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计算机网络课程网络教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摘要本文从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两个方面探析了如何有效地进行《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的教学。中职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了解计算机网络的相关知识,掌握基本计算机网络技术,具备一定的网络管理、维护、配置等综合应用能力。
0 引言
21世纪是以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时代,随着IT产业的迅速崛起,计算机网络的触角已经伸向社会的各个角落,并深刻地影响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我国的计算机网络也正在以空前的速度向前发展,尤其Internet的普及和广泛应用,使人们深刻地认识到掌握计算机网络知识和技术对适应信息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中等职业技术教育(以下简称中职)是我国职业教育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职的培养目标定位于“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高素质的劳动者和初中级专门人才”。中职的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直接关系到我国21世纪劳动者和专门人才的素质。因此,探索课程内容,研究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学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1 《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教学方法探析
中职《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教学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获得计算机网络方面的基础知识,了解和掌握基本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初步具备分析比较和选择网络技术元素的能力,掌握基本的局域网组建的技术,具备一定的网络管理与维护知识,掌握一定的网络配置管理等综合应用能力。
在近几年的教学与实践中,笔者对中职学生的学习特点和毕业后的就业情况进行研究,认为《计算机网络基础》应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法”进行教学。行动导向教学法是以学生为中心,以培养学生关键能力为目标,在教师的行为引导下,通过多种不定型的活动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使学生主动地用脑、用心、用手进行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法。由于中职学生基础较差,素质不高,他们没办法掌握难度较大的知识,只能理解和掌握一些比较基础的内容。但中职学生具有“二强一高”的优点,即动手能力强、可塑性强,对新鲜事物兴趣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就必须充分利用这个优点。首先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对计算机网络产生兴趣,在学生“想学”的基础上开展教学活动。其次要向学生指明所学的内容和所要达到的目标,学生只有清楚了这些,才会有意识地主动参与学习。最后采用容易让学生理解的方式,在教学过程中以行动为导向来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主体和中心,是学习的主角,老师起着启发、帮助和引导的作用。
2 《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各部分内容教学探析
通过分析与比较,笔者觉得《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应该从六个方面进行教学,分别是:计算机网络概述、数据通信基础、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与协议、计算机局域网技术、Internet及其应用、网络安全和网络管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少讲理论性内容,多讲实践性内容,让学生多动手实践,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2.1 计算机网络概述
本部分的教学内容主要讲授三个方面的知识:计算机网络的形成及发展、计算机网络的分类和应用、我国互联网的发展。其中,计算机网络的分类和应用是教学的重点。首先必须让学生明确计算机网络按不同的标准分类可分为不同的网络,教师可引导学生根据实例分析局域网、城域网和广域网的不同;有线网络和无线网络的区别;再根据网络的拓扑结构讲述星型网络、总线型网络、树型网络、环型网络和网状型网络的特点与差异。在计算机网络应用的教学中,可通过案例列举出计算机网络的应用,如:办公自动化、电子商务、远程教育、电子银行、在线娱乐等等,让学生对计算机网络有更进一步的了解。在讲授我国互联网发展的内容时,可通过查阅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的资料,结合最新《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的数据进行教学,使学生对我国互联网的发展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
2.2 数据通信基础
本部分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数据通信技术的基础知识,主要讲授三个方面的内容:数据通信的基本概念、数据通信介质和数据传输交换技术。首先让学生掌握信息、数据和信号的概念;其次明确通信介质中有线介质和无线介质之分,教学过程中可通过实物介绍双胶线、同轴电缆和光纤三种有线传输介质的物理特性和传输特性;再通过实例介绍红外线、蓝牙、激光等无线介质的特性。然后讲授数据传输技术,让学生明确并行传输与串行传输,异步传输与同步传输,单工、半双工和双全工这三种传输技术的区别。最后了解三种数据交换方式: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
2.3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与协议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是计算机网络的核心内容,但要求中职学生完全掌握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的确是相当困难,因此教学中也只能讲授最基础的内容。这部分教学内容主要有:计算机网络的功能特性、OSI参考模型的七个层次结构、常用的计算机网络协议、IP地址的分类等。首先必须让学生掌握计算机的功能特性,只有理解计算机网络的功能特性才能够掌握各种网络的特点,才能了解网络运行的原理。其次要让学生明确网络为什么要实行分层,并且能够知道OSI参考模型到底是哪七个层。但是具体七个层是怎样工作的就不要求学生掌握。然后让学生了解一些重要的网络通信协议,如TCP/IP、UDP、FTP、HTTP、SMTP等。最后讲授IP地址的分类。
2.4 计算机局域网技术
本部分的教学内容是本课程的重点。本部分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掌握简单的组网技术。讲授的内容有:局域网概述、局域网组成、网络设备、网络互连技术、局域网的组网技术、网络操作系统、局域网规划与设计等。学生通过本部分的学习,初步能够具备网络管理员的基本素质。本部分的教学最好都在计算机实验室进行,我们可分以下几个步骤进行教学:(1)引导学生认识网络设备:网络适配器、中继器、集线器、交换机、路由器等,还要动手制作网线。(2)要求学生理解网络互连的本质,能区分硬件互连与软件互连。虽然这部分内容较难,但这部分是核心内容,学生一定要掌握。(3)通过以上的学习,学生必须掌握简单的组网技术,包括怎样布线、选择网络设备、进行简单的配置等,重点训练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和实践的能力。(4)最后要求学生能够掌握Windows 2003 server的基本操作,如配置用户、共享、服务等。
2.5 Internet及其应用
本部分的教学内容同样是重点。学生通过学习,基本可以掌握Internet及相关知识。本部分的内容包括Internet的概念、Internet的主要服务和应用、Internet的接入方式、域名的认识等相关内容。本部分可教学的内容很多,学生也能够很好掌握。Internet的发展日新月异,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多结合当前的一些新技术和新元素,使学生对Internet有更深的了解。在讲授Internet应用的过程中,除了讲授Web服务、电子邮件服务、文件传输服务等传统的Internet服务以外,还可以结合当前的发展介绍其它流行的Internet服务,如:即时通信、博客(或微博)、搜索引擎、网络电视、网络娱乐、电子商务、网上银行、远程教育等等,多举一些与生活联系紧密的例子,这样不仅让学生增加了学习的兴趣,也增长了许多网络知识。在Internet的接入方式的教学中,可结合当前“三网融合”的政策进行教学,让学生了解国家的一些政策。另外还可以介绍世界和我国目前的互联网发展情况,介绍先进的“云计算”和“物联网”知识,让学生对未来网络有一个美好的憧憬。这部分的教学内容丰富多彩,只要教师备课充分,一定能够让学生学得兴趣盎然。
2.6 网络安全和网络管理
网络安全部分的教学内容主要有:网络安全概述、网络安全的威胁、网络安全目标和网络安全技术。重点讲述四个网络安全技术:加密技术、数字认证、防火墙技术、病毒防治技术。另外对网络安全的重要性、网络的不安全因素来源也要求学生有一些了解。
网络管理部分的内容较难,因此只能讲授一些比较简单的内容:网络管理的概念、网络管理的功能和简单网络协议(SNMP)。重点分析网络管理的五项功能(网络故障管理、网络配置管理、网络性能管理、网络计费管理和网络安全管理)和介绍SNMP的内容。最后再介绍一些常用的网络管理软件。
3 结语
经过近几年的教学探索和实践,《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已经成为我校中职教学的特色专业课。计算机网络日新月异的发展,需要教师不断更新知识,充实教学内容。同时计算机网络基础是一门理论性比较强、概念原理多、学生较难理解的抽象的课程,要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有赖于教、学双方的不懈努力和教学方法的不断创新。
参考文献
[1]李欢,徐师.计算机网络基础(第2版)[M].人民邮电出版社,2007.4.
