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儿童心理健康对成长的重要性范文

儿童心理健康对成长的重要性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儿童心理健康对成长的重要性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儿童心理健康对成长的重要性

第1篇:儿童心理健康对成长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 策略

一、当代小学生不良心理现象的诱因

当代社会信息处于极速更新状态,小学生周边环境也在不断变化,他们在社会中不断成长,周围世界发生的变化对他们都将产生很大影响,其中的影响有利有弊,而对小学生心理健康产生不良影响的因素可以概括为四个方面:

(一)家庭因素。家长的经济地位、思想倾向、文化教养乃至家庭氛围都对孩子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由于当代生活节奏的加快,很多父母忽略了教育孩子的责任。或者由于父母离异导致孩子与父母缺少心理上、感情上的交流,在自主、自立、受压能力、人际交往等方面明显不足。

(二)社会因素。市场经济的发展使得居民人均收入提高,独生子女往往是家中的“小皇帝”、“小公主”。个别父母对孩子物质要求有求必应,加之社会不良风气影响,一些孩子们之间相互攀比,将艰苦朴素等优良作风抛之脑后。

(三)学校因素。在一些小学教育中,有的教师素质不高,教育思想不端正,加之教学方法不恰当,在教育中过分强调了学生的成才教育,忽视了作为人的成长教育,种种原因直接影响了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

(四)小学生自身的心理因素。当今社会的小学生父母大多都接受高等教育,文化程度都比较高,这些学生往往有过强的自我表现欲,希望得到别人的肯定,因此他们经常会采取很多极端的方式来表现自己。

二、学校是实施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

在学校教育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已逐渐成为越来越多的学校领导和教师的共识,如何在学校教育中切实、深入、全面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就成为当前学校教育工作者和管理者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 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

教师的自身素质直接影响着他们的教育行为。教师要想把心理健康教育落到实处,真正促进青少年儿童心理健康的发展,必须先了解小学生心理发展的科学知识,然后按照科学的方法来开展教育工作,积极正确的处理小学生日常表现出的心理问题和意外事件。众所周知,一个自身心理健康水平低的教师,他本身对心理健康教育就没有科学的认识,怎么能培养出具有良好心理素质的学生呢?所以,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是有效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和保障。

(二)校园主环境建设。学校心理建设的首要任务就是主环境建设,一流的学校应该有一流的主环境建设,要想让名花异草、池塘、茂林修竹、绿色草坪都成为学生修身养性的大环境,学校就需要把各种建筑物构建在绿化环境中,展现给学生一个“新颖、明亮、美丽、整洁”的崭新面貌。

(三)校园文化建设。学校要想改善学生的心理环境,就需要通过开展各种活动来活跃学生的身心,提高学生的兴趣,达到美化生活、陶冶情操、融洽师生关系的目的。

(四)学校“”建设。学校“”是指校风、班风、教风、学风。在良好的校风校貌环境中,学生的智力、生理、心理、能力等综合素质能够得到良好的发展 ,同时学校也可以真正深入、有效的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

三、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关键是教师

教师是学生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学习的楷模,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小学生产生巨大的影响,所以,学校要想真正有效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就需要得到全体教师的参与和重视。为了让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得到良好的发展,我认为教师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教师要尊重学生。尊重学生就是要尊重学生的人格、成绩,隐私,劳动成果......一直以来,班主任评定一个学生品行好坏的首要条件就是看“该生是否尊重师长”,而作为班主任,是否问过自己“我尊重学生了吗?”

(二)教师不应该有私心。教师不能感情用事,对待学生要公平、公正。老师都喜欢成绩好的学生,但是老师不能偏心偏爱成绩好的学生,而对成绩差的学生就不管不顾,甚至做出不公平的决定。

(三)教师要讲诚信。教师一定要做到“诚信”。有些教师在开家长会的时候经常把学生在学校的情况夸大或缩小;答应过学生的事情过后又不认账;经常在学生面前和和同事无所顾忌的乱扯……教师这些微小的事情都会极大的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

目前,不少的学校虽然也认识到了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但却机械、简单地将之理解为课程教育或开展一、两次轰轰烈烈的活动。孰不知,真正的心理健康教育和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绝不是每周一、两节课或者搞几次活动就能实现的。事实证明,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其他教育是一样的,都需要“润物细无声”的意识和观念,需要与学校平时的教学活动相结合。要想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就必须在生活的点点滴滴中不断积累经验,仅靠有限的时间和空间是很难实现的,所以,要想把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真正做到实处,就必须把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思想逐步渗透到教师每天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去,使学校日常的教育教学也成为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

四、建立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开展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保证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保持心理相容。一个学生能与周围人保持一种融洽,正常的交往,才能在心理上产生安全感,归属感和自信心。

