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科技创新方面存在的问题范文

科技创新方面存在的问题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科技创新方面存在的问题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科技创新方面存在的问题

第1篇:科技创新方面存在的问题范文

【关键词】科技创新;高等院校;方法研究

The research on the method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Wang Juan,Zhang Meiqing

(Inner Mongolia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technology college Inner Mongolia Hohhot 010007)

【Abstract】The method of innovation is not only a means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but also the main content of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Inner Mongolia Autonomous Region is in the 12th Five-Year Plan that is a critical period of the transformation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upgrade, when it is very important to promote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The problem is that Our region's institutions of higher education as the main body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has not enough original innovation capacity and synergistic integration of research strength. By surveying in the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s, analyze the location of institutions of higher education 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chain and do some research on the method of develop our region's institutions of higher educ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So as to provide the basis for improving institutions of higher education'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system of our region、fully enhancing the original innovation ability、integrated innovated the transformation capacity and gradually strengthening the ability to services the regional economy and the industry.

【Key words】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institutions of higher education, method research

1. 引言 当今世界,科技创新逐渐成为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的动力,知识经济逐步成为发达国家的主要经济形态。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高校在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方面,同样承担了国家大量的科研任务,取得了一大批高水平的创新成果。在我国,许多新知识、新技术也都源于大学。在推动企业技术进步和解决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科技问题,特别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中,高等院校不仅是人才和技术的源泉,而且还是直接孵化产业、企业的基地。但是与其他世界发达国家相比,然而我国的总体创新能力和国际先进水平还存在很大的差距[1]。

2. 存在的问题 正处于十二五规划、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产业结构升级的关键时期,推动科技创新尤为重要。但是高等教育还不能满足“科技强区”的需要,在科技创新方主要存在以下问题:第一,高校科技创新在体制构建和人才培养等方面存在缺失[2];第二,我区严重缺少一流科学家与创新团队,优秀师资相对缺乏;第三,校企分离,缺乏重大原创性的成果,研究成果的实践性差,较少的科研成果转变为真正的生产力;第四,缺少明确的科技创新金融支持长效机制,科技专项基金种类少且总量严重不足[3];第五,资源共享难,重复投资,设备利用率低;第六,小而全的封闭思想导致科技资源共享难。

第2篇:科技创新方面存在的问题范文

关键词:民营企业科技;创新调查;新情况

中图分类号:F276.5 文献标识码:A

为解忻州市民营企业科技创新情况,日前,笔者会同国家统计局忻州调查队调查人员深入忻州市科技局、中小企业局及金洋煅烧高岭土有限公司、乔友化工等企业,对全市民营企业科技创新情况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忻州市民营科技企业创新能力明显增强并初见成效,希望各级政府进一步创优发展环境,在资金、人才和信息等方面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

一、忻州市民营科技企业创新能力现状

(一)忻州市民营科技企业概况

据有关部门统计,截至2012年底,忻州市民营企业中,省级企业技术研发中心达到13家、市级企业技术研发中心64家;企业申请,经省科技部门认定的科技企业户有36户,占全市民营生产企业总数6650户的0.54%。年末资产总额为2038417千元。其中,固定资产889441千元,无形资产175102千元,流动资产877619千元;年末负债总额887942千元,年末所有者权益1150475千元。

科技企业从业人员情况经省级认定的36户民营科技企业中,拥有长期职工总人数3438人,其中高级职称106人、中级286人、初级399人;大学本科以上326人、大专以上480人,中专以上704。收支情况科技企业2012年工业总产值1568552千元,工业增加值339647千元,总收入1486662千元(其中,技术性收入10616千元),净利润108765千元,出口创汇3466千美元;总支出1225874千元,其中科技活动经费59078千元。

(二) 民营企业科技创新能力现状

1 科技型企业逐步发展壮大。至2012年底,全市已认定的省级企业技术研发中心达到13家 、市级企业技术研发中心64家,省级科技企业36户 。企业技术研发中心的相继建成和科技企业户的增加,不仅为全市创新人才的聚集,以及科技成果的转化搭建起了平台,也使企业逐步发展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一批有较多自主知识产权、市场竞争力较强的优势科技型企业不断涌现。山西佳诚液压有限公司、原平市兴胜机械制造有限公司两家企业被新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全市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到了10家。 定襄金瑞高压环件有限公司的年产1万吨风力发电塔筒关键部件高技术产业化项目、原平泰宝密封有限公司的年生产1200万套高性能液压支架密封件高技术项目,分别被评为山西省高新技术产业化优秀项目和示范项目。忻府区依托山西蓝天环保设备有限公司建设的蓝天科技创新园,被认定为省级科技创新园区,获得了一千多万元的专项资金支持,成为忻州市“一市两园”的先行先试园区。

2 财政投入逐年增加市级财政积极支持科技进步,科技研发资金持续增长,2010年为1590万元,2011年为1827万元,2012年达到了2066万元,2011年、2012年分别分别比上年度增长14.9%、13.08%。2012年科技研发资金的投入占到市本级财政预算支出200942万元的1.03%。

3 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升。截止去年11月底,全市共申请专利732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190件,占到总申请量的31%。

二、民营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政府对企业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需进一步增强

忻州市民营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已有长足进展,但研发投入不足,技术开发能力薄弱,研发效率不高仍是影响其生存发展的根本原因。全市大部分民营企业由于市场竞争激烈,研发经费难以保证。如金洋煅烧高岭土有限公司,企业产品前景广阔,需要在技术改造和产品研发方面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然而仅靠企业自身解决往往力不从心,难于实现。因此,大多数企业在科技创新过程中希望政府能在相关基金、资金和项目方面提供更有力度的财政支持、税收减免政策,以帮助企业更好地推进科技创新项目的实施。