[2]尹晓勇.计算机网络基础(第4版)[M].电子工业出版社,2008.7.
【关键字】计算机网络 实验教学 教学改革 实验类型
【中图分类号】H1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646(2008)08(b)-0153-02
1 前言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计算机网络》课程已成为计算机和相关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必修课。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系统地掌握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特别是Internet的核心技术和协议,并对各种网络技术以及网络管理、网络安全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有所了解,同时具备一定的计算机网络软硬件的安装、配置和应用的能力,为今后从事计算机网络方面的实际工作及其它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
由于计算机网络技术涉及计算机和通信两个领域,其概念多、原理复杂、协议抽象。为了加深学生对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网络协议的理解,同时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和专业实践能力,本课程安排有配套的实验环节。笔者教授《计算机网络》课程多年,深感目前这门课程的实验教学效果差强人意。本文根据笔者课程教学的体会,首先分析了《计算机网络》实验教学中存在的不足,然后提出了改革方案和具体思路,最后探讨了实验内容的设计依据和实验安排。
2 计算机网络实验教学现状
目前在《计算机网络》实验教学中,普遍存在以下薄弱环节:
2.1 实验教学目标不明确,实验内容设置不合理
对《计算机网络》课程的实验认识不足,没有目标和规划。有的学校实验内容偏应用,属于操作型实验;有的偏理论,属于对理论、协议的验证型实验。实验内容的设置随意性大、结构松散。这样学生学完了课程之后,对计算机网络的理论知识理解不深刻,在实际中也不能学以致用。
2.2 轻视实验环节,实验学时少
重视理论教学而轻视实验教学,课时安排不当。有的院校实验课时只有8学时,实验的地位不突出,从而导致实验内容与理论教学相脱节,实验的针对性不强,学生的网络知识和实践应用能力不能得到相应的提高,教学效果不明显。
2.3 实验教学组织不完善,考核方式不合理
实验教师在实验中没有起到引导作用,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积极性不高,特别是合作性实验,存在“有干的、有看的”现象,学生缺乏主动参与,对网络知识主动探索的欲望不高,这样影响了教学质量。实验成绩主要来源于实验报告,考核方式不合理。
3 计算机网络实验教学改革
针对《计算机网络》课程实验教学的特点,在实验环节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进行了改革,具体措施如下:
3.1 提高对实验教学的认识
《计算机网络》的实验教学不仅需要对《计算机网络》课程中的理论和协议进行验证,还需要通过对计算机网络实际的操作,提高学生分析、解决网络问题和网络应用开发的能力。可见,《计算机网络》实验的教学内容是一个系统的工程,需要有组织有针对性的安排实验内容,既要使实验内容与理论知识融会贯通,又要体现实用性和先进性。
3.2 更新实验教学内容
网络实验的类型可以分为:验证型实验、操作型实验、综合型实验和设计型实验四类。验证型实验主要用于验证网络的工作原理和各种协议,如解析IP包、解析TCP包、分析CSMA/CD的运行机制、理解ARP协议的原理等实验。操作型实验在于提高学生网络方面的动手能力,如制作网线、安装网卡、配置TCP/IP协议等实验。综合型实验是指运用多门课程的知识和技能完成实验项目,目的是让学生更好地应用网络知识、提高综合运用能力,比如网络应用服务器的配置、交换机与路由器的配置、网络性能分析、网络故障排除等实验。设计型实验是指学生根据教师提出的实验要求,设计实验方案和解决步骤,独立完成实验任务,如网络通信程序设计、网络规划设计等实验。
以往的实验项目多是验证型、操作型实验,这样不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为了加强实验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综合应用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应当更新实验内容。适当增加设计型和综合型实验项目比重,减少验证型、操作型实验的数量。
3.3 增加实验学时数
为了保证实验内容的实施和良好的教学效果,实验学时应当在16学时以上。有条件的可以独立开设《计算机网络实验》课程。现在,已经有不少高校把网络的实验课程从理论课程中脱离出来,独立开设实验课程,以便传授更多的网络知识,提高学生的网络技能。
3.4 加强实验教学的管理与组织
实验开始前实验教师需要明确实验目的与实验步骤。学生需要预习实验内容,对于综合型、设计型实验,学生需要写出工作计划和设计方案。实验过程中教师需要加强监督与管理。在实验开始时认真讲解实验内容及需要注意的问题,实验进行中善于引导学生,鼓励学生主动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实验要求每3-5人为一个实验小组,每组有独立的实验设备。小组成员有明确的分工,积极参与整个实验过程。实验结束后学生要认真撰写实验报告。实验报告不应是简单的实验步骤描述,需要有实验中出现问题的解释与说明。对于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需要有分析过程和解决思路。实验成绩的判定不单纯来源于实验报告成绩,需要结合学生在实验课中的表现和实验结果的考核。
4 计算机网络实验教学内容
《计算机网络》实验教学的目标是使学生理解和掌握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和工作原理,强化对网络协议的理解,能进行简单的网络安装、配置,并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网络编程技术。因此,本课程的实验内容应该涵盖以下方面:1)计算机网络原理和协议的认知与分析;2)网络软硬件的安装、配置;3)简单的网络通信编程。根据这样一个原则,设计的《计算机网络》实验教学内容如表1所示。总共的实验学时为20学时,涵盖了上面的实验内容,并且既有验证型和操作型实验,也有设计型、综合型实验,实验类型完善。通过本实验计划的实施可以很好得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
5 结语
计算机网络实验教学是《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对于培养学生扎实的计算机网络理论功底,积累一定的网络实践经验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由于计算机网络知识理论性强,发展日新月异,实验教学一直是《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中的薄弱环节。结果是学生不能真正理解网络的概念和原理,不能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可见,开展实验教学的研究,完善实验内容、改进实验教学的组织会对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产生积极作用。下一步,我们准备在以前工作的基础上,编写一部计算机网络实验教材,以更好得满足实验教学的需要。
参考文献
[1] 谢希仁,计算机网络(第五版),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7年12月.
