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如何提升教研能力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科研项目 高校 青年教师教 学能力 提高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3C-0041-02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校扩招和本科教学评估等因素的影响,高校教师规模不断壮大,高校青年教师所占的比重也极大提高,成为从事教学科研的重要力量之一。在目前高等院校中,青年教师大部分是非师范类高校出站的博士后、毕业的博士、硕士等,没有受过师范类高校关于教学的系统培训,教学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与此同时,基于年底考核、职称评审中轻教学、重科研的不良倾向,高校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在各种压力之下不同程度地出现了“重科研、轻教学”的不良风气。如何在教学和科研两者中取得平衡,是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提出应通过科研项目促进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实现教研相长,促进共同发展。
科研项目是高校教师通过项目标书申请、现场答辩等激烈竞争后获得的一种以科研经费形式资助的项目。高校教师所申请到的各类科研项目在各自学科领域都是经过层层评审、优中选优后才得到审批。这种具有学科前沿的科研项目研究,将从各个方面促进青年教师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语言、教学技巧等方面教学能力的提高。
科研项目对教学内容的选择和筛选具有很大的推进作用。科研项目是经过激烈竞争获得的,本身的创新性使得从事项目研究的教师在科研过程中,对本专业的相关理论和实践知识都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和提高。将这些提高应用到教学上,则可以丰富教学内容,提升教师自身内涵,为教学能力的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青年教师应积极主动申请各类科研项目,增强专业修养和专业水平,促进自身科研能力的提高。
目前,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方法仍然占据主导地位,特别是青年教师,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教学技巧的运用上容易落人重理论、轻实践,教学方法和手段单一等传统模式中。而通过科研项目的研究,教师将科研项目中的内容、新技术、新方法和课堂教学内容有机结合起来,一方面丰富教学内容,利用科研新产品作为直观教具使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得到进一步提升。另一方面,通过科研项目的研究,青年教师可以变“讲授教材”为“讲授科研心得”。对一些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在课堂上讲授科研心得将极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如EDA技术、环境电子测量基础、16位单片机原理与应用、生物医学工程导论等应用性和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将相关科研项目中与课程内容相联系的部分结合起来,在教材内容的层次之上讲授,适当穿插科研实践中的实例分析,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无疑比单纯讲授教材内容效果更好。在教学过程中,青年教师应将“注入式”教学改为“启发式”教学。将科研过程中的相关成果,如基于单片机的电路、分析仪器原理样机等带到课堂上,启发学生思考如何将教材讲授内容应用到实际的科研实践中。例如,上16位单片机原理与应用课程,通过霓虹灯的设计,启发学生思考霓虹灯闪烁的原理,从而引出定时,计数器的相关内容。纳米技术的基础和应用课程中,通过展示微流控芯片的原理样机,启发学生思考芯片的设计和加工流程。另外,通过科研项目,青年教师还可以与合作研究的企业技术人员、其他高校合作研究人员等一起参与课程设计、实践教学、毕业设计等过程,以讲座、培训等形式实现多元化的教学模式,丰富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通过教学与科研项目的研究,青年教师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和科研素养,始终站在学科发展的前沿进行相关研究,在教学语言的规范性、生动性、幽默性等方面都得到相应提高,从而达到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技能的目的。
科研和教学两者并不是对立、矛盾的两个方面,而是相互促进、相互融合的统一体。目前各种教材更新换代速度很快。许多优秀的教材都融入当代最新的科研成果,如果青年教师不具有本专业方面的科研经验和专业水平,完全照本宣科,必然达不到好的教学效果。在教学上,将所从事的科研和教材内容有机地结合,不仅能对学生进行良好的专业教育,开拓学生的视野,活跃课堂气氛,同时,也能将教材的理论和科研实践很好地结合起来,提高教学效果。
与此同时,通过教学,教师丰富和夯实自己的相关专业知识,为科研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还可以发掘和提炼本学科的新方向、新思路,开拓新的科研方向,拓宽自己的科研道路。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和学生的交流,发掘具有一定潜力的大学生充实到科研队伍中来,不但能为科研队伍充入新鲜血液,锻炼科研队伍,还可充分发挥大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推动科研项目的深入研究。
通过科研项目和教学的结合,可以吸引有兴趣和资质优的大学生加入课题研究,培养大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学生毕业后的追踪调查表明,在校期间参加过教师科研项目的学生无论是工作还是继续攻读研究生,都表现出良好的适应能力和创新品质。
关键词:数学;数学语言;表达能力
语言是思维的外衣。准确、连贯、丰富、全面的语言反映着思维的缜密、层次及丰富度。数学语言较其他语言具有逻辑性强、条理清晰、表达简练、内容完整等特点。数学语言的良好表达,不仅有利于教师的教育教学,而且对学生数学学习及数学思维的建立起着加速作用。在每一个教育阶段都必须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有利于保证学生学习的效果,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并为今后学生数学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1 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现状
在数学课本内容的设计上,往往将复杂难懂的数学原理与现实生活中的实例结合,这样做大大改善了数学教学的困难情况。学生学习往往具有很强的兴趣引领性和直观感受性,学习能力也具有差异性,学习效果通常以整体学习为主。这些特点导致学生在学习数学时,遇到不懂的问题表达不出、回答问题磕绊严重,并导致学习数学积极性被打击。因此,教学课堂出现学生上课不认真听讲、小动作增多,学生学习兴趣降低、与老师互动减少等不良情况。这些情况都严重制约着学生的学习效果。
2 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数学语言的重要性及特点已如前所述。对于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应结合数学语言的特点以及学生学习特点展开,并针对学生在数学表达方面的各种缺点进行针对性补救。
2.1 培养学生敢于说的信心
学生性格单纯,在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过程中,首先应建立学生敢于说的信心。当学生不会说、说错或语言不规范时,应给予鼓励,而不是批评。教师的教学态度在这一环节至关重要。学生学习能力有限,学习具有一个过程,教师应该具有良好的耐心来帮助学生度过这个学习阶段。
第一,在课堂提问回答的环节中,应给予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
第二,当思维处于一种“卡壳”的状态时,应该用温和的方式给予及时的启发、修正和补充。
第三,要多留给学生充分表达的时间。实际教学中,避免出现学生还没有回答,教师就急于给予解答的情况。“学生自己说出来”和“老师说出来”会导致两种完全不同的学习效果,前者使学生理解更生动深刻、后者会产生学生机械记忆的结果。
2.2 培养学生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
2.2.1 培养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方法
培养学生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应注重培养其规范性表达。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本身具有一定难度,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注重教学内容,而且要注重教学方法。在教学初期,教师应将教学重点放在如何让学生理解学习内容上,对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要求不必过分注重。学生对数学具有一定理解能力后,应将重点放在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如在人教版二年级上册“长度单位”的教学中,用游戏的方法,启发学生对统一长度单位必要性的认识。让学生用自己的表达方式表达“一只粉笔”,开始学生会用“一个手掌”、“半只铅笔”等方式来表达。这时教师应该提出“粉笔的长度是一定的,但大家测量的结果都不一样,这是为什么呢?”让学生讨论后,教师再引导大家,理解“当选择测量和方法不一样时,就会导致结果不一样。不一样的结果在交流过程中会出现误导”,从而使学生理解统一长度单位的重要性。培养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需要有由表及里、由浅及深的思想,让学生在游戏中、在阅读中、在操作中学习,以达到教育的效果。
