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老年人安全用药及护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进程的不断加快,住院的老年病人逐渐增多。老年人由于机体老化所带来的改变,使他们自己抵御侵害的能力降低,增加了在安全方面的受害率[1],在住院期间发生跌倒、误吸等安全问题的比率较一般患者高。总结分析导致老年病人安全问题的各类原因,有针对性地加强安全管理措施,从而更有效地预防老年病人各类意外发生,降低疾病的潜在风险, 能更有效地提高老年病人的护理安全管理效能。
1 导致老年病人安全问题的危险因素
1.1生理因素 老年人由于各器官生理机能退行性变化,往往反应迟钝、行动迟缓、感觉迟钝、平衡能力下降,使发生意外事故的几率增加[2]。感官信息的传入不正常表现为老年人视力减退,视野变窄,光感阈值高,对声音感应度的扭曲,灵敏度的降低,触觉下降。
1.2病理因素 ①老年病人患脑血管病后,肢体活动障碍,平衡能力差,导致身体适应性、协调性差,易发生意外损伤。②老年痴呆是指多种原因引起的一组大脑器质性疾病。其临床特点为记忆认知功能障碍,精神病性症状和日常生活能力下降,由于病人的自理能力丧失,易导致意外损伤。
1.3药物性因素 最常见是药物引起的损害。
1.4环境因素 当个体功能下降时, 环境因素所起的作用就显得尤为重。由于衰老和器官功能减退, 老年人常有视力模糊,四肢活动协调性差, 记忆力、理解力下降, 对新环境的适应性差,都会造成住院老年患者的意外伤害。
1.5心理性因素 患者的焦虑、依赖、恐惧和消极情绪是造成护理安全意外发生的隐患。
2 影响护理安全因素的分析
2.1跌倒 跌倒是老年人常见的伤害事件,是老年人群伤残和死亡的主要原因,对老年人的健康和生活自理的威胁甚大,给家庭和社会代来巨大的负担。
2.2误吸、误食 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喉腔黏膜萎缩变薄,神经末梢感受器的反射功能渐趋迟钝,肌肉变性,咽及食管的蠕动能力减弱。这些衰老性退行性变化容易导致老年人的吞咽功能障碍,并发生误吸。
2.3坠床 往往与老年人平衡感觉减退,纠正失衡的能力降低及避险反应能力减退有关,坠床常使老年人发生肋骨骨折等。
2.4烫伤 烫伤是老年人生活中一个极大的不安全因素。老年人发生烧、烫伤时创伤往往较深,且皮肤修复及再生能力较差,创面愈合慢,处理难度大。
2.5药物不良反应 老年人常常是身患多种疾病,需长期服用多种药物,易出现药物不良反应。同时, 老年人由于大脑出现退行性变化,易造成少服、多服、错服、漏服等现象发生。因此,老年人用药应特别慎重,必须合理用药,在用药剂量及间隔时间上,均需根据肝、肾功能做相应修改,才能提高药物的疗效,避免或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
3 老年住院患者的安全护理对策
3.1防止跌倒 对老年人易发生跌倒的危险因素予以评估:一是评估老年人的自身因素,二是评估环境因素,三是评估社会因素。入院时填写跌倒危险因素评估表,根据老年人存在的不安全因素,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3.2防止误吸的发生 (1)应及早治疗原发病即伴随症状;(2)选择合适的食物,食物应以半流质为宜。同时注意食物的温热适宜,色香味美,以增进食欲;(3)病人进食应采取舒适的,最好取坐位或半卧位。卧床病人应抬高30°~45°,利于吞咽运动,减少误吸的机会;(4)对于严重吞咽困难、呛咳及昏迷的危重病人,应及早给予胃管饮食;(5)加强对病人及家属的宣教。
3.3防止坠床 评估老年人存在发生坠床的危险因素,有针对性的进行防护。
3.4防止烫伤 (1)严格检查设施的情况,使用热水袋水温不宜>50℃,应该外加布套,烤灯、热敷时要严格掌握温度和时间;(2)避免在床单位的桌上、地面堆放物品,以免打翻热水、热汤;(3)老年人在使用微波炉时应遵守操作规则,避免电磁波引起烫伤;(4)老年人在住院期间切勿擅自触摸医疗仪器上的加热装置;(5)患糖尿病的老年人由于感觉异常,对温度不敏感,故应加强注意;(6)老年患者的肢体避免与过热的物品接触。如发生意外烫伤,应立即遵医嘱予以处理。
3.5合理用药,降低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老年人用药品种不宜过多,尽量在5种以下。只有在药物治疗的好处明显超过风险的情况才可应用,以保证用药安全。用药应从小剂量开始,缓慢增量,并密切观察用药反应,发现异常及时停药。
3.6做好健康宣教 提高病人及家属对不安全因素的认识和预防。
4 小结
通过对住院期间老年病人发生安全问题的原因进行分析, 根据老年疾病的特殊性,探讨干预的对策,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提高护理质量,保证老年住院病人的安全,维护老年人的健康。
参 考 文 献
[关键词]老年患者护理安全
护理管理护理安全是反映护理质量高低的重要标志,是保护患者得到良好护理和优质服务的基础,对维护医院正常工作秩序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我科是干部病房,主要收治的是老年人,他们生理机能退化,总体生理功能下降,加之老年患者慢性病多、病程长、病情重、用药复杂等特点,使得影响老年患者安全的危险因素大大增加,成为老年患者疾病康复的极大障碍。总结分析导致老年患者安全问题的各类因素,有针对性地加强安全管理措施,从而更有效地预防老年患者各类意外发生,降低疾病的潜在风险,能更有效地提高老年患者的护理安全管理效能。1、 导致老年患者安全问题的因素1.1 生理性因素 老年人由于各器官生理技能退行性变化,往往反应迟钝、行动迟缓、平衡能力下降,使发生意外事故的几率大大增加。有文献报道每年约30%的老年人跌倒一次或多次,而跌倒的概率随年龄递增,80 岁以上跌倒的年发生率高达50%。(1)随着年龄增长,老年人喉腔粘膜萎缩、变薄、感觉进退,咽缩肌活动作用减弱,咳嗽反射与喉反射减弱二导致误吸、易噎、易呛,造成窒息或吸入性肺炎。(2)研究显示高龄活动无耐力占老年人跌比例最高。(3)餐后收缩压显著下降,是老年人常见现象。跌倒与餐后血压下降有关,是高龄老年人跌倒的重要原因。1.2 病理性因素 (1)患脑血管病后的老年人,肢体活动障碍,协调性欠缺,易发生意外损伤。(2)老年痴呆者由于自理能力丧失,易导致日常活动中的意外损伤。(3)疾病对导致机体对药物的吸收、排泄、生物转化均有一定影响,加上药物的副作用等会诱发跌倒。1.3 心理性因素 焦虑症、抑郁症是老年人常见的心理精神问题。现今社会常见的空巢现象,离退休综合症、高楼住宅综合征,使得老年人与外界接触机会减少,导致孤独、压抑等负面情绪,如果处理不好,则可能出现自杀自伤等意外情况。1.4 药物性因素 老年人群是健康行为保健中的脆弱人群,调查研究显示:社区老年每天均服药者占半数以上,且平均一天同时服三种药者达18.74%。药源性问题正越来越成为影响老年人安全的重要因素。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对老年患者的服药能力、独立生活能力评估不足,在实际工作中不能了解老人困难,在执行过程中未遵循服药到口原则,如替老人打开药物包装,备水、及时督促服药等。从而导致老年患者少服、多发、多服、错服、漏服药等现象发生。1.5 院内感染因素 (1)老年患者免疫功能低,呼吸道组织结构退行性变,呼吸道防御屏障功能衰退,易发生医院内获得性肺炎。(2)老年患者住院时间延长与院内感染呈显著的相依关系,住院时间越长,医院内感染几率越高。1.6 环境因素 病区环境因素常常是导致老年人发生跌倒、损伤的重要因素。如病房灯光昏暗或直射;地面不平或有障碍物,积水、地面太滑;家具多棱角;病床高度不适,无床档;座椅不稳,无扶手靠背等。1.7 技术性因素 护理人员技术水平低、经验不足或协作能力不高等原因,对患者安全构成的威胁,特别是各新技术、新业务的引进与开发,使护理操作范围拓展,护理工作的复杂程度和工作技术方面的风险加大,而影响老年患者安全。1.8 组织管理因素 (1)思想教育不到位,安全意识不强。(2)规章制度的不健全、不完善,对职责、制度、常规的督促检查不到位。(3)业务技能水平低,对新护士、进修及实习护士的业务培训及新业务、新技术开展等方面的训练未能及时跟上。(4)管理不力、要求不严,未认真履行好管理者的职责,对工作各个不安全的环节缺乏预见性,未及时主动采取措施或采取的措施不力。
