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对心理健康教育的看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 情感 重要性
中国分类号:B84
众所周知,中职班主任工作是繁琐的,艰巨的。众多时候是只有苦劳,没有功劳,搞得班主任满腹怨言,苦不堪言。这种现象不是因为我们班主任缺乏耐心、经验,而是我们工作的对象有其特殊性,在这里心理健康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心理健康的基本含义是指心理的各个方面及活动过程处于一种良好或正常的状态。心理健康的理想状态是保持性格完美、智力正常、认知正确、情感适当、意志合理、态度积极、行为恰当、适应良好的状态。
中职生的年龄一般在十五六岁至十八九岁,正值青春期或青年初期,这一时期是人的心理变化最激烈的时期,也是产生心理困惑、心理冲突最多的时期。学习上的差生、品德上的差生和行为上的差生成为现阶段中职学校学生构成的主要成份。职校生中的大多数是经常被忽视的弱势群体,这也决定了他们的心理多发易发而且日益复杂,是一个需要特别关注的特殊群体。
一、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1. 帮助学生正确处理中考落榜的失落心理
中考的失意或许给了他们否定自己,甚至厌学、弃学的理由,这对于班级良好班风的形成是很大的精神障碍。心理健康要求青少年悦纳自己,正确处理成功和失败。珍惜再次的读书机会,把握现在。要让学生意识到就读中职学校是走向成功人生的另一选择,只要心态积极,立足现实,踏实求学,中职生的就业之路肯定是花开一片。
2. 帮助学生正确定位中职生的角色
传统观念里中职生就是打工仔,就是工人。健康的心理就是要中职生认识到当今社会的发展需求及社会政策的倾斜方向。劳动创造价值,知识积累财富。在学校中注重理论的学习和实践的锻炼,以期到社会上能凭自己的双手和大脑在行业中争先进当模范,这才是正确的选择。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学生实事求是,抛开面子问题,找到自身核心价值,确定职业发展方向。
3. 帮助学生正确使用网络
很多人把网络比喻成鸦片,鸦片毒害的是人的身体,网络侵蚀的是人的精神。中职生缺乏自制力,容易沉溺在手机游戏或者网络里,严重时学生甚至夜不归宿。白天课堂昏睡,夜晚网吧沉醉,班主任苦口婆心也无济于事。班主任可以采用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意识到慎独和享受孤独,不做“狼来了”里的孩子。也可以有效预学生防违法行为,避免误入歧途。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合理分配时间,丰富在校生活,在自我约束中完成人格的提升。
4. 有助于促进班级日常管理工作
心理健康教育是釜底抽薪的教育,学生的思想态度端正了,班主任做起工作来也就水到渠成春风化雨了。既提高了班级管理的工作效率,又缓和了班主任和学生的关系,使班主任从警察式的纪律维持中彻底解放出来。心理健康教育提高了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加强了班级管理的科学性、针对性、有效性。
二、班主任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方法:
1. 谈话法
谈话法是班主任了解学生的关键,也是与学生沟通,了解其内心世界,并给予正确的思想、学习、生活指导一种经常采用的重要方法。为了获得更多更准确的信息,班主任可以经常利用课余时间找学生谈话,谈情感、谈学习、谈朋友等,可以深入地了解学生的情况,掌握他们的思想动向,做学生的良师益友。为了提高谈话的教育效果,班主任在与学生谈心时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班主任要善于根据学生的性别、家庭背景、个性特点及谈心主题等科学地选择适宜的时间、地点和场合,为学生提供一个即严肃认真又宽松和谐的谈心氛围。二是班主任要善于运用谈话技巧,用亲切自然,价值中立的态度倾听学生;多用开放式的提问,引导学生愿意与您交流,并伴随点头、微笑、关注的目光等积极的肢体语言回应学生。最后须注意,谈话后要把谈话中比较重要的情况以及自己的看法记录下来,以便进行分析和研究。
2. 故事启迪法
小故事中有大智慧,以故事引入训练主题,加深训练效果是一种很好的形式。故事启迪法的关键在于选择适宜的故事。只有好的故事才具有好的教育意义。在采用故事启迪法应注意以下几点:
(1)要真。 有真的就不用假的,采用真实的事例,效果更好。
(2)要近。 要尽量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故事。
(3)要新。应尽量选择学生没有听过的故事。
(4)要活。班主任应该随机应变,知识渊博,灵活地运用故事。
3.主题讨论法
主题讨论法是在班主任的组织引导下,让全班学生对某一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充分表达自己的感受与意见的教育方法。运用讨论法班主任应注意:一是班主任要积极参与,引导学生围绕议题中心进行发言并发挥组织者、调节者的作用。二是要鼓励每个学生都参与讨论,并尽可能地发表自己的看法,感受与意见。三是讨论主题应是精心选择,针对班上出现的苗头有针对性开展讨论。讨论主题如“中学生谈恋爱合适吗?”;“怎么与异性同学正常友好交往?”;“上课走神怎么办”;“失去学习兴趣怎么办”。
4.激励法
用歌曲和名言来激励学生,如“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没有人能够随随便便成功”,“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等。叫学生自己写激励的语言在班上交流,并选出一些好的贴在教室里。用榜样来激励学生;用身边积极上进的同学来激励班上学生;用物质激励学生;用精神激励学生。
5.游戏拓展法
班主任可以利用业余时间举行拓展活动,互动游戏。既提高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加强了同学之间的友谊,又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我,发现自我。发掘自身潜能,增强自信心,克服心理惰性,启发想象力的创造力。
除了上述常用的方法外,还有不少有价值的方法,如调查访问法、情景陶冶法、行为强化法等。由于中职学生有其幼稚和不成熟的方面,其内在心理活动与外在行为之间并非完全一致,所以,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最好根据辅导对象的特点,采用多种方法配合使用,以增强班主任工作中的心理健康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中职班主任是最适宜于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一线教育工作者,是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力量。我们班主任应该认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更新教育观念,用先进的教育观念指导和支配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实践,采用适当的方法,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让每一个学生都能阳光、快乐的成长、对学习、对生活充满热情。
