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心理学基础知识笔记范文

心理学基础知识笔记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心理学基础知识笔记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心理学基础知识笔记

第1篇:心理学基础知识笔记范文

    1、理解记忆,

    只有深刻理解了的知识才能真正记牢。心理学研究表明:以理解为基础的记忆,效果大大优于机械记忆。什么叫理解?理解就是把要学的新知识与自己头脑中已有的旧知识联系起来,从而产生对新知识的内在意义的认识。通过这种联系,我们就会牢牢记住这串数字。应考复习中有很多东西需要我们记忆,让我们深刻理解它们,准确记忆它们。

    2、科学规划。

    适当的压力可以避免随意性并强化复习效果。在一天中大脑最清醒,思维最活跃的时候,复习记忆那些较抽象、较艰涩的知识,而且加大容量;在比较疲倦,精力不够好的情况下就要适当减少任务。任务一旦确定后,就要集中精力,强化注意,活跃大脑,保证完成任务。许多同学实践证明,集中注意读两遍远远胜过随随便便读十遍。

    3、及时复习。

    遗忘的规律是先快后慢。一般有四种方式:

    (1)尝试回忆。当天晚自习或睡觉前,将老师讲过的知识要点、重要细节、关键步骤、主要方法,按照讲课的先后顺序再现一遍。这种方法实际上是在自己检查自己,逼着自己进行思维活动。

    开始尝试回忆时,最好先不要看书或听课笔记,等到想不出来的时候再看书或听课笔记。为了加深记忆,还可以一边想一边把主要的内容写出来。这样效果会更好。

    通过尝试回忆,把课堂学习的内容在脑子里再过一遍,记住的往往是自己已经懂得的,没有记住的正是自己没有掌握的,这说明记忆恰好是对学习效果的检查。对于那些想不出来的学习内容,自然就会急着去看或查找笔记。这样,就激发了看书和整理笔记的积极性,并自觉地将忘记的内容作为复习的重点,使得复习有针对性。

    (2)认真读书。在复习的过程中,完成了回忆的步骤以后,便要开始认真读书。当然,这时候的读书与预习和课堂学习时的读书是不一样的,它是在预习和课堂学习基础上进行的。因此,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①读书和思考相结合。所谓读书和思考相结合,是指不仅要在读书的过程中认认真真读,对基本概念、基础知识的内容绝对不马虎,而且还要边读边思考,要多想想在回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思考内在联系,更要思考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②要重点突出。复习中的读书,要有重点要细读和思考。对于已经记住和理解的部分可以不必再花费很多时间,而把时间集中在回忆不起来和印象模糊的内容上面。在读书的时候,不妨边读边划。

    ③重在精读、熟读。对于课本中的一些重要内容,必须做到精读和熟读。至于一些关键的章节和定义、定理和定律等内容,还要在精读、熟读的基础上,将其背出来。

    (3)整理笔记。在复习过程中的整理笔记,是指要把预习、课堂学习和复习等学习过程中所记的笔记串联起来进行一定的加工和整理,使其成为一份经过加工和提炼的复习资料。整理笔记的过程往往是一个知识深化、简化的过程。所以,它要求索引清楚,中心突出,内容精练,最好还有自己的独到见解。这样,可以使这份经过加工整理后的笔记成为阶段复习和重要考试前复习的得力助手。

    (4)探索和发现。复习的内容不能仅仅局限于重复课本的内容,而应该在复习旧知识的基础上不断地进行探索和有所发现。所谓"温故而知新"也就是这个道理。要在复习的过程中进行探索,最根本的办法就是"质疑",也就是提出问题。对于知识,不仅要懂"是什么"的问题,而且还要懂得"为什么"的问题。

    4、分散复习。

    一般地说,头脑中数字知识越多的人记忆数字的能力越强,数理化公式记得越多者,记新的数理化公式越容易,古文背得多的人记忆古文能力越强,外语单词记得多的人记忆外语单词越容易。广背博记的人往往记忆力超群。怎样才能广背博记呢?最好的效果是分散复习材料和复习时间。例如集中复习1小时不如把这1小时分成几次使用好,假如白天学习了50个单词或一段古文,与其晚上集中1小时复习,不如把它分成晚上复习30分钟,第二天复习 15分钟,第四天复习10分钟,一周后复习5分钟。这样既针对了遗忘规律,又降低了大脑因时间过长而形成的抑制,还强化了记忆。

    5、交*复习。

    同一类型知识的单调重复容易降低效率。心理学研究说明,将两种同类材料放在一起复习容易产生互相干扰;将两种不同材料放在一起复习,会产生新异刺激,这种刺激可促使大脑细胞十分活跃,从而增强记忆效果。复习时应该文理交*,长短结合,不要抓住一点不及其余。

    6、五官参与。

    单声道总不如立体声。心理学家做过一个有名的实验。要求三组学生记住10幅画的内容,第一组只听别人说画上的内容,第二组只看画上的内容,第三组边听边看。结果第一组记住60%,第二组记住70%,第三组记住89%。这个实验说明,多种感官协同作用于一个对象效果最佳。只看不读,不如既看且读;既看且读不如看读写结合。俗话说"好记性不入烂笔头",就是这个道理。

第2篇:心理学基础知识笔记范文

1、授课教师缺乏专业知识背景

《幼儿心理学》授课教师大多的学历背景是学前教育学或者是心理学。学前教育学的教师缺乏扎实的心理学知识,在讲解一些心理学专业知识点时难以深入展开;而心理学的教师对于幼儿园的了解又甚少,对于幼儿园的教育活动以及教育环节了解不足,不能对学生在幼儿园的各个教学环节中如何运用心理学知识进行良好的指导。