2、 对策
2.1 认真做好安全评估 找出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加强风险防范,做好预见性护理。 建立不良事件风险评估制度。针对老年患者主演期间容易发生跌倒、走失、压疮、窒息等安全方面的问题,设立相应的安全风险评估,根据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和评估的分值,对参照的安全隐患制定有针对性的护理防范措施。
2.2 做好健康宣教 提高患者及家属对不安全因素的认识和预防,在醒目处,设立安全警示牌,警示条,提示护士时时注意。2.3 做好临床用药安全管理工作 (1)注意用药方式,用药途径正确。遵循基本的服药原则,如坐位或半坐位服药,以免误咽呛咳;服降压药后不要立即更换;服降糖药后半小时准时进食等。(2)护士要加强对服药过程的监督。(4)向患者作好安全服药教育,耐心解释用药原则及按医嘱正确服药对疾病治疗的重要性。说明擅自增减药物的危害性,提高患者服药的依从性。2.4 认真做好环境评估 对潜在的伤害性因素进行整改,使病房环境安全、舒适。如对湿滑地面的处理、床和桌椅的稳定性确定、冷热水的调节等环境各方面的安全管理举措。2.5 做好院感管理 加强院内感染的控制,建立医院内感染控制三级管理网,制定严格的预防院内感染的管理制度、操作规范。强化各级医务人员对医院内感染的认识和预防意识。2.6 加强各级培训,熟悉老年患者的特点,作为管理者,要有计划地组织护士学习业务知识,反复训练专业技能,做到技术精湛,精益求精。由于基础护理技术在护理工作中应用最经常、最广泛,如皮肤护理、病床整齐、注射技术、饮食护理等,护理人员往往不重视,要求不高,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因此,加强护理人员的教育,不断提高对基础护理技术重要性的认识。只有不断加强专业技术建设,努力提高护理人员技术水平,才能从根本上防止护理差错或事故的发生,保证护理安全的落实。
关键词:老年住院患者;用药安全;护理管理
随着我国社会老龄化的不断加剧,老年人的医疗安全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在医疗卫生改革的大环境下,如何加强医院管理、深化改革,提高医院的医疗质量是每个医院都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调查数据显示,近80%的老年人都患有一种或多种慢性疾病[1],老年人各项生理机能都发生改变,老年患者往往呈现视力减退、动作缓慢、反应迟钝、记忆力衰退等多系统功能减退的表现[2],在青中年时期一些不明显的身体变化也会渐渐凸显出来,使老年人的生存质量大大降低。由于老年住院患者的生理与心理的特殊性,在护理管理过程中需要医护人员付出更多的耐心与责任心,尽量避免老年患者在就医住院过程中的护患矛盾。其中,最重要的部分就是老年住院患者的用药安全。本文就老年住院患者的用药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和护理管理方法进行探讨,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收治的不同科室的老年住院患者87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40例,女47例;患者的年龄在56岁到81岁之间,平均年龄是(63.5±4.7)岁;患者的患病情况分布是:心脑血管疾病56例,神经系统疾病9例,呼吸系统疾病17例,消化系统疾病23例,泌尿系统疾病18例,恶性肿瘤5例,其他4例。
1.2 用药安全护理管理
老年住院患者的用药过程中的潜在隐患包括:医护人员的责任心不强造成患者漏服药、错服药的情况和由患者自身原因造成的误服药等。要解决这些问题,要从个多方面共同推进。
1.2.1 提高护理人员的责任心与耐心,加强自身业务水平
护理人员在护理老年患者服药的过程要求熟练的业务水平,保证药品取用的正确性,拿给患者服用的时候对药物的基本药理特性和安全用量有一定的了解,及时发现用药过程中的不妥之处,反馈给主治医生;更重要的是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和耐心,老年住院患者通常行动不便,服药过程需要较长的时间,长期用药甚至会对服药有抵触和反抗情绪,这时需要护理人员对患者严格负责,保证患者的用药。
医院要定期组织护理人员进行培训,让护理人员之间交流经验,可由资深护理人员一对一指导年轻的护理人员,培养各科室的后备力量。
1.2.2提高风险管理意识,加强药品管理
医护人员和药房的工作人员都要有足够的风险意识,药品不同于普通的饮用品,药理学和药代动力学相似的药品应用在不同患者身上也可能出现不同的反应,药品的使用剂量是否在安全范围之内都是工作人员需要注意的。
在给药过程中,要执行严格的核查制度。一方面要严格遵医嘱给药;另一方面也要做到主治医生、药师和护理人员三位一体,双向核查,保证给药过程不会有用药错误或者用量错误的情况发生,医生在开药方的时候要做到字迹清晰,需要修改处方时,要有主治医师签字药房管理人员才能给药;同时,在给药前,至少要由两名护士对药品进行最终确认才能给患者使用,给药前对药品包装、生产日期等进行检查。
对药品安全管理要防患于未然,有前瞻性。要制定一套流程完整、规则详细的制度,从医生开出处方到药房发放药品,到护理人员向患者发放药品,都要做到有章可循,有据可依。提高护理工作人员责任感 ,按医嘱给患者分发口服药,并要求看服到口。对于进行静脉输液的患者则需要加强对患者的巡视 ,避免因患者因的改变而出现药物滴注异常[3]。
1.2.3 加强健康宣讲,注意心理护理
护理人员作为直接接触患者的工作者,要跟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多跟患者交流,向患者进行健康宣教。根据老年人及其家人的文化水平等向他们讲解相关药物知识,尽量做到浅显易懂。可以制作一些提示卡片,对相关注意事项进行提醒。慢性疾病是消耗性疾病,患者住院服药过程中可能短期内无法得到有效治疗,从而滋生消极情绪,护理人员要针对老年人的各方面顾虑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向患者讲述不良情绪对疾病发展的影响。
1.3 统计学方法
本次实验数据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计量资料对比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对比采用卡方检验,以p
2 结果
对参与调查研究的87例患者的用药安全情况进行对照比较,可见,在实施用药安全护理管理之前,一个月内患者出现漏服药的情况4起,错服药的情况2起,用药安全不良事件发生率为6.9%;而实施用药安全护理管理之后的一个月内,无一起错服药和漏服药的情况发生,护理管理实施前后有显著差别,且P
3 讨论
通过我院87例老年患者实施用药安全护理管理前后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可见,有效的护理管理对老年住院患者的用药安全具有显著的效果。
临床上将患者在接受护理过程中未发生法律允许范围外的心理与机体功能损伤的情况称为护理安全。老年住院患者在用药过程中,要考虑其特殊的生理和心情状态。尤其是在老年患者自身对服药有排斥、抵触情绪的情况下,护理人员要发挥作用,疏导患者情绪,监督患者服药,密切关注患者的心理动态。同时,提高医护人员的业务水平,加强工作人员的培训与学习,提高护理人员的风险管理意识,防患于未然,加强医院的药物管理,才能切实保证老年住院患者的用药安全,提高护理管理的质量。
参考文献:
[1]陈都红,王超,黄丹丽.老年住院患者安全给药的护理管理[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3,35(1):179-181.
