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创新的科学内涵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1、引言
2012年中国城镇化率为52.57%,已达到世界平均水平,改革开放后城镇化进程取得了显著成效。然而在传统城镇化进程中注重“量”的提高,忽视了“质”的提升,导致城乡差距拉大等系列问题,城镇化发展质量广受诟病。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如何提升城镇化的质量是值得思考的问题。城镇化质量评价是了解城镇化发展质量的科学方法,传统城镇化质量评价体系已难以适应“新型”城镇化的发展要求,因此适时构建符合新型城镇化发展要求的质量评价体系就显得尤为必要。
2、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2.1新型城镇化的科学内涵
新型城镇化是相对传统城镇化而言的,“新”简要的说是指城镇化发展的观念更新、体制革新、技术创新和文化复新;“型”是指经济社会发展的转型。关于新型城镇化的科学内涵理论界并没有统一的定义,一般认为是以统筹城乡、布局合理、节约土地、功能完善、以大带小为发展原则,以市场主导、政府引导为推动机制,实现城镇化与工业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良性互动,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的合理布局与协调发展,形成以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经济高效、社会和谐、城乡一体的集约、智慧、低碳、绿色城镇化道路[1]。
2.2城镇化质量评价体系研究评述
关于城镇化质量评价方面的研究,国内外很多学者和相关部门都发表过相关研究成果,国外研究成果中最有代表性的是联合国人居中心的城镇发展指数(cdi)[2]和城镇指标准则(uig)[3],cdi是从基础设施、废弃物处理、健康、教育及生产5个方面评价城镇化质量,uig中包括居住、社会发展和消除贫困、环境治理、经济发展和经济管制等5个方面的指标;国内学者中最早研究城市化质量的是叶裕民,她从城市现代化和城乡一体化两个方面的相关指标评价城市化质量[4]。最新的城镇化质量研究中有代表性的有:张春梅等在界定城镇化质量内涵的基础上,从经济竞争度、民生幸福度、城乡统筹度和持续发展度四个方面构建发达地区城镇化质量综合测评指标体系,以江苏省为例进行测评分析[5]。何平等在已有相关城镇化质量测评研究的基础上,从城镇化内涵和城镇化质量内涵的角度出发构建城镇化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一级指标包括7个方面,分别是人口就业、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公共安全、居民生活、资源环境及城乡一体化,较好的体现新型城镇化内涵中人的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的发展目标[6]。
相关研究中对城镇化质量的评价各具特色、百花齐放,但目前仍缺少针对新型城镇化的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本文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依据新型城镇化的科学内涵和基本特征,在综合考虑评价数据能够统计得到的前提下构建新型城镇化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丰富城镇化质量研究的成果。
3、新型城镇化指标体系构建
在对城镇化质量评价相关文献评述和深刻理解新型城镇化科学内涵和基本特征的基础上,构建出新型城镇化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见表1),该指标体系分为目标层、准则层、指标层,6项准则下属24项指标。指标层以反映新型城镇化基本特征和数据容易量化获取为原则,以正确评价新型城镇化发展质量为目标来选取。
参考文献:
[1]王素斋.新型城镇化科学发展的内涵、目标与路径.理论月刊2013年第04期:165~168.
[2]united nations human habitat. the state of the world’s cities report 2001[r]. new york: united nations publications, 2002: 116-118.
[3] united nations human habitat. urban indicators guideliners[c]//united nations human settlement programme. new york: united nations publications, 2004: 8-9
[4]叶裕民.中国城市化质量研究[j].中国软科学,2001(7):27-31.
[5]张春梅等.发达地区城镇化质量的测度及其提升对策——以江苏省为例[j].经济地理,2012年7月,第32卷第7期:50-55.
[6]何平等.中国城镇化质量研究.统计研究,2013年6月,第30卷第6期:11-18.