2、课堂教学方式呆板,缺乏灵活性

《幼儿心理学》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学科,课程比较抽象,目前大多数教师还是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但仅靠教师在课堂上的大量灌输抽象的心理学理论,学生做笔记、勾重点,在课后死记硬背,是不能让学生掌握心理学知识的,那就更谈不上应用了。这样的教学方式只会适得其反,让学生感到不适应,对这门课程失去兴趣,觉得课堂枯燥乏味,甚至产生厌学情绪。

3、理论与实际脱节

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大多还是一群刚从高中毕业的孩子,他们对于幼儿和心理学都很陌生,加之教师采用单一授课的方式,学生很难在学习过程中丰富实践知识,提高应用能力。理论和实践的严重脱节,只会让学生得出学习《幼儿心理学》没用这样的想法,最后只能是了无兴趣的学习,勉强应付考试而已。这样培养出来的教师也难以适应时展的需求,达不到幼儿园对于人才的要求。

二、如何开展学前教育专业《幼儿心理学》的教学

针对《幼儿心理学》课程的教学现状,结合学前教育专业的专业特色,为求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培养专业的、合格的幼儿教师,在《幼儿心理学》的教学过程中,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教学工作。

1、增强教师的专业知识素养

教师是一个需要不断进步的职业,原地踏步就意味着退步。作为教师要不断丰富和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素养。《幼儿心理学》这门课程对教师的要求很高,既要有丰富的学前教育基础知识和实践经验,又要有扎实的心理学知识。所以想要教好《幼儿心理学》这门课程,教师更是需要不断的自我提升和完善,多利用课余时间提升自己的学前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素养,借助各种机会深入幼儿园教学一线,观察和了解幼儿、幼儿教师以及幼儿园,搜集和整理典型案例,运用心理学的发展规律进行分析,提升自身的教育实践能力。

2、结合实际,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

《幼儿心理学》课程的学习,有助于学生掌握有关幼儿心理发生、发展的基本规律以及幼儿心理变化的原因,掌握各年龄段幼儿心理发展的主要特点以及相应的教育训练措施,为幼儿教育提供科学的心理学依据,解决幼儿教育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从课程的性质和特点来看,教师应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联系实际,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同时结合多种教学方式,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学生学习幼儿心理学理论是为了更好的指导实践,而不是知识的堆砌。作为一名《幼儿心理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所教理论,让学生感受到这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通过各种教学方式把理论与学生未来的教学实践结合在一起,把理论与课堂联系在一起,增强该课程的说服力和吸引力。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以下的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质量。

(1)对话法。师生之间就学习内容展开对话,在交流、讨论和释义中,帮助学生深刻的理解幼儿心理发展和应用的基本理论,解决学习中的困惑,提升对幼儿心理学的兴趣。

(2)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在国外各领域的教学实践中已运用多年,被公认为是理论与实际结合最紧密的一种教学方式,也是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好方法。在使用案例教学法时,选取的案例要有针对性,根据案例合理地组织学生讨论,调动所有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对幼儿心理学的兴趣和热情,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实验法。教师带领学生重复心理学中的经典实验,共同设计实验并操作。实验法是心理学的重要方法之一,科学性较高,既可以丰富教学形式,也可以增加学生对于幼儿心理学的兴趣,直观的感受心理学。

三、课堂讲授“要求甚解”,增加学生实践机会

1、让学生准确理解和掌握心理学知识点

心理学类的课程对于学生来说十分陌生,想要学好《幼儿心理学》这门陌生而理论性又很强的课程,单靠课堂上大量的灌输抽象的心理学理论是远远不够的,也是达不到教学效果的,只会让学生感到厌烦、排斥。想要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要努力简化抽象的心理学理论,不能为教而教,要争取做到为理解而教,课堂讲授“要求甚解”。在教授过程当中,对于课本中一些抽象复杂的心理学知识,可在保留精髓的基础上进行简化和具体化,让教材中的理论更易于理解,更有利于理论和教学实践相结合。对《幼儿心理学》的学习,并不是一味的反对识记,一些关键概念和重要理论也是需要记忆的,只是需要通过理解来掌握,而不是机械识记。教师应引导学生对心理学中的知识点进行分析,通过分析字面中所包含的要素和各要素间的联系,达到对概念或原理的理解,避免死记硬背。

2、为学生创造实践机会

第3篇:心理学基础知识笔记范文

关键词:计算机实习课程;考核;教学;成才

如何改革技校计算机实习课程考核环节,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成长成才呢?通过近年来的实践,我认为,主要应抓好命题、考试方法和评分等几个环节。

一、要统一考试标准,抓好命题质量

过去我们的考查和考试,“主要是为了了解学生学习和运用基础知识的情况”,衡量教学质量的标准也仅仅在掌握知识上,而对能力发展如何则比较忽视。某些理论考试成绩好的学生,可能并不一定具有较高的技术能力,出现了所谓的“高分低能”的现象。我们要明确考试的指导思想,防止重知识、轻能力,重理论、轻实践,出偏题、怪题,突然袭击以及押题、猜题等现象发生。通过考试,达到如下目的:一是使学生全面地、有重点地复习学过的课程,掌握教材体系,巩固所学知识;二是考察和鉴定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是创造性思维的能力;三是发现教学上的优缺点,研究改革教学工作。

