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生物医药基础知识范文

生物医药基础知识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生物医药基础知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生物医药基础知识

第1篇:生物医药基础知识范文

关键词:毕业要求;课程设计;化学基础课程

《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加快培养战略性新兴产业急需人才,显著提高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和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比例。化学作为创造性的中心学科,它的方法,它对结构和反应性的集中重视使其正活跃的支配着其他科学领域。化学在研究对象的交叉性、研究方法的通融性、研究目的上的相似性,使得其进入基础科学和应用科学的各个领域成为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1]。三峡大学目前在制药工程专业、生物工程专业、生态与生物学专业开设了《有机化学》、《无机及分析化学》、《物理化学》等化学基础课程;在土木工程、水利工程、地质工程、环境工程、工业工程等专业开设了《大学化学》、《工程化学》、《普通化学》等化学基础课程。上述诸多课程均有化学专业的一线教师承担,在化学知识储备方面,任课教师都是非常优秀的。非化学专业的化学基础课程有别于化学专业,任课教师也有基本的认识。但在化学基础课程教学内容设计方面,尚有诸多改进的地方。非化学专业的化学基础课程不是简化的、拼凑的化学知识片段,而应该是依据各个专业毕业要求规划和制定的详略得当、有机组合的个性化课程。化学专业也应吸取其他学科专业教学素材资源,丰富化学基础课程自身内涵;厚积薄发,对其他专业输出更加优质的课程资源,提升化学专业影响力,更好支持其他工程学科的发展。如何使化学基础课程的教学课程内容更加合理,本文结合实践操作,浅谈一些见解。

1明确课程定位

化学基础课程分布于各个专业的课程体系中,每个课程体系里的课程一般分为通识核心课程、素质拓展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专业拓展课程。不同专业对化学基础课程的定位在培养方案中都有明确界定。对于化学专业,化学基础课程主要定位为专业核心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但由于人为因素的影响,可能使一些重要课程偏离毕业要求的导向。例如,《物理化学》在化学专业课程体系中备受重视,但《结构化学》部分却由于知识难度较大,往往被定位为素质拓展课程,列为选修课程,远不符合化学专业的毕业要求。降低了学生的培养质量。无法保证毕业学生有系统的量子化学知识储备,不利于学生继续深造和从事相关工作。因此课程负责老师应该对化学专业的培养方案有整体的认识,明确所负责课程对毕业要求的支撑强度,找准课程定位,坚持不动摇。对于非化学专业的理工专业的课程体系,化学基础课程一般定位为专业基础课程,且是必修。和数学一样,化学也逐渐成为学生学习专业知识,进行科学研究的有力工具。化学基础课程所占的学时和学分,不同专业间差异较大,由各专业对化学基础知识的需求度决定[2-3]。生物、医药、化工等专业的化学基础课程学时一般较多,以便有足够的化学基础知识的容量满足毕业要求;土木工程、水利工程、地质工程、环境工程、工业工程等专业的化学基础课程学时一般较少。学时分配是制定教学大纲的重要依据之一,决定了化学基础课程的知识容量。毕业要求中对化学基础知识的要求一般比较概括,以《有机化学》在生物工程专业课程体系为例,毕业要求:“掌握解决食品发酵与生物医药生产复杂工程问题所需的数学、物理、化学等自然科学知识,并能够将其用于工程问题的识别和表述;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生物工程的基本原理,对食品发酵与生物医药生产中的复杂工程问题进行识别和判断,并认识问题的本质”。毕业要求中只提到了化学等自然科学,对教学内容的导向不够明确,这就需要课程负责人对该专业进行深入了解,对毕业要求的解读准确到位,制定教学内容合理的个性化的教学大纲。

2明确课程目标

化学基础课程的教学目标要以所在专业的毕业要求为依据,对毕业要求形成有力支撑。首先,对知识范围有明确要求,以生物工程专业的《有机化学》教学目标为例:“掌握有机化合物的命名、结构与理化性质的关系、各类化合物的典型反应及其历程、诱导效应、共轭效应、有机化合物异构及立体构型等静态立体化学的基本内容、亲电加成、亲核取代、消除反应的立体化学和化学特征反应鉴别方法等有机化学基础知识。”而化学专业的《有机化学》教学目标在知识范围方面有了很大拓展,在掌握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还要求了解化学的前沿理论、应用前景、最新发展动态以及化学相关产业发展状况。其次,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运用水平要求,同样以生物工程专业的《有机化学》为例:“能够用于解决食品发酵与生物医药生产复杂工程相关有机化学问题的识别和表述;能够根据有机化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对食品发酵与生物医药生产中的复杂工程出现的有机化学相关问题进行识别和判断,并认识其本质。”而化学专业的《有机化学》教学目标在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运用水平要求侧重于具有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从事化学研究、开发和其它实际工作的能力。以毕业要求为导向的化学基础课程教学目标,与该专业课程体系内的其他课程目标相向而行,形成合力,对该专业的毕业要求形成更全面的支撑。

3优化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与毕业要求处于不同的层次,一方面毕业要求的导向作用可以通过课程目标传导给教学内容;另一方面在做教学内容设计时将毕业要求作为指导性纲领。首先将教学内容划分章节或知识模块;依据教材的章节划分教学内容一般较为合理,但有时很难满足课程目标个性化的要求,因此需要对教材的章节做适当的调整或自编教材。其次是将划分好的知识模块内容细化。每条知识链都能与课程目标紧密相扣,比较重要的课程往往有多个课程目标,一条知识链可能支撑多个课程目标,一个课程目标也可能被多条知识链支撑,因此知识链与课程目标就会呈现交错的支撑关系。再其次是知识点在知识链中的重要性、难易度确认。知识点的重要性是随毕业要求和课程目标的不同而有变化。例如生物工程专业,有机化学中的氨基酸、多肽与蛋白质是重点,而在地质工程专业将硅酸盐列为重点,氨基酸、多肽与蛋白质基本不要求。知识点的难易度和知识点本身有很大关系,也和学生的专业背景有关系。生物相关专业课程体系内包涵《生物化学》这门课,有助于学生理解化学相关知识,而水利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无相关课程,因此知识难点的范围要大一些。确定知识的重要性和难度,有助于在教学中把握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以便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结合知识模块的知识容量、难易度和重要性,完成学时分配。毕业要求中普遍要求了解前沿理论、应用前景、最新发展动态以及专业相关产业发展状况。化学专业应增加对化学学科发展前沿知识的介绍,并进行有机整合,使新的教学体系更具系统性和完整性;其次注重开发丰富的优质教学资源;引入非化学学科应用化学理论解决科学研究或工程问题成功范例,有助于化学基础理论的阐释。非化学专业的化学基础课程教前沿教学内容主要涉及两方面,一是化学前沿知识在相关专业中的应用,二是相关专业中前沿知识涉及的化学原理。,以地质工程专业为例,其开设的《普通化学》中有关胶体的知识内容,能很好的解释河流入海口三角洲的形成。一般认为河流入海口流速降低导致泥沙沉降形成三角洲,这只是其中一个因素。颗粒较小的泥沙在河水中形成胶体时,一般不易沉降,只有遇到含有强电解质的海水时,才迅速沉降,形成河口三角洲。在化学中胶体遇到强电解质发生沉降机理应在地质工程和水利工程专业中列为重点内容。毕业要求的最终实现要体现在学生对知识掌握的情况。每个知识模块都对应学生的任务,包括课堂要求、课后要求和作业要求。明确课堂要求掌握具体知识点,课后补充拓展补充材料,作业要求的具体的题目。

4课程考核、成绩评定依据与对课程目标的支撑

培养方案中的毕业要求的达成,需要合理的课程考核和成绩评定[4-5]。传统课程考核的平时成绩与考试对课程目标支撑不足,课程考核依据需要细化。课程的考核可分为:平时作业,课堂笔记,教学活动,期末闭卷考试。平时作业:作业完整,准确率>90%,字迹工整,思路清晰,提交及时。笔记,笔记完整详细,能在笔记本或教材上将重要知识点记录和标注,并有自己的注释。教学活动,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积极举手发言,踊跃发起和参与讨论,翻转课堂内容组织全面,能掌握相关的知识点,准确率>90%。期末考试,合理分配各课程目标的分值,根据考察知识的特点,选择合适的题型。课程考核对课程目标的支撑形成明确的量化关系,以有两个课程目标的课程举例列表,见表1。

5优选参考教材

参考教材的选择应尽量弱化教师的偏好,而应该有客观的依据。培养方案中的毕业要求是重要的指导性纲领,选择最能支撑课程目标的教材。参考教材要能博采众长,教师需要研读多个教材版本,以便整理出较为合理的教案和课件

第2篇:生物医药基础知识范文

关键词 医药 应用型 人才 分析

中图分类号:F406.15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6-1533(2013)09-0060-03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medicine applied talents

SHI Mingli

(Shanghai Medical University for Employees, Shanghai 20005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guide pharmaceuticals industry to train the applied management personnel and technical cadre for production, and to analyze medicine applied talents. Methods: The strategy and goal for training of the applied talent in pharmaceutical industry are proposed based on the development demand of Shanghai Pharmaceutical Group co. LTD and analysis of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current situation of medicine applied talent. Results: Full advantage can be taken of the resources in our group so as to form linkage mechanism between school and company and create a good system for training talent. Conclusion: The quick training of a large number of applied management personnel with high-quality in pharmaceutical industry is the tendency of academic and vocational education.

