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生物体细胞的特点范文

生物体细胞的特点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生物体细胞的特点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生物体细胞的特点

第1篇:生物体细胞的特点范文

1.右图为人体细胞正常分裂时有关物质和结构数量变化的相关曲线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若曲线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核DNA分子数目变化的部分过程n等于23

若曲线表示有丝分裂中染色体数目变化的部分过程则n等于46

若曲线表示减数分裂中每条染色体上DNA分子数目变化的部分过程则n等于1

若曲线表示有丝分裂中染色体组数目变化的部分过程则n等于2

下图为某二倍体生物体内的一组细胞分裂示意图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A.图②产生的子细胞一定为精细胞图中属于体细胞有丝分裂过程的有①③⑤

图示5个细胞均含有同源染色体该生物的体细胞中均含有2个染色体组

向某动物卵巢中注射含的脱氧核苷酸后检测细胞在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放射性变化。下图为处于不同分裂时期的细胞示意图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甲、乙细胞中每个核DNA分子均具有放射性

丙细胞中有2条染色体具有放射性三个细胞中均含有2个染色体组

丙细胞可能产生两个基因型不同的子细胞

一个基因型为AaX的精原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由于染色体分配紊乱产生了一个AAaX的精细胞则另外三个精细胞的基因型分别是、Y、YB.X、aY、Y

、aY、Y D.AAaX、Y、Y

雄蛙的一个体细胞经有丝分裂形成两个子细胞(C、C),一个初级精母细胞经减数第一次分裂形成两个次级精母细胞(S、S),比较C与C、S与S细胞核中DNA数目及其贮存的遗传信息正确的是

数目C与C相同与S不同

遗传信息、C与C相同与S不同

数目C与C不同与S相同

遗传信息C与C不同与S相同

下图分别表示对几种生物体内正在进行分裂的细胞进行观察的结果。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下列叙述中属于人体细胞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共同特点

正常情况下同一细胞形成的子细胞的基因型一定相同

分裂产生的子细胞均含有控制该生物生长发育的全部遗传信息

分裂过程中始终存同源染色体

分裂过程中均可发生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

下图为高等动物的细胞分裂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图甲一定为次级精母细胞图乙一定为初级精母细胞

图丙为次级卵母细胞或极体图丙中的M、m为一对同源染色体

9下图1表示细胞分裂的不同时期染色体数与核DNA分子数目比例的变化关系图2表示某动物处于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的图像。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图2中具有同源染色体的只有甲、丙细胞

处于图1中CD段的细胞是图2中的甲、丙、丁

图1中BC段形成的原因与DE段形成的原因相同

图2中丁细胞的名称为次级精母细胞如果丁细胞中的M为X染色体则N一定是

10.对XY型生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正X染色体的细胞不可能出现在雄性个体中

正常情况下同时含有两条Y染色体的细胞不可能是初级精母细胞

一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妇生了一个X(色盲)的儿子。如果异常的原因是夫妇中的一方减数分裂产生配子时发生了一次差错之故则这次差错一定发生在父方减数第一次分裂的过程中

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发生了某种变化使得一条染色体的两条染色单体上的基因为A、a则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发生的这种变化可能是基因突变也可能是同源染色体的交叉互换

甲图表示某高等雌性动物在进行细胞分裂时的图形乙图表示该种生物的细胞内染色体及DNA相对含量变化的曲线图。根据此图和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甲图中的A、B分别处于什么分裂的什么时期?A:________:________。

(2)乙图中8处发生的生理过程叫________。

(3)乙图细胞内含有染色单体的区间是________和9~11不含同源染色体的区间是________。

(4)若该生物体细胞中染色体数为20条则一个细胞在4~5时期染色体数目为________条。

(5)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发生在区间________。

(6)时期6与11的共同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甲图中B细胞对应乙图中的区间________形成的子细胞是________。

1.解析:选A。人体细胞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核DNA分子数目为92故n等于46;人体细胞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数目为92故n等于46;人体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复制后每条染色体含2个DNA分子故n等于1;人体细胞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组数为4故n等2。

解析:选A。理解减数分裂各时期的特点是解题的关键。图中③⑤为有丝分裂图像为减数分裂图像4个染色体组;由于该组细胞分裂图取自同一生物体由图④可知该生物为雄性故图②产生的子细胞一定为精细胞。

解析:选B。根据DNA分子复制的特点可知复制后形成的子代DNA分子均具有放射性甲、乙、丙细胞中DNA分子都已经完成复制;由题图可知甲、乙、丙细胞中均含有2个染色体组;丙细胞是次级卵母细胞正常情况下产生的两个子细胞的基因型相同但若间期发生基因突变或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发生交叉互换产生的两个子细胞的基因型可能会不同。

解析:选A。由一个精细胞的基因型为AAaX可知精原细胞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常染色体未正常分离导致携带等位基因A与a的染色体与X进入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Y染色体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携带A的染色体在着丝点分裂后进入同一个精细胞中所以另外三个精细胞的基因型分别是aX、Y、Y正确。

解析:选B。有丝分裂产生的子细胞的DNA数目及其贮存的遗传信息是完全相同的;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会发生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和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所以初级精母细胞经减数第一次分裂后产生的两个次级精母细胞的DNA数目是相同的但其贮存的遗传信

6.解析:选C。细胞中央的赤道板是个假想的平面是观察不到的。若图乙表示有丝分裂过程中的某阶段那么该阶段是有丝分裂的前期和中期染色体着丝点分裂不可能发生在此阶段。若图乙表示减数分裂过程中的某阶段那么该阶段可能是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可发生在此阶段。若图丙表示果蝇卵巢内的几种细胞根据细胞中染色体数量可知组可表示卵原细胞、初级卵母细胞或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次级卵母细胞因此b组细胞中可能会出现联会和四分体。

解析:选B。一个染色体组含有控制生物生长发育的全部遗传信息有丝分裂产生的子细胞含有两个染色体组减数分裂产生的子细胞含有一个染色体组。

解析:选B。图甲是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其细胞质均等分裂可能为次级精母细胞或第一极体;图乙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其细胞质均等分裂所以应是初级精母细胞;图丙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其细胞质不均等分裂应是次级卵母细胞不可能为极体;图丙中M、m是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后形成的两条子染色体不是同源染色体。

9解析:选D。图2甲、乙、丙细胞中均有同源染色体错误;图1中CD段的细胞中一条染色体上有两个DNA分子对应于图2中的丙、丁错误;图1中BC段形成的原因是细胞分裂间期DNA的复制段形成的原因是着丝点分裂错误;图2中丙细胞为初级精母细胞丁细胞为次级精母细胞丁细胞中没有同源染色体如果丁细胞中的M为X染色体则N一定是常染色体正确。

解析:选B。正常情况下雄性个体体细胞在有丝分裂的后期同时含有两条X染色体正常情况下初级精母细胞虽然已经复制DNA但是染色体数没有加倍所以不可能同时含有两条Y染色体;一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妇生了一个X(色盲)的儿子。说明父母的基因型分别是:X、X那么基因型为Y卵细胞基因型为X则这次差错一定发生在母方减数第二次分裂的过程中;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发生了某种变化使得一条染色体的A、a则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发生的这种变化只可能是基因突变不可能是同源染色体的交叉互换.因为原生物体不含有a基因。

解析:(1)甲图中的A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同一极存在同源染色体属于有丝分裂后期。B表示同源染色体分开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2)乙图中曲线A表示DNA的相对含量曲线B表示染色体的相对含量。8处表示减数分裂形成的配子的染色体数目加倍说明进行了受精作用。(3)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和有丝分裂后期之前存在染色单体即区间1~6、9~11存在染色单体不含同源染色4)根据曲线可知4~5时期为减数第一次分裂期染色体数目为条。(5)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即区间3~4。(6)6和11的共同点是染色体在原先的基础上暂时加倍都存在姐妹染色单体分开的情况。(7)甲图中的B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对应乙图的3~4。因为该细胞细胞质不均等分裂所以其应是初级卵母细胞经减数第一次分裂形成的是一个第一极体和一个次级卵母细胞。

答案:(1)有丝分裂后期 减数第一次分

第2篇:生物体细胞的特点范文

一、命题热点

1.基因突变的特征和原因的分析与应用。

2.基因重组的原理在杂交育种中的应用。

3.染色体组的判断及单倍体、多倍体在育种上的应用。

4.转基因食品的获取与安全。

5.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实验。

6.不同变异类型的判断与检测。

二、疑难点拨

(一)生物的变异

1.概念:是生物的亲代与子代以及子代个体之间表现出差异的现象。

2.类型:依据变异能否遗传给后代,分为可遗传的变异和不可遗传的变异,前者由生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改变引起,包括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后者仅由环境因素引起,遗传物质没有改变,如无光条件下产生的黄化苗。

3.应用:将可遗传的变异作为育种的原始材料,经过选育获得符合人类需求的新类型或新品种。

(二)基因突变

1.概念:由于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增添、缺失和替换,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

2.时间:主要在DNA复制时。

3.原因:外因是物理、化学或生物等因素;内因是DNA在解旋复制时结构不稳定,组成基因的脱氧核苷酸种类、数量和排列顺序易发生改变,从而导致遗传信息改变。

4.结果:只会使一个基因变为它的等位基因,不会改变基因的数量,如:由Aa或aA,或者A1A2或A3。

特别提醒:基因突变不改变基因的数量,只会使基因转变成它的等位基因;对生物性状的表现可能有影响,也可能没影响。

5.类型:

(1)根据对性状类型的影响划分

显性突变:如aA,该突变一旦发生即可表现相应性状

隐性突变:如Aa,突变性状一旦在生物个体中表现出来,该性状即可稳定遗传。

(2)根据引起突变的原因划分

自然突变:在自然状态下发生的基因突变。

诱发突变:在人工条件下诱发的基因突变。

6.特点:普遍性、随机性、有害性、低频性和不定向性。

7.意义: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为生物的进化提供最初的原材料。

(三)基因重组

1.概念: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重新组合。

2.类型:通常包括随着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随着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交换,使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重组。

特别注意:重组DNA技术、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属于广义的基因重组。

3.特点:不会改变基因的数量,也不改变基因的结构,只会引起基因的重新组合,产生新的基因型;一般意义上的基因重组,仅发生在有性生殖的过程中。

4.意义:产生新的基因型,极大地丰富了变异的来源,对生物的多样性和进化具有重要意义。

(四)染色体变异

1.染色体的结构变异

图甲 图乙 图丙 图丁

(1)缺失:染色体上某一区域及其带有的基因一起丢失,从而引起变异的现象(图甲)。

(2)重复:染色体上增加了某个相同的区域而引起的变异(图乙)。

(3)倒位:染色体在两个点发生断裂后,产生三个区段,中间的区段发生180°的倒转,与另外两个区段重新接合而引起的变异(图丙)。

(4)易位:一条染色体的某一片段移接到另一条非同源染色体上,从而引起变异的现象(图丁)。

2.染色体的数目变异

(1)非整倍变异:细胞内个别染色体的增加或减少。如21三体综合征。

(2)整倍变异:染色组数目的改变引起。如三倍体无子西瓜。

单倍体:由配子直接发育成的新个体,体细胞中含有本物种配子的染色体数目。特点:植株弱小,一般高度不育。

多倍体:由于有丝分裂异常,染色体数目整倍增加。特点是茎秆粗壮,叶片、果实、种子较大,糖类与蛋白质含量有所增加,发育迟缓,结实率低。

(五)可遗传变异的比较与应用

比较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

本质基因结构改变,产生新的基因。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重新组合,产生新的基因型。