参考文献:
[1] 吴恩群. 班主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与探索 . 北京教育(德育) . 2012(03)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 研究性学习 高中生 整合
高中心理健康教育对于高中生而言十分重要,这关乎他们的心理健康问题,教师应该予以重视。由于高中生的心理发育尚未完全成熟,他们会受到社会上不良风气的影响,从而出现心里不健康的问题。以往,高中教师受到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对于和考试无关的内容就选择加以忽略,事实上这种做法是片面的。有些学校的教师在讲解心理健康知识时,往往以自己为中心,很少和学生进行交流。而心理健康教育是基于学生的心理情况开设的,教师采取这种教学方式,会在一定程度上使学生的主体探索能力削弱。从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我们不难得知,研究性学习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推动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应该看到二者之间的关联,并将高中心理健康教育与研究性学习进行整合,使学生能够解决心理问题,完善自身人格。
一、合理运用研究性学习资源,帮助学生掌握研究方法
以往,教师在讲解高中心理健康教育时,往往对知识进行口头讲述,这些知识主要是根据教材内容进行安排的,事实上学生自己通过阅读的方式也能够认识这些知识。研究性学习相关资源主要涉及到实验法、文献法以及调查法等基本方法,并且还涉及到一些具体的学习案例。高中教师应该向学生讲述这些研究性学习方法,然后使学生根据这些学习方法进行心理健康知识的学习。这些学习方式注重学生的自主探讨。根据教师的指导,学生对范例的他人经验加以学习,并对这些研究方法加以掌握。
例如在进行高中心理健康教育时,教师应该合理运用研究性学习资源。高中心理教育和高中生的关系十分密切,是高中生主观层面的教育。研究性学习方式主要注重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俗话说:“强扭的瓜不甜。”教师采取“填鸭式”教学方式进行教学,很可能会使学生出现厌烦情绪。教师不妨让学生掌握小组研究方法,这样学生在学习心理健康知识时就会相互讨论。当然,由于教师也是从高中阶段过来的,他们对于这一阶段的学生心理也会有一些把握。所以教师不妨向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然后让学生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加以理解。当然,学生然后相互之间进行讨论,并分享自己的经验和看法。小组分工应该尽可能明确,一部分学生负责查阅相关资料,一部分学生负责进行问卷调查,一部分学生则负责提取观点,以此类推。这样,学生就会加深对所学心理健康知识的理解。
二、合理创设心理活动课,帮助学生理解心理健康知识
心理活动课对于高中心理健康教育也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以往,教师的教学方式过于单一,他们只是草草结束整个教学过程,使得学生无法对所学知识留下深刻印象。针对这一情况,高中教师应该开展心理活动课,并且在讲解心理健康知识的过程中渗透研究性学习方式。教师在导入课堂情境和进行实例分析的过程中就应该让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当然,教师还应该使自己的授课内容尽可能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这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才能够产生共鸣。
例如,在对高中心理健康教育中“追星一族”这部分的知识点进行讲解时,教师应该合理创设心理活动课。教师可以首先向学生展示最近备受追捧的选秀节目“中国好声音”,然后让学就“追星的利与弊”为题开展辩论赛。由于学生性格的差异,他们对于事物的看法也会不同。所以在进行辩论的过程中,教师就能对学生的心理进行了解。学生通过辩论进行自主探究,并将所学心理知识内化为自己的潜在思想,这样有利于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当然,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对问题追根究底的学习方式,使学生提高自己的合作程度。通过合理创设心理活动课,学生能够对心理不健康因素给人造成的影响加以体会,并认识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三、合理运用主题探究方式开展教学,完善学生的心理品质
主题探究方式有利于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以往,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知识进行讲解时,很少采用这种方式。教师应该采取这种方式进行教学,引导学生对心里专题进行研究。当然,这还需要教师对研究主题加以确定,并鼓励学生对相关心理主体进行讨论和交流。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就会谈到自己的心理问题。教师可以从学生感兴趣的点出发进行主题设置,这样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就会更具有针对性。
例如,在对高中心理健康教育中“早恋”这部分的知识点进行讲解时,教师应该从该主题出发引导学生讨论。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谈及自己对“早恋”的看法,并向学生讲述一些实例,是学生形成“早熟的苹果不好吃”的观点,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
综上所述,教师应该对高中心理健康教育与研究性学习加以整合。首先,教师应该合理运用研究性学习资源,帮助学生掌握研究方法;其次,教师应该合理创设心理活动课,帮助学生理解心理健康知识;最后,教师还应该合理运用主体探究方式开展教学,完善学生的心理品质。
【参考文献】
[1] 郭元祥.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设计与实施[M].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心理健康是一个极为复杂的动态过程,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也是多种多样的。
1.个体因素
