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工业污染的防治范文

工业污染的防治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工业污染的防治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工业污染的防治

第1篇:工业污染的防治范文

一、扎染的概念、方法、特点和历史

扎染是我国民间传统手工染色工艺之一,属防染的一种,按花型设计,将布料缝线扎结,再浸染,织物因部分扎结不能完全着色,被扎部分染液难以浸透,未被扎部分则上染,形成深浅不均、层次丰富的色晕、皱印和冰裂纹,常以板蓝根和其它天然植物如苏木、黄梨皮、麻栗壳、黑头草、紫草为染料。

一般经花型设计、画刷图案、缝线绞扎(扎花)、浸染、晒干、拆线、漂洗、碾布烫熨等步骤,扎花和浸染的环节最为重要。

衣物因手工针线缝扎,植物染料浸染,纹样多变有深浅晕染层次,艺术韵味独特,为机械印染所不能表现,色泽朴实自然,穿着舒适、消炎清凉,不刺激皮肤,有一定保健作用,克服化学染料有害人体健康的副作用。

扎染源于我国,秦汉兴,隋唐盛,宋因自奉节俭,禁止生产或限制使用而衰落,元统治者对中原文化歧视和限制,明、清出现资本主义萌芽,器械印染出现并初具规模,扎染因制作过程费时费力、图案欠精细、色牢度不高、色谱不全而受冲击,只在交通不便、经济滞后的川、滇、湘、新等省的边远山区少数民族群众沿用。扎染技艺流传至今,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是我国文化遗产的瑰宝,新时代随着回归自然、推行环保、崇尚质朴之风日益盛行,手工制作、风格朴素的扎染重新受到世人的关注与喜爱。盛唐,扎染技术传入日本等国,现在日本、泰国、印尼等国也有扎染手工艺。

二、云南扎染工艺纺织品出口概况

云南大理周城、喜州、巍山是有名的扎染之乡,白族、彝族群众人人会扎染,上世纪80年代云南省纺织品进出口公司率先将扎染工艺纺织品推向海外市场,省进出口公司和工艺品进出口公司随后跟进。主要由巍山民族工艺厂、民族工艺服装厂、大理周城扎染厂、昆明宝丰扎花厂、团结民族扎染厂生产。出口企业属省级国营外贸流通企业,厂家是没有进出口经营权的集体企业。主要出口日本,客户多在京都、奈良、名古屋及阪神地区,进口商有伊藤万、蝶理、熊谷等,用户有浅井绞、野野山等,产品为扎花、靛蓝染或草木染花布、台布、门帘、包布、桌芯等,年出口额约500万美元。进出口商之间通过互访和电传、传真、电话等开展贸易。双边常开展技术交流,日本方面派员来云南教授三浦、人目、四卷、卷上等绞扎技术,云南方面也曾派员往日本参加世界绞扎大会,展示单针、双针、串梅花、扭绞、豌豆花、城墙花等技艺,还就草木染染材采用、固色、花型设计等进行合作。日本东海贸易中心、云南省外经贸厅对双边贸易开展发挥了积极作用。入世前欧美对我国纺织品设限,我纺织品输欧美受被动配额限制,规模受影响,而日本不设限,可自由出口,故云南特色的扎染纺织工艺品是当时重要的输日商品,各企业高度重视,出口企业通常老总或副总亲自抓,生产企业由厂长挂帅全厂动员。2001年中国加入WTO,2004年外贸法修订并实施,对云南扎染业、云南外经贸乃至全中国的外经贸产生重大影响,云南扎染业的经营体制变革,省级国营外贸企业股份制改造设立云南纺织品进出口有限公司、云南工艺品进出口有限公司等,原生产企业被赋予外贸经营资格成为工贸企业,还涌现出昆明采和、阳升、蓝青、久仁、创成、昆泰和、千奥、翔盛、兰韵、大理古滇、巍山兴巍、蓝龙、三彝等民营外贸、工贸企业,2010年云南扎染工艺纺织品出口额约4000万美元,出口日韩、港台、东南亚、欧美等,产品包括服装、饰品、鞋帽等,涉及花布、台布、门帘、包布、桌芯、餐垫、茶杯垫、壁挂、酒瓶套、拖鞋、帽子、扇子、钱夹、挎包、提袋、手帕、围巾、披肩、浴衣、和服、衬衫、T恤、外套、长短裤(裙)、连衣裙等。

三、云南扎染工艺纺织品出口存在的问题

(一)欠缺现代市场营销理念,管理不规范,高级人才匮乏

企业普遍欠缺现代市场营销理念,迈出国门调研需求不足,持较重推销观念和依赖思想,缺针对性设计制作;工贸企业管理层文化素质、管理水平不高;仅少数企业通过ISO9001和ISO14001国际质量体系、环境体系认证;设计、技术人员鲜有科班出身,培养方式为师父带徒弟;高级外语外贸人才匮乏,制约企业向更高层次发展。

(二)经营成本上涨,利润下降

近年国内CPI持续上涨致企业用工成本不断攀升,原引以为傲取之不尽、用之不绝的低成本劳动力,变成掣肘,民间扎花工外出务工,企业一度出现用工荒;PPI持续上涨致材料物资价格高起;管理、财务费用也向上走,而外销价格因主打市场日本一直低迷,难以抬高,企业利润被压缩。

(三)缺乏横向联系,无序竞争,对外议价能力弱

我国加入WTO和外贸法修订实施以来,云南扎染企业数量增加,出口额大增,扎染工艺纺织品出口呈现欣欣向荣局面,但企业对内高价争购草木染原料、农忙季节争夺扎花工,对外各自分散低价竞销,单个企业对外议价能力弱,外商乘机压价,致售价只略高于成本,利润空间低,而日本零售价却高达我出厂价的十倍,以出厂价约40元人民币的夹结防染夏布门帘为例,日本大阪心斋桥扎染商店售价5000日元,折合人民币410元,大阪“阪神”百货,则卖到8000~10000日元。传统工艺品能持续大量出口令人欣慰,但纯手工扎花、天然染料手工染色、绿色环保的扎染工艺纺织品回报低廉,耐人寻味。

(四)市场单一、外需低迷

出口市场过于集中于日本,而日本经济多年持续低迷,需求不旺,尽管近一两年来日元对人民币升值,有利其进口,但日商大多淡化此利好,百般阻碍我提高售价,加之我企业长期粗放式经营,重数量轻效益,费工耗时的手工工艺品,只卖“白菜价”,商品在出口国市场能卖到什么价、该卖到什么价,不调研,停留在保本或微利的低层次经营上,更助长日商的霸气。

(五)缺乏品牌意识,来样加工过多,自主开发不足

企业长期坚守民族民间的、传统的制作观念,自产品外观死板、单调,包装简单、材质差、附加值低,依附于现有外国客户,缺乏品牌意识,自主开发不足,缺乏产品整体造型、花案、服装款式的创新设计,尽管云南扎染在日本驰名,尤其在京都、名古屋一带家喻户晓,但长期大量接受来样加工、贴牌生产,俨然是日本经销商的中国车间,没有自己的品牌和知名度,为日本经销商作嫁衣。日商其实也在泰国下单,我企业与泰企已在竞争,其劳力成本不比我国高,而产品更具艺术、时尚品味,我们已有点落后。

(六)产品掉色问题一直存在

企业有关人士有个通病,说:“蓝染就是会掉色,牛仔裤不掉色吗?草木染是用植物染料,不掉色不正常!”其实这是云南扎染界顽固、不愿变革创新的思想在作祟,靛蓝染牛仔裤的掉色问题早已有所改进,另外,如因草木染是用植物染料,理所应当就该掉色的话,那扎染工艺纺织品向欧美批量推广就太成问题了,何况连日本用户也多次希望提高草木染产品的色牢度。

四、促进云南扎染工艺纺织品出口的对策

(一) 正确理解并运用“民族的即世界的”。扎染工艺是云南白族、彝族群众在漫长历史发展过程中的文化结晶,由于地域限制、交通闭塞和文化素养低,在审美情趣上有某些粗朴甚至落后的文化品位,如自行设计的产品上动辄就描龙画凤、雕花绣朵、蝴蝶蜻蜓......而且错误地认为这就是所谓的“民族的即世界的”。

原生、具有强烈民族风格的单个物品出现在世人面前时,会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欣赏、收藏,而作为商品如不加取舍地批量推向国际市场,恐怕消费者难以接受,理应从营销学的角度考虑核心产品的概念,走出一成不变保持民族特色、图案的认识误区,结合现代设计、制作、包装装潢理念,去粗取精,既保持民族文化、工艺的基本特色、个性,又有所取舍和创新,在造型设计、款式、花型、色彩等方面注入时代气息、增加艺术美感,找到民间工艺与现念和国际市场需求的契合点,恰如其分地突出民族特性,让有点儿“土”的民族民间工艺“洋”起来。

(二)研究需求,开拓多元市场。扎染工艺纺织品大量外销日本,与日本也有制作和消费扎染产品的传统有关,两国扎花技法略有区别,因日本劳动力成本高而部分依靠进口。我输日商品只是其市场上的中低档货,要扩大市场份额,打入高档品市场,须树立现代市场营销观念,调研需求,精工细作,也才可能批量打入日本之外的其它市场。另外,因欧美仍保留大量符合WTO规定的非关税壁垒,如欧盟的技术指标、环保标准、REACH制度,形成“绿色技术壁垒”,企业应积极应对,申请质量和环保体系认证。

云南扎染工艺纺织品要拓展多元化市场,企业不能只习惯贴牌生产,而一般自产品包装又很粗糙、简单,回报低廉,外商加商标换包装后十倍增值。我企业务必意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再好的产品,如果没有自己的商标就没有品牌,必须强化品牌建设,改进包装装潢,并研究有关商标注册的外国法和国际法。

(三)进出口并举,大力开展网络营销。我国加入WTO后,进口关税逐年下降,已至较低水平,扎染用棉、麻布,在国内价格高起,主产区减产情况下,可从印、巴、孟进口,降低生产成本,单一日本市场的局面也可因欧美对我已取消纺织品服装配额而打破,关键是研究需求、适销对路。