作者简介:1.张高岭(1989——),男,汉族,河南驻马店人,重庆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建筑技术经济及管理。
我校将全面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今天我们召开全校教职工动员大会,就是要按照上级的统一部署和要求,动员广大党员,迅速投入到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来,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落实学习实践活动各阶段工作任务,主要是对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进行安排部署。为了确保这次学习实践活动能够按照上级的部署深入开展,真正收到实效,下面,就我校如何开展好本次活动讲几点意见。
一、充分认识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重大意义,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
在全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是党的十七大做出的一项重大战略部署,是用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的重大举措,是推动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迫切需要,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的必然要求。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是一个长期的任务,将贯穿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全过程。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有助于把全校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引向深入,把先进的思想理论转化为强大的实践动力,使全体党员干部成为科学发展观的坚定实践者。尤其是在今天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时代背景下,我们的各项工作面临着新的任务,新的挑战,思想必须与时俱进,树立科学发展观,为我们实现教育改革新局面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我们一定要充分认识肩负的重大政治责任,深入学习、认真领会科学发展观,准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努力改造主观世界,切实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着力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着力提高推进改革开放、领导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能力,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着力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把这次活动作为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抓紧抓好,抓出实效。
二、明确活动的主要任务,抓住活动的关键点
这次科学发展观学习实践活动,按照上级的统一部署和要求,从我校实际出发,紧紧围绕创建科学发展示范学校这个中心,以素质教育活动为载体,进一步增强科学发展的意识,进一步提高科学发展的能力,进一步破解科学发展的难题,进一步创新科学发展的体制,进而达到“使党员干部受教育、广大教职工得实惠,科学发展上水平”的活动目的。
必须明确学习实践活动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深刻领会和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与精神实质,认真学习,切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查找、分析和破解学校发展中的主要难题,用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处理好学习与实践的关系、学习实践活动与学校中心工作的关系,以改革创新的精神,确保工作取得成功。牢牢地把握“抓住机遇、科学发展、注重内涵、提高质量”这个主题,坚持“教育以育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办学以人才为本,以教师为主体”,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和“规模、质量、结构、效益”这两个关系,实施“质量提升、学科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强校、机制创新、文化建设”这六大战略,向建设高水平学校的目标阔步迈进。
学校的发展既要遵循教育发展的普遍规律,又要与时俱进,从时代和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形成具有个性鲜明的先进办学理念,既体现社会发展要求的共性,又要有因时代特征和学校特点而各异的个性,做到统一性与个性化的辩证统一。
三、严格按照《实施方案》要求,推进学习实践活动扎实有序开展
在学习实践活动的每一阶段、每个环节、每项工作,我们都要始终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以保证质量、取得实效为前提,决不能降低标准、走过场、搞形式主义。
在具体工作中,要注意把握好以下几个环节:
一是要紧密联系实际,认真抓好学习,着力提高自身的思想理论水平。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首要的任务就是要抓好理论学习,切实做到学有所得、学以致用,坚决防止形式主义和空对空。在学习时间安排上,要处理好工作与学习的矛盾,采取个人自学与集中学习等多种形式,保证集中学习培训时间。
二是要充分发扬党内民主,坚持群众路线。这次学习实践活动既要坚持自我教育,又要广泛听取群众意见,通过召开座谈会、发放征求意见表、个别谈话、设立意见箱等形式,广泛征求并如实反馈群众的意见,通过专题民主生活会、专题组织生活会,领导干部和普通党员要逐个对照检查,党员之间要进行互评、互查,最终达到提高科学发展能力的目的。
三是要紧扣提高党的执政能力这一着眼点,促进学校各项工作的顺利进展。促进学校各项工作,是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把抓落实、求实效贯穿始终,正确处理开展学习实践活动与做好当前各项工作的关系,把这次活动与学校的实际工作结合起来,合理安排,统筹兼顾,切实做到两不误、两促进,要把活动的要求体现到促进各项工作上来,用各项工作的实际成果来衡量和检验这次活动的成效。
四、加强组织领导,确保圆满完成学习实践活动的各项任务
这次学习实践活动,使命光荣,责任重大,我们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认真落实各项措施,确保圆满完成任务。
一要落实领导责任。学校成立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领导小组,负责活动的组织领导。领导小组组长方朝英,副组长马丽霞,成员李波、李笃强、薛秀香、聂爱丽、曹平、王永超、陈冬、盛宏、宋建芳。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李波同志为办公室主任,负责日常工作。
二要营造舆论氛围。要切实做好学习实践活动的宣传工作,突出重点,紧扣主题,加大力度,宣传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宣传开展学习实践活动的重大意义,宣传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先进典型,宣传学习实践活动的部署、要求、做法、经验和成效,努力营造开展学习实践活动的良好氛围。
一、提高认识,增强科学发展观学习的责任感、紧迫感。