进入大学阶段的个体由于缺乏社会阅历,对事物的看法还不够稳定,对社会的认识具有片面性。大学生情绪变化具有冲动性等特点,这就使得他们的情绪起伏过大,摇摆不定,缺乏对事物的客观判断,进而使他们容易走向极端。除此之外,部分学生还存在自我认同危机,如果不能恰当处理好诸多方面的问题,很容易引发心理问题。
2.学校因素
对于大学生,进入大学校园后学习和生活环境发生很大变化,如果大学生学习方法不当,学习动力不强,学习目的不明确,则容易出现负面情绪。大学生对新的人际关系和新的环境以及对自己地位变化的适应都会极大地影响到当时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严重时会导致心理障碍。
3.社会因素
现代社会处于多元文化交叉、多重价值观冲突的时代。大学生面对不同于以往的文化背景和多重价值选择,常常陷入压抑、紧张的状态,在人生选择上处于两难和多难的境地。心理的冲突必然带来大学生心理失衡,出现种种不良的反应。
二、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为避免类似投毒事件的再次发生,无论是高校,还是整个社会,都必须高度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积极拓宽新形势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增强大学生心理调适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1.加大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力度
要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纳入高校素质教育的体系当中,应该着力于帮助大学生迅速适应大学环境,正确处理新的人际关系等问题。
2.增加心理健康教育的投入
学校应根据心理健康教育实际的需要,增加必要的工作经费,以确保大学生在校期间的心理健康咨询、诊断等各项工作的正常运转。各类高校配备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的专职教师,建设一支相对稳定、素质较高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工作队伍。
3.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最直接有效的方式是大力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把社会实践和心理健康教育结合起来。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有助于大学生心理素质的成熟,社会阅历的增加,也会使他们对事物有一个客观的评价。
关键词:网络时代;大学生;德育;心理健康教育;特点;对策
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到来和网络的普及,互联网正以迅猛之势向前发展,它悄悄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和学习方式,改变着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的交往关系,甚至改变着人的思维方式。如何应对网络时代的新挑战,做好大学生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成为了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的新课题。
一、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新特点
传统的高校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通过为大学生提供的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或依靠专职或兼职教师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咨询完成的。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呈现出新的特点:
1、教育与交流空间的虚拟性
互联网是一个充满幻想的虚拟世界,网络教育与传统的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相比,学生们无须面对类似于课堂上的直接说教,而只需去接受和选择对自己有用的信息。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面对的不再是某个特定的对象,而是针对某一问题或某一现象发表自己的意见,阐述自己的看法,而学生们也更易于接受这种“匿名”的、不受约束的网络世界。
2、信息交流的互动性
网络信息一改以往信息的单向传递方式,彻底地改变了信息的传播者和接受者的关系。任何网络用户既是信息的接收者,同时也可以成为信息的传播者,并可以实现在线信息交流的实时互动。这使得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突破了传统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时空限制,只要信息交流双方与互联网络相连通,就可以实现及时的对话,且不需要考虑地理位置。
3、教育的开放性、广泛性
互联网四通八达,它能将许多优秀的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资源连接起来,真正实现了资源共享。大学生可以轻而易举地从网上获得来自世界各地的各种信息,这使得高校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不仅要面向国内,而且更要关注国外的信息动态。
4、教育时间的全天候
网络超越了时空限制,在任何时间段都可以从网络上共享海量的信息。只要网络硬件运行无故障,网络环境中的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信息随时都可以向大学生开放,全天候提供丰富的心理知识、心理咨询、心理测验等服务。学生随时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自由地选择内容,还可以通过E―Mail、QQ聊天、BBS、微博等方式,实现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互动,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传统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不足之处。
5、教育的直接性
网络通过多媒体技术,提供文本、声音、图像等综合。用户可以随时随地获取信息,不需要任何人、任何组织机构的中间转手,而且网络多媒体信息直接冲击着人的视觉、听觉,很容易在用户个体身上直接发挥作用。
二、网络环境下加强大学生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1、重视网络时代大学生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
