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桂花的诗句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麝炷腾清燎,鲛纱覆绿蒙。
宫妆临晓日,锦段落东风。
无力春烟里,多愁暮雨中。
不知何事意,深浅两般红。
芳树(唐 - 李叔卿 )
春看玫瑰树,西邻即宋家。
门深重暗叶,墙近度飞花。
影拂桃阴浅,香传李径斜。
靓妆愁日暮,流涕向窗纱。
相和歌辞·宫怨(唐 - 长孙佐辅 )
窗前好树名玫瑰,去年花落今年开。
无情春*尚识返,君心忽断何时来。
忆昔妆成候仙仗,宫琐玲珑日新上。
拊心却笑西子颦,掩鼻谁忧郑姬谤。
草染文章衣下履,花粘甲乙床前帐。
三千玉貌休自夸,十二金钗独相向。
盛衰倾夺欲何如,娇爱翻悲逐佞谀。
重远岂能惭沼鹄,弃前方见泣船鱼。
看笼不记熏龙脑,咏扇空曾秃鼠须。
始意类萝新托柏,终伤如荠却甘荼。
深院独开还独闭,鹦鹉惊飞苔覆地。
满箱旧赐前日衣,渍枕新垂夜来泪。
痕多开镜照还悲,绿髻青蛾尚未衰。
莫道新缣长绝比,犹逢故剑会相追。
春词(唐 - 李建勋 )
日高闲步下堂阶,细草春莎没绣鞋。
折得玫瑰花一朵,凭君簪向凤凰钗
玫瑰(唐 - 唐彦谦 )
麝炷腾清燎,鲛纱覆绿蒙。
宫妆临晓日,锦段落东风。
无力春烟里,多愁暮雨中。
不知何事意,深浅两般红。
司直巡官无诸移到玫瑰花(唐 - 徐夤 )
芳菲移自越王台,最似蔷薇好并栽。
秾艳尽怜胜彩绘,嘉名谁赠作玫瑰。
春藏锦绣风吹拆,天染琼瑶日照开。
为报朱衣早邀客,莫教零落委苍苔。
和李员外与舍人咏玫瑰花寄徐侍郎(唐 - 司空曙 )
仙吏紫薇郎,奇花共玩芳。
攒星排绿蒂,照眼发红光。
暗妒翻阶药,遥连直署香。
游枝蜂绕易,碍刺鸟衔妨。
露湿凝衣粉,风吹散蕊黄。
蒙茏珠树合,焕烂锦屏张。
留客胜看竹,思人比爱棠。
如传采苹咏,远思满潇湘。
奉和李舍人昆季咏玫瑰花寄赠徐侍郎(唐 - 卢纶 )
独鹤寄烟霜,双鸾思晚芳。
旧阴依谢宅,新艳出萧墙。
蝶散摇轻露,莺衔入夕阳。
雨朝胜濯锦,风夜剧焚香。
断日千层艳,孤霞一片光。
密来惊叶少,动处觉枝长。
关键词:城市规划 空间布局 调整优化
中图分类号:F2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1)03-289-02
一、我国城市空间增长存在的突出问题
1.我国城市空间蔓延增长的问题开始显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数量、人口规模以及用地规模有了迅猛的增长。城市活动从主要集中在城市中心商务区,扩散到城市郊区;城市形态呈现出低密度、区域功能单一和依赖汽车交通的完全不同于传统城市结构的格局。一般来说。当城市用地规模增加的速度超出人口规模增加的速度时,就称之城市存在蔓延现象。
通常情况下,用城市用地规模增长弹性系数(即城市用地增长率与城市人口增长率之比)来说明城市化过程中人口增长与建设用地增长的关系,合理限度一般为1.12。2001年全国城市建成区面积2.40万平方公里,2007年则扩展到3.55万平方公里,其中41个特大城市的城市用地规模增长弹性系数达2.28,超过了合理限度1.12的一倍以上,并远远高于同期美国1.58、印度1.62与南美1.25的水平。另据我国664个城市统计,2005年城市居民人均用地面积133平方米,比国家规定最高限额超出33平方米。这表明,在我圜城市化过程中,存在着土地资源浪费、土地资源利用效率低的问题。
2.土地的承载压力加大,耕地面积不断减少。从我国建设占用耕地资源数量来看,据国土资源部门统计,1996-2006年我国城市化水平提高了19.38个百分点。同期建设占用耕地增加351.6万公顷(不包括1996年建设占用耕地数量),占全部耕地减少量的19.1%,年均建设占用耕地17.58万公顷。如果按建设用地以上述比例与速度增长进行推算,那么,今后城市化每增加一个百分点,城市建设将增占用耕地约19万公顷,耕地面积将减少40万公顷。到2020年,全国耕地将进一步减少约900万公顷。即耕地面积将减少到16.92亿亩,与我国到2020年保有耕地18亿亩的目标相差1.08亿亩,耕地资源保护形势极为严峻。
此外。我国城市化发展的区域不平衡直接导致对耕地占用的地区差异。而全国中、高产耕地的分布地区。正是城市化水平较高和经济发展较快的地区。以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为中心的东部沿海地区以及湖北、安徽等中部省份.既是全国优质耕地分布比较集中的区域,也是城市化发展比较快的地区,其城市化建设占用耕地的比例远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这些地区城市规模外延式的扩张,以及小城市数量的大量增加与粗放式发展,占用了大量城市和乡镇周边的优质耕地,从而导致耕地质量下降。甚至永久性失去耕作价值。
3.城市交通结构不合理,交通拥堵问题突出。随着经济的持续增长.我国城市汽车保有量大幅度增长。北京、深圳、成都、杭州等大城市,以家庭轿车为主要特征的汽车增长迅速,年增长率都在20%以上,私人汽车1985年全国才28.5万辆,至2002年为969万辆。从2003年起,我国私人汽车拥有量加速增长,2007年全国私人汽车保有量达2876万辆,民用汽车保有量达4358万辆。如温州市(含县、市、区)2010年新增私人汽车15.19万辆,平均10个人拥有1辆汽车。而其中大多数的车都在城市行驶。而我国城市公交分担率平均不足10%,特大城市也只有20%左右,远低于日本、西欧、南美国家40%-60%的水平。公交运行速度也很低,平均只有10公里川、时,已低于自行车的12公里,小时和小汽车的20公里/小时。
我国城市交通本来就存在基础设施建设缓慢,投资比例低;道路等级结构混乱,功能不清;公共交通体系落后;道路建设与土地开发利用脱节等问题,城市蔓延不但没有缓解原有的交通问题.反而使矛盾深化。由于地方政府对新增的土地开发缺乏有力的控制和正确的引导,房地产商乘虚而人,土地利用单一化和公共交通设施的缺乏。使人们对私人小汽车产生依赖性。私人小汽车的迅速发展进一步排挤公共交通,大量道路资源被占用,城市道路利用率低下,道路拥堵问题十分突出。
4.城市空间结构的不合理降低了城市的功能。尽管目前我国部分大城市已出现多中心发展的趋势,但城市中心区的扩张还只能局限于近郊区。通路不便严重影响着人口、工商业、和社会活动向远郊区有秩序地扩散。更多的人不得不居住在日益拥挤的城市中心区及近郊区,建城区的扩张更多地以摊大饼方式,以城市中心区为圆心,向近郊区平面蔓延。以北京为例,摊大饼式的城市空间格局使北京中心城区承载能力接近饱和,而郊区发展水平相对较低,限制了北京综合承载能力的提升。东京、伦敦等国际大都市通过向“多中心”空间格局的演变,促进了城郊一体化发展,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大为提升。北京城市面积是东京的7.5倍、伦敦的10.4倍(即使剔除山区面积,北京平原面积依然是东京总面积的2.9倍,伦敦总面积的4倍),北京常住人口是东京的1.3倍、伦敦的2.2倍,但经济总量与这两个城市差距较大。普华永道的研究显示,按照购买力评价计算。北京2005年的GDP总量只有东京的8.3%、伦敦的22%。由于北京城市功能过度集中子中心城区,给交通组织带来极大压力。特别是北京地铁发展相对同类城市滞后。因此中心城区的交通拥堵要比东京、伦敦突出得多。
二、我国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几个重要问题
1.精明增长:控制城市的无序蔓延。目前我国已经进入城市化加速期,城市化蔓延已经成为我国城市化过程中较为突出的问题。从改革开放、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许多城市空间通过开发区、交通基础设施、城市园林及房地产开发不断扩张。如果说发达国家城市还能勉强维持运转的话,那是因为他们能够为城市的低密度蔓延提供大量的土地,而我国人均耕地拥有水平低,而且空间分布不均,沿用现行城市空间扩展模式不仅城市会走入困境.而且城市大量占用土地损害农业发展。长此以往,将造成我国城市和农村的双重不可持续发展。
