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绿色建筑规划设计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建筑;绿色设计;应用
在当前城市建筑规划设计中,和谐的绿色发展观念是要求建筑规划设计过程中必须注重的理念之一,同样也是保障自然与建筑和谐共存的主要依据。绿色建筑理念能够促使建筑规划设计更加符合循环性、更加符合社会经济的发展,促使建筑经济效益更加协调,改善社会环境及效益,对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人类社会的稳定、持续发展有着必然的作用。
1.绿色设计在建筑规划设计中的应用效果
城市规划主要是指相关部门的统筹式规划设计,主要是通过空间布局、建筑建设等,合理的借助自然资源,对人们的生活实行改善、优化,从而提升居民的居住条件。城市规划对于城市的发展有着非常显著的影响,其能够有效的推行城市现代化成长。绿色设计在城市规划当中的应用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1、营造良好的人文生活环境。如果能够营造良好的人文生活环境,人们在其中的生活体验都必然能够更加舒适、健康,并且会形成更加良好的心情环境,这样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都能够保持一个愉悦、积极向上的心理。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恶化,人们生活的压力越发变大。对此,人文环境的营造是当前城市规划中的重要指标;2、在选址、布局等多方面建造绿色建筑,这也是城市规划当中生态绿色而建筑设计的一项重要手段。当前,在建筑的施工建造过程中,实际的选址以及布局都是按照建造的便利或者土地的成本来选择,这些规划严重影响着城市的整体规划,其很难实现绿色建筑设计要求。除此之外,材料方面也是非常重要的问题之一,许多城市建筑都是使用劣质材料,严重影响着居住者的身体健康。对此,生态建筑设计正是改善选择以及劣质材料的措施之一,保障建筑工程选择正确的地质,使用绿色的建筑材料,既能够保障居住者的身体健康,还能够不影响建筑周边的生态环境;3、注重环境与建筑的融合。生态建筑设计主要是指建筑的整体风貌与建筑周边环境的融合效果,按照相关的生态理念以及建筑理念而言,创新建筑思维,在建造建筑本身的生态环境的过程中,尽量使用自然资料的自我调节能力来开展绿色建筑整体规划。在这样融合的过程中,需要尽量的统一建筑的材料、风格以及理念,保障建筑的各个条件与周边建筑的环境有较为密切的联系,保障原本的环境基础不会被建筑而影响,保持原本的绿色生态。
2.绿色建筑在城市规划设计中的应用方法
2.1绿色建筑在选址方面的规划应用
建筑的选址对于建筑的整体安全性、美观性有着非常大影响,会直接影响建筑外部的环境以及建筑的安全性与合理性。设计人员应当充分考虑当地的气候条件以及地理环境,根据这些种种因素开展绿色建筑规划与设计。对此,在绿色建筑的选址过程中,应当注重三大重点:1、选择基础设施相对完整的区域,保障绿色建筑居民的生活便利性,原理生态破坏较为严重的区域,避免建筑周围的生态环境受到破坏;2、选择交通便利的区域,保障公交交通系统与绿色建筑有紧密联系,最好保障绿色建筑居民能够步行到达公共交通工具中;3、详细分析当地的气候条件以及地理环境,详细、全面考虑采用最佳手段利用当地的自然环境能源。
2.2绿色建筑在布局方面的规划应用
绿色设计理念在建筑规划设计当中,布局方面的设计尤为重要。做好布局的设计,应当对当地的环境资源、地理环境实行全面的调查,做好环境利用的规划设计,从而实现生态建筑设计。不仅需要降低建筑吸收热量的整体量,还需要控制建筑室内的居住条件。对此,绿色建筑的布局设计方面,应当尤其注重以下四点:1、需要优化建筑内部所需要使用的功能区域布局,既需要保障功能区的健康舒适性、还需要保障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在实际的设计中,可以将功能相似的区域巧妙的安排在同一个大区域中,这样既能够保障空调系统、通风系统的节能减排,还能够保障环境的一致性;2、对于当地的环境与地理条件需要充分掌握,按照当前的地形规划,最大程度的降低能源与成本的消耗;3、需要对当地每年的风向、温度以及经纬度等条件进行详细分析,明确建筑的朝向,需要保障建筑的朝向能够满足风能、太阳能等再生性能源的利用条件;4、在建筑规划的场地,需要充分利用已经长成的树木以及周边各个建筑物,可以通过高达的建筑物或成年大树降低建筑的热能量负荷,从而实现绿色建筑规划设计。
2.3绿色建筑在生态平衡的规划应用
建筑的重要作用之一便是能够有效地连接自然环境与居住者,对建筑使用、建造以及维修的过程实行全面的优化,对生态环境的自我调节、恒控能力进行适当的强化,对建筑的空间实行科学、合理的布局设计,促使建筑居民生活在更加舒适的环境当中,保障建筑能够具备良好的生态沟通条件。在建筑设计过程中,需要注重建筑内部的采光效果,适当强化建筑抵御自然的能力,保障在发生自然灾害时建筑能够保障居住者的人生、财产安全。在建筑内部,可以尽量多的设计一些绿色植物,这样既能够保障有害气体被净化,还能够促使室内的湿度、温度等得到有效的控制,从而保障城市建筑的绿色化。
3.结语
综上所述,将绿色设计理念合理的应用在建筑规划设计当中,能够促使建筑规划设计更加符合环保性、科学性,是当前建筑规划设计研究中的主要内容。就当前的建筑规划设计现状而言,绿色设计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应用,需要设计人员按照当前建筑行业的设计规则,不断设计、创新、实施符合绿色设计理念的设计方案,并对其进行详细的推敲、研究,为我国建筑行业提供更加绿色、环保的工程设计方案。
作者:方达 单位:新疆北屯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参考文献:
[1]夏伟超,李进明,王伟.绿色建筑在城市规划设计中的运用解析[J].环球人文地理,2015(22).454-456.