KEY WORDS pharmaceutical; applied; talent; analysis

培养应用型人才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中国已成为世界的制造中心,更需要大量的在素质、能力、知识等诸多方面都能适应各类工作需要的,不同层次的应用型人才和高级应用型人才。从工作职能来看,应用型人才主要不是为了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而是利用学术型人才发现的科学原理服务于社会实践。因此,应用型人才的主要特点是:以科学原理及自然为研究对象,从事与具体的社会生产劳动和生活息息相关的工作,能为社会创造直接的经济利益和物质财富[1]。

1 医药行业应用型人才的现状

1.1 生物医药产业的快速发展

医药行业被公认为是知识密集及技术密集型产业。由于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健康更加受到人们的关注。国家计划在“十二五”末,我国将大力发展和建设生物医药科技产业。根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布的《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和《药品流通质量管理规范》( GSP)两部法规的要求,医药企业生产、经营及管理部门负责人必须具有医药或相关专业的大专以上学历;从事药品生产操作、检验、保管、养护人员也必须具有相关学历。基于长期发展观点,这就预示着需要大量的医药应用型人才来胜任新品开发过程中的实验控制,产业化生产与管理,质量检验与控制,产品经营与销售等不同岗位[2-3]。

1.2 医疗服务体制的变革

我国自1995年开始实施执业药师制度,药师负有审查处方的合理性、正确性及向患者提供良好的药学服务等职责。加上近几年来,国家推广社区医疗服务模式和实行非处方药管理,使大量的常见病或慢性病患者不必为“过度检查”和“大处方”支付不合理的高额费用。

到2010年,全国通过资格考取得资格证书的执业药师为18.5万人,平均5 500人拥有1名执业药师。与发达国家相比,数量差距太大了。美国1 500人拥有1名执业药师,日本820人拥有1名执业药师。由此推算,我国需要大约100万名执业药师。同时,执业药师要具有大专以上药学类专业学历证书,还要经过国家执业药师资格考试合格的人员方可担任,所以,仅以本科以上的药学类高等教育毕业生作为执业药师后备力量远远不能满足社会需要。在学历上按规定要求,那些以医药应用型和服务型为特征的药学高职毕业生将是执业药师队伍迅速壮大的人员的坚实基础,也是加快国家医疗服务体制改革步伐的保障。

1.3 新技术、新设备的广泛应用

我国医药产业现有的各类从业人员中学历分布不合理,尤其是一线技术工人的学历较低。随着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各种岗位的新技术、新设备的开发、配备和使用,高等级技术工人知识及技能老化。加快培养一批既熟悉现代医药知识、又掌握最新药品生产技术的应用型高等职业技术人才,充实到企业一线技术队伍之中,提高企业一线技术岗位从业人员整体素质,是确保生物医药产业持续发展的重要依托。

2 医药行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2.1 培养策略

应用型人才从事的是利用科学原理为社会谋取直接利益的工作,主要任务是将科学原理或新发现的知识直接用于与社会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社会实践领域。因此,应该制订不同于研究型人才的培养策略,着眼于医药行业人才需求的多样化,着眼于教学机构的实际和着眼于学生生源的实际;并建立由教学主导型大学为主,专升本的本科院校和职业院校为辅,培养具有突出应用能力人才特色的新型培养体系[3]。

2.2 培养目标

医药行业是知识及技术密集的高科技行业。医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是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在突出“应用”特征的同时,还要突出“高素质”特征,才能符合快速发展的生物医药产业的要求。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既要具备较强的理论知识和技术的应用能力,成熟的技术、技能、技艺和运用能力,更要具有思想道德素质、业务素质、文化素质、身心素质在内的较高的综合素质。

2.3 培养体系

建立医药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要与政府互动。应用型人才教育应遵循政府经济发展、产业规划方向,借助政府的各项政策共同营造良好的培养环境,开创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新局面。

与地方社会经济共生。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要围绕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对地方社会文化起到引领作用和对地方产业发展形成支撑,为地方经济建设和发展培养大量的针对性强的高级应用型人才,为地方经济的发展提供人力资源保障和智力支持,与地方社会经济形成共生的土壤。

与企业共赢。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离不开企业,企业未来发展需要人才的支撑。从学校寻找到合适的人才,成为企业的人才保险箱,学校则可借助企业资源服务于人才的培养。

上海拥有我国历史悠久的老牌医药产业,不仅拥有具备创新研发能力的领军将才,还拥有一大批既具备专业技术知识,又熟练掌握操作技能的、研发过程中的实验管理的、产业化生产与质量检验的、产品经营与销售的等各种应用型人才资源。围绕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利用现有资源、开发潜在资源、发展循环资源、珍惜价值资源,医药企业可以依托行业的强大资源,整合各方资源,形成校企全面联动,建立医药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探索培养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新模式,培养出大量的医药应用型技术人才,满足产业发展的需要。

从教育领域合作层次来看,各方教育机构都具备各自的优势,可以根据生物医药发展的目标,实现高等教育、高等职业教育和中等教育,乃至职业需求的培训等共享教育资源。尤其是可以借助高等教育机构和行业内专业研究机构,提升学校办学层次和办学水平。从教育合作的内容来看,可以在师资、课程、研发、场地等方面实现互惠协作、优势互补,建设一支以专职教师为骨干、兼职教师为主体、外部教师为补充的师资队伍。

走“双证融通”之路。我国职业教育尽管起步多年,但彼此有着不同程度的对接和互动,一直在相互碰撞中不断发展。上海在21世纪初就开展高职生职业技能资格鉴定,设置了面向高校在校生的“药学技术人员(准高级)职业技术规范”以及相应的培训大纲和模块式考核鉴定实施方案。在校高职生可以选择药物制剂、药物检验、化学合成、医药购销这4类药学技术岗位其中的一项,经培训后参加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组织的职业技能鉴定。合格者可获得劳动局颁发的准高级技术等级证书,企业以获得鉴定证书作为是否录用学生的重要依据。同时借鉴国外先进的、成功的职业教育模式,如德国的双元制、澳大利亚的TAFE、加拿大CBE和英国的BETAT等模式,很好地兼容了“双证”的功能和有效地拓展了人才的使用价值。

3 结语

随着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快,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熟练掌握社会生产或社会活动一线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懂得一线生产技术或专业的人才备受社会欢迎。因此,紧紧围绕医药行业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的需要,依托行业的强大资源,快速优质培养大量的医药应用型技术人才,更好地适应当今社会对人才的需要和应对来自国际竞争的挑战,是学历教育和职业教育的方向。

参考文献

[1] 刘维俭, 王传金. 从人才类型的划分论应用型人才的内涵[J]. 常州工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06, 24(3): 98-100.

[2] 李娜, 解建红. 应用型人才的特征和培养对策[J].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 33(4): 191-193.