科学发展观离不开科学理论的指导,能否开展好科学发展观的学习首先取决于思想认识的深度。目前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国际综合国力竞争日益激烈的形势下,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紧紧抓住和切实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大力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对我们这样一个发展中大国加快实现现代化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只有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增强综合国力,才能为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为全面协调发展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只有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增强综合国力,才能更好的解决前进道路上的矛盾和问题,顺利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因此,全党全国都要增强促进发展的紧迫感,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紧紧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放松,充分调动和切实保护广大干部群众加快发展的积极性,坚定不移的推动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只有坚持科学发展观,才能达到预期目的。因此在实践中必须增强科学发展观学习的责任感,紧迫感,用科学的理论指导发展的实践,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学习科学发展观,深刻掌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
科学发展观是指导我国现代化建设的科学的思维理念。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极为丰富,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发展各个领域,既有生产力和经济基础问题,又有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问题;既管当前,又管长远;既是重大的理论问题,又是重大的实践问题。它的基本内涵是:一是坚持发展这个主题;二是全面发展;三是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所谓坚持发展,就是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所谓全面发展,就是要着眼于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生态等各个方面的发展;所谓协调发展,就是各方面发展要相互衔接、相互促进、良性互动;所谓可持续发展,就是既要考虑当前发展的需要,满足当代人的基本需求,又要考虑未来发展的需要,为子孙后代着想。我们只有深刻的掌握好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才能在今后的工作、学习当中坚持科学发展,指导我们的工作和学习。
三、坚持科学发展观要把解放思想贯穿始终。
以解放思想为先导,思想是人类的灵魂。真正做到深入学习、理论武装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善于实践不断解放思想,把解放思想贯穿学习实践活动始终。思想是行动的向导。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把解放思想作为我们的方向,只有朝这个方向不断的努力,才能实现我们的目标。同时要深刻学习理解和全面、完整、准确的把握认识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和科学内涵,这就是用科学发展观来指导工作。因此,必须加强对科学发展观全面深入的学习,尤其是干部的学习,以利建立科学工作理念,形成广泛工作共识,确定正确工作方法。对科学发展观的学习须特别倡导学以致用的学风,真正落实于实践、贯彻于实践、指导于实践。通过学习科学发展观,加深了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解和认识,明确了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和途径。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更加知道教育工作是一项直接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工作。弘扬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我们要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做好我们的物价工作,使各项工作有新思路、新突破、新举措。
四、在认真学习、深刻领会上做到“四个坚持”。
1.坚持深钻细研真领会。在学习过程中,不能浮光掠影,走马观花,满足于文件文章读过了,基本观点了解了,掌握得也差不多了,而不愿深钻细研,导致学得不深,学得不透,难以致用。必须把学习实践活动当作首要政治任务,牢牢抓在手上,时时放在心上,真正落实在行动上。
2.坚持全面掌握学完整。必须坚持对科学发展观进行全面学、系统学,切忌“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满足于浅尝辄止,片面掌握,一知半解。要通过深入学习和实践,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深入领会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做到全面把握,融会贯通,指导实践。
3.坚持追根溯源悟深透。学习科学发展相关理论,不能满足于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要寻理论之根,溯实践之源,在厚重的历史感和鲜明的时代感中体悟其真谛,从而深刻认识科学发展观的时代背景、实践基础、理论创新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深刻体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平发展是立足我国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适应新的时代要求所作出的正确选择,并为之而努力实践,创造良好的工作业绩。
4.坚持联系实际求实效。要以求真的精神,深入钻研原著;要以务实的态度,深入社会生活。不能满足于从书本到书本,从理论到理论,必须从生动的实践中领悟其科学性和真理性。要联系自身思想和工作实际,着力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坚决纠正一切偏离科学发展观的行为,努力把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转化为促进发展的科学思路和实际能力。
五、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与工作实际相结合。
一、通过广泛征求意见和认真查找,本人存在以下四个方面的主要问题:
1.理论学习流于形式,不深不透。虽然对学习比较重视,抓的也比较紧,但工学矛盾处理得不够好,在工作繁忙的时候,不能自觉主动地抽时间静下心来学习,利用工作空闲和业余时间学习也比较少。
2.是思维理念不够创新,开拓性工作不足。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更新观念,大胆工作的思想,树立得不够牢固,工作中没有新的亮点,还不善于创新,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3.是工作存在被动式较多,有依赖主要领导思想。在工作的计划、安排和组织实施过程中,存在被动落实任务多、超前谋划创新少的问题,满足于完成上级机关和领导安排的各项工作任务,不能做到超前思考、提前预测、及早准备,工作中有循规蹈矩,按部就班的现象。特别是对工作总从一个业务的角度考虑的多,放在全镇或办公室的大局中思学考习的网少。
4、深入基层单位和农村调研工作重视不够。一是认识上存在误区,认为调研工作是主要领导的事,我们具体工作的,主要是把领导安排的工作完成好就是;二是认为学习实践活动是软任务,存在轻调研的思想,完成本职工作是最重要的。
二、本人郑重做出如下落实承诺细则:
(一)、加强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学习,解放思想,努力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谋划办公室工作新发展和所指导企业学习实践活动的新特色。
承诺事项: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主动性不强,对政治理论、专业知识学习不够深入。思想观念上存在按部就班、安于现状,创新意识不强,创新措施不多。
具体细则:继续深入开展学习活动,做到常抓不懈;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推进我镇办公室工作加快发展。
措施目标:一是加强理论学习,提高工作水平。进一步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加深对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的理解和把握,不断提高政治理论水平和业务水平。认真落实学习制度,制定学习计划,每天学习1小时以上,积极主动参加单位集中学习。组织宝莱支部全体党员干部集中开展8次以上理论学习。二是进一步解放思想,增强创新意识。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着力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坚持走好群众路线,经常深入基层和农村群众;坚持迎难而上,着力解决制约办公室工作发展难题;立足联系企业实际实际,坚持开放创新,大胆借鉴先进单位的经验,站在全镇高度思考和谋划工作发展。
