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新生儿基础护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婴儿抚触可源于古老的按摩,又被现代人赋予了更新更科学的内涵。它作为一种自然的新型的医疗技术,受到国外专家认可。
为了提高广大妇产科医务人员和准妈妈、准爸爸科学孕育宝宝的知识水平,作为宝宝出生摇篮之地——医院应抓住宝宝的宝贵时机,开展好宝宝的抚触护理,为优生优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新生儿抚触是经过科学的、有技巧的抚触,是通过医护人员和母亲的双手触摸婴儿皮肤的一项技术,通过与宝宝的密切接触,使大量温和良好刺激通过皮肤感受器传到中枢神经,产生良好生理效应,增加宝宝对食物的消化吸收,减少哭闹,刺激宝宝的淋巴系统,加强免疫力和应激力,并能促进疾病儿童的康复,还可促进婴儿正常睡眠节律的建立,减少不良睡眠习惯的形成,增加睡眠,减少哭闹。抚触不仅仅是皮肤接触,而且还是视觉、触觉、平衡觉的综合信息传递,有利于婴儿智力发育,尤其是情商发育的提高。
母亲和护士对婴儿充满爱意的抚触,使宝宝增加了安全感,皮肤不仅是感觉器官,同时也是情商器官,通过抚触,可以促进婴儿在成长过程中对事物的思考和判断力,应变能力更加成熟。随着医学护理模式的改变,优生优育观点不断增强,作为每家医院产科病房追求的目标不仅只限于母婴能健康安全出院,更为重要的是为宝宝将来能迎接新世纪的挑战,为孩子自身素质及心理平衡的健康发展提供有利平台,抓住宝宝有利时机,重视新生儿抚触护理,做名能确保婴儿健康成长保驾护航的开拓者。
1 抚触的准备
1.1 人员培训 选拔工作责任心强,富有爱心的护理骨干外出参加学习班,播放VCD光碟,使护士掌握婴儿抚触工作的准备、方法,充分认识抚触对家庭社会的重要性,做好充分的理论及技术操作准备,更好地开展抚触工作。
1.2 环境要求 房间内温暖舒适,室温26 ℃~28 ℃,播放柔和优美的音乐,备皮肤润肤油、爽身粉、干净衣服、毛巾、尿布,护理人员应双手干净,温暖,指甲剪短、磨平。
2 抚触方法
2.1 对象 自然分娩及剖宫产的正常新生儿、早产儿。
2.2 时间 婴儿每天可抚触2次,每次15 min,抚触应安排在2次喂奶之间、睡觉前、早上婴儿洗澡后、下午换尿布后。
2.3 步骤 (1)婴儿仰卧,轻轻按摩头部,并在宝宝的上下唇用拇指轮流画一个笑容。(2)婴儿予仰卧,抚触者双手放在两侧肋缘,右手向上滑向宝宝的右肩,复原,左手以同样方法进行。(3)婴儿仰卧,按顺时针方向按摩脐部,脐带未脱落前,请勿按摩该区域。珍贵的亲情体验,任何一个动作,任何一次抚触,都是抚触者和宝宝共同的心灵语言。(4)婴儿俯卧,双手平放背部,从颈部向下按摩,然后用指尖轻轻地按摩脊柱两边的肌肉,再次从颈部向底部迂回运动。(5)婴儿仰卧,将婴儿双手下垂,用一只手捏住其胳膊,从上臂到手腕部轻轻挤捏,然后用手指按摩手腕,用同一方法按摩另一只手。(6)婴儿仰卧,按摩婴儿的大腿、膝部、小腿,从大腿至踝部轻捏。然后按摩踝部及足部。在确保脚踝不受伤害的前提下,用拇指从脚后跟按摩至脚趾。
2.4 注意点 抚触时应避开婴儿乳腺,脐部脐带没脱落时禁止抚触,婴儿抚触最好是在宝宝出生后第2天开始,动作一定要轻柔,婴儿如哭闹后,肌张力高,应暂停按摩,安静后再做,抚触时应与婴儿友好交流,面带微笑,语言轻柔。
3 抚触的益处
3.1 抚触能促进宝宝健康成长 婴儿抚触能增加迷走神经张力,使胃泌素和胰岛素水平增高,激素分泌增多,可以帮助食物消化吸收,由于吸收能力增强,所以做抚触的婴儿体重增加明显,睡眠增加,不爱哭闹。曾经有研究发现,经常进行触觉刺激能平均每日相对增加体重21%和47%,使机体免疫力和应激能力得到提高,有益于宝宝的健康成长。
3.2 抚触可促进婴儿心理健康发展 婴儿出生前生活在妈妈温暖、舒适的宫腔里,出生后失去了这样的环境,所以爱哭闹,抚触是表达情感的一种方法,正好弥补了这一缺憾,充满爱意的抚触,使父母把自己的爱意传给宝宝,让宝宝多了安全感和自信感,有助于稳定情绪,减少焦虑。皮肤不仅是触觉器官,也是情商器官、社交器官,早期婴儿扶触,密切地亲情交流,亲子互动是情商发育的关键要素,一个人成功与否,20%取决于智商,80%取决于情商。抚触可使婴儿成长过程中增加自信心,不依赖,能养成独立性,增加对事物思考和判断力,妈妈温柔的抚触,使婴儿感受到关爱,这种关爱将伴他一生。亲吻拥抱增进母子感情,抚触操作非常简单易掌握,是最自然有效的育儿方法。
新生儿抚触这一新型的护理技术拉近了医护人员与产妇家属的距离,关系变得亲近,护患双方心情都很愉快。
新生儿抚触给宝宝带来了更健康、更安全的成长道路,也给新生儿父母带来了放心、方便和实惠,给医院带来了广泛的经济效应和社会效应,对维护爱婴医院的荣誉也有极大的帮助。
作者简介:李玉妹(1963.1-),大专,临床护理,新生儿室护士长,副主任护师。
【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出血症的临床特征、发生原因和治疗方法。方法:总结分析32例新生儿出血症的临床资料。结果:32例均为顺产,纯母乳喂养儿,以消化道出血多见,给予禁食、洗胃,静脉补液、VitK1、立止血等药物,均治愈。结论:新生儿出血症发病原因是维生素K缺乏,用维生素K预防和治疗本病是安全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新生儿;出血症;维生素K
新生儿出血症是由于维生素k及其依赖因子显著缺乏所致。新生儿生后2~4天凝血因子Ⅱ、Ⅶ、Ⅸ、Ⅹ处于低水平,为生理性缺乏,这些因子统称为维生素k依赖因子。因为它们合成必需有维生素k参加,而新生儿出生后几天内,体内不能自行合成维生素k,以致体内原有的凝血酶原代谢消耗后,不能随即补充而使凝血因子下降。一般多在生后2-4天发病。新生儿出血症多数病例为胃肠道出血,表现为吐血或咖啡样物,大便带血或黑便,其次是皮肤、脐部出血。晚发型出血症表现为惊厥,早发型、经典型一般病情较轻,晚发型重者可引起休克甚至死亡。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我院新生儿室2006~2009年收住新生儿出血症共32例。其中男20例,女12例,足月儿27例,早产儿 5例,均为母乳喂养 。
1.2 临床表现:本组患儿主要表现为吐血或咖啡样物,(20例,占63%),大便带血或黑便,(7例,占22%),脐部出血(3例,占9%),颅内出血(2例,占6%)。
1.3 治疗方法:全部病例入院时即肌注维生素K1,5 mg每日1次,共3天。出血严重时可给予立止血,合并贫血者输新鲜血10~20 ml/kg,根据伴随症状对症给予吸氧、止惊、纠正贫血等治疗,同时保证热量的供应。
1.4 结果:32例患儿均治愈出院。
2 讨论
本组32例中发病年龄都在生后24小时~2个月内,均为纯母乳喂养,而且有些患儿出生时未肌注维生素K1。母乳喂养儿发生维生素K缺乏性出血的机会是牛奶喂养者的15~20倍,原因是母乳中维生素K含量仅有15 μg/dl,为牛乳的25%。母乳喂养儿肠道内主要为乳酸杆菌,合成维生素K少,致内源性维生素K产生不足[1],如合并有腹泻或肝胆疾患时,则加速了晚发型新生儿出血症的发生。因此,预防由于维生素K缺乏引起的新生儿颅内出血对于减少婴儿伤残和死亡率具有重要意义。