第3篇:生物医药基础知识范文

【关键词】生物技术专业;医学院校;课程体系

近些年,随着科技的进步,生命科学飞速发展,生物技术在各领域展现出了无限潜力,社会关注度越来越高,被世界各国确定为21世纪科技发展的关键技术和新型产业。现代生物技术与其他学科相互交叉融合,逐步形成了农业生物技术、医药生物技术和工业生物技术三个应用领域,其中医药生物技术领域由于和人类的生命安全关系密切,成为现代生物技术中最实用、最具发展势头的领域之一。

一、生物技术专业人才需求及各院校招生情况

随着生物医药产业健康快速发展,以及新的理论技术不断涌现,具有扎实理论基础、较强探索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医药生物技术人才的需求也与日俱增。生物技术相关专业人才的社会需求有增无减,尤其是医药行业生物技术人才需求快速增长。为了更好的适应社会对生物技术人才的需求,教育部于1998年正式将生物技术专业列入理学本科专业目录,主要培养应用型的专业技术人才。之后,很多院校都相继开设生物技术专业,中国前300名大学中,具有生物技术专业的大学占到了33.7%。通过对生物技术专业在这300所大学不同类别的分布分析可以发现,生物技术专业在综合类、理工类、农林类和师范类高校中设置的频率较高,分别占相应各类高校总数的70.6%、70.8%、82.6%、97.3%。而我们通过前期统计,全国90所医学本科院校,开设生物技术及相关专业的仅有28所,占31.1%,不及全国的平均水平。医药行业生物技术人才的供给远远小于社会需求。医学院校生物技术专业与普通院校该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有所不同,其特点体现在医学知识和药学知识与生物技术的深度交叉融合,因此医学院校生物技术专业开设的课程也要反映相应的医药特色。但是,由于生物技术专业在国内相关院校的开设主要集中在综合类、理工类、农林类和师范类高校,在医学院校开设的相对较少,必然会导致教学模式和内容偏向于工业生物技术和农业生物技术的教学。体现在人力资源市场上就是医药生物技术人才的相对缺乏。面对大好形势,高等医学院校作为医药生物技术人才培养的主体,如何有针对性地进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的建设,以培养与行业发展相适应的高素质专业人才,是关系到专业兴衰成败的关键课题。目前,医药生物技术的教学模式还存在一些缺陷,针对性的医药生物技术人才培养机制尚属于探索阶段。如果照搬其他院校的人才培养方案,就会导致学生能力的同质化严重,不能很好的与医药行业的职业岗位需求相吻合,学生的核心竞争力不足,从而造成就业困难。所以,迫切需要建设适合医药生物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针对性课程体系及人才培养方案。另外,生物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实践教学是夯实理论知识和培养科研思维必备的手段。因此,在教学体系设计及教学过程中必须重视实践教学,这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形成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全国各高校生物技术专业开设课程分析

统计了全国21所高校生物技术专业所开设课程,其中包括4所医学院校生物技术专业,统计分析结果如下:

(一)各校生物技术专业课程开设情况

从总体来看,各学校课程开设率较高的课程有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医学遗传学,所统计所有学校均开设有以上三门课程;其次,开出率较高的课程有微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基因工程、医学统计学、生物信息学、免疫学等,下图为所统计各学校开出率前21位的课程。

(二)医学与非医学院校生物技术专业课程开设情况对比

与非医学院校相比,医科学校生物技术专业中,各学校课程开设率较高的课程同样有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医学遗传学,统计的所有学校均开设有以上三门课程;除此之外,医学类学校基因工程、医学统计学、生物信息学、免疫学、生物技术综合性实验、生理学、人体解剖学、药理学、蛋白质工程等几门课程开出率高。下图为综合所统计各医科与非医科学校课程开出率前20位的对比图。从图上可以看出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医学遗传学、基因工程、医学统计学等开出率两类学校均较高,但是临床医学概论、病理学、药理学、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等医学相关课程,非医学院校均开设较少或未开设。

三、医学院校生物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思路

医学院校生物技术专业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应注意医学基础知识与生物技术学科各课程间的交叉和渗透。所以在课程体系的建设上就应该与其他院校有所区别,具有自己的特色。除了生物技术专业必开的基础课程及专业技术课程之外,具有医学特色的相关课程也应该在课程体系的设计中,可以使学生将医药基础知识更好地应用于医学生物技术的实际工作中,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求,适应医药生物技术行业。因此,通过对其他医学院校生物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学习以及近几年的教学实践探索,总结了一些本校生物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思路。

(一)合理选择授课科目,突出医学院校优势

目标是培养出适合我国现阶段实际需求,具备扎实医药生物技术理论基础,熟练掌握各项实验技能,能在医药、检验、食品等行业的企事业单位和行政管理部门从事与生物技术有关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与服务等工作,以及在科研、营销、第三方检验等领域从事研究助理、产品销售、检测试剂盒的设计开发与使用等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专业人才。因此,我们的学生除了学习一般生物技术专业必须学习的理论知识,还要补充如临床医学概论、病理学、药理学、人体解剖学、生理学、医学遗传学、医学统计学等与医药生物技术相关的医学类专业课,从而进一步提升医学院校生物技术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二)调整实践教学模式,开设专业综合实训

生物技术专业涉及到的五大工程技术之间彼此交叉渗透,互为基础。因此,生物技术实验课程的设置必须打破传统上每门课程单独设立实验的传统,将本专业主干课程实验根据内在联系进行整合,单独成课,设立一些综合性实验、实训,而非简单的课程实验。综合性实验要求学生具备一定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因此一般在第三到第四学年开展。另外,综合性实验内容的设置还要能反映多门课程的综合知识,最终达到对学生实验技能和方案进行综合训练的目的。例如,我校开设了生物技术综合实训,该实训共安排8周时间,分两学期上完,每学期安排4周时间,中间不再穿插理论课学习,给予学生充分的实践机会。该综合实训涉及基因工程各个方面,以蛋白药物开发作为主线,包括蛋白药物的克隆、表达、检验、纯化、药物活性的检测等一系列医药生物技术操作环节。该实践环节与真正蛋白药物的研发生产相一致,使学生能将理论知识与实践充分结合,与社会、行业接轨。另外,根据专业生物技术专业医药特色,开设病理检验、实验动物学、抗体制备、临床分子诊断、动物细胞培养等实验,这些实验除了培养学生基础生物技术技能之外,加入医学相关内容,使学生掌握交叉学科知识及技能,更适应社会对医药生物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需要,培养出的学生更适于快速发展的医药生物技术行业。

(三)根据市场需求,合理整合教学内容

在生物技术专业课程的教学中发现许多知识点在不同课程中重复出现,造成教学资源的浪费。另外通过对学生实习企业的调查,我们发现企业最需要那些实践能力强、具有自主学习能力的毕业生,而我们的某些授课内容缺乏纵深性,对知识点的讲解并不系统,存在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现象。针对以上问题进行了教学内容的整合,减少理论教学时间,增加学生自主学习的比重,同时注重了某些理论知识与实践的结合,有利于学生快速系统地建立知识体系。例如在“分子诊断学”授课中,增加遗传病的介绍,如常见遗传病的临床特征、分子诊断手段以及基因治疗等。除此之外,还可以在授课内容中加入临床诊断试剂盒的研发、临床生物技术检测及基因诊断和基因治疗方法等内容,以培养具有良好医学基础的生物技术专业人才,适应社会并服务于社会。生物技术尤其是医药生物技术方向在医学领域的应用可以说改变了现代医学的发展,但是对于医学院校生物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体系的建设仍处于探索阶段,因此目前对该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及课程体系通过思考后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探索,能够培养出与社会及行业、企业需求相适应的高素质的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郭弘艺,张旭光,邵露等.生物技术专业现状浅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4(12)

[2]刘瑞珍,张兰凤,邱启祥.医学院校生物技术专业解剖学教学探究[J].四川解剖学杂志,2014,22(2)

第4篇:生物医药基础知识范文

关键词 生物技术;科研创新;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5)21-0168-02

生物技术专业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医药、食品、轻工、农业、环保等领域。对于一个知识密集、技术含量高、多学科相互渗透的专业,学生不仅需要系统地掌握生物技术专业的基础知识,还需要在大学期间努力提高自己的实践和科研能力。如何培养紧跟时代步伐、具有良好科学素养的应用型人才,是现阶段高校生物技术专业共同的努力方向。

1 生物技术专业在吉林医药学院的发展现状

生物技术是吉林医药学院新开设的专业。针对该专业实践性强的特点,实验教学覆盖率高,具有科学化、规范化的实验室管理体制及运行机制,对专业发展具有良好的推动作用。

2 教学改革思路

加强生物技术专业师资力量 教师作为教学过程中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在增强教学效果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1-2]。学校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为广大教师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加大对青年教师的扶持力度。在教学工作中,积极鼓励他们担任本科班次主讲教师、课程组长等,为他们到国内院校进修或参加教学研讨会议提供政策和经费支持。在科研工作中,积极协调他们申报各级课题基金,定期选送拔尖人才到国外对口科研院所进修,定期邀请名师大家来校开展学术讲座。通过教学和科研两方面的措施提升师资力量,达到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目标。

采用实践实训模式培养人才 生物技术专业学生毕业后大量从事技术操作工作,如在生物医药公司、医院中心实验室等从事实验和技术操作,面临所学知识的不断更新和技术的不断发展,须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这些都充分验证开展实践实训教学的必要性。

