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狐狸先生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狐狸先生急急忙忙地在夜幕中走着,毛茸茸的大尾巴一晃一晃的。他要去干什么?偷母鸡大婶家的蛋,还是去农场那儿搞一只肥鹅?不,都不是。他呀,要去毛毛虫小姐那里换一件漂亮的西服。马上就要开圣诞舞会了,狐狸先生一定要有一件西服!
“毛毛虫小姐,我用一筐苹果换一件西服,好吗?”狐狸先生问。毛毛虫小姐看了一眼那红彤彤的大苹果,说:“不行!这一定是你从小猪家的苹果园里偷来的!我不换!”狐狸先生只好灰溜溜地从毛毛虫小姐的裁缝店退了出去。
“唉,怎么办?我肯定换不到西服了!”狐狸先生垂头丧气地想。忽然,一颗流星慢慢地从天空中划过。“这颗流星走得真慢!”狐狸先生嘀咕着,“我或许可以许个愿!”狐狸先生双手合十,说:“希望我能有一个私人裁缝!”
忽然,一道异样的光芒闪过,狐狸先生揉揉眼睛――咦,狐狸先生看到一只头戴保姆帽、身穿黑色紧身衣的蜘蛛!她板着脸打量了狐狸先生一下,“我是你的私人裁缝。”“给我织一件西服吧!”狐狸先生激动地说。很快,西服织好了,漂亮的乌黑丝线,与夜空完美地融为一体。
“嗯,这个时候,最适合去刺猬家的菜地里拿几棵大白菜,庆祝我得到了一件西服!”狐狸先生想。
狐狸先生开始行动了。他一点儿也没发现,那只蜘蛛早就不见了。狐狸先生蹑手蹑脚地来到刺猬家的菜园,菜园近在眼前,狐狸先生向前冲了没几步,就感到一阵刺痛――有什么锋利的东西划到了他的脚掌!狐狸先生怒气冲冲地抬头一看,咦?这菜园被一张银光闪闪的结实大网给严严实实地罩住了!他来到小猪家的果园,小熊家的鱼塘,它们通通被网给罩住了!狐狸先生又生气又纳闷。
这时,他的“私人裁缝”――那只蜘蛛出现在前面的树上。“狐狸先生,你的新西服上有无数根尾线和我连在一起,你一动我就知道。今后你别想再偷别人的东西了。”
狐狸先生大为震惊,没想到还有这样的衣服。他请求蜘蛛裁缝把尾线处理好,并保证自己以后不会偷东西了。
这位蜘蛛裁缝微微一笑,说了句“我还要再观察一段时间”就离开了。
蜘蛛裁缝到底有没有把狐狸先生的西服尾线处理好呢?我也不知道呀,一个月之后,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点金石: 小作者以丰富的想象力、极具新意的构思,向我们讲述了一个故事:流星为狐狸先生实现了愿望,让“私人裁缝”为其织了特殊的西服,西服制约了狐狸的劣行。行文跌宕起伏,引人入胜。语言活泼明快,富有情趣,在字里行间流露出小作者对狐狸狡猾的憎恶。在描写动物的语言、神情时,更是细致入微。文章结尾不落俗套,使人意犹未尽。(刘小清)
关键词:小学 数学 教学 互动
教学过程是生动可变的,课堂的活动来自于学生动态的发展。应“着眼于整体,立足于个体,致力于主体”,设计富有弹性的方案,为师生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创造性提供条件,给学生留下充分想象的余地和自主建构的空间,创造互动学习的机遇,促进多向的交流,捕捉点化,不断生成课堂教学资源,赋予课堂更多的开放性、动态性、创造性、挑战性、发展性和生成性,让数学课堂充满智慧与乐趣。
一、创造互动学习机遇,促进多向交流
课堂教学活动是师生、生生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过程。学生的问题和差异是形成课堂互动局面的重要资源。教师如何当好互动机遇的提供者、创造者呢?
1.巧设善意“陷阱”,引发生生“冲突”。
数学家华罗庚说过:“人们对数学产生了枯燥乏味、神秘难懂的认识,成因之一便是脱离了实际。”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该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同时,创设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求知欲,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为学生提供思维的素材和空间,让学生的思维在这样的氛围中去奔放、去创造。如:在教学“看钟表”一课结尾时,我给学生们讲了个故事:“在一个美丽的大森林里,有一座漂亮的房子,里面住着一只小熊。一天,小熊睡得正香,铃铃铃,铃铃铃,一阵铃声把小熊给吵醒了。小熊起身看了看钟,(教师出示一个6时20分的钟面)说了句:‘才4点多,一定是闹钟出了问题。’便把闹钟的开关放到了关的位置,又接着呼呼大睡。过了好一会儿,小熊起床一看,太阳已经照到屋里来了,于是急急忙忙往学校跑去。到了学校,已经开始上第二节课了。你们知道小熊为什么迟到吗?”本来学生在课的后半段已经有些疲劳了,可一听到这个故事,学生的情绪高涨,非常感兴趣地讨论起来了:这个小熊可真马虎,它肯定是把表的时针和分针给看反了。由于学生的印象深刻,在做练习时,全班无一人把时针和分针看错。
2.组织探索交流,促进有效互动。
学习需要独立的思考,也需要伙伴的合作。每个学生自主学习的质量是合作学习的基础,每个学生是否经过自身充分的思考也是实现有效交流的前提。而在与其他伙伴紧密、丰富的合作中有更多的时间和空间交流自己的所思所想,有助于学生更深层次的探索和发现,也有利于学生在认知、心理、情感几方面获得成功的体验。我们要追求预设的目标,在实施过程中开放地纳入直接经验、弹性灵活的成分以及始料未及的体验,充分追求师生互动中的即兴创造,实现超越预定目标的理想。在上例“看钟表”一课中,对于“发现钟面上是6时20分”这样一个问题,教师没有巧妙地规避,而是略带兴奋地问:“你是怎么知道的,能告诉大家吗?”这既是对学生发现的肯定,也更好地了解了学生的学习起点。接着让学生合作制作钟面,继续学习的材料由他们自己提供,更有利于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体验和学习态度,也为探究活动营造了一个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在反馈中出现的各种小小的错误,生成了一个个活生生的教学资源,他们在相互探讨、相互启发中建构起时间的认读方法。这也体现了弗赖登塔尔的“学习数学的最好方法,就是让学生经历再创造的过程”,哪怕这只是一次简单的再创造!