(二)人才匮乏是企业科技创新发展中的重大难题

目前忻州市民营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是技术研发人才缺乏。尽管民营企业对人力资源的培养越来越重视,但是由于认识上的局限性,往往更注重培养见效快的管理、销售等方面的人才,而技术人才的培养需要较长时间,其效益在短期内很难看出来。从外面引进高端技术人才则由于住房、子女入学等多方面的原因,引进困难,留住更难。由此导致多数民营企业在创新项目开展过程中进展缓慢。

(三)信息不灵通也影响企业的发展

民营企业中,部分中小企业信息不灵通。一是参与学术交流少。二是企业未能进入市场经济的大潮之中,缺乏竞争能力。三是企业比较保守、自闭、缺乏创新和发展的意识。另一方面,民营企业对国家的政策了解不够多,对有关科技创新方面的前沿信息闭塞,未能充分利用好政府出台的相关优惠政策和某一领域的最新科研成果为企业发展服务。

三、对民营企业科技创新发展的几点建议

(一)积极帮助和引导企业增加对科技创新经费的投入

政府应努力为民营企业科技创新创造良好的融资环境,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形成以财政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银行贷款为支撑、社会集资和引进外资为补充、优惠政策作扶持的全社会科技投入体系;进一步完善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担保机构,从根本上解决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融资难问题。

(二) 建立灵活的人才引进政策,提高科技人员为企业服务的积极性

对技术创新和产业化中急需的人才,政府应创造更宽松、更灵活的机制和环境,例如:只要用人单位需要,经有关部门批准可办理落户手续,其购房、子女入学、入托等享受当地居民甚至更优越待遇。政府应努力在本市范围内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同时应加强企业与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的人才联系,使科技人才资源在企业科技创新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三) 政府部门要为企业科技创新搭建科技桥梁

政府相关部门要加强指导民营科技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的联系与对接,使企业迅速掌握某一领域的最新科技成果,并尽快使之商业化。政府职能部门要及时将国家以及省、市出台的扶持民营企业发展的相关优惠政策送达企业,让民营企业在科技创新方面,在国家产业政策的扶持下,紧跟时代步伐,快速发展壮大。

参考文献

[1]向征,李志.中小民营企业科技人员激励管理的实证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06(06).

第3篇:科技创新方面存在的问题范文

关键词:大学生;创新能力;长效机制

作者简介:贺敬良(1963-),男,新疆乌鲁木齐人,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机电工程学院,副教授。(北京 100192)

基金项目:本文系北京信息科技大学2012教改项目(项目编号:5028023128)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04-0202-02

同志指出:“当今时代,谁在知识和科技创新方面占据优势,谁就能够在发展上掌握主动”。高等学校作为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摇篮,应当以科技创新能力的提高作为大学生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而进行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是高等学校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有效手段。

一、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在创新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1.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最佳切入点。参加科技创新活动是一个自主探索学习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不断发现问题并努力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这就促使他们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形成了探索研究的精神。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也就在不断地解决问题和积极地参与科技创新活动的过程中得到了培养。

2.提升学生的创新素质

科技创新活动是以科技项目的设计和研究为载体,以各层次、各学科有着共同兴趣爱好的大学生组成的优势互补的团队为主要形式,有组织地开展课堂以外的科技竞赛和社会实践活动。团队成员之间通过分工协作、相互磨合,不仅可以提高思想境界、沟通能力、协作能力和组织能力,还可以提升学生的创新素质。

3.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科技创新活动是运用掌握的知识进行实践和再创造的过程。在学以致用的过程中,不断出现问题又不断解决问题,不仅能使学生把课内教学培养的成果固化下来,而且还能发现自己所掌握专业知识的不足,自主学习专业知识,及时弥补欠缺,使自己的知识结构得以完善。

科技创新活动是一项艰苦的工作,它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智力、时间和财力,同时需要坚强的毅力和持之以恒、百折不挠的决心。

由于我国高校学生科技创新活动起步较晚,到目前为止,大多数学校都存在对学生科技创新活动认识不足、宣传力度不够、学生参与科技创新活动的普及性不高、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缺少必要的物质保障、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等问题,这些都已成为制约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顺利开展的重要因素。

二、制约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顺利开展的因素

1.学生参与科技创新活动的普及性不高

科技创新活动需要投入的个人精力较多,并且在短时间内无法看到明显效果。在目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同学们多数都在为自己今后的发展进行规划,参与科技创新活动的积极性不高。

2.对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认识不足

作为科技创新活动主体的大学生和起着导向作用的教师,参与科技创新的兴趣和热情,以及他们参与和指导科技创新的能力都从根本上决定着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开展状况。

一方面,许多学生从事科技创新活动凭的只是“三分钟热情”,缺乏长久坚持的意志品质和刻苦钻研的精神。还有相当数量的学生是为了在奖学金评定、考研、就业方面增加优势而参加科技创新活动。科技创新活动本身持续时间长、任务重、要求高,部分学生由于没有正确的动机,稍遇到困难就会产生畏难情绪,甚至选择放弃。从而影响了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深入开展。

另一方面,起着导向作用的教师中的一部分人因为日常教学、科研任务繁重,无暇顾及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另外,由于学校或相关部门缺乏鼓励专业教师指导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激励政策,致使部分教师对指导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缺乏积极性,从而使一些正在参加科技创新活动的学生丧失信心。

3.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缺乏物质保障

必要的活动经费、活动场地和实验设备是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得以顺利开展的物质保障。但随着全国大学扩招,大多数高校教学资源紧张,他们都将大部分的资金投入到学校基础设施和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而用于开展科技创新活动的经费、活动场地和实验设备往往难以得到保障。