通过借鉴同类院校相关专业实训教学的成功案例[3-4],根据学校人才培养特色和专业背景现状,将实践实训模式教学法引进生物技术专业教学中。

1)改革实验教学内容。

①平衡基础性实验和专业性实验的比重,注重课程的顺序和渐进性,优化校内实验室实训教学平台。重视学生的基础实验操作技能,要求熟练使用相关仪器,掌握实验基本方法。以循序渐进的方法开展实验教学,遵循“基础性实验――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的步骤,逐步培养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

②引入高水平演示实验。生物技术领域研究进展日新月异,实验中心搜集一些高水平的演示实验视频在实验教学中进行播放,使学生及时了解国内国际最新的仪器和技术研究进展,开拓学生视野,并同时激发学生兴趣。

③建立新型培养制度。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操作能力因人而异,在教学中对于不同水平的学生建立不同的培养机制,做到因材施教。如建立实验室选修课制度,加入实验性选修课,选择学生感兴趣的题目进行教授,提升综合素养。

2)前沿成果融入课堂教学中。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在大纲规定的基础课时之外,加入以前沿成果研讨会形式进行的课堂教学,以教师为向导,学生为主体,循序渐进地将院系部分教师完成的相关项目成果向学生进行介绍,激发学生兴趣和参与感。学生有一定的知识基础后,教师可以将国际前沿研究成果介绍给学生,使学生紧跟时代前沿,把握学科发展动态。

3)网络平台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在学生具备一定的实验思维和思路后,需要一个平台进行交流。利用网络和多媒体构建网络学术交流平台,建立网络虚拟实训教学体系,让学生在平台上沟通彼此的想法,进行交流。另外推荐资深教师进行在线答疑,让学生问有所答。院系定期组织学术报告,邀请生物技术企业相关资深人员进行讲座,使学生了解企业,同时开阔眼界。

提升学生创新能力 学校把“熟悉科研”“参与科研”“自主立项”教学模式引入生物技术专业教学中,提升学生自主学习及创新能力。

1)熟悉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在教师的指导和引领下,接触常规设置课程所不具备的实验项目,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向教师咨询相关知识,了解实验大致流程,了解先进的实验方法以及前沿的研究领域,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提升素质。

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教师可以采用选拔的方式,让其较全面完整地参与研究项目,一方面可以帮助教师的工作研究,另一方面可以迅速提升他们的创新能力和综合水平。

2)学生自主立项。实验中心建立了学生研究基金,对于优秀的学生可以鼓励其独立阅读文献,了解前沿进展,提出自己感兴趣的科研课题,审批通过后即可开展研究,大大提高学生独立动手和创新设计能力。通过申请学生研究基金,使学生充分了解整个科研课题申请过程,能够真正地以主人翁的身份参与科研,投入其中,将所学方法和培养的思维应用于实际操作中,化实验于创新,化知识于能力。教师根据情况要求学生撰写相关的实训论文和毕业设计,进行答辩。在项目结题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规范研究论文的写作。通过这样的措施,实验室不仅限于验证性的实验教学,同时加入探索性实验。

3 结语

生物技术专业教学需要结合院校实际情况和学生学习能力来进行,采用科研实践教学体系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科研兴趣,锻炼学生扎实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让学生在学术平台的基础上进行创新科研思路的交流,达到为生物技术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科学素养的应用型人才目的。

吉林医药学院生物技术专业学生在大四期间进行实习,挑选合适的实习单位,使学生在学校期间锻炼的综合能力在实习期间充分发挥出来。通过实践教学体系的培养,学生在动手实践能力和科研思维方面都会更有优势,实习单位也更愿意收取这样的学生作为实习生,在学生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也会使他们更具有竞争力。

参考文献

[1]何军,许金廉.加强基础医学中青年师资培养的探索与思考[J].西北医学教育,2006,14(Z1):28-29.

[2]钱峥,何军,等.以学科科研优势促进基础医学教学工作的实践与思考[J].基础医学教育,2011(11):1030-1033.

第5篇:生物医药基础知识范文

我国现行高等药学教育实行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能力的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经济社会迅速发展对药学人才的需要。加快药学人才培养速度,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使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相适应,并与国际药学教育接轨成为当务之急。本文经过几方面的分析比较,结合药学发展趋势和我国药学人才培养现状,认为药学高等教育的努力方向可以用以下几个方面来概括。

1 一个中心

一个中心是以学生为中心,即树立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的思想。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尊重、关心每一位学生,接纳学生的个性和特点,关注他们的情感体验、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制订个性化培养方案[2] ,在知识学习和能力培养的同时注重综合素质和全面发展。

2 两种能力

两种能力是加强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药学是一门应用性自然科学,要求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放在核心地位。学校应遵循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发展个性的教育理念,改革传统的实验课教学方式,大胆开展教师引导下的学生探索性实验。让学生尽早参与科研活动,了解本专业发展动向和前沿,将所学理论知识和科研实践相结合,学以致用。同时,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科研分析和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大胆探索、不屈不挠的意志品质。

3 三个结合

三个结合是重视师生互动、医药兼备和校企合作。改变传统教学教师呆板讲授、学生被动学习的模式为主动的创造性学习。实现导师制,严格遴选校内教师、优秀临床药师和药企人才,实施本科生的理论教学、临床培训和实践带教,使单一的知识点学习转变为系统全面的理论联系实践的学习。医药兼备是医学和药学的完美结合而不是简单相加。以临床药师培养为出发点,以医院药学和新药临床评价的知识结构为重点,将药学、医学以及人文科学有机结合。学校加强与医药企业和研究院所的合作,走产学研相结合的路子。教师参与科研项目,促进知识的更新和科研水平的提高,学生参与科研项目,锻炼科研能力和创新素质。同时,学校必须经常与用人企业沟通,了解专业人才的需求情况,科学改进课程设置,学生也在参与社会实践的过程中对所学专业产生感性认识,不断自我调整和进步。

4 四项改革

四项改革是改革教育教学内容和方法,优化课程设置,探索科学的药学人才培养模式。需加强基础教育,及时更新教学内容,注重多学科的交叉渗透,积极推进多种教学方式,将课内与课外,教学与研究、实践相结合,按照“基础厚、知识广、能力强、素质高、口径宽”的要求深化教学改革。大胆创新,合理调整符合人才培养目标的课程体系及教学内容。推广启发式、探究式教学,鼓励质疑,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复合型药学人才。

根据我国医药事业发展现状、趋势和医药人才市场的需求,药学人才的培养类型有研究型和应用型两类[3]。研究型药学人才具有良好的科研头脑和创新能力,主要面向药学科研院所和新药研发机构,从事药学基础性研究与创新药物研发工作。应用型药学人才主要包括从事生物医药等领域的药物研制、开发的创业型人才;解决药品开发、生产中具体工程问题的技术型人才;进行药品质量控制、指导临床安全用药以及建立个性化给药方案等问题的药师型人才;进行科学决策、组织协调和管理的药事经营管理型人才。培养研究型药学人才,是落实科教兴药战略,推动新药研究由仿制向创制的战略转移,提高我国医药产业核心竞争能力的关键。培养过程中应注重夯实基础知识,加强创新精神的培养和新药开发、药物制剂、药理研究和药物分析等方面的实践训练。应用型药学人才的培养应根据市场经济的需求和条件的多变性,在掌握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加强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以及创新、服务和管理能力。因此,学校在基础药学知识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兴趣和特长确定相应的培养目标,确定相应的培养措施。

教育管理方面通过成立专业建设及教学质量监控督导组、教学工作委员会对专业建设质量进行宏观控制,通过学生网络信息员反馈教学质量,并且不断创新教学管理模式,在教学管理队伍的合理化、规章制度的健全化、教改活动的正常化、学风建设的制度化等方面大胆改革与创新,形成完整、高效的教学管理机制,并严格执行,以实现临床药学人才的培养目标。

总之,新时代药学人才要求具有宽基础和精专业相统一的知识结构,理论研究、实践应用和创新相结合的能力结构,以及坚忍不拔和开拓创新精神并存的意志品质。药学本科教育必须根据社会的人才需求,不断创新和改革,培养专业领域内知识面广、适应性强的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刘旭明.对药学高等教育多元化发展趋势的思考[J].药学教育,2006,22(5):5-7.

第6篇:生物医药基础知识范文

制药工程:搭建健康的防火墙

湖南理工学院 石绘敏

主干课程:化学、生物工程

化学,so easy!