3 预防
3.1 在出生时肌注维生素K1,1mg,或孕妇产前每日给维生素k 2-4毫克口服,连服1周,或分娩前数小时注射维生素k,均可预防本病的发生。但20世纪90年代,有学者曾认为肌注维生素K1可能增加白血病和癌症的几率,主张口服维生素K1 1~2 mg,后经多年对照观察证实,维生素K1无论肌注或口服均未增加癌症发病率,而口服维生素K1却有引起晚发维生素K出血者,因此,目前仍主张以肌注为妥[2]。对于有高危因素的新生儿在出院前或满月时再肌注1次维生素K1,喂奶母亲每周服维生素K20毫克2次,以减少晚发型新生儿出血症的发生。
3.2 孕期服用干扰维生素K代谢的药物者,应在妊娠最后3个月期间及分娩前各肌注1次,维生素K1,10mg,纯母乳喂养者,母亲应口服维生素K1,20mg/次,每周2次,所有新生儿出生后应立即给予维生素K1,0.5-1mg肌注1次,以预防晚发性维生素K1缺乏,早产儿、有肝胆疾病、慢性腹泻、长期全静脉营养等高危儿应每周静脉注射1次维生素K1,0.5-1mg。
3.3 加强孕妇营养,尤其是在妊娠晚期更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以增加维生素K的摄入量,保证胎儿的需要。
3.4 有肝胆病及妊娠期用过维生素抑制剂或估计有早产可能的孕妇,在临产前要注射维生素K,以提高胎儿肝内维生素K的贮备量。新生儿出生后肌注维生素K1-2毫克,也有同样的效果。
3.5 做到早期喂养。出生后1-2小时喂糖水,4-6小时开始喂母乳;早产儿出生后4小时试喂糖水,若吮吸吞咽能力好,就可直接喂母乳,使之有利于维生素K的合成。
3.6 对初生,尤其是早产或母体缺乏维生素K的婴儿,在生后一周内要特别注意观察其精神、神志、面色、呕吐物和大便性质、次数、颜色和量,以及身体的其他部位有无出血倾向。同时少惊动患儿,保持安静,以减少出血。
4 护理
4.1 消化道出血时应禁食,减轻对胃黏膜的刺激,待呕吐控制后尽早喂奶。根据呕吐情况决定禁食时间。禁食期间应密切观察患儿的一般反应,包括哭声动作反应,觅食反射程度等。同时进行血糖监测,以防止低血糖。
4.2 洗胃:按医嘱用1%碳酸氢钠液或生理盐水洗胃,清除肠道内的剩余物。
4.3 :均应取头高脚低斜坡右侧卧位,呕吐时可暂给俯卧,脸朝下轻拍背,利于呕吐物流出,吐后侧卧,防止吸入性肺炎。
4.4 耐心喂奶,吸吮猛的婴儿在喂奶时要吸吸停停,奶汁要适宜,姿势要正确,婴儿应取斜坡式卧位,喂奶后应将患儿竖起轻轻拍背,让胃内空气逸出,在吃奶后少翻动头、颈背,并将头抬高片刻。
4.5 呕吐后及时清除口、咽内奶汁:呕吐物可用棉签蘸出或用包有消毒纱布的手帕伸入口内轻轻揩净,或用导管接注射器抽吸,动作轻柔,切忌损伤黏膜,若呕吐致窒息,可给氧气吸入,紧急情况时可口对口人工呼吸。
4.6 迅速建立静脉通路:严格控制滴速,遵医嘱准确及时地用药,以保证营养的供给和纠正水电解质紊乱。
4.7 呕吐后皮肤清洁护理:用温热水将口角、颈下、耳后奶汁用消毒毛巾清洗干净,新生儿皮肤柔嫩,角质层薄,皮肤障壁功能差,口水、奶汁均能引起发红、溃烂,内衣和包被应柔软,并应随时更换,同时应注意保暖[3]。
4.8 做好婴儿家长的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告知患儿家长用维生素K预防和治疗本病是安全有效的方法,耐心讲解新生儿的特点,生长发育知识,喂养方法,使其了解育儿知识,掌握婴儿常规护理方法,对婴儿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刘文臣,白薇.孕妇口服维生素K预防新生儿出血症的临床观察.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04,6(6):523-524
[2] 胡亚美,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480-482
【关键词】新生儿性别;产妇;心理状态;产后出血;护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R473.7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1-0016-01
产后出血是分娩期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尤其是严重产后出血为目前我国产妇死亡的最主要原因,居第一位,以广大农村多见。产后出血发病突然,来势凶险,如不及时治疗处理,可造成产妇短时间内死亡,即使抢救过来,也可因垂体缺血坏死,日后并发垂体前叶功能低下症(席汉氏综合征),严重影响妇女的身体健康。在产后出血的四大原因中,以子宫收缩乏力为最主要原因,但是精神心理因素也是不可忽略的重要因素。为了解新生儿性别对产妇心理和产后出血量的影响,对我院正常分娩的280例产妇心理和产后2小时出血量进行调查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2012年10月-2013年5月在我院住院分娩,智力正常的足月妊娠产妇280例。均为单胎、头位,无合并症和并发症,经阴道分娩。其中初产妇200例,经产妇80例。农民167例,工人62例,干部33例,其它18例。文化程度:小学及初中文化157例,高中以上文化123例,根据出生新生儿性别分为女婴组、男婴组。
1.2方法
在待产产妇送入产房后进行自设问卷调查及SCL-90量表评定;精确测量产后2小时阴道出血量。
1.2.1自设问卷调查
内容包括一般情况,产妇对分娩的心理准备,家庭角色平等情况,对胎儿性别的切盼等。
1.2.2 SCL-90量表[1]
内容包括:比较广泛的精神病症状学内容:情感、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恐惧、偏执等,按5个等级评定各项因素结果,判断产妇的心理健康状况。
1.2.3测量产后2小时出血量:
采用称重法进行计算(一次性会阴垫单垫于臀下,收集血液进行称重,减去垫单重量即为血液重量,血液重量g×1.05=血液量体积ml)。
1.2.4 产后出血诊断标准
按WHO的诊断标准,产后24小时出血量≥500ml,而产后2小时失血量占总失血量的80%,因此将产后2小时失血量≥400ml作为产后出血的标准[2]
1.3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2结果
1)女婴组与男婴组产妇SCL-90因子分值比较(表1)。结果表明新生儿性别对产妇的心理状态有影响,女婴组SCL-90因子分值较高,男婴组比女婴组得分低,以经产妇更显著(P
3讨论
3.1新生儿性别对产妇心理状态的影响:
分娩后由于产妇对新生儿性别不满意,特别是盼儿心切,却生出个女儿,会出现情绪低落、抑郁、焦虑、烦恼、偏执,甚至哭泣等心理障碍,同时家庭的不良习俗对产妇心理状态影响更为重要[3]。因此,女婴组产妇SCL-90因子分值显示高于国内常摸,特别是焦虑、抑郁得分最高,其中经产妇组有显著差异(P
