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中医教育的培训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英语教学;培训;教研
教师,古往今来,都被人认为是一个传到授业解惑的职业。虽说是如此,但是教师也是需要学习的。参与教育科研是当代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我国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明确指出,教师“要提高教育教学和科研水平”。当代的教师应与时俱进,在从事教育教学的同时,应积极投身各种有益的教学培训和教育科学研究活动。身为英语教师的我,觉得自己更应该积极投入到教学的培训和教研中去,因为英语是一门国际化的语言,只有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才能做到真正与时俱进。要真正的认识现在英语教学的现状,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要清楚了解教师参与教育科研的现状
(一)学校领导对教育科研要有足够的重视
由于目前对一所学校办学水平高低、教学质量好坏的评价,往往只看该校学生的考试成绩和升学率的高低,所以大多数学校最担心的是学生的学习成绩差,升学率上不去影响了学校本身的声誉。英语又常常是很多学生很头疼的学科,所以学校对于英语教学也是投入了极大的人力物力,但是成绩才是最终的目标。虽然有时口头上也说要对教师多进行专业的培训,让教师搞好教育科研,但却没有付诸行动。究其原因, 在客观上,教育评价体系不健全,只注重考试成绩和升学率,不注意对培训和科研成果的评价,缺乏对教育科研的激励机制,使培训和教育科研工作失去了应有的动力源泉; 在主观上,对教师参与培训和教育科研的重大意义认识不足,忽视培训和教育科研对提高教师素质和教学质量的重要作用,因而,重教学工作轻培训和教育科研。
(二)不少英语教师对专业培训和教育科研的认识有偏差
多数教师片面地理解教学活动,认为教师的职责是传播知识,凭自己的教学能力和经验就可以自如地进行教学,教育科研与自己无关。有的英语教师在听过一些专业培训后则认为,参加培训并进行教育科研是一种理论性、知识性、 综合性很强的工作,是教育专家或专职的教育研究机构及其工作人员的事情。很多英语教师还认为英语是高中的重头学科,一来教学任务重,二来科研知识匮乏,觉得参加培训和搞教育科研觉得既费时,又费劲。这些思想都体现出一种畏难的情绪,成为英语教师参与培训和教育科研的思想障碍。要看到,我们有的教师尽管学历并不高,但他们出自工作的需要,努力学习、刻苦钻研、勤于探索,在专业培训的指导下,终究取得了累累的教育科研成果。只要信心足,就没有什么克服不了的困难。
二、了解了如此严峻的现状之后,应该更加明确了英语教师参与培训和教育科研的重要意义
(一)英语教师参与专业培训和教育科研有着教育理论工作者不可比拟的自身优势
传统教育观念认为,参加专业培训和搞教育科学研究是那些受过训练的专业理论工作者的事,然而,由于理论工作者缺少丰富的学校教育生活经验,所以很难体察教育活动中复杂的人际互动和深层的意义建构。而英语教师参与培训和教育科研是建立在对英语教学“反思性”的基础上的,他们探讨教育教学规律,反思自身的教育教学实践,结合自身的发展需要,有的放矢地开展教育教学研究。因此,对教育教学实践的指导作用更为直接、更为有效。
(二)英语教师参与培训和教育科研是提高自身素质的有效途径
推行素质教育首先必须培养高素质的教师。英语教师素质的培养途径是多种多样的,如自学、进修、培训和开展教育科研等等。实际上英语教师参与培训和教育科研不仅是提高教师素质的一个行之有放的途径,而且是不可或缺的培养方式。这是因为英语专业性的培训和教育科研对全面提高教师的素质具有重要的作用。这有助于提高教师的科学文化素质,优化教师的知识结构,跟国际接轨。从专业培训和教学科研中吸取精华,构建更为合理的知识结构,不断实现自我更新和提高,教学技能也会不断更新和提高,更能培养教师的创新意识,开发教师的创造力。
(三)英语教师参与专业培训和教育科研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力保证
教学是教育的主要组成部分,提高教学质量是教育的永恒主题,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要提高英语教学质量涉及方方面面的问题,其中一个重要的问题是有赖于专业培训和科学研究的引导。教学工作的一个显著特点在于它的动态性,这是一个不断创新的过程。英语的国际化更注定了它的动态性,而这也是因为教育与社会发展有着互动的关系,社会进步不断赋予教育新的含义和功能。今天,教育面临着深刻变革的形势,社会不断地给教育教学工作增添新的任务,提出新的课题和要求。作为从事英语教学工作的教师就更要与时俱进,勇于接受挑战,自觉地进行充电,进行专业的培训和教育科学研究,有意识地运用最新的教育理论指导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并善于思考和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改进。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四)英语教师参与专业培训和教育科研能使教师更加热爱教师职业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如果教师没有学会分析事实和创造教育现象,那么那些年复一年重复发生的事情,在他看来就是枯燥的、单调乏味的,就会对自己的工作失掉兴趣。 事实上教育和专业培训与科研是分不开的,学校、教室本身就是教育科研的“实验室”或“研究室” 。教师整日操劳其间,一方面进行常规的教育教学活动,另一方面进行教育科学研究活动。长期以来,我们只重视社会教师观的问题,强调通过权威性的宣传来提高教师的职业价值和社会地位,这恰恰只是注重了外因,只能激发外部动机,而忽视了教师的社会观问题,忽视了内因的作用,即忽视了教师怎样看待教师这个职业和以怎样的德、才、学、识来发挥自身的内部动机的效用。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教师职称评定逐步走向正规化。学校普遍实行结构工资以后,教师自身需要层次也发生了变化,即荣誉地位的需要和成就的需要都表现得更为迫切和强烈,他们对教育科研活动的重大意义有了更深层的认识,特别是一些社会现实使他们深深地感到,教师只有在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同时对教育进行研究,才不会使自己成为一支燃烧之后便什么也没有的蜡烛。
积极开展对一线英语教师的专业培训和让教师积极参与教育科研活动能增强和提高教师劳动的创造性,能使教师的教学由经验型的简单重复性职业活动,转变为创造性的教育活动,能给他们提供发挥才干的机会,满足其成就需要, 满足其成就需要,从而提高其职业价值, 使其更加热爱教师职业。只有教师热爱自己的课堂,学生才有可能爱上自己觉得难学的英语学科。
关键词 体育教学训练 潜意识 培养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1 潜意识的简介
1.1 潜意识的概念
潜意识主要是指不能被人们发现和意识到的心理活动部分,主要包括一些不能融入社会的习惯、风俗、法律、道德,导致被排斥或者压抑到意识之外的,但仍活动着的个人的本能欲望和最原始的冲动。这其中的本能论是弗洛依德研究的重要内容,也是他的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能是指能引起身体反应的兴奋,还指人体天生就有的能够反映身体状况的心理现象。弗洛伊德认为本能的终极目标是满足人体的需求,从而消除人体在目前情况下的紧张或者兴奋的状态,因此本能是人类精神生活的主要动力和源泉。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潜意识即开发人的本能和潜能,是一门很重要的学问。