制药工程专业是一个由化学、药学(中药学)和工程学交叉的工科类专业。在大学期间,你能学到的专业课涉及四大基础化学、药学的相关知识以及一些基础实验,如: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制药工程、药物化学、生物化学、药物分析、药物合成、制药工艺学、药理学、天然药物化学、制剂设备与车间设计等课程,以及化学基础实验、制药工程专业实验等。大家可不要先被这么多陌生的名称吓倒,因为他们将伴随你大学四年的光阴。

想必大家从制药工程专业的课程设置中也能看出化学对于本专业的重要性,制药工程专业的所有专业课程与实验都是基于化学之上的,若你在高中时已对化学学习兴趣缺缺,那么高考后执意选择制药工程专业的话,将会使你的大学学习变得枯燥无味并且举步维艰。当然,也不排除你的化学成绩不出众,却对于学习化学兴致极高,那么你不必担心自己化学功底不好而不能学习制药工程专业,只要你感兴趣,大学有大把的时间让你去弥补自己的缺陷,毕竟兴趣是成就一番事业的动力之源嘛。

体验自己动手的奇妙

初、高中时,我学习化学的动力仅止于万般奇妙的化学实验,不过由于实验设施有限,那时做实验的次数屈指可数。上大学以后就不一样了,毕竟制药工程专业的重点在于“制药”,它对我们的动手能力当然要求极高!因此,我们专业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实验台、实验服。进入实验室时都要穿戴整齐,统一着装。在我们学校大一第一学期时,老师会教我们基本的实验常识、简单的实验操作方法以及仪器使用方法等。大三时,学校开设了专业课实验,比如片剂、胶囊剂、颗粒剂的制作等。不过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是,有机化学的试验可能会产生一些对身体有害的气体,大家在进入实验室前一定要做好防护措施。在大三下学期的时候,我们就有机会去药厂亲身体验制药的过程,去药厂的实习让我真正感受到了什么是企业化大生产。当然进入制剂车间时每个人都要全面“武装”(高度洁净,整体消毒),车间的仪器基本上都是全自动或半自动高速运转的,每个厂房也都有自己的净化处理系统,这些都是为提供车间内洁净的环境而设置的。

找到自己的Mr.Right!

制药工程专业的就业面是很广的,如果你天生心思细腻,可以成为一名药品质检化验人员;倘若你非常健谈,乐于与大家交流,那么可以从事药品营销工作,它也许比研究工作适合你;如果你天生具有领导能力,那以后逐步走上药物生产技术管理的岗位也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如果你是一个热爱科学研究的人,也可以和我一样选择继续读研,以后就有机会在药厂、大学、研究所的研究部门从事药物研发工作。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大家对食疗保健越采越重视,因此,新兴的职业如营养师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以上这些只是蒸蒸日上的制药工程专业就业范围的冰山一角,如果你结束了本科学习后希望进入其他领域进行深造,还可以选择报考生命科学、生物技术、药学及相关专业的研究生。怎么样,找到你的“Mr.Right”了吗?

拥有制药工程专业国家特色专业院校名单:华东理工大学、天津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辽宁医科大学、吉林大学、哈尔滨商业大学、河北科技大学、浙江工业大学、合肥工业大学、江南大学、四川大学、山东中医药大学、佳木斯大学、石家庄学院。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高材”生的美丽人生

西安工程大学 张晓娟

主干课程;化学、材料科学与工程

从迷茫到成长

凭借高三时,对化学的浓厚兴趣和恋恋不舍之情,高考后我选择了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成为了名副其实的“高材生”。大一时和大多数同学一样,迷茫而没有方向,最重要的是学校的安排竟迟迟不让我和化学见面,更多地是学习一些公共课程与高数等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反倒接触很少。熬到了大二,终于得到了专业课程的“青睐”。不得不慨叹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家族的无比庞大!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是最基本的,最让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学子头痛的是高分子化学课和高分子物理课,好一个有机、物理、化学、大分子的大杂烩j在这些大杂烩中我几度茫茫然不知所谓,不过凭借着自己在高中时深厚的化学功底,我还是挺过了最初的“入门难”。

大三、大四忙碌过后,我选择了考研,这不是盲目的抉择,而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对于一个准考研族来说,最重要的是认清自己,如果你喜欢科研、喜欢用实验验证自己的理论创新、喜欢搞学术、愿意去深造自己,那么你可以考虑。并且你要做好备考期间每天都得披星戴月的准备,做好同一切不利于学习的诱惑说拜拜的准备,最重要的是你要做好攻克高数、英语这两大难关的准备。而我身边的人,也都常穿着实验服(容许我叫它白大褂)与正装。奔波于实验室和招聘会之间,乐此不疲。

作出人生的抉择

提到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的就业,可谓天地广阔,可以在高分子材料和高分子复合材料成型加工、高分子合成、化学纤维、新型建筑装饰材料、现代喷涂与包装材料、汽车、家用电器、电子电器、航空航天等企业从事设计、新成品开发、生产管理、市场营销、质量检测及贸易部门工作;也可以到高等学校、科研单位从事科学研究与教学工作;还可以到政府部门从事行政管理、质量监督等工作。由于专业的择业面比较宽,适应性强,所以本专业男生也更倾向于在石油化工、勘探设计、生物医药等领域工作,就业单位也遍及政府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外资企业及高新技术企业。

有人说:大学一年级往往“不知道自己不知道”,大学二年级就进了一步“知道自己不知道”,大学三年级时“不知道自己知道”,大学四年级“知道自己知道”。站在大四毕业的边沿,除了知道本专业的水有多深之外,我更看到了自己的未来会有多灿烂。不是浮夸,这些都是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所赋予我的,无论是以后从事热门材料研究、开发,或是从事材料采购,还是从事新型功能材料的复合。探索科学在生活中的奥秘。这些都离不开本专业的学子。

拥有高分子科学与工程专业国家特色专业院校名单:北京化工大学、浙江大学、哈尔滨理工大学、华东理工大学、青岛科技大学、四川大学、长春工业大学、东华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吉林大学、河北工业大学、湖北大学、武汉工程大学、大连理工大学、沈阳化工大学、江苏工业学院、北京服装学院、郑州轻工业学院。

药学:用良心度量价值

兰州大学 安小丽

主干课程:化学、药学

人才好,药才好!

药学是一门基于化学、物理学、生物学、解剖学和生理学的科学,并且对化学的要求较高。它是一门综合性的专业,运用现代科学理论和科学技术研究新药的设计与开发、适宜的用药途径和形式,以及临床用药的合理性。药学专业的课程主要有: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生物化学、物理化学、微生物与免疫学、人体解剖生理学、药用植物学、药物化学、药剂学、药理学、药物分析、生药学、天然药物化学、药事管理学。因为是西药,药物的研发设计阶段都与化学息息相关,所以如果对化学感兴趣、擅长化学的同学,可以考虑这个专业。

药学专业的学生需要学习药学各主要分支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药学实验方法和技能的基本训练,具有药物制备、质量控制评价及指导合理用药的基本能力。本专业的目标是培养能在药品研究与开发领域从事鉴定、药物设计、一般药物制剂与药品生产、检验、流通、使用及临床合理用药等方面工作的高级科学技术人才。

方向多,找准定位才是极好的

药学专业的方向很多,具体可以分为药理学、药剂学、药物化学、药物分析、天然药物化学、生物制药等方面。中国药科大学在大三就开始分方向,而像我们兰州大学在大学期间不分方向,在考研时才选择方向。每个学校的情况不大一样,但我认为还是细分方向较好,毕竟专于一门才会精于一门。

药学专业的毕业生一般不做主治医生,但也有医学生最基本的要求,那就是很强的责任心和道德感。本专业的就业方向还是十分广阔的,与药学相关的各个领域,像药品研究开发部门、生产部门、管理部门、营销及使用部门,都需要药学专业的毕业生。具体来说,毕业生遍布高校、科研院所、药厂、医药公司、国家药品管理机关、医院等单位,因而,社会对药学毕业生的需求量还是比较大的。因为就业范围广,所以工作性质也就千差万别,大家可根据自己的喜好、自身条件、外界条件选择自己将来的职业。但是客观来说,药学本科毕业生刚出校门,收入状况不是非常好,不过如果有了一定的经验,好薪酬也会随之而来。

自己的路,只选对的

药学本科毕业后,也有许多人选择考研或出国留学。考研是大多数继续深造者的选择,但是现在出现了考研盲从性。研究生除了在第一年上课,后两年都是在实验室度过,每天就是查文献、做实验,反反复复。有些人并不喜欢这样的实验室生活,但身边的人考研。自己就不知道怎么办了,也就随波逐流了。我认为要准备考研,首先得喜欢研究性的工作,有创新思维,细心耐心。所以在大学,就该对自己做出评价,大三,就是做出决定的一年了。

