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艺术教育活动范文

艺术教育活动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艺术教育活动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艺术教育活动

第1篇:艺术教育活动范文

关键词:幼儿;艺术活动;开展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07-0213-02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7.07.136

艺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幼儿园教育教学的重要方面。提高艺术素养要从幼儿园抓起,因此,在幼儿园开展艺术活动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在幼儿阶段开展艺术教育活动的目的不是要将幼儿培养成艺术家,而是要通过这些活动来丰富幼儿的精神世界,陶冶幼儿的情操,让幼儿真切感受到艺术之美。为此,幼儿园教师要精心设计丰富的艺术活动,以此来感染幼儿,引发幼儿丰富的想象,实现幼儿身心健康和谐发展。

一、创设良好艺术环境,让幼儿受到艺术熏陶

幼儿园是幼儿学习与生活的主要场所,是进行艺术教育活动的主要场所,其环境将直接影响幼儿的心理与情绪。只有置身于愉悦而和谐的艺术环境之中,让幼儿心生快乐,才能让幼儿受到强烈的艺术感染,自由而活跃地参与其中。

1.发挥色彩的独特魅力。科学合理的色彩环境可以带给幼儿以心理上的自由与精神上的放松,激起幼儿积极的情感与情绪,刺激幼儿的视觉感官,引发幼儿丰富的想象,更能塑造幼儿健康的心理与完善的个性。因此,幼儿园的管理者要充分考虑到幼儿的心理感受,运用科学合理的色彩,尽量选用柔和轻快的浅色系颜色,要避免暗沉的深色,这样才能在无形中带给幼儿以和谐与快乐、平静与祥和,使幼儿保持适度的兴奋,激起幼儿参与艺术创作的激情。如外墙可用淡蓝色、黄绿色等,园内小班、中班和大班的教室也可以用不同的颜色来装饰,这样不仅可以满足不同年龄段幼儿的心理特点,更加贴近幼儿的心理与情感,同时也可以帮助幼儿来区分教室,让幼儿亲身感受到自己的成长。

2.进行科W的区域划分。每个教室的布置都要围绕着整个幼儿园的规划,进行科学划分,为幼儿创造良好的艺术环境。从幼儿园的整体布局来说,要配备音乐室、舞蹈室、影视室等。各个教室都要有专业特色,让走进教室的每个人都能感受到强烈的艺术氛围。从幼儿所在教室的布置来说,虽然室内空间小,但要从细节来彰显艺术痕迹。如可以在班内墙壁上画上乐谱,让音符跃动于幼儿的头脑中,或者画上幼儿所喜爱的小动物。为了让画面更加逼真,可以采用当前较为流行的3D艺术,让画面更具立体感与画面感。教师还可以将幼儿的画作张贴于墙壁上,将幼儿平时绘画、跳舞、唱歌的照片贴于墙壁之上。这样一面小小的墙壁就可以成为幼儿全面展现自己的舞台,同时更能营造良好的艺术环境。

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让活动富有生命活力

现代信息技术是教育信息化时代的产物,是推动幼儿园教学改革,提高艺术教育有效性的重要手段。现代信息技术集图文声像于一体,不是传统教学中单纯的语言教学,也不是静态的图片教学,而是将幼儿带入一个视听结合、图文并茂、动静结合的优美情境之中。这样的教学对于幼儿来说更有吸引力,更能吸引幼儿的眼球,刺激多种感官,让幼儿入情入境,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将现代信息技术运用于幼儿艺术教育活动中,更能发挥活动特有关的艺术魅力,赋予艺术活动以生命的活力。如在让中班幼儿学习儿歌《蚂蚁搬虫》(小蚂蚁,搬大虫;一个搬,搬不动;两个搬,掀条缝;三个搬,动一动;四个五个六七个,大家一起搬进洞)时,如果只是就儿歌本身来教幼儿学唱,那么幼儿就是单纯地记忆,而对于儿歌内容并没有太多的了解。鉴于此,我们就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强大模拟功能,制作动画片断,让活泼可爱、勤劳团结的小蚂蚁活动于大屏幕之上,将儿歌所描绘的景象以动画的形式表现出来,这样更能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更能将幼儿带入特定的情境之中,使幼儿展开想象,把自己想象成一只小蚂蚁。这样更能帮助幼儿理解儿歌内容,熟记儿歌内容,让幼儿受到艺术熏陶,感受韵律之美,同时更能让幼儿从中感受到小蚂蚁的勤劳与团结。

三、引导幼儿自主创作,让幼儿享受活动过程

幼儿虽小,但却有着丰富的想象力与活跃的艺术细胞,因此在教学中,我们不能让幼儿成为被动接收的机器,而是要将幼儿看作一个个具有鲜明个性的生命体,鼓励幼儿参与到艺术活动的创作中来,为幼儿提供自由发挥与表现的平台,让幼儿感受美、创造美、享受美。如在美术活动中,我们不能将幼儿的思维限定在固定的条框内,或是因一些绘画技术而轻易地打断幼儿,而是要提供一个自由选择的空间,让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自己去想象,自己去探索,自己去描述,让幼儿时时刻刻都可以感受到自由、轻松与快乐。这样才能不断激起幼儿创作的灵感,用画笔来描绘出一个个不同的世界。如在“水果”的美术活动中,水果是幼儿所熟悉的,我们就可以让幼儿自主选择表现形式,给予幼儿更多自由的空间。绘画可进行写生水果或水果想象画或水果印画,手工可进行剪贴水果或是雕刻水果或用橡皮泥来捏造等。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来选择一种或多种,也可自己单独完成,还也可与小伙伴合作完成。教师只是在必要的时机给予必要的引导,在这样的美术活动中为幼儿提供了自由创作的空间,实现了教与学的统一,更为幼儿提供了一个展现个性的舞台。

