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老年人居住环境设计范文

老年人居住环境设计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老年人居住环境设计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老年人居住环境设计

第1篇:老年人居住环境设计范文

[关键词]老年人 居住环境 优化设计

[中图分类号] B845.61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4)-4-261-1

当前,老龄化已经成为一个无法逆转的问题,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使得人们的寿命延长,老年人的比例不断上升,而作为劳动能力差、疾病发生率高的 群体,对于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发展也造成了一定制约。对于老年人来说,其已经不再是社会与家庭的主角,会有一定的寂寞感与空虚感,对于居住环境也有更高的要求,如人性化、温馨等,这正是促进老龄化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途径。

1老年人居住环境分析

环境主要是指某一特定生物体生存的空间,或者是对该群生物体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的一切是事物的总和。所谓环境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对于人类来说,居住环境主要是指室内条件或者居住区周围的景观条件,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工作及生活压力不断加大,由此使得其生活质量难以实现质的提高。老年人的工作及生活压力虽然有所减轻,但正是由于压力减小而难以融入社会,有着强烈的孤独感和寂寞感,并逐渐发展成为社会进步的隐患,难以促进我国和谐社会的构建。

老年人的居住环境主要是指其居住区域的环境设施及相应的配套设施,如老年人使用的家用设施,或者室外活动的公共设施等,总的来说,老年人的居住环境核心是居住建筑,包括住宅及设施。当前,就我国老年人的居住环境调查研究发现,居住楼层在2楼以上的占99%,与老年人共同居住的住户仅占10%,大多是年轻的三口之家,家庭设施中不符合老年人特点的家具占95%,社区周围设施能够满足老年人活动需求的仅占5%。上述这些数据都是对老年人居住不利的因素,要想优化老年人的居住环境,就必须采取更科学的设计方法,保证居住环境更加适合老年人的身心特点。

2老年人的居住环境设计策略

2.1居住空间设计

2.1.1客厅环境

通常情况下,老年人在室内呆的时间比较长,因此对于室内的环境设计要求也比较高,如休息、聊天、看电视、喝茶等大都需要在室内进行。对于室内的设计,首先要保证采光充足,室内外通风,户外环境优美等,日常生活所需的家具及用品可以根据老年人的习惯进行摆放,尽量保持安逸、自由,以满足老年人的喜好。

2.1.2卧室环境

老年人的卧室应当具备床头柜、衣柜、床等基本家具,以满足基本需求,卧室面积应当适宜,并设计大小合适的窗户,以供通风及采光使用,也可以避免封闭感。卧室中的家具选择要注意尺寸适宜,并尽量避免棱角尖锐的家具设施,以免造成老年人磕伤,家具的选择应尽量保持色调沉稳,以符合老年人的年龄特点。此外,还应当在卧室内设计电话系统,床头设计紧急呼救按钮,以保证老年人出现事故后能够及时被发现,并进行有效抢救,其余电器开关的设计则要尽量靠近床头,以减少老年人走动,方便使用。

2.1.3卫生间环境

卫生间是老年人经常进入的空间之一,不仅要保证必须的设施设计,还应当人性化设计符合老年人需要的设施,如安全扶手与老年人的身高适宜,保持通风采光,安置休息或洗澡用的凳子,地面放置防滑垫,设置紧急呼叫器等,以将安全设施做到位。此外,卫生间内还应当设计电灯及明显的操作开关,以方便老年人使用,对于室内的上下楼梯也应当设置防滑垫,以避免滑倒事件的发生。

2.2公共空间设计

2.2.1户外运动环境

老年人由于年龄限制,其机体免疫力下降,需要勤加锻炼,而工作压力小、生活无忧等因素的影响也为老年人提供了更多的活动时间,由此对于老年人的户外活动设施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老年人的户外活动空间设计,应当保留足够的面积,以保证老年人能够根据自身活动能力的强弱选择适当的运动方式,如表演、打球、跳舞等,同时保证活动空间的周围具有良好的空气及光线,并在运动场地周围设置休息设施,如长廊、座椅、亭子等,以方便其他老年人观看或者休息。

2.2.2公共走道环境

公共走道环境主要是指老年人进出房间、乘坐电梯等空间环境,这不仅是老年人的交通空间,同时也是一个密切的交往空间,可以增进各个住户之间的交流,从而为老年人提供更多的交往空间,建立更多的和睦关系。对于公共走道的设计应当充分考虑老年人的特点,如开辟专门乘坐轮椅的走道,并保证走道通畅,同时保证充足的采光,以使老年人在上下楼梯时能够保持视线清晰,避免发生危险。对于宽敞的公共走道,还可以设置休息座椅及连续的扶手,以供体力不支或行动不便的老年人行走使用。

2.2.3娱乐环境

对于老年人来说,没有工作的烦扰,就有更多的时间进行娱乐活动,以排遣孤独和寂寞,因此,对于老年人娱乐环境的设计应当人性化、实用化、丰富化。首先可以设计丰富多彩的联谊厅,开展集体活动,如节日庆典、交友聚餐、大型游戏等,联谊厅要配置先进的多媒体设备,并遵循简单、智能的原则,以促进各位老年人之间的交流,获得更多的朋友。其次是阅读室,对于学历较高的老年人来说,阅读室的设置不仅能够满足自身的精神需求,同时还能够成为一种有效的文化娱乐,与其他老年人讨论古今更是惬意无比。老年人与当前社会发展有一定的差距,因此对于书籍的选择也应当充分考虑老年人的特点,如历史政治、生活实用、医疗保健、经济法律等。

3结束语

老年人口的不断增加对于老年人的居住环境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这不仅关系到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同时还关系到社会的和谐发展。因此,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应当更加注重老年人的居住环境设计,力求达到人性化、实用化和智能化,以为老年人提供温馨、舒适的居住场所,并进一步推动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参考文献

[1]高丽君.城市老年人居住方式的"现实与理想"--以天津市老年人为例[J]. 知识经济. 2011(23).

[2]李斌.分化与特色:中国老年人的居住安排--对692位老人的调查[J].中国人口科学. 2010(02).

第2篇:老年人居住环境设计范文

1. 中国港台地区及国外研究状况

1.1理论方面的研究动态

在理论方面的研究多以环境心理学、社会学、行为学、场所理论、医疗护理的研究居多。

在环境心理学方面,有学者认为认知图理论是环境的心理特征。依据认知图理论,环境的预先勘察已经被用来协助老人适应新的养老设施,以及帮助老人找到购物中心的路;日本的井上胜也的《老年心理学》较全面的阐述了老年人知觉视觉、思维智力、动作反应的变化带来的心理变化从而产生情感动机和满足自身心理的需要。

在行为学方面,丹麦的扬盖尔的《交往与空间》可以为老年设施的空间等级营造、户外活动空间、交往空间营造提供理论依据;奥斯卡纽曼的《可防卫空间》为老年设施的安全设计方面提供依据。环境行为学着重研究在特定的环境下对人们的心理的影响,即环境是刺激,人体外部感觉器官和人体内感官与环境也有交互作用。

环境行为学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为老年人居住建筑的研宄提供依据,在宏观方面需要引起重视的是人类聚居的多样性和混合性。

在场所理论方面,挪威的诺伯舒兹《场所精神》在养老设施实现原居安老,探讨如何营造老年人如何产生归属感以及对场所产生依赖和认同。

在无障碍设计方面,人体测量学(的后两项内容是老年人居住建筑设计的重要借鉴,其中最后一项还逐渐发展为人体工程学,又叫人体工效学。人体工效学科学地确定了人类生活空间的尺度和环境,不仅研究数据的应用,还有人在环境中的多种感官,以及人在环境中的能力的研究,是现代工程设计普遍运用的方法。的《人体尺度与室内空间》一书,作者对人体尺寸做了详尽归类。

在社会学方面,美国学者最早提出“空巢家庭”的概念,空巢家庭的增加对传统的家庭养老产生强烈的冲击。在社会学的研究中,试图解释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与其他人以及环境的相处方式发生改变的情况的理论主要有四种:①撤退理论(即老年人不再担任某种角色和责任的时候会把自己从社会结构的某些位置中撤退出来。②活跃理论即有些老年人从某种社会角色中脱离出来,还将寻找其他的代替角色。③连贯性理论即老人在适应自身能力的改变、新的境遇以及生活经历迹他们表现出一种强烈的要保持现在与过去生活之间连贯性的需要。④环境压力和个体能力理论个体能力和环境需求之间存在平衡的话,老年人就能积极地适应和应对周围的环境。

在需求理论方面,马斯洛的“需求层级”理论和布拉德肖的“需求理论”,都为老年人居住建筑在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层面的设计提供理论基础。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将人格发展看做是一个渐进过程,并将其扩展到人的生命阶段。老年人的阶段是生命阶段的第八个阶段,此时期的特点是自我整合,这为老年居住建筑中的特殊精神空间的设计提供了理论基础。