企业应多用广交会、华交会、国际展会、互访等传统的出口渠道,也要自建网站,宣传企业和推广产品。当务之急是网址营销,应考虑借助雅虎、谷歌、环球资源、阿里巴巴等电子营销平台,提高点击率、扩大知名度、增加访问量,让自建网站真正发挥作用。

(四)避免内耗,消除无序竞争

企业应加强自律,消除恶意竞争,维护整体利益,可设立协会,协调定价,转变销售竞争观念,变零和博弈为常和博弈 ,实现多赢,突出各自品牌特色,变低层次价格竞争为产品内涵竞争、品牌竞争、质量竞争、服务竞争,增强对外议价能力,加强对外联络、宣传,了解国际市场需求,研究进口国技术标准和法规。

另一方面,企业要学会借力用好用足“中小企业国际市场开拓资金”、“西部地区外经贸发展促进资金”、“云南省实施‘走出去’战略发展专项资金”、“云南省出口信用保险保费补助资金” 等政策。

(五)推进传统与创新产品整体造型设计与服装款式相结合。扎染工艺应服务产品整体造型,既要体现传统的特色,又要体现服装整体美感,可把满地扎花改为点缀式局部花饰,局部采用扎花工艺元素,画龙点睛,避免整件商品全用民间工艺而显得“土”,进而提高效率、视觉冲击力和整体美感。泰国扎染服装款式新颖、多以泰丝为面料、运用抓染和叠染技术、色彩丰富,让人赏心悦目,值得我们借鉴。

云南各民族群众心灵手巧普遍掌握扎花、刺绣、抽纱、挑花、手绘、蜡染等技艺,扎染企业应抛开门户之见博采众长兼收并蓄,与其他艺术表现手法配合,充分发挥我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恰当组合运用,使产品更具文化品味、符合时尚潮流、满足客户需求,打造精品,既有观赏价值又有实用价值和收藏价值。

我扎花技法多为缝扎,用平缝针与线先平缝布料后再捆扎,日本技法多为钩扎,用钩针和线先钩缝布料再行捆扎,技法有所区别,花型风格也有所不同,通过技术交流我企业多已掌握日本技法,需大力提高运用水平、质量,服务产品整体设计,满足客户需求。

云南有“植物王国”美誉,富含多种绿色环保的植物染料,纯植物靛蓝、草本染料染就的扎染工艺纺织品,广获客户青睐,但掉色问题阻碍产品推广,应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着力研究提高产品色牢度,真正发挥“绿色产品”的优势。

第2篇:工业污染的防治范文

Abstract: It is inherently necessary to prevent and control pollution, and improve the environment for regional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Industrial pollution is the main cause of air pollution in Beijing-Tianjin-Hebei region and also the quality of our life is severely affected. It is analyzed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the polluted industrial trait and controlledactuality in Beijing-Tianjin-Hebei region, by using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analysis method. The controlled situation of three regions――Beijing, Tianjin and Hebei, is researched by comparative analysis method, from three aspects of investment scale, capital sources, and investment structure. In the basis of the situation analysis, the problems of industrial pollution in the regions is figured out, and problem-effective countermeasure is finally proposed.

关键词: 京津冀;工业污染;现状;对策

Key words: Beijing-Tianjin-Hebei region;industrial pollution;actuality;countermeasures

中图分类号:F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6)01-0026-04

0 引言

京津冀环境污染问题日益成为政府、学界和公众关注的热点话题,2014年4月24日,我国通过了新环保法,第一次以法律形式明确了跨区域环境污染需采用联合防治的协调机制。“京津冀一体化”发展战略已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区域工业化高速发展与环境污染的矛盾日益加剧,污染状况表现出明显的区域性且污染严重性渐重不减。因此,以京津冀区域为对象,研究京津冀区域工业污染及治理的现状与对策,对促进京津冀区域“环保一体化”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1 京津冀工业污染及治理的总体现状分析

1.1 京津冀工业污染现状及特征

京津冀工业经济发展和环境污染之间存在着密切关系,同时也呈现出鲜明的特征。

1.1.1 京津冀经济总量增长与工业污染

京津冀区域工业污染与其经济总量和所处发展阶段密切相关。在一定阶段,伴随京津冀工业经济的高速发展,出现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2006、2013年区域生产总值为23889.86亿元、62172.13亿元,其中工业生产总值从2006年的9605.13亿元增加到2013年的23410.25亿元,对区域生产总值的贡献为40.21%,和37.65%。区域整体处于工业化的中后期和城镇化的发展期:河北许多城市还处在工业化中期阶段,钢铁、建材行业密集,重化工业的特征明显[1];北京随着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和重工业的转移迁出,工业发展对环境影响渐小,但总体环境污染现状压力大;天津的工业结构正在转型,但重化工业等高污染行业对生态环境影响的压力仍很大。

长期以来所形成的高消耗(高污染)经济发展模式,加上目前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带来的严重污染问题,加剧了现存的矛盾――大量的环境污染直接或间接来自于工业污染,即工业污染是矛盾的重要来源。

1.1.2 京津冀工业污染特征

①污染程度深且复合。2012年9月国务院划定了13个大气污染重点防治区,其中京津冀区域为复合型污染严重区域。据统计,就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及烟粉尘的单位面积排放强度在2010年是全国平均水平的2.4~3.6倍[2];从表1看出工业污染物排放量大,2012年,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占到总排放量的91.2%,工业氮氧化物排放量占到总排放量的68.4%,工业烟(粉)尘排放量占总排放量的82.6%。

②污染行业面广且叠加。区域内有很多高耗能工业行业,以情况显著的河北省为例(表2),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的增加幅度最大,达到了77.8%,2012年的高耗能行业的综合能耗比2011年增长48.0%。工业污染防治成效不显著的时候,这种增长只会加剧污染的严重性。

③污染危害大。在全球疾病负担研究的所有风险因子中,空气污染在中国的死亡率和整体健康负担中均排名靠前,对人们身体健康造成不可避免的危害。

1.2 京津冀工业污染治理现状

京津冀把污染治理放在重要战略位置,开展多样有效的工业污染治理行动。污染治理主要是通过治理投资来实现,从治理投资和治理效果两方面分析京津冀区域工业污染的治理现状。

1.2.1 治理投资总体现状

环保治理投资是指为了促进经济与环保协调发展,相关治理主体筹集用于支付防治污染、改善环境的资金。用总量、比重和弹性三个指标来分析京津冀工业污染治理投资情况[3],京津冀整体治理投资量及全国工业污染治理投资量如表3。

由表3可知:

①京津冀区域和我国工业污染治理投资总量变化趋近。京津冀区域与我国工业污染治理投资总量均呈现出先增后减又增态势。2006-2007年治理投资总量稳步上升,2009-2010年均下降,2011-2013年投资总量回热上升,2013年是2010年的2倍多。

②京津冀区域和我国工业污染治理投资与工业GDP比重关系变化趋近。京津冀区域与我国工业污染治理投资占工业GDP的比重均先下降后上升。2006-2010年持续下降,自2011年开始上升。

③京津冀区域和我国工业污染治理投资弹性系数变化趋近。弹性系数反映了污染治理投资对工业经济发展的敏感程度。京津冀及我国工业污染治理投资弹性系数呈阶段性变化,且相差不大,详见图1。其中2013年的弹性系数最大,分别为11.54、12.85;小于1的系数普遍存在,表明治理投资并不随着工业经济的增长而增长,治理投资的随意性普遍较大。

1.2.2 治理效果总体现状

工业污染治理效果可从工业生产总值、工业废水排放量、工业废气排放、废物处置量这四个方面来分析[4]。(表4)

京津冀工业生产总值在2006-2008年间递增,增速最低的是1.53%。工业废水排放量在2006-2009年递减,后递增,但增速都小于工业生产总值的增速,2011年前工业废水排放量没有随着工业经济的增长而增长,但在后两年有所增加;工业废气治理效果不够好,排放量增减不稳定,有的增速远高出工业生产总值的增速;工业废物处置量先递增至780万吨后出现了大幅降低的趋势,废物治理总体情况相比废气效果要好但仍需加强。

2 京津冀工业污染治理现状比较分析

京津冀工业污染治理投资比较从投资规模、资金来源、投资结构方面来分析。

2.1 投资规模比较分析

投资规模反映了污染治理投资与经济活动的关系程度。近年京津冀三地工业污染治理投资规模情况如表5所示。

对比京津冀三地工业污染治理投资规模,可看出:

①工业污染治理投资总量方面。北京自2006年投资量一直呈下降态势至2011年,从10.1亿元降为1.1亿元,后提高至2013年的4.3亿元;天津的投资总量维持在15亿元左右呈阶段性变化,2006-2009年一直升至18.0亿元,后降至2012年的12.6亿元,2013年又升至14.8亿元,总体变化比北京小;河北的投资总额大多年份都达到了20亿元以上,数额最多的是2013年的51.2亿元。

②京津冀三地污染治理投资占工业GDP的比重情况。

天津的防治投资比重一直下降,从0.65%降到0.22%;北京和河北都是先降后升,北京降到2011年的0.04%后升到2013年的0.12%,河北降到2010年的0.11%后升到0.39%。在转型发展新时期,作为政治文化中心的北京治理投资比重比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的河北省低很多。

③从投资比重的弹性指标看出三地的投资弹性系数负值偏多,表明投资额没有随着经济的增长而相应提高,反而还有降低的情况。三地的污染治理投资随意性大,“边发展,边防治”的思路体现得不够明显。

2.2资金来源比较分析

资金来源体现了各行为主体在投资机制中所承担的责任。根据《中国统计年鉴》,工业污染治理投资主要来自排污费补助、政府其他补助、企业自筹(银行借贷)和企业自筹(不含银行借贷)四种途径[5]。其资金来源结构如图2所示。

