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电工入职培训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随着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酒店作为旅游业的支柱产业,已闪现出耀眼的光芒,接踵而至的是激烈的市场竞争,那么星级酒店如何在这场博弈中脱颖而出,占据自己的一席之地呢?提高酒店的服务质量,即软实力。软实力的提高要做就是提高员工素质,做好员工的培训工作,下面将针对星级酒店如何更好开展入职培训作具体探究。
一、入职培训对高星级酒店的重要意义
(一)提高酒店员工的素质,增加酒店的经济效益
任何一家酒店,想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更多的任务,就必须得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通过员工的入职培训,为此打下坚硬的基石,从而有利于员工今后更快的发展,如今的酒店业中各星级酒店的设施设备差距都不是很大,那么尽可能的减少人力物力的损耗,将是提高酒店经济效益的必然所在,通过对新员工进行系统高效的入职培训,不仅能增加员工的工作能力,进而还可以减少酒店在人员及物资方面的浪费,增加客人的满意度,提高酒店的市场竞争力。
(二)培养酒店员工的归属感,减少人员成本浪费
都说“顾客就是上帝,顾客是酒店的衣食父母”,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酒店员工,他们同时也在“上帝”的位子上。现在酒店行业的员工普遍年龄较低,他们的职业素养、技能优劣将直接决定酒店的经营效果,目前中国酒店业普遍存在的问题之一就是员工流失率较高,究其根源一部分是员工自身的原因,而更多的是酒店在经营过程中,对员工的重视程度不够以及相应激励措施实施不到位所致。要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得从入职培训开始,从一开始,让员工对酒店确立起认同感跟归属感,使得其今后的工作效率及工作热情都保持在良好的状态,已达到减少人员浪费的现象,增加酒店收益。
(三)顺应市场的发展趋势,入职培训是必要作为
目前酒店行业的从业人员来源非常广泛,不仅有来自像各大旅游学校或是酒店管理院校的专业学生,还有来自其他专业以及社会上的非专业人士,在这样一个人员构成复杂的人力资源市场中,进行必要的专业性入职培训是很有必要的,这样才能有针对性的提高员工的职业技能及服务意识,加快酒店在经营过程中的人员利用效率,从而提高酒店的竞争优势。
二、东营蓝海国际大饭店员工入职培训的现状
(一)东营蓝海国际大饭店简介
东营蓝海国际大饭店是一家五星级标准的饭店,隶属于山东蓝海酒店集团。位于东营市新区庐山路与黄河路交叉路口,是东营市唯一一家按照国家五星级标准建造的庭院式饭店。饭店总占地100亩,包含餐饮部、客房部、SPA国际会馆及1个多功能厅、7个不同面积的中小会议室。餐饮部分为中、西式餐厅,客房部包含行政楼、商务楼、会议楼三种不同级别楼座,共有房间数313间。酒店规模大、服务配套设施完善。
(二)东营蓝海国家大饭店员工入职培训的现状
1、入职培训(学校部分)
蓝海集团拥有自己的培训学校―山东蓝海职业学校,每批新入职的员工都需在此进行为期7-15天的入职培训,培训的主要内容分为理论知识教授和酒店服务技能操练两项,主要目的是一方面让员工了解企业,认同企业的使命和愿景,使其能与企业团结在一起,更好地凝聚员工的思想;另一方面培养员工基本的酒店服务技能和服务礼仪,使其能胜任酒店的工作岗位。
(1)理论知识
入职培训学校部分的学习,主要的授课方式是讲授法,配合相应的动画演示以及视频短片放映。主要讲解内容为《员工手册》、《企业制度》、《酒店职业道德》、《酒店服务意识》及《酒店消防安全知识》,使员工了解企业文化、历史以及发展战略,并迅速的融入企业中。通过典型的故事和实例来影响员工,让员工了解企业的过去现在以及未来。另外重点讲述了绩效考核、薪酬计算、福利、请假、晋升、违纪处理及职业道德等,通过学习使员工清晰的认知本职工作、了解切身的利益、职业规划,从而促使其提高职业道德素养及服务意识。最后主要讲解酒店的安全器材使用方法和安全事故的案例以及发生安全事故的处理方法,使员工清楚地了解在生活、工作环境中潜藏火灾及正确的消防流程。
(2)技能训练
技能训练课程,主要是通过酒店礼仪讲师的讲解、示范和训练来完成,包括仪容仪表及形体礼仪。重点讲述员工工作中的仪容仪表标准和形体礼仪的要求,例如头发、指甲的长度,职业妆的化法以及穿着职业服装的规范、电话接听礼仪,站姿,微笑致意等等。专业老师的现场操作和讲解,使员工对仪容仪表标准,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再加以新员工试练,使其基本掌握要领及规范。
2、岗前培训(酒店部分)
结束学校培训之后,新员工被分配到各个实体酒店,进行为期两天的岗前培训,下面主要介绍东营蓝海国际大饭店的岗前培训。
东营蓝海国际大饭店岗前培训的主要内容分为酒店环境熟知以及酒店基础知识学习两部分。其中熟悉酒店环境环节,主要是由培训老师带领员工参观酒店内部建筑,讲解员工行走路线,员工禁止通行的入口等;酒店基础知识学习主要包括:蓝海国际大饭店的发展历程,酒店领导班子成员构成,酒店基本英语知识,员工宿舍管理规定等,主要是由老师播放相应短片和ppt, 使新员工对酒店的基本情况,有一定了解,方便今后的工作与生活。
三、员工入职培训中存在的问题与原因
(一)缺少外部的专业培训老师
酒店人资中心,作为培训的主要负责部门,对于入职培训的新员工未进行系统的分析,认为入职培训只是一个让新员工初步了解企业,熟悉服务技能的入门过程,想要真正归属于酒店,掌握精湛的技能,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所以认为选择内部培训老师就足够了,但是却没想到外部培训老师所能带来的收益,虽然很多酒店的内部培训是业务水平很高,但是由于做的是兼职培训师,平日里忙于工作,就会缺少专业的教学训练,导致教学过程中缺少教学技巧和水平,不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二)培训内容构成比例不合理,培训方式单一
培训是一种循序渐进的过程,入职培训是员工与企业的初次接触,若培训内容过多注重于技能,缺少专业知识性,将使员工缺少对于企业的归属感,影响今后团队凝聚力的培养,及企业整体竞争力的提升。
在培训思路上应该注重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已达到最佳的培训效果,传统的讲授方法处于劣势,由于参加入职培训的以年轻人为主,在授课及沟通方式上都应采用年轻人喜欢的方法,变单一为多元。
(三)重形式轻效果,缺少有效的评估
入职培训旨在短时间内使新员工的工作态度和行为举止发生改变,并能够产生经济效益,由于酒店缺少对入职培训的有效评估,切分析思路单一,没有评估的分析反馈,不能有效的判断培训的投入是否能得到预期的收益,没有反馈就没有改进,导致入职培训拘泥于形式。
四、改良员工入职培训的几点建议
(一)优化师资配置
入职培训讲师,是整个培训过程的主导者,也是决定培训效果的关键所在,这就要求培训讲师不仅具有精湛的业务能力还要具有优秀的培训技能。酒店培训导师有酒店内部跟酒店外部两类,酒店外部培训讲师来自专业培训机构或旅游管理学校等,内部培训导师主要来自酒店各岗位的业务精英或者是酒店的兼职培训师。为了减少人员成本和资源浪费,通常酒店内部培训老师的配置往往是,内部兼职培训讲师为主,外部专业培训讲师为辅。这就要求内部兼职培训师多与外部培训机构联系,提升培训技能,建立起一批稳定的培训业务熟练的兼职教师。在入职培训授课内容及培训导师选取上,应该是企业文化,历史等由内部讲师教授为主,而在酒店专业服务技能方面可以外部培训导师为主,这样可以使师资配置得到优化和改善。
(二)培训内容及培训方法多元化
入职培训,一定要有确切的目的性,避免过多的注重于专业技能的培养,应多开展一些职业生涯规划,服务心理及道德修养之类的课程,优秀的员工不仅要熟练地掌握操作技能,更应该掌握一些先进的管理方法和技术,这样培养出来的高素质员工才是酒店未来发展道路上真正需要的。入职培训过程要多考虑些员工的自身因素,因材施教,挖掘其自身的特点。除课堂简单讲述外,应多结合像课堂游戏、小组讨论、现场模拟表演等方法。多元素结合的授课方法,能使员工更好地融入课堂,学到更多的知识,已达到更好的培训效果。
(三)完善培训评估制度
培训评估制度,是用来检验入职培训的最终效果,通过评估,能够找到培训的优缺点,以改进现有的培训思路和方法,以在今后入职培训中获得更多的收益。培训评估中应该以学员满意度、知识掌握情况及工作行为表现为主,多方面进行考核评价。评估方法上可以选取问卷调查、测试和绩效考核等方法.