3.1新生儿性别造成产后出血原因分析:
表2和表3中两组资料结果显示,女婴组产后2小时出血量及产后出血发生率均高于男婴组,已经产妇更明显(P
3.3护理
1)及时了解产妇的心理状态及对新生儿性别的期盼,对产妇进行心理疏导,减轻心理负担,使产妇愉快的度过分娩期。对急切盼望男婴的产妇,尤其是经产妇,当出生新生儿是女婴时要及早采取措施加强宫缩,然后再告诉其新生儿性别,并密切观察产后2小时子宫收缩情况。
2)切实做好家属的思想工作,特别是丈夫、婆母的解释工作。由于受中国几千年传中接代、重男轻女封建思想的影响,家庭的压力让产妇背上了沉重的思想包袱,因此及时做好家属的心理护理,为产妇提供更多的支持系统,对缓解产妇对新生儿性别的心理冲突,消除心理障碍效果更好。
3)严密观察产程进展,宫口开全常规给予静脉输液,以备产后加强宫缩。
4)加强孕期保健,特别是高危产妇的监护,做好产妇临产后健康教育,避免产程延长、尿潴留,保持充沛精力,并做好抢救工作。
3.4 处理
产后出血处理首先是明确原因,胎盘娩出后立即按摩子宫,以明确有无子宫收缩乏力,对经产妇应在胎儿前肩娩出后立即给予缩宫素加强宫缩。
1)用静脉留置针建立2条静脉通道,补充血容量,纠正休克。
2)局部止血:对宫缩乏力,静脉点滴缩宫素,同时宫颈注射缩宫素,根据情况注射麦角新碱,或者用卡孕栓舍下含化;按摩子宫,促进子宫收缩;如果经以上处理无效,可用宫腔填塞纱条或者宫腔填塞水囊压迫法止血。对于软产道裂伤引起的出血应及时给予缝合。经多项处理仍出血不止者,可行介入手术,栓塞子宫动脉,以达到止血目的。经过以上处理仍不能有效止血,必要时可行子宫切除术,以挽救生命。
3)快速准确执行医嘱,并做相关实验室检查,做好输血准备。
4)加强保暖,给氧吸入,密切监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生命体征变化,准确估计出血量,记录尿量。
5)及时准确完整的做好各项记录。
6)实践证明,产科医护工作者,特别是产房助产士在产时及产后加强健康教育,做好产妇、家属的心理护理,尤其是分娩期持续地为产妇提供心理上、情感上的支持,缓解产妇对新生儿性别的心理冲突,能有效的防治产后出血。
参考文献
[1]胡佩诚主编.医护心理学[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2000;113~118
[2]全国产后出血防治协作组.中国妇女产时及产后24小时内失血量调查[J].中华妇产科杂志,1987;22:316
[关键词] 新生儿;早接触早吸吮;母乳喂养;护理体会
[中图分类号] R722 [文献标识码] C[文章编号] 1674-4721(2011)04(b)-139-01
早接触早吸吮是指顺产的产妇在产后半小时内进行母婴皮肤接触,时间不少于30 min。为了解住院分娩新生儿早接触早吸吮现状,对2009~2010年钦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住院分娩早接触早吸吮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归纳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2009~2010年钦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住院分娩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1.2 分析方法
按年度分组统计住院分娩新生儿早接触早吸吮状况。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5.0统计软件,采用构成比及χ2检验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009~2010年住院分娩新生儿1 803例,早接触早吸吮1 007例,新生儿早接触早吸吮率为89.13%;其中,2009年住院分娩新生儿791例,早接触早吸吮699例,新生儿早接触早吸吮率为88.37%;2010年住院分娩新生儿1 012例,早接触早吸吮908例,新生儿早接触早吸吮率为89.72%。年度间早接触早吸吮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4,P>0.05)。见表1。
3 讨论
住院分娩后实行早接触、早吸吮、母婴同室是提高母乳喂养率的重要措施。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于1989年发表了保护促进和支持母乳喂养的联合声明,1991年提出了创建爱婴医院的全球性号召。1992年我国开展了“爱婴医院”及“爱婴病区”的评比活动。1992年5月20日(全国母乳喂养宣传日)前向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和计划单列市发出《关于加强母乳喂养工作的通知》,通知要求各地按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保护、促进和支持母乳喂养的10项措施,积极创建“爱婴医院”并抓好母婴同室的试点工作,总结经验,逐步推广:《国际母乳代用品的销售守则》。我国全面开展“爱婴医院” 及“爱婴病区”的评比活动有效地提高了母乳喂养率[1]。
本调查表明,2009~2010年钦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住院分娩新生儿早接触早吸吮率为89.13%。新生儿出生 20~50 min 时正处兴奋时期,新生儿断脐后护理人员要在 30 min内把孩子抱给母亲,帮助新生儿有效地、频繁地吸吮,能持续刺激产妇的腺垂体及神经垂体释放催乳素,同时可促使垂体后叶分泌缩宫素,而垂体后叶素的分泌,可使乳腺泡周围的肌上皮收缩而泌乳,保持乳腺管通畅,及早建立泌乳反射,有助于产后早期母乳喂养成功[2]。新生儿早接触早吸吮对母婴都有好处,母亲产后就能看到自己的小宝宝,增加母婴感情,体会到做母亲的责任,建立起照料婴儿的信心和兴趣,从而可不断增加坚持母乳喂养的信念。早接触、早吸吮能促使胎盘娩出,减少产后出血,使新生儿体温稳定,吸吮良好。根据王广香[3] 报道,经阴道分娩存活2 336新生儿例,产后5~10 min内进行早接触、早吸吮者,胎盘娩出时间在15 min之内者占98.2%,胎盘娩出时间在15~30 min之内者占1.8%,产后出血发生率为0.44%。10~20 min内进行早接触、早吸吮者,胎盘在15 min内娩出者占81.8%,15~30 min内娩出者占18.2%,产后出血发生率为1.36%。产后20~30 min内早接触、早吸吮者,胎盘15 min内娩出者占70.6%,15~30 min内娩出者占29.4%,产后出血发生率为2.21%。92%的母亲乳汁分泌良好,100%的新生儿均吸吮成功,且安静、舒适,皮肤红润。根据王耕[4]报道,对69对剖宫产母婴(A组)与阴道分娩正常的母婴172对(B组)早吸吮对促进乳汁分泌情况进行了观察,结果显示,早吸吮可使新生儿正确学会吸吮姿势,对剖宫产母亲术前、术中实施心理护理,坚持术后母婴皮肤早接触,早吸吮,可使母亲术后3 d内乳汁早分泌、多分泌,增强纯母乳喂养信心,提高纯母乳喂养率。
