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新生儿护理课件范文

新生儿护理课件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新生儿护理课件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新生儿护理课件

第1篇:新生儿护理课件范文

【关键词】产妇家庭; 亲子课堂; 新生儿护理

【中图分类号】R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10)11-0128-01

随着新生儿的第一声啼哭,新的家庭成员诞生了,产妇及家属在欣喜的同时,对于育儿护理知识的缺乏也随之而来。针对此情、我科与2009年2月-12月成立了《产妇家庭亲子课堂培训班》(后面简称培训班),对产妇及家属进行培训辅导,通过生动形象的多媒体教学、示范、一对一辅导实践,让产妇及家属对新生儿护理、健康知识、母乳喂养的掌握有了实质性提高。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选取2009年2月-12月在我科分娩(包括顺产和剖宫产)、产妇和新生儿无哺乳禁忌症、产妇无产科并发症、营养状况良好、产后2-7天、母婴同室、新生儿胎龄37周-42周、体重>2500g-3999g、Apgar’s评分≥8分的产妇及家属纳入标准[1]。筛选出220例家庭参与产妇家庭亲子课堂的培训。

1.2方法:培训班时间为每周二-周五下午4-5点,用多媒体课件、布娃娃、新生儿衣服、尿布做教具,让有经验和有资质的责任护师,采用多媒体观摩、示范、一对一辅导实践的方式对产妇及家属进行培训辅导。培训班结束发放问卷调查,调查培训内容在培训前后产妇家庭的掌握程度。发放问卷调查220份,回收问卷调查220份,回收率100%,将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具体培训班内容如下:

1.2.1正常新生儿生理特点[2] :体温:新生儿体温调节中枢不完善、皮下脂肪少,易受外界环境影响而变化,注意保暖;皮肤:新生儿皮肤嫩,易损伤而发生感染,衣物应清洁;呼吸:新生儿腹式呼吸为主,呼吸浅快、每分钟20-40次;心率及血液循环:新生儿耗氧量大,心率较快、易波动、波动范围在每分钟90-160次,血液多集中在躯干和内脏,四肢易发冷、发绀;胃肠道:新生儿胃容量小,肠道容量大,哺乳应少量、多次,新生儿喷们括约肌不发达,易溢乳,缺乏淀粉酶,不能消化淀粉类物质;神经系统:新生儿大脑皮层及锥体束未发育成熟,哭闹时有肌强直、眼肌活动不协调、对明暗有感觉,有吸吮、吞咽、觅食、拥抱、握持等先天性反射活动;免疫:新生儿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易患呼吸道、消化道感染、败血症;其它特点:受母体雌激素的影响,新生儿出生2-3天可有乳腺肿大,女婴1周内阴道有白带及血性分泌物,新生儿肝内葡萄糖醛酰转换酶活性不足,出生2-3天可出现生理性黄疸。新生儿出生2-3天摄入少易出现生理性体重下降。

1.2.2母乳喂养指导:我院是爱婴医院。正常新生儿均提倡母乳喂养,对产妇及家庭母乳喂养指导有重要意义。产妇的营养、休息、家属关心、心情愉快是保证乳汁分泌十分重要的因素。结合多媒体图片观看,指导哺乳姿势、方法,哺乳时间原则按需哺乳,哺乳次数,间隔、持续时间由孩子的需要决定,每次哺乳时应吸空一侧再吸另一侧,哺乳后挤少许乳汁涂于上,保护免受损伤,哺乳后抱起孩子轻拍背部,排除空气,以防吐奶,每次哺乳时应吸空一侧再吸另一侧,讲解母乳喂养的优点,激发产妇喂哺热情。

1.2.3日常护理: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室温在26-28℃,示范新生儿穿脱衣服、更换尿布、沐浴室观摩新生儿沐浴,沐浴后脐部护理,75%酒精消毒脐带残端、脐轮,沐浴用品清洁、柔软、专用,尿布、衣物易暴晒。

2结果

见表1。

3讨论

产妇家庭亲课堂培训班通过形象生动的多媒体教学、示范训练、实践课程促进以家庭为中心的产科护理成为妇产科发展趋势,加强家庭成员的凝聚力和维护身体安全的母婴照顾。目的主要是保障产妇、婴儿健康,满足产妇家庭全面掌握新生儿知识,认知水平,利于新生儿健康成长,是一种人性化护理服务。