二、捕捉动态生成的亮点资源,让智慧闪耀光芒
课堂中学生的回答往往会不经意地出现一些亮点。这些亮点是学生学习的顿悟、灵感的萌发、瞬间的创造,稍纵即逝。我们必须用心倾听、及时捕捉和充分肯定,让智慧闪耀光芒。有这样一节活动课“鸡兔同笼”问题时,当出现“鸡兔共有16个头,44只脚,问各有鸡兔多少只?”题目时,我按照教材上的方法进行讲解,正当学生听得认真时,忽然听到最后一排一个“调皮鬼”在小声嘀咕着:“这样太烦了,把每只兔子都砍掉二只脚,每只鸡都砍掉一只脚不就得了。”我听了开始一愣,马上心一动,立即让他走上讲台进行讲解:“鸡和兔共有44只脚,每只兔子砍掉二只脚,每只鸡砍掉一只脚,44只脚少了一半就是22只脚,这22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16,另一部分是兔子的只数:22-16=6。(只)。”
“多么有创意的见解呀!”大家情不自禁地为他鼓掌,这样一来,其他学生也兴趣盎然。我顺水推舟,干脆来个小组讨论。随着讨论的进行,不时有学生举手,不时有新的想法产生。直至下课,共有三种方法在大家的赞叹声中被公认为“奇思妙想”。由于教师捕捉到的信息“价值不菲”,从而激活了其他学生的思维,迸发了智慧的火花。
三、引发争论,让思维擦出创新的火花
学习的过程绝不是被动接受的过程,西方学者狄德罗曾说过:“怀疑是走向哲学的第一步。”数学也是如此,当学生能够提出自己的疑问,就说明对所学内容有了独立思考,这是学习的深入,更是一种进步!数学学习是学生认识矛盾转化的过程,鼓励学生在提出问题的基础上解决问题,在解决的基础上完善。而我们首先要做的是创设一个师生融洽的教学环境,鼓励学生大胆提出问题,组织他们去解决发现的问题。在彼此思维的碰撞中,就会闪现智慧的火花!
四、尊重选择,让个性自主张扬
我们的教学对象是有情感、有想法的人,承认个性、承认差异是对学生最大的尊重,也只有这样,才能把人文意识落实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risk factors in the process of newborn care, and effective protection measures are put forward, and analyzes its effect. Methods: choose was born in our hospital, and no serious disease, 100 cases of newborn,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50 cases in each group. Control group adopted routine nursing, the control for the possibility of risk factors for a specific protective measures and implementation. To observe and compare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ith the type and incidence of risk factors, satisfaction with nursing service quality and patients' families. Results: the incidence of risk factors is only 2%, the control group was 36%, and the incidence of risk factors in the two groups,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Total satisfaction was 96%, and controls the total satisfaction is only 76%, compare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groups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 0.05). Conclusion: in the process of newborn care, observe and analyze the possible risk factors, risk factors and to take timely protective measures, to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risk factors, improve patient care satisfaction, reduce the occurrence of the dispute, nurses and patients to promote the harmonious relationship between nurses and patients.
Keywords:Newborn; Risk factors; Protective; Nursing
护理安全是确保护理质量的前提,是护理工作的基本要求。新生儿缺乏沟通能力,护理工作中有很多不确定因素,护理难度大。本实验通过选取在我院住院的新生儿,探讨在护理过程中存在的危险因素,提出有效的防护措施,并分析其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与对象
选取于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在我院出生,且无严重疾病的新生儿10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例。其中,对照组50例,其中男性25例,女性25例,出生时间4-21天,平均(13.2±2.8)天。实验组男性25例,女性25例,出生时间3-22天,平均(14.1±3.1)岁。两组新生儿均为健康状态,重症监护或出生后存在较严重疾病的新生儿不得入组。两组患者在性别、出生天数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危险因素
1.2.1 院内感染因素
新生儿抵御外界侵害能力差,易发生感染。病房环境等外界因素都可能直接或间接危害新生儿健康,严重者将危及生命。
1.2.2 人员素质因素
部分护理人员专业技能不足,工作责任心不强,严重者出现工作失误,导致不安全事件发生。部分新生儿在出生后没有及时配备腕带,或出现腕带丢失,造成新生儿混淆。
1.2.3 人员配置因素
排班不合理,影响实际工作需要,人员设置不足,影响工作效率,护理质量下降。新生儿需要的药物剂量、种类有个体差异,由于交接班及人员配备不足可能引起药物错发及漏发。
1.2.5 专业技术因素
医护人员工作繁忙,对最新护理技术及最新仪器操作的掌握参差不齐,出现技术水平协作能力不强的发生。
1.3 防护措施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对照组针对可能发生的危险因素制定具体的防护措施并实施。
1.3.1 重视感染防治
注意新生儿床单、被褥、衣物等清洁,加强对治疗器械、床栏消毒。护理人员提升洗手依从性,防止病原体交叉传播,引起院内感染[1]。
1.3.2 加强医患交流
护理人员及时合理地对新生儿家属进行教育,在工作中具备认真的工作态度,良好的语言沟通能力,让患者家属积极主动地配合工作,减少医患关系的紧张氛围。
1.3.3 规范护理流程
制定规范化护理流程,包括入院、护理事项及出院等,制定相应的质量标准,实现工作责任制,落实到个人,提高工作责任感,方便护理管理。
1.3.4 合理排班制度
根据新生儿的收治特点,制定合理化排班,制定科学的管理制度,定期进行工作质量评估,提高新生儿护理质量[2]。
1.3.5 提高专业技能
在工作之余安排技术培训,提高技术水平,适应新的护理措施,紧跟医学护理技术的发展。
1.4 观察指标