四、开展多样艺术活动,让幼儿感受艺术魅力

第2篇:艺术教育活动范文

一、音画艺术在科学活动引入环节的有效运用

1.激发幼儿活动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音画艺术集美术、音乐于一体,通过夸张和典型化等手段创造神奇的事物、景物、动画人物。这些形式与内容恰恰符合幼儿的发展特点,对幼儿有较强的吸引力,由于幼儿对某件事物的专注时间比较短,如果在活动的引入部分就运用音画艺术,那么将能够提升幼儿注意力水平,最大限度地激发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幼儿很快主动投入科学感知活动中,获得更多知识经验,促进幼儿发展。例如:在小班科学活动《糖果屋》中,老师深入分析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引入部分播放糖果屋的音画课件:在一座漂亮的房子里,各式各样的卡通糖果手拉手唱歌跳舞幼儿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身的的经验对画面上的糖果进行感知、观察,辨别课件中的各种糖果外形、种类,鼓励幼儿结合自己的真切感受进行富有个性的表达,从而激发幼儿活动兴趣,为下一个环节操作实物糖果并进行分类积蓄了经验,收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2.优化教学情境。

有些科学教育内容教学时往往比较枯燥、乏味,传统的教学方式常常是“一张图片一堂课”,在运用音画艺术手段后,综合运用形、声、色、光的效果,将静态的、平面的画面变成动态、生动形象的动画情景,创设出了各种形象生动、灵活多变的学习情境和教学情境。例如:科学活动《食物的旅行》,教师改变传统的运用“人体消化模型”的教学方式,在活动的引入部分播放“好吃的蛋糕”的音画作品,通过娓娓的故事声音、动画让幼儿明白“蛋糕”在人体内消化、吸收、最后排泄出来的过程,它动态、直观的演示吸引幼儿主动投入到活动中来。在这种有趣的教学情境中,幼儿注意力集中,兴趣浓厚,在不知不觉中增长见识,同时为进一步的感知活动做好铺垫。

二、音画艺术在科学活动探究环节的有效运用

1.提高幼儿观察水平。

科学教育活动中,观察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的部分,它贯穿整个活动中的灵魂。在科学活动探究环节幼儿是否具有良好的观察事物的能力,直接影响他们所进行的活动的好坏。借助音画教学手段,能化静为动,化难为易,化虚为实,化远为近,从而使看不见、看不清的东西变得看得见、看得清,由抽象变为具体,易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大大增强了观察的效果。如:科学活动“豆豆的生长过程”中,教师把“豆豆”的生长变化制作成配乐小故事,引导幼儿边观看作品边讨论,在视觉的冲击下,幼儿有了一种奇妙的感受。这种感知,激发了幼儿对植物的探索愿望,在进一步的观察研究中幼儿了解了豆子的变化和不同时期豆子的现状,从而使这节科学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又如:在科学活动《动物的保护方法》中,教师通过对音画作品画面的放大、定格等多种手段进行,让幼儿通过仔细观察,主动思考,通过观察画面,幼儿知道不同的动物保护自己的方法是不一样的。由于教学过程中运用音画视听与启发、讲解相结合,整个教学在教师自由灵活的调控中轻松进行,全体幼儿都能主动、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去。

2.满足幼儿情感需要。

在科学活动中,艺术形式既是幼儿表现科学认识的手段,又是宣泄情感的方式。教师通过音画这种幼儿喜爱的艺术形式,既可以达成认知方面的目标,又可以满足幼儿的情感体验。例如:在《春天来了》的科学教育活动中,教师播放亲子春游录像,以悠扬的小提琴曲作为背景音乐,引导幼儿观察画面,一面鼓励幼儿讲述和爸爸妈妈一起春游的感受,一面帮幼儿梳理春天野外的景象,通过创作、欣赏和分享的过程,幼儿的情感和认识得以交融。开展科学主题活动,是音画艺术手段“大展身手”的机会,将枯燥、深奥的科学知识加工具体的、生动的、感性的、富有审美情趣的音画作品,使一些幼儿很难理解和教师不好解释的科学现象,变成幼儿感兴趣的认知探索活动,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充分的表现和发展。

三、音画艺术在科学活动结束环节的有效运用

1.深化幼儿品德教育。

有了对科学所持的正确态度,就为幼儿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提供了一定的基础。幼儿的特点是好模仿,在范例、榜样的作用下,通过大量的行为练习,幼儿将逐步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把音画手段运用到科学教育的结束环节或延伸环节,可以增强品德教育效果,促进幼儿良好个性品质的形成。

第3篇:艺术教育活动范文

《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实施以来,全国中小学艺术教育活动逐步走上规范化轨道,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是,一个时期以来,在学生艺术教育活动中出现了一些值得重视的现象:一些地方由于对学校艺术教育的性质、目标、规律等缺乏正确认识,往往用专业艺术教育的要求来组织面向全体学生的艺术活动;有些活动没有坚持正确的育人导向,存在“成人化”、“庸俗化”等不良风气,以及重名次、重奖牌的功利主义倾向;一些部门或社团面向学生举办的艺术竞赛活动过多过滥,影响了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有的借艺术比赛之名向学生收取报名费、参赛费、评审费、证书费、作品成集印制费等,增加了学生负担;有的单位和组织通过各种关系要求教育行政部门挂名主办,但在活动开展后自行其是,教育行政部门无法监控;更有甚者冒充教育部门名义组织学生艺术活动。这些问题的存在影响了学校艺术教育的发展和中小学生的健康成长,迫切需要加以正确引导,加强规范管理。

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艺术教育活动,更好地发挥艺术教育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中应有的作用,根据《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的规定,特提出以下意见。

一、中小学艺术教育活动要以育人为宗旨,坚持先进文化导向,体现“向真、向善、向美、向上”的校园文化特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帮助学生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陶冶情操,提高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中小学艺术教育活动的内容要贴近校园生活,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心理特点。中小学艺术活动的形式要丰富多样,生动活泼,为学生所喜闻乐见,能产生良好的育人效果。要积极探索,创造具有时代特征、校园特色和学生特点的艺术活动形式,坚决反对中小学艺术活动“成人化”、校园文化“庸俗化”等不良倾向。

开展艺术教育活动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讲究实效,注重活动过程,坚持勤俭和量力而行的原则,提倡开展小型、分散、灵活、多样的艺术活动,要坚决反对刻意追求形式、一味讲究排场、追求流行时尚和"高规格"的倾向。

三、中小学艺术教育活动要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坚持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原则。开展艺术教育活动要以学校为基础,以班级为重点,在开齐、上好音乐、美术等课程的同时,大力推广体育艺术“2+1”项目,让每一个中小学生在校期间掌握一种自己喜爱的艺术技能。