2.2.2 培养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要注重其规范性
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可以保证学生能力的培养,但在培养过程中,还必须注重表达的规范性。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规范性培养的原则是使学生的表达严谨、完整、简约、条理清晰。首先,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榜样,教师自身应注重规范化的数学语言表达,让学生耳濡目染。其次,教师应注重良好数学语言表达环境的形成和维持,创造学生表达的环境和锻炼的机会,让学生在练习中不断规范化。最后,当学生出现用语错误或表达不完整时,应及时准确纠正及补充。但值得注意的是,教师纠正的方式应尽量温和,避免出现训斥情况的发生。学生学习需要激励和保护,切不可打击其积极性。
3 结束语
语言是表达思维的重要保证。教师应该以身作则,为学生创造并维持良好的数学语言氛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使学生充分理解正确表达数学语言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建立完备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注重表达的严谨正确性、条理清晰性、内容完整性、形式简约性,并在不断科学的练习中巩固其能力,激发学生思维。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不是件易事,它需要教师大量细致工作的投入才能保证其顺利完成。教育启蒙阶段至关重要,需要教师特别注意。
参考文献:
[1]韩卫明.低年级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策略[J].教学参考,2011(6).
【关键词】中学;物理;实验【Abstract】Physical experiments in physics teaching has an important position. Physics curriculum standards also asked: " to cultivate the students' initial analysis and the application of scientific knowledge to solve a simple problem ability. " For all students, based on the " development" of the new teaching environment, to cultivate students' innovation spirit and practice ability in high school physics teaching is the theme.
【Keywords】Middle school physics; experiment【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9-0268-01
1 做好课前小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某哲人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物理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科学态度、良好习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对于提高物理教学效果是非常重要的。我在教学实践中,注意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出不同的小实验,让学生亲自参与,调动了学生主动探索和创造的积极性,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自己解决问题,展示才能的机会,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如讲“摩擦力”一课时,上新课之前,我做了这样一个小实验:我先请两位学生带上物理教科书到讲台上来,同时我说:“我请这两位同学帮我给同学们玩个小魔术,让大家开开眼界。”这时学生们的注意力马上被我的话所吸引,情绪也非常活跃。我先让两位学生把物理教科书交给我,然后接着说:“现在我把这两本书逐页逐页相交叉迭合在一起,然后,将这包粉笔压在两本书交叉迭合的上面,这两位学生同时用力拉也不能把它们拉开!”听罢我这似乎夸张的话,有些学生将信将疑,有些学生表现出不服气。这时我一声:“开始!”这两位同学像拔河似地用力拉了起来,下面的学生不断为他们加油鼓劲,但他们怎么也拉不开。这个实验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兴趣,他们的情绪非常高涨,都急于想知道其中道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得到很好的激发。这时,我才适时地提出问题:这两本书为什么能神奇地结合在一起,拉也拉不开呢?要了解其中道理,请我们一起来学习“摩擦力”。这个小实验,通过学生亲自参与,吸引了他们的注意力,调动了他们的求知欲,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为新课的导入创造了良好的氛围,起到了“一石三鸟”的作用。
2从教师的演示实验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1 培养观察能力,认识事物本质。观察能力是人们通过感官或借助科学仪器,有目的、有计划地感知客观事物,从而获得科学知识的能力。在教师的演示实验中,从仪器展示到演示实验的全过程,都将给学生以多方面的视觉刺激。在教师的引导下,有计划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是创新能力培养的基础。
2.2 培养思维能力,理解物理规律。思维是人脑将观察实验所取得的感性材料进行加工,上升为理性认识的过程。确定事物或现象之间的因果联系,需要思维与实验相互结合。直观的演示实验能为学生提供建立概念和规律的感性材料。
2.3 培养创新能力,挖掘发展潜力。在物理教学的演示实验中,学生从观察的物理现象和思考中,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萌发出新的观念和方法,不断地向教师提出新问题,再通过老师的讲解和自己亲身实践去验证,使一个个未知的问题得以逐步解决,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3 从开放式的自主实验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为了满足不同层次、不同个性的学生进行独立学习的需要,为了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要求,除了教师的演示实验、学生的分组实验外,还必须给学生搭建一个自主实验的平台,即开放物理实验室,以便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一些设计性和探索性的实验,最大限度地发挥实验室资源效益,为学生提供自主发展和实践锻炼的空间,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全面培养学生的科学作风、创新思维、创造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此外,还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鼓励学生制作一些小实验,自己动手创造性地设计实验方案,利用身边的物件和实验室提供实验器材,探究性地开展实验,大胆地提出实验设想,通过自己的实践来加以验证,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
4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以学生发展为本”是新课程标准的核心内容,它强调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注重学生掌握知识的方法,不仅关注教育结果,更注重教育过程。社会科学的研究中最一般的办法就是围绕“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来进行的。例如:一只白炽电灯烧坏了,提出问题:为什么会烧坏?分析问题:(1)可能电流过大。(2)灯泡的密封性不好。(3)使用时间过长。解决问题:(1)先观察看是卡口还是螺口。(2)安装时要注意灯座是否漏电。我们在物理实验教学实践中,要尝试指导学生运用“提问法”,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实实在在地确立他们在学习中的“主人翁”地位,提高他们自身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在用所学的知识感知社会的同时,亦能应用所学物理知识去解决生活上的一些问题,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有了一个较完美的统一。
参考文献
[1]王伟,陈一龄,孟繁梅.微生物学实验必须建设以技术学为中心的独立课程体系[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1,21(5):21-22.