【关键词】老年病人;口服用药;安全管理
【中图分类号】R4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0042―02
据资料显示:我国60岁以上人口占全国人口超过13%。慢性病老人、空巢老人、无子女老人和失独老人持续增多,使高龄、失能和患病老人的照料护理问题成为中国快速人口老龄化下突出的社会问题。人老多病,多药并用,老年药物使用频率高达77.6%,人均服药3.16种,15.2%的老年病人同时服用了5种以上药物,80岁以上患者药物不良反应率在25%[1],口服用药虽然方便,但老年人由于各个组织器官发生退行性改变,尤其是肝肾功能不同程度衰退,视力、听力、记忆力、理解力下降,知识缺乏,对治疗依从性差等,使老年病人药物不良反应增加,常错服、漏服、擅自乱服药物等,造成不良后果者时有发生,严重者危及生命。因此,加强住院老年患者口服用药安全管理是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
1 资料与方法
收集我院2012年7月―2012年12月住院的60―89岁160例老年患者(意识清楚,能独立回答问题),发放问卷调查表,了解住院期间口服药情况及安全问题。
2 结果
3 讨论
通过表2可见,老年病人口服用药种类多,3种以上占93%,而65%的老年病人口服用药存在安全隐患,24%老年病人自行带药服用,23%老年人口服药信息接受不准确而未按时服药,不按指导服药的占13%,加强老年人口服用药安全管理势在必行。
3.1 作好老年病人口服药能力和独立生活能力评估[2] 评估老年病人服药能力以判断其能否自行服用药物是用药管理中的重要内容。充分评估老年人的视力、听力、记忆力、阅读力,良好的听力是老年人正确辨别口服药物种类和类别的重要条件,听力差未听清口头医嘱,造成服药差错,记忆力下降是导致老年人漏服、错服药物的重要原因,未能正确阅读和使用说明书存在盲目用药问题。所以,护理人员要及时解决老人困难,及时提供照护和帮助,给予人性化关怀。护士发药前应仔细打开包装,给老年病人备好开水,发药过程中严格执行口服药原则,及时督促病人服用,对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病人,给其喂服,坚决执行服药到口原则,遇病人不在病房或因故暂不能服药,应将药物取回,适时再发或交班。
3.2 增强护士服药安全意识,采取有效防护措施是住院老年病人服药安全的保障[3] 护士从负责备药到协助老年病人服药的全过程,直接关系到患者的服药安全,护士长加强对护士服药安全意识的教育,组织培训用药原则、药理知识、药物不良反应检测、观察及处理。加强对服药过程中的监督力度,使护士主动对老年病人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对有生活自理能力的老年患者提供协助、嘱咐、指导,提高预见性护理能力。
3.3 加强对患者、家属及陪护的教育 老年人由于患几种疾病,服药种类多,有些老年病人住院前就长期服药,已形成了自己的服药规律,对病房护士实施服药到口顺应性差,护士应予干预,训练其自我服药能力,加强对病人家属、陪护人员管理,主动向他们宣传安全服药知识,并及时与其沟通,强调正确用药的必要性及意义,纠正老年人不重视用药,随便服药等心理,在交流中了解和分析患者服药过程中易发生的安全隐患,告诉他们预防措施,对特殊药物应详细介绍其目的、服药方法,如护士为了避免药物潮解连同小包装一起发给病人,病人服药时未仔细查看,误将包装看成药物一起服下。因此,护士应详细交代服药时的相关注意事项,使用特殊包装的药品应单独摆放。
3.4 提高医护人员自身素质,加强药理知识学习,增强安全服务能力 护士需不断更新知识,每用一种新药都要详细阅读说明书,了解其用法、作用、副作用、禁忌症,科室建立新药使用手册,医护人员要熟练掌握患者用药不良反应及处理原则,增加或停用某种药物,应及时告诉病人,病人有疑问应虚心听取,重新核对无误并予以解释,遇老年患者拒服应了解原因,及时与主管医师联系,酌情处理。护士不要盲目执行医嘱,如解热镇痛药对高热老年病人应慎用,掌握好剂量,先用半量,以免造成大量出汗而虚脱;降压药使用前,应了解患者基础血压,应在早晨醒后立即服用并检测血压,作好记录,防止血压降得过快或过低,使脑血流量不足引起头晕或诱发脑梗塞等。
3.5 严格执行安全检查制度 由病区护士长负责,科室建立用药安全检查制度,由护士长、主班护士负责巡视工作,加大监督排查力度,确保用药安全,严把服药到口各个环节,将一些老年患者服药意外作为案例分析,及时发现潜在隐患,将其消灭于萌芽状态。
3.6 强化用药监测与出院带药指导 做好给药方式、给药时间监测,给药后的监测和随行工作是用药安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发药后,随时观察服药效果及不良反应,如:洋地黄应防中毒,某些药物使用后可产生药物热或皮疹,发现异常应及时通知医生处理。在病人出院时应仔细向病人及家属讲解所带药物的有关知识,特别是常见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建议病人记录每日用药量、时间,药瓶、药盒要有鲜明的标签,或用特殊的药瓶、药具,避免老年病人多服、漏服或不规则服药现象发生。嘱其及时销毁未用完的过期、变质药品,以免与现用药品混淆,造成不良反应。
4 结论
针对老年病人年龄大、记忆力减退、视力减弱、分辨能力差、行动迟缓、服药种类繁多、易漏服、自行服药、不按指导服药等问题。通过对护士进行服药安全管理意识教育,提升医护人员自身素质,提高护士全面评估老年患者服药能力,对患者家属、陪护人员进行安全服药宣教和管理,建立监督机制,加大老年患者口服用药全过程监控,坚持服药到口,做好出院带药指导,是老年病人安全用药的保障。
参考文献:
[1] 药品不良反应知识读本[M]. 北京: 中国档案出版社, 2004.