【关键词】绿色;环保;建筑;规划设计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环保节能意识不断的提高,开始意识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为此,绿色环保理念和环保节能意识在建筑行业的规划设计过程中逐步得到了认可,并推广和应用。建筑绿色环保理念就是从建筑规划设计阶段开始,通过对建筑的选址、布局、绿色节能等方面进行合理的规划设计,从而到达能耗低、能效高、污染少,最大程度的开发利用可再生资源,尽量减少不可再生资源的利用。与此同时,在建筑过程中更加注重建筑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利用新的建筑技术和建筑方法最大限度的挖掘建筑物自身的价值,从而达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目的。
1、基于绿色环保理念的建筑选址方面规划设计策略
建筑选址从表面来看,在建筑规划中的关系并不大,但是一个合理的、科学的选址对于建筑物空间的有效利用,对于建筑物周边的环境有着直接的影响。如,在建筑选址规划的时候,应避免选在山谷、沟底以及低洼地的凹形地带,因为冬季的冷空气气流会在这类地形形成聚集,并可能形成“霜洞”,而出现“霜洞效应”,导致建筑物的某些部位出现较为恶劣的微天气。所以,在进行建筑选址时,应该根据建筑物的具体用途和使用功能进行合理的、科学的选址,特别是住宅建筑选址时,尽量避免选址在这类的地形上,即使无法避免,也应该尽量不将选址规划在最底部。此外,地块周边的高层建筑或者大面积玻璃墙会通过反光辐射的方式对建筑环境造成较为严重的影响,在夏天时反光会造成建筑物局部温度升高,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不利于人身心健康。因此,在建筑选址时尽量避免在上述地方,或者采用相应的绿化环保方法削弱这些因素带来的负面影响。
2、基于绿色环保理念的建筑布局方面的节能设计策略
从绿色环保理念的角度出发,在建筑布局方面,建筑规划设计不仅要完成好建筑选址方面的相关工作,还要根据建筑的具体用途及类型与周围的生态良好融合进行合理布局规划设计。在规划设计的过程中应该更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比如:太阳能、风能、地热以及环境气候能源等,尽量减少在建设及使用过程中的能源消耗。在建筑规划设计时,应对建筑物地势变化特点、周围建筑物的遮蔽情况和其具体朝向关注。比如:在规划布局时尽量减少被其他建筑物遮蔽,不但 可以增加建筑物的光照时间,节约电能,还可以在冬季时使室内的温度增加。一个阳光充足的居住空间是人们理想的居所。在规划设计过程中,设计合理的通风、避风是建筑绿色环保规划设计的重要内容。在炎热的夏天,良好的通风环境,可以有效的避免局部高温的出现,让人有一个舒适的居住环境。达到利用自然资源降温,减少空调、风扇等用电带来的耗能情况。在寒冷的冬天,合理的避风设计,可以减少由于冷空气的流动将对周围建筑的物围护体系造成的影响,避免导致建筑物的防寒能力减弱。因此,在建筑规划设计时“风”合理的导向尤为必要。
在某设计院曾对某小区做过一个通风、避风的研究中,以1.5、15.0、30.0、45.0 m冬季风场的情况下的通风情况进行了分析。该小区的布局比较规律,在北面的住宅可以在冬天的时候起到阻挡北风的作用,使小区内的风速较小较好。但是在小区的北面的住宅的风速就比较大,通常到达7m/s以上,对北面墙体的保温功能影响较大,不利于能源的节约及影响居住环境。因此,在建筑规划设计时,就可以改变这种布局,可以在风速较大的北面风口处种植绿化景观植物(以乔木为主),这样的规划设计方式就可以很有效的减少风对该面墙体的影响,这对于冬季风速的控制尤为有利。
3、基于绿色环保理念的建筑朝向方面的绿色节能设计策略
建筑物的朝向也是影响建筑绿色环保规划设计的因素之一。在建筑物的朝向的问题上,要考虑较多的因素,如:建筑地址所在的具体地段、地质环境、地理纬度、气候条件特征等。通常情况下,建筑“最佳朝向”、“良好朝向”等都是针对那些在建筑布局时有具体地区条件的来说的。日照条件是建筑物特别是住宅必不可少的条件。因此,在一些较为寒冷且风速较大的区域,在建筑规划设计时就可以采用周边布局方式,并可以在夏季主导风向处开设通风口,这样就可以在冬天时获得较充足的阳光,夏天时保持良好的通风环境。这种区域常见在我国的北方地区,冬天较寒冷且风较大,导致取暖需要消耗大量能量,而且会造成很多安全隐患。这样如果在建筑规划设计时尽量让建筑通过阳光照射获得能量,就能相对减少一些能源消耗,同时减少环境污染等。而在冬天相对没有那么冷、风没那么大、夏天又比较炎热的地区,建筑整体最好采用散点式、错列式的这样规划布局,就可以保证日照充足也能确保得到良好的通风。
4、基于绿色环保理念的建筑系统规划设计策略
使建筑达到能耗低、能效高、污染少,最大程度的开发利用可再生资源,尽量减少不可再生资源的利用。我们考虑从以下几方面开始做建筑系统规划设计。①根据建筑物周边环境的特点建立相应的生态小区,住宅建筑与环境有机协调的结合在一起,户外要足够的让人们活动空间,整个小区的绿化覆盖率不应该低于40%,同时小区的大气环境质量应该能达到国家二级标准。②为保证小区住宅房间的空气新鲜,室内干燥与防止霉菌的滋生,在规划设计时,就应能实现屋内自然通风,卫生间与厨房具备良好的通风或者换气设施等,能将异味能快速排出,厨房的油烟必须通过烟气集中排放系统排放。③通过适当的措施有效的控制住宅室内外的噪声源,使人们生活在安静祥和的环境里。在建筑规划设计时,住宅的噪音等级必须设计符合国家的有关标准,不仅室内、室外的噪音要求达标,而且小区以外对小区有影响的噪音也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隔离。室外设计应声环境系统满足:白天噪音小于50dB、晚上小于40 dB。室内设计应声环境系统满足:白天噪声小于35 dB、晚上小于30dB。④室内尽量采用自然光,满足日照要求,以便减少在不必要的时段需要开灯耗能的情况出现,在灯具的使用上尽量使用节能灯。同时要注意防止光污染。在室外的公共场所提倡使用新能源提供的绿色环保照明。⑤太阳能、风能或地热能等绿色能源是利用作为建设新型绿色生态小区必不可少的重要因素,应在规划设计时,根据该地区自然环境等因素来建设应用绿色能源为小区采暖、空调、生活热水等使用。在日照资源较丰富的地区就可以在小区安装太阳能设备,在风持续时间较长较多的地方,就可以安装小型风力发电机设备将风力所发之电有效利用,从而解决了对电力的需求和供应的部分问题。这样不但能有效地利用了可再生资源,还能为社会节约电能。在一些地热较丰富的地区,就可采用地热为整个小区提供绿色能源等。总之住宅采暖、空调应该采用清洁能源,并因地制宜采用新能源和绿色能源。⑥住宅小区应建立完善的废弃物或垃圾管理体系,并遵循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原则,收集应体现“谁污染谁治理谁排放谁付费的原则,100%的处置好垃圾,并且回收率应到达50%,实行垃圾分类收集,并由小区就地进行无害化处理,从而最大限度地实现垃圾的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⑦绿色环保新型材料的引进将有助于建设绿色生态住宅,建筑及住宅是以协调于自然为宗旨。所以在选用建设材料时就应该以无毒、无害、有益人体健康及无污染的材料和产品为主,主要涉及新型保温隔热材料、新型墙体材料、新型装饰材料和新型防水密封材料等。就可以轻质材料、复合材料、采用生物材料等。在使用绿色环保新型材料相对传统建材有诸多优势,不仅可以降低环境污染,有益于人体的健康,还能有效的利用自然资源,降低对能源的消耗。同时绿色环保新型材料也有助于改善住宅功能,起到隔热、防射线、抗静电、防霉、隔音、杀菌、除臭等作用。建筑物室内的装修化学污染远低于环保规定指标。
关键词:绿色理念;城市建筑;节能规划
经济的发展带动了城市扩大,建筑规模不断增大,,许多高层建筑在城市中涌现出来。建筑业属于一个高能耗产业,在其规划设计中,如果不根据绿色理念设计,极易造成能源的损耗,并带来较大的环境问题。因此,在建筑业的发展中,采取怎样的措施才能实现降低能耗、促进建筑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就成了建筑行业当前面临的一大课题。因此,在对建筑进行规划设计时,既要慎重选择建筑材料,又要合理布局建筑,才能有效降低建筑能耗,实现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1建筑能耗现状