1.2设计方法方面的研究动态

国外一些发达国家进入老龄社会的时间早于中国,立法、社会保障走过了个不断完善的过程,在立法先行保障下的设施分类、设施设计理念、建筑设计方面都为我们学习借鉴提供了宝贵意见。

在设计方面,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教授马赛,提出通用设计理念。1997年设计师朗麦图片来源:脉斯和其他设计师提出了第二版的“通用设计”①的七项原则②,是通用设计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也是通用设计理论实践的基础。它为多个年龄族群的居所及环境设计提供基础,这些原则可以被运用于老年人居住建筑设计中。如日本的碧空老人之家的中庭设计,除去无障碍设计之外,还可以提供园艺治疗的空间、交流、防卫、相互监护、易于报警的空间。

2.国内研究动态

2.1理论方面的研究动态

在我国的养老问题心理方面的研宄中,先生提出的“反馈模式”与西方学者提出的“接力模式”类似,都在探讨养老问题的“责任伦理”,为居家养老模式提供心理和伦理方面的理论依据。

天津大学徐从淮博士的论文《行为空间论》“老人行为与空间”一章揭示了老人的行为、空间、心理的关系。

山东大学吴敏的著述《基于需求与供给视角的机构养老服务发展现状研宄》以社会医学和卫生事业管理学的视角通过用数学建模法、统计学法等方法定性、定量地研宄城市和农村的机构养老服务需求。并对机构养老设施的硬件水平和服务人员的数量、服务质量、入住老人的健康状况的比例等情况都做了理想模型的分析。文章还首次对国内养老机构的服务效率进行了评价。但是没有研宄机构养老设施建筑设计的空间比例方面的理想模型。

中国老龄科学研宄中心编著的国外养老丛书系列《夕阳红工程养老丛书》介绍了国外和港台地区的养老模式,重点从社会保障、社会服务、养老保险等方面介绍社会

对老年人的保障,从老年人的社会参与介绍老年人如何乐享晚年,而并非将养老当做仅仅是解决老年人温饱的最低层次的生存救助。丛书也未从如何营造适老化的居住环境的建筑设计层面进行研究。

王江平的《老年人居住外环境规划与设计》分别从宏观、中观、微观的角度对老人居住环境的室外场地、室外空间和室外设施三个层面分析老人居住外部环境的场地、空间特征,提出了规划、设计的原则、方法。大连理工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对老年设施问题进行过长期的研究。

方舒在其硕士论文《适合我国国情的老龄居住建筑类型研究》中,对合肥市的一些身体健康的老人的调研发现,大部分老人对于老年公寓和养老院来讲比较倾向于老年公寓,一方面认为老年公寓收费合理生活便利,另一方面也较为自由,能交到道合的朋友,使用者能够接近使用;提供适当的大小和空间,让使用者接近、够到、操作,并且不被其身型、姿势或行动障碍的影响。

在对现在的少子化和家庭小型化进行了研究后,提出了人们的养老观念可以由“家庭养老为主,社会养老为辅”转向“社会养老为主,家庭养老为辅”向社会寻求养老支援。

2.2设计方法方面的研究动态

王江平《老年人居住外环境规划与设计》中提到了“被动利用环境设计”,主要是讲对环境设计时的一种方法,即人的通感不能全部感知的环境可以利用某一种或几种感觉(多为视觉)而被动感知环境的种环境设计力法。杨小东将通用设计理念与住宅相结合,提出“普适住宅”的构想,指出通用设计与无障碍设计的不同,并提供了解决老年人居住问题的新途径。还根据通用住宅模式对国家的一系列住

宅规范做出了补充与完善。

参考文献

1.(西)编老年人居住建筑应对银发时代的住宅策略杨小东,

钟声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2.(美)布拉福德珀金斯等著老年居住建筑李菁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3.王江萍老年人居住外环境规划与设计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9.

4.亓育岱主编老年人建筑设计图说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

第3篇:老年人居住环境设计范文

关键词:寒地;老年公寓;景观设计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2)07-0064-01

0引言

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老年人居住环境的状况也越来越多受到社会关注。室内、外环境是老年人居住环境设计涉及到的最直接的两个方面。营造优良的老年公寓庭院空间环境,提高庭院空间环境质量,不仅可以激励老人进行有益的锻炼活动,消除老人的忧虑,促进老人通过锻炼来维持身体机能,促进老人人际交流,还可以维护老人残存功能,有助于开发老人自助潜能,提高老人生活质量。

1寒地城市老年公寓景观设计存在的不足

1.1 老年公寓基地总体绿化面积小,人均绿化面积低于国家先关标准,庭院的绿化空间基本可以用“简陋”来形容。绿量的缺乏,不能有效改善老年公寓区域环境的空气质量。植物种类的单一,质量较低的绿化,从某个角度来说,局限了老人的活动方式和活动时间的长短。绿化的高度、层次、物种的选择以及附属设施的配备,未能针对老年人特殊的生理状况,不能突出绿化特色,绿化效果较弱。

1.2 户外环境整体表现为户外空间少,一些设置较多却缺乏多样性,结构功能也相对简单。户外空间环境整体缺乏层次和多样性,特色不突出,可识别性差,设计形式阵旧。具多样空间类型的,又存在部分功能空间过于集中,分布不均的现象。坐息空间常缺乏围护,安全性差,无遮荫,无对景,细部设计不够精细,室内外联系不够。

1.3 地面防滑考虑的欠缺。地面铺装没有考虑到寒地城市的气候条件采用防滑地砖,而是一味地追求色彩、图案、形式上的变化,特别是雨雪天路面湿滑给老年人的出行造成安全隐患。

1.4 对于老年公寓的环境设施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室外标识、宣传栏、电话亭等便民设施少而质量偏差。健身器械种类尺寸、坐息尺度等也缺乏对老年人特殊情况的考虑,座椅铺面、扶手等设施未考虑季节性和老年人群体的特殊性。

2形成问题的主要原因

2.1 设计的着眼点不同目前老年公寓里比较普及的三种配套设施是生活服务设施、教育服务设施、娱乐服务设施。其中以生活服务设施的配备最为普遍,教育设施的配备稍逊一等,而娱乐设施的配备则有很大的差别。目前,在我国的老年公寓设计中,多重视公寓建筑内部使用空间的设计,强调内部空间的无障碍设计、功能性、安全性,却忽视了老年公寓的外部空间设计,如庭院设计、休憩与交流空间设计、休闲娱乐空间设计等等。此外,由于老年公寓的经营方式不同,其服务内容的针对性也各不相同,老年公寓的室内、外环境在设计中也存有各自不同的侧重点。

2.2 设计原则的针对性不强首先,老年人这一特殊的使用对象在设计中被忽略;其次,老年公寓的功能定位在设计中也不能充分体现。现有的老年公寓庭院存在的普遍问题是绿化与设施简单、笼统,其根本原因在于未能切实针对老年人的特殊情况进行绿化与设施的设计。比如:目前老年公寓的庭院空间基本由服务设施和停车场等构成,其功能未能和公寓定位相对应,户外活动空间不足,没有考虑老年人的锻炼活动方式的需要,忽略了老人现实而多样的需求。

此外,目前的老年公寓庭院的设计目标并不明确,对于老年公寓的定位概念模糊。有相当一部分的老年公寓,与护理中心等以医疗为主要功能的庭院混为一谈,仅重视医疗设施和护理设施的配套,忽略了其他功能设施的建设,设计原则没有准确的针对性。

3老年公寓景观规划设计原则

3.1 坚持安全性根据老年人的生理行为特点,设计中尽可能减少、消除老年人在活动时可能遇到的不安全隐患,设计不同性格、不同特征、不同层次和等级的空间环境为其创造安全无障碍的生活环境,为其创造安全、可识别、可达的生活环境。

3.2 坚持差异性针对不同活动能力、不同活动类型的老人,对场地的活动区域进行划分。既要提供可散步的步行道(步行道的设计应能提供不同难度和长度,提供给不同锻炼方式的老人),又要提供的公共活动空间,既要提供可保证私密的、安全的小角落,又要提供可使老人具有社交功能的次一级小空间。设施应尽可能保持多样性,留有选择空间,让老人可以自主选择适合他们活动能力的活动。另外,休息区应布置在建筑附近,并确保在每天的不同时段有日照或阴影。因为对于老人来说,即使坐在一旁晒太阳和看别人活动也是一种愉快的参与方式。

