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如何培养创新意识范文

如何培养创新意识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如何培养创新意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如何培养创新意识

第1篇:如何培养创新意识范文

关键词: 创新意识 创新能力 培养方法

教育是一种成长的过程,是照耀人心灵的事业。这就决定了教师应是学生思想的引领者,是实践的激发者,是创新意识形成的帮助者。而创新是民族的灵魂,建立创新型国家是当前全体国民不懈追求的目标,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呢?这是摆在广大教师面前不可回避的急需解决的重大课题。笔者认为以下几点特别重要。

一、尊重学生

如今素质教育搞得红红火火,如火如荼。素质教育就是要重视以人为本,培养人的个性、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人认为学生是我们的对立面,于是乎就要控制他,打击他;甚至还有人认为学生是我们的附属物,我们不必尊重他,不让他自由,也不让他们提意见。以上错误观点产生的原因是没有把学生当成教师的平等对象,他们总认为教师是板着面孔站在学生对面的上级,而不是立在学生脑子里扶助上进因素去战胜消极因素的助手。其实学生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是真正意义上的人,我们应该像尊重成人一样尊重他们,尊重他们的自由意志和独立人格,对他们的成长的潜能和对他们充满期待的内心世界给予关注和赞赏。教师应该成为学生“人格尊严”的守护者。因为学校应该区别于监狱,监狱是改造人的,是严肃的,犯人们的自由和尊严被他们所犯的罪行交换掉;区别于军队,军队整齐划一,说一不二,服从是军人的天职,他们只需说“YES”;区别于工厂,工厂生产产品统一规格,冰冷的机器。学校是培养人的地方,一切都要人性化,可能是宁静的,又不是死气沉沉的,像秋天里的树林,有鸟,也有微风,是晴朗的天空。

二、赞美学生

不仅演员需要鼓掌,需要观众对他演技的赞扬,学生同样也需要赞扬。赢得别人对自己赞许,是人类的一种本能的需要。赞美会使人们更加自信、自尊,敢于追求成功。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说:“人性最深层的需求就是渴望别人赞赏。”如果你能满足学生这种心理渴望,善于赞许,你和学生之间就会架起一座友谊之桥,学生就有可能迸发出创新意识的火花,逐渐形成自己的创造能力。丘吉尔曾说:“你是想人家有怎么样的优点,那你就怎么去赞美他吧。”的确,只要对方有一定的领会能力和自尊心,那么你的赞美就可能使他改正自己的缺点,朝你赞许的方面发展。总之,赞美不仅可以给学生带来极大的愉悦,而且会成为他们尝试一切、创造一切的无穷动力。

三、宽容学生

宽容不仅是方法或手段,更是一种精神。如果我们在教书时,容不得学生半点质疑;当面对每一个有个体差异的孩子,我们只以个人的眼光取舍,排斥那些有思想,有个性,敢于发表自己观点的所谓的调皮孩子;讨厌质疑老师提出的“标准答案”,勤于思考的,所谓的笨孩子,那么我们就剥夺了这些学生心灵的自由,而心灵的自由一旦丧失,学生的思维就会僵化,自然也就扼杀了他们的创造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实践,创造能力就可能成为一句空话。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一旦他们失去创新的勇气和胆量,如何能指望他们担负起振兴中华的神圣使命,社会何以发展,时代何以进步,创新型国家又如何建立?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我们又怎能抢占世界范围内科技的制高点,又凭什么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四、教学要以问题为纽带

要保护和发展学生的创造性,首先要保护和发展学生的问题意识,进行问题教学。问题意识、问题能力可以说是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基础。早在20世纪30年代,陶行知先生就言简意赅地说,创造始于问题。有了问题才会思考,有了思考,才有解决问题的方法,才有找到独立思路的可能。所以我们要尽可能让学生在没有问题的地方发现问题,在没有机会的地方发现机会,在没有道路的地方开辟道路。有问题虽然不一定有创造,但没有问题一定没有创造。我们都很清楚,当学生走进教室的时候,总是带着满脑子的问题。老师在回答他们问题的过程中,有意通过情景、故事、疑问、破绽等引导学生提出更多的问题,老师的回答使学生产生更多的问题。学生带着问题走进教室,带着更多的问题走出教室,这就是以问题为纽带的教育。教师并不以知识的传授为目的,而是以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拓展问题的深度、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法,特别是形成自己对解决问题的独立见解为目的。因此教师要以问题贯穿教学过程,让问题成为获取知识,提高他们创造性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方法和手段。