[参考文献]
[1]肖相云.广西2所医院分娩新生儿住院期间母乳喂养状况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0,3(23):125.
[2]张春丽.7 821例住院分娩新生儿母乳喂养现状分析[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0,18(8):1064-1064.
[3]王广香.产后早接触早吸吮对母婴影响临床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08,12(2):23-24.
【关键词】 足跟采血;新生儿;疼痛;护理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4.04.066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4-1864-02
【Abstract】Objective to heel blood cause of neonatal pain nursing effects were analyzed.Methods the data in October 2011-June 2013 full-term babies born in February 160,it can b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80 cases each,all newborns after heel blood,the control group,routine nursing group on the basis of conventional nursing,plus the postures and non nutritional sucking care.To observe the blood in the two groups after the newborn's DAN grading and crying.Results the team divided into DAN judgement(4.1-1.20),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7.0 + 1.69) points,comparing the two groups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Team in pursuance of a half minutes after crying in 55 cases of control group in blood after half a minute crying in 71 patients,comparing the two groups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Conclusion neonatal heel blood,on the basis of conventional nursing care on the postures and non nutritional sucking nursing,can calm mood,alleviate pain,the effect is obvious.
本文对2011年10月――2013年6月在我院产科出生的足月新生儿进行足跟采血的护理效果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资料选自2011年10月――2013年6月在我院产科出生的足月新生儿160例,其中男90例,女70例;胎龄为37-42周,平均胎龄为(38±0.78)周。将其分为两组,各80例,研究组和对照组新生儿在性别、胎龄等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采血方法 把新生儿放置在开放式的保温床上,采血者用左手托起新生儿右脚,用4个手指托于新生儿的脚弯下,掌心呈现空心状,并面对新生儿足底。用75%的酒精棉球对足跟擦拭,活血后用大拇指指关节自足底的外侧缘到足底后方进行反复推挤后。用75%酒精棉签对采血部分的皮肤消毒,取无菌三棱针刺入最高点部位,自第2滴血开始取,用滤纸渗透其正反面,一次约采集3个血斑。
1.2.2 护理方法
1.2.2.1 对照组 新生儿行常规护理:取仰卧位,致痛操作后不给予其任何干预。
1.2.2.2 实验组 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血前让另外的护理人员把两手分别放在新生儿头部及双脚,让其保持左侧卧的屈曲,致痛的操作过程中在婴儿的口中放置无菌安慰奶嘴,并保持到采血结束,无需母乳或者配方乳的吸入。
1.3 评估方法 采取新生儿急性疼痛行为评分量表(DAN)测量婴儿感觉各类致痛性操作疼痛强度,以及评价采取各种缓解疼痛的措施的效果:面部表情:采取0-4分内的五级评分;肢体活动与声音表现:0-3分内的四级评分。总分在0-10分之间,分值越高表示疼痛越严重[1]。
比较两组采血结束之后半分钟内已经停止啼哭的新生儿例数。
1.4 统计学分析 所有数据均用SPSS18.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一般资料(χ±s)表示,计量资料t检验,计数资料χ2检验,当P
2 结 果
2.1 两组新生儿挤捏及针刺时的DAN评分情况 研究组的新生儿的DAN总评分为(4.1±1.20)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7.0±1.69)分,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 论
新生儿会因诊疗性的小操作而出现疼痛感,非药物性的止痛措施一般是采取减轻负性的刺激,阻断其疼痛传导途径,启动其疼痛的调节系统,减轻新生儿疼痛[2]。屈曲根据新生儿的本体感觉和触觉系统,给予温和刺激,让新生儿感到安全和舒适,缩短新生儿的啼哭时间。NNS能刺激新生儿的几腔触觉受体,增加吸吮动作,起到安抚作用,减少疼痛感[3]。本研究表明,新生儿足跟采血时,常规护理++非营养性吸允护理的DAN总评分为(4.1±1.20)分,采血后半分钟啼哭的有55例。
综上所述,新生儿在足跟采血时,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对其进行和非营养性吸允护理,能对其进行安抚,减轻新生儿的疼痛感,效果比较明显。
参考文献
[1] 翁月萍,郭惠玲.足跟采血致新生儿疼痛的护理干预效果研究[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2,31(1):51.