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危险因素的种类及发生率,观察两组患者及患者家属对护理人员服务质量的满意度,总满意度=非常满意+较满意度+满意。
1.5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 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危险因素的种类及发生率的比较
对两组患者危险因素进行观察并比较,结果发现,实验组出现腕带漏带丢失1例,危险因素发生率仅为2%;对照组出现腕带漏带或丢失4例,药物错发漏发3例,院内感染3例,护患纠纷8例,危险因素发生率达3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1 两组患者危险因素的种类及发生率的比较
注:*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的比较情况
对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满意度进行比较,实验组总满意度达96%,对照组总满意度仅为76%,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2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的比较情况
注:*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护理安全是指患者在接受护理的过程中,不发生法律和法定的规章制度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或功能上的损害、障碍、缺陷或死亡[3]。控制好护理工作的各个环节,降低不安全因素的发生率,有着重大而深远的意义[4]。
新生儿无法准确表达自身感受,免疫力又低,容易发生院内感染,防止院内感染是安全管理的重点,病房要很据《新生儿病室建设与管理指南》合理布局[5]。新生儿监护室不设陪护人员,如药物发放错误等潜在危险因素可能会危害新生儿健康[6],强化药物治疗中的“ 三查七对” 制度,提高用药安全[7]。对护理人员进行安全教育,树立“ 安全第一,质量第一”的观念[8]。护理工作中很多危险隐患的发生主要在思想上认识不足[9],要加强护理人员的责任心、负责的工作态度及爱岗敬业的精神。此外,护理人员业务水平的高低是确保护理安全的关键,要组织护理人员学习新知识、新业务、新技术,学习国内外的新知识、新观念[10]。
【关键词】护理;风险管理:新生儿;重症监护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10.496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5973-02
随着时代的发展,新生儿重症已经成为一种较为常见的疾病出现,但是由于新生儿的发育尚不健全,而且新生儿的疾病存在多重复杂的因素,因此在临床上容易出现较为严重的后果。同时,由于医院的管理方面存在问题,因此在新生儿重症监护方面有很多问题。现取我院从2012年3月――2012年9月中6个月收治的261例重症新生儿进行相应的探究。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本次的研究对象是我院从2012年3月――2012年9月中6个月收治的261例重症新生儿,其中男性新生儿142例,女性新生儿119。所患的病主要包括新生儿窒息,早产儿,新生儿溶血症,新生儿湿肺,胎粪吸入综合症,急性呼吸窘迫症,新生儿肺炎等。
1.2研究方法将研究的261例新生儿重症患者分为实施改善前和实施改善后两组,分别进行护理操作、护理记录、制度、家长满意的评分,从而进行对比。
1.3统计学方法所得到的数据应用SPSS11.0软件行统计学整理和分析,进行x2检验,P
2结果
根据结果可以看出,在实施改善方案前及改善方法后,护理操作,护理记录,制度及家长满意程度都有了显著的提高。
3讨论
3.1常见风险
3.1.1疾病因素由于新生儿各器官发育尚不健全,同时新生儿疾病常具有伴发性,复杂性等特点,因此新生儿的疾病往往具有发病快、过程严重、死亡率高等特点,因此在看护方面给予了看护人员较大的困难。
3.1.2缺乏沟通新生儿重症监护房要求封闭式管理,因此患者亲属不能与患者接触,导致患者亲属不能第一时间获知患者的病情发展,同时,由于患者亲属对于患者的疾病不够了解,同时护理人员也未能清晰详细的告知患者亲属关于患者疾病的详细情况,致使患者亲属对于患者的病程发展不能理解,对于患者的疾病没有一个科学的认知。
3.1.3期望过高部分患者亲属缺乏对医院治疗过程的认识,盲目的寄托希望于医院,认为患者已经送往医院就一定可以治好,但是由于新生儿疾病的死亡率较高,因此患者死亡是较为常见的情况。患者的亲属由于缺乏对这一现象的认识,因此在患者死亡的时候往往不能接受,认为是医院单方面的原因,从而造成与医院方面的矛盾。
3.1.4医护因素新生儿疾病程度危险,变化多,变化快,因此对于护理人员来说是一项繁重的任务,护理人员若稍有疏忽,则有可能会造成不可挽回的灾难性后果。另外,如果护理人员缺乏对新生儿重症患者疾病的了解,则很有可能会有错误的抢救或者相应的看护行为,耽误治疗甚至加重新生儿患者的病情,同时,如果看护人员的护理技术达不到要求,在进行相应的常规检查时不能做出有效的相关诊断,也会耽误治疗甚至加重新生儿患者的病情。
3.1.5硬件因素新生儿的疾病复杂且变化多样,因此要用到的相应医疗仪器种类多,若医院无相应的仪器或者缺乏对相应仪器操作的技术人员,会严重耽误治疗。同时若没有及时的保养检修仪器,很有可能导致在紧急情况下要使用仪器时仪器由于故障而无法使用,从而耽搁治疗。另外,病房的环境因素若是不能达到标准,则会对新生儿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可能造成医院感染,从而加重了新生儿患者的病情。
3.1.6其它因素医院在给新生儿患者安排护理人员时未能考虑患者的实际情况以及病重程度,导致编制出现问题,安排不合理。另外还有对新生儿患者使用一些仪器治疗时反复使用仪器而造成的损伤等等因素。
3.2改善方法
3.2.1增进与患者亲属的沟通在新生儿患者进入医院时,要将患者所患疾病以及可能有的结果详细的告知新生儿患者亲属,让其有心理准备。在治疗期间,及时将患者的状态通知新生儿患者的亲属。做侵入性及特殊治疗前应告知家长并请家长签名如患儿换血治疗前针对具体情况,采用通俗易懂语言,讲解换血治疗的必要性及换血的方法、疗效及换血存在的风险等,并请家长在知情同意书上签名(签输血同意书及换血同意书[1]。
3.2.2完善制度健全并不断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使医护人员在从事日常各项医疗护理活动中做到有章可循,有据可依,使医疗质量与安全得以保证[2]。
3.2.3强化危机及风险意识将安全风险管理作为重点工作来抓,关注护理过程重点环节的风险,对工作中存在和潜在的风险进行评估分析,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并实施,不断改进完善[3]。
3.2.4加强护理人员的技术考评定期对护理人员的相关技术进行测评,对于技术不过关者要进行相应的处理办法。同时,定期向国内外医院学习更加先进的看护方法以及技术,不断提高完善自我。
3.2.5加强医疗仪器管理设专人负责检查及维护、定期检测,新仪器使用前要细读说明书,充分了解性能,掌握操作方法,将操作流程制成卡片贴在仪器旁。[4]
3.2.6加强环境管理及时通风,保证重症监控室内有一个良好的环境,定时消毒灭菌,防止新生儿患者受到医院感染从而加重病情。
新生儿重症监护具有一定的风险,加强风险管理是提高护理服务质量的有效途径,提高新生儿重症监护管理质量是一个长久的过程。风险一直都有,但是风险是可以减少的。在医院进行监护的过程当中,不断发现问题,善于接受批评,用科学、系统的方法提高医院的看护质量。
参考文献
[1]李青.阳爱云.急救护理人员现状分析及发展探讨[J].护理研究,2010,20(10:2639.