精明增长的核心内容是用足城市存量空间,减少盲目扩张;加强对现有社区的重建,重新开发废弃、污染工业用地,以节约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成本;城市建设相对集中,密集组团,生活和就业单元尽量拉近距离,减少基础设施、房屋建设和使用成本。具体到土地而言,就是加强利用土地规划,确定城市发展边界,提高城区建筑密度,对城区内部的闲置土地进行整理与置换。实现现有城区土地的优化配置与利用效率的最大化、集约化。因此,精明增长的城市发展模式能综合体现节地、节能、节水、节材为目标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社会发展目标,是以大自然、生态环境最小干扰的城市化空间模式,是着眼于区域的可持续发展模式。精明增长作为一种与市场机制相对应的政府宏观调控职能,是要通过法律、财政、金融、税收等手段对城市开发和城市土地利用的过程与
模式进行管理。特别强调环境、社会和经济的协调发展,强调对现有社区的改造和对现有设施的利用,强调生活品质与发展的联系,提倡一种较为紧凑、集中、高效的发展模式。这将有利于控制我国城市的无序扩张,提高城市土地利用效率,促进城市、郊区和城镇的繁荣。
2.紧凑型城市:土地利用的集约模式。与西方很多国家不同,我国的城市化面临巨大的人口、资源和环境压力,有限的环境容量不允许我国走与美国一样分散布局的城市化道路,不能像美国那样建设众多低密度的城镇和居住区,过多地建设别墅和连体别墅,去追求田野别墅的自然舒适。我国必须珍视有限的土地资源,城市规模的扩张要以节约用地、集约发展为前提,尽可能集中连片,内涵扩张,必须限制城市布局过度扩散和城市郊区化,要追求符合自身发展实际、具有地区特色的城市化,要尽可能地在节约资源的基础上提高城市的现代化水平和人民的生活质量,不能在人口高密度、低工资水平地区追求城市生活的舒适。因此,城市居民未来的生活道路应是一条低消耗、高生活质量的道路。不能过多地建设大户型住宅,要限制每户住房的面积,城市居住区必须具有较高的容积率,人口和建筑的高密度可确保基础设施利用的高效率。
紧凑型城市的土地利用并非开发强度越高越好。比如,由于城市开发强度过大.导致交通拥挤、空间环境质量下降、城市绿色开放空间不足、空气污染严重以及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面对紧凑型模式的局限性以及地区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争论,可以用“混合利用”的方式来应对紧凑型城市所表现出来的负面影响,包括城市内部将各种活动的综合。包括服务活动、工业活动以及娱乐体闲活动等,高密度的混合使用使工作和家庭之间的交通出行减少,有效地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能源的消耗。
从不同区域的土地利用情况来看,在经济相对发达地区,如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和中部地区的较发达地区,大城市、特大城市,地区城镇分布较为密集,在区域土地利用结构中,非农业建设用地占据较大的比例,耕地急剧减少。很多地区已经意识到区域土地利用结构的失衡,开始重新编制城镇体系规划、城市群规划以及大都市区规划,探索科学引导城镇空间集聚扩散的途径,并着手制定措施来调控区域城镇发展结构。试图达到调控区域土地结构的目的。在我国中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人口众多,中小城市、小城镇数量较多,规模效益不够突出。但多数小城市、小城镇土地浪费问题严重,用地指标较高,土地开发盲目性较大。对这种类型区域城镇体系的空间发展,不宜均衡发展,应重点发展基础条件较好、区域影响力较强的地区及其城镇,培育以县城为依托的县域中心镇,在合理的城乡空间结构的基础上实现经济高效的土地利用结构。
3.城市交通:公共交通与私人交通的平衡。随着经济的持续增长,我国汽车数最正在一路攀升。北京、深圳、成都、杭州等大城市,以家庭轿车为主要特征的汽车增长速度。年增长率都在20%以上,私人轿车已经不是过去意义上的财富、地位的象征,而是成为相当一批普通百姓的代步工具,使更多的人体会到了“汽车文明”带来的方便、舒适、快捷。但随着轿车数量的快速增加,交通拥堵、空气污染、燃油紧缺等负面效应也逐步呈现并有加速恶化的趋势。
在这种形势下,如果不采取有力的措施鼓励、支持公共交通的发展,则在速度、灵活性等方面都劣于轿车的公共交通工具,就可能成为马路上的“弱势群体”,变得更加笨拙和不便,由此也就更加促成人们对私人交通的依赖。长此以往恶性循环,将使整体交通环境恶化,城市空气污染加剧。燃油价格继续攀升,城市交通的综合成本不断提高,最终可能导致无人可以幸免其害的苦果。
因此,越是在所谓“汽车时代”里。越是应该采取各种政策措施,扶持公共交通的发展。使公共交通逐渐变得更加方便、舒适、快捷,以引导公众在公共交通和私人交通之间做出理性比较,主动选择公共交通、节制使用私人轿车,力求在发展汽车工业、满足部分市民拥有轿车的需求,与降低整体交通的综合成本、满足更大多数群众出行方便之间,找到恰当的平衡点。
4.产业发展:产业结构和空间布局的优化调整。城市产业结构调整会引起城市功能的演变,从而对城市外部空间形态演化和内部空间结构的重组产生重大影响。从许多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的实践来看,产业结构的演变规律由第一产业为主导向第二产业为主导。再向第三产业为主导的方向发展,城市空间结构也出现与之相应的演变特征。在这一发展过程中。产业结构调整和空间结构优化均为动态过程,两者应相互协调,共同优化,促进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
在我国许多城市中,地方性的产业发展规划是引起产业结构调整的主要机制,而忽略了市场机制。由于受产业结构调整的政策影响。城市注重工业用地而忽略其生产服务功能方面的用地。各类土地用途结构不合理,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各种问题日益暴露,制约着城市经济的发展,优化城市内部空间结构成为必然的选择。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产业结构调整的主导方式由行政、计划转向市场机制的新时期,土地在追求利润最大化,城市土地产出效率的提高,用地结构逐步趋向合理化,从而使城市空间结构得到不断的优化。
为实现城市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显示城市土地资产价值.目前各地都在推进企业退出老城区的工作。即所谓“腾笼换鸟”。这是影响土地区位选择的聚集因素和分散因素发挥作用的关键所在。在此过程中.应当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是企业搬迁后空出的城市土地,应当在总体规划指导下,高起点地进行开发建设活动,同时避免国有土地资产大量流失,使城市土地资产价值能够切实地投入到老城区的改造工作中;企业的搬迁应当与城市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工作同时运作.以淘汰一批高耗能、高污染的企业,大力推动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引导产业区域的合理・布局和协调发展,在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同时,改善城市环境,以对城市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产生长远的影响应;二是企业的搬迁要根据企业的生产特点合理布局.做好新工业区的规划和建设工作。
关键词:局域网系统集成;快速交换以太网;虚拟局域网(VLAN)技术;波分复用技术
中图分类号:TP3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1)24-5874-03
1 系统规划
1.1 概述
宏扬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根据宏达公司所提出的需求,制定并提出了“宏达公司局域网系统集成方案”。