学校要建立声乐、器乐、舞蹈、戏剧、美术、书法、陶艺、工艺、摄影等多种课外艺术活动兴趣小组,同时要积极创造条件,组建学生艺术团,发挥艺术特长学生的骨干作用,形成本地、本校艺术活动的特色和传统。

要加强与少年宫、少年儿童活动中心等未成年人校外活动场所的交流与联系,将校内教育与校外教育有效衔接,充分发挥校外活动场所在组织、辅导学生艺术活动方面的资源优势和育人功能。

四、要把中小学艺术教育活动列入学校教育教学的整体计划之中,保证每周有固定的艺术活动时间。学校应每年组织合唱节、美术展览和艺术节等活动,各地教育行政部门每年要举办不同类型的学生艺术活动,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搭建平台。

组织开展中小学艺术教育活动要加强统筹协调,科学部署,合理安排时间和活动项目,避免给学生增加过重负担或影响正常的教学秩序。组织学生赴外地参加艺术教育活动应在假期进行,不组织小学生跨区(市)、跨省参加艺术活动。

五、要切实加强艺术教育活动指导教师的培训工作,努力建设一支有敬业精神、有较强业务能力的骨干教师队伍。省、市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利用教师业务进修和举办学生艺术活动等机会,组织相关培训,提高艺术教育活动指导教师的思想素质和业务水平。

学校要聘请文化艺术界有关专家和民间艺人担任艺术活动的辅导教师,通过开设专题讲座、辅导课外活动、指导艺术实践等方式,帮助学校开展艺术教育活动,提高艺术教育活动的水平。

六、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保证必要的经费投入,为开展艺术教育活动提供物质条件保证。要积极创造条件,加强学校艺术教育专用教室和场馆的建设,不断改善艺术教育的设备条件。

应积极整合社会艺术教育资源,在当地政府的协调下,充分利用本地博物馆、剧院、音乐厅、园林、图书馆等文化艺术活动场所,开展学生艺术活动。

七、组织大型、集中的学生艺术活动,必须明确安全责任,制订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预案,建立安全责任追究制度,确保中小学生人身安全。

组织活动要综合考虑气候、交通、水电、食宿、活动场所的条件等各方面的安全因素,牢固树立"学生安全重于泰山"的意识。组织学生赴外地参加艺术活动须给学生购买人身意外伤害保险。

八、严禁任何部门和中小学校组织学生参与商业性艺术活动或商业性庆典活动;不得组织学生参加企业、媒体或其他社会团体举办的有收费营利行为的艺术竞赛等活动。

企业、媒体、社团或其他社会组织举办的艺术竞赛、演出活动等,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校原则上不挂名主办,学校不得硬性组织学生参加此类活动。如确需参加导向正确、有一定教育意义的此类艺术活动,须报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备案。

第4篇:艺术教育活动范文

关键词:幼儿园 音乐教学 教师提问

音乐活动作为幼儿园艺术领域的一个重要方面,更是受到了广大幼教工作者的重视。音乐是一种抽象的艺术,以声音作为传播的媒介,只凭幼儿自己的能力是不容易理解的,必须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所以“提问”就成了教师音乐教学活动的主要手段。

一、总结分析幼儿园音乐教学活动提问的现状

笔者通过查阅文献和观察真实的幼儿园音乐教学活动,对教师提问这一师互作用着的动态过程进行分析和思考,反映了部分幼儿园音乐教学活动中教师提问的现状。

(一)提问的主体:重教师话语霸权,轻师幼双向对话

近年来,我们一直在强调以儿童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尊重儿童,倾听儿童内心真实的声音。广大幼教工作者在观念上都已经接受了这一说法,但是在实际教学活动中——特别是像音乐这种以听觉化符号为主要传播媒介的教学活动,教师往往又回到了过去,以自我为中心,用自己的想法代替儿童的想法,轻视与幼儿之间的对话,忽视了幼儿的想法和感受。

在韵律教学活动中,教师往往通过提问的方式掌握着话语的霸权。幼儿园教育在使幼儿社会化的过程中预先赋予了教师教育幼儿的社会权威。另一方面,教师由于年龄上比幼儿成熟、知识比幼儿专深,使教师在教育情境中,特别是在教学活动中的言语交往中处于优势。教师一般认为教教学并不是一种个人行为,而是在代替社会、国家对幼儿实施教育,行使社会和国家赋予她们的将社会认可的合法化内容内化为幼儿的价值观和信仰的权力,因而她们认为其话语具有合法性、权威性和不容易质疑性。教师的霸权话语虽然代表的是社会的要求,但在教学上形成的教师独自言说的权力,使幼儿没有自己言说的权力,师幼之间的关系变成了一种不平等的关系。当幼儿抱在一起创造性地表现“小花和小雨做朋友”的时候,教师否定了。可见,教师控制了教学活动中的发言权,同时也控制了幼儿的思维。幼儿的话语,成为了教师话语的依附,没有幼儿主动思维的参与,没有幼儿独立的有创造性的意见的参与。

(二)提问的内容:局限于表面联想,忽视音乐要素的表现作用

幼儿学习的疑难点也是教学的重、难点,抓住疑难点提问,就是要突破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音乐的表现形式是以音乐的形式要素——节奏、旋律、和声、调式、曲式等通过艺术的组合而显示出来的,不同的音乐要素经过不同的组合具有不同的表现作用。在音乐表现形式的作用下,作品呈现出独特的音乐形象、意境、风格,体现了特定的情绪、情感和人文主题,也就是音乐的内容。在音乐教学中提问的目的是要使幼儿在音乐的表现要素和形象之间建立起联系,而不简单地停止在“像什么”的层面上。而如今的教师提问普遍都处于这样的层面。

(三)提问的重要目的之一:常规的维护

幼儿园通常把常规分为日常生活常规和教育常规。幼儿园教育常规,是指为保证教育活动顺利进行,在教育活动中经常使用的用来规范儿童行为的标准、法则或习惯。当然,也就包括幼儿音乐教学活动。

在如今的教学中,常规不再是手段,而是目的;常规不再是教学的保障措施,而成为教学内容本身;即遵守常规不仅是一种事实性认识,同时也是一种规范性认识。常规拥有了事实价值之外的规范价值,且规范价值远大于事实价值。教师借助提问来完成对儿童的控制并借此形成儿童普遍秩序。在这种秩序下,儿童仅被作为教学的客体,被动的接受和驯服,其主动性被压抑、主体性被抹杀、积极性被磨灭、创造性被扼杀。这种教育遮蔽了儿童本应拥有的丰富的日常生活,成为了儿童自由和主动性的“镣铐”。