染色体结构改变或者染色体数目改变引起

产生复制过程中,基因中脱氧核苷酸的增、减和改变。减数第一次分裂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或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交叉互换。染色体复制后,未形成两个子细胞或配子未经受精作用单独发育成个体或者染色体结构变异。

特点普遍性、随机性、有害性、低频性、不定向性发生在真核生物有性生殖的过程中,后代中出现一定的性状分离比。

多倍体植株器官大,养分多,成熟迟,结实少;单倍体植株弱小,高度不育。

应用人工诱变育种杂交育种单倍体育种和多倍体育种

三、典例解读

例1.下列产生可遗传变异的类型中,一般不发生在肺炎双球菌的是( )

①基因突变 ②基因重组 ③染色体变异 ④染色单体互换 ⑤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A.①②③ B.④⑤

C.②③④⑤D.①②③

解析:本题以肺炎双球菌为例,考查变异发生的对象,明确各种变异发生的机理及原核生物的结构和繁殖是正确解题的关键。肺炎双球菌为原核生物,无染色体,通过无性生殖的方式繁殖,一般没有染色体变异和基因重组,其变异主要来源于基因突变。

答案:C

特别提醒:在自然界中,病毒、原核生物没有染色体,缺乏染色体变异;虽然肺炎双球菌没有有性生殖,但可能通过基因转导而产生基因重组,只是一般条件下,不会发生;对于真核细胞而言,可遗传变异的来源都有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对于进行有性生殖的真核生物而言,则还有基因重组,且基因重组产生的变异比例最大。

例2.人体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具有很强的摄碘能力。临床上常用小剂量的放射性同位素131Ⅰ治疗某些甲状腺疾病,但大剂量的131Ⅰ对人体会产生有害影响。积聚在细胞内的131Ⅰ可能直接( )

A.插入DNA分子引起插入点后的碱基引起基因突变

B.替换DNA分子中的某一碱基引起基因突变

C.造成染色体断裂、缺失或易位等染色体结构变异

D.诱发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基因突变并遗传给下一代

解析:本题结合放射性同位素的知识,考查生物的变异,明确各种变异的原因是正确解题的基础。131Ⅰ作为放射性物质,不是碱基的类似物,虽可产生射线,诱发生物变异,但不能插入或替换DNA中的碱基,因此,A、B项错误;由于碘主要聚集于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并导致其基因突变,发生在此处的基因突变不能进入生殖细胞,因而,不能遗传给下一代,D项错误。

答案:C

例3.生物体内的基因重组( )

A.能够产生新的基因

B.发生在受精作用过程中

C.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

D.在同源染色体之间可发生

解析:本题考查基因重组的来源及其特点,明确基因重组的机理是正确解题的关键。一般来说,基因重组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是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或同源染色体交叉互换所导致;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是基因突变。

答案:D

例4.已知某物种的一条染色体上依次排列着M、N、O、P、q五个基因,如图列出的若干种变化中,不属于染色体结构发生变化的是( )

解析:本题以图示的形式,考查染色体的结构变异,明确染色体结构变异的实质和准确获取图示信息是正确解题的关键。A项基因数目减少是染色体片段缺失所致,B项O基因增多是染色体片段重复所致,C项为基因位置改变是染色体片段倒位所致,三项均属于染色体的结构变异;D项中没有基因数目和位置的改变,只是基因N、O变成了它们的等位基因n、o,属于基因突变。

答案:D

例5.下图是甲、乙两种生物的体细胞内染色体情况示意图,则染色体数与图示相同的甲、乙两种生物体细胞的基因型可依次表示为( )

A.甲:AaBb;乙:AAaBbb

B.甲:AaaaBBbb;乙:AaBB

C.甲:AAaaBbbb;乙:AaaBBb

D.甲:AaaBbb;乙:AAaaBbbb

解析:本题以图示的形式,考查染色体数目的变异,掌握染色体组成与基因的表示方法是正确解题的基础。由图可知:甲生物体细胞内染色体相同的为四条,为四倍体;乙生物体细胞内染色体相同的为三条,为三倍体;故甲、乙两种生物体细胞的基因型可表示为甲:AAaaBbbb;乙:AaaBBb。

答案:C

知识链接:生物属于几倍体应依其来源确定,具体为:由受精卵发育而来,有几个染色体组就是几倍体;由未经受精的生殖细胞发育而来的个体,无论有几个染色体组都是单倍体;由体细胞发育而来,其倍性与提供体细胞的生物一致。

例6.在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过程中不都产生的变异是 ( )

A.DNA复制时发生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改变,导致基因突变

B.非同源染色体之间发生自由组合,导致基因重组

C.非同源染色体之间交换一部分片段,导致染色体结构变异

D.着丝点分裂后形成的两条染色体不能移向两极,导致染色体数目变异

解析:本题考查变异的发生时间,明确变异发生的机理是正确解题的关键。在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都有DNA的复制,DNA复制时,会发生解旋,导致结构不稳定,可能发生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改变,发生基因突变;有可能发生非同染色体片段的交换,导致染色体结构的变异;也可能因为子染色体在移向两极时发生错误,导致染色体数目变异,A、C、D选项都可能发生。但细胞在有丝分裂过程中,没有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不会发生基因重组,因此,答案选B。

答案:B

例7.下列选项是发生在人类的几种遗传病,不能通过显微镜检发现的是 ( )

A.先天愚型 B.红绿色盲

C.猫叫综合征 D.镰刀型细胞贫血症

解析:本题结合常见疾病,考查疾病的原因及其特点。先天愚型,即21三体综合征,是21号染色体多了一条导致,属染色体数目异常;猫叫综合征是5号染色体部分缺失引起,属染色体结构变异,两种疾病都是染色体变异,可通过显微镜检发现。红绿色盲和镰刀型细胞贫血症都是基因突变引起,不能通过镜检发现突变的基因,但镰刀型细胞贫血症可通过显微镜检其血液中的血细胞发现。

答案:B

例8.用X射线处理蚕蛹,使其第2号染色体的斑纹基因易位于W染色体上,使雌体都有斑纹。再将雌蚕与白体雄蚕,其后代雌蚕都有斑纹,雄蚕都无斑纹。这样有利于去雌留雄,提高蚕丝的质量。这种育种方法所依据的原理是 ( )

A.染色体结构的变异

B.染色体数目的变化

C.基因突变

D.基因重组

解析:本题以蚕种的选育为话题,考查染色体变异的机理及其特点,准确获取信息、明确变异机理是正确解题的关键。基因从2号染色体移位至W染色体,属染色体的结构变异。

答案:A

例9.与杂交育种比较,诱变育种的不同之处是( )

①能大幅度改良某些性状

②能形成新基因

③能形成新基因型

④一般对个体生存有利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解析:诱变育种可以产生新的基因,从而大幅度改良某些性状,不过基因突变一般是有害的,对个体的生存不利。杂交育种不会产生新的基因,但是可以产生新的基因型。

答案:A

四、跟踪训练

1.下列对基因突变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杂交育种利用的是基因突变

B.为生物进化提供原始材料

C.基因突变仅发生在细胞分裂间期

D.只有细胞核基因可发生基因突变

2.基因突变对绝大多数个体是不利的,但却是生物进化的重要因素之一。你认为这一说法( )

A.正确。基因突变虽然对多数个体不利,但它为定向的自然选择奠定了基础

B.正确。基因突变虽然对多数个体不利,但基因突变的方向与生物进化的方向是一致的

C.不正确。因为基因突变不利于个体的繁殖,会导致物种灭绝

D.不正确。因为基因突变会导致个体的死亡,不利于生物进化

3.以下几种生物性状的产生,来源于同一变异类型的是( )

①果蝇的白眼

②豌豆的黄色皱粒、绿色圆粒

③八倍体小黑麦的出现

④人类的红绿色盲

⑤玉米的高茎皱形叶

⑥人类的镰刀型细胞贫血症

A.①②③

B.④⑤⑥

C.①④⑥

D.②③⑤

4.右图为高等动物细胞分裂示意图,它不能反映的是 ( )

A.发生了基因突变

B.发生了基因重组

C.发生了染色体的变异

D.发生了染色体的互换

5.下面是某种动物的一个卵细胞染色体组成示意图,下列分析判断错误的是( )

A.该细胞中的染色体可以看成一个染色体组

B.该种动物的体细胞中含有4对同源染色体

C.该动物的一个体细胞在有丝分裂中期含有32个DNA分子

D.该动物的一个原始生殖细胞进行减数分裂时,能形成4个四分体

6.杂交育种和诱变育种的实质是( )

A.基因突变

B.基因重组和基因突变

C.染色体变异

D.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

7.下列高科技成果中,根据基因重组原理进行的是 ( )

①利用杂交技术培育出超级水稻

②通过返回式卫星搭载种子培育出太空椒

③通过体细胞克隆技术培养出克隆牛

④将苏云金杆菌的某些基因移植到棉花体内,培育出抗虫棉

⑤将健康人的正常基因植入病人体内治疗基因病

⑥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处理,获得无子番茄

A.①③⑤ B.①②④

C.①④⑤ D.①②⑥

8.对下列各生物形成原理的解释,正确的是( )

A.无子番茄的获得是利用了多倍体育种的原理

B.培育无子西瓜是利用了单倍体育种的原理

C.培育青霉素高产菌株是利用了基因突变的原理

D.“多利羊”的获得是利用了杂交育种的原理

9.下图中,甲、乙表示水稻两个品种,A、a和B、b表示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①~⑦表示培育水稻新品种的过程,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①②过程简便,但培育周期长

B.②和⑦的变异都发生于有丝分裂间期

C.③过程常用的方法是花药离体培养

D.③⑥过程与⑦过程的育种原理相同

10.1993年,生物学家利用太空搭载的常规水稻种子做“太空条件下植物突变类型”的课题研究。当年,科学家将这些遨游太空后的种子播种后长出2000多株禾苗,只有其中1株出现与众不同的特性。在此后15年的种植培养过程中,这株水稻的后生了变异,有糯化早熟型、长粒型、高粗秆大穗型、小粒型、大粒型等10多个品种,有的植株高达18米左右。

(1)实验结果表明该变异最有可能是,属于。

(2)通过太空搭载获得新的水稻品种,这种育种方法是。与之相比,传统杂交育种的时间较长,其依据的原理是。

(3)2000多株禾苗中,只有其中1株出现与众不同的特性,而其后生变异形成了10多个品种,说明突变具有的特点。

11.下表为4个不同小麦杂交组合及其子代的表现型和植株数目,其中抗病性用A、a表示,抗盐性用B、b表示。据表推断:

组合亲本子代的表现型和植株数目

父本母本抗病抗盐抗病不抗盐易感病抗盐易感病不抗盐

一易感病、不抗盐抗病、抗盐14501100

二易感病、不抗盐易感病、抗盐004140

三抗病、抗盐抗病、不抗盐04220130

四抗病、抗盐易感病、不抗盐01840182

(1)在小麦抗病与易感病这对性状中,是显性性状;抗盐与不抗盐这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属于。现有抗病不抗盐和易感病抗盐植株,要通过杂交培育抗病抗盐植株,则应选择为母本,为父本。