在医学类专业中,药学不是热门专业,就业形势也不容乐观,但现在的状况还是有所改善。随着医药卫生体制的逐步推进和医药分家的实行,私营药房增多,这对药房从业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他们不仅要懂得卖药,更要懂得药理。医药行业中激烈的竞争使得医药公司、药厂必须聘用专业的药学人才去开拓市场。这使得药学专业毕业生的去向朝着医药公司和私营药房等方向转移。

拥有药学专业国家特色专业院校名单:北京大学、哈尔滨医科大学、中国药科大学、天津医科大学、山东大学、四川大学、安徽医科大学、沈阳药科大学、河北医科大学、新疆医科大学、烟台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广东药学院、青海民族学院、徐州医学院、河北北方学院、贵阳医学院、大连学院等。

应用化学:从实验到实现

湖南理工学院 陈韬

主干课程:化学

烧杯里的世界

从初中三年级起就开始接触化学,经历了高中,跨入大学,印象中的化学是一门既简单又十分有趣味的学科。从记元素周期表开始到写化学方程式,从烧杯里液体五颜六色的变化到实验室里的“喷泉实验”,再到工厂里生产品种繁多、功能多样的生活用品,无不体现了化学的魅力。化学是一门从实践中发展起来的,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而应用化学则是将化学渗透到其他自然科学、技术及其他领域而形成的一类应用科学,旨在培养具有化学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在科研机构、企事业单位等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应用以及相关管理工作的专门人才。

利用各类资源

应用化学专业的主要课程有四大基础化学即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它们既是各个化学专业的基础,又是学习的重点,可以说学好了四大基础化学,其他专业课程都是“小菜一碟”。专业课程还包括结构化学、仪器分析、化工原理、生物化学、高等数学、工程数学、反应工程、化学工艺学、化工过程开发、精细化工概论、天然产物学、专业英语、工程制图与CAD和专业实验等。该专业学生最重要的是要动手做实验,要善于观察,归纳总结,要弄清楚其中的原理,用理论指导实践,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

经过四年的专业学习之后,我们应该能够掌握数学、物理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无机化学、分析化学(含仪器分析)、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含结构化学)、化学工程及化工制图的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实验技能;了解化学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最新发展动态,以及化学相关产业发展状况;熟练掌握实验室的各种仪器,并且能够利用各种仪器完成系列的物质检验,产品分析等常规处理方法。在闲暇之余我们可以去逛逛网上的论坛,比如“小木虫”“化工707”等,都是关于化学化工方面的论坛,如果能够好好利用里面的资源,相信对你将来大有益处哦!

无论怎么走,努力就好

第7篇:生物医药基础知识范文

[关键词]高职院校;专业设置;经济发展;适应性分析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7.08.153

[中图分类号]G712;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7)08-0-02

苏中地区是江苏扬州、泰州、南通三地的统称,位于长江沿岸,是融合苏南、苏北地区,促进三地经济共同发展的重要纽带。高职院校与区域经济发展的联系最为紧密,其专业设置和建设是服务区域经济发展最直接的基点,也是人才培养的重要载体,对区域产业发展具有显著的影响力。

1 苏中地区产业结构发展情况

1.1 经济发展总量

当前苏中地区紧紧围绕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国家长江经济带建设、国家沿海开发战略、长三角地区一体化等国家战略机遇以及宁镇扬同城化发展规划、跨江融合发展综合改革试点等省级战略机遇,逐步形成长江三角洲地区重要的经济增长极,发展成省内经济飞速提升的地区之一。过去10年,苏中经济年均增长10%以上,2015年实现经济总量13 820.77亿元,占全省经济总量19.7%的比重。

1.2 苏中区域产业状况

苏中区域内主要产业集中在医药、机械、轻工(烟草)、建材、石化、电子、纺织、冶金(有色)、铁路运输设备制造以及船舶等行业。但因地区发展差异,各地产业状况又有所不同。扬州市从2012年起,确立了汽车、机械、建筑、旅游、软件信息等具有扬州特质的五大基本产业,以汽车及零部件产业亮点突出,软件信息服务业增长迅猛;泰州市聚力生物医药与高性能医疗器械、高技术船舶与海工装备、节能与新能源三大战略性主导产业,生物医药是泰州医药产业的特色与亮点,船舶产业是该市的传统优势产业,节能与新能源产业初具规模;南通市以发展船舶修造、电子、纺织、电力能源、化工、造纸以及建筑作为优势产业,其中,纺织服装起步较早,是发展较快的主导产业、机械电子是工业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

2 苏中区域内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与区域经济之间的关联性分析

苏中地区有13所高职院校,扬州市5所(含1所民办院校)、泰州市2所、南通市6所,其中,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被评为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被评为国家骨干高职院校。

2.1 产业发展催生同类院校专业设置

为促进经济协调发展、适应当前新经济发展模式,在区域经济发展中,苏中地区确定了协调第一、第二、第三产业,重点发展第三产业的战略举措。第一产业的发展历经多年,苏中地区基本都选择以机械制造及装备这一技术含量低、用工密集、需求普遍的产业作为起点,也影响了此类专业的设计,机电一体化专业在各个院校中起步较早,该专业对机械制造及装备@个产业的发展贡献巨大,因为对机电一体化的人才需求旺盛,该专业到目前为止仍然是装备制造大类专业的核心专业,随着产业技术的发展,对自动化管理人才的需求逐步提升,也使各个院校在发展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同时,强化了机械制造及自动化、数控技术等专业的建设,促进了产业的升级发展和提升。

在经济发展迅猛的今天,计算机普及加剧了互联网技术的运用,企业生产和社会生活也不断深化计算机技术的运用,促使各个院校在电子信息大类的专业发展上加大了力度,苏中地区每个院校基本都设有计算机网络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

服务行业作为第三产业中的重中之重,其发展关乎其他两个产业的发展速度,财务管理水平影响企业的生死存亡,市场营销能力关乎企业的兴衰成败,物流管理质量反馈企业运营的技能,因此区域经济发展离不开会计、市场营销、物流管理人员的贡献。苏中地区的高职院校在此类人才培养上也是精益求精,不仅设有相应的会计专业、市场营销专业及物流管理专业,更是在人才培养方面实现了“校企合作”,将此类人才的培育与企业的岗位需求直接对接,由学校、企业和行业共同制订培育方案,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保证人才培养能够与行业企业需求相适应。

2.2 区域发展特色异化院校专业设置

通过分析各个院校的专业设置,笔者明显发现苏中各地区高等职业院校在专业设置方面的不同,每个地区的高职院校,都根据各区域经济发展的特色和重点,及时设计、调整学校的专业设置,服务于地区经济发展。扬州地区高等职业院校,专业设计紧密围绕着扬州区域经济产业的发展状况,在汽车、机械、建筑、旅游、软件信息等方面设计较全面,特别是考虑到当前推动扬州市乃至全省、全国经济发展中最重要的旅游因素,综合分析了对旅游行业的人才需求状况,扬州市区的各高职院校结合自身教学资源,大力开发旅游相关专业,成立了江苏旅游职业学院,辖区内其他4所高等职业院校也均设有旅游管理、酒店管理、涉外旅游等相关专业,不仅为旅游行业的发展储备了人才,各高职院校更是成为推动扬州市经济建设的主力军,其旅游专业的建设成效较省内其他高职院校更为突出。

泰州市近几年聚焦生物医药发展,高等职业院校在专业设计上融入区域产业的发展特色,大力发展医药专业,市区两所高职院校均设有药学、药品生产技术等专业,特别是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设有专门的药学院,专业设计紧密结合泰州医药产业发展,设生物制药、中药制药、药物制剂、药物检测、药品质量与安全、药品生产技术等特色专业,该院是江苏省唯一一所能够紧密结合地方经济和农业生产发展两方面的学校,还设置了动物药学、兽药生产与营销等专业。

南通市优势产业来自于纺织、电力能源、建筑及船舶修造等,辖区内6所高等职业院校都设有土木建筑、电气、轻工纺织大类的相关专业,其特色专业建设力度大、综合发展实力强。如南通职业大学中工程监理、电气自动化技术、建筑工程技术三个专业是省级特色专业;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以船舶修造为主要专业特色,设有航海技术、船舶电子电气技术、水路运输与海事管理、船舶机械工程技术、船舶工程技术、船舶舾装工程技术、海洋工程技术、船舶检验以及港口与航运管理等学科。