网络环境给大学生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带来了机遇和挑战,面对这项全新的工作,迫切需要引入现念,在理论和实践上深入研究。切实立足我国大学生心理发展的实际,形成符合实情的大学生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理论,同时加大研究力度,力争为网络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科学的实践指导,探索既适应网络时代要求,又切合大学生心理特点的有效教育方法与手段。
2、充实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内容
在网络环境下,开展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时要加强网络意识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观,提高他们对网络的科学认识,自觉树立网络心理健康观念,教会大学生选择做网络的主人,充分利用网络对人的发展提供的有利条件,另一方面又要适时走出网络;加强青年大学生的网络道德教育,引导他们自觉遵守网络规则,提高道德判断力,使其在纷繁复杂的信息面前,冷静处置所面临的各种道德问题;进行网络法制教育,帮助他们树立网络法制观念,遵守网络法规。
3、构筑网上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园区
面对网络给大学生造成的心理问题,要积极开辟网上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园地,占领大学生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阵地。在网上开设专门的网络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利用网上心理辅导、网上心理咨询、网上心理测验、网上心理治疗等手段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在网上建立符合大学生需要的、有吸引力的网站、使之成为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者联络大学生的新纽带;在网络上广泛宣传和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培养大学生正确的心理健康理念。
4、培育新型的大学生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
在网络的冲击下,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不再只是传授知识的媒介,而更应具有心理教育的基本理论、专业技能和实践经验,又要熟练掌握和运用信息网络的理论和技术。所以,必须采取培训、进修等形式提高大学生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素质,让他们能够熟练操作各种信息工具,自觉把网络技术整合到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中,提高自身的能力和水平,更有效地指导和服务学生。
5、引导大学生网络自我心理调节
【关键词】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心理健康
前言
按国家教育部门要在中小学生中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的要求,许多学校开始探索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方式,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成为学校加强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阵地。心理健康主题班针对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设置主题,由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一种主题班会的形式,是对学生进行心里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
1.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的重要作用
心理教育主题班会是班主任以心理健康教育为主题召开的班会。主题班会通过心理教育的形式上展现,在主题班会上,班主任把握主题班会的重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实现双方互动,共同分享心理学知识,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现在的中学生大部分是00后,心理承受能力较低,存在很多心理隐患,通过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的召开可以促进中学生的心理健康,帮助中学生学习心理知识,主动掌握专业技能,提高学习水平。
2.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的设计
2.1深入了解学生心理隐患,选定的主题
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主题的选取一定要有针对性,要贴近社会实际,要贴近学生的生活,这样才能达到预期效果,使学生愿意参与,参与后又能收获知识。因此,在开主题班会前必须做充分的调查准备工作,要了解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
我们要明白, 只有引起学生共鸣的心理问题或心理热点才能吸引学生,才能吸引和激发学生用心投入,只有依据学生的心理需求设计的主题才具有时代性和启迪性, 才能真正达到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的预期目标。
2.2周密设计,便于操作
心理教育主题班会的成功与否除了主题要选准,关键还要有周密的设计。班主任作为这场主题班会的筹划者,要认真研究,做出详细设计方案。
(1)背景设计
背景设计应以简洁、舒适、温馨和适用为主要特征,让学生在主题班会上有轻松、优美愉悦的感觉,不能让学生产生拘束感和紧张感。布局的材料可以因地制宜,甚至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座位不用传统的座位编排方式,而采用圆形的编排方式,让学生教师之间产生亲和感。
(2)过程设计
过程一定要有条理性、悬念性,步步启人心扉,在全体学生中产生共鸣,让中学生们能用心去感受。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因此,在整个教育环境中,要让学生保持高度的参与性。为了让学生保持高度的参与,班主任则要在班会中提前设计好丰富多彩的活动。
(3)对象设计
学生是主题班会的参与者,也有可能是组织者。因此,主题班会一定要研究学生的特点,如他们的心理特点、知识结构、情感体验等,这样的主题班会才可以得到同学们的高度认同。