宏扬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所提出的方案是在充分利用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和视讯等技术基础上,运用科学的管理方法,建立起宏达公司的网络,遵循“统一规划、分布实施”的原则,坚持安全性、先进性、可扩充性和标准化,尽量采用先进的、成熟的技术,实现计算机网络系统、多媒体视讯系统之间既相互结合,互为支持,同时又相互独立,并且各系统中每一系统的正常运转不受其它系统的制约和影响。
宏达公司内部需建立一个以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与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的管理信息平台,使MIS应用、OA系统、财务软件以及电子商务、视频会议系统等能在这个平台上顺利运作,接入Internet、母公司等外部网络系统,借以提高办公效率和质量。
根据宏达公司的实际情况,如何保证系统的整体性,需要全盘考虑。我们采取“整体设计,分步实施”的原则,并在技术上坚持以下原则:
网络技术,采用目前先进的高速网络技术,满足多信息传输及扩展的需要。
系统结构:采用INTERNET/INTRANET方式,符合当今的发展趋势。
信息处理:采取工作流思想,充分发挥网上协同工作的优越性。
1.2 现状分析
湖南宏达公司现有新厂、老厂和生活区三块。
生活区内部已进行了综合布线,与新厂距离5公里,与老厂距离8公里;无专用电缆通道与另两处相联,与新厂有电信的通信电缆联接,但无多余光芯。
老厂内部也进行了综合布线,老厂离新厂10公里;与另两处也无专用电缆通道,与新厂的通信通过微波进行,有多余的2M微波通道。
新厂在基建时楼栋内进行了综合布线,但楼栋之间未联接。
整个网络以新厂为中心,主机房放在新厂生产楼,机房建设在基建时已完成,机房电源从生产控制系统中的UPS系统接入,非常可靠。
宏达还有一个直接接受管辖的母公司,距宏达公司80公里,平常的通信通过微波进行,有多余的2M微波通道。
1.3 工程需求
1.3.1 新厂需求
新厂的主机房放在生产楼5楼,还有其它5栋房子需要联接,分别是物资楼、行政楼、化学楼、燃料楼、检修楼,主干需要达到1000M,100M到桌面,公司内部的网络通信应该是畅通无阻的,为MIS管理和OA办公提供完善的支持。
新厂作为整个网络的中心,必须与老厂、生活区、母公司进行互联。
1.3.2 老厂、生活区需求
老厂、生活区需要跟新厂联接,并能够通过新厂访问母公司。并且老厂与生活区之间能够互访。
1.4 设计原则
1.4.1 先进性和标准性原则
网络系统的设计应遵循国际标准(如ISO、IEEE、ITU-T等制订的标准)、国家标准、工业标准,走标准化道路。
网络系统应采用先进的、成熟的网络设计思想和技术,确保网络系统的先进性。
1.4.2 可靠性和稳定性原则
局域网系统的可靠性主要是防止单个破损点,如某个设备或某条线路出现故障而对整个网络产生影响。网络可靠性主要取决于:
1) 网络设备,如交换机、集线器、路由器的可靠性;
2) 网络线路的可靠性;
3) 网络拓扑结构设计的合理性;
4) 网络通信接口的可靠性,如主机的网卡,通信端口的连接等;
5) 网络通信软件的可靠性。
1.4.3 安全性和保密性原则
网络的安全性和保密性也是非常重要的,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保证:
1) 用户身份鉴别、文件存取权限的控制;
2) 选用具有加密功能的网络设备,以对流经的数据进行加密;
3) 采用防火墙、防黑客软件和网管软件可对某个网络设备、某些通信线路、某个通信端口的入网权进行管理;
4) 采用网络防病毒软件对整个网络系统的病毒进行防范;
5) 对于中心服务器要尽量做到双备份、双电源,布线时要注意地线的配备,以避免中心站点的破坏。
1.4.4 可扩展性原则
选择具有良好扩展性和升级能力的网络设备,设计出具有良好扩展性的网络拓扑,是保证整个网络系统的可扩展性及升级能力的关键。具体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 选用具有良好开放性的网络协议和平台,易于扩充,升级;
2) 网络操作系统选用适合于多种媒体访问技术和多种高层协议的系统;
3) 网络拓扑结构合理,以备扩充和升级。
1.4.5 可管理性原则
应采用较好的网络管理监控系统,确保网络的透明管理,并且能够不断地优化网络。
1.4.6 投资保护性原则
对原有的计算机设备、通信设备、线路、各种应用软件和资料都能有效地加以利用,充分保护原来的投资。
1.5 实施规划
根据湖南省宏达公司的实际情况、以后的扩展升级及安全的需要,为保证系统的整体性,宏扬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经过全盘考虑。对该项目考虑采取整体设计、专人负责、精心施工的原则。把整个项目实施进行细化。
1.6 系统实现目标
把整个公司的信息点连接起来,同时要求采用先进的基于标准的网络技术,提供高速的数据通道。
网络建成以后可以实现公司内部所有信息点的文件交流和信息共享,为上层应用建立一个安全、稳定、高速的底层硬件平台。
计算机网络是其它管理系统运行的基础,所以建设一个高效、稳定的网络系统是十分重要的。
网络建设采用以下几点重要原则:
1) 采用快速交换式以太网实现公司网主干系统:快速交换以太网和普通以太网同样遵循CSMA/CD协议,现有的100BaseT网络设备可以相当简便地连接到快速交换以太网,保护用户原有的投资。
2) 采用网络管理软件实现对网络系统的性能和资源进行监控和管理:通过动态的调节网络的流量,保证系统一直具有一个最佳的性能。
3) 网络的安全与可管理:企业网络对安全性的要求比较高,强调可管理性。由于公司网络上用户比较多,网络病毒等不安全因素将成为一大隐患,以及连接Internet和母公司内部网后,预防网络攻击或毁灭性破坏,所以在网络建设时,应对安全与管理方面有全面的解决方案。
4) 最佳的性能/价格比:虽然对该网络的要求较高,但宏扬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会对网络设备进行多方选型,全方位比较,精心施工,所选的网络技术与网络产品具有很好的性能价格比。
5) 与INTERNET连接:要求全公司都具有上Internet的功能。
1.7 系统的技术特点
1) 技术先进,高速度、高性能
计算机网络系统建成以后,将是一全新的网络系统,无旧设备的制约,可采用较先进的网络技术,使公司的应用系统建立在高效的网络平台上。
2) 技术成熟,符合标准
在选择先进网络技术的同时,注重该技术的成熟性,要求选择的技术符合国际标准,与主流厂商产品及网络技术可互联。这对于宏达公司日益开放和国际化的今天尤其重要。
3) 易扩展、升级
由于计算机发展速度非常快,企业在技术和设备上的更新也将是很频繁的,但作为基础架构的公司网络系统,必须有一定的超前性及灵活的扩展性。
2 网络集成
2.1 网络建设原则
1) 先进性:在性价比最优的情况下满足未来扩展需要,保证网络的先进性。
2) 实用性:系统是先进的,更是实用的,即安装、调试、使用方便、实用。
3) 扩展性:网络未来的升级方便简单,同时保证现有投资。
2.2 网络设计方案
目前,建立高速局域网络的技术主要有三种:FDDI、ATM、快速以太网。
我们推荐采用技术成熟、维护简单且具有价格优势的能满足多媒体网络需要的1000M快速交换以太网组建局域网。
该网络为以超五类UTP为传输介质的树型网络。服务器采用1000M光纤网卡,直接与主交换机互联,或服务器采用100M网卡,可与任何交换机相连,网络采用TCP/IP协议,便于网络互联。
快速交换以太网方案具有稳定性高、造价低、保护原有投资等优点。
2.3 网络管理
2.3.1 网络管理介绍
网络管理是网络高效、经济、安全、可靠工作的保证,这是一项复杂艰巨的任务。
网络管理分为五部分:失效管理,性能管理,安全管理,记账管理,配置管理。
失效管理:失效管理是对网络问题、错误的查找和处理的过程。它包括发现问题、隔离问题、解决问题几个方面。使用失效管理技术可以更快更容易地发现并解决问题。
性能管理:性能管理主要是指对网络硬件,软件及介质的性能测量。主要的指标包括整体的吞吐量、使用率和相应时间。利用这些性能数据,管理人员就可以分析网络瓶颈,调整网络带宽,更好地发挥网络的性能,以满足用户的要求。
记账管理:记账管理记录每个用户及用户对网络资源的使用情况,使管理人员能及时调整资源分配,保证每个用户的服务质量,同时也禁止或允许某些用户对特定资源的访问。