(二)、要进一步转变思想观念、思维方式和工作思路,以创新的意识、创新的精神、创新的思想去开展工作。
承诺事项:转变思想观念、工作思路,以创新的意识、创新的精神、创新的思想去开展工作。
承诺细则:以创新的意识、创新的精神、创新的思想去工作,自觉把自己的理想和奋斗同具体的工作实践紧密联系起来,爱岗敬业,勇于奉献,努力开创办公室工作的新局面。
措施目标:按照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新要求,要进一步转变思想观念、思维方式和工作思路。在思想认识上,要不断深化对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重大意义的认识,增强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粮食工作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在思维方式上,要把办公室工作放在实现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大背景下来把握,更加自觉地围绕第一要务加强监督、搞好服务。在工作思路上,要把推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作为办公室工作建设的重要内容,通过加强党风政风建设,及时解决妨碍科学发展观落实、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矛盾和问题,充分发挥办公室工作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政治保证作用。同时,进一步增强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以创新的意识、创新的精神、创新的思想去工作,自觉把自己的理想和奋斗同具体的工作实践紧密联系起来,爱岗敬业,勇于奉献,努力开创办公室工作的新局面。
(三)、转变工作作风和态度,把被动转为主动,树立超前意识,推动工作的突破,提高工作全面落实的能力。
承诺事项:工作存在被动式较多,有依赖主要领导思想。
承诺细则:转变工作作风和态度,把被动转为主动,树立超前意识,推动工作的突破,提高工作全面落实的能力。
措施目标:树立超前意识和全镇观念,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树立绩效理念,提高推动工作全面落实的能力,使自身的思想观念与思维方式不断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通过思想工作作风的转变推动工作的突破。坚持科学的态度和求实的精神,积极努力地干好本职工作,始终用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扎扎实实开展每项工作,兢兢业业地创造一流的工作业绩,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研究和掌握推动工作落实的科学方法,探索制定科学可行的工作措施,努力在履行职责和改革创新上有新突破,在工作质量和办事效率上有新改进,在工作落实和工作效果上有新提高。:
(四)、带头深入基层单位和农村调研工作,努力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这一论述,深刻揭示了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奋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必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此,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理解。
科学发展观适应了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面临的新形势。新世纪新阶段,国际国内形势继续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呈现出一系列新的特征。从国际形势看,和平、发展、合作成为时代潮流,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同时,国际环境复杂多变,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影响和平与发展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我们仍将长期面对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等方面占优势的压力。针对这种形势,科学发展观强调,必须紧紧把握难得的发展机遇,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树立世界眼光,加强战略思维,善于从国际形势发展变化中把握发展机遇、应对风险挑战,营造良好国际环境。从国内形势看,随着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的深入发展,我国发展呈现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针对这种形势,科学发展观强调,必须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坚持统筹兼顾。这为我们科学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
科学发展观体现了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要求。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压力日益增大,迫切要求我们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我国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仍然不平衡,迫切要求我们坚持统筹兼顾的根本方法,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大关系。人民的民主法制意识不断增强,政治参与积极性不断提高;人民精神文化需求日趋旺盛,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社会结构、社会组织形式、社会利益格局发生深刻变化,迫切要求我们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科学发展观的提出,适应了这些新的发展要求,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科学发展观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内涵。第一,科学发展观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强调发展是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关键,进一步回答了“为什么要发展”的问题;第二,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进一步回答了“为谁发展”的问题;第三,科学发展观强调必须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努力实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实现各方面事业有机统一、社会成员团结合睦的和谐发展,实现既通过维护世界和平发展自己、又通过自身发展维护世界和平的和平发展,进一步回答了“怎样发展”的问题;第四,科学发展观坚持发展依靠人民,坚持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领导核心地位,进一步回答了“靠谁发展”的问题。所有这些,都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内涵。
关键词 独立学院 师德 师风 建设
Abstract Education is a national plan, the construction of teachers' morality education plan. In order to better implement the strategy of rejuvenating the country, to further promote the reform and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 in independent colleges, strengthening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quality of teachers in independent colleges, independent colleges to improve the teacher's ethics.