加快新进员工成长成才,是实现电力企业发展战略重要保障。网新源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源公司)作为国家电网公司的全资子公司,主要负责开发建设和经营管理国家电网公司经营区域内的抽水蓄能电站和常规水电站。当前,新源公司已经进入开工、施工建设及生产的“三高峰”时期。在此情况下,抽水蓄能电站点多、面广、人员少的情况就需要得到解决。近几年,新源公司根据实际情况招收了大量的应届毕业生,但依旧在安全生产建设及管理水平提升方面具有一定挑战。因此,新入职人员快速成才问题亟待解决,加强新入职员工标准化培训管理刻不容缓。只有加快培训出一大批高素质人才,才能保证公司在前期工作、开工、建设、安装调试及生产检修等过程中的快速健康发展。丰满培训中心作为国家电网公司唯一的水电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在新入职员工培训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下面就新入职员工培训如何进行标准化建设进行论述。
一、培训准备
做好新进员工的培训准备工作是加强新进员工标准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是确保培训效果的必要保证,必须予以高度重视。
1.加强思想教育
为了促使新进员工尽快了解公司的概况、文化、制度,逐步了解公司生产、运营等工作特点,自觉遵守企业的各项规章制度,增强企业文化认同感,尽快融入企业,达到统一方向,凝神聚力干事业的效果,各单位应加强新进员工思想教育。通过各种形式的交流和培训,主要提高新进员工三方面的意识。
一是增强新进员工的事业意识。新进员工应该立足当下,努力学习,刻苦钻研,从小事做起,树立建功新源,服务国网的事业观。事业承载着人们的理想与信念,是在现实生活里实现自我价值的平台,事业观是人生观的组成部分。新进员工是单位和新源各项事业的希望,应该分清个人和企业的先后与轻重、明辨苦乐与荣辱,甘于奉献,乐于奋斗,自觉把自己的理想和奋斗同新源公司的事业和发展紧密联系起来,努力在平凡的岗位上作出不平凡的贡献,努力创造一流工作业绩。
二是培养新进员工的“大安全”观。新进员工作为抽水蓄能公司的一员,一定要建立包涵个人、企业及社会整体的“大安全”观,这其中又以生产安全及廉政安全为重要组成部分。确保生产安全是生产建设单位重要工作任务之一,新进员工要努力学习技术技能和业务,严格执行规章制度,消除物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及管理上的缺失。新进员工要树立“干事、干净”的廉政安全思想,坚持原则,不该去的地方不去,不该拿的东西不拿,不该碰的人不碰,加强防腐意识,洁身自好。
三是提高新进员工的责任心和执行力。执行力就是竞争力,是公司工作的生命力,要创建引领行业价值创造的一流现代企业,加强执行力建设是关键。企业执行力就是在认同文化、统一观念后,明确目标、细化方案、强化执行并严格考核,最终实现企业战略。执行力源于每个员工的责任心,责任心决定执行力。新进员工进厂初期,一定要通过各种交流培训,营造增强工作责任心的浓厚氛围,提高工作执行力,克服困难,勇于担当责任,不找借口,不患得患失,全心投入学习和工作,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
2.完善培训教材
为在较短的培训时间达到最好的效果,关键是要有一整套完备的、与现场结合密切的培训教材,应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抽水蓄能技术教程。以抽水蓄能理论知识为主,结合设备特点,系统介绍各设备设施的组成与基本原理,让新进学员了解抽水蓄能电站组成以及各设备的运行情况和特点。(2)现场阶段培训要点。主要为培训学员在现场阶段培训制订一套完整的阶段培训重点,让学员有目的地学习。现场阶段培训要点应包括:要求、本阶段学习重点、相关图纸、顺控流程、工作票、操作票、事故案例、报警含义等。(3)运行、维护规程。学习行业及公司技术标准,学习现场运行、维护规程。主要内容应包括:设备规范、设备操作、运行维护、故障处理等。可供培训学员深入了解现场设备及实际运行生产情况。(4)运行图册。包括现场主要设备(机械、电气、水工等)结构图、控制图以及部分监控二次图纸。供新进学员查阅,提高查图及实际处理故障的能力。(5)事件汇编。对现场实际生产过程中出现的一些故障进行汇编,学员可以通过学习事故汇编了解当时的事故现象、应急处理及技改措施,提高学员的事故处理能力。(6)技术汇编。对一些典型、专业型的技术文章进行汇编。深化学员专业理论知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7)标准题库。制订标准题库,对学习和考核内容的重点和题型进行规范。(8)培训课件。不断完善培训内容,并进行集中审核,形成标准化课件。
3.提高培训教师素质
肩负人才培养重任的培训教师任重而道远,是大力开发新进员工人力资源,强化培训质量,加快人才培养的关键所在。培训教师水平的高低,能力的大小,培训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培训目标的完成。要规范管理培训教师,通过绩效考核及授课意见反馈,要求教师掌握课程标准,熟悉培训教材内容,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培训质量。
4.制订培训管理制度
要通过培训提高员工的素质,促进企业人才的培养和储备就必须制定培训管理制度,对培训相关人、财、物进行有效管理。应包括以下内容:培训管理制度目的、培训管理制度适用范围、责任部门、职责分工(计划制订、组织实施、效果评估及监督检查等)、培训实施(培训时间、纪律等)、培训资料收集管理、培训老师(师傅)管理以及师徒协议与保密协议的签订等等。
二、培训计划编制及实施
1.入职教育
新源公司总部每年均应组织新进员工进行集中入职教育培训。让新进员工学习了解公司历史、政策、规章制度、企业文化及其他相关情况,鼓励新进员工的士气,让新进员工充分体会到公司的高度重视及殷切期望,并为新进员工提供学习讨论的平台,使新员工提高事业心、责任感和执行力,明白自己工作的职责,加强同事之间的关系,丰富寻求帮助的方法,提高新员工解决问题的能力,减少新员工初进公司时的紧张情绪,使其更快适应公司的工作节奏,尽快完成从学校到企业的转变。
2.专业理论培训
专业理论培训阶段是一个重要且基础的阶段,该阶段培训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整个培训过程。应该制订详细的课程表,利用抽水蓄能技术培训教程等各种培训资料,从基础理论开始,结合抽水蓄能电站实际运行情况,扎实开展集中培训工作。该阶段培训为期2个月左右,培训老师应该由单位生产领导、生产部门主任、班值长、技术专工及相关专业老师组成,同时安排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在学员晚自习期间进行现场答疑,每个章节授课完成后均应组织考试,考试完成后应进行试卷讲评。培训过程中应该关注专业不对口新进人员,要加强思想引导,安排学习好的同学进行定向帮扶,共同进步。
3.现场跟班培训
专业理论培训阶段完成后,相关部门完成人员交接并进行新进学员现场安规考试及现场三级安全教育后,现场生产部门负责组织新进学员现场跟班培训。主要分现场阶段培训及综合培训两个部分。
(1)现场阶段培训。新进员工进入现场生产部门后,将根据部门总体安排,一律分编到各班组,和一线员工一起上班。各新进员工与指定师傅签订师徒协议、信息安全协议和保密协议。现场阶段培训为期4个月左右,在参加一线员工安全生产过程中,还进行阶段性的统一授课与考试,在上阶段理论培训的基础上,再次组织现场理论培训,并加强对学员现场设备及生产情况的培训。
本阶段主要根据新进员工现场培训要点内容进行详细落实,由师傅对相关知识点进行讲解,培训学员自行翻阅相关资料、图纸进行学习,边学边对应现场设备,在遇到难题时由师傅负责现场解答,每一阶段都由师傅负责带领培训学员熟悉现场设备并进行现场答疑。每个阶段均进行一次考试。
(2)现场综合培训。综合培训阶段为期2个月,这一阶段培训主要有以下任务:巩固和复习现场阶段培训期间所学习的知识,形成全面系统概念;继续加强两票(操作票与工作票)学习和执行,学习公司主要生产标准、制度;继续加强机组顺控学习,学会使用模拟机,按照标准执行开停机及其他标准操作,能处理监盘过程中发现的常规异常;现场跟班学习,配合运行人员做好日常运行工作,学会基本操作。
4.理论强化培训
经过跟班培训之后,学员对抽水蓄能电站的理论知识、运行方式、事故处理等各方面均有一定的基础,需要一个沉淀、思考、升华的过程,因此,再次组织新进学员集中培训,回到教室进行为期20天左右的理论强化培训。该过程即所谓的“翻烧饼”培训法。参加讲课的老师应该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适当加深培训内容并对培训学员进行专业知识的查漏补缺和答疑解惑。
5.第二次跟班实习
完成理论强化培训后,组织培训学员再次回到现场生产部门进行跟班实习,并实际参加部分工作,学习调度规程等,要达到全面提升学员综合素质的目的,促使他们在技术、技能及业务方面进行突破,达到值班员或更高水平。
三、新进员工岗位评级考核
为加强岗位管理,明确岗位资格要求,引导新进员工立足岗位成长成才,应该制订严格的新进员工岗位评级考核办法。
生产单位一般应在每年6~8月安排一次考评定级工作。每次考评定级,由单位分管领导为组长,各相关部门负责人组成评级考评领导小组。具体工作由人事综合部负责组织。评级考评内容分为理论知识考评、现场答辩、综合测评,各项成绩的占比分别为40%、40%、20%。单项成绩均要高于80分方为合格。
理论知识考评由平时考试(所在部门负责)、综合考试和安全考试三部分组成。平时考试成绩和综合考试成绩各占50%,安全考试作为否定条件,不计入总成绩。
现场答辩由所在部门和生产技术部共同命题,经人事综合部校核后,报公司有关分管领导审定。现场答辩主要内容包括技术问答、事故处理、实操演练等三部分。综合测评由考评领导小组主持,现场答辩工作小组人员进行考评。综合测评包括安全意识、工作态度、工作能力、团结协作等四方面。综合测评可根据、群众创新及重要奖励等方面进行加分,但应限定上限。
现场答辩中技术问答主要是询问现场机械、一次二次设备情况,查找学员盲点和薄弱环节。事故处理主要考察学员的应急处理能力及对设备运行情况的熟悉程度。实操演练主要有模拟开停机、挂地线、使用正压式空气呼吸器、仪表操作等,考察学员的动手能力和安全意识。
