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新生儿红臀的护理措施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Nursing Care and Prevention of Complications of Neonatal Hyperbilirubinemia Phototherapy
ZHOU Dan,CHEN Li,HUANG Gong-li
(Department of Paediatrics,Jingzhou Third People's Hospital,Jingzhou 434000,Hubei,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complication and nursing points of light in the treatment of neonatal hyperbilirubinemia. Methods80 cases of hyperbilirubinemia in 2011 .1~ 2013.6 in our hospital treated, one side blue light treatment and nursing. ResultsAll 80 cases were cured, no case of nuclear jaundice. Conclusion Strengthening the nursing measures of neonatal hyperbilirubinemia phototherapy process can prevent complications,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cure rate of neonatal hyperbilirubinemia.
Key words:Newborn; Hyperbilirubinemia; Blu ray treatment; Nursing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新生儿时期常见的疾病,严重者可导致核黄疸,引起神经系统不可逆损伤。蓝光治疗(光疗)是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由于其操作简便,且无严重副作用而被广泛采用。我院采用光疗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取得良好疗效。现将护理经验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11年1月~2013年6月在我院住院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80例,男44例,女36;足月儿56例,早产儿24例;ABO血型不合溶血32例,败血症1例,脐炎2例,感染性肺炎20例,新生儿窒息20例,缺血缺氧性脑病3例,颅内出血2例。
1.2 方法
1.2.1诊断标准参照《实用新生儿学》病理性黄疸诊断标准[1]。
1.2.2胆红素检测方法静脉血测定血胆红素水平,经皮测量胆红素动态观察,1次/d。
1.2.3治疗采用戴维XHZ-90L单面黄疸治疗仪,根据黄疸程度决定蓝光照射时间,照射12h34例,24h32例,48h12例,72h2例。光疗同时给予肝酶诱导剂、白蛋白静脉输注、茵栀黄、抗感染及对症支持等治疗。
1.3护理措施
1.3.1光疗前护理光疗前检查光疗灯管是否全亮,若有灰尘要擦去,黄疸治疗仪要预热使箱内温度保持在30℃左右(早产儿、极低体重儿为32~36℃),湿度保持在55%~65%。光疗前给患儿洗澡,这样可清洁皮肤,减少感染。洗澡后不应扑粉,以免阻碍光线照射皮肤。患儿指甲要简短,防止抓破皮肤。对输液者双手要稍加约束,以防抓掉头皮静脉针。
1.3.2光疗中护理光疗过程中要增加喂奶次数,勤换尿布,脱水者按医嘱静脉输液,记录出入量。对特别好动者,可按医嘱肌注适量鲁米那钠,既可减轻黄疸,又可减少体力消耗及防止两足摩擦破皮。2~4h翻身1次。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包括患儿一般情况及生命体征、黄疸程度变化、尿、粪颜色与性状、皮肤有无发红、干燥、皮疹,患儿有无烦躁、嗜睡、发热、呕吐、腹胀、拒食,以及吸允能力和哭声变化等,如有抽搐、呼吸暂停及青紫者应暂停照射,及时与医生联系,进一步检查原因,给予适当处理。吸氧者,注意氧气的温度与湿化,保持呼吸道通畅。
1.3.3光疗后护理光疗后给患儿全身沐浴或擦身,检查皮肤有无破溃,及时给予对症处理。并观察黄疸有无反跳现象。
2结果
见表1。
3讨论
3.1严密监测体温蓝光治疗中新生儿体温要保持在36℃~37℃,每2h测量体温一次。发热是蓝光治疗中最常见的副作用之一,当在蓝光治疗中出现发热时,暂时关闭光源,并物理降温。本文80例蓝光治疗新生儿6例出现发热,体温38℃~39℃,给予物理降温,暂停光疗,体温正常后继续照射。
3.2保证足够的水分及能量,防止脱水在蓝光治疗过程中,记录出入量,观察是否有脱水现象。蓝光治疗新生儿易哭闹、出汗,不显性失水增加约40%[2],且蓝光治疗分解产物经肠道排出时刺激肠壁,引起稀便,使水分丢失更多。所以蓝光治疗期间应及时补充水分,每2h喂奶1次,如进食不佳者,应及时静脉补液,保证水分供给。
3.3加强皮肤护理,防止皮肤破损及新生儿红臀入蓝光箱前给新生儿剪短指甲,防止哭闹时抓破皮肤。蓝光治疗中,分解产物经肠道排出刺激肠壁,引起稀便及排便次数增多,排出的粪便及尿液产生氨类物质,刺激皮肤引起红臀发生[3]。故蓝光治疗新生儿要勤换尿布,并加强臀部护理,采用鞣酸软膏涂新生儿臀部,能有效防止红臀发生。本文3例发生红臀,经以上方法护理臀部后红臀消失。
3.4预防感染新生儿抵抗力低下,易受细菌感染,故预防感染十分重要。护理人员要带口罩,在接触新生儿前后要洗手,并做好新生儿臀部护理、脐部护理,防止皮肤破损后细菌侵入引起感染。
3.5预防呕吐,防止窒息蓝光治疗时新生儿的自动是仰卧位,新生儿胃呈水平位,易造成新生儿呕吐。而新生儿放射能力差,呕吐时的胃内容物易呛入气管造成新生儿窒息。护理上要采取防止新生儿呕吐引起窒息的措施。在喂奶时采取45°角,速度不能太快,进食后半小时内头部稍抬高,右侧卧位。这样使奶汁尽快进入十二指肠,减少奶汁在胃内过长时间的停留及刺激,而且此发生呕吐时,奶汁易吐出口腔外。如新生儿哭闹烦躁时,护理人员应给予抚触,尽量使其安静后喂奶,必要时给予鲁米那镇静。
4结论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蓝光治疗过程中加强护理措施能预防并发症发生,可有效提高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治愈率。
参考文献:
[1] 金汉珍,黄德珉,官希吉.实用新生儿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216.