[2] 陈鸣,计算机网络实验教程,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年2月.
[3] 冯国富、江效尧、胡作进,以就业为导向的计算机网络教学改革研究,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7(8):126-127.
[4] 刘彦保,计算机网络课程改革探讨,高等理科教育,2007(3):78-81.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 实验教学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682(2009)11-0048-02
一、引 言
“计算机网络”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课程,其实验教学与实践环节不仅仅是对理论教学的深化和补充,而且对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实验部分是学好该课程的关键环节,做好“计算机网络”课程实验教学可以促使学生积极探索知识,获得知识,增强自我学习的能力,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计算机网络实验教学的特点与现状
“计算机网络”课程的实验教学一直是许多学校在教学过程中难以解决的问题,因为它不同于一般的课程实验,如程序设计实验等,只需要提供一个软件环境就可以进行设计与调试,完成正常的教学实验。计算机网络从硬件、软件和通信等几个方面来讲,都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计算机网络”课程的实验教学不应只是理论的验证,更重要的是要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学生对网络的分析、设计、管理与应用的技能,加深对计算机网络理论知识的理解与应用。
目前,一些高校的“计算机网络”课程实验主要仍是以验证性实验为主,依附于理论教学,造成只重视课堂理论教学而忽视实验教学,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现象,实验教学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理论教学结束后,学生仍然无法进行网络的组建、测试、维护,对计算机网络原理的理解也只是建立在理论上,无法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网络技能联系,也无法把所学的知识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最终结果是不少学生修完了课程,考试拿到了高分,但对于计算机网络认识却并不深刻,尤其在实际应用中不能学以致用。面对不断更新的网络技术和各高校网络实验教学内容、实验环境、学生能力的差异,如何开展实验教学,是各高校所面临的共同课题。
三、计算机网络实验教学改革措施
1.加强专业实验室建设
“计算机网络”专业实验室是保障专业实验的重要条件。专业实验室与传统机房的区别在于专业实验室面向专业课程而传统机房面向计算机基础教学,在专业实验室中学生可以直接接触到网络布局中的各个环节,学习从网络原理到网络模块构建、网络实际应用的各种知识。目前高等院校中常见的网络实验平台基本上只提供简单的网络设备(如交换机、路由器等)和若干台计算机。很多高校没有独立的、综合的“计算机网络”专业实验室,无法满足“计算机网络”课程实验教学的要求,学生不能通过自己动手组建网络,达到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计算机网络基本原理、网络通信技术、锻炼网络工程应用能力的目的。这就需要学校积极配合,投入资金,加强“计算机网络”专业实验室的建设。
2.形成实验教学课程体系
通过课程建设,形成独立、完整、科学的实验教学课程体系,使实验教学不再依附于理论教学,独立开课,独立考核。实验教学是理论教学的深化和补充,独立设课不仅使学生认识实验课程的重要性,改变过去重理论、轻实验的思想,而且对于加强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起着非常大的作用。理论知识指导实践,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反过来促进学生在理论上寻求解答,更能体现网络实验课与理论课相辅相成的特点。如果计算机网络实验作为独立实验课,就必须有完整的实验教学大纲、实验教学计划、实验教材以及实验教学参考书。单独设定学分,规定计划实验学时,建立考核评价体系。按照大纲,根据现有的实验条件,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实验教学内容,在实验中体现和贯穿理论知识,保证实验内容先进、实验操作可行,设置必做与选做等多种层次实验项目,进行多层次的、灵活的、科学的实验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理论知识和参与实验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使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紧密结合,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3.优化教学内容
以应用为主旨和特征,针对课程特点,在教学内容上进行调整,实现实践教学环节与当前社会对计算机网络技术需求的接轨。网络技术的发展迅速,相关知识日新月异,因此,教学内容的设计必须不断跟踪先进技术,以适应计算机网络新技术、新概念、新应用不断涌现、快速发展的特点;必须及时更新实验教学大纲,充实新的实验教学内容,例如简化目前已经基本淘汰的如X.25、帧中继技术等部分内容,简化OSI参考模型等略显老化的知识,增加ATM技术、接入技术、路由器技术等现行常用技术所占课时,强化网络安全与网络管理技术等内容。
4.创新教学方法
在实验教学中,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强调教师在实验教学中的引导作用,加强教师在实验教学中的教学组织与管理作用,突出对学生实践能力、创新精神的培养。例如,针对新的网络技术和新的网络产品不断涌现的课程特点,经常提出一些与实际结合比较紧密的问题,让学生通过自主查阅资料的方式分析、解决。或者让学生参加实际工程项目的建设与开发活动,在工程实际中完成工程作业,并以实训报告作为这一环节的考察依据。其优点是学校不需要建立实训基地,无须投资大量资金,学生就可以看到、了解到许多新的技术和设备,同时为学生创造一次走向社会的锻炼机会。通过这种方法,不仅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加强了学生对网络知识的理解,培养了学生主动学习的良好习惯,提高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强化师资队伍建设
部分高等院校中的实验教师缺乏实践经验,也严重影响了“计算机网络”课程实验教学的效果。计算机网络是一个特殊的领域,当前并不是每个教师都具备了设计、管理大型网络的经验和能力。没有参与过大型网络组建、管理的教师,必定缺乏对大型网络形态和网络设备的感性认识,导致教学中理论与实践相脱离。这需要学校选聘高水平实验教师,或为实验教师提供相应条件,以提高其教学能力。
四、结 语
计算机网络技术是在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高速发展和相互结合的背景之下诞生的,是一门集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为一体的综合性的交叉学科,综合应用这两个学科的概念和方法,形成了自己相对独立的学科体系。在高校的教育教学中,“计算机网络”课程实验教学的改革,必须不断完善实验教学体系,不断地改革与更新实验内容、教学方法,以着重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网络的综合分析设计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 谢希仁.计算机网络(第4版)[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
2 尉哲明、马尚才.《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8.9:71~73
关键词:高职院校;计算机网络安全
1计算机网络安全课程教学常见的问题
1.1学生缺少实践操作
通常情况下,计算机网络安全教学主要包括理论和实践两部分,在进行理论知识讲解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计算机操作来对学生进行教学内容的展示,这样的传统教学模式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实践教学也只是教师带领学生到机房进行上机操作,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重复,缺少系统性的实践操作,长时间这样会导致学生对计算机网络安全教学产生厌倦心理。
1.2学生缺乏网络安全意识
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大多数家长会为自己的孩子提供笔记本电脑、手机、Pad等电子产品,这样就增加了他们接触网络的频率。然而网络属于“双刃剑”,其在给学生提供便利的同时,也会带来一定的风险,加之大多数学生缺乏网络安全意识,不能够对网络资源进行合理的筛查,从而导致计算机网络存在比较大的安全风险。
2计算机网络安全教学的具体改革方法
2.1改变教学方法
