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教育心理学常见问题范文

教育心理学常见问题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教育心理学常见问题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教育心理学常见问题

第1篇:教育心理学常见问题范文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对策

中图分类号:G448 文献标识码:A

近年来,大学生因心理健康问题引起的精神失常、休学、退学的事件屡见不鲜,因心理健康问题引发的暴力事件、自杀事件更是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震动。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如何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大学生的适应能力,让学生学会学习和生活,发展个性和创造性,是广大教育工作者的任务和使命。

一、大学生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

(一)环境适应能力差

大学新生入学时,气候条件、校园环境、教学方式、学习方法、生活习惯、语言隔阂等的改变,会给每个大学生带来不同程度的环境应激。如果不能在较短的时间内顺应环境的变迁,就会影响到大学生正常的学习、生活和工作,造成失眠、焦虑、紧张等心理问题。

(二)人际关系问题

人际关系问题体现在人际交往技能缺陷、人格缺陷和人际交往障碍三个方面。人际交往技能缺陷,表现为与人交往和独处的经验较少,缺乏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经验和技巧。人格缺陷指人格特质中存在着一些发展不良方面或缺陷,这些缺陷将会严重影响大学生的人际交往和其他社会性活动。人际交往障碍是学生在与人相处中因遭受挫折而自我否定进而陷入苦闷与焦虑。在人际交往中的产生问题将导致大学生对身边人会产生嫉妒、自卑、自负和害羞的心理。

(三)情感问题

异往中的感情挫折,恋爱过程中的情感纠葛、失恋问题。恋爱观不正确,导致心理上的苦恼和忧虑,严重的将导致抑郁或自杀倾向。亲子关系不和谐,父母离异、单亲家庭或从小是留守儿童等原因,一些学生与父母的交流很少,对父母在情感上有隔阂、抵触或敌对情绪。

(四)学习和就业压力

学习的好坏直接影响大学生的心理状态,高校上课人数增加、课程难懂,授课速度提高等都会给学生带来压力,容易使学生产生疲劳、焦虑和失眠等,导致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方法不正确,甚至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面对巨大的就业压力,学生在就业不顺或不理想时,容易产生焦虑和自卑等不良情绪。这种心理障碍严重影响其身体健康。

(五)网络成瘾

网络已成为高校大学生工作学习不可或缺工具,但因网络成瘾而产生的心理问题也逐年增加。网络成瘾学生的特征表现为网络心理依赖症,网络产生的自闭心理,网络产生的焦虑心理,网络人格障碍。调查表明网络成瘾的大学生存在对为人缺乏热情和主动性,社会适应能力较差,人际交往中注意力不集中、时间观念差等表现。[1]

(六)自我认知不准确

自我认识不准确,因家庭经济条件、学习成绩、个人特长、就业去向等差异,造成个体自负自卑两种情绪交叉,内心深处自卑但外在表现却自负自傲,自以为是[2]。有些学生好高骛远、有些则目光短浅。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产生的原因

(一)客观原因

社会的变化、生活节奏、社会风气等是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不可忽视的因素。信息时代的到来,互联网良莠不齐的资源,让大学生感到迷茫和疑虑。高校学生中的贫富差距,使得贫困生存在巨大心理压力,大学生面临着沉重的就业压力和人际交往压力。

学校的教育条件、学习条件、生活条件,以及师生关系、同学关系等直接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如果学风不盛、学习负担过重、教育方法不当、师生感情对立、同学关系不和谐等,将使学生产生心理压抑,出现心理失调,甚至导致心理障碍。学校教育中过分重视对学生的只能开发,忽视了对学生心理适应能力的培养。

家庭是个体生活的中心,是个体身心发展受到最早影响的生态因素。不良的家庭环境因素,容易造成家庭成员的心理行为异常。家庭成员不全,家庭关系紧张,家庭气氛淡漠,家庭教育方式不当都将影响学生个性的养成,进而导致严重的心理问题[3]。

(二)主观原因

主管原因包括生理原因和心理原因。生理因素包括个体遗传因素和躯体疾病和性格缺陷。心理因素包括认知结构缺陷,情绪不稳定,心理不成熟[4]。

三、加强大学生心里健康教育的对策

(一)开展心理普查,建立健康档案

开展新生心理普查,全面准确地了解和掌握学生的个性特征和心理健康状况,为学生的成长提供有效的心理健康服务。筛选出有心理问题或容易产生心理问题倾向的学生,有针对性的进行心理咨询和辅导,有效地控制各种心理问题行为发生。建立心理健康档案,便于根据学生的不同心理特征,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做到分类指导、因材施教[5]。

(二)开设心理健康课程和心理咨询服务

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增强大学生心理适应能力和抗挫折能力推动大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高校应把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纳入教学计划,并给予相应的学分。邀请心理学专家开展专题讲座,根据不同年级、不同对象选择不同内容。开展个别咨询、团体辅导、在线咨询等多种形式的咨询服务,有针对性地向学生提供及时有效的心理健康指导。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主题活动,通过心理健康知识竞赛、心理话剧表演、心理行为训练等活动,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三)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通过专、兼、聘等多种形式,强化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加强大学生心理咨询中心的建设,引进高水平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鼓励现有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继续深造,提高业务水平;加强对辅导员和班主任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培训,增强解决学生心理问题的能力;设立班级心理委员,加强对心理委员的培训和指导,及时做好心理健康问题的发现和预防。

(四)引导家长转变观念

家长在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家长应学会转变传统观念,首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寻求自身的进步,学习心理学基本知识,提高子女的教育质量;其次,家长应积极创造和谐稳定的家庭环境,和谐的氛围有助于孩子健康性格的养成。最后,形成与子女及时沟通的良好习惯,及时掌握孩子的心理状况,对学生的异常心态和行为进行科学的引导,保障其心理健康。

参考文献

[1]陈国皎.山西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研究[A].山西财经大学2014

[2]戴嘉宝.高校扩招后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J].中国健康教育2009,19(11):870-871

[3]李阳模.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教育对策研究[A] 西南师范大学2004

第2篇:教育心理学常见问题范文

常见的心理问题

目前,师范学院的在校生群体主要以20 世纪80 年代中期出生的独生子女为主。现代社会的快速进步和发展使得学生的心理健康面临着更多更大的压力和挑战;同时,市场经济带来的负面影响,未来的就业压力,不良的人际关系,学生之间的相互攀比,社会上各种不良风气的诱导等,都反映在他们的心理和行为表现上面。在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中,笔者发现相当一部分学生存在着程度不同、表现各异的心理困惑或心理问题,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逆反心理