[2] 曹玲.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护理[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4.10(1):80-81.
[3] 洪黛玲主编.儿科护理学[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0.117.
【关键词】 新生儿;病区;护理风险管理;方法;效果
本文主要对2012年2月~2014年3月本院收治的160例新生儿实施护理风险管理,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2月~2014年3月本院收治的160例新生儿, 其中男108例, 女52例;足月儿120例, 早产儿40例;体重2500~4000 g, 平均体重(3424.00±106.24)g;住院天数7~15 d, 平均住院天数(11.00±1.45)d。其中病危4例, 病重38例。
1. 2 方法 对所有新生儿病区实施护理风险管理, 具体方法如下。
1. 2. 1 分析新生儿病区的安全隐患 针对新生儿病区的护理技术操作较多、新生儿发病急、病情变化较快和治疗用药量小等特点, 详细分析新生儿病区的安全隐患, 如留置套管针脱、液体渗出、给药问题、臀红和溢奶误吸、查对制度未落实以及因沐浴水温过高而致使新生儿烫伤等。
1. 2. 2 完善护理制度及工作流程 医院定期召开护理座谈会, 将新生儿病区的护理的特点、重点、现状、安全隐患、避免方法等进行详细讨论。完善规章制度及工作流程, 制订新生儿专科的技术操作流程、新生儿护理的评估表和交接班的流程等。强化医院的感染管理和护理人员的手消毒制度。护士长负责科室的感染管理, 设置1名感染监测员, 每月对新生儿病区的空气、仪器、物面和工作人员的手等进行微生物监测。
1. 2. 3 成立护理风险管理小组 新生儿科室需成立护理风险管理小组, 以护士长为组长, 2名经验丰富的护士为组员, 并对护理人员每日对新生儿的护理质量进行讲评。
1. 2. 4 加强护理人员的技能培训 定期组织护理人员实施窒息复苏的急救演练、专科技能的培训及考核, 提升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与急救技术;要求护理人员客观书写护理记录, 对危重的新生儿护理文书实施质量控制, 发现并纠正问题。
比较实施前后患儿的护理缺陷发生率以及产妇及家属满意度、护理差错、护理纠纷投诉和护理的质控评分等各项质控指标。
1. 3 疗效判定标准 产妇和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主要分为满意和不满意两种[1]。该项的评定以本院自制《住院病人对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表》为依据, 评定的内容有护理人员的态度、护理技能纯熟度、耐心度、病情观察、健康教育、及时处理新生儿需求和满意或信任护士工作度等。每位产妇在出院前需完成评定, 评定人员主要为质控小组的成员及护士长。
1. 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 ± 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 1 护理风险管理实施前后的护理缺陷发生率比较 160例新生儿护理风险管理实施后, 护理缺陷的总发生率为5.63%, (其中留置套管针脱出1例, 液体渗出2例, 给药问题1例, 臀红2例, 溢奶误吸3例)明显低于护理风险管理实施前的护理缺陷的总发生率22.50%, (其中留置套管针脱出5例, 液体渗出8例, 给药问题3例, 新生儿窒息4例, 臀红10例, 溢奶误吸6例)实施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 2 护理风险管理实施前后的各项指控指标情况 160例新生儿护理风险管理实施后, 产妇及家属满意度为96.88%, 无护理差错发生, 护理纠纷发生2例(1.25%), 护理质控评分为(98.00±0.78)分;明显优于实施前的产妇及家属满意度81.25%, 护理差错发生25例(15.63%), 护理纠纷发生30例(18.75%), 护理质控评分为(87.00±1.26)分;实施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新生儿病情具有变化快、比较复杂等特点, 因此, 新生儿是风险管理的重点对象。对新生儿病区的潜在风险因素实施评估, 并提出针对性较强的预防措施和护理管理措施, 建立健全的安全护理管理机制, 可有效提高新生儿的护理质量。本文对本院的新生儿病区实行环境优化、预防感染和重视消毒隔离、完善风险管理制度等措施, 达到护理风险管理有效干预的目的, 提高护理人员的避免风险能力。强化新生儿病区医护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后, 可发现新生儿病区内隐藏风险, 并在最短的时间内采取应急处理, 预防安全隐患, 提高新生儿护理的工作质量, 进而提高患儿家属的满意度[2, 3]。
本研究表明, 本院160例新生儿在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后, 护理缺陷的总发生率为5.63%, 比护理风险管理实施前的护理缺陷的总发生率22.50%低;护理风险管理实施后, 新生儿家属的满意度为96.88%, 无护理差错发生, 护理纠纷发生率为1.25%, 护理质控评分为(98.00±0.78)分, 明显优于实施前的新生儿家属满意度81.25%, 护理差错发生率15.63%, 护理纠纷发生率18.75%, 护理质控评分(87.00±1.26)分。因此, 在新生儿病区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后, 能有效降低护理缺陷总发生率, 提高护理人员的服务质量, 提升新生儿家属的满意度。
综上所述, 医护人员运用护理风险管理措施对新生儿病区实施重点干预后, 需加强护理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 促进其专业水平的提高, 并将风险管理落到实处, 降低新生儿病区缺陷的总发生率, 进而提高患儿家属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 曾蕾.新生儿病区护理风险管理的方法与效果观察.医学美学美容, 2013(11):118.
[2] 汪秀华, 宋立弟, 刘恋.新生儿病区护理风险管理的方法与效果.护理管理杂志, 2011, 11(4):292.