Keywords independent college; teachers’ morality; teachers’ ethics; construction
独立学院师德师风建设不仅是校园文化丰富和发展的重要载体,是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环节,也是做好教学科研工作,为党和国家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神圣职责的必备条件。在新时期明确独立学院师德师风的科学内涵,深入分析当前独立学院师德师风建设的新要求,以提高独立学院教师的师德水平,营造独立学院应有的师风氛围,对高等学校的发展来说是刻不容缓的责任,是必须不断与时俱进认真研究的热点难点问题。
1 师德与师风的科学内涵
1.1 师德的科学内涵
教师作为一种职业,必须要遵循人类的职业道德,“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是对教师的职业要求和职业规范。教师道德体现着社会和民众对教师的最基础的要求,是教师在处理和调节师生关系的基本道德准则。只有教师师德高尚,学生才能“亲其师,信其道”。所谓师德,即教师职业道德,又可认为是教师的修养。然而,对于师德的定义,我国学术界并没有形成统一的观点。在沈红宇看来,师德是“教师的道德意识、道德关系和道德活动的总和”;陈元魁却说是“教育工作者在从业的过程中所遵循的准则和规范,以及相关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还有人从教师职业理想、教师职业伦理、教师职业技能、教师职业人格四个方面来阐述师德。虽然大家观点不一,但总的说来,师德不仅是道德意识体现于道德实践,又是思想和行为的统一,这是教师在从事职业活动中处理教师与学生、与家长、与学校、与社会乃至与自我关系的一系列道德规范的总和。
1.2 师风的科学内涵
师风主要是教师的教书育人、学术作风,是教师的思想道德素质和人格内涵的综合体现,直接体现在教师的道德、才气及修养方面。一般认为,高校师德师风即指高校教师自身的职业道德素质及围绕这种职业道德素质在从事职业活动中形成的行为风气。师德乃教师的灵魂,是内在的,师风则是其外在的体现,二者是一体两面,师德是内容,师风是形式;无师德也就无所谓师风,有师德而无师风,就无法展现教师自身。师德是基础,没有良好的师德,就不可能营造出良好的师风;同时,师风是锻造师德的重要条件。如果说师德是一种意识,其实践的体现与反映即师风。师风是一个学校风气的重要来源,反映着一个学校教师的精神风貌,直接关系着一个学校的社会意识层次,直接影响着学校采取的教学行为。
1.3 师德与师风的内在联系
师德与师风互为前提,师德是教师的基本素质,是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而师风是其表现出来的与行为密切相关的工作作风,二者相互联系,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师德建设是促进良好师风形成的前提和基础。没有良好的师德,就不可能塑造出良好的师风。师德属于社会意识,在整个教育活动过程中道德规范与自身素养的一种外在表现。良好的师风是师德建设的必要条件,也是培养师德的重要条件。师风是校风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校园文化的凝练,是思想和工作作风的具体表现。独立学院的师德师风建设,决定教师在教育活动中采取何种行为,进而形成一种风气。在教育活动的整个过程中,教师树立良好的师德观念,有助于教师在师德师风建设过程中以正确的行为来引导学生,促进独立学院良好师风的建立。
2 创新新时期师德师风建设
2.1 更新观念,以人为本
教书育人,以人为本或以学生为本是新时代赋予师德建设的新内涵,这也是教育理念的新突破。“以学生为本”的育人理念,教师应因材施教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建立融洽平等的师生关系,相互尊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平等地对待每个学生。教师应意识到在教学过程中学习成绩不是衡量一个学生是否优秀唯一的标准。学生已经由过去的教育客体向教育主体转变,即教育过程中的客体主体化。教师从原来的“灌输”向现在的“引导”转变。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正在发生着变化。因此,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应与时俱进,更新观念,从而达到教育发展的新时期的要求。
2.2 热爱学生,教书育人
学生是教师关注的重点,关爱学生是师德师风建设的重中之重。教师关爱学生可以体现在多个方面:在学习上,教师对学生要起到严格的教导和监管作用,督促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和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教师深入学生日常生活,既能发现学生的优点,又能准确指出学生的缺点。在生活方面上,教师必须深入学生中去,只有走进学生生活才能了解学生的困难,才能做到处处关心学生,能够在学生在遇到困难和挫折的时候给予帮助和关心。教师只有深入学生中去,了解学生困难,关心和帮助学生,才能赢得学生的认可,才能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
2.3 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为人师表是从事教师职业的基本要求,也是教师首先应该具备的优秀道德品质。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强调了教师只有做到“其身正”,才能通过行为去引导学生,才能做到令行禁止。教师是学生心目中的榜样和标杆,教师的职责不仅是传道授业解惑,还对学生有一定的行为引导作用。教师的行为引导会直接影响学生的行为习惯。因此,作为一名教师,要时时想到自己的特殊身份,对自身的行为要高标准严要求。立人先立己,只有自身具备了高尚的人格品质,教师才能在日常生活中对学生的思想、学习习惯、行为方式等方面起到表率作用。
3 新时期独立学院师德师风建设的新要求
师德师风建设是独立学院谋求发展不变的主题,它是以德育人的核心,直接关系到学生培养质量和独立学院教师队伍整体的职业素养和职业水平。师德师风建设和发展,是受经济、政治、文化等社会现实条件的制约。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社会改革的阵痛期,这必然会引起师德师风的发展变化。这不仅为高等学校师德建设创造了新的发展条件,也带来了新的挑战,也对新时期师德师风建设提出了新要求。
3.1 独立学院师德师风建设须与时俱进
