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建筑的文化内涵范文

建筑的文化内涵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建筑的文化内涵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建筑的文化内涵

第1篇:建筑的文化内涵范文

文化资本就是基于文化表现出来的有形的或者无形的财富的积累。有形的文化资本为物质文化遗产和有文化价值的文化产品,包括建筑、遗址、雕塑等,而无形文化资本可以包括思想意识、传统价值观等。从以上对文化资本的定义可以看出我国著名的徽派建筑也是文化遗产,是我国遗产的瑰宝。

从徽派建筑的表现形式来看,首先它是有形的文化资本,这是徽派建筑的文化资本的主体,徽派建筑包括古民居、牌坊、祠堂等古建筑,它也包含了其他的建筑实体,如园林景观的设计工艺品等。其次它是无形的资本,它体现在建筑主体上的文化价值,是通过建筑主体表达出来的民众的认知文化价值、审美文化价值以及历史价值等,这是徽派建筑的文化资本核心所在。

从徽派建筑的分类来看,一是不可移动的实体型的文化资本,主要是徽派建筑的实体以及徽派建筑相联系的徽州自然风光,具有历史和文化的研究价值的。二是可移动产品型文化资本,这是主要根据徽派建筑文化派生出来的创造品,像普通的纪念物品、图书、影视作品等,这是对徽派精神的在创造。三是意识形态型文化资本,这主要是指依附在徽派建筑上的文化资本上的思想意识以及价值观念等,这是徽派建筑最大的资本文化。它具有历史的影响力的。

从徽派建筑的文化资本来看,一是多样性的,在徽派建筑中,充满了生机盎然形态各异的文化遗产,具有很大的社会价值和研究价值。二是效应的强大性。在徽派建筑中,表现出来的和建筑风格相同的道德观念、传统文化价值等,这种思想对后世的影响具有长远的效用性。

第2篇:建筑的文化内涵范文

故宫是各个历史时期建筑艺术和建筑技术成就的集中体现。通过宏伟的建筑表现至高无上的皇权一直是故宫的首要指导思想。

故宫继承了传统的宫殿建筑思想,根据《周礼》和古代“礼制”中规定的法则进行规划,通过空间的整体布局和装饰材料等诸多手段,完美地表达出了宫殿建筑中所蕴涵的君权神授、天子至尊的核心思想。布局完整、规模宏大、气势雄壮的故宫,可以说是中国古代宫殿建筑的一个完整典型。

(来源:文章屋网 )

第3篇:建筑的文化内涵范文

关键词:城市园林;建筑造景

Abstract: The artificial environment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 refers to the renovation and construction of the original environment, the use of the venues, comedy, lamps and other artificial elements to create a new environment to meet the human will, suitable for the activities, the complex environment is a human-centeredsystems. Artificial participate in the construction process to respect the existing natural environment and make use of co-ordination - Construction - Environment relationship between its harmony and unity to form a complete, beautiful, comfortable and pleasant place to space.

Keywords: urban gardens; building landscaping

中图分类号: TU98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 园林建筑造景设计原则分析

1.1 景观的生态性

园林建筑的设计,需要充分考虑景观的生态位、小气候调节、节能环保建材的选用等生态设计内容,营造一种健康的、宜人的、贴近自然的园林建筑空间环境。

1.2 景观的形式美

形式美原则是创造美感的基本法则,多样统一的形式美基本原则具体体现在园林建筑的设计中有以下几个方面:赋予环境要素合理的尺度;控制建筑与环境、以及环境内部的比例关系:控制景观的节奏与韵律感;把握视觉整体感的同时处理好细节。

1.3 行为心理学与设计结合

园林建筑设计,要结合行为心理学,全面考虑人们的行为特征和心理需求,注重人性化原则,合理运用设计材料的形状、色彩、质地、形态、气味等,创造出舒适宜人的空间环境,满足大众休闲、游憩、娱乐、游赏等功能,为人们带来身心的愉悦。

1.4 传承城市文脉,展示地方特色

园林建筑的设计,需要将传承城市文脉作为重点议题,对园林建筑及其注入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内涵,严格避免拿来主义和拼凑主义,使环境配合建筑,共同营造有特色的、文化氛围浓厚的空间场所。

1.5 经济性

园林是动态发展的,为了维持其景观效果,需要进行后期管理和维护。城市园林的建设,很多园林建筑地处堡坎、崖壁,挖山造景难度大,后期维护难度更大,如何顺应山势,节能减耗,并做好预见性设计,降低维护成本,都是值得园林设计者仔细考虑的问题。

2 城市园林建筑造景的运用思路探讨

按本文对园林建筑的定义,可将其分类为游憩性园林建筑和服务性园林建筑。不同园林建筑有不同的功能,对其的具体设计应有所区别,这种区别体现在建筑的可达性、环境内涵的营造、环境要素的选择和利用、平立面布局、文化内涵等诸多方面。针对各种类型的园林建筑,提出一些笔者认为相对合理的设计手法。

2.1 单亭

(1)建筑选址:各景区的中心广场上、绿地中、或堡坎上。

(2)建筑风格:中式古典、现代风格(可融入古典要素)、东南亚风格。

(3)文化内涵:集中表达某一主题,宜以建筑装饰匾额题名或对联进行点景。

(4)环境内涵:结合式、自然生态式、工程营建式。

(5)环境要素:单亭的结合式基本要素包括绿化、硬质场地等,附属要素包括坡地、坡坎、砌石堡坎、园路、梯步、坐凳等;自然生态式基本要素包括绿化、园路等,附属要素包括坡地、堡坎、水体、假山石、景石、雕塑等;工程营建式基本要素包括硬质场地、绿化等,附属要素包括坡地、堡坎、水景、台阶、桌凳、小品等。

(5)植物种植:结合式和自然生态式环境多采用自然式植物种植形式,工程营建式环境则以自然式、规则式、或二者结合的形式进行种植。

2.2 亭廊组合建筑

(1)建筑选址:有山的位置,包括山脊、山腰的坡坎或堡坎上,处于“看与被看”绝佳位置。

(2)建筑风格:中式古典(也可结合现代风格)。

(3)文化内涵:集中表达某一主题,可以建筑装饰匾额题名或对联迸行点景,也可利用植物景观打造文化内涵,还能通过场地功能体现文化性,比如休闲茶饮文化。

(4)环境内涵:结合式、工程营建式、自然生态式。

(5)环境要素:亭廊组合的结合式基本要素包括绿化、硬质场地等,附属要素包括坡坎、自然堡坎、水体、花池、桌凳、假山石、景石等;自然生态式基本要素包括绿化、园路等,附属要素包括花池、景石等;工程营建式基本要素包括绿化、硬质场地、园路或人工水体等,附属要素包括堡坎、折桥、石廊、园墙、塑石假山、花池等。