(2)现有多株抗病抗盐小麦,若想鉴定并保留纯合品系,最好采用的方式是。

(3)若通过基因工程将该抗病基因转入棉花体细胞内,通常采用土壤农杆菌的质粒作为,该过程需要用到的工具酶有和;将导入抗病基因的棉花细胞培养成抗病植株,需要采用的技术手段是。

参考答案:1.B 2.A 3.C 4.C 5.C 6.B 7.C 8.C 9.B

10.(1)基因突变 可遗传变异

(2)诱变育种 基因重组

(3)发生频率低、不定向

11.(1)抗病 细胞质遗传 易感病抗盐植株 抗病不抗盐植株

第3篇:生物体细胞的特点范文

“细胞的分裂和分化”是苏教版生物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三节的内容。本课内容对学生学习生物体各种结构与功能、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等知识,具有重要的价值。本课重点描述了细胞分裂的基本过程,以及细胞生长使生物体由小变大的过程,并解析了生物体组织的形成――细胞的分化。同时,在此基础上介绍了植物体的四种主要组织与人体四种基本组织类型的结构、形态和功能以及它们的分布。

课前准备:

收集相关的科学史资料,制作相关动画课件和视频,准备材料。

编制学生预习导学案,指导学生自学教材,尝试自己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描述细胞的生长及分裂的基本过程,说出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进而理解生物体的各种组织是由细胞分裂、分化形成的。

2.能力目标

能够推导出“新细胞的遗传物质与原细胞是一样的”,并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培养学生分析、归纳的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3.情感目标

通过对细胞分化的学习,使学生形成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逐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描述生物的生长现象与细胞数目增多、体积增大有关,掌握细胞分裂的基本过程,描述细胞分化、组织的概念和组织的类型。

2.难点

说明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大致变化过程,描述细胞的分化现象。

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教师播放动画:人的生长发育过程从受精卵胚胎胎儿婴儿成年人。

二、创设情境

出示一个成年人大约拥有100 万亿个细胞的资料,然后与学生共同用数学表示法板书100000000000000(学生惊叹),使学生了解这些细胞都源自一个受精卵细胞。

在学生进入情境后,提示学生打开教学网,引导学生明确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然后提出思考的问题:(1)为什么受精卵能够变成100万亿个细胞呢?(2)细胞怎样进行分裂和分化?(3)说明细胞分裂的过程。(这些问题都可归结为一个问题,即“生物体的生长与什么有关系”)

三、深入探究

活动(一):细胞分裂

师:细胞如何从一个分裂成两个?(教师用动画演示细胞分裂的过程,学生利用网上的资源自主学习,然后小组讨论、发言,总结出细胞分裂的过程,让学生体会细胞数目的增多是细胞分裂的结果)

教师进一步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探究问题的内在规律:(1)细胞分裂过程中变化最明显的是细胞核,在这个位置有什么物质?它有什么变化?(变化最明显的是细胞核中的染色体,染色体是在细胞核的位置,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2)细胞一分为二,染色体是不是也一分为二?染色体数目是不是也要随之减半?那是不是会变成另外一种生物?

课件出示几种生物体内染色体数目的特点:同种生物的染色体数目是一定的,不会随着细胞的分裂减少。 如果某个体的染色体数量和同类生物不是一样的,那它就会表现出异样。

课件出示天才指挥家舟舟的资料:舟舟是一个先天智力障碍(三体综合征)患者,病因是常染色体变异,比正常人多了一条21 号染色体。

活动(二):洋葱根尖细胞分裂的基本过程

师(引导学生回忆分裂的基本过程):为什么同种生物体细胞染色体数目一样?(学生可以利用网上的资源自主学习回忆,然后小组讨论、发言,认识到细胞分裂之前染色体要复制)

[设计意图:通过观看图、文、声、像并茂的动画视频,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然后小组讨论、总结,让学生对细胞分裂的连续性和整体性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同时,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动手操作,感知细胞分裂过程和分裂过程中细胞内部细微的变化,进一步突出染色体的变化,达到突破难点的目的,共同完成意义的建构。]

活动(三):细胞的生长

师:细胞的分裂是一个变两个、两个变四个、那么细胞经过多次分裂会越分越小吗?(由此引出细胞生长,然后播放“植物细胞生长”的课件)

出示讨论问题: (1)新产生的细胞形态是否发生变化? (2)生物由小长大的原因是什么?(3)细胞的数目增多和体积的变大分别是怎么形成的?

[设计意图:通过动画引导学生进行形象化思维,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减轻理解难度,让学生体会细胞生长和细胞分裂一样是细胞生活的正常表现,是生物体的生长和发育的需要。然后设计一系列小组讨论的问题,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促进生生互学,加深学生对细胞生长的印象,并及时引导学生归纳和比较,帮助学生形成系统的知识网络,增强学生的探究意识。]

活动(四):探究与细胞分化及组织的形成(展示众多不同细胞)

师:构成人体口腔的上皮细胞、肌肉细胞、神经细胞,它们的形态、功能、结构相同吗?这些细胞仅仅靠受精卵的分裂过程能形成吗?(视频播放细胞分裂与分化的过程图和细胞形成组织图,如下)

图1细胞的分裂与分化图2细胞形成组织

课件出示:图1中的A、B、C三个过程都是细胞分裂,结果是使细胞的数目增多,D过程则属于细胞分化;图2中的A(与B相同)、C、D都是由许多细胞构成的细胞群,虽然它们各不相同,但它们都是组织。(让学生回忆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也属于组织,使学生通过比较总结出细胞分化以及组织的概念,并认识常见的动物和植物的组织,然后课件出示动物植体的四大组织,引导学生体会、理解与记忆)

[设计意图:通过视频、图片,让学生明确细胞分化是形成不同形态结构和功能的细胞群,每个细胞群实际上是一种组织,从而突破组织这一重点概念的教学,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组织形成的原因。]

……

第4篇:生物体细胞的特点范文

主题一 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1.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________物镜的放大倍数。

2.当视野较暗时,可使用反光镜的________和遮光器的__________。

3.当镜筒下降时,眼睛要从侧面注视________。

4.用显微镜观察玻片上的“p”,视野中看到的物像是“______”。

5.如果物像在视野的左上方,想把物像移至视野中央,应把装片往________方移。

6.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看到的物像就越______,看到的细胞数目越______,视野越______。

7.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在载玻片上滴的液体是________;制作人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在载玻片上滴的液体是____________。盖盖玻片时,使其一边先接触液滴,再缓缓放下是为了防止出现________。染色时使用的染液是________。

8.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共有的结构有__________、细胞质、__________、__________。动物细胞没有,而植物细胞有的结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细胞中,能控制物质进出的是__________;能量转换器有__________(植物特有)和__________。

10.多莉羊的诞生,说明细胞的控制中心是__________,它控制着生物的发育和遗传。

11.单细胞生物(如草履虫、酵母菌、衣藻、变形虫等)的身体虽然只由______个细胞构成,却有精致和复杂的结构来完成各种生理功能。

多细胞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12.细胞分裂就是一个细胞分成______个细胞。细胞分裂过程中,__________的变化最为明显。新形成的细胞与原细胞的染色体数目________。

13.细胞________使细胞的种类增加。

14.骨骼肌主要由________组织构成;血液属于________组织。

15.绿色开花植物的营养器官是根、________、________;生殖器官是花、果实、________。

16.高等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细胞________________植物体。

17.高等动物和人的结构层次:细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动物体或人体。

主题二 生物与环境

生物的生存依赖一定的环境

1.生物的特征

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生物能进行呼吸;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________;生物能生长和________;生物都有遗传和________的特性;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________除外)。

2.环境中影响生物的生活和分布的生态因素包括__________因素(如______、空气、水等)和________因素。

3.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有________(如鹰和兔子)、________(如水稻和杂草)、________(如豆科植物和根瘤菌)、寄生等。

4.环境影响生物;生物能适应(如荒漠中的骆驼刺根系发达)并________(如蚯蚓能疏松土壤)环境。

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

5.生态系统由__________部分和生物部分组成,生物部分包括__________、消费者和__________(细菌、真菌等)。

6.生态系统中生物体内的物质和能量由________者制造;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最终来源于__________。

7.在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之间由于____________的关系而形成的链状结构叫做食物链。许多食物链彼此交错,形成复杂的网状联系,称为__________。

8.食物链以__________为起点,不包括__________。

9.某些有害物质进入生态系统,会沿着__________不断积累。营养级别越高的生物,体内的有毒物质积累得越______。

10.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________生态系统(“绿色水库”、“地球之肺”)、________生态系统(“地球之肾”)、草原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等。

11.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一般来说,生态系统越复杂,该能力越______。但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__________的,若外界干扰太强,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

12.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__________,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

主题三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

绿色开花植物的一生

1.双子叶植物种子中储存营养物质的结构是________;单子叶植物种子中储存营养物质的结构主要是________。它们的共同特征是都有种皮和________。

2.________是新植物的幼体,由________、________、胚轴和________组成。

3.种子萌发的条件

(1)环境条件:适宜的________、一定的________、充足的空气。

(2)自身条件:具有完整的、有生命力的________;已度过休眠期;有充足的营养物质。

4.种子萌发的过程

种子――

膨胀种皮变软子叶或胚乳中的营养物质转运

\o(――首先发育)――发育)――发育))

5.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是根尖的__________。

6.幼根的生长一方面要靠________区细胞的分裂增加细胞数量;另一方面要靠________区细胞的体积的增大。

7.芽在发育时,________发育成叶,芽轴发育成茎,芽原基发育成______。

8.花的主要结构是________和________。前者包括花药和花丝,花药里有花粉,内含________;后者下部的子房中有胚珠,内含__________。

9.绿色开花植物从开花到结果,中间要经历________和________两个过程。

10.果实和种子的形成:\a\vs4\al\co1(子房壁

\a\vs4\al\co1(\b\lc\

\rc\}(\a\vs4\al\co1(珠被种皮受精卵

))种子)))

绿色植物的生活需要水和无机盐

11.植物生长需要的营养物质:________、__________、有机物。化肥主要是给植物生长提供__________。

12.植物生长需要量最多的无机盐是含________的、含________的和含________的无机盐。

13.植物体内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结构是________。

14.蒸腾作用的主要部位是________。

15.叶片由________、________和叶肉组成。

16.植物蒸腾作用的“门户”是________,主要分布在叶片的________表皮。

17.蒸腾作用可拉动________和无机盐在植物体内的运输;提高大气________,增加降水,促进生物圈的水循环。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18.光合作用的场所是__________;条件是________;原料有水和____________;产物有有机物和________。光合作用的实质是________有机物,________能量。

19.利用光合作用原理提高作物产量的方法有:合理密植、增加大棚中的____________浓度或__________强度等。

20.____________具有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特性。

21.呼吸作用的场所主要是__________;原料有有机物和________;产物有水和____________。呼吸作用的实质是________有机物,________能量。

22.呼吸作用原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1)________(选填“促进”或“抑制”)呼吸作用:中耕松土、及时排水等。

(2)________(选填“促进”或“抑制”)呼吸作用:果蔬的低温保鲜;储存粮食时,晒干、真空包装等。

23.绿色植物为许多生物提供食物和能量,作为生物圈中的__________,它们制造的有机物,通过食物链、食物网,养育了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

24.绿色植物通过____________,能不断消耗大气中的____________,并将________释放到大气中,对维持生物圈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相对平衡(简称碳—氧平衡)起着重要作用。