基于这些问题,要推进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使其在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和综合素质提升中真正发挥作用,就必须针对具体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对策,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活动模式作为保障。

三、将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推向深入的策略

1.营造浓厚的科技创新氛围,为开展课外科技创新活动打下坚实基础

南开大学老校长母国光说过:“办大学就是办一种氛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也需要一种氛围。要充分挖掘校园资源,加大宣传力度,营造崇尚科学、追求真知的学术氛围,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形成以科技创新的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的校园文化。

2.建立完善的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机制,确保科技创新活动良性运转

要让师生积极参与课外科技创新活动并长期延续,必须有相应的政策、措施给予支持。应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科技创新活动实施细则和奖励机制。可从以下两个方面考虑:一是对指导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教师计算工作量;对在指导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中取得优异成绩的教师在职称晋升等方面给予政策上的倾斜。二是对在学生科技创新方面取得优异成绩的学生可免修某些相关课程、计算创新学分并作为免试推荐研究生和颁发奖学金的重要依据等等。

3.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更新和拓展大学生基础教育的内涵与外延

将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用能够启迪学生创新能力、注重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的新兴课程和实验环节替代那些不合时宜的课程和实验。

创新来源于宽厚的基础知识和良好的素质,仅掌握单一的专业知识是很难做到创新的。因此,要更新和拓展大学生基础教育的内涵与外延,建立合理的课程体系。首先,要按照“少而精”的原则设置必修课,让学生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其次,高校应增加选修课的比重,倡导学生跨系、跨学科选课,这样学生不仅能具备完整的专业知识,还能具备广泛的社会科学知识和人文科学知识、扎实的自然科学知识,使学生的知识在横向和纵向上都得到发展。最后,学校还应该开设一系列的专门课程,对学生进行创造技法、智力与创新能力的训练,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

4.选派责任心强、业务素质高的优秀教师作为指导教师,保证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由于学生自身的能力有限,知识和经验缺乏,使得学生从事科技创新活动时显得力不从心。美国心理学家托兰斯研究发现,教师的创造性与学生的创造力之间存在着一定的正相关。也就是说有创新潜力的学生能否脱颖而出与教师的创新素质密切相关。

具有较强创新意识的教师,能够以其渊博的创新研究知识、杰出的创新能力、丰富的创新实践经验、丰硕的创新研究成果形成的在创新研究方面的个人魅力潜移默化地将学生引入科学的殿堂,真正调动起学生对科学探索的兴趣,促进学生创造能力的形成和发展。

5.以赛促练,以赛促学,促进良好学风,带动更多学生参与到科技创新活动中来

学科竞赛是激发学生潜能和创造力的最佳手段,通过参加各类学科竞赛,一方面可以启迪学生的创新思维,拓宽其知识面,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逐步形成一种“比、学、赶、帮、超”的良好学风。另一方面可以磨砺学生的意志,培养其团结协作的精神。教师要以各类学科竞赛为契机,利用课外科技创新活动开展较系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的训练,带动更多的学生参与到科技创新活动中来,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6.加大经费的投入力度,为开展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提供完善的保障机制

为了保障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顺利开展,学校应拨出一定的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专项资金来支持学生的创新活动,如设立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并提供必要的设备、场地等,以推动科技创新活动向更深、更健康的方向发展。

四、结语

德国教育家斯普朗格指出:“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把人的创造力量诱导出来”。高校应将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贯穿于学校教育的全过程,根据自身的办学方式探索出一套适合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的方案,建立培养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长效机制,只有这样才能造就一大批能够适应未来社会激烈竞争的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让.皮亚杰.发生认知论原理[M].北京:商务印书馆出版社,1997.

[2]王洪义.大学生科技创新现状分析及对策[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1,(3):14-15.

[3]叶晓勤.工科高校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实践和思考[J].成功(教育),2011,(12):5-6.

[4]瞿浩.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研究[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2011,(2):9-12.

[5]苏震宇.发挥课堂教学作用提高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J].北京教育(高教),2011,(10):55-56.

[6]白莉.大学生科技创新思想教育工作问题分析及对策[J].学理论,2012,(1):175-176.

[7]张春华.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中的能力培养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1,(23):7-8.

[8]吴朝峰.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现状与思考[J].安阳工学院学报,2011,(7):120-122.

[9]曾琦.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2012,(12):36-37.

第4篇:科技创新方面存在的问题范文

关键词:新时期;电力公司;科技创新;管理

电力企业一直以来高度重视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工作,国家电网公司作为国家首批创新型企业,提出并大力实施“一流四大”的科技发展战略。近年来在科技创新投入、组织体系建设、人才培养机制、科技创新全过程管理机制、外部合作机制和成果保护机制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基层电力公司的科技创新能力建设是增强国家电网公司科技创新实力的支撑和保障。

一、基层电力公司科技创新管理存在问题

1.管理模式相对落后

近些年来,我国电网工程不断建设,国家加大对电网工程的扶持力度,电力公司在进行管理工作时,也在进行不断的探索与努力,争取早日实现管理模式的科学化与制度化。为实现科学合理的管理模式,电力公司一直致力于改革,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取得一定的效果,但还是存在一些不足,阻碍管理模式的科学发展。电力公司在进行改革过程中存在着对创新重视程度不够的问题,单纯的注重科研与评奖等。由于没有很好的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导致信息交流不及时,没有形成资源共享的平台,造成科研力量分散现象的出现,这些都对电力公司的发展其一定的制约作用。在管理工作中,没有明显的规模效益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电力公司的发展。

