的健康指导相重复,甚至有出入,致使健康教育流于形式,缺乏针对性,不仅耗费人力和时间,也无法起到健康教育的目的[5-6]。为了有效利用人力资源,避免健康教育中存在盲目性、重复性、低效性,2011 年我科采用临床路径的健康教育模式,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1.1 一般资料 来源于2011年6~9月蚌埠市第三人民医院妇产科接受计划性剖宫产的孕产妇家属(每例孕产妇选1 名家属),计165名。将2011年6~7月入院的孕产妇家属80例设为对照组,2011年8~9月入院的孕产妇家属85例设为干预组,两组孕产妇在年龄、剖宫产指征、文化程度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将两组陪护家属在年龄、性别、职业、文化程度、与产妇亲缘关系及相关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等方面进行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1.1.2 孕产妇纳入和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 计划性剖宫产实施临床路径者;② 均为腰硬联合麻醉;③ 无输血、术后并发症;④ 均实行24 h 母婴同室。排除标准:① 经产妇;② 产妇职业系医务工作者。

1.1.3 陪护家属纳入和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 同意参加本研究;② 本次入院前未进行过相关知识和技能的培训;③ 与孕产妇的关系为母女、婆媳、夫妻;④ 具有书面阅读和沟通能力。排除标准:① 月嫂;② 年龄>75岁;③ 体力不支者。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按传统的“计划性剖宫产诊疗流程”方式执行,护士按照常规健康宣教进行。

1.2.2 干预组1 ① 健康教育路径的拟定:科室成立健康教育路径组,参照卫生部计划性剖宫产临床路径,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及自身经验,同时,评估陪护家属的健康教育需求,结合孕产妇自身状况及陪护家属的文化程度、年龄、生活背景等制定个性化、程序化健康教育路径表(见表3)。其中包括教育参照时间、教育内容、教育方式、实施的医生和护士、效果评价;② 健康教育的实施:实施前,路径组长对所参与的医护人员进行统一的规范化培训;孕妇入院后,接诊医生根据纳入标准选择入选对象并进行问卷调查,健康路径组结合调查结果制定个体化的健康教育路径表,并将其发放与陪护家属,讲述路径的有关内容和最后要达到的目标,取得家属的理解与合作。实施中,医护人员依据健康教育表的内容,对陪护家属进行连续、动态、有针对性、规范的健康教育,指导家属参与渐进式模仿操作练习;路径组不断根据孕产妇及陪护家属、医护人员的意见进行修改和完善。实施后,实施者与家属在表格上签名;路径组长评价健康教育效果,对发现的问题及时纠正;产妇出院时,路径组对健康教育表的各项指标进行总体评价,完善健康教育路径表。 表3 健康教育路径表

时间健康教育内容及方式

住院日阅读入院介绍、探视和陪护制度;介绍主管医师、责任护士及联系电话;讲解剖宫产前必查项目、配合要点;协同孕妇做相关检查。

手术日告知术前沐浴、更衣、禁食水,解释备皮、插尿管的目的和配合事项;指导家属对孕妇进行心理调试;嘱家属备齐母婴所需物品;解释术后去枕平卧、腹带和腹部压沙袋的作用,强调保持尿管、输液管的通畅;协助产妇床上翻身;告知术后6小时内禁食水,若产妇口渴,嘱家属喂少量温水;嘱术后6小时后进流食;讲解产后出血观察的重要性,协助产妇更换卫生垫,出血较多时,保留卫生垫,以便评估出血量。

术后第1天讲解产妇早期排尿的重要性,拔尿管后协助产妇排尿;讲解早期下床的益处,强调安全保护;协助清洗会;讲解母乳喂养的好处、新生儿观察内容;帮助产妇早接触、早开奶、早吸吮;示范哺乳正确姿势,指导第1 次母乳喂养。

术后第2天强调排气后的饮食要求;讲解子宫复旧的意义和表现;家属观摩护士协助产妇第一次下床;协助产妇刷牙、更换汗湿衣服;讲解经皮测胆红素的意义、初乳的益处、按需哺乳的重要性;观摩护士给新