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5.06.067
作者单位:071000保定市河北省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
石伯欣:女,大专,副主任医师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开始进入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期。作为慢性病高发人群,老年患者自行口服药物治疗已成为了普遍现象。老人患者常多种疾病共存,服用药物的种类多、选择范围广,用药方法复杂,再加上老年人记忆力及认识分辨能力下降,很容易造成误服、漏服、多服和服用变质、过期的药品,给老年人的身体健康带来危害[1]。本文意在分析影响老年患者用药安全的因素,并提出改进措施,现报道如下。
1影响老年患者安全用药的因素
1.1用药的多样性老年人一般同时患有多种疾病,多重用药现象非常普遍。老年人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与用药品种呈正相关,用药品种多、数量增加,药物不良反应也随之递增。
1.2用药的复杂性老年患者所服药物种类多,所以在给药方法、时间、及用药的注意事项上就有一定的复杂性,老年患者由于记忆力、听力、视力功能减退,对药名剂量、方法、时间等记不清,导致误服、多服、漏服药物。
1.3用药的重复性同一药物剂型多、规格多,一药多名;复方药物制剂使用不当易造成重复用药。
1.4用药知识缺乏由于知识缺乏,老年患者自我感觉病情稍有好转就擅自停药,或治病心切擅自加大药物的剂量,导致剂量不足或用药过量;部分老年患者迷信名、新、贵药和进口药;看广告吃药,甚至根据别人用药经验自购药品进行治疗,导致滥用药物,甚至用错药物。
1.5药物的不良反应用药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性低血压、食欲减低等。导致患者的用药依从性降低,出现拒服、拒用的情况。
1.6生理方面进入老年期后,身体各系统功能不同程度下降,药物摄入体内,由消化道吸收,经肝脏代谢,随血液循环分布于全身,主要由胆道和肾脏排泄。由于年龄增长导致的衰老变化,老年人器官生理功能下降,药物之间相互作用改变,不良反应发生率上升[2]。
2提高老年患者用药安全的护理对策
2.1医师开药对策医师开具治疗方案时先详细询问患者现病史和过去史,认真询问患者目前服用的所有药物,告知停用入院前的一切药物,避免重复用药。简化用药方法,尽量选用适合老年患者简便、有效的给药途径,注意选择便于老年患者服用的剂型,便于老年患者正确领会、以免错服、漏服。
2.2药物分类分药时责任护士将患者所服药物按医嘱把药物根据医院发放饮食的时间分为早、中、晚,并将餐前、餐中、餐后、睡前药物分开包装。服药时责任护士准备好温开水,将包装好的药物和医嘱核对无误后根据医嘱给药的时间点发放给患者,发药时明确告知患者药物必须现在服用的原因及所给药物的名称、剂量、服用方法,并协助患者服用。如糖尿病患者餐前、餐中药物每次发放时,需告知患者分几次服用的原因和药物的名称、剂量,使患者在潜移默化中掌握自己的用药方法。
2.3强化护患合作责任护士多与患者交谈,了解患者对自己病情的看法和感受,是否关注治疗费用,让老年患者参与到治疗方案和护理计划的制定。对于到时间主动要求服药者给予肯定和表扬,使老年患者对治疗充满信心,促进服药依从性。
2.4加强用药指导责任护士每天对自己包床患者进行用药指导,包括患者所服用药物的名称、作用、使用注意事项等,医嘱更换药物后由责任护士及时向患者讲明更换药物的目的,便于患者接受。同时可通过播放录像、发放通俗易懂的图片等,宣传医药知识,对老年患者要因人施教、因需施教,使老年患者了解与自己疾病相关的医学知识、用药注意事项,并着重讲明滥用药物的危害性,避免重复堆积、矛盾用药。特别是使用抗生素应掌握合理剂量,避免滥用、盲目多联使用,以免导致不良反应,甚至导致二重感染。如对于服用可能发生性低血压的药物的患者[3],须告知患者服用后平卧或缓慢改变,并叮嘱家属多注意,避免出现改变后出现晕厥,导致跌倒等意外情况的发生;对于糖尿病患者,更换降糖药物及更改胰岛素剂量时要遵循医嘱,不得随意自行变动,并嘱患者及家属常备一些甜食以防低血糖反应生[4]。
2.5加强服药后观察责任护士应注意观察患者用药后的疗效及反应,有无不适主诉,出现异常情况及时告知医师,随时调整治疗方案。
2.6用药方案个体化根据老年患者年龄、健康状况、体重、肝肾功能、临床情况、治疗反应等综合因素考虑先从小剂量开始,通过患者一段时间用药观察,确定患者个体化的药物最佳剂量。
2.7建立健康档案出院前为老年患者建立电子健康档案,定期电话随访,门诊复查时意识也可查阅前段时间的用药情况。
总之,人口老龄化已成为全球面临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老年患者记忆力减退,新事物接受程度下降,对药物的治疗目的、服药方法、时间常不能正确理解,影响用药安全和药物治疗的效果[5]。入院时护理人员需加强对老年患者及家属的用药宣教,提高其服药依从性,减少漏服、多服等情况。建立电子健康档案,可以督促、监督老年患者的服药情况和家属是否监督到位的情况,如有问题可及时督促老年患者就诊或复查。减少老年患者的服药种类和服药方法也是对繁琐的服药过程一个简化,可以使其更好地遵从医嘱,科学服药,提高生活质量,实现健康老龄化的战略目标。
参考文献
[1]张志平.社区老年人健康教育知识需求调查[J].新疆医学,2013,43(2):136-137.
[2]方宁远,汪海娅.老年人合理用药及用药安全[J].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2010,9(2):112-113.
[3]张应秋.循证护理在老年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中的应用现状[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2,5(30):150-151.
[4]涂颖,宗媛,左露,等.老年患者用药依从性及其影响因素[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1,28(3B):18-19.
[5]张元萍.老年人中西药联用合理性研究[J].亚太传统医药,2013,9(11):203-204.