一、改革实验实训教学模式,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学生的主体作用
探索改革适应新时期的电工电子实验教学模式,首先得从备课做起,认真备课是上好实验实训课的前题。我们有些老师一到上实验课就松了一口气,认为实验课最容易上,学生喜欢,积极性高,课堂是实验老师的事。其实真正上好一堂实验课是很费时间的,不下一番功夫是很难达到预期效果的。老师除写好教案外,还应该提前预做实验,有时可能要多次反复做,以便取得第一手资料,懂得实验中的关键所在,学校的实验仪器能否正常用。这样在实验过程中才能取得主动,才能做到万无一失。认真备课是上好一堂实验课的前提。其次建立起按科学设计实训教学程序、优化实训教学过程、指导实训方法、培养创新能力的“引导-探索-实验-掌握”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能够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表现在:1、加强示范操作。学生对教师所做的示范操作的模仿是形成动作技能的最初阶段,可减少实验实训的盲目性,示范可采用挂图,示教板,投影等形式。2.指导学生操作。实验实训可采用不同的形式,如独立操作、协作操作、放开式讨论操作等,采取何种形式,要视内容而定,在实验实训中,教师要巡回指导,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好的及时肯定表扬,使每一个学生都掌握基本操作方法。3、引导学生创造性操作。如学生在完成电动机点动控制实训后,可让学生自己设计电路,实现电动机的正反专转控。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操作能力。教师充分相信学生,使学生主动参与实训。课本让学生看,实验让学生做,思路让学生想,疑难让学生议,错误让学生析。让学生独立设计实验实训,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变单向信息传递为双向式、多向式信息传递与交流,教师在课内讲重点、关键点和注意点发挥好主导调控作用。主要方式是采取提问、答疑、讨论、观察、动手操作等。在实验实训中,加强对学生操作方法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二、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实验实训的直观性
传统教学媒体中有教师语言、课本、板书、实物、模型、挂图等,都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而多媒体能使学生不由自主地集中全部注意力,引起学生的浓厚兴趣,激发学生强烈的情感,从中获得直接、生动、形象的感性知识。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恰当地选用教学媒体,能更好地把知识技能传授给学生,加快师生间的信息传递,优化教学过程,从而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特别是在介绍各种仪器设备使用方法的时候,借助多媒体学生就能够直观、形象地了解而不是听得一头雾水却找不到正确的使用方法。同时,也可以现场演示一下仪器设备的使用,使学生更直接地了解。但是,我们也不需要把所有的实验实训内容都做成课件,原来很简单的一个知识或者学生很熟悉的东西,就没有必要在屏幕上展示出来 了。我们不能过分的依赖多媒体,也不能简单地认为“用了多媒体就是掌握了先进的教育理念,或使用多媒体的课一定就是好课”。多媒体效果如何,关键要看是否提高了学生的实验实训积极性,是否提高了实验实训教学的效果。我们应该恰当地使用多媒体,让它画龙点睛,更好地为电工电子实验实训教学服务。
三、与企业合作,形成学习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体系
职业学校培养的学生应能反映社会的需求,通过与企业合作办学,也可以使学校直接面向企业办学,以企业所需要的人才为专业设置依据,制定培养方案。在我国资源不十分丰富的情况下,加强职业学校与企业 的合作,并与社会发展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是发展职业学校的明智之举。职业学校应充分利用社会资源,节约办学成本,提高办学效率。让学生参加到企业的实际生产当中去在真实的场景中辨别操作技能之间的细微差别,从而使学生的操作技能臻于熟练。当然职业学校要抓住产业调整的新动向,摸清产业需求及劳动力市场状况。及时调整专业设置和教学内容,使学生真正用得上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工作之忧。
总之,在职业学校的教学中必须重视操作技能的重要性,它既培养了学生的胆大、心细、谨慎的工作作风,也培养了学生的规范化的工作作风,以及学生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让学生掌握操作技能的形成过程及特点,使职业学校学生走出传统的旧格局,把职业学校学生真正培养成为社会需要的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何玉刚提高课堂教学吸引力的有效策略[j].职教通讯2007
[2]孙华《浅析提高专业课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科技信息。
[3]米君兑中等职业学校机械类专业普车实训教学浅谈[j].四川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9:20~21。
[4]葛雅新技校生进行专业技能训练的必要性[j].中国教师与教学,2007。
[5]李景霞实训基地教学模式的探究[j].职业技术教育论坛,2007。
[6]曾祥富.电工技能与训练.[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关键词】五年制高职 电气自动化 电工考证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2C-0143-02
近年来,我国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的模式研究已经有了很大进展,从2012年起,广西为畅通技能型人才成长的“立交桥”,加快发展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推出了5学年一贯制、“2+3”学年制、“3+2”学年制3种形式的五年制高职试点班。现已有第一批5学年一贯制、“2+3”学年制学生完成中职阶段课程的学习,开始进入高职学习阶段。电工类课程是电气自动化专业的核心课程,在学生参加教学实践、持“双证”毕业要求等方面均起到关键的作用,本文通过对五年制高职电气自动化专业学生考取电工证的必要性和电工类课程教学现状进行分析,探讨电工考证环节的一些教学具体实施策略。
一、职业院校电气自动化专业学生考取电工证的必要性
随着社会的进步,电气设备发展迅速,作为技术工种的电工就业前景十分广阔,几乎所有的企业都离不开电工。因此很多职业院校都把电工证作为电类专业学生必考的证书之一,五年制高职电气自动化专业的学生也不例外。电工证分为三大类,即电工职业资格证、电工特种作业操作证和电工进网作业许可证。电工职业资格证:全国通用,分为初级、中级、高级、技师、高级技师共五个等级,一般与工资定级挂钩。电工特种作业操作证:俗称上岗证,国家从保证人的生命和财产安全的角度出发,规定电工作业必须持证上岗,无证上岗是害人又害己。所以上岗证对于学生毕业前顶岗实习和就业后从事电工作业有重大的意义,也是用人单位招聘和录用的首要依据。电工进网作业许可证:由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颁发,只能在电工进网作业许可证确定的作业范围内从事进网作业(指在用户的受电装置或者送电装置上,从事电气安装、试验、检修、运行等作业),分低压、高压和特种三类。这对于想进电力部门(或企业)从事相关电工作业的学生来说,是一张必不可少的通行证。显而易见,职业院校电气自动化专业学生考取电工证是很有必要的。
二、五年制高职电气自动化专业电工类课程教学现状
(一)课程教学内容重复
通过比较高职院校电气自动化专业和中职学校电气运行与控制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高职电工类课程的教学内容重复率相当高,比如都有电工基础、电气线路的安装调试与维修等课程,不仅教学内容重复,而且教材理论深度没有明显的前后递进和有效衔接, 无疑造成了教育投入的浪费和教育效益的低下。尤其是5学年一贯制形式的高职试点班,学生中职教育和高职教育5学年都在同一所学校连续学习,可能由于学生学习水平不一,部分学生没有完全达到中职教育目标;或者由于教师对中、高职课程教学目标的理解不到位,导致上到高职同类课程时会出现教学内容的大量重复,让学生有“炒旧饭”的感觉,也使学生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二)课程教学目标不一致,评价形式单一
由于各所中职学校的教学资源完全不一样,教学硬件设施有的较完备,有的较落后,师资水平也是参差不齐,所以不同学校的课程教学目标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教学硬件设施较完备的学校可能更重视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而忽略了理论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而有些学校由于教学硬件设施跟不上,就会侧重加强理论基础知识。正因为教学目标不同,课程考核标准也随之改变,有的学校侧重理论考试,有的学校侧重技能考核,对学生的评价方式缺乏统一标准。因此带来了中、高职教育相关课程的合理衔接问题。
(三)盲目追求考证通过率,为考证而考证