表现为对家庭、学校、社会的逆反。如对老师、家长的顶撞反抗,对教育体制、教师行为的不满和厌恶,对社会价值观念的否定。笔者就遇到这样一件事,我们学院为了学生能充分利用时间更好地学习,规定星期日至星期五晚上要在班级教室进行晚自习。时间长了,就引起学生的不满了,他们觉得自己是大学生了,能自己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其他的一些院校都不晚自习,而他们还要晚自习太委屈了。于是,在这种逆反心理的作用下,班级中的同学都准备集体罢晚自习来抵触学院的这一规章制度。

2.厌学心理

表现为对学习在认识上存在偏差,学习目标不明确,情感上消极对待、行为上远离学习活动。就读师范,许多学生特别是男生心有未甘,感觉屈才,对将要从事的职业不看好,有一种莫名的失落感。班级中就有一个男学生,是从温州考进来的,由于并不是自愿想考师范学院,一进校门就有这样的想法:“我今后是不从事教师这一职业的,我是要做生意赚钱的。”因此,他不仅课堂上不认真学习本专业知识,而且时常逃课违纪,课余时间也把精力花在打工赚钱上。还有些学生一开始学习态度还是端正的,但由于数学教育专业的课程具有一定的难度,学到后面产生畏难情绪,于是消极悲观,自怨自艾,得过且过,不思进取,随波逐流。

3.嫉妒心理

嫉妒心理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心理现象,它指的是看见别人某些方面,例如成绩、品德、才华、成就、名声、相貌等超过自己而产生一种不甘心、怨恨的心理反应。嫉妒心理每个人都可能有过,只不过程度不同而已。严重的常表现为不自觉地采取某些行为打击其被嫉妒者。在班级中让学生民主投票选举班干部或评单项积极分子,就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那些学习成绩优秀,工作能力强,老师眼中的好学生往往票数不高而落选,更为严重的是在本学期的班干部改选中,许多同学居然选了一个学习成绩最差、常常逃课违纪的学生当班长。深入学生中了解得知这正是嫉妒心理在作怪,因为那些各方面都平平的学生觉得反正我没能力没资格当选,那你优秀的同学也别想当选,我就选那些不如我的同学吧。

4.人际交往障碍

和谐的人际关系是师范生健康成长的保证。但不少师范生存在着不善交往、人际关系不良的问题,比如人际交往中对他人过于苛求,难以相处;有些受个人气质、性格等因素影响,自我封闭,孤僻,不善言辞,不善于交际,缺少知心朋友,常感孤独寂。这些都给学生心理造成不良的后果。班中有个女生学习态度认真,成绩优秀,工作能力、各方面素质都很不错,但在班级中却人际关系不好,缺乏朋友,班干部工作得不到同学的支持,有时她自己也很郁闷,为什么和同学的关系会这样?后来和她一起分析原因,发现她为人处事上过于斤斤计较,在个人利益上,不能吃一点小亏;和同学交往时,不懂得谦让,导致同学对她反感,不愿与她交往,甚至不能实事求是地评价她好的一面。

解决常见心理问题的对策

师范生表现出的心理问题复杂多样,涉及面广,产生的原因也各不相同,面对那些存在不同程度心理障碍的学生,作为师范教育工作者的班主任应当积极开辟各种途径,开展心理素质教育,帮助他们尽快走出心理困境,解除心理压力。同时,积极开辟各种途径,开展心理素质教育,加强心理问题的早期预防和干预。

1.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班主任是全面关心学生成长的主要教师,是班级学生的主要精神关怀者。研究表明,师生关系是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基本因素之一,它能通过暗示、感召、移情、认同等作用,对学生产生潜在的影响。因此作为班级组织者、教育者、管理者的班主任就要很好地掌握每个学生的个性、能力、交友关系、家庭状况以及其他情况。平时要利用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深入到宿舍、教室、学生中间,以朋友的身份融入到他们的生活中,加深彼此间的交流沟通,让学生敢说真心话,以便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随时掌握异常情况。比如,在学生准备集体罢晚自习事件中,正由于班中有一学生及时通知了班主任,才及时制止,没有造成严重后果。另一方面,班主任也要加强自身全面素质的培养,努力学习教育学、心理学知识,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艺术。

2.积极开展健康向上的集体活动

良好的集体活动能促进人际交往,建立团结、合作、友爱、互助的人际关系,促进身心和谐发展。从这一观点出发,班主任可以有目的、有计划的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形式的集体活动,把集体活动和心理教育相结合来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例如,针对一部分学生的厌学、畏难心理,专门请高年级的优秀学生和已经走向教师岗位的毕业生,谈谈他们的得失和经验教训,然后开展“学习是为什么”的主题班会,让学生确立学习目标,懂得与其今后后悔,还不如现在认真学习。同时还开展普通话、三笔字、数学基本功比赛、五分钟讲课竞赛等活动来加强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和心理素质。针对一部分学生的以自我为中心、冷漠、自私的心理特点,组织了一些文体比赛和郊游等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培养了学生的同情心和合群心理,也使整个班级形成较强的集体凝聚力。针对一部分学生的逆反心理,抓住契机,召开“向孟祥斌同志学习”的主题班会,让学生展开讨论、争辩,从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3. 利用各种形式开展个别心理疏导

对学生中已发生的各类心理问题,必须要进行咨询和疏导。疏导的方式多种多样,有交谈、书信辅导、热线电话、心理治疗和训练等形式。其中谈心是班主任开展心理疏导的重要途径,谈心可按学生的个性特点采取面谈、写“心理周记”笔谈、网络交谈等。例如,对班中厌学的学生,多次个别找他在平等、友好、和谐的氛围中进行面谈,了解到他产生厌学心理问题的原因是当初他自己不想报师范学院的,是父母硬让他报的,他对小学教师这职业根本不感兴趣,今后想回老家做生意。针对该生的想法,首先从正面对其进行强烈的认知干预,让他认识到,与其现在的小打小闹,赚不到什么大钱,还不如好好学习,掌握一技之长,积累资源,工作以后有机会再创业。从而引导学生树立自己的奋斗目标。与此同时,与他家长联系、沟通,相互协作进行心理疏导。在进行信心和目标教育时,以有成就的创业人成功事例为典范,有意识的设置一些学习目标,并帮助他实现,使他尝到成功的喜悦。经过一段时间的引导和训练,他不再逃课违纪了,学习态度也有很大转变。对于性格内向、自我封闭、不善言辞的学生常采用文字交流开展心理疏导。不管利用何种形式,心理疏导要注意引导他们合理发泄不良情绪,缓解其紧张心理,消除精神压力,要遵循保密的原则,不能将学生的心理问题随意泄露。疏导过程应侧重引导、鼓励,在帮助学生分析问题的基础上让他们自己找到解决的对策。

4.采取多种渠道进行集体心理健康教育

第3篇:教育心理学常见问题范文

>> 高职JAVA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民族高校Java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 高职院校“Java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 Java程序设计的教学思考 基于游戏开发的Java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基于游戏驱动的Java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基于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Java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Java程序设计教学改革的新思路 浅谈Java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改革方法与措施 面向应用的“Java程序设计”精品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Java程序设计》双语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Java程序设计》课程网站的设计与实现 关于《JAVA程序设计》课程的改革思路 基于TOPCARES—CDIO的Java语言高级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改革初探 基于CDIO的Java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基于OBE的Java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改革 高职院校Java程序设计课程教学的探讨 Java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Java程序设计”的教学研究与探索 Java程序设计教育问题与对策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2]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第十七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 .cn/html/ Dir/ 2006/01/17/3508.htm,2006.