[关键词] 婴儿肝炎综合征;合并症;护理
一、非感染合并症的观察与护理
1.电解质紊乱的护理。非感染性并发症中以电解质紊乱最多见,特别是低钙血症。这是由于胆汁淤积,减少了小肠内胆酸的浓度,影响了VitD3的吸收,同时肝细胞受损,细胞内不能产生VitD羟化酶,影响了钙的吸收转运,造成低钙,因此。应为患儿及时补充VitD,与钙剂。静脉补充钙剂时,必须稀释后缓慢滴注,不可将药液漏于血管外,以免引起组织坏死,一旦外漏,即用酚妥拉明湿敷。
2.营养不良及贫血的护理。营养不良患儿应监测体重。以便计算所需热卡,保证供给。因新生儿摄人不足,可致肝脏葡萄糖醛酸生成减少。使游离胆红素不能生成葡萄糖醛酸胆红素即结合胆红素,从而不能由肝脏运转,随胆汁排入肠腔,且因肠道内容物不足,可使胆红素的肠肝循环增加,致使未结合胆红素增高,加重黄疸。同时由于营养摄入不足以及医源性失血,缺铁性贫血的发生率较高。对于严重的贫血患儿,应予以吸氧,提高组织氧供,并注意安抚患儿,防止哭吵,以免发生心衰。
3.非感染性腹泻的护理。患儿因胆汁排泄不畅,造成脂肪的消化吸收不良,常出现呕吐、腹泻、腹胀和大便恶臭等非感染性腹泻症状。部分患儿合并肠道感染,出现感染性腹泻。应做好与非感染性腹泻的区别。
4.DIC的护理。肝脏是制造凝血因子的场所,新生儿肝炎综合征患儿多有肝功能的损伤,易引起凝血因子减少,表现为凝血困难和易出血。本组患儿有4例发生DIC。因此必须观察患儿有无出血点或淤斑,记录穿刺后所需按压的时间,动态评估患儿的凝血功能。
二、感染合并症的观察与护理
在疾病期内,由于患儿肝功能受损,合成各种蛋白的功能下降。导致患儿的细胞免疫常处于抑制状态,易并发各种感染,并发症常常加速了原发病的恶化。
1.新生儿红臀的预防及护理。新生儿皮肤薄.细菌非常容易经皮肤感染,且该类患儿由于哭闹多,易出汗,大便次数多,易引起新生儿红臀。加重了皮肤感染的可能。本组患儿红臀的发生率超过60%,因此护理中应每天洗澡,出汗后及时更换衣物,保持颌下、腋下、腹股沟等皮肤皱褶处和会阴、臀部的清洁、干燥,便后应用温水洗净臀部或涂上鞣酸软膏,以防发生红臀。
2.新生儿肺炎的护理。新生儿肝炎综合征的患儿肺部感染多见。常成为影响患儿治疗时间及预后的重要因素。患儿出现呼吸急促或呼吸困难,颜面出现青紫或苍白,立即给氧气吸入,一般采用鼻导管鼻前庭吸人法,病情严重时用面罩吸氧法,前者一般氧流量为0~5L/rain氧气,经过湿化和加热,使温度达到3l℃-34℃为宜,随时观察缺氧改善情况,包括呼吸、面色及口唇颜色变化。缺氧纠正后,改为间断吸氧,持续吸人高浓度氧可导致肺组织充血、水肿,肺泡毛细血管增生及肺不张,氧中毒的病理改变。并发肺部感染的患儿除了积极配合医生进行药物治疗外,必须保持呼吸道通畅,患儿采取侧卧位,头偏向一侧.以利于呼吸道分泌物的排出。肺炎患儿呼吸道黏膜充血、渗出,加之新生儿气管狭窄,血管丰富,很容易被分泌物阻塞,引起窒息,所以要勤吸痰。吸痰时负压不能过大,一般为0.02~0.03KPa,吸痰管要细、柔软,吸痰时间不能过长,持续时间不超过15s,动作要轻柔,以免损伤呼吸道黏膜。每天对新生儿肺炎的患儿行雾化吸入O4h,每次15.20rain,在雾化液中加入一糜蛋白酶、氨溴索等,以利于痰液吸出。
3.新生儿败血症的护理。患儿应进行保护性隔离,避免交叉感染。当体温过高时,可采用调节环境温度、打开包被等物理方法或多喂水来降低体温。新生儿不宜用药物、酒精擦浴、冷盐水灌肠等刺激性强的降温方法。降温后,30min复测体温1次,并记录。体温不升时,及时给予保暖措施。合并脐炎、鹅口疮、脓疱疮、皮肤破损时,促进皮肤病灶早Et痊愈,防止感染继续蔓延扩散。合并败血症的患儿,应注意全身系统的表现,密切观察神经系统症状,及时发现颅内感染。出现面色发灰、哭声低弱、尖叫、呕吐频繁等症状时,及时与医生取得联系。
4.真菌感染的护理。真菌感染的患儿可用制霉菌素甘油和小苏打交替涂口腔内,皮肤每天可用高锰酸钾粉浸浴后,外涂抗真菌软膏。
总之,婴儿肝炎综合征患儿由于年龄小,住院时间长,合并症较多,病情重且变化较快,对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多种合并症相互影响,容易形成恶性循环,常常成为影响患儿恢复的重要因素。因此,针对伴有不同合并症的患儿实行个体化治疗与护理,需要护理人员敏锐的观察和精心而周到的照顾,同时注意严格消毒隔离,防止交叉感染,及时发现病情变化。
参考文献:
[1]李露珠.脑外伤患者气管切开术后护理体会[J].黔南民族医专学报,2010,(03).