2.3 产业融合发展,促专业跨界建设

21世纪,经济社会的发展已经脱离了单打独斗的时代,转为抱团生存,实现了产业之间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目标。例如网络信息技术行业与教育领域的结合,产生了大量的教学内容丰富、色彩搭配绚丽、授课主题明确、富有美学设计的微课和慕课等,既丰富了教师的课堂教学,也方便了学生学习,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随着各行业之间的融合发展,各高等职业院校的专业设计也由原来的彼此独立,发展到现在的跨界建设,并将人才培养的目的由注重相关专业技能培育,发展到现在增加了岗位素养、个人修养、职业规划、岗位拓展等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例如,融入因“互联网+”和产品销售而诞生发展的电子商务、大数据销售、网络运营等相关专业,紧跟时展步伐,融入到产业发展之中,培育对当今社会有用的人才;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的艺术设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结合了当前可持续发展的理念,遵从区域环境保护与发展的规律,培育具有室内外设计能力及效果图制作的技术技能型人才;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的工业分析技术专业,获国家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立项,该专业教学过程中结合石油、化工、建材、冶金和环境监测等行业管理要求,进行化学分析、仪器分析、实验室管理及产品营销等知识的学习,实现了产业与岗位技能相对应,减少了毕业生就业岗位的磨合期,让学生学有所用。

2.4 经济转型升级,促人才培养范围扩大

为了支持西部建设,促进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随着国家对环境保护意识的加强,苏中地区经济转型升级势在必行,特别是近几年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推动企业在区域外设子公司(分厂)的现象越来越普遍,也逐渐增加了毕业生就业区域的机遇性和流动性,加之目前江苏省内高中毕业生生源锐减、招生院校竞争激励、招生压力越来越大,促使高职院校将招生的目光转向了省外甚至国外。每个院校不同程度的增加了省外招生的招生力度和宣传力度,每年来苏中地区高等职业院校学习的省外及国外学生人数呈现不断增长的趋势,这既保证了招生工作的顺利进行,更促进了沿江高等院校在人才培养方面的拓展,推动了不同文化、不同语言之间的沟通交流。2016年,江苏农牧省内、省外统招学生数基本齐平,两种招生方式并驾齐驱,保证了在校普招学生数15 000人的模,并将招生工作拓展至外国留学生,目前来自8个国家的国外留学生人数超过300人,在人才培养工作中不停摸索、不断创新,毕业生就业范围也逐渐拓展至全国,为社会提供了大量急需的技术技能型人才,提升了人才培养质量,在人才培养、服务社会、创新创业等多方面综合排名全国靠前,取得了多项好成绩,社会评价也逐步提升,进而推动该校进入全国农业类高职院校的第一方阵。数据显示,省内的民办院校,在省外招生工作中也踏出了坚实的步伐,如江海职业技术学院,开拓了面向浙江、广东、安徽、甘肃、云南、山西、江西、贵州、以及四川等外省招生的渠道。

2.5 产业发展的需求,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第8篇:生物医药基础知识范文

【关键词】光电技术 光电产业 新兴产业 发展对策

光电技术是21世纪的朝阳产业,也是新兴产业。光电技术的发展,不仅在多个学科发展领域广泛应用,还推动了经济的发展。光电技术的大量发展必将推动世界经济快速发展。光电技术的快速发展引起了多个国家的注意。其中美国、日本、英国、德国等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首先把目光盯向了光电信息技术产业,不小的新兴的发展中国家,也向电子技术产业投入大量的资本。我国的光电信息技术产业要想在世界占有一席之地,争取新的经济增长中站稳脚跟,还有一段比较长的路要走。

1 光电技术产业的发展现状及应用

1.1 光电技术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

光电技术采集了光学技术、机械技术、电子技术、信息技术等多种学科优势为一体的综合技术门类。在我国的光电技术大多应用于国防科技、武器制造、应用医学、航天技术等领域。

1.2 医学领域的应用

我国的光电技术发展门槛较高,很少进行光电技术推广,普通民众对光电技术的认知度不高,光电技术的发展也难以让社会大众熟悉。光子技术在生物与医学中的应用即定义为生物医学光子学,其相应产业涉及人类疾病的诊断、预防、监护、治疗以及保健、康复等。

1.3 武器领域的应用

近几年,随着发达国家对光电技术的挖掘不断深入,光电市场迎来了前所未有的空前盛况,光电技术的发展极其迅猛。我国奋起直追,目前光电技术已经扩展到了通讯技术、信息、医疗、军事、生物工程等多个新兴科技领域,光电技术的应用得到了极其广泛的传播和发展。光电技术是信息技术,它促进了轻武器领域的发展。传统轻武器通过配备光学和光电瞄准具等来提高射击精度及杀伤能力。

1.4 经济领域的成效

近几年来,我国的光电技术也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应和社会效应,近三年来我国的光电技术给经济带来的增长在20%以上,光电技术的产值达到了1000亿人民币。

1.5 光伏产业的发展

在光电技术中应用最为广泛、且被社会大众所熟知的是太阳能光伏产业,“光明工程”就是在光伏产业中发展起来的,目前光明工程的制造能力得到了迅猛的提升,无论是电池生产还是制造方面都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应,实现了100%的利润增长率。“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示范项目”和“金太阳示范工程”再次推动了太阳能光伏产业的发展。我国目前的光伏发电机装机量已经达到了4318万千瓦,成为了世界上光伏发电机容量最大的国家。

2 光电技术的发展

2.1 要重视人才的培养

企业之间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国家之间的竞争,也是人才的竞争;光电技术产业的竞争也是人才的竞争。目前,我国的光电技术发展迅猛,但是由于我国光电技术的起步较晚,产业人才不足,必须要尽快发展大量的光电技术人才,适应光电技术的快速发展。

2.1.1 高校人才分析

目前,我国的光电技术的人才,主要来源于高校大学毕业生,但高校毕业生的素质较高,动手能力较差,理论基础知识不深厚,对所学的光电技术知识不能广泛的进行应用。

2.1.2 普通技校人才分析

光电技术的发展需要大量的人才,在人才的招聘中,也会选择普通的技术学校学生,这些学生的动手能力较强,但是理论知识不足,理论素养的缺失严重妨碍了人才的快速成长;如何发展创新,如何进行技术研发,如何在短期内快速发展光电技术人才是目前光电技术发展的首要任务。

2.1.3 人才发展培养方向

要大力发展光电技术产业,就要保障光电技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就需要培育大量人才,因此,你须建立一套更为专业的人才培养体系,在全国范围内建立更具有稳定性的人才培养基地。要提高光电技术产业工人的薪资待遇,保障职工的福利水平,吸引大量的人才加入光电技术产业。

2.2 要高瞻远瞩,把握好光电技术产业的方向

光电技术产业的发展,促进了各个科技行业的发展,在不同的技术领域光电技术应用的范围不同,光电技术既可运用于航天科技事业,也可运用于民间照明用品,电子产品。光电技术产业是一个庞大的产业体系,包含的产业类型也是极其复杂。在光电技术的发展过程中要立足于企业的发展状况,选择正确的发展方向,制定好合适的发展战略,充分考虑考各方面的问题。其中对于资金、科技实力、人才利用率及政府决策对光电技术产业的发展最为重要,要仔细思考。

在企业向光电技术发展的过程中,要高瞻远瞩,立足高远,站在世界的眼光来看待光电技术产业的发展。我国的光电技术发展起步较晚,还没有成型的理论指导,在发展的路上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我国企业在光电技术的发展过程中,要吸取经验教训,“洋为中用”,“古为今用”不断借鉴国外发展的先进经验,尽量少走些弯路。同时要加强自身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不拘泥于一格,大胆启用有能力的人进行企业管理,不断引进国外先进的技术。

除了企业的自身发展之外,要想使我国的光电技术产业快速发展,政府还必须根据地域特色,加强产业扶持力度,适当加大政府专项资金投入力度,减少企业的负担,实行减税政策,减少企业的本地发展压力。

2.3 要规范企业发展,不断完善产业规范体系

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我国的光电技术产业发展起步较晚,发展中还存在很多的问题和不足,在重视光电企业发展的同时,也要注意尽快建立一套完善的体系规范,减少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的遇到的障碍,要加快建立光电产品的质量监管体系和质量保证体系,要形成一套从产品原材料到成品成熟的监管体系,并且完善相关的法律体系,保证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努力发展我国的光电技术产业,为我国企业与世界先进水平接轨奠定基础。

3 结束语

虽然光电技术产业的发展前景很好,但是也要预防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风险和障碍,要进行合理规避,光电技术是我国的一个新兴技术产业,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在短短几十年的时间里就创造了巨大的经济财富。光电技术的发展,具有能耗低、效益高的优点。我国的光电技术迅猛发展。

参考文献

[1]骆清铭.光电技术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现状与发展[J].光学与光电技术,2003(01):7-14.