2.缺乏专门的科技管理机构和专家人才

现阶段,我国的供电公式在管理方面没有专门机构,这说明基层电力公司在实际进行管理工作时应注意将科技管理工作的组织结构和管理职能有效的区分开来。基层电力公司在在进行创新时,缺乏综合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基层电力公司人员复杂,但总体水平较低,没有足够的经验和水平进行科技管理工作,在自主创新方面的能力尤其的缺乏,不利基层电力公司科技管理工作的发展与实施。

3.创新动力不足

制约电力公司创新发展的因素主要有两个,一个是市场压力,市场压力是推动企业创新的动力,基层电力企业的经营理念是社会服务,不追求企业利益的最大化,所以在进行创新方面没有足够的动力。虽然具有一定的资金和人才优势,但是在创新方面存在动力不足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基础电力公司的发展。影响基层电力公司创新工作进行的另一因素就是员工绩效考核与创新工作不匹配。在基层的电力公司,领导对员工的关注点在生产任务上,对科技创新重视程度不高。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制约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不利于创新意识的发展,从而不能实现基层电力企业创新目标。

4.缺乏科技创新外部条件和环境核心技术

基层电力公司承担的科技创新项目工作一般分为科技研发、科技推广、群众性创新、及专利等,其中科技研发类项目是科技创新活动的主体。对于基层电力公司而言,每年科技研发项目申请和批复数量是有限的,只有小部分人员,能够真正参与到科技研发项目中。久而久之,降低了其他人员的科技创新热情,也不利于企业良好的创新环境的形成。

二、加强基层电力公司科技创新管理对策

1.完善基层科技管理组织体系

明确基层科技管理机构工作定位,强化四项职能建设。一是加强参谋职能,深入了解摸清本单位科技创新工作现状,准确了解和把握上级科技创新工作思路,逐步确立本单位科技创新工作发展战略,为公司领导正确决策提供支持和建议,充分发挥“参谋部”和“咨询部”的作用。二是加强协调管理职能,完善科技创新管理手段,提高执行能力。通过营造政策环境,调动员工开展科技创新工作的积极性,统筹规划,组织协调各方面的科技力量,共同做好公司科技创新工作。三是加强服务职能,主动承担内部宣传科技工作知识和信息的服务职能,充分发挥引导和监督作用,积极协助员工解决科技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建立完善的基层科技创新工作支撑组织体系,改变“个别参与”的科技创新工作现状,以创新工作为载体,有针对行的将员工分为三种类型,采用不同的管理方法组建创新团队,承担不同的创新工作。公司层面集中骨干力量,跨部门组建科技创新团队,组织重大科技课题研发工作。各专业部室层面以理论和实践互补有机结合,形成实用型创新小组,主要承担公司年度科技创新指标工作任务,解决生产上的技术难题。依托公司团委,组织年轻高学历人才组建学习型创新小组,自选课题研发。

2.加强基层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充分发掘内部人力资源优势

以科技创新“分层”组织管理体系为基础,分三个层次开展公司科技创新人员队伍建设。一是依托重大科研项目和团队建设,有计划地加强尖子人才和领军人物的发掘和培养。以“创出大成果,造就一流人才”为目标,加强跨部门人才合作,建立公司层面科技创新“精英”团队。二是以氛围营造和与生产结合为目标,各专业部室建立实用型科技创新“基础团队”。“基础团队”结合日常工作,注重在工作能力提升的同时,培养其科技创新工作思维。通过在部门内部采取“互师互补”的形式,培育实践经验丰富,理论扎实的专业人才。三是在青年员工内部建立“创新工作室”,以将科技专利和论文等主题的科技创新工作为突破口,通过让青年员工参与某个专项科研任务和课题研究,培养新进人才的团队意识,增进对科技工作的了解。通过“创新工作室”为公司打造具有科技创新热情,能干肯干的技创新工作“生力军”。三个团队在对科技人员的能力提升方面既相互联系又各有侧重,科技工作人员可以在团队之间流动,这样以来有利于盘活人才资源存量,培育和造就一支梯次结构合理、专业种类齐全的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

三、结语

促进基层科技管理工作由传统模式向创新模式转变,就要创新组织结构、管理手段和管理思路,鼓励科技原始创新,充分发掘企业内部的科技创新资源,加强内部沟通协作,增强对外了解。从某种意义上说.科技管理创新是一种体制创新.科技创新是要有良好的创新环境作为重要条件,传统的科技管理方式对科技的创新发展具有一定的制约作用,基层电力公司要妥善解决制约科技发展的问题,为科技创新做好保障工作,这样才能促使科技创新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第5篇:科技创新方面存在的问题范文

关键词:文化产业;基本含义;科技创新能力;现状研判;革新路径

文化产业的概念建立在2000年左右,其在国内早期的使用主要是以娱乐产业为主,即歌舞厅、网吧等公共场所的娱乐性质活动,常常与文化事业发生概念性的混淆。在党的十六大会议中明确地对公益性文化产业与经营性地文化产业进行了区分,主要体现在文化体制的相关改革中,极大程度上拓展了文化产业的娱乐范围,使其作为一种独立性的产业进行发展。文化产业作为一种新型的产业形态,虽然于2004年被纳入了国家产业的统计体系,文化产业发展也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但在其试行过程中,国家颁布的统计标准里并没有牵涉到文化产业的科技创新能力,创意文化产业的发展较为落后,社会生产程度较低且文化产品的生产规模小。故如何提高文化产业的科技创新能力,增强其在社会市场中的经济实力,成为了现阶段我国政府与文化产业经营者急需要探讨与解决的问题。

