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保护山林的建议范文

保护山林的建议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保护山林的建议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保护山林的建议

第1篇:保护山林的建议范文

关键词:多种经营;现状及建议;白马山林场

中图分类号:F32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3)04003302

1引言

遂昌县白马山林场位于县城西北15km,主峰海拔1621m,总面积12204亩,境内林木葱茏,云雾缭绕,空气负离子是城市的100多倍;有海拔1250m的高山平湖,极具山水灵秀;地势高险,集静、绿、清、凉于一体。七月平均气温21.7°C,极端最高气温不超过29.3°C,气候凉爽,形成了“常年云雾,夏季无夏,冬季雪丰,春花迟发”的特点,四季景色秀丽多姿,被誉为浙南庐山、避暑胜地。兼有深山僻谷瀑布、岩峰景观。有香果树、凹叶厚朴等11种植物列入国家级保护植物,有黑麂、豹、黄腹角雉、白颈长尾雉、黑熊、猕猴、小灵猫等23种国家级保护野生动物。

2遂昌县白马山林场发展概况

根据林业部和上级领导机构关于深化林场改革的有关文件精神,在1996年进行了3项制度改革,把原来的固定工全部转为合同工,在用人上实行了能上能下的制度。把林场的毛竹林、小竹林承包给个人,林场与承包者个人签订了20年的合同,既调动了职工的积极性又减少了林场的支出。1998年,林场利用自身条件,投资150多万元,充分开发森林旅游业。当年安排职工12人,吸引游客3万多人次,毛收入达50万元,上交税金5万多元。2005年,又增加投资150余万兴建小木屋5幢,增加40个床位,提高了接待能力,吸引了更多的游客及会务。这一举措,使林场从砍树到不砍树,从商品型林场到公益型林场的转变走出了最关键的一步。2002年至2009年末,重点公益林面积已达10838亩,占林场林业用地面积11911亩的90.99%,成为名副其实的公益型林场,现在的工作重点是森林资源的保护经营。

3发展多种经营

多种经营包括茶叶、笋竹两用林、养殖业、森林公园等。规划茶叶年收入960元/年,实际年收入为18000元/年,执行率为187.5%;笋竹两用林年规划收入为594.5元/年,实际年收入为490元/年,执行率为8242%;养殖业规划年收入为2.28万元,实际年收入为2万元,实施执行率为87.72%;森林公园规划年收入60万元,因林场增加投资,对招待所进行了全面改建,故宾馆的年收入达到50万元,实施执行率达83.3%;多种经营指标综合实施执行率为110%,执行实施程度良好。

3.1森林公园

白马山拥有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最高气温295℃,夏季无炎热,是生态旅游的优良场所。林场已相继投入350余万元,兴办森林旅游业,现已有一定的规模,充分利用白马山独特的气候条件和森林生态旅游业的兴起,加大宣传力度,在现有的规模上加强软、硬件的管理,不断提高宾馆部和餐厅部的营业额。到2015年营业额达到179万元,以后5年平均营业额以10%的速度增长。

3.2养殖业

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优势,调整养殖业的品种,探索经验,逐步发展,在提高效益的同时,扩大养殖业的规模。前5年每年养猪10头,养鸡500~1000只,羊50~100头,使养殖业逐步成为支柱产业之一。利用太平湖进行生态养殖,在保护和建设好生态公益林的基础上,充分挖掘林区资源优势,利用市场机制,大力发展名特优新经济林、森林食品、珍贵药材以及野生动植物驯养、繁殖、栽培等新兴产业。

3.3种植业

每年利用采伐迹地面积100亩,种植高山蔬菜15~25万kg,增加林场的经济收入。利用白马山海拔高的优势,发展高山西瓜、菌类、蕨类、刺五加等,在种、养殖业方面拓宽思路,充分利用高山气候条件试种、试养一些高山花卉及珍稀动物,发展高山无公害蔬菜、茶叶等名特优产品,打造自已的品牌,为林场的发展挖掘新的经济增长点。

3.4森林旅游产品开发

白马山森林公园盛产“三井毛峰”,明朝时曾作贡品。“竹绿茶”因可与西湖“龙井茶”相媲美,被称为“浙江龙井”,曾获农业部名优茶称号。“羊尾竹笋”肉厚、质嫩、味佳,有“小笋之王”美称。另外还有漫山遍野的黄花菜及野兔、野猪等。深度开发旅游产品。以白马山森林公园为主体,对各类旅游产品进行统一商标、统一包装,建设专门的渠道统一销售。彻底改变原来旅游产品生产分散、开发无序、包装杂乱的局面。

4对策与建议

(1)高度重视多种经营。林场要充分认识发展多种经营的重要作用和巨大潜力,把多种经营作为一项重要内容纳入林场发展规划,列入议事日程,明确领导分工,强化行政推动。建立激励机制,把多种经营建设工作纳入全场工作考核范围,对工作成绩突出者给予表彰和奖励,充分调动职工发展多种经营的积极性,并形成合力,共同为多种经营发展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最终把多种经营作为林场生态经济发展的新亮点,做大做强,实现林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2)加强生态建设优化区域生态质量。加强林场湿地资源的保护,并积极争取立项,加快林场的林种树种结构调整,特别是县城周围、森林公园的山体林种树种结构调整;加强森林资源的保护,改善和调整林种结构,发挥生态公益型林场的生态效益;积极争取实施清洁发展机制项目,拓展生态补偿工作新机制,促进林场的可持续发展。

(3)生态农林产品种植与精深加工业。加快培育高山、丘陵无公害农业,盆地高效生态农业,重点发展珍稀菌类、精品果业、高山蔬菜、笋竹、中药材、绿茶、油茶等优势特色农产品,积极发展生态养殖等;围绕特色农林产品,积极发展农副食品、竹木精深加工业。

(4)发展林业新兴产业。以国有林场高山林区为载体,以高效生态林产品种植为重点,带动发展林产品精深加工、林业观光旅游、住宿餐饮、林业科技服务等,促进产业融合发展,大力推进一批三产融合大平台建设。

(5)提升生态休闲旅游业。充分依托林场优质的山水风光、特有的小气候、林业生态和乡村风情等特色资源,大力推进边际旅游集散中心建设,以优美的森林资源和森林公园风光为特色,加快发展白马山休闲旅游度假区旅游精品,精心打造以生态休闲度假为特色的高品质山区生态旅游产业。

参考文献:

第2篇:保护山林的建议范文

绿道具有线性联系、公共游憩及投入少见效快等特点,在生态保护、旅游发展和宜居城乡建设方面起到积极的作用。本文以仙居县绿道为例,从绿道分类建设分类方面,系统总结了实践经验,以期对同类型城市提供借鉴。

关键词: 绿道 分类建设 仙居

中图分类号:F123文献标识码: A

浙江省仙居县位于海滨城市台州市的西部,境内奇峰异石,湍流飞瀑,幽谷清溪,翠竹秀林,集“奇、险、清、幽”于一体,汇“峰、瀑、溪、流”于一地。

仙居绿道网由1条主绿道、多条辅绿道构成“叶脉型”绿道网结构。主绿道(主脉)总长112公里,打造“神仙情缘”主题,主要沿仙居永安溪边,沿线串联了仙居县大部分自然与人文景观点,服务于该县大部分人口。

1绿道分类

结合仙居县“山、林、溪、田、城”的生态特征,按照绿道依托的生态基底、区位特征、建设条件及功能,综合确定仙居绿道分为滨溪型、城市型、田园型、山林型四种类型。

2分类建设指引

根据滨溪型绿道、城市型绿道、田园型绿道和山林型绿道所处的不同区位条件以及自然资源、人文资源和现有设施的特征,对各类绿道在绿道控制区、建设方式、步行道与单车道的结合方式、表层材料及色彩和绿化建设与植物配置要求等五方面制定相应的管制规则,指引各类型绿道建设,同时仙居绿道建设必须符合基本要素建设标准的规定。

2.1滨溪型绿道

仙居县溪流众多,并多以支流的形式从山体峡谷间汇入永安溪主干流。滨溪型绿道是依托从山间流出的溪流、幔滩及湿地,通过堤岸、栈道、滨溪慢行道建立的,为居民提供观赏溪水流动、感受仙居秀丽山场所的绿道。

建设指引:

(1)绿道控制区

滨溪型绿道在城区内控制区宽度一般不小于30米,在城区外控制区不小于100米。

(2)建设方式

――利用溪流、湿地周边现有道路改造成绿道

对现状不佳的道路进行改造,采用碎石或透水砖等透水材料,绿化以原生态为主,根据需要在慢行道两侧种植遮阴乔木。

――借用滨河公园园路、滨河栈道作为绿道

绿道可借用开放的滨河公园、滨河栈道等改造为慢行道,增加绿道标识,路面铺装和绿化都均以现状为主。

――利用河堤及其内外两侧建设绿道

a、直接利用河堤作为绿道,以现有路面为主,两侧因防洪要求不得种树时,借用河堤,以低矮灌木作限定;b、利用河堤以外的河滩建设绿道,c、在堤岸以内修建一条与河堤平行的绿道。