1.老年病患跌倒发生率概述
相关研究数据表明,65岁以上的老年人每年出现跌倒状况的人数比例达到了1/3。曾有相关学者对社区卫生站中的310名老年人进行了调研,整理数据得出其跌倒发生率为44.19%,而得到预防跌倒健康知识宣传教育的老年人跌倒概率则会明显降低。有学者曾对北京10所医院中老年病患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表明,护理安全问题的发生率极高。1997年,英国学者曾对65岁以上的老年人进行了调查研究[1-2]。结果表明,在女性病患中,65岁~69岁病患跌倒的发生率占到了30%,而85岁以上病患跌倒发生率则达到了50%以上。而在男性病患中,65岁~69岁病患跌倒的发生率占到了13%,81岁~84岁病患跌倒发生率则达到31%,且跌倒状况的发生率与病患年龄之间呈现出正比例关系。文献曾报道,老年人在夜间出现跌倒状况的概率达到了33%,其主要的原因为在上卫生间时不慎跌倒。跌倒状况的多发性将会导致病患原发疾病进一步加重或是引发其它问题,对老年人的身体健康造成极为不利的影响及威胁。
2.老年人跌倒危险因素评估
2.1 内在危险因素评估
2.1.1 性别、年龄
马红颖等学者曾对某医院1年内所收治的360例老年病患进行了调研[3-4]。结果表明,在住院期间曾发生跌倒状况的病患例数为134例,所占比例为37.22%。而年龄范围为65~74岁病患跌倒的发生率达到了25.5%,处于75~84岁病患的跌倒发生率达到了41.42%,在85岁及以上的病患跌倒发生率则为61.90%。还有学者曾对上海某地区的1655名老年人进行了调研。最终结果表明,在1年内,发生跌倒状况的人数为130例,其中男女人数分别为35及95人,所占比例分别为26.90%及73.10%。由此可见,老年人病患中,不同年龄及性别病患出现跌倒状况的风险概率也有所不同。因此,在相关的危险因素评估中,应将年龄、性别因素纳入进去。
2.1.2 感觉、神经系统功能
感觉系统主要包括的内容为视觉、听觉、前庭、嗅觉、本体等[5-6]。而老年人视觉分辨率、空间、深度感等指标因素的降低,传导性听力损失、老年性耳聋等问题的出现也会导致病患身体平衡系统能力降低。中枢控制、反应、协同运动能力的进一步下降也会对老年病患跌倒状况的发生产生影响,增加其发生的风险概率。
2.1.3 平衡能力及肌肉力量
相关研究结果表明,平衡系统能力损伤是老年人跌倒问题发生的关键性预报指标,主要的外观特点表现为老年人步态的变化:步行时伸髋、伸膝等角度逐渐减小;而屈髋、屈膝等角度则逐渐增大。老年人的步行幅度及速度均明显减小,整体的步行能力逐渐下降。另外,肌力减退同时也是老年人平衡能力及步态失稳问题发生的主要原因,可作为老年人出现跌倒状况的单独性的危险因素。采取科学合理的肌力强化训练能够帮助有效增加老年人的肌力,且能够将与跌倒问题出现的相关影响因素――步态运动学参数做有效改善处理。
2.1.4 疾病的评估、筛选
疾病的产生发展会致使老年人的机体出现病理性的变化,进而对其感觉、中枢神经、肌力协调造成一定程度上的影响。经相关研究后发现,大部分的老年病患在出现跌倒状况前,其身体上会出现一些预兆性的不适状况。有部分慢性疾病虽然在统计学上并不会表现出明显的差异化,但并不代表其与跌倒状况的发生不存在联系。许多研究结果均将老年病患有无3种或以上慢性病作为表明疾病与跌倒状况发生之间存在关系的一个重要因素[7]。而且,老年病患身体上所患的慢性疾病种类越多,其出现跌倒的危险性因素也就越大。
2.2 外在危险因素评估
2.2.1 环境因素
相关研究报道称,65岁以上的老年人,其居家生活中发生跌倒状况的影响因素主要为环境因素,其比例占到了51%。较为常见的环境性危险因素主要是指:物体绊倒、地面滑湿、光线昏暗、携带物品偏重等。另外,家具摆设不合理、座椅过软等因素也会给老年人的日常使用造成困难、不利影响,增加跌倒发生风险概率。
2.2.2 防跌倒意识、行为
大部分的老年人自身具有一定程度的防跌倒意识及行为,但是在日常生活行为上会出现忽略的状况。美国学者在一项调查研究中发现,独居老年人发生跌倒状况的危险性极大[8]。李萍萍学者在研究中发现,防护工作人员自身的防跌倒意识、护理人员的服务态度、意识、相关管理规章制度等的健全完善性均是需进行着重评估的院内管理因素[9]。另外,老年人的跌倒史、身体营养状况、运动状况、生活自理能力等均是需进行重点评估的指标内容[10]。
3.老年人跌倒护理干预措施
3.1 护理流程管理
杨美艳在老年人跌倒状况发生的研究中发现,采用流程管理的干预措施能够获取到较好的效果[11]。流程管理干预是一种较为新型的管理思想及方式,主要是指采用科学、合理的步骤全面开展护理工作及解决一些突发状况、问题。流程管理的具体步骤是指:防跌倒管理团队的成立、高危跌倒筛查告知、防跌倒针对性措施的采取实施、跌倒处理流程等[12]。而流程管理的内容主要为:在发现病患跌倒状况时,护理人员应立即与相关医师联系,并守在病患身旁,对其采取基本的处理措施。如果病患身体状况允许,则可将其转移至病床上。待医师到达病房后,对病患的病情及跌倒创伤进行检查及治疗,认真记录病患跌倒的经过及原因。科学优化处理的流程管理方式在应用中,能够帮助护理管理人员及时发现找出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难点性问题及弱势环节,对其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做重点改善处理,以此帮助有效提升护理工作效率,为病患带去更为优质的服务。
3.2 疾病治疗、合理用药
林何梅等学者在研究中发现疾病、药物应用因素与老年人跌倒状况发生之间存在着一定程度上的关联[13]。并对病患采取了相应的疾病治疗、合理用药护理干预措施。具体操作为:对老年人的原发基础病积极进行治疗,全面改善其疾病状况。社区作为基层性的医疗组织,需对社区老年人定期进行全面化的身体检查,主要的检查部位为中枢神经、感觉、肌肉系统、视力、骨骼等状况。以最终的体检结果作为评价用药状况的指标数据[14]。在确保不会对整体药效产生不利影响的状况下,尽可能的在用药时将药剂量降到最低,并尽可能的减少多种药物联合应用的概率。指导病患严格遵照医嘱进行服药治疗,严禁出现随意停药、改变服药量的状况。另外,如果老年病患服用抗精神、抗高血压药物进行治疗,在其治疗期间下床活动时需确保处于完全清醒状态。且需借用备用拐杖、助行器等工具帮助。苗晓菲也提出,对于一些服用利尿、降糖药物的病患,应严密观察其用药反应[15]。教育老年人不要随意用药,避免同时服用多种药物。
3.3 加强环境安全检查
杨启英曾对216例老年住院病患采取了一系列预防跌倒干预措施,其中一项便是针对环境安全的[16]。杨启英提出为了进一步降低老年病患跌倒状况的发生率,需在厕所、浴室等处的墙上进行安全扶手的安装。而且所有的地面均需保持干燥,以此增强其安全性。病患在入院后,护理人员需指导病患全面了解医院、病患的周边的环境,重点说明一些易跌倒区域,指导病患加强重视度,如楼梯、厕所等。
相关研究学者还提出,在防跌倒护理干预工作中,对于病房的安全设施、护栏、约束带等也需定期进行全面严格化的检查,进一步加大其资金投入。在卫生间、开水间等处增加一些防滑垫的铺设数量[17]。与此同时,对于意识尚不清醒的老年人增加约束带。针对夜间跌倒发生率较好的情况,还需在病房周边增加地灯照明,配备好相关的床档。
3.4 加强健康宣教、合理饮食及锻炼
相关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无跌倒史的病患其防跌倒意识、行为均要明显比存在跌倒史的老年人优良。防跌倒意识、行为评分是呈现出正比例关系的[18]。所以,科学优良的防护意识及行为对于有效降低跌倒发生率而言,其意义极为重大[19]。
陶玲云曾对住院老年人跌倒的危险因素进行了评估,并采取了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20]。其中一点便是在护理工作中加强健康宣教、合理饮食及锻炼。在院内及社区对老年人及其家属进行防跌倒健康知识的宣教护理,指导老年人及其家属了解到应在日常生活中尽可能的避免出现一些易引发跌倒的危险行为,以此有效降低跌倒状况发生率。另外,还需指导老年人在生活中尽可能的多食用一些清淡、易消化食物,避免食用刺激性较大食物。增加蔬果的食用量,确保大便通畅,增强体质。积极鼓励一些存在跌倒风险的老年人在日常生活中进行适度合理化的运动锻炼[21-22]。
关键词:老龄化;老年护理;重要性
随着现在医学体系的迅速发展,整个社会的医疗水平已经有了飞速的发展和提升,医院的护理水平相较于以前也更加科学完善。然而,由于护理机制仍然不够完善,在手术室的护理之中或多或少存在着一些危害患者健康的安全隐患,这些潜在的安全威胁可能会不利于患者的护理和康复,严重甚至可导致患者的生命危险。因此,为了提升医院的整体形象,为了对患者的生命安全和康复做出保障,医院应当对现有的手术室资源进行整合,从优化护理的管理措施出发,逐渐提高护理人员的安全服务水平和自身的责任意识,做到防患于未然,有效避免老年护理安全事故的产生,树立医院优秀的护理形象。