《教师法》第三条规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从中可以看出教师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这就要求教师的职业必然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与时俱进。虽然在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中规定了师德师风的内涵,我们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其中有许多内容值得我们去继承和l扬。但当代师德师风建设更需要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体现时代精神。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对教师提出了新要求,要把新时代的大学生培养成全面发展的社会有用人才,以便更好地适应时展的要求。现在的受教育者是“90后”的一代,在他们身上有着新时代的特点,用陈旧的教育方法来教育学生肯定是不合时宜的。所以在新时期要培养富有改革创新时代精神的学生,就必须首先努力建设一支富有时代精神的教师队伍。新时期的师德师风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原则要与时俱进,进一步充实师德师风建设的内容,进一步提高师德师风建设的要求。以振兴中华为己任努力奋斗,把我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我们伟大的中国梦。这些都应当有机地融汇到新时期的教师职业道德之中,使师德师风建设更加富有时代特色,更能与时俱进。
3.2 独立学院师德师风建设须以育人为本
进入21世纪,为更好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教师师德师风建设成为刻不容缓的事情,要提高师德师风建设,必须以育人为本。育人的主体是教师,人才的培养和科教兴国的维度在很大程度上由教师的师德师风决定,教师应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质与道德水平来引导、教育和塑造学生,从而推动学生素质的整体提升。《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要求,教育应做到育人为本,这也是马克思在谈论教育目的时的应有之意。以人为本在独立学院师德师风建设中应包含以下几个方面,以教师以本,以学生为本,以育人为本,以教师的全面发展为本,核心是指教育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本是为了更好地育人。当前独立学院师德师风建设,应以尊重教师的劳动、肯定教师的价值为前提,以更好地发挥教师的能力,调动教师的热情、行动力,从教师亟待解决的生活问题、学习困惑、工作颈瓶等问题出发,开展贴近生活、学习、工作的师德师风建设活动,在实践中解决实际问题。我们既要注重教师的奉献,也要充分尊重每一位教师作为专业工作者和作为芸芸众生中的一分子应有的权利,创造更好的平台来实现教师的人生价值。
4 小结
师德师风建设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任务,独立学院教师师德水平的提高任重道远。我们要深刻领悟提高独立学院师德的重要性,时刻关注该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切实提高我国独立学院教师的师德水平,也是为高等教育的科学发展、建设社会主义人力资源强国、文化强国、尽早实现“中国梦”尽一份绵薄之力。
L芑鹣钅浚撼そ笱Чこ碳际跹г?016年度基金项目“民办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6JY11)
参考文献
[1] 沈红宇.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概论[M].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2007:3.
[2] 陈元魁,周德义,何一成.当代高校教师素质教育建设的理论探索[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125.
科学发展观着眼于丰富发展内涵、创新发展观念、开拓发展思路、破解发展难题,在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发展战略、发展动力、发展目的和发展要求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思想观点,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发展、为什么要发展、怎么样发展的重大问题。同志指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这是对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全面、深刻、简明的概括。把发展作为第一要义,体现了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第一要务的理念。
首先发展经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动摇、不能放松。把以人为本作为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体现了党的宗旨和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深刻回答了“为谁发展”、“靠谁发展”这样一个核心问题。
其次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人民群众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的主体地位,努力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第三,把全面协调可持续作为基本要求,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要求,表明我们追求的发展,是符合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又好又快发展,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各方面的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的辩证统一,是发展速度与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是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
第四,把统筹兼顾作为根本方法,对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具有重要作用。“五个统筹”,既是发展观,也是方法论,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切入点和现实途径。:
一、“大国工匠精神”的科学内涵