[2]王群.护理安全管理的实践与体会[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9,22(6:74-75.
[关键词] 护理专科;生理学;组织学;课程衔接
[中图分类号] G642[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0)10(b)-098-02
Discussion on course linking between physiology with histology in technical college nursing
WEN Juhua, WEN Lixiang
(Basic Medical College, Hu'nan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hangsha 410208, China)
[Abstract] There is a firm connection between physiology and histology on basic medical curriculum. According to the feature of nursing in our university, we have enhanced the effective linkage between physiology and histology through proper analysis and reasonable adjustment.
[Key words] Technical college nursing; Physiology; Histology; Course linking
基础医学教育是构建医学科学知识体系的重要基础,是通向临床的桥梁,在整个医学教育过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基础医学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学习知识经历了一个从形态到功能、从正常到异常的循序渐进的过程,因此,相关课程之间的过渡和衔接显得尤为重要[1]。对此,许多高等医学院校进行了系列改革和相应试验,取得了一些成果[2]。针对本校的实际情况,笔者对相关课程衔接问题进行探讨,制订出切实可行的教改措施,供同行探讨。
1 护理专科生理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 相关学科章节顺序需调整
与医学专业相比,护理专科生在校学习时间短,课程任务量大,课程安排较为密集,一般将组织学和生理学同时安排在第一学年的第二学期。生理学是研究正常人体功能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是护理专业重要的基础医学课程之一[3]。作为从形态学科转入功能学科的第一门课程,以研究形态结构为主的组织学理所当然地是生理学学习的基础。由于各学科章节顺序不同,有些内容组织学讲授时间滞后于生理学,这就意味着学生尚未了解该组织器官的形态结构,就要先学习它的功能。显然,这不符合逻辑,学生也很难理解,更别说掌握了。
1.2 相关课程授课内容需统一
随着“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4],在护理人才的培养中逐年增加人文知识的课程,这势必会压缩基础医学课程的课时,要求授课内容必须精简。由于缺乏沟通,各学科大多根据自己的理解随意删减,往往造成某些重点知识的空缺和相关课程内容不必要的重复[5]。如此一来,容易出现学生基础知识学习不扎实,基本理论掌握不透彻,基本技能训练不熟练的局面,给后续课程学习和临床工作带来困难。此外,各门课程强调各自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忽视与相关课程的呼应和交流,致使有些授课内容存在差异。
2 解决方法与措施
根据我校基础医学教育的实际情况,参考其他医学院校的做法,我们制订了如下的改革方案:
2.1 调整顺序,保持衔接
目前,我校护理专科教学课时安排为:组织学总课时36学时,理论24学时,实验12学时;生理学总课时72学时,理论56学时,实验16学时。具体教学计划见表1。
表1 调整前组织学和生理学教学计划
从表1可以看出,生理学与组织学的衔接问题主要体现在血液、肌组织、循环系统、呼吸系统、内分泌系统,组胚学的讲授滞后于生理学。
为解决这一矛盾,我们可将护理专业生理学课程延迟2周开课,并对组织学内容进行调整:肌组织放在其他组织之前讲授,呼吸系统放在消化系统之前,内分泌系统提前到感觉器官之前。这样既不打破原有学科教学内容的整体性,又能在结构的基础上学习功能,使结构与功能相结合,从而达到深入理解、融会贯通。
2.2 优化内容,重视衔接
面对课时压缩,在生理学教学上我们可以有针对性地优化教学内容。生理学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逻辑性,其理论知识较抽象,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使学生掌握重点、难点内容呢?首先,在讲授细胞、组织、器官的功能时,笔者无需详细讲解形态结构,仅需简单回顾相关的组织结构特点,引导学生思考结构与功能的联系,逐步过渡,最后再导出它所具备的功能。这样一来,有熟悉的知识做铺垫,学生接受起来很容易,立马能抓住要点,又能减少不必要的重复,保证教学的进度。此外,我们还以教学大纲为依据,精练生理学内容,将较为简单但有实用意义的内容留给学生讨论与自学,这样就为重难点内容的剖析提供了时间保证。
3 小结
笔者在2009护理专科1、2班进行了上述改革,学生普遍反应生理学与组织学知识衔接紧密,容易理解,优化后的生理学内容重难点更为突出,讲解也更为深刻。虽然组织学的教学内容先后顺序上有所变化,但教师并未感到不习惯,教学效果也未受影响,且生理学教师反映学生比以往的学生接受快,讲授过程也变得轻松了。
总之,在护理专科生理学教学中,应根据其实际情况加强相关课程知识的有效衔接,促进学科间的交流,提高生理学教学质量,培养出适合时代需要的实用型的高素质护理人才。
[参考文献]
[1]白波,史清芳,李伟,等.高等医学院校基础医学课程教学内容衔接的研究与实践[J].医学教育,2002,(5):11-13.