关键词:护理管理;新生儿科;感染;措施;应用
院内感染是指住院患者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者入院时已处于潜伏期的感染[1]。新生儿是一类极其特殊的群体,其各个器官的发育还不是很完善,体内的正常菌群也还没有完全建立,免疫功能较低,所以,新生儿患者是院内感染发生的高危人群[2]。随着对健康知识了解的不断提升,人们不再单纯地关注医疗行为,对于医疗环境也越来越关注,对其安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新生儿作为一类特殊群体,其健康问题获得了患儿家长的高度关注,甚至是过度关注。在以上因素影响下,近年来,由新生儿感染问题引发的医患纠纷事件不断增加,所以新生儿科的感染预防工作应该作为医院的一项重要任务来抓。本研究采用加强新生儿科护理管理模式对2014年8月~2015年2月期间在余姚市第二人民医院新生儿科进行治疗的200例患儿护理管理情况进行干预,对新生儿科感染预防工作产生了一定的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本研究选择2014年1~7月在我院新生儿科进行治疗的200例患儿作为对照组,2014年8月~2015年2月在我院新生儿科进行治疗的200例患儿作为干预组。纳入标准:①新生儿。②患儿家长自愿参加本研究。排除标准:早产儿、足月小样儿、巨大儿、珍贵儿。
1.2研究方法
对照组按照传统护理管理模式进行新生儿护理工作,即新生儿到达科室后,护理人员在传统护理管理模式方法对新生儿进行护理,护理质量管理小组负责对新生儿的护理质量进行监测,对新生儿的感染发生情况进行记录,整理出患儿的呼吸系统感染发生率、消化系统感染发生率和其他系统感染发生率的详细数据,并调查患儿家长的护理服务满意度情况;干预组在加强护理管理模式下对新生儿进行护理工作,具体内容包括:制定新生儿科感染预防安全目标;建立新生儿科护理管理规范和护理操作规范;落实新的新生儿科护理管理制度的实施;全程质量监察等。
1.2.1制定新生儿科感染预防安全目标
加强新生儿各系统管理,确保患儿各个系统感染发生率为零。加强患儿护理管理,提高护理效果,提升患儿家长的整体护理服务满意度。严密监测新生儿护理工作,及时处理护理不良反应,消除传染源与易感渠道。
1.2.2建立新生儿科护理管理规范和护理操作规范
(1)正确识别新生儿身份。正确识别新生儿的身份是避免操作失误的第一步,因此它是有效护理管理的首要措施。新生儿入科后要及时建立新生儿管理腕带,详细填写新生儿的身份信息,每次进行护理操作前后需认真核对新生儿腕带上的信息,需与治疗单上的信息相符合,并在护理操作前与患儿家长再次核对患儿信息,避免护理对象错误,造成护理差错,从而进一步引发护患纠纷。(2)建立新生儿各项护理操作规范。建立新生儿各项护理操作规范,不仅是预防新生儿感染发生的有效方法,同时也可以避免由于操作方式不统一带来的纠纷问题。操作规范主要内容包括:异常症状护理如新生儿黄疸、假月经肿大、口腔上皮珠等;基本生活护理如换尿布、穿衣、睡眠、洗澡等;治疗性护理如静脉输液、肌肉注射、给口服药等。对上述每一个护理操作的过程进行细化,对操作关键点进行详细的标注,对易发生护理失误的部分要重点标注,必要时可采取制定卡通的操作流程图,利用形象记忆加深印象[3]。(3)加强新生儿科护理人员培训。新生儿是一类特殊的人群,由于其特殊的生理结构,是感染发生的高危人群。因此对新生儿进行护理时务必仔细谨慎。但是在现实工作中,新生儿科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还有待提高,尤其是新入科的护理人员,安全防范与感染预防意识不高,容易造成护理差错,造成患儿感染。针对这一问题,新生儿科需定期组织新生儿科护理知识与感染预防知识培训工作。由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对入科5年以内的新护士进行护理知识培训,对容易造成护理差错以及患儿感染的细节进行深入讲解,对相关护理技能进行手把手的培训,以促进新护士风险防范意识的提升及护理质量的提高[3]。(4)做好隔离工作。做好已经发生感染的患儿与未发生感染患儿之间的隔离工作,尤其是呼吸道和消化道感染的隔离;对不同病种的患儿也要进行隔离;同一病房内适当增加床间距,以避免交叉感染发生[4]。(5)加强基础护理。基础护理是减少各系统感染发生的基础,所以护理人员应该加强新生儿口腔护理、脐带护理、臀部护理以及眼部护理等基础护理措施[4]。(6)强化考核机制。建立护理质量管理小组。小组成员由护士长、资深护士、责任护士组成,小组对新生儿的每班护理情况进行详细的记录,包括护理护士、护理效果、护理不良反应的发生及处理效果等。对科室护理人员定期实行护理知识考核,包括理论考核和操作考核,将科室护士的护理记录、护理考核成绩与个人工作绩效挂钩,以提高护理质量,实现新生儿安全护理目标[5]。
1.3研究工具
采用患儿家长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进行调查。问卷共包含护理人员的服务态度、工作责任心、护理质量等10个模块,每个模块10分,满意度90分以上记为阳性指标。
1.4统计学方
采用SPSS19.0软件对调查数据进行整理分析,统计频数、频率,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护理质量指标比较本研究对照组200例新生儿患者中,有21名新生儿发生呼吸系统感染,16名新生儿发生消化系统感染,13名新生儿出现其他系统感染;干预组对应的数据分别为5名、2名、2名。将对照组和干预组的呼吸系统感染发生率、消化系统感染发生率和其他系统感染发生率代入进行χ2检验,结果显示两组在这三个指标上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见表1。2.2患儿家长护理满意度比较护理满意度方面,对照组有153例患儿家长总体评分为满意,干预组有189名患儿家长总体评分为满意,差异显著(P<0.01)。见表2。
3讨论
发达国家的研究显示,每例医院感染产生的额外费用为1000~4500美元(平均1800美元),但在儿科病房特别是新生儿病房额外费用可超过10000美元[6]。新生儿的家长是刚涉足社会的年轻人,高额的费用无疑会增加患儿家长的经济负担和心理负担;另一方面感染会导致患儿的病情进一步加重,甚至会影响新生儿的正常发育。因此,近年来新生儿科医疗纠纷屡屡发生,给医院带来严重损失的同时也严重影响了医院的声誉。在医疗卫生行业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无疑会给医院的发展带来负面的影响。本研究结果显示加强新生儿科的护理管理工作后,新生儿的感染发生情况显著好转,新生儿的治疗与康复效果得到了显著提升,患儿家长的护理服务满意度也有了明显的提高,此结果提示加强护理管理对于新生儿科感染预防工作有着重要的意义。
作者:魏萍 单位:浙江省余姚市第二人民医院
参考文献
[1]马微丰,岑雷音.新生儿院内感染危险因素及护理对策[J].健康研究,2015,35(3):340-341.