从资金来源看,京津冀三地的资金来源主要是企业自筹,比重基本达到80%以上。银行贷款只占较小比重,大部分来自不含银行贷款,最高是2009年天津占其总资金来源的96.2%,体现出地区在工业污染治理问题上的基本原则――污染者承担,看出企业环保意识增强,积极承担防治责任。

从政府其他补助角度来看,北京的补助相对天津、河北二地较多,2006、2009年北京的政府其他补助占到20.1%、34.3%,2009年的北京占比是天津占比的10倍,是河北占比的13.7倍。

排污补助费在资金来源中占比最小。京津冀三地每年的排污补助费中北京属最少,2008-2010年占比均是0;占比较高的是河北,其2008年占比为4%,天津为0.2%。由此看出河北发展依赖工业,排污大,补助费多。

2.3 投资结构比较分析

投资结构是不同污染治理投资占工业污染治理总投资的比重,反映的是治理投资方向。废水、废气、固体废弃物、噪声的治理投资是总污染投资的主要部分。治理投资结构如表6所示。

通过观察表6可知,京津冀地区用于工业废水、废气、固废“三废”的治理投资占较大比重。尤其是废气治理占用的资金最多,达到了50%以上且没有太大变化。2006-2013年工业污染治理投资总额呈先增后减再增变化,于2013年达最大值70.29亿元。虽总额在增减变化,但废水、废气治理投资占的比重变化不大,维持在均值22.1%、58.6% 左右。噪声和其他污染投资的比重相对“三废”较小,平均比重为0.37%和17.3%,因其对生产生活影响的广泛性比“三废”小。

3 京津冀工业污染治理存在的问题

3.1 投资不足,产业结构不合理

京津冀区域工业污染治理投资占工业GDP的比重持续变化,没有根据自身的污染严重性加大治理力度并制定出合理的投资计划,而是一种惯常的趋从国家整体状况。投资方式单一、渠道狭窄,社会公众没有承担其治理的责任,治理投资供给满足不了日益增长的需求。在产业结构上,天津、河北产业结构主要是以能耗高的工业为主,北京以第三产业为主。所以整个京津冀区域的产业结构不利于污染治理[6]。

3.2 区域间企业转移造成区域污染失控

京津冀作为工业污染治理的一个整体,北京在新时期内积极转型,将一些污染较严重的企业转移到河北,加上其不具备技术和监管上的优势,导致河北工业经济增长的同时污染更加严重。伴随着污染治理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所以河北加大治理投资来弥补缺口,但是这种区域圈内的工业企业转移并不能解决区域污染问题。

3.3 治理机制不合理导致治理效果不佳

政府及环境部门在污染治理研究的深度和力度不够。京津冀区域污染现状中治理投资增长率与工业GDP增长率比值普遍小于1,即没有达到与经济增长相协同的内生增长机制[7]。缺乏与治理相配套的监管机制,治污企业得不到专业的污染治理服务。从京津冀整体的治理情况来说,“三废”的排放还会增加,治理效果短期得不到改善,污染在近期不能得到又好又快的防治。

4 完善京津冀工业污染治理对策

4.1 加强机构协调,促进联防联治

京津冀污染治理需政府部门等机构联动,一起开展预防工作。建立环保机构并确定隶属的上下级,扩大其在环保范围内的管理权限。各机构注重加强工作人员专业知识,组织定期专业培训。不同地区的防治机构制定联防政策,对跨区域合作的机构建立办公地点,随时把握环保变化动向,高效审查其运作过程。

4.2 加大立法保障,强化协同监管

为了协同管理必须落实法律法规,明确各部门的权责,并实时监察执行情况。在实际调查和政府支持基础上,制定跨区域环境纠纷处理程序、跨区域环境影响评价程序等。政府机构需严格监管企业环保标准如:污染排放标准、污染收费标准等。建立环境审计和终身追责制度,加大京津冀对环境污染行为的制裁力度,不让制度空转、法律闲置。通过这些方法,有效促进企业实施环保措施。

4.3 运用经济手段,促进市场化

京津冀区域的环境管理方法可以模仿欧美国家,建立跨区域环保基金会,让落后地区参与基金活动[8],并对处理污染事件提供资金帮助。其次,环境经济市场化,吸纳社会资本,拓宽融资渠道,促进地区资源共享,提高治理效率。针对中小型企业的污染治理,政府应大力扶持,允许通过环保证券等方式吸引社会闲散资金,动员社会力量形成多维合力。

4.4 发挥地区优势,调整产业结构

按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要求,京津冀的产业发展应力求低耗能、优质量,从而有助于促进环境改善。发挥北京科技优势,联合天津,带动河北,研发和推广使用治污技术。促进产业升级,优化工业内部结构,提升区域高技术制造业的份额。河北和天津的发展对工业的依赖较大,提高能源使用的效率和洁净度,注意煤炭燃烧过程的脱硫、脱硝和除尘。

4.5 积极提倡公众参与

加强社会监督,引入公众参与,构建全民行动格局。公众参与环保不能只是空谈的口号,而是有信息公开和参与制度保障的规范性实施措施。公众有咨询和参与决策的法定权利,可以直接向环保机构索取相关项目的数据如环境影响评价报告[9]。通过调动各方积极性,形成政府、企业和公众多元互动的环境治理参与主体,充分发挥多元主体的作用,增进公共利益,强化治理成效,提高环境质量。

参考文献:

[1]卢伟.京津冀合作须健全生态补偿机制[N].中国经营报,2013(24):20-22.

[2]戴红昆.河北省工业污染治理投资效率研究[J].时代金融,2013,36:278-279.

[3]于小鹏,郭伟.我国工业污染源治理投资现状问题与对策分析[J].天津城建大学学报,2014(4):274-280.

[4]王鑫,昌敦虎.“十一五”环保投资及主要污染物削减效果分析[J].环境保护,2011,24:1-10.

[5]国家统计局,环境保护部.中国环境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4-2012.

[6]宋晓梅,徐剑琦.对京津冀大气环境的影响产业结构[J].中国统计,2014,5:27-28.

[7]吴舜泽,朱建华.我国环境保护投资与宏观经济指标关联的实证分析[C].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9:66-79.

[8]朱玲,万玉秋.论美国的跨区域大气环境监管对我国的借鉴[J].环境保护科学,2010,36(2):76-78.

第3篇:工业污染的防治范文

关键词:污染源;企业;绿色招商

中图分类号:X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69X(2009)05-0038-03

1 引 言

近年来,黑龙江省宁安市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结构调整步伐加快,企业数量变动频繁,资源能源消耗量大幅上升。新的工业污染日益加重,成为制约该市可持续发展的瓶颈之一。宁安市根据全国的统一部署,全面开展了污染源普查工作,基本摸清2007年度全市污染状况。本文以工业污染源普查成果为依据,探讨该市工业污染的原因及防治对策。有利于正确判断环境形势,科学制定环境政策、环境规划和污染治理方案,为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奠定基础。

2 宁安市工业污染现状

根据全国第一次污染源普查工作界定的工业源普查规模和范围,宁安市符合普查要求的工业源194家,占全市污染物排放量的80%。普查范围覆盖全市所有符合普查要求的工业源。数据采用顺序为监测数据、产排污系数核算、物料衡算,数据真实可靠。本次普查结果基本上体现和代表了全市的工业污染现状。

2.1 全市企业分布18个小行业

该市无大型企业,中型企业7家,其中重点源是6家,一般源是1家;小型企业187家,其中重点源是72家,一般源115家。

全市工业企业分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3个大行业,18个小行业,主要分布的行业制造业占优势,共计154家;热力供应位居第二,共35家。制造业中:以69家木材加工及木制品业、33家农副食品加工、15家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位居前三位。全市工业源区域分布情况见表1(三陵乡无工业污染源未列入)。

2.2 工业污染物排放情况分析

2.2.1 废气污染物排放情况

宁安市锅炉总数130座,锅炉总额定出力355.46MW,窑炉总数40座,废气治理设施总数84套,无脱硫设施。废气治理设施的投资2 531.50万元,废气治理设施的运行费用706.24万元,废气治理设施设计处理能力2.1788×106m3/h,废气治理设施实际处理废气量385 649.50万m3。工业废气排放量563 995.39万m3,其中:燃烧过程排放量277 886.55万m3。废气中污染物排放量:烟尘排放量6 346.37t;二氧化硫排放量1 554.55t,其中:燃料燃烧过程中排放量1 256.18t;氮氧化物排放量1 175.66t,其中:燃料燃烧过程中排放量976.71t。工业粉尘排放量1 529.43t,氟化物排放量1413.24kg。主要大气污染物二氧化硫排放强度0.50kg/万元GDP,单位面积排放量是34.35kg/ Km2。工业综合能耗38 9339.83t,工业GDP能耗为0.72t标煤/万元GDP,以宁安市城区消耗最大,占全市的80%,全市能源消耗原煤位居第一位。

供热行业是33家,也是排放大气污染物主要的行业,城区是25家供热企业,东京城镇8家供热企业。用煤量是59530t,废气排放量是61839.16万m3,烟尘排放量是789.74t,二氧化硫是272.2t,氮氧化物175.01t,供热量达到729744GJ。

2.2.2 固体废物排放使用情况

宁安市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是204129.2t,共有冶炼废渣、炉渣、粉煤灰、污泥和其他废物,以炉渣和粉煤灰为主,两者之和占总固体废物的56%,基本上全部综合利用于建筑行业或铺路等;其他废物85757.39t,占固体废物的42%,其中84356.89全部综合利用;污泥量为439.03t,其中320t综合利用,116.03吨进行处置。全市固体废物的综合利用量为202608.11t,综合利用率达到99%。

2.2.3 水污染物排放情况

宁安市136个企业用水,用水总量2835.73万吨,取水总量427.43万t(城区和渤海镇取水总量分别占总取水总量的62%、28%),其中:60个企业用城市自来水(地表水)8.38万吨(城区、东京城镇自来水取用量分别占74%、18%);78个企业用自备水(大部分是地下水)419.05万t(城区和渤海镇自备水用量分别占自备水总用量62%、29%)。其中23个企业有重复用水约2408.30万t,其它乡镇的取用水量很小。全市工业源自备水中只有倍丰集团宁安化工有限公司3000吨自备水为地表水,其他均为地下水。