随着社会的重视,目前学校教育已慢慢成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战场。这不仅仅需要专业的心理辅导员上好心理健康教育课,更需要其他各科老师结合本学科特点,把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方法充分运用到教学中,两者有机结合,确保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使学生的人格得到和谐发展,为适应未来的社会需要在能力上和心理上作好准备。使他们真正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参考文献:

[1]关剑辉.探析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成才之路.2010

[2]李合英.中学生考试焦虑的身心机制及调适研究.华中师范大学.2004

第2篇:儿童心理健康对成长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儿童需求;小学校园;活动景观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 A

2012年的《中国城市儿童户外活动蓝皮书》通过对北京、上海、广州、西安、合肥等5座城市的5441位小学生进行调查显示,目前我国儿童课余时间静态活动时间是户外活动时间的3.7倍,25%的儿童每天户外活动不足一小时,而小区空地替代了校园成为儿童户外活动的主要场所之一。

在儿童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的今天,校园作为承载儿童教育的主要空间之一,应为儿童行为发展提供自主、快乐的学习、感知、实践和活动场所。在校园景观中如何合理安排活动设施,如何鼓励儿童积极参与各项活动,如何保护儿童的活动安全等等问题,已经成为刻不容缓的问题摆在我们面前。本文将结合江阴山湾学校的景观设计,从景观中活动场地设置的角度,来阐述景观活动场地的设置对儿童全面发展的带动作用。

1 我国中小学校园景观活动场地现状

通过实地走访与调研发现,我国中小学现状校园户外活动场地的设计思路通常还停留在数十年前的模式,除了格式化的攀爬设施和配合体育课教学设置操场外,校园景观却很少能够提供儿童交往、探索和体验的机会,缺乏新时期少年儿童喜爱的活动场地。具体总结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不足:

(1)功能分区存在交叉与互相影响,彼此之间又缺乏整体连续的户外活动空间有机串联,空间场地缺少秩序和节奏感。

(2)校园建筑与景观缺乏特色,且建筑风格、色彩与造型常常缺乏统一与协调;雕塑小品等也缺乏新意。

(3)景观设计缺乏人文精神的体现,同时忽视了学生在场地中的活动参与性与主动性,校园缺乏空间活力。

(4)过分追求升学率的教学模式使得校园活动中忽视了对学生其他方面的教育和培养,一些体育运动场地为了避免破坏常采用封闭管理制度,导致虽然有气派的运动场地,但开放度与利用率都不高,很多学生不得不去校园之外寻找运动及游戏空间。

2 儿童的行为特殊性及活动需求

小学校园的主体使用者是7-12岁的儿童,另外还有教职工与家长等成人,小学校园景观设计不仅要识别儿童和成人的共同需求,更重要的是配合儿童的特殊需求。笔者通过对高、中、低三个年龄层的小学生、教师及家长进行网络问卷调查与实地访谈,分析总结了儿童、教师以及家长从不同角度对于小学校园户外活动场地的需求。

2.1 儿童对小学校园活动场地的需求

2.1.1 生理层面

考虑到塑造儿童活动景观空间对象主体的特殊性,就需要关注到儿童生理尺度与儿童心理尺度。儿童生理尺度是指儿童自身生理发育的绝对尺寸与周边环境及设施尺寸的关系[2]。儿童在户外活动时所接触的场地、植物、小品、台阶、走道、设施都应从儿童的身高、眼高、坐高、臂长、步幅等出发来进行设计,例如灌木的遮蔽高度、旱池的下沉深度、户外桌椅与娱乐设施的高度及安全度等都需要配合儿童的活动尺度。

2.1.2 心理层面

小学生年龄较小,有较强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自信心逐渐增强,希望受到表扬与肯定。他们尚没有准确的判断能力,面对自己喜爱的新鲜有趣的事物十分积极并善于模仿,而对不喜欢的活动抵触心理明显。同时,对活动性强、变化多样的课程较有兴趣,朋友的重要性提高,开始团体活动。但克制力有待训练,存在自我管控意识薄弱的问题,接纳事物广度加大,反而无法集中注意力。而不同年级的儿童又具有各自不同的特点,如低年级学生的理解偏向与直观与零散信息,中年级学生较喜爱参与活动与彼此交流,高年级学生则有更多的逻辑观念与主动选择性。

2.1.3 社会层面

时代的发展使得当今的儿童又更多直接或间接的机会和渠道接触社会。因此在校园设计中应与时俱进,促进校园中的儿童与社会在学校的正确引导下进行接触与互动,增强校园与家长、老师、社区、媒体的互动,需要有满足班级、年级、学校社区等不同人数群体单位的多样化活动场地。同时也通过校园的对外展示让社会对学校有更多的关注和了解。