(3)步行道与单车道的结合方式

滨溪型绿道对于步行道与单车道的结合方式选择较为广泛。根据各地段不同的景观性特征和安全性要求,建议采用分离式或者综合式慢行道。

(4)表层材料及色彩

滨溪型绿道在选择表层材料时,在满足使用强度的基础上,鼓励采用耐水耐磨、环保生态、可塑性强、适合多种用途的自然材料铺装慢性道路面,在具体铺装时应考虑路段的地质情况和环境的协调,多采用软性铺装。

在色彩选择方面,可根据路段特征进行相应的选择,保证所选材料与周围自然环境相协调,建议选择浅灰色、棕褐色、原木色等色调较轻松明快的自然色,配合使用红色、黄色、蓝色等彩色。

(5)绿化建设与植物配置要求

城区内滨溪型绿道的绿化应强调永安溪、三井溪等主要溪流向城区内部的景观渗透作用,绿化结合驳岸特点,体现自然生态、休闲、滨水特色。

郊区和边远山区滨溪型绿道应以水资源、水环境保护为原则,不得随意改变、破坏绿廊内原有河道形态、自然植被和地质地貌。

沿河堤主植草本植物,滩涂选用耐水湿的水生植物与花灌木营造湿地景观,堤内种植高大乔木等遮挡性植物。

2.2城市型绿道

城市型绿道是依托中心城区(包括开发区)的河流、道路,以改善人居环境、方便城市居民进行户外活动为主要目的的绿道。

建设指引:

(1)绿道控制区

城市型绿道控制区宽度一般不小于10米,条件不具备时,绿道慢行道路缘线与城镇建设用地之间应有3米以上的距离。

(2)建设方式

――利用现有条件较好的景观路慢行系统,增加绿道标识等配套设施

――利用村庄周围的开敞绿地开辟绿道。

――通过改变路面铺装、增设标识性等手段将人行道改造成绿道;或者通过压缩机动车道,通过增加标识、地面标线或栏杆等改造成绿道。

(3)步行道与单车道的结合方式

城市型绿道对于步行道与单车道的结合方式选择最广泛。在景观性和安全性要求较高的地段,建议采用分离型慢行道;在用地条件有限的地方,则采用并行型或者综合型慢行道。

(4)表层材料及色彩

考虑到仙居温湿天气的因素,建议城市型绿道采用彩色透水混凝土,基于透水混凝土有较强的透水性,全部采用透水材料可以保证路面不产生积水。在色彩选择方面,可选择暗红色、深灰色、墨绿色等暗色调。

(5)绿化建设与植物配置要求

城市型绿道的绿化应亲切宜人、便于养护管理。绿化应以提高慢行道和节点系统的遮荫程度为出发点,要杜绝“以草代树”的做法,应以乔、灌木为主体,强调绿量和生态效益。

2.3田园型绿道

田园型绿道是依托农村地区的村道、河流等,以加强城乡生态联系、满足城乡居民郊野休闲需求、促进农业休闲产业发展为主要目的的绿道。以古村稻田、乡野奇趣等田园风光为兴趣着力点,提供农业体验、体育赛事、节庆民俗、乡野美食等活动场所,展现乡村田园风光,感受淳朴民俗风情。

建设指引:

(1)绿道控制区

田园型绿道控制区宽度一般不小于100米。

(2)建设方式

――借用村道、园路或机耕道建设绿道

采用原路面铺装或铺设透水材料,根据需要利用栅栏、树丛等作为隔离,以保证沿路民居的私密性。

――利用村庄周围的开敞绿地开辟绿道

在村庄周围的树林、草地等开敞绿地中开辟绿道,路面铺装采用透水材料,绿化

(3)步行道与单车道的结合方式

田园型绿道由于建设条件有限,使用效率相对较低,且工程建设不宜对原生态环境造成过大影响,因此,通常推荐采用步行道与单车道处于同一路面的并行型或综合型慢行道。为了保障行人的安全,通常在两者之间划线予以区分。

(4)表层材料及色彩

田园型绿道在选择表层材料时,应考虑路段的地质情况和环境的协调,多采用软性铺装。推荐使用景观性和生态型好、方便行走、可塑性强、适合多种用途的自然材料铺装慢性道路面。

在色彩选择方面,在色彩选择方面,宜采用淡雅的、与自然生态比较协调的色调,建议选择灰褐色、棕褐色、原木色等色调较轻松明快的自然色,配合使用绿色、黄色、蓝色等彩色。

(5)绿化建设与植物配置要求

田园型绿道绿化配置,应营造多样的植物群落生境,建议以野生自然乡土植物种为主,防止外来物种的入侵与干扰,在保证植物群落稳定性的同时,注重突出植物群落的景观价值。

(四)山林型绿道

山林型绿道主要依托自然山体周边,是以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等山林景观为主要兴趣点,连接特色景观,可供自然科考、生态养生、野外徒步旅行和探险等,体验丰富山林野趣的绿道。

建设指引:

(1)绿道控制区

山林型绿道控制区宽度一般不小于200米。

(2)建设方式

――利用山林地区的土路、登山路等现有道路改造成绿道

通过平整路面、增加标识等方式将林间小路、登山道等改造成绿道,绿道两侧的绿化以原生态的环境为主。

――因地制宜,采取多种栈道(桥)形式建设绿道

结合山林之中的山谷、河流、溪水,利用木桩或水泥墩支撑架设木栈道(桥)的方式,打造生态景观绿道,为游客提供便捷途径的同时,提供了理想了观景平台,与大自然的接触更加亲近、更加融合。

参考文献

1、严立军;杜文武;张建林;;城市型绿道与乡村型绿道的差异性探析[J];现代园艺;2012年06期

第3篇:保护山林的建议范文

【关键词】农民视角;集体林权;西北地区;政策执行;绩效反思

【中图分类号】F30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36X(2012)07-0072-04

一、研究缘起和分析视角

中国的最新一轮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以下简称林权改革或林改)如果从2003年在福建、江西等地试点算起,已经历了八年时光。在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全面推开,“这是继土地家庭承包之后我国农村经营制度的又一重大变革”,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林农利益的高度重视。在中国广大山区农村,关于深化林权制度改革的标语也随处可见。开展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就是在保持林地集体所有的前提下,进一步明晰林地使用权和林木所有权,放活经营权,落实处置权和保障收益权,最大限度调动农民参与林业建设的积极性;通过推行产权到人、市场调节、政府扶持、立法监管的林权制度的综合改革,实现“林区农民增收,森林资源增长,生态环境改善”的目标。

林权改革的深入开展引起了学术界和政府部门的广泛关注,林改研究成果层出不穷。冷清波、杜天真运用巴泽尔产权经济理论分析了林权改革过程中存在的产权困境;贾志邦认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林业发展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活力之源、潜力之源、动力之源,它将对推进新农村建设产生十分重要的影响”;赵旭东和訾小刚通过林权状况的调查认为,国家抽象的林改政策和法规到基层后并没有转化为某些山区村民的经验知识;刘璨、吕金芝、王礼权等比较系统地分析了我国集体林产权制度变迁及其成效;何得桂在实地调查基础上,从农村基层干部的视角对林改实践和绩效进行了审视和评估,论文研究发现:“作为一项重要农村政策,林改在乡村社会的实践效果并未达到政策预期目标,有待不断完善和持续深化。”这些研究对于深化林权改革具有重要作用,但是缺乏作为林改实践主体农民的声音,缺少农民的视角。林权改革的有效实施、配套政策的全面推进,需要从农民的视角进行研究,了解他们对于森林资源和经营管理的认知和态度,特别是要倾听他们对林改政策及其实践效果的评价。各项具体政策的制定,也需要农民的有效参与,以确保他们真正成为山林的主人。与此同时,生态建设任务艰巨的西部地区是我国林权改革实践的难点区域和学术界对林改研究的薄弱环节。有鉴于此,笔者将从农民的视角对西北地区集体林改政策实践进行相应研究,以弥补既有研究之不足。

二、调查过程和样本概述

由笔者负责的这项调查于2010年7-8月在陕西省首批林权改革试点县的太白县、西乡县和宁陕县先后进行。课题组主要采取进村入户调查方式,调查累计发放问卷210份,回收有效问卷160份(其中:太白县99份,宁陕县28份,西乡县33份)。此项调研以问卷调查为主,调查所搜集的数据采用SPSS17.0软件包进行处理,尽可能做到用数据说明问题,由事实产生结论。受人力、时间和资金等因素制约,问卷调查没有采取严格的抽样方法,基本是一种偶遇随机式调查。为弥补问卷调查的不足,课题组辅之以必要的半结构式的深度访谈,搜集了大量的第一手材料和原始数据,从而确保该项研究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科学性。本文就是在上述调查的基础上,关于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相关问题的研究成果。文中所取数据除专门注明出处者外,均来自这项调查。