考试内容要力求全面性。布鲁纳提倡学科考试的命题要“着重于理解学科的一般原理”,认为“考试强调学科的琐碎方面,会鼓励无连贯性教授和机械式学习”。布鲁纳的观点是可取的,因为只有科学的、符合逻辑结构的规律性知识、概念和原理,才是发展学生能力的基础。但如果只重视记忆知识结构,而不重视形成和发展学生的认知结构,那还是不行的。认知结构是指人的感知、思考的模式,它体现智力因素。因此,老师在教学中要形成和发展学生正确的认知结构,不仅要教知识,更重要的是教学生如何学习,考试不仅要考知识,更要考观察和思维等能力。能力考察,要侧重考分析、综合概括能力和创造性发挥等。命题是考试环节的基础,在每份考卷中,最好有恰当的比例。只有这样,才能使发展智能的努力得到保证。

二、考试方法要灵活多样

要按照教学目的、学科内容特点和学生年龄特征,采用开卷、闭卷、口试、笔试和实践考试(实验、操作、设计和制作物品)等多种方式,全面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如考基本知识、记忆性的题目,可用闭卷形式;考创造性、综合性的题目,可用开卷考试的形式;而考实际操作能力,则通过实际操作进行考查。就像学生的交际能力,只有用口试的方式才能检查出来。有些课程如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网页设计,也可采用闭卷、开卷两种考试形式。闭卷考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开卷主要考对课堂所学知识的运用及独立思考的能力。计算机组装与维修是实验科学,应进行实验操作考试。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智力结构是多序列、多层次、多要素的,他们的禀赋才能、爱好、特长是各不相同的。而能力是在学习知识、掌握技能的活动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也是在运用技能的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因此,我们必须在实践活动中,通过活动的分析来考查学生的能力。

考试的内容和形式还要尽量搞得生动活泼一些,使学生感到轻松愉快,感到有兴趣。教师不应用强制性的、形式单调的考试,作为督促学生的“法宝”,使学生对考试感到紧张和害怕。因此,要依据各学科特点、学生年龄,试题要尽可能有一定的趣味性,形式要灵活、新颖、多样。不仅用学生掌握知识面的成绩一把尺子来测试学生,更应让学生在更多的活动领域中表现自己的天赋和才能。

三、在考虑成绩的评定方面,评分标准不能框得太死

要允许学生的答案中有不同见解,特别是灵活性、综合性强和一题多解的试题。要启发、引导学生从不同的方向,探索客观真理,大胆独立思考发挥创见。但在我们目前的考试中,有时还是喜欢“用书上的原话回答”或者说“照我讲的(或笔记)回答”。这样评分,学生只好按教师的模式来答题,势必造成“上课记笔记,下课对笔记,考试背笔记”的状况,限制了学生智能的发展。因此,我们在评分时,对一字不漏照搬照抄课本笔记,平平淡淡的,可以不给满分,而对有创造性的答案应给高分,以示鼓励。这样,才会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智能。

分数是衡量掌握知识和能力的一种简单的数量化的表示形式,但它并不能完全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因此,评分还应有发展观点,有一定的灵活性,这样对学生才有鼓励作用。国外将学生智力水平和努力程度也纳入考试范围,对于平常很努力(包括作业练习、讨论发言)但考试成绩不太好的学生,要适当鼓励,对于成绩虽好,但不够努力的学生,要有更高的要求。

评分不仅要看答案的对错,而且要注意学生答题的思维过程。而标准试卷计算机评分,往往忽略了对学生思维过程的检查,这种试卷和评分方式不宜在平时的考试管理过程中使用。国外关于“智慧结构”因素分析的理论认为,对智力活动要从操作、内容、成果三方面进行考察。因此,改变目前有的教师在评分时只看答案对不对,不管思维过程的做法,是改善考试环节的关键。

综上所述,科学合理的计算机实习课评价体系,有助于正确评估学生的综合能力,促进学生成长成才,对于以后的教学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黄甫全.现代课程与教学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第4篇:心理学基础知识笔记范文

关键词:不良心理状态;培养;良好心理状态

高一是初中与高中的衔接时期,也是高中数学学习的一个关键时期。学生从初中进入高中将面对两者之间明显的差别,对新的学习要求往往会感到不适应,一旦受到挫折,有些学生会产生心理落差,影响学习。这就需要我们教师掌握好高中与初中数学学习特点的变化,并向学生介绍,在合理提出学习要求、检查监督的同时进行学习心理辅导,帮助学生主动调控学习心理状态。

一、高中学生不良心理状态分析

教师应根据情况,分析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识别不良状态,做出积极引导,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学生的不良心理状态主要表现为依赖心理、浮躁心理、定势思维、自卑心理、厌学心理、封闭心理等。这些消极心理都不同程度地阻碍着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例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过分依赖教师对数学问题的归纳和讲述,有的教师习惯提供详尽的解题示范,使得学习中不自觉地练就出学生的懒惰行为,造成不良习惯的产生,不利于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造成学生不良心理状态的原因有很多,除了学生自身方法,还有诸如应试教育环境的影响,为了提高分数,有的教师更注重学生的做题正确率,要求学生成绩的提高,而忽视了学生的心理因素的影响。这时,教师应注意培养学生主动的学习态度,引导学生正视心理状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如何培养良好的心理状态