生儿进行眼部和口腔护理;告知喂奶前洗手,温开水擦;示范手工挤奶的方法。

术后第3天讲解均衡营养的重要性,分析产后大量食入高脂、产气饮食的害处;列出预防便秘的措施;挂图示产妇康复体操-腹部运动;讲解筛查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症和苯丙酮尿症的意义,嘱家属协助新生儿吃足6次奶后采足跟血;演示新生儿脐带护理,家属观摩护士给新生儿换尿布,指导家属包裹新生儿、更换尿布;讲解新生儿沐浴、抚触、游泳对新生儿生长发育的好处等。

术后第4天分析母乳不足的原因,讲解排空母乳的重要性;列出凹陷和皲裂的处理方法;挂图示产妇康复体操-臀肌及腰背部肌肉的运动;演示按摩子宫的方法;指导做好产妇的皮肤护理;讲解观察新生儿生理现象和异常情况的方法;家属观摩护士给新生儿沐浴,并讲解注意事项,指导家属给新生儿换尿布。

术后第5天讲解乳汁淤积、乳房脓肿的害处和处理、恶露三个阶段的性质、量及观察;调查产妇居住的环境,讲解产褥期的环境要求;挂图示产妇康复体操-提肛肌的运动;解释新生儿黄疸的原因、消退时间及处理方法;家属示范给新生儿沐浴,护士给予评价,观摩护士给婴儿抚触术后第6~9天列出产妇情绪的调节的方法;讲解新生儿体温检测的意义,演示身高、头围的测量方法;家属在模拟儿上示范婴儿换尿布、沐浴和抚触,护士指导和纠正;家属对新生儿实施换尿布、沐浴和抚触。

出院日协助办理出院手续;讲解出院后产妇的运动、饮食要求,计划生育指导;告知产后母婴复诊的时间、目的。

1.3 评价

1.3.1 评价方式 术后第6~7天,路径组成员测试相关技能(新生儿护理操作技能);出院前,路径组长发放问卷调查表,测试相关理论(产褥期保健和新生儿保健知识);出院结账处设立满意度调查台,孕产妇及家属在无人观察下填写满意度调查表;路径组负责人统计理论和技能成绩,统计孕产妇住院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

1.3.2 评价指标1① 理论评分表,为路径组制定,产褥期保健知识包括10项内容:产后饮食、活动、便秘的预防、皮肤护理、口腔护理、会护理、乳房护理、母乳喂养、居住环境、情绪的调节;新生儿保健知识内容包括8项内容题:体温监测、喂养、新生儿黄疸观察、脐带护理、大小便观察和护理、皮肤护理、眼及口腔护理、免疫(避免不必要的接触)。评分等级有掌握(3分)、部分掌握(2分)、未掌握(1分),<60分为未达标[7]; ②技能评分表, 包括奶粉配制、 清洗臀部换尿布、 洗澡、 生长发育测量4项操作技能, 参照国家育婴师初、中级操作技能考核评分标准[8],每项分值为25分,合计100分,<60分为未达标;③医疗护理满意度调查表,本院制定,满分100分,90分以上为满意;④住院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运用spss13.0对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χ±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1)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健康知识技能达标率及患者满意度的比较,对照组发生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3例,脱水热1例,干预组未发生1例并发症,p<0.05;两组在产褥期保健和新生儿保健知识、新生儿护理操作技能测评及满意度评分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4)。

2) 两组住院时间比较。 干预组住院时间(9.41±1.21)天, 比对照组(10.03±2.14天)短, t=2.30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随着社会经济和医疗保健工作的进步与发展,母婴保健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孕产妇及家属不再单纯满足于护理服务,还迫切需要懂得产褥期保健、母乳喂养、婴儿护理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以提高保健水平和育儿能力。健康教育是一项经济、有效的干预措施,基于临床路径制订的健康教育路径表,以住院时间为序,把健康教育的内容细化到孕产妇住院的每一天[9],这种模式的对象往往是住院患者,忽略了患者家属的健康教育需求。本研究以家庭为中心,以良好医患关系为基础,把陪护家属健康教育纳入路径中,评估其健康教育需求,传授相关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由于陪护家属知晓整个医疗过程及其健康教育内容,使健康教育具有可操作性[10]。