1.2 潜意识的作用
1.2.1 潜意识是人们了解客观事实的形式
潜意识对人们的发展有很大的作用,尤其是在21世纪的今天,网路和计算机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在这样的时代中不断更新的技术和信息给我们带来了更多的挑战,因此我们必须采取多种形式来认知和了解世界。潜意识作为意识的一部分,它会对人的认知产生很大的影响。在人的大脑的发展中,包括信息储存、加工、整理和创造发展的过程,之后潜意识通过这些经验和灵感逐步来提高人们的认知和发展能力。
1.2.2 潜意识控制人的基本生理功能
潜意识可以控制人最基本的生理功能,如心跳和呼吸、情绪、记忆、知觉、梦境反应等,其中临床的催眠学将潜意识概括为六大功能:记忆、习惯、本能、能量、情绪和想象力。
1.2.3 潜意识能提高学习效率
近几年的研究结果表明,潜意识是可以提高学习效率的。一些心理学家和教育研究学家进行过一些研究,他们运用暗示和提示等方法来进行试验,对学生进行暗示,以此来提高教学效率,不断挖掘学生的潜意识,最后在教学中发挥潜意识的作用。
1.3 潜意识的开发
培养学生的潜意识就是教师希望在体育教学训练中更大程度地开发学生的潜能,而如何开发学生的潜能是一个相对较为复杂的学问,这里只介绍一些简单开发学生潜能的方法,那就是让学生不断地给自己暗示,暗示自己可以去做到,在经过很长一段时间的自我暗示,每天都让自己这样不断暗示,这就可以对自己的潜意识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力了。可以看出,一个人的潜意识会直接决定一个人的行为举止,自己不断地给予自己暗示,开发自己的潜能,进而丰富了自己的想象力,通过开发学生的潜意识,使学生在体育教学的训练中更好地发掘出自身的潜能。
2 体育教学训练中潜意识的培养
2.1 勉励式激励
激励式勉励式体育教师常用的手段之一,当代的管理学研究表明,用勉励的方式布置任务,可以充分激发人的荣耀感和自尊心,将人的潜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出来。如果采用很生硬的命令方式,那么会降低学生活动的积极性,因为他们会认为在体育活动开始就直接剥夺了自己的创造性和主动性,会使学生在活动中失去热情。在活动中教师布置跳高的任务,如果教师说:“必须跳过去,否则会有惩罚!”那么学生会带着焦虑的心情活动,结果可想而知。但是如果相反的教师使用勉励式的教学方式:“同学们加油练习,如果跳不过去我再辅导你们。”这样的话学生没有了心理负担,会大大提高学习的效率。
2.2 融通式激励
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是教学的重点关注的问题,每个学生都是有自己的感情的。在体育课上他们需要得到老师的尊重,获得有爱、温暖、教诲和情谊。因此融通式激励的教学方法在体育课上是很必要的,因为当一个学生这种情感得到满足时,他就会发挥出更大的能力来进行各项体育运动。教师与学生的情感交融是进行体育训练的基础。其中教师与学生的感情融通主要包括信息和情感两方面,这两项都做好了会使师生之间的信任程度提高。
2.3 期望式激励
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时,要注重对学生的评价和鼓励。在体育的教学中,大多数表现突出的学生特别希望得到教师中肯的评价和鼓励。而犯了错误的同学会害怕受到老师的批评和挖苦。在教师遇到这两种情况时,要做出正确的反应。当有学生表现优秀时,应该给予更多的表扬,实事求是地进行评价,并且对学生提出新的期望,鼓励其不断前进。当学生有过失时,不能对其进行挖苦,要适度地进行批评,帮助其改正错误,辅导他不断向前进。
2.4 影响式鼓励
影响式鼓励是教师自身素质得以体现的一种鼓励方式,教师要严格要求自己,对学生起到模范的影响作用。如果在课堂上教师表现得懒散,那么学生就会模仿,不再听从学校和教师的规定。所以,教师的行动具有很大的感召力,教师自身会对学生产生很强的鼓励作用。
2.5 参与式激励
一些科学研究表明,参与决策、参与管理、参与讨论都是一个人想要自我体现的一种需要,是一个人精神上自我体现的一种需要,是心理方面和精神方面上追求更高层次的一种需求。从这一角度进行考虑,体育教师应该了解学生们的需求,接受学生们的意见,聆听学生们的心声,让学生大胆创新,提出自己的见解,学生与教师一起完成备课,这样,让学生们真正参与到课堂中来,从实际出发,不仅学生在体育教学中学得舒心,学得称心,体育教教师也教得自在,激励了学生们更好地学习。
3 体育教学训练中潜意识培养的具体措施
体育教学训练中潜意识的培养的措施主要有视觉刺激法、听觉刺激法和观想刺激法。视觉刺激法主要是反复观看并学习高水平运动员训练的技术,逐渐掌握成功的技巧和战术。听觉刺激法的方法是多听听音乐,来增强自己的自信心,带来成功的信念和积极的心态。观想刺激法是反复的自我暗示,改变自己的意向,树立成功的信念。
4 结束语
如何培养潜意识,这在体育教学中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要在教学中树立明确的目标和任务,不断进行自我暗示,进行自我的心理调控。这样长期坚持,将会有效提高体育训练的效果和学习的积极性,建立良好的心理过程和习惯,不断培养学生学习的潜意识和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一、几个值得商榷的问题
问题1:“两课”的教学场所会议室化,教学手段超豪华贵族化,不但农村幼儿园不可能有,不可模仿,就连城市非公办幼儿园也少有,不能仿制。
从“两课”授课环境看:县级以上的“两课”很少在幼儿园的教室进行的,绝大多数都是选择在富丽堂皇的各种会议室进行。从教学手段看:都是用多媒体电脑和投影仪展现授课内容,甚至有的一堂课同时用两台投影仪,两个大屏幕:用一台放静止画面,另一台放活动的画面。生动有趣、热闹非凡得不仅上课的幼儿难接受,就连在后面一道观摩的教师们也是应接不暇,自叹奢华过头了。
问题2:“两课”的教学形式是过去小学生上课的缩影:幼儿是客体,被安排坐在小椅上、被动地听老师讲、被动地接收老师灌输的教学内容。
从参与“两课”的幼儿看,多数参加“两课”的幼儿都是在幼儿园中相关班中挑选出来的,且人数在14~16名(只有实际班额的一半还不到)。上“两课”时都是一字排开安静的坐成一排。幼儿按教师设计好的教学内容看大屏幕画面、听多媒体音乐、回答老师提出的各种问题;学习老师准备好的教学内容。课堂上要么要求幼儿举手后才能回答问题;要么搞一些热烈的问答。如教师问“是不是”“对不对”“好不好”“喜不喜欢”“想不想要”“想不想玩”,学生答“是”“对”“好”“喜欢”“要”“玩”等,高声地一问一答显得课堂师生互动热情高。其实幼儿们在“两课”进行到10分钟左右时就很难坚持了,各自东张西望看新鲜事物了。
问题3:“两课”教师包揽编剧、导演、演员三个角色,是主体:教师为“两课”选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从开始上课到结束教师在场中尽情地表演、不停地讲授。
“两课”的教学内容都是教师事前根据参赛的要求按照成人思路、思维从教材、图书、网络等媒体上找来的。多为音乐、图片、电影片段等说明主题的素材,大多数是幼儿没有感性认识的事物。一节课下来小朋友们收获甚微。如一堂大班的社会活动课,题目是“了不起的中国人”。教师通过多媒体播放了中国历史与政治伟人9名,科技发明家2名,有艺术成就者3名,体育明星4名,中国航天员2人,还有雷锋等道德模范人物。尽管教师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对每位名人进行了生动而详细地介绍:电影片段、图片、模拟展览馆等都用上了,教师的语言也生动有趣,但在下课前提问“你心中最了不起中国人”是谁时,个别幼儿小声说“孙悟空”,原因是他“能打妖怪”。其实课中教师并没有提到孙悟空。
问题4:课堂突发事件处理如战场:伤员先抬下去再说。