从表-1可知,农村的青壮年大多外出务工,留守在乡村的主要是中老年人。被访农民大多数文化程度较低,高学历的人才极其短缺。从个体特征看,受访者呈现绝大部分为普通农民的特点。中等经济状况的农户所占比重最大,占到40.6%;将近一半的被访农民主要从事农业生产,外出打工也占有较高比重。农户家庭人口结构呈现出一定的“椭圆形”特征,3人及以下和6人及以上的家庭分别占15.0%和24.3%,有4口人或5口人的农户分别为26.9%和33.8%。超过八成的受访农户已经拥有林权证,但是农户林地占有面积分布不均现象较为明显;拥有山林150亩以上的农户占到34.3%,最多的拥有1000亩林地,但与此同时,34.4%农户的山林面积在29亩以下,其中有4户没有林地;被调查者户均林地面积134.75亩。这意味着集体山林主要分布在少数农户手中,具有“集中化”的特征,林改政策执行出现一定程度的偏差。然而,农户耕地拥有量与家庭人口数量具有较强的对应关系,户均耕地面积5.911亩。这可能与改革开放初实行的具有平均主义色彩的以及政府坚持维护地权稳定有密切关系。

三、调查数据的统计分析

(一)林权改革的绩效评估

不少学者和政策研究者对我国新一轮林权改革的实施绩效持肯定态度,甚至给予高度评价。“林改不仅促进了林业生产的发展和林业产出的提升,而且促进了新农村建设的整体进程,包括农村集体收入增收,村庄的民主化进程加快等。”“从明查暗访、问卷调查和省市联合抽查情况看,大部分林改村的满意率都在95%以上,高的达到100%。”0林改到底取得怎么样的效果,需要倾听农民的声音。

1.农民对林权改革政策及实践的满意程度并不高。表-2显示,受访农户对林改政策及实践持“很不满意”和“不太满意”的达到46.9%,而认为“十分满意”的仅占5.6%。不满意的主要原因在于林地分配不公平、不民主而导致的林地占有不均,特别是普通民众对少数农村精英和外来资本凭借自身的优势和实力获得绝大多数集体山林。可见,基层民众的声音与政策研究部门的评估存在一定差距,对林改满意度的评价需要慎重,防止片面化。

2.农民对林改成效的评价与政策预期有不小差距。调查数据表明,认为林改“有一定效果”和“效果很明显”的农户分别占38.8%和11.9%,认为“没有什么效果,对大家生产生活没有影响”占到33.1%。需要注意的是,有8.1%的农户觉得林改“效果很差”,另有8.1%的农户则持“说不清楚”的态度。林改实践在被调查地区并没有产生良好的预期效果。这主要是由于西北地区的集体山林主要肩负“生态保护”功能,而不是经济功能;山林尽管产权明晰到户,但是当地农民依然缺乏采伐权等实质性权利。此外,目前国家级和省级生态公益林每亩每年仅为10元和5元的补偿标准也是影响农民对林改成效评价的原因之一。

3.农户涉林收入有限,林改对农民的增收作用不明显。表一3数据说明,林权改革后,大多数农户并没有获得任何经济收益。超过一半(占55.7%)的农户在2009年没有获得任何涉林收入,23.1%的农户林业收入低于300元,林业收入高于300元的仅占21.6%。林业收入在农民收入中的位置并不突出。如果考虑到“大户经营”现象,林改对农民增收的促进作用更加有限,不可高估。

4.林改对农村村民自治有促进作用,具有一定的社会效应。尽管林权改革的经济绩效并不明显,但是林改这项重大的公共政策在农村实践过程中产生了一定的社会效应。认为林改对农村村民自治有消极影响的仅占10%,没有影响的占20%,有促进作用的占到了52.5%,无法判断的占17.5%。林改过程无论对于基层干部还是村民,都在一定程度上使他们的民主意识和权利意识得到增强,民主能力也获得相应增长,激发了他们对于村民自治的参与热情。此外,林改化解了不少林权纠纷,使得村民之间以及村民与村干部之间的关系得到一定程度改善,产生了较为良好的社会效应。

(二)林权改革的问题探讨

“林权问题很复杂,总体上更主要的是社会学问题,甚至可以看作是一个政治学问题,而不仅仅是一个经济学问题。”作为一项重要的制度变革,不仅要考察林权改革的成效,还要关注它的政策执行实践所存在的问题。只有如此,才能更加全面评判和完善林改政策。

1.林改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村财收入,将影响村集体组织的有效运转。林权改革作为一项重要农村公共政策,是我国农村集体山林这一公共资源的再分配,也是对林业部门、村集体和农民三者利益的重新调整。新一轮林改的利益导向是“个人得大头,集体得小头”。在这种情势下,林改对村集体组织将产生何种影响也是本项研究关注的重要内容。调查发现,受访者认为“村财收入减少”的比例与“村财收入增加”相比要高出26.9百分点。这就意味着,被调查地区的林权改革对村集体组织的消极影响占据主导地位。之所以会如此,一方面,这次林改强调“还利于民”的政策主张改变了以往“集体得大头,个人得小头”的局面,导致村集体涉林收入锐减;另一方面,伴随林改而实施的林业税费制度改革对农村基层政治性组织的收入也产生一定影响。财是政的基础,财政收入的减少也就影响到村庄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的有效供给,压缩了农村基层组织的运作空间,进而可能对农村基层治理状况产生难以预计的负面影响。

2.林权改革政策执行存在若干值得注意的问题。新一轮林改在农村基层的实践状况是关系到这项公共政策是否能够取得预期成效的重要因素。尽管政策强调要努力实现“生态得保护,农民得实惠”的目标,但是政策执行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偏差。从调研来看,林改存在的最主要问题(前四位)是:集体山林分配不均、林改过程不够民主和公开透明、村民参与程度不够以及林改推进速度太快,存在“走形式”的倾向。这些问题说明,林改政策执行已经偏离了原先“均山到户”的预期,普通林农受益有限;由于存在信息排斥、资本排斥等因素,底层民众往往缺乏参与能力和行动能力;自上而下的强力运转尽管推动了林改的开展,但是容易出现“疾风骤雨”式和“运动式”的政策执行模式,效果并不理想。所有这些问题都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从而不断促进林权改革向纵深发展。

3.林改制度供给要不断适应和满足林改后的农户需求。由于明晰产权,林改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农民经营山林的积极性,出现了所谓“把山当田种,把树当菜种”的情景。然而,调查也发现,林改后的农户需求并未得到有效满足。林改后农户经营山林的迫切需求,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资金支持、采伐指标和技术指导,分别有38.8%、25.6%和31.9%的被调查者选择上述选项。林业生产周期长、投资大且风险高,农户对资金需求最为迫切。农民是天生的务实主义者,经营集体山林是为了增加经济收入。现行森林限额采伐管理制度以及基层存在采伐指标分配不够透明、不公平的现象,使得很多林农无法获得采伐指标,他们经营林业的积极性受到严重影响,因此,完善采伐指标管理制度和分配政策成为林改后农民的迫切期盼。发展现代林业需要加强相关技术指导,只有如此才能实现最佳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因此,林农对技术需求也很渴望。

四、研究结论和政策建议

通过以上对调查资料和统计数据的分析,可以归纳出以下四点结论和建议。

第一,基于农民视角的考察,西北地区的林权改革尽管取得一定绩效,但是并未获得预期的理想效果。林改对农村村民自治有促进作用,产生了一些社会效应,但农民对林改成效的总体评价与政策预期存在不少的差距。林改对大多数农户的经济增收作用十分有限,农民对林改政策及其实践的满意程度并不高。建议政策部门对林改成效的评价要更多倾听农民的“声音”,在确保生态受保护的前提下,创造条件使农民切实得实惠,以增强对政策的认同感和满意度,从而推动改革不断向纵深发展。

第二,农村公共资源产权制度改革不仅要强调和保障农民权益,也要关注农民所在的村集体组织的权利。以农民为本位的林权改革作为一项公共政策“嵌入”乡土社会后,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村财涉林收入,从而将影响村集体组织有效运转的情势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否则,可能偏离政策目标,无法取得预期成效。建议在对类似集体山林这类公共资源进行产权改革时,既要体现农民本位和保障农民权益,也要关注村社权利和村庄整体福利的提升。只有如此,农村改革才能有效、持久和深入。