医生和护士专业化协助和配合,提高了健康教育效果。传统健康教育形式多以护士为主,不规范且随意性大

。相比之下,临床医生掌握专业的医疗保健知识,在患者和家属面前有很高的权威性,是开展健康教育的重要力量。基于临床路径的健康教育有严格的时间框架, 规定了医生和护士有计划性和预见性的健康教育,克服了传统健康教育的盲从性、随意性和重复性,也克服了护理工作的局限性,从而使患者和陪护家属得到系统、规范和针对性的健康指导,保证了健康教育的效果。程序化的健康教育模式极大地提高整个健康教育过程的透明度,发挥了家属的主观能动性,建立了共同参与型的医患关系[11],进而提高了医疗效果[12]。按程序化健康教育表对陪护家属进行相关知识和技能的培训,特别是新生儿保健及新生儿护理技能有序梯度的培训,改变了传统新生儿保暖过度及喂养不合理等现象,使新生儿都得到良好而科学的护理。本研究统计显示:干预组产褥期保健和新生儿保健知识、新生儿护理操作技能三项指标的达标率明显优于对照组,且未发生1例并发症,对照组发生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3例,脱水热1例。

良好的家庭、社会支持系统能更好地促进患者配合治疗和护理。阴道分娩是一个正常的生理过程,而剖宫产术是一个有损伤的分娩手段,孕妇不仅要尽快地实现从孕妇到母亲的家庭角色转变,还要遭受手术的痛苦和损伤,其间家属的有效照顾和心理支持是孕妇强大的精神支柱,对孕妇的康复和角色转变有着重要的作用,对出院后的延续护理也有着不可估量的效果;同时也增强孕产妇对医生、护士的信任度,提升了家属对医疗护理质量的满意度[13-14]。与对照组比较,干预组陪护家属对医疗护理质量的满意度明显提高。

根据家属对健康教育的需求,制定个体化的健康教育表,将健康教育内容分解到住院的每一天,它规范了医护行为,使医护配合,在规定时间内做什么、怎样做,减少了健康教育的随意性、盲从性, 保证了健康教育的连续性、动态性和完整性;而传统健康教育没有一个标准的流程,很多护理人员缺乏健康教育意识,加之施教者水平参差不齐, 往往存在健康教育工作形式化,缺乏动态、连续、完整的反馈机制,使陪护家属的教育落不到实处,造成健康教育效果不理想。基于临床路径实施健康教育的施教医生和护士依据路径表的内容及目标要求,对陪护家属进行施教、评价, 再施教、再评价, 直到达标的过程, 这种过程使得健康教育程序化、具体化、目标化,通过监测和反馈使之更加完善和具体[15-17]。

综上所述,应用临床路径将孕产陪护家属作为特殊群体实施健康教育,不仅提高了陪护家属相关理论和技能水平,同时也增强了孕产妇的自我护理意识,最大限度提高她们的自我护理及对新生儿护理的能力,有效的减轻她们分娩前后的身心压力[18],防止产后并发症的发生。值得注意的是在应用健康教育路径过程中,应详细记录路径实施过程中变异因素,及时修正和完善路径的内容,提高健康教育效果参考文献:

[1] finkbeiner bl.four-handed dentistry:instrument transfer. j contemp dent pract. 2001 feb 5, 2(1):57-76.

[2] harati h,hadaegh f,momenan aa,et al.reduction in incidence of type 2 diabetes by lifestyle intervention in a middle eastern community[j].am j prev med,2010,38(6): 628-636.

[3] less la,ragoobirsingh d,morrison ey,et al.a preliminary report on an assessment of a community-based intervention for diabetes control in adults with type 2 diabetes[j].fam pract,2010, 27(1):146-152.

[4] 张为远. 中国剖宫产现状与思考[j]. 实用妇产科杂志, 2011, 27(3): 161-163.

[5] 华晴岚, 梅柳蓉. 对住院患者实施健康教育的现状与进展[j]. 上海护理, 2005, 5(2): 52-54.

[6] 黄昊, 孟开. 健康教育对社区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的系统评价[j]. 中国全科医学杂志, 2012, 5(1b):120-124.

[7] 陈建英, 梁燕玲, 庞宇容. 临床路径在乳腺癌手术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 广东医学院学报, 2011, 29(2): 173-175.

[8] 刘康. 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考试指导手册[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8:82.