一、文化产业科技创新能力的基本含义

根据近些年来国家颁布的文化政策与文化产业发展情况来看,文化政策中包含科技创新的相关词汇数量较多,与科技创新方面有关的政策达到40项以上,体现了我国政府对文化产业科技创新能力发展的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实质上是一种“人为创造型的加工与破坏”,其中科技创新与技术创新存在着明显的不同,技术创新作为科技创新体系的主要体现,技术创新能力也是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点,简单来说,科学创新能力与技术创新能力相互融合,才产生了科技创新能力,也是现代科技技术条件下展现的科技观。

文化产业科技创新能力主要指,有效融合科技创新、文化创新及其他一些多元化创新因素后产生文化产品与文化产业新生态的能力。其主要包括三个层面,微观、中观与宏观。微观层面主要指,文化产业科技创新能力下文化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包含了文化企业对于科技创新的经济投入力度、对于文化产业科技人才的投入力度、文化企业内部的科学技术研况与科技创新产品的生产情况,这些都属于文化产业科技创新能力中的关键因素。中观层面主要指,文化产业科技创新能力下文化产业任一行业中把科技创新的要素与文化创造、文化产品生产、文化市场运行、文化生产及产品销售等产生融合、渗透,这都属于文化产业科技创新能力中的外部因素。宏观层面主要指,文化产业科技创新能力对社会文化资源、科学技术资源、文化政策资源及文化产业内部资源的有效运用,这些属于文化产业科技创新能力中的影响因素。将这三个层面进行有机融合,便建构起一个从整体到局部、由外部到内部及由上下到左右的文化产业科技创新能力体系。

二、文化产业科技创新能力的现状分析

根据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情况来看,社会市场中文化产业的科技创新能力呈现出持续上升的状态,但因各地文化差异、经济基础与地理资源上等影响因素的不同,导致了我国文化产业科技创新能力存在了大量的问题。

1.良好趋势:文化产业科技创新能力有所提升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社会发展水平的快速提高,一方面国家对于文化产业的发展提出了一系列政策,扶持力度不断加大,另一方面随着文化企业对于科技创新意识的日益提高,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我国文化产业科技创新能力的总体发展。主要体现有:文化产业科技创新花费时间缩短,文化生态的日益显现。科技创新速度作为科技创新能力的关键,其创新速度越快,则产生新陈代谢功能的能力也愈来愈明显,文化产业的发展进程愈来愈快。以时间纬度为参考指标,我国文化产业的科技创新花费时间由起初的30年不断缩减到现如今的1到2年,如此不但带动了社会市场中网络游戏与动漫、数字出版、网络试听等文化新生态的发展,而且最大限度上提升了科技创新能力的水平与效率。除此之外,文化产业科技创新能力还表现在文化产业科技产业园的层出不穷,文化产业中集聚效应与协同效应的不断增强。文化产业科技创新园自身具有独特的科技创新特点,是文化产业科技创新能力的主要基地。从2004年起,我国社会市场上已建立了两批34所国家级的文化产业科技融合示范研究所,以此不仅能够加强文化科技产业链的深化功能,提快文化产业科技创新水平与科技创新的速度,有效缩短了科学技术的改革时间,优化与整合了文化产业中科技创新的整体环境,而且在最大限度上推动了网络游戏、网络动漫、数字信息出版与移动互联网文化等其他行业在文化产业科技创新园内的生存与发展。

第6篇:科技创新方面存在的问题范文

关键词:农业;科技创新;问题与对策

中图分类号: F323.3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ki.jlny.2015.22.018

随着科学技术和经济的飞速发展,传统的农耕模式已经不适应社会实践的需要,科技的发展与创新已成为提高生产效率和推进现代化农业建设向着高产、高效、优质、生态、安全的方向发展的关键因素,更是增强我国竞争力的重要因素。目前,虽然我国已经拥有了先进的科研队伍,在农业领域也取得了重大的科研成果,但是我国农业在科技创新方面仍存在着一系列问题。

1 农业科技创新面临的问题

1.1 农业科技创新成果与实践基础不协调

我国农业科技创新的成果不能很好地为当前的农业基础做出成效。长期以来,我国的农业发展一直着眼于农业产量,而忽视了农业其他环节的创新与发展,造成了科技研究的成果不能很好地适用于农业发展链条中的每个环节,造成科技创新成果与农业实践基础不相协调。

1.2 农业科技创新成果推广效果差

目前,我国农业科技创新成果推广效果不理想。一方面,农村的劳动力受教育的范围与城市差距大,80%的农民不能很好地运用科技的创新成果,仍然采用传统的农耕方式进行农业生产[1];另一方面,农村的劳动力大部分都进城去从事有发展潜力的第二、三产业,剩余的文化程度较低的劳动力大大遏制了农业发展的脚步。

1.3 农业科技创新的财政支持不足

国家对农业科技创新的财政支持不足。不足的财政支持使得各地方的农业科技创新的设备落后,仅仅运用常规的调研设备很难进行科技创新的突破;不足的财政支持对科技创新人员的社会保障方面也造成影响,待遇低、条件差和科研的难度大、周期长更是加剧了人才的流失,农业科技创新的后备力量不容乐观。

1.4 农业科技创新的政策与体制不配套

目前,在农村仍发挥着作用。一方面,小规模的农村经营使现代化的机械技术、组织配套技术和工程技术的推广受到了极大的限制。同时,我国的农业科技创新仍是政府为主导,通过行政手段进行科技创新成果的推广与应用,使有些科技创新成果未融入到农业的发展进程当中;另一方面,信息交流渠道是科技全面发展的重要渠道,但农村的信息交流渠道不畅通,不仅导致农民不能及时接收新出台的政策和相对应的农业信息,也阻碍了上层领导对农村科技创新成果的接收,造成了政策与体制不配套。