1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学生提高学习效率,其学习的心理状态也自然趋于良好。培养学习习惯包括制定计划、课前预习、专心上课、及时复习、课后小结,等等。引导学生在课前制定学习计划,明确学习目标,督促学生在计划实行时严格要求自己,磨炼学生的意志。课前预习是提高课堂的基础,既能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也能提高学习的兴趣,使学生掌握学习的主动权,要注意的是不能让预习成为形式,应注重预习质量,鼓励学生在预习中熟悉教材。在课堂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着重理解,注意听老师讲思路,自主把握重点,突破难点。课堂是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关键环节,同时引导学生正确地做笔记,不是全部抄录,而是记下关键内容和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在课外,除了及时复习巩固知识外,还应常常总结、参加课外活动学习等。课外是课堂的延伸,通过阅读课外书、参加学科竞赛、组织兴趣小组等形式,将课堂中的知识运用到课外中去,学生在丰富文化科学知识的同时,加深和巩固课内所学的知识,同时能够满足和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培养独立学习和工作的能力,激发学习的动力。

2循序渐进,遵循学生学习规律

学生接受新的知识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尤其是高一学生对于高中的学习,要处理好初高中数学学习的衔接问题,为之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贪多求快,试图通过“冲刺”就达到好成绩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学习是一个需要长期的巩固、发现新知的积累过程。只有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才能取得好成绩。在学习过程中,教师也应随时引导学生,比如在学生取得一点成绩时,鼓励其思考成功的原因,强化学习动力;在遇到挫折时,能学会调整学习方法、策略,学习成绩,从而使学生树立自信心,激发其学习的主动性。

3寻找适合学生的最佳学习方法

在数学学习中,对学生的培养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等都有要求和训练,教师要全面注重培养学生的各方面的能力,例如,培养运算能力,要讲究灵活运用,一题多解,优化运算策略;培养逻辑思维能力时要注意其高度的抽象性,要求能够使用归类,合理区分;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则是在基础知识的基础上,结合立体几何,体会图形,做到符号和文字之间的转化,等等。在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时,也要注重因人而异,引导学生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总之,学生的学习状态与学习情况息息相关,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对新知识能够较好地掌握,有利于促进心理状态的积极性的养成,而积极的心理状态也使学生在面对学习困难的时候能有较强的意志力去突破,教师的两方面兼顾,对学生多引导、多鼓励,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使其在学习中取得进步。

参考文献:

第5篇:心理学基础知识笔记范文

关键词: 高中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培养

目前大部分高中生学习英语处于一种被动的状态,他们除了完成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外,很少制订自己的学习计划、合理有效地规划英语学习时间。因此,教师应正确指导学生制订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学习计划,在实际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主动求知的意识和自主学习的能力。下面我结合自身教学实践谈谈教师应如何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学习英语的能力。

一、培养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必要性

《英语课程标准》明确要求教师在英语教学过程中要始终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确立学生英语学习的主体意识,充分发挥学生在英语教学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而且,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过程中,教学应越来越注重学生独立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改变教师“一言堂”和学生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积极性,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学习策略的指导,从而教会学生学习。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样有助于发展学生独立自主学习英语的能力。

二、理论依据

教学是一门艺术,但首先是一门科学,教学要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教学规律,发展学生独立自主学习的能力。当代著名认知心理学家和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所倡导的“认识―发现”学习理论认为:教师不应当让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而要创设问题情景,引导学生独立地发现并解决问题,从中发现事物之间的联系和规律,获得相应的知识。因此,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我会学”,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培养策略

(一)明确学习目标,指导学生学会预习。

教师要结合学生知识掌握的情况,给学生布置具体的学习任务,如阅读课文,找出相关问题的答案或判断正误;也可以在文中划出新的语言点、重点句型,并把自己不理解的地方作出标记,主动去查阅参考书或词典,自主解决问题。这样能使学生逐渐养成自觉主动探索知识的习惯,同时能开发学生的潜力,激励学生自主学习,获得语言技能。

(二)创造一种宽松有序的学习气氛。

为了让学生主动大胆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在上课前几分钟,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结合课文内容或社会上的时事新闻和学生进行问答,这样可以把学生的情绪调动起来,让学生大胆地发表自己的看法,增强语言交际的能力。教师适时表扬与鼓励,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主体意识、参与意识得到充分的发挥。这样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学生能够生动活泼地去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帮助和指导学生主动有效地完成学习任务。

教师应设置与课文相关的问题让学生找到答案,以检查学生预习的结果,并对文中重点及难点句子作简洁明了的解释,之后再给出类似句型让学生填空、选择或翻译,这样精讲多练,能使学生牢固地掌握每课中的知识重点。如课文中涉及了某项语法内容,教师可以提供有关资料,先让学生阅读相关的此项语法知识的规则和各种例句,学会自己总结和概括。同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给学生呈现大量的典型例题,帮助学生检验和巩固所学的知识。

(四)鼓励学生自主运用所学的语言。

语言是交际的工具。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创设教学情景,让学生主动运用所学的语言。如在高二上册Unit 5 “The British Isles”教学中,教师可运用多媒体地图或在黑板上画出一幅草图,让学生在地图上标明Scotland,Wales,England,London,Northern Ireland,English Channel等地的正确位置,并运用所学词组lie in/to/on/off说明它们的地理位置。这样既能使课堂生动活泼,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积极性,又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通过提问让学生回答与课文有关的问题或者指导学生复述课文,就会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这样学生在有限时间内会更加高效地掌握所学知识,同时提高准确运用语言的能力。

(五)指导学生学会主动复习,运用新旧知识联系记忆的方法学习。

学好英语需要大量的记忆工作。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的研究规律,教师要指导学生及时复习,养成记笔记的好习惯,记录所学的重点、难点,包括一些易错题;指导学生平时要有计划地及时反复复习,直到完全掌握为止。学习新的英语课文时,教师要适当运用句型转换题让学生填空,起到复习旧知识的作用,温故知新,帮助学生掌握新知识,并且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求知,培养其自主学习的能力。现以高二下册第15课部分句子为例。

1.Should you feel the urge to pack your bags and explore what the world has to offer,you may want to consider one of the destinations now.