[3] 尚俊杰,李芳乐.“轻游戏”:教育游戏的希望和未来[J]. 电化教育研究,2005(1):25.

[4]Harasim Letal. Learning Networks [M]. Cambridge,MA: MIT Press,1995.

[5]Jehng J.J. The Psycho-social processes and cognitive effects of peer-based collaborative interaction with computers [J]. Journal of Educational Computing Research. 1997,17(11):19-46.

第4篇:教育心理学常见问题范文

长期以来,在中职院校的学前教育专业开设的教育学、心理学等课程,还是延用传统的教师口头讲述、灌输,学生被动、机械接收的教学模式,完全没有起到相关的效果,也没有对学生将来的工作有任何的指导作用。因此,在为了提高中职学前教育专业教育学、心理学的教学效果,需要从学生的学法以及教师的教法等方面对其进行改革。

1.1将学生的实验参与与教师的讲授相结合

中职学前教育专业教育学、心理学的许多内容具有理论性、概念性强等特点,假如仅仅凭借教师在课上进行简单的讲授,中职学生们可能能记住某些理论知识与心理学条文,但是对于其实际的应用,往往还是感觉模棱两可的。因此,需要将心理学的相关实验引入到课堂的理论教学中去,让学生们积极地参与其中,用亲身的感受,去深化对其原理的理解。

1.2倡导学生们进行独立的学习

现代的教育理念,往往是比较倡导学生们进行探究式、自主式学习的,因此,在中职学前教育专业讲授有关教育学心理学新知识的时候,授课老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好学习提纲,将学生们编排成独立的学习小组,让他们通过组内讨论、合作等方式,完成对新知识的预习工作,然后再让他们通过自学、合作学习等方式去掌握课程整个的体系,让学生在独立、主动探究中,将课本知识转化为自己内在的认知。

1.3突出教学的实践性

在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开设教育学、心理学等课程就是为了帮助学生们掌握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相关理论知识与原理,对其未来的学前教育工作具有指导性的意义。因此,为了早日让学生们进入角色,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工作务必要突出其实践性,通过一些案例教学、模拟学前学生的心理问题、带领着学生们亲自去幼儿园见习等方式,去培养学生们运用心理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他们明确地认识到学科知识对将来职业岗位的实际应用价值。

2取得的教学效果

2.1提升了学生的职业能力

虽然说课本上的理论知识都是来源于生活的,但是在这两者之间还是有些差距的,因此这便要求广大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师生们,通过某些途径将两者结合起来。在广大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们以后的职业生涯中,心理学知识绝不仅仅是摆设,如何将其合理地、有效地运用到实际的职业生涯中,这必须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广大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师们可以对幼儿园中的一些常见问题进行调查研究,然后把它们引入到课堂中去,放在相应的章节上进行讲解。这样不仅丰富了课堂内容,增添了实质性的问题,而且还对学生们起到了促进作用,促使他们进行思考,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同时,还可以让学生到幼儿园进行实地考察,让他们自己去发现问题,然后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去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成就感,增强他们的自信心,让他们在职业生涯中表现的更有信心。

2.2提高了课堂教学的实效

中职学校可以通过布置案例讨论、资料查询等任务,让更多的学生共享网络教学资源,开拓学生们的学习空间,让他们学习到更多的知识。不仅增强了学前教育专业教育学心理学课程的开放性,而且还利用了网络教学手段,去促进了学生们的自学能力。同时,还可以通过网络多媒体教学手段,使用多媒体去开发课件,进行教学。特别是在讲解一些枯燥空洞的内容时,多媒体教学可以使课堂更加的鲜活、生动,可以让学生们更为形象、生动、立体的感受到教学的内容。

2.3提升了作业的实效

由于在当前的教育工作中存在着一个普遍现象,就是必须在有限的课时内,将大量的专业知识讲解完毕。这样往往会导致学生们对这们课程缺乏兴趣,觉得它枯燥无味。假如想要改变这样现状,就必须从课外作业入手,改变其形式。这里就课外作业形式的改革方式举两个例子。一种方式可以是通过布置手抄报作业的形式,让学生们对某章的重点内容,以手抄报的形式展示出来。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可以巩固学生对课本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而且还可以锻炼学生们的总结、归纳能力。第二种方式可以要求学生们课后去找一些学前儿童教育心理学的故事或者是案例,并把它们背诵下来,在课前进行演示,让其他的同学对其进行评价。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增加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而且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锻炼他们的思维创造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

3结语

第5篇:教育心理学常见问题范文

关键词:小学英语;教学问题;方法措施

G623.31

一、小学生的学习特点及常见学生的分类

1.小学生的学习特点

小学生年龄小,心理和生理处于发展的过程,他们有着不同于大人的心理、性格、情感和感受,有其自身的特点,现总结如下:好奇、好动、好问、好说、好玩、好唱及好胜[1]。

2.常见学生的分类

根据学生的基础、性格及课堂表现,可将小学生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①学习基础较好,爱好学习者

这类学生学习基础较好,自控能力较强,热爱学习,并能积极的配合老师的教学工作,在班内有较强的影响力,直接决定着班级的班风和学风。

②表现中性者

这部分学生既不促进课堂教学,也不妨碍课堂秩序,当在上课时不注意听讲,思想爱开小差。如:在英语课堂上打开课本,眼看课文,但思想上在开小差,或眼看老师、黑板,心却跑到课堂外面,但从不在课堂上捣乱。但是容易受其他同学的影响,成为课堂上的“捣蛋鬼”,是我们“监控”和“争取”的对象。