五、为个性发展创建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

我们要允许学生标新立异,营造有利于学生自由表现的宽松的文化氛围,建立民主的师生关系。教师要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师生关系是影响学生成长的非常重要的因素,也是与创新能力培养息息相关的问题。传统教育的师生关系是一种不平等的人格关系,师生之间不能平等地上交流意见,甚至不能平等地探讨科学知识。在这样的师生关系下,不要说学生的创新能力不可能得到良好发展,正常的人格也难以发展。要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必须改变师生关系,充分尊重学生的思想(意见)、情感(体验)、意志(欲望)和行为方式,使学生能在轻松愉快的情况下表现自己、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是这样的:能够营造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使学生形成探求创新的心理愿望和性格,形成一种以创新的精神吸取知识、运用知识的性格,帮助学生创造性地应对环境变化。

六、允许学生犯错误

世界上有三种人不犯错误,一是神,神是万能的,焉能有错;二是不作为者,即谓“不做者不错,多做者多错”;三是看客,在一边指指点点看热闹的人,他们不会有错。学校是这样一个场所,每个人都可以尝试错误,并从错误中学会正确。学校是师生共同学习的地方,老师不是山头上的“山大王”;学校不是“庄重的神庙”,老师也不是神庙里的一尊“天神”。学校提供了一种可能:师生在一起分享知识,并体验分享探究知识的快乐。而且已经没有什么绝对的永远正确的知识供人们“顶礼膜拜”,在学校没一个人可以声称自己是知识的富豪而拒绝学习。什么是真正的学习?真正的学习是一个探究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人们往往不是一下子就掌握真理,而是从犯错误的深刻教训中,获得许许多多比知识本身更多也更精彩的体验。从某种意义上说:学习就是不断尝试错误的过程。“学校是每个人可以犯错误的地方”,明白这点很重要。教师明白这个道理,就意味着已经知道什么是真正的学习,真正的学习不是生硬地记住一些知识,而是学会发现和创造。因此要求教师能宽容学生学习中的各种差错,告诉他们不必太在意那些差错,让学生从自己的差错中获得真知。

总之,只要我们注意以上几点,就能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学生。作为祖国的未来,民族 的希望的广大学生,有了这种意识和能力,我们的国家定会实现跨越式发展,我们也就能早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第2篇:如何培养创新意识范文

一、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必须尊重和信任学生,给学生充分的自,要注重启发引导,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能自己解决的问题尽量让学生自己解决,这样既活跃学生的思维,又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其成就感

好奇心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源泉。好奇心又是少年儿童的天性,保护他们的好奇心,引导、鼓励其参加各种探索性学习活动,有利于促进其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事实告诉我们,许多科学家、发明家就是由于受到强烈的好奇心的驱使而去主动探索,寻找问题的答案,发现事物的内在规律的。而好奇心可使小学生参加新奇有趣的探索性学习活动,培养其学习的乐趣。

三、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创新、创造性活动

课外活动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形成的一个必不可少的因素。实践出真知,丰富的早期实践活动能使学生具有较多的解决问题的机会,拥有更多的独立与自由,有益于创造性人格的培养,有利于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

四、教师要善于发现和正确对待有创新、创造潜力的学生

爱因斯坦上小学时就是因为“淘气”影响他人的学习而被开除的;爱迪生小时候就因为问了“1+1为什么等于2”这类问题,被认为荒唐、捣蛋被赶出学校。上述事实说明不是所有调皮、捣蛋的学生就没有创新、创造因素。其实,在学生淘气、调皮,甚至荒唐越规的行为中,很可能就蕴涵有创新、创造因素。这就要求老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引导启发,不要动不动就批评指责,这样会消除学生的创新意识。改变传统教育思想,正确对待那些“看不上眼”的学生,千方百计地引导他们走上理想的征途,是每一名老师的光荣职责和神圣使命。

五、教师要让学生向具有创新意识的人学习

每名学生的心目中都有一个或几个尊敬的人。榜样的作用是非常大的。因此,老师在教学中,应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和具有创新性、创造性的人物接触。教师是学生最常接近的人,更应该成为学生学习的模范,老师教学方法的革新、教具的创造、实验的设计,对学生都有很大的感染力,会不知不觉地在学生的心目中播下创新、创造的种子。

第3篇:如何培养创新意识范文

关键词:素质教育;物理;创新意识

二十一世纪是技术革新的时代,更是以创新性人才竞争为核心的时代。因此,在日常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就显得尤为重要。物理是科学发展中的基础和关键,本文将从课堂教学的角度探讨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一、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为学生营造比较宽松的学习环境