(6)植物种植:亭廊组合建筑的植物景观以自然式种植形式为主。

2.3 水榭

(1)建筑选址:水岸边。

(2)建筑风格:中式古典(也可结合现代风格)。

(3)文化内涵:亲水文化,也可以建筑装饰匾额题名或对联进行点景。

(4)环境内涵:工程营建式。

(5)环境要素:水榭的工程营建式基本要素包括绿化、水体、硬质场地等,附属要素包括园路、折桥、假山石、景石、花池等。

(6)植物种植:水榭的植物景观以自然式种植形式为主。

2.4 园林建筑组群

(1)建筑选址:视野开阔处、或平坦处。

(2)建筑风格:中式古典。

(3)文化内涵:利用群体建筑及大面积的,可表达多样化的文化内涵,还能表现特殊的造园文化。

(4)环境内涵:结合式。

(5)环境要素:基本要素包括绿化、硬质场地、园路、园墙等,附属要素包括水体、折桥、花池、桌凳、假山石、景石等。

(6)植物种植:自然式、或规则式与自然式结合的种植形式。

2.5 大门服务建筑

(1)建筑选址:平缓处,布设公园出入口,连接城市道路。

(2)建筑风格:现代风格、仿中式古典。

(3)文化内涵:表现公园文化主题,可同时体现多样化的文化。

(4)环境内涵:工程营建式。

(5)环境要素:基本要素包括绿化、硬质场地、主干道等,附属要素包括水景、花池、树池、停车场、台阶、景墙、花坛、坐凳、雕塑、景石等。

(6)植物种植:以规则式种植形式为主,可依据景观要素搭配少量自然式植物种植,例如水景边可自然式种植水生植物。植物品种不宜多,可营造较纯粹的景观。

2.6 茶室

(1)建筑选址:坡坎上,具备良好的景观视野。

(2)建筑风格:中式古典(可与现代风格结合)、民居建筑风格。

(3)文化内涵:以休闲茶饮文化为主,可结合植物景观打造植物主题文化。

(4)环境内涵:前景式、全景式。

(5)环境要素:茶室建筑前景式基本要素包括绿化、硬质场地、桌凳等,附属要素包括坡坎、树池、景石、园路、围墙等;全景式则增加了木平台等要素。

(6)植物种植:采用自然式植物种植形式,可利用原始植被,并选用品种丰富的植物进行造景。

2.7 公厕

(1)建筑选址:各景区的主干道旁,多依附堡坎而建。

(2)建筑风格:现代风格、民居风格、融入建筑覆土或退台处理手法。

(3)文化内涵:以建筑文化表现为主。

(4)环境内涵:结合式、自然生态式。

(5)环境要素:公厕建筑的结合式基本要素包括绿化、硬质场地、园路等,附属要素包括自然坡地、砌石堡坎、建筑外廊、梯步、景石等;自然生态式环境基本要素包括绿化、园路等,附属要素包括坡地、砌石堡坎、花池、梯步、景石、假山石等。

(6)植物种植:合理利用原始植被,采用自然式人工种植形式。

2.8 售卖亭

(1)建筑选址:集散广场边缘或游步道旁,便于服务人群。

(2)建筑风格:现代风格、成品定制。

(3)文化内涵:无。

(4)环境内涵:容留式、流动式。

(5)环境要素:容留式基本要素包括绿化、硬质场地、桌凳等,附属要素包括树池、树阵、花池等;流动式基本要素包括绿化、园路等。

(6)植物种植:规则式、自然式结合的种植形式。

3 结语

园林内的各类园林建筑所需承担的景观性、功能性等也会因园林定位、文化环境和使用人群的需求等而存在不同,对建筑产生的直接影响就是景观的差异化与个性化。这种差异化与个性化的部分就是课题研究的重点,因为除去园林建筑本身,建筑的辨识度也是营造园林特色的重要因素。

参考文献:

1.罗建伟.植物与建筑造景模式探讨.山西建筑.2011(25)

第4篇:建筑的文化内涵范文

关键词:建筑设计,地域,文化,时代特性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建筑设计一直以来都和很多方面息息相关,想要将其分开讨论非常不容易。进入21世纪以来,尤其是我国加入WTO之后,怎样进行建筑创作,把握好其正确的走向,是我们一直在思索的问题,不仅要保证其具有一个建筑应当具备的所有要求,更要求其当做一个艺术品,结合地域、文化和时代特性,以此进行设计,是非常不简单的。

建筑不仅是一个地区的具象,更是当地人文环境和各种时代特征赋予其中的全面表现,世界上的建筑都无一例外渗透进其所在的环境中,不可能单独的跳脱出来,而且会受到当地气候条件、地形条件的影响,这些是影响建筑整体风格的最大因素,也是了解和分析建筑设计的一个切入点。

一、建筑的地域特征

建筑的地域特性分为得从广义和狭义两个方面来分析。

广义上来描述,建筑受到所在区域的整体气候条件和地形条件的影响。举例而言,南方温暖湿润的气候和北方寒冷干燥的气候截然不同,这就直接影响到了两类地区的建筑风格。而在同一地区,海拔的高低差也会影响建筑的风格,山区和丘陵的建筑一定有很多差别,在广东省里,大部分地区属于岭南地带,气候属于亚热带海洋气候,光照和雨水都很充足,四季如春,因此人们都喜欢户外运动,热爱大自然,而建筑风格则偏向于荫凉、通风、隔潮,这种风格就逐渐发展成为了岭南特色,这就极大地体现了建筑设计的地域特性。

而从狭义上理解建筑设计的地域特性,主要是指建筑所处的具体地段,地形和地貌,甚至于周围城市道路的状况。这是影响每一个具体建筑的直接因素。建筑设计者应该在绿色生态的基础上进行设计,并且结合城市道路和建筑的整体风格以及便利性,也就是说,要用市政建设的角度看待建筑的设计工作,贴近附近建筑的整体风格,和周围地形地貌融为一体,往往能够更加符合生态文明的要求,也一定程度上尊重了城市的发展趋势。在建筑材料、整体色调、空间布局等方面多思考、多磨合,在进行结合调整,最终融会贯通,采用技术手段提升功能,这样才能使得一个建筑物真正符合当地的建设标准,也能够成为一个艺术品。