[2]李丽朝,李祥鹏.护理专业基础医学课程的改革与探讨[J].护士进修杂志,2000,15(12):908-909.
[3]宋世卿.护理专业生理学教学体会[J].重庆医学,2009,38(9):1126-1127.
[4]李英顺.人文教育在护理专业生理学教学中的渗透[J].吉林医学,2009, 30(16):1847-1848.
【关键词】 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问题;对策
一、问题的提出
当今时代的竞争,最重要的是人才的竞争,谁拥有一支观念超前、敢拼的高素质人才队伍,谁就能够赢得先机。在现代管理中,有效的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方案,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强大的人才保障,才能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有针对性地对湖北省各地区部分中小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现状进行了调查。并通过数据整理和分析,在分析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对策,以求抛砖引玉之功效,促进湖北省中小企业的发展。
二、湖北省人力资源管理现状
根据调查的结果显示:制造行业中的企业约6.7%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是独立部门,21.4%的企业中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很少参与企业重大决策,绝大部分是经常为企业决策提供合理建议。企业一般不会专门对所有员工进行全面培训,只是对新上岗的员工实行内部教练式的培训,带学徒,直至学徒能独立作业为止。一般的高级技师,除了在购置新仪器之后会进行简单的培训,一般情况下不再接受培训。在实际工作中很多部门并无实权,遇到问题一般还是由厂长说了算。在企业文化塑造方面,接受调查的员工对组织归属感不强,认为组织缺乏凝聚力。并准备在工作若干年后,选择跳槽或自己做老板。具体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1.决策层对人力资源开发管理认识不足。现在我省的中小企业大多是独立私营企业,所有权归个人或是合伙人所有,这样在集权管理过程中会出现以个人为中心,事必躬亲,重要岗位委派自家亲属担任,外聘的中基层管理人员发展空间不大等现象。企业领导者接触人力资源管理理念的时间不长,绝大多数没有系统地研习过相关理论,资历较老的仅凭经验办事,使得广大中小企业的决策者对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存在许多片面和模糊的认识,中小企业没有将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仍然沿用传统的人事管理,甚至将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同人事管理等同起来。另外,管理层对企业的长远发展认识不够充分,有些企业在以盈利为目标的同时,并无暇兼顾相应的社会责任。
2.招聘体系、绩效管理等模块缺乏科学性。中小企业的人才聘用缺乏明确的计划,加上人员的引进与晋升皆缺乏制度,只是走一步看一步,在缺少合格人员时才考虑招聘,在人员素质不符合企业发展需要时才考虑培训,就导致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滞后性。绩效管理是人力资源管理中一个重要的模块,在我省众多企业中尤其是中小型企业绩效管理的实际应用效果并不是很理想。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对绩效管理理念缺乏正确的理解,错误地认为绩效管理是一种既耗时又费力,且效果不佳的管理手段,干脆将绩效管理拒之门外。有的企业虽然接受了绩效管理这一理念,但又由于认识不全面,片面地认为绩效管理就是绩效考核,就是一个设计表格、填表、打分和存档的过程。把绩效管理和绩效考核两者的概念完全混淆了,使得绩效管理未能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3.员工流失现象普遍存在。我省中小企业存在着较为严重的员工跳槽现象。在调查中300人以下的中小企业中有一半以上的员工认为企业存在着较为严重的员工跳槽现象,由以上数据的分析,还可了解到300~1000人的中小企业的员工跳槽现象较300人以下的更为严重,有的个别企业员工跳槽人数甚至达到企业人数的75%。可见员工流失率高已成为社会和企业日益需要关注的问题。
4.考核制度不健全。现在大部分的企业里面都有相应的考核制度,并可以很严格的按照要求实施,可是单从制度的本身来看,考核制度就存在一些问题,考核的目的就是要充分的认识自己在工作中的情况,可是在多数企业里面,把考核的结果主要是用来作为员工的晋升,奖金的分配,绩效的改进的标准。在考核的方式上,中小企业多选择的片面的上级考核,并没有做到对员工的全方位认识。上级的个人偏好,或是两者之间的关系或冲突等非客观因素会影响到员工的考核结果。考核指标的设计也不太合理,导致不同职能不同部门不同级别的人员并没有很清晰的划分,设计过于大众化。
5.培训质量不高。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员工培训在中小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受到重视也越来越多,可是在企业里面,更多的培训是岗前培训,主要是帮助新员工树立企业意识,培养责任感,了解岗位工作要求和掌握基本操作技能,胜任工作。企业也会对在岗职工进行相关培训,受训者对培训内容兴趣不大,参加的积极性不高,培训对促进管理及员工素质的提高作用不明显,培训的效果并不理想。
三、解决湖北省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的对策
1.提高管理层素质,改进招聘方式。在中小企业的中层基层管理人员中,是企业的中间力量。通过人才市场招聘,或是网络招聘,拓宽视野,在社会中广纳良才。还可以(下转第224页)(上接第212页)从企业内部选聘人才,不仅可以节约招聘成本,还可以在增强员工在工作中的积极性。尤其在家族式中小型企业中,企业决策者应树立“任人唯贤”的用人观念,而非“任人唯亲”,也要适当从企业内部培养、选拔人才,因为内部选拔人才也是一条有效、便捷的用人途径。