在学习心理学的时候,我们知道人在较为宽松的环境中更有利于创新意识的发挥。而传统的物理课堂教学往往是教师从头讲到尾,这种“一言堂”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只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只是在拼命记笔记,不仅如此,在学生回答问题时,如果和教师所讲的答案有所出入时,还会受到教师严厉的批评。所以,很多学生不敢在课堂上回答问题,长此以往,在教师“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下,学生丧失了自我学习的能力,更不用说创新意识的培养了。

那么如何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呢?这就需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营造一种比较宽松的教学环境,学生在整个课堂教学中敢于提出质疑,提出自己的意见和看法,甚至对教师说出的方法进行质疑和挑战。教师在整个课堂教学中担当一个引导者的角色,而不是权威者。问题的答案由学生和学生的讨论、教师和学生的讨论中获得,使得在整个课堂中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这样,整个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创新精神就可以得到解放,学生的创新意识也得到了发挥。

二、精心进行教学设计,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设计教学环节时,将一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理现象并且学生自己不能解答的现象引入课堂教学中,引起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皮亚杰说过:“一切有成效的工作,必须以某种兴趣为先决条件。”在激发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之后,学生就会自觉地探究生活中遇到的物理现象,并且想方设法地去用自己学到的知识去解释这种现象。长期对物质的本质规律进行探索,不知不觉就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注重发散思维的培养

创新意识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灵感,而灵感来自于多方面的思考和讨论,也就是发散思维的培养。但是在现代的物理课堂上缺少这种思维的培养,只要求学生死记硬背地记住物理公式,解题的方法也渐渐地变得模式化、简单化,力求用一种公式解决所有的题目。这些都影响着发散思维的培养。

因此,在物理课堂上,要紧紧地抓住物理这门课程的特点,在教学活动中使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具,使学生可以在课堂中充分地讨论,互相交流自己在学习中的体会和见解。在讨论中充分地刺激学生的大脑皮层,让每一个学生都热衷表达、敢于表达。同时,在学生讨论中,教师在关键的地方进行点拨、启发,让学生可以眼前一亮。学生可以从问题的各个方面进行探讨,寻找解决的方案,再将这些方案进行归纳总结,并且将总结的结果进行同类类推,在发散中综合,又在综合中发散。这样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产生灵感。在长久的训练中,学生的创新意识自然而然就得到显著的提高。

四、巧妙地设置问题,诱发学生创新动机

一个问题不同的问法会造成这个问题的难易差别。因此,物理课堂教学中关于问题的设置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好的问题设置,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动机,让学生可以看到这个问题的另一面,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思考和兴趣,学生会想到这个问题后面的本质因素是什么。正如德国物理学家海森堡说过:“提出正确的问题,等于解决了问题的大半。”可见问题的设置是相当重要的。相反,如果教师在设计教学的过程中不能提出简洁而利于学生思考的问题,就会造成学生的困惑,长期以往就会造成学生的畏难情绪,不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由此可见,教师如果可以在物理课堂中巧妙地设置问题,既可以使问题变得简单,提高学生的自信心,也可以在关键的时候给学生点拨,使学生看到问题的本质。这有助于学生创造意识的培养。

第4篇:如何培养创新意识范文

一、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激发学生的兴趣是培养创新意识的关键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人的创新思维成果无一是对所研究的问题产生浓厚兴趣的情况下所取得的。新课程标准指导下的体育课教学内容将更加丰富,呈现开放的特点。我们要改变过去把体育课变成“达标课”、“素质训练课”的做法。在目标的统领下,着眼于“对生活有用”和“对终身发展有用”的知识和技能,加强教学内容和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生活实际及现代社会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兴趣和经验,增加健身性和趣味性强的球类、舞蹈、健身操类、民族传统体育运动。通过多样性、开放性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激励学生以积极,主动的精神状态参与教学活动,使学生对体育的多种需求得到满足,促使其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与形成。如在一年级“单、双脚跳”课堂教学中,教师先引导学生学习单、双脚跳的一般方法,再创设一个动物乐园的情景(通过各种动物头饰)让学生根据个体实际,进行想象模仿练习,增强课堂的趣味性。

在三年级“动物乐园”课堂教学中,教师可用直接导入激趣法向学生设问:“老虎扑猎的动作形态、猴子摘果的动作、老鹰飞翔的神态、兔子奔跑的姿势是怎样的?”让学生带着这样的问题,学生自由组合练习同伴、方法,充分发挥个体与小群体的推理、想象、质疑、分析等能力,寻找答案,使学生个体的创造性思维得以发展。