1 我国人口现状及凸显的问题
随着家庭人口结构的改变以及医疗、卫生的不断推广与普及。据统计,2013年人口普查老年人口数量突破2亿大关,人数为2.02亿,老龄化水平达到14.8%。由此可见,老年人的养护成为当前社会的一大突出问题。
2 老年护理的重要性
2.1是社会品德的体现 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早在1996年我国老龄协会提出"健康老龄化"的战略目标,此战略目标主要涵盖4个方面的内容:①老年人个体健康;②老年人家庭健康;③老年群体整体健康;④社会环境健康。实现健康老龄化是一个长期奋斗的目标,需要国家、社会、家庭以及个人共同努力。
2.2老年人的生理特点与护理 老年人由于年龄增长,会出现一系列身体衰退的信号。主要表现为组织器官储备能力降低、功能减退、以及出现各种慢性疾病,免疫功能下降,对内外环境的适应能力降低;感觉及平衡功能减退,容易发生跌倒交通事故烫伤等意外。操作能力和反应速度降低,手足协调功能下降,生活自理功能降低,所以应该注意保护老年人的安全.必要时可帮助老年人使用日常生活辅助用品。所以和老年人交谈要注意语调、语速、语言的选择。同时要认真做好健康教育,比如进行健康运动,营养膳食及自我保健等方面的指导,以免造成不必要的安全隐患。
2.3当前老年护理中存在的问题
2.3.1老年护理人员素质低 由于传统护理理念的影响,很多医院拥有的护理人才队伍专业能力参差不齐,部分护理人员自身的安全服务水平和责任意识不高,对于护理学的基本专业知识掌握不够牢固,对新技术和新设备的不够了解,对于应对老年护理的突发事件中也缺乏一定的应急和判断能力。所以,正因如此,部分护理人员往往会在老年护理中出现一些问题从而导致手术未能顺利实施,比如护理人员技术不熟练导致的手术必须物品准备不够充分,缺乏对患者病情了解导致延误手术等。
2.3.2老年护理知识不明确 有些护理人员不够细心可能导致用药存在一定偏差,弄混外用药和静脉药的标识,输血输液的查对不严。患者询问时执行的口头医嘱存在一定偏差,给药种类或者剂量出现一定偏差。在仪器使用方面,部分护理人员未能定期对所使用的仪器进行维修保养,手术前未能及时对大型手术仪器进行试机,严重时可能导致手术过程中仪器临时出现故障。部分护理人员在电刀的使用方面存在一定的不熟练,容易造成手术过程中电脑的电极黏性不够,固定不稳定,可能导致电刀脱落造成患者的电灼伤。
2.3.2老年护理管理不细心 部分护理人员护送老年患者回监护室时,动作不够细心往往容易导致病患者感到不适。如:部分护理人员未能在老人手术前后认真清点手术用品,未能完整记录手术当中需要的手术用品,未能做到仔细核对每样手术用品,确保数目不出差错,确保不将手术用品遗留在病患体内。部分护理人员术前、术中、术后护理记录往往出现差错,在管理和行动上都不细心,出现许多涂改情况,极易造成医疗纠纷。
2.4老年护理中问题的应对措施
2.4.1加强老年护理人员素质的培养 当前我国的医疗改革已经渐渐普及,这就是为了促进医院整体医疗水平和护理服务专业理念的提升。与此同时,医院应当做到认真落实"以人为本"的基本医疗和护理理念,有效减少老年护理中存在的安全问题。为了更好的提升老年护理的水平,降低潜在的安全隐患,医院应当提高相关护理人员的服务水平,建立健全的护理理念,并积极鼓励护理人员学习新的护理理论知识,学习新的护理技术,提升自己的服务能力。其次,医院要加强对护理人员服务意识的强化,坚持做到以患者为中心,尊重患者需求和意愿。并建立完善的监督和管理机制,提升整体的护理水平。同时,医院可对手术室内的所有护理人员进行安全教育,让所有护理人员树立起患者安全第一的安全观念,做到严格实施老年护理中的各项工作流程,从而有效提高手术室的护理质量,有效减少手术室内安全事故的产生。
2.4.2加强对老年护理知识的宣传 医院需加强对护理人员药物学相关知识的培养,坚决要求护理人员做到使用任何药物之前先认真核对剂量和浓度以及药物的正确用法,对于术中口头医嘱,要做到让护理人员复述一遍正确无误后再告诉患者让其执行,并能坚决保证外用药和内服的标识完全分开。对于需要输血的病患,要让护理人员和主治医生共同核对病患的基本资料以及所输血型的保存期和血袋的破损情况,确保万无一失后,才能对于病患进行输血,并密切观察输血后患者的临床表现,有效减少应输血不当出现的问题。对于仪器使用方面,应要求相关的护理人员了解仪器使用的基本知识。如老年患者手术后,相关护理人员需管理好手术台上的电刀笔及其他手术用具,将手术器具放置于安全位置,避免部分危险器具如高频电刀在非正常使用时造成电灼伤。
2.4.3护理人员履行告知义务 老年患者往往记忆力差,理解能力有所下降,因此在给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时应该耐心,对于某些易发生的危险事件除了口头告知以外还需要书面告知。在进行健康教育时要有针对性,要根据患者的自身状况进行个性化教育,从而提高护理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2.4.4采用运动指导的方式 由于老年患者的体质一般比较差,所以不喜欢运动或者存在着运动不足的情况,根据当前患者的身体状况和个人兴趣,可以提出一些运动的方案,比如慢跑、跳舞和慢跑等一些慢性的动动,进一步增强肺部的供氧量,真正改善血液的循环,但是不能太疲劳,根据个人情况要坚持大概40min/d。
2.4.5进行健康指导 只有充分利用空余时间或者双休日,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指导,比如开展老年压知识的讲座,举办一些义诊方面的咨询,发放相应宣传知识手册,使患者从发病原因和常见症状自我监测之后加强预防措施。同时对于注意事项、并发症状和治疗原则方面对高血压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对个别一些特殊原因不能到场的进行健康指导或者对于健康指导的一些患者,医护人员可以采用上门进行服务。或者是采用电话追踪随访的方式,定期组织患者进行体验,建立健康档案,直接拉近医护人员与患者的距离,真正提高患者各种疾病的认知度,有效地开展护理干预工作。
2.4.6加强心理的护理 由于老年人存在着一定特殊性,所以在病期过程中会产生一些不良的情绪,比如非常悲观、害怕以及沮丧的心理,严重的还会影响患者生活的质量,经过具体情况分析,可以总结出老年人产生不良情者兴奋绪的原因,大部分老年人因为文化层次比较低,对自己的病情没有一定的了解。同时由于和家人的共同的语言相对比较少,我们一定要患者进行沟通,介绍老年患者相关知识,消除患者心中的顾虑,增强患者的信心,其次还需要与患者进行有效地沟通,然后取得家长的信任和支持,让家属主动地担当起照顾的责任,关心患者并,并对患者的服药情况进行检测和提醒,最好能够陪伴在老年人左右。对于老年人吃药这个环节,老年人一定要根椐医生要求进行吃药,不然就会发生不必要的意外。
2.4.7遵医嘱服药 因此,遵医嘱服药是必须要做到的。但有部分老年患者记性差,常常忘记按时服药,主要靠家属和护士提醒和督促。另有部分患者未能正确服药或对药物的认识不足,因此我们在进行护理的时候,要对这部分患者讲解药物的分类、作用机制及不良反应,使患者合理用药,避免滥用药物。
2.4.8注重带教老师的带教能力的培养 此外,我们需要通过鼓励护士积极参与护理大专和本科方面的学习,通过积极选拔优秀的人才去外出学习,护理部组织相关的人员去带教查房,交流相应的经验,努力掌握更多专业的知识和技术,只有拥有本科高精尖仪器的操作,才能真正了解本专业的医疗方面的水平,相关社会人文科学知识都需要不断地丰富并完善自己,并请授课水平高和教学经验非常丰富的老师进行全院性的学习,将带教体会与大家进行相应的分享,从而提高护理能力。
3 结语
老人的护理工作由于具有环节复杂,服务要求高,操作过程容错率低,事件连续性强等特点,对相关的护理人员有着更高的要求。如何避免和及时发现老年护理中存在的问题,如何及时应对护理过程中出现的各类问题,是医院想要提高整体医疗水平就必须面对的重大难题。想杜绝医院各处存在的问题,必须抓好老年护理中的每一个重要步骤,从加强老年护理人员的素质做起。同时,医院需要采取必须的措施,认真执行各项有关的规章制度,对老年护理中存在问题有高度的认知,并能针对不同老年护理问题采取具体的应对措施,保证医院老年护理工作的顺利完成,进而减少患者的痛苦,对患者进行最有爱心的护理,从而有效的杜绝医院护理中存在的各项问题,也从整体上提高医院的信誉度和社会经济效应。
参考文献:
[1]文传凤,李玲.老年护理中的安全隐患及应对策略[J]. 临床护理,2012,6(13):17-18.