工业排水主要是排入牡丹江,全市共有废水治理设施21套(18个企业),总投资4 321.1万元,运行费用441.36万元,耗电量316.2kW/h,废水处理设计处理能力64734t/d,年实际处理量为1 318.37万t。2007年GDP539 400万元,工业增加值147 120万元,工业源主要水污染物化学需氧量的排放强度为3.8kg/万元GDP,13.98kg/万元工业增加值,单位面积排放量为259.55kg/km2。全市工业废水排放量314.44万吨,排放量的百分比为宁安市城区64%、渤海镇21%、宁安镇9%、兰岗镇4%,重点排水企业主要分布在城区及渤海镇。

水污染物中相对排放量大的主要有化学需氧量2056.69t、占67%;生化需氧量809.34t、占27%;氨氮148.63t、占5%;石油类21.54t、占1%;挥发酚0.18t、接近0%;氰化物1t、接近0%。城区、渤海镇排放化学需氧量和氨氮位居前两位,主要排放化学需氧量的单位是镜泊湖糖业有限公司、黑龙江倍丰农资集团宁安化工有限公司年排放量分别为1370.07t、166t。位于渤海镇的镜泊湖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排放化学需氧量205.59t。氨氮排放量大的企业倍丰集团宁安化工有限公司年排氨氮107t,镜泊湖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年排氨氮38.33t。

倍丰集团宁安化工有限公司、镜泊湖糖业有限公司、镜泊湖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和丰酿酒有限公司、鑫鹏肉业有限责任公司5户排水企业的取水量之和为360.5万t,占工业源取水总量的84.34%;排水总量为260.07万t,占全市工业源排水总量的82.71%。该市水污染物排放量大的行业主要是氮肥制造、制糖、淀粉及淀粉制品的制造、酒精制造、畜禽屠宰业等。

3 宁安市的主要环境问题

(1)企业的布局和污染物的排放负荷分布不均,主要分布在城区、渤海镇、东京城镇,经济相对繁荣的地区,排放污染源的负荷越大,污染越严重。

(2)该市有些企业生产工艺相对落后,排放的污染物量很大。应加大调整产业结构及淘汰落后生产工艺的力度,限制耗水耗能高的企业。

(3)区域工业布局不合理。由于历史遗留问题,有个别企业或建在居民区,或建在居民区主导风向上风向,或临近居民饮用水源地等敏感区域。

(4)为搞活地方经济,大力招商引资,对招商项目提供各种优惠政策,环境管理机构无法全面履行环保监管职能,导致进入该市的项目,执行建设项目审批制度过于简单,污染问题随之出现。

(5)有些乡镇企业技术落后、设备简陋,管理水平差,属于初级产品加工型和消耗自然资源型,竞争力相对较差,“三废”产生量相对较高。

4 防治对策及建议

4.1 调整产业结构

限制耗能高、耗水大、浪费资源的行业,淘汰落后工艺设备及生产线。例如关停天马水泥有限公司两条落后生产线,关停粘土烧砖的小企业等。

调整乡镇工业发展方面,严格控制污染严重项目的建设,根据资源条件,充分发挥本地区的优势,因地制宜,引导乡镇企业发展无污染和少污染的行业。在管理中应注意:产品结构要合理、选址要得当、坚决实行“三同时”制度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4.2 合理工业布局

把调整工业布局作为防治乡镇工业污染的重要对策。如划定铁西和范家工业园区,对工业布局进行合理调整。科学制定城镇的建设与发展规划。努力使乡镇工业的发展与村镇建设结合在一起,工业布局与经济发展必须用战略眼光统筹规划,小城镇与小城镇之间要统一协调关系,对于环境隔离带很小的区域,要特别注意大气的交叉污染和水质叠加影响,在工业布局中要留有足够的环境隔离带和避开水域相邻区域的水源保护带。新建的乡镇工业项目选址。不但要考虑对项目所在地的环境影响,而且要考虑周围相邻环境的环境。在城镇的上风向、水源上游、城镇居民区、自然保护区等环境敏感地区,限制建设工业企业及有污染的乡镇工业群体。

4.3 针对性治理高污染企业

对氮肥制造、制糖、淀粉及淀粉制品的制造、酒精制造、畜禽屠宰业等水污染物排放量大的企业和33家大气污染物排放相对较高供热企业,以及工业废气治理方面无脱硫设施等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理。实施总量控制和节能减排,以最小的环境代价或零环境代价换取最大的经济利益。

4.4 关停并转迁污染企业

结合乡镇工业调整,对于那些污染严重效益差又难于治理的企业,实行关、停、并、转的措施,减少污染的数量;对于居民密集区、水源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等环境敏感区内的有污染危害的企业,必须实行关、停、并、转、迁的措施;对于搬迁困难,而且工业污染严重的企业,抓紧技术改造,实行停产限期治理或合并、转产等措施;对严重破坏农业生态的乡镇工业分别采取停产或限期治理等措施。

4.5 加大环境执法力度

加强环境管理,实行环境保护责任制,各级人民政府要对所辖企业的污染防治负责,把保护环境作为制定经济发展计划的重要综合平衡因素。环境保护部门切实行使国家赋予的规划、监督、协调等职能。

应建立健全乡镇环境机构,根据各地具体条件和实际情况成立或配备兼职和专职的环保工作人员。

加强环境保护的法制建设,制定和健全环境保护法规,建立环境法制体系,使环境保护工作在法制轨道上开展。4.6 依靠科技进步减少废物排放

依靠科持进步是防治工业污染最积极、最根本的措施。必须明确环保科学技术为环境管理服务的方向,提供适合市情的治理技术和科学管理依据。

努力提高监测工作水平,及时准确地报告环境状况,提高数据综合分析能力,使之适应环境管理工作的需要。

针对宁安市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开发和引进节约能源和资源,无废物排放或减少废物排放的清洁生产工艺、新技术、大力推广“三废”循环利用和综合利用技术,使“三废”资源化、产业化、商业化,逐步实现废物排放量最少化。

4.7 提高全民环境意识

加强环境保护的管理和教育工作,提高全民的环境意识,特别是各级领导者的环境意识;抓好环境管理部门和乡镇工业管理部门领导和职工的环保教育工作;对乡镇企业专职和兼职环保工作人员的进行相关培训。大力开展环境法制宣传,普及环境知识,增强法制观念,人人养成自觉守法的习惯。

第4篇:工业污染的防治范文

关键词 工业污染;分解分析;多地区;影响因素;综合分解

中图分类号 F06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2104(2008)05-0128-05

从20世纪50年代起,居民的生活质量日益受到环境污染的影响,许多学者对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的关系进行了研究。有些学者利用分解分析方法研究了经济发展对环境质量的影响。胡鞍钢通过分解分析建立了环境质量变迁方程,分析了人口增长、经济增长和技术变迁对环境质量的影响,并研究了1952-1990年中国环境变迁的规律和成因[1];Grossman & Krueger把经济增长对环境质量的效应分解为规模效应、结构效应和技术效应,以解释经济增长与环境退化之间的倒U型关系[2];Bruyn将环境政策引入分解分析,并应用该方法研究西德和荷兰SO2排放减少的原因,其研究结果表明:经济结构转变不是主要原因,而环境政策才是真正原因[3];Stern把污染物排放量的变化归因于投入结构、产出结构、规模和技术的变化,建立了非线性排放分解模型,并且运用该模型对全球SO2排放变化进行了实证分析[4];于峰等在Stern的非线性排放分解模型的基础上,估算了中国的经济规模、产业结构、能源结构、生产率和环保技术对工业SO2排放的贡献率[5]。此外,李长明在研究中国经济增长、能源消费和SOx排放之间的关系时,把SOx排放分解为经济增长效果、节能效果和能源转换效果[6];陈六君等把污染排放的变化分解为规模效应、结构效应、清洁技术效应和污染治理效应,分离了清洁技术和污染治理技术对减轻污染的贡献[7]。

在上述研究中,通过分解分析方法分离出的影响因素可归为四类:经济规模、产业结构、技术和政策。包括这四类因素的模型可以较好地解释不同因素对同一国家或地区污染变化的影响,但是在对一个存在较大区域差异的国家或地区进行分解分析时,就有必要把地区差异引入污染变化的分解模型。考虑地区差异的分解模型将有助于回答:究竟是哪些地区导致了整个地区的污染变化?各种因素对不同地区污染变化的影响存在差异吗?究竟是哪个地区的哪种影响因素对整个地区污染变化的影响最大?对于这些问题的回答,将有助于综合评价某地区环境污染变化和有针对性地制定污染防治措施。在上述研究基础上,本文将工业污染排放按照地区和影响因素进行分解分析,并且对无锡市工业SO2给予实证分析。第一部分将工业污染进行地区分解、影响因素分解和综合分解,构建工业污染的多地区分解模型;第二部分应用此模型对无锡市工业SO2进行实证分析;第三部分,给出结论性评述。

1 工业污染变化的多地区分解模型的推导

分解分析方法常被用来分析各种影响因素对总量变量变动的贡献[3],例如用来计算三次产业贡献率,分析产业结构变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与衡量经济规模的指标GDP相类似,工业污染排放量也是一个总量变量。从地区来看,某地区工业污染排放总量是其各个小地区工业污染排放量的加总;从产业结构来看,工业污染排放总量是各产业污染排放量的总和。

程磊磊等:无锡市工业SO2污染变化的空间特征及影响因素的分解分析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8年 第5期[HT]1.1 工业污染变化的地区分解

设某地区包括n个小地区,IPEt(Industrial Pollutant Emissions)表示第t年该地区的工业污染排放总量,IPEit表示第t年小地区i的工业污染排放量。整个地区的工业污染排放量等于n个小地区工业污染排放量的总和,于是得到工业污染的地区总量方程:

工业污染的地区增量方程的含义是:整个地区工业污染排放量的增长率是各个小地区工业污染排放量增长率的加权平均,权重就是各个小地区工业污染排放量占总排放量的比重。

(2)式两边同除以gt,得到工业污染变化的地区贡献方程:

100%=∑ni=1git•sit-1gt。(3)

工业污染变化的地区贡献方程表明,某一小地区的工业污染排放量增长得越快,其工业污染排放量比重越高,则该小地区对整个地区工业污染变化的贡献就越大。

1.2 工业污染变化的影响因素分解

其中,GDP为地区生产总值,INDU为工业增加值,ENER为工业能源消耗量。(4)式把各种因素对工业污染的影响分解为四种效应:经济规模效应、经济结构效应、能耗技术效应和排污技术效应。本文将技术效应进一步分解为两部分:能耗技术效应和排污技术效应,两者的共同作用就是工业污染排放强度的变化。需要指出的是,能耗技术效应和排污技术效应包含着工业内部的产业结构、能源结构和相关环境政策对工业污染排放的影响(由于较难获取各产业能源消耗和污染排放等方面的数据,本文没有将工业内部的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等因素从能耗技术效应和排污技术效应中分离出来,而是采用了相对简化的分解模型)。

把上式展开,得到工业污染变化的综合贡献方程:

工业污染变化的综合贡献方程表明,小地区i对整个地区工业污染变化(gt)的贡献率(git•sit-1/gt)越大,某因素(如经济规模)对小地区i工业污染变化(git)的贡献率(gscait/git)越大,则小地区i的该因素(经济规模)对整个地区工业污染变化的贡献率就越大。

至此,本文完成了对工业污染变化的地区分解、影响因素分解和综合分解,建立了工业污染变化的多地区分解模型。

2 无锡市工业SO2排放变化的分解分析

第二部分将运用工业污染变化的多地区分解模型,对2001-2005年无锡市工业SO2排放变化进行实证分析。本文所使用的数据均来源于《无锡市统计年鉴》(2001-2006)。

2.1 地区分解

依据行政区划和数据的可获得性,本文把无锡市划分为三个地区:市区、江阴和宜兴(2000年以前,按照行政区划无锡市被划分为四个地区,除市区、江阴和宜兴之外还包括锡山;2001年,锡山并入市区,所以本文相应地把2000年锡山的数据并入市区)。利用工业污染变化的地区贡献方程,计算出2001-2005年市区、江阴和宜兴对无锡市工业SO2排放量变化的贡献率,结果见表1。由表1可以看出:

(1)市区对无锡市工业SO2排放变化的影响趋于减弱。2005年,市区对无锡市工业SO2排放变化的贡献率仅为2.43%,远小2001年的55.32%。近几年,市区工业SO2排放量占全市的比重稳定在24%左右,而排放量的变化幅度不断变小,所以市区的贡献率不断下降。

(2)江阴是无锡市工业SO2排放变化的主要来源。2001-2005年,江阴工业SO2排放量占全市的比重一直保持在60%以上,而且排放量的变化幅度较大,因此主要是江阴导致了全市工业SO2排放的变化,其五年平均贡献率达到60.06%。2003年无锡市工业SO2排放量的小幅减少和2004年的大幅增加都主要源于江阴。

(3)宜兴对无锡市工业SO2排放变化的影响逐渐增强。2004年和2005年宜兴工业SO2排放量的增长率分别达到55%和33%,高于江阴和市区,这使得宜兴工业SO2排放量比重有所上升,因而宜兴的贡献率随之逐渐提高:从2001年的6.58%增至2005年的38.57%。

2.2 影响因素分解

本文分别用GDP(万元,2000价格水平)、工业增加值比重(%)、单位工业增加值的能源消耗量(吨标准煤/万元)、单位工业能源的SO2排放量(吨/吨标准煤)来衡量经济规模、经济结构、能耗技术和排污技术,并运用工业污染

2.3 综合分解

在地区分解和影响因素分解的基础上,利用工业污染变化的综合贡献方程,计算2001-2005年市区、江阴、宜兴3个地区与经济规模、经济结构、能耗技术、排污技术4种影响因素的综合贡献率,结果见表5。

从表5中选取贡献率绝对值最大的6种影响因素,这些因素分别是:江阴的经济规模(82.97%)、排污技术(-79.45%)和能耗技术(48.21%),市区的经济规模(26.90%)和能耗技术(-15.25%),以及宜兴的经济规模(16.81%)。无锡市工业SO2排放量的变化主要是这六种影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虽然江阴的排污技术效应同市区的能耗技术效应一起在减轻工业SO2的排放强度,但是三个地区的经济规模的共同扩张,以及江阴的单位工业增加值能源消耗量的增加,使得无锡工业SO2排放量在“十五”期间大幅增加。

3 结 论

本文通过地区分解、影响因素分解和综合分解,推导了工业污染变化的地区贡献方程、影响因素贡献方程和综合贡献方程,建立了工业污染变化的多地区分解模型。该模型不仅适用于分析工业SO2排放量的变化,而且适用于分析其它与能源消耗相关的污染物排放的变化;适用于分析无锡市的污染变化,也适用于分析其它地区。

应用工业污染变化的多地区分解模型,本文对2001-2005年无锡市工业SO2排放量的变化进行了实证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无锡市工业SO2排放变化主要是江阴的经济规模、能耗技术和排污技术,市区的经济规模和能耗技术,以及宜兴的经济规模共同作用的结果。从地区来看,无锡市工业SO2排放增加主要源于江阴,宜兴的贡献也逐步增加,因此为了实现无锡市工业SO2减排目标,就需要重点控制和减少江阴以及宜兴的工业SO2排放。从影响因素来看,虽然市区和江阴的工业SO2排放强度有所减轻,但是全市(特别是江阴)的经济规模快速扩张仍然导致了工业SO2排放量增加。因此,无锡市需要进一步推进节能技术和清洁技术的应用和推广,开发利用新能源,以降低工业SO2排放强度,从而实现经济增长和工业SO2减排的双赢。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胡鞍钢. 人口增长、经济增长、技术变化与环境变迁――中国现代环境变迁(1952-1990)[J]. 环境科学进展, 1993, 1(5): 1~17. [Hu Angang. Population Growth, Economic Growth and Technological Change in Relation to the Environmental Chang:Modern Environmental Change in China (1952-1990)[J]. Advances in Environmental Science,1993, 1(5): 1~17.]

[2]Gene M. Grossman, Alan V. Krueger. Economic growth and the environment[J].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1995, 110(2):353~377.

[3]Sander M. de Bruyn. Explaining the environmental Kuznets curve: the case of sulphur emissions[J]. Environment and Development Economics, 1997, 2(4):485~503.

[4]David I. Stern. Explaining changes in global sulfur emissions: an econometric decomposition approach[J]. Ecological Economics, 2002, 42(1~2):201~220.

[5]于峰,齐建国,田晓林. 经济发展对环境质量影响的实证分析――基于1999-2004年间各省市面板数据[J]. 中国工业经济,2006,34(8):36~44. [Yu Feng, Qi Jianguo, Tian Xiaolin. Empirical Analysis on Impact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on Environmental Quality:Based on the Panel Data of Chinese Provinces and Municipal Cities from 1999-2004[J]. China Industrial Economy, 2006, 34(8):36~44.]

第5篇:工业污染的防治范文

关键词:湟源县;地表水环境;现状;污染来源

湟源县位于我国黄土高原最西端日月山下,是青海省东部农业区最西边的一个县,由于其处于湟水流域上游地带,致使流域表面受生活污染、农业污染、工业污染、交通污染等因素的影响较大,为当地地表水环境带来很大的威胁,因此相关部门必须加大防治力度,制定完善的防治措施才能得以解决,本文也会对当地水环境质量现状及污染来源进行详细的阐述,为当地政府解决地表水环境污染防治提供有效技术支撑。

1 湟源县的主要水系情况及污染情况

湟水河是黄河上游的一条较大支流,是湟源县的主要过境河流,县境内河长41.5公里,流域面积1509平方公里,湟水河湟源境内一级支流有药水河、申中河、拉拉河等7条,二级支流有白水河、寺滩河等6条,分布范围较广,流域面积较宽。随着近年来湟源县工业及农业的大力发展,地表水环境受到严重污染威胁,尤其是湟水河流域的污染,其具体污染调查情况(调查范围为河道两岸100米之内)。

如下图所示:

由上图所示,可见湟源县所有河流的源头段的水质较好,都属于地表水Ⅱ类水质,但出境段的水质都属于地表水Ⅲ类水质,并呈现逐步恶化的趋势,相关部门必须采取对应的污染防治措施,才能保证地表水水质稳定达到Ⅲ类水体以上。

2 湟源县地表水环境污染来源

2.1 湟源县地表水污染源比重表

2.2 生活污染源主要来自村庄、农家院(餐饮)、学校等污染源

近年来,随着社会生活经济不断发展,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城镇化的加剧,导致生活污染源对水体影响越来越严重,生活污染源占44%,主要来自河道两岸村庄、农业院餐饮等污染因素,村民综合素质有限,在河道内随意倾倒垃圾、直排生活污水、河道内清洗衣物、拖布;河道两岸季节性农家院越来越多,生活污水、垃圾、人畜粪便直接或间接进入河流。

2.3 工业污染源主要来自水泥厂、铁合金厂、污水处理厂、水电站、制砖厂、煤炭销售场、预制板厂、汽车修理厂、采沙场、陈醋厂等污染

自改革开放以来,县城内各企业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但由于其分布不均匀,致使中小型企业分布在乡镇河道两岸,规模以上企业都集中在工业园区,规上企业的废水经过处理后全部进入城市管网,最终由县城污水处理厂处理达标后排放。工业污染源占40%污染来源主要集中水电站、制砖厂、煤炭销售场、预制板厂、汽车修理厂、采沙场、洗沙厂等中小微企业,生活、生产污水,生活、生产垃圾等对地表水环境造成的污染严重,尤其湟水河湟源段沿岸分布11家水电站,严重影响水体淤泥的自然沉降、水体生物正常活动、水体的自净能力。