二、采用启发性问题提问,是训练创新思维的有效途径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教师要善于设置问题并将其隐藏在情境之中,提出一些启发性的问题,再引导学生在练习中积极思考,发展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小学体育教材中的许多素材都潜在着共性,并有机地联系,挖掘和沟通其间的各种因素,指导学生利用已掌握的旧知识展开丰富联想,运用知识的迁移规律变换审题的角度,使问题得以顺利、更简便的解决,这一过程也需要教师的细心组织和精心创造。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多采用判断性、叙述性和述理性问题进行提问,如“对不对”、“是不是”、“是什么”等,由于这种提问的答案只有一个,不利于创造性的培养,因此,应多采用启发性问题进行提问,启发学生思维,再分析矛盾的原因,找出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使学生已有的学习动机由潜伏状态转入实际起作用的活动状态。例如:我在教“前滚翻”的专门性练习过程中,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在滚动时整个胸露出来,造成翻滚不过的技术性错误。我意识到这是由于翻滚时没有含胸,没有低头而产生的。于是,我找来一个篮球和一块长方形木块,分别用力推篮球和木块,组织学生观察结果,反复几次,我问:“为什么篮球会向前滚动而木块不会呢?”学生深思后纷纷举手回答。归纳学生的见解为:篮球会向前滚动,由于篮球是圆形的,接触地面比较小,所以很快向前滚动,而长方形木块是接触地面较多,所以很难向前滚动。接着我指出,我们学习前滚翻的动作要领跟篮球滚动一样,把身体贴紧大腿和低头。身体成篮球形姿势。紧接着让学生谈谈自己的体会,并让学生做实地示范。通过示范练习与改进,学生对这项技术的掌握率达80%以上。

三、巧妙利用想像,让学生自编自导,是激励创新思维的好方法

想像是创新的基础,心理学理论告诉我们:“创新开始于想象”。想象,就是充分运用头脑的想象力来构想、创新、设计新事物。想象不仅是创新的方法,同时也是创新的一种动力。如我利用废旧报纸进行教学:提问:旧报纸在体育课中有什么作用?你可以有什么玩法?学生在充分的想象后想出了很多玩法:撕、拍、抛、吹、卷、折……。然后经过我的引导,学生积极地展开活动:1、顶报纸;(头顶报纸,边跑边做各种各样的动作,培养平衡能力。)2、拉报纸跑;(边拉报纸边跑去兜风,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培养协调能力)3、贴报纸跑;(利用报纸往同学的背上粘贴,培养奔跑能力)4、利用报纸做成纸棒、纸球、纸飞机等做投掷练习,(培养正确的投掷姿势)。

小学生的想像力丰富,且具有很强的模仿能力,而想像力正是引导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源泉。因此,在教学中,建立一定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创作新动作。使课堂教学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大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个急需点燃的火把” (古希腊普罗塔尔语)。如果只是运用简单的程序,那只能把学生越教越死,不仅害了学生,也毁了社会。不要把学生看成螺丝钉,而要看成发动机。不是设计好框框条条让他们去钻,而是要设法激发学生去寻找、去发现、去创造。创新并不神秘,也并非高不可攀。凡是经过自己的头脑精确思考而产生的新发现,新发展、新见解,新思路,都是创新。在体育课上,让学生自编自导不失为一种激励创新思维的好方法。自编,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自导,可以锻炼学生的组织能力。例如,游戏教材,我们在向学生介绍游戏的创编原则和思路后,就放手让学生自编自导。由学生自编自导,学生的积极性高,课堂气氛活跃,而且学生的表达能力、团结协作精神也得到了锻炼和提高。在舞蹈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利用所学到的一些基本动作,自由组合,自配音乐。这样既提高了实践能力,又使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培养。

通过长期的教学实践,在体育活动中,体育成绩好的学生,身心得到很好的发展,身体素质较弱的学生,尝试到了成功的喜悦,强壮了学生的体魄,增强了学习的自信心,从而启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了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性思维,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

四、利用情境教学,培养学习的兴趣和创新能力

情境教学方法,是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把学生特定在活动环境中,使情、景、人物在活动中融为一体,让学生达到一定程度的内心感受和情绪体验,从而积极、主动地参与各项体育活动。培养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和创新能力。

第5篇:如何培养创新意识范文

一、四个转变

1.从单一的教单词向会话练习转变传统的英语教学,出示卡片单调地进行单词训练,做单词游戏,看似课堂很活跃,脱离了语言环境,没有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例如教dance,sing,draw,paint,swim,Skate.这些动词,引导学生造句,学生会说Icansing/dance/skate/paint/draw.Im singing/dancing/swimming/skating/painting/drawing.复习旧知识,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在学生表达很流利时,教师组织学生编歌曲,自编自蹈的英文歌曲Happynewyear.运用这些单词唱,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心理学表明:60%全身投入参与,识记能力会达到80%左右。