[2]刘宇.光电技术在轻武器中的新应用[J].应用光学,2006(04):289-292.

作者简介

王华(1963-),男,湖北省荆州市人。理学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光电技术应用方向。

第9篇:生物医药基础知识范文

目前生物技术专业课程设置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韶关学院本科生物技术专业自2000年9月开办以来,已招收11届学生,期间尽管进行了一些教学改革,并在学科建设、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等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在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方面,还有许多有待完善的地方.在2009级的学生之前,每个年级学生分两个教学班,一个是不分方向的生物技术专业班,另一个是大二以后的生物医药方向分流培养模式.存在的一些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部分专业基础课及专业课的课时数变动的随意性较大;二是课程的开课顺序不尽合理,并且有些教学内容在不同课程中重复讲授;三是有些课程特别是一些选修课程的设置不是以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特色为依据,而是以在岗的教师所能讲授的课程为依据,出现因人设课和设人情课等现象,结果造成必修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程的课时数在减少,而与专业无关或关系不大的选修课程却在增加,开设这些选修课的初衷也许是为了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尽量让学生学习更多的知识,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也就是宽口径,但是如果学生连必修的专业课程都没学好,就根本谈不上什么宽口径.这样的后果只有一个:学生的知识面比较宽广但很浅,许多专业课程没有学好最终导致不足以支撑新知识的获取,不能真正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造成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吃不准生物技术专业内涵,对该专业的办学目标和办学思路不是很明确,因而在专业课程设置上有比较大的随意性;另外一方面是因为专业师资的缺乏,造成一些课程无法开设或只能凑合着开设,或因人设课———有什么样的老师就开设什么样的课程.面对这样的课程设置,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难以保证.有些学生抱怨所学课程不知道有什么用,不知道到底该学好哪些课程,造成学生对自身专业的怀疑和对未来就业的迷惘.有的专业课与专业基础课脱节,让学生觉得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的内容不关联,觉得学了没有用,甚至有取消所开设的其中一些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的要求.

细分专业方向,优化课程设置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要主动适应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针对生物技术专业在课程设置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在2009级生物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工作开始之前,统一思想,提高认识,通过深入市场调研和毕业生跟踪调查,走访与生物产业的相关企业,广泛征求行业意见,牢牢抓住企业需求,并进行充分论证,实现人才培养方案与生物产业的对接,为设置合理专业方向寻找可靠依据.首先就毕业生就业情况、专业大类培养模式、课程设置、实践教学、学生考研等几个方面在省内外同类院校,特别是在粤北地区以及毕业生就业主要分布的珠三角地区进行教学专题调研,通过收集以上各方面的调研材料进行分析研究,并主动邀请产业、行业和用人部门共同研究教学计划,以解决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存在的问题.课程体系的改革目标是制定与生产实践、社会发展需要紧密结合的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方案,依据“宽口径、厚基础,强能力、重实践,高素质,特色性、开放性、前瞻性”的原则,建立一种面向实际、专业方向明确、集中体现地方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的生物技术专业课程体系.要突出专业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加大课程整合力度,坚决删减与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特色不相符的课程,坚决杜绝因人设课或因无人而不设课的现象.选修课是相对必修课而言的,开设选修课程的目的,一是为了精深本专业的基础知识,二是拓宽学生的专业知识面.选修课应该要依据专业培养目标从专业方向去延伸开课,这样才能真正体现的办学特色.

1确定专业方向

在确定专业方向时,应紧紧结合本校的实际,努力使之与地方院校培养高水平应用型人才办学定位相适应、与教师的特长与发展目标相适应、与所在的广东区域经济发展特别是粤北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相适应.因而,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的课程体系时,应首先明确师资情况、硬件条件及周边环境,明确生物技术专业到底应该侧重于哪些专业方向,或者说先确定自己的专业方向,然后参照教育部1998年制定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介绍》中有关生物技术专业的课程设置,以及在近几年教育部高等学校生物科学与工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制定的《高等学校本科生物技术专业规范》所确定专业核心课程.课程设置必须给学生以明确的专业方向感,要能体现办学的专业特色,同时要能兼顾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在制定或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时,确定按大专业招生,分窄专业方向培养,根据市场对专业人才的需求,把生物技术专业分为生物制药、生化工程、微生物技术三个方向培养.

2面向专业方向划分课程模块

在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时,对专业课程设置中课程类别重新进行了划分,具体划分为5个课程模块: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专业方向课和专业任选课.并对这5类课程模块所涵盖的课程、开课的先后顺序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分析,旨在建立一种专业方向明确、集中体现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特色的课程体系[2].公共基础课:是教育部统一规定的所有学生都要修读的必修课程,是同类大学生的共性课程.例如,政治类、大学英语、计算机、大学体育等课程.专业基础课:是体现专业共性的课程,一定程度上是为学习专业课和专业方向课程打基础.这类课程的设置一般依据教育部的有关专业课程设置及专业规范等相关文件,在全国的同一专业中是大体一致的,为必修课.例如,高等数学、大学物理、无机及分析化学、有机化学、普通生物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分子生物学.其中,高等数学、大学物理、无机及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等为学校教务处根据不同的一级学科给出统一的课时,在其它的专业基础课中,除生物化学是在一学年内开设课时为90学时外,其它课程的理论课均为54学时(其中课堂讲授48学时,自主学习6学时),并另外单独开设相应的实验课程,实验课时数一般为与理论课的课时相等或接近理论课的课时三分之二.专业课:与专业基础课相似,也有一个共同参照,是区别与生物技术专业相关的其它生物类专业的主干课程,是为必修课.例如,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微生物工程(或称发酵工程)、酶工程、生化工程(或生物工程下游技术)、生物工程设备、生物技术大实验.除生物技术大实验为108学时外,其余课程的课时分配为36学时(其中课堂讲授32学时,自主学习4学时).另外,还有专业见习、毕业实习、毕业论文等实践教学课程.专业方向课:主要面向社会就业需求、学生个性发展需要、师资条件等而开设的建立在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之上的集中体现本专业的特色课程,各专业方向之间有3~5门课程的差别,每个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及特长在其中选择一个专业方向,是为限选课.例如,生物制药方向:生物技术制药、生物制药工艺学、生物药物药剂学、生物制品学、药物生物检测技术;生化工程方向:高级生物化学、生化工艺学、生化药物提取技术、生化技术大实验;微生物技术方向:微生物生理学、工业微生物育种学、微生物检测技术、微生物技术大实验.以上课程中的理论课程讲授一般为36学时(其中课堂讲授32学时,自主学习4学时),实验课程根据课程性质给出54学时或72学时不等.专业任选课:是专业课的适当补充和加深,学生根据自己需要而选择,可结合毕业论文(设计)而开设,是为任选课.例如,生物专业英语、病毒学、免疫学、食用菌栽培技术、植物组织培养、生物检测技术、仪器分析、生物信息学、生物统计学、科技论文写作.课时分配一般为36学时(其中课堂讲授30学时,自主学习6学时).5类课程的开课顺序:大一阶段主要开设公共基础课和少数专业基础课,大二阶段主要学习专业基础课,大三阶段主要以专业课和专业方向课的学习为主;大四阶段主要以专业任选课为主.

3加强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技能培养

实践教学体系应立足生产实际,校企合作、产学结合,构建以培养大学生专业技能为核心的实践教学体系.除了在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程、专业方向课及专业任选课开设必要的实验课外,另外还有专业核心技能训练、创新学分、社会调查、生物野外实习、专业见习、毕业实习、毕业论文等实践教学类课程.实验课程中的实验项目的设置,除了专业基础课有一定比例的基础性实验以培养学生基本实验技能外,其余的课程的实验项目主要为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的内容,以加强对学生科学方法、探索精神、创新能力及思维能力的培养.另外,根据学校最近两年对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要求,每个学生均需获得6个必修的创新学分.学生可根据兴趣爱好,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展一些创新性实验,学会利用网络信息及图书馆的期刊数据库资源,查阅并了解本学科的最新研究进展,在此基础上,自由选择实验内容,自主进行实验方案的设计,以此培养自己的科技创新思想和能力,为今后科研奠定基础.并鼓励学生积极申报校级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以及校级和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为进一步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适应创新型国家建设需要的高素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