[2]杨小艳.基层医院新生儿病房控制医院感染管理[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7):1463.
[3]杨巧玲,于淑琴,轩杰.儿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监测与预防措施[J].中国消毒学杂志,2013,10(7):679.
[4]李有敏.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分析与控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11):2657-2659.
中图分类号:R272.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1)06-0188-02
分析新生儿监护室临床带教中面临的问题,采取合理制订实习计划,应用多种教学手段,多给学生动手机会,加强与学生的交流,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新生儿监护室在服务对象上存在特殊性,决定了护理工作有别于其他科室。需要基础理论知识扎实、专业技能强的高素质护理队伍,因此,对老师和护生在新生儿监护室的工作要求更高,与普通病房相比要求护生要动作快,反应快,还要更加细心与耐心的特点。
1 带教中面临的问题
1.1 病种复杂,病人病情变化快,不易观察
我科收治新生儿危急重症病人,如各种呼吸衰竭、颅内出血、先天畸形等。除了生命体征的监测,观察意识、瞳孔变化,吸吮、哭声及肌张力的变化也很重要。这些变化给我们提供第一手资料,有助于医生根据病人病情变化,结合实验室检查,决定其治疗方案。然而由于新生儿是哑科,有一些患儿病情变化过程却不易观察,对于实习生来说这一块非常薄弱。
1.2 危重病人基础护理工作重
每天要定时改变、口腔护理、鼻饲流质饮食、吸痰
1.3 危重病人专科护理复杂
危重新生儿病情变化快,临床表现复杂,观察治疗内容多,使用仪器多。如有创血压监测、呼吸机使用、各种注射泵及输液泵的使用。
1.4 护生成就感差
新生儿静脉穿刺成功大大提高护生的成就感,但在新生儿监护室由于PICC置管、脐静脉置管应用,减少了穿刺机会,又加上新生儿静脉穿刺本身很困难,带教老师一般不愿意放手,使护生的成就感大大降低。
2 对策
2.1 入室前的培训
培训内容:(1)熟悉环境,入科安全教育和制度教育。(2)正确戴口罩、帽子。(3)如何对新生儿进行日常的常规护理(4)认识常用仪器及操作方法,如新生儿保暖箱、红外线抢救台的简单的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 (5)强化无菌观念及洗手依从性
2.2 合理制订实习计划
根据护生实纲,制订实习计划。护理实习生在新生儿临护室共实习四周;第1周完成入室前培训。第2周由带教老师一对一进行带教,能完成新生儿常规护理。了解带教老师近几天所管病人的病种、治疗和护理方面的信息。第3周 与带教老师一起完成所管病人的治疗护理。第四周在带教老师的协助下完成新生儿留置针穿刺、动静脉采血及各种管道的维护。使整个实习计划的过程体现出循序渐进[ 1]。
2.3 多种教学方法的应用
除了传统的床旁带教,我们增加了教学模具的使用,多媒体也大量应用于带教中。新生儿病情变化快,表现复杂。我们把新生儿各种抽动的表现汇总及各种哭声如何观察等,都做成多媒体由总带教进行讲解。只有结合模具才能更好地理解各种疾病的发病基础及各种症状。而多媒体的使用把那些抽象的东西形象化,加深了学生的理解。
2.4 多给学生动手机会
新生儿监护室患儿涉及的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内容都很多,很多操作是在其他科室不易遇到的,如脐静脉护理,肺表面活性物质的应用和护理,新生儿心肺复苏和护理,使用静脉留置针的机会也很多。由于家属不在病房,一些纠纷可以避免。带教老师可以在充分示教的基础上,给学生更多的动手机会,使之以后能更好地适应工作。
2.5 加强与学生交流,构筑和谐师生关系
带教老师要具有一定的心理学知识,掌握沟通技巧,经常与护生交谈,了解护生的心理问题,指导其自我调试[2]。带教教师应正确引导,使实习生既具有真诚心、爱护心、关怀心、同情心、忍耐心,善于运用语言交往,又要充分运用非语言往,善于总结经验教训,虚心学习[3],以提高医学沟通能力,建立和谐关系。带教老师可以把自己工作的历程告诉他们,让他们知道每个护士都是这样一步一步成长起来的。倾听学生们的感受,不能以一种高高在上的心态,觉得他们是小孩,想法比较幼稚,而是尊重他们,使之能畅所欲言。
临床带教工作责任大,内容覆盖面广,工作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新一代护士的成长。带教老师只有充分认识到自己的责任与任务,不怕困难,不断调整自己知识结构,才能更好地完成带教工作。
参考文献
[1] 贺爱兰. 浅谈护士长在为护理实习生创造临床学习环境中的作用[ 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05, 21( 1): 76.