3.3 坚持地域性因地制宜地赋予户外环境景观亲切宜人的艺术感召力,创造出符合生态效应,适应当地文化的景观。通过美化生活环境,体现老年公寓文化,促进老人交流和身心健康。充分利用寒地城市独有的寒冷气候设计冬季特色景观,为老年人提供冬季特色景观。还可以设置冬季特色冰雕,雪雕或者在原有绿地中放置具有本地风格及趣味性的小型冰灯;也可以在道路两侧放置冰灯,一方面可供夜晚照明、另一方面还可以美化冬季景观。

3.4 坚持参与性为老年人户外活动提供必要的场地和服务,通过户外环境的构成为老年人散步、锻炼、交谈等找到了适宜的空间。在环境设计中应诱导老年人积极地进行“角色参与”和“活动参与”,使“人尽其兴,物尽其用”从而发挥主、客体的直接交换的作用。在空间环境的创造中,要调动老年人的参与性,设置能最大限度地满足老年人使用要求的户外环境,让不同年龄、不同能力、不同爱好的老年人在户外活动中自主地选择活动内容。首先应先从老年人的实际需求着手,让景观关联到每一个人,使更多的人,从更多的方面参与到活动之中;其次还应当注意要为老人们留有多种选择的自由性和选择的多层次性。

4结论

本文中老年公寓的景观规划设计,在设计理论基础之上,为老人创造功能实用的空间。创造具有清晰的光环境、安静的声环境、健康的空气环境、易于识别的安全的环境特征,使得生态功能与使用功能、标识功能并重,让户外空间成为老人的伙伴、朋友,并且为老人提供安全的指导性帮助,使老年公寓的户外空间成为锻炼、欣赏、医疗等多种功能的混合环境空间。

参考文献:

[1]姚栋.当代国际城市老人居住问题研究[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7.

第4篇:老年人居住环境设计范文

关键字:老龄 居室色彩 人性化设计

一、问题的提出

根据我国最新的人口数据预测,2015年中国60岁及以上人口2.16亿,约占总人口数16.7%,“十二五”期间我国人口老龄化加速发展期,将呈现老龄化、高龄化、空巢化加速发展的新特征。到2050年,60岁及以上老人占比将超过30%,社会进入深度老龄化阶段。 近期召开的两会上,有代表指出了“中国正在经历传统‘居家养老’到具有社会化性质的‘社区、居家养老’模式的转变。家庭依然应该是养老服务的主要提供者,与此同时,社会相应的配套措施也应该逐步建立和完善。”

二、老龄居民对居住环境的需求分析

1999年我国行业标准《老年人建筑设计规范》(JGJ122-99)按生活能力状态将老年划分为自理老人、介助老人和介护老人三种类型,自理老人是生活行为完全自理,不依赖他人帮助的老年人;介助老人 是生活行为依赖扶手、拐杖、轮椅和升降设施等帮助的老年人;介护老人生活行为依赖他人护理的老年人。老人随着年纪增长一般是从自理逐步到介助再到介护的缓慢发展过程。

调查显示,截至2009年底,中国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达到1.6714亿,占总人口的12.5%,我国老年人生活自理能力状况总体较好, 2010年中国老龄委的最新数据中国内地65岁以上老年人已超过9千万,89.3%能够自理。2011年3月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全国城乡失能老年人状况研究》,通过对20个省区市的80个县2万名老年人抽样调查,按照国际通行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吃饭、穿衣、上下床、上厕所、室内走动和洗澡”6项指标,一到两项“做不了”的,定义为“轻度失能”,三到四项“做不了”的定义为“中度失能”,五到六项“做不了”的定义为“重度失能”。根据这项调查,2010年末,全国城乡失能老年人约为3300万人,其中完全失能老年人为1080万人。

综合以上数据信息,我们不难看出,目前我国老年人口约为1.7亿,按此计算,其中约80%为生活能够自理,约13.6%为轻度至中度失能,约6.4%完全不能自理。换言之约93.6%的老人有自主活动能力,对居住环境有较高的使用频率。在环境设计中应该根据老年人的生理机能、心理变化和行为特征方面采取相应的弥补措施,既要考虑方便老年人的独立活动,又要能在需要时得到及时的照顾与帮助,总体上创建一个能使老年人真正享受到高质量生活的居住室外境。

1、生理机能:老年人无论在肢体、感官及智力方面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衰退,对周围环境的反应和适应能力逐步降低。

2、心理变化:老年人退休后一方面害怕孤独寂寞,有求安全感和依恋的心理,另一方面又要求独立空间,体现自身价值,得到他人认可和尊重。

3、行为特征:老年人可自由支配时间显著延长,形成以家庭为中心的活动空间范围,有充足的时间享受生活,健身、文体活动、休闲交往成为老年人日常行为的主要部分。

三、老龄化社会居室人性化设计之必要

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生活质量如何影响着整个社会的安定和幸福。社区居家为主的养老模式势必使绝大多数老年人的生活以家为中心,这对居室设计提出了历史性的命题。“以人为本”的“人性化”设计观念要求室内设计师的目光不仅仅要关注室内本身,还要关注使用者的感受。在老年人居室设计中应该根据老年人的生理机能、心理变化和行为特征,充分考虑到老年使用者对形状、照明、色彩的特殊需求,采取相应的针对性措施,创建一个能使老年人真正享受到高质量生活的居住环境。

以老年人为居室使用对象,在“人性化”设计理念指导下,从使用者的实际需求出发,通过分析老年人生理、心理特点,解析在居室色彩设计中需要关注和解决的问题,运用色彩心理学、色彩构成理论及室内色彩计划方法等相关,对问题逐一进行分析解决,积极寻求对策。老年人是居室使用主体的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此问题进行理论构建其实践意义在于,当前老年居室色彩设计还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其发展远远滞后于建筑环境色彩设计理论的发展,滞后于社会的需要,几乎是室内色彩设计领域内的“真空地带”。只有解决好老年人居室色彩设计的相关问题,才能真正达到“以人为本”的居室设计目标。

老年人居室色彩设计应当有其自身的特点,从这些特点出发,以人性化设计理念为指导,以当前流行的居室色彩设计为参照系,从客观上系统地研究老年人居室色彩设计特殊性以及面临的问题,探索老年人居室色彩设计对策方法;把老年人居室色彩设计方法研究为重点;把需求分析作为老年人居室色彩设计的突破口;把人性化设计理念作为老年人居室色彩设计的立足点;为老年人居室色彩设计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

重点在于分析在老年居室色彩设计中需要关注和解决的问题,给出老年人居室色彩设计的操作建议。难点在于,第一要提出有效的老年人居室色彩设计的操作建议,需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和实践推广性;第二要对老年人居室色彩设计中要解决的问题分析合理到位,不夸大不忽视;第三要坚持理论研究与设计实践相结合,总结老年居室色彩设计中需要解决的问题,提出有效的老年人居室色彩设计的操作建议,这种操作建议将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和实践推广性。

四、结语

第5篇:老年人居住环境设计范文

关键词:老年人居住;空间设计;创新

中图分类号: S611 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随着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近些年来人们对居住空间环境的要求也在逐步提高,当物质层面的需求达到一定的层面之后,必然伴随着在精神层面上的深层次需求。

一、当代老年人居住需求现状

(一)中国传统的养老方式的转变

在中国,“养儿防老”的思想观念根深蒂固,因此家庭养老是我国老年人主要养老方式。然而随着城市生活节奏的加快,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人们思想的转变,越来越多的老年夫妇开始选择和已婚子女分开居住,这样的社会现状促使中国养老方式向社会养老与家庭养存的方式发展。

(二)现代老年人居住空间的生活需求

随着时代的发展与电子技术的日新月异,现代老年人对居住空间的需求也呈现出多样化特征。在老年人居住空间的设计上必然要满足老年人的不同需求并体现出崭新的时代特征。

目前,社会普遍对老年人存在一种错误认知,即老年人不能适应现代高科技技术的应用,因此在老年人居住空间没有必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实际上,随着我国国民普遍素质的提高,多数老年人不希望自己落后于社会的发展,他们在精神上也有一定的追求与需要,同时也有时间去学习、接受现代社会的新观念。许多老年人会主动学习自己感兴趣的知识与技能,加强自身修养与文化素养。因此在住宅空间设计上要充分考虑到老年人的学习需求与文化需求,不论是看电影、听广播、看报纸,还是在老年阶段学习书法、绘画、武术等,都应该在居住空间中提供相对应的学习空间。

老年居住空间设计中需要充分考虑老年人与时行的社会需求,积极地把时展带来的崭新的生活模式有效地运用于老年人居住空间的设计中。

二、老年人居住空间设计要点

(一)居住空间色彩设计

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视力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退化,如视力模糊、色彩辨别能力降低,因此在老年人居住空间的色彩设计上应提高色彩的明度和对比度,提高可识别性,适应老年人视觉能力下降的特点。在转角、标高等容易发生事故的地方,采用不同装修材料或色彩进行分割,以达到容易识别的目的。