1.1建筑使用过程中能源消耗量巨大
建筑能源的消耗是巨大的,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当今建筑能源消耗量已经占到总消耗量的40%左右。根据发达国家经验,建筑能耗在全社会终端总能耗中所占的比例,将逐步提高到35%左右。所以建筑将超越工业等其他行业成为用能主要增长点,建筑节能将成为提高全社会能源使用效率的首要方面。目前建筑物中空调耗电量的增长是大部分城市用电峰值不断攀升的主要原因。例如,深圳市1999~2003用电量,用电峰值2003年超过了1999年两倍以上,而且冬夏峰谷差也呈增大趋势。
1.2建筑用能效率低
我国当今的建筑能源的利用率非常低,特别是相比欧美国家,中国住宅的单位采暖建筑面积要多消耗50%~100%的能量,而且舒适性较差。例如,北京市在执行50%节能设计标准后,建筑能耗大幅降低,但仍比瑞典、丹麦、芬兰等国高出近一倍。与发达国家相比,公共建筑能耗同样居高不下。例如,上海市9幢办公楼统计的平均耗能量为每年1800兆焦/平方米,与日本同气候条件的办公楼节能标准每年1256兆焦/平方米相比超过43.3%;针对北京市十余家大型商场运行能耗的测试表明,这些商场的全年空调系统运行能耗平均大约是每年700兆焦/平方米,而日本同类建筑的平均全年能耗大约是每年500兆焦/平方米,高出将近40%。同时我国同类型的商业建筑之间的能耗有很大差别。
2建筑规划节能设计原则
2.1整体性原则
建筑是生态的组成部分,与生态有着一定的整体性关系,在建筑规划设计以及未来的施工建设过程中,应当充分考虑与周围环境、生态景观之间的相互统一性。只有将建筑规划设计与生态环境协调好,才能使建筑与环境呼应、搭配,才能使建筑融于景色,使景色反衬建筑,从而营造一种和谐之美。因此,在建筑规划设计过程中,一定要坚持整体性原则,确保建筑物与当地的生态、人文环境之间保持平衡,采用当地常见的原料、建筑资源对建筑进行规划节能设计,以此来达到体现本地人文风情,以及展示当地特色之目的。
2.2宜居性原则
设计建筑物是为了满足人们的需求,而其规划设计中一定要坚持宜居性原则。在建筑规划节能设计过程中,首先应当充分考虑现有的资源条件,充分利用有限的资源保障和提升建筑宜居性。其次,对于建筑通风道、采光度以及采暖降温而言,也有非常高的要求,必须对其进行人性化设计。比如,污水、生活垃圾处理,居住环境的舒适感等等,都在规划设计范围之内。
2.3节能性原则
在满足上面两个基础条件后,则需要充分考虑节能性原则,即建筑规划设计方案应当能够体现出节能要求,同时这也是现代化建筑发展的必然趋势。基于此,我们应当充分开采和应用好现有的资源、能源,提高和控制对资源能源的应用方法和效率。在提倡环境保护以及节约型社会构建的时代背景下,首先应当从节能着手。比如,建筑规划设计过程中,可采用太阳能板、利用风能转化成电能,供人们生产生活;建筑外墙设计时,可选择一些节能效果比较好的保温材料。在规划设计过程中,尽可能多地引入新技术手段,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提高资源利用率。
3建筑规划节能设计的基本思路
绿色建筑这一概念在国内讨论的时间的还比较短,绿色建筑方面的研究课题较少,研究深度不够,而且基础相对薄弱,地区间的绿色建筑概念和理解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在绿色建筑理念下,笔者认为建筑规划设计应当体现在两个方面,即绿色、节能,具体分析如下。
3.1绿色建筑规划设计
以住宅小区为例,绿地是城市园林绿化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与人们的生产生活联系密切。在绿色建筑规划设计过程中,一定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首先,绿色建筑应当具备生态环境功能。规划设计的建筑物、或者建筑群,应当有绿地环绕,有能够提供光合作用的绿色再生机制;其次,绿色建筑应当具备休闲功能。绿色建筑规划设计过程中,应当考虑绿业主的户外活动和交往场所,这些区域都必须有绿色设计作品;最后,绿色建筑应当具备景观文化功能。建筑规划设计过程中,通过园林空间、植物合理搭配,可以为业主提供给视觉上的景观享受和文化品位上的鉴赏空间。
3.2节能建筑规划设计
建筑规划设计过程中,节能是第一要义,要求整个建筑工程项目规划设计过程中,都必须对常规资源进行优化配置,特别要注意太阳能、风能以及地热能的应用。在此过程中,还要积极引入节能材料和节能技术,在建筑外墙的结构保温、隔热设计上下功夫。对于常规性的能源而言,应当对其实施建设优化,尽可能避免因不同能源结构形式的过度重复建设而导致严重的资源浪费现象,以此来为节能型建筑规划设计提供服务。节能建筑规划设计过程中,应当对电力、燃气以及煤炭等资源的需求进行综合权衡,对生产生活方案进行优化设计,以免出现多条动力管道同时入户等现象,这样会造成非常大的资源浪费。建筑规划设计时,还要强化建筑围护结构、空调、供热系统的节能设计,如果设计方案比较优秀,则可以节省至50%的资源。在建筑规划设计过程中,应当避免高层建筑过密,否则建筑物之间会显得非常的拥挤;选材时玻璃材料很容易造成光污染现象,因此在对高层建筑规划设计与选址、选材料时,一定要做好严格的控制工作。
3.3建筑周围的环境规划设计
首先,应当对建筑周围的道路声屏障进行优化设计。在建筑结构、建筑干道之间应当设计声屏障,降低噪声污染。通常情况下,在建筑规划设计过程中,隔声屏投影地带,降噪效果主要有如下影响因素:道路高度、车道数和宽度以及声屏障所在的高度和位置、住宅距离和高度等。在此过程中需要强调的是隔声屏障建设投资较大,样式也比较多,因此在实践中应当充分考虑实际状况,比如路堤、土堆、路堑等。
其次,优化设计绿化带。建筑规划节能设计过程中,应当注意绿化带的合理设计,这对有效隔声效果显著,同时还可以起到调节小区域气候、防尘以及美化环境的效果。研究发现,不同的树种和花草所具有的减噪能力存在着非常大的差异性,最大减噪量能够达到10分贝。因此,在建筑规划设计过程中,建议以叶片大且坚硬的树种为最佳选择,比如常绿灌木、乔木等,通过合理的配置,能够有效降低噪音污染。
4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建筑规划设计方案中,应当突出以人为本的原则,以人与生态环境的和谐相处为基本理念,这是未来建筑规划设计的主流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关键词】绿色理念;建筑规划;节能设计
社会经济向前发展,人们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升,环保理念也开始深入人心,在当前的情况下,建筑行业应在绿色理念的指导下改变其引起的环境问题。设计人员在建筑设计的过程之中,在关注房屋居住环境的同时也要对周边环境进行必要调查,如此才能促使建筑与环境处于和谐状态,让绿色理念顺利发挥作用。
1建筑绿色理念解析
经济高速发展,人们生活习惯发生改变,对社会造成影响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环境。以往发展过程中,需要建筑工程不考虑环保问题,致使工程完成之后留下很多环境问题。随着时间推移,环境问题已经对人们生活产生很大干扰,环保问题开始逐步受到重视,绿色理念地位逐渐上升,并延伸到各个领域之中,建筑行业在这个理念的影响下,建筑各个环节的环保性逐渐提升,建筑材料的污染性大大降低、能耗减少。也要分析建筑行为隐含的危险因素,以合理的方式开展建筑活动,让建筑的使用功能顺利发挥作用,进而让人和自然之间能够和谐相处。
2我国绿色建筑发展概况
2.1数量少、范围较小
当前的城市建筑之中,很多建筑物难以符合绿色建筑的具体要求,这种现象存在的主要原因就是建筑方考虑到成本控制。虽然一些城市当中也存在绿色建筑,但是数量十分之少,包括的范围十分有限,对整个城市而言,能够发挥的作用很小,所以人们对绿色建筑的了解不深。
2.2绿色建筑意识不足