在开展高职计算机网络安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一定调整,借助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来开展课堂教学活动,这样既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可以提高高职计算机网络安全教学效果和质量。比如:在课程《网络安全技术》中,教师可以用启发式的教学方式进行授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时可以适当的穿插经典案例,引导和鼓励学生对案例进行交流和讨论,这样既可以拉近师生间的距离,而且还可以加深学生对计算机网络安全知识的了解和掌握。
2.2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作为高职教学而言,其最核心的教学目标就是为社会培养一批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此时就需要计算机网络按照教学结合教学大纲要求来制定教学方案,并不断拓展和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把最前沿、最实用的教学内容引入到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从而更有效地激发学生对网络安全知识的学习兴趣。例如,适当简化OSI的内容,因为OSI的参考内容不大,且随着TCP/IP的不断发展,逐渐成为世界各国公认的参考标准。因此,在计算机网络安全教学阶段,教师要对TCP/IP网络协议给予重点讲解,并适当的增加前沿性的知识,让学生能够满足社会需求。
2.3采用多媒体授课
借助现代教学辅助工具,同时使用必要的虚拟软件,使用于病毒、远程控制、拒绝服务攻击等演示工具时使用,实体机一般情况下安装杀毒软件或防火墙,当使用演示工具时会被删除,若安装双系统,既不便于使用,也十分占内存,采用虚拟机进行操作,即便操作上出现问题,也会迅速的进行重新安装。还可以把上课内容做成多个实训小任务,让学生去逐个完成。还可以借助于配套网站,将上课的资料,如教学大纲、PPT课件、操作视频、实训任务和课后作业嵌入,将传统的教学方式改为网络教学方式,更好的实现教学的现代化,加强课堂效果。
2.4开展分层教学
为了更好的提高计算机网络安全教学效果,就需要教师改革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特点来开展分层教学,以期达到比较理想的课堂教学效果。对于计算机基础比较差的学生,可以要求其具备安全软件的安装能力和计算机病毒的查杀能力;对计算机基础比较好的学生,可以要求其能够对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给予合理的应用,并具备计算机的联网安全能力,这样一来既可以提高学生的计算机网络安全素养,而且还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5定期开展计算机网络安全实训项目
要想使计算机网络安全教学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就需要对计算机网络安全实训给予重视。高职院校通过定期开展计算机网络安全实训项目,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计算机网络安全知识和技能的了解与掌握,而且还可以更好的提高自身的计算机网络安全水平以及网络安全知识的应用能力。实际上,计算机网络安全实训项目的开展,对学生日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会产生很大的帮助。在参加实训项目后,高职学生既可以对计算机网络安全实训知识有个更加直观的认识和掌握,而且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网络安全素养。
[关键词]课堂教学 网络教学 因材施教 仿真实验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0)09-0136-02
引言
计算机网络技术是中高职学校计算机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技术,也是中高职学校计算机专业的核心课程。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的内容很多,对中高职学校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而言,教学目标是使学生们能够理解网络基本原理、相关协议和标准;能够掌握网络的组建技术;学会网络的基本管理、配置和维护;能够运用所学知识掌握信息的管理和。
一、依据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目标,教授网络课程时应注重以下几个环节研究
(一)课堂教学环节
课堂教学的关键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要让学生变学习被动者为主动参与者、探索者,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为学生的积极参与创造有利条件,引导他们去积极思考、去探索、去发现,大胆尝试各种新的教学方法。
1.尝试教学方法多样性:如分组探讨式、案例教学式、课内外结合式、理论联系实际式等。
(1)分组探讨式:将学生分成几个学习小组,把问题分解,分别讨论,最后汇合,比如实践性强的内容或问题,可以先安排学习组自学,然后由一个学在课堂上向同学们讲述,再一起讨论、分析和评价,这样使得每个学生都会积极参与,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培养了自学能力。
(2)案例教学式:就是将乏味的理论知识转换为案例教学,要将计算机网络课堂教学上好,教学案例的选择至关重要,最好结合生活中的实际。
(3)课内外结合式:就是课堂内学习,课堂外也可以随时练习课堂上的实践内容,例如如果学校建立了Linuxvirtual web server实验平台,学生就可以在课余时间复习课堂实践内容。
(4)理论联系实际式: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这里可以理论讲解加动态模拟演示,如我们在讲授帧协议、流控机制等内容时,我们一面讲解协议原理,一面使用可视化模拟软件,形象、生动、直观地演示协议的运行,增强了教学的效果。
2.综合使用多种教学手段。如除了传统教学手段之外,我们现在常用的多媒体教学手段、网络教学手段。
例如我们运用计算机网络课程多媒体演示课件授课,这样将原来的抽象、很复杂的协议用生动的图像和动画表现出来,学生们可以更直观地理解教学内容,同时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无论何种都要启发式教学,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的思维活动,把学生从被动地“听”“看”到积极思维的运动中去,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组织同行教师研究同一课程不同章节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改变黑板加粉笔为主的教学方式,采用联机大屏幕投影仪进行直观教学,引进和制作与之相配套的CAI课件、电子教案,增加单位时间内的信息量,提高授课效率;研究多媒体教学弊端并提出克服办法,形成公共的高质量的多媒体教案;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资源,建设和完善“计算机网络基础”教学素材库,搭建教与学的平台。
(二)实验教学环节
实验环节的设计思想:
基础不同的学生对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与要求是不一样的。根据因材施教原则,在教学内容的安排和组织形式上充分考虑到本专业特点和学生基本能力的不同,采取分层次的教学模式,相关网络实验可以分为三个级别:
第一级,基础,即是基本技能训练,主要是使学生能够掌握常用的网络工具及基本应用,例如包括Linux操作系统的简单应用、浏览器的使用、邮件配置、利用Windows2000/XP建立对等网以及Web和FTP服务器的安装与测试等。
第二级,提高,即基本技能的提高训练,它面向计算机网络与通讯类、计算机网络与应用技术类、计算机网络基础类,使学生进一步能够掌握较高级和较为复杂的网络技能,例如使用PHP提供动态网页服务、MySQL数据库以及PhpMyAdmin的安装和配置、网络应用层协议分析和验证、Apache等实验。
第三级,发展,即高级别技能训练,主要是针对学有余力的优秀学生,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动手能力,包括软硬两个部分的创新实验:
1.有条件的开设硬件创新实验,需要投资购置一系列专用网络组网硬件设备如交换机、路由器等,并组织计算机专业教师编写适合本校学生的《网络硬件实验》,如设计以太网技术、VLAN配置、Cisco路由器配置和使用、第3层交换技术、ISDN、x,25仿真、防火墙、VPN、无线LAN(WLAN)等高级网络硬件实验。
2.为鼓励少数优秀学生充分发挥创新和动手能力,可以开设网络开放性创新实验,主要从网络软件的编写和应用方面引导学生将网络原理知识和实际网络编程结合起来,加深学生对于网络原理的更深入理解,并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如可以安排Multithreaded Web Server、Mail Sender、Flow Control仿真等一些网络编程实验。
当然对于条件较差的学校,可以借助仿真实验或者虚拟
实验工具:
仿真实验是一种充分利用最新多媒体与网络技术的教学方式,它为那些没有实验条件的学生提供了机会。仿真实验一般是利用JAVA、VRML三维虚拟现实、网络数据库服务等技术模拟出十分逼真的实时交互的实验环境、实验器材,使用者通过网络进行实验操作,有计算机即时进行数据处理等工作,并给出成绩。这一种教学方式可以方便而经济地提供昂贵的实验设备、复杂的数据处理软硬件、必要的文献资料、编排有方的教材、经验丰富的指导教师,不仅给缺乏实验条件的学校带来福音,更方便广大自学者的预习和复习。
或者说基于WEB的虚拟实验就是在WEB中创建出一个可视化的三维环境,其中每一个可视化的三维物体代表一种实验对象。通过鼠标的点击以及拖曳操作,用户可以进行虚拟的实验。虚拟实验环境可以针对计算机网络组成原理实验设计具体的实验环境。如本人曾在培训中使用的虚拟机:VMware、Virtual box,虚拟路由器、交换机配置工具:Dynmips。HAP SecureCRT 5,Boson Netsim for CCNP 7.0就很不错,值得一试。
(三)网络教学环节
我校网络教学的实践是基于分层的网络教学系统模型,网络中心经过系统设计、系统建设、功能模块开发、功能组合、试验运行等发展阶段,初步建立起新型的网络教学系统,并在教学区和家属区全面建立了以光缆为骨干的宽带IP网络,保证教师、学生方便有效地在网上备课、制作网络化教学课件以及自主学习。网络教学的实践可以有以下模式:
1.联网教学,利用互联网丰富的信息资源上网络课。鉴于计算机网络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技术,要讲清网络中的原理在实际中的应用,实时展示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我们可以在所有计算机网络课程的讲授中实时接入Internet,随时将讲述的相关知识通过实实在在的互联网络来说明和解释,这样学生就不会觉得乏味枯燥,同时也就明白了学习网络的重要性和实用性。
2.利用网络先进的技术上课。网络课上教师将部分课堂任务用BBS、QQ、NET MEETING、博客或电子邮件,同学们用相应的工具在线聊天进行课堂交流或提交课堂作业。也可以利用教师自己比如用MOODLE之类的工具构建的信息平台,进行网上答疑。
3.学生利用网络可以自主学习。教师可以把本课程的教学大纲、教案、习题、参考资料、教学录像等内容放到服务器上,并向学生免费开放,通过网络化的教学方式(如网络课件、网上答疑、网上提交作业、视频点播等),学生就可以在课外自主学习。
二、结语
总之,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应该是课堂教学、实验教学、网络教学三位一体,相互促进,各方面全面培养学生的上机动手能力、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知识综合运用能力,当然如何把各种教学模式混合有效地集成,达到真正理想的教学模式,有待于我们教育工作者进一步去摸索和实践。
[参考文献]
[1]褚建立.许运华.对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改革与创新的思考,教育与职业,2007.5.
[2]刘繁华.邓文新.促进学生组网能力的混合学习模式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07.5.
[j]谭福梅.赵东安.试论提高教学的互动性[J].江苏工业学院学报,2006.2.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 弹性教学模式 应用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10-0141-02
“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及其相关专业的一门必修课,该课程对实验和实践的要求较高,需要合理规划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传统的“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方式方法注重按照课本结构向学生传授生涩抽象的理论知识和相关概念,这种教育模式下学生很难对计算机网络相关知识形成完整的、深刻的认识,加之实验和实践环节所占的比重较低,实现方式较为简单等原因,这就使得“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无法获得预期的教学效果。
弹性教学模式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以学生为核心,将授课、实践以及考核等多个环节弹性化处理,可以有效改变现有教学模式的弊端。
1.弹性教学模式分析
计算机网络课程包含较为广泛的知识体系,不仅涉及计算机相关部分内容,还涉及通信相关部分内容,是当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的产物。鉴于计算机及通信相关技术领域的发展速度十分迅速,计算机网络课程需要随着这些关键技术的发展而变化,这就使得其知识体系具有了弹性这一特性。为配合该特性,在实际教学中更适合使用弹性教学模式。
2.课程教学的弹性定制
2.1弹性教学内容制定
在计算机网络的教学中,不需要拘泥于课本结构按部就班的进行教学规划,反而可以根据互联网的特性进行弹性调节,将多种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和条理,更加系统和全面的向学生开展教学活动。
如实际的Internet网络包含两个主要结构,一个是实现,另一个是应用。而在Internet的实现中又分为物理实现和逻辑实现两部分;应用则存在多种成熟应用方式以及多种新兴应用方式。每一种实现和应用中又包含了诸多的内容,这些内容就是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内容。通过这种教学模式的改变可以将教学内容整理成一个清晰的、层次分明的树,这样学生不仅会对计算机网络形成更加深刻的认识,还会多每一部分教学内容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2.2 弹性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时间是有限的,如果仅仅依靠课堂时间让学生学习和理解教学内容是无法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的,这就要求在课堂教学方面也应该进行弹性化改革。一方面,学生应该对课程做一定的预习和准备,无论是整理不同教学内容的逻辑关系还是总结归纳问题,对提高教学效果都是有积极的帮助的。另一方面,教师应该对课堂时间进行规划和分配,改变传统的“你教我听”的模式,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讨论中,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还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增强学生的学习深度和学习广度,掌握计算机网络课程的内涵。
3.课程实践的弹性定制
课程实践对于“计算机网络”这门课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是最核心的教学主体,因此在这门课程中实施弹性教学时必须将实验、课程设计以及实习等实践方式进行有效结合,向学生提供充分的动手实践环境,帮助学生真正掌握和引用计算机网络学习中学到的知识。
首先,随着教育资源投入的不断加大,大部分高校都具有能够满足教学实验的教学环境和教学条件。但是传统教学模式的缺陷在于:实验题目落后。计算机网络课程中涉及的教学内容及相关技术发展速度非常快,只有与社会需求相符的实验内容才能够真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在实验环节中可以依照弹性教学的内涵选取或引入CCNA、CCNP中与社会关联较为密切的实验题目,或鼓励学生进行创新性实验。
其次,课程设计是体现学生综合能力的主要方式之一,但是传统教学中,教师和学生对其并没有产生足够的重视度,只是按部就班的制定和完成一些较为容易实现,与课本教学内容没有较大差别的课程设计内容。课程设计的本质在于激励学生对已经学习和掌握的知识进行归纳和总结,通过与老师沟通,在自己最大能力范围内,将多个相关内容进行串联和综合应用,构成一个完整的课程设计方案,结果是失败还是成功并不是非常重要。这就要求教师利用自己的科研积淀以及对学生的个人能力进行分析,通过与学生讨论,扩大课程设计的内容,增强课程设计的弹性。
再次,对于有能力的学校,教师应该有计划的组织学生进行实习或邀请与本课程关系密切的从业人员对其工作内容或他眼中的计算机网络进行讲解,帮助学生建立更为生动、更为真实的计算机网络认识。
4.课程考核的弹性定制
实行弹性考核方式更能够体现学生的综合能力,消除学生只为应试而学习的心态。
常规的课程考核方式主要由学生平时成绩和理论考试成绩两部分内容组成,但是这两部分内容并不能够真正体现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应用水平。对于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缺乏客观性。若改变现有的课程考核方式和教学评价方式,将其做弹性化处理,按照不同教学内容对学生的作用调整考核比重,增大课程设计、实验等实践内容所占比例,甚至加入现场实际操作考核等,让考核成绩更加客观、公平、真实。
5.总结
总之,弹性教学模式的应用对于增强学生学习的深度、广度以及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等都具有非常积极的推动作用,是一种得到了广泛认可和极具操作性的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刘杰民,马玉春,程绍辉.计算机专业“计算机网络”课程的弹性教学模式[J].计算机教育,2006(10)