主题四 生物圈中的人

食物中的营养物质

1.人体内主要的供能物质是________,主要的备用能源物质是________,建造和修复身体的重要原料是__________(也可提供能量)。

2.水、无机盐和__________不能为人体提供能量。

3.人体缺________易患缺铁性贫血;儿童缺________易患佝偻病,补钙的同时,有时还应适量补充__________。

4.夜盲症是由于缺乏维生素______;缺少维生素C易患__________。

消化和吸收

5.人体的消化系统由__________和__________组成。消化道依次为________、咽、食道、______、________、大肠、等。消化腺有唾液腺、________(分泌胆汁)、________(分泌胰液)等。

6.淀粉在________开始消化,蛋白质在______开始消化,脂肪在________开始消化。淀粉的最终消化产物是__________。

7.________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

合理营养与食品安全

8.合理营养是指________而均衡的营养。

9.按照“平衡膳食宝塔”,每日摄入量最多的食物种类应该是____________类。

10.购买食品时要注意是否有________图标;关注食品包装上的生产日期和__________、是否有添加剂等。

人体内物质的运输

11.血液是由________(运输营养物质及废物等)和__________组成的。

12.红细胞富含____________,主要功能是运输________。成熟的红细胞________细胞核。

13.白细胞的体积最________,________细胞核。当身体有炎症时,白细胞的数量会________。

14.__________是最小的血细胞,________细胞核,主要作用是止血和加速凝血。

15.把血液从心脏送到身体各部分去的血管是________,它的血流速度最______,管壁最厚;把血液从身体各部分送回心脏的血管是________,有些里面有防止血液倒流的__________;毛细血管的管壁最薄,只允许红细胞________通过。

16.血液流经三种血管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抽血或输液时,针刺入的血管是________;中医上“切脉”时所摸的血管为________。

18.心脏主要由________组织构成,壁最厚的腔是__________。

19.心房和心室之间有__________,心室和动脉之间有__________,它们可以防止血液倒流。

20.体循环的途径:左心室__________各级动脉全身组织细胞周围毛细血管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__________。血液流经组织细胞周围的毛细血管时,由________血变为________血。

21.肺循环的途径:__________肺动脉肺泡周围毛细血管__________左心房。血液流经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时,由________血变为________血。

22.肺动脉内流________血,肺静脉内流________血。

23.ABO血型分为________型、________型、________型和O型。

24.输血的原则是输________血。

人体的呼吸

25.呼吸系统由__________和______组成。______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

26.气体由外界进入肺的途径:外界鼻________喉________支气管肺。

27.呼吸道能使到达肺的气体________、湿润、________。

28.痰是在________产生的。防止食物进入呼吸道的结构是____________。

29.吸气时,膈肌________,膈顶部下降,胸廓容积________,肺容积________,肺内气压________。

30.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过程:肺泡中的________透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液;同时,血液中的____________也通过毛细血管壁和肺泡壁进入肺泡。

31.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由______层上皮细胞构成,利于进行气体交换。

32.氧最终在组织细胞的__________中被利用,参与有机物的分解,并释放能量。

33.人呼出的气体可使澄清的石灰水__________,说明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__________。

人体内废物的排出

34.排泄是指人体将代谢废物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及多余的水和无机盐等排出体外的过程。

35.人体排出代谢废物的方式有排汗、呼气和________。

36.人的泌尿系统由________、输尿管、________和尿道组成。________是形成尿液的场所,是泌尿系统的主要器官。

37.肾脏的结构和功能单位是__________,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组成。

38.尿液的形成过程

(1)肾小球的________作用: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__________和大分子__________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__________、________等物质进入__________中,形成________。

(2)肾小管的__________作用: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全部__________、大部分水和部分无机盐等被重新吸收,而剩下的水、无机盐、________等就形成了________。

39.尿液的排出过程:肾脏中形成的尿液经输尿管流入________,暂时贮存起来,当贮存到一定量时,由________排出体外。

40.若在某人的尿液中发现了血细胞或蛋白质,则可能是由于__________发生了病变;若在某非糖尿病患者的尿液中发现了葡萄糖,则可能是由于__________发生了病变。

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41.人体神经系统由______和________,以及它们发出的神经组成。

42.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最高级中枢是____________;具有协调运动、维持身体平衡功能的是________;能调节心跳、呼吸、血压等人体基本生命活动的是________。

43.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__________。

44.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________,分为________反射(生来就有,如眨眼反射)和________反射(长期经验积累形成的)。

45.反射的结构基础是__________。神经冲动在反射弧中的传导方向为__________传入神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6.若感受器、传入神经或神经中枢受损,则机体______感觉、______反应;若传出神经或效应器受损,则机体______感觉、______反应。

47.人类特有的反射是与____________有关的反射,如谈虎色变。

48.眼球中,能感受光线刺激,产生神经冲动的结构是__________。

49.视觉的形成过程:光线角膜__________________玻璃体__________视觉神经视觉中枢形成视觉。

50.近视是指光线经晶状体等折射后成像于视网膜的______方,应佩戴______透镜矫正。

51.听觉的形成过程:声波外耳道________听小骨________(听觉感受器)听觉神经听觉中枢形成听觉。

52.内分泌腺没有________,分泌的________对人体有调节作用。

53.生长激素由________分泌,幼年时分泌过少会患__________,分泌过多会患__________。

54.甲状腺能分泌______________,幼年时分泌过少会患__________,成年时分泌过多会患甲亢。

55.同时具有内分泌功能和外分泌功能的是________,它的内分泌部分是________,分泌的__________可调节血糖浓度,分泌不足会患__________。

56.人体的生命活动主要受到神经系统的调节,但也受到________调节的影响。

主题五 动物的运动和行为

动物的运动

1.哺乳动物的运动系统由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构成。

2.骨骼肌由________和________构成。

3.关节由关节面、__________、关节腔组成。关节面由关节头和关节窝组成,其表面覆盖____________,可以减缓冲击,减少摩擦。__________内有滑液,可以减少骨与骨之间的摩擦。

4.运动的产生:__________受到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骨绕________运动,于是躯体的相应部位就会产生运动。

5.在运动中,骨起________作用,关节起________作用,骨骼肌起________作用。

6.屈肘时:肱二头肌________,肱三头肌________。伸肘时:肱二头肌________,肱三头肌________。

7.运动的协调:运动系统在________系统的控制和调节,以及消化系统、循环系统和呼吸系统等的配合下共同完成运动。

动物的行为

8.先天性行为:动物生来就有的,由____________所决定的行为。

学习行为: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________而获得的行为。

9.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______,学习行为越复杂,“尝试与错误”的次数越______。

10.社会行为的主要特征:形成一定的________,有明确的________,有的群体还形成________。

11.群体中的信息交流:动作、声音和________等都可以起传递信息的作用。

主题六 生物的生殖、发育与遗传

人的生殖和发育

1.男性的主要生殖器官是________,其功能是产生________,并分泌________激素;女性的主要生殖器官是________,其功能是产生__________,并分泌________激素。

2.生殖过程

(1)受精:卵细胞在__________内与结合,形成受精卵。

(2)着床:受精卵发育成胚泡后,植入____________的过程。

(3)胚胎发育:胚泡中的细胞继续进行分裂和分化,逐渐形成胚胎,在8周左右时发育成胎儿(初具人形)。胚胎发育的场所是________。

(4)胎儿的发育及分娩:胎儿生活在羊水中,其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的器官是________;胎儿发育成熟后,从母体的阴道产出。

3.青春期的身体变化

(1)显著特点:____________。

(2)男女生体形发生变化,区别越来越明显,出现____________。

(3)神经系统以及心脏和肺等器官的功能明显__________。

(4)性器官迅速发育,男孩出现________,女孩会来________。

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4.昆虫的生殖特点:________生殖,卵生,体内受精。

5.昆虫的发育方式有两种:一种是____________发育,其过程是卵幼虫________成虫,如家蚕、蜜蜂、蚊子等;一种是______________发育,其过程是卵________成虫,如蝗虫、蟋蟀、蝉等。

6.若某种害虫的发育方式为完全变态发育,则其在________期对农作物的危害最大。

7.两栖动物的生殖特点:________生殖,卵生,________受精。

8.两栖动物的发育过程(以青蛙为例):__________蝌蚪幼蛙成蛙。发育方式是________发育。

9.雌雄蛙抱对,可提高__________。

10.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幼体的发育必须在________中进行。

11.鸟的生殖特点:________生殖,卵生,体内受精。

12.鸟卵中相当于一个卵细胞的部分包括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13.________里面含有__________,是胚胎发育的部位,将来发育成雏鸟。

14.________是胚胎发育的主要营养物质来源;________为胚胎发育提供营养物质和水分。

15.鸟类的生殖和发育过程一般包括求偶、、筑巢、________、孵卵和育雏几个阶段,每个阶段都伴随着复杂的繁殖行为。

植物的生殖

16.有性生殖:由两性____________结合形成受精卵,再由__________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如绿色开花植物的种子繁殖。

17.无性生殖: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________直接产生新个体的生殖方式,如扦插、嫁接、压条、组织培养等。无性生殖产生的后代,只具有________的遗传特性。

18.嫁接时要使接穗和砧木的__________紧密结合,以确保接穗成活;嫁接获得的新品种所结果实的特性与________相同,如将柿子树嫁接到枣树上,获得的新植物体所结的果实是________。

生物的遗传与变异

19.________是指亲子间的相似性;________是指亲子间和子代个体间的差异。

20.生物体所表现的形态结构特征、生理特性和行为方式统称为________。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称为____________。

21.生物的性状是由________控制的,有时还受到________的影响。

22.染色体:由________和__________组成,是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存在于__________中。

DNA:主要的____________,携带着大量的遗传信息。

基因:具有遗传效应的________片段。

23.每种生物的体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是特定的;每条染色体上一般有______个DNA分子;一个DNA分子上包含有______个基因。如一般情况下,人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有______条,包含______个DNA分子,含有数万对基因。

24.在体细胞中,染色体是________存在的;基因也是________存在的,分别位于成对的染色体的同一位置上。

25.在有性生殖过程中,________和__________是基因在亲子代间传递的“桥梁”。

26.在形成或卵细胞的过程中,染色体数要________,即每对染色体中各有一条进入或卵细胞,故染色体在和卵细胞中是________存在的。受精时,来自和卵细胞的染色体在受精卵中又构成新的成对染色体,且每对染色体中,必有一条来自________,一条来自________。

27.相对性状有________和________之分。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也有________和________之分。

28.表现为隐性性状的个体,其体细胞的基因组成只有______一种;表现为显性性状的个体,其体细胞的基因组成有______或______两种。(相关基因用D、d表示)

29.基因组成为Dd的个体,d控制的性状不表现,但d______遗传下去。

30.男性体细胞的染色体组成是__________,的染色体组成是__________或__________;女性体细胞的染色体组成是__________,卵细胞的染色体组成是__________。

31.男性产生的两种的比例为________;女性只产生一种卵细胞。两种与卵细胞结合的机会均等,故生男生女机会________,概率都是________。

32.遗传病是由____________改变引起的疾病,可遗传给后代。

33.禁止近亲结婚的原因是:近亲结婚大大提高了________遗传病的发病率。

34.可遗传变异由____________的变化引起,能遗传给后代;不可遗传变异仅由________因素的变化引起,没有____________的改变,不能遗传给后代。

主题七 生物的多样性

细菌、真菌和病毒

1.细菌是______细胞生物,基本结构有__________、细胞膜、细胞质、DNA集中的区域,无________________,属于原核生物。其生殖方式为________生殖。此外,有些细菌还具有鞭毛或________;有些细菌能形成对不良环境有较强抵抗力的________。