③捣乱课堂纪律者

这类学生对课堂教学产生消极的影响,他们或是戏弄同学、嘲笑老师;或是在课堂上吵闹,严重影响课堂教学的正常进行,是老师“严厉”批评和教育的对象。

二、小学英语教学常见问题

1.学习态度不端正

有的学生由于受到社会和或家庭不良风气的影响,而不喜欢学习,把学习当作一种不得不完成的负担,从心里抵触学习;有的学生基础较差,认为学习英语难度大,干脆自动放弃;有的是性格内向,又怕出错受人耻笑,而羞于开口,在课堂上不敢和别人用外语对话。这部分同学本质不坏,但是若不正确引导,将一步步走向班级纪律的“捣乱者”。

2.学习缺乏恒心

小学生学习目的性不强,学习经常只有“三分钟热度”,学习完全凭兴趣,并且随着知识深化,难度的增加,他们的学习兴趣也随之下降。

3.注意力难以长时间集中

小学生学习容易受外来因素的影响,注意力不能长时间集中,在加上部分老师所讲内容枯燥无味、教学方法呆板,致使小学生在上课时容易出现开小差、回答不正确及理解不透彻等问题。

4.部分学生出现课堂问题行为

所谓的课堂问题行为是指在课堂中发生的违反课堂规则、妨碍及干扰课堂活动的正常进行或影响教学效率的行为。如:有的学生对学习产生逆反心理,故意违反课堂纪律;有的学生自控力差,频繁发生与教学不相关的动作;有的学生对学习不自信,不敢回答老师的提问;有的学生性格过于内向,不参与课堂上的互动活动等。课堂问题行为是教师经常遇到而又非常敏感的问题,处理不好不但会损害师生关系和破坏课堂气氛,还会影响教学效率[2]。

三、小学英语教学常见问题产生的原因

引起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不良现象的原因众多,总的来说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学生个人因素、教师人格魅力及授课方式、班级管理及班风。

1.学生个人因素

由于每个学生的家庭出身不同,生长环境各异,造就了不同的性格和兴趣爱好,这在一定程度影响了他们的生活习惯、学习态度和课堂表现。

2.教师人格魅力及授课方式

古人云:“亲其师而信其道”,小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跟任课教师有很大关系,他们喜欢一个英语教师,也往往会喜欢他/她的英语课,并能主动接受这位教师所传授的英语知识。有些英语教师由于个人素质不高、缺乏爱心、讲课内容枯燥无味、授课方式呆板而引起学生的反感,降低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而影响到本课程的教学效果。

3.班级管理及班风建设

班级管理是学校教育教学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管理程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的优劣。一个班级管理和学风建设良好的班级,能为学生创造一个纪律严明、学习习惯良好、学习氛围积极、精神风貌蓬勃的学习环境,在这种氛围下,成绩基础差的学生也会投入到学习当中,因为周围的其他同学对这些学生来说就是一种动力、一种鞭策、一种鼓励。相反,若一个班级学习纪律涣散,它必然会影响到班级的学风,就连爱学习的学生也会因此受到“迫害”,最终使得学习成绩下降[3]。

四、改善小学英语教学常见问题的应对措施

上述问题是小学教师经常遇到的问题,这些问题能否恰当的解决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师的教学效果。我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教师应加强自身修养,提高业务能力

韩愈曾经说过:“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而现代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什么是教育?简单地说就是养成习惯”。这就要求一个优秀的教师不但要能向学生传授知识,更要能教会学生做人的道理和良好的生活习惯。

作为一名小学教师,不但要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高尚的思想道德素质、较强的教育教学能力,健康的身心素质,还要熟练掌握小学教育W、儿童心理学、学科教育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并能将教育科学理论与小学学科教学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培养自己把理论应用于实际的能力,使教育科学理论真正发挥作用[4]。

2.注重情感教育,激发学习兴趣

原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莲柯说过:“ 没有爱便没有教育” 。我国的冰心老师说过:“有了爱,便有了一切,有了爱,才有教育的先机” 。正所谓“爱是教育的基础”,作为教师想把教育工作做好,必须要先付出自己的爱心,让学生从心底了认可你、接受你、喜欢你。

师生之间由于年龄、阅历、文化程度、兴趣爱好等因素的差异,一般都存在心理上的“代沟”,从而较难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想成为学生喜欢的老师,我们应该像关心自己孩子一样关爱我们的学生,用欣p的眼光去看他们的优点和缺点。当他们获得成功时,我们不应该吝惜赞扬的言语,大肆宣传表扬;当他们犯错误时,我们不能姑息迁就,更不能讽刺挖苦,而应该从学生特有的生活经验、智力水平、情感体验的角度去体察学生,机智巧妙地帮助学生改正错误[4]。

2.依据学生兴趣,设计灵活多变的教学课程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堂课,学生爱上不爱上,关键看它能否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由于小学生年龄较小,爱玩是他们的天性,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适当的安排一些兴趣活动。如:唱歌、游戏、绕口令,运用这些灵活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乐中学”又在“学中乐”。

小学生的性格和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学习英语是以无意注意为主,对形象、直观的新鲜事物比较感兴趣。在英语课堂中,教师一味的教说、学读,无疑会使学生厌倦。巧用多媒体技术,能将课本内容再现在屏幕上,让学生目观其行,耳闻其声,最大限度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力。因此,想让自己的课堂富有吸引力,必须在备课时多花功夫,根据课本内容和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出衔接自然、内容丰富及灵活多变的多媒体课件[5]。

3.建立必要的课堂管理制度

英语课堂管理是指英语教师通过协调英语课堂内师生间、学生间的关系而有效地完成预定的英语教学目标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纪律起着保障作用,如果没有纪律,英语课堂教学就无法顺利进行,但是纪律过于严格,课堂气氛就会死气沉沉,不利于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成功的英语课堂纪律应该是教师在相信学生的基础上对学生的行为施加适当的外部控制,从而受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在课堂上,老师一方面要鼓励学生多“说话”,以活跃课堂上的气氛;另一方面又要防止部分同学趁机捣乱,影响正常的课堂教学。对不听课的学生可采用突然提问、停止讲课、适当的处罚、课后处理及个别谈话的方式来应。在处理严重违纪的同学时,应以谈心的方式进行教育,且不可劈头盖脸的批评,更不能让家长参与进来,这样只能会引起学生的抵触心理,使得适得其反[5]。

综上所述,影响小学英语教学效果的因素很多,只有综合考虑这些因素,才能解决我们经常所面临的难题,才能帮助我们的学生走出英语的“阴影”,才能创造一个师生和谐的校园环境。

参考文献:

[1]杨阿丽,方晓义,李辉,蔺秀云,刘倩倩.云南省中小学生师生关系发展特点及对学校适应的预测[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7年02期