有一堂课,题目为“打擂台”,主要内容之一是两个幼儿“斗鸡”(两个幼儿各自抱起一条腿,让单腿立地,跳动着相撞,站立不稳双脚落地者为输)。其中有一位幼儿因体质差些,在斗鸡中倒在地上不起来了。这时教师没有安慰、鼓励,只是“你为什么不注意安全呢,请×老师带下去”,协助上课的×老师冲到擂台(上课场地)的中央,把倒在地上不起来的幼儿抱了下去。离开比武课会议室后,该小孩大哭不止。其实该小孩没有大的伤痛、只是希望教师安慰、鼓励罢了。“两课”中出现幼儿摔倒等突发性事件是正常的,但处理的方法、过程说明了幼儿在课堂上的地位,且最能证明是否以幼儿为本为纲,是否安全第一。
问题5:“两课”传授知识欠准确
某市幼儿教师“国培”班,在培训快结束时到省城某大型幼儿教育集团请来专家给400多人的“国培”班上示范课。示范课内容是“双休日活动”:到肯德基店吃东西。课堂设在一个大会堂的舞台上,台上摆有大大小小的桌子做展台,上贴红纸,写上各展台所代表的幼儿要去的地方。有“肯德基店、商店、菜市场、玩具店、公园、中国人民银行……”。上课过程大体上就是:幼儿们在教师(扮家长)带领下先到“中国人民银行”取钱,后去公园玩,再到商场买玩具,最后去肯德基店吃鸡腿等。课堂教学内容与农村幼儿园的实际是否相符姑且不论,错误在第一步到“中国人民银行”取钱。当前,中国人民银行是货币的管理部门,并不办理公民存取款业务,普通公民在中国人民银行是取不到钱的,只有到商业银行才能取到钱。如果写上任何一家商业银行的名称或只写“中国银行”、“银行”都正确,能取到钱,但教幼儿到“中国人民银行”取钱是知识性错误。省城的大专家也需要认真对待每一堂课,每一个知识点,特别是示范课。
二、出现问题的原因
出现以上的问题,我们分析主要有以下原因:
⒈相关人员缺乏对“两课”的先期实验和调查研究,为了“两课”而上课
上“两课”的教师为了在活动中获得好名次、拿到优等奖、获得领导好评,把教育目标拔高、教学内容加深提纯、教学方法成人化,不知不觉中使“两课”“旧小学化”(新的小学教学方式都已经在向以学生为中心的素质教育改革,因此把以教师主体、灌输知识为主要内容、学生为客体被动接收知识的当前幼儿教育现象称“旧小学化”)了。当然与各级管理部门组建专门的幼儿教育机构时间不长,没有相关组织管理经验也有一定的关系。
现代教育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教育行为对教育科学研究的依赖性。现代教育不是凭经验,而更多的依赖科学决策。大到教育的发展战略,小到课堂教学改革都要在调查研究、科学实验的基础上进行。
关键词: 移动学习 中学英语教师培训 培训实践
近年来,移动计算技术及数字化学习技术的迅猛发展产生了一种全新的学习模式――移动学习。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业务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培训。然而,采用传统的面授培训方式很难达到实际的培训效果。移动学习正以独有的特性参与到教师培训特别是中学英语教师培训中来。
1.移动学习的内涵
不同的研究者从不同的角度给出了移动学习的定义。北京崔光佐教授给的定义是:移动学习是指依托目前比较成熟的无线移动网络、国际互联网及多媒体技术,学生和教师通过使用移动设备来更为方便灵活地实现交互式教学活动。随着3G技术的使用,网络通信速率的提升,手机资费的下调和功能的扩展,手机屏幕的尺寸的扩大,这些都为移动学习的开展创造了技术条件。手机在教师中的普及为移动学习提供了物质条件。
2.移动英语培训的特点
工学矛盾是中学英语教师和在校大学生区别最显著的地方。移动学习具有能够充分利用零散的时间,突破时空的限制,为学习者提供方便等优势,中学英语教师是一个比较适合移动学习的群体。移动英语培训除了具有一般数字化学习的特性外,还表现出自己独有的特点。
(1)学习形式的移动性
学习者的学习不再局限于联网的普通教室或电脑教室,学习可以发生在办公室之外的其他工作场所。移动学习能弥补传统教学的缺陷,使得学习者能够在学习集体中分离。这是移动学习最重要的特征。
(2)学习时间的片段化
学习者的学习时间呈现不连续状态,学习过程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导致学习者注意力分散,心情烦躁,直接或间接影响到移动英语培训的效果。学习时间片段化的问题是移动英语培训中需要重视的问题。
(3)学习成本的高额化
学习者必须拥有价格不菲的手持移动终端,如手机、PDA等,通常都具有屏幕小,单次信息接收量小的特点。在无线网络数据传输速率比较低的情况下,分批传送虽然可以保证信息的整体性,但也消耗了学习成本。另外,手机操作过程相对复杂。这些因素都增加了学习者的资金成本或时间成本。学习成本的高额化制约着移动英语培训的普及和推广。
(4)学习方式的混合性
移动学习不是一种孤立的学习方式,应该同其他方式混合。它是集中培训的一个重要的补充。
4.移动学习在中学英语教师培训中的实践
为了探索这种新型的英语培训方式,我们对我校初一英语教师进行了培训活动。参加培训的教师参与移动公司的活动,免费获得康佳V903手机一部,并且绝大部分老师都拥有个人计算机和MP3/MP4,教学内容选择了初一英语来进行教育实践活动,共10个学时。两个机房定时向教师开放,办公室、图书馆都开通了网络连接。整个教学活动设计了三次集中学习,分别是开始的三个移动学习的实践体验活动:①学会手机上网和使用移动QQ;②学会开通和使用飞信;③学会制作多媒体彩信和使用移动邮箱,中间的小组划分和指导应用,结束时的交流和展示,其余的培训活动都通过移动学习的方式进行。学习者在QQ上和飞信上分别建立了群,学习资源都上传到协作平台百会网站上或群论坛上,音视频文件供学习者下载到手机、电脑或MP4上来播放学习。学习者使用手机随时浏览论坛上的资源,实现学习者与学习资源的交互。培训内容可以做成电子图书、电子词典等内容发到学习者的手机上,学习者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学习。
实验结果表明,利用移动学习来进行英语培训,教师的积极性普遍较高,但教师使用移动设备的能力参差不齐。在交流手段上,QQ软件、飞信和手机短信占流量的绝大部分。E-mail相对使用较少。移动学习的移动性和随意性在培训中得到了体现。学习者更倾向于从网上下载资源进行离线学习。由于包月,学习成本没有大幅度提高。总体上,学习者的学习灵活性和自主性增强,培训效果相对单一的面授学习有较大的提高。本次实践活动也存在着不足,首先,缺乏完整的移动学习平台,不能自动处理学生的问题,导致教师工作量增加。其次,缺乏丰富的、满足培训的资源,这需要进行长期的资源建设。
5.开展移动英语培训的注意点
在我国,移动学习应用在中学英语教师培训上处于探索阶段,没有成熟的方案可以借鉴。我们只有借鉴国外成熟的案例并结合我国的国情进行实践探索。在开展移动英语培训时,我们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教学内容短小
教学内容应该设计成一个个小而精、短而强的知识点,最好在10―20分钟之内,适合“碎片式学习”。这样学习者可以在被打断的情况下,重新拾起,很快学完一个单元,容易得到满足感。教学内容应该着重设计小练习、小测验等内容,受训者可以很清楚学到了哪些知识点。教学内容还要贴近实际,避免集中培训的知行脱节。
(2)教学单元封装性要好
教学单元封装性好,与前后知识点的联系不太紧密。受训者可以在受到干扰的情况下,进行搁置,等到一有时间马上就可以重新学习。
(3)多元化教学评价
如果我们仅仅依靠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来了解教师哪些知识点掌握得不够好,就不能很好地评价移动英语培训。我们应该在传统的教学评价的基础上,采用档案袋评价和表现性评价方法来对移动英语培训进行多元化评价。
6.结语
综上所述,移动学习以其能够提供及时、灵活的学习内容在中学英语教师培训中具有明显的优势。移动学习应用在英语培训上只是传统集中培训的补充和扩展,两者可以相得益彰,共同增强英语培训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王建华,李晶,张珑.移动学习理论与实践[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