新生儿尿布皮炎[1]是常见的新生儿期的皮肤病,当新生儿受尿布刺激,从而导致婴幼儿的臀部等发生红斑、丘疹的症状[2],临床表现发炎部位具有瘙痒、疼痛等。从而导致新生儿哭闹不安,极大地影响了患儿的睡眠质量。一旦处理不当还可导致继发性的细菌、真菌感染,甚至败血症。它的发生及影响因素较多。通过加强护理,母婴同室,消除致病因素,积极治疗发病,合理使用抗生素,可取得较好疗效。
1新生儿尿布皮炎相关因素
新生儿尿布皮炎由多种因素引起。大多由化学性或是物理性的刺激引发[3]:导致继发性念珠菌感染。长期应用抗生素使导致尿布皮炎发生率增高。
2新生儿尿布性皮炎、临床表现及分度
Ⅰ度:局部皮肤潮红,伴有皮疹症状;Ⅱ度:皮疹部位溃破脱皮;Ⅲ:局部皮肤有较大面积的糜烂或表皮脱落,有的甚至可引发继发性的感染。
3护理措施
3.1对于患有腹泻病的患儿应与其他新生儿隔开,严格采取消毒隔离制度,加强执行无菌操作技术。
3.2臀部护理,保持皮肤干燥清洁,适当使用护臀膏,保持床铺整洁干燥,舒适,衣服应选用柔软、纯棉布料;舒适,定时更换减轻局部皮肤受压,改善血液循环。
4尿布皮炎的防治和治疗
4.1一般防治营造舒适的室内环境,保持空气清新。对于新生儿局部皮肤保持干燥清洁,常换尿布。每次在给新生儿更换尿布后,都要轻柔擦洗尿布包裹过的地方,待皮肤干后再包裹新的尿布。
4.2一般治疗
4.2.1炉甘石洗剂,用绿茶水清洗臀部,干净软毛巾吸干水分,充分摇匀药物涂于患处,1日3-4次。
4.2.2生茶油,生茶油中的维生素E能强细胞抗氧化作用,利于组织修复;茶皂素则有抗菌、消炎、镇痛作用,方法:用温和的清水擦洗臀部,再用干净的毛巾吸干水分,最后再用消毒棉签醮适量的茶油均匀擦于患处,1日3-4次。
4.2.3湿润烧伤膏其主要的化学成分是黄芩、黄连、黄柏等,主要功效为清热解毒、镇痛生肌。可加速血液循环,加快创面修复。同时起效快,临床疗效显著[4-5]。
5小结
新生儿尿布皮炎是常见的新生儿皮肤疾病。近几年,对于新生儿尿布皮炎的防治和护理,其方案多种多样。3M保护膜、康惠尔粉剂等新型高效材料,以及各种既经济又简单的措施:如电吹风局部吹干、外涂药用茶叶等都显示出了良好的治疗效果。但在对新生儿皮炎治疗和护理的同时,也应注意对患儿的个体化治疗,针对不同的患儿情况,仔细酌情,从而选用最恰当的防治和护理方法。例如,当新生儿尿布皮炎处于中重度阶段时,则主要应以药物治疗为主,同时结合实验室检查选择合适的抗生素或抗真菌药物,但应注意对药物浓度的控制,保证在最小有效浓度下进行治疗,从而减少对新生儿的毒副作用。
参考文献
[1]吴丽元.赛肤润预防新生儿尿布皮炎的效果观察[J].现代护理,2007,13(29):2835-2936.
[2]韩金芝.新生儿尿布皮炎的护理[J].中国医药指南,2010,8(2):140-142.
[3]段伟莉.鞣酸软膏治疗新生儿尿布皮炎的临床观察[J].全科护理,2010,8(2):400-402.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资料
选择2006年10月-2008年10月我院新生儿科收住的新生儿尿布皮炎共98例(男 56例,女42例),其中合并高胆红素血症38例.新生儿肺炎33例.败血症11例,早产儿8例.其余还包括新生儿腹泻、脐炎、咽下综合征8例一根据尿布皮炎的临床表现分为Ⅰ度:局部皮肤轻度潮红;Ⅱ度:中度潮红伴皮肤破溃脱皮;Ⅲ度:局部皮肤大片糜烂、渗液、表皮脱落。随机将Ⅰ度36例、Ⅱ度48例、Ⅲ度14例尿布皮炎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9例。两组病症,臀红程度,皮损范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观察组每次大小便后都用强生婴儿湿巾纸擦净臀部,用天津中美史克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莫匹罗星(百多邦)软膏涂擦1次,下次换尿布时用鞣酸软膏涂擦(鞣酸软膏为小院制剂科配制,处方为:鞣酸50g,甘油50g,司盘-60 10g加凡上林至1 000 g),每日各4~6次、对照组用西安杨森制约有限公司生产的硝酸咪康唑(达克宁)软膏、鞣酸软膏交替涂擦。Ⅲ度尿布皮炎者置于保暖箱内.臀部、会充分暴露,使创面易于干燥。两组均勤换尿布,保持局部清洁,疗程5d。
1.3 疗效评价标准
24 h后臀部潮红面积缩小.皮损处表面干燥,3~5d臀部皮肤恢复正常为显效;24~72 h臀部潮红面积缩小,皮损处表面干燥,5d后臀部15皮肤大多恢复正常为有效;>72 h臀部皮损处无明显改善.潮红处仍渗液为无效。显效加有效为总有效。
2 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8.0%,明显高于对照组(73.5%),见表1
3 讨论