[2]陈宁.儿童问题行为与师生关系[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3]韩立敏,卢谢峰,江光荣;班主任互动风格与小学生自我概念的关系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4年04期

[4]王家锋.构建小学英语教师的素质体系初探[J];基础教育研究;2007年01期

第6篇:教育心理学常见问题范文

【关键词】中职学校;计算机课程;有效教学

“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本位,以行业需求为导向,在动中学”,这是当代的职教理念。怎样达到这个目标,有效地教学是基础。怎样的教学才是有效的?笔者认为有效的教学应该是:在有限的45分钟内让尽可能多的学生掌握尽可能多的知识和技能。本文以实际教学为例,从有效备课、有效课堂和课后反思三个方面来探讨如何提高中职学校计算机课程教学的有效性。

1 有效备课――事半功倍

作为教学实施过程的基础工作――备课是必不可少的,但备课不仅仅是熟记所授内容的知识点。教师首先要认真钻研教材,确定具体明确的教学目标;其次根据教师自身的特长和学生的特点,选择学生易于接受的教学方法。

1.1 备教材――灵活处理

教学的价值在于追求教学的有效性,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例如,在讲《计算机系统的组成》时,学生普遍认为专业术语多、抽象、难理解,产生了畏难情绪。上课时我把主机搬到讲台上,详细讲解各部件后,各组抽一名学生参加比赛,要求快速准确地将各部件与其名称对号入座,将各组的最后得分记入该组每个同学的平时成绩。这样不仅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印象,还培养了团队精神。因此,备教材时必须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和互动环节,灵活处理备课中的实际问题,充分调动刺激学生的感观,使课堂教学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这样备课才是有效的。

1.2 “备学生”――兴趣入手

备课不能只备课本,还要“备学生”,要了解学生现有的基础水平、兴趣、爱好等。教学如同钓鱼,教学时我们也要抓住学生的兴趣,投其所好。中职生普遍存在学习目的不明确、基础差、自信心不足等特点,教师要提高计算机教学的有效性,主要还须从兴趣入手,采取多种教学手段,多样化地呈现教学内容,激发学习兴趣,便于学生更好地接受和理解知识,促使学生积极钻研和探索,愉快地参与到学习中来。笔者认为,“备学生”时可考虑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第一、兴趣爱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创造的源泉”。当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浓厚兴趣时,便会全心投入,因此备课时要精心设计,投其所好,激发学习兴趣。

第二、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中职生已步入青春期,此时的学生好表现,喜欢张扬个性,充满生机和活力。给他们一个自由发挥的空间,他们定会全力以赴地完成作业。

第三、联系生活。心理学研究表明,教学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深。精心设计一些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教学环节和互动,用计算机解决生活中的常见问题,学生定会感到学有所用。

2 有效课堂――教学的关键

实施有效教学的最主要场所是课堂。课堂教学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要引导他们主动思考、积极实践。怎样将计算机课堂教学更加有效?下面是笔者的一些实践体会:

2.1 精心导入、激发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教师可以精心设计,巧妙导入,运用各种教学方法,设计教学悬念、制造认知冲突、引发好奇,进而产生学习兴趣,接着进入新课的教学便是水到渠成。例如,讲《演示文稿PPT的应用》一章前,我先给学生欣赏《上海世博》宣传片。当他们津津有味地欣赏着图片、动画、背景音乐时,我告诉他们这是学姐做的,他们无不惊叹。因此,精心地设计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教学就能有效地进行了。

2.2 联系实际,主动参与

心理学研究指出,只有设法使他们参与到学习任务中来,才能让学生主动学习、积极参与。有人说“教无定法,能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方法就是好方法,能让学生获得知识、提高能力的课堂就是有效的课堂”。讲授《文字处理软件》一章时,我先给学生布置大作业――设计《自荐书》,要求:有文字、表格、个人照片,并且要有个人特色。结束本章教学后,各组推荐两个优秀作品参与本班比赛,同学们自由投票,最终评出一、二、三等奖并颁发小奖品。学生在推荐作品的过程中,相互学习、取长补短、积极参与,促进了相互间的交流,学会了合作学习,一举多得。值得注意的是,给学生布置的大作业限制条件不宜过多过细,否则就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和创造。教师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实际任务中来,为每个学生提供参与和自我表现的机会,拓展其自由发挥的空间。

3 教学反思――质的飞跃

教学反思是教学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既是上一堂课的结束又是下一堂课的开始。教学后的反思是对本次教学的预案设计和实施过程进行回顾、总结,可以是成功的做法,也可以是失败的教法,还可以是学生的问题、见解等,将获得的经验、教训、灵感等记录下来,作为改进教学的保贵经验和依据,它既是对教案的完善和补充,更是课堂教学的总结、升华,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升教师的教学业务水平等都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总之,教学过程中做到课前有效备课,课堂有效实施,课后积极反思,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结合计算机课程的学科特点,激发学习动力,挖掘学生的潜能,这样的教学就是有效的。

参考文献:

第7篇:教育心理学常见问题范文

关键词:积极探索 心理健康教育 学生 有效途径 团体 开展

本文系新疆职业院校“十二五”规划项目“中职生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与实践――以喀什地区卫生学校为对象(项目批准号XJZZDY042 )”课题的研究成果。

《正文》: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他们富有活力、充满朝气,他们大多数是基础教育中经常被忽视的弱势群体,中等职业学校使他们大部分人最终的落脚点,找准教育切入点,采用合理的方法和技巧以及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途径,表现出逆反心理、人际关系及环境适应性、打造一支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团体等方面的措施和方法,潜移默化地影响她们并创新开展的心里健康教育,探索为学生的心理健康服务的一种有效途径,并以此为基础探索出对中职生开展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达到塑造学生美好的心灵,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已摆在我们教育工作者的重要课题

如:我校90%是少数民族学生,多数来自于农村,年龄大多在15―20岁之间,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他们有的人由于兴趣、情感、意志、习惯等非智力因素所致,学习成绩欠佳,中考失意,产生自卑;由于受所处的社会环境、家庭教育、宗教因素等影响,加上社会偏见和竞争压力,心理健康表现令人担忧:上职业学校出于无奈只能是最后的选择,认为无法就业前途渺茫,从而导致不愿意学习;不喜欢所学专业;对未来的人才市场和求职择业存在一定的恐惧心理等。如何使学生摆脱这些消极心态的影响,使之养成“自立、自信、自尊、自强”的良好心理素质呢?我校就此问题次开展了《中职生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与实践――以喀什地区卫生学校为对象》的课题研究。