不可否认的是,建筑的地域特性和当地所经历过的历史、人文环境有着巨大的关系,当地人民经历了什么才会表现出什么,才会在生活的各方各面中有所体现,建筑也不例外。想要设计出一个符合地域特色与特性的建筑,设计者应该深入这一地区,积极发现当地传统,不断了解人文与自然环境,找到能够和建筑相融合的因素,使得现代化的建筑更好的和历史人文相关,打通了这一渠道,建筑师的发挥空间会更加广阔。

二、建筑的文化性

建筑的文化性内容包含的更加广阔,建筑既是人类社会物质文明的具体表现,也是人类精神文明的相关产出。一方面,建筑是技术,另一方面,建筑也是文化的表达和传承。要想设计出优秀的建筑作品,往往需要更加重视其深刻的精神文化内涵,人类历史几千年,每个时代都能留下关于那个年代文化的建筑作品,帮助后人更加了解过去,也成为国家精神的见证者。

建筑作为一种文化形式,不仅组成了人类千百年来的文化系统,而且和当代社会的经济发展、政治文化有着紧密不可分割的联系,与此同时,这样的联系中也一定程度上无形的约束了建筑对于文化的理解和表达。21世纪是信息的世纪,伴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全面到来,人类的生活习惯、审美观念都得到了冲击,也逐步的发生了巨大的改变,最显著的,当代提倡人和自然和谐共存,人文与科技的发展不应影响到其他方面的生存,因此,建筑设计风格也趋向于多种多样。

作为一个建筑设计师,想要设计好一座建筑,应该首先对所在城市的自然与人文环境有充分的了解,这样才可以在后期具体创作中表达出想要体现出的文化内涵。言简意赅的说,需要建造怎样的建筑,就要知道建筑的实际用途,从中发掘出文化特性和审美共性,在此基础上进行文化创作。比如说,如果在学校内建造一栋教学楼,就需要统筹兼顾作为学术基地的严谨、大气的特点,结合学校历史,在进行设计创作。如果是要设计一个品牌的专卖店,就需要针对品牌的历史和整体文化内涵,结合当地建筑的整体风格,从而设计出有特色、不突兀而且具有文化内涵的建筑。

中国的建筑文化历史悠久,而且深深的被渲染上了具有中国传统思想和文化的特性。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共存的国家,而且地大物博幅员辽阔,各个地区地理环境的差异也造就了不同的经济发展水平和文化思维差异。我国的传统文化则正是由这些地方特色文化所组成的。在岭南之乡广东省,有几千年的发展历史,但近几百年来因为沿海地区的对外开放和海外文化的不断深入,使得其于国外很多文化有交集,造就了今天广东省的文化面貌,所以兼容性是岭南文化的一大特性。在这一地区进行建筑创作,就需要对岭南地区的传统文化内涵进行学习和吸收,并充分释放到建筑物之中。这只是一个小例子,在创作过程中,建筑是应当有意识的对当地特色文化内涵进行涉猎和研究分析,充分了解后化为己有,然后在创作过程中再利用,创造出有文化特色,符合当地地区文化内涵的建筑作品。

三、建筑的时代性

前文已经提到过,建筑是当今社会的直接表现,既然如此,建筑作品理所应当的具备的时代特性。建筑创作应该基于当今社会的现实背景和时代特征,运用建筑手法将其表达出来,具体有科技手法、审美趋势、思想意义等等方面。整个时代的宏观主题会一定程度上决定建筑物的整体风格,只有牢牢锁定时代的发展脚步,不落后,也不过分超前,结合特点进行建筑设计,才能让建筑真正得到创新和发展。

四、结语

建筑的地域、文化和时代特性三者是具有紧密的联系的,而且一定程度上是相互影响的。地域性本来就包括着当地的文化特性,而且也表现出整个时代的特征;文化特性则有力的表现出当地的地域特色和时代主题;而时代特性则是地域特性、文化特性的综合体现。作为一名建筑从业者,只有了解这三者间的紧密联系,不断进行自我提高和对建筑的理解,才能真正统一起这三种特性,建造出更多的优秀建筑作品。

参考文献:

第5篇:建筑的文化内涵范文

关键词:建筑设计;传统文化;符号;建筑关联;应用

1引言

我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影响极为深远,自古就有建筑风水学说等内容的存在,且其影响更是深入人心,因此我国的建筑设计过程中需要设计人员兼具传统性、现代性双重特征。在现今社会当中,传统性又逐步演化通过传统文化符号的文化形式来进行留存和传承,因此传统文化符号具有极高的历史性、文化性内涵,而在建筑设计中,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需要符号的表达,并成为不同文化的人们之间沟通的重要方式,在建筑设计过程中应用符号语言,充分结合传统与现代,将中国传统文化符号应用到建筑设计中去,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不但能够充分学习理解西方现代艺术设计,又能将中国传统文化精髓应用到现代设计当中?。

2建筑设计与传统文化符号

2.1传统文化符号的内涵

传统文化对建筑设计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建筑设计理念影响上,在西方社会更关注设计的方式与实用性,我国传统文化自仰韶文化算起,已有五千年的历史,若从史料记载推算更是可以追溯到七千年以前,从符号的角度来看,我国传统文化包括显性、隐性符号两种,而显性主要包括,文字、图形、数字、色彩几个系统;隐性主要包括自然、文化等方面,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我国传统文化都流失了很多内容,留存下来的多是部分片段了,记录了文化的发展轨迹,贯穿了我国文化发展的全过程,在建筑设计过程中,将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融合到设计理念当中,兼具传统与现代气息,还能充分保护地方传统文化,避免千城一面的现象,到在具体设计过程中这种融合仍旧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要想实现传统与现代的互动融合,需要深厚的文化功底和思想内涵,并能通过合理的文化符号来向各色人等进行充分的展示,很好的继承传统文化m。