[2]黄荣怀.移动学习――理论.现状.趋势[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
[3]叶成林,徐福荫.移动学习及其理论基础[J].开放教育研究,2004,(3):23-26.
关键词: 高校教师 岗前培训 问题 应对策略
在普通高校实行岗前培训制度,目的在于全面提高高等学校教师素质,使其具备教师职业所必需的教育科学知识,增强教书育人的技能,明确教师的职责和行为规范,以更好地适应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早在1997年原国家教委就制定印发了《高等学校教师岗前培训暂行细则》和《高等学校教师岗前培训教学指导纲要》,要求在全国普通高校试行教师岗前培训制度。但是近几年,随着高校教师岗前培训工作的普及化,岗前培训工作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如何更好地开展这项工作,已经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笔者结合近年来所进行的教师培训研究与教学实践,从时间、空间、内容、形式几个方面分析高校教师岗前培训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应对策略。
一、时间变革
通常情况下,高校岗前培训的时间设在新教师到岗后第一学期,利用双休日时间进行。但是有相当多的教师一进校就承担教学任务,由于是第一轮上课,备课工作量较大,有的教师还承担两门或更多的课程,客观上形成了教学与培训时间上的矛盾,这不但影响了培训的质量和效果,而且影响了教学质量。
笔者认为可以通过改变培训时间来扭转这一状况。改变培训时间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整体的培训时间前移,由教师正式进入教学岗位之后提前到入岗之前的暑假期间;二是由分散的间断性培训变为集中时间培训。
改变培训时间可以更好地保证教师岗前培训的质量,从而确保高校的教学质量。首先,培训时间前移可以改变以往教学与培训相冲突的状况,新教师不但可以花更多的时间进行备课,把握好教学质量,还可以以良好的状态进行岗前培训,从而提高培训的质量和效率。其次,与分散培训相比,集中时间进行岗前培训可以更好地增强岗前培训的效果。
二、空间变革
与时间性变革相联系,岗前培训还意味着要在空间上加以变革。“为了学校、在学校中、基于学校”,这一校本培训的口号同样适用于岗前培训。各个院系是教师发展的场所,教师的发展是在具体的教育情境中进行的。目前的岗前培训基本上都是由人事处统一组织,所有的新教师集中在一起培训,但是教师的讲授不能兼顾到所有院系的类型和具体情况,因而针对性不强。
笔者认为可以通过培训的空间变革来改变这一现象。改变培训空间包括两层含义:一是在集中时间教学期间,教师的培训应当在全日制、封闭式、相对集中的空间内进行,这样可以更好地培养教师的团队精神。二是在普通教学科目学完之后,应该培养教师的专业素养,应该将教师以院系为单位进行培训。以教师任职院系为中心而开展的各项培训活动,可直接利用院系提供的各种信息来做培训的决策,更加适合各个院系的教育教学实际。岗前培训不仅应当关注教师的基本技能,而且应当关注教师的专业教学实践能力的发展,更要激发教师参与的热情,使教师培训更具活力和效益。各个院系有效组织,促使受训教师积极参与,可以有效地缓和教师的教学与培训的矛盾。
三、内容变革
要界定高校教师岗前培训的内容,首先必须了解高校教师岗前培训的类型。培训有两种类型:补充型培训和转型型培训。补充型培训指的是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感到自己对教学内容难以把握,特别是对于本专业的前沿性知识的掌握不够全面、深入,需要及时进行相关内容的继续学习和深造,才能更好地进行教学。转型型培训指的是,参与培训的教师具有宽广的教学内容方面的知识,而且对自己拥有的知识能很好地驾驭。即他们所缺乏的不是专业知识,而是实际的教育教学经验、技能和技巧,因而对这些教师进行的培训多为转型型培训。[1]培训机构或培训者必须先行理清观念上的问题,在对教师进行培训的时候,才有可能合理选择培训教材,精心选择培训内容,使培训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显而易见,根据培训类型来分析,对高校教师的入职培训也应该区别为转型型培训和补充型培训。
目前,我国高校教师的“岗前培训”(笔者认为这只是真正意义上的岗前培训中的一个开端)倾向于转型型培训。而在转型型培训中,其培训的侧重点往往只倾向于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和职业法规教育。当然,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体现出师德和职业道德,对教育事业要有崇高的敬业精神,要热爱自己所从事的教育事业,等等,对新进教师的成长而言都是必需的。但是,这些知识是否就是新进教师在正式踏上讲台从事教学之前最需要关注并培训的呢?笔者在组织岗前培训时,曾简单地对新进教师进行了解,发现绝大多数新进教师认为教学是他们最担心的一关,大多数老师最想学习提高的是教学方法、教学艺术。教学质量是保证学生成长和发展的最重要素,也是学校发展的永恒主题。因此,新进教师的岗前培训在转型型培训中更应着眼于他们的教育教学技能的提高、教学策略的掌握上,而不是仅仅着重加强对教育事业的情感教育或者法规教育。新教师如果对教育事业的热爱不是建立他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所获得的教学乐趣上,强烈的教学自我效能感没有形成,那么其教育事业的热情不会持续很久。
但是转型型培训仅仅是培训内容的一种。新进教师岗前培训的内容还应该包括补充型培训的内容。不是所有的新进教师都有足够的专业知识驾驭能力,相当一部分新进教师并不知道如何将自己所知道的专业知识转化为专业知识的教学。这种补充型培训内容也符合空间变革的理念——新进教师要以院系为单位进行培训,此种培训空间必然限制了培训内容的专业性。
四、形式变革
目前的高校教师岗前培训形式单一,以授课为唯一培训形式,新教师只需熟记其中的内容便通过了考核,难以达到培训目的和效果。因而,探讨高校青年教师岗前培训的方式方法非常必要。
笔者认为,授课只是岗前培训的主要形式,它不可或缺,但是除了授课这一形式还需要多挖掘其他培训形式。比如实行导师制。导师不应成为硕士博士指导教师专用词。导师制在青年教师培养方面也应发挥巨大作用。中老年骨干教师政治、业务素质高,治学严谨,教育教学经验丰富,工作认真负责。他们在政治思想、教学、科研等方面对青年教师进行热心指导,关心扶持,会使青年教师迅速成长。在思想政治方面,他们以自己的言行帮助青年教师,使他们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在教学方面,他们帮助青年教师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努力提高备课、讲课质量;在学生工作方面,他们指导青年教师深入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知识基础、接受能力、兴趣爱好和学习习惯等,使教学更切合实际,达到增强教学效果的目的。导师们应采取备课指导、听课指导、讲示范课等方式引导青年教师。除此之外,导师还要指导青年教师搞科研,以科研促教学,不断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