If you should feel the urge to pack your bags and explore what the world has to offer,you may want to consider one of the destinations now.

2.A walk around Kitzbule is a feast for the eyes.

Take a walk around Kitzbule,and you’ll see many pleasant things.

3.But there’s no need to worry if you have never skied before.

But you don’t have to worry if you have never skied before.

4.Seasoned travelers have leanrt what they must bring and what they can leave at home.

Experienced travelers have known what they must bring and what they can leave at home.

这样师生积极配合,从学习新知识到练习再到知识总结和复习都要发挥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作用,学生的英语水平会逐渐提高,学生也会增强学习的自信心,越学越轻松,从而学会主动愉快地学习。

需要特别提出的一点是,学生的学习水平参差不齐,对于不同程度的学生,教师应给予不同程度的要求,对于语言能力差的学生来说,要求他们学好基础知识,平时注意反复朗读课文直到能够背诵课文原文或其中几段,从而加强语感,以便很好地掌握基础知识,循序渐进,逐步有所提高,获得学习的成就感。而对于基础扎实、语言丰富的学生,教师要提出更高的要求,或复述课文,或布置其他难度相当的具有趣味性的阅读材料,比如阅读简单的英文小说,看英语新闻、英语笑话、小故事等,促进学生听、说、读、写综合语言技能的提高,同时获得广泛的知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教师可通过这种方式使每个学生“会学”“乐学”而且“学得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培养其自主学习的能力。

叶圣陶说:“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教学的本质和定义在于教学生学会学习,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学习策略指导,不仅可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乃至终身学习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这是教育改革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邵瑞珍.教育心理学[M].上海教育出版社,1996.2.

[2]梁仪.英语教学法研究[M].北京出版社.

[3]胡春洞.英语教学法[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

第6篇:心理学基础知识笔记范文

关键词:思维导图;高中数学;复习课教学

高中数学复习课的教学安排需要将高中三年所学的知识整合在一起,重难点杂多。有些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薄弱,对基础知识的记忆与理解存在一些问题,往往跟不上教师的复习节奏,随着复习难度逐渐加大,这些学生容易产生放弃的想法。有的学生能够有效地掌握某一个板块的知识,但是当学习另一个板块或者将两个板块融合在一起的时候,就出现学习困难。

数学是一门基础性较强的学科,基础知识的掌握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在学习过程中,教师总是强调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尤其是数学,最适用的方法就是举一反三。但是很多学生总是反映无法从这个知识点联想到另一个知识点,遇到同样的问题仍旧不会解决。英国教育学家东尼・巴赞创造的思维导图是专门致力于帮助学习者有效学习的一种科学学习方式。通过提取关键词,用不同颜色的笔绘图,将复杂的知识简单化、繁琐的知识清晰化,增强知识记忆,提高学习效率。

一、思维导图的由来与含义

英国教育学家东尼・巴赞在大学时代,惊讶地发现图书馆内没有教导如何正确有效地使用大脑的相关书籍资料,于是他开始研究心理学、神经生理学等科学,思索新的思想或方法来解决信息吸收、整理及记忆等困难,渐渐地发现以放射性思考为基础的收放自如方式,如渔网、河流、树、树叶、人和动物的神经系统、管理的组织结构等,逐渐地,整个架构慢慢形成,能够挖掘更多大脑所储存的资料。思维导图是一种展现个人智力潜能极致的方法,就像神经细胞一样由一个点散发出多条线。思维导图是一种发散性思维的图文展示,简单而有效,以各级关键词为联络点,嫁接起记忆的链条,能够充分挖掘大脑的能力。

二、运用思维导图的重要意义

第一,运用思维导图,有利于加强学生的记忆,更好地拓展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传统的笔记方式只是将课本上的知识转移了一个地方,学生看着密密麻麻的笔记,常常是无从下手,每次都是从头开始看,复习效果很不理想。运用思维导图能够将笔记简单化,知识点清晰明了,通过不同颜色的线条刺激学生的记忆能力。

第二,运用思维导图,有利于节约学生的复习时间。一方面,运用思维导图有效做复习笔记,能够查缺补漏,评判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能够帮助学生快速记忆重要的知识点。例如,关于集合的题目,空集往往会成为学生出错的地方。另一方面,运用思维导图的学习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充分利用时间,学会安排自己的时间。

第三,运用思维导图,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思维导图简单来说就是一种画图记忆法,高中数学的复习课程任务繁多、枯燥,学生长时间学习容易学习疲劳。运用思维导图的学习方式,能够给学生的学习生活增添一点乐趣。

三、有效利用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虽然很简单,但要充分利用,需要时间的考验和有效的方法。制作思维导图,需要一张A4空白纸张,同时也需要四种以上不同颜色且是亮色的涂色笔,一支签字笔。在纸张的正中央写上最大的关键词,如由“集合”我们能够联想到集合的基础知识,简单不等式的解法、简易逻辑三个部分,用不同的颜色把这三个主题以主干的形式体现出来,其中集合的基础知识又可以联想到集合的相关概念、集合间的包含关系、集合间的运算,而集合的相关概念包括各类集合的概念、集合的性质、集合的特征等。以此类推,一层层划分,标记好顺序,将知识点逐渐地细化,将各个知识点紧密联系在一起。