(四)满堂问——形式的互动

提问作为师幼互动的一种形式,需要教师与幼儿双方的真实投入,包括教师和幼儿之间的情感沟通、思维激发与信息交流。在幼儿园音乐教学中,有很多教学活动表面上热热闹闹,教师与幼儿在进行“积极”的互动,其实是以形式的互动代替实质的互动。形式的互动,指的是只有互动的形式而无实质性的内容,表现为教师一呼、幼儿百应,对幼儿智慧活动没有多大激发作用的互动形式。如教学中教师、幼儿都明明知道某幼儿回答正确了,但教师还不止一次地问“对不对”,幼儿一齐回答“对”。

总之,目前的幼儿园音乐教学活动中存在教师教学观念陈旧,提问水平低;提问频度高,但以低水平问题为主;提问目的片面性;提问形式化;教师对幼儿回答的反馈策略性不强等问题。

二、提高幼儿音乐活动提问有效性的建议

从各个视角来审视幼儿园音乐教学活动中教师的提问现状,既是为了找出幼儿园音乐教学中教师提问存在的缺失与不足,更是为了找到适当的途径和方法,消除教学中教师提问的不合理性,提高教师的提问水平。因此,笔者将从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提高教师的提问水平和提问策略、提问走向对话三个方面提出优化教师提问的建议。

(一)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

教学是一种教师与幼儿之间的交往活动,它需要物质条件的支持,如座位的排列形式、班级的规模等,这些因素都是制约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但更重要的是教师的教育观念的转变。要充分尊重幼儿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转贴于

音乐教学的过程是一个双向的过程,不是一方压制或变革另一方,而是共同参与,塑造一个属于双方的情境。在幼儿园音乐教学活动中,要改变幼儿处于被动、受抑制或其主体性受到忽视的,实质上被异化为客体的状况。教学要从幼儿出发,充分发掘每个幼儿的潜能,让幼儿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在教学的设计、实施中把幼儿当成是发展中的、富有潜力的、整体的、具有主动性的人,是教学活动的参与者和合作者,而不是被动承受教学活动影响的客体。

(二)提高教师的提问水平和提问策略

1、精心设计,充分发挥不同类型问题的价值

提问要有目的性,提问有组织、激发、反应等不同的功能与价值,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善于利用和发挥不同类型提问的价值。提问设计要精简数量,直入重点,重视提问的密度、节奏以及与其他教学方式的配合;紧扣教学目的和重点、难点,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力求提问设计少而精。提问时,教师还要注意表述的技巧,把握提问的一些基本规则,如问题中心要集中,用尽可能少的字表述清楚,语音、语调要突出问题的中心和重点等。

2、给幼儿适当的问题的解答距

教师的“问”的根本目的在于开拓幼儿的智慧。如果幼儿对教师所提出的问题缺乏必要的思考,那么就很难达到“问”的目的。心理学上把从问题的提出到解决完毕的过程,称为解答距。首先,给予幼儿适当的问题解答距,给幼儿更大的思维活动空间,更多的探究发现、交流合作、体验成功的机会,是促进幼儿智慧生长的必然要求。其次,“问”与“答”之间要有适当的时间间隔,给幼儿留有较充分的思考时间。如果思考时间太短,幼儿对问题缺乏充分的感知和足够的思考,必要的心理过程没有完成,“问”的效果自然不好。一般来说,简单的问题幼儿只需2-3 秒的思考即可回答。如果问题可能引发争议,需要幼儿仔细想一想,教师等待的时间则要相应地延长。

(三)从提问走向对话

幼儿音乐教学要充满生命的气息,追寻生命的意义就必须以对话的方式而不是独白的方式进行。对话方式的教学为幼儿的茁壮成长和教师的生命成长营造了充分的自由空间。幼儿会质疑“权威”、反思“真理”、超越“教材”,而不是单纯的聆听权威的“传授”、理解课本的“真理”、适应教材的“内容”,师幼在对话中达成意义的建构。教师关注幼儿的心灵、呵护现实的生命、尊重幼儿的需要、关照幼儿的感受、接纳幼儿的观点、宽容幼儿的“错误”。师幼在理解、分享、崇敬、盼望、自由、开放、轻松的教学中,敞开自己的心灵,真诚地呼喊出生命的真切感受,知识在生命对话中变为活跃的生命气息流入到幼儿的个体生命。

总之,在提高教师提问艺术方面,幼儿音乐教学活动与其他领域的教学活动是一致的,都是以提高有效教学为目的。希望能引起更多的教师关注教学提问,提高教学提问的水平,进而提高师幼互动的质量和教学的效益。

参考文献

[1] 童时.反思幼儿园常规教育[J].早期教育.2003:1.

[2] 高时良.学记研究[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14

[3] [美]索里JM&特尔福特.教育心理学[M].高觉敷.刘范.林传鼎等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2:152。

[4] 金传宝.教师如何提高发问技巧[J].外国教育研究,1998(2)

[5] [美]Cazden,B‘C.著,蔡敏玲、彭海燕(译).教室言谈一教与学的语言〔M〕.台北:心理出版社,1998.59.

[6] 张玉成.教师发问技巧[M〕.台北:台北心理出版社,1984.9

第5篇:艺术教育活动范文

关键词:学前教育;艺术教学活动;现状对策

一、民办高校学前教育专业艺术教学活动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分布不科学,艺术课程比例较少

学前教育作为一门实践性强的专业,艺术课程担负着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任务。然而一些民办高校学前教育课程的主要内容都是理论知识学习,比如课程论、心理学、教育史、教育研究方法等,相应的课程安排重点也放在以上这些课程方面,而艺术课程的实施很不理想。一周属于艺术课程的节数屈指可数,甚至只学习一两个学期,缺乏系统延续性。对于大部分零艺术基础的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而言,只能学习到肤浅的艺术技能,而不能掌握领悟更全面更深刻的艺术内涵和素养。