2.2中国传统文化符号与建筑设计的关系

现阶段我国建筑设计中仍旧存在于传统文化割裂的现象,建筑设计过程中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创新存在严重问题,这方面的问题不仅是建筑设计与文化、地域的关系,还是延续建筑自身文化、内涵的重要关系,在现阶段具体的建筑设计过程中必须要认真考虑这方面的问题,来帮助建筑设计进行创新的同时融人中国传统文化,借助符号的力量提升建筑设计的内涵,充分借鉴西方建筑设计思想,综合性的进行融合,将中国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3中国传统文化符号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3.1各个地域的文化体现

在建筑设计过程中,具体的空间和具体形式上,通过现代文明与传统文化符号的融合,同时将地域文化符号融入到其中,充分体现出现代建筑设计理念,一般情况下,同地域的建筑、园林等建筑的设计理念、实践都会存在很大的相似性,加之我国融合了多个民族的文化特征,传统文化符号各具特色,并且多种多样,显示出来建筑设计过程中受到各个地域文化的影响,同时充分体现了不同地域特性的文化特征。

3.2非本国特色建筑中的应用

上世纪我国建筑设计人员进行了大胆创新,将西方建筑理念和我国传统建筑设计元素进行结合,如天津洋楼屋檐,会出现我国古代殿宇的飞檐、拱形设计,这是一种融人了传统建筑文化的中大屋顶建筑理念,类似的符号应用创新还有很多,也获得了非常良好的效果,有效降低了建设成本,更与周围环境能更好的进行融合,但是由于当时的社会环境比较复杂,同时科学技术水平的落后,不少设计却未能充分体现预期的成效。

3.3复原或历史性建筑中的文化符号

我国的历史悠久,而各个城市的历史大部分都是非常有内涵的,而城市建设过程中为了更好的恢复城市历史面貌,继承优良的传统文化,会对历史性建筑进行复原重建,一定程度上对历史原貌进行了复原,这种充分结合已有建筑理念、特色,在原遗址上进行修复,融人现代元素,使得古典与当代完美结合,被很多城市所借鉴。这种操作方式当中存在两种方式:群体性建筑重建和单体性建筑重建。群体性建筑重建时,需要借助相关权威资料,但是存在部分资料丢失的情况,就需要能够结合传统建筑理念进行分析、规划、复原,此类重建中最成功的就是天津鼓楼的复原,其复原程度较高,同时还在其周边设计了配套的商业建筑,形成了一个商业中心,成功吸引了大量人流,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这不但使历史建筑得到了保护,同时还吸引了人流,借助传统文化的符号作用提高了社会、经济效益,是的历史传统文化得到了更好的传承和发展。单体性建筑重建典型就是武汉黄鹤楼的复原,最大限度了恢复了历史古迹的面貌,完全保持了“九省通衢”的历史文化,但是在复原过程中,由于时代的发展、理念的上升,建筑即使恢复历史原貌,也需要进行相应的创新,继而充分融合传统文化符号与现代文明。

4结语

中国传统文化符号结合建筑设计,具有对传统文化传承和发扬的重要影响和意义,随着现今建筑业的蓬勃发展,其审美也正在发生较大的变化,建筑当中的意义更为深刻,而采用传统文化符号与现代建筑相结合作为当代设计师的创新思路,不但为建筑发展引导了方向,还提高了建筑设计和鉴赏水平,通过不断的融合、创新,吸取传统文化精华的同时,融合创新元素,设计新型的建筑风格,不但传承历史文化的精髓,同时也符合社会、历史发展的进程。

参考文献:

[1]田维飞,王建英.传统文化符号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应用探析?山西建筑,2011(13):I8.

第6篇:建筑的文化内涵范文

关键词:古代;建筑;文化;特色

前言

我国古代建筑可以说是东方的文化以及哲学的载体,不但本身有着非常高的文化底蕴,同时在其平面以及外观上也能给人们一种生动并且实际的美的感受,在全球的建筑史的中所展现出了一种独特的特点。我们国家的建筑学界对于我国的传统建筑文化及时有一些关注,可是对古代建筑文化特色的研究和探讨还是很不常见的。积极的总结我国古代的建筑特点,对我们对传统建筑文化的内涵的理解和把握以及继承还有发扬优秀民族文化,以及对民族传统建筑的弘扬是有着非常重要意义的。

一、展现了我国古代建筑文化的主题

中国古代淡于宗教、浓于伦理的旧的文化传统,主要是和人与自然的亲和、天人合一的时空意识相互统一的,我国人文化中有着一种支配的地位神一般都是属于一种自然神,所以以伦理代替宗教,也就是整个中国文化的一种基础的品格。主要讲的是上下尊卑的一种礼制,在旧的文化中是包含了极大的影响力,以及有着最大的文化范畴。我国古建筑的不同门类也都展现出了相应的伦理文化的主题,可以说在一定程度我中国古代建筑文化也属于是一部开展于东方大地的伦理学的鸿篇巨制,也是伦理的宗教化和审美化。到封建社会的末期,这样的一种制度在社会每个方面都已经发展到了极限。宋代的营造法式以及清代的工部工程做法则例可以说属于建筑著作的代表,规定了严格甚非常严厉的建筑工程的做法,这也是按照伦理的原则作为最高的文化思维尺度进行的。

二、风水对中国古代建筑的影响非常巨大

中华人们把大自然当做是母亲和故乡,普遍的理解为人和自然是血肉联系的、并且是相互对应的,人离不开自然,所以也就体现出了天人合一的思想、人和自然相亲和的这种哲学思想。如《周易》关于天和地以及人相互协调的思想以及老庄的道法自然和我自然以及返璞归真的思想。在古代的人们只可以栖息在山洞土穴的时候,按照需求就选择了临水和向阳以及背风的地方进行居住,主要是为了方便保温和防潮以及防兽还有防火,一直到了当代,人们在进行房屋的选择和建房屋也都要看风水,在山区则主要是以山为主,选择枕山和环水还有面屏以及向阳的地方;在平原则是以水为主要的依靠,选择四面水绕和背河的地方,就是说要选择整体的环境较好的地方,也就是风水好的地方去进行建筑。这是符合科学的选择。可以理解为风水学中有不好的东西也有合乎自然规律的东西,比如强调建筑还有其设计一定要注意建筑物和自然环境的紧密配合以及协调的关系,特别是是在风景秀丽的地方进行建筑,选址以及建筑物的体量和高度以及色调等,都一定要和景区的整体气质进行协调统一,不然可能就会产生对景区景观的人为的破坏。对风水术的科学内涵以及它的封建迷信外衣一定要进行区分。风水术在一定的含义上说就是通俗化的中国易学理论。在这样的深厚文化的影响下,我国历史上的兴国建邦和城市选址,和相宅都运用了风水术,佛教寺院的选址以及古代建筑的每个方面也都有风水理论渗透其中。