【关键词】 新生儿;窒息;抢救;护理
新生儿窒息是新生儿致死和致残的主要原因,严重影响着新生儿的生存质量[1]。所以,对于新生儿窒息患者,及时、有效的复苏抢救及护理干预,对于提高新生儿的预后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2]。本研究中,2010年12月至2012年12月期间,我院诊治的30例新生儿窒息患者,入院后给予复苏抢救治疗和护理,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将结果汇报如下,以供临床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0年12月至2012年12月期间,我院诊治的30例新生儿窒息患者,其中剖宫产9例、产钳助产4例、双胎2例;15例胎龄小于37周、14例胎龄为37~41周、1例胎龄大于41周;13例体重小于2500 g、15例体重为2500~4000 g、2例体重超过4000 g。
1.2 新生儿窒息诊断标准[3] 根据新生儿出生后1 min的Apgar评分,从肤色、呼吸、心率、肌张力、对刺激的反应性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估。①正常:Apgar评分为8~10分。②轻度窒息:Apgar评分为4~7分。③重度窒息:Apgar评分为0~3分。
1.3 复苏方法 新生儿娩出后,快速进行Apgar评分,迅速清理体表的羊水和血迹,摆好后,立即快速吸净口、咽、鼻腔的粘液及分泌物,必要时进行气管插管;轻拍新生儿的足底,使其啼哭刺激出现呼吸,一旦呼吸暂停,或者每分钟心率低于100次,则给予正压人工呼吸,如果每分钟心率仍低于60次,则实时给予胸外按压,若心率高于60次/min,则改为正压人工呼吸,直至心率超过100次/min;遵医嘱静脉给予1:1000肾上腺素;观察新生儿皮色、呼吸等,加强新生儿监测和护理,直至肤色红润、呼吸平稳。
1.4 复苏后护理方法[4] ①保暖:新生儿娩出后,置于远红外保暖床,待病情稳定后,转入温度为30~32摄氏度、湿度为50%~60%的保暖箱,使其体温维持在36.5~37度,维持较低的新陈代谢率和低耗氧量。②病情观察:密切注意患儿呼吸、心率、体温、肤色、尿量等症状变化,一旦患儿出现呼吸困难、发绀、抽搐等现象,立即报告主管医师,及时给予相应处理。③静脉输液:建立有效的静脉通道,利用输液泵有效控制滴速,避免滴速过快导致心力衰竭、肺水肿,遵医嘱肌内注射维生素K1,预防颅内出血。④吸氧:复苏后虽然形成呼吸,但仍处于不同程度的缺氧状态,对于轻度窒息患儿,给予间断性低流量吸氧,对于重度窒息患儿,给予持续性低流量吸氧,直至患儿面色红润、恢复自主呼吸,动脉氧分压大于78 mm Hg。⑤喂养护理:对于轻度窒息患儿,复苏后缺氧状态得到了明显改善,并且不会出现明显并发症,可以进行母乳喂养,对于重度窒息患儿,可适时延迟24~48 h,再进行母乳喂养,母乳喂养时,注意将患儿头部和肩部适当抬高,采取右侧位,避免呕吐导致窒息。⑥基础护理:病房严格消毒,减少探视人数和探视时间,注意患儿口腔、脐部、臀部的清洁,避免感染的发生,医护人员进行操作前后,都需要洗手,避免交叉感染。⑦心理护理:给予产妇有效的心理疏导,缓解其紧张、焦虑、恐惧等负面情绪,使其保持良好的心态,去面对治疗和护理,耐心解答患者家属的询问,同时将成功救治病例告知产妇,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
2 结果
30例新生儿窒息患者,经过复苏抢救和护理后,除1例自动放弃治疗外,其余29例均治愈出院。
3 讨论
新生儿窒息作为产科比较常见的危重疾病,是胎儿宫内窘迫的延续症状,所以,做好孕产妇的保健工作,及时发现高危因素,及时治疗,能够有效降低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加强孕期的健康宣教,讲述保健知识,指导孕妇进行胎动计数,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就诊。进入产程后,密切关注产程变化,及时解除胎儿窘迫,可降低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
一旦出现新生儿窒息,必须及时进行复苏抢救,抢救的关键在于保持呼吸道的通畅性,尽快改善患儿的缺氧症状,缩短缺氧时间,减少新生儿大脑缺氧时间,就会显著降低缺血缺氧性脑病的发生率,避免严重后遗症的发生[5]。另外,复苏治疗后还需要给予有效的护理干预,密切注意患儿病情变化,防止复苏后再次发生窒息现象。
本研究中,30例新生儿窒息患者,经过复苏抢救和护理后,29例均治愈出院,没有出现严重后遗症,总而言之,对于新生儿窒息患者,及时、有效的复苏抢救,复苏后给予保暖、合理氧疗、心理护理、基础护理等合理护理干预,能够明显提高抢救成功率,值得临床推广。
参 考 文 献
[1] 姜敬.新生儿窒息复苏后的护理体会.实用全科医学,2008,6(6):647648.
[2] 薛丽琴.新生儿窒息的护理体会.基层医学论坛,2011,7(15):653654.
[3] 刘文静.35例新生儿窒息抢救与临床护理.中国实用医药,2010,13(6):209210.
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窒息后血糖异常的护理方法。方法:随机选取2011年9月~2014年3月我院收治的112例发生新生儿窒息后血糖异常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个体化护理。比较两组患儿血糖水平。结果:观察组患儿低血糖、高血糖发生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个体化护理应用于新生儿窒息后血糖异常护理可明显提升护理质量,明显纠正患儿血糖异常状况,提升患儿预后质量。
关键词 新生儿窒息;血糖异常;护理措施
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5.10.027
Clinicalefficacyofindividualizednursinginthetreatmentofabnormalbloodglucoseafterneonatalasphyxia
HUANGRi-mei(ShenzhenBao′anDistrictPeople′sHospital,Shenzhen518100)
AbstractObjective:Toexplorethenursingmethodofabnormalbloodglucoseafterneonatalasphyxia.Methods:Randomlyselected112patientswithabnormalbloodglucoseinourhospitalfromSeptember2011toMarch2014.Thesecaseswererandomlydividedintoobservationgroupandcontrolgroup.Thecontrolgroupwasgivenroutinenursingandobservationgroupwasgivenindividualnursing.Bloodglucoselevelwasdetectedinthetwogroups.Results:Theincidenceofhypoglycemiaandhyperglycemiaintheobservationgroupwaslessthancontrolgroupandthedifferencewasstatisticallysignificant(P<0.05).Conclusion:Theapplicationofindividualizednursinginthetreatmentofabnormalbloodglucoseafterneonatalasphyxiacansignificantlyimprovethequalityofnursingcare,improvetheabnormalbloodglucoselevelandtheprognosisofthepatients.