职业教育,无论是中、高职教育阶段,无疑都应该十分注重学生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的培养。由于国家推行职业院校学生实行“双证”毕业制度,所以考取相关专业职业资格证书成了学生毕业的拦路虎,考证通过率也成了教师教学的指挥棒。然而现在许多中、高职业院校盲目追求考证的通过率,为了考证而考证,忽略了最初设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真正适合企业需求的技能型人才,最终导致学生各类证书考试的通过率很高,但培养出来的操作工实际动手能力很差,职业素养偏低,缺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无法满足社会的需求。
三、基于电工考证的教学策略
(一)做好与电工证有关电工类课程教学的有效衔接
1.明确中职与高职课程教学目标
由于中、高职教育都是培养工作在第一线的应用型技能人才,都强调实践能力的培养,所不同的是培养的层次不同:中职培养的是初中级技能人才(如初级电工、中级电工),高职培养的是高级技能人才(如高级电工)。所以在电工类课程教学目标上要分层次,并构建与课程教学目标相适应的教学内容。以电工类课程中电气设备这一知识模块为例,中职阶段重点学习电气设备的分类、用途及结构,电气设备的安装及操作使用,电气设备的工作原理,而高职阶段重点学习电气设备的故障分析及处理,以及电气设备的专业实习等。这样安排教学内容,不仅与人才培养目标、教学目标相适应,遵循了由浅到深、由易到难、由具体到抽象的教学规律,也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
2.中职与高职课程教学考核体系多样化
由于五年制高职试点班的学生中职阶段在不同的学校接受教育,到高职阶段才接受统一的教学管理,因此中职生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不一,给高职阶段的教育教学管理带来一定的困难。为此,我们需要建立一个合理的课程教学考核体系,以便对学生进行恰当的评价,这也有利于学生在后续课程和专业进修中得到更好的发展。比如中职阶段电机与电气控制这门课程,考核办法可以有理论考试和技能操作考试,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直接以电工证通过成绩来作为该课程最终考核结果。当然通过初级电工职业资格证和特种作业操作证“双证”考试的学生总体评价又比通过“单证”考试的学生总体评价要高,而没法通过电工证考试的学生也要有一套评价方式,不能让单一且不合理的评价方式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落实电工考证环节的具体指导工作
1.中、高职阶段电工考证实施策略
前面谈到五年制高职电气自动化专业学生考取电工证的必要性,这里有必要研究一下中职和高职阶段如何安排学生考取电工证,才更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在中职教育阶段,学生已有资格报名参加初级(有些地区可以直接报中级)电工职业资格证和电工特种作业操作证考试,一般安排在中职第二学年进行。尤其是“3+2”学年制形式的学生,只要3年中职阶段所有课程成绩合格,即可获得中职毕业证书,也可以提前就业。对于这类学生,应该安排学生参加电工特种作业操作证的考试,以便学生在就业后或者在假期打工时能够更好地从事电工作业,进一步加强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在高职教育阶段的第四学年,由于经过一定的电工专业培训,学生除电工特种作业操作证外,可以同时报名参加中级(有些地区可以直接报高级)电工职业资格证考试。有条件的职业院校还可以组织学生报名参加电工进网作业许可证考试,因为这类考试几乎成了电力部门内部相关作业人员的培训会。总之,在中职和高职阶段均安排学生考取相应的职业资格证或上岗操作证,能够促使学生在顶岗实习和将来的就业岗位中做到学以致用,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学生的继续深造和职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2.电工证考前培训阶段教学实施策略
在学生参加电工证考试前,一般都会安排为期2~4周的集中培训。安排这类培训的目的是使学生尽快达到国家相应等级电工的要求,满足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此项技能的综合性要求,而不仅仅是为了提高考证通过率。但不能因此就削弱了电工类课程在培养学生专业能力方面的主导作用,否则就是本末倒置。在电工类课程的教学中,若能把行业(职业)资格标准融入教学内容中,提高学生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水平,将为学生考证打下良好的基础。而在考前培训阶段,则重点针对考试应知、应会模块进行综合训练,加强对每个应试学生的学习指导,查缺补漏。理论基础不牢固的,操作技能较弱的,安全意识淡薄的,都需要加强学习和训练。只有这样,才能为学生以后从事相关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也为国家和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保驾护航。
总之,为加快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为更多的学生提供继续深造学习的机会,我们的课程教学应以国家职业标准为导向,合理设计不同学习层次的课程教学目标,为学生提供与其未来可能从事职业活动有关的知识与技能。
【参考文献】
[1]何建勇.五年制高职电气自动化专业课程衔接探究[J].科教导刊,2014(8)
[2]曹艳莉.浅析中职电工电子专业教学模式改革[J].才智,2012(33)
[3]毛艳秋.中高职煤矿电工类课程内容衔接探析[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11(z1)
【基金项目】2013年度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2013JGB426)
关键词:双证融通;维修电工;项目教学;课程考核;技能训练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3)10-0151-02
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大力推行“双证书”制度,是培养具有较强的综合职业能力,又具备熟练操作技能的高素质人才的有力举措。专业核心技术应用类课程的教学与职业资格考证培训的衔接融通是实现这一举措的重要手段。为此,苏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在电气自动化技术等专业和课程建设中进行了维修电工技能考证与课程教学“双证融通”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课程内容体系的重构
维修电工是从事机械设备的电气系统线路及器件的安装、调试与维护、修理的人员。维修电工证书主要考核从事该工种应具备的基本职业常识,电气控制线路设计、安装与维修能力。电气控制及PLC技术应用课程内容主要涉及机械设备电气系统中低压电器、PLC、变频器等器件的介绍、选择、检测与使用,电气系统线路原理图的读图与分析、控制系统设计、安装、维护等。通过对照可知,课程内容涵盖维修电工考证的相关应知、应会的内容。传统的课程教学看重知识体系化、完整化的学习,技能考证突出技能的训练和知识的应用。要实现职业技能考证与课程教学的融通,课程体系与内容的重构是必要条件。
电气控制及PLC技术应用课程是高职电气自动化技术等专业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密切结合的核心技术应用课程。根据电气控制类专业对应的职业岗位对人才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素质结构的需要进行课程体系与内容的重构,符合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和职业能力要求,确定以技术应用为关键、以能力培养为主线、以理论知识“必需、够用”为度的原则进行课程体系和内容的重构。通过知识与技能的整合,由基础知识到综合技能应用设置课程模块,每个模块设置了逐步递进的项目,每个项目分解成若干个教学任务。以行业通用、新技术应用、维修电工(初、中、高级)鉴定项目作为课程项目组成的基础,构建课程教学内容,以项目任务驱动模式编排课程教学单元。以“电气控制技术”为例,课程体系构架了6个模块:常用低压电器模块,电气基本控制电路模块,机床电气控制电路模块,电气控制电路设计模块,机械电气设备大修方案编制模块以及实训模块。每个模块由多个子项目组成,如电气基本控制电路模块由电气工程图基础(包括符号、绘制标准、分析方法)、全压启动控制电路、降压启动控制电路、电动机的制动控制等4个项目组成,项目全压启动控制电路由3个具体的教学任务组成。
课程项目教学方案的设计
教学方案包括教学要求、教学内容、教学环节、教学方法等要素。教学方案应围绕课程总的教学标准,将上述各个要素进行合理设计。课程项目教学方案是以项目任务为教学单元,项目中的知识点与技能训练项目应覆盖维修电工职业资格标准中应知、应会的内容。这样,通过专业课程的学习,能同时得到维修电工考证项目的培训,实现课程教学与考证技能项目培训的融通。
(一)课程教学标准设计
课程教学标准包括课程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将《维修电工国家职业标准》要求纳入课程的教学大纲中,在课程标准知识点中细化能力层次考核要求,明确学生在完成工作任务后达到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提出四个能力层次的考核要求:识记、领会、简单应用、综合应用。
(二)教学方案设计