安全管理:安全管理是对网络信息访问权限的控制过程。由于网络上存在敏感数据,为了禁止非授权用户对它们的访问,就要对网络上的用户进行一些访问权限的设置,同时也要尽可能地发现某些“黑客”,以阻止对网络资源的非法访问及尝试。
配置管理:网络设备的配置决定了网络的行为,配置管理是查找和设置网络中的重要设备的过程。对于一个大型网络,可能包含很多相同的产品,比如同一型号的路由器,配置管理可以集中管理每个路由器的现有系统软件,方便地进行版本更新。
2.3.2 网管软件
由于采用的是CISCO的产品,选择的网管软件是CISCO Works2000系列中的CON-SAS-CWSNM-1.X FOR WINDWOS。
2.3.3 网络管理硬件平台
随着湖南宏达公司的网络应用越来越多,计算机网络管理的需求也相应增加,建议在生产楼5楼主机房增加1台台式机,作为固定网管,以管理全公司的网络设备。
随着网络设备的增加及网络规模增大,网络故障发生的频率相应增多,故障的判断及分析难度增加,建议增加一台笔记本,形成移动网管,以便于调试、分析、故障排除。
参考文献:
[1] [美] Cisco System.网络互连技术手册[M].李莉,童小林,译.4版.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
[2] 萧文龙,陈怡如.最新Cisco Router使用教程[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11.
关键词:大数据时代;城市规划;响应
DOI:10.16640/ki.37-1222/t.2016.23.099
随着科技信息技术的发展,人们进入了大数据时代。在世界经济飞速发展的过程中,大规模的数据不断产生,这些数据是无法用手工阅读与分析的,大数据这个概念应时而生。庞大的数据信息量,丰富的数据种类及快速地对数据进行处理是大数据的特点。大数据如果被充分应用于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中,将有效提升人们工作生活的效率,在城市规划工作中也需要能够应用大数据手段,创新工作思路和方式。大数据时代,城市规划只有积极响应,才能保障工作的高效率与高质量。
1 大数据在城市规划中的意义
1.1 大数据背景下进行城市规划符合时展的潮流
传统的城市规划形式单一,落后,城市规划效果不理想,传统的城市规划没有跟上时发展的潮流,落后于时代的需求。在传统城市规划中,技术手段较为单一,相关数据搜集不全面,数据信息分析工作不到位,对信息也不能进行有效的处理和应用,这对城市规划工作产生了负面的影响,导致城市空间规划不是很合理。这就制约了我国城市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但是,在大数据背景下如果能够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进行城市规划,能够收集整理海量的数据,对相关数据进行有效地分析和处理,就能够优化城市规划流程,避免城市规划中存在的问题,提升城市规划的效果与质量。大数据背景下进行城市规划是适应时展潮流的。
1.2 大数据背景下进行城市规划能提升工作的效率
传统城市规划形式单一,手段落后,通常是通过人工操作的方式对相关数据信息进行搜集、分析研究、处理的,这种工作方式效率不高,工作流程设计不合理,这种人工操作方式无法保障数据信息的准确性,用错误的信息指导城市空间规划工作就会导致其规划效果的不理想。另外,这种传统的信息数据收集的方式也加大了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增加了规划者的工作负担,导致工作效率的低下。而在大数据时代,利用各种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海量数据信息的收集分析研究处理工作,能够优化工作流程,同时保障信息数据的丰富性和准确性。以此信息数据为依托进行城市的空间规划,布局,就能保障规划的质量。大数据背景下进行城市规划把工作人员从繁重的工作中解放出来,使他们能够做一些更有益的,能提升规划质量的工作,这对于提升城市规划工作的效率,推动城市空间规划工作的发展也具有积极的意义。
1.3 推动传统城市规划向大数据时代的转变
传统城市规划是借助统计、问卷调查、对文献进行研究等方式开展工作的,这种工作方式落后,导致城市空间规划布局不是很合理,造成了一些弊端。但在大数据时代,在城市规划工作中可以利用信息技术等先进的方式开展工作,通过对相关数据的分析处理就能对城市规划工作做出指导,就能够推动城市全面规划工作的发展,并能够将城市规划的的效果图全面展示出来。借助先进的仪器设备,可以对城市空间进行有效的规划设计,能够实现城市规划工作模式、规划方式的转变,推动传统城市规划向大数据时代的转变。
2 大数据时代城市规划的响应
2.1 城市规划编制的响应
城市规划编制工作是城市建设工作的开展的基础,大数据背景下,可以以大量的数据为依据,对城市规划编制进行改革,已实现其最优化发展。在大数据时代,城市规划数据收集方式要发生变化,城市规划编制的响应速度也需要发生变化,要能够转变传统的城市规划方式,改革城市规划技术手段,以促进城市建设工作的有效发展。在大数据背景下,城市规划人员可以在有限的时间内,搜集到大量可靠的信息,信息采集和数据处理工作更为快捷有效,通过可靠的数据信息,城市规划者可以有效改变城市规划编制,使这项工作更为合理科学。
2.2 城市规划实施评价的响应
第一,城市规划关注点的转变。在传统的城市规划问题上,人们把关注点集中到如何使城市空间结构更为合理,规划者关注的是城市空间的有效规划工作。而在大数据时代,城市规划的关注点就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在大数据时代,大量的数据出现在个体居民之中,个体城市居民对城市规划有了自己的认识和要求。因此,作为城市规划者在进行城市规划工作中,就不能单单考虑城市空间结构布局问题。规划者更多地需要通过大数据手段了解居民意愿,能够根据相关数据对城市规划工作进行分析设计,这样,才能有效推动城市规划工作的发展,使城市规划更接近民意。比如,在进行城市规划过程中,规划者可以通过网络手段,了解当地人口和土地使用现状,了解居民对城市规划的意见和建议,以此数据资源指导城市规划工作,以推动这项工作的发展。
第二,城市规划实施过程发生转变。传统的城市规划工作是先设计城市规划方案,然后,方案经过地方政府审批通过后开始实施,接着,各方面能够根据相关要求开展建设工作。传统的城市规划工作过程受到政府部门的主导。在经济和社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这种规划实施过程落实下来,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这就导致城市规划和建设工作滞后于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的需要。因此,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时期,政府就需要优化城市规划过程,要能够以动态城市规划和建设方式满足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在现阶段,城市规划实施过程要发生转变,要能够向动态化和弹性的过程转变。
大数据时代,城市规划过程要能够积极发生转变, 能够从传统的落后的规划编制中解放出来,转变成为一种全新的运行模式。城市规划要能够实现城市规划设计,设计实施,采集数据信息、反馈信息、调整设计方案、实施规划的统一,这个过程是完善的,能够反映出城市规划的科学性,能够促进城市建设中各种子系统的有效结合,相互促进,促进城市规划工作的发展。
总之,随着社会的发展,居民对居住的城市要求不断提升,国家和政府要能够通过努力,促进城市的有效发展,满足人们的生活居住的需求。在大数据时代,传统的城市规划模式已经相当落后,现阶段,城市规划者要能够更快捷准确地获得相关资源信息,能够不断优化城市规划和设计,能够借助大数据,借助各种先进的技术手段,完善城市规划建设工作,以有效满足人们的现实需要和城市经济不断发展的需求。
参考文献:
[1]秦萧,甄峰,熊丽芳,朱寿佳.大数据时代城市时空间行为研究方法[J].地理科学进展,2013(09).