通过产妇家庭亲子课堂培训班的开展激发产妇及家属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质量,让健康教育具体化、多样化,浅显易懂,易于掌握。同时也增强了责任护士责任心,积极主动学习的热情,提高了护理服务满意度。

参考文献

第2篇:新生儿护理课件范文

[关键词] 孕妇学校;孕期营养;拉玛泽;家庭化分娩;母婴床旁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3.71 [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674-4721(2011)08(a)-116-02

以家庭为中心的产科监护(family-centered maternity care,FCMC)是为妇女及其家庭提供监护的一种方法[1]。本院妇产科在90年代初实行母婴同室,2000年初实行家化分娩(丈夫陪伴)等家庭化护理措施,但母婴同室、家化分娩只解决了产时、产后的问题。FCMC要求是一个连续的家庭过程,包括妊娠、分娩、产后和婴儿的监护。本院妇产科2009~2011年1 270例孕产妇实施FCMC,取得了良好的护理效果和社会效益。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有家庭陪伴、家庭支持、家庭参与需求的孕产妇1 270名,建立产科监护档案。其中,20~30岁848例,31~40岁415例,41~45岁为7例;城镇1 123例,农村147;初产妇1 231例,经产妇39例。

1.2 方法

1.2.1 以家庭为中心的产前监护鼓励孕妇在家人陪伴下参加本院孕妇学校。将孕期营养、妊娠保健、新生儿护理等制作成多媒体课件,以互动的形式让准父母们了解孕期、产时、产后的各种生理变化和可能出现的病理改变,提高孕妇自我监护能力。建立产科监护档案,根据孕妇自身条件,由孕妇、家属和医务人员共同制定分娩计划,并组织参观母婴病房,让产妇有充足的心理准备[2]。

拉玛泽分娩法,也被称为心理预防式分娩准备法[3]。对要求自然分娩的932例,从怀孕28周开始夫妻一同训练。

1.2.2 以家庭为中心的产时监护病房布局温馨合理,每间病房配备功能床、席梦思床、婴儿床各1张,设立独立的卫生间,方便产妇及家属的休息,保证了家庭的私密性。在以家庭为中心的产时监护中,灵活的探视制度鼓励妇女在待产和分娩时与支持人员不分开[4]。在孕产妇住院期间,允许家人24 h陪伴。孕妇进入产程后,可由丈夫或产妇的母亲全程陪伴,给予心理支持,根据孕妇及家属的需要讨论并告知产程进展的状况。对需要剖宫产的产妇,责任护士及时向产妇及家属介绍剖宫产手术方式及麻醉的过程,使家属和产妇消除顾虑和担忧。不论是自然分娩还是剖宫产手术后出生的婴儿都在妈妈身边处置,做到母婴不分离。

1.2.3 以家庭为中心的产后监护

产后期对于产妇、新生儿和家庭是一个关键的转变时期。医务人员在帮助产妇及家庭其他成员转变角色中起着重要作用 。本院改变以往封闭式护理模式,开展全程母婴床旁关爱护理服务。

本院将新生儿接种、筛查加入母婴床旁护理中,此项操作减少了交叉感染的概率,降低了产科出错率,规范了病区护理管理,赢得了产妇及家属好评。本院针对产妇、家庭、新生儿的生理、心理、社会需要为孕妇及家属提供一对一的床边宣教,保障母乳喂养实施,与产妇及家属在信任的基础上构建了更加和谐的关系。

2 结果

纳入的1 270例孕产妇中,阴道分娩692例(54.4%),剖宫产分娩578例(45.5%)。全部产妇均掌握产前注意事项、婴儿抚触技术和产后注意事项,其中,1 263例(99.4%)掌握婴儿沐浴技术,1 251例(98.5%)掌握了母乳喂养(19名产妇因自身疾病实行人工喂养)。1 257例(99.0%)产后情绪良好,心理健康,有13例(1.02%)发生产后抑郁。产妇及家属对护理服务满意度均达到95%以上,98.1%的产妇满意度达98%以上。