2.4 农业污染源主要来自蔬菜集中种植地、苗圃、畜禽养殖场等污染源

随着城乡居民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对肉类的消费需求也是越来越多,加剧了农村养殖业的发展。目前湟源县养殖户每年不断的增长。为了节约成本,取得更大的利益,养殖户会把一些废弃物直接排放到河水中,使其形成富营养化的河流,加剧地表水环境的污染。蔬菜种植地、苗圃等数量不断增长,农户对农药和化肥不科学的使用对水体带来了潜在的威胁。

2.5 交通污染源主要来自国省道、青藏铁路、乡村硬化路等污染源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交通越来越便利,车辆越来越多,交通运输越来越复杂。主要影响有路基开挖、施工,水土流失,所有道路车辆行驶中洒落的煤、生活垃圾、柴油、机油等垃圾最终经过雨水冲刷进入水体污染地表水环境。

结束语

上级政府部门应加大对湟源县潜在的水污染问题的重视度,因为其环境污染因素较多,有隐蔽性、随意性、广泛性等诸多污染特点,严重制约了地表水环境质量的改善和自净能力。如果不及早对其进行处理和解决,还会加剧地表水水质的退化,对人们的身体健康也会带来一定的威胁。因此地方部门要积极采取合理的解决措施,制定完整的防治规划,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力争将这一严重局面彻底的打压下去,为改善地表水环境作出应尽的贡献和力量。

参考文献

第6篇:工业污染的防治范文

【关键词】土壤污染;土壤污染物;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 TE99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1-1270(2011)06-0001-01

土壤污染属环境污染的范畴。环境污染指的是人类活动所引起的环境质量下降而有害于人类或生物正常生存和发展的现象。环境污染的产生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发展过程,当某种能造成污染的物质的浓度或总量超过环境自净能力,便可能产生危害。环境污染根据环境要素可分为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和土壤污染等。

土壤污染是指人类活动产生的污染物进人土壤并积累到一定程度,引起土壤中某些或某种有害物质含量过高,致使健全的土壤功能受到损害,理化性质改变,微生物的生命活动受到破坏,肥力下降,导致农作物生长发育不良,造成减产;对生物、水体、空气或人体健康产生危害的现象。本文从以下三个方面加以分析:

一、工业污染源的防治措施

工业点源污染物主要有废水、废气、废渣、粉尘、噪音等。

(一)推行清洁生产,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严格执行国家工业三废排放标准,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形成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生产方式,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加快技术进步,加强监督管理,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废物的产生和排放,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将过去的“资源――产品――废物”的生产过程转变为“资源――产品――再资源”的生产过程。包括征收污染税和排污费等惩罚性政策,以及政府对环保型产业的财政补贴和信贷支持等鼓励性政策。最后从侧重污染的末端治理逐步转变为工业生产全过程控制;由重浓度控制转变为浓度与总量控制相结合;由重分散的点源治理转变为集中控制与分散治理相结合。

(二)调整产业结构、产品结构,推进技术改造,推行清洁生产。在化工、冶金、轻工、机械、电力、建材等行业积极推行清洁生产,加速技术改造,加快生产设施和工艺流程的更新及改造,减少和控制“三废”的排放量,强制淘汰污染重、能耗物耗高的设备和产品。

(三)编制城市总体规划,调整城市功能布局。在编制城市总体规划时,把保护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等环境保护内容纳入城市总体规划。按照城市功能分区,调整工业布局,加大工业污染防治力度,改变工厂和居民混杂状况,从生产和生活两个方面控制城市环境污染。

(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污染防治能力。增强工业和生活污水集中处理能力,提高城市垃圾粪便无害化处理水平。

(五)构建森林过滤器作用带和森林缓冲带。在工业污染集中的区域,通过构建森林过滤器作用带减缓污染物进入土壤的速度,营建森林缓冲带减小污染物在风力和水力等自然力的作用下对其他地区的影响。具体地:

1.在粉尘沉降严重的地段,种植阔叶的泡桐、女贞、夹竹桃、毛白杨、大叶杨等滞尘树种。

2.在工矿企业周围选择种植抗二氧化硫的树种臭椿、香椿、苦楝、垂柳、桑树、侧柏、杜英、夹竹桃、法国冬青; 抗氯、氯化氢的树种合欢、榆树、木槿、构树、紫荆、槐树、紫藤、梧桐、刺槐、紫穗槐、胡枝子;防火树种广玉兰、法国冬青、女贞、木荷、油茶、白栎。

3.在铅汞污染地区栽植有吸铅尘本领的青杨、桑树;有吸汞能力的桂花、棕榈、腊梅。

二、土壤农业面源污染的防治

农业面源污染主要是由化肥、农药的大量施用,畜禽废弃物的随意排放,废弃的农用地膜造成的。农业面源污染区,土壤污染的防治措施:

(一)标准化施用化肥、无公害农药,推广使用可降解塑料薄膜,从源头上防治农业面源污染。加强对农药、化肥、塑料薄膜的使用管理,提倡使用生物农药,严格执行农药安全施用有关规定,控制氮素化肥施用量,增加有机肥施用量。

(二)对病虫害进行综合防治,推广生物防治技术,减少化学农药施用次数和施用量,同时推广无公害生产技术。

(三)选择种植抗性较强的品种,如种植转基因水稻可以减少农药的用量。

(四)严格控制畜禽养殖污染,大力推广生态养殖。在畜禽养殖区用畜禽废弃物充当沼气底料生产清洁能源,发酵后的剩余物又是高效的有机肥料,既解决了畜禽废弃物的污染难题,还可以减少化学肥料的施用,大力开展畜禽粪便的综合利用,不断提高畜禽粪便的综合利用率。

(五)对于已经污染的地区,通过增施有机肥料、使用微生物降解菌剂、调控土壤pH和Eh等生态、生物修复措施,加速污染物的降解,从而消除污染。此外在面源污染区构建水土保持林,防治水土流失,防止污染物进入水体,进而迁移到其他地区造成危害。

三、工农业复合污染的防治

在工农业复合污染区,要采取分类治理的措施,对于已经污染严重的地区要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采用农业生态修复措施,因地制宜地改变一些耕作管理制度来减轻危害。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一) 改变耕作制度,选种抗污染作物品种,或筛选出在食用部位累积污染物少的品种;种植不进入食物链的植物,如种植树木、花草等观赏或经济作物;

(二) 采用农艺修复措施。通过增施有机肥或深耕土地等手段调节诸如土壤水分、土壤养分、土壤pH值和土壤氧化还原状况等土壤理化性质,实现对污染物所处环境介质的调控。

第7篇:工业污染的防治范文

关键词:农村环境污染 环境保护 防治对策

中图分类号:X53 文献标示码:A

一、会同县农村环境污染现状

会同县是一个以农业生产为主的山区县,境内树木繁多,农村居民居住分散,经济发展相对滞后。随着农村经济建设的发展,其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环境质量每况日下。一是农村生活污水、垃圾收集处理设施、设备滞后,生活污染日显突出;二是畜禽散养,废水、废渣排入环境造成污染;三是农业生产过程农药、化肥、农膜不合理使用造成面源污染;四是工业污染向农村转移,加剧了农村环境污染。这些形成了面源污染与点源污染共存,生活污染和工业污染叠加,工业及城市污染向农村转移的农村环境新格局。

二、农村环境污染问题形成的原因分析

(一)面源污染问题:(1)大量化肥、农药、农用柴油、农膜、生长调节剂等农用产品的不科学使用和处置是农业面源污染来源之一。生长调节剂造成了农村小环境质量恶化、土壤土质及肥力的下降,影响农产品安全。农民在生产中使用的农膜,基本未回收,随便丢弃,造成农村环境中难降解的白色污染。(2)目前会同县共有大中型养殖场10 家,化学需氧量产生量为2237吨,氨氮87.6吨。已成为农村主要污染源,而会同畜禽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和污染防治水平较低,大量养殖废水和畜禽粪便未经处理直接进入土壤、河道中,对土壤和水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

(二)农村生活污染:(1)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村民消费观念与消费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人均产生的垃圾量逐年增加。人口逐年增多,垃圾排放总量也加速增长。据调查,按人均垃圾日产生量为0.5公斤计算。会同县农业人口每天垃圾产生量为160吨,年垃圾产生量约5.86万吨,生活垃圾主要包括厨余、废纸、塑料、废衣物、废建材等。其中有机废弃物厨余和废纸占50%以上。生产垃圾主要为秸秆、塑料棚膜、农药瓶等。目前,生活垃圾无害化、资源化程度偏低,垃圾在房前屋后、田间地头、河堤等地方散乱丢弃和堆放,甚至进入河道水体,不仅损害水利设施,还对土壤、水环境造成极大的危害。(2)农村生活污水来源主要为人粪便、厨房产生的污水、家庭清洁、生活垃圾堆放渗滤等产生的污水,富含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氨基酸、动植物脂肪、尿素和氨、肥皂及合成洗涤剂等物质。农村生活污水排放量逐年增长,基本都是不经处理直接外排进入农舍附近的沟渠,对地表水和地下水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3)随着城市污染治理力度的加大,污染严重的工业企业向农村地区转移增加。会同县地处偏远山区,境内森林资源较为丰富,成为了造纸、化工、冶炼、建材等高能耗、高污染行业的理想迁入地,成为了农村新的污染源。由于监督管理不力,企业环境意识较差,利益驱动等因素,导致农村环境污染加剧。目前会同县农村工矿企业CODcr和固体废物等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已占到工业污染物排放总量的40%,污染物处理水平低下,加之乡镇企业布局不合理,给农村环境容量造成了极大的压力。