【关键词】新生儿;院内感染;预防;护理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4.566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4-2250-02随着科学的发展和护理模式的不断改变,以及新生儿院内感染病例的出现,医院NICU(新生儿重症监护室)中的管理环节已倍受关注[1]预防和控制新生儿院内感染则是管理中的重中之重,具体的预防和护理措施如下。1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提高洗手依从性
医护人员的手被污染是造成医院感染的重要传播途径,这就要求医护人员在接触新生儿前后必须洗手[2]。有效的洗手可清除手上99%以上的各种暂居菌,是预防医院感染最重要的措施之一[3]。
1.1当手部有血液或其它体液等肉眼可见污染时,应用清洁剂和流动水洗手。当手部没有血液或其它体液等肉眼可见污染时可用速干手消毒剂消毒双手代替洗手。新生儿室必须配备非手触式水龙头,并且每个小床配备速干手消毒剂,方便医护人员接触患儿前后洗手,保证了护理人员的手一婴一消毒[4],一处置一洗手,让护士养成洗手的习惯,从而提高了医护人员洗手依从性,有效的预防院内感染的发生率。
1.2洗手方法正确,手的各个部位都需洗到,冲净,尤其要认真清洗指背、指尖、指缝和指关节等易污染部位;冲净双手时注意指尖向下。
1.3加强手卫生的定期培训新生儿室应定期培训手卫生及相关知识,使新生儿室医护人员能熟练掌握必要的手卫生知识和技能,同时,也提高了医护人员的无菌观念、护理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并保证了手卫生的效果。
1.4定期做手的细菌学监测每月对新生儿室医护人员的手消毒效果进行细菌学监测;当怀疑医院感染暴发与医护人员手卫生有关时,应及时进行监测,并进行相应的致病微生物检测。新生儿室医护人员手卫生消毒后,监测的细菌菌落数≤5cfu/cm2。2加强新生儿基础护理
2.1新生儿室要保持中性环境,阳光充足,空气清新,室温24-26℃,其相对湿度50-60%[5]加强通风,每日2-3次,每次30min,湿式清扫,定时使用空气消毒机消毒。
2.2加强脐部护理。新生儿脐部是细菌侵入新生儿体内的一个重要门户,轻者可发生新生儿脐炎,重者还会造成败血症和死亡。因此,脐部护理是预防院内感染发生的一个重要途径。生后次日将脐带包及纱布取下,暴露脐部,有利于脐部干燥。脐带和周围皮肤要保持清洁干燥,特别是尿布不要遮盖脐带,避免尿液及粪便污染脐部创面。每日用碘伏或75%酒精消毒脐部2次。消毒时,将脐带轻轻提起,消毒棉签环形消毒脐带根部。保持脐部干燥清洁是提高新生儿脐部护理的关键[6]。为新生儿脐部护理前后要洗手。
2.3新生儿室内物品使用及消毒。新生儿被服每日更换一次,有污染时随时更换。奶瓶经高压灭菌处理,奶嘴煮沸消毒(水沸腾后放入奶嘴15-30分钟后取出)。新生儿眼、口、脐、臀部护理均用无菌棉签,一婴一用一弃,不能重复使用。各区域布巾、拖布分开使用,用后用500mg/L含氯消毒液浸泡30分钟后清洗干净,晾干备用。
2.4加强新生儿沐浴及臀部护理
2.4.1沐浴室是新生儿集中洗澡的地方,也是发生交叉感染的场所。认真落实消毒隔离制度,严格执行新生儿沐浴流程及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是预防交叉感染的关键。沐浴时,本着先非感染新生儿后感染新生儿的原则。隔离新生儿用物单独使用,并采取双消毒措施,即用后物品先消毒、后清洗、再消毒处理。每个新生儿沐浴后均用含氯消毒液认真擦拭消毒新生儿洗澡台、体重秤、沐浴盆、门及台面等室内设施(含氯消毒液浓度:感染患儿500mg/L,非感染患儿250mg/L)。新生儿沐浴物品,采用按压式沐浴露、洗发露,新生儿用的眼药水、粉扑、毛巾、浴巾,治疗护理用品等一婴一用,避免交叉感染。沐浴室的抹布、拖布专用固定;每日定时对空气进行常规消毒、开窗通风,保持室内整洁。
2.4.2新生儿臀部皮肤非常娇嫩,易受到尿液、粪便的侵害。每次便后要用温度适中的清水清洁残留的尿渍、粪渍,并及时更换尿布,涂护臀霜,用以预防出现臀红[7]。夜间或外出不便用清水清洁时,可选用刺激性小的婴儿湿巾擦拭。
新生儿院内感染的控制关键在于消毒隔离制度的落实、手卫生制度的执行以及新生儿基础护理的完成。新生儿室护士在护理中应严格规范自己的行为,做到有陪无陪都一样,按时并保证质量完成新生儿的基础护理,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有效落实手卫生规范,从而提高了医护人员洗手的依从性,提高了护理质量,降低了新生儿院内感染的发生率。参考文献
[1]李翠萍,张彩云,邓家玲,等.新生儿院内感染的护理干预[J].中国医学创新,2009,6(3):54-55.
[2]朱延力,王淑兰.小儿传染病的护理与管理[J].儿科护理学,2001,5(2):19.
[3]李小寒,尚少梅.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J].基础护理学,2012,4(3):86.
[4]苏冬梅,李春林,刘巧云,等.静脉穿刺前后操作者手的细菌学检测与洗手消毒液的选择[J].护士进修杂志,1997,12(9):8.
[5]司尚华.新生儿院内感染的护理干预[J].中国民康医学,2010,22(18):2380.