2.单细胞真菌有__________等,多细胞真菌有________、________等。

3.真菌的细胞都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__________,真菌属于真核生物。

4.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作为__________参与物质循环;引起动植物和人患病,如________引起手癣、足癣、小麦叶锈病等;与动植物共生,如真菌与藻类共生形成地衣,__________与豆科植物共生等。

5.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食品制作,如酿酒、制作馒头和面包——__________,酸奶、泡菜——__________,制醋——__________,制酱——________;疾病防治,如青霉菌可产生杀死________的青霉素;生成清洁能源等。

6.病毒没有细胞结构,由__________外壳和内部的____________组成。

7.病毒不能独立生活,只能________在活细胞内。

植物类群

8.孢子植物包括:藻类植物、苔藓植物、________植物。

9.藻类植物有单细胞的,也有多细胞的;结构简单,______根、茎、叶的分化。

10.苔藓植物一般都很矮小,通常具有类似茎、叶的分化,但茎和叶中______输导组织;根非常简单,称为假根。

11.蕨类植物________根、茎、叶的分化;________输导组织。

12.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主要繁殖方式都是________生殖。

13.种子植物包括两大类群:________植物和________植物。它们的主要区别是种子表面有无________包被。

动物类群

14.无脊椎动物类群

(1)腔肠动物:身体呈辐射对称;体表有__________;有口________。

(2)扁形动物:身体呈________对称;有口无。

(3)线形动物:身体细长,呈圆柱形;体表有__________;有口________。

(4)环节动物:身体呈圆筒形,由许多彼此相似的________组成;靠________或疣足运动。蚯蚓靠______________呼吸,身体前端有________。

(5)软体动物:柔软的身体表面有__________,大多有贝壳;运动器官是________。

(6)节肢动物:体表有坚韧的__________;身体和附肢都________。蝗虫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是________。

15.脊椎动物类群

(1)鱼类:生活在水中;体表常覆盖________;靠尾部和躯干部的摆动以及________的协调作用游泳;用________呼吸,鳃的主要部分是鳃丝。

(2)两栖动物:幼体生活在水中,用______呼吸;成体可在陆地生活,也可在水中游泳,用______呼吸,皮肤可辅助呼吸。

(3)爬行动物:体表覆盖角质的____________;用______呼吸;卵表面有坚韧的卵壳。

(4)鸟适应飞行的特征有:身体呈流线型;前肢变成______;骨轻、薄、坚固,有的骨中空;胸骨上有高耸的__________,增大了胸肌的附着面积;________发达,提供牵动两翼飞行的主要动力;具有与肺相通的________,可辅助呼吸,气体交换的场所是______;食量大,排便快。

(5)哺乳动物:生殖发育方式为____________,提高了后代的__________;牙齿有门齿、犬齿、臼齿的分化。

16.恒温动物有________和____________。

生物的分类

17.生物分类单位从大到小依次是:______、门、纲、目、科、属、______,其中“______”是最基本的分类单位。分类单位越小,其中包含的生物种类越______,所含生物之间的共同特征越______,所含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越______。

18.根据生殖方式的不同,可将植物分为孢子植物和________植物。

19.根据体内有无________,可将动物分为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脊椎动物包括________、两栖类、爬行类、________和哺乳类。

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

20.生物多样性的内涵:____________的多样性、________的多样性、____________的多样性。

21.生物种类多样性的实质是________的多样性。

22.我国特有的珍稀动植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23.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是保护____________的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

生命的起源和生物进化

24.原始大气与现在大气在成分上的明显区别是:原始大气中没有________。

25.米勒的模拟实验证明:原始地球上尽管不能形成生命,但能产生构成生物体的__________。

26.原始生命起源于____________。

27.研究生物进化历程的最直接证据是________。

28.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________到________。

29.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是____________。

30.____________是由猿到人的最关键一步。

31.生物进化的原因:生物通过遗传、变异和____________不断进化。

32.变异具有__________性,而____________是定向的,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

主题八 生物技术

日常生活中的生物技术

1.发酵食品的制作步骤:________(消除杂菌)接种(含活的菌种)________发酵。

2.酿酒及制作馒头、面包时需用到__________,其在________条件下可以将糖类转化为酒精。

3.__________在温度适宜、没有氧气的条件下可以将牛奶中的糖类分解成乳酸。

4.食品腐败的原因:________和________分解食品中的有机物并在其中生长、繁殖。

5.食品保存的方法:除去水分,抑制细菌和真菌的生长——__________(晒制、腌制等);____________——冷藏法、冷冻法;____________——巴氏消毒法。

现代生物技术

6.转基因技术:将一种生物的________导入到另一种生物体的基因组中,通过导入基因在生物体内的表达,来改变生物的________的技术。

7.科学家把控制合成胰岛素的基因转入大肠杆菌内,对大肠杆菌进行大规模培养,使之大量生产__________,用于治疗糖尿病。

8.克隆技术:利用生物技术,通过____________方式产生与原个体有完全相同基因组成的后代的过程。

主题九 健康地生活

传染病和免疫

1.传染病:由__________引起的,能在人和人之间或人和动物之间相互传播的疾病。

2.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3.传染病的预防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人体的三道防线及其功能

(1)第一道防线:________和________,有阻挡、杀灭、清扫作用。

(2)第二道防线:体液中的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有溶解和________作用。

(3)第三道防线: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通过产生________,抵抗________。

5.非特异性免疫:人生来就有的,能遗传,________特异性,对______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它包括人体的第__________道防线。

6.特异性免疫:出生以后逐渐形成的,不能遗传,________特异性,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它包括人体的第________道防线。

7.能引起人体产生抗体的物质(如病原体等异物)叫做________。

8.抗原侵入人体内,刺激淋巴细胞产生的一种特殊蛋白质,叫做________。

9.抗体与抗原的结合具有__________,一定的抗体只对特定的抗原起作用。

10.疫苗通常是用灭活或减毒的__________制成的生物制品。疫苗的作用相当于________。

11.艾滋病的病原体是____________________,简称HIV。艾滋病的主要传播途径是性传播、________传播和________传播。

用药与急救

12.药物可分为处方药和____________(简称________)。

13.在使用药物之前,应该仔细阅读药品使用说明,了解药物的主要成分、适应症、______________、药品规格、不良反应、生产日期和__________等,以确保用药安全。

14.心肺复苏包括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15.静脉出血时,血液呈________色,应压迫伤口______心端止血;动脉出血时,血液呈________色,应压迫伤口______心端止血。

健康的生活方式

16.健康是指一种身体上、__________和社会适应方面的良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

17.____________是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核心。

18.被称为“生活方式病”的疾病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19.吸烟的危害:能诱发多种________系统疾病,可能诱发肺癌;酗酒的危害:导致____________疾病和肝脏疾病等;吸毒的危害:损害人的________系统,并使心肺受损等。

20.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要从我做起,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参考答案

主题一 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1.①目镜 ②物镜 ③反光镜 ④粗准焦螺旋 ⑤细准焦螺旋

(1)大光圈 凹面镜 (2)细准焦螺旋 (3)物镜 (4)p (5)左上

2.①清水 ②生理盐水 ③生理盐水 ④重叠 ⑤一侧 ⑥气泡

⑦碘液

3.①细胞核 ②细胞壁 ③叶绿体 ④液泡

(1)乙 (2)细胞膜 (3)① (4)线粒体 叶绿体

4.①分裂 ②分化 ③细胞 ④组织 ⑤器官 ⑥植物体

(1)分裂 相同 (2)保护 (3)系统

主题二 生物与环境

(1)生物 非生物 (2)A (3)F B、C、D、E G (4)2 FED

(5)捕食 (6)F (7)D (8)增多 自动调节 一定有限的

主题三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

1.①胚芽 ②胚根 ③子叶 ④胚 ⑤胚乳 ⑥子叶 ⑦胚芽 ⑧胚根 ⑨胚

(1)胚 胚 (2)胚乳 子叶 (3)胚乳 (4)水分 (5)根 胚芽

2.①成熟区 ②无机盐 ③分生区

3.①子房 ②胚珠 ③果实 ④种子

(1)雌蕊 雄蕊 (2)传粉 (3)胚珠 受精卵 受精 (4)胚珠

4.①叶脉 ②光合 ③气孔 ④蒸腾作用

5.①不变蓝 ②变蓝 ③碘液 (1)淀粉 (2)对照 (3)光

6.①氧气 ②二氧化碳 ③能量

7.①二氧化碳 ②水蒸气 ③二氧化碳 A光合 B蒸腾 C呼吸

主题四 生物圈中的人

1.①口腔 ②肝脏 ③胃 ④小肠 (1)消化腺 消化道 (2)淀粉

(3)蛋白质 (4)胰液 胰岛素 (5)胆汁 脂肪 (6)小肠

2.(1)① (2)①和② (3)①和③

3.(1)胃 小肠 (2)淀粉 脂肪 蛋白质 (3)葡萄糖

4.(1)Ⅰ 糖类 (2)坏血 (3)蛋白质 (4)钙

5.①血浆 ②白细胞 血小板 ③红细胞 ④红细胞 ⑤白细胞

⑥血小板

6.(1)动脉 静脉 毛细 (2)甲丙乙 (3)甲 丙

7.①右心房 ②右心室 ③主动脉 ④左心房 ⑤左心室

(1)⑤ (2)主动脉 动脉 肺动脉 静脉

(3)房室瓣 动脉瓣 心房 动脉

8.(1)主动脉 (2)动脉 (3)②ABD③ (4)①

(5)氧气 营养物质 二氧化碳 (6)减少

9.①肺 ②膈肌 (1)舒张 呼出 (2)扩大 小于

10.①肾小管 ②肾小囊 ③肾小球 ④尿素 ⑤原尿

⑥葡萄糖 ⑦肾小管 ⑧尿液

11.①感受器 ②传入神经 ③神经中枢 ④传出神经 ⑤效应器

(1)反射 (2)①②③④⑤ (3)有 无 (4)简单

(5)视网膜

12.①晶状体 ②视网膜

(1)放大 (2)视网膜 视觉中枢 (3)甲 丙

13.①鼓膜 ②耳蜗 (1)耳蜗 (2)鼓膜

主题五 动物的运动和行为

1.①关节囊 ②关节腔 ③骨 ④关节

(1)关节囊 (2)不同 两 (3)骨 关节

2.①收缩 ②舒张 ③舒张 ④收缩

主题六 生物的生殖、发育与遗传

1.①卵巢 ②卵细胞 ③雌性激素 ④子宫 ⑤输卵管

(1)输卵管 (2)受精卵 (3)子宫 (4)胎盘

2.①蛹 ②幼虫 ③若虫 (1)完全变态 (2)成虫

3.①胚盘 ②卵黄 ③卵细胞 (1)① (2)卵黄 卵白

4.①染色体 ②DNA ③蛋白质 ④染色体 ⑤DNA ⑥性状

5.(1)显性 (2)Dd DD或Dd (3)3∶1

6.①XY ②22条+Y ③22条+X ④XX ⑤XY ⑥女 ⑦男

(1)母亲 父亲 母亲 (2)1∶1 50%主题七 生物的多样性

1.(1)根、茎、叶 无 (2)根 无 (3)有 有 (4)孢子

2.①DNA ②细胞壁 ③细胞壁 ④细胞核 ⑤蛋白质外壳

⑥遗传物质 (1)成形的细胞核 (2)细胞 活细胞 (3)芽孢

(4)分裂 孢子

3.(1)氧气 (2)氨基酸

主题八 生物技术

1.①受精卵 ②大鼠 2.(1)B 细胞核 (2)无性

主题九 健康地生活

①溶菌酶 ②吞噬细胞 (1)一 二 (2)非特异性

要点必默

主题一 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1.× 2.凹面 大光圈 3.物镜 4.d 5.左上 6.大 少 暗