首先,教师应该多鼓励学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并不是每一个学生都擅长画图,不能以同样的标准要求学生,应该建议学生按照自己学习的实际情况来画图,根据自己的喜好来安排图中的关键词。但每一张思维导图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不断地补充与添加。对于复习效果不太好的学生,教师要多加引导。其次,教师应该以身作则,为学生起到良好的带头作用。教师可以做一些模板,让学生参照比较,是否重点知识一致,有哪些知识是遗漏掉的。学生之间也可以合作画图,相互补充,提高画图的效率。思维导图只是一种有利于学习的工具,教师应该提醒学生不能过分地想要一张完美的图,而花费大量不必要的时间,不是以画图为目的,而是以提高学习效率为主要目的。思维导图需要坚持并且反复记忆,这样才能够达到学习目的。

思维导图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在高中数学的复习课中充分利用,有利于加强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有利于节约学生宝贵的复习时间,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思维导图是一种学习工具,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如何应用,多鼓励学生去尝试使用思维导图;应该起到带头作用,与学生之间多沟通交流;应该引导学生重复记忆,提高学习效率,提高学习成绩。

参考文献:

第7篇:心理学基础知识笔记范文

一、自主学习的理论依据

自主学习(autonomous learning)在20世纪80年代初由Henri Holec引入外语教学,一直受到外语界的高度重视,是一种以人为本的心理学和认知心理学为基础的现代学习理念,也是目前应用语言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通过自主学习,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学习,善于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出:不会学习即不会生存,这是21世纪最新的主要特征,将来的“文盲”不再是目不识丁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自主学习就是要让学生学会如何学习,要让学生实现终身学习与发展的基本要求。

二、自主学习策略的探索

1.学生学习观念的转变

长期的应试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过分依赖教师和课本,并以考试为最终目的,从而失去了英语学习的机会,这也禁锢了学生自主发展,这就需要学生的学习观念有根本性的转变。首先要使学生明确学习英语的目的是为了用英语这门语言来获取信息、完成人际交流的。这就要求学生进行大量的语言联系和实践,然后获得这项语言技能。其次,要使学生明白,语言作为各类信息的载体,充斥着大量的社会知识、自然知识和人文知识。最后,要让学生意识到,只有通过自主学习才能最终提高学习成绩。

2.教师教学观念的更新

教师的教学观念应该与时俱进,改变原先“一言堂”“满堂灌”的现象,把学习交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从而提高语言技能和交流能力。

这种以学生为中心、自主学习的教学理念,正是对教师专业教学能力的一种挑战――学会学习比学习知识更重要,教师的作用是引导学生解决问题,而不是干预学生的学习过程。英语教师还要懂得应用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知识的整合,学会与其他学科教师协作,视学生为亲密的学习伙伴,甚至向学生学习。

3.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有机结合

自主学习策略的形成需要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教师在教学实践上,教学设计、教学过程、教学结果根本性的转变。两者的有机结合是学生掌握有效学习方法的前提条件和必要保证。

(1)在制订计划过程中,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实践的有机结合。每学期开始,笔者都会要求学生根据教材和配套材料,结合自身实际制订一个学期计划,又根据英语教材的特点制订单元计划。有了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才能合理安排时间,根据计划中的长期和短期目标,积极主动学习,提高学习效率,做到有的放矢。

(2)教师的课前设计和学生的预习有机结合。学习新课时,一定要有课前预习。例如,在教学英语基础版中的第一单元Travel前,笔者事先布置学习任务,要求学生了解本单元的生词和短语;有关Travel的一些表达法,日常用语;小组讨论“五一”“十一”黄金周的利和弊;指导学生使用词典、参考书、电脑等辅助工具搜寻相关资料。

(3)教师的课时设计和学生的专心上课的有机结合。通观近几年高考状元学习观,方法各不相同,有一点却是一致的:保证课堂效率。始终保持高度集中的注意力,积极思维,尽量做到眼到、耳到、口到、手到,力争在课堂上当堂巩固最重要的知识内容,理解和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从而发展认知能力。

另一方面,教学实践的整个过程应该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做好充分的准备,教师要随时注意创设情景,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使用学生较为熟悉或能够理解的生活事例,丰富和激活背景知识,促使学生运用已有知识,通过交流来自主学习新知识。例如,学校师生参与了“徐霞客(中国)开游节”这项活动,表演了很多节目并录了像。在Travel单元中,笔者就通过让学生欣赏开游节的活动场景来导入,结果激发学生浓厚的兴趣,充分调动他的学习积极性。

(4)教师的集中教学和学生的勤做笔记的有机结合。语言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为交际使用,但这是建立在有一定量的语言知识的积累上的,离开了一定量的语言知识,语言运用将是一句空话。张思中外语教学法的“适当集中”,即语言集中学习、语法集中学习,能激励学生主动把握基础知识的学习。18世纪著名作家塞缪尔・约翰逊称笔记为必要的痛苦。做笔记比较痛苦,它要求学生必须和教师的思想步调一致,而且要善于捕捉重要信息,进行有必要的筛选、浓缩。

(5)教师的课后设计和学生的及时复习的有机结合。知识储备对于促进学生自主进行英语学习的重要意义这需要提醒教师:必须在宏观上督促学生博览群书,不断充实深化广义的知识背景,在微观课堂教学中,注意语言知识的储备,为更高层次的语言活动创造条件。

心理学研究表明,大脑记忆系统中的遗忘规律是先快后慢,因此要及时复习;而语言是在使用中学会的,所以要经常反复练习,在练习中复习巩固,从而达到长期记忆的目的。

三、自主学习策略

自主学习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全面发展人才的要求。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要注意影响学生自主学习的相关因素。