2 农业科技创新的解决对策

2.1 加强对农业科技创新成果的财政支持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国家要加大对农业科技创新的财政投入,努力改善科研设备和物质条件。同时,国家也要制定出与农业基础实践相适应的政策,鼓励和引导社会对农业科技创新的支持与关注,为农业科技创新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2.2 大力开展对农民科教的培养

农民是农业以及科技创新成果得以有效实施的主体,低文化素质的农民则是阻碍科技创新成果实施的最大问题。因此,国家要积极开展对农民的科教培养,对于直接关系到科技创新成果实施的主体――农民,更要加大对其培养的力度,这不仅要求农民在农业经营上有着过硬的技术支持,更要求其在思想上认同和实施农业科技创新的成果。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只有提高农民的知识文化储备,用先进的科研成果将农民武装起来,才能最大限度地保障农业科技创新成果的有效实施[2]。

2.3 努力扩充高素质科研人员队伍

人才是实现农业科技创新成果的主要推动力,但农业人才的大量流失使得科技创新成果停滞不前。因此,国家应努力扩充高素质的农业科技创新人员的队伍,建立起人才合理优化的重要机制,并通过财政支出和政策支持改善科研人员的工作条件和生活环境,充分调动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2.4 改革农业科技创新的体制

农业科技创新的局部性是阻碍其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国家要深化农业科技创新体制的改革,突破传统条块格局的分割,加强农业链条的各个环节的创新和科研项目低水平的重复利用,要在多年的农业生产实践中创新出多个科研项目,而非一个科研项目使用多年。

3 结语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生产水平和设备都相对落后于发达国家,农业科技创新的技术水平也与发达国家有着一定的差距,因而要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农业发展的道路,则要加快农业科技创新的步伐,努力提高科技创新的水平和条件,建立起一套符合我国农业实践的科技创新的新体系。

参考文献

[1]徐慎娴.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体系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台湾农业探索,2012(06):50-52.

第7篇:科技创新方面存在的问题范文

[关键词]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创新手段

想要从根本上有效解决“三农”问题,就必须要对现代化的农业科技进行创新。但当前,在我国农业科技的创新能力建设过程中却面临着很多突出问题,严重限制了我国农业创新能力的有效提升。所以,不论从国家还是地方层面,要充分重视农业科技创新能力的建设,从而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并进一步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

1当前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存在的问题

1.1农业科技创新成果并未实现有效转化

当前,我国还没有比较完善健全的科技创新体制,这就导致虽然当前有很多与农业相关的现代化科研成果,但是这些科研成果并未得到有效的转化,也不能在实际的农业生产中得到有效的应用。也就是说,这些农业科技成果对于农业的实际贡献率是比较低的。虽然在近些年已经得到了一定的提升,但与发达国家相比却存在很大的差距。

1.2缺乏先进的农业科技创新手段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就十分重视经济的发展。而对于农业产业的发展,却过于重视产出,对于农业科技的投入十分不足。这就直接导致很多农业科研机构缺乏足够的经费,不仅限制了农业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而且导致很多专业领域的人才流失,对农业科技推广工作的有效开展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1.3缺乏先进的农业基础设施

当前,我国城市化发展极快,直接导致农业区流失了大量的青壮年人才。另外,很多农业区内缺乏比较先进的农业基础设施,而大部分都是极为分散的小规模经营情况,农民之间不能进行有效的联系与组织,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农业产业化水平不高。而如果农业产业化水平不高,想要实现农业科技成果的有效转化,存在极大的难度。另外,这种分散性的经营劳作模式,不仅导致了农业科技创新成本的不断提升,在一定程度上也使得农民的风险在不断提升,直接影响了新型的农业创新科技无法得到有效的推广与应用。

2加快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建设的重要措施

2.1加大农业科研的资金投入

作为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农业科技创新对于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而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与科技兴农政策的落实,我国在农业科技创新方面的投入力度也在不断提升。但是,目前的实际投入与农业发达国家之间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并且不能有效满足农业科研的实际需求。在此背景下,想要有效提升农业科技创新能力的建设力度,就必须要加大农业科研专项资金的投入力度,使相关科研机构具有充足的资金来留住农业科技领域的高素质人才,这对于农业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1]。同时,还应有效优化资金的使用结构,才能有效提升资金利用率。

2.2与农业产业化结合,提升科研成果的转化能力

农业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是不能够一蹴而就的,需要经过长期的发展才能实现。所以,想要有效提升科研成果的转化能力,必须加大农业产业化的建设力度。首先,需要保证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的提升,从而促进农业产业化水平的有效提升[2]。其次,应对农业技术推广体系进行有效的改革,使农民群众充分了解当前最新的科研成果,并应用到具体的实践中,最终提升农业科技创新能力。

2.3引进和培养高素质的农业科技人才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也是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支柱型产业存在的。在信息时代,想要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寻求发展,就必须引进与培养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而对于农业科技创新能力的建设与提升,离不开具有较强专业知识与良好综合素质的农业科技人才。首先,要有效建设现代化的农业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并加大培训力度,从而保证能够有越来越多的现代化科技人才加入农业科技创新队伍中,为农业科技创新贡献出自己的力量[3]。其次,应增加科技推广人才的数量,仅仅研发出农业科技成果是不够的,还必须充分发挥科技成果所有的优势。而拥有良好推广能力与经验的科技人才能够将更多先进的农业科技推广给农民朋友,提高我国农业科技的应用率。

3结语

在我国小康社会的建设过程中,农业现代化建设是不可忽视的问题。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对于农产品的需求与要求也在持续提升。而加强对于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建设的相关探讨,对于我国农业产业化水平的提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而对于农业创新型人才的有效引进、加大农业科研的有效投入等,均是提升农业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措施。

参考文献

[1]韦燕萍,陆宇明,梁明柳,等.加强区域农业科技合作推进科技创新能力建设[J].农业科技管理,2011(1):29-32.