三、农业的文化对中国古代建筑起到了决定的作用

文化的材料模式以及组成的语汇。我国古代建筑通常都是都比较平缓,又能够让建筑群体在地面上向周围进行有序的展开,以象征严肃的人间的伦理秩序并且时我国古人又受阴阳和五行说的限制,觉得木头盖的房子就是阳气的体现以及生命的所在。这就让中华文化的发祥地黄河流域的中华先民,不但有着取之不尽的森林木材以及适合用不同的方法建筑房屋的黄土,也更喜欢用木头建造房子,于是土和木就成了中国古代建筑使用的主要材料。而以土和木两种材料的掺和选择,也就决定了我国古代建筑的技术和结构以及空间组合还有艺术的形象。

四、以诗的性情做为主要的思想的自然风景式

园林可以说在我国古建筑中有着主要的地位,也是我国古代建筑文化风格独特的建筑之一。我国古典园林的特点是因地制宜和掘地造山,布置房屋和花还有木,并选择环境,组织借景,组成有着自然情趣的园林。还通过对大自然风景素材的概括以及精炼,建造出的理想意境,是自然景观的展现,不只对自然的单纯仿造。它总是把玲珑小巧的建筑物巧妙地组织在山和水之间,令之每一景都有诗情画意,任何空间空间都有浪漫的情调。这种诗情画意通常都展示着主人以及士大夫阶级的思想情调,以追求悠闲雅逸的意趣为原则,并且也让我国古代园林的布局还有一些具体作法有着山水画式的独特的风格,这正如建筑大师梁思成先生所讲,中国园林就是一幅立体的中国山水画,这就是中国园林最基本的特点。这也是它和别的国家的自然风景式园林唯一不同的地方。并且,老旧的建筑形式和装饰以及色彩,还有绘画和文字、雕刻以及诗词的方面也和中国古代建筑文化有着不能分割的关系,通过它们能够更深刻地理解以及研究我国古代建筑文化的一些特征。更加准确的了解我国古代建筑的深刻的文化内涵,掌握中国古代建筑文化的内涵及其特征是研究以及设计还有保护和抢救、弘扬民族传统建筑的主要组成。

结束语

总体来说,在世界上的建筑文化的发展上,研究中国的古老建筑的平面外形还有其自身的深刻文化内涵,对我们继承以及弘扬民族传统建筑和民族精神,并且更好地吸纳一些外国优秀建筑的建筑特点,丰富还有发展民族传统建筑文化,创新现代建筑艺术,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罗哲文.论中国建筑文化中国建筑文化大观[C]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2]王振复.东方独特的大地文化与大地哲学[C]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第7篇:建筑的文化内涵范文

关键词:建筑装饰;装饰艺术;层次结构

中图分类号:TQ174.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对世界建筑的发展历史进行观赏,我们能够感受到建筑史的庞大与辉煌,观察每个国家的建筑,都能发现具有国家特色的韵味。建筑装饰不仅能够给人以视觉享受,其代表的涵义也值得探究。所有的建筑物都具有自身的装饰结构,即使存在差异,但最终的装饰结构还是集合了实用性能、审美观和文化于一体,要以建筑装饰本身结构为基本,从性能、审美和文化三个方面对建筑装饰的粗鞥次结构进行分析,将装饰层次升华到文明的表达上去,这样才能更好的对建筑装饰的层次结构进行了解并掌握,才能做好建筑装饰的分析。

1.建筑装饰基本结构

根据地区的差异和地区思潮影响,不同地区的建筑装饰的艺术形式都有所差别,又因为多年积累下来的多种的建筑文化形式,导致人们对建筑装饰的艺术有不同看法。其实,建筑不应该仅仅具有使用的功能,建筑也应该有其自身的文化意义。如果建筑的功能和文化能够表现出人们的思想,那么建筑就将其自身的社会责任更好的发挥出来了。建筑表现出来的文化和精神层面比较抽象,所以人们对这种社会责任很难理解,而建筑装饰的作用就是将人们理解建筑的社会责任更加具体化。所以的建筑装饰活动都是为了协同建筑而产生,也就是说建筑装饰就是为了更好的将其社会责任表现出来。所以,建筑和建筑装饰属于一体,但是却因为学科的分类而将两者分开。 建筑装饰的层次关系一般分为三个,分别为实用性能、审美和文化意义。实用性能是建筑装饰的基础,建筑装饰最基本的属性是实用价值来体现的,这也是其功利性的表现。同时,建筑装饰也属于一门艺术,装饰的各个方面都和美感相关,建筑装饰的审美表现了其艺术美的特征。建筑装饰是对建筑结构的眼神,通过象征和隐喻的手法来体现建筑的意义,从这点上来看,建筑装饰对人的精神文化方面也比较重视。建筑装饰的三个层次是逐步递进的级别。首先保证实用性能,这是最基本需求,然后通过装饰审美对建筑进行表现,最终实现建筑装饰的文化内涵。建筑装饰这三个层次属于一个整体,但是针对不同的建筑这三个层次的侧重点有所不同,性质的强弱也有差距,但是总之一点这三个层次即使侧重不同,也不可以单独存在。

建筑装饰的层次结构 2.1建筑装饰的实用性能层次 建筑装饰的实用性能是最基本的功能。根据对中外各种类型的建筑起源进行分析,基本就是两种,第一是巢居,其次就是穴居。在古代,人们主要是结合当地的地址特性和气候因素修建建筑物,建筑物的主要目的就是遮风挡雨,符合人类发展,因此从古代修建房屋可以看出,建筑物的修建主要是为了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也是实现建筑本身的功能特性。建筑的实用特性是人们修建建筑物的根本,这也是建筑装饰的最基础层次,而其他的层次都是建立在实用性能之上。建筑装饰的发展最基本的就是要实现其实用性能,然后采用合适的办法对空间结构和建筑物的内部构造不断美化,并且利用人类的审美观,加上一定的方法或措施,科学合理的将建筑的结构和装饰相结合,这样就能够给人类带来视觉方面的享受,也实现了建筑装饰的美学内涵。建筑装饰的文化层次主要是将一定的历史文化融合到建筑装饰中去,简单来说就是建筑装饰对历史的文化内涵有一定的承载力,我们可以通过建筑装饰的特点和方式,对建筑物的文化和历史底蕴有一定的了解。所以,实用性能作为建筑装饰最基本的层次之一,不仅是在审美上有自身的表达方式,在历史的文化传承上有一定的责任,并且都是以建筑装饰的实用性能为基础。只有建筑装饰具备了实用性能这一基本功能,建筑装饰才能更好的表现其美学特点和文化内涵。 2.2建筑装饰的审美层次 当今的建筑装饰只具备实用性能已经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当代的建筑装饰也将审美融合进入,这样不仅能够满足人们最基本的需求,还能带给人们美的享受。