2.从单调的传授语法向情境教学转变

例如在教名词复数形式时,学生很难记住名词,通常加s.反复的讲语法,学生感到很单调,在教foot,hand,finger,head,leg,rose,face这些单词复数形式时,我采取全身反应法让各个器官动起来,让学生两人一组表演单数名词foottofoot一只脚对一只脚(表演),feettofeet两只脚对两只脚(表演),学生兴趣盎然,一边表演一边说英语,很快地记住handstohands,facestofaces,Legstolegs,handtohand,faCEToface,legtoleg单复数区别以及发音。例如讲语法现在进行时和一般过去时,从概念讲区别,学生不易理解。如放在具体情境中,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邀请学生扮演小偷偷东西,警察当场抓住小偷,Thepolicemaniscatchingthethief学生能说出现在进行时的定义,和现在进行时对比讲一般过去时,创设时间的情境,让学生也进行决赛表演,强调早晨6:30起床,把时间设定6:30,让学生现场表演起床动作,经过一段时间把钟点设到10点,两人练习对话,问:Whattimedidyougetup ?Igotupathalfpastsixthismorning.学生很容易掌握时态区别。意义:引导学生归纳发现两个时态的意义。

3.从定向思维向发散思维转变

在教图形单词circle,square,triangle,rectangle中,我有效地与数学学科相整合,出几道有挑战性、趣味性的图形,让学生数,激发学生热情,出示how manyrectargles/circles/squares/trianglesarethere?学生争先恐后的答,既开发智力,又有效练习口语,在教数字单词时,教师也同样设计趣味数字游戏,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4.从传统型导课向艺术型导课转变

常规传统导课如谈话法,歌曲导入已经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相反把抽象单词设计艺术导入方式会把学生引进一种课堂氛围很高的境界,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如教抽象名词air时,我利用做实验的方式导入,上课伊始我点燃酒精灯,用已经做好的二氧化碳的烧杯倒在上面,火突然灭了,启发学生考虑这是怎么回事,学生会说,烧杯没有什么,一定是空气引起灭火的,教师顺藤摸瓜好,这节课我们学习关于空气知识出示air。

二、三个要

1.教师要常教常新,教单词不能总用重复的游戏,学生会厌倦。把游戏不断的改编,可以让学生参与,结合奔跑兄弟,让学生设计撕名牌句子的游戏。

2.教师要有主持人的幽默风趣,不拘一格和学生互动好,这样学生更加喜欢你,从而喜欢这门学科。

3.课堂教学要有深度,充分挖掘学生潜力,调动学生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相结合。利用暗示法调动学生有意注意,抓住前20分钟的黄金时间。

三、三个新

1.板书设计要新。如教五官单词,把板书设计成人字形,把相应单词写在人体的相应部位。

2.游戏要创新。多设计一些趣味性、开发智力的游戏,如数字游戏、图形游戏、设陷阱游戏。

第6篇:如何培养创新意识范文

一、融洽师生关系,营造自由环境,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

教师要转化为“服务者”,建立一种和平、信任、理解、互相尊重的、和谐的师生关系。创造性是个性的充分张扬。在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创造性方面,课堂是一把双刃剑,它既可以成为创新的摇篮,也可以成为创新的“杀手”。在教学中,一些教师受传统的教师观的影响,在课堂上高高在上,对学生严加管束,颐使气指。学生缺乏情感交流、情绪低落,有的甚至和教师顶撞、抵触、对抗,这种紧张、压抑的课堂气氛使学生思想保守、思维消极封闭,怎么谈得上创新思维呢?

教师要保护学生的好奇心、自尊心、自信心、挑战心和冒险心。学生只有感受到自己的热情和兴趣受到老师的保护,受到老师的赞赏,才会积极大胆地去思考,思想才活跃,学生的创新“因子”才能被激活。正如马克思所讲过的“自由是创造的前提”。创新教育的课堂必须有一种平等、民主、宽松、自由的课堂气氛。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对老师既信任、尊敬又无顾虑,心理状态自由愉悦、各抒已见,不担心被嘲笑、被指责、敢于突破常规、标新立异。同时,教师要有博大的胸怀,能海纳百川,给学生充分的尊重,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感情,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任何嘲笑、排斥都是对创新人才的无情扼杀,任何时候都不要忘记陶行知先生所说的话:“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

二、创设激发创造思维的教学模式,培养创新能力

什么样的教学模式就会产生什么样的学生。“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已被否定,但难免会在课堂教学中死灰复燃。因此,课堂教学应最大限度地发挥民主,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使教学逐步形成能激发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学模式,即创设情景 设疑引思质疑讨论 练结 求异探新。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教师可以通过设置悬念、有意识“出错”、层层设疑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唤醒学生创造性思维提供“催化剂”。