2.完善绩效考核制度,合理利用考核结果。在管理的过程中可以选用360度评定法,鼓励企业全员参与考核。另外,合理的运用好考核的结果对企业的员工的发展是重要方面。企业的考核结果只是用于奖金分配和调薪,这只是形成的短期的效益,把它作为晋升或是岗位调换的标准,那就是在激励员工积极工作,这不仅对员工有利,适合企业长远发展的规划。
3.培训与员工工作实务挂钩。企业各种培训主要是针对企业的不同层级员工,但是现在的培训方案执行过程中,相当一部分员工的态度不积极,这有悖于培训的最初目的,不仅造成资源的浪费,还使得培训效果不理想。应重视的是要让员工能够吸收培训课程的内容,在具体实施教学操作上可以根据员工的培训的内容,加入考核环节,关键的创新点是培训结束的考核成绩还要与员工的绩效工资或是奖金挂钩。培训考核成绩分不同等级,不同等级给予不同等级的奖励,不合格者应得到取消当月的奖金的处罚。这种方法奖罚分明,可以促进员工积极参加培训,更能凸显培训的效果。
4.改进激励方式,留住企业人才。中小企业员工的流失主要是由两类原因引起:(1)员工不适合企业的发展,(2)企业不适合员工的发展。为了企业的发展企业可以解雇一批不适合企业发展的员工,对于企业里的有价值人才,企业要竭尽所能挽留住。管理员工流失有三种方法:(1)改善员工工作环境或给予晋升机会,这类方法让员工感觉到企业对他们的重视。(2)采用奖金分红或管理人员控股的方式,这类方法可以让员工了解到企业的发展状况是于自己的利益挂钩的,激发员工在工作中的效率。(3)使用劳动合同,用法律的措施来维护企业利益。
5.积极储备人才。为了让企业在突发的人才流失中的损失减到最小,建立人才储备机制可以达到这样的效果。在企业内部各部门多培养一些下属人员:一方面可以提高他们的工作能力,一方面还可以在其他人员离职,员工可以直接接手从事正常的工作,使企业的员工离职的影响减到最小,还有一方面的作用就是可以激发同级员工之间工作方面的竞争。
6.塑造有利于企业发展的独特的企业文化。一种好的企业文化可以增强企业员工的凝聚力,提高员工的绩效,让员工从思想上皈依到企业里面,这样还可以为企业留住人才。企业文化的形成需要时间的磨合,中小型企业的领导者在企业文化的形成过程中起着重要的形成引导作用。中小型企业在企业文化的塑造过程应建立科学的沟通渠道和模式,及时有效了解员工的思想动态和相关信息,才能不断提高员工满意度,激发全体员工的积极性,减少员工盲目跳槽,将员工流失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将良好的企业文化作为留住和吸引员工的一个有效手段。
参考文献
[1]刘江.中小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现状分析[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2]林泽炎.企业文化建设与高效管理[M].广东经济出版社,2006
献血护理是血站采供血工作的源头,也是血站的重点工作之一。随着无偿献血工作的深入,自1998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颁布实施以来,自愿无偿献血队伍日趋扩大,并成为临床用血唯一合法的血源来源。2012年1月卫生部颁布了《血站技术操作规程(2012版)》[1],于2012年6月1日施行,并取代原有的《中国输血技术操作规程(血站部分)》。在此背景和形势下,把献血护理实践经验与新的规章和现代护理理念及技术相结合,将有助于丰富和完善无偿献血护理质量管理工作,现将本中心的做法探讨如下:
1 加强献血护理人员的管理与培训
《血站质量管理规范》[2]规定,采血护士应符合血站关键岗位人员资质要求,须取得大学专科以上学历、具有执业护士资格和护士以上职称、全国采供血机构人员上岗考试合格、非传染病病人及经血传播疾病病原体携带者,经血液安全和急救培训合格者。而要适应献血护理工作,还需在日常工作中持续开展培训和继续教育工作,培训的目的除使护士掌握更多的献血护理知识外,更重要的是加强其沟通能力,增强其责任意识,提高其工作技能。
1.1培养和提高献血护理工作者的综合素质
首先是培养护士的政治思想素质,采血护士的工作不但关系到献血者的健康,还关系到受血者的安全,因而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每时每刻牢记自身的职责,加强慎独修养。其次是提高护士的自身专业素质,定期进行理论知识和技能的培训、考核。许多献血者对“针头”感到害怕,以致不愿意或者在献血过程中出现反应,所以业务能力的提高是确保采血护理质量的首要内容,只有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熟练掌握穿刺技术等基本功,保证一针穿刺率,尽量减少穿刺带来的疼痛,才能使献血者消除紧张害怕的情绪,愉快完成整个献血过程。第三是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作为献血护理工作人员,我们每天面对的是不同层次、不同职业,千差万别的献血者,这就要求护士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熟悉掌握与献血者的沟通技巧和有关心理学知识,才能和献血者进行有效的交流,提供更好的献血护理服务。
1.2培训的内容包括:1)职业道德。2)与血液相关的法律法规。如《献血法》、《血站质量管理办法》、《血站技术操作规程》等。3)中心质量体系文件。如《献血服务规范》、《血液采集操作规程》、《安全与卫生管理程序》等。我们通过集中讲课、讨论、抽查、考核等各种形式的学习培训,并认真评估每次培训效果,使护士能够掌握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并完成对献血者整体护理的要求。
2 规范献血护理操作,强化整体护理
《血站技术操作规程(2012版)》强调献血前、中、后全过程的护理,即体现为整体护理模式,使我们意识到无偿献血过程中整体护理——以献血者为中心,以现代护理观为指导,将护理程序和护理质量管理系统化地运用于无偿献血全过程的重要性。我们的实践说明,对献血者的献血疑虑做针对性的宣传和指导,并在献血全过程提供系统的护理,可使献血者消除紧张、焦虑的情绪,以最佳的心理状态参加无偿献血,并顺利完成献血过程。
2.1加强献血过程的心理护理