审美是一种比较特殊的活动,此活动是以人类的精神层面为基准,也是人的精神世界对建筑装饰的一种寄托,墨子说过:食必常饱,然后求美;衣必常暖,然后求丽;居必常安,然后求乐。墨子所说的美、丽和乐也就是人们对除了物质生活的需求外,对精神世界的需求。马斯洛对需求层次理论的分析也是相似的,即审美是人类较高层次感情需求的表现之一。建筑装饰是人们在一定的时期内对审美的一种表现,对审美能动性有了一定发挥,并且赋予了建筑物一种审美的表现,但是人们的审美标准有所不同,所以不同的审美标准对建筑装饰给人带来的感觉就会有所不同,对建筑装饰的评价就会有差异。建筑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能够反映社会、民族和时代的不同特征,对民族文化传统和精神是一种表现,人们对建筑装饰的审美观念也就受到了一定影响。

中西方在历史文化方面有一定的差异,因此中西方的建筑结构的风格也就不同,这其实就是不同的文化传统早就的审美观念的不同,从这点可以反映出,文化、第五差异、历史和传统等很多因素对建筑装饰的审美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但是在建筑装饰的审美过程中,如果将其融入到文化传统或固定的时期内,就无法依靠个人的审美观念对建筑装饰进行评价,这其实也是建筑装饰审美层次的特殊所在。

2.3建筑装饰的文化层次

建筑装饰的文化层次属于最高层次,也是建筑装饰的最终极目标,不仅蕴含了一定时期的文化底蕴,也包含了丰富的内涵,能够有效的对建筑物所要表达的内涵展现出来,建筑装饰的最终目的是利用文化层次来表达建筑的深层内涵,是人类的精神文化体现,不仅能够满足社会在发展中最基本的物质需求,还对建筑赋予了审美概念,也将建筑装饰上升到文化层面上来。实际上,每个建筑都是对特定时期或文化的表达,建筑装饰的文化层次也可以成为建筑装饰的意义,可以对中西方的建筑装饰进行对比,可以看出意义的表达是建筑装饰的最深层次的内涵,这比起实用性能呢个和审美观念来说,更加具体的阐述了建筑装饰的本质。

西方国家是把建筑的含义看做成为建筑环境和物质文化的综合体。一直以来,建筑就是一定时期内哲学思想的某种展现,不但是体现一种生活实践,更是人们对生活的一种体会。我国的传统建筑装饰也具有比较明显的象征意义。第一,我国不论是传统建筑还是现代建筑装饰,吉祥的含义都一直融汇在其中,吉祥的设计成为了建筑装饰的主要设计理念,可以使用象征、谐音、比喻、组合、表号、图案、文字等很多艺术表现方式把建筑的外在美和内在美相互融合在一起,充分地体现了我国传统文化的含义;第二,我国的传统建筑装饰也充分体现了礼仪文化、人伦理念,所以,我国传统建筑装饰是将人文艺术和东方哲理结合在一起的体现,同时把建筑装饰的实用性和艺术性贯通融合,展现出其丰富多彩的一面。

3.结论

建筑装饰使建筑不仅具有了基本功能,还具有审美和文化底蕴,用建筑装饰手段将人类的审美观点和文化意识用建筑的具体方式进行体现,这也是对特定时期的文化的真实描述和表现,对建筑装饰层次结构进行分析,能够领悟到其最基本的实用性能,也是一种美的享受以及文化的体现和承载,因此性能、审美和文化三个层次对建筑装饰意义都很重大。

参考文献:

[1]薛颖 建筑装饰的层次结构 华中建筑, 2011

第8篇:建筑的文化内涵范文

【关键词】古典园林;文化影响;文化内涵

1.文化对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影响

1.1儒家文化的影响

儒家思想中的“人本精神”强调人的主体作用及人对自然的改造,体现了一种积极进取、开拓创新的文化意蕴。如“台”在园林中的变迁。

儒家思想中的“君权至上”体现了维护社会各个阶层秩序的等级制度被用来促进社会的稳定和和谐,如,古代统治者在建造园林时讲究雄壮巨丽,“非壮丽无以重威”、“不睹皇居壮,不知天子尊”都体现了君权至上的儒家思想在我国古典园林中的渗透。

儒家思想中的“比德思想”强调园林景物的象征意义,以植物等自然景观为载体,赋予其人性,借喻对美好品德和高尚精神的追求。

1.2道家文化的影响

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由此可以看出人们对大自然的崇拜和追求万物和谐的主张。中国古典园林的设计和审美体现了道家思想,通过人工建造效仿自然,效法自然的内涵即庄子所谓的“物化”,主与客、人与自然二合一,把人格和精神追求融入到自然之美中,使园林艺术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自然精神境界,这也是中国造园艺术所追求的的最高境界和园林艺术创作的指导思想。

1.3佛家文化的影响

佛教初次传入中国是在东汉末年,至隋唐时期发展到鼎盛。“禅宗思想”源自佛法和儒道的结合,“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是禅宗的精髓,小中见大,见微知著从而感知宇宙之浩渺。中国古典园林追求的是一种浑然天成、无生硬之感和刻意雕琢的自然美,禅宗思想更加深化了这种追求意向,如“景无情不发,情无景不生”、“情景交融”“情中有景,景中有情”,将草木之画境升华为自然之意境,体现了“咫尺之内而瞻万里之遥,方寸之中乃辩千里之峻”以小见大的禅意。