教学方案的设计围绕项目实现的过程来进行,包括项目布置、项目分析、相关知识学习、项目系统设计、项目实践等教学环节。教学总体采用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根据各教学环节的特点,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如在项目的分析与设计环节,教师应进行恰当的引导,学生分组进行项目分析与设计;在项目知识点的学习环节,采取讲练结合的学习方式,使学生达到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在项目实践环节,以学生实践为主进行项目电路安装和系统的运行调试,教师根据情况,适当提示和指导。项目教学方案体现理论知识与技能训练融为一体、考证培训与课程教学融为一体的设计理念。
以下为PLC控制系统应用模块项目之一的C6140卧式车床的PLC改造项目教学方案的设计(见下页表1),通过该项目的教学,达到学习和训练PLC控制系统设计、调试、运行的方法和技能,同时完成“维修电工(高级)”配线与安装能力考核项目中的“80点以下开关量输入输出的PLC控制设备的安装”这一鉴定内容的技能要求的训练。
课程考核评价方法
传统的电气控制及PLC技术应用课程的考核由书面理论考核和实验考核两部分组成,这样容易造成考核内容的重复或遗漏,不能同时覆盖整个教学过程。为此,我院进行了课程考核评价的改革,力求课程考核评价覆盖整个教学过程。课程考核评价由平时学习评价、项目考核、课程考核三部分组成,具体实施方法如下:平时学习评价是根据各项目思考题及作业的完成情况、出勤情况、学习态度、小组合作完成情况等对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学习品质等进行考核,占20%的分值;项目考核以模块中指定项目技能实训的表现和项目报告的优劣进行考核,占40%的分值;课程考核是课程教学结束后进行的综合考核,分理论知识考核与操作技能考核两部分,占40%的分值。理论知识考核以笔试形式对各项目的知识点进行考核,对应维修电工考证的应知部分,侧重课程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和设计的基本方法等内容;操作技能考核对应维修电工训练项目和考证项目,是对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技能的考核。
实践情况与效果
2009年,课题组成功申报了《基于任务驱动模式的PLC课程改革与实践》的院级教改项目,2010年顺利通过验收结题。在此基础上,又成功申报了江苏省高等教育教改课题《与高职电工考证衔接的项目导向教学模式研究与实施》,该课题研究方案首先在2010级电气自动化专业进行试点实施,该班级有35名学生顺利获得“中级维修电工”证书,并有50%的学生接受了“高级维修电工”的技能培训。
综上所述,经过对课题的研究与实践,打破了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学科课程模式,创建了与国家职业资格考证相衔接、以实际工作过程为导向的项目化教学模式,学生的学习兴趣显著提高,动力成倍增加,学生普遍反映有较强的成就感,课程教学成绩明显提高,职业技能考核合格率也大幅度提高。
参考文献:
[1]戴茂良.项目教学法在PLC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职业技术教育,2010(35).
[2]孙燕华,吴慧媛.高职机械制造类专业“双证融通”的探索与实践[J].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2).
[3]王汝志.高职院校实行“双证书”制度的困境与对策[J].职业技术教育,2011(5).
[4]单云,吴斌.高职模具专业“电加工双证融通”教学探索[J].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8).
[5]毛波军.高职院校实施“双证书”教育的步骤和方法[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2).
[6]金卫国.谈高职《电子技术》课程的项目教学[J].职业教育研究,2007(6).
[7]吴奇.职业教育双证书课程开发的研究与实施 [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7).
[8]陈明.以就业为导向的双证书教育模式研究与实践[J].高等职业教育,2007(5).
[9]杨晓飞.高职院校“双证书”制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2010(7).
[10]马秀华.积极推行“双证书”制度加快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J].职业,2008(8).
[11]周大农,戚亚光.论高职人才培养主导模式:“双证融通,产学合作”[J].教育与职业,2006(23).
作者简介:
戴茂良(1967—),男,江苏吴江人,苏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机电控制。
【关键词】 科研项目 高职 实验室内涵 建设
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科研基金资助项目。批准编号:桂工业院〔2013〕7号:项目合同编号:桂工业院科研2013007010,项目名称:《b2010a龙门刨床接触器-继电器电气控制线路的设计安装和调试》。起止时间表;2013.3-2013.11。
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在校高职生的人数逐年增加,生源的知识层次也在发生着变化,高职学生来源的渠道也呈多样化,如何充分利用现有实验室(训)室的设施资源,及教育和培训能力,并在此基础上通过科研立项进一步完善实验室的内涵建设?这是一个值得引起思考和实践的课题!
在从事高职实践教学工作多年中发现:
1、目前尚有实验室的专业实训系列设备种类不全,不利于学生技能操作的全面了解和学习;
2、个别实验室的实践教学设备套数不足,不能满足学生的独立操作的需要;
3、在实验室的内涵建设中,没有融入更多的企业文化。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不利于提升学生的就业和创业能力等;
4、教师团队的实践教学能力、专业应用技术水平有待加强;
如此种种情形,都有待于我们在实践教学、实验室建设和管理的探究中,不断地思考、改进、建设和完善,这是教育工作者教学内容的一部份,也是实验室管理者应当着重考虑的建设内容。
笔者以为:如能根据实验室(训)室之状况,在进行科研项目立项时,有目的性地进行选题,切实解决实验室设备种类之不足,数量之不够、实验(训)项目内容之欠缺等,以满足实验(训)实践教学和培训的多层次、多方位需要,提高实训教学团队的教学水平,为社会和企业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材服务,同时也能为社会进行技能培训作出贡献。那么它将会是一件对学院、对教师、对学生都是有意义的事情。
结合目前高职院校中实验(训)的实际状况,如何在选题和实施科研项目中,加强实验室内涵建设,可以尝试从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科研立项要立足于充实实验室设备不足之需要
二十一世纪的竞争是人材的竞争,国家对教育日益重视,学院对实验(训)设备的投入也在不断增加。但是在短时间内做到一步到位也并非易事。目前我院的机床排故实验室,有四种基本类型机床设备装置,只能基本满足实践教学所需。不利于提高专业设备的档次,也会因此失去对外承办维修电工高级技师的资格。笔者以此作为切入点,将其作为科研项目的选题对象,所申报的课题《b2010a龙门刨床接触器-继电器电气控制线路的安装和调试》已获学院同意立项。预期项目完成后,能填补我学院电子与电气工程系电气自动化专业机床排故实验室,尚无大型复杂机械电气控制系统的空白,对于高职教改、课改等都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同时也能满足学校老师技术与技能的提高,以及为企业培训高素质技能人才的需要。
目前购置一台类似设备需要资金数万以上。而该项目的立项经费是5千元,显然投资少见效快,见快速、有效地解决设备类型短缺和资金投入不足之问题,选题获批立项也是情理之事了。
二、科研立项要立足于培养专业学生的创业能力
如将该项目的实训装置引入到实验室,把实验设备投入和内涵建设相结合,使实验室的建设不断适应当前的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提升实验教学环节的实际效应,按企业标准培养学生,练就扎实的专业技能。培养学生毕业后能较快胜任企业工作素质要求。
1、实现贴近实际的技能培训
实训装置的投入使用,让我们的教学成为“有米之炊”,让教学与企业的需求实现“零距离”成为可能,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有了可以操作的对象。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效率,是职业教学的必要补充!让学生通过培训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让学生参与各种技能竞赛,获得更高级别的职业资格证书,比如说获得维修电工的高级证和技师证。从而为就业作好更有充分的准备。
2、专业俱乐部成员得到锤炼
在
成本实训装置的过程中,我们将请系相关电气俱乐部、机器人俱乐的部分成员参与,实际他们还带动了更多的学生参与,指导他们,协作教师完成这一项目,他们从中得到实际的锻炼,收获是不言而喻的。而实训装置完成后,他们日后仍然可以组织其俱乐部的成员,在课外进行练习和提高,也是学生参加技能竞赛进行培训和学习的理想场所和实践锻炼的平台。
近年来教育、劳动部门为高职院校的学生举办了各种技能大赛,学生获得竞赛的荣誉不仅能提升学院的知名度,而且还能让学生在竞赛中掌握技能的同时,获得相应的技术级别的等级证书,让职业教育和社会需求接轨,更从容就业。而这一切的获得需要提供相应层次的设备作为强有力的支撑。
曾有多年技能竞赛经历的评委告诉我们:作为典型的交流接触器,继电器控制系统,已趋于成熟的b2010a刨床电气控制电路,它集自动化控制线路,运动控制线路及机床控制线路于一体,对于职业教育的常规教学,学生的实训和参加竟赛,学生的毕业设计,以及对外进行培训和考证等,都是试题的首选。广西某知名的职业院校,为了学生在竞赛中获得好成绩,一次投资9套该设备,足见其重要性!