在血液采集过程中应当加强与献血者的沟通,尤其是进行每项主要操作之前,应当与献血者沟通并取得配合,特别是初次献血的他们,通常对各种操作都表现得很紧张,应主动介绍有关献血知识和献血过程,在各种操作前给予详细的指导,比多次献血的给予更多的关心和鼓励。而经常献血的也有可能在献血时特别紧张,同样需要给予信心,但他们知道熟悉献血的整个过程,通常不需要进行更详细的指导,我们可以询问了解上次献血的情况及献血后的感觉,并表示感谢,以此满足献血者“传递爱心,拯救生命”的大爱心理和被尊重、被关注的感觉得到体验。种种这些都有赖于我们护士与献血者交流和沟通的技巧能力,在语言表达方式上一定要亲切、温暖和灵活,避免模式化、套话等语言给献血者带来冷漠感。实践证明,通过献血过程的心理护理,能够减轻献血者紧张焦虑不安的情绪反应,降低献血反应的发生率。[3]
2.2重视献血过程中的献血反应护理
在血液采集过程中密切观察献血者的面部表情和面色,同时向献血者讲解献血后的注意事项;献血结束后,要告诉献血者在献血休息区休息10—15分钟,食用一些茶点,这样一方面保证献血者身体因缺血而作一定的调整,另一方面我们可进行必要的观察和护理,在确定献血者身体无异常时,才允许其离开。一旦发现献血者面色苍白,晕厥等献血反应,医护人员的表现一定要从容冷静,决不能显出紧张和慌乱,立即拔针,及时采取处理措施,保护好针眼,防止血液外溢;扶献血者平卧,取头低脚高位,增加下肢静脉回流和大脑供血;头偏一侧,防止呕吐;必要时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处理。在处理反应的整个过程中医护人员应与其亲切交谈,耐心解释,最后认真记录献血反应的症状、处理和转归,做好回访工作,对献血者给予感谢和精神鼓励,满足献血者提出的回访方式和要求。
3 严格质量控制,持续改进提高献血护理质量
献血护理质量表现在管理的每个细节,体现在护士的每个具体操作中。为增强护士的责任心与安全意识,倡导“精益求精”、“细致入微”的工作态度,我们每年制定科室质量分目标,修订完善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成立质量控制小组,每月进行献血护理质量全面检查,并不断总结和认真分析存在的问题,对影响血液质量,易出现、常发生的问题环节,制定有针对性的措施,如关键控制点的操作;对新技术、新业务、新设备的使用,及时制定操作规程和管理制度,由质量监督员指导学习及反复练习,并督促执行。做到狠抓大环节,不疏漏小环节。这样有效的降低了差错事故的风险,使献血护理安全管理工作得到保证。
4 结语
随着无偿献血工作的深入发展,为献血者提供安全优质的服务,让献血者满意,让社会认同,是每个采供血护理工作者的工作目的和献血护理质量管理的基本要求。本中心按照《血站质量管理规范》、《血站技术操作规程(2012版)》等法规制度和规范要求,通过严格控制质量管理,强化和规范护理操作,实施细致的质量考核制度,使得护士的采血一针率达到99.7%,献血者满意度达到96.8%,献血反应率和护理差错事故较以往明显下降,护士的综合素质和质量管理能力普遍提高,采供血服务质量水平和管理能力持续增强。
参考文献:
[1]卫生部.血站技术操作规程(2012版).(卫医政发[2012]1号—附件).2012—01.
关键词:护理风险 产生 管理
风险管理是一个程序,是指对现有和潜在的护理风险的识别,评价和处理以减少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及风险时间对患者和医院的危害及经济损失1。工作中我们每时每刻都要为病人进行各种各样的操作,可以说风险无处不在,因此对可能出现的护理风险进行分析并预见性的加以管理,将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这是对病人最好的负责,工作中任何微小的差错,反映在病人身上都100%的承受。防止发生远比发生后解决处理意义更大。
首先,对护理风险产生的原因加以分析,也即护理风险分析,护理风险分析是在识别风险得基础上,分析观察潜在的护理风险产生原因的过程,为确定风险管理计划提供依据,风险事件产生原因包括人为因素和系统因素。这里我们主要分析我们护理人员自身的因素。
1.护理风险的产生因素
1.1 不重视规制度及操作规程过近年国内及身边―些案例分析,纠纷追根溯源,往往是违背了基本规范,在制度落实上栽了跟头,忽视了制度的落实,很可能出于提高效率,但对效率偏执的追求,导致用鲜血换来的规范以牺牲医疗安全为代价,效率的意义何在,以病人为中心,我们离这个良好的目标还有一定的距离。如工作中《查对制度》不认真致加错药等最为常见,因工作压力较大,《交接班制度》疏忽致使患者护理缺乏连续性、完整性,引发不满埋下隐患。
1.2 临床经验不足技术水平较低面对急诊或病情复杂的病人,特别是有生命危险的时,若没有较高的业务水平,常用救护程序不熟悉,者直接影响抢救的质量,引发纠纷发生。
1.3 服务观念滞后侵犯病人权利工作中有些护士只重视病不重视人,忽视与患者的交流,缺少对患者的人文关怀,从而导致护患关系紧张。有调查显示,临床上发生的医疗纠纷80%是因为沟通不够造成的,实际工作中由于长期超负荷工作,没有足够的时间精力与病人和家属有效的沟通交流,或责任心不强沟通交流敷衍了事、走形式等,而这恰恰是纠纷的隐患。报道显示签字后手术是失败或发生事故,认为医师应当承担责任的达63.2%,视情况而定的位25.6%。
1.4 证据意识不足与我国现阶段的医学教育有关,法律教育课程设置过少,所学法律知识很少,工作中相关法律知识学习不重视流于形式,致工作中忽视了医患关系是一种法律关系,进行每一项护理操作都因想到有可能侵犯病人的权力,都有可能引起医疗纠纷。虽然《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已颁布实施了几年,护士都知道在维权过程中必须实行“举证倒置”,但在具体操作工作中,护士意识远远没有上升到法律的高度,工作中仍有:不履行告知义务或侵犯病人知请同意权等,另外护理记录涂改、记录不及时、字迹不清、医疗记录与护理记录不相符、临时加测得体温血压不记录等,一旦发生医疗纠纷,就可能因证据不足、证据作用不强而承担法律后果。
2.护理风险的管理
2.1 严格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严格的规章制度是维护护理工作有序进行、保障护理安全的根本1。纵观各家医院各种制度规章一应俱全,但实实在在的落实在工作中的却是了了无几,众多制度规章不过用于应对检查,那么“以病人为中心”不过是停留在墙壁上和文件中,而冷漠确是贯穿工作始终,如果不能将这种冷漠从医疗机构中彻底清理出去,让人情冷暖常驻护士的心间,重塑职业精神,工作中牢记规章与制度,时刻如履薄冰,方能还患者一个安全放心的医疗环境。