虽然建筑方由于成本控制而不愿意建设绿色建筑,但是更深层次的原因就是其没有绿色建筑意识,因为很多建筑方认为绿色建筑与普通建筑之间并未存在很大差异,而且建设普通建筑能够获得较大的经济效益。而且绿色建筑消耗大量时间和资源,难以创造经济效益,因此,建筑方通常不会建造绿色建筑。这对绿色建筑的推广形成巨大阻碍。
3绿色理念下的建筑规划设计原则
3.1宜居性
建筑规划设计最终目标就是为人们提供舒心的居住环境,在选择任何设计理念时都应遵循这一原则。设计人员应该根据建筑的实际情况让建筑更加适合居住,比如通风行、采光性等,然后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创造出对人们身心健康有益的条件,并让建筑不要周边的环境发生矛盾。
3.2整体性
建筑属于当地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设计人员需要将建筑与环境放在一起考虑。但是,在兼顾整体性的同时也要注意建筑物的个性,让建筑物和谐地融入到当地的环境之中,让建筑物体现出自身特色。因而,设计人员应该了解当地文化有机当地人的审美习惯,让建筑我能反映当地民土风情。
3.3节能性
绿色理念指导下的建筑规划设计的重点就是节能降耗,主要手段就是增强能源和材料使用率。因此,想要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就要掌握建提升筑材料使用率的技术。比如,对当地的天气条件进行考察,记录当地光照强度和太阳起落时间,设计出方案,让日光的利率用达到最大,如此就能减少电能照明中消耗的电能。与此同时,也应不断研发新技术和新能源。
4绿色理念下的建筑规划节能设计分析
4.1选址设计
在开展建筑节能设计的过程中,应分析建筑的实际功能。从表面分析,选址与绿色理念之间无关联,实际上,选择合适建设地址会对建筑今后空间的使用产生影响,也与其四周环境存在较为重要的联系。比如,在实际选址过程中,应避免选择出现霜冻效应的地址。因为在冬季,冷空气通常在山谷和地势较低的区域内流通,如果建筑建设在这样的地方,那么就会在冷空气的作用下出现霜冻。因此,选址时就要避免选择这样的地形,否则就会造成重大损失。而且辐射也会对建筑物的使用造成困扰,让建筑物处于不良环境之中。地区周围如果存在高层建筑或玻璃幕墙,就会造成反射效应,时间一长就会导致局部区域温度升高,形成小范围内的温室效应。如果建筑之间的光过强,也会形成一定程度的光污染,人们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下也无法适应,特殊情况下会影响其人们的身心健康。上述所说情况,在选址时必须考虑。如果无法避开则应采取科学手段对其进行改进。
4.2降低能耗
4.2.1围护结构中外墙围护结构外墙在建筑之中占据重要地位,其设计是否符合科学理念也会对整体围护结构的设计产生影响。其保温系统在选择时,应该结合建筑自身的特点,而且也要对周边的环境进行考虑,对外墙的隔热参数进行全面控制,坚持采用最佳的原则。4.2.2围护结构中门窗部分社会经济向前发展,建筑之中的维护结构玻璃门的使用比例逐渐上升,大型落地窗试用比重逐渐降低。使用这种方式通风情况较佳,而且光线通透。实际上,质量控制特别是玻璃类型的挑选,要符合建筑制冷、取暖等方面的要求,也要对建筑所处地点以及气候进行判定。让门窗气密性达到较高水平,进而降低能耗。
4.3建筑朝向
在对大型建筑进行整体部署时,朝向需要重点考虑。想要选择合适的朝向,要考虑的问题很多,比如建筑位置的经纬度、当地气候特点,也要对这个地段的具体环境进行分析。因此,建筑物的朝向最佳的选择与当地具体实际情况有关,而非具有统一标准。在建筑施工时,尤其是住宅,日光照射条件需要重点考虑,因此,一些冬季不甚严寒但夏季较为炎热的地区,建筑应按照交错裂开、散点分布的形式能获得最佳效果,这样布置可以让日光处于充足状态,也可以让通风情况较佳。北方冬天较为严寒,需要安装取暖设备,因此需要耗费很多热量,而且某些时候容易造成安全事故。为此,在建筑设计过程中,假设墙体可以吸收阳光产生热量,那么就可以节省很多能源,也可以有效缓解环境污染。
4.4增强建筑节能效率
太阳属于自然能源提供者,能够持续提供热能,在绿色建筑设计中研究太阳能的使用意义重大。在科技持续进步的情况下,建筑物用电、供暖等领域开始使用太阳能。自然光线属于最亲和人体的光线,天然的节能方式当然是建筑绿色设计需要重点考虑的。在设计时,可以增加一些利用光源的部分。比如,利用自然光线照明,节省电能。风能属于自然资源,其可以经过技术转化为电能以及热等,在对其进行利用时,应让建筑物处于良好的通风状况,在保持较高宜居度的前提下,减少能耗。
4.5利用可再生资源
地热可以为建筑物提供热量,达到供暖等目的,地源热泵具有较强的推广价值。其主要通过安置在地下地温收集器,将土壤中的热量进行吸收,通过转换功能达到气温调节的目的。此技术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使用热泵技术,抽取位于“恒温层”的水,吸取其中的热量之后,在输送回去。另外一种是土壤热源泵,在地下埋管,利用地下浅层的土壤或水的热量,达到获取热能的目的。通常情况下,“恒温层”的水在18℃左右,在地源热泵的作用下,可以产出60℃和5℃的水。地源热泵运行较为稳定、操作不复杂、自动化水平较高。
5总结
如今建筑行业快速发展,人们开始认识到这个领域环保理念的重要性,必须在建筑设计的时候就贯彻节能环保理念。事实证明,可持续发展道路是一种非常科学的发展之路。因此,在建筑过程中,应合理选择地址、朝向,科学布局,这样才能让建筑的行业发展符合实际要求。
【参考文献】
[1]杨杰,李洪砚,崔秀瑞.基于体制机制的绿色建筑推广责任归属研究[J].工程管理学报,2014,6.
[2]董波.试论大型公共建筑暖通空调系统的节能及优化[J].科技资讯,2015,7.
关键词:绿色城市;规划设计;思考
1.绿色城市规划设计的特点
1.1坚持以人为本
在城市中生活的人们是城市规划设计的使用者,因此,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设计就应该做到以人为本。规划设计工作应该有机融合居住的环境条件与当地群众的精神文化。
1.2维护生态与人文
城市规划设计工作,其目的是为了给人类创造一个宜适性的空间,在进行城市规划设计工作时,就应做到因地制宜,具体隋况具体分析。现代住宅讲究依山傍水,因此,水资源以及生态资源的保护工作就显得十分重要。在进行绿色城市规划设计的过程中,坚持以人为本的同时,应该有效利用并维护当地固有的人文和生态特点,将其融入到城市的规划设计中,以绿色思维为导向,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2.现今绿色城市规划中存在的问题
2.1绿色城市的全面推进尚难以落实
在绿色城市建设的发展过程中,部门利益依然是一个巨大的障碍,缺乏自发的动力,没有明确的发展方向。在绿色城市的规划建设过程中,迫于财力和技术力量的双重羁绊。其关注点往往放在大城市,而非众多的中小城市,多关注的是城市新区的开发工作,对老城区的低碳建设,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进行绿色城市的规划指导时,缺乏对中国各地、各区域的实际情况进行有效论证,因地制宜的制定政策,最终造成了难以适应各地城市发展客观要求的后果,盲目地进行了纸上谈兵式的规划工作。
2.2缺失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城市绿化是一种增加城市宜居性、提升城市整体形象的绝佳途径,绿化率的提高有利于城市土地资源价值的提升,因此城市的绿化建设,需要给予充分重视。但是,在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过程中,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限制了相应效果的发挥。在一些绿地系统的规划中,对山体、植被、水系等绿化资源没有予以妥善考虑,或是利用工作做得不够细致,缺乏指导性,保护工作更是泛泛而谈,这些行为都大大增加了在城市建设发展后期的绿化成本。一些城市进行规划设计工作,仅仅对城市绿化工作进行了控制性的规划,而缺乏切实有效的园林知识作为指导,导致在绿地系统规划设计时出现违背自然规律的状况,迫使不断重复地投入绿化建设资金,增加了额外的费用。
3.绿色城市规划设计分析
3.1提倡发展绿色建筑