关键词:计算机网路;教学;改进
中图分类号:TP39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599 (2012) 20-0000-02
“计算机网络”是大学计算机专业的一门必修课。但当前的计算机网络课程偏向于理论,理论和实践脱节,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教学效果低。而网络相关知识更新很快,改革势在必行,针对这种情况,对计算机网络的教学提出了改进建议,以下从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1 教学目标的改进
目前计算机网络知识朝多元化发展,越来越多的学生对计算机网络知识感兴趣。我们应本着培养学生缜密的逻辑思维能力、扎实的分析问题能力,以培养学生胜任网络故障的排查、网络问题的分析、网络布线的基本能力,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网络问题的实际操作能力,进行教学目标的改进。在制定教学大纲时要注意理论知识和实际应用的结合,加大实践操作的课时,并应随时修订,将本门课程的最新知识加进去。
2 教学计划的改进
本课程可采用模拟软件和实际设备操作相结合教学,选取合适的工学结合教材,选择适应本课程的相应的实训,每个实训分解出合理的任务,从而使得学生具体的任务可作,有具体的任务目标可以实现,再以任务中的知识能力进行扩展,从而使学生学一反三,掌握操作技能。
3 教学手段的改进
3.1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在传统授课过程中,教师主要采用的填鸭的方式,即教师把自己的心得全部告诉学生,教师说一句,学生做一步,学生没有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从而使学生的自学能力得不到培养。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中,有很多的知识需要学生自学完成。这种学生主动学习能力的培养,要比学生被动学习知识更加重要。教师在平常的教学过程中,就要引导学生主动去思考。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给学生提一些问题,让学生自己搜索资料,寻找答案,增加他们的兴趣,促进他们的学习。(1)教师分析讲解实践过程,学生模仿。教师展示一个已完成的或基本完成的作品并讲解其制作过程,要学生模仿着去做。比如在讲交换机配置时,由教师在虚拟软件下进行交际机的配置,学生模仿教师的配置过程,然后教师分析这个配置过程所涉及到的知识点,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2)课程内容要工学结合,注重实践。大学学生因为基础参差不齐,对知识的理解深度不同,所拥有的能力差异很大,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采取的是任务驱动教学法,就是把企业中的相关项目引入教学,通过完成项目,使学生掌握知识,更加注重学生动手的能力,主要以应用为主。根据不同能力的学生,允许他们通过不同的方式展示他们的学习成果,可以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利于学生自主的发展。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问题,有的可通过阅读教材解决,有的可通过同学间相互交流、讨论来解决,解决不了的教师再稍加指导。(3)课堂进行总结,课后进行回访。在项目基本完成后,教师要适时地进行总结归纳,甚至可以将这个项目中所用到的知识点再串讲一下,对知识进行巩固。课后通过对学生的回访,可以发现教学中的问题,改进教学方法,增强复习过程,使学生即加深了理论知识的理解,又提高了实践操作技能,教学效果很好。(4)加强计算机网络基本概念的理解。学生结合计算机网络发展的历史,掌握计算机网络的概念、拓扑结构、功能、网络分类,了解网络协议、参考模型、网络体系结构等知识,通过这一部分的学习,使学生建立计算机网络的框架模型,为进一步的学习提供线索。
3.2 课程教学环境和条件要求。本课程拥有专用网络实验室,上课时间全天开放,学生可以随时上网查阅资料,学到更多更新的设计知识,为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提高创造条件。课程教师也将为学生提供辅助课程教学的相关网站,学生可从网上下载优秀资料,充实学生的学习资料,也可以根据教师所布置的“实践项目”进行活动。学生可以对所设计的方案进行实践,检验、修改、完善设计方案。
3.3 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通过课程教学实践,结合课程与所依托的行业相应岗位的实际,开发任务驱动模块、习题库等教辅材料,并逐步充实本课程学习资源。开展工学结合教学模式改革,注重实战实做,开发本课程的实践教学指导书。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展多媒体辅助教学和网络教学。结合课程实际,分别开发适用于课堂教学、课后自学的多种形式的多媒体辅助教学课件。根据精品课程建设标准,开发本课程网络教学主页,并以此为平台,提供教学资源共享,尝试开展网络教学。
3.4 使用虚拟机辅助教学。目前,在计算机网络课程中常用的虚拟软件是VMware Work-Station,教师可利用VMware Workstation 为学生快速创建虚拟机。在虚拟机的坏境中,我们可以完成网络的组建和各种服务器的安装和配置等内容的实验。每次课程结束,虚拟机能还原到安装状态,便于学生的重复使用。
4 教材的改进
本课程的教材应充分体现项目引领,任务驱动课程设计思想。以计算机网络知识所涉及的各项任务为主线,结合实践操作能力的要求,合理安排教材内容。以学生未来的发展和知识结构的要求必需够用为度,不追求理论的深度与难度。教材在内容上的选取应既实用又开放,即在注重实际操作能力训练的同时,还应把操作过程中的新知识、新技术和新方法融入教材,以便教材内容更加贴近实际。教材文字表达要深入浅出,图文展现应图文并茂。
5 考核模式的改进
本课程根据教学计划改变了以前的平常(包括考勤)加期末的考核模式,采用了教学过程考核和集中实训考核相结合模式。教学过程考核的标准应体现项目驱动任务引领型课程的特征,体现理论与实践、操作的有机结合,突出过程评价与阶段(以工作任务模块为阶段)评价,结合课堂提问、训练活动、单元测验等进行综合评价。教学过程考核是注重学生动手能力与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在学习和应用上有创新的学生应在评定时给予鼓励。而集中实训的考核安排在课程结束后的集中实训中,教师给出具体的任务,学生根据任务自主操作,最后教师会根据学生操作过程和结果给出相应的分数。
6 教学团队的改进
课程主讲教师建议由中级以上职称、从事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担任,人数以2~4名为宜,并且在职称结构和学历结构上要形成一定的阶梯结构。教学团队中要安排有在企业中从事网络工作的工程人员,他们可以对整个课程安排提出建议或进行指导。主讲教师和教学团队对本课程的特色要有清楚的认识和深刻的理解,而且教学目标明确,思路清晰,重点、难点清楚,态度积极,敢于大胆探索认真实践。
7 结语
综上所述,针对大学学生基础和能力,根据计算机网络发展的要求,设置先进的教学内容;特别强调重视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是比须的。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要求和课程的特点,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和创新,从而提高教学科研水平,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促进学生技能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刘彦保.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02).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理论教学;实验教学
中图分类号:TP3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2)18-4382-02
Research of Chinese Word Segmentation on Medical Documents
ZHANG Qi-Rui, WANG He-Xian, ZHOU Hua-Ying
(College of Medical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Guangdong Pharmaceutical University, Guangzhou 510006 China)
Abstract: On the basis of summariz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omputer network course, the research is done to improve the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teaching. The experiments show that the reform obtains the better teaching effectiveness.