[2]王劲松,王和平,张富国.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升农业科技创新能力[J].农业科技管理,2011(5):81-83,86.

第8篇:科技创新方面存在的问题范文

关键词:科技型企业;创新方法;集成推广;高新技术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2)16-0013-03

1 研究背景与意义

科技型企业是当今世界高新技术产业中发展最活跃的企业群体,是提升各国综合国力与国际竞争力的重要生力军,也是各国经济健康发展的中流砥柱。美国的一项统计显示,美国国内约90%的技术源头来源于尚未成熟科技型企业,约80%的技术创新活动在这些科技型企业内部产生,这些企业的平均创新能力是成熟企业的2倍。根据瑞典中央统计局2011年统计,瑞典全国共有约7万家中小企业,占企业总数的90%以上。芬兰以高新技术和先进的信息技术闻名于世,是世界上公认的创新型国家之一。2003年至2005年,芬兰连续3年被世界经济论坛评为“世界最具竞争力的国家”,2011年排名第4。

在我国,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创新为鲜明特征的科技型企业,渐渐成为经济新的增长点,在强调创新与竞争的宏观环境中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据统计,我国科技型企业占据了全国66%的科技发明专利,74%的技术创新成果,以及82%的创新产品。显而易见,科技型企业作为最具发展潜力与创新活力的群体,在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面对国际竞争,对科技型企业的培育与扶持,促进其创新能力提升,已经成为政府责无旁贷的重任和必然选择。

2 天津市科技型企业创新方法推广应用情况

2.1 天津市科技型企业现状

近年来,天津市的经济得到了高速发展,企业技术创新速度加快,效果显著,天津市的创新的意识和能力均得到了较大的增强与提升。为更好地实施天津市科技小巨人成长计划,扶持更多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壮大,大力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对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意义重大。天津市科技型企业基本情况具有以下特点:(1)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逐年增长;(2)科技型中小企业经济贡献情况;(3)科技型中小企业专利产出及创新成果;

(4)从业技术人员的数量及科研情况。

虽然,天津市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正在突飞猛进地发展,但同时也应该注意到,天津市与东南沿海的一些发展较好的城市相比,中小企业的整体技术水平、技术创新能力还仍有一定差距,技术创新结构仍需进一步调整与完善。天津市中小企业仍存在着诸多问题。具体如下:(1)高科技人才短缺,高层次领军人才少;(2)核心技术匮乏,产品附加值低,技术创新能力较差;(3)研发经费投入相对不足,且企业研发投入与产出不对称;(4)经营管理水平不高,存在着诸多问题。

2.2 创新方法在企业推广应用的主要进展与成效

通过近年来的努力,在天津市政府和天津市科委的领导下,以及有关部门、高校、科研单位的配合支持下,天津市创新方法推广工作的力度不断加大,并取得了积极进展:培养创新工程师259人和仪器仪表行业创新人才100人;解决企业技术难题60个,申报专利60项,其中17项为发明专利(1项已授权),43项实用新型专利(17项已授权);面向企业、高校开展创新方法普及培训30场,普及6000余人。其中,丰田合成股份有限公司王鑫申报的铸AL工程费铝再利用项目,由于原有产品工艺的限制,材料利用率只能达到65%,造成了35%的材料白白浪费,给企业造成了严重的浪费,其通过创新方法培训,成果引入和应用到企业实际生产中,对原有工艺进行了改进,每年可为公司节省约500

万元。

2.3 天津市科技型企业创新方法推广应用存在的问题

目前创新方法的推广工作,存在的误区,总希望企业借助某一种创新方法或简单参照其他企业现有的成功模式进行创新,这种想法是不现实的。因为企业的创新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企业生产运营的各个流程环节,目前还没有一种能够解决企业遇到的所有创新问题的创新方法,同时,每个企业实际情况又不尽相同,所以对企业来说,引入创新方法时不应简单照搬,一定要对各种创新方法进行充分的调查研究,结合企业自身实际情况及特点,因地制宜引入最适用的创新方法,并有机整合到企业管理创新、产品质量创新和技术创新等各个环节,从而形成企业自身独特的创新方法体系,进一步提升企业的创新能力。

2.3.1 培训与应用实践相结合是取得成效的根本

天津市创新方法工作在面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目前在创新方法推广的形式方面,主要是举办大型报告会、宣讲会、论坛以及各类培训班。大型报告会、宣讲会、论坛等形式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扩大受众范围,但是总体效果只是使受众初步了解创新方法,对创新方法的重要性有所认识,但还不能完全与企业自身发展战略结合,还未有效推动企业技术人员将创新方法理论、工具应用到技术开发过程中,产生实实在在的大量的创新成果,因此,在解决企业技术难题和专利申报的数量、质量方面,还不是很理想。

2.3.2 创新方法推广工作的队伍急需进一步壮大

目前天津市虽已组建了一支由天津市科学学研究所、天津大学、河北工业大学等单位的专家、教授组成的强强联合的工作推广队伍和师资团队,已具有开展各种创新方法培训、咨询、技术服务的实力和优势,但从长期看,还远远不能满足为更多企业提供更专业、可持续培训咨询服务的需求,因此还需进一步壮大培训师资特别是咨询师资