1.4隐逸文化的影响

隐逸文化体现在文人园林的发展和兴盛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人士大夫摒弃了对功名利禄的追求,渴望平凡的田园生活,从而为自己营造一个富有自然气息、远离尘嚣的居住环境,追求一种精神的自由和解放,这就是隐逸文化的兴起,到了唐宋时期这种隐逸文化发展进入了全盛时期,园林艺术也正是在这种氛围影响下步入了成熟期,文人直接参与园林建构,将“诗情画意”融入园林艾术中。

隐逸文化对中国占典园林的影响可以从园林建筑命名上体现,例如,苏州明园网师园之“网师”,暗示了园主人史正志的隐逸之意,沧浪亭体现了园主的江湖情怀,祸园、拙政园则表达了园主的归田之意,“招隐堂”、 “桃园小隐”等园皆体现了园主的隐逸情趣。

2.中国古典园林中造园要素的文化内涵

中国古典园林的核心内容包括四个部分:筑山、理水、建筑营造、植物配置。通过对山水、建筑和植物等造园要素的合理搭配,在造园中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其中,另外再加入造园者的思想,使园林艺术充满了文化内涵和韵味。

2.1中国古典园林中山、水的文化内涵

孔子《论语》中有“智者乐水,仁者乐山”的论述,自然界中的山或雄壮浑厚或俊秀挺拔,象征了志士仁人无畏无惧、刚正不阿或泰然自若、无欲无求的品格,造园者通过用玲珑通透湖石和厚重粗犷的黄石来堆砌形态各异的假山,象征自己不同的人生追求。

水景成为我国古典园林重要的造园要素不仅因为它是生命之源,也是因为水的形态美和意境美,更是因为园林中的理水手法象征了我们民族的文化内涵。水无形无色却能反映出形形的景物,我国古代哲学观认为:“虚”是哲学的最高境界,水的无形无色正是“虚”的象征,然而它可以倒映四周的山石、草木、建筑和广阔的天空,虚而不空,无却胜有,延伸了人们的视线,无形中扩大了空间,同时丰富了园林意蕴和内涵。此外,“水惠及万物却能谦和处下”,“水形柔弱却能以柔克刚”,“水景简单却能变化莫测”都体现了水是最富有生气的因素和水景不可替代的作用,“园不在大,有水则灵”体现了水是古典园林的灵魂。

2.2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的文化内涵

我国古典园林建筑风格有三大类型:北方型,江南型和岭南型。北方型多为皇家园林,其建筑气势恢宏、色泽华丽、体态端庄,重在体现帝王风范。江南型多为私家园林,其建筑规模小,讲求精致风雅,其建筑玲珑活泼,曲径通幽,明媚秀丽,广泛吸取了我国山水画的意蕴。岭南型既有北方型的华丽和稳重,又有江南型的潇洒和素雅,并采用了国外的手法自成一派。

我国园林建筑归结起来有四大特点:多曲、多变、空透和雅朴。园林建筑在布局上注重迂回曲折、参差错落,和风景环境达到和谐,通过对亭、台、楼、阁、轩、榭等建筑的灵活布置,使园林充满无拘无束的情趣,如此通过引导、曲折、暗示、掩藏等多种造园手法可以丰富园林的空间感,达到“以小见大”、“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艺术效果。

2.3园林植物的文化内涵

中国古典园林文化中,花木作为人们情感的载体,是人们托物言志时的媒介如松竹梅被称为“岁寒三友”,象征了在严酷环境考验后忠贞不变的友谊,松苍劲古雅,不畏严寒,挺立于雪山之巅;竹高风亮节,纵凌云处亦虚心;梅高洁清雅,刚直潇洒……又如,梅兰竹菊被称为“四君子”,兰柔条独秀,无矫揉造作之感,亦无媚俗之态,幽香清远,四君子中为最雅;陶渊明独爱菊之不畏风霜的君子品格,其诗曰:“芳菊开林耀,青松冠岩列。怀此贞秀姿,卓为霜下杰”……中国古典园林中植物的精神文化内涵体现了人们的精神追求和价值观,这样的生境、画境和意境构成了园林景观的精髓,也是值得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传承的珍贵资源。

3.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应用

中国古典的园林一直发展到现在,经历了几千年的时间,是中国历史文化不断的沉淀出璀璨的精华。随着时代的发展,逐渐出现了新的流行性的元素,而中国的园林也必然的与这些新元素相互结合,并且随着我国的开放政策的实施,中国也不断的接受着国外的新兴文化洗礼,所以的这些都共同的影响着中国园林的发展,已经引发了“新中式”的成型,从而形成了其特有的风格。

4.结语

古典园林既是我国文化的重要载体,又是我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广义上讲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因此园林文化可分为物态文化和心态文化两个层面。园林中建筑、山石、水体和植物等构成了园林物态文化的主体,而透过园林物态构成要素所反映的心理意识、思维模式、价值取向以及审美特征等原则是园林心态文化的具体内容。 当代中国的景观设计作品很多在设计思想上显得苍白无力,没有询问的文化内涵与意境,这一点在中国园林中又被诠释的淋漓尽致。深入研究中国古典园林的文化内涵与意境营造,必能为我国园林景观设计以指引。虽然中国古典园林的某些形式、某些观念可能己经不符合今天的要求,但作为一门艺术,其深厚的文化底蕴,丰富的表现手法,高超的艺术涵养,是值得现代园林借鉴和传承的。

参考文献:

[1]艾丽皎.浅议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及文化内涵.园林设计,2013 (6).

[2]王洪军,项波.中国古典园林的文化内涵分析.作家杂志,2013 (10).

[3]钟国庆,陈向荣.中国古典园林的文化内涵 .肇庆学院学报,2014(1).