“大国工匠精神”历久弥新,我们要正确认识和把握“大国工匠精神”的科学内涵,任何片面的、庸俗化、表浅化的理解,都会对高职学生“大国工匠精神”的培育产生极大的误导。“大国工匠精神”是一种对职业敬畏、对工作执着、对产品和服务追求完美的价值取向,是对产品精雕细琢、追求卓越,并不断创新的精神理念。
二、将“大国工匠精神”融入高职语文教学中的必要性
科学文化的不断发展,使得现代化、科技化,智能化与自动化的技术,逐渐渗透到了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国也由原有的制造大国,开始向制造强国的方向转变,为了让中国的制造业可以达到发达国家的水平,我国就必须在职业教育阶段,着重培养学生的“大国工匠精神”,让学生将“大国工匠精神”与自己的职业融合。现如今,我国许多高职语文课程中已经将这种精神融进了教学中。但仍然有部分高职院校在办学理念上存在重技轻人的观念,在顶层教育教学制度制定中,更多关注的是对学生专业理论知识的传授与专业技术技能的培训,而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未能给予足够重视,也忽视了对教师职业素养的培养,忽视了“大国工匠精神”对学生的熏陶和培育作用。因此,在高职语文教学中教师需要通过各种教学手段,将这种精神进行渗透。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将这种精神深深根植于自己的心中。
三、高职语文教学中““大国工匠精神””的渗透策略
第一,高职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主动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引导,让学生能在巩固学习的过程中,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中国传统工匠精神的兴趣。与此同时,高职院校的领导也应该将培育学生的“大国工匠精神”作为当前深化教育改革工作的重点内容,充分利用各种培育手段,对学生的思想进行深化。例如,在校园的绿化场地或是标志性建筑周围拉一些宣传条幅,让学生在校园文化的熏陶中更深刻地理解“大国工匠精神”。或是在校园的走廊或教室周围的墙壁,挂上一些含有“大国工匠精神”的宣传标语。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以此来严格要求自己的行为。院校领导也应该积极推动教学上的改革创新,运用更多新型的教学手段,对学生的““大国工匠精神””进行培育。高职院校的教学重点,就是积极培育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让学生可以在未来社会发展的过程中,拥有更多的发展机会。““大国工匠精神””完美地诠释了这种实践能力的重要性,只有对产品品质的大力追求,才能让学生的未来可以走得更加长远。拥有了这种““大国工匠精神””,学生在以后的职业发展过程中,才能占有绝对的竞争优势,自身具备的各种技能可能得到有效的发挥,只有学生自身素质得到相应的提高,学生的未来才会更加夺目。第二,为了在日常的教学实践活动中培育学生的““大国工匠精神””,当前高职院校的教学工作者应该积极开展相应的教学实践活动,积极推动教学实践改革,让““大国工匠精神””可以在实践教学中落实到实处。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多开展相应的教学活动,让学生的思想得到进一步提升,对自己的职业规划能够有一个清醒的认识。例如,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开展竞赛活动,通过分配教学任务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感受““大国工匠精神””。让学生竭尽全力地发挥自己的潜能,在完成教学任务的过程中提升自己的能力。同时教师应对任务完成状况良好的学生予以鼓励,给予学生“模范工匠”称号,并作为模范在班级中进行展示,对其他学生起到一个榜样示范作用,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更深刻地了解““大国工匠精神””。
四、结语
在对高职院校学生进行“大国工匠精神”的培育过程中,首先,高职院校的领导应该认识到““大国工匠精神””的重要性,并把其作为教学方针渗透到教育教学中。其次,教师应把“大国工匠精神”作为教学目标,积极进行相应的知识体系构建,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全面掌握这种精神。只有这样,职业院校才能为未来社会培养出合格的高素质技术型人才。
作者:姜姝平 单位:黑龙江农垦科技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一、加强疾控思想政治工作必须深刻认识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的科学内涵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发展,从全社会来看,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现代化,具有决定性意义;从医疗卫生行业来看,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以及群众医疗保健需求的持续增长、社会对疾病预防的期望值上升,疾控必须要发展。只有发展,才能扩大服务功能,才能更好地为人民健康服务,为经济建设服务。疾控要发展,首先要树立正确的人才资源观念。人才资源是疾控的战略资源、发展资源,是疾控竞争的核心动力。疾控思想政治工作必须树立现代人才资源开发新观念,强化人才的价值观念,把人力资源价值的实现放在显著位置,抓好培养、吸引、用好人才的三个重要环节,大兴人才战略。首先营造良好的人才发展环境,要以事就人,使人适其所、尽其才,使组织的成长配合个人能力的发展和组织目标与个人的目标有机统一起来,激励人才最大限度地发挥潜力实现自我价值,增强对人才的凝聚力向心力。二是要加大对人才培养的投资,拓宽人才生长渠道,鼓励奖励优秀人才在新的学术领域乾地探索,加快培养或引进学术技术带头人,发展优秀、重点学科,组建学科梯队,不断提高创机关报能力和实际工作水平,提升整体服务层次。三是建立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选人用人制度,要以量化考核为基础,建立科学的切实可行的考核评价体系,作为聘任岗位及专业技术职务,获取相应待遇的客观依据。疾控要发展,其次要坚决实施“科技兴防”战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相对于疾控来说,防疫技术是疾控的第一生产力。防疫技术是疾控生存的根本,防疫技术创新是疾控发展的重中之重。因此,疾控思想政治工作要重视“科技兴院”战略。一是根据疾控自身的经济实力、设备条件和技术力量,针对医学中尚未解决的技术难题,组织疾控工作人员开展技术创新;二是根据疾控的自身特点,将学科建设移向重点疾病,组建强项专科,形成“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优”的技术优势;三是采取专业培训、委托培养、定期进修、职业指导等形式,确保疾控工作人员得到最适合的知识、能力和创新培训,培养造就出一支学识渊博、技术精湛、富于创新精神、学术作风民主、科学态度严谨、团结务实、充满合作、不甘落后的学术队伍。