这些只是微观层面上对岗前培训的形式进行改革。从宏观层面来看,岗前培训的形式还可以扩大化,与不同的高校之间建立联合培训机制。这种联合培训机制首先是指基础课程,比如教育学、心理学、教师职业道德等课程的集中培训应由师范院校来承担。师范院校在教育学、心理学科方面具有优势,可以帮助普通高校的新教师展开系统、专业性的职业教育,这有利于新教师更好地了解教师这个职业,对教师这个角色有更好的认识。其次,专业课程还可以跨学校培训。高校不同专业之间可以互助,此强彼弱的专业可以互为培训,共同进步。这与前面所提到的空间相对集中并不矛盾,只不过把密闭的学校内部空间扩大到联合学校机制中来。
高校教师岗前培训作为新教师教育教学活动的起点,对于高校教师的职业生涯起着奠基作用,同时也是高校教师继续教育的开始。从这个意义上说,这个过程是没有尽头的。因此,高校教师的岗前培训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它不应简单地以取得岗前培训合格证为结束,而应以青年教师真正成为一名适应时展要求的高校教师为目标。我们必须转变观念,大胆创新,促进岗前培训效果和质量的不断提高,使之真正发挥“启蒙”功效,为新教师过好职业生涯“入门关”奠定基础。
>> 中小学教师助力深度融合的培训模式与实践 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培训研究 基于手机移动学习的中小学教师继续学习研究 基于学习共同体的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模式研究 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培训模式与问题研究 教师培训中案例教学与中小学教师的能力发展研究 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中学习共同体的建构研究 农村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培训效果的评估研究 绥化市中小学教师的教育技术培训研究 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调查研究 基于Moodle网络平台的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培训研究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培训中的问题与建议 基于网络的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模式探究与实践 对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 期待与建议 中小学教师网络培训模式的实践与研究 西部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的问题分析与对策研究 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对在职教师的影响调查研究 中小学教师移动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 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教学模式研究 强化中小学教师培训管理研究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3]比特网.远程教学强势崛起 华为移动教育解决方案[DB/OL]. http:///104/12816104.shtml.
[4]中华会计网校.中华会计网校移动课堂[DB/OL]. http:///project/phone/ydkt.shtml.
[5]杨伟杰.广州市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现状及培训的发展趋势[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9,14:77-80.
[6]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中华人民共和国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R]. 北京: 国家统计局网站,2014.
[7]Ping-Huang Wu, Chin-Hwa Kuo, Ching-Chung Lin.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the Remote Control Lab Using PDA[J].Computer Society, Proceedings of the 2005 IEEE 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Wireless and Mobile Technologies in Education(WMTE’05),2005:70-72 .
[8]张晓红,张军征.农村远程教育条件下中小学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培训的探讨[J].现代教育技术,2009,(10):62-65.
[9]刘安兰.浅谈面对教育信息化的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培训[J].科技信息,2009,(7):407-408.
[10]马小强.移动学习终端的选择和评价[J].电化教育研究,2007,(5):55-57.
[11]Nipan Maniar,Emily Bennett,Diane Gal.The effect that screen size has on video-based M-learning[J].Computer Society, Proceedings of the Fifth Annual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Pervasive Computing and Communications Workshops(PerComW'07), 2007:145-148.
[12]Doug Vogel, David M. Kennedy, Kevin Kuan.Do Mobile Device Applications Affect Learning? [J]. Proceedings of the 40th Hawaii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ystem SciencesC2007,2007:1-9.
[13]搜狐教育.移动学习引领未来企业培训十大关键应用[DB/OL].http:///20140528/
n400163054.shtml.
[14]闫英琪,黄兰芳,景丽,郏伯荣.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培训内容框架探析[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9,(16):82-85.
[15]郭腾,李莹.移动学习在农村教师培训中的应用探讨[J].教育技术导刊,2007,(1):14-15.
[16]郑雪丽.移动学习对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支持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
[17]闫鹏展, 刘凤田,王新 ,苑丽娟.中小学教师培训中基于手机的移动学习模式研究[J].软件导刊,2010,(3):198-199.
[18]凌瑜.深圳中小学教师培训新模式――移动学习模式[J].时代教育,2013,(8):59-60.
[19]闫鹏展,谢昊,梁永慈.中小学教师培训中移动学习策略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1,24:86-88.