一、心理健康教育途径存在的问题

1、学习上存在的问题

高考或中考失利的学生往往是我们中等职业学校最终的归宿,作为以医学类专业知识为主的职业学校,如何使他们热爱专业,发奋学习必须要有很好的汉语基础,入学的第一年是学习汉语的预科一年,学生爱源于不同,汉语水平层次不齐,对学生强化汉语带来一定的难度,从基础汉语提升到医用汉语的攻坚阶段,因汉语水平差专业课听不懂,最后就是对学习没有兴趣,随之而来的是其看到问题、解决处理问题的能力简单,造成综合能力下降,学习目的并不明确,学习动力和兴趣欠缺,长此以往则产生了厌学情绪,丧失学习的主动性和自信心。

2、行为中表现出逆反心理

逆反心理是一种与常态对立的反常情绪体验和行为倾向,一般表现出盲目性、抵触性、放纵性、极端性、顽固性等的特点。对良好的仪容仪表、文明礼貌等等的给予拒绝,具体表现为: 一自身心理发展特点,思维发展不完善,喜欢独立寻求事情发展原因和规律。二家庭的影响,家长给予期望过高,给学生造成重大心理压力,同时又缺少沟通从而产生代沟,家长与孩子价值观不一致,造成矛盾产生;三学校影响,思想观念、价值观不同,四同学朋友影响,模仿同年人,由于在家里或者学校得不到理解和认同,自然而然就会在同龄人之中寻找共鸣,但是心智发育尚不成熟,因而容易轻信别人,或者分不清善恶。五社会环境影响,社会的道德风气,尽管从表面上看来似乎完全是消极的,甚至是带有危险的。

3、心理素质狭隘,人际关系不够完善

我校学生普遍都处于青春发育期,属于性发育成熟而迅速,然而性心理却又很幼稚的阶段。因此,当他们离开家庭来到学校,有父母管到班主任管,由被动约束到主动约束行为的转变过程,有的学生戒备心强,不能很好的与其他学生进行沟通与交流,导致矛盾产生;有的学生生活在自己的半封闭或封闭的状态之中,交际范围不够宽广,不具备沟通的技巧,性格孤单,不够合群;有的学生在与异往的时候,部分同学会表现出无知、幼稚的一面,不愿意和任何人接触沟通娱乐,人际关系不够完善,严重缺乏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警惕性。

4、缺乏积极上上的勇气,环境的适应能力不强

我校学生大多数来自农村,从年龄上来讲,大多数学生普遍都处于从青春期转向成人的发展阶段,在中职学校的学习生活将是他们逐步走向自主、自觉、成熟、独立的性格转型期。从现实生活来讲,大多数的学生都没有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同时又由于不能完全熟练的对新的学习方法进行掌握、独立生活能力不强、社会经验不丰富等原因,造成他们在新的学习任务和环境中容易造成心理失衡的状态,从而感到孤独寂寞、茫然忧郁、恐惧不安,环境的适应能力不强

5、缺乏高素质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团体

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是近几年出现的一个新的教师群体,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指的是那些受过心理学与教育专业训练,而我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教学,尚没有以职业心理的培养目标为核心,围绕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学生形成职业兴趣与理想并进行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没有参加任何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大都在工作实践中边教、边做边自学,这已经成为了制约中职学校实施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提高针对性、增强实效性的瓶颈,我校需要什么样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他们要有什么样的素养和能力,才能胜任所担当的工作?需要我们进一步探讨

二、积极探索中职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有效途径的措施和建议

1、首先要建设较强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的教师团体,稳步推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工作,教师首先必须有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必须的基础知识,包括心理学基础知识、教育学基础知识、心理诊断与干预知识、心理学统计与研究方法知识等,定期开展心理辅导课,定期做心理教育,帮助学生认识并清楚了解青春期心理发展特点及自身本阶段心理、生理特点。营造一个具有民主、宽容、善意、友好的班级氛围,要从事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向学生传授心理健康知识,从事心理咨询与个案辅导,消除学生的错位心理,深入到他们的内心世界并与他们产生共鸣。

2、营造一种家庭式的和谐班级氛围

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就是要让班主任老师播撒一种持久的爱心,师爱是一种高尚的情感,在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打开学生心灵的钥匙”,充分利用各种机会与他们接触、交往。课间、饭后找他们聊天、说笑;在他们遇到困难时,想办法帮助解决;在他们出现思想问题时,找他们谈心,耐心细致地说服教育。学生对陌生环境的焦虑和不安很快被师爱的爱心所取代,学生感觉到一种家庭式的和谐班级氛围,于是心理的窗户随时打开,心理压抑减轻,开始接受新的思想转变

3、强化道德规范教育,提高学生道德认知水平 (000)

结合德育课教学加强学生的政治理论学习,以增强学生的明辨力。一方面要注重用革命传统教育学生。利用每年的传统节日以及主题班会、演讲比赛、歌咏比赛、参观革命传统教育基地等形式,对学生开展优良传统和民族精神的教育。另一方面还要用时代精神感召学生。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今天,由于形势的需要,责、权、利各方面都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如何适应形势,以时代精神去感召每一个学生,坚持理想信念教育,突出职业道德、职业理想和创业教育 ,引导学生逐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特别是职业观和就业观,坚持进行热爱劳动、崇尚实践、奉献社会的教育,培养学生择业意识、创业意识。帮助

4、进行道德法制教育,提高遵纪守法的自觉性

学生道德观念是道德情感和行为的思想基础和内在动力,所以要强化道德规范教育和法制教育,培养他们高尚的道德观念和遵纪守法的自觉性,使他们明辩是非曲直,理清真善美与假恶丑,用校园文化活动启迪学生 以珍爱生命、健全人格教育为重点,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安全教育、艾滋病预防教育、预防教育、环境教育、廉洁教育等专题教育。要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6、正确引导中职生健康度过逆反时期的心理健康教育

教师以宽容的心态对待学生的错误,宽容包括允许反复。学生进步不是一帆风顺的,有反复是正常现象。教师“揪辫子”,“揭疮疤”的做法是最令学生反感的,易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而生成对抗行为或自暴自弃。因此,老师的批评教育一定要针对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熟悉学生的个性差异,掌握其思想变化的一般规律,用辩证的方法处理问题,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尽量做到教育有方,批评有度,因势利导,灵活多变,让学生在庄重严肃的环境中受到熏陶,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接受教育。

7、利用学科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心理

学校以教学为主,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学科教学中,能起到良好效果。这不仅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而且能维护和增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形成学生良好的健全人格。首先,合理设计教学过程,将心理健康知识融入其中,使学生能在愉快、有安全感、无心理压力的课堂气氛中去学习。对学生的表现,要及时表扬和赞美,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在重视学生的道德信仰的培养同时,还要重视道德行为、习惯培养。