2.2 教职工及家长对小学校园活动场地的需求

教职工是校园环境的组成必不可少的重要成分。小学校园中儿童的数量远在教职工之上,所以在设施比例上教职工的尺寸是要迁就学生的。小学校园内的座椅,石桌等等都会比成人用的小。如座椅的设计,一般来说成人的正常坐凳高度为40cm到50cm,而小学生的坐凳高度大概在20cm到30cm。而另外一些设施如廊架尺寸就用正常的尺度,既面对成人又面对孩童[4]。此外考虑到家长有接送孩子上下学的需求,就应在校门口设置一个等候与停车区作为缓冲空间,以缓解上下学高峰期的交通拥堵。

3 小学校园户外景观活动场地设计的要点

基于上述分析,小学生往往对机械性的活动没有持久性,常常表现为对游戏的兴趣大于课本知识的学习。校园户外景观应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与实践氛围,通过生理尺度上、心理需求上、功能配套上的协调塑造良好的交流共享空间,加以正确的引导,培养学生开朗乐观的性格,充分调动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寓教于乐。

3.1以人为本

儿童行为在认知、情绪、兴趣、人格、道德的发展中,随年龄的改变有许多成长。在景观规划中,校园户外活动空间应结合不同年龄层设置多样化的广场、绿地、花园、游戏场等,使儿童在校园中的活动可以有多元的选择,即开放的、围合的、动态的、静态的。如可为低年级学生设置趣味科普墙、读书廊等,培养孩子对学校和求知的兴趣;对中年级学生可是遏制英语角、种植园等,培养集体观念和动手能力;对高年级学生可提供积极规范的社团交流空间等。

设计应充分考虑小学生特殊的行为规律和视觉特性,通过自然、轻松、富有趣味的景观设计来增进学习兴趣,缓解学习过程中的压力,积极调动其参与性。同时也应充分考虑安全问题,在小品的造型设计与材质选择、水体设计、植物品种选择中都要精心避免安全隐患。

3.2整体效能

在设计过程中强调外部空间的整体性,塑造流畅、多元化、个性化的空间。利用建筑在校园中配置后的剩余空间,通过统一整体的硬质铺装图案和视觉元素,使其形成完整的校园外部景观,使零碎无意义的空间消失,空间利用达到最大的效能。使儿童在校园外部空间的每个角落都可以活动。让不同年龄段的儿童群体可以自由进行不同内涵的连续[6]。

3.3多层复合

外部空间的层次变化,会使空间丰富有趣,同时提高空间可达性。在有限的空间场地设计中,不仅考虑了地面环境,同时增加了“屋顶花园”的空间利用,使校园空间的层次更为多样化,活动场地连通性、使用度与绿化率也得到了有效提升。其次,校园设计中可以有针对性的设置一些兼有两种以上功能的复合型场地。这不仅有效的解决了学校活动场地较少的问题,同时也使空间更具活力。如教学楼周围主题花园不仅是认知教学活动的场所,同时也是课间活动与休息场地;校园中轴广场则是集学生活动、交往、集会、休憩和景观等多重功能的户外空间。

4 实例分析

4.1项目概况

基地位于阴市郊东南角,处于市区和东部三镇(周庄、华士、新桥)的衔接点,是江阴新区建设的重点区域,占地总面积约7.5hm2。区外建设和规划主干道通向各个地区,交通便捷发达,周边自然环境优美,临湖环山。作为新区最早启动项目,设计的发挥空间较大,特色的学校能吸引更多的优秀家庭入住该社区,以提高社区品质。

4.2景观策划思路

在江阴山湾学校的设计试图通过空间直接或间接的引导与启发,充分利用了鲜明的色彩、丰富的形状变化、开放的场地空间来充分刺激儿童的视觉、听觉、触觉、动觉等感官,在景观中融合环境保护教育、创新实践教育与交往合作教育,“告诉”孩子们应如何行动,为孩子创造一个丰富多彩的,积极参与的,沟通的,学习与游戏相融合的景观空间。鼓励不同年龄层的学生在一起沟通,开展更多的课余活动,带着积极的态度参加交流和学习。使校园环境真正达到趣味性、美观性、生态性、科技性和信息性的结合统一,建设富有凝聚力、自豪感、启发性与进取心的校园环境场所。在设计中,特别关注了以下几方面的解决策略:

(1)文化展示及功能分区

为反映校园户外活动空间的整体化、多样化、个性化,除教学区及满足常规体育课程所需要的操场、篮球场、网球场及器械区外,还结合设计理念营造年级运动小庭院、复合中轴活动区、种植区及屋顶花园4个主题功能区。