(二)艺术教学内容单一匮乏

艺术形式的多样性,要求艺术教育也应该多样性,可是一些民办高校艺术教学活动内容过于单一匮乏。比如音乐活动就仅限于学唱儿歌上,而对于一些打击乐表演,手指韵律操、音乐欣赏活动等没有涉及到;美术活动大多停留在涂颜色、临描上,对于手工、折纸、美术作品欣赏等形式几乎没有深度开展;文学活动也仅仅是老师提供选读的名著或其它书籍,让学生自行阅读讨论,如早期阅读、儿童戏剧、语言游戏等艺术活动很少进行的。

(三)艺术教学方法比较落后,有待更新

1.只重视技能的训练,忽视学生自身的创造力

一些教师误认为艺术教学活动就是教学生唱歌、跳舞、画画等,只重视技能的模仿和训练,完全忽视了学生本身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比如在美术课上,大多老师都是提前在黑板上画好图案或者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图片,接着规定每一张图片的画法和一些具体要求及其注意事项等,学生就会照搬下来,这样死板的教学方法,完全扼杀了学生自己对美的理解和感受,限制了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2.只重视知识技能的传授,忽视学生自身的情感体验

教师过分强调学生有没有学会技能或者说有没有掌握所学知识,老师在艺术教学活动中也是只注重知识技能的训练,却忽视了学生的情感体验。比如在舞蹈教学中,老师往往只重视教那些舞蹈动作,一遍又一遍地重复练习,只为了让学生记住这些动作,却忽视了舞蹈本身的魅力以及它所要传达的情感,也忽略了学生在学习中自己的亲身经验和体会。

(四)教学评价只注重结果,忽视个体差异

一些民办高校的艺术教学活动在教学评价上也存在很大的问题。大多数都是以“做的对不对、学的像不像、记的好不好”等一些标准来评价学生的学习结果,认为只有学生学会了、掌握了、记住了才算是成功的。可是这恰恰违背了教学评价的实质和意义,没有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以及个体差异性。

二、提高民办高校学前教育专业艺术教学活动水平的策略

(一)学校方面应采取的措施

1.完善相关制度

某些从事艺术教学工作的教师没有教师资格C,也没有职称,所以学校相关部门应建立严格的教师职称评审制度,稳定师资队伍。对于学历不达标的教师,学校相关部门应加强教师培训机构建设,并建立教师从业准入制度,还要加大对其监督力度。

2.加大对艺术教学设施设备的财政投入

改变民办高校学前教育艺术教学活动的现状,投入是关键。学校每年向教育投入的经费应适度向学前教育倾斜,可以设立学前教育专项经费。也可以在社会各地区开展一些公益活动,鼓励多种形式筹资,比如社会投入、民间投入等等。确保艺术教育经费充足,保障艺术教学设备配置到位。

3.加快学前教育师范专业艺术教育课程改革

专业发展,课程改革是推动力。民办高校学前教育专业要提高竞争力,需要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这就需要在课程设计方面,提高实践课程(主要是艺术课程)的比重,以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

(二)教师方面应做的努力

1.更新教育理念,不断完善自己

正确的教育观念决定正确的教育行为。首先教师自己应该更新教育理念,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转变思想,重视艺术教学的重要性。只有在根本上转变了思想才能在行动上做出改变。

教师应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一些培训和讲座,自觉向一些优秀教师学习,去发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取长补短。同时还要认真学习《纲要》和《指南》里的内容和要求,来严格规范自己,以艺术素养的提高作为自己教学能力提高的切入点,努力完善自己的综合文化素养,提高艺术教学水平。

2.丰富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

艺术是一门内容丰富多彩的学问,所以艺术教学内容也应该是多彩多样的。其实当地本土资源还是很丰富的,所以教师可以将当地文化特色也融入到艺术课堂上。比如教师也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文化遗产,拜访当地老艺术家,欣赏剪纸工艺、捏糖人、雕刻作品等等一系列民间艺术。设置一些区角活动比如手工区域、绘画区域、音乐区等可以让学生自主进行艺术创作。

教师应打破传统教学方法,不单单只是教师教,学生跟着学,这样刻板的方法扼杀了学生天生对艺术的兴趣和创造力。所以在艺术教学中,应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主地发挥自己对艺术的理解,不要用教师的眼光去评价对与错,是与非。比如,可以让学生自己制作乐器,充分发挥想象利用身边的事物发声来演奏,这样以来不仅提高了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对节奏的感知能力,也增加了艺术课堂的乐趣。真正发挥了艺术本身的魅力,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

3.正确进行教育评价

教育活动评价的过程,是教师运用学生发展知识、学前教育原理等专业知识分析问题、总结经验、自我反思的过程,也是教师自我成长的重要途径。由此可见,教师在艺术教学活动的评价中也应立足于自我评价,学会自我反思,总结经验。不能单纯地评价学生的学习结果,尊重学生个性差异性,使每个学生都能有成功的体验。

三、结语

新时期,民办高校学前教育专业虽然有了很大发展,但是艺术教学活动一直存在很多问题。艺术课程比例偏低、内容单一、方法落后、评价不够科学,是主要的表现。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是学校制度的不完善与教师自身素养有待提高。因此,解决这一问题的策略,需要学校和教师共同努力,在制度建设、课程改革、观念转变、方法更新上做文章。如此一来,民办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才能更具生命力,为学前儿童教育培养更加优秀的人才。

【参考文献】

[1]陈柏兰.如何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美术特色[J].美术教育研究,2014(19).

第6篇:艺术教育活动范文

关键词:教师;学习兴趣;数学;学生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2)12-0177-01

1.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和谐师生关系不但是有效进行教育活动、完成教育任务的必要条件,而且是对本学科的学习感兴趣的关键。师生情感不仅是师生交往的基础,而且是使学生对教学产生兴趣的关键。教师是学生情感的主导者,热爱学生是进行数学教学的前提,只有教师的情感倾于数学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学生才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数学学习中,这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一条有效途径。俗话说得好:“亲其师,信其道。”学生对某一学科的好恶,在很大程度上与他是否喜欢授课老师有关,当学生喜欢一位老师,就很自然地会喜欢他所教的课,就会感到他讲授的内容生动有趣,从而自觉主动地接受老师的教导。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调控学生的情绪,使其自信地、愉快地进入学习情境。