KeywordsNeonatalasphyxia;Abnormalbloodglucose;Nursingmeasures
新生儿窒息是围生期临床十分严重且较为常见的疾病之一,其不但能够导致新生儿各器官发生缺氧、缺血性损伤,此外还可导致新生儿基础代谢紊乱,尤其对糖代谢过程较为明显,导致新生儿发生包含低血糖及高血糖在内的血糖异常[1]。血糖异常可进一步导致新生儿发生脑损伤乃至死亡,严重影响着新生儿的生活质量和生命健康[2]。为改善新生儿生存质量,本研究旨在探究新生儿窒息后血糖异常的护理措施,以期能够尽快恢复新生儿血糖水平,为临床新生儿窒息后血糖异常护理提供一种新的选择。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随机选取2011年9月~2014年3月我院收治的112例发生新生儿窒息后血糖异常患儿为研究对象,男58例,女54例。出生时间3~28d。出生体重2.36~3.12kg,平均(2.91±0.29)kg。发生窒息时间为出生后84~118min,平均(98.36±14.78)min。其中75例新生儿出现低血糖,37例新生儿出现高血糖。84例新生儿为轻度窒息,18例新生儿为重度窒息,所有患儿均给予对症治疗。将患儿随机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儿的性别、出生时间、出生体重、疾病进程以及治疗方法等方面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护理,包括常规药物治疗、饮食、体温监测及心理等方面的护理。观察组患儿在此基础上给予个体化护理,具体包括:(1)加强血糖监控。血糖异常会对患儿机体功能产生可逆以及不可逆的身体损伤,增加血糖监测频率,详细记录并细致分析患儿血糖波动情况,有助于了解患儿疾病进展,辅以对症治疗和护理。(2)加强健康教育。加强对患儿父母的健康教育,一方面教授患儿父母正确的自我护理方法,如对低血糖患儿,可喂患儿10%葡萄糖水以期改善其低血糖症状;另一方面提醒患儿父母注意观察患儿临床表现并记录,并就所观察内容与临床护理人员进行沟通,帮助护理人员了解患儿病情变化。(3)严格控制葡萄糖和胰岛素用量。对发生低血糖的患儿应静脉滴注10%葡萄糖溶液,为避免脑损伤应将滴注速度严格控制于1ml/min以下,且当患儿血糖水平恢复正常或者异常升高时,应及时降低滴注速度或者停止滴注。对发生高血糖的患儿,应严格控制胰岛素滴注量,且当患儿血糖恢复正常或者异常降低时,应及时减少滴注量或者停止滴注。(4)纠正缺氧。及时细致全面清除患儿呼吸道黏液,由专人定时给予呼吸道护理,对症状严重者给予面罩吸氧。(5)加强监护。临床护理人员细致监测并详细记录患儿体温、呼吸变化,同时仔细观察患儿是否出现惊厥、发绀等情况。此外应特别注意新生儿低血糖分为有症状低血糖及无症状低血糖,其中无症状低血糖发生率明显高于有症状低血糖,故临床护理人员应更细致的了解患儿的临床变化,以期能够及时了解患儿的病情变化,能及时对症护理,改善患儿的预后质量。(6)加强保暖。依据患儿临床资料及时调整环境温度,减少患儿基础消耗,避免患儿出现低血糖。(7)采用足跟部取血。足跟部取血进行血糖检测能够更准确的反应患儿的血糖水平,故采用足跟部取血。
1.3评价标准血糖异常诊断标准如下:(1)低血糖。对出生24h内新生儿,血糖水平低于2.2mmol/L诊断为低血糖;对出生24h后新生儿,血糖低于2.8mmol/L诊断为低血糖。(2)高血糖。血糖水平高于7.0mmol/L诊断为高血糖[3]。
1.4统计学处理采用PEMS3.2数据统计包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的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表1)
3讨论
新生儿发生窒息后,由于机体各脏器缺氧可发生可逆转以及不可逆转的损伤,危及新生儿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对伴随有血糖异常的新生儿,机体损伤更大,对低血糖患儿,可导致患儿出现昏迷等症状,加剧患儿呼吸困难等症状;对高血糖患儿,由于机体处于高渗状态,可导致不同程度的脑损伤[4-5]。因而,给予患儿全面细致的护理,尽早纠正患儿血糖异常对于挽救新生儿生命,提升其预后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4-7]。
本研究通过个性化护理,给予了患儿更细致与全面的护理,不仅能够及时全面了解患儿的病情变化,提升治疗及护理的针对性,同时也通过控制外部条件,降低了患儿低血糖的发生概率。同时,加强临床血糖检测频率,分析血糖变化趋势,并结合临床表现制定护理措施,提升了护理措施的临床效果,避免了过度护理以及护理缺失,不但保证了患儿的预后质量,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临床护理人员的工作量。此外,在本研究中将患儿父母纳入了临床护理范围,通过父母的护理实现了对患儿的全天候观察,有助于全面细致了解患儿的病情变化,制定更合理有效的护理措施,加速患儿恢复,改善其预后质量。
综上所述,将个体化护理应用于新生儿窒息后血糖异常护理可明显提升护理质量,明显纠正患儿血糖异常状况,提升患儿预后质量。
参考文献
[1]苏宝琴.个体化护理对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血糖、妊娠结局及新生儿并发症的影响[J].中国基层医药,2013,20(11):1756-1758.
[2]高本安.新生儿窒息后血糖异常的临床护理方法分析[J].中国处方药,2014,12(1):121-122.
[3]莫静金,陆月仪,林淑仪,等.新生儿窒息后血糖异常的临床特征及护理对策[J].中国医疗前沿,2013,8(6):101,111.
[4]徐承琴,白婧.窒息新生儿血糖变化的临床意义[J].中国当代医药,2014,21(33):159-161.
[5]孙召香.早期护理干预对新生儿窒息患儿胆红素的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2014,6(6):563-564.
[6]牛建佩.新生儿窒息抢救中的护理体会[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8(8):195-196.
[7]马香,金莲子,杨平.新生儿窒息的复苏及护理[J].中国社区医师,2014,30(23):135-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