三、科研立项要考虑为社会培养技能人材的需要
关注企业岗位对职业技能的要求,高职院校越来越重视开拓相关职业的岗位教育和培训,开设与企业岗位需求一致的教学内容和技能培训,并在适应实际情况下,有一定的前瞻性,实现供需双方的无缝对接,无疑是我们的目标。在现有设备的前提下,如果科研项目的装置能锦上添花,那么,联系对外举办相关的职能技能培训班,申请举办各种技能竞赛,都是有可能的。这将产生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更好地体现教育服务于社会的这一理念。
立项的投入要有利于对外进行技能培训,人力与社会保障部门的职业技能鉴指导中心,定期每年都举办两期以上的维修电工技师和高级技师的培训学习班,对有龙门刨床电气技能实训考核装置的院校,是他们优先考虑的给予办班的条件之一,通过办班,可以让学校有更多的机会与各企业、工厂的相关技术人材进行交流,了解更多的社会信息,从而更贴近实际,这不仅锻炼了教师的教学水平,同时教师的社会价值也得到了承认,学院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也得到了体现。我们学院曾承办过维修电工的技师培训班,得到了主办单位的肯定,并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四、科研立项有利于提高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
1、不断提升专业教师工程实践能力
在高职教育中,我们一直强调实践教学的重要性,然而在高职院校中,有相当一部份的教师由院校毕业后直接进行课堂,没有从事过相关专业应用的工作经历,缺少专业的操作技能,“打铁还需自身硬”,专业教师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在处理学生实训问题时,在指导学生参加竞赛的培训过程等方面,都要求教师具有较高的解决实际问题的专业应用技术。而进行项目研究、接近工程实际的教学氛围,正是教学相长,不断提升,不断积累的过程,教师在完成这个项目时,在设计过程中,理论水平得到提高,在安装和调试过程中,实际工程能力得到加强也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2、有利于双师的培养
职业教育呼唤双师型人材,目前大量的引进又不现实,让相关专业的老师在项目装置的设计安装调试过程中,提高工程技术能力及实际的动手能力,在现有设备的前提下,自我学习,自我提高,,考取技师及高级技师证,从而提高系部的双师比例,突显职业教育的特点,让技能更贴近企业的实际,让我们的老师在技师的培养中充当教师和评委。提高学院的知名度,服务社会等等,这都是我们渴望达到的目标.
3、借助企业高级技能人材指导参与人员
在企业工作已退休的高级人材,他们有着丰富的工程设计能力,解决实际问题,处理故障问题的能力,正好弥补了我们教师队伍在这方面的不足,共同进行这一项目,正是借人之长,补已之短的一个最佳的方式。
五、科研立项要考虑融入企业文化
进入21世纪,企业文化在理论和实践方面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企业文化学作为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已成为现代管理从物质的制度的层面,向文化层面发展的趋势。优秀的企业文化是企业与员工共同秉承的价值观、共同遵守的信念和共同实施的行业方式。
作为企业文化的6s管理内容:是现代工厂行之有效的现场管理理念和方
法。它管理内容要点:整理(seiri)、整顿(seiton)、清扫(seiso)、清洁(seiketsu)、素养(shitsuke)、安全(security)
其作用是:提高效率,保证质量,使工作环境整洁有序,预防为主,保证安全。
我们认为6s是可以借鉴的先进、有效的现场管理理念和方法,通过6s管理的具体实施,全员的实践,对于改善我们的电工实践环境,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基于以上的考虑,科研项目《基于6s管理方法对实验教学环境的探讨和研究》,自2011年4月获到了学院科研立项后,于2011年8月又获广西教育厅科研立项项目。在项目进行过程中,团队成员就6s管理模式对改善实验实训教学环境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和研究,在管理理念、管理的内容、管理的方式和方法上,都进行了认真地学习,并在具体工作中不断实践,通过对相关师生进行6s管理理念的宣传和实践,使他们良好的工作习惯得到养成。
在项目具体的实施过程,我们不断学习和引入成功企业文化的精华,要求参与成员不畏困难,树立强烈的责任感,加强团队合作意识, 营造团队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不断提高了师生的职业素养和工作品质。工作的实绩和效果得到了相关领导的充分认可。
总之,我们的科研立项立足于提升实验室内涵建设的方面入手,则可以充分调动和利用学院和社会的人才资源,充实实验室的设备的种类和数量,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促进学生能力素养与企业文化的要求相融洽,力求达到教学目的与就业需求一致,提高专业教师的专业技能,培训学生参加技能大赛,锻炼培养优秀高端技能型人才,同时为社会、企业举办职业资格培训班,创造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发展教育事业贡献一已之力!
参考文献
[1] 孙友.电工基础及实训[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78
[2] 孙海潮 《大学生安全教育》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7
作者简介:王彩霞(1965-),女,汉族,广西钦州人,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高级实验师/高级技师,主要从事高职电工技术课程的实验教学及管理工作。
1.高职机电类学生的现状分析
1.1 缺乏浓厚的学习兴趣
目前高职院校,同本科院校相比,学生的文化基础比较差,学习兴趣,特别是书本知识的学习兴趣不浓。学习兴趣的不足,自然影响到知识的获取和技能的掌握。面对这样一个群体,如何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是一个有待破解的难题。如果不能有效地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将来走向社会,根本无法适应社会竞争。
1.2 缺乏规范化的电工基本功训练
目前,很多高职院校并不重视基本功训练,90%的学生没有接受过系统、规范的电工基本功训练。这些职业院校在课程设置时,没有电工基本功训练的课程,将基础性的基本功训练轻描淡写,一笔带过,对一些综合设计型,研究创新型实训则安排大量的时间,轻基础训练,重综合训练。殊不知,机电类的学生,面向的岗位群,是各种电类的操作工,维修工,毕业后大多数会到企业一线,真刀真枪地干事,没有平时扎实的训练,没有过硬的基本功,根本无法适应将来的工作,也不可能成为一名合格的电工。
1.3 缺乏分专业、分层次的电工基本功训练
不同专业的实训内容有所不同,目的是使其掌握的电工知识和所具有的实际操作能力更适合其所学专业。不同层次学生的实训课题有所不同,目的是因材施教,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能力得到最大的提升。
2.机电一体化对策研究
2.1 要把电工实训内容专业化,层次化
要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目标,根据专业的不同,制定差异化的实训课题。
以前职业院校对实训课程不太重视,同一门课程的实训基本一个样子。这种训练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化生产企业对人才的要求了。所以在制定实训内容时,要对学生就业的岗位群进行调研,然后将岗位所需的专业技能汇总,分专业制定差异化的实训课题,这样才能做到学以致用。
其次,学生和学生之间是有差异的。这种差异,不仅体现在课堂学习能力上,学生的动手能力差别也很大。所以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也应遵循因人而异、因材施教的原则,将实训内容分为基本技能培养、综合能力提高、自行设计制作电路等几个层次。基础差的同学可能把训练重点放在基本技能培养上,掌握常用电工工具和仪表的使用,熟悉电路基本元器件的性能、用途和基本测量方法。
2.2 要对学生进行规范化的电工基本功训练
2.2.1 应把电工基本功训练当成学生的一项重要的技能来训练
要严格按照人才培养方案所规定的内容、学时和顺序,本着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进行训练,对操作的姿势、动作、技术要领和工艺要求要进行反复的训练和讲解。
2.2.2 要规范电工基本功训练的内容和要求
那么,电工基本功训练应含有哪些内容呢?本人认为,应含有以下几个模块:
模块一:电工安全用电知识。安全用电知识,对每一位从事电类工作的人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应该放在电工基本功训练的最前面。
模块二:通用电工工具的使用。在对电气设备、线路进行安装和检修时,需要正确选择和使用电工工具,通用电工工具应包含:(1)电工通用工具的使用,如试电笔,螺丝刀,钳子,尖嘴钳,斜口钳,剥线钳,网线压线钳,电工刀,电工包,扳手等工具的使用;(2)电动工具的使用,如手电钻,冲击钻,电锤电动螺丝刀的使用;(3)加热工具的使用,如电烙铁、吸锡器;(4)热风枪的使用。