(2)路线组织与景观串联

以中轴贯穿主线,强调富有连续性的景观,消除明显的区域划分,实现景观空间之间的渗透与延伸。将不同主题空间的设计理念,通过抽象的设计手法与元素的变形组合,展现富有现代感的景观空间。

图1 江阴山湾学校方案总平面图

4.3环境景观设计

4.3.1复合中轴活动区

在中轴区,创建融合文化展示功能的公共活动空间。两旁高大的行道树为学生提供了遮荫蔽日的好场所,局部设置坐凳,多样化的景观促进不同年龄孩子间的社会交往。在建筑设计时,在体育馆及舞蹈、音乐教室外采用大面积的、低矮通透的玻璃窗,沿教室布置条形坐凳,培养孩子的观察与兴趣,同时融入各种活动中去。

4.3.2年级运动小庭院

7-12岁的儿童必须要求有足够的运动场地,以培养儿童的运动智能发展。除设置国标要求的200m标准塑胶跑道之外,在年级小庭院中,还按照不同年级儿童的身体尺度设置了丰富的游戏运动场地。不同年龄的庭院利用不同颜色的坐凳、铺装及种植进行区分,识别性强。以中间消防通道为界保留至少4米宽的开阔活动区设置广场草坪等开敞绿地,减少幽闭的乔灌木,让学生多接触阳光,尽情的奔跑玩耍,培养开朗活泼的个性。

在开阔区域两侧设计了不规则雕塑坐凳,不仅有效利用了规划后的剩余场地,而且也为运动场地提供了看台观看空间,学生可以坐在周围边缘彼此交流、阅读学习、课外游戏活动或创意表演。坐凳与建筑间可堆坡种植大树,不仅可以为活动中的孩子提供遮荫,也可避免对上课的干扰。在庭院中,我们通过有机形态雕塑创造弹性空间――攀爬架,攀爬架包含平衡木或坐凳、秋千、吊环、双杠、爬竿等项目,学生可以在这里进行任意的游戏活动。

4.3.3屋顶花园景观

为了给儿童创造更多的活动场地,同时丰富美化了校园空间,在设计中最大限度的将屋顶和较宽的平台利用起来设计屋顶花园。屋顶花园不仅有丰富的植物群落,同时也有一些轻便的活动设施。让学生除了教学楼走廊空间之外,还能在课间休息的短短10分钟时间尽可能的接触自然,得到休息与放松,以良好的状态投入下一堂课的学习。绿色的屋顶增加了整个基地的绿化面积,也为顶层起到隔热作用。学生可通过实际观察,认识到生态环保的理念,从身边每一个小细节进行环保。

4.3.4校园入口区

该区域是校内与校外空间的交界,是动静两种不同性质场地的缓冲地带,同时又是学校向外界展示校园风采、联系学生、家长和社区等的窗口,同时学校的人流特点为早中晚时段高峰集中型。因此在设计中留出一定的空间设置停车区与等候区,并在等候区设置了学生绘画作品等宣传展示橱窗,方便学生集散、家长接送与校车停泊,同时减缓上下学期间的大量密集人流对周边道路交通的影响,让校门口更有秩序。

5结语

校园不仅是物质的实体,同时也是精神的载体。优美的校园环境能陶冶人的情操,校园环境特有的学习、文化气氛对整天身处其中的学生来说,无疑也是一种对人生观审美取向潜移默化的教育。学生在其中的学习不仅仅在课堂上,良好的校园环境应该是拥有较好的设计质量和设施,能满足他们生理和心理健康成长的需要,能促使儿童在环境中探索、观察、交互、个体联系、增进关系和拥有感。作为景观设计师,应当重视校园景观在儿童成长过程中巨大而深刻的影响作用,应倾听儿童的想法,研究儿童的心理特点和行为习惯,从儿童角度出发的“易位思考”能帮助设计师更加合理地设计儿童户外活动场所。当然,解决儿童户外活动场所的问题是一项全民事业,需要多方努力协同解决教育体制问题、资金问题、规划设计问题、管理维护问题等,只有在社会普遍关注和共同参与下才能够蓬勃、健康地发展,为孩子们创造出激发快乐的、有创造性的、开放合作的、多角度学习的校园环境。

参考文献:

[1] 王玮,董靓,王。基于儿童需求的校园景观设计――以日本儿童校园景观设计为例。《华中建筑》,2013(11):90-94

[2] 李秋英,邹志荣。小学校园植物空间设计中儿童生理心理尺度的引入。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7):29-30

[3]宋霞.浅析小学校园景观设计――基于校园文化建设的分析视角[J].新课程研究・职业教育.2008(4):152―154.

[4] 云俊红。人体工程学在校园景观设计中的运用。《江西建材》,2014(1):197-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