2.2 加强学习与时俱进重视和加强医学理论知识的学习,熟练掌握各项技术操作规程,造就一批知名度高、知识层次高、业务水平高的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以“不变应万变”,即不管医疗市场怎么变,医疗技术的提高永远不能变,只有有了高超的医疗技术才能在急救和危急时刻挽救病人生命。
2.3 转变服务观念尊重病人权利强化服务意识,变被动工作为主动服务,主动关心、爱护、理解和尊重病人,把人性化服务做到位,而不是当成一句时髦的口号悬挂于墙上,而应实实在在的体现在日常的护理超作中,让患者真正感受到在抗击疾病的过程中,我们和他的目标是一致的:都是战胜疾病,是真正的同盟者,是生死之交,所以应该相互信任,在工作中和患者以诚相待,多和病人、家属沟通商量,耐心的将应该表达的意思用简单易懂的话语说透、让病人也参与选择、参与决策,从而建立起真正的同盟关系,护患双方共同进退,共同面对风险。
2.4 加强法律法规知识学习,强化证据意识
职业素质是劳动者对社会职业了解与适应能力的一种综合体现,主要表现在职业兴趣、职业能力、职业个性及职业情况等方面[1]。护士素质是在一般素质的基础上,结合护理专业特性, 对护理工作者提出的特殊职业要求[2]。
护士素质基本内容包括四大方面: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专业技能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现代护理模式由以疾病为中心的功能制护理模式转变为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模式。护理模式的转变 ,对护理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要求,护士必须具备丰富的知识和良好的素质,才能为病人提供高质量的护理服务。而且现在日趋紧张的护患关系更要求护士在工作中兢兢业业,以良好的态度和过硬的技术赢得患者和家属的认可。护士素质的培养起源于学校,而对于护生来说,《基础护理学》是护理专业最重要的基础课, 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实验教学占总学时的50%以上, 也是学校教育和临床实践的桥梁课程[3]。
二、职业素质培养现状
1.对护生职业情感定位不重视
2.理论知识和技能操作脱节
3.教学中侧重教会学生如何进行技能练习,忽视意外情况处理
4.教师授课时未单独强调慎独精神
所谓慎独,是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能够凭着高度的自觉规范行事,而不做有违道德和法律之事。慎独反映在护理工作的许多方面,如治疗室加药、夜班工作质量、基础护理、交接班、危重患者护理、病房管理等。有些工作是在患者无法感知或无人监督的情况下进行的,患者很少了解操作是否正确,很难对护理人员进行必要的监督。因此,培养护生的慎独意识,使其能够自律、自省,不断用行业规范指导自己的工作行为是非常有必要的。教师在教授过程中虽然在理论课中讲解过关于慎独的知识,但是未能将这一精神贯彻到操作中,在讲授中重点强调流程步骤,而忽视了护生在单独操作中违反慎独精神的处理。[4]
5.未重视护生团结协作能力的培养
护生中独生子女居多,成长经历单纯,自控力不强,遇到问题易紧张激动,处理事情往往以自我为中心,不能较好的换位思考,很少顾及他人的感受 [4]。所以教师在授课中也要关注这一点,虽然实验课采取了小组练习制,但是小组成员关系如何,小组长能不能起到模范带头作用,授课教师未能做到全面的了解,有时也未能及时协调小组成员间的关系,无形中忽视了集体的力量。
6.教学中未强化沟通的重要性和技巧性
现代护理模式要求护士运用社会学、心理学、沟通学等有关知识对病人实施全方位的整体护理, 其中语言的作用就显得愈发重要[5]。礼貌性语言使病人感到亲切,是护患满意沟通的前提,无论是在病人的出入院护理、日常护理工作还是其他各种护理都需要护士与患者进行良好的沟通。与患者的沟通护生首先体现在《基础护理学》各项操作过程中,基本上每项操作都需要护患沟通,比如最基本的核对解释,三查七对。教师在授课中会有核对解释这一步,但是往往解释比较单一机械,只是局限在你叫什么名字,我现在要给你进行某项操作,请你配合。也未能强调在操作中出现问题如何向患者解释。比如在进行静脉输液时,有护生没有穿刺成功,在没有向患者作任何解释的前提下直接进行了第二次穿刺,导致患者大发雷霆,拒绝这名护生继续操作。这是沟通不良所导致的典型案例。在历年的就业推荐中,部分“优秀”毕业生因为沟通能力欠缺而屡屡失败。
7.心理素质培养不容忽视
当今护生的心理素质令人堪忧,大部分护生经历单纯,心理承受能力薄弱,出现哭泣退缩的现象,这对护理工作极为不利。在临床工作中难免会遇到突况,比如病人病情恶化、死亡或医疗差错等,遇到这些情况都需要护士调整好心态面对。许多护生因为心理素质差,在就业面试时屡次失败,在《基础护理学》教学中,对于心理素质较差的学生,部分教师视而不见,甚至责怪护生,反而会导致护生厌恶护理操作,形成恶性循环。[5]
8 教师授课考核方式单一,未体现综合素质培养的目标
8.1目前《基础护理学》授课还是“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只侧重专业知识,未加强素质能力相关知识讲解。
8.2在《基础护理学》考核中,除了理论考试,就是操作考核,形式单一,未能将护生职业素质考核容纳进去,比如团队协作能力、沟通能力、随机应变的能力、慎独精神等,这对护生的全面发展不利。
9.教师的表率作用偏差
夸美纽斯说:“教师应该是道德卓异的优秀人物”。 教师的思想言行对护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有调查表明多数护生对护士形象的确立首先来源于专业教师。如果教师本身就不喜欢护理工作,而且把不良情绪流露在教学中,则会对护生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再者教师的言行举止会引起护生的模仿,比如在示教护理技术时,教师如果说:“我讲课不方便戴口罩,现在假如我已经洗手戴上口罩”,那么护生在练习过程中也会出现这种假如的情况,长此以往,会削弱护生严谨的工作态度。反之如果教师对患者、护生充满爱心,治学严谨,有着高度的责任心,对护理事业充满热忱,则无时不激励护生,对护生职业素质的培养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这种表率作用是任何其它教育方式都代替不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