[2] 孟大敏,何晓雄.工科物理双语教学方法的探索[M].大学物理,2010(7):46-48。
[3] 王道俊,王汉澜,教育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160-162。.
在传统教育中,教师和学生只注重书本上的英语知识,对英语的学习主要放在记忆英语单词和掌握英语句型上,学生经过大量的记忆和题目训练,大部分学生能取得较好的成绩。但是,他们学到的仅仅是书面的知识,是死知识,在要用嘴说英语的时候,他们不知道如何运用英语语言,无法用英语与他人进行交流。在要求发展学生英语素质的教育中,教师要让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提高对英语知识的运用能力,让他们多读多说,达到能用英语进行熟练表达的程度。在英语教学中,我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努力寻找机会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使他们能形成主动运用英语的意识,提高他们的英语使用程度,使学生获得真正的英语能力。
一、在课堂教学中设置情境和交际活动
在汉语的大环境中,学生接触和使用英语的机会很有限。为了提高学生对英语的运用能力,教师就要给学生创造各种机会让他们来使用英语进行交流。例如,在课堂上让教师和学生用英语进行交流,让学生用英语进行课堂讨论,在不断地使用英语中,让学生对用英语进行交流有了兴趣,激发了他们主动运用英语的意识。教师还可以在学校设立英语角,要求学生在每天的课外活动时间进行英语口语的训练。在让学生逐步具备主动开口说英语的意识后,要让学生形成你追我赶的学习氛围,不断提高他们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使学生把英语知识从书本上的死知识转变成实际生活中运用的有用的知识。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下听取听力录音,然后回答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学生进行听力训练时会有意识地去仔细听和问题有关的材料,提高他们对听力材料的理解力。通过教师不断地为学生创造听力机会和运用英语进行交流的机会,学生对英语运用的兴趣也被调动了起来,学生由当初的“被动学习”转变成现在的“主动探索”,学生对英语的学习不仅体现在课堂活动上,课下时间他们也没有停止对英语的学习。
二、运用启发式教学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
新课程标准要求:“要让教师在依据教学标准的情况下对学生的能力进行培养,提高他们的思考能力、分析能力和英语语言的运用能力,让学生在生活中遇到有关英语的问题时能运用自己的思维和创造性找到合适的解决办法。”所以,教师在教学中除了要认真研究教材,还要仔细分析学生的思维状况和思考方式。通过让学生多读来形成英语语感,提高学生对英语的理解能力。在阅读的过程中,不是让学生漫无目的地进行朗读,而是通过朗读让学生说出文章的主题思想和所给阅读材料的重点。例如,在一次朗读训练中,学生找到了tall和than两个知识点,通过对这两个知识点的讲解,学生初步理解了两个单词的含义,然后我让学生用这两个词造句,他们给出了如下答案:“He is taller than Tom.”通过对英语知识点的实际运用,让学生对这两个单词的记忆深刻,这种学习方法不仅能使学生达到学以致用的程度,还能使他们把英语知识同生活相结合,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三、借助媒体提供给学生听说英语的机会
锻炼学生的听力水平能为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流提供保障,学生只有能听懂英语语言的表达,才能进行英语交流。所以,在英语学习中,英语听力水平也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教师在培养学生听力水平时,可以用录音机进行听力的播放,通过让学生听录音材料来回答教师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听,这样获得的学习效果会更好。学生对问题产生分歧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用英语进行讨论,让他们最大限度地使用英语,学生在听和读相结合的方式下能更快地提高英语的运用能力。在进行英语教学时,教师还可以通过多媒体来进行辅助教学,通过设计丰富多彩的教学课件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对英语听力的兴趣,使他们热爱英语学习,进行更多的交流活动。通过这些现代化的媒体技术,可以使教材中的许多英语内容声情并茂,更加生动有趣,促进学生理解和掌握所学的英语知识,能更灵活地运用。
四、开辟多种课堂来拓宽运用英语的空间
新课标强调培养学生的素质,鼓励开展多种课堂和活动来丰富学生的视野,扩大他们的眼界。为了让学生有更多进行英语语言交流的机会,教师可以利用多种课堂和活动来组织更多的英语活动,使学生参与其中,培养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增加对所学语言的国家的了解。教师可以利用课堂或课外的时间,有针对性地开办一些课外活动小组(如国外文化小组、会话小组、口语交流小组),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多样的英语活动,鼓励学生唱英语歌,举办英语演讲活动等,使英语渗透到学生生活和学习的方方面面。通过这些活动来提高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新课改明确地指出,教师要培养学生对语言的实际运用能力。传统的英语教学观念对语言的运用能力培养较困难,教师应从语言的实际意义出发来安排语言教学形式,以达到提高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目的。因此,教师应该吃透新课改教材,在教学中创设浓厚的英语交际氛围,逐步培养学生英语交流的能力,使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学用统一。