队伍。

2.3.3 探索创新方法区域推广新模式和新机制

虽然举办培训班的目的是让受训者掌握创新方法,但是由于大多数培训班是短期培训,多数受训者是在创新方法的简单启示下有所感悟,很难在短期内真正掌握创新方法。培训师关于创新方法使用的隐性知识难以有效传播给受训者。同时,受训者回到原单位后很难获得关于创新方法使用方面的经验交流,加上诸如环境氛围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创新方法培训迁移的效果并不理想。应加强技术创新方法与管理创新方法的集成研究,分析技术创新与管理创新联动增强企业竞争力的机理和路径,构建联合推进技术创新方法和管理创新方法推广应用的有效模式。

3 天津市科技型企业创新方法集成推广应用建设的思路

3.1 转移创新方法推广工作的重心

随着创新方法工作的深入推进,科技型企业作为创新的主体,越来越强烈地认识到创新方法是科技型企业提升自身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即对创新方法的关注与需求愈发积极。创新方法推广工作作为一项创新性、实用性很强的工作,只有深入落实到企业,通过将创新基因移植于企业内部,才能最大程度发挥创新方法对创新的促进作用。

3.2 集成推广多种创新方法应用

为企业全面系统地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提供咨询服务。企业成功应用创新方法的关键所在是要建立企业独特的创新方法体系。随着科技型企业学习应用创新方法所积累的经验日益丰富,许多科技型企业发现,企业创新链不同环节的创新问题需要多种创新方法,而不是单一创新方法就能解决的。因此,创新方法的推广工作,可以引导企业将多种创新方法综合起来使用,在科技型企业内建立相对完善的、面向整个创新链的创新方法应用体系。国际上许多科技型企业在创新方法的应用过程中创造性地整合利用多种创新方法,并能够结合科技型企业自身应用的经验,深入地对创新方法进行改进和完善,从而形成了科技型企业独特的创新方法体系,最大程度地发挥了创新方法在科技型企业创新发展中的作用。

3.3 根据不同企业的实际需求推广应用模式

以高新技术企业、大中型骨干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民营科技企业、科研院所转制企业为主要对象,对不同类型的企业采取不同推广模式。主要推广模式有:

点对点的个:根据企业现状与需求,在技术创新资源共享,项目对接,技术难题咨询与评估,创新方法培训等创新资源与企业之间形成点对点的专业服务,为企业发展提供个性化的服务解决方案。

点对面的共:针对企业存在的创新管理、知识产权、创新技术等方面存在的共享问题,组织平台的创新资源为企业提供点对面的服务。以高效率的发挥创新资源的作用,使更多的企业提供共。

自助服务:以创新方法服务平台为网络载体,企业可以将需求上传后等待反馈,或直接在创新方法网站的相应功能模块中寻找能够解决问题的

资源。

会诊式服务:根据企业需求,组织平台的多个相关资源共同会诊,并提出解决方案的服务

模式。

参考文献

[1] 和苗.瑞典:激发中小企业科技创新能效[N].经济参考报,2012-04-12.

第9篇:科技创新方面存在的问题范文

1 设立科技活动基地

“金刚科技工作室”是我校的科技活动基地,受学校主要领导的直接领导,在我校成立已有三年。工作室配备多台电脑,全套钳加工设备,工作室成员还可以优先使用实训工场的各种先进设备。在学生的科技创新实践活动中,工作室在确定科技研发项目、组建研发团队(包括教师与学生)、项目的研发、作品的制作、各部门的协调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工作室成立以后,取得良好的成绩,我校近期几乎所有的获奖科技作品都来自“金刚科技工作室”。可以说,“金刚科技工作室”是我校科技实践活动的一大特色。

2 激发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积极性

职高学生,具有专业的理论知识,动手能力较强,但由于这些学生总体素质较差,因此大部分同学对开展科技创新活动没有很大的积极性。如何激发他们的积极性,是开展科技活动的关键。我在以下几方面激发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积极性。

(1)充分发挥工作室的激励作用。我校的校刊中开设有工作室的专题版块,加大了科技创新的宣传力度,使科技创新活动深入人心;工作室成员有优先参加科技研发的机会,但要加入工作室的前提条件是必须先提交科研项目,并被采纳,这更加激发学生的科技创新激情。

(2)学校十分重视学生的科技创新活动。学校保证科技创新的活动资金,对于科技活动中涌现的先进学生,学校给于各种奖励,并在各类先进评比中给予优先考虑。

(3)举办各类活动:我们学校每年举办科技节,展览学生科技成果,开展学生的小制作、小发明比赛,以活动带动学生的科技创新热情。

(4)选送科技作品参加各类科技创新大赛。由于我校选送参赛作品频频在各类大赛中获得大奖,大大地激发学生的科技创造热情。

3 采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发现科技创新活动项目

学校定期开展科技兴趣小组活动,通过学习科技创新理论知识,启发学生寻找合适的发明项目;工作室在每班指派科技联络员一名,及时收集科技信息,并定期对收集的科技信息进行筛选,确定重点研发项目;定期组织成员下企业实践,在实践中发现课题。

4 组建科技创新活动团队

科技创新活动团队包括学生团队与辅导教师团队。工作室确定一个项目以后,针对该项目确定研发学生与指导教师。学生的团队原则上以发现该项目的同学为团队的主要成员,并由他组织其他的合作成员,然后由工作室作最后调整;辅导教师可以由学生自己选择,然后上报工作室,也可由工作室根据项目的情况组织合适的辅导教师。

5 学生科技创新活动项目的实施过程

技创新活动项目的实施过程是整个科技创新活动的关键,也是充分发挥职高学生动手能力与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的过程。但是学生毕竟没有制作过科技作品,因此需要辅导教师的耐心辅导。既要放手让学生大胆地去做,也要允许学生制作失败。当然,学生团队成员必须在指导教师的全程管理与辅导下工作,辅导教师要及时发现问题,同时与学生一起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