城市规划最直接的作用物就是对建筑的引导,建筑是城市中最重要的一部分。绿色建筑规划设计工作,对建设绿色城市起到的作用也是决定性、全局性。在建筑的设计与建造过程中,需要推进绿色节能建筑的设计工作,从而有效促进绿色建筑的发展。首先,需要进行前期研究,做好专项节能建筑的示范;其次,使用先进的技术,实现建筑和可再生能源的有机结合。重视研究和绿色建筑相关的节能设备、节能技术,包括设计技术与施工技术,跟进国内外最新的发展成果;再次,推广低碳、环保的建筑材料,推广节能建筑,促进绿色环保建筑的发展。
3.2增加城市的土地收益
在进行城市规划设计时,需要合理科学地评估土地资源的收益,做好开发时序,把握地块的开发时机。对于条件成熟的土地,可以先规划开发。对一些条件还没有成熟,有潜在价值的土地,可以随后进行规划,使土地资源实现应有的收益。通过这样的方式,使土地资源得到有效的开发与利用,政府可以获得一定的土地收益,并将其使用在城市的开发建设工作当中。
3.3交通方式的绿色转变
在绿色城市发展过程中,人们出行的交通方式也是一项重点内容。不同的交通方式,其在能源消耗、土地资源消耗以及污染排放方面有着极大的差别,对于城市环境造成的影响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因此,进行城市交通的规划设计,应该引导转变出行方式,从高能耗出行方式逐渐向低能耗的出行方式转变。交通方式的绿色转变,对降低污染排放和优化城市内部交通结构有着方向性的引导。
【关键词】建筑规划设计;环保意识;可持续发展
一、前言
现阶段,我国大力倡导绿色、生态、环保、可持续发展的建筑设计理念,在不断推进社会进步的同时,更倾向于实现生态人居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在这一理论的倡导下,将推动我国的建筑市场朝着健康快速的方向发展。
二、现代化的建筑规划设计理念
1.市场观念
高效的建筑规划管理必须以战略的眼光,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实时地了解和掌握建筑规划设计的动态信息,合理分配生产资源,优化配置,履约经营,本着高质量好、科学规划、经济成本造价的理念来获取更多优势取胜,根据市场动态,不断开发和实施名牌战略,占去建筑规划市场的优势。
2.效益观念
效益是建筑规划管理的核心,必须切实的转变经济观念,强化建筑规划造价成本意识,适时调整项目投资战略,建立健全项目责任成本集约化的科学管理体系,着眼于市场决策战机,合理科学的使用项目资金,提高建筑规划工作效率和管理效率,从而在短时间内获取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人才观念
人才是规划设计的生命,是建筑规划管理的根本,不断加强建筑规划管理人才的知识和能力素质是关系企业工程管理效率的关键因素,现代化的建筑规划高效管理的落实必须要培养各种类型的高素质人才来增强规划和管理的实力。
4.环保观念
建筑规划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要不断提高生态性,贯彻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这是建筑设计的无形资产,没有生态就不能在城市规划中立足。因此,建筑规划设计要把有机地统一绿色、生态、环保的发展目标,把良好的设计形象和信誉,视为在规划设计竞争中求得生存、赢得优势的关键。
三、建筑规划设计中绿色环保措施的实施
1.生态型建筑规划设计理念的实现
住宅小区绿地是城市园林绿地系统中分布最广,最接近居民,与居民日常生活关系最为密切的绿地,它在改善居住区小气候和卫生条件,美化居住区环境和为城市居民创造室外休息活动场所等方面有显著作用。一是生态环境功能,小区绿地是提供光合作用的绿色再生机制;二是休闲活动功能,小区绿地提供户外活动交往场所;三是景观文化功能,通过园林空间,植物配置、小品雕塑等提供视觉景观享受和文化品位欣赏。。
住宅小区绿化规划应坚持方便、安全、整洁、环保,从改善城市小气候,能充分发挥小区功能出发。绿化布局要集中与分散结合。要注重居民的交流.运动和休息,围绕小区绿地这一共享空间,组织一些有益的户外活动。同时还应考虑设计一些分散的团块绿地,形成一些相对安静的空间,利于小区住户休息和生活。
2.节约型绿色建筑的开发
(1)节能
节能型绿色建筑的规划设计的核心就是实现建筑节能、对常规能源使用系统的优化以及绿色新能源的利用等。在建筑节能上,建筑总能源消耗要很好的保证建筑的保温与隔热,并使建筑节能可以满足国家相关标准。并仔细分析建筑电气、煤等常规能源使用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优化方案,做好建筑围护结构、空调系统和供热系统等节能设计。对绿色新能源的利用,要尽量选用适合建筑实际情况的技术和产品。室内装饰与装修设计必须充分考虑到资源综合利用与节能。使室内有充分空间,保持最佳光线与色彩,合理利用自然光,减少电能消耗,创造自然、舒适、低能耗的环境。对住宅要采用新型的太阳能热水系统,应用小区供热系统,节约能源,减少环境污染。
(2)节水
节水系统的设计需要从节约水资源、水资源的再次利用和水环境的系统集成等进行考虑。根据国家节水标准和具体要求,加强新型节水器具应用,对建筑供水设施全面推广应用新型节水型器具。水资源的重再次利用,加强雨水收集、利用系统和中水系统等建设,在建筑室外系统中设置中水系统,雨水和排水等经处理后可以再次利用,并把景观用水系统的设计纳入到中水系统进行综合考虑。
3.绿化系统的开发
绿化系统具有防尘、隔热防晒、调节气候、提高空气负氧离子浓度、减少二氧化碳含量、保障湿度和风速、减低噪音污染的生态功能。所以,在进行建筑设计规划的时候,必须重视绿化的布局,可以通过种植攀悬植物发展阳台绿化、屋顶绿化扩充绿地面积,并改善绿地种植质量,从而充分发挥绿化的功能。在对屋顶进行绿化的时候可以采用能大幅度降低荷载重量的轻质人工土壤,更加能够最大程度的发挥隔热效果,从而间接减少室内空调的开启时间,达到省电,减少空调污染物排放的目的,真正达到节能的作用。
4.贯穿环保理念的通风设计
在环保理念的通风设计上,要贯彻环保理念的有效做法就是充分利用自然通风。为加强建筑通风,在建筑空间设计的时候可以结合一些位置的目的,设计具备“烟囱效应”的空间体系,通过掌握温差的方式强化室内通风;在标高处理上,采用出风口在进风口的上面位置的正高差形式,使风在室内的走向是从下往上走,这是比较符合室内外温差所形成的热压通风规律,能有效强化通风质量;充分利用建筑构件进行挡风板的合理布局人为引起负压力,以加强门口的正压作用从而让风向的走向随着需求而改变,而不需要通过使用电力装置的导风系统从而达到节能环保的效果。
四、建筑规划设计的可持续发展思路
能耗低、能效高、污染少、尽可能利用可再生资源,限制和减少不可再生资源的利用,最大限度地减少对人体健康和环境的不可逆的影响
一是建设生态小区,大气环境质量应能达到国家二级标准,住宅物与环境协调,要有足够的户外活动空间,小区绿化覆盖率不低于40%。
二是小区住宅房间应能实现自然通风,厨房、卫生间异味能在瞬间散发,以保证主要居住空间空气新鲜,防止室内潮湿与霉菌滋生,居室内达到通风,卫生间具备通风换气设施,厨房设有烟气集中排放系统,达到居室内的空气质量标准。
三是在自然采光和节能灯具的使用上,应尽量利用自然光进行室内采光,防止光污染。房间要光照充足,通风良好,着重强调满足日照要求,室内要尽量采用自然光,还应注意居住区内防止光污染,在室外公共场地采用节能灯具,提倡由新能源提供的绿色照明。
四是在采暖、空调、生活热水三联供的热环境技术的使用上,应结合小区建设实际情况,合理地利用太阳能、风能或地热能等绿色能源,作为小区采暖、空调的热、冷源。供热、制冷及炊烧等尽量利用清洁能源、自然能源或再生能源,日照资源丰富的地区普遍安装太阳能设备。住宅小区废弃物管理与处置应遵循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原则,收集应体现“谁污染谁治理谁排放谁付费”原则。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建筑规划设计中,环保型和可持续发展是今后我国建筑规划设计的主要发展方向,需要各个部门和企业共同来推动和实现,为建立健康美好的人居环境不断努力!
参考文献:
[1]邓江,乔琼.建设生态环保型节能建筑的思考[J].生态经济,2009,7.