Key words: computer network; theory teaching; practice teaching
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及个人电脑的普及,计算机网络技术已经深入到社会的各个角落,而互联网更是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因此,学习和掌握网络知识成为社会对各种人才的最基本的要求。目前,大多数高等院校都开设了计算机网络或相关课程,以满足不同专业的培养要求。
1计算机网络教学现状分析
计算机网络作为一门课程,已成为了各大院校相关专业的必修课,在整个培养计划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该课程主要包括数据通信、网络原理、网络组建、网络管理、网络安全等内容,理论性及实践性都很强,对理论联系实际的要求很高,教学难度比较大[1]。
计算机网络的经典教材通常都会详细介绍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分别针对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运输层和应用层讲述每一层的作用以及目前使用的协议[2,3]。学生普遍反映这样的编排理论性强、概念多,难以理解掌握。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对网络技术的兴趣被相对枯燥的理论讲解消耗殆尽。例如在讲述网络层时,虽然整个网络层全部围绕IP协议展开,但是一些相应的路由选择协议、ICMP协议等都让学生感觉到无法真正掌握精髓。学生希望能够给他们展示一些实物,形象地阐述网络层的运作情况,使他们能够看得见摸得着。这就对教师的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的结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目前的计算机网络教学中,照本宣科的情况相对比较严重,屡遭削减的学时更使得教师没办法详细阐述一些细节,因此,更需要教师合理安排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网络的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最终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理论教学研究
计算机网络课程概念多,每节课需要接触及掌握的信息量都很大。针对这个特点,老师们进行了很多尝试,例如把博客引入教学中,作为课堂教学的一个补充,教师结合课堂教学进度、教学重点和难点,引导学生在教学博客上展开相应的章节学习,阅读相应的博客文章进行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和自测练习[4]。各种尝试都是为了学生更好地掌握网络知识,保护学生学习网络的兴趣。
在我们的理论教学中,做了如下研究与尝试:
第一,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很快,日新月异,大学生对新生事物有着很高的敏感度,他们很喜欢接触新的概念和技术。根据学生的这个特点,我们平时注意及时跟踪最新技术,并在集体备课时对该技术进行深入探讨,最终确定在理论教学时引入的方式方法,力求把最新的技术和知识带给学生。
第二,突破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给学生提供上台和别的同学分享自己对网络新技术的认识的机会。在学期伊始,会要求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周一组同学发言,主题需要和网络技术有关,针对这个主题全班同学参与探讨。这种方法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又突破了学生仅仅听讲的模式,提高了学生对该课程的参与度,课堂气氛良好。
第三,充分利用网络数据包捕获软件进行教学。当老师讲述在各层之间传来传去的数据包时,学生希望看到真正的数据,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形象地理解在实际网络中传输的内容到底经过了哪些处理。网络数据包捕获软件(例如Ethereal)可以实现这样的功能,通过使用这类软件,可以捕获在网络中传输的数据包,分析数据的封装格式和数据内容。对于捕获的内容,我们可以带领学生分析每个协议的每个字段,从应用层到数据链路层,非常清晰地看出每一层到底添加了哪些内容,每个字段是什么含义。经过如此分析,学生可以非常清楚网络体系结构划分层次的原因,以及实现的机制。
3实验教学研究
计算机网络课程理论性很强,必须和实验教学互相结合,才能够达到好的教学效果。任何理论和实验脱节的教学,都不能算是成功的教学。我们合理安排每次理论课的进度,力求很好地和实验课相吻合,例如在理论课讲述ARP时,实验课安排ARP攻击;理论课讲述划分子网时,实验课安排子网划分。理论和实验课的紧密结合,能够使学生觉得学到了有用的知识。
在实验教学中,我们不仅仅安排验证性实验,还安排了多个设计性实验。计算机网络技术是以实用为目的的,要求学生能够熟练运用网络技术去解决实际问题。针对课程的这种特点,在实验教学设置时,就要紧紧围绕实用性进行设计,着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其实际的应用技能。例如用IIS服务网页,要求自定主题,学生对此有浓厚的兴趣,每次交上来的实验报告都可以看到他们的付出。还有,在应用层,我们要求学生自己搭建电子邮件服务器,用自己创建的邮箱和域名发送实验报告给老师,老师在批改实验报告时,可以从发送邮箱名看出该学生是否已经学会搭建自己的邮件服务器。如果学生是用163、sina、QQ等邮箱发送的,就说明该学生尚未掌握电子邮件服务器的正确搭建方法。
在实验教学中,建设硬件条件良好的网络实验室是非常重要的。实际上,在目前的大多数高等院校中,由于条件所限,并没有足够多和足够新的硬件设备让学生做网络实验。我们没有被网络机房有限的设备所限制,在现有硬件条件的基础上,使用一些仿真软件,构建虚拟实验室,在个人计算机上安装路由模拟软件,使得学生能够模拟真实的环境完成交换机配置、路由器配置、组网等实验。实践证明,这样的软件可以有效弥补硬件条件不足的缺陷,很好地帮助我们完成教学。
4结束语
计算机网络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着重为了培养学生的应用技能。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注重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的紧密结合,力求新学的理论知识能很快在实验教学中得到运用。计算机网络也是一门发展很快的课程,教师必须及时跟踪最新技术,在教学过程中不断为学生引入新知识,保持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梁武.高职院校计算机网络教学的探讨[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1,7(3):588-589.