[9] 戴红芳, 施京华, 苏强. 健康教育路径在择期剖宫产护理质量中的成效[j]. 护士进修杂志, 2009, 24(5): 433-434.

[10]

伟娜, 李丹, 彭丽萍, 等.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治疗中实施临床路径的效果[j].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2, 32(4):807-808.

[11] simmons d, voyle j, rush e, et al. the new zealand experience in peer support interventions among people with diabetes[j].fam pract,2010,27(1): 153-161.

[12] nettles a,belton a.an overview of training curricula for diabetespeer educators[j].fam pract,2010,27 (1): 133-139.

[13] 陆彩萍, 奚庆红, 曹丽, 等. 健康教育路径对胆囊切除术患者出院后自我护理的影响[j]. 上海护理, 2010, 10(1): 18-20.

[14] dennis cl. preventing postpartum depression part ii: a critical review of nonbiological interventions. can j psychiatry, 2004 aug, 49(8):526-38.

[15] 郑淞元,方艳春,段功香. 健康教育路径在产科的应用[j].南华大学学报:医学版,2010, 8(1):144-146.

[16] 董凤齐,白燕. 健康教育路径在结直肠肿瘤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j].天津护理, 2010, 18(1): 29-30.

第9篇:新生儿黄疸护理要点范文

中图分类号:R473.71: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2409(2007)05―1034―02

妊娠合并肝炎是指妊娠期患病毒性肝炎,二者相互影响,尤其是在妊娠晚期,由于肝脏的负担加重。易发展成为重症肝炎,妊娠合并肝炎的发生率0.25%~1.60%,属高危妊娠,孕妇病死率很高。如果治疗护理及时得当,可使病情减轻、好转,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孕妇能顺利分娩。我科2003―2005年共收治护理16例妊娠合并乙型肝炎的患者。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16例,孕妇平均年龄28岁;早期妊娠2例,中期妊娠11例,晚期妊娠2例,其中急性乙型肝炎’例,慢性乙型肝炎9例,乎均住院42d。

1.2 临床表现

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软困、乏力、纳差、食欲下降、腹胀及肝区不适、黄疸及皮肤瘙痒。

1.3 治疗

常规应用护肝、降酶、利胆、退黄等药物,避免使用有碍胎儿生长药物,加强胎儿监护,预防和控制感染。

1.4 转归

痊愈出院11例,好转出院5例。

2 护理要点

2.1 休息

卧床休息,可减少体力消耗,使全身血流量增加,肝脏分解代谢降低,减轻肝脏负担,有利于肝细胞功能的恢复,1~2周后自觉症状好转,可在室内适当活动,以不感到疲劳为宜。因为适当活动可促进食欲,有利于胎儿的正常生长发育,重症肝炎患者应绝对卧床休息,宜采用左侧卧位,护理操作尽可能一次完成,以便患者充分休息。

2.2 饮食

合理饮食可起到保护肝细胞、促进肝功能恢复的作用,同时也是保证胎儿正常生长发育的需要,是治疗肝炎不可忽视的方法之一,所以应鼓励患者多进食,在无氮脂血症和血氨增高的情况下,给予优质蛋白如瘦肉、鱼、虾及新鲜水果和蔬菜,以摄入足够蛋白质和维生素,维持机体代谢所需,满足母儿的营养所需,促进肝脏功能的改善和修复,对进食少或不能进食者按医嘱静脉补充营养。

2.3 心理护理

妊娠合并肝炎患者心理负担重,不但对自己的病情担忧,更担心胎儿的健康状况,精神过度紧张恐惧,以至影响饮食及睡眠,不能充分休息。护理人员应及时发现患者的情绪变化,针对具体问题,给予心理疏导和健康指导,帮助患者消除不良情绪,使其能充分休息,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从而能积极配合治疗及护理工作。

2.4 病情观察

乙肝患者在妊娠期往往病情加重。严重者可发展成重症肝炎,导致多种并发症的发生,所以对妊娠期肝炎应予足够的重视,在病情观察中,一方面要注意妊娠的情况如胎心、胎动、有无腹痛、流血和早产先兆,另一方面要加强肝病监护,如意识的改变、黄疸的增长速度、消化道症状等,尤其是出现进行性加重的腹胀和高度的乏力均为重症肝炎的表现,应在早期及时发现及时治疗。早期发现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