色彩在居室空间设计中占重要地位,影响人们的情绪。由于不同色彩给人带来不同的心里感受,在居室空间色彩设计中应结合老年人生活阅历,采用沉着、古朴、平和的室内装饰色彩。经数据统计,老年人更多的偏爱明亮、淡雅的暖色系,而相关专业人士肯定了温馨的暖色系能帮助老人缓解心里压力,有助于老人的身体健康。

(二)居住空间灯光设计

在中国,很多老年人出于节约能源的考虑,大多数居住空间都只有简单的基础照明,使得房间光线偏暗。然而根据老年人生理角度进行分析,视力的衰退代表着对光线要求的提高,一般老年人对光线的明度比年轻人高2~3倍,而昏暗的灯光也容易使老人感到情绪低落,在心理上产生消极影响。因此在设计灯光时应该考虑到局部照明的设置,如在窗户或者墙面上色设置照柔和明灯光,使居住者在晚上使用灯光时有一个柔和的缓冲过程。

根据老年人视力衰退特点,视觉适应力降低,应该避免光线亮度的突变,并采用多光源照明来提高整个空间的照度,便于老人观察明暗对比度较低的目标。

(三)居住空间装饰性设计

老年人身体机能相比以前会有所降低,行动较过去会相对缓慢、反应能力相对迟缓,而多数刚刚步入老年阶段的中年人在心理并不认为自己已经老了,贸然使用无障碍设施会使得他们在心理上产生一定抵触,因此在设计上应该采用一些隐晦的装饰语言,结合老年人生理特点,悄然改变周围环境,在消除安全隐患的同时加强室内空间的审美性。

居住空间的陈设装饰装饰是渲染空间气氛不可或缺的一种手段。绿化植物作为室内装饰陈设的一部分,通过与室内环境的结合,可以营造自然地气氛,起到放松精神的作用,使老年人更加舒适的生活。家具的选用上应该结合老年人身体高度会略微降低的特点,在储藏室、衣柜的选择应低于常规尺寸,尽量选用圆滑没有棱角的家具,最大程度的保证老年人的安全。

三、居住空间设计审美功能的艺术性

(一)居住空间的陈设。居住空间的陈设包括物品陈设、绿化陈设、织物陈设等方面。就物品陈设而言,它直接与家具的布置相关,家具的摆放确定了居住空间陈设的基调,并且它无形中又起到了一定的装饰作用。因此,它成为陈设装饰艺术中主要的内容。其次,植物也是室内的装饰陈设物之一,将植物引入室内,就完成了室内外空间的和谐过渡。而且,由于室内绿化具有观赏性,植物可以巧妙而含蓄地调节居住空间内的色彩,柔化建筑内部的硬线条,放松人们的心情。而且植物特有的自然姿态和造型加上自然光照射所产生的美丽影像无形中会给室内空间平添几分宜人亲切之感。再次,就室内的织物陈设而言,它作为一种陈设物不仅可以从色彩上调节空间的韵律和节奏,而且它以柔软的质感、丰富的色泽成为空间当中自由的音符,使人在这个空间当中享受艺术与美。同时,它既可以吸声保持室内安静,又有利于创造舒适温馨的室内气氛,它所起的丰富空间的作用是十分有效的。

(二)居住空间设计与文化。文化一直与设计紧密相连,两者之间不可分割。居住空间设计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已经逐渐与文化结合起来;作为一种艺术的存在形式,它的内涵已超出美学范畴而成为了某种精神的象征。设计在为人创造新的物质生活方式的同时,实际上也是在创造一种新的文化。而文化的中心是人,那么设计就扮演了这样一个角色―将人们的精神追求在造物中加以体现,把人们对物质的追求体现为富有文化艺术气息和理性意味的独特形式。结合民族文化,也就结合了一个国家、一个地区设计的灵魂。以这些为指导,设计师就能够设计出具有中国特色和地域特色的居住空间,并可以使地域文化精神得到延续与弘扬;同时,设计作品的感染力与设计师的情感关系紧密,强烈的创作欲望必将极大地调动起设计师的生活感悟和文化积淀,并在设计作品中体现出设计者对各种日常生活素材的收集,对各种文化素材的理解,对各国风土人情的领悟,以及对设计的倾注。标新立异的意境创造不仅要依靠设计者超凡的空间想象力,也要依靠设计者深厚广博的生活积累。因此设计者只有具备了理性的科学思维与开放的艺术修养才能设计出充分满足人们需求的居住空间环境。

当下的设计现状对设计师的个人品位、文化程度、审美标准,以及与业主沟通能力等方面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为,居住空间设计在本质上是艺术的创新,是设计者的审美情趣、艺术修养与科学原理的完美结合,是设计师通过设计过程达到实用功能的科学性和审美功能的艺术性的完美的结合。当代的居住空间设计受信息网络及传媒影响,我们更应该努力挖掘、继承传统文化的精华,保持自己的设计特色,并对外来的设计思潮兼收并蓄,完善自己。我们要勇敢面对未来的家居空间设计带来的挑战,进一步加深对居住空间设计的认识,完善居住空间的设计理念,积极探索。相信我们的设计队伍能够构造一个完美的蕴含中国人文化内涵和现代审美精神的绿色家园。

四、居住区环境艺术的创新

(一)回归自然的创新

人类是自然的产物,在现代社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人们对于自然环境的追求也逐渐提高。在钢筋与混凝土构成的城市当中,人们对于自然环境的自然生态也越来越向往,回归自然已经成为了现代人的一个重要的心理需求,也成为了居住空间设计中必须要考虑的因素之一。随着现代化建设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居住环境已经与田园生活渐行渐远,人与人之间的居住环境的隔阂不断增大,居住环境也十分拥挤。在居住空间设计中,要对于人类回归自然的情感进行重视,并且对自然元素进行组合与设计,通过各种艺术表现形式,将居住空间设计充分地融入到大自然生态环境之中,从而体现出自然生态之美。

(二)以人文本的创新

在进行居住空间设计的过程中,设计者必须要对于人文因素进行重视,并且以人们对于生活追求来开展设计的创作。居住空间环境是属于个人的生活空间,只有将以人为本的理念真正地融入到居住空间设计之中,才可以更好的提高人与空间环境的协调,让居住者得到安全性、实用性和艺术性相融合的审美享受。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各种室内建筑不断的涌现,各种设计风格也使得居住者更加眼花缭乱,居住空间设计逐渐的偏离了以人为本的理念。因此,在设计过程中,必须要将环境艺术与以人为本的理念相结合,将室内空间赋予深刻的人文内涵,从而更好地体现人文关怀。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可以更好地将僵硬的混凝土结构转变为亲切的生活空间,借助不同的手段体现出居住空间设计的人性化。(三)个性的创新

艺术设计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个性化。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审美观念有着巨大的差异,统一的设计方式难以体现出设计者的个性化,使得人们对于室内空间的体验下降。在开展居住空间设计中,对于环境艺术的设计需要融入个性的思想,通过个性的创新,将现代建筑设计中的统一性进行必要的个性创新和改变。在进行环境艺术创新中,要通过利用各种不同的设计风格、建筑材料以及技术手段,让室内空间具备更好的个性化,并且切实地满足居住者的个体化需求。

(四)实用性的创新

在进行居住空间设计中,需要重视居住空间设计的实用性,重视对于室内环境的保护。现代室内装修设计中,经常会由于不合格的装修材料所造成的室内污染,严重危害居住者的自身健康。在进行居住空间设计的过程中,在实现环境美学理念基础上,重视对于室内环境实用性的保证。要将环保理念与美观设计相结合,并且保证设计采用材料的环保性,通过对于居住空间设计的有效控制,达到提高室内环境的实用性。与此同时,现代科学技术不断发展,居住空间设计上对于环境艺术的实现,也要结合现代技术手段,通过对于室内环境中的声音、颜色、光线等不同因素的搭配,提高室内空间的实用性。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老年人的居住空间应该坚持健康、安全、适用等原则。针对目前的老年人居住空间仍然有很大的不足,设计师们应该采取积极主动的措施来加以完善,尤其要关注设计细节,尽最大的努力为老年人提供安全、舒适的住所。

参考文献:

[1]孙晓雨.居室储藏空间设计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14.