关键词 新生儿 病理性黄疸 护理
新生儿黄疸分为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可作为新生儿的一种独立性疾病而发病,是新生儿期的常见疾病之一,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1]。新生儿发病后可对新生儿的听力、神经等各个系统的发育造成影响,严重者可造成对新生儿中枢神经的损坏,从而出现严重后遗症,甚至引起死亡,因此对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治疗和临床护理是非常有必要的。2009年3月~2011年2月收治病理性黄疸新生儿患者98例,对其分组进行不同的护理措施。现将具体措施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2009年3月~2011年2月收治病理性黄疸新生儿患者98例,其中男51例,女47例;体重2100~5100g,平均重3510±450g;黄疸出现时间为10小时~30天,平均10.34±3.21天,血清胆红素水平210.2~320.3μmol/L,平均270.33±12.3μmol/L。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50例,对照组48例。两组患儿日龄、病情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治疗及护理方法:两组患儿均采用常规治疗,即保暖、营养补给,使用酶诱导剂和光疗等。对照组给予常规的护理方法,每天2次检测胆红素变化情况;观察患儿的生命体征,并于治疗后24、48、72小时抽血监测胆红素的变化情况。密切观察患儿的心率、呼吸和肝脏以及大小便颜色的变化。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措施:①加强喂养护理:患儿在治疗期间应少量多餐,间歇喂养,并且尽量使用母乳喂养,喂养次数控制在每天10次以上,防止新生儿脱水,造成光疗时不显性失水增加。②加强皮肤护理:因光疗可引起患儿排便增多并且稀便增多对患儿的皮肤刺激较大,因此排便后使用湿巾对臀部和会进行清洁,涂抹相应的喷剂,如西瓜霜喷剂,避免感染和尿布疹的发生。③加强光疗护理:首先于患儿进食1小时后进行抚触,然后保持体温恒定,在箱内进行光疗和护理操作。在箱内由于不显性失水增加,因此每日要补液,补液量为25~35ml/kg,要控制输液的量和速度,切记快速输入高渗性药物,以免血脑屏障暂时性开放,引起胆红素脑病。
疗效判断标准:将护理疗效分为3级,①治愈:血清胆红素恢复正常,患儿黄疸症状完全消退;②好转:血清胆红素明显下降,患儿黄疸症状部分消退;③无效:患儿黄疸症状未消退甚至加深,甚至出现核黄疸。
结 果
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145,P<0.05)。见表1。
两组治疗后各临床指标情况比较:观察组黄疸消退时间、胆红素下降幅度及住院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讨 论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主要有两类,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病因主要包括新生儿肝炎、新生儿败血症、新生儿溶血病以及胆管阻塞、母乳性黄疸和其他因素等。由于孕妇的原因,常导致在宫内即发生感染包括各种病毒感染等[2]。由于新生儿败血症及其他感染,也会导致各种病原体入侵到机体,包括各种病原体及细菌感染等。另外由于新生儿与母亲血型不和所导致的新生儿溶血病也会造成病理性黄疸。少数患儿由于胆管阻塞,导致胆红素排出障碍,出现病理性黄疸。以及母乳当中胆红素增高同样会导致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及其他如遗传因素等因素导致的病理性黄疸[3]。另外,新生儿病理性黄疸还可能是由一些其他原因引起,如患儿在饥饿、缺氧的情况下,以及肠胃运行功能差,导致胎粪排出延迟,以及脱水、造成酸中毒等因素。
但是近年来报道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后遗症的发病率与胆红素水平并非呈正相关关系,后遗症发病人数通常占到患病人数的一半,并且由于新生儿黄疸无明显症状,从而忽视了诊断与治疗,从而最终造成听力、智力及神经系统的永久性损坏[4]。
现代医学中采用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可以使血液中间接胆红素转化为水溶性物质,而易于排出。中医认为,多是由于母体湿热,肝气郁结,使胎毒不易于排出,郁结于血分,从而透过皮肤表达出来。中医采用“退黄洗剂”来治疗新生儿黄疸,可以起到利胆排毒,减少胆红素在体内的循环,从而增强机体的抵抗力[5]的作用。
在护理过程中,要注意划分患儿的黄疸程度,并且注意患儿的皮肤清洁及喂养的护理,因光疗时水分丢失较多,因此两次喂奶之间一定要喂水。光疗时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检查皮肤有无皮疹、干燥、发红等,如有异常及时进行处理。另外,可以教家长一般的护理措施,指导家长正确护理患儿,如患儿出现多汗时,家长要及时擦干皮肤,预防红臀的发生。另外要对新生儿加强早期观察,及时发现和诊断出病情,同时采用蓝光疗法和抚触等方法给予治疗,最大程度避免黄疸后遗症的发生。增加对患儿的抚触,可以增加胃肠道功能,促进食物的吸收和胎粪的排泄,减少肝肠循环,从而减少胆红素的吸收。并且抚触护理可以促进淋巴系统的发育,增强患儿的抵抗力。患儿的体温要保持在36~37℃,如果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体温升高,要把箱内的温度调低。
对于早期黄疸患儿,可以输血浆或白蛋白。另外,妈咪爱散剂调节患儿的体内微生态环境,能调整和补充正常的菌群,促进胆红素随粪便排出。
护理过程要注意掌握光疗禁忌证的患儿,并且光疗时用黑色布遮盖眼睛及,避免光照对其造成损伤,蓝光箱放入婴儿之前一定做好整机的清洗、消毒工作,并且要注意观察患儿的身体状况,包括患儿的体温、脉搏、呼吸及黄疸情况,如果出现嗜睡、高热、恶心、呕吐等原因时,要及时查找原因,通知医生。如果光疗中皮肤呈现青铜色,应停止光疗,防止青铜症的发生。本研究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措施,治愈率大大提高,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新生儿黄疸在新生儿疾病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要注意早期观察,及时发现病情,同时采用蓝光疗法,抚触等方法,防止胆红素脑病的发生。只有早诊断、早治疗、科学合理的护理,才能最大程度地治愈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王世花,杨柳.新生儿病理性黄疸52例护理体会[J].河南医科大学学报,1998,33(4):158-159.
2 王金玲.浅析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病因及护理[J].中国实用医药,2012,7(8):210-211.
3 单传伟.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发病情况的调查及护理干预[J].齐鲁护理杂志,2004,10(2):96-97.
4 王铁梅.蓝光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护理体会[J].青海医药杂志,2007,37(11):32-33.