第4篇:保护山林的建议范文

1.1林业生态经济的发展缺少规划现造林营林的经济目标以林产品直接收益为传统的普遍的认知。对林业生态经济缺少规划。华安九龙璧全国闻名,开采点较多,对生态环境影响较大,矿石开采过后恢复林业生态功能无规划;漳州到华安从磹口入境国道公路上行直至湖林乡出境进入漳平市界,经4个乡镇,是个很好生态旅游区域,均未列入生态旅游规划。马坑乡和春村天然杜鹃花春天自成一景点吸引不少游客,但花开过后,景点也成冷点。林业生态经济发展的开发规划已迫在眉睫。1.2造林补助标准太低随着经济发展劳动报酬提高,每亩林地的政府补助少,对造林实际帮助不够。加上木材价格下跌,严重影响了群众造林的积极性。1.3保护山林措施力度不够由于山林面积大,分布范围广,加之近年经济快速发展,人为活动频繁,特别是山高路陡窄,农民广泛种植茶叶等经济活动,给山林管护带来很大压力,防火难度增大。乡镇半专业扑火队其扑火机具单一、原始,加之防护装备差,存在扑火安全隐患。需要政府对林业建设加大投入,以确保生态林业建设健康快速发展。

2发展林业生态经济的对策建议

2.1调整林业结构,激活林业生态经济活力针对华安阔叶林比重过低的实际,建议营造针叶林与阔叶林的混交林,以提高林分质量,促进森林的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可持续发展。根据华安森林生态的实际情况,建议视不同地段和植被情况,对大地土楼群周边环境造林绿化及九龙江北溪流域生态林业体系,分别开展抚育改造型、沿江绿化型、更新造林型等方式对华安县以杉木、马尾松为主的植被群落进行科学改造,倡议对杉、松等针叶林主伐后应间种1/6~1/4面积阔叶树种,于马尾松、杉木、桉树等山林中,点缀园林苗木,形成点块状混交的林相,使之形成林相丰富且具季节变化的森林植被群落,实现生态、经济双赢。2.2营造毛竹、麻竹等经济竹林,发展竹林经济华安气候暖和、雨量充沛,宜营造毛竹、麻竹等经济林。竹林具有极佳的生态功能效益,其固土能力为马尾松的115倍,吸收降水能力为杉木的113倍,涵养水量比杉木多30%~45%[1]。华安县有全国首创1000亩竹类植物园,种有箬竹、泰竹、龟甲竹、方竹、麻竹等竹种330种,集竹林经济、园艺观赏于一体竹林发展模式。竹种园是以竹类科研和学术交流示范为主,竹子生产推广、旅游观光休闲为辅的经营模式,现年均旅游收益约5万元、竹苗收益约15万元。以竹种园为依托,推广发展竹林经济前景好。随着竹林发展,竹业产品也迅速发展。依托竹种园的示范作用,鼓励个人种植竹林——发展日用品、加工食品(笋干、竹荪等)、竹凉席等产业。为发展竹林经济,政府应为农民种植竹林提供小额贷款。2.3加大封山育林力度,创造良好生态环境封山育林这一传统的森林培育方法,仍是当今最简便、最经济、最迅速的恢复森林体系重要方法之一。在林业发展中充分实践生态经济原则,有效运用“全封”、“半封”、“轮封”这三种封山育林模式,体现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2]。通过加大封山育林力度,使华安森林群落朝着自然演替方向发展,向顶级群落——常绿阔叶林的方向演替。九龙江自北向南贯穿华安全境。应重视沿江两岸的省级水源保护区林地、九龙江干流、环城市周边一重山等处的天然林和自来水厂水源保护区周边天然林应实施全封。除丰山镇属华安县南端的河谷地域没有天然林外,其他的八个乡(镇)要规划部分天然林实施全封。2.4拓展园艺业,推进花卉产业发展华安的自然条件适宜发展花卉业。制定花卉产业发展规划,引导花卉发展上新台阶,推广种植红豆杉、罗汉松、竹柏、茶花、桂花、香樟、含笑、重阳木等名贵树种,着力打造“名贵花木”产业基地,实现“一村一品、百花齐放”的发展格局,争取列入省级现代农业花卉基地县。根据丰山开发区的地理交通优势,学习借鉴漳州市“海峡两岸花卉博览会”模式,可在丰山开发区规划并构建花卉博览园,推而广之促进花卉业健康发展。2.5开发生态游,发展旅游业随着经济的发展,旅游成为民众生活的需求。一年节假日天数占全年总天数的1/3,“假日资源”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3]。随着经济发展生活水平提高,人们追求更多彩的生活内容,更崇尚回归自然,这是未来社会生活的新趋势。顺应这种趋势,进行生态(景观)经济林规划,选择发展枫树、紫薇、美人树、桃树、梨树等观赏树种为主。马坑乡和春村规划山坡种枫树、木荷树,林边种三角梅、野等变为四季旅游新亮点;九龙江沿岸的沙坑口、浙溪等处,建设休闲森林旅游景区,生态游很有潜力。华安旅游资源很有特色,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二宜楼》、贡鸭山森林公园、城关竹类植物园等旅游资源。经华安的两条高速公路——厦成高速公路(海沧至天宝)、漳永高速公路正抓紧建设,华安将融入厦门半小时经济圈。漳州、泉州、厦门等城市的游客来华安一日游时间充裕,发展一日游前景好。2.6加强林业生态科普宣传,增强全民林业生态意识人们对林业经济的林产品的直接经济效益很注重,但大多数人对林业生态的认知比较朦胧。林业的生态社会效益是其在生长过程中不断显示出来,堪称生态林是孜孜不倦抵御地球变暖、保护环境的“卫士”。加强林业生态科普宣传,增强全民林业生态意识,推进林业生态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是不可忽视的工作。林业部门可与环保、农业等有关部门联合编写宣传册子,利用植树节、地球日、世界环境日等进行宣传。鉴于生态环境日趋恶化,政府对生态林业也要越发重视。2.7增加资金投入,健全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林业是一项社会公益事业,既要依靠政府投资,又要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共同关心与支持。特别是生态公益林建设,必须建立多层次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4]。林业需要长期持续的投入,具有投资大、见效慢、收益时间长的特点,相比某些产业效益低,农民不愿意在林业上增加投入。而林业的公益性质较强,这就需要各级政府投入作为主导,并倡议社会力量的加入,乡镇农民投入为辅的融资机制。政府应对林业建设加大投入,是确保生态林业建设健康快速发展的根本。

3小结

第5篇:保护山林的建议范文

一、基本情况:

开发区(街道)位于蠡溪路以西,梁溪河以南,西接风景优美的西蠡湖及梅梁湖,方圆约11.2平方公里。辖区内共有山林面积1800亩,其中湖景社区有山林面积1750亩,大箕山社区有山林面积50亩,湖景社区有和民政局共建的湖景公墓。开发区(街道)建立了护林防火指挥部,并设立了护林防火办公室(办公室设在经发局),共有专业护林员14名,义务扑救队员55名。湖景社区与驻地武警8723部队建立了长期友好合作关系。

二、森林防火扑火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数

1、有利条件。

开发区(街道)、社区两级建立了一个比较完整的森林防火指挥机构,开发区(街道)指挥部由街道主任任总指挥,各社区护林防火领导小组由社区主任任组长。湖景社区与驻地武警8723部队建立了长期友好合作关系,林区离部队驻地又比较近。

2、不利因数。

一是由于连年封山,杂草灌木丛生,地面枯枝落叶日积月累逐年加厚,可燃物增多,火险隐患大;二是湖景社区基康里、孙家湾拆迁,已无人居住,护林员都居住在安置小区,离山林防火地较远,加上部队封住了路口,巡查人员进出难;三是沿山有学校、部队、靶场、公墓;四是殡葬整治后沿山世居居民上山扫墓等等。这些因素给山林防火工作带来了较大难度。

三、主要护林防火措施

1、开发区(街道)与社区签订护林防火责任状。社区与护林员签订了责任状,与林区企业单位签订山林防火告知书,责任落实到位。

2、充实调整责任性强、身体健康的专职护林员组成护林防火队伍。

3、加强维护保养,确保GPS护林防火实时监测系统正常运行,确保护林员到岗到位。

4、护林防火重点道口及重点区域设置了8台自动语音播报器,加强宣传,提醒入山人员,山路增设醒目的防火标语牌等。

5、湖景社区、大箕山社区共配置了:新增了灭火弹30箱、消防服5套、水枪3支,同时配备了铁铲20把和水桶20只等防火物资。

6、湖景社区、大箕山社区分别组建了20人和15人的由社区物业保安组成的半专业山火扑救队伍。湖景公墓配备了20人的义务扑救队伍。

四、森林火灾的扑救预案

1、区内主要扑救力量:区勤新专业森林消防队,武警8723部队共建连队,主要负责扑灭山火。

2、扑救补充力量:两个社区的半专业扑救队伍(35人)及湖景公墓义务扑救队伍(20人),主要负责清理火场余火,防止死灰复燃。

根据“以人为本、预防为主,积极消灭”的防火方针,对一般森林火情,应立足于本开发区(街道)、社区及公墓。发现火情及时上报开发区(街道)、区农林局护林防火指挥部,同时组织义务扑救队员携带灭火弹、水桶、水枪等物资把火灾扑灭在初始阶段,并由开发区(街道)防火指挥部负责处理有关事宜。

3、扑救指挥人员情况:

指挥:

第一副指挥:

副指挥:

成员:

五、扑救指挥部分组与职责

1、扑救组:负责山火现场的扑救工作,根据风力风向的变化,火灾现场的地形、地势等情况实施扑救,与山下组保持沟通,建议调集有关力量等。

2、通讯组:负责火灾现场和各级指挥机构的通讯联络,保证总指挥的各项指令畅通无阻。

3、后勤组:负责扑救人员扑火工具、装备、油料、等物资保障供应。

4、医疗救护组:社区卫生中心及就近医院负责对受伤人员就地急救和护送。

5、火案查处组:负责火场调查,及时查明起火原因和损失情况,对火灾肇事者和责任者,依法作出处理,并将结果上报区护林防火指挥部。

六、联合扑救处理程序和力量调集。

开发区(街道)防火指挥部接到任何一处山林火灾的报告,应根据火情立即派员奔赴现场,有部分工作人员留守值班,进行监听,并与火场联系,开发区(街道)指挥部和有关社区必须有人员在火场第一线,以便及时准确向现场指挥长和区护林防火指挥部汇报情况,由负责人决定是否采用预案扑救,以后工作人员接上级精神用电话通知消防队伍,同时将火情及调集灭火力量报告值班室,并与区护林防火指挥部保持不间断联系,及时掌握火情变化,适时调集力量、调拨救火物资。

七、火灾的调查、统计和善后工作。

根据森林防火条例和国家森林防火总指挥部、林业部《关于划分森林消防监督职责范围的通知》精神进行火灾的调查和统计。由公安分局消防股牵头,会同区、开发区(街道)职能部门组织调查组,对起火的时间、地点、原因、肇事者姓名、单位及森林过火面积、烧死、烧伤树木情况、扑救情况、物资消耗、及其他经济损失,人身伤亡和对自然生态环境的影响等,进行详细的调查,经区护林防火指挥部审查后记入档案,统计工作按森林防火条例第二十九、三十条有关规定进行。

第6篇:保护山林的建议范文

关键词:白桦 郁闭度 海拔 天然更新

俗有西北黄土高原“绿色明珠”、“瀚海湿岛”之称的六盘山天然次生林区位于宁夏南部,对陕甘宁的生态独具大功。自成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来,对其虽进行了全面综考及科学研究,但时至今日未见对其主要树种―白桦的天然更新的调查报导。

白桦(Betulaplatyphylla)是六盘山次生林区的主要树种之一,也是主要用材树种,现有93090.7亩,占有林地的24.3%,分布在海拔1900―2500m的阴坡、半阴坡、阳坡,分布范围大,是六盘山的主要森林类型之一,因其具有适应性强、生长较快、病虫害少、繁殖容易、耐瘠薄、严寒等特点,成为六盘山的乡土树种,又是目前六盘山林区最适宜的针叶树造林的伴生混交树种。本文通过对白桦天然更新的调查,旨在分析影响白桦天然更新的主要生态因子,进而为其天然更新创造良好的生境,借天保工程之契机,充分发挥其天然更新的能力,扩大森林资源。

一、自然概况:

六盘山林区受东南季风和蒙古高压的影响,形成冬季寒冷、干燥;夏季温和多雨;春季升温快;秋季降温迅速,年、日、温差较大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年均温4.5~5.7℃,年降水598.1~820.9mm,年日照时数 2100~2400小时,年太阳辐射量为124~131千卡/cm2,年相对湿度为60~70%,无霜期100~130天,盖度达80%。

二、调查方法

采用标准地法在苏台林场的盘头沟、青石崖沟、宋家沟,分别在不同海拔、郁闭度、坡向、树种组成等因子共调查12块标准地,面积均为300m2,每个标准地调查母树年龄、下木及地被物种类,标准地内更新的幼苗进行每木检尺,同时采用1×1m的小样方,在标准地调查母树的下种量及土壤状况。

三、调查结果及分析

(一)郁闭度对更新的影响

郁闭度在0.1~0.4之间,随郁闭度的增大,更新幼苗的数量逐渐增大;郁闭度在0.5~0.6之间随着郁闭度的增大,更新幼苗株数减少;直到郁闭度在0.7~0.9时,基本无法更新,郁闭度在0.4时更新的幼苗株数最多,每公顷为1865株,而且苗高和地径的变化也基本和株数的变化规律一致,郁闭度在0.6时苗高和地径最大,郁闭度在0.1~0.4之间平均每公顷更新幼苗949株,平均苗高186.4cm。

(二)海拔对更新的影响(见图2)

从图2得出,在海拔1800~2500m的范围内随海拔的升高,更新幼苗的数量逐渐增多;苗高和地径也呈增大趋势,历年来各年更新的幼苗均比较多,苗龄不同;而在2300m以上高海拔和1800m以下低海拔更新的幼苗株数较少。调查证明,任何一种苗木都有其一定的适生范围,白桦在六盘山林区分布范围1700~2450m,但最适范围为2100~2300m。

(三)坡向对更新的影响(表1)

从表1可以看出,以半阳坡向更新最好,其次是半阴坡,阴坡更新最差,半阳坡、半阴坡既有利于下种萌芽成苗,又有利于幼苗生长,这同郁闭度对更新的影响有相似之处。

(四)林分组成对更新的影响(表2)

从表2可看出,白桦纯林和混交林的天然更新有很大差异,纯林和接近纯林天然更新能力强,而混交林随着所占比例减少而更新逐渐较少,这主要是因其下种多所致。

(五)天然下种对更新的影响

从调查看出,白桦母树年龄均在30年以上,其平均每公顷至少下种都在872万粒(按每亩1斤计算,千粒重为0.86g,而种子室内发芽率为13.5%,),发芽率按最低1%计算,其更新株数应为8.72万株,而实际与其相差太大,究其原因:1.林区内牲畜活动对其的破坏;2.人类活动破坏其生境环境,而导致更新极差,故应对下种加以保护,同时应采取相应的措施,提高种子的发芽率;3.植被和枯落物较厚,影响种子与土壤的接触,可采取人工促进措施,提高种子的发芽率。

一、 小结:

通过对白桦天然更新的调查,我们认为六盘山的白桦天然更新是很有前途的,是恢复天然植被、提高森林覆被率的一条捷径。现已摸索到了影响其天然更新的一些生态因子:1.郁闭度在0.3~0.4之间天然更新良好。2.海拔在2100~2300m是最适更新带。3.在半阳、半阴坡更新良好。4.纯林和接近纯林的林内更新良好。

二、 建议:

在当前六盘山林区开展天保林工程和大力营造生态林时,根据林区次生林特点和现有宜林荒山状况,对阳坡疏林、林中空地的复林,采取封、育、造结合的方法,充分利用白桦天然更新的能力,加上合理的人工措施,加快林区植被恢复,是既有效而又经济的办法。就目前白桦的天然更新状况,我们因力所能及的促进其天然更新,紧抓天保工程之良机,采取封山育林的有效措施,发挥自然作用,以最少的投入来扩大森林资源,为改善生态环境,再造秀美山川而做出应有贡献。

参考文献

第7篇:保护山林的建议范文

4年时间过去了,我的射箭术日渐纯熟。有一次,我竟在离我10码以外的距离射中了一只2000磅的鹿。我对此兴奋极了,按照土著美国人的传统习惯,我将动物的头皮晒干后为自己做了一个箭袋。我认为,这也是我成为一名标准的猎人的重要转折。“这下可以带我进山林打猎了吧?”我洋洋得意地对丈夫道。沉吟了一会儿,斯特林勉强地点了点头,笑着说,“但愿你能成为一个标准的猎人。

这天,为了让我一路上能欣赏到大自然的美景,丈夫特地找来一只独木舟,选择了一条从水路进山林之道。

我们的船缓缓从赞亚比西湖出发。大自然的景致的确是引人入胜的:湛蓝的湖面波光粼粼,湖水清澈见底。鱼儿和其他的一些水禽动物在湖面上腾跃着,无数的野鸭、水鸡不时从我们的船边穿过。初次见到如此美景的我欢快得象一只小鸟似的,一会儿用手嬉戏着湖水,一会儿不停向斯特林问这问那。不经意间,我们的船已转身来到了一条弯曲的小河。顺着河流大约划行了一个多小时,我们的船在一片茂密的山林地带前停住了,这里,就是我们要寻找猎物之处。

沿着一条小道,我们上进了山林。林中静得出奇,除了鸟儿的啼叫声外,没有任何声响。我们猫着腰,小心翼翼地“侦察”了30多分钟,一直没发现什么值得捕获的动物。当来到一棵大树前的时候,斯特林向我建议说,“我们分头找找,等会儿就在这里会合。行吗?”