[2]谢希仁.计算机网络[M].5版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7.
论文摘要:课程考试与评价是课程教学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随着职业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如何充分发挥课程考试与评价在课程教学中的重要作用,越来越成为教育者关注和探讨的一个主题。本文在高职教育以服务社会、服务就业为目的背景下,结合计算机网络专业课程的特征,建立以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为价值取向的考试评价体系,以提高专业课程教学质量,为实现课程目标以及专业目标服务。
计算机网络专业是江苏省靖江中等专业学校省重点示范专业,是一个涉及职业岗位多、专业关键能力多、专业知识面广而深的专业。随着社会对计算机综合人才的广泛需求及行业市场对学生实际动手能力要求的提高,传统的课程教学评价方式越来越不能满足计算机教学的需要。为了让学生能够适应社会,充分体现“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指导思想。
一、传统评价方法的弊端
1.重知识,轻能力。传统的评价手段主要是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的能力。考试内容大多数是上课讲过的、教科书上有的内容,考试前学生要求教师划重点,甚至最好划定考试范围,提高透明度。学生根据划定范围死记硬背,不能有任何自由发挥的空间。试卷上没有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没有关注学生的个性特征、创新能力、创新精神以及创新思维的发展。
2.重笔试,轻操作。传统的课程考试主要采取笔试的形式进行,组织考试较方便,阅卷和进行考试质量分析比较容易。但它只能是为了考试而考试,学生应用和操作计算机的能力没有得到发挥。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及主观能动性,从而也不能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对于学生实践技能的考察较少,这样的考核达不到考核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目的。
二、新的计算机网络课程评价方式
新的计算机网络课程评价方式依据计算机网络相关课程标准,全面综合评价;评价方式多样化,评价主体多元化;立足终结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结合,定性与定量评价结合;关注个体差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立足过程评价。本课程评价将布置项目任务的形式给学生,考核由项目考核成绩按一定比例计算而得,其中每个任务考核中都要对分析报告、设计思路方案或总结报告等规范性文档作评价。按完成项目任务的态度(15分,含出勤、纪律、态度等)、方案设计与项目效果(65分,含需求分析、方案可行性、技术选型、突发问题处理、项目展示等)、文档编制(20分,文档规范、文档格式等)进行综合评价。
2.坚持全面评价。“成绩评价表”侧重解决“知识与能力”的评价;“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评价;提倡通过对任务完成情况、语言表达能力、回答问题能力、沟通应变能力、英语应用能力等多个考核项目,来了解和评价学生。
3.重视发展性评价。学生在做项目时,速度有快有慢,项目过程中会遇到很多困难,通过纵向比较,从发展、变化、进步的角度评价每个学生的学习过程。
4.采用激励性评价。从学生完成项目的表现,应以鼓励、表扬等积极的评价为主,采用激励性评语,从正面加以引导。
5.提倡多次评价。学生在做项目时有困难或者中途停顿需要帮助者,教师可推迟判断,重新评价,把重考分数记入成绩表,使每一位学生在评价过程中领略成功的喜悦。
考核方法为:平时(项目训练20%,出勤/纪律10%),项目设计30%,期末综合项目设计40%。
三、评价主体
从单一教师评价转向自评、互评、专家评、家长评四结合。逐步强化学生的自评和互评,突出评价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
四、评价操作
1.自评。学生在完成某个项目时是否掌握了新知识并纳入到自己原有的知识体系中,使其融会贯通;学生的技能是否得以训练或提高;使用多种方法,系统地收集关于学生发展情况的数据,指导学生自我评价,促进教学改进。学生在完成项目时,觉得哪些方面还不足,需要什么样的帮助,下次遇到此类情况如何解决等。要给学生更多的自主空间,指导学生学会反思、善于总结。
2.互评。《服务器系统配置与管理》这门课通常以小组形式组织学生进行项目实训,为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组织协调能力、独立思维能力,在项目实施中要求对学生进行分组,并以小组完成实训(实验)效果来评定个人成绩。提倡把学生小组评价与对小组中每个学生的评价结合进来,在做项目时学生学习有困难时是否得到了帮助;学生完成某个项目时取得成功的时候是否得到鼓励;生生之间是否能够彼此交流和分享见解。这样使彼此之间能够共同发展和提高。
3.专家评。教师可以邀请业界专家、专业教师、技能竞赛选手、社会专家和毕业学生一起来评价项目成果。例如某学生接到了某网吧网络服务架设与管理的业务,该网吧在运营过程中获得了良好的经营效果。现公司老总决定进行网吧规模的扩容,网吧采购了多块新硬盘,要求具备一定的数据容错与恢复能力;能针对不同用户给予不同的磁盘配额;要求在网吧内部建立一个服务器,以提供网吧内的客户可以随时通过此服务器进行电影和游戏的下载。学生在完成该任务后,我们邀请了业界专家、专业教师、参加技能大赛的选手一起从不同的角度来评价,让学生得到专业的指导,了解自己今后学习努力的方向。
4.过程性评价。在项目过程中,将学生的考勤记录、把学生的课堂笔记和作业、学生的学习态度、学生对自己行为的认知和改进、课堂行为、观察能力和创新能力等一并纳入评价范围。使学生在参与项目过程中从不同的角度得到综合评价。
5.建立职业资格认证机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是对劳动者的技能水平或职业资格进行客观公正、科学规范的评价和鉴定,对合格者授予相应的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目前与计算机网络课程相关专业技能证书如国际信息化认证考试、全国计算机信息高新技术网络管理员级认证、网络工程师证书、全国计算机信息高新技术网页制作操作员认证、全国软件技术水平资格考试证书等。与上述认证有关的专业课程要健全资格认证培训制度,在师资力量,设备使用给予优先支持,使课程考试逐步向资格认证考试过度,以资格证书作为课程成绩。
6.评价标准。自评、小组评、教师评的满分各是100分,每个学生的最后得分=自评×30%+小组评×30%+教师评×40%。
全面评价学生的专业素养,不仅关注学业成绩,而且关注多方面的潜能和特质的发展,尤其是探究与创新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合作学习能力、实践能力,以及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过程、学习方法、情感体验等,用三维目标,进行综合评价,以求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
参考文献:
[1]高凌飚.关于过程性评价的思考.课程·教材·教法,2004,(10).
[2]刘尧.中国教育评价发展现状与趋势评论.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