关键词:住宅小区;住宅建设;住宅产业
在当前社会,如何在兼顾开发商利益、环境效益、业主需求三者关系的基础上为人们创造出“以人为本”的、体现居住区人性化与人文文化和谐统一宜居家园,是小区规划设计者必须思考的问题。人们在选择住宅时,不再单纯地追求居住面积和适用的功能,而更多地考虑空间环境、人文环境、区域位置、物业管理、物资采购、交通等诸多因素,因此对小区总平面规划的设计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 目前小区规划设计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1) 过分追求形式美,注重观赏性,缺乏安全性、实用性和参与性。表现在注重视觉效果,而未重视真实空间的环境营造,理应表现其人文关怀的“内容美”未得到充分体现。如小区内的大广场,表面上很气派,但因其空间尺度过大,容易形成缺乏人性的、旷散的消极空间,同时也带来了业主生活私密性和安全感的缺乏;花坛和水池锐利的边角周围没有护栏的水池成了威胁小区居民安全的潜在因素
(2) 是可预见性差、前瞻性不足,与小区未来发展不相适应。为追求利益的最大化。规划设计上只限于满足当前需要,而不考虑是否为来来发展留有足够空问,致小区未来改造时遇到诸多问题。如未考虑停车位规划或规划不足给业主生活造成的不便。管线预留不到位导致未来改造中人力物力资源浪费、智能化设计考虑不足导致小区包括安全防范、通讯网络和物业管理等智能化系统建设落后于信息社会的高速发展等。
(3) 为强调小区亮点和卖点,片面追求设计的“新、奇、特”,造成小区风格与周围环境不协调,与城市整体形象相割裂。如为了能在众多小区中“独树一帜”,在设计上追求建筑形体的标新立异和布局结构的变化多端,结果造成小区风格和周围环境不协调,没有融入到周围整体环境当中,也与城市整体形象格格不入。
2.住宅小区建设规划存在问题的原因
(1)住宅建设还未摆脱粗放型生产方式,住宅产业的缺陷暴露明显:主要表现概括为“一高三低”――能源消耗高, 物质消耗低,生产率低,科技进步对住宅产业发展的贡献率低。能源消耗为发达国家的3-4倍,劳动生产率只相当于发达国家1/5-1/6,科技进步对住宅产业发展的贡献率仅为31.4%,与发达国家的60%-80%相比还有很大差距。按照国际通行说法,科技进步对产业的贡献率超过50%才算是集约内涵型发展的产业。
(2)住宅技术的发展仍以单项技术推广应用为主,技术上缺乏有效的集成和整合,尚未形成完整系列的建筑体系。尤其是国外已比较通用的钢结构建筑住宅、木结构住宅、装配式住宅、混凝土砌块等新型建筑体系缺乏相应的配套技术及相关规范、标准,推行起来难度较大,难以形成规模效益。
(3)住宅小区的工业化水平还比较低,尚未形成系列化、规模化生产体系。住宅小区的配套性、通用性差、生产规模小,特别是规范住宅小区生产的模数协调工作滞后,阻碍了住宅标准化、通用化住宅小区体系的形成。
(4)推进住宅产业现代化的工作机制尚不健全,缺乏统筹全局、统一协调的领导机制和有效的工作机制。除部分省、市外,不少地方还没有建立开展住宅产业现代化的工作机制,缺乏具体的目标、步骤和措施。住宅产业现代化的工作主要局限在住宅小区的示范、试点项目上,未能形成引导住宅发展的产业链条以及产业现代化相适应的成套技术体系。
3.住宅小区规划设计建议
住宅小区是城市的基本构成。小区建设的水平好坏直接影响着居住环境的优劣,而小区规划又是小区建设的先行,是影响小区建设水平的重要环节,因此,住宅小区环境的优劣,首先取决于规划方案的好坏。针对近年来城市居民对居住环境要求的日益提高。规划设计出一批居住环境良好、社区功能完全具有当地特色的高水准的住宅小区对我们来说已经成为一项亟待解决的问题。
(1)小区规划应注重人文环境。住宅小区是城市的组成部分,所以其规划也应当因地制宜,结合当地的历史人文环境及居民的生活模式,使整个小区有机地融入到所在城市的大环境中。
(2)小区规划应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生态环境是影响小区居住条件的关键因素,所以,在规划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地形、地貌和地物的特征,在尽可能不破坏建设基地原有的河流、山坡、树木、绿地等地理条件的同时加以利用,创造出建筑与自然环境和谐一致、相互依存,富有当地特色的居住环境来。
(3)小区规划应注重功能分区的组合。住宅小区的空间按其功能要求一般划分为公共空间、半公共空间、半私用空间和私用空间四级。公共空间即居住小区的公共干道和集中绿地或游园,供居民共同使用。在公共空间的规划上应与小区内的文化建筑、草坪、树木、雕塑小品或城市公园、河流水系等结合在一起考虑,营造出一种舒适、优雅的空间氛围。半公共空间,是指公共性具有一定得限度的空间,作为住宅组团内的半公共空间是供居民共同使用的,它是居民增加相互接触、熟悉、交流的地方,是邻里交往、游乐、休息的主要场所,也是紧急避难、疏散的有效空间,以及通过较完整的绿地和开阔的视野作为居民接近自然的场所。在这部分的空间规划上应该注重分开各种组团的不同组合方式来考虑,以保证其交通畅通、功能齐全。半私用空间是住宅楼幢之间的院落空间,是居民就进休息、活动和健身的场地,在设计上应注重其设施的多样性和完备性,把它规划成为小区中最具有吸引力的居民活动空间。私用空间即住宅底层庭院、楼层阳台与室外露台。底层庭院的设置使居民可以自由种植花草,增加庭院内的景观,又使居民有安全感。楼层上阳台可以眺望、休息、种植花卉,形成垂直绿化的景色。
(4)小区规划应注重安全防卫的设置。住宅小区的居住环境安全与否,是小区居民极其关心的问题,要创造一个安全的居民环境不仅要有科学的小区管理制度,而且在很大程度上也依赖于小区规划的安全性,这其中涉及到居民的生理、心理安全和社会安全等因素。在住宅小区的规划设计中应充分考虑居民的有效防范能力。一是在小区和组团的入口处设置明显的标志,使住宅小区具有较强的领域性和归属性。二是注重院落空间的强化,使居民之间既有充分了解和相互熟悉的机会,又可以使住户视线能够触及到住宅入口,便于对陌生人进行观察、监视。三是注重小区交通网络的合理组织。在小区主干道的规划设计中要做到“顺而不穿,通而不畅”,减少交通环境的混杂,提高安全系数,在小区级道路的规划上尽量作曲型设计,限制车辆穿行的速度,达到安全与降低噪音的目的。同时,规划时应尽量减少组团的出入口,一般设置两个即可,以便有效控制外来人任意穿行,从而起到安全防卫的作用。
4结语
住宅小区规划设计是建筑设计的基础,即使是一幢建筑物也要研究总平面的设计问题。要将建筑设计做好,就必须处理好该建筑与地形、道路、绿化、相邻建筑和周围环境等之间的关系,这样建筑设计师对人们的居住模式、居住心理和居住观念才能有更深刻的了解,同时采用更人性化的设计理念和手法在小区特色的确定上作出变化,从而创造出一个高品质、高效益的人居空间,实现城市环境、住户与开发商多方共赢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S].