他这话的含义我是清楚的,我以前即使在山林附近的地区学打猎的时候,平时非常娇惯我的丈夫也会像一个警卫,随时寸步不离地跟在我身后,而现在,我得在这阴森恐怖的山林里自己保护自己了!我心里忍不住直发毛。但是、你不是自称是一个猎人了吗?连独自在山林打猎的勇气都没有,能算是一个标准的猎人?想到这里,我打起精神,拍拍胸膛说了声“没问题”,便提着弓箭离开了。“如有什么意外情况,赶快吹口哨通知我,”斯特林冲着我身后说道。

斯特林将弓和箭放在树边,然后蹲了下来,摸出一支烟,正准备点上。忽然,他听到了咕噜咕噜的声音。“是野猪!”斯特林禁不住一阵窃喜。他立刻起身朝前面分岔小道旁望去。果然,在小道旁的灌木丛中,一头硕大的母猪正在徘徊张望着,像是在寻找着什么。斯特林迅速把箭搭在了橙黄色的弯弓上,然后挺了挺胸,做了一个漂亮的拉弓动作。但在这时,母猪也看见了他,并转身撒腿就跑,而斯特林的箭同时也飞了出来。唉,射偏了。他象泄了气的皮球,沮丧极了。经验告诉他,如果自己对射击目标的准确性产生怀疑的时候,最好的办法就是稍作歇息,暂时不要继续追逐动物。于是,斯特林爬到树上坐了下来,心绪不宁地思考着失误的原因究竟在哪里。

一个多小时后,他下了树,来到野猪刚才待过的灌木丛中,找到了射出的那支箭,箭上和灌木丛中没有血的痕迹。“哼,我今天非要射中这家伙不可!”斯特林愤愤地想。常在这一带打猎的他对这里的地形非常熟悉,很快在另一个山坡上的狭窄林区发现了这头野猪。因为林子被不断升腾的雾霭笼罩着,加之这时的火色暗了下来,斯特林只能很模糊地瞧见野猪身影。在这种情形射箭,是难以保证准确击中目标的,于是,他决定不再继续去打扰野猪,返回了与我约定的会合处。

再说我独自离开了丈夫后,一直守在一颗大树旁没发现什么猎物,眼见天色已晚,我准备返回与丈夫会合。突然,我听见离自己十来米处的灌木丛沙沙作响,定眼一看,有一个黑呼呼的东西在那里蠕动,我连忙一箭射了过去。哈哈,不偏不依,正中目标!我走近灌木丛,看清了被我射死的是一头猪崽。“总算今天还是有收获的。”抱着猪崽,我满怀欣喜回到了丈夫的身边。

我们在林中升起了篝火,吃了晚饭,搭了一个帐篷。当晚丈夫一直还在为自己没射中野猪的事情生闷气,所以一夜都没多说话。翌日清晨,我准备在脚上系上软鹿皮便鞋的时候,斯特林立刻建议我穿上蛇皮筒靴。我喜欢打猎的时穿上柔软的鹿皮鞋,但还是接受了丈夫的建议。

斯特林估计,那头野猪仍然还在狭窄林区附近,于是我们决定划船抄近道抵达那里。下船后,我们得经过一片延伸至林区的泥泞沼泽地,我们的脚不时深深地陷进沼泽中。这时,我才庆幸自己穿的是一双蛇皮高筒靴。

到了这片狭窄的林区,我们将死猪崽放在一棵大树旁,便四处环视着朝林区深处走去。森林越走越宽,为了扩大搜索的范围,我们又决定分头去寻找这头野猪了。斯特林从我身边离开的时候,我看见他穿过了一块空旷地,身影在一片茂密,布满荆棘的灌木丛中消失。

刚进灌木丛没多久,斯特林便猛见一个黑影在他面前一闪而过。原来,那头仍然还在灌木丛中睡觉的野猪被斯特林的走动声惊醒,先看见了斯特林,一个翻身拔腿便逃。斯特林哪能放弃捕捉这头野猪的最后机会?顾不上避开多刺的灌木,他朝野猪穷追不舍地赶去。

野猪东逃西窜,在森林里转了一个大圈,最后跑到我们放猪崽的树边突然站住了,接着,它一边围着猪崽转着圈,一边嘴里嗷嗷地叫着,那声音给人以一种悲切的感觉。猛然,它转过身,珠子般闪亮的眼睛向离它只有20来米距离的斯特林投来摄人的目光。斯特林顿时被野猪的举动惊呆了:一般而言,山林中的野猪一见到猎人都会没命逃窜的,而这头母猪怎么反而……哎呀,不好!被射死的小猪一定是这头母猪的猪崽。这是一头发了疯的,正准备为其猪崽复仇的野猪!想到这里,斯特林不禁不寒而栗。但他很清楚。他现在不能转身逃跑,去导演一出“猎人反被猎物追捕”的悲剧,那样只会使自己陷入更可怕的绝境。况且,他现在也没有逃离的时间了!

斯特林定了定神,把情绪稳定了下来。在把手缓慢地伸到后臂箭袋中的同时,他的目光也一动不动地直视着对方圆珠似的瞳仁,俨然一副“看谁的目光能把对方镇住”的架势。然而,母猪根本不吃斯特林这一套。双方仅对峙了二三分钟,斯特林刚准备将取出的箭架在弓上,因遭丧子之痛而复仇心切的母猪一声闷叫,两只后腿用力向后一蹬,便腾空而起,一瞬间就扑到了斯特林的身上,顿时,他手中的弓和箭也飞将出去……

当斯特林正在追逐野猪的时候,我仍然还在一块野蔷薇丛中寻找这头野猪的踪迹,半小时后,我猛然听见了丈夫的呼叫声:“丽达,你在哪里,野猪抓住了我!”我吃了一惊,立刻奋力地拨开野蔷薇的藤蔓,循声朝丈夫喊叫的方向赶去,没过几分钟,斯特林另一个喊叫声在死寂的山林中阵阵回响:“快,快来帮帮我,快来呀!”我此刻的感觉如同作噩梦一般,心脏怦怦地跳个不停,尽管皮肤被藤蔓上的刺扎得鲜血直流,但我也顾不上钻心的疼痛,加快了靠近丈夫的步伐。

当终于看见斯特林的时候,我惊得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只见一头硕大的,足足比斯特林重70磅的野猪正压在他的身上!起初,这畜生用它那带着鲜血的、象弯树桩一样的獠牙在斯特林那厚实的长筒靴上疯狂地撕咬,然后,又灌足了劲,猛地用头朝斯特林腰上不断地撞去,斯特林顿时痛得连声惨叫。但是,野猪复仇的手段还不仅于此,它要彻底地把斯特林置于死地!它又嗥叫着摇了摇宽阔的猪头,张开了猪嘴朝着斯特林的头咬来!为了抵挡离他脑袋只有几寸距离的猪嘴近一步向前逼近,斯特林不得不急忙腾出双手,死死地抓住了野猪耳朵。他在为生命而搏斗!

情况万分紧急,我不能再迟疑了!我颤抖着从肩上取下了那幅落叶松木制造的,从来没感觉到有如此沉重的弓。挺胸拉开了箭弦的时候,我暗自祈祷着,希望这一箭出去能使斯特林猪口脱险,但是,由于手仍然抖动得厉害,我不得不将手收了回来。“稳住,稳住,千万要隐住!”我一遍又一遍地提醒自己。我深深吸了一口气,向左跨了一步。当再一次屏气凝神地拉开箭弦的时候,我已经意识到,自己此刻那颗跳动不已的心已静若止水!只听得“嗵”的一声,锋利的铁箭头刚好了野猪的背上,我成功了!但是,这畜生只是微微抖动了一下,便像若无其事似的,硕大的身躯仍然死死地压在斯特林的身上,猪嘴反而离斯特林的头更近了!因躺在地上的斯特林看不见我的弓箭,他急声喊道:“怎么了?快,再射一箭!”

但是,他哪里知道,我已经无法再射箭了:当拼命赶向斯特林的时候,除了剩下我刚才射出去的那支箭外,其他的箭已挂在了路途中的野藤蔓或树枝上。此刻,我已意识到,危险正朝我逼来。果不出我所料,野猪抛开了斯特林,眼露凶光地转身向我走来!斯特林哪能让心爱的妻子遭遇危险?已经无法站立起来的他不顾一切地向前一扑,紧紧地抓住了野猪的尾巴。

野猪没料到斯特林会有这一着,它怔了一下,不管三七二十一,用尾巴硬生生地将100多斤重的斯特林在地上拖着,醉汉似的向我走来!显然,野猪是步履艰难的,每前进一步,它都要痛苦地嗥叫一声。然而,似乎认准了我就是“凶手”的母猪却并没有停住向我靠近的脚步。“快跑!这畜生已经发疯了,到狩猎露营地去找几个帮手来,那里现在已经有人了。”丈夫朝着仍愣在那里不知所措的我喊道,但是,我怎么会将身处险境的丈夫留在这里而独自离去?“不行,咱们一起出来的,就要一起回去!”我固执地说道。

“快去呀,现在赶去叫人还来得及,我还可以同它周旋一阵子,快呀!”斯特林与其是在下命令,倒不如说是在哀求地继续催促道。从他那充满焦急期待的眼神里,我分明感到了痛苦的成份!我软了下来,流着眼泪转身跑开了。我很清楚,丈夫是在用自己的生命保全我!