指导学生表演课文作为提高学生运用语言能力的契机。教师给学生提供一个现实生活的真实场景,让他们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运用学过的知识,改编一个课文或自编一个对话,然后在全班同学面前表演。在教学中通过这样的形式,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积极、主动、创造性地投入学习,把学到的知识和技能溶入到丰富、真实、自然的语境中,让学生有目的地使用语言进行交际,从而巩固和加深对语言的掌握。指导学生表演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学生在这方面的能力也是慢慢培养出来的。在教学实践中可分如下几个步骤进行。
一、表演对话:
首先,教师可让学生表演原课文中的对话。要求学生尽量模仿录音中的语音、语调,用流畅、自然的语言,略加一点动作,再配上一些小道具,生动形象地再现现实生活中的交际场景。通过表演对话把书本知识重新回归到现实生活中,增加学生对知识的感性认识和理解,同时通过模拟真实的交际情景更加巩固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另外,表演对话也培养了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兴趣是他们最好的老师,一旦他们有了兴趣,会自觉主动地投入学习,使学习进入一种良性循环。
如:三年级课本《SUCCESS WITH English》 Book 1 Lesson 10(关于外星人了解地球的交通工具)。首先,在学生学完这段课文后,利用图片在教室创设一个模拟环境,教师可借助简单的头饰扮演外星人,全体学生饰演孩子的角色,给他们一个示范。然后,让学生四人小组进行排练,继而让学生出来表演。
教师在指导学生表演对话时要注意纠正学生易犯的一个通病:“背”对话而非“演”对话,学生往往会毫无表情地,像和尚念经一样把句子“背”出来。教师要引导学生抑扬顿挫地、很自然地把句子“说”出来,就像平时说话一样,同时注意要有适当的表情和动作,真正把对话表演出来。
二、改编对话:
在表演对话的基础上,教师可逐步引导学生改编对话并表演:如更换文中的人名、地名和时间等细节或让学生结合以前学过的知识,增加新的内容,丰富、充实原对话,甚至教师可鼓励部分学有所长的学生进行大胆尝试,对原对话不断加工,使之以全新面目出现。通过改编对话,训练了学生的思维发散能力,也锻炼了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综合语言能力,使原来书本上的对话活化为学生自己的对话。同时也有效而又系统地复习了学过的知识,温故知新,进一步了解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从而更好地掌握、运用知识。
如:广州市小学英语课本第六册Book A中每个巩固课的Read and Act是学生感兴趣的内容,教师可以把握契机,让学生依角色需要自由组合,并根据其内容适当进行扩展。并准备或自制所需的小道具。课前3分钟让他们去表演,展示其努力准备的成果。
在改编对话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不要只停留在简单的生词替换练习上,要尽可能多地改变对话;同时,还要利用所学知识,适当扩充对话,增加新的内容,经过加工,把原来书本上的对话变为自己的对话。
三、自编对话:
在学生改编对话的基础上,教师可进一步指导学生自编对话,给学生提供一个主题、场景,或根据原对话编续集,让他们充分发挥想象力,创造力,自己构思整个故事,编排情节,设置场景,设计动作,确定语言等细节,自编、自导、自演对话,力求内容新颖有创意,语言流畅而优美,表演自然有感染力。自编对话给学生提供了最大的活动空间和想象余地,综合锻炼了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同时也是他们语言运用能力最好的测试。在自导对话时,学生没有现成的情节可以套用,现成的语言可以模仿,他们必须完全自己动手,参与编、导、演的全过程,在这过程中要注意各个环节、考虑各种因素,协调各种关系。因此,表演对话、改编对话、自导对话是自编对话的铺垫、序曲,而自编对话是最终目的,是锻炼学生创造力、表演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的最终结果。
如:教师可提供一个场景In the shop(在商店),让学生编对话,教师可适当提示,开拓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在编对话时不局限于在商店买东西这一情节,如:可展现在商店里遇上旧同学,两人叙旧的场面;也可演绎智擒小偷或勇抓劫匪的一幕,或上演一出奸商欺骗顾客的笑剧等。此外,教师可指导学生发挥想象力据图编故事,如:广州市小学英语课本第六册Book B 34页看图编故事,并猜测将会发生什么事,然后看44页及61页的图把故事补充完整。
教师在指导学生自编对话时特别要注意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灵活运用语言的能力,引导学生以旧有知识为基础,融合自己的语言,并借助身体语言表达。同时,教师对学生的对话和表演要始终持肯定的态度,以激励为主,并适当提出改进意见,不要挫伤他们的积极性,让学生对编对话一直保持浓厚的兴趣、饱满的热情和充足的自信。教师要注意纠错的场合、方式和方法,不要在学生表演进程中及时改错、有错必纠,而要尽可能在学生表演结束后指出他们对话中较严重的语法错误,而允许学生犯些小错误。
另外教师还要注意启发学生在编对话时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力求故事生动有趣、新颖有创意。
关键词 计算机实验教学;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 G424.31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5―9646(2009)01―0014―02
计算机基础教育是面向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教学,其教学的基本目标是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计算机基础知识,掌握相关的软硬件技术,以及利用计算机解决本专业领域中的问题的能力。