[2]蒋秀华.护理差错分析与防范对策[J]. 求医问药,2011,9(99):8-11.
关键词: 老年患者 服药依从性 护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R59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1)05-0116-03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及老龄化过程加快,老年患者健康话题将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由于老年患者各种重要器官功能逐渐减退,对药物的吸收、排泄、代谢、分布及其作用与成年有很大差异,并且许多老年患者同时患有多种慢性疾病需要长期治疗,因此用药机会和种类较多,但老年患者服药依从性降低已成为影响治疗效果的主要因素。
1用药依从性降低的原因
1.1患者自身因素
1.1.1生理反映能力下降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患者记忆力、听力、视力明显衰退,对药物的名称、剂量、使用方法记忆不清,导致误服、漏服或多服;
1.1.2心理行为能力改变
进入老年期,人的主观意识加强,习惯凭经验、直觉判断事物,另外老年人、固执、偏激、多疑的思想容易使正确的服药过程受影响;
1.1.3用药知识缺乏
老年患者病程长,相对用药时间也长,对药物不良反应认识不够,不能鉴别药物不良反应而及时停药,同时用药监测情况差,未能定期进行肝、肾功能、心电图及其他检查从而加重药物毒性;另外老年患者对所患疾病缺乏了解,对需长期用药不理解, 症状稍有好转后便自行停药; 由于治疗心切, 盲目求医问药, 私自乱用药物现象常有发生;
1.1.4容易偏信上当
老年患者在用药方面存在认知误区,听信亲友、邻居宣传,把某些药物作用夸大,自行购药、乱服药而造成滥用药;
1.2家庭因素
1.2.1缺乏亲人照顾
随着老龄社会的到来,空巢老人越来越多,老年患者由于多种原因生活、自理能力下降,同时缺乏亲人照料和支持导致服药依从性差;
1.2.2家属监督不力
老年患者有各种慢性疾病,服药品种多,服药时间和服药次数掌握不清,导致饭前药和饭后药颠倒,或没有按时服药,甚至重复用药;
1.2.3服药费用与经济不适
因服药费用高出家庭所能承担的范围,导致老年患者私自停药,服药依从性下降;
1.3其他因素
1.3.1选药不当
医务人员用药不当易成造服药依从性降低,如没有严格掌握用药适应症,滥用抗生素,将抗生素作为伤风、感冒、发热等预防用药,使老年患者机体产生耐药性;
1.3.2治疗原则没掌握
个别医务人员为满足老年患者用药强烈要求,需要什么药就开什么药,并没有认真询问老年患者病史,认真查阅病史记录,造成重复用药;
1.3.3保健品市场混乱
保健药品越来越多,面对形形式式保健药品,及其五花八门广告和诱人许诺自信解说,使大部分老年患者深信不疑,而忽略自身生理机能,结果往往适得其反,甚至引发药源性疾病;
2护理对策
2.1加强医患沟通。对老年患者要耐心做好用药告知,让他们理解按医嘱服药的重要性,并仔细讲解药物的名称、剂量、使用方法、注意事项,并让老年患者复述一遍,对记忆力差老年患者向家属交代清楚,督促指导老年患者服药;
2.2定期对社区老年患者开展合理用药健康教育。加强对老年患者药理知识宣教,提高他们心理效应,及用药自觉性和顺应性,避免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
2.3做好用药观察。对社区老年患者用药过程做好全面了解。如果出现变化能及时作出判断,并和老年患者沟通,多做一些预防措施,让老年患者充分了解药物的副作用反应,以减少心理恐慌;
2.4做好用药时间的指导工作。护士要承担起宣传、指导、监护作用,让老年患者明白选择一天中最恰当的给药时间,对于临床合理用药、提高药物疗效、减少药物副作用发生是十分重要的;
2.5 增加社会和家庭支持。随着老龄人口增加,独居老人空巢老人是一个社会问题。建立系统、完善社区护理,给予老人社区和家庭温暖,鼓励和督促老人按医嘱服药,从而提高老人服药依从性,达到治疗目的。
2.6简化治疗方案。提倡用不良反应少、价廉、长效的药物,用药方案力求简单易懂,减少服药次数,使老年患者容易接受和理解,规范自己的尊医行为;
3小结
在社区老年患者用药过程中,护士要做好指导监护作用,提高老年患者健康意识,用药知识,改变老年患者不良生活方式,鼓励老年患者用药必须在医生正确指导下进行,帮助老年患者认识用药依从性,任何药物都有作用和副作用,做到合理用药、安全用药,从而有利于老年人身心健康,提高老年患者生活质量,控制疾病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媚丽.老年人用药依从性及相关护理对策[J].中国老年保健医学,2009,6,7,3.
[2] 邱丽萍.浅谈护士在社区老年病员合理用药中的体会[J].中华现代临床护理学杂志,2009,8,4,8.
[3] 王晓燕.影响老年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因素及护理对策[J].现代护理杂志,2010,6.