野猪似乎并不甘心见我就此跑掉,它后腿猛地向后一蹬,踢中了斯特林的胳臂,斯特林痛得松开了抓住猪尾巴的双手。接着,野猪便扬起四蹄,飞也似地朝我追来。很快,刚跑走100来米的我就已听到了身后近在咫尺的“蹬”、“蹬”、“蹬”的急促脚步声。我一阵心慌,不小心踏在一块光溜溜的青苔上,滑倒在地,已经赶上来的野猪脖子顿时鬃毛倒竖,倏地扑到了我的身上!“完了!”我的心一下子沉了下来。

然而,强烈的求生欲望仍驱使着我在继续地挣扎。我拼命用腿朝它踢去,狠狠地踢中了它的腹部。对野猪来说,这无异于是隔靴搔痒,但它也急怒地连声嗥叫。它把头向下一弯。猛的朝我头上咬来,我左右摇摆地避让着,肥大的猪嘴喷出的一股股腥臊味,熏得我几乎晕了过去。

渐渐地,我已体力不支了。我知道,这样下去,不到几个回合,我的头颅就会被尖利的猪牙咬穿。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我突然感觉到自己的一只手碰到了仍插在它背上的那只箭上的羽毛。猛然,我眼睛一亮,便挣扎着握住了箭,然后不顾一切地朝下按了下来!

顿时,这畜生痛得仰天一声嗥叫,嘴里喷出的一大口鲜血溅在了我的身上,最后,它耷拉着头倒下来死了。原来,我刚才射中它的地方正是其要害部位――大动脉。因为我离野猪稍远了一些,加之猪皮太厚,所以,被射中的野猪暂无大碍。

我费力地将压在自己身上的野猪推开,跑到斯特林的身边,只见他下肢已血肉模糊,伤口仍汩汩地淌着鲜血。顾不上擦去野猪喷在自己脸上的鲜血,我连拉带拖地将斯特林带到了狩猎露营地。一见到血人似的我和斯特林,猎人们都惊得目瞪口呆。我三言两语地向他们叙述了我们的历险遭遇后,便和几个朋友将丈夫送往地区医院。

第8篇:保护山林的建议范文

关键词:富贵草,地被植物,栽培

生态多样性、园林绿化多样化已是目前研究与应用的趋势与潮流,在呼吁生态保护的同时,合理开发应用野生资源也是园林绿化等领域的需求。在矛盾的表面现象下,研究野生资源的驯化与繁殖是解决这一矛盾的主要途径。地被植物是指某些有一定观赏价值,铺设于大面积平地或坡地,或适于阴湿林下和林间隙地等各种环境覆盖地面的多年生草本和低矮丛生、枝叶密集或偃伏性或半蔓性的灌木以及藤本。

小陇山地处秦岭西段,包括天水、陇南、定西地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山峦叠翠、地形复杂,自然条件优越,地被植物资源尤为丰富,富贵草是其中较为优良的一种,由于少于开发,目前仅处于研究试验,并未大面积推广应用。

本文旨在合理保护富贵草野生资源的同时,将富贵草研究技术应用于繁殖并推广,丰富天水周边地区园林绿化地被植物种类,美化环境,保护生态。

1.植物学特性及生长习性、资源分布

富贵草(Pachysandra terminalis sieb.et Zucc.)为黄杨科(Boxaceae)三角咪属(富贵草属)常绿匍匐亚灌木,又名顶蕊三角咪,俗称吉祥草、雪山苓等。茎,肉质,多分枝,无毛,直立生长高度25cm。叶互生叶面革质,倒卵形或菱状卵形,长2.5~7.5cm,叶表面深绿色,有光泽,背面黄绿,基部楔形,顶端急尖,缘中部以上有粗锯齿,叶柄长1~3cm。穗状花序顶生,长3~5cm,雄花在上,雌花在下,白色,萼片4,雄花雄蕊4与萼片对生,花丝粗厚,露出花外。雌花子房3室,各2胚珠,花柱3。浆果状核果,近圆形,小陇山林区花期2~3月,果期5~6月。

三角咪属(富贵草属)有3个种,我国有2种,小陇山林区有1种。在小陇山林区李子、党川、百花等林场分布较多,尤其在党川木其沟、李子大山坝多,可见成片生长。多生于林下、沟谷林下阴湿处。

2.观赏及药用等价值

天水地区地被植物覆盖主要以草坪为主,本地资源应用基本空白,样式单一简单,耗资较大,种植及管理极为繁琐,每年的修剪草坪及除杂草耗时耗力。富贵草为匍匐亚灌木,生长高度超不过25cm,叶形美丽大方,花色洁白,有春夏顶生白色花序,冬季碧叶覆地的外形,耐阴,极为适合作林下地被,平时无需修剪,因叶大密集,杂草很难生存。富贵草植株低矮,枝叶茂密,且耐修剪,是优良的矮绿篱材料,最适宜布置模纹图案及花坛边缘。若任其自然生长,则适宜点缀草地、山石或与落叶花木配植。也可盆栽,可制成盆景观赏。在天水地区每年春节游玉泉观时,民众佩戴富贵草作为吉祥物。富贵草全草有药用价值,可除风湿、清热解毒、镇静止痛、活血止带。主治风湿性筋骨痛、腰腿痛、白带和月经过多,还可治慢性气管炎等。

3.繁殖及栽培方法

富贵草可播种、扦插、分株繁殖。播种繁殖可全年播种,以春夏为宜,自播种至成苗一般140-160天,生长迅速。富贵草根系较为发达,喜温暖湿润环境,水肥要求充足,喜疏松透气、微酸基质(pH值5.0-7.0)。播种后10-15天发芽,发芽适温22-24℃,2个月后可移植上盆。基质以50%草炭+30%松针草+20%珍珠岩为宜。基质内可掺加5%复合肥和15%的有机肥,80-90天即可应用于市场。繁殖多用播种法。4月份播种,幼苗长至约3cm时间苗,6cm时定植或上盆。也可用分株繁殖,于春秋进行。幼苗期适当控制肥水,以防植株徒长。当幼苗长到约10cm高时进行摘心,以利促进分枝和多开花。孕蕾期施1-2次0.5%过磷酸钙溶液,则花色艳丽。花谢后及时剪去残花梗,并追施1次稀薄饼肥水。生长旺季经常保持盆土湿润即可,北方冬季移入冷室越冬。来年可从老根处萌发出新枝,将萌发后的细弱植株及时疏去,保留1-2株健株使其继续开花,这样可连续多年开花不绝。如欲使其每年2次开花,可在第1次开花后于7月底以前进行修剪,留干25~30cm,并加强肥水管理,及时防治病虫害,国庆节期间便可再次开花。适宜布置花坛、花境,也可作切花或盆栽。

可在3月份继续移栽定植,对2月份以前移栽的富贵草,或者是年前移栽的富贵草,若植株已恢复了生长,可先行锄草松土,再追施低浓度的液态肥,种类如沤透了的无臭味的饼肥水、0,5%的尿素液,或其他速效复合肥液。

第9篇:保护山林的建议范文

关键词:道教??戒律???尊重生命??保护环境

土地沙漠化、海洋泛赤潮、水资源枯竭及水污染、南极臭氧层空洞、温室效应、地球变暖、酸雨的面积不断扩大、沙尘暴步步紧逼、森林资源锐减、生物物种加速灭绝、动植物资源急剧减少、洪涝灾害、干旱灾难、大气污染、人炸、生态失衡、……,进入二十世纪以来,人类社会从没有像现在这样对自己所赖以生存的地球忧心忡忡、惴惴不安,每天各种各样的有关环境方面灾难性的消息报道令人类惶惶不可终日,大有坐在即将喷涌爆发的火山顶上等待一蹴而灭的恐惧、惊愕。有关环保方面的话题及行动,成为人类的世纪话题之一:

科学家认为,未来人类生存最大的挑战是生态环境。今天的地球在生态方面已经超负荷了。在新的世纪里,人类必须更有效地运用水源、能源、土地和原料等自然资源。保护和改善环境是关系到全世界人民幸福和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也是全世界各国人民的迫切希望和各国政府的责任。