[中图分类号] R7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4)06(c)-0156-02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临床常见疾病,目前主要采用蓝光照射疗法进行治疗,但在治疗过程中存在诸多不良反应[1]。故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光照治疗过程中,配合严密的观察和护理至关重要。该研究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0月在该院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62例为研究对象,探讨了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光照治疗的观察及护理措施,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该院住院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62例,其中,38例,女24例,日龄2~30 d,平均为(18.3±2.5)d。Apgar评分8~10分,平均为(9.2±1.1)分。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1例。
1.2 方法
两组患儿均予以LED蓝光治疗,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包括治疗前健康宣教、仪器准备、心理护理以及病情观察及处理。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实施系统观察护理,具体方法如下。
1.2.1 患儿家长宣教 因缺乏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以及光照疗法的正确认识,患儿家长多存在不同程度的紧张、焦虑等,部分家长甚至拒绝诊疗操作。应加强对患儿家长进行疾病相关知识的宣教,讲解蓝光照射治疗的方法、安全性、优势以及相关注意事项等,以赢得其理解、信任和配合。
1.2.2 环境护理 暖箱应严格消毒杀菌,定期更换箱内灯管,湿化器水箱内的水应加至2/3处,使箱内温度维持在30~32℃左右,箱内湿度维持在55%~65%之间,严禁在箱上以及箱内放置杂物,以免遮挡暖箱的光线。维持病房环境安静舒适,每天进行通风,维持室内的空气流通。注意室内光线应柔和,严格限制探视时间。每天应用浸有消毒液的拖把进行拖地,2次/d,对于存在体液或者血液污染时,应采用2 000 mg/L的有效氯作用30 min以后再以拖把将其拖干净,每天均应以紫外线进行消毒,1 h/次。
1.2.3 抚触护理 行抚触护理者以强生润肤油进行双手,并依次按摩患儿的头、面、胸、腹、四肢以及背部。其中,头部以及背部应使用揉法,四肢则使用挤捏法,注意动作应轻柔且力度应适宜,每次进行3~5次动作,切勿过多地重复,2次/d分别在上下午执行,15~20 min/次。注意观察患儿在抚触过程中是否有不适或者是异常反应。在抚触过程中,应多与患儿作语言和目光交流,并可播放一些较为舒缓的音乐。在蓝光照射治疗后可重复上述操作。
1.2.4 病情观察 在每次治疗前应密切监测患儿的体重、体温等,患儿全身裸露,以眼罩遮眼,以黑布遮盖会阴,将患儿置入光疗箱中。每隔2~4 h进行1次体温测量,并注意观察患儿的脉搏、呼吸、反应及精神状况等,一旦出现嗜睡、反应差以及拥抱反射减弱等症状,应警惕发生黄疸。
1.2.5 皮肤护理 在光疗前应先将患儿的指甲剪短,以免其哭闹时将皮肤抓破。暖箱内部四周有机玻璃均应以布类分隔,以免患儿在哭闹时撞到箱内硬物而导致皮肤损伤。光疗过程中,患儿的排便次数将增多,尿液、分辨等排泄物可产生氨类物质,对皮肤有刺激作用,可引起臀红等症状。在治疗过程中应勤换尿片,并予以抗感染治疗,还可于臀部涂抹红霉素眼膏,以免排泄物刺激臀部肌肤,有效预防发生臀红。
1.2.6 补充水分及能量 每2 h予以喂水1次,视患儿的具体情况控制喂水量。对于进食不良者,应予以静脉补液,确保水分及能量供给充足,并详细记录出入量及大小便次数等。
1.2.7 呕吐及窒息预防 患儿容易哭闹,且其胃部解剖位置呈现水平状态,极易发生呕吐,此外,新生儿的反射能力相对较差,在呕吐时极易发生呛咳而引起窒息。故应使患儿取头高脚低位,保持头部偏向一侧,以免发生呕吐和误吸。患儿哭闹时,可予以皮肤抚触,使其安静后再予以喂食,可有效预防呕吐。
1.2.8 感染预防 因新生儿的免疫能力低下,极易发生细菌感染。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各项治护措施前后均应洗手,并以消毒液进行消毒,佩戴帽子、口罩等。存在上呼吸道感染者,应避免与患儿接触。加强患儿皮肤、口腔、脐周及臀部护理。光疗箱以及室内均应严格消毒杀菌,湿化器内用水均应为灭菌蒸馏水,光疗后应将水箱内的水倒出,彻底清洗、消毒、干燥,以备下次使用。
1.3 疗效标准
治愈:治疗3 d后皮肤黄染症状消失,胆红素水平恢复正常;好转:治疗3 d后,皮肤黄疸明显改善,胆红素水平显著降低,但尚未恢复正常;无效:症状及胆红素水平无明显变化,或者症状加重,胆红素上升。
1.4 统计方法
数据以统计学软件SPSS18.0分析,以(x±s)表示计量资料,经t检验;以率(%)表示计数资料,经χ2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的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
2.2 两组新生儿恢复情况比较
观察组哭闹时间及治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黄疸指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
表2 两组新生儿恢复情况比较(x±s)
■
2.3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有2例(6.5%)发生并发症,1例呕吐,1例轻度皮疹;对照组有5例(16.1%)并发症,其中,2例呕吐,2例腹泻,1例皮疹,两组均无感染及青铜症等。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
[关键词] 新生儿;轮状病毒肠炎;护理干预;院内感染
[中图分类号] R722.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2)01-109-02
Intervention measures of rotavirus enteritis in neonatal ward
FENG Yihong
Neonatal Ward, Ningbo Women Children Hospital in Zhejiang Province, Ningbo 315012,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icacy of nursing interventions to reduce the rotavirus enteritis nosocomial infection in neonatal ward. Methods The nursing interventions of observation group with 670 cases: screening rotavirus enteritis prior to admission; put them separated room; Strengthen hand hygiene; Cut off the transmission ways; Control diarrhea spreaded; Reasonable feeding and so on. Routine care in control group with 670 cases. Compare rotavirus enteritis nosocomial infection rate between two groups. Results The rotavirus enteritis nosocomial infection rate of observation group was lower than control group. Conclusion Nursing intervention measures can reduce the rotavirus enteritis nosocomial infection rate in neonatal ward.