3 讨论

本院通过对1 270例孕产妇实施以家庭为中心的产科监护模式,明显改善了产科服务,产妇及其家庭对其分娩经历的满意度提高。对孕妇及家庭而言,以家庭为中心的产科护理有利于帮助产妇及家属完成称职父母角色的转变[5],大大促进了母婴健康。实施以家庭为中心的产科监护,医院的市场地位也相应提高,成为本地分娩首选医院。但是,真正实施以家庭为中心的产科监护模式的路是漫长的,正像FCMC所提出的那样:创建以家庭为中心的医院所需要的根本改变,是医务人员必须有新的态度[1]。孕产妇档案分析也显示,参与者均有较高的教育水平,心理需求也相应提高。如何让所有医务人员都能将分娩视为生理过程,而不是疾病,在分娩过程中如何满足每个产妇及其家庭在社会心理、教育、身体、精神和文化上的需求,如何跨学科协作为孕产妇及其家庭提供更有意义的信息是在今后工作实践中还需探索的问题[6]。

[参考文献]

[1](美)菲利普斯著.俞康民,冯晓(译).以家庭为中心的产科监护[S].北京:现代教育出版社,2009:1.

[2]郑修霞.产科护理发展趋势[J].护士进修杂志,1998,13(3):17.

[3]陈京立,辛超英.在实施病人健康教育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中华护理杂志,2001,36(6):479.

[4]刘敏,周洁.家庭产科监护模式下母婴床旁护理探讨[J].医药论坛杂志,2010,30(23):87.

[5]王艳.家庭化产科护理模式的应用及效果观察[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09,5(24):70.

第3篇:新生儿护理课件范文

关键词:院校合作 儿科护理 课程建设

校企合作是国内外职业教育成功的本质与精髓,也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校企合作在高职护理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典型体现是医院和学校的合作,简称院校合作[ 1 ]。《儿科护理》课程是高职护理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为培养具备儿科护理岗位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的高素质高技能应用性护理人才,形成护生、医院、学校三赢的局面,我院以院校合作为切入点,自2008年起与襄阳市中心医院、第一人民医院、中医院三家三甲医院合作开发岗位任务引领型《儿科护理》课程,实现了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根本性改变。

1 院校合作开发任务引领型《儿科护理》课程的模式

“4343”模式是一种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模式,即把课程开发过程分为四个阶段、三个步骤、四个核心环节和三个转换。“四个阶段”是指学习培训-市场调研-人才培养模式论证-课程开发;“三个步骤”是指改革课程建设理念-开发任务引领型课程-构建保障体系;“四个核心环节”是指岗位调研确定相关专业岗位-分析专业岗位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确定课程单元-反复论证形成任务引领型课程;“三个转换”是指从典型工作任务到职业能力的转换-从职业能力到课程单元的转换-从课程单元到教学活动设计的转换。

2 院校合作开发任务引领型《儿科护理》课程的具体做法

2008年上半年,我校儿护专职教师和行业技术专家组成课程开发组,学习高职教育改革相关文件,转变教育理念。首先,对襄阳市三家三甲医院和我院历届毕业生进行社会调研,在此基础上确定本课程的培养目标和所对应的专业岗位。然后,课程开发组对儿科护理岗位

所需完成的工作任务以及完成这些任务所必需的职业能力进行分析,提练出典型工作任务。随后,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参照护士执业资格标准,充分考虑小儿生长发育特点,重构教学内容,确立课程单元。最后,在我院07级、08级高职护理班中选取2个班按照岗位工作过程设计教学活动,组织教学,在实践中论证和推进改革,体现出教学内容与岗位工作任务相对接,教学过程与岗位工作过程相对接,实现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做一体化。

3任务引领型《儿科护理》课程的构建内容

3.1课程内容的选取和序化课程内容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具体保证,课程内容重构是高职护理教学改革的关键[ 2 ]。本课程以儿科护士主要就业岗位新生儿ICU病房、儿科病房、儿童保健站、防疫站4个工作岗位的主要护理工作任务,以及完成这些任务所必需的知识、技能、态度为载体,参照护士执业资格标准,选取教学内容,按照新生儿期到青春期生长发育的特点和学生成长规律进行序化,确立本课程的4个课程单元:新生儿护理、社区儿童保健、儿童疾病预防、儿童疾病护理。在课程内容选取上紧扣培养目标,淡化学科意识,以典型工作任务引领知识、技能和态度,让学生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学习相关知识和技能,发展综合职业能力,克服了传统学科课程以学科为中心或围绕知识内在逻辑设计课程内容的缺陷,改变把知识、技能与工作任务相剥离的传统格局,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一体化整合,实现了学习内容由学科性向职业性的转变。