[2] 杜希洪.某住宅小区规划设计探讨[J].建筑与规划设计,2008,(1).
关键词:与环境的结合流行趋势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 A
前 言: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住宅空间设计要求也越来越高。现代住宅空间相对而言,可分为动态空间、静态空间、流动空间、虚拟空间、共享空间等。当然,从另一角度分又分为:外部空间和内部空间。所谓的外部空间是指住宅排列组合与外部环境的结合所体现的气氛和关系,而内部空间则是指居室内部的处理手法。动态空间、静态空间、流动空间、虚拟空间、共享空间是融入其中的。
一、与环境的结合
如何使建筑与环境完美地结合,创造出中国古人所寻求的“天人合一”艺术境界,一直让设计师们煞费苦心。改革开放前,由于财力所限,一般住宅根本就无环境、绿化可言,设计中只注重房屋的户型设计,不考虑外部空间。近年来,小区环境绿化逐渐被建筑师所认识,并逐渐成为住宅中最重要的元素之一,它已由以往割裂住宅实体与小区环境的设计方法转变为现代的整体系统的设计方法。
外部空间环境营造的立体化、复合化。运用了“挖、填、堆”等传统的造园手法,力求在竖向上有层次、有变化,并且尽可能地利用地形本身的高差避免环境设计平面化、图纸化。“复合化”则是近几年来很多明星楼盘提出的新概念。多种功能的复合,增加了小区环境视觉上的兴奋点,比如在小区中将退让红线部分做成小型滑草场,在假山设计中引入探险谷的构思等,把旅游与居住两大概念较好地结合起来。
植物布置与搭配多元化。在植物的布置与搭配中充分运用中国园林中“借景”手法,除充分利用周边的自然环境,也在小区内创造出逼真的人工景观,使业主从各个角度都能欣赏到小区的优美环境,有较好的视觉效果。
过渡绿化空间模式这种模式尤其适用于裙房是商场而主楼是住宅楼的建筑,在裙房屋面布置大面积的公共绿地,设有一个总的住宅入口,大厅内有集中的电梯将人引导到裙房屋面架空层,在架空层各单元均有各自入口。这样既解决了人流问题,又补充了小区绿地的不足,这是当容积率较高时处理绿化与住宅关系的较好方法。
二、住宅流行趋势
随着人们住房消费水准的迅速提高,住宅环境设计的作用日益突出,住宅设计已不仅停留在美化生活、满足观赏的层面上,而是更多的考虑人的各种细致需求,并以此为出发点,变静态的、封闭的环境为积极的、开放的环境,为人提供服务,并引导人开始一种新的生活方式,这是住宅设计与环境设计的趋势。
1.人车分流步行社区
考虑到车辆对于小区的空气、噪音污染,以及对于住户尤其是老人和孩子安全的威胁,及对绿地空间的侵占和小区景观的影响,人车分流正成为方兴未艾的设计。
“人车分流”可以通过三种方式实现:一种是通过地砖颜色将人道与车道分开,这种方式不仅没有节省地面面积,而且人的活动空间还受到了限制;另一种是在地面上采用车道环社区的设计,这虽然保证了安全性,但也在很大程度上浪费了地面面积,且噪音、污染问题并未得到解决,驾 车人停车后回家也不方便;第三种方式比较可取。社区拒绝所有汽车进入,车辆必须从专用出入口直接出入地下车库。停车后,业主可就近搭乘 设在车库内的若干电梯直达户门。
2.层高二米九
层高是指相邻上下两层房间楼板到楼板的高度差。80年代在制定住宅设计“七五”规划时,为了能降低工程造价,满足更多居民的住房需求, 国家对层高标准进行了调整――从3米层高减为2.7米。减掉楼板 厚度10―15厘米。这样,普通住宅的净高多在2.5米上下,加吊顶、铺木地板后差不多正是2.3米、2.4米。
随着住房单元面积的增加,过去五六平方米客厅时采用的2.7米 层高显然与数十平方米的大客厅不合比例,且让人易产生压抑感,限制了装修的创造空间。这样,有经验的开发商就采用了迎合潮流的2.9米 层高设计,对延用数十年的标准进行了突破。
3.观景外飘窗
观景窗不仅可以为室内争取到更多的自然光线,更重要是在于它扩大了人的视野,实现了室内外空间的交流。 因北方的气候冬天冷、夏天热、灰尘大,阳台的利用率并不是很高。最好将观景阳台内置,改作观景窗。客户买到了实实在在的使用面积,观景窗的高度、宽度与普通窗户相比,都大大增加,有的甚至占到一面墙。市场上很多观景窗都被设计成凸窗,也称外飘窗,原本与墙面在一个平面上的窗体向外凸出呈梯形,一方 面房间可以获得更多的日照时间,另外房子外立面也得到了丰富。
4.住宅设大堂
从建筑学的角度讲,大堂的最初形态是门厅,是从楼外到家的一个过渡空间,承担着为住户等待电梯预留空间、供人流集散的任务。大堂的应用最初还多属于酒店、写字楼及高档公寓,近期很多住宅楼宇引入大堂, 是迅速发展的市场对住宅设计水准提出的新要求,可以充分展现住宅品质。
关键词:宜居 广州 交通规划
1996年联合国第二次人居大会提出了城市应当是适宜居住的人类居住地的概念,此概念一经提出就在国际社会形成了广泛共识。2005年1月,国务院批复了《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年)》,引起了我国对建设“宜居城市”的集体关注。2007年5月,中国《宜居城市科学评价标准》正式,其主要内容包括社会文明、经济富裕、环境优美、资源承载、生活便宜、公共安全六个方面,是我国建设宜居城市的导向性评价标准。
广州市继2000年提出的“适宜创业发展、又适宜居住生活的山水型生态城市”城市发展战略目标后,于2008年提出力争打造首善之区 建设以人为本宜居城市的目标。近年来,广州在宜居城市规划与建设方面取得的进展有目共睹,但在交通方面有些问题还比较突出,如主城区内多处地方出行经常通拥挤现象,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通没有良好衔接,慢行系统建设不足等。这些问题表明广州离 “宜居城市”目标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本文基于广州市城乡规划编制技术研究项目,以宜居为视角,借鉴国内外经验,从城市规划标准框架体系方面着手,对广州交通规划提出优化建议。
一、国内外宜居城市的交通发展模式
1、便捷高效的公共交通服务
在东京都市圈,四通八达的轨道交通是交通系统中最核心的部分。轨道线长达2200 多公里的,公共交通覆盖率高,每天有超过550 万的通勤人员早上乘坐地铁到达市中心。同时,交通换乘也方便。地铁换乘中心往往是几条地铁与干线铁路、市郊铁路的换乘中心,同时还用地下通道把公共汽车站、出租汽车站、地下停车场以及商店、银行、地下商业街等联络在一起,形成地下、地面和地上立体换乘中心。
新加坡在交通发展中,采取了以大容量快速交通带动卫星新城开发建设和城市规划策略,尤其重视通过枢纽站点对交通实施进行有效组织。在城市副中心、大型组屋区、地铁交汇点一般都有大型换乘中心,有若干条方便的公交线路可供选择。住宅区内部环绕交通路线,;另一类“长途”公交负责沟通与市中心、主要公共区域的联系。,大型起迄点和MRT(轨道交通)站点往往与购物中心结合设置。