[Key words] Neonate; Rotavirus enteritis; Nursing intervention; Nosocomial infection
轮状病毒肠炎是婴幼儿秋冬季常见的病毒感染性疾病,常见于6个月~2岁的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主要通过粪-口-粪及呼吸道途径传播[1]。近年来,我科轮状病毒肠炎时有发生,轮状病毒成为新生儿院内感染的常见菌。如防治不及时易引起暴发流行[2],甚至危及患儿生命。为了有效控制院内感染,从2010年起,我科采取了一些有效的干预措施,明显降低了轮状病毒性肠炎的院内感染发生率,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观察组为2010年12月~2011年2月我科收治的新生儿患儿670例,其中男 365例,女305例。年龄为1~28 d,平均住院日期为(8.5±2) d,疾病为新生儿肺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早产儿、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等。对照组为2009年12月~2010年2月我科收治的新生儿患者670例,其中男 358例,女312例。两组新生儿的年龄、平均住院日、疾病种类等经检验,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分组护理方法
观察组670例患儿予护理干预措施,对照组患儿按常规护理进行。
1.3 护理干预措施
1.3.1 入科时做好轮状病毒筛查 急诊入科患儿首先询问病史,评估症状,有臀红腹泻史的患儿安置感染室,立即采样测轮状病毒抗原,并与急诊医生达成共识,有腹泻史的患儿常规粪便轮状病毒采样后收住入院。
1.3.2 及时评估病情,分室收治患儿 对住院期间发生首发症状如呕吐发热的宝宝,医护人员会非常警惕,一旦出现大便性状改变立即隔离并送大便培养,一旦检出轮状病毒抗原阳性者,立即将患儿放置隔离室,并严密监测同一病室患儿的大便性状,如出现2例轮状病毒患儿,这间病室就不再收治新入院病儿,将婴儿集中隔离,每天做大便培养,严密观察腹泻的发生。
1.3.3 加强医护人员、床旁检查医技人员及护工手卫生的依从性 手是主要的传播媒介之一,洗手是控制医院感染最方便、最廉价、最有效的方法[3]。为此每个病室有流水洗手池,每床配有洗手液,科内经常督促强调手卫生,护工也参予了科内的基础护理及清洁消毒工作,她们的手卫生不容忽视,我科加强了护工的岗前培训及日常工作的督导,科内每个月对医护人员及护工手进行监测,包括空气、物表的采样。在职人员每季度不定期地进行手依从性的调查,反馈资料显示科室人员洗手率正在逐年提升。通过院感质控和监测,能及时发现临床出现的一些问题和某些感染隐患,院科二级积极沟通并探讨解决方法,保证给宝宝提供一个安全的环境。
1.3.4 切断传播途径 FST科内使用一次性奶瓶,奶嘴煮沸消毒,轮状病毒肠炎患儿奶嘴单独存放,专用电锅消毒。护理人员相对固定,医护人员进行床旁操作必须穿隔离衣,戴口罩、帽子、手套;层流病室内加用多功能动态消毒机净化空气。患儿用过的衣、被、床单放入专用污物袋,外贴标签,消毒清洗。
1.3.5 合理喂养,提高患儿抵抗力 母乳喂养较人工喂养感染性肠炎发生率明显降低。母乳中有免疫球蛋白、乳铁蛋白溶菌酶等能保护新生儿肠道黏膜不被病毒或细菌侵蚀,科内提倡家长送母乳,统一用巴氏消毒器消毒后再给患儿喂哺。轮状病毒肠炎双糖酶缺乏,改用无乳糖奶粉喂养,少量多餐;腹泻停止后,逐渐恢复正常乳类饮食[4]。每个月进行一次奶嘴、奶瓶及配方奶的抽样培养,保证食品及奶具的安全。
1.3.6 合理使用抗生素 我们认为避免滥用抗生素、缩短疾病疗程也是减少院内感染发生的一个重要策略。根据病情选用抗生素,根据抗生素的性质正确地使用抗生素。通过医护人员的努力,精心治疗,细心护理,尽量缩短住院日。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整理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干预前后两组轮状病毒性肠炎院内感染率比较见表1。
3讨论
我科轮状病毒的发生率从每年12月至次年2月为高峰期,这阶段正是院外轮状病毒肠炎高发期,输入性轮状病毒肠炎也是一年中最多的,故入科前做好筛查工作是很有必要的,冬春季节新生儿室收治腹泻患儿时,应尽早查明病原体,对患儿的大便进行病原学检查是阻断传染源的一项有效措施。需强调的是,轮状病毒除粪-口传播外,还存在呼吸道传播途径。通过查找资料发现轮状病毒对紫外线比较敏感,因此我科每个层流病室加用了多功能动态消毒机,现在已成为预防轮状病毒院内感染的重要举措。
轮状病毒在环境中较稳定,不易自然灭活,如消毒隔离措施不严密,可通过医护人员造成轮状病毒感染的传播,引起新生儿轮状病毒肠炎暴发流行。因此加强医护人员、床旁检查医技人员及护工手卫生的管理也是阻断轮状病毒传播的一项手段,院内感染科资料显示2010年前新生儿科医护人员洗手的依从率只有56%,现在已达98%,常规洗手可明显减少轮状病毒的院内感染。
观察组670例患儿采用入科前检测轮状病毒、分室收治、合理使用抗生素、缩短住院日、强化消毒隔离、加强医护和护工手卫生的依从性及提倡母乳喂养等护理干预措施后,仅26例出现院内感染轮状病毒性肠炎,感染率3.88%;而对照组670例患儿按常规护理处置后,院内感染轮状病毒性肠炎54例,感染率高达8.0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提示对新生儿疾病患儿实行护理干预是可以预防轮状病毒肠炎流行的,可降低新生儿病房轮状病毒医院感染率。
[参考文献]
[1] 赖菊香. 儿科肺炎患儿医院感染轮状病毒肠炎的护理干预[J]. 护士进修杂志,2008,23(4):359-360.
[2] 孙跃宏,王凤敏,卢文波,等. 新生儿轮状病毒肠炎23例临床与流行病学分析[J].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07,6(1):19-23.
[3] 罗剑红. 呼吸道感染患儿院内感染轮状病毒肠炎的护理干预[J]. 河北医药,2011,33(5):794-795.
[4] 朱燕芳.重症新生儿轮状病毒肠炎26例的护理[J].护理与康复,2011,9(4):324-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