三、农村环境污染防治对策:(1)目前我县农民的整体素质偏低,环保意识淡薄,对环境质量缺乏迫切要求。因此,人为破坏环境问题十分突出,要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做好几个方面工作:一、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农村环保知识宣传教育,充分利用县委党校培养干部,中、小学课堂宣传环保生态知识,树立生态文明理念,提高农民的环境意识,调动农民参与农村环境保护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推广健康文明的生产、生活和消费方式。二、开展环境保护知识和技能培训活动,培养农民参与环保能力。三、广泛听取农民对涉及自身环境权益的发展规划和建设项目的意见,尊重农民的环境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2)解决农村环境基础设施问题,必须落实好资金。借鉴发达国家经验,我国已实行中央和地方政府按照一定比例安排专项资金用于农村环境保护的制度。我县去年争取800万中央资金用于农村环境整治,筹集资金主要优先用在两个方面:一是推进农村垃圾集中收集和无害化处理建设。按照中心镇、一般乡镇、村庄区域区分,制定不同标准、分类组织实施。把农村垃圾处理纳入城市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由政府投资,采取“户分类、村收集,乡运输,县处理”的生活垃圾处理模式,实现农村生活垃圾全面处理。二是处理农村生活污水,主要采用净化沼气池,小型人工湿地等方式分散处理。将农村净化沼气池建设与改厕、改厨、改圈结合,提高污水处理率。(3)把现代科技与传统农业技术结合。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推广有机农业和生态农业,积极引导农民科学合理施用化肥和农药,提倡和推广有机肥料,支持创办规模化养殖场,采用科学化的排污治理手段,把种植业、林业、畜牧业和相关加工业结合起来,建立新型生态农业体系,走循环经济之路,加大实用型沼气工程的建设,实施畜禽养殖废弃物的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使农业经济走上了健康、可持续发展之路,达到了经济、社会和生态三大效益的统一。(4)目前全县农村环境监管工作水平刚刚起步,地方政府应高度重视,逐步建立乡、村两级的环境管理体系,加大农村工矿企业污染监管和治理力度,禁止工业固体废物、危险废物、城镇垃圾从城市向农村转移,严格执法,认真抓好农村地区工矿企业污染减排,不能达标的企业限期治理、限产限排直至关闭,严格环境准入审批制度,淘汰污染严重的落后生产工艺和设备,引进生产技术先进、节能环保的项目,遏制农村工矿企业给农村环境造成污染。

参考文献

第8篇:工业污染的防治范文

东阳市地处浙江省中部,隶属金华市,总面积1739km2。2010年底,辖内有6个街道、11个镇和1个乡,总人口80·44万。

东阳江为东阳市内最大河流,东阳市以上集水面积1124km2,东阳市境内干流长36·1km,平均坡降1·18‰。东阳江干流多年平均年降水量1466·6mm,多年平均蒸发量1310·3mm。主要支流有20多条,最大支流为白溪。

随着东阳市经济的快速发展,歌山工业园区、城北工业园区的建立,污水排放现象日益突出,水流域污染逐年加重,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产生活和身体健康,迫切需要对东阳江水环境进行综合治理。

2水环境质量评价方法

污染指数法,用来表示河流水体相对污染程度,可以用来对同一条河流不同时期水质进行比较。常用的污染指数法有单项污染指数和综合污染指数法[1]。单项污染指数法:单项水质参数i在第j点的标准指数为:Sij=Cij/Csi

综合污染指数法:Sj=ΣSij/m

式中:Sij为单项水质标准指数;Cij为项目i在第j点的监测浓度;Csi为项目i的环境质量标准;Sj为综合污染标准指数;m为评价因子数量。

单项污染指数法首先需要确定水体评价标准,我国一般采用GB382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1]作为水体的评价标准。评价标准确定后,将评价因子的浓度值与评价标准比较,根据比值是否大于1来评价该水体的污染程度。

综合污染指数评价方法是对各评价因子的污染指数进行统计,得出代表水体污染程度的数值,该方法用以确定污染程度和主要污染物,并对水污染状况进行综合判断[2]。

3东阳江干流水环境评价

3·1监测断面布设

东阳江干流共设置水质监测点8个,有横锦水库、横锦水库出口、义东桥3个省控水质监测点,上陈大桥(原新康上游)、田川干大桥、下蒋桥(原蔡卢桥)、迎宾大桥、滨江电站5个市控水质监测点(见图1)。省控监测点监测项目包括水温、pH值、悬浮物、总硬度、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五日生化需氧量、化学需氧量、氨氮、硝酸盐氮、亚硝酸盐氮、挥发性酚、氰化物、砷、汞、六价铬、铅、镉、总铜、石油类、氟化物、总氮、总磷等;市控监测点监测项目主要为pH值、化学需氧量、氨氮和总磷。监测频次:每周1次。

3·2评价因子及评价结果分析[2]

按照国家技术规范和东阳市规定的水质检测项目,并结合东阳市地表水水质特点,选取化学需氧量、五日生化需氧量、总氮、总磷、氨氮5项常用的评价指标,用污染指数法进行评价。评价结果见表1。

由表1可知,2种评价方法具有较强的一致性。东阳江干流水质沿程逐渐变差。横锦水库、横锦水库出口水质较好且稳定,为Ⅱ类水质。义东桥氨氮、总氮、化学需氧量超标,综合污染指数高达1·906,属于重污染区。

氨氮是总氮在自然水体中的存在形式之一,氨氮是水体中的主要耗氧污染物,氨氮氧化分解消耗水中的溶解氧,使水体发黑发臭。氨氮中的非离子氨是引起水生生物毒害的主要因子,对水生生物有较大的毒害。因此控制氨氮有利于减轻东阳江干流氨氮和总氮的负荷。

4污染源分析

目前,东阳江干流主要污染物为化学需氧量和氨氮。工业排污、污水处理厂尾水排放的点源污染和生活污水和农业排污的面源污染是区域内水体的主要污染源。

4·1工业污染源

东阳江干流工业污染源主要分布在江北工业园区以及电子工业区,根据2011年《东阳统计年鉴》,2010年东阳市工业废水排放总量为3308·84万t,达标排放量3230·97万t,达标排放率高达98%。依据东阳江沿江各乡镇工业总产值比例,参照GB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估算出东阳江沿江工业废水排放中COD排放量为2415t,NH3-N排放量为496t。

4·2污水处理厂尾水污染源

污水处理厂尾水排放来源为东阳污水处理厂(处理规模4万t/d)、歌山污水处理工程(处理规模2万t/d)以及巍山镇污水处理厂(5000t/d)。根据GB18918—2002《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以及污水处理厂处理规模,计算得出2010年东阳污水处理厂、歌山污水处理工程、巍山镇污水处理厂尾水排放中COD排放量分别为876,438,109·5t;NH3-N排放量分别为219·0,109·5,27·4t。

4·3农业污染源

4·3·1农药、化肥污染

2010年,东阳市农用化肥施用量(折纯后)达13865t,耕地面积2·356万hm2(35·339万亩),经计算,东阳市农用化肥施用量高达585kg/hm2(39kg/亩),远高于国际上为防止化肥对水体造成污染而设置的225kg/hm2安全上限。农田径流产生的COD、NH3-N入河量按照《全国水环境容量核定技术指南》标准进行计算:

W入=M×α×β×γ×η

式中:W入为污染物入河量(t/a);M为耕地面积(亩);α为农田排污系数(kg/亩·年),COD为10kg/亩·年;NH3-N为2kg/亩·年;β为农田污染物入河系数;γ为流失系数,年降水量在800mm以上的地区流失系数为1·2~1·5;η为修正系数,化肥每亩施用量在25~35kg,修正系数取1·0~1·2。

经计算得2010年东阳江农田径流产生的COD入河量约为414t,NH3-N入河量约为83t。

4·3·2畜禽养殖污染

畜禽养殖产生的COD和NH3-N入河量按照《全国水环境容量核定技术指南》标准进行计算:

W畜禽=N畜禽×λ×η

式中:W畜禽为畜禽污染物入河量(t/a);N畜禽为畜禽养殖头数;λ为畜禽排污系数;η为畜禽污染物入河系数。根据2010年东阳江流域畜禽养殖年产量,计算得东阳江畜禽养殖COD入河量为302t,NH3-N入河量为35t。

4·4生活污水污染源

根据《东阳统计年鉴》,2010年东阳江沿江农村人口约37万,生活污水排放量以及系数参照《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城镇生活源产排污系数手册》选取,计算公式如下:Gp=3650NFp

式中:Gp为居民生活污水年产生量或污染物年排放量(污水量t/a,污染物量kg/a);N为城镇居民常住人口(万人);Fp为城镇居民生活污水或污染物排放系数(g/人·d)。经计算得COD入河量为1341t,NH3-N入河量为197t。

4·5污染源总量分析

根据以上计算结果,各污染物入河量汇总见表2。由表2可知,东阳江的污染物主要来源为工业污染与污水处理厂尾水污染。COD入河量工业污染与污水处理厂尾水污染分别为41%和24%,NH3-N入河量工业污染与污水处理厂尾水污染比例分别为43%和31%。

5水污染防治及对策

东阳江干流污染源众多,针对各类污染源和有机物的降解机理,工程上以减污截污为主,结合生态系统修复,管理上以加强在线监控,来达到改善水质的目的。

5·1减污截污

(1)优化工业产业结构,控制工业污染源头,关闭污染严重企业或产品。大力推行清洁生产,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生态化改造歌山、城北2个工业园区,建立废塑循环经济园区;强化工业污染源头控制,建立和实行空间准入、总量准入以及项目准入的“三位一体”制度;在重污染工业区的排放企业,建立集中生产、集中治理基地,控制工业污染物入河量;“十二五”末期,化学需氧量、氨氮排放总量需分别比2010年减少13·6%,14·7%,关闭污染严重企业。

(2)加快推进东阳江流域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在城镇污水处理厂下游建立20hm2(300亩),处理规模为6万t/d的人工湿地对其尾水进行生态型处理工程;启动东阳市第二污水处理厂,近期规模2万t/d;新建东阳江、歌山、虎鹿、佐村等镇污水处理工程。加快管网建设进度,完善城市污水收集系统。