计算机基础教学所开设的课程都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计算机知识的掌握与能力的培养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学生上机实验。加强实验教学环节,有利于培养学生上机动手能力,独立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以及知识综合运用能力等。实验教学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起着不可替代作用。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互为依存条件。计算机基础实验教学实际上有着丰富的内涵和作用。计算机基础实验教学对于培养学生能力,尤其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上不可取代的作用。实验教学是整个计算机基础教学的“纲”和“灵魂”,只有它才能使整个计算机基础教学做到“授人以鱼,更要教人以渔”。实验教学对于每个大学生的终身学习和主动应用计算机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实验教学中,必须重视对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使他们能够掌握和运用一些基本原理和实验手段,学会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将来能够独立地、有创造性地进一步探究学习,独立处理学习中产生的疑难问题。
1 计算机实验教学现状分析
计算机实验教学在以前的改革的基础上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目前的现状如下:
1.1表面效果良好。
在改革后目前的实验课教学的流程是根据学生的学号进行分组,利用网络教学软件进行演示讲解,学生根据具体的实验内容和要求独立操作,各组的辅导老师检查学生的操作结果。在辅导老师检查学生的操作效果时,97%的学生都能很好的完成实验内容。表面上看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都很好。
1.2实际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差。
在没有操作步骤或者不参照课本和上机指导的前提下,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实验内容的人数为30%。一个很简单的操作要相当长的时间才能完成。在计算机等级考试的时候模拟操作中过关率也很低。出现以上两种的情况的原因是主要就是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差。
2 改进计算机实验教学。提高学生独立解决问题能力的举措
针对以上两个问题,我们认真做了调查,分析和研究,要改变以上出现的两个问题,真正达到实验教学的目标,提高学生的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具体措施如下:
2.1 在实验操作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获得知识的能力。
若要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首先需要让同学们了解到何为独立思考以及独立思考的优点,独立思考在同学们的实际学习中是如何体现的。所谓独立思考,是指不依赖于或不盲从于他人的思想,而自主地、创造性地对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提出独到的见解。主见性、独创性、主动性、新颖性是独立思考的四个特征。要有主见,不要人云亦云。培养具有创造心理、创造思维和创造活动的人,其基本点就是要培养有主见的人。创造性就是要克服人云亦云,提出不同于他人的有价值的新概念、新观点、新方法。要主动思考,不要什么都“让人告诉”。
有人讲“小学阶段是老师扶着走,初中阶段是老师牵着走,高中阶段是老师领着走,大学阶段是老师指路自己走。”这里“扶着走”、“牵着走”、还属于“被动思考”,也就是说,小学生和初中生的学习依赖性还比较强,多数同学是按照老师“告诉”的教材内容、学习方法、解题策略去学习的,都是“被动思考”获得的,很少是自己主动获得的。到了大学阶段,学习上老师指路“自己走”,就属于“主动思考”这一类型。创造性思维活动的最显著的特点在于独创性的主动思考。在大学里,老师只是指点学习上的门路,主要靠自己去钻研学习,也就是自己去探究知识迷宫。
例如:同学们在实验课教学中,很大一部分同学完全依赖老师给出的操作步骤,根据上机指导或课本的“告诉”来完成实验内容,如果换一个类似的实验内容就有很多同学没有办法操作,不知道从何开始,基本的“比葫芦画瓢”都有很多学生没有办法做到,这就是缺乏独立思考的结果。于是实验老师要加强对学生这方面的培养,在前一个有操作步骤的基础上,多分配几个类似的练习,让同学们在相同的练习中学会总结和思考。在老师带领下走过的路,再让学生独自多走几次,这样同学们就会记住该如何走,遇到相同或类似的问题该如何解决。
在实验课上,有部分同学在实验操作中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就完全否定个人操作方法,根据别的同学的演示来完成。这就是典型的“拿来主意”,没有静下来独立思考一下,没有达到预期效果的原因到底是什么,是因为中间的误操作还是这个方法就是不对・不加思考的就接受了别人的“帮助”,是取得了正确的结果了,但是由于缺乏思考,本该掌握的内容在一闪而过了。另外也有部分学生在没有其他学生和老师的帮助完成了实验内容,就认为万事大吉了,这时候就需要实验老师的认真引导,让学生认真思考一下完成这项操作个人用了多长时间,还有没有更好的方法,学习效率还有没有提高的可能,有可能的话,个人怎么能才能了解和掌握到那些更好的方法呢,可不可以通过询问老师或者最快完成作业的同学,以及通过网上搜索一些操作技巧来提过实验课学习效率呢?这就达到一个很好的目标,在基本的操作基础上,最后检查作业的时候,通过提问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同学们学习中要在老师引导下,自己开动脑筋去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多思,多问。通过自己主动思考获得真知,也使自己的思维能力得到锻炼。在寻找解决问题方法和途径的过程中,这个学生的获得知识的能力也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2.2在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整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解决问题的效率高低取决于对问题是否有准确的整理和分析。没有周密的整理和分析,就没有问题的解决。为什么每个人对事物的看法和认识不一样?因为每个人对事物的了解都不一样,所以每个人的感受都不一样,如果一个人要提高自身的能力,关键在于找到自身存在的问题。问题不在于能否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而在于如何去找到问题。不论什么人,也不论个人目前的能力如何,任何一个人都有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关键在于我们如何去抛开重重迷雾,看到问题的本质和本源,并能利用有限的资源有效的解决。