2、便利舒适的慢行交通系统
香港长期致力于步行系统的建设,早在50年多前就开始规划与建设有盖步行空中连廊,目前已建成环状开放、交通换乘、高层建筑互连互通的立体步行连廊系统。主要是跨越主干道以及在主干道的两侧,联系各大建筑。
阿姆斯特丹市是座自行车背上的城市,73万人的城市,自行车拥有量高达60万辆。市内规划建设自行专用车道,并且在路口设专用的自行车道交通信号灯。有许多自行车租赁点、停车场,方便市民或游客使用。
杭州于2008年在全国率先运行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将自行车纳入公共交通领域,意图让慢行交通与公共交通“无缝对接”。公共自行车除了用于游客和市民的休闲观光之外,也渐渐成为杭州市区居民的日常交通工具。
3、小结
加快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鼓励公交优先发展已经成为许多大城市的共识。我们既要扩大以轨道交通为代表的快速公共交通体系的覆盖面,又要完善交通换乘,形成覆盖全城的高效快速、舒适安全的公交服务体系。慢行交通系统方面,我们一方面要完善步行系统,保障步行的连续、安全、舒适;另一方面要改善自行车交通条件,保障自行车在多元化城市交通格局中应有的地位。
二、国内其他城市相关技术标准
一些城市的相关技术标准在国家标准规范的框架下,结合自身特点增加或强化了某些方面的内容,值得借鉴。
1、深圳
(1)控制体系:《深圳市城市规划标准与准则》涉及道路交通的部分包括道路系统、轨道交通、公共交通设施、机动车停车场(库)、公共加油站等层面。
(2)道路网规划指标:城市道路用地面积宜占城市建设用地面积的20%~25%。各级道路的规划指标宜符合表1的规定。
表1:道路网规划指标
注:表中的道路宽度不包括道路两侧的绿化带宽度,道路红线宽度应包括道路两侧的绿化带宽度。
(3)分区控制:道路网的通行能力应与土地的开发强度相协调。建筑毛容积率大于4的片区及商业集中的地区,支路网密度可提高到10~12公里/平方公里;市中心区等地的建筑毛容积率大于8时,支路网密度可提高到12~16公里/平方公里。
2、佛山
(1)控制体系:《佛山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涉及道路交通的部分包括道路、桥梁、轨道交通、公交站场、停车场(库)、加油站等层面制。
(2)道路网规划指标:各级道路的规划指标宜符合表2的规定。
(3)分区控制:道路网的通行能力应与用地性质及土地开发的容积率相协调。容积率较高及商业集中的地区、高强度开发的居住用地、大型交通、公共设施等,应进行交通影响专项研究。
3、天津
(1)控制体系:《天津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涉及道路交通的部分包括城市道路、城市轨道交通、公路、铁路、站场工程及其他规定等层面。
(2)分区控制: 中心商务区、中心商业区等建筑容积率大于或者等于4且小于6的,支路网密度一般应当为每平方千米6至8千米;容积率大于或者等于6且小于8的,支路网密度一般应当为每平方千米10至12千米;容积率大于或者等于8的,支路网密度一般应当为每平方千米12至16千米。
【关键词】居住区;生态规划;可循环
居住区的生态环境符合城市规划以及区域规划。地域和城市环境的融洽,是生态小区的一部分,体现了其所在的城市的风貌和特质。生态小区和传统小区相比较有本质的不同。和谐生态小区中自然与人共生、人们回归自然、热爱自然、自然与小区融为一体。同时能营造出满足人类的自身发展需求和环境,富有自然气息、充满文化气息呈现出的繁荣、活力和生机。让人们一回到这里就会感觉到前所未有的舒适和放松。
可持续生态小区是以可持续性发展为指导,因而它能实现小区社会、经济以及环境的发展,能够在获得社会效益以及环境效益的同时推动了经济的发展,实现了经济快速、高质的增长。可以把小区的自然环境作为整个小区的公共资源得到永续的利用。整体的生态小区不只是环境优美或是自身繁荣,而是兼顾社会、经济、环境的整体发展,小区生态化亦不是某一个方面的生态化,而是小区整体的生态化,实现了整体上生态文明的发展。因此,建设小区的生态环境会逐渐改变目前我国的城市建设中的环境污染。实现节能环保、节约有限的资源、减少污染以及对物业等的有效管理,为城市、小区自身环境的改善带来了强大动力。
1 居住区生态的规划结构
利用生态规律,以可持续性发展为目的,介入工程的措施以及技术手段,对传统小区进行规划和设计,让小区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生态小区,利用小区的生态文明来加速城市的可持续性发展。
因为在规划层次上体现生态的理念,所以我们要把基本操作的平台定位于规划结构,以体现其统领规划全局的意义。既然是要规划建设,总会有一定比重的原生态土地转化为建设用地,使其原有的生态环境不能完全的保留。但是可以保留其生态系统的基本结构。原有的生态系统有可能会遭到破坏,需要做部分的调整完善。按照系统观点,功能的实现不能取决于局部而是取决于其稳定的系统结构,生态系统有一定的承载力或重量。因而选择生态结构成为生态规划的重点。
2 居住区生态的规划内容
居住区的生态规划是以居住区的自然生态、社会生态和经济生态为规划的基本框架。居住区的生态环境以自然景观为主最能体现出原生的生态平衡,亦是我们所追求得良性生态平衡。
2.1 规划-自然生态模式
自然景观、绿地是居住区建设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绿地率最低要达50%以上,人均公用的绿地应在28平方米左右。地面的保水指标:本指标强调的是建筑基地的渗水和保水能力,尽可能的减少混凝土覆盖地面的面积,大量运用自然排水系统,以有效的让雨水快速消散,最理想的指标是小区的地面积不小于80%这样才会发挥其最大的透水性能。
2.2 规划-经济生态模式
采用自然的方式结合生活实际加以利用,在整个社区内实行绿色的生产和消费。以绿色消费为主题的消费价值观,可以更有效的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进一步实现绿色消费替换高耗能消费物品,以减少资源的消耗、节能环保、再生能源为主。使用风能、太阳能等绿色能源,加快经济的发展,并养成科学的消费价值观。
2.3 规划-社会生态模式
为大家营造一个温馨的社区,增强小区的归属感。“宾至如归”设立标志性的建筑、中心休闲广场和对于各个年龄段、消费水平不同的需求建立的休闲场、住宅。设立文化交流、娱乐活动等场所。生态小区的建设是一种新的建设理念,也是未来城市发展必不可缺的一部分,是必然的趋势,一个伟大且壮观的工程,需要我们的共同努力。