第9篇:建筑的文化内涵范文

关键词:石库门;历史发展;文化内涵

引 言

石库门是上海老式里弄的典型民居,是上海最具特色的居民住宅,也是我国大都市有的民居建筑文化遗产。在上海的发展历史中,石库门作为上海的标准,是其近代历史的缩影。石库门名称的主要来源有两种说法,其中一种说法是借用古代帝王宫室中库门的说法,另一种说法是上海本地对于包裹其他东西称之为“箍”,而这种以石条进行包裹的门称之为“石箍门”,后来被传为“石库门”。在近代上海的历史中,石库门是居民住宅的主要形式,它的形成的发展与近代上海的历史息息相关。

1 石库门的兴起和发展

上海石库门住宅形式是在19世纪60年代兴起的。1860年运动,太平军攻占了苏南浙北城市,这使得大量的难民为了逃生进入了上海租金进行避难。租界为了充分利用土地修建出具有较大容纳空间的住宅,在这种住宅的形式设计成排联式的石库门里弄住宅。石库门在设计时模仿了西洋排联式住宅的形式,同时为了能够迎合传统的家族居住形式,石库门的设计还参考了江南普通民居的形式。按照从前到后的顺序,石库门建筑中主要分为门、天井、客厅、后天井以及杜间后门。在天井和客厅的两侧分布布置着厢房。二楼的布置基本与地层相同,只是在杜间的上面布置着“亭子间”,上面是晒台。

20世纪初以后,上海居民的家庭从大家族形式向小家庭结构变化,同时他们的生活习惯也发生了相应的改变。这些都引起了石库门住宅结构和样式的变化,出现了适宜小家庭居住的石库门形式,比如“单进”、“两进”等。这种形式规模较大,通常情况下弄堂的宽度可达到4m,楼层主要有2~3层。而在楼梯的平台处设置亭子间,立面采用阳台。在20世纪20年代以后,住宅中均按照有卫生设备。而在30年代以后,由于上海住房压力的增加,不少居民将住宅中的其余部分租给他人,因此石库门建筑中就出现了一门多户的住宅形式。

随着历史发展的石库门建筑构成了私密空间与公共空间交错的里弄社区。在石库门住宅社区中,居民在拥有个人独立空间的同时,还与邻居培养了和谐相处、亲密融洽的邻里关系。随着邻里关系的不断发展,居民不断从个人私密空间中逐级移到了里弄内的公共空间中,这样又进一步加强了邻里的亲密度。但是,随着亲密度的增大,也造成了摩擦的增多。无论是青年之家,还是青年与少年之间,均会出现摩擦和矛盾。

在上海近代历史中,石库门建筑最多的时候有9000多处,在上海市区的住宅面积中占有60%以上。单纯从建筑的角度进行考虑,石库门建筑是上海近代历史的特有产物。它已经历了百年的历史发展。其中部分石库门建筑的空间结构已经无法适应现代化的居住需要,因此消失在历史中。在90年代初期,上海为了适应发展的需要开始进行了大量的重建和开发,其中有不少的石库门建筑遭到了拆卸,因此一片片具有上海文化特色的石库门建筑逐渐消失,此时人们才意识到需要对这种建筑文化遗产进行保护。如图1所示为石库门建筑示意图。

2 石库门建筑的文化内涵

建筑的存在首先是满足人们的各种物质方面的需要,同时还通过建筑的物质形态表现其文化的内涵,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历史和地域的文化背景。石库门作为上海近代历史最具特色的住宅建筑,它主要体现的文化内容包括和谐、海纳百川、兼容并包的海派文化以及务实致用的市民文化。

2.1 体现和谐思想

和谐思想是我国的传统文化,它是指异质要素之间的相互激荡、融合贯通以及相异相成。石库门建筑中和谐思想的主要表现有以下几个方面:

(1)人与自然的和谐。作为一个住宅建筑,石库门首先是满足人们的居住需求,使得在特定的自然气候条件下,能够发挥宜居的作用。

(2)人与人的和谐。石库门建筑体现的是上海的里弄生活,其深刻表现了传统邻里的情感互动和亲密关系。

(3)人与社会的和谐。石库门建筑使得街坊邻里形成了一种不自觉的大家庭情怀,使得居民在石库门社区中具有主动的社会责任感。

(4)个人身心的和谐。个人身心的和谐不仅体现在石库门建筑宜人的生活空间和合理的建筑尺度以及生活服务,还体现在和谐的邻里关系以及私密空间与公共空间分明的生活空间。

2.2 体现海纳百川、兼容并包的海派文化

石库门建筑体现了海纳百川、兼容并包的海派文化,石库门在设计时模仿了西洋排联式住宅的形式,同时为了能够迎合传统的家族居住形式,石库门的设计还参考了江南普通民居的形式。

(1)海纳百川。在发展早期,石库门建筑主要是收到传统江南普通民居的影响,其中不仅表现在结构、功能以及天井的设置上,同时其格子门、木栏杆等也沿用了传统的民居特色,但是其联排式的形式则明显是参考西方建筑的文化。在后期,西方建筑文化对石库门的影响更大,其栏杆、门窗以及柱头等均采用了西方建筑风格。这些石库门建筑的多样性体现了海纳百川的特点。如图2所示为石库门建筑中西结合的式样。

(2)兼容并含。兼容并含主要体现在石库门建筑的包容性上。石库门建筑文化中包含多种建筑文化。其中住宅的平面采用中国传统院落空间组合的形式,同时在造型和立面形式上也存在着传统文化的痕迹。而在住宅的排列方式以及外部的装饰等则是参考西方建筑的文化特色。中西结合的石库门建筑,体现了石库门多元一体、兼容并含的海派文化特质。

2.3 体现务实致用的市民文化

在上海,大量的弄堂和石库门建筑组成了上海的地方特色和文化内涵,是上海的一个重要标志,它体现了上海人务实致用的市民文化。石库门在刚兴起时其目的是为了充分利用土地以满足租界人口骤增的需要。石库门建筑排联式的布局充分节约了土地和成本,能够尽快满足人们对于居住的需要。石库门住宅形式是当时最为合理的方案,它充分体现了务实致用的商业文化。

上海石库门建筑反映的是一种以经济实力为结构的居住状况,在其居住空间的分配上明显反映出了贫富差距而形成的等级观念,这种情况充分体现了上海市民文化的务实致用的特点。在石库门建筑中,对于每一寸土地都加以利用,通常情况下会出现一房多用的情况,这反映了上海市民追求实惠的性格。同时石库门建筑具有逼仄狭小、局促嘈杂的空间特点,这与上海快速的生活节奏相呼应,很好的体现了务实致用的上海市民文化。如图3所示为务实致用的石库门建筑。

3 结 语

石库门是上海老式里弄的典型民居,是上海最具特色的居民住宅,也是我国大都市有的民居建筑文化遗产。同时其作为中西式风格融汇的结晶,文章通过结合笔者的理解,对石库门建筑的内涵展开了深入探讨,旨在同行能从其内涵中领会建筑设计精髓。

参考文献

[1]柯蓉.中西合璧的建筑装饰――以上海石库“门”为例[J].艺术科技,2009(25):3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