关键词:幼儿 语言教学 语言习得
一、引言
幼师是一种专业化的职业,它是一种“要求幼师具备经过严格而持续不断地研究才能获得并维持专业知识和专门技能的公共业务”。在我国,这样的专业知识和专门技能的学习是通过学前教育专业进行幼师师资培养发挥着主体作用,尽管近年来一些院校增设了学前教育专业来培养幼师,但是这与私立、民营幼儿园数量急剧增长之间还是存在着供需上的矛盾,幼师仍然不能满足整个社会的需求,例如:湖北日报于2007年3月17日报道了题目为“幼教大中专生成了香饽饽”的一则新闻,学前教育系每年的就业率都接近100%,去年还一度出现了供不应求的局面;湖南、上海、深圳、广州等大城市均不同程度地出现了上述情况,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供不应求的现象普遍存在。值得注意的是:社会对幼师需求量增加的同时,也在逐渐对幼师的整体质量提出更高的要求,笔者经过调研了解到,各幼儿园及早教机构渴求热爱幼儿教育、幼儿教育理念新、教学基本功扎实、技能全面、心态好、愿意长期从事学前教育的毕业生。以上充分说明社会对高素质幼师需求旺盛。
二、学前阶段是语言学习的关键时期
幼儿期是人脑和认知发展最迅速、最重要的奠基时期。研究表明,3岁左右的幼儿的脑重为成人的2/3,7岁时已基本接近成人。因此,学前期是一个人好奇心、求知欲、想象力、创造力等重要的非智力品质形成的关键时期。语言作为智能解码、编码和输出的媒介,对系统学习而言就显得尤为重要。
乔姆斯基的“先天机制理论”指出:婴幼儿语言模仿和强化的机会来自与成人的相互作用之中。婴幼儿的语言潜能是在与外界环境尤其是成人之间的相互作用下得以挖掘和开发的,成人在婴幼儿语言智能培养中有着重要作用[1]。幼儿对生活的观察、认识、归纳都离不开语言这个音义系统的承载,并且德、智、美观念初步形成都离不开语言这一工具。而且此时幼儿的语言模仿能力、学习能力十分强,幼师作为语言环境的关键构筑者,承担着不可忽视的责任。因此,学前教育专业课程除了要致力于专业技能培养外,还要加强本专业学生的语言能力训练,目标是培养出具备运用规范、符合幼儿认知心理的语言能力幼师。
三、学前教育专业语言教学能力培养方案
针对陕西职业技术学院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科建设、课程设置、学生特点,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克服方言区语音负迁移,开设普通话正音课程,以测试为手段,促进语言环境优化
语言习得是幼儿语言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学前儿童虽然已经具备了一定水平的汉语普通话语音意识能力,但还不稳定,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2]因此若幼师不具备标准普通话语音,就很难在幼儿语言学习中进行积极的刺激。
陕西职业技术学院位于陕西省,生源主要来自省内。由于地域狭长,陕西省可分为陕北、陕南、关中三个方言区。关中话属于中原官话区(北方官话四大方言之一),陕北话多属于西北官话与晋方言,部分地区受晋方言影响较大,陕南话多属于巴蜀方言(西南官话),亦有关中话、江淮官话、楚语、赣语、湘语的少量分布。这三种方言各有特点,虽然现在的学生从小学习普通话,水平比较高,但是方言对他们的普通话却有着根深蒂固的影响。陕南学生受江淮官话影响,将声母n、l混同为l,无法区别z、c、s和zh、ch、sh。陕北学生将阳平调读成曲折调,将普通话的阴平字调值读得偏低而且不平,读成曲折调形;普通话中阴平调值为55,受方言影响却读成33或213,如高(gao213)兴,山(shan213),川(chuan213) 在四声连读时阳平比阴平调高,阳平在阴平的基础上上扬。[3]外语专业常常会开设语音课,目的是为方言区学生纠音、辨音,从而避免方音对目标语语音学习的负迁移。正音过程极其辛苦又漫长。但对于汉语为母语的其他专业,甚至是师范教育类专业来说,普通话的正音课程一直没有得到足够地重视,不少学生毕业时还无法克服方音和方言词汇的影响。
另外,普通话正音效果应通过普通话水平测试来检验,强化学生的语言规范意识。学校可以采取逐级测试的方式,不同年级的学生,有相应的测试标准。要求学生逐级达标,临毕业前至少要达到国家规定的等级标准,达标者颁发“普通话等级证书”。持此证书,方可毕业上岗。[4]
(二)提高运用多媒体开展语言教学活动的能力
信息技术迅猛发展,改变着人们的学习、生活和思维方式,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幼儿开拓思维的节奏和追求新奇的欲望。多媒体以它独具的新颖、趣味、直观和艺术性,使原本枯燥的教学活动变得丰富、有趣,促进了幼儿语言的发展与提高。可以说,运用多媒体辅助幼儿园语言教学可以有效地促进幼儿语言的发展。
根据《幼儿语言教学法教学大纲》,幼师对3至6岁幼儿的语言教学主要采用六种教学法:故事教学、诗歌教学、幼儿讲述、语言教学游戏、日常生活中的语言培养、早期阅读。[5]那么在专业学习过程中,为提高学生能力而在语言教学过程中融入多媒体技术开展教学活动,就成了专业能力培养的重要内容之一。因此,专业教学法课程应增加多媒体运用实训课,师生共同探讨怎样通过多媒体将生动形象、直观简洁的信息传递给幼儿,从而达到有效促进幼儿语言发展的目的。以诗歌教学游戏为例。通过欣赏优美的儿童诗和朗朗上口的儿歌,培养幼儿对语言美的感悟以及语言表达的能力。但由于幼儿身心发展的限制,他们对诗歌和儿歌内在意义的理解有一定的难度。因此也就很难在朗读过程中通过想象形成鲜明的画面,语感的培养受到了限制。而运用CAI课件,则能以文字、声音、动画三结合的方式,有效地烘托、渲染语言欣赏的氛围,促使幼儿入情、入境。[6]学生在专业教师的引导下制作多媒体课件,进行试讲,反复讨论揣摩,教研结合,为学生正式走向工作岗位打下良好基础。