2.设疑引思,激发学生创造思维。

古人云:学源于疑,思源于疑。有了疑问,才会去思考、去探索,才会有所发现、有所创新。著名物理学家李政道教授在复旦大学对学生演讲时说:我国历来研究“学问”,可为什么现在学校只是做“学问”呢?课堂教学只讲现成的答案,却不要学生想问题、问问题,这是不行的。教师应该注意创设问题情境,研究发问技巧,设置一些学生迫切想弄清楚其中奥妙却一时无法弄清的问题,使学生形成强烈的求知欲,深入思考,探索知识,培养创造力。教学中要经常用“5W1H”法进行教学,即提问“who(谁)”“what(什么)”“why(为何)”“when(何时)”“where(何地)”“how(怎样;如何)”作为发问的目的来学习有关的观点、原理。另一方面教师在创设问题时,不仅要考虑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要着眼于对思维能力的培养。不仅要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的现有水平,更应当针对学生心理的“最近发展区”“跳一跳、摘桃子”,既不让学生觉得高不可攀,又不使学生感到唾手可得。只有那些有一定难度的问题,才能引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并在回答中培养和提高创造性思维能力。

3.质疑讨论,让学生形成开放型创新思维的品质。

“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法国作家巴尔扎克说:“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是问号。”爱迪生也认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可能仅仅是教学和试验技能方面的问题,而提出问题则要求从新的角度去考虑问题,要求有创新的想象。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在学习新的知识之前头脑中已经具有了某种认知结构,他总是试图以这种原有的认知结构来同化新知识。一旦新旧知识出现差异,就会在认知心理上产生冲突,使学生产生问题意识。那么,怎样在课堂教学中组织质疑,使学生形成创新思维意识呢?《学记》指出“开而弗达则思”,意思是说开个端倪而不和盘托出就能引起学生思考。这就要求老师在教学中坚持启发诱导的原则,循循诱导,不断激发学生对问题的好奇心和探究欲,课堂上要给足学生参与的时间和权力,鼓励学生讨论、质疑、各抒己见,形成融洽的师生关系。通过质疑讨论,各种思想、观点看法相互碰撞、摩擦便引发能量转换,迸发出更多的新观点、新思想、新看法,在这种撞击和摩擦中,学生的创新思维品质得到锤炼,创造性的思维能力不断得到提升和培养。

在质疑讨论中,教师不应急于评判,而要接纳学生不同的意见、观点,引导他们从错误中学习,从畅所欲言中获得更深层的认知。

4.练结,求异探新,提升学生创新思维的能力。

在学生讨论质疑的基础上,老师注意引导,适时总结,使学生经过质疑讨论,逐步形成一致的认识。帮助学生理解、消化、巩固所学的基础知识,并实现知识的横向扩展和纵向深化,建立起全面的、系统的知识结构。教师还要通过改变问题的难度和改变问题的条件、结果等方式设计一些具有较强思考余地和较强训练价值的题目,让学生在加强理解、巩固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发散思维,把问题引向深处,这样既能培养学生进行发散思维、养成善思多问的习惯,又能提升创造性思维的能力,达到创新的目的。

第7篇:如何培养创新意识范文

【关键词】创新教育;创新意识;创新精神

早在三千年前,古希腊学者普罗塔戈:“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支需要被燃烧的火花”。那么如何对学生实施创新性教育使学生不懈地去发现,去探究去探索呢?

1.没有创新意识的人不可能产生创造新思维,掌握创造方法和获得创造成果

为此教师作为教书育人的主题,首先要实现自身的释放,去促进自身创新素质的提高,更重要的是,要通过生动灵活的课堂教学和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开拓学生的想象空间,激发学生积极的进取的精神。使之养成勤于思考、求新、求异的习惯。

2.教学过程中,我们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勇于发表不同意见在回答问题

解题练习、解决问题时,要提倡一题多答,一题多解,对一个问题的解决可用多种方案,引导学生提出新见解、新方法、新方案,从小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培养他们自主意识的同时还要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一方面:没有自主意识,个人的创造性设想的实现都得依靠集体合作。。要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合作,在课堂上,遇到一个较难的问题,往往由小组里几个同学共同协商解决问题,同学之间就会有几个不同的解题思路,从而得到相互学习,合作学习的目的。因此我们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上进心,这些能成为创新的动力源,鼓励学生“敢想“敢思”,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2.1 创设情境,诱发创新意识。学生只有对所学的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爱学、乐学、会学、善学。因此,教师要认真挖掘教材中的有利因素,多展示教学的非凡魅力;要善于利用学生求知欲的特点,巧设疑问,创设悬念,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强烈愿望。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例如:我们再学习用平面截几何体时,让学生想象平时截物体的状况,然后激发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截,会得出不同的形状,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