第6篇:老年人居住环境设计范文

关键词:老人;心理特征;适老化居室设计

中图分类号: S611 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从少年、青年、中年,一路走到老年,人的生理和心理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步入老年以后,人在心理和生理上发生与青壮年完全不同的情况,叫做老化现象。主要表现在身体功能的变化、感觉功能的变化、心理功能特征的变化、生活结构的变化等。本文针对老年人心理及身理的特征探讨了适老化居室设计。

一、当代老年人居住需求现状

1、中国传统的养老方式的转变

在中国,“养儿防老”的思想观念根深蒂固,因此家庭养老是我国老年人主要养老方式。然而随着城市生活节奏的加快,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人们思想的转变,越来越多的老年夫妇开始选择和已婚子女分开居住,这样的社会现状促使中国养老方式向社会养老与家庭养存的方式发展。

2、现代老年人居住空间的生活需求

随着时代的发展与电子技术的日新月异,现代老年人对居住空间的需求也呈现出多样化特征。在老年人居住空间的设计上必然要满足老年人的不同需求并体现出崭新的时代特征。目前,社会普遍对老年人存在一种错误认知,即老年人不能适应现代高科技技术的应用,因此在老年人居住空间没有必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实际上,随着我国国民普遍素质的提高,多数老年人不希望自己落后于社会的发展,他们在精神上也有一定的追求与需要,同时也有时间去学习、接受现代社会的新观念。许多老年人会主动学习自己感兴趣的知识与技能,加强自身修养与文化素养。因此在住宅空间设计上要充分考虑到老年人的学习需求与文化需求,不论是看电影、听广播、看报纸,还是在老年阶段学习书法、绘画、武术等,都应该在居住空间中提供相对应的学习空间。老年居住空间设计中需要充分考虑老年人与时行的社会需求,积极地把时展带来的崭新的生活模式有效地运用于老年人居住空间的设计中。

3. 老年人对居住空间的心理需求

无论是室内居室还是户外活动场所,老年人心理上对空间都有一些共同的需求,主要有安全性、易识别性、便捷性、舒适性。安全性是人类的基本心理需求,也是老年人居家及出行的最起码意识前提。易识别性、及便捷性、舒适性是老年人对生活质量满意度评价的基础条件。

二、老年人居住空间设计要点

1、居住空间色彩设计

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视力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退化,如视力模糊、色彩辨别能力降低,因此在老年人居住空间的色彩设计上应提高色彩的明度和对比度,提高可识别性,适应老年人视觉能力下降的特点。在转角、标高等容易发生事故的地方,采用不同装修材料或色彩进行分割,以达到容易识别的目的。色彩在居室空间设计中占重要地位,影响人们的情绪。由于不同色彩给人带来不同的心里感受,在居室空间色彩设计中应结合老年人生活阅历,采用沉着、古朴、平和的室内装饰色彩。经数据统计,老年人更多的偏爱明亮、淡雅的暖色系,而相关专业人士肯定了温馨的暖色系能帮助老人缓解心里压力,有助于老人的身体健康。

2、居住空间灯光设计

在中国,很多老年人出于节约能源的考虑,大多数居住空间都只有简单的基础照明,使得房间光线偏暗。然而根据老年人生理角度进行分析,视力的衰退代表着对光线要求的提高,一般老年人对光线的明度比年轻人高2-3倍,而昏暗的灯光也容易使老人感到情绪低落,在心理上产生消极影响。因此在设计灯光时应该考虑到局部照明的设置,如在窗户或者墙面上色设置照柔和明灯光,使居住者在晚上使用灯光时有一个柔和的缓冲过程。根据老年人视力衰退特点,视觉适应力降低,应该避免光线亮度的突变,并采用多光源照明来提高整个空间的照度,便于老人观察明暗对比度较低的目标。

3、居住空间装饰性设计

老年人身体机能随着年龄增长会有所降低,行动较过去会相对缓慢、反应能力相对迟缓,而多数刚刚步入老年阶段的中年人在心理并不认为自己已经老了,贸然使用无障碍设施会使得他们在心理上产生一定抵触,因此在设计上应该采用一些隐晦的装饰语言,结合老年人生理特点,悄然改变周围环境,在消除安全隐患的同时加强室内空间的审美性。

居住空间的陈设装饰是渲染空间气氛不可或缺的一种手段。绿化植物作为室内装饰陈设的一部分,通过与室内环境的结合,可以营造自然地气氛,起到放松精神的作用,使老年人更加舒适的生活。家具的选用上应该结合老年人身体高度会略微降低的特点,在储藏室、衣柜的选择应低于常规尺寸,尽量选用圆滑没有棱角的家具,最大程度的保证老年人的安全。

4、卫生间

卫生间与老年人的卧室宜近邻布置,主要考虑是安全和使用方便的问题。卫生间地面应选用防滑材料,方便坐轮椅的老年人使用。卫生间的入口最好采用推拉门。卫生间洁具的选用和安装位置应方便于老年人使用,在坐便器的墙侧面应加设扶手。卫生间的整体颜色要浅色调,地砖要防滑,通风良好。

5、空间的连通性与便捷性设计

对于行动艰难特别是坐轮椅的老人来说,空间的连通性设计能为他们的通行节省时间和缩短距离。各功能空间的关系上,老人卧室的安排应邻近起居室,以便家人随时照看老人;厨房与起居室、书房之间也应考虑其通行的便捷性;老人卧室内应有独立卫生间以便使用,并且保留轮椅通行的宽度;卫生间内淋浴间、座便器、浴缸和洗脸盆等的位置关系应根据老人的使用行为习惯来设计,浴缸与淋浴间应相邻,并在中间设置座椅,方便老人完成从淋浴到浴缸一连贯的动作。在细节处理上应充分考虑老年人使用的便捷性,厨房、卫生间应设有左右推拉门和感应式的导轨,以便轮椅老人进出入的便捷。卫生间做到干湿分离,在湿区地面铺设防滑地毯,注意处理好地毯的边缘,以防边缘不平整造成老人绊倒。

6、考虑老年人的户外环境设计特色

在老年社区,首先考虑到要弥补老年人减退和丧失的机能,住宅区的道路,交通组织应以保护老年人的行为作为基础。社区内应采用人车分流或部分的道路交通结构,增加社区感和安全感。在具体设计中,要考虑室外环境的温馨和亲切、老人的合理出行距离、适当空间尺度的活动场所、宜人的空间品质。并且合理安排适合老年人的公共服务项目,有足够面积的室外活动场所,保证老人户外活动的需要;适当布置绿化、喷泉、亭子、长廊等建造小品,创造亲切感。在庭院或绿地的局部设立自然的屏障或遮挡视线的树木,配以桌椅、灯具等,可为部分喜欢安静的老年人提供一个具有秘密、隐蔽、安全特征的用来休息和交流的场所。无障碍物的绿地则为老人或残疾人进行散步,晨练提供了场所。其次是室外环境的卫生性。小区应有良好的通风,日照条件,防止噪声和空气污染,给老年人一个干净、卫生、健康的生活环境。

7.加强老年人居住空间的社区服务设施和服务内容

针对老年人开发建设的老年居住空间的基本要求,从老年学、社会学、心理学、美学和医学等新角度来研究和设计老年人的居住环境,在规划设计上为老年人提供恰当的生活条件,满足老年人的生理、心理和社会方面的种种特殊需要,以充实他们的生活内容,提高生活质量。另外。随着科技进步,可以在社区中扩展智能环境,达到及时、有效为社区中老年人服务的目的。例如住宅区的管理中心应能及时对诸如有害气体的泄漏、火灾、医疗救护、求助等提供紧急帮助。此外,为老年人服务的各项设施的位置和环境也必须结合社区规划,否则难以充分发挥作用。

结束语

中国城市的空巢老人正越来越多,不管其是否选择居家养老,都需要有合适的居住环境来保证他们晚年生活的尊严与质量,在提供基本生活保障的基础上,让老年人尽可能的拥有丰富多彩的退休生活。

参考文献

[1]陈小卉,邵玉宁.发达地区养老服务设施规划的探索――以昆山为例[J].现代城市研究,2012.