1.优化心理素质

自主学习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即情感策略。情感策略是学生在语言学习过程中控制和调整自己兴趣、态度、动机、信心和意志等情感因素的策略。它在学习中既有动力和维持的作用,又有调节和强化的功能。职高学生普遍英语基础知识相当薄弱,学习能力又不强,作为教师应该重点引导学生排除缺乏信心、胆怯、缺少兴趣等障碍,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使学生能以坚强的毅力去克服学习困难,从而能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开展自我教育

中职英语教师要指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发挥自己的优势,克服自己的弱点,有计划地完成自己的学习目标。任何人都有进行教学的可能和必要,学生可以自我评价、自我促进,也可向教师求助,还应该在学生间进行交流,互相帮助,学生之间既是对手,又是合作伙伴关系。

3.教师言传身教

学生的自主学习离不开教师的引领。教师的敬业精神、职业道德、教科研能力、课程实施过程和效果等,都会影响学生自主学习的效果。自主学习策略的顺利实施呼唤有探索精神的优秀中职英语教师。新时代需要中职教师对英语教学进行大胆的探索和改革,优化教学环境,从而为中职学生自主学习创造良好的条件。

四、小结

第8篇:心理学基础知识笔记范文

        根据高中英语的教学经验,我认为应培养六种学习习惯:

        一、制定计划

        要学习好,首先要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用以指导自己的学习。古人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因为有计划就不会打乱仗,就可以合理安排时间,恰当分配精力;有计划就有了学习目标,也就有了学习动力和努力方向。教师要指导学生制定一个“跳一跳,才能够得着”的长远目标,还要让学生学会根据不同课型确定每节课或每一个单元的认知小目标,让学生不断受到目标的激励,积极主动地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二、课前自学

        课前自学是学生学好新课、取得高效率的学习成果的基础。如果不搞好课前自学,上新课时就会心中无数、不得要领;反之如果做好了课前自学,不仅可以培养自学能力(主要是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而且可以提高学习新课的兴趣,掌握学习的主动权。课前自学可以发现疑难、引起思考,减少听课的盲目性,增强听课效果。在学会学习的前提下,课前自学应改变仍停留在单词识记及课文阅读的程度上,我们要求学生自己查词典,自己记例句,自己用新词造句,自己找漂亮的句型、典型的表达法进行模仿,自己找句子进行诠解,自己找出课文中的难点,在充分利用课本的过程中,让学生学会英语,保证学生的课前自学程度,特别注意学生是否真正掌握了自学的方法,并进行有目的的指导。在具体的操作中,我通常都会在课堂上通过提问或是其他的方式对同学们的自学情况进行一个简单的测试,来引起同学们对课前自学的重视。 

        三、专心上课

        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上课是学生理解和掌握基础知识的基本技能,并在此基础上发展认识能力的一个关键环节,要求学生始终保持高度集中的注意力,积极思维,尽量做到心到、眼到、耳到、口到、手到,积极培养有意注意,在课内有意识地识记该课生词、短语、句型、重点句子,力争在课内就把这节课最重要的学习内容记住,当堂消化。

        四、勤记笔记

        十八世纪著名作家塞谬尔·约翰逊称做笔记为“必要的痛苦”。做笔记是比较痛苦的事情,但非常有必要,因为笔记是一种永久性的系统性的记录,对于复习已学过的知识非常重要。对于克服头脑记忆储存知识的局限性非常重要,记笔记的过程就是对信息筛选、浓缩的过程,有利于锻炼思维,提高捕捉重要信息的能力,提高浓缩信息的加工能力。要做好听课笔记,学生的思想进程与教师的思想进程必须一致,必须抛开与听课无关的杂念,思想不能溜号,笔记内容要注意重点、难点、疑点、新观点,可用自己的话,用关键词和线索性语句、提纲挈领地记录。在具体的操作中,通常我每个星期都会对同学们所做的笔记进行一次检查。检查的目的有二:一是督促其勤做笔记的习惯;二是规范记笔记的方法。与此同时,在每周一次的听写中,我通常会让同学们默写一些重点的句型和短语以及课堂上所列举过的例句,以此来促进同学们对记笔记的认识。

        五、及时复习

        课后及时复习能加深和巩固对新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系统地掌握新知识,达到灵活运用的目的,所以,科学的、高效率的学习,必须把握“及时复习”这一环。心理学研究表明,学过知识后的短时间内遗忘很快,而往后遗忘的速度减慢,因此复习要及时,要在学后当天进行。复习可分为课后复习、阶段复习和期中期末复习,要做到分散复习与集体复习相结合。分散复习比集中复习效果好,但集中复习也必不可少,复习时可先尝试回忆,然后反复阅读教材,对照笔记,记忆掌握重点内容。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我所坚持的每周一听写制度是引导同学们复习的好方法之一。对一周所学习的词、句和语法都可以通过听写的方式督促他们反复记忆。其次,我们还可以通过口头复习、口头复习和书面复习相结合的方法来不断反复复习,以巩固自己所学的知识。

        六、反复练习

第9篇:心理学基础知识笔记范文

关键词:学困生;初中数学;转化;良好习惯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0)11-0021-01

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许多学困生由于数学基础不扎实,对数学缺乏兴趣,信心不足,畏惧数学,逐步形成焦虑心理,从而形成恶性循环。初中数学教师如何有效转化学困生,使其能够学好数学,甚至能够爱上数学。这就需要我们运用教育学和心理学的基本原理,结合学困生的学习特点,培养学困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科学安排教学、辅导计划,从知识、智力、技能、心理多方位着手,才能收到理想的效果。