二、加强疾控思想政治工作必须认真领会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的科学内涵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解决发展中一切问题的思想前提和思想基础,是坚立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总开关”。疾控思想政治工作本质上是做人的工作,因此疾控思想政治工作就要定位在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以人为本”上。当前医疗卫生正处在深化改革、加快发展的关键时期。面对改革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疾控思想政治工作要把重点放在提高疾控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上。要坚持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切实把以人灯一的原则贯穿于疾控思想政治工作的全过程,体现在疾控思想政治工作的各个环节。一是疾控思想政治工作要与人性化的管理相结合。以人为本是当代管理的重要内容,它是在深刻认识人在管理活动中的地位作用的基础上,强调在管理工作中必须始终把人放在核心位置。必须借鉴和吸收现代的管理思想和信息技术,努力实现思想政治工作的现代化,把思想政治工作与疾控工作的管理进一步结合,同时把思想政治工作融入现代管理之中,并贯穿于各项业务工作及所有活动之中,围绕“服务人民群众健康”,着眼于解决在疾病防控工作中遇到的难点、出现的难题、理顺思想情绪、化解思想矛盾,准确把握疾控工作人员思想政治工作的最佳时机。其次要善于发现闪光点。每个疾控工作人员都有各自的特点,要通过沟通与交流,发现他们身上闪光的地方,充分发挥他们的优点和特长,调动和保持他们工作的积极性。三是要善于抓住感情点。对于有个性的工作人员,要及时了解和掌握他们的愿望和要求,把握他们的情绪,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对他们存在的问题应采取人性化的方法加以疏导,既要动之以情,又要晓之以理。四是要善于挖掘兴趣点。疾控思想政治工作一般不能采用说教方法,单纯的说教比较枯燥乏味,容易让人产生厌烦情绪。要去挖掘并抓住工作人员感兴趣的地方,组织参与趣味性高、知识性强的各类社会文化活动,投其所好,达到以寓教于乐、陶冶思想情操之目的。结合疾控实际,一方面以群众为中心,全心全意为人民健康服务,把保护和增进人民群众身心健康作为疾控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另一方面就是以队伍为本,依据双因素理论,采取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相结合的形式,调动广大疾控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在保证各项福利待遇的基础上,对工作业绩突出、技术水平高、服务态度优的工作人员进行表扬和奖励,在职务晋级和职称晋升上给予优先考虑。通过实践,起到了良好的效果,形成了优良的行业之风,真正树立了他们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充分体现了他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三、加强疾控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全面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的科学内涵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对疾控而言,主要体现在不断强化专业优势,提高工作科技含量;强化技术优势,提高检测检验能力;强化整体优势,提高疾控网络的汇聚力和发展力。抓好“三个工作重心”,即抓好卫生应急工作,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能力;抓好免疫规划工作,充分发挥疾控工作在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上的治本作用;抓好检测检验工作,增强服务力和竞争力,促使疾控工作向技术型、服务型、科研型、专家型方向转变。因此,加强疾控思想政治工作,推进疾控的可持续发展应当重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创建学习型疾控,夯实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学习型组织”作为管理理论在20世纪90年代初被提出,它不仅只是一种组织形式,更是一种管理理论。疾控作为知识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单位,要在日益激烈的医疗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就必须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借鉴学习型组织理论,引导和鼓励疾控工作人员不断学习,更新知识结构,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潜能。近年来,我院制定了一系列继续学习措施,坚持“三基”学习培养,鼓励疾控工作人员参加各种形式的学习,撰写学术论文,每年在国家和省级杂志上十余篇,都给予了适当奖励,形成了良好的学习氛围,夯实了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2.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加强领导班子建设。
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结合疾控实际情况,着重研究和正确处理“人与物、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规模与水平、软件与硬件、专科与综合、继承与发展、坚持与创机关报、改革与稳定、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等涉及疾控发展的基本关系。从纷繁复杂的疾控管理事物中理出一个清晰、正确的思路来,然后围绕思路,制定得力的执行措施,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地解决,一步一个脚印抓出成效。
3.坚持以人为中心,大力建设优良的疾控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