2.3班主任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要充分发挥班主任的主导作用,班主任在确立班会主题时要做深入了解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和学生对知识的接受能力,并且依据主题班会的内容进行明确的分工,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让每位学生都能且都乐意参与其中。此外教师应善于根据自己的教育要求和计划,融入学生的愿望,老师不刻意安排,但也不完全放手,做到心中有数,宏观把控。
3.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的基本形式
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确定了主题,制定了方案,接下来就要考虑以何种形式来呈现,笔者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总结了以下基本形式。
3.1专题讲座式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
它是一种比较正式,场面比较大的主题班会,其主要特点是通过讲座,向学生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或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青年学生的心理特点,解决某一普遍性学生心理问题的而开设的专题讲座。讲座可以安排自己的学校老师,也可以聘请当地专门从事未成年人心理健康的专家以讲课为主。讲座结束后,一般还会组织一段时间的师生互动。这种形式的组织和实施方便,适合集中解决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
3.2实话实说式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
中学生都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的看法,渴望独立解决问题和处理问题。但在实践的过程中往往会有偏差。这时,我们可以围绕学生处理问题遇到的困难,结合社会热点问题,仿照中央电视台的实话实说栏目的形式,鼓励学生的交流和讨论,在学生们共同讨论的过程中, 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在不断的提高。
3.3讨论会式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
讨论式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是一种极好的形式,有助于发挥学生集体的力量。教师通过前期工作,找到特定时期学生们常遇到的共性心理困惑,大家共同讨论,找到问题的根尤。在这个过程中,班主任老师要起到关键的引导作用,指出为什么有困惑,如何解Q困惑,并对学生循序善诱,帮助学生找到讨论的话题。
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还可以开展很多形式,如学习式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以学习知识,培养能力为主的主题班会;观看优秀作品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组织学生看一些有意义的文章和影视剧,并组织学生评论,写读后感和观后感;参观式心理健康教育题班会,带学生参观可以引起心理共鸣的地方,利用感性认识提升学生的理性认识,从而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和思想品德修养。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不同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形式。
4.结束语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是提高中学生的心理素质,帮助中学生学会如何待人处事,如何处理生活中的人际关系,如何对待人生中的挫折;帮助学生如何更好的了解自己,管理自己。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学校更要注重发挥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的重要作用,采用各种灵活多样的形式,切实让主题班会起到育人作用,而非流于形式。
【参考文献】
[1]詹万生主编.《班级德育,第五册》.北京市: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1998年版
[2]高妍.《四年级主题班会设计》.小学教学参考(教育管理),2014,(3)
关键词:心理健康;内涵;途径
中图分类号:G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0)12-0227-01
1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应该重视心理健康教育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成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实施教育的这支队伍的素质,虽然目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但仍然不能适应高等教育飞速发展的客观形势,不能满足广大学生日益增长的心理需要。在我们眼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应该是以学生为本,贴近学生,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从生活上、学习上、思想上等各个方面全面指导学生,解决大学生各方面的心理问题,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成才,把其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切实履行科学发展观中的以学生为本的任务。
2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队伍中存在的错误倾向
我国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建设方面在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了巨大成就,积累了宝贵的理论和经验,心理健康队伍的系统建设也已初具雏形。但由于客观条件和主观因素的制约,也存在着很大部分的不足,归结起来有以下几点:
(1)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一线工作者大多是刚毕业的大学生和研究生,在工作中缺乏经验,工作实效性不强。相对缺乏丰富的阅历和心理咨询方面的经验。