8、举办各类课外活动,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课外活动不仅能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而且还能通过活动本身潜移默化影响着学生。如通过采取以班级为单位,开展“学雷锋活动”到敬老院、社会福利院进行义务劳动,开展诗歌朗诵、歌唱比赛、民族舞比赛,摄影作品大赛等各种比赛,来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让学生在各种活动,展现个人才华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进取奋发的精神。同时他们通过活动能增进情感,培养团结合作精神,建立融洽和谐的人际关系。

9、开展各种心理辅导和咨询活动,促进学生和谐发展

心理辅导,是培养学生拥有积极良好心理状态的一种方法。面对学生出现的常见问题,要改变以往的被动辅导变为主动。辅导教师应走出办公室和电话的局限性,积极主动的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开展团体训练。同时还可通过主题班会等形式向学生介绍如何处理在学习、交往、情绪、个性等常见的心理问题,在活动中,让学生认识自我、完善自我、发展自我,做到心理认识与行为指导同步,使学生的心灵得到真正的放松,困惑和烦恼得到解脱和疏导。

三、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体会

随着社会环境与经济发展、生活条件改善,如何积极探索中职生心里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已成为中职职业教育必须引起重视的主要问题之一,正确地引导学生健康积极地度过各种心理压抑、心理障碍、逆反心理的时期,针对这几项因素加强教育,探索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势在必行,尤其是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就是积极创造有利于学生身心和谐健康的环境、培养出具有积极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德育品质和身心健康的新人,教育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关心、学会合作、学会创造、学会做人,塑造学生美好的心灵,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显得尤为重要。

中职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随着生理、心理发育和变化,要教育学生正确对待名利、正确对待困难与挫折、正确对待批评、正确处理好同学之间的关系。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应是全方位、多角度的,才能有效地维持学生心理健康,就要打造具有高尚师德修养、稳定心理素质、崭新教育理念、科学教育方法的高素质教师队伍,通过以上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积极创造有利于学生身心和谐健康发展的环境、培养出具有积极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德育品质和身心健康的新人,教育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关心、学会合作、学会创造、学会做人,塑造学生美好的心灵,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 逐步达到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孙成山 《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4期。

2.胡元琳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新途径的探索》,《科技信息》,2009年第7期。

3、教育学论文 教育理论论文

论文标签:心理健康论文 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教育心理学论文

作者:路鹏

上传时间:2012年8月9日

作者简介:热米拉・玉麦尔,女,维吾尔族,出生于1964年5月,在职研究生学历,校长,正高级职称。

第8篇:教育心理学常见问题范文

课堂问题行为课堂管理小学生一、当前小学课堂普遍存在的问题行为

在教育心理学上,把干扰课堂纪律、影响课堂教学,以及阻碍课堂管理正常进行的不当行为叫“课堂问题行为”。在小学阶段,由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发展规律以及学校、家庭、社会等各方面的原因,很多学生都存在课堂问题行为,通常情况下,会导致上课时注意力不集中、学习动力不足消极抵制,严重的甚至会出现行为冲突。

以下是笔者对成都市三所普通小学中3~5年级的288名小学生,就课堂普遍存在的问题行为进行调查和统计的结果。

通过上表可以看出,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与上课说话在课堂问题行为中所占的比例最高,分别是22.7%和35.4%,占百分比的一半以上。

结合笔者对课堂的观察来看,课堂问题行为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同一个学生往往同时发生多种问题行为。这些问题行为都是从行为、语言方面产生的,表现程度较轻,而且存在时间短、易变性强等特点。

二、分析课堂问题行为存在的主要原因

(一)学生的原因

1.自制力薄弱。小学阶段,学生的身体和心理都处于与成长的关键期,任何一股力量都可以是一个潜在的刺激物。这一阶段,自制力薄弱是产生课堂行为问题的巨大诱因。它主要反映在不能按规则约束自身行为,不能很好的控制自己,例如学生会把在课外受到的误解、不被尊重等不公正待遇引向课堂,借机在课堂上发泄。

2.个性因素的影响。学生的个性因素同样会影响到课堂管理。研究表明,学生普遍存在制止力薄弱这一问题,个性外向的学生,往往更缺乏忍耐力,容易产生逆反行为;内向的学生则容易产生退缩行为。怎样在学校里、在课堂上培养学生的自制力,是每一为教育工作者必须深思的一个问题。

(二)教师的原因

就课堂管理中出现的问题行为,以下(表2、表3)是特别就课堂管理的方式分别对成都市3所普通小学中3~5年级的288名小学生和30教师的调查。

从以上两个表中不难看出,在班级管理上,教师和学生的认识存在明显的差异,特别是二者对于课堂管理方式是否民主平等的问题上,有

63.3%的教师认为自,己的课堂管理是民主平等的,而只有30.5%的学生赞同。同样有54.1%的学生认为,教师的管理方式很专制,却只有23%的教师认同这一说法。

课堂教学秩序的好坏,直接决定是否能顺利地进行教学。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往往将影响课堂管理的原因直接归咎于学生,而忽视了自身原因。首先,部分教师对课堂管理认识不足,管理方式简单粗暴,学生的抵触情绪通过在课堂上用不当的行为表达出来。其次,教师缺乏相应的课堂管理能力,不能及时处理课堂上出现的一些突况。再次,教师无法提供适合每种类型的学生的学习环境,导致学生出现问题行为。另外,班级中每个学生的认知水平是有差异的,教师难以给每一个孩子提供合适的教学内容,课堂对学生没有吸引力。

三、杜绝课堂问题行为的对策

(一)了解学生,尊重差异

了解学生课堂问题行为背后的原因,是杜绝课堂问题行为发生的根本。每一个问题行为的背后,都必定有它存在的原因。因此,教师必须要全面了解全班同学,熟识每一个学生,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就必须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只有从每个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学生不同资质、不同的兴趣、爱好以及性格特征等具体情况施行不同的教育,要因人而异,因势利导。只有这样,才能使教师所面对的全体学生,在共同前进的同时各有侧重,各有特长,也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的吸引学生学习,进而减少问题行为的出现。

(二)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学生的终身发展

面向全体学生是最大限度控制问题行为发生的方法。面向全体学生就是要在教育教学管理工作中始终把每一位学生摆在同样的位置,所有规则的制定和执行都必须是公平、公正的。不管是智力、身体等方面存在差异,还是家庭环境、经济条件等方面有差距,都要求教师同等对待、一同施教。