2.娴熟的专业知识与教师间的交流和合作

教师需密切关注自己专业的发展.要想给学生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娴熟的专业知识是搞好教学的一个不可缺少的因素.教师在教学上的交流和合作主要体现在集体备课上.教师集体备课可以节省很多的时间,减轻劳动 .可以提高教学效果,以往各自备各自的课,有时会出现知识错误和思路狭窄.可以引发所有备课者思想和智慧的碰撞,可以长善救失,取长补短,也可以补充专业知识的不足,能明显提高教学效果.对我们物理学科而言,其效果更是显著。

教师集体备课能资源共享,提高教学效率,提高教学的质量,也可以不断地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也是对教学工作进行全程优化的教研活动,使教师在教学的认知、行为上向科学合理的方向转化.集体研讨、教后反思的过程,既有利于教师的扬长避短,更有利于教师在高起点上发展. 教师集体备课能很好地落实新课称改要求.体现了“合作、探究、创新”和以人为本的精神,促进了教学相长.教师集体备课能大力整合学校各科的教师资源和营造科研氛围.而目前基层学校,应该也必须与课堂教学紧密联系,否则易流于假、大、空,枯燥无味.集体备课中,大家感兴趣的课题,由于思想和智慧的碰撞而得到理性的升华,理性认识又能更好地指导实践,在理论和实践之间架起桥梁,教科研的氛围在集体参与的行动与反思中逐步浓厚,使教学效果更显著。

3.着力点要放在能力训练上

3.1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是培养学生能力的重点。每一堂课都有每一堂课的教学任务,目标要求.教师能随着教学内容的变化,教学对象的变化,教学设备的变化,灵活应用教学方法.数学教学的方法很多,对于新授课,我们往往采用讲授法来向学生传授新知识.只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利于所学知识的掌握和运用,都是好的教学方法。

3.2要精讲例题是培养学生能力的关键。根据课堂教学内容的要求,教师要精选例题,可以按照例题的难度、结构特征、思维方法等各个角度进行全面剖析,不片面追求例题的数量,而要重视例题的质量.关键是讲解例题的时候,要能让学生也参与进去,而不是由教师一个人承包,对学生进行满堂灌.教师应腾出时间,让学生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或解答学生的提问,以进一步强化本堂课的教学内容.若课堂内容相对轻松,也可以指导学生进行预习,提出适当的要求,为下一次课作准备。

4.要注重多种要素的有机结合

“教学”一词,最简单的理解便是“教”与“学”,也可理解为“师教生学”或“以教导学”、“以教促学”。归根结底,“教”为了“学”。在新课程下,数学教学过程是实现课程目标的重要途径,它突出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师是数学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和引导者。素质教育下的新课程要求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选择课程资源、组织教学活动、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以及参与研制开发学校课程等方面,必须围绕施素质教育这个中心,同时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创造性地进行教学。新课程标准下还要求教师学习、探索和积极运用先进的教学方法,不断提高师德素养和专业水平。

素质教育下的新课程标准还认为学生是数学教学过程的主体,学生的发展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学生的学习应是发展学生心智、形成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因此,数学教学过程是教师根据不同学习内容,让学生采取掌握、接受、探究、模仿、体验等学习方式,使学生的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

5.引导学生发现身边的数学

数学来源实际生活,教师要培养学生从生活实际中出发,从平时看得见、摸得着的周围事物开始,在具体、形象中感知数学、学习数学、发现数学.教师除了让学生将书本中的知识与生活联系外,还要经常引导学生去发现身边的数学,画出身边的数学,记下身边的数学.例如:在教学“棱柱、棱锥、多面体”的时,我布置学生去"寻找"柱体、锥体和多面体,等到收作业的时候,我还是感到意外,学生把身边所能找到的美观的包装盒,都找出来了,形态各异,五颜六色.为此,我们在强调数学生活化的同时,更应该体现数学味,唯有两者的有机结合,才能使我们的数学课堂富有生命力和时代感。

数学知识本身是枯燥的,但是将它具体化、形象化、生活化,它就是有趣的、生动的、美丽的,正如数学家杨乐说的:“数学是一种追求真美的艺术”。只有将抽象的数学知识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相联系,才能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的趣味性,激发起学习的兴趣。

第7篇:艺术教育活动范文

关键词:艺术活动;挫折教育;思想品德;成长;抗挫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1;G623.7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6)16-0018-01

部分孩子成长中抗挫能力欠缺的事实,已经屡见不鲜。因此,学校要重视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通过各种有效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挫折承受能力,促进学生健康成长。而学校艺术活动是陶冶情操,给人传达正能量的舞台,能让挫折教育润物无声,孩子们在聆听美妙音乐、学习音乐知识、锻炼艺术技能的同时,促进自身心理健康发展,大大增强抗挫能力。

一、学生抗挫力弱的原因

通过“心语屋”和孩子、教师和家长频繁接触,意识到部分孩子承担挫折的勇气及能力越来越弱。例如,某个学生只因在校被教师批评了几句,就一蹶不振,上课无精打采;还有一个孩子,文化课学习成绩优异,但体育成绩却位居班上倒数,时常刻意逃避体育课,故意瞧不起体育好的孩子,暗地里觉得自己很失败,活着没意思;还有的学生学习成绩较差,就自暴自弃,对学习失去信心、兴趣。诸如此类的事情,还有很多。分析原因,有以下几种。第一,社会因素。中国传统教育与国外的教育有着显著区别。例如,国外学校注重授之以渔,中国传统教育下的学生却是坐享渔翁之利。第二,家庭因素。如今独生子女居多,部分家长过分溺爱使孩子性格任性,稍微受到挫折,就产生消极心理。

二、学校艺术活动中培养学生抗挫力的方法与途径

(1)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抗挫力。在教材中,有很多在苦难中成长成才的例子,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利用好这些故事,引导学生健康成长。比如二胡演奏家阿炳、音乐大师贝多芬、好男儿宋晓波,他们虽然身有残缺,但他们悦纳自己的体残,凭借自己坚强的意志,不畏艰难、顽强拼搏,实现了自己的梦想。教师要善于摆事实、讲道理,让学生明白:任何一个人,在成长成才的过程中都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困难或挫折,必须正面对待,树立正确的抗挫折观念。在音乐课的拓展阶段,可以选择一些励志歌曲给孩子们听。比如《飞得更高》《阳光总在风雨后》《男儿当自强》《我相信》和“中国好歌曲”里苏比创作的《If you believe》等歌曲,孩子在遇到挫折时可以大声地歌唱,从而走得坚强,走出精彩。