7.清水 生理盐水 气泡 碘液

8.细胞膜 细胞核 线粒体 细胞壁 叶绿体 液泡

9.细胞膜 叶绿体 线粒体 10.细胞核 11.一

12.两 染色体 相同 13.分化 14.肌肉 结缔

15.茎 叶 种子 16.组织 器官 17.组织 器官 系统

主题二 生物与环境

1.反应 繁殖 变异 病毒 2.非生物 光 生物

3.捕食 竞争 共生 4.影响 5.非生物 生产者 分解者

6.生产 太阳能 7.吃与被吃 食物网 8.生产者 分解者

9.食物链 多 10.森林 湿地 11.强 有限度 12.生物圈

主题三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

1.子叶 胚乳 胚 2.胚 胚根 胚芽 子叶 3.温度 水分 胚

4.吸水 胚根 胚轴 茎和叶 5.成熟区 6.分生 伸长

7.幼叶 芽 8.雄蕊 雌蕊  卵细胞 9.传粉 受精

10.果皮 胚 果实 11.水 无机盐 无机盐 12.氮 磷 钾

13.导管 14.叶片 15.表皮 叶脉 16.气孔 下 17.水 湿度

18.叶绿体 光 二氧化碳 氧气 合成 储存 19.二氧化碳 光照

20.二氧化碳 21.线粒体 氧气 二氧化碳 分解 释放

22.促进 抑制 23.生产者 24.光合作用 二氧化碳 氧气

主题四 生物圈中的人

1.糖类 脂肪 蛋白质 2.维生素 3.铁 钙 维生素D

4.A 坏血病 5.消化道 消化腺 口腔 胃 小肠 肝脏 胰腺

6.口腔 胃 小肠 葡萄糖 7.小肠 8.全面 9.五谷杂粮

10.QS 保质期 11.血浆 血细胞 12.血红蛋白 氧气 没有

13.大 有 增加 14.血小板 无

15.动脉 快 静脉 静脉瓣 单行 16.动脉 毛细血管 静脉

17.静脉 动脉 18.肌肉 左心室 19.房室瓣 动脉瓣

20.主动脉 右心房 动脉 静脉 21.右心室 肺静脉 静脉 动脉

22.静脉 动脉 23.A B AB 24.同型 25.呼吸道 肺 肺

26.咽 气管 27.温暖 清洁 28.气管 会厌软骨

29.收缩 扩大 扩大 降低 30.氧气 二氧化碳 31.一

32.线粒体 33.变浑浊 二氧化碳 34.二氧化碳 尿素 35.排尿

36.肾脏 膀胱 肾脏 37.肾单位 肾小球 肾小囊 肾小管

38.过滤 血细胞 蛋白质 葡萄糖 尿素 肾小囊 原尿

重吸收 葡萄糖 尿素 尿液

39.膀胱 尿道 40.肾小球 肾小管 41.脑 脊髓

42.大脑皮层 小脑 脑干 43.神经元 44.反射 简单 复杂

45.反射弧 感受器 神经中枢 传出神经 效应器

46.无 无 有 无 47.语言文字 48.视网膜

49.瞳孔 晶状体 视网膜 50.前 凹 51.鼓膜 耳蜗

52.导管 激素 53.垂体 侏儒症 巨人症

54.甲状腺激素 呆小症 55.胰腺 胰岛 胰岛素 糖尿病

56.激素

主题五 动物的运动和行为

1.骨 关节 肌肉 2.肌腱 肌腹 3.关节囊 关节软骨 关节腔

4.骨骼肌 关节 5.杠杆 支点 动力 6.收缩 舒张 舒张 收缩

7.神经 8.遗传物质 学习 9.强 少 10.组织 分工 等级

11.气味

主题六 生物的生殖、发育与遗传

1.  雄性 卵巢 卵细胞 雌性

2.输卵管 子宫内膜 子宫 胎盘

3.身高突增 第二性征 增强 遗精 月经

4.有性 5.完全变态 蛹 不完全变态 若虫 6.幼虫

7.有性 体外 8.受精卵 变态 9.受精率 10.水 11.有性

12.卵黄 卵黄膜 胚盘 13.胚盘 细胞核 14.卵黄 卵白

15.产卵 16.生殖细胞 受精卵 17.母体 母体

18.形成层 接穗 柿子 19.遗传 变异 20.性状 相对性状

21.基因 环境 22.DNA 蛋白质 细胞核 遗传物质 DNA

23.一 多 46 46 24.成对 成对 25. 卵细胞

26.减半 成单 父亲 母亲 27.显性 隐性 显性 隐性

28.dd DD Dd 29.会

30.22对+XY 22条+X 22条+Y 22对+XX 22条+X

31.1∶1 均等 50% 32.遗传物质 33.隐性

34.遗传物质 环境 遗传物质

主题七 生物的多样性

1.单 细胞壁 成形的细胞核 分裂 荚膜 芽孢

2.酵母菌 霉菌 蘑菇 3.细胞核 4.分解者 真菌 根瘤菌

5.酵母菌 乳酸菌 醋酸菌 霉菌 细菌 6.蛋白质 遗传物质

7.寄生 8.蕨类 9.无 10.无 11.有 有 12.孢子

13.裸子 被子 果皮

14.刺细胞 无 两侧 角质层 有 体节 刚毛 湿润的体壁

环带 外套膜 足 外骨骼 分节 气管

15.鳞片 鳍 鳃 鳃 肺 鳞片或甲 肺 翼 龙骨突 胸肌

气囊 肺 胎生、哺乳 成活率

16.鸟 哺乳动物 17.界 种 种 少 多 近 18.种子

19.脊柱 鱼类 鸟类 20.生物种类 基因 生态系统 21.基因

22.银杉 水杉 大熊猫 23.生态系统 建立自然保护区

24.氧气 25.有机物 26.原始海洋 27.化石 28.水生 陆生

29.森林古猿 30.直立行走 31.自然选择 32.不定向 自然选择

主题八 生物技术

1.灭菌 密封 2.酵母菌 无氧 3.乳酸菌 4.细菌 真菌

5.脱水法 低温抑菌 高温灭菌 6.基因 性状 7.胰岛素

8.无性生殖

主题九 健康地生活

1.病原体 2.传染源 传播途径 易感人群

3.控制传染源 切断传播途径 保护易感人群

4.皮肤 黏膜 杀菌物质 吞噬细胞 吞噬 免疫器官 免疫细胞

抗体 抗原

5.没有 多 一、二 6.有 三 7.抗原 8.抗体 9.特异性

10.病原体 抗原 11.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血液 母婴

12.非处方药 OTC 13.用法与用量 有效期

14.胸外心脏按压 人工呼吸 15.暗红 远 鲜红 近 16.心理上

第5篇:生物体细胞的特点范文

1. 占人体细胞干重50%以上的有机化合物是 [ ]

A.糖元 B.蛋白质 C.脂肪 D.核酸

2. 下列生理活动中不消耗ATP的是 [ ]

A.渗透作用 B.光合作用 C.细胞分裂 D.蛋白质合成

3. 植物生活所必需的矿质元素有几种? [ ]

A.60 B.16 C.13 D.6

4. 下列对酶作用特点的叙述哪一项是不正确的 [ ]

A.专一性 B.受温度、酸、碱度等条件的影响

C.有的维生素就是酶 D.是生物催化剂

5. 欲将在低倍显微镜下观察到洋葱表皮上的一个细胞,转换高倍镜继续观 察,则必须将此细胞移至视野中央,目的是使 [ ]

A.视野变大 B.物象清晰 C.视野变亮 D.目标存在视野内

6. 下列情况属于渗透作用的是 [ ]

①萎蔫的青菜放在清水中恢复原状

②大豆种子在水中膨大

③小麦种子在阳光下晒干

④放在盐水中的萝卜变软

A.②③ B.①④ C.①② D.②④

7. 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说明了: [ ]

A.原生质层的伸缩性比细胞壁伸缩性大

B.原生质层的伸缩性比细胞壁伸缩性小

C.细胞壁的伸缩性与原生质层的伸缩性大小相同

D.细胞壁无伸缩性,而原生质层有伸缩性

8. 下列属于生物应激性的现象是 [ ]

A.蝗虫的体色与青草相一致 B.枯叶蝶静止时象一片枯叶

C.根的向地性生长 D.公鸡之间的争斗性

9. 生物体进行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是 [ ]

A.生殖和发育 B.新陈代谢 C.遗传和变异 D.都有严整的结构 10. 良好生态环境破坏的原因是 [ ]

第6篇:生物体细胞的特点范文

1.1实施探究实验,观察解释现象《上海市中学生命科学课程标准》提出了“强化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的多样化”的课程理念。因此,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围绕一定情境或问题展开小型而又简易的探究性实验,引发学生对抽象科学概念学习的兴趣,是一个主动的、积极的和有意义的学习过程。在探究实验中,学生要针对特定的内容进行探究活动,他们需要识别变量、观察现象、建立事物之间的联系、概括规律,这是引入新概念的重要前提。探究实验完成后,学生要用自己的语言初步解释探究结果,最后教师小结、归纳科学的概念。例如,学习“细胞膜”知识时,有一个重要但却非常抽象的概念是“由于活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所以能够控制物质进出细胞”。为了让学生对活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有一定的感性认识,笔者指导学生动手做了一个探究性小实验:将等份的酵母细胞和高温煮沸的酵母细胞分别浸在含有蓝色染料的溶液中,标号为A、B,一段时间后注意观察酵母细胞的颜色和周围染料的颜色。实验结束后,请学生思考:煮沸对酵母细胞有什么影响?为什么细胞在不同条件下会呈现不同颜色?细胞膜是选择透过性膜吗?为什么?正是有了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解释和推断,学生才能真正建构起这一概念。

1.2演示案例材料,创设问题情境利用案例材料创设学习情境,围绕即将学习的重要概念,教师提出一个或几个值得探讨和思考的指向重要概念的问题,,经师生分析讨论后引出并建构概念。例如,学生对于拓展型课程“酶工程”中“固定化酶”概念是陌生的。教学中笔者先演示呈现了运用固定化酶技术生产高果糖浆的案例材料,在学生已有一些酶的应用知识基础之上,引导学生分析讨论3个问题:如何降低生产成本?如何减少葡萄糖异构酶使用量?如何解决葡萄糖异构酶的回收问题?当学生提出能否将酶固定在某种介质上重复使用时,笔者引出固定化酶概念,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自然接受了。呈现的案例材料可以来源于学生的日常生活、社会生活和生产、科学进展或新闻报道等各个方面,事例要鲜明突出,最好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引发学生的思考,并与要建构的重要概念联系起来;情景中教师应设置值得学生讨论的问题,从而激发学生主动建构概念的积极性。

2有效揭示内涵外延,强化学生对概念的理解

概念内涵是指反映概念所指对象的本质属性的总和;而外延是指概念所反映的对象的全部范围。透析概念内涵就是要明确概念的本质属性,明确概念外延就是要清楚概念的适用范围,这也是最终掌握和应用概念的前提。所以在建构概念之后,教师要设法有效揭示内涵外延,强化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同时促进学生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的提升。