教育的一切行为,都是为学生的将来作铺垫,教育要求关注学生的终身发展,不仅要尽可能杜绝课堂问题行为的产生,更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为此,教师要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进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集体中得到关注,在受关注的基础上实现自律。

(三)深挖教学内容,寓教于乐

学生课堂上的问题行为,很多时候源于课堂教学内容的枯燥,所以教师的课堂教学对于减少学生的课堂问题行为意义重大。课堂教学要注意:一是教学的深度、进度要适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二是教学必须考虑学生的个性特点和个别差异。所以课堂教学要做好以下几点:首先,上课前必须做好相关的准备工作,提前进入教室。其次,教学过程中必须精神焕发、富有激情。最后,必须准时下课。如果让学生真正参与到了课堂活动中来,就能够使课堂问题行为降到最低。

第9篇:教育心理学常见问题范文

>> 浅谈研究性学习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如何开展研究性学习 浅谈高中生物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 浅谈高中生物研究性学习 浅谈高中生物课堂中的研究性学习 浅谈高中生物研究性学习教学 浅谈高中生物课“研究性学习”教学 研究性学习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浅析高中生物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开展 高中生物学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开展 高中生物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渗透 高中生物教学中研究性学习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如何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实施 高中生物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初探 高中生物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实践与探索 浅析高中生物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 试论高中生物研究性学习 开展高中生物研究性学习 高中生物研究性学习尝试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 > 教育 > 浅谈高中生物教学中研究性学习 浅谈高中生物教学中研究性学习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未知 如您是作者,请告知我们")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中图分类号】G633.9 摘要:研究性学习的关键在于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以及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也活得科学的学习方法。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问题学习;高中生物;探讨

【中图分类号】G633.9

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选择一定的问题或实际事例,以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方式进行主动探究的一种教学方法,它把目标指向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问题学生是研究性学习的一个重要分支,探究性和实践性是问题学习的主要特征,他强调的是过程而不是结果。高中生物教学注重发展学生科学的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应该说问题学习正好体现了这一教学思想。

一、“问题学习”教学设计的原理|

人的发展在问题解决中存真,因此在教学中人的发展设计归结于问题解决学习的教学设计,即教学以问题而存在,问题以教学而有效解决。问题是教师教学的心脏,教学过程实际是问题解决的认识过程。教学设计则指向于问题解决的模式设计。前者是教学中的“诊断”,后者是教学中的“开处方”。现代心理学认为,一切思想都是从问题开始的。教学要促进学生的思维,就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学生产生问题意识,并能自主的解决问题的教学才是成功的教学。教学应该考虑学生如何思考,当学生解决了一个代表实体的问题时,他们从事的就是一种思维活动,当然问题是多种多样的,对于问题解决的方法则是多样的。再获得问题有效解决的同时学生也获得了多种能力。因此,问题学习是一种知识技能含量大的学习,也是一种思维积极参与的发现式学习。它是一种目的明确,主题突出,信息量大的师生对话式教学模式。“问题学习”的教学设计,它不同于“有意义学习”,应该是“研究性学习”的教学设计。

二、 “问题学习”教学设计的基本过程

1 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最好的老师莫过于热爱。具有浓厚的兴趣应是热爱的前提,所以唤起学生的兴趣,诱发智力的积极性应是生物教学的第一个环节,也是关节环节。主义心理学表明,凡包含了新的要素的学习对象,都会引起学生的注意,当学生产生了应当解决新问题,联想到这些新问题与旧知识的联系,并意识到凭借旧有知识和技能可以在某种程度上解决这些新问题时,学生就会认识到新课程对自己有意义,学习兴趣和智力活动的积极性就会被唤起,学生旧有知识经验介入教学中将会活化教材中的抽象知识 ,使知识变得与生活密切相关,此时,学生对知识已达到了渴望的程度,对学习已不再感到枯燥乏味。而以上的一切都依赖于问题的提出,我们再此仅列举出五种问题方法:(1)列举有待解释的生命现象或事实吧学生引入教材。例如:秋天为什么树叶会变黄?辣椒为什么吃起来辣?(2)扩展旧有知识,引出递进性新问题促进学生掌握教材。例如:人所摄入的食物为什么要消化,是否苏所有的营养物都要进行消化而引出物质代谢。(3)提出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的相关问题,引导学生走出教材。例如:农作物产量与自身遗传有关,同时也与自身代谢有关怎样才能通过人工方法提高大棚菜的产量呢?(4)鼓励学生运用相关科学知识进行猜想,解释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例如:人被砍掉头后,还能不能思考?(5)鼓励学生质疑或引入社会问题满足主体参与的欲望,提高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学习了无性生殖后,分析克隆属生殖方式?[2]

2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强化注意

研究的问题,用何种方法去探究,去揭示,正是训练学生进行遐想、设计,进行创造思维的一个契机,学生思维的火花是极其活跃的,智慧也是极其丰富的,教师在教学中应善于将这些聪明才智开发出来进行塑造、培养,让学生相信自己,敢想,善于想,使学生能自主的、勇敢地走上寻求问题的道路,如果那样的话,学生不是学会了知识,而是会学知识了。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探究的过程中应根据学士世纪讨论的情况加以引导。

3展示成果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思路,总结出本节课的重要内容,此时教师应做到“胸中有书,心中有生”并且在最后强调所得出的结论,最好分析另一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对所学知识加以以巩固。

三、在“问题学习”教学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

1 “问题学习”要充分利用教材展示知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让学生经历问题的研究解决,从而体验到知识体系的发现与扩展。

2“问题学习”中应采用循序渐进的方法,统一到正确答案上来,应详细分析正误的原因,在解决问题中允许答案的多样性,以此培养学生尊重事实,敢于怀疑,敢于相信自己,不迷信权威的态度。

3“问题学习”中如果只是带领学生尽快达到前人研究的某一点是很不够的,还必须通过教学过程有意识的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让学生掌握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

四、“问题学习”应达到的目标

通过研究性学习,逐步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使学生具有问题意识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运用已有知识、经验、研究解决问题;学会运用收集材料、信息,提出假象或进行推理形成解决问题的方案;经过二至三年的问题学习模式的影响,学生具有很强的问题意识,合作意识以及关注现实,关注人类发展的责任感。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和高考制度的革新,研究性教学设计必将在以后出现更新更好的模式,再次,希望从事生物教学的老师、同仁、专家,在以后的实践中不断的探索和总结,尽快使我国在这方面有个质的飞跃。

参考文献

[1]胡继飞,郑晓惠.生物教育心理学[M].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156.

[2]田星星,黄建书.问题唤起学生思维[J].生物学通报,1999,34(4):32.

[3]康贤钊,指导学法,优化教法,教育评论[J],2003(6):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