(3)控制农药化肥、畜禽养殖污染。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因地制宜地选择合理的种植布局模式,发挥地区农业比较优势;优先发展需肥量低,环境效益较高的经济作物;通过测土配方技术指导农民合理有效施肥,减轻农业生产对化学品的过度依赖,施用有机肥以培肥地力;鼓励农民使用生物农药代替化学农药,以减少对水体的污染;加强畜禽养殖污染管理,进行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分区管理;构建畜禽养殖废弃物处理与利用相结合的循环体系;合理使用饲料添加剂;建立高效生态循环示范基地项目。

(4)城郊农村农民生活污水、就近接入市政管网的污水实施截污纳管,接入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人口密集、污水产生量大的农村,因地制宜地利用地埋式无动力装置、人工湿地和生物稳定塘等污水处理技术;对规模小、分散的村庄,建立氧化池、沼气池等。

5·2生态系统修复

生态系统修复的目的是在保护东阳江的基础上,改善东阳江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恢复东阳江生态系统的完整性。保护东阳江水生态系统,对涉水部分进行保护,防治水污染,使其水质不再下降,进而保护水中生物多样性和水生物种群落结构。通过生态修复,增加东阳江的生物多样性,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增强水体的自净能力,使其具有较高的生态效益和环境效益。生态系统修复工程包括人工湿地、生态护坡建设等。

在东阳江干流河道建设东阳江康裕生物制药厂出水口下游;歌山公路桥上游面积300m×80m;圳干桥堰坝区域面积200m×100m;歌山北江工业区人工湿地出水口下游面积500m×80m;迎宾大桥堰坝区域面积200m×100m;临江大桥下游面积1800m×80m,5处生态修复工程。

生态护坡可以净化水质,稳固河岸,确保河岸物理生境的完整性,提高河岸的生态稳定性,使整个河流健康发展。护坡岸边配以特色树木,不但生态景观效果好,而且繁茂的枝条可为陆地上昆虫、飞禽提供生息场所。

5·3加强在线监控

按全国环境监测站标准化建设标准(东部地区三级站),全面加强环境监测能力建设,参与构建和完善市、县2级联网、全天候实时监测的现代化环境质量监测网络。到2015年,完成所有县级以上交界断面及重要敏感水域水质、横锦水库水自动监测站等自动监测系统建设,开展敏感生态系统生态监测。加强农村环境质量监测,建立并完善农村环境监测体系,定期公布农村环境状况。

6结语

(1)东阳江是钱塘江的源头之一,东阳江干流水质评价结果表明单项污染指数评价法和综合污染指数评价法具有较强的一致性,横锦水库、横锦水库出口为Ⅱ类水质,义东桥氨氮、化学需氧量超标,综合污染指数高达1·906,东阳江干流水质沿程逐渐变差。

(2)通过对2010年东阳江干流入河污染物的计算分析,2010年东阳江干流COD入河量为5857t,NH3-N入河量为836t。工业污染与污水处理厂尾水污染为东阳江干流污染物的主要来源,COD入河量比例分别为41%和24%,NH3-N入河量比例分别为43%和31%。

第9篇:工业污染的防治范文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first national pollution census data, this paper made summary statistics to the water pollutant emissions form the industrial sources, livelihood sources and agricultural sources included in the scope of 2007 Xinyang census, analyzed the main pollutants in wastewater discharge and main sources and proposed the corresponding control measures.

关键词: 水污染物;普查分析;控制对策

Key words: water pollutants;census analysis;control measures

中图分类号:X5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22-0085-02

0 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环境问题也越来越严重,我国目前对于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已经达到了一个新高度[1]。尤其是近年来,污水排放对环境的影响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2-3]。污染源普查是一项重大的国情、省情、市情调查。开展污染源普查,就是要全面掌握各类企事业单位与环境有关的基本信息,建立健全各类重点污染源档案和各级污染源信息数据库,通过对种类污染源的调查与分析,提出控制污染的综合整治对策,为正确判断环境形势,科学制定环境保护政策和规划,有效实施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计划,切实改善环境质量提供必要的决策依据[4-6]。

1 工业污染源

根据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数据表明,全市各类工业废水污染物共有9种,按照排放量由大到小顺序依次为:化学需氧量、生化需氧量、氨氮、石油类、挥发酚、氰化物、总铬、铅和砷。其中主要污染物种类是化学需氧量、生化需氧量和氨氮;主要重金属污染物是六价铬;主要有毒有害污染物为煤化工行业产生的氰化物。

按行业类别分析,本市工业废水排放主要集中在有机化学原料制造业、纸浆制造业、啤酒制造业、氮肥制造业和畜禽屠宰;化学需氧量排放主要来源于煤草浆类化学制浆造纸行业、农副食品加工业、化工合成氨(醇)行业;生化需氧量排放主要来源于农副食品加工业和煤草浆类化学制浆造纸行业;氨氮排放主要来源于煤化工合成氨(醇)行业。

2 生活污染源

生活污水排放在普查基准期内,经调查研究总结,全市各类生活源的水污染物有11种,按照排放量由大到小顺序依次为:化学需氧量、生化需氧量、总氮、氨氮、动植物油、总磷、石油类、铅、汞、氰化物和总铬。生活源废水中主要污染物为化学需氧量、生化需氧量、总氮、氨氮和动植物油。

3 农业污染源

农业污染主要是水产养殖业和畜禽养殖业产生化学需氧量、氨氮、总磷、总氮、铜和锌6种污染物。农业源废水中主要污染物为化学需氧量、总氮、总磷和氨氮,而其中畜禽养殖业主要污染物的贡献率分别为98.97%、98.91%、98.92%和98.92%,反映出我市农业源中废水污染物主要来源于畜禽养殖业,而畜禽养殖按其规模可以分为养殖场、养殖小区和养殖专业户。

4 水污染物综合分析

结合上述工业源、生活源、农业源水污染物排放情况综合分析,按污染物排放总量由高至低分别是:化学需氧量、生化需氧量、总氮、氨氮、动物油、总磷、石油类、锌、铜、挥发酚、氰化物、铅、总铬、砷和汞。

废水污染物化学需氧量、生化需氧量、总氮、氨氮和动物油的排放主要来自城镇居民生活排放;总磷、铜和锌主要来自农业源排放;石油类、挥发酚、氰化物、铅、总铬、砷和汞则主要来自工业源排放。废水中主要污染物COD排放量的贡献率生活源和农业源分别为45.46%和43.34%,工业源仅占11.19%;氨氮排放量的贡献率生活源和农业源分别为75.39%和12.21%,工业源仅占12.40%;而总氮排放量的的贡献率则为生活源58.25%,农业源50.02%。体现出我市的“农业大市、工业小市”的实情,反映出我市废水污染物排放主要来自于农业生产和城镇居民生活。

5 控制对策

5.1 继续发展循环经济,进一步推行清洁生产 继续发展循环经济,加快发展低耗能、低排放的第三产业和高技术产业,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淘汰落后工艺、技术和设备。严格限制高耗能、高耗水、高污染和浪费资源的产业以及开发区的盲目发展。同时,进一步推行清洁生产,巩固和深化工业污染源达标排放成果,大力推进环保设施建设与运营社会化,引导企业开展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环境标志产品和其它绿色认证,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5.2 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城乡环境 加快城镇污水处理厂等基础设施建设,完善配套管网运转体系,并根据城市发展水平适时进行扩建,逐步实现污染物集中治理。实施城市内河的生态修复工程。在污水截流,集中处理的基础上,通过调水、驳岸、清淤和河岸陆域整治等工程措施,实现城市内河的全面治理,提高城市河道的自净能力,做到面清、岸洁、有绿,恢复内河景观功能和生态功能。

5.3 切实加强畜禽、水产养殖污染防治 依据本地环境容量,制定畜禽养殖污染防治规划,合理确定畜禽养殖规模,科学划定畜禽禁养区、限养区和养殖区。以综合利用优先为原则,通过发展沼气、生产有机肥和无害化粪便还田等措施,实现养殖废弃物的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加强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大力推广干湿分离、厌氧处理等清洁生产技术,提高畜禽养殖污水处理率。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建设必须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生产和环保设施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使用)制度,达到国家规定规模的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必须按照有关规定申领排污许可证。

5.4 加强农村污染防治,防控农村地区工业污染 要加强农村污染防治,发展生态农业和有机农业,推广无害化农业生产技术,实行农业废弃物再生利用。从工业点源污染控制为主,向工业点源与农业面源污染控制相结合转变,从以城市污染控制为主,向城市与农村污染控制相结合转变。严格执行国家产业政策和环保标准,提高粮食生产核心区、菜篮子基地等区域工业企业的环境准入条件,坚决防止发达地区和城市落后产能向农村转移,杜绝“十五小”和“新五小”企业在农村死灰复燃。严格控制“两高一资”(高耗能、高污染、资源性)和产能过剩项目在农村地区建设,加强对农村地区工业企业的监督管理,淘汰污染严重的落后生产能力、工艺和设备,加大对皮革、造纸、肉制品、淀粉加工、酿造等农副产品加工业的污染治理和技术改造力度。

6 结论

根据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数据,对信阳市工业污染源、生活污染源、农业污染源及水污染物进行了综合监测分析,并对其提出了控制对策,主要研究结论如下:

①结合上述工业源、生活源、农业源水污染物排放情况综合分析,按污染物排放总量由高至低分别是:化学需氧量、生化需氧量、总氮、氨氮、动物油、总磷、石油类、锌、铜、挥发酚、氰化物、铅、总铬、砷和汞。②针对上述污染物排放情况,提出相应的控制措施,包括:继续发展循环经济,进一步推行清洁生产;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城乡环境;切实加强畜禽、水产养殖污染防治;加强农村污染防治,防控农村地区工业污染。

参考文献:

[1]杨仙娥,何延新.城市污水水质水量变化及生活污染源污染特征研究[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2,27(11):164-166.

[2]冉丹,李燕群,张丹,杨坪,但德忠.论中国水污染物排放标准的现状及特点[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2,37,12:38-42.

[3]宋国君,马本,王军霞.城市区域水污染物排放核查方法与案例研究[J].中国环境监测,2012,28(2):7-10.

[4]张忠祥等.城市可持续发展与水污染防治对策,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