2.1设计问题串,分析概念要素概念是对事物本质属性的反映,阐明一个概念就要揭示出反映事物本质属性的概念要素。教学时教师通过一定的事实资料和问题,引导学生分析概念要素。这样学生不仅可以对最初的概念重新定义,直到该概念涵盖更多的属性,从而使之更为精确,在此基础上也有效理解了概念的内涵。例如,在“抗体”概念教学时,笔者通过设置与概念要素相关的问题串组织教学,既增进了学生学习概念的兴趣,促使他们体验概念形成的过程,又帮助学生深刻理解了概念,具体教学过程见表1。教师围绕概念的本质属性,精心设计不断递进的问题串,引导学生的思维不断走向深入,更好地实现了对概念内涵的理解。在设置问题串时,要把握问题串的核心———概念要素展开,形散而神不散,同时合理选取和加工创设问题的素材。

2.2利用对比辨析,突出关键特征辨析的目的是掌握同类事物的共同属性和相关概念间的联系和区别,可以避免类似概念的干扰。此对一些相近或关系密切的概念,教师可引导学生对比它们的关键特征,经过同中求异和异中求同的辨析,使学生明确这些概念的异同点,从而能将它们科学有效地区分,使概念的内涵外延更清晰。例如,在“染色体畸变”一节中“单倍体”概念是从成因来定义的,并且极为抽象,易与一倍体、二倍体、多倍体相混淆。因此,教学中教师首先通过介绍单倍体生物雄蜂的形成过程,使学生领悟单倍体的实质是由配子直接发育成的个体;接着从单倍体的具体实例入手,通过引导学生对比三个物种体细胞和配子中的染色体数与单倍体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的关系,进而准确建立单倍体概念;然后讨论辨析“体细胞含3个染色体组的香蕉与六倍体小麦花药离体培养出来的含3个染色体组的小麦植株能否都称为三倍体”,进一步明确了单倍体的适用范围;最后再利用表2进行比较,突出了单倍体在个体发育起点和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等方面的关键特征,有效揭示了其内涵外延,强化了学生的理解。

2.3辨别多种例证,界定概念外延重要概念的形成需要例证的支持,而学生对各种例证的辨别则可使他们更准确地掌握概念。概念的例证包括正例、反例和特例三个方面。概念的正例是指代表某概念所有本质属性的具体事物或对象,所有正例组成的集合就是该概念的外延。概念的反例指的是不具有该概念本质属性的具体事物或对象,即不在这一概念的外延之中。概念的特例是指属于该概念的外延之中,但它不具有或不完全具有该概念所反映的本质属性。在概念教学中,教师可有意识呈现一些重要概念的各种例证,让学生来考察辨别从而界定概念的外延。例如,遗传学中“基因重组”的概念是这样描述的:生物体在有性生殖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之间的重新组合,结果使后代中出现不同于亲本性状的类型。教学中在基本建立起这一概念后,笔者呈现了4个例证让学生考察辨别是否属于基因重组:①“一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的主要原因(正例—加深对概念内涵中“有性生殖”、“基因重新组合”“、性状不同于亲本”的理解)。②百年前首次发现的禽流感现已产生H5N1、H7N7、H9N2和最新的H7N9等多种类型的原因(反例—病毒繁殖不通过有性生殖,也即无基因重组)。③图1中甲和乙表示发生在常染色体上的变异。判断甲和乙所表示的变异类型(正例—甲表示同源染色体间片段交换,属于基因重组;反例—乙表示非同源染色体间片段移接,属于染色体易位)。④转入细菌抗虫基因的抗虫棉花(特例:转基因并不通过有性生殖来实现,但在分子水平实现了不同生物的基因重组,并获得新的遗传性状)。在辨别例证的过程中,正例强化了概念内涵的理解,反例明晰了概念外延的界定,特例则丰富了概念外延的拓展。

3有效设置反馈练习,注重学生对概念的应用

学生在形成新概念后,不能只停留在记忆、理解水平上,而要学会应用,即利用概念去尝试解决问题或解释新现象。注重生命科学概念的实际应用,不只是将抽象的科学概念具体化,丰富和深化概念,更重要得是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和积极情感态度的发展。

3.1运用变式训练,增强思维的效能从记忆、理解概念向概念应用转化的最重要教学条件是在相似的情境和不同的情境中练习,即变式训练。变式训练的实质是把握住概念的本质属性不变,而适当变化概念的非本质属性,如情境、条件性知识等,也就是概念的正例变化,使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和方法去理解概念,增强思维的效能,提高学生应用概念的自主性和灵活性。例如“,染色体组”是染色体数目变异中一个重要的核心概念,对此概念的一个重要应用就是能准确判断某生物体细胞中染色体组的数目,理解生物染色体的倍性。教学中笔者从4个方面设计变式训练来帮助学生如何应用“染色体组”概念作出判断。(1)根据同源染色体中染色体数判断。变式1:判断细胞中染色体组数及每个染色体组中染色体数目(图2)。(2)根据基因型判断。变式2:图3所示为4个基因型不同的生物体细胞,请判断细胞中染色体组数目。(3)根据染色体数目和染色体形态数判断变式3:韭菜的体细胞中有32个染色体,共有8种形态。韭菜应是倍体。(4)根据配子或单倍体的染色体组数来推算。变式4:用花药离体培养出的单倍体水稻植株,当它进行减数分裂时,观察到染色体能两两配对联会。据此现象可推知产生花药的水稻体细胞含有染色体组数是个。

3.2联系生活实例,升华生命的体验生命科学教育中的情感态度有丰富的内涵:情感更强调学习过程中的内心体验;态度更关注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生命科学教育中热爱生命、珍惜生命方面的教育价值也是其他学科课程所不可替代的。因此,在某些生命科学概念形成后,教师要拓展应用到真情实感的课外生活中去,使学生对生命的情感、态度体验得以升华。例如,在“突触传递”这一重要概念形成后,笔者联系生活实际设计了如下反馈练习:反馈练习的设计注重突触传递概念形成的有效性和开放性,让学生体验到“突触传递知识”在关注健康、珍惜生命等现实生活问题上的价值,这是生命科学概念在更高层次上的应用。

4有效整合相关概念,引导学生对概念的迁移

现代认知心理学认为知识的迁移可以看成先前形成的知识在后续学习中的应用,而生命科学概念是生命科学学科思维的基本单位,师生交流的基本语言,知识迁移的基础。因此,在高中生命科学概念教学中,教师可先引导学生有效整合认知结构中的原有概念,通过意义建构形成相关概念图,达成对概念的有效迁移;然后再运用概念图作为先行组织者(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为后续相关新知识的学习奠定概念基础,最终促进新知识的迁移学习。

第7篇:生物体细胞的特点范文

一、充分利用资料,设计问题,剖析出真知

对于遗传信息在细胞核中这个知识点,充分利用资料,对资料进行分析,设计一系列问题,让学生根据设计的问题读书、思考,然后进行形式、内容兼备的讨论、分析、推理、归纳、总结,从而得出结论。问题1:克隆羊多利诞生实验中用到了几只羊,科学家对它们分别做了哪些处理?问题2:这三只羊分别为多利提供了什么?问题3:多利长得像哪只羊?分析为什么会长得像B羊?问题4:你得出了什么结论?

通过这些问题的分析、归纳,锻炼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启迪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语言概述能力,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真正做到品读出知识、思考出知识、讨论出知识、分析出知识、归纳出观点。

二、利用图片理解基因与DNA的关系

出示果蝇的一条染色体结构图,同时提出问题如下:(1)一个DNA上只有一个片段吗?(2)片段如何排列?(3)每个片段可能有什么含义?(4)果蝇的染色体是否只含有展示出的这八个基因?(提示,果蝇只有8条染色体,但性状却又近千万个)(5)DNA的片段是否全部都是基因?(6)你对这幅图,还有哪些疑问?让学生带着疑问观察、分析、讨论、综合、归纳和演绎出DNA可以分为很多个片段,许多片段是基因,但有些片段可能不是基因。

果蝇某染色体上的几个基因图

学生通过观察、分析资料不但获得了知识,也掌握了获取知识的方法和过程;不但领悟了知识,并且把知识转化为思维智慧;不但进行了思考,并且把思考理论转化为思考技巧;通过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不但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而且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不但能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而且能化寻常思想为科学素养。

三、利用图片分析染色体组成

染色体的结构抽象且微观,因此DNA和蛋白质组成染色体是本节课的又一重点和难点。可以充分利用图片、表格直观地展示知识点。

1.剖析图片,解析染色体概念及组成

什么是染色体?如何根据图片描述染色体的形状?让学生带着问题读书,观察多媒体图片时,分析问题:什么是染色体?染色体命名由来?DNA是否就是染色体?DNA和染色体的关系?染色体结构十分微观、抽象,利用图片资料,学生结合图片资料、文字资料和问题,小组内发挥主体性的讨论探究。通过DNA是否就是染色体这个问题,学生在矛盾思维中,分析、讨论,染色体中不但有DNA,还含有蛋白质。

2.利用表格分析染色体数目特点

出示下表,分析表格中数据,得出何种结论?

不同物种的染色体数目表

学生根据表格数据,能很轻松地得出结论:不同种类生物染色体数目不同。那么,这些生物的染色体有何共同点呢?学生得出:每种生物染色体的数目均为偶数。还有的学生联系上面所学,回答:都含有蛋白质和DNA。甚至有学生根据米歇尔发现核酸的故事,得出染色体的元素构成都是C、H、O、N、P。

3.设计问题剖析染色体在体细胞中的存在形式

问题1:人体细胞内含有多少条染色体?为什么写成23对?水稻的体细胞也写成12对。那么设问:能否据此推测生物体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教师补充:体细胞的染色体并非成对存在,在特殊的细胞中和特殊的时期,即形成生殖细胞的细胞在减数分裂的某个时期染色体会配对。适时抛出问题2,引发思考:为什么书本上体细胞内染色体数目都写成成对形式。生殖细胞内能否成对存在?联系自身,你体内的46条染色体,有几条是母亲给你的?几条是父亲给你的。

第8篇:生物体细胞的特点范文

Tang Fengbo

(宝鸡职业技术学院,宝鸡 721013)

(Baoji Vocational Technology College,Baoji 721013,China)

摘要:高职五年制学生来自初中,而且基础差,生物学的内容比较抽象。为上好生物课,我努力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灵活运用各种人体语言、幽默语言、实物、教具、实验等进行组织教学,做到让生物课堂充满欢乐气氛,让微观知识宏观化,化难为易,化繁为简,让抽象的知识具体化,让学生心情愉快地学习。

Abstract: The five-year vocational students come from junior high school, and their foundation is poor, and the biological content is abstract. To get good effect of biology class, I try to use a variety of teaching methods, flexibly use body language, humor language, physical thing, teaching aids, experiments to organize the teaching, to make the class full of joy, micro- oriented knowledge become macroscopic, change complete things to simple, make the abstract knowledge become concrete, so that the students will feel happy to learn.