(2)巧借身边的人和事培养学生的抗挫力。现在部分孩子极少主动思维,多感性思维,缺少理性思维。进行抗挫力教育时,如果采用口头说教,很难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因此,要多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身边发生的事情,不失时机地进行启发教育。比如,在小鼓集体训练过程中,把40个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有个小组因为一个孩子的鼓点没有跟上其他几个孩子,所以该小组没有过关。组长很不是滋味,暗自责怪这个“害群之马”。这时,教师可以意味深长地对她说:“作为组长,职责不仅是自己敲得好,还要带好本小组每一位成员。对于相对落后的成员,要给予他成长的机会。有失误之后,成员间要宽容体谅,并且期待他的进步。这一次没有过关,说明小组内团结凝聚的力量还不够,小组内成员互帮互助多练几遍应该会好的。你的那种态度给本来就很内疚的同学很大的压力,压力太大也会影响水平发挥的。”对于从小就有天之骄子感觉的孩子来说,他们的挫折教育似乎更加紧迫。体验挫折就是对自己的失败宽容,对团队成员的小错误也要学会宽容。

(3)在丰富多彩的课外兴趣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抗挫力。课外兴趣活动是提高学生抗挫折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要针对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确定切合实际的抗挫折教育内容和抗挫折目标。例如,在舞蹈训练中,通过对学生的“竖向评价”和适时鼓励,让学生在辛苦的基本功训练中磨炼意志。天气好时,安排学生进行室外活动,有赢有输,引导学生正面对待。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感到,失败、成功其实是一对好兄弟。在艺术活动之前,教师要抓住时机,开展“如果我忘记台词了”“假如队员不喜欢我”的小型讨论会,让学生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学会换位思考,这样,就可以防患于未然。另外,还要重视环境的教育作用,让学生不知不觉地接受挫折教育,增强学生的身心素质。

(4)与家长联手培养学生的抗挫力。近年来,学生轻生现象时有发生,很多因素来自家庭。个别学生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养成好强好胜的孤僻性格,稍有挫折,就可能选择轻生。这些教训,不得不令家长和教育者深刻反思:孩子的心灵是否太脆弱?作为家长,应该有意识地为孩子创设挫折情境,不能一味纵容他们,要让孩子在困难和挫折中锻炼成长,让孩子学会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自己能做的事情尽量自己做。要让孩子自己去克服困难,完成任务,克服依赖性。要多带领他们参加各种陶冶情操的艺术活动,使他们具有健康的体魄,较强的动手能力和独立生活能力。

三、结束语

总之,教育者如果能连同家长多给孩子们创设一些轻松和谐的艺术活动氛围,在活动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抗挫力,相信艺术活动会给孩子们注入更强的抗挫“心”能量。有能量,孩子们的未来才会走得阳光;有阳光,才会走得更健康、更坚实。

参考文献:

第8篇:艺术教育活动范文

【关键词】教育 教学 非语言艺术

教学艺术既包含语言艺术,也包含非语言艺术。传播学告诉我们,人们传递信息通常是通过两个系统进行的,一个是语言符号系统,一个是非语言符号系统。所谓语言符号系统,是指以口头或书面语言的符号来传递信息的系统,而非语言符号系统则是指以人体动作,表情神态,空间距离等作为信息载体的符号系统。美国心理学家艾伯尔.梅拉柏恩曾对语言行为传递信息的效果进行因素分析,最后得出一个十分有趣的公式:课堂信息传递的总效果等于7%的文字加38%的文字加38%的有声语言加55%的非语言行为,可见,非语言行为的作用不容忽视。

教学活动中怎样用非语言艺术呢?

1.适宜的面部表情

人的面部对机体内外的刺激十分敏感,它参与着不同情绪的发生和人们之间不情绪的信息传递,是人体语言的“稠密区”。在数学活动动,蕴含着丰富信息的教师面孔常常是学生最关注的目标,教师的面部表情直接对学生的心理施加影响,优秀的教师一步入课堂,总是努力做到微笑中露热情,严肃中显慈祥,给学生以轻松愉快、机敏、富有朝气的感觉。教态新切自然、课堂气氛轻松、师生关系融洽,教师传递的信息就易于为学生接受,记忆也牢固,反之教师忧郁的脸色,愠怒的神态,在这种沉闷,拘谨的氛围中听课学习,其智能活动绝对不可能进入最佳状态。

2.巧妙的眉目传神

眉目是面部传递信息潜力最大的器官,据英美科学家的研究,人的眉毛有四十多种变化形态,眼皮的开合也有二、三十种之多,加上眼球的转动等,眉眼所能传递的体态语言信息可谓繁复多样。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运用种种眉语和眼神进行信息传递和调控暗示,每一个学生都希望得到教师的关注,教师在课堂中切忌目中无人或注意聪明的学生,那样会造成一部分学生的消极懒散,自暴自弃,甚至产生对教师的反感情绪,从而影响教学效果。美国昂塔里欧学院的教育博士约翰.克勒观察了19位教师在课堂上一刻钟时间内凝视时间超过30秒的注目方向。他发现,教师平均用44%的时间直视前方,39%的时间与他左边的学生交换目光,而光顾右边学生的时间只有17%,显然有不足。较为合理的做法应该是:教师把注视的中心主要放在倒数二三排的位置,并适时地左顾右盼,前后照应,既不宜将目光长时间地注视某个同学,使其发窘不自在,也不可让任何一个同学有被教师忽视遗忘的感觉,更不能不停地东张西望,仰望天花板或俯视地面,目光中要多含对学生的信赖,希望,鼓励的信息,创设优化的“学习场”,从而提高信息交流的效果。

3.生动的体态演示

所谓体态演示,就是教师根据数学内容,利用身体各部位协调动作的演示直接调动学生的感知,达到启发学生,激活思维的目的的一种手段,有经验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能够恰当地利用体态演示,“快者掀鬓,愤者扼腕,悲者掩泣,羡者色飞”,把自己感受到的教材中的情绪传递给学生,使学生受到感染,引起学生的情绪体验和情感共鸣。在体态演示中,手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能以众多的不同态势的造型,描摹事物的复杂状貌,传递人们的潜在心声,显露教师心灵深处的微妙感情。教师的手势应严格服从于教学内容,教学目的的需要,准确而适度,或以自然大方,平静安详的姿势作一般性讲述,或用柔和舒展的手势描绘优美的诗情画意,或借挥拳扼腕表达无情的鞭挞和满腔的义愤。总之,教师的手势要像指挥家的指挥棒那样,拨动学生的感情之弦,引发激活学生的想象与思维,加深强化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与感受。