(2)偏重心理课课程的建设,而忽视心理实践活动的开展。实践出真知,这是亘古以来的真理。目前,我国的大多数高校注重心理课程的开设,确不注重心理实践活动的开展,大学生们只是系统的了解了书本上的知识,不能灵活运用和运用到自身的情境当中,甚至有些学生只是为了获取学分而敷衍了事。
(3)偏重于心理问题的解决,而缺乏事先的预防和引导。一直以来,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注重点对点的解决心理问题,只对产生了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治疗和解决,即告诉才处理,发生才处理。而忽视了对于大学生这个心理问题易发性群体进行群体的心理跟踪和反馈,从而使得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面越来越窄。
(4)没有将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结合起来,偏重于技术上的治疗。在目前的高校教育中,存在着这样一个误区,就是把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隔裂开来来开展工作。确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二者在理论基础、目的内容、工作原则、评价体系和施教主体的角色定位等方面存在差别,不能互相代替。但是,另一方面,两者又相互渗透、相互促进。思想政治教育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正确的方法论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指导。心理健康教育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预见性、针对性和实效性,而且深化和细化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所以,两者应该进行整合来进行多方位教育,这样才能促进大学生全面、综合的发展。
3 思想政治教育视野下加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建设的途径和方法
我国的心理健康教育思想虽然早已蕴涵于传统的教育思想中,但系统研究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与实践问题却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二十年以来,我们在工作机构、队伍建设、发展途径、提高方法等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由于客观条件的制约和诸种主观因素的原因,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建设方面还是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值得我们加强和改进,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途径来加强高校心理健康队伍建设:
3.1 政策层面
心理健康教育必须从政策层面给以保障,才能使心理健康教育得以长效发展,但还没有这方面的相关专题研究还是很少,大多是引用教育部2005年《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见》。
3.2 体系构建层面
心理健康教育应该从高校总体上建立起一个完善的教育系统体系,尤其是在教育队伍的培训体系和梯队建设方面。建立、健全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1)建立起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培训体系。(2)建设心理健康教育必修及选修课程,给予相应的学分。(3)普遍开展心理咨询。
3.3 教育层面
心理健康教育既体现高等教育的两重价值,又与大学教学过程的本质特点密切相关,它是高等教育培养目标的内在要求。同时,还阐述了心理教育与德育、智育等教育因素的关系,明确指出,德、智、体、美、劳等教育都离不开学生的心理活动。
3.4 党支部建设方面
高等院校学生党支部是党的最基层组织,是党的组织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高等教育中居于重要地位,是落实高校学生工作的组织形式之一;是党的教育方针在高校中最基层的贯彻者和实施者,是党和广大学生联系的纽带和桥梁。
参考文献
[1]赵君.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实证研究[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08.
关键词:高职院校;心理健康;课堂;团队辅导;应用
近些年来,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让大学生的成长环境更加复杂,大学生的学习与就业心理压力增大。落实心理健康教育,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进行创新,是让教育工作为学生服务的重要举措。利用团体辅导原理实施高职心理健康教育,让更多的学生找到解决个人问题的有效方法,丰富大学生的心理体验,有利于心理健康教育目标的达成。
一、团体辅导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
(一)有利于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的趣味化
利用团体辅导的形式实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会针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实际需求设计一些相关的活动,让学生在具体的活动情境中有一定的体验。精心设计的心理健康活动,具有活泼有趣的特点,更加关注大学生本身的心理感受,有利于和谐氛围的形成。团体辅导形式的应用,给教师提供了组织多样化活动的机会,有利于教学内容的趣味化。
(二)有利于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师生互动
团体辅导,让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参与者明显增多。教师作为心理健康课堂的组织者,可以与更多的学生互动,丰富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素材,促进课堂氛围的热闹化。团体辅导,有利于教师从多个角度给予学生鼓励,引导学生就共同的主题进行讨论与交流。学生对同一问题的不同看法,会让课堂变得开放起来,也会让学生找到更多解决个人问题的方法。
二、团体辅导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要让团体辅导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教师应当从心理健康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出发,在有关大学生学习与生活的内容中融入团体辅导模式。让团体辅导活动真正服务于学生生活质量的提高,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一)利用团体辅导,加强自我意识教育