3 居住生态的目标
生态是以“整体协调和循环再生”为原则、通过对环境的塑造来促进人们居住的环境质量和提高人与自然的结合,人工设施与自然景观相结合。使得小区的社会-经济-自然整体协调为一体从而达到一种稳定、和谐可持续性发展的目标,从而推进城市的可持续性发展。
3.1 生态住宅类型的分类及其特点
3.1.1 生态住宅模式
生态住宅模式是以艺术为本源,提倡用以艺术最大限度的开发生态住宅,把住宅作为一件艺术品去创作、营造整体的艺术氛围主要提倡以艺术为本源, 最大限度地开发生态住宅的艺术功能,使其不论是从内到外看起来都是一件艺术。以节能为主体现生态智能,对居住者提供智能服务,使居住者简单的操作就可以完成生活的某个细节,让一切都感觉是一种享受。
3.1.2 “健康的住宅”模式
生态住宅又称为“健康住宅”。生态住宅区不仅仅是绿化,从规划上看,生态住宅区的总体的布局、单体的空间组合、房屋的构造、自然能源利用、节能措 施和绿化系统、生活服务配套的设计都是以改善生态环境、生命质量为整体的目标。另外,在设计上不仅要注重绿化的分布、风格和整个建筑的相互辉映,还要注意不同的植物上的运用,体现其的功能,如:防风、防尘、防沙等。还要注重环保、节省资源。使人不再是买房子,而是在买一种感觉,一种宾至如归、回归大自然的感觉,以营造舒适的环境,发展健康文明的家园。
4 总结
一个居住区的完整不止要基础设施完善,还要求生态结构合理,使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相融合。在城市化进程中,生态建筑、智能建筑和生命建筑已经被广泛的应用,而在这些建设当中,朴素的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观念一直是指导人类建设社会文化的主体思想。生态小区不只是单方面对小区的建设,还要对小区周围的环境进行保护,从而全面的获得可持续性发展。真正意义上的生态小区应是由设计、建设直到使用、废弃的整个过程中都是对环境无害的,而不是种点儿草那么简单。人们对生态居住区的规划策略、设计思想随着城市的发展而进步着,人们建设生态城市,构建生态家园的梦想将会成为美丽的现实。
参考文献
[1]闫水玉 张冷伟 王正 重庆都市区生态化的空间规划策略[J] 2011(87):11-13
怎样让人们从几十平方米的斗室中走出来而使居住者的身心受到洁静,力求达到人与自 然的完美结合,这是每个规划设计者应该认真探索的问题。社会的进步从而导致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人们渴望有优美安静和舒适的居住环境。要创造一个这样的居住小区,作为规划设计者必须对居民的需求和心理加以研究。居住环境是人们为了满足自己的居住行而建造起来的一种客观的外界环境,它改变和影响着居民的生活和心理。不良的居住环境,会导致居民不良的居住行为:而良好的居住环境则使人们心理处于平衡状态,精神积极向上。
为了丰富居住小区空间的外部轮廊,力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不宜将同一单体住宅重复布置,应将高、中、低层不同建筑形式的住宅搭配布置精心营造。不要只局限于单一层数和型式的住宅。从布置手法上,为丰富居住小区的外部轮廊线,高层住宅布置在小区的中央部位,低层住宅布置在边 部位。这样就可以避免形成封闭的空间或形成与外部空间隔绝的局面,能够和周围形成统一的整体。充分利用原有的地形、地物和地貌。比如为适应高低起伏的地形,在布置时应尽量保留原来的自然地形,从远处看,轮廊参差错落,高低起伏具有韵味。为了克服过去“兵营式”规划布局的呆板和单调,对住宅组团中的条型住宅,采用以变化方向的行列式布置为主,分散布置点式住宅为辅的布局手法。各住宅组团之间由绿地、低层公共建筑隔开,使居住小区成为建筑高低错落,绿地相连,道路便捷的既统一又有变化的整体。在规划中密切结合绿化布置,住宅组团绿地根据配置的花草树木相互区别,各具特色,使居民从室内及外部都能看到绿地,提高居住环境质量。
为了充分地利用空间,把居民的居住环境从室内引伸到室外,扩大居住空间,方便居民的活动,创造一个整体的住宅组团是适合人们日益增长的生活需要的,如英国著名建筑师和城市规划家F.吉全德所说:“过去采用单纯的单元式住宅与联排式住宅的混合方式,但在被几乎有无限可能的,多样变化的住宅类型混合修建的形式所取代。这样的设计方法,不但使建筑物适合于每个住户的特殊的居住形式,而且将它们设计成有机整体,也就是把建筑物组合成一系列相互补充的形态,由单纯的平面变成连续的建筑复合体的组合形式”。以往单一的条形住宅行列式布置的住宅组团是对空间的化整为零,那么整体住宅组团的规划布局就是对空间的化零为整之典范。在50―60年代国外许多发达国家在这一方法上下了很深功夫,创造了一系列的适合人们居住心理的好的居住环境,壁如:荷兰某居住小区,用地6公倾,人口23000,整个小区由7个大小不等,层数不同,类型多样的住宅组团组成,以此形成独特的多样化的居住环境。又如德国某地居住小区,用地148公顷,人口24000,7200户。居住区由20个环形住宅团组成,每个组团用地90×150米,由7栋层数和类型都不同的住宅组成一个半形敞的院落,每个院落的布局都各不相同,各具特色,院内有大片绿地和设有儿童游戏和老人休憩场地。近年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国民经济和科学技术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这为我国住宅建筑的发展提供了雄厚的物质基础。现我国许多大小型城市在居住小区的建设中大量采用了整体式住宅组团的规划布局方式,这种规划布置的特点是对空间给予了充分的重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它缩短了公共建筑与住宅的距离,方便了居民;居住空间得到了更充分的利用,土地可以重复利用,群体景观比较完整,给住户有安静、安全、方便之感;住宅组团内外用绿化来联系,既又小范围的外部空间,又有区域性的大范围的公共空间。居民围绕公共空间活动或是游憩、打牌下棋、玩球和谈家论政,都有一个可供人们合适的位置。就好象大家庭一样。此规划布局形式与我国古园林的设计手法普具相似之处,是适合人们的心理和身体需要的。
整体式住宅组团的建筑造型并不是要求五花八门,其中一个组团可以采用一种单体形式也可采用几种形式。关键在于根据地形、地 在整体布局和环境布置中着意营造,可以前后错迭、高低错落、因地借势、就其自然,其布置灵活多样。这种居住小区空间环境丰富,通风、视野、朝向均较好,而且还有一个可用来着意刻化的大空间,有利于对其配景予以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