【关键词】城市规划设计;建筑设计;相关性
城市规划设计是整个城市功能具体表现形式,是城市建设当中多种要素的有机结合,反映了城市的功能性,建筑设计则表现了建筑物内部空间布置的合理性、美观性。并且建筑设计要在整体风格上与周边环境、城市文化底蕴等的相互协调,让城市能够更好的实现可持续发展。
1.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基础概念
1.1城市规划的概念
城市规划是在国家在城市规划设计发展当中产生发展的一项学科,他在城市规划发展和建筑发展当中有机结合,使城市的建筑群体得到有机的结合。在城市建设持续进行过程中城市规划理论也在持续发展。
1.2建筑设计的概念
在建筑设计之前设计者需要对城市的整体规划进行一个详细的了解,进而对建筑进行设计。与此同时也应当对建筑物自身的特点进行详细分析,确定建筑物详细尺寸,材料做法等。
1.3城市规划设计和建筑设计二者的联系
城市规划设计是在建筑概念设计到建筑建成之后后期跟踪的全部内容,是社会发展历程当中的一种综合实践。通过对各个建筑进行设计并进行有机整合从而对整个城市进行规划设计。通过系统的建筑设计理论对建筑物进行整体构思与设计,同时建筑物作为城市规划的重中之重,必须要与城市的建筑风格协调,下面将具体介绍二者之间的影响:
1.3.1强制性规划指标与建筑协调
建筑设计的强制性表现在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设计的协调性上,建筑设计需要对整个城市整体规划有所体现,在具体建筑设计当中具有一定的强制性和局限性。
1.3.2规划各阶段的城市规划设计
城市规划设计对整个城市的建设与发展起到重要作用,在城市规划设计不断发展完善的进程中,进行城市规划时需要将城市中各项要素进行整合,借助系统的规划理论具体更好更具象的体现出城市规划的宗旨。
1.3.3从城市规划出发的建筑设计原则
城市规划设计在实际的规划过程当中需要照顾到各方面因素,因而建筑设计当中必须对各项要素有相应的取舍结合,从而形成完整的城市体系。城市建筑具有整体和秩序性的特点,这就需要设计者在设计当中注重设计的整体秩序和设计形式的逻辑性。例如重庆某地临江住宅区的建筑设计,在城市最初进行规划时将这一片区域规划成临江景观区,住宅区在设计时需要考虑到城市整体建筑风格,但是该住宅区在设计过程中过分的表现建筑物本身,违背了建筑设计的原则。
2.城市规划设计与建筑设计相协调案例分析
城市规划设计与建筑设计二者之间存在协调性关系,文章将以江苏省某城市为实例,进一步说明江苏省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二者的协调性关系。
2.1江苏省城市的发展历程
江苏省城市发展起步较晚,城市建设规模较小,城市建筑风格也不尽完善。江苏省作为滨海城区,有着独特的资源,地理条件优越,但是在城市建设当中没有因地制宜的结合当地特色,发展过程中过分注重经济建设而忽略了文化建设,造成了城市发展不平衡。表一详细介绍了江苏省的发展历程。
(注:资料来源江苏省统计局)
城市规划设计与城市的文化密不可分,城市规划发展离不开城市历史文化,而城市不断发展同时在不断推动城市的文化发展。江苏省的发展历程是城市历史发展的典型表现,而且江苏省城市文化逐渐变成城市间区域竞争最基础、最深远的有力竞争力。城市规划设计主要位于城南新区,由东到西、由北向南,总面积约为53.4km2。依据江苏省总体规划设计方案,城南新区会成为一座容纳45万人的城区,将成为江苏省集行政、教育、文化一体的新型住宅区。
2.2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统一
城市当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就是建筑,建筑代表了城市的社会属性与建筑学双重属性,不同的建筑有着不同的价值取向,建筑设计时必须考虑到城市整体的建筑风格,从城市整体风格出发确定建筑风格,从而达到建筑在社会功能和建筑学属性的一致。建筑设计必须着眼于整座城市的规划设计,根据整体规划确定建筑设计方向,做好细部斟酌工作,做到整体比例协调,使建筑风格完整统一。例如重庆中心区建筑多为老旧建筑,虽然建筑大部分是抗战时期的风格,线条相对比较粗糙,但是整体建筑风格较为统一。
2.3江苏省城市建筑设计规划
(1)人性化城市。城市给人带来的应当是人性化的活动空间。
(2)绿色生态城市。在城市建设中应当尊重生态规律,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3)人文城市。城市需要有自身独特的文化底蕴,并且需要给居住者提供适量交流空间。
(4)适度密度。在建设中合理配置资源,确保城市高效运行。
(5)全天候。城市功能综合,全天候不间断持续发展。
(6)智能化。在信息处理方面加大投入。
(7)立体化。寻找更加科学的交通解决方案,使城市更加立体。
通过上述七点可以得知,建筑师在项目设计过程中必须对城市建设与建筑设计之间的联系进行充分的考虑,尤其在场地设计中,必须对城市整体规划与城市建设用地用途的方向进行必要控制,场地设计的核心内容就是对规划用地的性质与规划范围进行详细分析,对容积率、建筑覆盖率和绿化覆盖率与交通入口位置做出详细恰当的规划。
2.4住宅间距的设计
住宅区建筑正面日照间距的确定对城市规划设计极其重要,一般根据城市所在位置、气候条件、城市规模、城市发展情况来确定。传统建筑设计理念中住宅朝向偏南,在建筑设计理念不断丰富过程中,住宅区的朝向也不断丰富,不再是单一的南面朝向。
根据日照原理计算太阳位置相关参数,计算公式如下:
cosA=(sin hs*sin K-sinγ)/(cos hs*cos K)
sin K=sin K*sinγ+cos K*conγ*cosΩ
Ω、γ、K分别是及时角、太阳赤纬角和地理维度。
A、hs分别为太阳方位角和高度角。
满足某一日照标准时日照间距的计算公式为
Dt=ot*cos A
ot――满足某一日照标准的棒影长度
A――满足某一日照标准的t时刻太阳方位角
Dt――满足某一日照标准的住宅建筑间距
由上式知,满足某一日照标准的日照间就系数计算公式为
Lt=Dt/h
h――前幢建筑(遮挡建筑)的建筑日照计算高度。
由建筑日照原理可知,
ot=h * oct h
通过上述计算可以得出某日照标准下A、Hs值,进而计算得到某一日照标条件下由计算得到的正南向平行不止的住宅建筑日照间距系数,确定了建筑设计的具体数据。
3.城市规划设计与建筑设计现存缺点弊病
我国在城市发展当中存在着一系列问题,具体表现如下:
3.1缺乏创新与独特风格
我国的城市建设发展到今天,大多数城市的建筑设计都大致相似,设计思路普遍较为单一,随着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在经济发展过程当中也在寻求创新,从而在发展过程中形成城市独有的建筑风格。规划是需要考虑到城市的人文环境、历史文化、市民的风俗习惯等条件对城市进行因地制宜的设计规划。
3.2城市建筑的设计程序不合理
城市建筑设计时一项系统的工程,不能够将城市与建筑物互相隔离开来,建筑物的设计当中需要考虑城市的整体格局和周围环境之间的关系,如若不然,可能会造成整个城市的混乱。
3.3缺乏城市规划设计的指导
我国城市建筑设计多数都存在着与城市规划发展不平衡的现象,并且建筑设计人员在进行建筑设计时较为随意,不能够对城市整体规划有很好的体现,这就需要城市规划对建筑设计进行指导。
4.城市规划设计与建筑设计之间关系剖析
4.1创新规划与建筑设计
图一: BIM团队协作工作模式
如图一该模型将城市规划设计、建筑施工图设计、三维建筑效果图集成为一体,方便了设计过程,并且设计图能够自动更新,方便了图纸的后续更改过程。
4.2与场地设计相互协调
场地规划设计就是对建筑主体一级其周边的各项设施进行系统详细的规划设计。通过对各项设施的统一规划从而确定建筑物的整体设计,保证建筑物与周边环境的协调统一。表二具体列举出了城市各地区绿色面积制定DI与WBGT指数。
表二城市各地区绿色面积制定DI与WBGT指数
注:O绿色面积/总用地=平方绿色面积/1000平方米各地区土地面积
DI为不安指数,WBGT为黑湿球温度
这些公式通过使用下面的统计条件获得:DI=-1.19*10+72.84
标准差=1.21363 R?=0.32224 显著性F=0.0412
5.结语
城市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设计有着非常关键性的作用,建筑设计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解决城市使用空间以及经济性问题的系统方案,让城市能够持续发展。在计过程当中必须要注重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设计的协调性,只有这样才能够促进城市的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 朱克炎,马会军,谈城市规划设计与建筑设计的关系[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08):45-47.