让学生对自己进行探索,对自己有一个更加全面的意识,让他们勇敢地表达自己,建立健康的个人形象,是心理健康教育的第一步。在团体辅导活动中,教师可以设计不同的心理学习活动。教师可以利用“我是谁”的活动,让学生说出15个“我是……”的句子,对自己进行由浅入深地认识。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利用“价值拍卖”游戏,假设给每位学生一定数量的金钱,向学生展示“健康”、“诚信”、“大房子”等拍卖品,让同学们竞拍,从而对自己的人生追求进行思考,反思自己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有利于学生自我意识的形成。
(二)利用团体辅导,促进人际交往
人际交往主题活动的实施,重在让学生了解人际交往的意义,掌握正确的人际交往方法,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大学生建立积极的人际交往观念,促进大学生成为成功的交际者。教师可以利用“信任背摔”的游戏,让一人站在高处,背对其他人向下躺,其他人要做的就是响应前者的信任,用手一起接住他。信任,是人际交流过程中必备的品质,也是一项技巧。用团体活动帮助大学生改变自己的人际交往策略,提高个人魅力,形成健全的人格。
(三)利用团体辅导,做好情绪调控
大学生的情绪调控能力,对其日常行为与生活快乐程度有重要影响。能够有效控制自己的情绪,才能成为情绪的主人,成为自己的主人。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做一些有趣的活动,像“番外篇”。教师给学生设计一些情境,让学生说出自己内心的想法。比如“自己被朋友误会、看到两位同学在一起悄悄说话,并看了自己一眼、大家出去聚会没有叫我”等,当学生说出具有负面情绪的观点时,鼓励学生一起来讨论这种想法的正常性。当学生有焦虑等负面情绪时,可以带领学生做一些放松训练,缓解自己的负面情绪。这样的活动,能够让一些心理的小秘密变得公开化,促进课堂活动轻松化。
(四)利用团体辅导,调整恋爱心理
恋爱,对于高职学生来说是一项很正常的活动。利用团体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培养学生建立健康的恋爱观念,形成恋爱能力,有利于校园氛围的和谐化。教师可以利用“情侣间的小矛盾”活动,让学生分享一下自己恋爱过程中产生的矛盾,大家一起去思考解决的方法。用课堂讨论帮助大学生解决恋爱中的困惑,解开心结,有利于大学生更加自然地面对自己内心的感情,能够在一段情绪中付出与宽容。大学生的恋爱心理正常,能够减少许多校园矛盾与暴力事件。重视恋爱教育,是促进心理健康教育完整化的实践。
三、结语
综上所述,将团体辅导方法应用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去,有利于学生全体参与到心理健康教学活动中去,拓展大学生解决心理问题的方法。利用趣味性的课堂活动,给大学生传递更多有效的心理问题解决方法,有利于课堂教学效果的优化,更能让学生在心理健康课堂中获得快乐的学习体验。
作者:周媛媛 单位:天津中德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关键词: 六年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法与途径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培育学生健全的心理素质是当前教育的热点问题。在有效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班主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结合自己数年的班主任工作经验,谈谈班主任实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
对此学习阶段学生而言,心理健康不仅是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学生心理教育顺利有效的实施需要学校、教师、家长、社会等多方面共同努力。而作为一线的教师,尤其是班主任有其自身的优势,从而在整个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班主任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几点优势
首先,具有鲜明的针对性和灵活选择性。
相比其他任课教师,班主任接触学生时间长、次数多,对学生了解较全面、较深入,更由于班主任其本身的工作重点,是对“个体”的教育与辅导,因此在教育内容与方法上具有鲜明的针对性和灵活的选择性。
其次,具有时空的灵活性和实施的便利性。
班主任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时间地点较灵活,可在校内外,也可在课内外,可利用较长时间进行跟踪式教育,如入学教育和班会时间也可利用较短的时间,如课间休息和放学之后。
再次,具有防治的系统性和时间上的延续性。
小学班主任一般会将学生从一年级带到六年级,这就为班主任对学生系统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可能性。班主任可以根据本班学生各阶段的特点和出现的问题进行系统的研究与教育。
二、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
通过对班内学生展开的心理健康方面的相关调查,发现其心理健康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1.自卑心理
自卑心理几乎人人都有,只是程度上的区别。自卑的学生感到自己无能,并且自感无力克服。表现为胆小,不敢与人竞争,不敢抬头挺胸出现在同学面前,总是怨恨自己,导致自己不断退缩。
2.厌学心理
处在六年级阶段的学生存在较多的厌学现象,主要表现为对学习感到乏味,处于被动状态;一提起学习就心烦意乱、苦闷、焦躁,一进教室就情绪低落,上课精神涣散,作业抄袭,考试舞弊,严重者逃学、辍学。
3.考试过度焦虑心理
焦虑是影响学生学习和测试的一个重要的心理因素。不同程度的焦虑,对考试有不同的影响。焦虑程度适当,有利于促进复习考出好水平。焦虑过度则使学生坐立不安,思维比较紊乱,解题容易出错,不能发挥正常水平。
4.自尊心问题
自尊心过强往往导致对自我的评价过高,容易自以为是,听不得不同意见。这样,就很有可能处理不好人际关系,遇到挫折时会产生苦闷心理。
还有部分学生对自我的评价过低,因而他们在许多方面对自己抱有负面看法,觉得自己事事不如人。他们一般学习的动机不强,无上进心,因而学习成绩很差。
三、班主任有效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
针对教学实际中常见的几种心理问题,班主任应有针对性地采用以下几种途径和方法:
1.开展心理健康知识讲座,有针对性地讲授一些心理学的知识。理论对实践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没有一定的心理学知识,学生对自己心理世界的了解永远是混沌的,一遇到心理困扰便显得无所适从。