职工的学习培训力度和业务技术技能水平的提高,将决定人力资源使用的合理性。日常工作中,我结合铁路基层站段生产车间的实际,就如何推动职工培训工作重心下移,切实发挥车间职工培训教育的作用,强化职工技术业务培训、实现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进行了一些浮浅的探讨。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础是“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方向”,这是当前衡量我们一切工作成败的重要标尺之一。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市场竞争日益激烈,铁路企业要在竞争中重获优势,谋求发展,就必须建设一支掌握高新技术,能够适应多方位需求的高素质职工队伍,从而为实现铁路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持。因此,若要建设一支素质过硬、精干高效、善打硬仗的职工队伍,在铁路改革发展的进程中更好地服务于安全生产,就必须做好车间职工培训工作,不断更新培训理念。下面就车间职工培训存在的不足及当前培训的方向谈谈我的思路。
能适应多方位需求的高素质的主要因素。
一、生产车间职工培训教育工作的现状
铁路生产车间,不仅是保证安全生产、完成运输任务的前沿阵地,而且是抓好职工的素质教育和技术培训的主要力量。因为在铁路职教体系中,车间的职教工作最贴近现场,与安全生产息息相关,其工作质量直接影响着职工整体素质,进而影响到整个铁路企业的得失成败。在我国铁路发展步伐的日益加快和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的关键时期,生产车间职教工作存在着以下与快速发展的运输形势不相适应的问题:
1.生产任务十分繁重,培训机制不适应形势发展的需求。车间是企业为完成生产经营任务而设置的一个单元,也是企业各项管理制度和手段的落脚点。近年来,我局运量连续高位增长,车间的生产任务十分繁重。如何在确保按期、圆满完成生产任务的同时,又对职工适时开展严格、认真的培训,始终是困扰各级管理者的一个突出矛盾。只抓生产,不问培训,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而重抓培训,即使大量的现场工作无人去做,又使管理干部的精力被转移。工作与学习培训二者双管齐下,却使得车间管理者的工作愈显繁重不堪。所谓在实践中学习,将知识用于实践的道理,虽然浅显明了,但具体操作起来却十分困难。以工务养路工作为例,养路作业属群体性工作,很难专门组织起来进行集中培训和技能演练,长此以往,一方面使本来就没有受过系统教育培训的职工忙于现场工作,而疏于业务知识的学习,另一方面,在职工业务培训方面,一些车间往往采取应急的办法,干什么学什么。久而久之,使职工的业务培训教育形成恶性循环,致使职工素质始终得不到有效提高,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求。
2.职教队伍力量不足,不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由于历史和工作性质的原因,工务部门职工的文化程度普遍偏低,业务技能参差不齐,这给车间技术教员开展培训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首先,一视同仁抓培训,因职工业务水平不一,达不到应有的培训效果。若实行区别对待,重点辅导,单凭一个技术教员,力量又十分有限。这些现实情况使得一些车间在培训工作中,为完成培训任务指标,自动降低标准。其次,当车间职工的业务水平有一定提高且工作达到一定标准后,再向更高层次发展时,又缺乏相应的培训方法和手段,若不向纵深发展,就会使以往培训的效果自行丧失。一旦遇到新的工艺标准运用和推广,又重复再进行这种低水平的培训。这种内容陈旧、重复,方法单一的潮涨潮落式的培训,不仅使技术教员出现厌教倾向,职工也会滋生厌学情绪,最终结果必将是职工素质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
3.职教队伍结构老化,不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铁路站段车间职工教育工作中的师资力量,主要源于现场生产骨干。这一部分骨干人员虽有较丰富的工作实践经验,但理论基础薄弱,再加上任现职前所从事专业的局限性和实时性,相当一部分人没有接受规范的专业培训,很难成为复合性人才。而且,伴随着铁路技术的不断更新和知识性速度的加快,大家普遍有一种“时过境迁”,甚至“恍如隔世”的感觉。以我局工务部门为例,在设备改造上,短短几年时间,混凝土轨枕道岔、提速道岔替代了原来的木枕道岔;电气化铁路今年在我局京包、包惠段就要投入运营;运输生产指挥、现场作业卡控等已经实现了信息化,许多车间教员因得不到及时培训“充电”,思想观念陈旧、专业素质落后,处于被动境地,致使职教工作职能萎缩乃至于流于形式。古人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如果为师者自己尚且业务不精,又将何以授人?长此以往,其后果是不言而喻。因此,建立行之有效的职教干部适应性超前培训机制,努力营造学习新技术、掌握新知识、熟悉新技能的浓厚氛围,充分发挥师道授业、解惑之天职,切实改善车间执教队伍结构,适应形势发展的需求,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发挥车间职教的作用,全面提高职教工作的内在质量
针对以上问题,我认为当前最重要的是使各级管理者更新理念,改变传统培训方式,重心下移,发挥车间、班组两级培训网络的作用,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创新思维方式,探索新的方法,建立高效运作的培训机制,高质量地完成职工的日常业务技术培训任务,重点应在以下四个方面加强:
1.强化职教队伍建设。站段在使用新技术、新设备之前,应首先积极组织广大技教员接受适应性培训,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等多种手段,进行系统学习,使之牢固掌握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掌握当前安全生产、技术设备中的科技发展方向,使广大技教员始终站在企业高新技术的前沿,形成一支强有力的骨干队伍,进而在具体工作中,充分发挥其作用,紧密结合现场实践,及时将最新、最快、最实用的先进生产技术传授给职工,使职工队伍的整体素质得到快速提升,为确保安全生产打下良好的基础。
2.制定合理的培训计划,培训工作重心下移。站段应合理制定选培计划,有针对性地向高等院校或专业培训机构送培一些有知识、懂业务、爱岗敬业的职工,不断充实技术骨干队伍。培训形式要由原来的站段集中培训,重心下移到车间,结合实际因地施教更为合理。培训内容应以新设备、新技术为主。同时,教育和引导广大职工,牢固树立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和时代紧迫感,清醒认识到,如果不掌握过硬的岗位技能及相关前沿技术,势必将被历史无情淘汰;此外,要为广大职工努力拓展种种渠道,热情鼓励、支持、组织广大技教员以只争朝夕的精神积极更新知识结构,紧跟形势的发展步伐,不断充实自己。在机制上予以强有力保障,使广大职教干部在安全生产的阵地上能充分发挥其应有作用。