第7篇:老年人居住环境设计范文

[关键词]老年;公寓;设计;居住

中图分类号:TU241.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33-0179-01

人口老龄化问题是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不能避免的问题。所谓的人口老龄化就是一个国家或者地区的老年人口占所有人口的7%以上。近年来,我国的老龄化现象日益明显,因此就需要为老人设置专门的居住场所。

在我国传统的老年人抚养模式上,主要可以分为三种:一、国家设置专门的养老机构,如养老院等。二、为老年人建设老年公寓,这是目前比较流行的方式。三、老人和子女生活在一起。目前我国主要采用的是这种形式,但是缺乏合理的设计。

目前我国的社会老龄化现象比较严重,在独生子女政策的影响下,目前家庭格局都比较小,在未来的一段时间里面一对夫妻要肩负着抚养四个老人的重担。但是由于目前的老人大多都有退休金或者养老保险,因此老人自主的生活能力已经使得对子女的依赖性减弱,所以在年老以后就会选择独自生活,这就对老年公寓的需求大大增加。

一、老年公寓的概念

所谓的老年公寓,就是指适合老年人群居的,有利于老年人身心健康的居住住宅。它能够为老人提供住宿、饮食、娱乐休闲以及医疗等各种各样的服务。老年公寓的设置可以是老人单独居住,或者是老年人和其他的老人一起居住,并且为了保证老人身体的健康还会给老人配备专业的管理人员。

老年公寓的建设一般带有社会福利性质,是由政府资助建设的。我国老年公寓的兴起比较晚,到了20世纪80年代才出现。近年来随着对老年公寓的需求逐日递增,因此老年公寓的的规模也在逐渐变大,内部设施也在逐渐完善。老年公寓的设计除了一般的居住功能以外,还必须根据老人自身的生理和心理各方面的特点然后设计。

二、从生理角度考虑对老人公寓的设计

随着人的年纪的增大,身体的一些机能也在逐渐衰退,具体的表现主要如下:一、身体器官的退化。主要表现在骨骼的变小,身体出现弯曲的现象,表现为驼背,手臂伸不直。身体的灵活度减弱,行动迟缓,走路需要借助外界设备如拐杖、轮椅。骨头也变得脆弱,在摔倒以后容易造成骨折。二、神经敏感度的衰退。主要表现为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减弱,睡眠减少,视觉、听觉和语言表达能力都有所下降。三、患疾病的风险升高。尤其老人身体机能的全面减退,免疫性能就会减弱,患上各种慢性病的风险就升高,主要表现在高血压、心脏病等。

因此在进行老年公寓的设计同时,就要根据老人这些生理上的变化来进行公寓环境的设计。

1、老年公寓的建设多处于郊外

在城市中心各种污染和生活噪音都比较严重,而老年人生理机能在减退,因此就不适合将老年公寓建设在市区内部,而是要建设在郊区,选择在一个环境幽静、宽敞明亮的地方。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大,对于自然环境也变得亲赖,在清新的环境中能够让老年人变得心情舒畅。

2、老年公寓室内环境设计注意点

老年人的空暇时间比较长,在室内待的时间也会相对较长,在室内和别人聊天、晒太阳或者休息是占据着老人每天生活很大的一部分。因此在进行室内设计的时候,就需要考虑阳光、通风、绿化、朝向这些要点。

在进行地板设计的时候,由于地面摔伤是老人经常会遇到的,而且在摔倒之后不易恢复,因此就需要采用一些防滑材料,不仅是干燥的时候不易摔倒,而且潮湿的时候也不易摔倒,在卫生间地板材质的选取上还要考虑易清洁、耐污性等特点。

墙面设计的时候要角位置要设计成圆弧形,涂料不要使用易燃的化纤涂料,也不要选用高光的装修材料。在颜色的选取上,因为老人的视觉较弱,因此就要以辨识度比较高的亮色系作为涂料。而且尽量不要在房间里面设置镜子,以防对老人的方向造成迷惑。

卫生间设计的时候,由于卫生间是老人事故的频发地,因此设计的时候要特别注意,卫生间的淋浴设备和如厕设备要分开。卫生间地面地板的颜色要和其他设备的颜色分开,以提高辨识度。淋浴地板要选用木栅地板,防止老人摔倒,也不会造成老人的手脚冰凉。卫生间的门要容易拆下,要选择外开的方式,卫生间的通风要好,保持干燥和采光。

3、老年公寓户外环境设计注意点

老年人的生活一部分是在室内,很大的一部分是在户外,根据老年人活动的特点,一般的活动范围不会超过居住地点的300米,因此在公共居住空间的设计上也要考虑老年人生理上的变化再进行设计。

老年人公共环境的设计主要是从活动空间和休息空间上来进行考虑。活动空间主要就是老人进行打太极、球类运动、以及慢跑等的空间,因此就需要给老人在公共的区域里面开辟一块较大的硬质铺地作为活动空间。此外,还需要给老人开辟专门散步的空间,散步道路在设计的时候要设计成曲折蜿蜒的小路,避免老人的视觉疲劳,还要根据老人容易疲劳的特点,在每隔150米的地方就设置一个休息点。休息空间的设计出了刚才提到的散步休息点意外,还可以在合适的位置设置凉亭,设置座椅,供老人聊天使用。

在居住户外环境的设计中,还要考虑老人腿脚不方便的因素,地面的高度差应尽可能减小,在有台阶的位置,要设计斜坡,方面轮椅通过,在观赏景观的位置要设置扶手,所有的地面都要进行粗糙处理。

三、从心理角度考虑对老年公寓的设计

老年人心理上的变化主要是:老年人喜欢安静但是不喜欢孤独,希望得到人们的关注,得到尊重,思想略微固执,喜欢沉浸在对过去的回忆之中,喜欢旧的事物和生活方式,喜欢待在家里,适应社会的能力变差,独立生活的能力较弱,对别人的依赖性增强。

老年人这些心理的变化,使得在进行老年人居住环境设计时候也要把这些因素考虑在内。

1、根据老人的心理变化进行室内居住环境的设计

在进行室内设计的时候,主要就是体现在阳台的设计上面,阳台是老人在室内和外界进行交流的窗口,在进行阳台设计的时候要尽量避免使用大面积的玻璃和镂空,使得老人得到安全感。在阳台的设计的时候还要保持好通风和采光,使得老人的心情愉悦。此外,在室内家具的选取上也应该以古老的样式和辨识度较高的亮色为主,使得老人能够沉浸在过去的回忆中,心理上得到安慰。

2、根据老人的心理变化进行室外居住环境的设计

在根据老人的心理进行室外环境设计的时候,主要从三方面进行体现:一、空间要足够开放。老人需要和别人进行交际然后保持心情愉快,因此在进行设计的时候,要在人流量较大、信息资源较丰富的位置小型的聚会空间,能够让老人在这里聊天、下棋等其他活动,增加老人对社会的参与度,增加空间的联系,促进老人的身心健康。二、亲子互动设施要完善。老人在退休之后回归家庭,和亲人之间的互动就成了生活很重要的一部分。因此在户外的设计中要将老人活动区设置在离儿童活动区不远的地方,方便老人和孩子之间的交流。在某些老年社区中还应该设置度假村,方便老人的子女来之后和老人生活,增加亲情。三、功能的多样性。不同老人之间的爱好不同,因此这进行设计的时候要考虑不同老人的需求,比如园艺区的设定,使得老人在空余的时候养养花,使得老人不仅心情愉悦,也不会使得老人的生活过于无聊,丰富老人的生活。

四、总结

伴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关注老人、爱护老人就成了社会一项亟待解决的任务,老年公寓的建设就是其中很很重要的一部分内容。目前,我国对老年公寓的建设力度还不够,处于供不应求的状况,在以后的一段时间里面,我们要加强对老年公寓的建设,通过合理的设计给老人一个幸福美好的晚年。

参考文献

[1] 郑菲,王珊等.浅谈老年居住环境设计.专家论坛,2004(1).

第8篇:老年人居住环境设计范文

关键词:福祉建筑 老年人 养老建筑 历史文化宜居空间

中图分类号:TE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 研究背景[]

随着医药科学、保健水平、营养和卫生水平等的进步,世界人口寿命得以延长,世界人口正在步入老龄化。在2000 年,全球共有6 亿人处于或超过60 岁;到2025 年,这个数字将达到12 亿;而到2050 年,这一数字将达到20 亿。到那时,历史上将首次出现老年人口的数量超过年轻人的情况。尽管这一庞大的人群的健康情况比以往都好,但是他们的有些能力却发生了变化。感知和认知能力、生理健康程度、身体活动性和思维灵敏度的变化在老年人中很普遍,这些改变所引发的问题也诱使我们思考老年人与建筑、环境的互动问题。

二 亚洲养老建筑的发展和变化

1 中国

(1)中国养老建筑的雏形及案例介绍

中国的老年人建筑最早脱胎于当时的医疗建筑,此类建筑具有收容老年人及病患的功能,但是无法确定是否包含提供老年人及病患长期居住的功能。因此。这类有皇帝建立、含有医疗和收容功能的建筑是中国古代老年人建筑的雏形。

案例介绍:

六疾馆”和“孤独园”

南北朝时期,北齐的君王建立中国最早的医疗设施“六疾馆”,不能考证该机构是否具有提供病患和老人居住的功能。

②“悲田养病坊”

公元701—704年间,唐代武则天建立的“悲田养病坊”是我国最早的记载详细的医疗养老建筑。 “悲田养病坊”是国家管理的慈善机构,建设在佛教寺院内,该机构具有医疗和收容老人和病患的功能;在唐玄宗和唐武宗执政期间曾两次由国营变成民营机构。