一、树立学困生的学习信心

让初中数学学困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必须从知识辅导与心理启迪双管齐下。通过揭示数学问题以及解题的本质,消除对数学的恐惧心理;把数学问题趣味化、基础化、生活化,使同学们体会数学的可参与性;把数学思维方法合情化、自然化、人文化,使同学们亲近数学;变传统的“一讲到底”为师生共同参与,使同学们体验成功的快乐;变传统的简单“对错”评价为寻找闪光点,不失时机的进行激励,让学生觉得“我在进步”;并针对学困生的学习能力和程度对其进行单独测验,让学困生找回自信,即使做错了题目也觉得有所收获,激发热情,积极投入到初中数学的学习中来。

二、增强学生的毅力

刚进入初中,许多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极其高涨,信誓旦旦发誓一定要学好数学。但是后来的一次次测验都会给他们当头浇下一盆盆凉水,学困生逐渐认为自己已经作出了这么大的努力,却不见提高,便会怀疑自己的智力与能力,是不是没希望了呢?及时指导刻不容缓!首先要使同学正确认识到自己的基础并非一朝一昔就能脱胎换骨,也不能仅仅根据几次考试成绩来论成败,因为学习好象挖一道水渠,总共一百米,虽然已经挖通了九十九米,但是还是不通的呀,不过离成功仅一步之遥,坚持就能够成功!天天耕耘,决不停笔。如果三天不做数学题就会觉得上手困难,思路不顺。因此必须明确,毅力比热情更重要。努力未必成功,但是成功必须经历不断地坚持和努力。

三、注重基础知识的学习

学困生学生的数学基础相对较差,所以,教师要针对教学大纲和考试说明,采用低起点、拉网式、递进的教学方法,确保同学们对基础问题的理解与掌握。学习数学应该要在宏观上对其有一个整体的把握,教会学生整理、归纳数学基础知识,使课本上相关的一些分散知识系统化、网络化、提炼出知识点,突出主干脉络。对于一些较难的知识点和重点知识内容,要弄清楚它们各自的特点以及相互之间的联系,这些都是最基本的内容。而要做到这一点,首先就要对课本上的一些基本的概念、定理、公式了如指掌,用的时候才能从容不迫,信手拈来。但是,这些知识也许是最容易被忽视的。许多学生喜欢不停地做习题,殊不知,课本对于数学来说,也是很重要的。数学书本中的定义、定理、公理弄清楚,掌握透了,许多学困生对于数学的概念仅仅是表面上的理解,没有进一步的深化,适当变换一下就显得陌生或者只记住它的结论,忽视它的条件,在具体应用中容易弄错。因此,在基础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应使学生认识它的条件和结论,然后掌握它的证明方法以及如何用来进行推理和解决实际问题,再进一步要求学生掌握定理或定义间的关系或推广,把所学的知识系统化。对于有些定义、定理,它有独特的思维方式,在学习中必须多角度、多方位去思考和分析。如顺推不行时就考虑逆求,直接解决不可能时就考虑间接解决,探讨可能性发生困难时就考虑探讨不可能性等。

四、科学有效的训练方法

初中数学的学习是一个系统的过程,对于学困生来说,学习数学较为吃力,难度也较大。因此,更应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困生只有养成课前预习、专心听课、及时复习、独立完成作业、总结归纳等习惯,才能在学习过程中稳步提高。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通过各种方式,培养学困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注重基础的同时,又要将数学合理分类。一方面按知识进行条块分类,引导同学进行知识的归纳与整理,形成全局观念。另一方面,以方法为主线,形成专题,提升解题策略,使学生解一题会一类。首先学会听课。由于教学学科速度快、容量大、方法多,学困生会有听了没办法记,记了来不及听的无所适从现象,但是做好笔记又是不容忽视的重要环节,那就应该记关键思路和结论,不要面面俱到,课后整理笔记,因为这也是再学习的过程。另外要有效地练习。练习应具有针对性、同步性,要先做基础题,把基础打牢固,然后再逐步加深难度,做一些提高性的题目。每一个知识点都要做一定量的有难度的题来巩固,这样才能将其牢牢掌握。

五、学会扩展思维

思维是人类特有的一种脑力活动。我国古代的圣人孔子曾经说过:“学而不思则罔。”可见思维能力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平时初中数学教学中,好多同学都是一听就懂,一看就会,但是一做就错。什么原因呢?这是因为没有达到应有的思维层次。由于学习有三个能力层次:一是“懂”,只要教师讲解清楚,问题选取适当,同学认真投入,一般没有问题,这是思维的较低层次;二是“会”,也就是在懂的基础上能够模仿,需要在适量的练习中得以体现,相对来说思维上了一个台阶;三是“悟”,要悟出解决问题的道理,能够总结出解题的规律,并且能够灵活应用它解决其他问题,从本质上把握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这是思维的高层次,也是我们追求的目标。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激活学困生的思维能力,以学困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参与程度和参与热情为基础,以使学生学会数学思考为核心,根据加强基础、能力立意的指导思想,使学困生能对问题分析得更加深入一点,能看到本质,抓住问题的本质和问题的主干,寻找知识与知识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比较、归纳解题的方法,将数学知识结构内化为个体的认知结构。

总之,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从心理、知识、方法等方面循序渐进,培养学困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能培养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营造和谐的数学学习环境,形成数学学习的良性循环,实现学困生的转化。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