关键词:海岛地区 老年人 用药情况 用药误区 针对性干预
中图分类号:R 473.2 文献标识码:A
药物治疗是老年人防病治病、维护健康的重要措施之一。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形势日益严峻,老年人的健康问题也引起了社会的高度重视。老年人因生理机能减退,往往患有慢性疾病,甚至多病共存,加上多种其他因素的影响,因此服用多种药物和长期用药的情况十分普遍,他们自行到药房购药并自行用药,故存在许多用药隐患。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对4个社区的老年人用药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并进行了适当的干预措施,以提高老年人合理用药的安全性,进一步促进老年人的健康。
一、资料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
2015年7月―2015年11月,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法,随机抽取舟山市定海区的香园小区、北园新村、桔园、金寿新村60岁及以上的常住老年人。纳入标准:意识清楚且能自主服药;排除标准:思维不清、痴呆、各种精神病患者、严重认知障碍患者。本次活动实际选取的调研老年人共263人,符合条件的老年人214人,应答者为186人,应答率为86.92%。采用excel软件生成顺序号并随机排列数字,将四个地区的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2组老年人在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等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二)方法
在干预前自行设计问卷:一是一般人口学资料,包括年龄、性别、婚姻、居住地、文化程度、经济状况等因素。二是老年人的用药情况,包括老年人平时用药种类,对药物的依赖性,是否遵医嘱用药或自行用药情况与对药物的认知程度等情况。
经过调查后,对照组采取传统宣传教育法,干预组采取随访宣传法,干预后再次评估两组老年人用药存在误区和药物知识掌握情况,比较这2种干预措施对老年人合理用药知识、态度及行为的改变效果。
1.对照组采用传统教育干预
采用集体教育的方法,对用药剂量、用药方法、用药习惯、药物保存方法及其注意事项进行讲解分析,让老年人提高对药物的认识,并改变用药行为及态度。
2.干预组采取随访宣传教育法
首先在每个社区统一进行宣传教育,然后通过家庭随访对每位老人的认知及行为进行一对一的教育,同时引导老年人进一步改善用药行为及态度 。
3.评价指标
一是老年人用药知识,如现服药物的作用、不良反应等。
二是用药行为存在的误区:慕名用药;经验用药;认为用药品种越多,效果越好;相信“贵重药”;认为滋补药有益无害等。
(三)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核对准确无误后输入电脑,建立Access数据库,最后应用Excel统计汇总,应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逐步回归分析,包括描述性分析、卡方检验、非参数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引入变量的显著性水准为0.05,剔除变量的显著性水准为0.10,P
二、结果
(一)海岛老年人用药情况
在186位老人中,只服用一种药物的占35.48%;同时服用2种药物及以上的占64.51%;同时服用3种药物及以上的占11.83%。而在这些药物中,降血压药物和心脑血管药物的占51.08%;维生素类占38.71%;各种保健品占4.84%。并且90%以上老人不了解老年人用药特点,47.85%的老人未经医生诊断自行用药,53.22%的老人不知药物有不良反应,另外老年人不遵医嘱随意增、减或停药、滥用维生素和滋补药等现象较严重,71.51%的老人用药后不会观察药物反应,76.88%的老人用药后不懂出现异常反应时应及时停药就诊。
(二)海岛老年人用药存在误区的干预管理效果
从随机选取的几个社区老年人用药情况分析,几乎都存在用药误区。干预组干预前后在用药误区方面改变均有统计学意义(P
(三)海岛老年人用药知识掌握情况
干预后,干预组的用药知识掌握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三、讨论
(一)老年人患慢性病病程长、病种多、用药品种多
调查过程中发现大多数老年人患有2种及2种以上的慢性病,且其中以高血压与心脑血管疾病为主,这些疾病往往迁延数年甚至数十年,且多需终生服药,长期控制以防止病情恶化,导致老年人用药品种多。在干预过程中可以发现,老年人同时使用2种或2种以上药物的比例达64.51%,同时使用3种或3种以上药物的比例达11.83%。研究显示,药物之间会相互作用,有些存在协同作用,有些存在拮抗作用,随着联合用药品种的增多,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也会增加 。且在不良反应发生时不能及时发现并停药,反而又购买其他药物来缓解症状,形成恶性循环。因此必须对老年人的用药种类加以控制,根据老年人的具体情况,尽可能减少药物种类;并且家人亲属在为老年人买保健品时,也应该咨询药剂师是否会与老年人现服药物产生不良反应,以免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对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带来严重影响。
(二)老年人用药知识缺乏
由于某些历史原因,目前60岁以上的老年人往往文化程度较低,尤其是农村的老年人,很多都不识字,看不懂药物说明书,对安全用药和合并用药方面的知识缺乏良好的认知,但是对健康的需求极高,容易听信广告,而子女因为工作原因,不能在日常生活中及时纠正老年人不良的用药习惯,以及劝说其遵医嘱用药,不能起到很好的监督作用,因此药物滥用现象极其严重,而且老年人的服药依从性差。另外,老年患者随着年龄的增加,组织器官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退化,特别是听力及记忆力。所以,针对老年人这一生理特点,医护人员在交代医嘱时不仅要重复多次,语言也要简洁明了,要在确保老年人清楚、准确记忆的同时,对家属或陪护多方叮嘱,以保证老年人在日常生活中合理用药,不随意停药和增减药量 。
(三)随访宣传用药知识效果显著
本研究显示,两组研究对象虽在经验用药和慕名用药方面均有明显改善,但传统的宣传教育法只能令老年人掌握一定的用药知识,在用药观念方面并没有得到明显改善,依然有较大一批老年人我行我素。而随访教育在与老年人进行交流的时候,不仅能够帮助老年人更深刻地认识到用药危害并树立正确的用药观念,还能及时对老年人的用药行为作出纠正,而且,随访宣传的方法,提供了面对面深入交流的机会,拉进了彼此的距离,更能使老年人产生信任感,增强遵医行为,从而强化宣传效果,规范老年人日常用药习惯,使老年人能够有较高的用药认识,养成良好的用药习惯,帮助老年人能够更好地合理用药,促进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可以通过加强基层医疗服务团队的建设,尤其是社区医生、护士的建设,定期随访,一对一进行指导,从本质上改善老年人用药情况。
总之,在人口老龄化的今天,老年人作为一笔巨大的社会精神财富,我们不能漠视他们的生活,甚至将老年人当作巨大的负担,应该竭尽所能的去改善老年人的身体状况。因而我们应该关注老年人的健康问题,实行个体化、个性化的用药指导,帮助老年人合理用药,提高老年人的用药安全知识,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改变老年人错误的用药观念,提高老年人的服药依从性。让老年人健康安心地享受这个世界给予的温暖。
参考文献:
[1] 闫素英,沈芊,姜德春,等.社区老年人用药现状调查[J].中国药房,2010,21(6):561- 563.
[2] 刘立珍,刘立芳,何国平.社区老年人家庭用药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华全科医学,2010,8(12):1557-1558.
[3] 方文武.社区老年人用药情况调查分析[J].海峡药学,2014,26(12):206- 208.
[4] 邓源,王亚平,刘丽君,等.社区老年人用药情况调查与分析[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11,11(11):1053- 1054.
[5] 许世凯.老年药理学概论[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5,14(5):566- 567.
[6] 宋红林.社区服务中心老年人用药情况分析[J].医学信息:上旬刊,2010,23(1):170- 171.
[7] 唐晶,周艳,张毓,等.城乡社区老年人盲目用药及保健品的调查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14,17(16):1906- 1909.
[8] 戴芹.老年人用药安全问题[J].福建医药杂志,2002,26(6):223- 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