3.强化对车间职工教育工作的考核。基层站段要把职工教育纳入对车间的综合考评当中。如,现在我局开展的“职工培训使用待遇一体化考核”和“职工2+1考核”就是一个很好的办法。通过健全、有效的机制,使各级管理者从思想上高度认识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在具体工作上,为开展教学活动尽量提供便利。在计划、布置、安排各项生产任务当中,为培训工作的开展留有一定的施展空间。在各项活动中,突出对职工业务理论的考核,发挥好监督督促作用。同时,也呼吁我们的各级管理者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理论水平和管理水平,向合理安排、统筹兼顾的方向努力。
4.充分发挥两级职能部门的优势。由于一线职工的技术业务水平良莠不齐,为进一步搞好车间培训工作,对于太差的站段主管部门要适时排摸,统一安排,送往有关学校集中培训;对业务尖子,要想方设法寻找机会,使其不断深造、提高,为企业培养高层次技术人才而积极努力。同时,对培训工作取得的成果的车间,要积极采取措施适时巩固、扩大,防止回落下滑。总之,我们要立足安全生产,以培养和发现符合铁路跨越式发展要求的职工队伍为目的,更新观念,认清发展方向,切实履行职能,在提高职工队伍素质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
关键词: “四段一体”情境教学法 商务英语口语培训 应用与思考
一、引言
目前,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到来使得各国经济贸易关系日益紧密。于是,企业内部人才英语水平普遍较低的现状成为了制约企业与世界经济接轨和迅速发展的主要障碍。因此,企业把英语口语培训纳入自身发展战略以提高其员工的国际交流水平己成为提高企业经营成效、增强企业国际竞争力的当务之急[1]。于是,很多企业纷纷举办英语培训班为员工充电,但是培训效果往往难尽人意。课题组成员在对衡水市企业商务英语口语培训现状进行了深入调研的基础上,以河北钢铁集团衡水薄板有限责任公司的商务英语口语培训班为例进行教学实践,旨在探索出企业商务英语口语培训较为有效的方案,为我市的经济建设服务,并希望为广大同仁提供借鉴。
二、理论指导
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知识不是通过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而获得的。心理学家和教育家罗杰斯的人本主义观认为学习者具有自我实现的潜能,有自我意识、自我指导和自我批评的能力。教学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需求分析有助于帮助教师及时掌握学生需求的变化,有的放矢地进行课堂教学,以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情境体验教学法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集直观性、形象性、情感性于一身,代表了现代教学方法的发展趋势。采用情境式教学方法需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情境要切合学生知识水平和生活经验的实际。2)情境要切合教材内容的实际。3)营造轻松愉快的情境气氛。4)情境要新颖而富于启发[2]。以上是课题组培训课程的指导理论。
三、企业商务英语口语培训中存在的问题
课题组成员通过对衡水市企业商务英语口语培训现状的调查、分析、研究,发现目前我市企业商务英语培训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有[3]:第一,培训内容与受训学员的业务需要不够密切;第二,老师讲学员听,现代化教学设备运用少;教学方法与策略单调。第三,老师讲解多,学员开口练习口语时间少。第四,缺乏计划性或有计划难落实,培训时间难以保证。第五,由于使用机会较少,学习动力不足。以上种种原因导致了培训效果难如人意。
四、课题组采取的商务英语口语培训对策
语言的工具性和实践性要求我们要遵循语言学习规律,构建以学员为中心,以学员自主体验活动为基础的英语实践活动。课题组以河北钢铁集团衡水薄板有限责任公司的商务英语培训班为例进行教学探索和实践。
首先,课题组成员对学员当前培训需求进行了问卷调查与分析。然后,为实现培训目标和满足学员需求,课题组成员编写了专门教材,分为企业专门用语部分和一般商务英语口语部分,把培训内容与学员的需求、企业和社会的需要紧密结合起来。接下来,课题组成员实施培训,主要采取了三个方面的具体措施。
第一,课题组成员实施情境体验教学法。培训课堂模式为“四段一体”,包括:情境体验、模拟训练、交际训练、应用实践。[4]第一阶段:情境体验。在英语培训教学中,教师提供给学员可读、可听、可视材料预先体验相关内容。第二阶段:模拟训练。教师在课堂上为学员创造接近工作实际的语言环境,操练学员口语。在此阶段,教师做到:一是“有错不纠,多练自悟”,目的是鼓励学员讲英语。二是“精讲多练,让时于生”。教师提供并重点讲解一些有用的句型,帮助学员开口并摆脱无话可谈的尴尬。第三阶段:交际训练。在经过前两阶段的操练之后,学员对所学语言就有了一定的掌握。此时,教师鼓励学员设计与实际工作相近的情境,进行交际操练。第四阶段:应用实践。学员尽可能借助一切机会,去接受实际应用语言的外事接待活动。在使用中强化学习,在学习中提高实用能力。以上这四个阶段环环相扣,密不可分,形成一体。因此构成“四段一体”。
第二,与课堂同步进行的是课程博客的创建。课程组成员创建了名为“周末学堂”(http://hi.省略/2010zmxt)的教学博客,栏目包括:文化快递、词汇学习、学习策略、文学觅宝,商务礼仪、百般禁忌等。目的是为学员提供英美文化常识,跨文化商务交际礼仪,了解一些习俗禁忌,避免造成交际笑话和冲突,并提高学习的趣味性。这一做法拓宽了培训的空间,起到了较好的辅助作用。
第三,课题组教师还将培训教材内容录下音来,制成MP3格式的音频文件,并刻录成光盘,这方便了学员利用乘车或驾车时间收听,有助于培养英语语感,提高听力水平,矫正发音。
五、讨论与结语
培训结束后,课题组成员再次对学员进行了调研,了解培训效果,征求进一步提高的意见和建议。结果显示:通过以下措施:“量身定做”编写专用教材;运用“四段一体”情境体验教学法加强英语听说实践能力;创建商务英语教学博客,延伸培训课堂的时间和空间,将教学内容录音成MP3格式并刻制成光盘,供学员业余时间练习。教学实践基本达到预期的效果,部分学员学习兴趣得到加强,能够学以致用。但是,仍存在一些问题:如企业员工通常比较忙,时间得不到较好地保障;有些学员的基础太差,课后又拿不出时间下功夫巩固;有些年龄偏大的学员,感到记忆力下降,力不从心等。做好商务英语培训是一个系统工程,有赖于各方面的共同努力,课题组将继续将这一研究进行下去。
参考文献:
[1]周景洪.企业英语培训误区分析与对策[J].武汉冶金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3):55-57.
[2]谢捷.情景体验教学法――英语课堂活力的催化剂[J].衡水学院学报,2009,(5):119-121.
[3]谢捷.企业商务英语培训中的问题与对策[J].现代农村科技,2010,(14):64-65.