2.2 了解目标,明确探索方向。目标是行动的指南,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如果了解教学目标、明确学习方向、就能有效地调动各种感官相互协作,朝着目标迈进,并能不断地反馈,检查、矫正、调控、优化学习、探索的课程。

2.3 动手操作,增加创新体验。心理学家皮亚杰说:“知识的本身就是活动,动作和思维不可分割。”创新意识也是活动中产生的,在活动中积累,在学习中总结。

2.4 小组讨论,拓宽创新思维。讨论能集思广益,是学生主动探求知识,发现问题的新开始。讨论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使每个学生都有充分表现自我的机会,在讨论总激发学生灵感,拓宽学生的创新思维。

第8篇:如何培养创新意识范文

关键词: 体育教学 创新意识 培养方法

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必须首先成为富有创新的人,只有自身具有创新精神,才有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的学生。我们要培养富有创新能力的学生,让体育课堂活起来,在“学中玩、玩中学”形式中教学,既激活学生的思维,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创设自由、民主、安全、相互尊重的课堂气氛。

体育教学改革重在改革课堂教学,优化课堂结构的过程是提高教学质量的较好方法。从教学最优化的实现条件来讲,教学过程最优化是由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习活动最优化构成的。传统的课堂模式不适应现代青少年的心理和生理的发展需要。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我们需要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这是学生身体、知识发展、个性成长的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教师只是一个组织者,教师和学生只有在互动中才能体现出民主,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知识习得和个性成长。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第一位的是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教师设置的教材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身体素质。例如:技巧课,让高中女学生创编叠罗汉造型。这对于她们的身体素质要求很高,而对于身体素质差的学生来说就勉为其难了。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和设置教材时,一定要注重个体的差异,强调层次性,在教学目标上不能以偏概全,要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最优发展,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以及自信、进取、胆魄等优良个性素质。

二、采用开放式或发散性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思索。

要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必须在教学实践中充分利用体育教育自身的优势,转化限制条件为有利条件,拓宽思路,大胆突破,创造适合本校实际的方法,使每节课都做到教法新颖,措施有力,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例如,在进行投掷实心球的教学过程中,首先向学生讲明投掷的原理,投掷的远度取决于投掷的角度与出手速度。只要学生掌握了这两点,就可以以任何一种方法来进行投掷练习。如:双手抛,单手抛,助跑抛,前抛,后抛等,采用以上方法,学生就可以通过投掷的原理来比较方法的好坏,这样的体育课既锻炼了身体,又培养了学生的思维。

三、鼓励学生通过多种思维,想出大量的不同的方法或答案。

现代教育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而我们的任务不仅是让学生的身体好,更重要的是把学习和锻炼的方法教给他们,面向全体学生,让他们掌握方法,形成良好的行为规范,发展人际关系,开发认识事物的能力,加强对美的认识和理解。旧有的授课模式片面强调身体锻炼,而忽视了对学生思维的全面培养,不能以大多数学生为主要教学对象,这与当今创新教育的要求是不相符的。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多向思维,从不同的角度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例如,在进行负重练习时,规定三人为一组两人去抬一个人,教师教会学生一到两种方法。学生可以通过这一两种方法联想出其他方法进行负重练习。要求有所变化,不得重复已知的一、两种方法。另外,还可以再加大难度,由四人一组来进行练习等。

四、允许差异存在,不排斥错误与失败,引导学生从错误中学习。

例如,我们在进行技巧性练习头手倒立,要想获得成功,必须有良好的支撑面积,如何获得良好的支撑面积?支撑面是底边长?还是底边短?头和手的位置应该如何?在倒立时,腿部动作是直腿上去还是屈腿上去,这都是在练习中值得思考的。学生通过练习不断总结失败、成功的经验得出答案:支撑面三角形底边长的容易获得有力而稳定的支撑,屈腿上去,有利于获得较快的速度和稳定性。

五、保护学生的创造力,不批评与嘲笑学生,尊重每一位学生。

第9篇:如何培养创新意识范文

关键词:语文教学 培养创新意识

一、激发兴趣,唤醒创新意识

教师要不断创设富有变化的能够激发学生兴趣的学习情境,才能推动其求知欲,发展其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形成为科技进步作贡献的兴趣和志向,创新意识不能只靠教师的讲述来启发,在课堂上要注意知行结合,营造兴趣氛围。精讲多练,激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能干巧干的动手能力,鼓励学生进行小发明、小创造。