[2] 李宙英,浅谈建筑设计和城市规划设计[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12):12-14.
[3] 邝杏苗,建筑设计风格与设计理念[J].科技致富向导,2014(09):56-57.
[4] 袁兆森,青海风压与建筑设计的关系初探[J].青海气象,2013(07):56-57.
关键词:绿色建筑;全寿命周期;效益
中图分类号:TU-023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2年6月5日
一、引言
绿色建筑即指在全寿命周期中,从原料生产、运输到建筑设计、施工、使用、维修及拆除整个过程消耗最少的资源,制造最少废弃物。其内容包括合理开发利用能源、资源,与自然融合、建立舒适的生活环境。其目的在于在全寿命周期实现“绿色”,即对环境友好,实现人、自然、环境、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绿色建筑首要解决的问题是绿色评价,即何种建筑物才算“绿色”。绿色建筑效益不便于被认知,具有明显的经济外部性,会产生溢出效应。对绿色建筑效益认知不清是投资者望而却步的主要原因之一。为此,本文基于全生命周期理论,分析绿色建筑效益实现途径,明晰绿色功能,从而更好地推动绿色建筑发展。
二、绿色建筑效益体系构建
(一)绿色效益的构成。所谓绿色效益,即建筑中可实现环境友好性、低耗功能的效益。欧美等发达国家给出了其衡量评估体系,如《LEED》、《BREEAM》《CASBEE》。归纳之,绿色建筑效益包括: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经济效益、个人舒适度四个方面,本文据此整理了适合我国国情的绿色建筑效益体系,如表1所示。其中,社会效益指能源可持续发展利用,降低温室效应,净化空气质量等;环境效益包括室内外空气质量;经济效益指土地、能源、材料、水能等资源、能源节约及良好的运营管理所带来的经济价值。(表1)
(二)绿色效益特征分析。绿色效益的组成要素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绿色建筑效益体系。与传统建筑效益不完全一样,其具有地域性、多效益主体性、全寿命周期性等特征。
1、地域性。绿色建筑受到地理条件和资源环境的制约,应当因地制宜地结合环境气候条件及地形地貌、人文风情设计建造。我国地域辽阔,各地文化千差万别,以致各城市有其独到的历史文化传统和建筑形式。故应充分考虑建筑与自然、文化的和谐共生是其地域性的集中体现。
2、多效益主体性。绿色建筑效益主体较多,包括投资者、社会大众、政府、购买者等,不同主体对绿色建筑的核心效益诉求各不相同,如图1所示。(图1)政府、社会大众最注重的是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而次关注其经济效益和个人舒适效益。这一主体关心建筑对室外环境的影响和大气质量的恶化,以及社会资源的节约及可持续利用。投资者最注重其经济效益,其次是个人舒适效益。他们关注绿色建筑的投资收益比、利润率、投资回收期等经济指标,相对来讲,并不关注社会、环境效益。通过使用绿色建材达到更加舒适的效果,即使增加部分投资也是值得的。对于用户来说,他们只关注个人舒适效益和经济效益,即关心建筑能否给自己带来舒适和健康,及生活使用成本的投入;而次关心建筑本身给社会和环境带来的效益。
三、全寿命周期性
全寿命周期指从立项、设计直至报废拆除整个阶段均应考虑绿色功能的配置,体现在两方面:其一,规划设计中融入“绿色”设计理念,做好绿色规划;施工建造、运营维护严格执行规划设计标准。其二,做好全寿命周期费用规划。为提高绿色性能必然增加初始投资成本,但全寿命周期成本规划可实现增加的初始投资换来更多的长期运行费用的节约,实现经济合理的绿色效益。据研究,初始投资成本增加5%~10%可节约50%~60%的运营成本。
四、绿色功能在全寿命周期中的实现
承上所述,绿色效益需在全寿命周期内实现。绿色建筑效益与功能映射关系如图2,其中必要功能包括节地与室外环境、节能与能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材与资源利用、室内空气质量、运营管理。绿色建筑效益必须要通过其绿色功能而实现。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可通过节地与室外环境、节能与能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材与资源利用功能实现,同时可实现相应的经济效益;运营管理也与经济效益密切相关;室内空气质量映射的是舒适度效益。(图2)
(一)节地与室外环境功能。规划设计阶段,应合理规划地下室、半地下室,减少地上空间利用压力。充分考虑旧城改造以合理规划用地、节地方案。施工建造时段,务必执行绿色设计标准,充分利用建筑物周围的水源、植物,合理规划施工现场。建立垃圾分类回收等环境保护措施,清洁室外环境。
(二)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规划设计时,需设计完善的供排水系统;在施工建造阶段,应合理布局污水处理设施,设置节水器具设备,充分利用雨水,并在现场应建立雨水、再生水搜集利用系统。报废拆除时应对化粪池、沉淀池进行特殊处理。
(三)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在规划设计阶段,合理设置墙厚和建筑材料用量,使用绿色材料。尽量采购绿色建材,使用可循环材料,降低材料损耗率。采取数字化技术,对大体积砼、大跨度结构等专项施工方案进行优化。在运营维护、报废拆除阶段,建立材料回收体系,回收利用部分建材。
(四)节能与能源利用。优化设计,最大限度地利用太阳能和风能,尤其对于窗户、阳台,尽可能地利用自然阳光,减少白天室内电灯的使用。同时,需对节能方案进行综合考虑,如采用保温隔热材料,降低空调能耗等。根据设计要求采购绿色建筑材料,安装低能耗、高性能的环保空调及设备。可采用节能电梯,安装节能光源和高效灯具。运营维护时,应当贯彻节能理念,使用节能灯具,宣传能源节约理念。
(五)室内环境质量。建筑是供人们居住、生活、工作、学习和活动的场所,据统计,人的一生有80%以上的时间是在室内度过。为此,应设计采用具有良好隔声效果的材料及保温隔热材料和绿色健康涂料,严禁采用低档高污染材料。可采用工农业废弃物为原料生产的无污染、无放射性、可回收的材料。运用维护阶段,在室内种植一些诸如银苞芋的小植物,可吸收室内的甲醛等有毒气体。
(六)运营管理。制定并实施节地、节能、节水、节材与绿化管理制度。制定垃圾管理制度,对垃圾物进行有效控制,对废品进行分类收集,防止垃圾无序倾倒和二次污染。制定并实施环境保护具体措施。安全防范系统、管理与设备监控系统与信息网络系统达到绿色效益配置要求。报废拆除时,合理回收固体废弃物,提高垃圾回收率。
五、结论与建议
社会大众及投资者对绿色建筑的效益认知不清是其在我国推行缓慢的原因之一。绿色建筑效益是通过其绿色功能实现的,本文分析了绿色建筑在全寿命周期内的功能实现途径,明晰了绿色建筑效益,有助于绿色建筑在我国的全面推行。
主要参考文献:
[1]陈莉.浅析绿色建筑的内涵与评估[J].基建优化,2006.27.2.
[2]张光灿.绿色建筑·绿色建筑企业文化[J].建筑经济,2007.12.