模块三:常用电工仪表的使用。电工仪表对整个电气系统的检测、监视和控制都起极为重要的作用,所以作为一名电工,不仅要了解电工仪表的分类和特点,还必须采用正确的测量方法,并控制误差。出于成本考虑,电工仪表应有以下几个部分:(1)万用表(指针式和数字式)的使用;(2)兆欧表与钳形表的使用;(3)直流电桥的使用。
模块四:常用导线的连接工艺。电源与负载之间,电路与电路之间是依靠导线的连接来完成的,而连接部位是整个电气系统的薄弱环节,当这部分出问题,整个电路必然会出问题,因此,导线的连接技术也是从事电工工作的基本功之一。
模块五:照明电器安装与内线工程。照明电器的安装方法、安装工艺及注意事项,也是电类专业从业人员应该具备的基本技能。
2.3 大刀阔斧地进行教学改革,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高职的学生,相比本科院校的学生来说,其文化知识基础比较差,学习的方法和能力普遍不足。如果还像中学阶段那样大量地讲述理论知识,学生很可能会产生厌学情绪。所以要对课程进行改革,加大实训课程在教学中所占的比例,理论课程和实训课程的比例至少达到2:1,争取达到1:1。这样,一边讲授理论知识,一边训练专业技能,既传授了知识,又培养了能力。学习的对象不再是枯燥难懂的理论知识,还有很多直观实用的实践知识与操作技能,二者互相促进,学生兴趣必然大增。
3.机电一体化几个促进措施
3.1 在训练基本功的同时,重视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
在实训教学中,通过小班制教学、严格考勤、任务分配、效果点评和整理实训室等形式,培养学生的敬业精神。在安全教育、电路装接与调试、电气测量、报告撰写等实训环节中,督导学生严格执行工艺要求和质量标准,培养学生的安全与质量意识和严谨细致、认真务实的职业精神。
3.2 把考试与训练结合起来,与技能竞赛结合起来
要提高电工实训的水平,必须制定以培养职业能力为核心的考核评估体系。以考促训,考训结合。应改变以前的终结性考核为过程性考核,对实训过程分阶段、分项目进行考核。同时,每学期举行电工技能大赛,通过竞赛,树立一批操作能手,在学生中起到示范作用。
3.3 把电工实训与电工上岗证结合起来
关键词:人才培养;教学体系;保障机制;工作落实
作者简介:吴强(1961-),泸州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电力系统及自动化、高职教育管理。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12)35-0081-02
一、专业教学体系建设
(一)专业建设背景
改革开放30年,国民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电力企业和相关产业也发生了巨大变化,不利的是:地方电力企业大多被国家电网公司代管或控股,高职学生进入企业的渠道基本阻断。有利的是:随经济的发展,电力产业链的相关企业也有了大的发展,变配电运行管理、电器产品生产等企业,对电气专业高技能人才需求量很大,地方高职院校为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培养生产一线高技能人才,这为专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机遇。
(二)人才培养定位设计
在新的背景下,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专业如何定位和发展,这给专业教学团队提出了必须很好解决问题。我们通过调研电力企业、电器设备生产厂、建筑业、工厂等企事业的用人需求,了解过去毕业学生的发展情况。从分析看,毕业学生从生产一线做起,需要经过3到10年的踏实工作,才能成为企业的骨干。在学生所学的课程、知识、技能在其发展中,主要用到的是基础的课程知识和宽阔知识面,能够发展的核心是自身的综合素质,特别是学习能力和处事能力。
按高职学校的办学定位,结合调研分析,我们的定位是:以工厂电工核心知识技能为平台,面对工矿企业、生产企业、电力企业,具有从事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专业电气设备运行、维护、安装、调试、管理等岗位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掌握电力专业相关的运行、设计专门知识,适应生产建设、管理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
(三)课程体系方案
结合毕业学生就业信息反馈和企业调研情况分析,决定以小型水电站设计、安装、调试、运行管理人才培养为目标,将学生带入供配电行业。以参观电站—学习电站—实习电站—设计电站为主线进行课程体系构建,以维修电工、进网电工和电站运行值班人员知识、技能、素质要求进行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和课程教学设计。
除学校要求开设的公共课程外。专业基础课程有:工程制图、电工技术基础、电力电子技术、电机应用技术、电气CAD、电力内外线施工等;专业核心课程有:水电站电气设备、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水电站综合自动化、可编程控制器及应用、用电管理等。针对企业岗位需求课程有高电压技术及电气试验;针对学生到水电站运行管理安排有:水轮机及辅助设备;针对电气工程施工安排有:电气工程安装预算。
(四)实践教学条件建设
为针对高职学生的学习特点开展教学,我们构建了与课程体系对应的实践教学体系,校内主要设备是利用中央财政支持的电工电子与自动化实训基地建设项目,投资340多万,建设了与专业相关的电工实验室、电了实验室、电工电子仿真实验室、电工操作实训室、变压器电机维修实训室、触电急救实训室、机床电器维修实训室、电工智能考核实训室、配电屏、保护屏安装实训室、电站综合自动化实训室、微机保护实训室等。在校外通过校企合作建设了:电力调度中心、开关站、变电站、火电厂等的参观实习基地;科友电器有限公司、天灵电器厂、泸州特种变压器公司等成套电器产品生产实习基地;流滩坝电站(3×6900KW)、富顺黄泥滩电站(3×6900KW)两个电站运行实习基地。
二、人才培养保障机制建设
(一)师资队伍建设
要提高教学质量,核心是师资队伍建设。在工程教师的工程项目经验方面,我们的做法是:充分利用毕业校友资源、企业资源开展师资培训,让教师到企业去学习、实习、在指导学生毕业实习、设计中成长,在参加小型水电站、变电站设计中,在参与企业技术改革中,特别是在市级科研项目《地方电网保护、调度管理与建设研究》、《造纸厂节能改造》、《郞酒集团二郞镇基地供配电系统改造建设的研究》等的研究中,进一步提高教师团队的专业知识应用水平,也为课程教学改革带来了更多的工程案例。
(二)人才培养方案调整机制
通过人才需要调研,学生顶岗实习企业用人需求,以及学生就业信息反馈等,构建一年小调、三年大调的人才培养实施方案。具体为:每一级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通过当时的人才需求调研和当时的学校实践教学条件情况制定的,课程教学第三年需要针对企业进行必要了的课程调整或增减,以及通过毕业实习、毕业设计来实现对学生的就业定位培养。方案的修改完善都需要按程序审批经,然后才能执行。
(三)课程、实践教学标准完善机制
为达成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各门课程制定了课程标准,实训项目制定了实训指导书,并制定了教学常规管理和教学质量体系过程管理的规定。教师课程教学中,需按要求备课、授课、辅导、考试,课程结束,需要进行总结、提出进一步的教学改革意见,进而补充完善课程标准。学生需求,课程认真预习、课中认真听课、记录、提问、回答问题、按时完成作业等,在学生考核成绩中,学习过程占总成绩的30%左右。在实践教学中,教师需要,按指导书要求做好实践教学准备、落实项目具体安排和学习任务、参加现场项目指导、评估学生学习过程,评估学习实习报告、实习汇报,评定学生习成绩,写出项目实训总结和提出进一步完善意见。学生需要按项目要求做好预习、按要求认真完成项目、填写实习记录、写实习报告和总结汇报。学期结束,教师做教学总结汇报,教研组做专业教学情况汇报,系进行情况分析,提高下一级课程和实践教学完善意见,并进行课程标准、实践教学指导书目修改编写。
(四)学生管理体系建设
在学生管理方面,建设以党总支书、团总支书、辅助员、学生会、团委会、班委会为主线的学生管理队伍,在学院学生处、团委和系的领导开展工作。在学生行为规范方面是通过学习手册、学生守册,将要求落实到学习和生活中。在学生素质培养方面通过构建展示平台,让各级学生干部在开展活动和管理中成长,培养团队精神、合作协调意识。
三、专业人才培养的落实
(一)常规管理方面
强调教学规范的落实,学院和学系层面,要求教师按教学要求做好每一项目工作,并通过学院质量控制中心、学系教学督导小组对要求进行逐一落实。如开学前、中期、课程结束后进行教师教案期检查;每四周要组织学生进行教学信息反馈;期未要组织开展学生评,教师评同行评教;教研组要定期开展教学研究活动、开展说课程、课程竞赛等活动。学系每期要进行工作量、教学效果、教学改革、教学成绩、遵守规章制度、教学纪律等方面的考核,考核成绩与津贴挂钩。以此,引导教师,认真各项教学工作,向课堂教学要质量。
(二)教学方面
做好对本科、高职、中职教育的研究,在教学观念上,高职要制定以素质为本位的、以培养学生工程技术能力为目标的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教学标准和实践教学指导书。要通过教学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用所掌握知识、技能和资源解决工程问题的方法,要“授之以渔”, 而不“授之以鱼”。