(三)消除成人权威观念,培养平等介入的语言纠错意识
幼儿在语言发展的初期,幼师应该按照幼儿的年龄特征、语言习得规律进行语言培养。从认知形式的复杂程度上看,幼儿的认知能力是逐渐发展和提高的。幼儿在习得语言时是对语音、语法、语义、语用等各种信息进行综合处理的,那么,在即兴的言语中,幼儿把注意力同时分配给语言各要素的时候,就容易犯错误。当幼儿意识到了自己的语音和成人的语音不同之后,会努力向成人的语音靠近。在这个过程中,有些音位要经过一系列的过渡才能最终被习得。[7]
除此之外,叶圣陶先生说:“教任何功课,最终目的都在于达到不需要教。”由此可见,幼师要为幼儿创设宽松的语言环境,平等介入幼儿的语言表述活动。成人的平等参与和良好态度,是调动幼儿有话愿说,有话敢说的外部因素。幼师经常参与幼儿间平等对话,可以使幼儿感受到幼师的关爱,增强幼师与幼儿间的情感联系,激发和强化幼儿说的愿望。幼师在参与过程中应作为一位沟通者,并将这种沟通建立在幼儿的生活上,使幼儿对谈话内容有胜任感与控制感。同时,幼师还应是一位倾听者,在倾听中了解幼儿,适时地给予积极的回应与适当的指导。幼师的态度直接影响幼儿的成就感和价值感。幼师在参与中应注意与幼儿的互动,使幼儿学会表达,学会围绕话题交谈,积累相互对话的经验,提高语言能力。[8]这要求学生在专业培养过程中逐步改变成人权威的态度,做幼儿大胆说话的激励者和倾听者,为幼儿创设一个宽松的语言环境。
(四)将语言教育观渗透于各学科之中
各个教学活动都可以发展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学前教学专业学生在专业知识技能学习过程中要有目的地培养语言教育观念。那么如何将语言教育渗透于各学科之中呢?例如在音乐活动中让幼儿边听音乐边联想,学生感觉到了什么,然后用语言描述出来。在美术活动中让幼儿用自己的语言讲述自己绘画的内容,在科学活动中让幼儿发表探索发现的秘密。在语言活动中更注重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不但要让幼儿具有模仿语言的能力,还要学会举一反三。通过各学科有目的地渗透,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会有明显的提高。[9]
四、结语
总之,学前教育专业无论是在课程设置、专业技能培养还是教学观摩实训方面都应该以幼儿语言需求为导向,充分发挥职业教育优势,吸收最新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力图培养出理念新、教学基本功扎实、技能全面的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
注释:
[1]参见上海市实验幼儿园课题《幼儿早期语言智能发现和培养的实践研究》,2004年10月13日,http:///article_view.asp?id=27。
[2]徐宝良,李凤英:《学前儿童汉语普通话语音意识发展特点及影响因素》,学前教育研究,2007年,第4期,第14页。
[3]淮亚莉:《陕北方言区学生普通话水平测试现状分析》,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第12期,第58页。
[4]杨秀明:《如何提高方言区高师学生的普通话水平》,沛州师院学报,1997年,第1期,第80页。
[5]周兢:《幼儿语言教学法教学大纲》,学前教育研究,1997年,第4期。
[6]窦锦莲:《恰当应用信息技术,优化幼儿语言教学》,信息与教育,2010年,第9期,第148页。
[7]司玉英:《普通话儿童语音习得的个案研究》,当代语言学,2006年,第1期,第14页。
[8]陈馥:《浅谈幼儿语言的培养能力》,群文天地,2012年,第8期。
一、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要摒除不说的自卑心理和激发敢说的兴趣
小学生不踊跃回答问题,不主动参与交流,其原因是多方面的,特别是居住在偏远山区农村小学的小学生,他们生活环境条件很差,就社会经济发展来看,他们是弱势群体中的一部分,这些给他们学习心里带来了很大的障碍。在农村进行语文课堂教学时,有很多的学生有较大的压力感,怕回答问题有错难堪,或者畏惧自己的语速跟不上思维而遭到同学的取笑。这种消极因素往往使他们“羞而止步”,或者产生自我封闭的心理,于是干脆不做声,更不敢主动参与交流。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应积极鼓励他们大胆回答问题,只有让他们大胆“说话”,才能发现其中的不足之处,才便于“对症下药”,便于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让他们充分认识回答提问的重要性。在实际的教学中,对学生回答出错或意思不完整时,教师要有耐心,不应埋怨或当场嘲笑,更不应该立刻中止,对不愿回答问题的学生也不应简单冠以“自甘落后”或“不可救药”之类的定论,可以在课后主动找他们谈话,了解其中原因,使他们认识到“学贵有疑”的道理,要摒除不说的自卑心理,其实,生活在农村的小学生在害怕老师的同时,他们是最相信老师说的话。
还有,在摒除小学生不说的自卑心理同时,我们还要激发他们敢说的兴趣。我们都知道,兴趣是一个人力求认识世界,渴望获得文化科学知识,不断探求真理,而带有情绪色彩的意向,是学习自学性和积极性的核心因素,是学生学习的强化剂。一个人只要对某一事物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非常自主地去学习和钻研,使其身心受到很大的影响。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适当的留出几分钟的时间来让一名学生到讲台上来进行一个小演讲,演讲的内容不限,可以是寓言笑话、成语故事,也可以朗诵课文或精彩片段,还可以是自己生活中一些生活体会和想法,都可以。在学生演讲前,给他们思考的时间,引导学生明确说话训练的要求,把握说话的中心和条理。教师可以抽出时间教学生演讲的技巧,并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让学生树立自信心,还可以利用每天课余时间对第二天要演讲的学生进行单独辅导。这样,可使学生上台演讲显得自然大方,胆子放大了,就会越讲越有兴趣,越讲越有声有色,这样既调动了学生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二、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对小学生听、说、读、写的有机结合教学