我们的祖先在生存斗争中十分注意改善环境与保护环境。“精卫填海”、“大禹治水”、“女娲补天”就属于以神话传说形式流传下来的这一类活动。有文字记载的最早的保护环境者当数黄帝,据《史记·五帝本纪第一》卷一:黄帝“时搏百谷草木,淳化鸟兽虫蛾,旁罗日月星辰水波土石金玉,劳勤心力耳目,节用水火材物。”司马迁在《史记·殷本纪第三》告诉了我们“网开三面”的故事:尚汤还在作诸侯的时候,一天,“汤出,见野张网四面,祝曰:‘自天下四方皆入吾网。’汤曰:‘嘻,尽之矣!’乃去三面,祝曰:‘欲左,左。欲右,右。不用命,乃入吾网。”这是古代君侯保护鸟类的最早记载。据载,大禹具有良好的生态保护意识,“禹之禁,春三月,山林不登斧,以成草木之长;夏三月,川泽不入网罟,以成鱼鳖之长。”(《逸周书·大聚解》)。周文王临终之前嘱咐武王要加强山林川泽的管理,保护生物,因为国家治乱兴亡都要仰仗生态的好坏。他说:“山林非时不升斤斧,以成草木之长;川泽非时不入网罟,以成鱼鳖之长;不麛不卵,以成鸟兽之长。是以鱼鳖归其渊,鸟兽归其林,孤寡辛苦,咸赖其生。”(《逸周书·文传解》)显然古人已经懂得在向自然界索取资源时,一定要有节制,要注意时令,要按一定的季节进行捕鱼、猎兽的生产活动。公元前11世纪,西周王朝颁布了《伐崇令》:“毋坏屋,毋填井,毋伐树木,毋动六畜。有不如令者,死无赦。”这是中国古代较早的保护水源、动物和森林的法令。周景王二十一年,鉴于国库吃紧,国家打算铸金币。卿士单穆公表示反对,认为单靠铸钱币的办法并不能解决国库亏空的问题,因为铸钱所需金属原料要靠挖掘山林而得。而破坏山林是使不得的:“若夫山林匱竭,林麓散亡,薮泽肆既,民力彫尽,田畴荒芜,资用乏匱,君子将险哀之不暇,而何易乐之有焉?”单穆公讲的很明白:如果山林资源枯竭,没有虞衡的管理,水泊不出产,人民无力生产,田地荒芜,物资匮乏,君长只有忙于应付危险局面,哪有安乐可喜呢?这是针对统治者而言的,中心思想是把保护山林川泽和国计民生联系在一起了。《国语·伯阳父论地震》曰:“夫水土演而民用也,水土无所演,民乏财用,不亡何待!”伯阳父认为水土通气,土地润泽,人才可以利用它来种植谷物。水土不通气,土地死烂成了臭泥,不能种植谷物,缺乏财用,国家也就灭亡了。

儒家有“天有好生之德”思想。孔子说:“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论语·阳货》),这里所谓的天是指生生不已的自然之天,人、天、地、万物与自然都是一体的,保持和谐相通,《中庸》曰:“万物并齐而不相害,道并齐而不相悖”。“天地之道,可一言而尽也,其为物不贰,则其生物不测。”《礼记·郊特牲》云:“阴阳合而万物得。”这种“并齐”、“合”表达着“天行有常,不为桀存,不为纣亡”(《荀子·天论》)的客观规律,表明合理开发利用资源应有节度。因而孔子反对滥用资源:“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论语·学而》),《论语·述而》记载孔子“钓而不网,弋不射宿”,孔子站在道德伦理的高度要求人们爱护自然界,他说:“伐一木,杀一兽,不以其时,非孝也。”(《孝经》)曾子发挥孔子的这一思想:“树木以时伐焉,禽兽以时杀焉”。(《礼记·祭仪》)。亚圣孟子说:“夫君子所过者化,所存者神,上下与天地同流。”(《孟子·尽心上》),建议粱惠王让老百姓:“五亩之宅,树之以桑”。(《粱惠王章句上》)“五亩之宅,树墙下以桑。”(《尽心章句上》)虽然这是一项经济主张,但其中包含保护环境的思想。他说:“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粱惠王章句上》)这里,孟子告诫统治者,“仁民爱物”,重物节物,才可能维系人类的持续发展。可见,孟子主张发展经济是和保护环境、走可持续发展相提并论的。《诗经·周颂·时迈》有“怀柔百神,及河乔岳”的说法,即对百神、河川和大山都要善待。

道教在保护环境方面所制定传授的戒律,也可供我们在保护环境方面作借鉴。

第一:爱惜、尊重一切动物的生命是道教思想主旨之一。道教戒律中,始终把“戒杀生”作为主要大戒。因为道教认为一切血性之物,皆有灵性,即有道性,由于悟性有早、迟之分,所以修道阶次有快、慢之别。

六朝时的道经《太上洞玄灵宝智慧定志通微经》中的“十戒“第一戒便是:不杀,当念众生。刘宋道士陆修静在其《洞玄灵宝斋说光烛戒罚灯祝愿仪》中,把”守仁不杀,悯济群生,慈爱广散,润及一切”作为“十戒”的第二戒。其所撰《受持八戒斋文》,更以“不得杀生以自活”作为八戒清斋的第一戒。《初真十戒》第二戒:不得杀害含生,以充滋味,当行慈惠,以及昆虫。《说十戒》第二戒:不得杀生屠害,割截物命。除此而外,《洞神经》中“五戒”之第一戒说:目不贪五色,誓止杀,学长生。《无上秘要》卷四十九说:勿杀伤含气。《灵宝仙公请问经》中“太上十戒”之第七戒说:不得杀生祠祀六天鬼神。《升玄内教经》卷九所述“升玄九戒”之第四戒说:手不得杀害众生,跂行蠕动含血之属,皆不得杀。《老君说一百八十戒》中的第四戒规定:不得杀伤一切物命;第九十五戒规定:不得冬天发掘地中蜇藏虫物;第九十七戒规定:不得妄上树探巢破卵;第九十八戒规定:不得笼罩鸟兽。《中极戒》第一百一十二条规定:不得热水泼地致伤虫蚁。《老君说百病》有:探巢破卵是一病。刳胎剖形是一病。不但自己不杀生,即是别人杀生为了自己,自己也有责任不食,《老君说一百八十戒》中第一百七十二戒:若人为己杀鸟兽鱼等,皆不得食。第一百七十三皆:若见杀禽畜命者,不得食。

第二:爱惜、尊重植物的生命。道教认为植物和人一样具有生命灵性,在某种特定的环境下,它也能够修炼成仙。如传说中的花仙、树仙、桃仙等,在古代人们将桃木、苇草、荆棘、艾草、薰衣草等植物赋予神秘的力量,认为它们可以辟邪驱瘟,故挂在门窗、墙角。后来对植物的崇拜进一步加深,便出现了掌管农作物的神――社神、稷神、神农氏。其实将植物奉为神的现象很多,如道教十大洞天三十六小洞天七十二福地都有古树、神树、神草,所以在道教戒律中对植物亦加以保护。道教最早的经典《太平经》专门对禁止烧山林作了理论阐述:

天上急禁绝火烧山林丛木之乡,何也?愿闻之。然,山者,太阳也,土地之钢,是其君也。布根之类,木是其长也,亦是君也,是其阳也。火亦五行之君长也,亦是其阳也。三君三阳,相逢反相衰。是故天上令急禁绝烧山丛木,木不烧则阴中。阴者称母,故倚下也。《太极真人说二十四门戒经》中的“二十四门戒”第十八戒规定:人不能无故采摘花果,毁坏园林,否则就会下地域,受吞铁丸之苦。《老君说一百八十戒》中的第十四条要求:不得烧野田草;第十八条要求:不得妄伐树木;第十九条要求:不得妄摘草花。《妙林经二十七戒》中也有“不得烧野山林”的规定。《中极洞真智慧观身大戒经》中第六十一条说:不得无故砍伐树木;第六十七条说:不得以火烧田野山林。

第三:积极保护人类和动植物、微生物及一切生命所赖以生存的生命环境。人类和动植物、微生物及一切生命所赖以生存的环境主要指大气、土地资源、水资源等,这是一切生命的源泉,破坏之就等于断子绝孙、自掘坟墓。道教早就认识到了这一点,早期道教经典《太平经》中已明确反对人们乱凿土地、乱掘河川,伤害大地母亲的恶劣行为。当然,这也是跟道教的神仙信仰分不开。道教的形成与中国古代自然神崇拜、多神崇拜分不开,天地万物皆有神灵是道教的基本信仰,道教所塑造、所信仰的神仙,如后土娘娘,五岳大帝,三官、四渎神真等,均与气、水、土有关,因而竭力维护天地神、土地神、江河湖海神的威严、完整、安全自然是道教徒义不容辞的责任,因而道教戒律尊重和保护水土资源也是理所当然的。《老君说一百八十戒》中的第二十五条说:不得以毒药投渊池江海中;第四十七条说:不得妄凿地毁山川;第五十三条说:不得竭水泽;第一百条说:不得以污秽之物投井中;第一百零一条说:不得塞池井;第一百零六条说:不得便溺生草上及人所食水中;第一百三十四条说:不得妄开决陂湖。《中极洞真智慧观身大戒经》中亦有:不得以毒药投渊池江海中等规定。表明道教对人自己和动植物的生存环境抱以积极保护的态度,十分尊重和珍惜人类和其它一切生命所仅能赖以生存的地球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