在课程教学中,要思考高职学生学习的特点进行针对性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参与、学会应用知识为目标进行教学设计,重在平时观察、考核学生参与课程学习的情况。要引导教师开展项目、任务、案例、情景、推理等多种形式的教学,特别要与学生沟通交流,实现事半功倍的教学。
(三)实践教学方面
教学观点是:项目任务驱、理实一体,实现做中学、学中做、教学做一体化,实现针对高职学生特点的教学。
实践教学的做法是:结合电力系统自动化专业就业特点做实践教学项目设计,按制定的人才培养方案,主要设计的实践教学项目分为课程单项实验和综合项目实训两个方面。在课程单项方面,主要有电工、电子、电机、电气设备、继电保护项目实验;在综合实训方面,主要有生现场参观教学,配电屏、保护屏安装、生产实训,电站变电站主接线设计,电站运行实习,电工技能培训,小型电站设计等。
现在也在思考引入“教学工厂”理念教学,注重在教学环境内营造企业实践环境,并将两者紧密融合,以模拟、模仿和实际应用工程项目进行教学,让学生将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应用于多元化、多层次的工作环境中,学会解决工程问题的基本方法与流程,并因此实现对学生的因人施教学、因材施教、个性化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四)素质方面
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需要从课堂和课余生活两个方面综合设计。让学生学会承受压力、学会处事为人、学会承担责任、学会生存之道是必须要做的教育工作。
课程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在制定课程标准中,除知识、技能目标外,需要有明确的素质教学目标。课程教学除学习专业知识、技能外,还需要学习文字处理、电子表格、做PPT、计算机安装与维护等;还需要学会按要求、流程做事,学会表达、听话,学会团队合作等,教师必须思考将这些要求融入到课程教学和实践教学中。第二课堂是出人才的主战场。一方面是利用学院和系搭建的人才培养素质平台,让学生在参加管理、活动中,培养管理、组织、协调、办事和沟通能力。一方面是利用专业学习的电工电子协会,让学生在兴趣引导下学习,通过参加电工电子竞赛、教师做的工程项目等学习,提高专业知识应用能力和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
四、结束语
在人才培养中需要以项目任务为驱动,以学生为中心,将学生的就业核心与综合素质融入到课程教学和课外活动中,通过规范化的教学、学生管理,人才培养质量就能得到有效的保障,学生就会受到企业的高度认可。
参考文献:
(一)教学模式缺乏创新
目前多数高职院校在进行电工技术实训教学时依旧采用传统的实践教学模式,老师作为主导,进行知识的灌输,授课形式多采用“示范—模仿”的方式,这种“填鸭式”的教学已不能达到素质教育的要求,严重的限制了学生的自主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阻碍学生思维的发展。
(二)教学设备明显落伍
目前的高职院校普遍存在缺乏实训资金的窘况,这也导致在进行电工技术实训时所需元器件不足,严重制约了培训的质量和实训的效果,甚至有的学校还在用上世纪的设备在进行实训,这就很难让学生了解到最新的专业发展情况和国家的最先进的技术,这样的电工技术实训已经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
(三)实训教学师资力量不足
高校的扩招造成了学生数量的猛增,教师资源的短缺,于是在电工技术实训时,本来应该是一个实训教师负责十到三十个实训学生教学,结果却是一个实训老师要负责四五十个学生的实训,这样的效果可想而知。大多数的教师缺乏对现代电工先进技术的了解,在实训时仍旧采用旧的一套流程和知识,无法达到实训的真正效果。
二、电工技术实训教学的一些思考
(一)改进电工技术实训教学内容的思考
传统的电工技术实训教学内容就是利用理论教学加上操作来培养学生必要的基本技能,教学内容缺乏创新,对实际的职业需求联系不紧密,无法吸引学生的兴趣,很难达到培养学生能力的效果。在近几年的电工技术实训教学中,通过探索性的实践教学,以及国内各高校教师的全新概念的职业教育和培训的教学经验,这门课程逐步形成了专业知识侧重于社会需求的一套新的教学模式,并在一些高职院校得到了应用和推广,在教学内容中,重点培训技术应用程序和以创新为主的电工技术实践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电工技术的基本技能能力培养、专业技能能力锻炼以及综合技能能力融合三部分,注重学生实际操作的技能以及专业技能的实际应用,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把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标准转化为实际的教学内容。
(二)融入新的教学方法的思考
高职院校进行专业人才培养改革的思路集中在培训模式上,就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注重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也就是在明确的教学目标指导下,通过多方位的思考和讨论,在教学内容上合理改进项目设计内容,之后通过实践进行验证,在教学过程中打破传统观念,利用项目教学法,把过去所进行的封闭教学改为开放式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再是中心,而是作为学习的引导者和组织者,在课堂上老师与学生以互动的形式共同探讨每一项学习的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参与学习,使学生的实践动手得到提高的同时,大脑思维得到拓展,观察想象力得到提升,项目教学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在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技能和个性上得到全面发展。
(三)分层次设计电工技术实训教学过程的思考
高职学校的工科专业都有所不同,电工技术实训课程的学习也就有先有后,应根据学生学习进程的实际情况以及实训课时的多少,把学生分为不同的培训队伍。对于基础知识接近于零的,着重电工技术基本技能的训练;对有一定基本技能和相关知识,可以加强培养学生专业实践技能;对于基础较好接受能力强的学生,可以加强课外设计和创新设计综合实训内容。通过对学生按照不同的培训队伍进行的分层培训,使学生在学习时做到了个性化发展,让他们在学习中得到了想要的东西,在实训过程中也得到锻炼。
(四)延伸实训基地的使用功能的思考
为了进一步优化电工技术实训教学,可以开放电工技术培训基地,尝试打开管理模式,为学生进行专业实训进行开放。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入训练基地进行训练,锻炼基本技能,这样既可以改善训练基地的利用率,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价值,还可以保证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前提下,通过开展对外服务,培训基地向专业学生开放,促进新技术的推广,为社会培养专业技术人员,开展社会性质的职业技能培训与职业技能鉴定理论学习,最终目标是把电工技术培训基地建成集教学、电工技术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和技术服务等功能齐全的教育和培训中心。
三、电工技术实训教学采取的保障措施
(一)应用先进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质量
在电工技术实训过程中,实训教师要引进先进的教学方式和方法,结合传统教学里的优点,着重对实训项目的完成质量进行管理。在教学过程中,进一步明确实训教师的责任,同时利用先进的教学设施,如投影仪、计算机、多媒体等工具开展教学,优化教学资源,建立通过电气技术培训考核标准与电气技术培训指导相结合的方式,利用全面、开放的教学模式,有效地提高电工技术实训教学的质量。
(二)推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师执教能力
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引路人,只有自身能力提高了,才能做到“教书育人”。在电工技术实训教学中,教师应该在结合课本与实训项目教学的基础上,多钻研一些新的技术,并在实训教学时传授给学生,使学生能跟上现代社会发展的步伐。这就要求高职院校要推进教学改革,督促教师去了解和学习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并将这些及时补充到教学内容中去,只有教师努力钻研业务技能,进行良好的教学情境设计,有效地提高教学水平,学生才能在学习过程中在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上得到训练和提高。
(三)加强企业和市场调研,紧跟电工技术发展步伐
学生到高职院校学习技能,直接目标就是在毕业后能找到一个理想的就业场所。在电工技术实训教学中,学校或教师应结合电工技术专业特点,找到一些需要这方面人才的企业或市场,给学生提供真实的实训场所,既可以让学生在实训中得到提高,也可以了解最新的电工技术发展情况,还可以让企业了解学生能力,优先得到企业的青睐。
四、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