想象是在人脑中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构成新形象的过程,其特点是具有生动的再造性或独特的创造性。在语文教学中,再造想象是普遍存在的。比如说,在教学文艺性的课文时,教师就要引导学生把文章中描写的情境、人物、情节一幅幅生动画面想象出来;在教学说明性的课文时,教师就要引导学生把文章中说明的事物现象、性质结构、过程等形象、具体地想象出来;在教学议论性的课文时,教师就要引导学生把想象与分析、推理结合起来。想象是创新的源泉,没有想象,便没有创新。青少年形象思维比较发达,又特别喜欢想象,他们对课文的读解,从课文语句的理解到全文思想,形象和意境的把握,都需要凭借想象的创造功能来完成。因此,要努力引导学生带着被课文所唤起的激情和想象、理智及思考,以学生鲜明的个性色彩和主动精神去积极发现知识,甚至是一些隐藏在课文深处,连作者自己也未曾认识到的知识;引导学生通过大胆的想象,来补充课文情节上的空白,意念上的省略,或创新课文的内容,延续课文的情节,或对课文的某些观念进行提炼升华,从课文中引出新的见解等。在我的积极引导下,学生大都能凭借于想象的创造神力,生动地再现、灵活地填补、大胆地延伸课文内容,在头脑中展现出一幅幅崭新的现实画卷,从而使学生步入创新的境界,得到创新训练,以达到培养创新能力的目的。

二、鼓励质疑,培育创新萌芽

创新意识来自质疑“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只有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人才能产生创新的冲动。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充分挖掘教材所蕴含的创新教育素材,鼓励、启发、诱导学生多提问题,多质疑,因为提问是一个人从已知伸向未知的心理触角,是创新意识的具体体现。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是一个人具有创造潜力的重要标志。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做到‘传道、授业、解惑’,更要善于启发学生对一些问题从不同角度去进行思考、质疑,然后提出不同的见解和看法。比如语文教学中对课文思想内容的分析,就要启发引导学生各抒己见,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不要有什么标准答案。只要言之成理,自圆其说,有创新价值的,哪怕只是一点创新的火花,教师都应该予以肯定与表扬,以提高他们的创新积极性。

爱思考,善质疑,敢批评,是创造性思维的主要特征。由于思维定势的影响,学生往往对书上或带权威性的说法总想如何领会它,记住它,不敢原说另作新解。正因为如此,语文教师就更应该充分利用语文课的优势,在教学中热情鼓励学生用审视的眼光大胆质疑,敢于批判,不盲从,不迷信,善于发现,勇于探索,这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那么,怎么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创新的火花呢?首先,教师要从思想上引导学生正确地认识到,任何学者、权威都不可能穷尽真理之长河,任何人都有发现新知识的可能,要树立起敢于“班门弄斧”“异想天开”的思想。其次,在教学上教师要充分发扬民主,为学生独立思考创造条件。在学习方法上,激发学生敢于探求新知,引导学生敢于提出不同见解,让学生做到凡事都要问个为什么,到底是否真有道理,经过比较,提出自己的新观点,在思考问题时,教师不要用现成的结论去束缚学生的思想,要鼓励他们不仅从正、反两个方面进行设想,提出新的看法。第三,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钻得进去,接受,领悟,吸收,获得人类的创造智慧,还要引导学生跳得出来,运用发散性和灵活性的创造思维,从评判、辨析、质疑、引申和发挥等角度来审视已有知识,善于从貌似正确的现象中敏锐地发现其错误之处,敢于否定其中的“是”,揭示其中的“非”,勇于开拓新路。

三、启发想象,开拓创新之路

想象力是人类所独有的思维能力,它能够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而发散正是创新的基础,也是一切发现和发明的基石。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提供机会,精心选择一些发散点,培养学生创造想象的能力,如对有些充满活力诗情画意的正诗文,就可让学生在读文的基础上充分展开想象,画一幅能够表达出诗意的图画。古诗的特点是诗中有画。一首诗往往就是一幅山水画,一幅田园风光图。因此,理解好诗句,就能在脑海中浮现出一幅美妙的画面。然而,从文字到图像,需要思维的加工过程。不同的学生,对画面会有不同的表现手法和不同的构图布局。让学生通过想象表现自己脑海中诗的画面,谋求一种与众不同的理解。鉴于学生的能力水平问题,在实际教学操作中,可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在绘画过程中,边讨论、边思考:画什么,该怎么画?这样,学生在和谐、合作的气氛中自主学习,各抒己见,培养了学生创造性的思维。

四、正确评估,激励创新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