(2)中国古代最早的养老建筑

是否具有提供老年人长期居住的功能,是中国古代老年人建筑发展的关键所在。建立于宋代地“居养院”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真正意义上的老年人建筑。

表1 宋代苏州慈善救济机构一览

宋代制定“福田院”养老制度,在当时首都汴梁有四所这样的养老医疗机构; 1098年,宋哲宗在此基础上创建了专门收养孤寡老人的“居养院”,当时收养老年人的要求是“鰥寡孤独不得自存者,知州通州县令佐验实,官为居养之”,“居养鰥寡孤独之人,其老者并五十岁以上,许行收养,诸路依此”。

由此可见,宋代“居养院”不仅具有长期收养老年人的居住功能,还对老年人入院的年龄有了限制,且以老人为主要收养对象。以苏州“居养院”为例,规模很大且经营有法;宋时苏州城平面图,居养院在城墙内最南方的红色部分,占据了一个完整的街坊。建筑形制也在相关历史文献中有详细记载,“为屋六十有五,为楹三百有十,为室三十,长廊还础,对关列序,集癃老之无子妻、妇人无夫亲者分处之,幼失怙恃,皆得全焉。”表1为宋代苏州慈善救济机构一览。

(3)明、清两朝养老建筑的发展

案例介绍:

①“同善会”

明朝于1590年出现在河南,后在我国江南地区得到普及的“同善会”。此类慈善组织机构类似于西方国家的自愿福利组织,不以宗教和宗族为限制。另外还出现了具有老年人居住功能的“普济堂”建筑形式。

②“养济院”

清朝,朝廷还制定了“养济院”制度。清朝建立不久,即对慈善救济事业予以关注。苏州也设有养济院,别称孤老院。

(4)中国近现代养老建筑

城镇社会福利院和农村敬老院,时间:1949年——1986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政府接管了一切既有福利设施,在城镇建立国有制的社会福利院;在农村建立集体制的敬老院。这成为1949年后中国主要的两种老年人建筑类型。由于中国城乡两极化严重,贫富差距极大,城镇社会福利院和农村敬老院的建筑设施水平差异非常大,城镇社会福利院由政府民政部门管理运营,条件较好;农村

则通过建立“五保户制度”试图来弥补农村敬老院的不足。

20世纪80年代中国老年人建筑的新发展,时间:1986年至今。

这一时期我国老年人建筑水平已到达中国近代以来最高水平,虽然与西方发达国家还存在相当大的差距,其发展具有三个特点:多样化的经营方式和住宅体系的多元化;老年人建筑建设量的大规模增加,丰富的老年人建筑类型。我国现阶段老年人建筑分为如下8种类型:①老年社会福利院;②养老院或老人院;③老年公寓;④护老院;⑤护养院,⑥敬老院;⑦托老所;⑧老年人服务中心。

2日本

联合国经济社会事务署人口部2007年公布的全球范围内的统计报告显示,日本紧随德国、瑞典和希腊及奥地利之后,是另一个人口高度老龄化的国家。日本是一个特例,高度工业化的国家却拥有最高的老龄人口比例及高涨的寿命预期,超过23000的日本人超过100岁,这一比例已经阻碍其社会保险系统改革35年之久。随着国家经济的不断发展,职业生活慢慢的变得更为重要,于是人们很少有时间去照顾他们的父母了。日本传统的印象中的由家中的幼子负责照顾老人的居家养老模式,渐渐淡出

人们的视野。通常情况下,老年人对居所的选择很少,但是这仍然不能被社会所接受。其结果就是大家庭结构集体居住形式的不可避免的减少,越来越多的老年人独自生活。

日本政府通过鼓励建设养护中心、日间护理中心及发展家庭护理项目来应对这一问题。日本健康就业及社会事务部的报告显示,2000年,349家私人老年养护中心接纳了26000名老年公民。到2006年4月,超过52000名老年人被安置在990个老年人协助居住项目内,且这一趋势还在上升。大量拥有酒店式设备的豪华式养护中心被建成,例如东京的“东银座太阳城”。近几年,更多从促进老年人知觉体验和心理需求的养老建筑也逐渐被设计和建设。

“三鹰天命反转养老公寓” 位于东京都三鹰市,该养老公寓通过建筑设计来刺激老年人感官,促进知觉体验,从而减缓老年人衰老。三层的住宅共有三幢,可以满足九户老人居住,每套房间的建筑面积为60平方米。公寓整体设计成圆形,住宅的窗户有圆形和方形,建筑从内到外共有14中颜色,设计大量的运用球形、圆柱形、立方体来形成建筑空间,住宅内墙面及天花板都是弯曲、倾斜且凹凸不平,材质也很粗糙,这样的设计不断唤醒老年人的生存本能。

设计师荒川强调该养老建筑的设计概念是“用建筑对抗死亡”,根据多种科学规律设计住宅,其中包括神经学及实验现象,为了让老年人生活在一个能够刺激其感官和鼓舞生气的居住环境中。一般情况下,老年人时常处于长时间休息的松弛状态,从而逐渐衰老直至死亡。而居住在“三鹰天命反转养老公寓”中的老年人,有效地对抗抑郁情绪,住宅内丰富的空间形态让老年人不会对生活感到厌倦。松田说: “三鹰天命反转养老公寓就是要让居住者时刻保持警惕。比如说倾斜的设计,目的是刺激神经对外界的适应能力。而有意设计的各种障碍,可以唤醒你的生存本能。我们相信在转运阁居住,老年人会活得更好、更长。”据调查,居住在该养老公寓中的老年人的精神状态都具有明显的年轻化趋向,甚至多年来的健康问题都有显著的改善。

三 欧美老年人建筑的发展和变化

欧美发达国家在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方面有着成熟的经验,经过一个世纪的发展,欧美发达国家的老年人居住建筑已经成熟定型。

1美国

(1)美国的老龄化现状

根据美国人口普查统计数据估计,从2005年至2030年间,美国65岁以上的人口数字大约会翻一倍,到2030年时可能占全国总人口20%,约为7200万人左右。

(2)美国老年人居住建筑形式和特点

美国老年人居住建筑没有固定的分类标准,定义最清楚的是老年人护理之家,其床位和护理人员都需要专门的注册。美国老年人居住建筑分为6种基本类型:①传统住宅;②退休社区;③老年人集合住宅;④辅助生活住宅;⑤护理之家;⑥持续照护退休社区。表2.2总结了以上6种老年人居住建筑的特征。底层独立、独户住宅占住宅总数的75%,其余25%多数为多户住宅、双拼住宅等。

该养老设施属于连续护理型退休社区,位于美国马萨诸塞州,造价2.44亿美元 ,923亩。 其中包括75栋别墅 ,115套独

立式居住公寓,135套援助式居住公寓,240张长期护理病床;为了丰富和活跃老年人日常生活,增加老年人与儿童的接触,该养老社区内还设计了100个小学生的儿童日间看护,幼儿园到八年级450个学生的夏令营 ;辅助设施包括餐厅,活动室 ,家庭式厨房,健身区,高尔夫推杆练习果岭,社区活动室等。

2瑞典

(1)瑞典的老龄化现状

2010年,瑞典人口为898万余人,而65岁以上的老年人所占比例高达17%。6年后,老年人比例将升至23%,为全欧洲之最。

(2)瑞典老年人居住建筑形式和特点

由于瑞典始终致力于完善修改其社会保障制度,因而没有一个恒久不变的老年人居住建筑分类标准,整理总结出6种类型,如表2所示。其中合居住宅是瑞典发展最快的老年人居住建筑形式,而且在欧洲和日本也受到欢迎,都有大量建造。

(3)瑞典老年人的居住选择

瑞典大多数老人选择独代居住,但老年人与子女的代际关系并不疏远。资料表明63%老人有子女居住在15km范围之内;53%的老人每周与子女见面1次;73.4%的老人每周与子女保持

表2 瑞典老年人居住建筑的基本类型

电话联系,为欧洲12国最高值。

德国、西班牙、希腊和意大利将尤其受到低人口出生率和人口快速老化的影响,不同地区针对日渐增长的老年人和大量的高龄老人提供不同的专业看护服务。资料分析显示,在欧洲南部和中部的国家,由孩子照看父母的形式比较普遍。另外,在诸如希腊、意大利和西班牙这样的国家,照顾上了年纪的老人是家庭传统。而在北欧国家,老年人更多的是由受过训练的专业看护人员和国家资助的专业看护服务中心照管。

布鲁克赛德养老设施住宅适老性改造过程。首先在两栋旧的高层住宅旁边新建了两排底层住宅,从而在新建的两排住宅之间形成了公共交往和活动的街道;在新、旧住宅之间的连接处设计建造了老年人公共活动室如餐厅、理发厅、健康护理室和娱乐室等,以及户外花园绿地空间,通过这些公共空间将新旧建筑有机的联系在了一起。