4.恰当的人际距离

人们总根据某个特定时刻对他人的感情而选定彼此之间的距离,潜在地表现着交流者的感情性质(爱或恨)与感情度量(强或弱)。人际距离靠近会在对方身上产生更深的情感效应,从而有利于获得理想的教育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把人际距离的调控作为对学生动之以情的重要手段和途径。教师站离学生较远的讲台上讲课时,一旦发现学生“开小差”,便可在靠近学生座位的过道上巡视一遍,使学生有所收敛。对于差生,教师应经常走近他的身边,多给帮助和鼓励,避免产生被忽视感。教师不应一味地站在讲台上,在无需板书的情况下,不妨离开讲台,走到学生中间进行讲解,这样既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又可避免课堂气氛的呆板。恰当的时候,轻轻拍拍学生的头,肩或背,表示对学生的赞赏,理解,关心。就一般而言,教师询问学生情况,空间距离最好在“亲密区域”内,给学生以温暖亲近的感觉;与学生初次见面不妨保持一种“社交距离”,以显得庄重一些;对学生群体进行训导教育,可安排“公众关系区域”,这时教师的动作应该端庄大方,语言应当简洁,清楚,准确,声音宏亮。

第9篇:艺术教育活动范文

让幼儿在美好体验中成长

让幼儿参与的环境创设 怎样在环境布置中渗透“玩美教育”呢?让幼儿参与主题环境的创设是主流方式,环境创设主题活动《秋天到了》,大班孩子会与教师一起商量,什么地方布置秋叶飘飘,秋天的水果可以用哪几种形式展示。然后,大家会在教师的指引下开始收集需要的材料,或画、或剪、或贴,自己动手创意性的展示“水果房子”“树叶拼贴”“种子贴画”等等,幼儿用自己的方式表现对秋天的热爱。不是所有孩子一次活动就能成功,比如在树叶拼贴时,有的孩子一开始只能拼些极其简单的小船,在欣赏了同伴的作品后,许多孩子受到启发,将小船变成了狐狸、小猫、房子、花花草草等,孩子在模仿中学习,在学习中创造,在创造中进步。

有趣的走廊 除了室内的环境布置,幼儿还关注到了室外走廊,因为他们发现走廊里不仅自己班的幼儿在活动,其他许多班的幼儿也会从这儿路过,教师抛出话题,请孩子们想方设法让我班的走廊变得有趣,能吸引大众目光,这可出了个难题,大家分工合作,全班孩子根据自己兴趣自发加入吊饰组、壁画组、地面走廊组,大家各抒已见,分别提出各种方案,每组派领头人详细将各项方案上报给教师,教师分析整理后,将具体计划说给各组听取各方面意见,最后教师根据各组需要分别提供材料,吊饰做成了有风一吹有目眩效果的螺旋形双面帖,墙饰展示的是家乡风情的大型街景,地面是各式各样的趣味迷宫。果然我班的布置一下子名扬全校,孩子们一有时间就来走走迷宫,看看壁画。当然这不是一次成功的,如壁画孩子们经过了一次次失败,不是颜料顺壁往下滑,功亏一篑,就是吊饰剪得很粗糙,毫无美感,得重新再来。在教师的鼓励下,幼儿一次次克服,幼儿也在这过程中获得了经验、提升了审美能力。幼儿用线条、色彩、构图、造型来再现现实,反映生活,通过美术的各种表现形式表达对生活的热爱、宣泄自己的情感。

培养幼儿发现美的能力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在艺术活动过程应有愉悦感和个性化的表现。教师要理解并积极鼓励幼儿与众不同的表现方式,注意不要把艺术教育变成机械的技能训练。

从幼儿园开始,艺术活动就是培养幼儿审美情趣的主要活动,在折纸“小狗”中,教师变魔法似的将一张纸变成小狗,激起幼儿极大兴趣,他们产生需求,要探索小狗的折法。大班的孩子一般已经具有看图示折纸的能力,大家按照步骤所示一步步学习,遇到不懂得地方主动向同伴或教师请教,当他们掌握这种折法后,他们会创意性的将小狗加以变化,变成小猫、老虎等等其他动物,有时候还会比一比,看谁变的老虎最最好看,这是“玩美教育”的体现,不是机械的技能训练,因为“玩美教育”就是教师陪伴幼儿成长,给孩子提供所需的一切帮助,让幼儿心无旁鹜的创造性进行艺术创作。

幼儿的美术创作活动能使幼儿头脑中的思维表象更清晰,在创作中一步步开发幼儿爱美的天性。幼儿的作品常常是幼儿内在的精神生活和情感倾向的外在表现,可以说美术也是一种不出声的语言。

艺术包括美术和音乐,在音乐活动中,优美的音乐能陶冶人的情操,净化人的心灵,幼儿在欣赏《挪威舞曲》《虫儿飞》等优美音乐后,常常会手舞足蹈、情不自禁。因此,各种艺术活动都能以不同方式让幼儿浸润在艺术的殿堂,张开想象的翅膀。“玩美教育”,在游戏中感受美、创造美。

开阔幼儿审美视野

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因此,培养幼儿的审美情趣很重要。幼儿的艺术创作离不开绘画、泥工、手工创作、建筑艺术、自然景物和周围环境等多种类型,教师可以利用各种机会让幼儿感受生活中的美,培养幼儿的审美情趣。比如,“美丽的雨伞”“会变的云朵”“漂亮的城堡”“有趣的儿童乐园”“五彩缤纷的花儿”“各种各样的桥”等等,这些可以是父母带孩子欣赏获得,可以是教师播放视频获得,可以是大家一起收集材料获得,让一切具有的色彩美、造型美、线条美的事物不断呈现在孩子面前,让美的因子,不断撞击着幼儿的心灵,使幼儿对美的概念有所得、有所感,从而产生创造美、表现美的欲望。

结束语