2.积极为学生创造良好的班级文化学习环境,优化群体心理。班主任应充分认识班级文化的教育功能,丰富班级文化的形式与内容。
3.加强学生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良好心态。除了课本知识的学习外,还须让学生走出课堂参与各种社会实践活动,扩大社会接触面,打破从校门到家门的封闭式生活给学生造成的胆怯恐惧等心理状态。
4.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自我观念,建立符合个人实际的抱负水平。一个人只有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确立正确的自我观念,才能摆正自己的位置,处理好自己与他人的关系。这样自然会心情舒畅、精神健康。
总之,影响此阶段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是复杂的,作为学生管理工作最前线的班主任一定要深入了解学生实际,掌握学生心理发展动向,采取有效的措施来解决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促进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关键词:高中;地理教学;心理健康教育
在以往的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注重的是基础知识的讲解,忽视了教材中所隐含的心理健康知识,这样就使得高中生只是单纯地学习地理知识,无法通过此学科知识的学习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强化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面对这样的情况,地理教师应该对教学进行重新认识,深入挖掘教材中潜藏的心理健康知识,将心理健康教育和地理教学相结合,以此来实现精英人才的培养目标。
一、树立心理健康教育理念
高中地理教师想要在地理教学中更好地渗透心理健康教育,那么首先教师就要树立心理健康教育理念。教师是教学活动的执行者,教师的思想观念对其教学行为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当教师具备了心理健康教育观念之后,教师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就会注重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反之,教师则会忽略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因此,教师要从自身入手,树立心理健康理念。其次,教师要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理念进行培养。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当学生具有了心理健康教育理念之后,就能够积极地配合教师,在学习地理知识的时候对其中的心理健康知识进行挖掘,这样学生不仅可以提高自己的地理学习成绩,同时还能够提高自己的心理承受力,这对学生以后的成长有着积极的意义。比如说,当教师在课堂上为学生讲解《地球上的水》这一课内容的时候,教师就应该从两个方面进行知识讲解,一方面是讲解地理知识,对地球上的水资源组成进行讲解,让学生知道地表水、地下水的区别,之后教师可以通过“水善利万物而不争”这一思想的引入来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应该让学生知道水的重要性,然后渗透节约用水的观念,以此来促使学生能够在学习地理知识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二、以教材为基础挖掘心理教育知识
教师想要在地理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那么就应该在教学过程中对地理教材进行深入挖掘,以教材为基础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若是教师脱离教材,引用课外资料来为学生讲解心理健康教育,这样就出现了本末倒置的情况,教师必须在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懂得教学的主要内容是传授学生地理知识,附带的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因此,教师在开展地理教学过程中,应该深入挖掘教材中隐藏的心理教育知识。比如说,当教师想要为学生讲解《旅游开发中的环境保护》这一课内容的时候,教师首先要从地理知识入手,为学生讲解在旅游开发中为什么要保护环境,如何保护环境,当教师讲解完地理知识,教师就应该对教材进行深入挖掘,为学生讲解一下当前我国旅游业的发展现状,旅游中出现的环境问题等,然后通过这些知识的讲解让学生树立环境保护意识,促使学生能够认识到旅游过程中对环境进行保护的重要性,这样学生在以后旅游过程中就会自觉地不乱扔垃圾,不在景观建筑上乱写乱画,进行文明旅游。
三、结合课外实践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在开展地理教学过程中,因为地理知识较为抽象,所以教师在进行知识讲解过程中会采用实践活动的方式。这样的方式能够促使学生通过亲身感受来习得知识,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课外实践是比较常见的,其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面对这样的情况,教师在开展课外实践活动过程中,可以渗透心理健康教育,通过理性的认识来影响学生感性的认识,从而促使学生在学习地理知识过程中心理也能够健康发展。结合课外实践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方面是以教材中的活动探究课题为基础,教师让学生对课题进行自主探究,然后在探究过程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另一方面是教师将学生带入到自然环境中,让学生能够通过切身的感受来了解自然,清楚自然和人类社会和谐相处的意义,以及如何和谐相处。同时通过野外实践活动的开展,还能够陶冶学生的情操,心理健康教育也能够起到更好的作用。比如说,当教师想要为学生讲解《环境污染与防治》这一课内容的时候,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活动,让学生对城市垃圾清理情况进行调查。当学生在调查过程中发现垃圾对环境的危害之后,学生就能够认识到自己不应该乱扔垃圾,就会在日常生活中从自身做起,对环境进行保护。同时,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垃圾清理活动,让学生通过亲身实践来知晓任何一件工作都有其难处,想要做好就必须克服重重困难,以此来培养学生艰苦奋斗的精神。
四、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