原有的高层住宅共有居民132户,如果对旧

住宅完全拆除建造新的低层住宅,只能满足64户居住,但通过对旧住宅的改造和再生,可以满足170户居民居住。不仅提高了入住者的数量,而且改善了建筑环境,也节约的资金。我国现阶段也存在大量既有老住宅,针对我国老龄化现状,是对既有住宅进行大量拆除,花费大量资金建造高度养老社区,还是选择对老住宅经行适老性改造的问题,值得政府、设计人员及房地产开发商考虑。

四 结论

老年人建筑设计界广泛接受了“通用设计”和“为所有人设计”的原则。毋庸置疑,这些原则在建筑设计和城市环境设计中的应用广受欢迎。然而在室内设计和产品设计领域,我觉得这些原则应该在更广阔的环境中被谨慎地使用。尽管每个养老建筑项目的功能性需求都必须被满足,但是功能不能取代情感语言。今天,我们知道,我们的大脑受情绪经验的影响远胜于理性感知的影响,曾被严格遵循的“功能决定形式”的规则应该因此被重新考量。必须要说的是:功能决定形式的设计时代,应该进化为知觉、心理等情绪因素决定形式设计的时代了。老年人建筑的空间设计,应该是一种自上而下的整体把握,与一种自下而上的从老年人个人知觉体验和建筑环境考虑相结合的设计,这样才能在保证养老设施建筑空间整体布局合理性的同时,为场所精神的形成、促进老年人养老居住生活创造有利的条件。

参考文献

[1] 王卫平,唐宋时期慈善机构概说[M].开封:史学月刊,2000(03).

[2] 李寿,续资治通鉴长篇[M].北京,中华书局,1993.

[3] 王卫平,论中国古代慈善事业的思想基础[M].南京:江苏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

第9篇:老年人居住环境设计范文

人们在解决温饱问题之后,转向关心生存环境,21世纪人类居住环境有着科学性、设施配套智能化、环境艺术设计人本化等多方面的特点。人居环境系统属于远至人与生物,近至人们的居住系统,以人为中心的生存环境;不同时期对人居环境有共同的追求,各时代各地区也有各自的特殊要求,基于中国的情况,将生态、经济、技术、社会、人文作为人居环境的基本要求,称为五大原则;有自然、人、社会、居住、支撑网络五大系统。住宅,作为人类居住生活的物质载体,具有居住性、舒适性、耐久性、经济性等基本要求,方便、舒适、和谐是构建21世纪未来住区的主题,人居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为新世纪的人居环境建设的重点,可持续发展的人类住区是人们所渴望的。关键字:

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居住区住宅

中图分类号:B845.6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随着社会的发展,在人们解决温饱问题之后,开始关心自己的生活环境,住宅,是人为的生活空间环境,它反映着当时当地的社会物质文化水平和科学技术水平。具体的供一户居住的一套或一幢住宅,它作为社会的缩影,反映了社会特征,还体现出这户居民的社会地位、经济收入、文化修养、生活模式等一系列的特征。住宅建筑,由于社会环境、生活习惯、社会情况、经济水平、技术条件等的制约而表现出明显的地方特色和民族风格。随着社会的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不断推进,社会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迅速提高,人们的居住行为模式也有了明显的改变。人们对住宅设计提出了新的设想与新的要求,不仅要创造一个对身体健康有益的、与工作环境相适应的环境,而且还要求创造一个文雅幽静、美丽的景观,以美化生活。人居环境因此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

何谓人居环境科学?

从学科组织上看,人居环境科学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它是由多个学科组成的学科群。就人居环境的物质建设、规划实际来说,则可以做以下考虑:以建筑、地景、城市规划三位一体,构成人居环境科学大系统中的“主导专业” ,这里的建筑是“广义建筑学”的具体实践;这里的城市规划不只是单个城市和村镇的规划建设,而是对更为广阔的城市地区及城市区域的整体发展作为科学预测、合理规划和法制管理;这里的地景,也不仅是指传统的公园和城市绿地,还包括在城市化进程中的大地园林化建设与自然保护区的划定。现代城市规划学、地景学、建筑学的发展有着共同的背景,即工业革命后,生产力水平迅速提高,人口大规模地向城市集中,城市环境质量急剧下降,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要求日益提高,等等。尽管三者考虑问题的角度不同,所采取的手段也不一样,但有着共同的目标。可以说他们是从不同的途径,努力解决共同的问题,创造宜人的聚居环境。

人居环境系统属于远至人与生物,近至人们的居住系统,以人为中心的生存环境;不同时期对人居环境有共同的追求,各时代各地区也有各自的特殊要求,基于中国的情况,将生态、经济、技术、社会、人文作为人居环境的基本要求,称为五大原则;自然、人、社会、居住、支撑网络五大系统在研究过程中,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重点。

现在,在城市中住宅多数以小区的形式出现。我国的住宅建设发展正以雨后春笋的速度和庞大的规模令人瞩目,随着住宅“量”的上升,更离不开“质”的保证,运用“以人为本”的生活设计理念去满足居住者的要求,居住方便、舒适、和谐、安全、经济的住宅使人们所向往的归宿。另外,人口老龄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计划生育的实施、医疗事业的加强、人口死亡率的下降,人口寿命的延长,老年人占人口的比重逐渐上升,我国社会正处于老龄化的过程中。因此,21时记得住区环境要求更细致的安排为老年人服务的基层公共设施,同时为老年人提供安全的公共交通设施,充分满足老年人的特殊需求。

在过去许多居住小区的规划中,只重视生活上的需要,过分强调经济效益,住宅按日照间距排列,道路按出入需要设置,绿化按人均指标分布,忽视了居住环境的室外交往空间规划设计,这是造成人际关系淡薄的外因。居住小区的室外空间是居民经常出入,进行各种活动和使用公共设施的地方,居民间相互见面机会较多,如果存在着便于居民进行交往的空间场所,就可以改善邻里关系。人创造了环境,环境反过来约束着人的生活,限制着人的活动,这是我们无法回避和无法抗拒的。随着供房需房矛盾的缓解和人们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居民对住宅的环境质量提出了更明确的要求,随着新居住区的不断建成,居住区的绿地环境,以成为居民评价一个居住区好、坏的重要指标。

居住区环境要实用、经济、美观,不要哗众取宠、华而不实。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居住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居住环境的改善,这是一个可喜的现象,然而搞好小区的环境设计必须根据不同的居住对象,创作中首先应满足居民的使用功能需要,然后在这个基础上精益求精并做到景观优美,这就是“以人为本”和“适用、经济、美观”原则的所在。居住区的环境从以自然生态为依托的体能养育,到适应信息社会的职能培育,把“以人为本”思想为主导的多元人居环境要素加以综合,可以概括为空间环境、生态环境、视觉环境和人文环境四个方面。

空间环境应该说是一个居住区环境设计的“硬件”。空间环境要满足人的活动要求,提供充分的空间环境是营建以人为本居住区的基本条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快节奏高效率的现代生活观念逐步渗入居住生活领域,私家车的拥有量会逐渐增加,经济活动会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居住区内。5天工作制的推行以及家务劳动日益社会化,使闲暇时间增多,健身、娱乐成为居民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为此,新世纪的居住区应当留些后备的公建用地,以满足人们日益提高的要求。以人为本的居住空间环境的标准,要注意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人们的生活水平相适应,而不是片面追求超越现实的生活水平。

营造好居住区的生态环境成为当今居住区设计的重点。生态建筑的诞生,标志着世界建筑业正面临着一场新的革命。这一革命是以有益于社会,有益于健康,有益于节省能源和资源,方便生活和工作为宗旨,并对建筑业的设计、材料、结构等方面提出了新的思路;它不再是生态专家们的美好设想,而已变成现实。生态住宅首先要遵循的时生态化原则,即节约能源、资源、无害化、无污染、可循环。要因地制宜,绝不能照搬盲从。住宅设计应充分结合当地的气候特点及其它地域条件,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采光、自然通风、被动式集热和制冷,从而减少因采光、通风、供暖、空调所导致的能耗和污染。如北方寒冷地区的住宅应该在建筑保温材料上多投入,而南方炎热地区则更多的是要考虑遮阳板的方位和角度,即防止太阳辐射和眩光。

视觉环境对于人居环境的建设也不可忽视。人居环境的建设离不开艺术的范畴,包括光环境的设计都是尤为重要的。

树立“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人毕竟是我们这个社会的主体,追求高效节约不能以降低生活质量,牺牲人的健康和舒适性为代价,在以往设计的一些太阳能住宅中,有相当一部分是服务于经济落后地区的,其室内热舒适度较低。随着人民生活水准的不断提高,这种低标准的“生态住宅”,很难再有所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