关键词:继续教育;培训基地建设;发展路径
中图分类号:G7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22-0074-02
2015年国家出台了《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引导一批本科高校向应用型高校转型,把办学思路真正转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上来,转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上来,从而全面提高高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创新驱动发展的能力。教育部统计,2015年全国独立学院共有275所,在校生达260多万人,独立学院承担了全国本科层次人才培养任务的18%,成为国家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2014年常州大学怀德学院迁址靖江办学,本着培养人才、服务靖江经济的原则,努力寻求拓展发挥本校继续教育为靖江地方经济服务的模式,而靖江各企业对各层次人才的技术提升等方面培训有着迫切的需求,校、企、政府三方共建员工继续教育培训基地,通过各种途径提升员工综合素质、技能,为靖江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显得非常必要。
一、继续教育培训基地建设现状与共性问题
继续教育的培训基地建设是为了满足高校在教育环节的特色化发展,在有效依托高校教学资源和师资力量的基础上,以丰富的教学资源和办学经验来为继续教育的基地建设提供全方位、多层次、多模式和多类型的教学体系,使继续教育的基地建设突出市场化的需求特点,以满足市场经济和社会整体的环境要求,使继续教育的基地建设形成协调分明的运行机制。但是,整体性的规划方针在实际的教育体系建设中还是存在着诸多问题,这就需要在基本的建设方面从共性问题出发和入手,以实现继续教育的效能发挥。
1.基地建设的全局规划和资源配置缺乏整体的协同性。在当前的继续教育状态下,培训基地的建设采用独立的运营模式和状态,在进行基地建设和目标培养、课程设置以及资源配置、效果评估等方面实现整体性的方案设定与规划。在继续教育基地建设中,各个环节需要实现有效的合作与协同,在建设中某个环节和部门的建设力度过于繁重时,其他部门和区域需要实现一定的辅助和协同,有效完成各个环节的基地建设。
2.基地建设的培训需求和课程设置缺乏调研的系统性。继续教育的基地建设环节,需要对培训的整体需求探寻科学的调研活动。这就需要在高校的继续教育培训基地建设中进行主动性的调研,比如上门走访或者电话沟通等方式进行,然后在了解整体需求的基础上进行培训课程体系的建设。此外,还需要强化培训基地的对外拓展项目建设,但是,在高校继续教育基地建设中缺乏有效的主动推广意识。
3.有效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对策。(1)实现社会资源的有效组建,强化资源的挖掘开发及整合。继续教育的培训基地建设是有效获取市场资源的整体战场,基础的培训环节是对资源项目的开发利用,在资源强化的过程中实现对潜在客户和师资力量的引进,并在有效的调研活动支持下实现对基地资源的有效整合和再开发。这就需要在继续教育基地培训建设中为继续教育提供整体化的服务,在完善培训体系建设时,实现培训课程同相关行业和具体企业的专业贴合度,使基地的培训工作实现教育形式的创新,并在校企结合的渠道优势下,开展有效的合作办学,实现各项资源的优化整合。(2)进行培训项目的深入调研,促进人才培训符合实际需求。从院校教育的整体实际出发,通过信息科技的支持在基础设施建设和人才培养等诸多方面实现同企业的有效结合,强化培训基地的建设,使继续教育建设能够从实际出发的基础上满足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并有效融入整体的社会产业链条布局,使整体的继续教育培训同院校的基本建设有效衔接,使最终的人才培养能够符合社会整体的产业结构升级和社会人才的需求。
2016年常州大学怀德学院经招投标取得江苏国信靖江发电有限公司管理培训项目,根据电厂对员工素质、技能提升的实际需求,通过对培训项目的深入调研,在培训方案的选择、课程的设置、教案的编排、师资的配备上量身定做培训项目,做到人才培训真正符合企业需求、符合地方经济发展需求。
二、员工继续教育培训基地建设的任务和目标
1.在全新的教育环境和发展背景下,继续教育的培训基地建设要同高校的自身优势行业特点相结合,使高校的继续教育同地方经济和行业特征以及企业相结合,使继续教育的培训基地建设与整体的管理体制和服务模式及运行机制相统一。
2.结合企业和行业的需求,在继续教育的基地建设中实现教学模式的创新,并最大化地实现同学历教育的沟通和衔接机制。
3.同社会经济的发展相适应,使学习者能够在继续教育的基地建设中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使改革之后的继续教育在教学方法和课程体系以及教学模式等方面实现创新,探索继续教育基地建设中创新性的人才培养模式,以更好地保障基地教育建设中继续教育的整体发展水平。
4.进行继续教育基地建设时,需要同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有效结合,强化数据信息化的教学资源建设和共享,建设整体性的教学资源服务模式和基地教学机制。
据此,常州大学怀德学院与靖江不断完善共建员工继续教育培训基地的适时方案和整体目标。
三、员工继续教育培训基地建设的路径
在继续教育基地建设中进行的技能培训是为了发展服务经济和产业建设,以有效提升区域经济的发展,在继续教育培训建设中提升企业竞争力,实现职工的有效就业。并在基地建设中遵循现今社会经济的整体要求,将培养目标定位在实用型人才和综合技能型人才方面,有效建立运作规范化的多样性人才培养目标,以在继续教育基地建设中实现综合全面性的职工技能培训的全新机制,在专业化的技能支持下实现人人有技能、人人能就业和人人得实惠的继续教育培养机制,以有效促进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的人才支持。
1.强化校企联合,共建“新型企业大学”。“企业大学”是在新型的社会环境下所要求的综合技能型人才的建设需求,并在长久的应用中体现了应用的优势。近年来,虽然我国企业大学教育得到了长足充分的发展,但是整体的发展质量并没有一致性和整体性,实际而言,主要是因为我国的部分企业建设中在注重硬件设施建设而忽略了软件建设,导致整体的业务建设和管理环节缺乏稳定性和规范性,一定情况下制约着企业大学的实质性应用和发展,甚至于企业大学只是名义上的“空架子”。在对现实状况进行了解的基础上,继续教育的培训基地可以有效应用现实状况实现自身的发展和补充,在课程体系建设和管理体系方面实现与企业间的强强联合,建立完备的新型企业大学,使继续教育能够在企业的战略转型中起到应有的作用。
2.结合政府建设,开展行业专项合作。在继续教育培训管理中需要在了解政府要求和行业规范的前提下进行基础建设,实现同政府相关部门的合作,并以此为切入点,优化继续教育的教学培训,在同社会状况进行结合的基础上实现校内教学资源的整合与优化,推进基础建设项目的针对性。并且,可以在对各项实际进行了解的基础上将原有的基地建设建设项目改进和优化,并不断地更新挖掘新的项目,然后强化培训力度,体现继续教育的优势。(1)开展城乡劳动者的职业技能培训。在进行员工继续教育培训基地建设时需要围绕社会经济的整体产业格局,以更好地满足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并对有就业意向和工作能力的劳动者进行有效的基地培训建设,有效完成岗前的职业技能培训,更好地满足用人单位和社会主体对于人才的要求。(2)开展专业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培训。在进行继续教育基地建设时需要有效完善整体性的工作激励和评估机制,在创新式的教学方法支撑下同网络载体结合起来,提升基地的整体培训效能,以完善参与继续教育的相关人员提升自身的专业技能和创新能力。保障在继续教育的过程中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完善培训机制,使继续教育满足当下环境的现代化和信息化的人才技能要求,以满足企业对于人才的需求。
2016年焊接中心大楼将在常州大学怀德学院建造落成,靖江政府、企业与高校三方将共建开启焊接的合作项目,作为行业专项培训基地为地方培养输送焊接行业人才。
3.依托信息技术,建设数字化的网络培训。在科学技术的要求和推动下,开展数字化的网络培训和建设,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打破固有的传统面授式教学局限,在更加先进和主动的状态下实现继续教育的资源共享,在学校自主安排时间的基础上使培训活动能够更加契合社会的需求,强化继续教育活动的正常有序开展。
四、结束语
员工继续教育培训基地建设面临着诸多的困难和局限,整体而言,社会体制建设和国家政策需求都是局限性的因素,以及基地建设中的自身运营管理模式。这就需要高校在进行继续教育的基地建设中强化自身优势,积极主动地开展问题的解决对策,在新型的社会环境需求下,实现原则性同灵活性的结合,探寻适合自身发展的全面基地建设道路和途径。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