关键词: 居住区 园林环境 建筑设计
一、引言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要求也不断提高,这使得当代城市居住区建设中也更加注重对小区园林环境的建设。但当前的居住区园林环境规划设计中存在着许多误区,没能很好地将园林设计与城市总体及小区环境结合起来,因而也未取得良好的景观效果。下面本文将简要探讨如何从不同层次来做好城市居住区园林环境的规划设计。
二、居住区园林环境规划设计的不同层面
1.城市层面
进行居住区园林环境规划设计时,首先应结合城市总体规划和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找出居住区园林环境与城市总体环境之间的切入点,协调局部园林环境与城市环境和绿地系统的关系。于是对应于城市规划层面的园林环境规划设计便产生了,它对居住区园林环境的规划设计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它并非侧重具体方案的探究,而是更加偏重于概念性、模式性的研究。
2.居住区规划层面
居住区规划层面上的园林环境规划设计,也即是在居住区总体规划阶段,进行整体构思居住区园林环境的规划设计,使其与居住区规划相结合与协调。这一层次的规划设计工作,应由规划师、建筑师和风景园林师共同完成,相互协调,根据建筑布局和园林布局的需要来相互调整,取得居住区总体布局与园林布局的双赢。
3.建筑设计层面
在建筑设计层面,应加强建筑师与风景园林师的配合,园林师要学习建筑的有关知识,建筑设计师也要学习园林学的有关知识,进一步解决好园林与建筑的互动问题,使景观更好地为建筑服务,使建筑能够获得更加理想的景观,形成一种建筑与园林环境交融的境界,使建筑仿佛从绿色空间中“生长”出来的。
4.风景园林层面
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层面,也就是从本专业出发,由风景园林师来解决居住区园林环境设计问题。
三、 居住区园林环境城市层面的规划设计
1.结合城市总体
居住区园林环境的规划设计必须以城市总体规划为依据,领会其精神实质,充分考虑城市的总体布局规划和功能分区,结合城市的人文环境特色和历史文化脉络,熟悉规划中对土地利用、开发强度、建筑密度等各项控制指标的规定,初步确定居住区园林环境类型和基本指标。
居住区园林环境的规划设计还应结合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分析城市园林绿地系统的发展方向和指标体系,给居住区园林环境规划设计进行明确定位,使其成为城市绿地系统中的有机组成部分,符合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整体性。
居住区园林环境的规划设计要充分把握城市的自然地理特征、经济特征、风貌特征、历史文化特征和人群特征,以便居住区园林环境能更好地融入城市整体,更好地为城市和居民服务。
2.处理好居住区与周围环境的关系
对居住区周边环境进行深入研究,如对周围山水条件等自然环境进行研究,看能否对其进行充分利用;了解周围用地的情况,周围的园林环境情况,周围地块的居民的居住、就业等状况,并充分研究周边环境的现状与未来规划发展情况。促进居住区园林环境与周边环境的融合,既要充分利用周边环境资源为本居住区服务,又要体现出居住区园林环境对整个地区的意义,形成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完整的整体。
3.把握生态格局关系
居住区园林环境规划设计应考虑到绿色廊道、斑块的问题,对城市中业已形成的绿色廊道,应加以保护和利用,采用人工手段建设绿色斑块,建立与城市园林绿地系统相衔接的,适宜居住区园林绿地的,能使园林绿地产生生物物种迁徙和物质、能量流动的生态环境体系。
四、居住区园林环境居住区总体规划层面的规划设计
1.结合居住区总体规划
居住区环境规划设计与居住区规划密不可分,它们是一个整体性问题。应加强规划、建筑、风景园林专业的协同工作,通过景观途径协调解决城市规划、建筑、园林、城市设计等各方面的矛盾,交通问题、住宅问题、密度问题、活动空间问题等,要改变以往重视实体空间、轻视绿色开敞空间的观念,风景园林对规划建筑专业的简单被动适应的局面,应该认识到环境的重要性,提高风景园林在居住区规划设计中的地位。
2.加强园林环境与居住区的建筑布局的融合
居住建筑的布局是居住区园林环境规划设计的基础,应结合不同的建筑布局形式,灵活地进行园林环境的规划,如对于周边式的建筑布局形式,可将园林布置在居住区的核心,这样有利于形成面积较大的集中绿地,增强了可达性,能均匀地为周围提供服务;对于行列式的建筑布局形式,可采用园林形成网格的布局方式,这样能使住户获得良好的朝向,而且有利于良好的空气、水等引入居住区;对于点群式的建筑布局形式,可将建筑散点布局,园林环绕建筑,能将建筑溶解在园林之中,形成建筑四面皆有景观的效果。
3.结合原有地形和植被
居住区及其环境受居住区用地及周围环境的地形状况影响非常大,园林规划设计师在居住区环境规划设计过程中,应“读懂”山水,“读懂”地形,充分利用原有地形,将天然地形作为居住区环境规划设计的宝贵财富,进行适当的改造和整理,而不是大张旗鼓的“平整土地”,应借助地形塑造出具有鲜明个性特征的住区园林环境。
在规划设计过程中还应加强对天然植被的利用,强调天人关系的和谐与统一,这样有利于保持自然的植物群落演进,并营造出许多人工植物无法比拟的美学效果。
五、居住区园林环境从建筑设计层面的规划设计
1.加强居住建筑与风景园林的互动
在进行建筑的规划设计时,要正确处理建筑和园林的互动关系,让建筑具有良好的风景,园林具有良好的空间。建筑设计层面的设计过程中,需要从建筑到园林,再从园林到建筑的反复磨合和适应。要想促进建筑设计与园林规划设计间的融合,不能仅停留从建筑总平面图或屋顶平面图的深度,还应深入到每一户的套型和立体的套型关系,来研究最佳的园林环境设计方案,获得良好的风景。反过来,从园林总体布局的角度,还应对建筑的设计提出要求,要求结合园林的规划,来安排住宅的套型,充分考虑建筑的立面与园林环境相协调,形成居住区园林景观与建筑的协调统一。
2.力求使居住建筑获得良好的风景
获得居住建筑的良好风景,首先要加强对山水条件和一些气象条件(云、雨、光)等有利自然条件的利用,其次是人工的构造出优美的居住区园林环境,同时还应在满足建筑的使用功能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其美学价值,加强建筑的布局、形态、色彩等方面的设计,打破建筑与周围环境的界限,使它们也成为一道美丽的风景,融入园林景观环境之中。应从风景的角度,来设计建筑的楼栋、套型和套内房间等要素,使它们的朝向、视野、采光等都有利于获取良好的风景。
3.居住建筑与园林的相互渗透和共生
在建筑设计中,可在居住建筑设立平台层建立空中花园,也可通过首层架空使园林穿过建筑,还可建设屋顶花园,形成建筑与园林互相渗透的居住形态,拉近建筑与园林环境之间的关系。在建筑的内部,也可设计套内的入户花园、空中花园、阳光室等,创造室内的园林空间,形成居住建筑与园林环境共生的格局。
六、居住区园林环境风景园林层面的规划设计
1.改善居住区局部小气候
居住区的园林环境不仅起到景观作用,还可通过其植被、地表、水体和建筑形态来改变局部小气候。首先应考虑园林景观区的采光条件,根据不同季节的需要,合理布置广场景观设施,如通过精心的安排树林、透明的阳光厅、完全遮荫的柱廊、构筑物等,既能让人们盛夏得以避暑严冬又能受到日照。其次是充分利用住区中建筑、水、植被等调节区域小气候,引导室外气流,提高空气质量。
2.合理选择和搭配植物
植物是园林中的不可或缺的要素,丰富多彩的植物,不仅能起到很好的景观作用,还能改善物质环境,吸收环境中的有毒有害气体,净化空气,调节空气的温度和湿度,有益于调动人们的情绪,缓解人们的生理和心理压力,促进健康。植物应合理选择和搭配,物种应具有多样性,多用乡土植物,乔、灌、草的搭配要合理,植物种植形式要美观,符合住区的整体风格。
3.加强对水景的构造和利用
水景也是中国传统园林中的一个重要元素,水体不仅在蓄积雨洪、提高蒸发量、缓解热岛效应等方面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其设计手法有很多,如喷泉、跌水、溪流及人工瀑布等,有效提高了住区的自然韵味。
七、结束语
总之,城市规划、建筑学、风景园林三者互相联系,互相渗透,在居住区园林环境规划设计过程中,要充分处理好三者的关系,从文章探讨的四个层次出发,取得最佳的整体景观效果。
参考文献:
[1] 陈易,自然之韵――生态居住社区设计[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3.
[2] 方咸孚,李海涛,居住区的绿化模式[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