3.2教学活动的设计

3.2.1教学活动模式教学活动模式应充分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以解决人的健康问题为主线,以护理程序为框架来组织教学。本课程每个学习任务均是由临床真实病例导入,学生分组讨论,找出患儿存在的健康问题,教师引导学生制定护理计划,并辅导学生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最后对护理结果进行评价,按照护理程序评估―诊断―计划―实施―评价的真实工作过程展开学习与训练,将知识和技能学习融入到实际护理工作过程中,最大限度地把学习与工作过程联系起来,解决了学习与岗位工作脱节的问题,体现了教、学、做一体化。

3.2.2教学活动形式依托校内仿真教学环境和行业资源优势,将教学活动合理安排在学校和医院交替进行,具体教学形式包括:校内课堂教学、床边与现场教学、周末临岗见习、顶岗实习等。教学进程采取学生入学后先临床见习1周、校内学习配合周末临岗见习、顶岗实习三个阶段,这样让学生早期接触患者,增强岗位体验,巩固专业思想,体验护士角色,培养在特定临床情境中质疑推理的能力,有利于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

3.3教学方法的优化组合教学方法改革的重点在于实现教学方法的最优化。本课程形成以案例教学为主的多样式教学法,即案例教学配合实战演练、回忆学习、捆绑式教学、仿真教学、床边教学、换位教学、角色扮演多种方法的灵活运用,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科学地选择最优方案进行教学,以达到最佳效果。如儿科常见疾病的学习以案例教学和床边教学为主,在教学中将学生所学的知识与一定的真实工作任务挂起钩来,在掌握知识的同时,让学生体验、理解和应用解决实际护理问题的方法,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 ]。如儿童生长发育与健康评估的学习以案例教学、捆绑式教学和实战演练相结合,学生3~6人为一捆绑小组,到社区幼儿园为不同年龄小儿进行体重、身高、头围、胸围等项目的测量,以小组展开讨论,评估小儿的营养和发育状况,给出健康指导,在习得知识的同时,锻炼和培养了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如青春期健康指导的学习以回忆学习和换位教学相结合,高职护理专业学生正处于或刚刚经历过青春期,由学生回忆自身的健康隐患,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小组代表发言,充分发挥学生主动学习、自觉学习的积极性。以案例教学为主的多样式教学法,改变以课堂、教师、教材为中心的传统灌输式教学,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自我学习,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和整体素质的培养。

3.4考核体系的构建考核体系的合理构建有利于保证护理人才培养质量。本课程采用终结性考核与形成性考核相结合、绝对评价与相对评价相结合、多种评价方法并用的考核体系。终结性考核仍以期末笔试为主,形成性考核包括操作抽考、阶段测验、临床见习表现、平时学习表现的综合评价,考核场地以学校和医院相结合,改变传统的重结果轻过程、重理论轻技能单一的考核方式,坚持“注重过程考核、突出技能培养”的原则,真正做到了淡化知识,突出能力,注重过程。

3.5学习资源的建设专职教师和行业技术专家合作开发了丰富的学习资源,包括基本学习资源和扩展学习资源。基本学习资源有与课程改革配套的校本教材、课程标准、课程整体设计、教学活动设计、PPT课件、综合测试等,扩展学习资源有动态指导、技术图库、病例库、热点专题等。所有学习资源均在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儿科护理》精品课程网站上,学生可在学校计算机房、电子阅览室通过网络进一步学习《儿科护理》课程,为学生提供了自主学习平台。

4 讨论

课程开发是职业教育改革的核心任务,也是推动职业教育改革和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其实质是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岗位需要和职业标准为依据,重新构建课程。本研究以院校合作为切入点,开发任务引领型《儿科护理》课程体系,实现了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根本性改变。其成功首先在于学校领导对教学改革的高度重视,并编制了《课程开发指导手册》作为课程开发的工作依据和行动指南。其次,襄阳市三家三甲医院有“依靠教育贮备人才提升能力”的理念,重视人才、支持教育。最后,课程开发组成员有明确的课程开发思路,有较强的改革与创新意识,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临床工作经历。任务引领型《儿科护理》课程开发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果,但不足之处在于对教学过程考虑过少,教师如何教、学生如何学才能很好地将改革成果引入教学,目前,我们正在考虑将改革成果上升到操作层面和实践层面上进一步探索,以利教学相长。

参考文献:

[1] 陈敏,冯维希,张海云,等.院校合作下学习情景建构与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10,25(3):209-211.

[2] 涂明华.高职高专教育护理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的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51.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