在我们这种偏远的山区农村小学,又是少数民族聚居地,家庭文化的教育是非常的落后,对于知识的学习主要是在学校。要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必须要把与之相关的听、读、写一起进行培训和教学,因为我们都知道,听说读写能力是密不可分的一个整体,儿童在成长的过程中,先学习口头语言,再学习书面语言。口头语言是书面语言的基础,教学生读、写必须在发展听、说能力的基础上进行。书面语必须从口语里吸收营养,向前发展;反过来,口语又经常受书面语的影响,使词汇更加丰富,说话更加简练。听说能抓住要领,阅读理解能力自然相应提高,说一段话有条理,写下来就是一段通顺的文字。老舍《关于文学语言问题》一文中指出:“要老老实实先把话写清楚了,然后再求生动,要少用修辞,非到不用不可的时候才用,不用任何形容,只是清清楚楚写出来的文章,而且写的好,就是最大的本事,真正的功夫。”可是前提却是有一定的口头表达能力。当学生接触了书面语言之后,两者便相互促进,相互影响。我们在指导学生大量阅读的同时,以读带说,读说结合。
在实际的阅读教学中,我通常是先让学生先自读和自学,这一步是最为艰难的,但是我们必须要坚持;其次,引读分析;再者,读写训练。通过引导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以表达各自的见解,动脑筋,想问题,质疑问难,开拓说话的思路,训练学生说话的逻辑性,获得语感。口说、笔说是作文训练既独立而又有联系的两个阶段。先说后写,以说带写,说写结合,利于减缓作文教学的坡度,可以使书面作文变难为易,也有利于口头表达能力和书面作文能力的互相协调发展。
三、精选优秀的诗词和文章引导学生去诵读
“不学诗,无以语”。学生朗读课文,能够逐渐习惯于文章的选词用语,使自己的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沟通起来,促使学生学会用规范的、优美的、生动活泼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
一、以专题培训为抓手,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
(一)自主学习,提升理论素养
进修学校组织教研员学镇西编著的《做最好的老师》、肖川主编的《教师,做反思的实践者》、耿书丽主编的《有效听课、观课和评课的智慧和技巧》和张肇丰等主编的《课堂改进的30个行动》等书,倡导教研员在学习中工作、在工作中学习,提升教研力;组织教研组长学习“初中××教师专业能力必修”系列丛书;组织学科教师学习各科课程标准、学科教学建议等。理论素养的提升,有助于教师提高组织教学的能力、运用现代教学手段的能力和总结反思的能力。
(二)开展培训,形成系列措施
针对调查、调研以及“联片研训”活动中暴露出来的问题,进修学校及时抓住90学时培训、远程培训、骨干教师暑期培训的机会,重点落实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是方案制订切实可行,从内容的选择、专家的聘请以及时间的安排,都注意实用、务实、方便;二是活动组织高效实用,从场地的选择、纪律的严明和活动的互动,都要求井井有条;三是培训后的作业,要求认真完成,及时评价。
如针对初中教师总体年龄偏大、职业倦怠严重、工作动力不足等实际情况,进修学校开展了为期一周的常山县初中教师全员异地培训工作。各学科培训者委托浙江师范大学、衢州教研室设计培训项目,对全县语文、英语和科学三科的教师进行暑期全员培训,分别在衢州、金华开班。
又如为了做好教龄1~3年的新教师的考核工作,提升新教师的教学技能,进修学校在职业中专组织了全县新教师课堂教学技能考核工作。此次考核实行多元考核制,即根据《新教师培养方案》的“双导师制”和“学校负责制”要求,课堂教学技能项的最后得分由相应学科教研员、校本导师和学校考核小组分别考核评分。
二、以联片研训为载体,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
(一)农村学校“联片研训”的组织构建
为更有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进修学校完善了初中两个“联片研训”教研共同体――东片的由常山育才中学、常山县第三中学等五所学校组成的教研共同体和西片的由常山县城关中学、常山县城东中学等六所学校组成的教研共同体,合力完成各项教研训活动。
(二)开展主题式“联片研训”教研活动
联片研训的主体是区域内同一学科的教师。活动呈现出以下五个特点:一是计划性强,每学期由教研室根据一定的主题统一安排各学科活动,在学校间轮流进行;二是形式多样,活动的具体内容包括上课、说课、评课、论坛和专题讲座等;三是主题明确,以菜单式、点题式方式结合学科疑难热点问题进行,贴近教师;四是参与面广,既有特级教师、名师的送教活动,也有教坛新秀、骨干教师的展示课,既有普通教师的公开课,也有师徒共同进行的同课异构活动,形成了良好的教研氛围;五是结合实际,将初中学校分成东片和西片两个教研共同体,以城区学校为龙头抓实教研活动。
如为了提升教学设计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西片七年级的26位科学教师举行的某次教研活动,共安排了四大板块的内容:一是同课异构上2节课;二是采用课堂观察的手段,重点围绕探究能力提升组织教学,组织议课、评课活动;三是组长就如何进行探究问题设计论坛;四是进行教科研活动的策划及如何做课题的交流。
三、以评比展示为平台,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
(一)集体展示,组织开展校本教研团体赛课活动
在课改推进的进程中,教师难免遇到一个发展瓶颈。如何突破该瓶颈,增加教师发展的原动力?进修学校于2010年11月开始举办了校本教研团体赛课活动。该活动至今举办了三届,呈现以下特点:一是学科多,涵盖初中语文、数学、英语、科学和社会等主要学科;二是参与面广,每个学科都有10~13个团队参加,参与教师的人数多,受益面广;三是形式多样,如第一届活动由课前说课、上课和课后评课组成,赛后根据评分高低确定个人单项奖和团体奖,又如第三届活动由无生上课、上课和课后评课组成,赛后按30%、40%和30%的比例设团体奖。为了促使各层次的教师都有机会获得成功,城区、农村教师分开设奖,让参与的教师都在一个适合自身发展的舞台上展示自己,从而激励教师教学能力和专业水平不断发展。
(二)以教学基本功比赛为平台,促进学科教学能力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