关键词:生物学 教学法 多媒体

Key words: biology;pedagogy;multimedia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27-0255-01

0引言

教学方法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特别是对一些基础差的学生,教学方法尤其重要。本人就高职五年制生物学教学方法谈一些一些体会。

1从绪论课开始紧紧抓住学生

绪论是生物学的第一课,上好绪论课就是成功的一半。绪论课的第二个重点是学习生物课的意义。我不拘泥于课本,另外列举大量的事例,激发学生求知的愿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2利用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以调节课堂气氛,保持良性循环

具体采用的教法有:

2.1 用比喻突破难点以不同的深度将花生米覆盖、镶嵌或贯穿在课堂,如蛋白质分子类似于花生米,磷脂分子类似爆米花等。学生们在听到花生糕时都笑了,因为蛋白质和它的确有点像!同时我又说:与真实的花生糕相比细胞膜也存在差异:①磷脂分子,即它的“爆米花”只有两层;②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是可以流动,流动是是真个细胞的特点(要及时纠正比喻中不恰当部分,避免误导)。

2.2 用古诗词激发兴趣物质出入细胞膜有三种方式,它们是:①自由扩散:用“飞流直下千尺”来形容。“飞流”表明需要能量,而从从高浓度到低浓度不需载体的运动则通过“直下”表达出来。②协助扩散:用 “轻舟已过万重山”来加以解释。“轻舟”表明载体不用能量,“已过万重山”暗示从高浓度到低浓度流动。③主动运输:用 “逆水行舟用力撑”来说明。“逆水”代表由低浓度到高浓度流动,“行舟”表示需要载体,需要能量则通过“用力撑”表示。

2.3 用儿歌法助记《生物教学》中有两个很好的例子:

例1植物体内缺乏不能再度利用的S、Mn、Ca、Fe、B等元素时,植物的幼叶先死亡――刘(S)猛(Mn)盖(Ca)铁(Fe)棚(B)经商,不慎跌跤,幼年(叶)受伤;植物体内缺乏可以再度利用的元素时,植物体老叶先死――林(P)妹妹(Mg)用钾(K)弹(N)射中老爷(叶)受伤。

例2,有丝分裂各期特征:①间期特征:复制DNA、合成蛋白质――D复蛋合在间期;②前期特征:核仁、核膜消失,出现纺锤体、染色体――仁膜消失两体现;③中期特征: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细胞中央构成赤道板――赤道板上排整齐;④后期特征:着丝点分裂,在纺锤丝的牵引下,染色体移向细胞两极――均分牵拉向两极;⑤末期特征:核仁、核膜重新出现,纺锤体消失――仁膜重现两体失。

2.4 用科幻法展开联想的翅膀如何设计难讲课题的兴奋点呢,像光合作用,就可以利用它的两个反应式来进行发散创新。①H2O叶绿光体2H+1/2O2因为氢气是一种无污染的可燃气体,可用于火箭做高级燃料。所以如果我们可以得到便宜的氢气多好!我们对叶绿体的生理条件进行模拟,在太阳下晒晒水,氢气和氧气就产生了。②ADP+Pi叶绿。如果可以科学利用光体ATP反应式作用更大,我们活着需要很多很多的能量,被我们消化吸收的食物有99%以上被氧化分解后形成了水和二氧化碳以及能量,食物里只有不到1%的物质是用来构造我们身体的!如果我们可以模拟绿叶生产出绿色衣服来穿,用特殊的导管将绿叶在光合作用下制造的ATP输尽我们的身体,那样,为满足我们身体生长的需要我们一个月只要吃几顿饭就可以了,让绿叶尽情地为我们创造生命需要的的能量吧!

2.5 用比较法综合复习①生物课中有三个“基础”,两个“基本”特别容易记混,怎样对它们加以区分呢?我将它们找出放在一起,用不同的符号标注出重点字进行区分,就可以清楚的分辨他们的含义了!例如:P1倒5行:新陈代谢是生物体进行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P9T6行,构成细胞的化合物是细胞结构和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P41T3行,细胞分裂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的基础;P44T2行,新陈代谢是生命的最基本特征,是生物与非生物的最根本区别;P65倒T3行,光合作用是生物界最基本的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②有氧呼吸、无氧呼吸和体外燃烧。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都是为了将体内的有机物分解掉,给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不论是体外燃烧还是体内彻底氧化分解,糖类和脂肪的产物不会发生改变,也会释放相同的能量。蛋白质在两种情况下的产物却有区别,所以释放的能量也不一样。

2.6 理论联系实际

2.7 多用实物,多动手作实验有识之士都以为:有标本就不用挂图,有实物就不用标本。挂图给学生的感觉远没有实物真切,让学生亲自动手做一些实验的效果要大大强过让学生对实验原理本身进行了解。

2.8 多开展课外活动课外活动是课堂的延伸,也是联系师生感情进双向交流的重要纽带,课堂老师需要顾及所有的学生,对那些有特别兴趣的学生很难给于足够的关注,参加第二课堂的学生比较少刚好可以对这个缺陷加以弥补,我组织学生制作“过塑”红叶标本,帮助学生认识学校的花卉。

3利用直观的多媒体课件把微观知识宏观化,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化抽象为具体,利于学生理解

3.1 把微观知识宏观化

3.2 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化抽象为具体教材中很多内容都是微观、动态、抽象的。用多媒体教学就可将抽象的内容具体化,首先可通过动画显示显微镜下的中期细胞中的全套染色体,通过讲述很快掌握其观察方法,使学生对难以理解的人类染色体有了一个直观形象的了解。然后再将人类体细胞染色体核型分组的效果图演示给学生,使学生在掌握了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顺利的将无序排列的染色体剪贴在核型分析报告上。效果很理想。

总之,只要我们热爱学生,乐于奉献,我们一定能让生物课堂充满欢乐气氛,让学生心情愉快地学习。

参考文献:

第9篇:生物体细胞的特点范文

减数分裂历来是生物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由于其具有思维跨度大、综合性强、题目灵活多变等特点,且常结合图形出题,能充分体现高考对学生能力的考查,因而也是高考命题的热点。现就这一部分内容做一下分析整合,以供参考。

一、有关减数分裂基本概念的题型

同源染色体、非同源染色体、姐妹染色单体、非姐妹染色单体,四分体这些都是减数分裂重要的概念,是掌握减数分裂知识的基础,对细胞示意图的识别起关键作用。

例1:右图表示处于分裂过程中某阶段的细胞,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1和2, 3和4分别互称为_______,

(2)1和2, 3和4分别构成一个_______,

(3)a与a’,b与b’,c与c’,d与d’分别互称为______,

(4)a与b或b’、a与c或c’、a与d或d’互称为______,

(5)1与3或4,2与3或4互称为________。

【答案】(1)同源染色体 (2)四分体 (3)姐妹染色单体 (4)非姐妹染色单体 (5)非同源染色体

二、有关减数分裂示意图的基础题型

减数分裂示意图常考查的是如下五个问题:细胞中染色体的行为特征,细胞的分裂方式及时期、细胞的名称、子细胞名称及染色体行为特征、细胞中染色体(DNA)数量。分析减数分裂示意图思路也可如上述的顺序进行,简约概括为:特征-时期-名称。至于数目的确定,只要大家能清楚辨析DNA、染色体、染色单体这三者的关系即可容易得出。

例2:右图是某动物细胞分裂示意图,请回答以下问题:

(1)该细胞的染色体行为特征____________,

(2)该细胞的分裂方式及时期 ___________,

(3)该细胞的名称______________,

(4)写出该细胞分裂后子细胞名称_____________,

(5)该细胞四分体数、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DNA数分别为____________。

【答案】(1)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2)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3)第一极体或次级精母细胞(4)第二极体或精细胞(5)0、8、0、8

【解析】题干提到是动物细胞即认定该细胞是二倍体生物细胞,从其行为特征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体分离且无同源染色体,就可判断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由于其均等分裂,就可判断为第一极体或次级精母细胞,子代细胞名称也不难判断。

三、有关异常减数分裂的题型

纵观近几年的高考试题和各地的模拟试题中,有一类问题学生感觉难度较大,也就是减数分离异常问题。减数分裂中减数第一次分裂主要特点是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减数第二次分裂主要特点是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如果减数分裂异常,我们可以分别从减数第一次分裂和减数第二次分裂来分析。减数第一次分裂异常,也就是同源染色体不能正常分离,同时移向一极,最后到了一个次级性母细胞中(或第一极体)。减数第二次分裂异常,也就是姐妹染色单体不能正常分离,同时移向一极,最后到了一个配子中。

例3:(2012江苏卷)观察到的某生物(2n=6)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如图所示。下列解释合理的是( )

A. 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有一对染色体没有相互分离

B. 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有一对染色单体没有相互分离

C. 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有一条染色体多复制一次

D. 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有一条染色体多复制一次

【答案】A

【解析】该生物体细胞中染色体数为6,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复制,在正常情况下,经过减数第一次分裂,染色体数减少一半,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由于着丝点分裂,染色单体成为子染色体,此时染色体数应为6条,而实际为8条,说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染色体比实际多了一条,只能说明有一对同源染色体没有分开,所以A正确

四、减数分裂与遗传变异相结合的题型

减数分裂是遗传学的细胞学基础,在试题中,我们也会经常看到将两者相结合的试题。这类题型分两类。

1、有关遗传定律实质考查题型

例4:一个基因型为AaBb(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不同对的同源染色体上)的精原细胞经减数分裂最后产生____种,基因型为__________;

一个基因型为AaBb(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不同对的同源染色体上)的生物体经减数分裂最后产生____种,基因型为____________。

【答案】2,AB、ab或Ab、aB。

4,AB、ab、Ab、aB。

【解析】减数分裂产生的配子类型,主要在于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非同源染色体之间的自由组合,一个基因型为AaBb的精原细胞有两种自由组合的方式,两种可能的结果,但是最终只能选择一种方式进行,产生四个,两种基因型;而一个基因型为AaBb的生物体,其体内有成千上万个基因型为AaBb的精原细胞,两种组合方式都有,后代出现四种基因型。

2、结合遗传实例考查题型

这类题要求学生能够结合遗传现象分析减数分裂过程,难度较大,能力要求属于第三层次获取信息能力,这也是近几年来高考命题热点。

例5:(2012江苏卷)某植株的一条染色体发生缺失突变,获得该缺失染色体的花粉不育,缺失染色体上具有红色显性基因B,正常染色体上具有白色隐性基因b(见下图)。如以该植株为父本,测交后代中部分表现为红色性状。下列解释合理的是( )

A. 减数分裂时染色单体 1 或 2 上的基因 b 突变为 B

B. 减数第二次分裂时姐妹染色单体 3 与 4 自由分离

C. 减数第二次分裂时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自由组合

D. 减数第一次分裂时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交叉互换

【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所知,染色体缺失花粉不育,则正常情况下,该植物做父本只产生含b的正常配子,测交后代不可能出现红色性状。既然测交后代中有部分个体表现为红色性状,说明父本产生的配子中有部分含有B。若发生基因突变,则后代个体只有个别个体表现为红色;若是减数第一次分裂时非姐妹染色单体发生交叉互换,因为染色体交叉互换是经常发生的(启示:减数分裂知识的复习要全面、细致),故父本产生的配子中可能有一部分含有B,测交后代可能会出现部分(不是个别)红色性状,D正确。

五、综合题型

例6:(2011山东卷)基因型为 小鼠仅因为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未正常分离,而产生一个不含性染色体的AA型配子。等位基因A、a位于2号染色体。下列关于染色体未分离时期的分析,正确的是( )

① 2号染色体一定在减数第二次分裂时未分离

② 2号染色体可能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未分离

③ 性染色体可能在减数第二次分裂时未分离

④ 性染色体一定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未分离

A.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②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